CN110971113A - 驱动控制电路、电路板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驱动控制电路、电路板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71113A
CN110971113A CN201911314077.5A CN201911314077A CN110971113A CN 110971113 A CN110971113 A CN 110971113A CN 201911314077 A CN201911314077 A CN 201911314077A CN 110971113 A CN110971113 A CN 1109711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current
frequency converter
limiting resistor
driv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1407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1407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7111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9711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711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2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 H02M1/08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for the simultaneous control of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ed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2M1/092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for the simultaneous control of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ed semiconductor devices the control signals being transmitted optical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0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 H02M3/3352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with galvanic isolation between input and output of both the power stage and the feedback loop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驱动控制电路、电路板和空调器。其中驱动控制电路,包括:第一限流电阻,第一限流电阻的第一端与电源相连;开关电路,开关电路与第一限流电阻并联;采样电路,采样电路与第一限流电阻的第二端相连,采样电路与开关电路的控制端相连,采样电路根据自身的上电状态向开关电路发送反馈信号,以控制开关电路根据反馈信号执行通断动作。实现了上电瞬间电流流经限流电阻的方式减少电流对电源的冲击,并且在上电完成后电流流经开关电路,使限流电阻两端的压降变得小从而不会影响负载电路处的电压值,并且该电路中使用的器件均为通用元器件,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缓启动电路,成本低廉且容易集成在芯片上。

Description

驱动控制电路、电路板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频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驱动控制电路、电路板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驱动电源在驱动电路上电的瞬间,总会产生瞬间的冲击电流。如何抑制上电瞬间的冲击电流,并且简易低成本地设计出来,是IGBT驱动电源设计的一个难点及关键点。目前市场上常用的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大功率的MOS管(场效应管)搭建H桥型电路,选择的MOS管满足上电瞬间的冲击能力,但是这种方式没有抑制上电瞬间的电流,而是通过选大器件的降额来达到目的,不利于电路板小型化设计,也不利于成本控制及PCB(电路板)布板走线,强大的瞬间冲击电流也不利于前端的开关电源设计,并可能造成前端电源寿命的衰减。另外一种是采用高集成度的H桥驱动芯片来控制,可以控制H桥的导通时间来抑制上电瞬间电流,但是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成本高,集成芯片受制于人,并且可抑制的冲击电流有限,不可调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驱动控制电路。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路板。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驱动控制电路,包括:第一限流电阻,第一限流电阻的第一端与电源相连;开关电路,开关电路与第一限流电阻并联;采样电路,采样电路与第一限流电阻的第二端相连,采样电路与开关电路的控制端相连,采样电路根据自身的上电状态向开关电路发送反馈信号,以控制开关电路根据反馈信号执行通断动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驱动控制电路与负载电路相连,负载电路与驱动电路中的采样电路相连接,用于对负载电路进行控制驱动,通过将第一限流电阻与开关电路并联,开关电路的控制端与采样电路相连,可以接收采样电路发送的反馈信号。并将并联接在一起的第一限流电阻和开关电路连接在电源与负载电路之间的位置。在上电的瞬间,开关电路处于关闭状态,电流只能通过第一限流电阻对负载电路供电,第一限流电阻对电流起到了限流作用,避免了上电瞬间对电源造成冲击。采样电路与负载电路相连,采样电路自身的上电状态与负载电路的上电状态相同,则负载电路处于上电状态时,采样电路也处于上电状态,采样电路根据自身的上电状态向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输出反馈信号,开关电路响应于接收到的反馈信号开启形成通路。上电完成后电流主要通过开关电路流向负载电路。实现了上电瞬间电流流经限流电阻的方式减少电流对电源的冲击,并且在上电完成后电流流经开关电路,使限流电阻两端的压降变得小从而不会影响负载电路处的电压值,实现了缓启动的作用,并且该电路中使用的器件均为通用元器件,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缓启动电路,成本低廉且容易集成在芯片上。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根据需求调整限流电阻的阻值大小,具体可以根据电源参数或者负载电路参数对限流电阻的阻值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在不同电路参数的电路中均能实现对启动时电流冲击的减缓。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驱动控制电路还包括:变频器,变频器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限流电阻的一端相连,变频器的第二输入端与电源相连,变频器的第一输出端与的采样电路的第一端相连,变频器的第二输出端与采样电路的第二端相连。
在该技术方案中,变频器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均与电源相连形成回路,在变频器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上电后,变频器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也上电,变频器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与负载电路和采样电路相连,为负载电路供电,采样电路采集负载电路的上电状态,其中,变频器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的电路为变频器的原边,变频器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的电路为变频器的副边。直流变频器的第一输入端通过并联的第一限流电阻和开关电路与电源相连,初始未上电状态下,开关电路为断开状态。上电瞬间电流通过第一限流电阻和变频器使负载电路上电,采样电路采集到负载电路为上电状态,向开关电路发送反馈信号,开关电路根据反馈信号开启,即上电完成后电源的电流主要流经开关电路,实现了避免上电瞬间冲击电流对电源或者其他电路器件造成的损伤,同时还而不影响变频器输出的电压值。
可以理解的是,变频器可以选用直流变频器,即电源也为直流电源。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采样电路包括:稳压器,稳压器的第一端与变频器的第一输出端相连;第二限流电阻,第二限流电阻的第一端与稳压器的第二端相连,第二限流电阻的第二端与变频器的第二输出端相连。
在该技术方案中,稳压器设置在变频器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之间,并且与负载电路并联,稳压器实现了对变频器的副边电压稳压的作用,第二限流电阻与稳压器串联,第二限流电阻对采集电路起到限流的作用。稳压器用于检测变频器副边上升电压是否超过稳压器的幅值,并且稳压器的第二端作为采集端,当变频器副边的电压超过稳压器的幅值是,可以从采集端采集到反馈信号,开关电路的控制端接收到反馈信号后控制开关电路的处于开启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检测到副边的电压超过通过对稳压器调节得到的预设值,才会控制开关电路开启。控制开关电路开启的条件为可调的,可以根据电源的电压以及变频器的参数对稳压器的幅值进行设置,实现了灵活地对开关电路开启条件的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开关电路为光电三极管或场效应管。
在该技术方案中,开关电路可以选用光电三极管或场效应管,其中,开关电路为光电三极管时,接收到的信号为光信号;开关电路为场效应管时,接收到的信号为磁信号。选用变频器的副边通过光耦合或者磁耦合的方式将信号反馈给变频器的原边的开关电路,实现了变频器原边和副边的非接触式通信,起到了变频器原边和副边电压隔离的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开关电路为光电三极管,采样电路还包括: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位于第二限流电阻与稳压器之间,发光二极管用于向光电三极管发送光反馈信号。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开关电路选用光电三极管时,采样电路还包括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设置在第二限流电阻和稳压器之间的位置。当变频器副边的电压大于稳压器的幅值时,稳压器的第二端有电流经过,发光二极管通电发光,向光电三极管发送反馈的光信号,光电三极管受光导通,实现了对变频器原边的开关电路的反馈控制。
可以理解的是,光电三极管和发光二极管可以设置为一个光耦。变频器的原边和变频器的副边之间实现了非接触式的通信,起到了变频器原边和副边电压隔离的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开关电路为场效应管,采样电路还包括:变压器,变压器位于第二限流电阻与稳压器之间,变压器用于向场效应管发送磁反馈信号。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开关电路选用场效应管时,采样电路还包括变压器,变压器设置在第二限流电阻和稳压器之间的位置。当变频器副边的电压大于稳压器的幅值时,稳压器的第二端有电流经过,变压器产生磁场,向场效应管发送反馈的磁信号,场效应管接收到磁信号导通,实现了对变频器原边的开关电路的反馈控制。变频器的原边和变频器的副边之间采用了磁信号通信,实现了非接触式的通信,起到了变频器原边和副边电压隔离的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驱动控制电路还包括:容性元件,容性元件的第一端与变频器的第一输入端相连,容性元件的第二端与变频器的第二输入端相连。
在该技术方案中,容性元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变频器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相连,容性元件起到了滤波的作用,使电源输出至变频器的电流更加平滑。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电路板,包括基板和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限定的驱动控制电路,驱动控制电路设置在基板上。该电路板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驱动控制电路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负载和如上述技术方案限定的电路板,负载与电路板相连,电路板可以对负载的运行进行控制。该空调器具有上述技术方案的电路板和驱动控制电路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负载为室外机和/或室内机。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将设置有驱动控制电路的电路板设置在室外机和/或室内机上,从而实现电路板对室外机和/或室内机的控制。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驱动控制电路电路的电路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驱动控制电路电路的电路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驱动控制电路电路的电路图。
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第一限流电阻、200开关电路、210光电三极管、220场效应管、300采样电路、310稳压器、320第二限流电阻、330发光二极管、340变压器、400变频器、500容性元件、600电源、700负载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驱动控制电路、电路板及空调器。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驱动控制电路,包括:第一限流电阻100,第一限流电阻100的第一端与电源600相连;开关电路200,开关电路200与第一限流电阻100并联;采样电路300,采样电路300与第一限流电阻100的第二端相连,采样电路300与开关电路200的控制端相连,采样电路300根据自身的上电状态向开关电路200发送反馈信号,以控制开关电路200根据反馈信号执行通断动作。
在该实施例中,驱动控制电路与负载电路700相连,负载电路700与驱动电路中的采样电路300相连接,用于对负载电路700进行控制驱动,通过将第一限流电阻100与开关电路200并联,开关电路200的控制端与采样电路300相连,可以接收采样电路300发送的反馈信号。并将并联接在一起的第一限流电阻100和开关电路200连接在电源600与负载电路700之间的位置。在上电的瞬间,开关电路200处于关闭状态,电流只能通过第一限流电阻100对负载电路700供电,第一限流电阻100对电流起到了限流作用,避免了上电瞬间对电源600造成冲击。采样电路300与负载电路700相连,采样电路300自身的上电状态与负载电路700的上电状态相同,则负载电路700处于上电状态时,采样电路300也处于上电状态,采样电路300根据自身的上电状态向开关电路200的控制端输出反馈信号,开关电路200响应于接收到的反馈信号开启形成通路。上电完成后电流主要通过开关电路200流向负载电路700。实现了上电瞬间电流流经限流电阻的方式减少电流对电源600或者其他电路器件的冲击,并且在上电完成后电流流经开关电路200,使限流电阻两端的压降变得小从而不会影响负载电路700处的电压值,实现了缓启动的作用,并且该电路中使用的器件均为通用元器件,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缓启动电路,成本低廉且容易集成在芯片上。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根据需求调整限流电阻的阻值大小,具体可以根据电源600参数或者负载电路700参数对限流电阻的阻值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在不同电路参数的电路中均能实现对启动时电流冲击的减缓。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驱动控制电路,包括:并联的第一限流电阻100和开关电路200、采样电路300和变频器400,变频器400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限流电阻100的一端相连,变频器400的第二输入端与电源600相连,变频器400的第一输出端与的采样电路300的第一端相连,变频器400的第二输出端与采样电路300的第二端相连。
在该实施例中,变频器400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均与电源600相连形成回路,在变频器400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上电后,变频器400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也上电,变频器400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与负载电路700和采样电路300相连,为负载电路700供电,采样电路300采集负载电路700的上电状态,其中,变频器400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的电路为变频器400的原边,变频器400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的电路为变频器400的副边。直流变频器的第一输入端通过并联的第一限流电阻100和开关电路200与电源600相连,初始未上电状态下,开关电路200为断开状态。上电瞬间电流通过第一限流电阻100和变频器400使负载电路700上电,采样电路300采集到负载电路700为上电状态,向开关电路200发送反馈信号,开关电路200根据反馈信号开启,即上电完成后电源600的电流主要流经开关电路200,实现了避免上电瞬间冲击电源600或者其他电路部件造成损伤,同时还而不影响变频器400输出的电压值。
可以理解的是,变频器400可以选用直流变频器,即电源600也为直流电源。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驱动控制电路还包括:容性元件500,容性元件500的第一端与变频器400的第一输入端相连,容性元件500的第二端与变频器400的第二输入端相连。
在该实施例中,容性元件5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变频器400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相连,容性元件500起到了滤波的作用,使电源600输出至变频器400的电流更加平滑。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开关电路200为光电三极管210或场效应管220。
在该实施例中,开关电路200可以选用光电三极管210或场效应管220,其中,开关电路200为光电三极管210时,接收到的信号为光信号;开关电路200为场效应管220时,接收到的信号为磁信号。选用变频器400的副边通过光耦合或者磁耦合的方式将信号反馈给变频器400的原边的开关电路200,实现了变频器400原边和副边的非接触式通信,起到了变频器400原边和副边电压隔离的效果。
实施例三: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驱动控制电路,包括:并联的第一限流电阻100和开关电路200、采样电路300和变频器400,其中,开关电路200为光电三极管210。采样电路300包括:稳压器310、第二限流电阻320和发光二极管330,稳压器310的第一端与变频器400的第一输出端相连;第二限流电阻320,第二限流电阻320的第一端与稳压器310的第二端相连,第二限流电阻320的第二端与变频器400的第二输出端相连,发光二极管330,发光二极管330位于第二限流电阻320与稳压器310之间,发光二极管330用于向光电三极管210发送光反馈信号。
在该实施例中,稳压器310设置在变频器400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之间,并且与负载电路700并联,稳压器310实现了对变频器400的副边电压稳压的作用,第二限流电阻320与稳压器310串联,第二限流电阻320对采集电路起到限流的作用。稳压器310用于检测变频器400副边上升电压是否超过稳压器310的幅值,并且稳压器310的第二端作为采集端,当变频器400副边的电压超过稳压器310的幅值是,可以从采集端采集到反馈信号,开关电路200的控制端接收到反馈信号后控制开关电路200的处于开启状态。
在上述实施例中,开关电路200选用光电三极管210,发光二极管330设置在第二限流电阻320和稳压器310之间的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变频器400的原边上电的瞬间,由于光电三级管处于常闭状态,电流从电源600流出经过第一限流电阻100流至变频器400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形成回路,经过变频器400的变频后传输至变频器400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对负载电路700和采样电路300上电,当变频器400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的电压大于稳压器310的幅值时,稳压器310的第二端有电流经过,发光二极管330通电发光,向光电三极管210发送反馈的光信号,光电三极管210受光导通,光电三极管210导通后电流流经光电三极管210,电流主要通过光电三极管210流向变频器400实现了对变频器400原边的开关电路200的反馈控制。实现了上电瞬间电流流经第一限流电阻100的方式减少电流对变频器400和变频器400副边的负载电路700的冲击,并且在上电完成后电流流经光电三极管210,使第一限流电阻100两端的压降变得小从而不会影响负载电路700处的电压值,实现了缓启动的作用,并且该电路中使用的器件均为通用元器件,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缓启动电路,成本低廉且容易集成在芯片上。
可以理解的是,检测到副边的电压超过通过对稳压器310调节得到的预设值,才会控制开关电路200开启。控制开关电路200开启的条件为可调的,可以根据电源600的电压以及变频器400的参数对稳压器310的幅值进行设置,实现了灵活地对开关电路200开启条件的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光电三极管210和发光二极管330可以设置为一个光耦。变频器400的原边和变频器400的副边之间实现了非接触式的通信,起到了变频器400原边和副边电压隔离的效果。
实施例四: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驱动控制电路,包括:并联的第一限流电阻100和开关电路200、采样电路300和变频器400,其中,开关电路200为场效应管220。采样电路300包括:稳压器310、第二限流电阻320和变压器340,稳压器310的第一端与变频器400的第一输出端相连;第二限流电阻320,第二限流电阻320的第一端与稳压器310的第二端相连,第二限流电阻320的第二端与变频器400的第二输出端相连,变压器340,变压器340位于第二限流电阻320与稳压器310之间,变压器340用于向场效应管220发送磁反馈信号。
在该实施例中,稳压器310设置在变频器400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之间,并且与负载电路700并联,稳压器310实现了对变频器400的副边电压稳压的作用,第二限流电阻320与稳压器310串联,第二限流电阻320对采集电路起到限流的作用。稳压器310用于检测变频器400副边上升电压是否超过稳压器310的幅值,并且稳压器310的第二端作为采集端,当变频器400副边的电压超过稳压器310的幅值是,可以从采集端采集到反馈信号,开关电路200的控制端接收到反馈信号后控制开关电路200的处于开启状态。
在上述实施例中,开关电路200为场效应管220,变压器340设置在第二限流电阻320与稳压器310之间,变压器340用于向场效应管220发送磁反馈信号。
在该实施例中,变频器400的原边上电的瞬间,由于场效应管220处于常闭状态,电流从电源600流出经过第一限流电阻100流至变频器400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形成回路,经过变频器400的变频后传输至变频器400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对负载电路700和采样电路300上电,当变频器400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的电压大于稳压器310的幅值时,稳压器310的第二端有电流经过,变压器340向场效应管220发送反馈的磁信号,场效应管220接收到磁信号导通,场效应管220导通后电流流经场效应管220。上电后,电流主要通过场效应管220流向变频器400实现了对变频器400原边的开关电路200的反馈控制。实现了上电瞬间电流流经第一限流电阻100的方式减少电流对变频器400和变频器400副边的负载电路700的冲击,并且在上电完成后电流流经场效应管220,使第一限流电阻100两端的压降变得小从而不会影响负载电路700处的电压值,实现了缓启动的作用,并且该电路中使用的器件均为通用元器件,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缓启动电路,成本低廉且容易集成在芯片上。其中,场效应管220与变压器340之间为磁信号通信,实现了非接触式的通信,起到了变频器400原边和副边电压隔离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检测到副边的电压超过通过对稳压器310调节得到的预设值,才会控制开关电路200开启。控制开关电路200开启的条件为可调的,可以根据电源600的电压以及变频器400的参数对稳压器310的幅值进行设置,实现了灵活地对开关电路200开启条件的设置。
实施例五: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驱动控制电路,包括:电源600、第一限流电阻100、开关电路200、容性元件500、变频器400、稳压器310和负载电路700。
其中,开关电路200为光电三极管210或MOS管(场效应管220)。
电源600的主回路采用第一限流电阻100与开关电路200并联,上电瞬间开关电路200未打开,电流通过限流电阻给后端的容性负载供电,可以有效抑制上电瞬间的电流,给前端的电源600造成损害。上电过程完成后,开关电路200打开,主回路的电流主要走开关电路200,避免了电流走第一限流电阻100而产生压降损失。
开关电路200的打开方式,是通过变频器400副边的电源600电压值达到一定的门限值后才打开。此门限值可以通过稳压器310件来设定。
变频器400的副边信号可以通过光耦合或者电磁耦合的方式反馈给变频器400原边的开关电路200信号,实现变频器400原边与副边之间的电压隔离。
在该实施例中,上述限流电阻与开关电路200并联,放置于电源600入口,位于容性元件500之前。稳压器310设计于变频器400副边的电源600两端,用于检测副边电源600的上升电压是否超过稳压器310的幅值,副边电压超过稳压器310的幅值后,反馈信号通过光磁信号反馈器件打开开关电路200。
由于采用缓启动限流电路之后,主回路的电流在启动瞬间大大下降,可以满足电源600设计的要求。根据欧姆定律I=U/R,输入电压恒定的情况下,调整限流电阻R的大小,可以根据电源600的输出能力来设定启动电流。这样就可以避免上电瞬间,电源600直接短接到负载电容的两端,相当于瞬间短路,冲击电流非常大。采用第一限流电阻100、光电三极管210的方式,电路非常简单,器件少,而且都是通用元器件,便于采购及产品化。变频器400副边的反馈信号,通过稳压器310提升电压之后,才通过光或磁介质回传到原边的三极管,稳压器310延迟变频器400原边的光电三极管210的导通时间,正好错开了电流峰值阶段。稳压器310的电压幅值可以调整,光电三极管210的导通时间也可以调整。还可以适应不同电路参数的要求。
另外,本发明用于IGBT驱动电路(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中,大大缩小了IGBT驱动板的面积,便于驱动板的小型化设计。
实施例六:
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路板,包括基板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限定的驱动控制电路,驱动控制电路设置在基板上。该电路板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驱动控制电路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七:
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负载和如上述实施例中的限定的电路板,负载与电路板相连,电路板可以对负载的运行进行控制。该空调器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电路板和驱动控制电路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负载为室外机和/或室内机。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将设置有驱动控制电路的电路板设置在室外机和/或室内机上,从而实现电路板对室外机和/或室内机的控制。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个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限流电阻,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第一端与电源相连;
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与所述第一限流电阻并联;
采样电路,所述采样电路与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所述采样电路与所述开关电路的控制端相连,所述采样电路根据自身的上电状态向所述开关电路发送反馈信号,以控制所述开关电路根据所述反馈信号执行通断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变频器,所述变频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变频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电源相连,所述变频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的采样电路的第一端相连,所述变频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采样电路的第二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电路包括:
稳压器,所述稳压器的第一端与所述变频器的第一输出端相连;
第二限流电阻,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稳压器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变频器的第二输出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电路为光电三极管或场效应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所述开关电路为所述光电三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电路还包括:
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第二限流电阻与所述稳压器之间,所述发光二极管用于向所述光电三极管发送光反馈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所述开关电路为所述场效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电路还包括:
变压器,所述变压器位于所述第二限流电阻与所述稳压器之间,所述变压器用于向所述场效应管发送磁反馈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容性元件,所述容性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变频器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容性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变频器的第二输入端相连。
8.一种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
基板;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所述驱动控制电路设置在所述基板上。
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负载;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路板,所述负载连接至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被配置为控制所述负载运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载为室外机和/或室内机。
CN201911314077.5A 2019-12-19 2019-12-19 驱动控制电路、电路板和空调器 Pending CN1109711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14077.5A CN110971113A (zh) 2019-12-19 2019-12-19 驱动控制电路、电路板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14077.5A CN110971113A (zh) 2019-12-19 2019-12-19 驱动控制电路、电路板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71113A true CN110971113A (zh) 2020-04-07

Family

ID=70035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14077.5A Pending CN110971113A (zh) 2019-12-19 2019-12-19 驱动控制电路、电路板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71113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34755Y (zh) * 2007-11-20 2008-10-15 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变频电源供电电路保护装置
CN101534005A (zh) * 2009-04-09 2009-09-1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上电冲击电流的抑制电路
CN202759379U (zh) * 2012-08-28 2013-02-27 Tcl通力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稳压电路
CN203289315U (zh) * 2013-06-05 2013-11-1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新型的变频器预充电电路的控制系统
CN105262332A (zh) * 2015-11-18 2016-01-20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应用于开关电源的上电浪涌电流抑制电路
CN105978358A (zh) * 2012-03-28 2016-09-28 Mks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为臭氧生产单元提供能量的紧凑的、可配置电源
CN106849724A (zh) * 2017-04-17 2017-06-13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辅助逆变电源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34755Y (zh) * 2007-11-20 2008-10-15 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变频电源供电电路保护装置
CN101534005A (zh) * 2009-04-09 2009-09-1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上电冲击电流的抑制电路
CN105978358A (zh) * 2012-03-28 2016-09-28 Mks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为臭氧生产单元提供能量的紧凑的、可配置电源
CN202759379U (zh) * 2012-08-28 2013-02-27 Tcl通力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稳压电路
CN203289315U (zh) * 2013-06-05 2013-11-1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新型的变频器预充电电路的控制系统
CN105262332A (zh) * 2015-11-18 2016-01-20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应用于开关电源的上电浪涌电流抑制电路
CN106849724A (zh) * 2017-04-17 2017-06-13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辅助逆变电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91805B2 (en) On and off controlled resonant DC-DC power converter
KR920005724Y1 (ko) 보조전원 방전회로가 내지된 smps
EP3305022B1 (en) Led driver and driving method
JP2004119078A (ja) Led点灯装置
CN103313467B (zh) 功率开关双极结型晶体管的动态控制
CN101207330A (zh) 用于两个输出电压的功率变换和调节的方法和装置
US7839661B2 (en) Power supply control circuit having controllable switch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the same
KR20100023770A (ko) 적어도 하나의 반도체 광원을 동작시키기 위한 회로 어레인지먼트
CN111463894A (zh) 电源切换电路
JP3219145B2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
JP2003284340A5 (ja) 電源装置
EP1058375B1 (en) PWM controller
US9859833B1 (en) Fixed and variable speed induction motor and light controller
KR101630940B1 (ko) 개선된 메인 모듈을 구비한 수술 장치
CN110971113A (zh) 驱动控制电路、电路板和空调器
JP5322572B2 (ja) 電源装置
JPH11308857A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JP2008245444A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JP4279235B2 (ja) 電源装置
KR102422113B1 (ko) 보조 전원이 개선된 양방향 dc-dc 컨버터
CN210156319U (zh) 接触器电压控制电路和接触器系统
CN216056811U (zh) 电源开关电路、装置及电器设备
CN111404383B (zh) 一种供电控制装置、空调及其供电控制方法
CN113012983B (zh) 用于接触器的控制设备和方法
JP4348493B2 (ja) 電源回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40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