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49014A - 墨路分路装置和供墨系统 - Google Patents

墨路分路装置和供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49014A
CN110949014A CN201911365821.4A CN201911365821A CN110949014A CN 110949014 A CN110949014 A CN 110949014A CN 201911365821 A CN201911365821 A CN 201911365821A CN 110949014 A CN110949014 A CN 1109490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hose
pressure
splitter
branch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6582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庚�
吕昌
刘宏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ounder Easiprint Co ltd
Peking University Founder Group Co Ltd
Beijing Founder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ounder Easiprint Co ltd
Peking University Founder Group Co Ltd
Beijing Founder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ounder Easiprint Co ltd, Peking University Founder Group Co Ltd, Beijing Founder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ounder Easipri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6582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490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0949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90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墨路分路装置和供墨系统,包括:分路器(100)、第一软管(140)、第二软管(110),所述第一软管(140)的一端连接至墨盒(130),所述第一软管(140)的另一端连接至分路器(100)输入端,所述分路器(100)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软管(11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软管(110)的另一端与喷头(120)连接;其中,墨水从所述分路器(100)到达各个喷头(120)的路径长度相同。本发明能够解决因各墨路压力不同导致的喷头打印效果不一致的技术问题,确保各个墨路压力基本相同,减少墨路的压力损失,提升喷头的打印效果。

Description

墨路分路装置和供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墨路分路装置和供墨系统,属于打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喷墨数码印刷中,常常需要多个喷头组成一排来打印幅面较宽的纸面。供墨系统中常常有一个分路器,将一根墨路分为多根墨路,但是实际的设备中分路器到各个喷头的距离是不同的,所以需要使用不同长度的管路相互连接。
这种设计的弊端是,不同长度的管路中压力损耗不同,管路越短损耗越低,致使提供给各个喷头的墨水压力也不相同,这样会导致各个喷头的打印效果不一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墨路分路装置和供墨系统,以解决因各墨路压力不同导致的喷头打印效果不一致的技术问题,确保各个墨路压力基本相同,减少墨路的压力损失,提升喷头的打印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墨路分路装置,包括:分路器、第一软管、第二软管,所述第一软管的一端连接至墨盒,所述第一软管的另一端连接至分路器输入端,所述分路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软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软管的另一端与喷头连接;其中,墨水从所述分路器到达各个喷头的路径长度相同。
本可能的设计中,分路器到各个喷头的软管长度一致,能够保证每个喷头墨水压力基本相同,且使用的软管长度较短,既可以节省成本,又减小了压力损失,从而使得打印效果更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喷头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且与每个所述喷头连接的所述第二软管的长度相同。
本可能的设计中,通过设置与各个喷头连接的第二软管的长度一致,可以使得墨水分路器到达各个喷头的路径长度相同,从而可以确保各个墨路压力基本相同,减少墨路的压力损失,提升喷头的打印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分路器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或者盒状结构。
本可能的设计中,分路器为中空部件,用以形成墨水通路,例如可以采用管状或者盒状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分路器的侧壁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第二软管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分路器连接。
本可能的设计中,分路器的侧壁上设置有连接孔,第二软管的一端通过连接孔与分路器连接。第二软管从分路器的侧面引出,而不是从正下方引出。这样的目的在于,墨水长时间静置会产生沉淀,为了不让沉淀直接顺着管路流进喷头中,从而造成喷头堵塞或者影响打印质量。沉淀物可以沉淀到分路器的底部,类似于一个“沉淀池”,这种设计方式可以有效的避免喷头被沉淀物堵塞。从分路器的侧壁引出第二软管可以减少墨水沉淀物到达喷头,避免喷头堵塞,延长喷头使用寿命。
本可能的设计中,分路器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软管的横截面积。因此,分路器中的墨水流量大于软管中的墨水流量,能够保证墨水能够满足多个喷头的使用需求。此外,还可以在分路器中存储墨水,一方面为喷头提供足够的墨水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类似于一个“沉淀池”的作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分路器上还设置有清理口,所述清理口位于所述分路器的底部,用以清除沉淀在所述分路器底部的污垢。
本可能的设计中,通过在分路器的底部设置清理口,可以方便清理分路器底部沉淀的污垢,避免沉淀物堵塞喷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分路器上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用以检测所述分路器的墨水压力。
本可能的设计中,通过在分路器上设置压力传感器,可以实时对分路器的墨水压力进行检测,以便根据墨水压力进行调压处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墨盒的顶部还设置有气泵,所述气泵与电机连接;当打印机不处于打印状态,且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大于或小于预设阈值时,所述气泵启动进行压力调节。
本可能的设计中,通过在墨盒上设置气泵,当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大于或小于预设阈值时,启动气泵调节墨盒中的墨水压力,从而可以确保分路器中的墨水压力符合要求,提升喷头打印效果。本可能的设计中,不限定气泵的类型和压力传感器的数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合理选择气泵的类型,并将合适数量的压力传感器布置在分路器的合适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支撑架,所述分路器紧固在所述支撑架上。
本可能的设计中,由于分路器两端均连接软管,通过支撑架,可以固定分路器的位置,使得分路器两端连接的软管保持不会过度扭曲,保证墨水通路的顺畅。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供墨系统,包括:墨桶、墨盒、进墨泵、喷头以及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墨路分路装置,所述墨盒的一端通过所述进墨泵与所述墨桶连接,所述墨盒通过所述墨路分路装置与各个喷头连接。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打印机,所述打印机包括:如第二方面所述的供墨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墨路分路装置和供墨系统,通过设置第一软管的一端连接至墨盒,第一软管的另一端连接至分路器输入端,分路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软管的一端连接,第二软管的另一端与喷头连接,使得墨水从分路器到达各个喷头的路径长度相同,从而能够保证每个喷头墨水压力基本相同,减少墨路的压力损失,提升喷头的打印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此外,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供墨分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墨分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路器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墨分路装置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墨分路装置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分路器;
110-第二软管;
120-喷头;
130-墨盒;
140-第一软管;
150-压力传感器;
160-气泵;
170-支撑架。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公开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喷墨数码印刷中,常常需要多个喷头组成一排来打印幅面较宽的纸面。供墨系统中常常有一个分路器,将一根墨路分为多根墨路。
喷头是数码印刷中进行打印作业的电子部件,分路器是将墨水由一个容器分成多个墨路的容器。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供墨分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实际的设备中分路器到各个喷头的距离是不同的,所以需要使用不同长度的管路在喷头和分路器之间连接。
但是,这种设计的弊端是,不同长度的管路中压力损耗是不同的,管路越短损耗越低。由于分路器的压力是一致的,经过管路中的压力损耗,导致提供给各个喷头的墨水压力是不同的,这样会导致各个喷头的打印效果不一致。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墨路分路装置和供墨系统,以解决因各墨路压力不同导致的喷头打印效果不一致的技术问题,确保各个墨路压力基本相同,减少墨路的压力损失,提升喷头的打印效果。
实施例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墨分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墨路分路装置,包括:
分路器100、第一软管140、第二软管110,第一软管140的一端连接至墨盒130,第一软管140的另一端连接至分路器100输入端,分路器100的输出端与第二软管110的一端连接,第二软管110的另一端与喷头120连接;其中,墨水从分路器100到达各个喷头120的路径长度相同。这种结构使得墨水从分路器到达各个喷头的路径长度相同,从而能够保证每个喷头墨水压力基本相同,减少墨路的压力损失,提升喷头的打印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喷头120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且与每个喷头120连接的第二软管110的长度相同。
具体地,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喷头120为4个,第二软管110的长度与所有喷头120的排列等长,然后从分路器引出第二软管110,使得所有引出的第二软管110是等长的且距离很短,保证了各个喷头120的墨水压力相同且压力损耗很小,使控制更加精确、打印效果更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分路器100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或者盒状结构。分路器100的侧壁上设置有连接孔,第二软管110的一端通过连接孔与分路器100连接。
具体地,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路器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分路器100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横截面为圆形。分路器100的侧壁上设置有连接孔,第二软管110的一端通过连接孔与分路器100连接。第二软管110从分路器100的侧面引出,而不是从正下方引出。这样的目的在于,墨水长时间静置会产生沉淀,为了不让沉淀直接顺着管路流进喷头中,从而造成喷头堵塞或者影响打印质量。沉淀物可以沉淀到分路器100的底部,类似于一个“沉淀池”,这种设计方式可以有效的避免喷头被沉淀物堵塞。
同时,也从图3也可以看出分路器100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软管110的横截面积。因此,分路器中的墨水流量大于软管中的墨水流量,能够保证墨水能够满足多个喷头的使用需求。此外,还可以在分路器100中存储墨水,一方面为喷头提供足够的墨水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类似于一个“沉淀池”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当分路器为中空的盒状结构时,其实现原理与管状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分路器100上还设置有清理口,清理口位于分路器100的底部,用以清除沉淀在分路器100底部的污垢。
具体地,沉淀物可以沉淀到分路器100的底部,因此还可以在分路器100上还设置有清理口,可以定期或者必要时打开清理口,对沉淀在分路器100底部的污垢进行清理。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上述各部件的连接出都是密封的,以避免墨水泄露,保证压力的稳定可靠。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软管的一端连接至墨盒,第一软管的另一端连接至分路器输入端,分路器的输出端与第二软管的一端连接,第二软管的另一端与喷头连接,使得墨水从分路器到达各个喷头的路径长度相同,从而能够保证每个喷头墨水压力基本相同,减少墨路的压力损失,提升喷头的打印效果。
实施例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墨分路装置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分路器100上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50,用以检测分路器100的墨水压力。
当不处于打印状态下时,压力传感器150检测分路器100的墨水压力,若墨水压力不在预设的范围内,则可以通过调节墨盒130这一侧的压力来改变分路器100的墨水压力。可选地,有两种供墨方式:1)由于墨盒130顶部与大气相通,因此可以通过调节液位高度来实现对供墨压力控制;2)负压供墨方式,即将墨盒130顶部与气泵相连,通过气泵控制墨盒130中的气压为设定压力。当处于打印状态时,则不对分路器100中的压力进行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原理属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具体地,墨盒130的顶部设置有气泵160,该气泵160与电机连接;当打印机不处于打印状态,且压力传感器150的压力值大于或小于预设阈值时,气泵160启动。
需要说明的是,气泵的工作原理,以及气泵与压力传感器的配合工作原理属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不限定气泵的类型和压力传感器的数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合理选择气泵的类型,并将合适数量的压力传感器布置在分路器的合适位置。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软管的一端连接至墨盒,第一软管的另一端连接至分路器输入端,分路器的输出端与第二软管的一端连接,第二软管的另一端与喷头连接,使得墨水从分路器到达各个喷头的路径长度相同,从而能够保证每个喷头墨水压力基本相同,减少墨路的压力损失,提升喷头的打印效果。
另外,本实施还可以在分路器100上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50,用以检测分路器100的墨水压力;通过与墨盒130顶部的气泵160配合,用以调节打印之前,墨盒以及分路器的墨水压力。
实施例三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墨分路装置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支撑架170,分路器100紧固在支撑架170上。
具体地,在实际应用中,喷头等零部件也可以进行移动。由于分路器两端均连接软管,所以软管可能在移动过程中发生扭曲等。为了使得分路器两端连接的软管保持不会过度扭曲,保证墨水通路的顺畅,可以通过支撑架固定分路器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不限定支撑架的形式和固定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支撑架的行驶和固定位置。例如,可以通过螺丝和连接件将分路器进行固定。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软管的一端连接至墨盒,第一软管的另一端连接至分路器输入端,分路器的输出端与第二软管的一端连接,第二软管的另一端与喷头连接,使得墨水从分路器到达各个喷头的路径长度相同,从而能够保证每个喷头墨水压力基本相同,减少墨路的压力损失,提升喷头的打印效果。
另外,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支撑架,分路器紧固在支撑架上。从而保证与分路器两端连接的软管保持不会过度扭曲,保证墨水通路的顺畅。
值得说明的是,还可以将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案进行组合,得到新的方案,其实现原理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供墨系统,包括:墨桶、墨盒、进墨泵、喷头以及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墨路分路装置,墨盒的一端通过进墨泵与墨桶连接,墨盒通过墨路分路装置与各个喷头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软管的一端连接至墨盒,第一软管的另一端连接至分路器输入端,分路器的输出端与第二软管的一端连接,第二软管的另一端与喷头连接,使得墨水从分路器到达各个喷头的路径长度相同,从而能够保证每个喷头墨水压力基本相同,减少墨路的压力损失,提升喷头的打印效果。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打印机,打印机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的供墨系统。
示例性的,以陶瓷喷墨打印机为例,陶瓷喷墨打印机可以包括罩壳、供墨分路装置、墨路循环装置、打印单元,罩壳内设置有若干个喷墨打印单元,每个喷墨打印单元均设置有打印喷头,墨路循环装置通过供墨分路装置向每个喷墨打印单元的打印喷头输送墨水。其中,墨路循环装置采用齿轮泵对墨路中的墨水循环速度进行实时调节,并采用真空比例阀控制墨路中的负压,使墨路压力维持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限定打印机的具体类型,各种不同类型的打印机中均可以使用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供墨系统。
本实施例,在打印机中设置供墨分路装置,在该供墨分路装置中通过设置第一软管的一端连接至墨盒,第一软管的另一端连接至分路器输入端,分路器的输出端与第二软管的一端连接,第二软管的另一端与喷头连接,使得墨水从分路器到达各个喷头的路径长度相同,从而能够保证每个喷头墨水压力基本相同,减少墨路的压力损失,提升喷头的打印效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所使用的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顶端”、“底端”、“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轴向”、“周向”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均可以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为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者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者是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墨路分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路器(100)、第一软管(140)、第二软管(110),所述第一软管(140)的一端连接至墨盒(130),所述第一软管(140)的另一端连接至分路器(100)输入端,所述分路器(100)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软管(11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软管(110)的另一端与喷头(120)连接;其中,墨水从所述分路器(100)到达各个喷头(120)的路径长度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120)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且与每个所述喷头(120)连接的所述第二软管(110)的长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路器(100)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或者盒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路器(100)的侧壁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第二软管(110)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分路器(100)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路器(100)上还设置有清理口,所述清理口位于所述分路器(100)的底部,用以清除沉淀在所述分路器(100)底部的污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路器(100)上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用以检测所述分路器(100)的墨水压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130)的顶部还设置有气泵,所述气泵与电机连接;当打印机不处于打印状态,且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小于预设阈值时,所述气泵启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架,所述分路器(100)紧固在所述支撑架上。
9.一种供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墨桶、墨盒、进墨泵、喷头以及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墨路分路装置,所述墨盒的一端通过所述进墨泵与所述墨桶连接,所述墨盒通过所述墨路分路装置与各个喷头连接。
10.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墨系统。
CN201911365821.4A 2019-12-26 2019-12-26 墨路分路装置和供墨系统 Pending CN1109490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65821.4A CN110949014A (zh) 2019-12-26 2019-12-26 墨路分路装置和供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65821.4A CN110949014A (zh) 2019-12-26 2019-12-26 墨路分路装置和供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49014A true CN110949014A (zh) 2020-04-03

Family

ID=69984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65821.4A Pending CN110949014A (zh) 2019-12-26 2019-12-26 墨路分路装置和供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49014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77718A (en) * 1992-06-04 1997-10-14 Tektronix, Inc. Drop-on-demand ink jet print head having improved purging performance
CN1326404A (zh) * 1998-10-21 2001-12-12 萨尔技术有限公司 供墨系统
CN101323212A (zh) * 2007-06-14 2008-12-1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流体供给装置、流体喷射装置及流体供给方法
CN102320191A (zh) * 2011-08-11 2012-01-1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喷墨打印机供墨压力均布自动调节器
JP2012140017A (ja) * 2012-04-26 2012-07-26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CN207274157U (zh) * 2017-10-09 2018-04-27 山形印刷(无锡)有限公司 集中供墨系统
CN207669998U (zh) * 2017-12-15 2018-07-31 杭州印校印务有限公司 自动供墨系统
CN110014731A (zh) * 2019-03-05 2019-07-16 杭州科雷机电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独立供墨系统
CN209580787U (zh) * 2018-12-29 2019-11-05 苏州恒辰印刷科技有限公司 供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77718A (en) * 1992-06-04 1997-10-14 Tektronix, Inc. Drop-on-demand ink jet print head having improved purging performance
CN1326404A (zh) * 1998-10-21 2001-12-12 萨尔技术有限公司 供墨系统
CN101323212A (zh) * 2007-06-14 2008-12-1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流体供给装置、流体喷射装置及流体供给方法
CN102320191A (zh) * 2011-08-11 2012-01-1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喷墨打印机供墨压力均布自动调节器
JP2012140017A (ja) * 2012-04-26 2012-07-26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CN207274157U (zh) * 2017-10-09 2018-04-27 山形印刷(无锡)有限公司 集中供墨系统
CN207669998U (zh) * 2017-12-15 2018-07-31 杭州印校印务有限公司 自动供墨系统
CN209580787U (zh) * 2018-12-29 2019-11-05 苏州恒辰印刷科技有限公司 供墨装置
CN110014731A (zh) * 2019-03-05 2019-07-16 杭州科雷机电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独立供墨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32188B1 (ko) 잉크젯 모듈
US10974519B2 (en) Inkjet printer and control method for inkjet printer
JP525713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277506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インク貯留装置
KR101524533B1 (ko) 잉크 공급 시스템을 위한 필터
US20080158321A1 (e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ink supplying mechanism and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CN103144438A (zh) 一种喷墨打印机的供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ITMI20130314U1 (it) Sistemi migliorati di ricircolazione d'inchiostro e le strutture associate
JP2016175264A (ja) 液滴吐出装置、液滴吐出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液滴吐出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522279A (ja) 媒体上に直接印刷する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CN108973336B (zh) 供给液容器单元及具备该供给液容器单元的喷墨记录装置
JP592801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9873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8459774B2 (en) Liquid jetting apparatus
CN103072379B (zh) 液体供给装置和喷墨记录装置
JP201308644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2096510A (ja) 液体収容タンク、液体吐出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0949014A (zh) 墨路分路装置和供墨系统
JP5990085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そのインク充填方法
JP201105120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177548A (ja) システム
JP524659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583238B2 (ja) 記録ヘッド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ヘッドクリーニング機構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7005942B2 (ja) 廃インク貯留機構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KR20210060724A (ko) 액적토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