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42950A - 复合灭弧型直流接触器 - Google Patents

复合灭弧型直流接触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42950A
CN110942950A CN201911215169.8A CN201911215169A CN110942950A CN 110942950 A CN110942950 A CN 110942950A CN 201911215169 A CN201911215169 A CN 201911215169A CN 110942950 A CN110942950 A CN 1109429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c
movable
arc extinguishing
contact seat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1516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孔国威
魏杰
牛海楠
秦保平
邹博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oj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oj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oj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oj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1516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429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09429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29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30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9/44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using blow-out magne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灭弧型直流接触器,其包括呈桶状的金属壳,金属壳的端口密封设有绝缘端盖,绝缘端盖上设有两个静导电杆,静导电杆的底端设有静触头座,静触头座上设有静触头片,金属壳内设有磁支撑座、动铁芯、励磁线圈、静磁轭片和灭弧绝缘罩,动铁芯上固设有操动轴,操动轴上套设有动导电排,动导电排上设有动触头座,静触头座和动触头座的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螺旋槽和第二螺旋槽,第一螺旋槽和第二螺旋槽的螺旋方向相反,静触头座或动触头座的外侧设有灭弧栅片组。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无需外置磁吹装置、反向及大容量直流负载开断能力高的复合灭弧型直流接触器,其兼顾有磁吹灭弧和栅片灭弧的优点。

Description

复合灭弧型直流接触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直流接触器。
背景技术
由于没有自然过零点,直流电流的开断则要比交流开断困难得多。目前高压直流接触器直流灭弧通过自然熄弧的方式还很困难,通常的措施是采用在电弧间隙外加永磁铁装置,通过永磁磁吹作用使开断电弧运动,从而拉长电弧熄弧,完成直流负载的通断。
而传统高压直流接触器的永磁磁吹装置作为一外置部件,设置在密闭的灭弧腔室内,其结构形式复杂,成本较高,同时,其灭弧效果也存在如下弊端:
首先,受到直流开断过程中电弧高温的影响,磁吹装置长期工作情况下劣化失磁严重,磁吹作用显著降低,导致直流开断能力降低;其次,该磁吹装置多采用铁氧体、钕铁硼等铁磁材料,开断过程中将析出较多的杂质气体,其杂质气体饱和蒸气压很高,这将导致直流电弧电压、电弧能量升高,对直流负载开断也十分不利;再次,传统磁吹装置的磁场强度大小不变,开断过载或过低直流负载时的磁吹效果无法保证。
同时由于传统高压直流接触器永磁磁吹系统利用直流电的单向性,磁吹方向多为单极性,只能够保证直流电弧向相反外侧拉弧熄灭,而无法承受接触器反向电流切换,因此,如何在保证磁吹效果设计的同时,减小对外置磁吹装置的依赖,并提升直流接触器的反向及大容量直流负载开断能力成为了直流接触器设计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需外置磁吹装置、反向及大容量直流负载开断能力高的复合灭弧型直流接触器,其兼顾有磁吹灭弧和栅片灭弧的优点。
本发明复合灭弧型直流接触器,包括呈桶状的金属壳,所述金属壳的端口密封设有绝缘端盖,所述绝缘端盖上设有两个静导电杆,所述静导电杆的底端延伸至金属壳内,所述静导电杆的底端设有静触头座,所述静触头座上设有静触头片,所述金属壳的底部设有磁支撑座,所述磁支撑座的内侧滑动安装有动铁芯,所述磁支撑座的外侧设有励磁线圈,所述励磁线圈的上方依次设有静磁轭片和灭弧绝缘罩,所述动铁芯上固定设有操动轴,所述操动轴的上端穿过静磁轭片和灭弧绝缘罩底部进入到灭弧绝缘罩内,所述操动轴上套装有位于静磁轭片和动铁芯之间的分闸簧,所述操动轴的上端套设有动导电排,所述操动轴的上端设有位于动导电排上方的第一限位件,所述动导电排的下方设有套设于操动轴上的触头簧,所述触头簧的上端与动导电排相抵或连接,所述触头簧的下端与操动轴的侧壁相抵或连接,所述动导电排上设有与静触头座一一对应的动触头座,所述动触头座上设有动触头片,所述静触头座的侧壁上设有第一螺旋槽,所述动触头座的侧壁上设有第二螺旋槽,所述第一螺旋槽和第二螺旋槽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静触头座或动触头座的外侧设有灭弧栅片组,所述励磁线圈的导线延伸至绝缘端盖外。
本发明复合灭弧型直流接触器,其中所述静触头座的外侧设有灭弧栅片组的具体方式为:所述静触头座的外侧设有呈筒状的静过渡环,所述静过渡环的上端固定设置于静导电杆的底端,所述静过渡环的下端设有所述灭弧栅片组,所述灭弧栅片组呈筒状,所述灭弧栅片组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组栅片,所述灭弧栅片组和静触头座同轴布置。
本发明复合灭弧型直流接触器,其中所述动触头座的外侧设有灭弧栅片组的具体方式为:所述动触头座的外侧设有呈筒状的动过渡环,所述动过渡环的下端固定设置于动导电排上,所述动过渡环的上端设有所述灭弧栅片组,所述灭弧栅片组呈筒状,所述灭弧栅片组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组栅片,所述灭弧栅片组和动触头座同轴布置。
本发明复合灭弧型直流接触器,其中所述静触头座呈杯状,所述静触头座的杯底座固定设置于静导电杆的底端,所述静触头座的杯口朝下布置,所述静触头座的侧壁上设有所述第一螺旋槽,所述第一螺旋槽贯穿静触头座的侧壁,所述第一螺旋槽从静触头座的杯口向杯底座螺旋延伸,所述静触头座的杯口设有所述静触头片,所述静触头片呈环形,所述静触头片与静触头座同轴布置。
本发明复合灭弧型直流接触器,其中所述动触头座呈杯状,所述动触头座的杯底座固定设置于动导电排上,所述动触头座的杯口朝上布置,所述动触头座的侧壁上设有所述第二螺旋槽,所述第二螺旋槽贯穿动触头座的侧壁,所述第二螺旋槽从动触头座的杯口向杯底座螺旋延伸,所述第二螺旋槽的数量和升角与第一螺旋槽相一致,所述动触头座的杯口设有所述动触头片,所述动触头片呈环形,所述动触头片与动触头座同轴布置。
本发明复合灭弧型直流接触器,其中所述磁支撑座呈筒状,所述磁支撑座的下端设有第一径向凸缘,所述第一径向凸缘设于金属壳的底部,所述动铁芯滑动套设于磁支撑座的筒体内,所述励磁线圈安装于线圈骨架上,所述线圈骨架呈筒状,所述线圈骨架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第二径向凸缘和第三径向凸缘,所述线圈骨架的筒体套设于磁支撑座的筒体外,所述第三径向凸缘与第一径向凸缘相抵,所述第二径向凸缘的上方依次设有所述静磁轭片和灭弧绝缘罩,所述线圈骨架的筒体外侧缠绕有所述励磁线圈。
本发明复合灭弧型直流接触器,其中所述动铁芯上固定设有操动轴的具体方式为:所述动铁芯上设有竖向通孔,所述竖向通孔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卡台,所述操动轴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卡台,所述操动轴穿插于所述竖向通孔内,所述第一卡台与第二卡台相互卡合,所述操动轴的下端设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位于动铁芯的下方并与动铁芯相抵,所述分闸簧的上端与静磁轭片相抵,所述分闸簧的下端延伸至动铁芯的竖向通孔内与第一卡台相抵。
本发明复合灭弧型直流接触器,其中所述操动轴的侧壁上设有第三卡台,所述第三卡台能够穿过灭弧绝缘罩的底部与静磁轭片相卡合,所述触头簧的上端与动导电排之间的操动轴上套设有限位挡片,所述限位挡片与动导电排相抵或固定连接,所述触头簧的上端与限位挡片相抵或固定连接,所述触头簧的下端与第三卡台相抵或固定连接。
本发明复合灭弧型直流接触器,其中所述金属壳和绝缘端盖的外侧设有密封胶套,所述密封胶套的底面和侧面设有绝缘外壳,所述静导电杆的上端和励磁线圈的导线均位于密封胶套外。
本发明复合灭弧型直流接触器,其中所述绝缘端盖上嵌设有气管,所述气管的上端穿过密封胶套延伸至密封胶套外,所述气管的下端穿过绝缘端盖延伸至灭弧绝缘罩内,所述灭弧绝缘罩呈杯状,所述灭弧绝缘罩的杯底座与静磁轭片相抵或连接,所述灭弧绝缘罩的杯口与绝缘端盖相抵。
本发明复合灭弧型直流接触器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静触头座和动触头座的侧壁上均设有螺旋槽,并且两者上的螺旋槽的螺旋方向相反,在直流开关开断过程中,流经静触头座和动触头座螺旋槽的电流会产生横向磁场,该横向磁场将对静动触头座间隙中的直流电弧产生一横向磁吹作用力F,方向垂直于间隙直流电弧向外,受其影响直流电弧将快速运动到灭弧栅片组中实现灭弧。另一方面,在横向电磁力F的磁吹下,直流电弧在触头座表面产生了离心运动,快速圆周跑弧,这样就加大了直流电弧与灭弧栅片组的接触,增强了灭弧栅片组切割灭弧效果。可以看出,本发明无需外置磁吹装置,同时,本发明为无极性直流磁吹灭弧,具有反向及大容量直流负载开断能力高的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复合灭弧型直流接触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复合灭弧型直流接触器实施例一的静导电杆、静触头座和灭弧栅片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复合灭弧型直流接触器实施例一的静触头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复合灭弧型直流接触器实施例一的静触头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复合灭弧型直流接触器实施例一的自生横向磁场产生及磁吹作用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复合灭弧型直流接触器实施例一的自生横向磁场产生原理矢量图;
图7为本发明复合灭弧型直流接触器实施例一的灭弧栅片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复合灭弧型直流接触器实施例一适用于反向电流的无极性磁吹灭弧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复合灭弧型直流接触器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并结合图2-8所示,本发明复合灭弧型直流接触器包括呈桶状的金属壳7,金属壳7采用磁导率优异的铁磁材料制成。所述金属壳7的端口密封设有绝缘端盖6,绝缘端盖6的材质为陶瓷。所述绝缘端盖6上设有两个静导电杆11,绝缘端盖6通过金属化处理后与静导电杆11、金属壳7钎焊在一起,并构成密闭的腔室。所述静导电杆11的底端延伸至金属壳7内,所述静导电杆11的底端设有静触头座12,所述静触头座12上设有静触头片13,所述金属壳7的底部设有磁支撑座44,所述磁支撑座44的内侧滑动安装有动铁芯43,所述磁支撑座44的外侧设有励磁线圈41,所述励磁线圈41的上方依次设有静磁轭片45和灭弧绝缘罩8,所述动铁芯43上固定设有操动轴51,操动轴51为非导磁金属杆。所述操动轴51的上端穿过静磁轭片45和灭弧绝缘罩8底部进入到灭弧绝缘罩8内,所述操动轴51上套装有位于静磁轭片45和动铁芯43之间的分闸簧52,所述操动轴51的上端套设有动导电排21,动导电排21可相对操动轴51滑动。所述操动轴51的上端设有位于动导电排21上方的第一限位件55,第一限位件55为限位卡簧。所述动导电排21的下方设有套设于操动轴51上的触头簧53,所述触头簧53的上端与动导电排21相抵或连接,所述触头簧53的下端与操动轴51的侧壁相抵或连接,所述动导电排21上设有与静触头座12一一对应的动触头座22,所述动触头座22上设有动触头片23,所述静触头座12的侧壁上设有第一螺旋槽,所述动触头座22的侧壁上设有第二螺旋槽,所述第一螺旋槽和第二螺旋槽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静触头座12的外侧设有灭弧栅片组3,所述励磁线圈41的导线延伸至绝缘端盖6外。
如图2所示,静导电杆11为长导电件,顶部为螺纹杆,底部与所述静触头座12连接。
如图2所示,并结合图7所示,静触头座12的外侧设有灭弧栅片组3的具体方式为:所述静触头座12的外侧设有呈筒状的静过渡环14,静过渡环14为陶瓷件,目的是避免直流灭弧时灭弧栅片组3与静导电杆11的电连接。所述静过渡环14的上端固定设置于静导电杆11的底端,所述静过渡环14的下端设有所述灭弧栅片组3,所述灭弧栅片组3呈筒状,所述灭弧栅片组3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组栅片,所述灭弧栅片组3和静触头座12同轴布置。
如图7所示,灭弧栅片组3为筒状导电件,灭弧栅片组3的上端通过钎焊或电子摩擦焊与金属化后的静过渡环14同轴连接。灭弧栅片组3的下端沿着侧壁分割成一组或多组环形栅片,每组栅片由多个狭缝构成。
如图7所示,灭弧栅片组3的栅片排列方向设置为平行于中心轴线,同时为了增大栅片切割电弧的效果,灭弧栅片排列方向与同位置的径向截面成一定的角度。所述灭弧栅片组3采用钢质材料制成,以增大电弧的吸力效应。
静过渡环14的上端通过金属化工艺与静导电杆11的底端同轴钎焊,静过渡环14的下端通过金属化工艺与灭弧栅片组3同轴钎焊。
如图2所示,并结合图3所示,静触头座12呈杯状,所述静触头座12的杯底座通过同轴钎焊连接的方式固定设置于静导电杆11的底端,所述静触头座12的杯口朝下布置,所述静触头座12的侧壁上设有所述第一螺旋槽,所述第一螺旋槽贯穿静触头座12的侧壁,所述第一螺旋槽从静触头座12的杯口向杯底座螺旋延伸。所述静触头座12的杯口设有所述静触头片13,如图4所示,所述静触头片13呈环形,其为导电件,所述静触头片13与静触头座12同轴布置,即静触头座12的杯口与静触头片13钎焊连接。
如图1所示,并结合图5、8所示,动触头座22呈杯状,所述动触头座22的杯底座固定设置于动导电排21上,所述动触头座22的杯口朝上布置,所述动触头座22的侧壁上设有所述第二螺旋槽,所述第二螺旋槽贯穿动触头座22的侧壁,所述第二螺旋槽从动触头座22的杯口向杯底座螺旋延伸,所述第二螺旋槽的数量和升角与第一螺旋槽相一致,所述动触头座22的杯口设有所述动触头片23,所述动触头片23呈环形,所述动触头片23与动触头座22同轴布置。
静触头座12和动触头座22在满足侧壁螺旋槽螺旋方向相反的条件下,螺旋槽的数量、升角及螺旋方向不唯一。
如图1所示,动导电排21为几字型长导电片,动触头座22的杯座部与所述动导电排21钎焊连接。动触头片23与静触头片13结构相同,均为一环形导电件,动触头片23在动触头座22的杯口处与其钎焊连接。
静触头座12和动触头座22均采用导电性能优良的金属材料制成,静触头片13和动触头片23均采用耐烧蚀、抗熔焊的金属触头材料制成。
如图1所示,磁支撑座44呈筒状,所述磁支撑座44的下端设有第一径向凸缘,所述第一径向凸缘设于金属壳7的底部,所述动铁芯43滑动套设于磁支撑座44的筒体内,所述励磁线圈41安装于线圈骨架42上,所述线圈骨架42呈筒状,所述线圈骨架4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第二径向凸缘和第三径向凸缘,所述线圈骨架42的筒体套设于磁支撑座44的筒体外,所述第三径向凸缘与第一径向凸缘相抵,所述第二径向凸缘的上方依次设有所述静磁轭片45和灭弧绝缘罩8,所述线圈骨架42的筒体外侧缠绕有所述励磁线圈41。
如图1所示,动铁芯43上固定设有操动轴51的具体方式为:所述动铁芯43上设有竖向通孔,所述竖向通孔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卡台,所述操动轴51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卡台,所述操动轴51穿插于所述竖向通孔内,所述第一卡台与第二卡台相互卡合,所述操动轴51的下端设有第二限位件56,第二限位件56为限位卡簧。所述第二限位件56位于动铁芯43的下方并与动铁芯43相抵,所述分闸簧52的上端与静磁轭片45相抵,所述分闸簧52的下端延伸至动铁芯43的竖向通孔内与第一卡台相抵。
操动轴51的侧壁上设有第三卡台,所述第三卡台能够穿过灭弧绝缘罩8的底部与静磁轭片45相卡合,所述触头簧53的上端与动导电排21之间的操动轴51上套设有限位挡片54,所述限位挡片54与动导电排21相抵或固定连接,所述触头簧53的上端与限位挡片54相抵或固定连接,所述触头簧53的下端与第三卡台相抵或固定连接。
由于第三卡台设置于操动轴51的侧壁上,因此,上述的触头簧53的下端与操动轴51的侧壁相抵或连接具体为:触头簧53的下端与第三卡台相抵或固定连接。
为了保证相关人员的安全以及灭弧效果,金属壳7和绝缘端盖6的外侧设有密封胶套101。为了保证相关人员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密封胶套101的底面和侧面通过浇注的方式设有绝缘外壳102,所述静导电杆11的上端和励磁线圈41的导线均位于密封胶套101外。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两个静导电杆11分别连接电路的正负极,当通过励磁线圈41的导线通电时(通12-36V的直流电),动铁芯43在励磁线圈41所产生的磁场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在此过程中,动铁芯43向静磁轭片45方向压缩分闸簧52),套设于操动轴51上的动导电排21也向上运动,进而带动动触头座22也向上运动,直至动触头座22上的动触头片23与静触头座12上的静触头片13接触,电路导通。当励磁线圈41的导线断电后,在分闸簧52的弹力作用下,动铁芯43带动操动轴51向下运动,直至操动轴51上的第三卡台穿过灭弧绝缘罩8的底部与静磁轭片45相卡合,此时动铁芯43不再带动操动轴51向下运动。在操动轴51向下运动时,动触头座22上的动触头片23与静触头座12上的静触头片13相互分离,产生电弧。触头簧53在上述过程中能够增大初始分闸速度,并提高动触头片23和静触头片13的接触压力,从而能够降低电阻。
如图1所示,绝缘端盖6上嵌设有气管9,所述气管9的上端穿过密封胶套101延伸至密封胶套101外,所述气管9的下端穿过绝缘端盖6延伸至灭弧绝缘罩8内,所述灭弧绝缘罩8呈杯状,所述灭弧绝缘罩8的杯底座与静磁轭片45相抵或连接,所述灭弧绝缘罩8的杯口与绝缘端盖6相抵。为了保证灭弧效果,灭弧绝缘罩8采用耐高温、抗烧蚀、低产气的电绝缘材料制成。
为了对绝缘端盖6、静导电杆11和金属壳7构成的密闭腔室预抽真空排气和充入适用于直流灭弧气体,在本实施例提出的直流接触器中,绝缘端盖6上嵌设有气管9,以实现对上述腔室预抽真空排气和充入适用于直流灭弧气体。直流灭弧气体介质采用N2、H2、SF6、He等具有导热系数、高电弧电位梯度气体,或其混合气体。
两组静触头座12和静触头片13以及两组动触头座22和动触头片23之间构成接触器直流灭弧系统的两个断口。
静触头座12与动触头座22在高于直流接触器直流开断过程中,电流通过动静触头座22、12可产生自生横向磁场,在断口间对直流电弧产生横向磁吹作用。如图5所示,在直流开关开断过程中,动静触头座22、12分离时在触头座的断口间形成直流电弧,假设其中一个电弧接触点形成直流电弧,流经该直流电弧上下侧静触头座12与动触头座22螺旋槽中的电流分别为I1和I2,方向自上而下,则静触头座12电弧电流I1与动触头座22电弧电流I2在触头座间隙中产生的磁场的矢量和为Bt,方向垂直于间隙直流电弧向内。该横向磁场将对触头座间隙中的直流电弧产生一横向磁吹作用力F,方向垂直于间隙直流电弧向外,受其影响直流电弧将快速运动并实现灭弧。
具体的,如图6所示,静触头座12的第一螺旋槽的电流I1可分解为横向分量I1t和纵向分量I1a,同理,动触头座22的第二螺旋槽的电流I2可分解为横向分量I2t和纵向分量I2a。于是在I1t和I2t电流磁效应的共同作用下,动静触头座22、12间隙产生一个垂直向内的磁场,矢量和为Bt,即为垂直于间隙直流电弧的横向磁场。
特别地,当动静触头座22、12分离瞬间,触头座间隙可产生多组电弧接触点,那么多组接触点形成的直流电弧也将产生多组各自的自生横向磁场,每个横向磁场均产生上述的横向磁吹作用力F。
在直流开断过程中,触头座间隙的直流电弧在横向电磁力F的磁吹下,一方面,直流电弧被快速拉入到灭弧栅片组3中。直流电弧被灭弧栅片组3分割成若干短弧,使起弧电压升高,同时栅片又大量吸收电弧的热量,并通过自身较大的散热面积,使直流电弧快速散热、冷却,最终熄灭。另一方面,在横向电磁力F的磁吹下,直流电弧在触头座表面产生了离心运动,快速圆周跑弧,这样就加大了直流电弧与灭弧栅片组3的接触,增强了灭弧栅片组3切割灭弧效果。
本发明为无极性直流磁吹灭弧,具有反向直流负载开断能力高的优点。如图8所示,假设流经直流电弧上下侧静触头座12与动触头座22螺旋槽中的电流分别为I1和I2,方向自下而上,与图5中电流方向相反。则静触头座12电弧电流I1与动触头座22电弧电流I2在触头座间隙中产生的磁场的矢量和为Bt,方向垂直于间隙直流电弧向外。该横向磁场将对触头座间隙直流电弧产生横向磁吹作用力F,方向仍然垂直于间隙直流电弧向外,与图5中电磁力F的方向相同。横向磁吹力F将直流电弧引向灭弧栅片组3中进行切割灭弧。因此,本发明产生的自生磁场的磁吹作用可适用于无极性的直流负载开断。
本发明的无极性灭弧效果,不因静触头座12和动触头座22侧壁螺旋槽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由于直流电流没有自然过零点,开断时电弧的燃弧时间及过电压条件较为苛刻,所以线圈骨架42采用高机械强度的电绝缘材料制成,动铁芯43和磁支撑座44均采用高磁导率的铁磁材料制成,动铁芯43与金属壳7构成励磁线圈41的外围磁轭,外围磁轭与励磁线圈41一起形成闭合的磁回路。
本发明复合灭弧型直流接触器的静触头座12和动触头座22的侧壁上均设有螺旋槽,并且两者上的螺旋槽的螺旋方向相反,在直流开关开断过程中,流经静触头座12和动触头座22螺旋槽的电流会产生横向磁场,该横向磁场将对静动触头座22间隙中的直流电弧产生一横向磁吹作用力F,方向垂直于间隙直流电弧向外,受其影响直流电弧将快速运动到灭弧栅片组3中实现灭弧。另一方面,在横向电磁力F的磁吹下,直流电弧在触头座表面产生了离心运动,快速圆周跑弧,这样就加大了直流电弧与灭弧栅片组3的接触,增强了灭弧栅片组3切割灭弧效果。可以看出,本发明无需外置磁吹装置,同时,本发明为无极性直流磁吹灭弧,具有反向及大容量直流负载开断能力高的优点。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9所示,动触头座22的外侧设有灭弧栅片组3,即灭弧栅片组3由实施例一的静触头座12的外侧置换到本实施例的动触头座22的外侧。由动过渡环24(其与实施例一中的静过渡环14结构相同)陶瓷金属化后与动导电排21钎焊连接。
动触头座22的外侧设有灭弧栅片组3的具体方式为:所述动触头座22的外侧设有呈筒状的动过渡环24,所述动过渡环24的下端固定设置于动导电排21上,所述动过渡环24的上端设有所述灭弧栅片组3,所述灭弧栅片组3呈筒状,所述灭弧栅片组3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组栅片,所述灭弧栅片组3和动触头座22同轴布置。
动过渡环24的上端通过金属化工艺与灭弧栅片组3同轴钎焊,动过渡环24的下端通过金属化工艺与动导电排21钎焊。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复合灭弧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呈桶状的金属壳,所述金属壳的端口密封设有绝缘端盖,所述绝缘端盖上设有两个静导电杆,所述静导电杆的底端延伸至金属壳内,所述静导电杆的底端设有静触头座,所述静触头座上设有静触头片,所述金属壳的底部设有磁支撑座,所述磁支撑座的内侧滑动安装有动铁芯,所述磁支撑座的外侧设有励磁线圈,所述励磁线圈的上方依次设有静磁轭片和灭弧绝缘罩,所述动铁芯上固定设有操动轴,所述操动轴的上端穿过静磁轭片和灭弧绝缘罩底部进入到灭弧绝缘罩内,所述操动轴上套装有位于静磁轭片和动铁芯之间的分闸簧,所述操动轴的上端套设有动导电排,所述操动轴的上端设有位于动导电排上方的第一限位件,所述动导电排的下方设有套设于操动轴上的触头簧,所述触头簧的上端与动导电排相抵或连接,所述触头簧的下端与操动轴的侧壁相抵或连接,所述动导电排上设有与静触头座一一对应的动触头座,所述动触头座上设有动触头片,所述静触头座的侧壁上设有第一螺旋槽,所述动触头座的侧壁上设有第二螺旋槽,所述第一螺旋槽和第二螺旋槽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静触头座或动触头座的外侧设有灭弧栅片组,所述励磁线圈的导线延伸至绝缘端盖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灭弧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座的外侧设有灭弧栅片组的具体方式为:所述静触头座的外侧设有呈筒状的静过渡环,所述静过渡环的上端固定设置于静导电杆的底端,所述静过渡环的下端设有所述灭弧栅片组,所述灭弧栅片组呈筒状,所述灭弧栅片组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组栅片,所述灭弧栅片组和静触头座同轴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灭弧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座的外侧设有灭弧栅片组的具体方式为:所述动触头座的外侧设有呈筒状的动过渡环,所述动过渡环的下端固定设置于动导电排上,所述动过渡环的上端设有所述灭弧栅片组,所述灭弧栅片组呈筒状,所述灭弧栅片组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组栅片,所述灭弧栅片组和动触头座同轴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复合灭弧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座呈杯状,所述静触头座的杯底座固定设置于静导电杆的底端,所述静触头座的杯口朝下布置,所述静触头座的侧壁上设有所述第一螺旋槽,所述第一螺旋槽贯穿静触头座的侧壁,所述第一螺旋槽从静触头座的杯口向杯底座螺旋延伸,所述静触头座的杯口设有所述静触头片,所述静触头片呈环形,所述静触头片与静触头座同轴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灭弧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座呈杯状,所述动触头座的杯底座固定设置于动导电排上,所述动触头座的杯口朝上布置,所述动触头座的侧壁上设有所述第二螺旋槽,所述第二螺旋槽贯穿动触头座的侧壁,所述第二螺旋槽从动触头座的杯口向杯底座螺旋延伸,所述第二螺旋槽的数量和升角与第一螺旋槽相一致,所述动触头座的杯口设有所述动触头片,所述动触头片呈环形,所述动触头片与动触头座同轴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灭弧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支撑座呈筒状,所述磁支撑座的下端设有第一径向凸缘,所述第一径向凸缘设于金属壳的底部,所述动铁芯滑动套设于磁支撑座的筒体内,所述励磁线圈安装于线圈骨架上,所述线圈骨架呈筒状,所述线圈骨架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第二径向凸缘和第三径向凸缘,所述线圈骨架的筒体套设于磁支撑座的筒体外,所述第三径向凸缘与第一径向凸缘相抵,所述第二径向凸缘的上方依次设有所述静磁轭片和灭弧绝缘罩,所述线圈骨架的筒体外侧缠绕有所述励磁线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灭弧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铁芯上固定设有操动轴的具体方式为:所述动铁芯上设有竖向通孔,所述竖向通孔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卡台,所述操动轴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卡台,所述操动轴穿插于所述竖向通孔内,所述第一卡台与第二卡台相互卡合,所述操动轴的下端设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位于动铁芯的下方并与动铁芯相抵,所述分闸簧的上端与静磁轭片相抵,所述分闸簧的下端延伸至动铁芯的竖向通孔内与第一卡台相抵。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灭弧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动轴的侧壁上设有第三卡台,所述第三卡台能够穿过灭弧绝缘罩的底部与静磁轭片相卡合,所述触头簧的上端与动导电排之间的操动轴上套设有限位挡片,所述限位挡片与动导电排相抵或固定连接,所述触头簧的上端与限位挡片相抵或固定连接,所述触头簧的下端与第三卡台相抵或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灭弧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和绝缘端盖的外侧设有密封胶套,所述密封胶套的底面和侧面设有绝缘外壳,所述静导电杆的上端和励磁线圈的导线均位于密封胶套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灭弧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端盖上嵌设有气管,所述气管的上端穿过密封胶套延伸至密封胶套外,所述气管的下端穿过绝缘端盖延伸至灭弧绝缘罩内,所述灭弧绝缘罩呈杯状,所述灭弧绝缘罩的杯底座与静磁轭片相抵或连接,所述灭弧绝缘罩的杯口与绝缘端盖相抵。
CN201911215169.8A 2019-12-02 2019-12-02 复合灭弧型直流接触器 Pending CN1109429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15169.8A CN110942950A (zh) 2019-12-02 2019-12-02 复合灭弧型直流接触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15169.8A CN110942950A (zh) 2019-12-02 2019-12-02 复合灭弧型直流接触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42950A true CN110942950A (zh) 2020-03-31

Family

ID=69908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15169.8A Pending CN110942950A (zh) 2019-12-02 2019-12-02 复合灭弧型直流接触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4295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08779A (zh) * 2020-04-30 2020-08-07 西安交通大学 中频接触器触头结构、接触器及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51881A (zh) * 2016-01-11 2016-05-04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真空灭弧室、真空灭弧室触头及直流真空断路器
CN106783411A (zh) * 2016-12-20 2017-05-31 北京双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接触器
CN109192600A (zh) * 2018-09-25 2019-01-1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强横向磁场直流触头结构及其应用的直流真空灭弧室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51881A (zh) * 2016-01-11 2016-05-04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真空灭弧室、真空灭弧室触头及直流真空断路器
CN106783411A (zh) * 2016-12-20 2017-05-31 北京双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接触器
CN109192600A (zh) * 2018-09-25 2019-01-1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强横向磁场直流触头结构及其应用的直流真空灭弧室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08779A (zh) * 2020-04-30 2020-08-07 西安交通大学 中频接触器触头结构、接触器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80431A (zh) 电磁磁阻拉力快速灭弧接地开关
CN110828226A (zh) 电磁斥力装置及快速开关
CN212810187U (zh) 继电器
CN111480212B (zh) 高压功率开关和用于电磁屏蔽绝缘子中的真空开关管的方法
CN110942950A (zh) 复合灭弧型直流接触器
CN110853972B (zh) 复合磁路结构直流真空灭弧室及其应用的直流真空开关
CN106783411B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
US2875303A (en) Circuit interrupter
CN110942938A (zh) 直流接触器用触头单元
RU2567115C1 (ru) Вакуумный выключатель тока
CN107123574B (zh) 提高灭弧能力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14588592U (zh) 一种快速灭弧室固封极柱
CN102496518A (zh) 盘式旋磁真空灭弧室
CN106710968B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
CN113675036A (zh) 一种具有内嵌哈尔巴赫阵列永磁环的真空灭弧室触头结构
EP4099522A1 (en) Gas-insulated switchgear
US3854068A (en) Shield structure for vacuum arc discharge devices
SU698560A3 (ru) Дугогасительна камера газового выключател
RU2400855C1 (ru) Вакуумный выключатель тока
US2439952A (en) Circuit interrupter
CN220856452U (zh) 接触器触头结构和接触器
RU201052U1 (ru) Контактор электромагнитный высоковольтный
CN218730688U (zh) 高压直流继电器的灭弧结构
CN209822455U (zh) 一种带有灭弧装置的电力变压器
CN213988724U (zh) 一种真空灭弧室用导电杆结构、真空灭弧室及极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33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