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41369A - 感光模组和感应装置 - Google Patents

感光模组和感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41369A
CN110941369A CN201911265605.2A CN201911265605A CN110941369A CN 110941369 A CN110941369 A CN 110941369A CN 201911265605 A CN201911265605 A CN 201911265605A CN 110941369 A CN110941369 A CN 1109413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sensitive
sensing
touch
area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6560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41369B (zh
Inventor
谢桦岳
李炫运
李璟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filed Critical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6560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413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413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13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413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13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 G06F3/042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by interrupting or reflecting a light beam, e.g. optical touch-screen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光模组,包括壳体和感光元件。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存在至少两个触摸区,至少两个所述触摸区的朝向互异,每个所述触摸区形成对应的一个感应区域。一个所述感应区域对应至少一个所述感光元件,至少一个所述感光元件能感应物体在对应的一个所述感应区域内的移动动作。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感光模组的感应装置。上述感光模组,利用感光元件代替了传统感应装置中的电容式感应薄膜进行触摸动作的感应,由于感光元件尺寸较小,固定方便,能较容易地贴合于曲面或多个平面上,从而实现将触摸感应技术应用于触摸区为多个平面或曲面的场景。

Description

感光模组和感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摸感应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感光模组和感应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触摸感应技术广泛运用于传感器、触控开关、触摸屏等多种感应装置中。传统的触摸感应技术多采用电容式感应,即利用可变电容器的原理,当手指未触碰触摸区时,触摸区存在一个固定的电容。而当手指触碰触摸区时,由于人体与地面电性连通,即此时人体使触摸区与地面电性连通,使触摸区的电容发生变化。感应装置能对触摸区的电容变化进行收集和分析得出手指在触摸区上所发生的触摸动作。但是,传统的触摸感应技术难以应用于触摸区为曲面或触摸区分布于多个平面上的场景。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将触摸感应技术应用于触摸区为曲面或触摸区分布于多个平面上的场景的问题,提供一种感光模组和感应装置。
一种感光模组,包括壳体和感光元件,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存在至少两个触摸区,至少两个所述触摸区的朝向互异,每个所述触摸区形成对应的一个感应区域,一个所述感应区域对应至少一个所述感光元件,至少一个所述感光元件能感应物体在对应的一个所述感应区域内的移动动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具有曲面结构,且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的不同区域朝向互异,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的不同区域形成至少两个朝向互异的所述触摸区;或
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包括多个具有曲面结构的连接面,其中至少两个具有曲面结构的所述连接面的朝向互异,至少两个具有曲面结构的所述连接面形成至少两个所述触摸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内部包含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感光元件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可对所述感光元件产生的电流信号进行分析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包括多个朝向互异的平面,每个所述平面形成对应的一个所述触摸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包括多个朝向互异的平面,其中至少三个所述平面相连接,且至少三个所述平面的连接处形成至少两个朝向互异的所述触摸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感光元件形成对应的一个接收区域,所述感光元件能感应对应的接收区域内的移动动作,其中:
一个所述触摸区对应一个所述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形成的接收区域构成对应的所述触摸区的感应区域;或
一个所述触摸区对应多个所述感光元件,一个所述触摸区的感应区域为对应的多个所述感光元件所形成的接收区域的集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可供光线透过,所述感光元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所述感光元件靠近所述壳体的一侧面为感光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光元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所述感光元件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面为感光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可供光线透过,所述感光元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感光元件朝向所述壳体外的一侧面为感光面。
一种感应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感光模组,所述感应装置能够对所述感光模组的感应结果进行分析,得到物体在所述感应区域的移动动作。
上述感光模组,利用感光元件代替了传统感应装置中的电容式感应薄膜进行触摸动作的感应,由于感光元件尺寸较小,固定方便,能较容易地贴合于曲面或多个平面上,从而实现将触摸感应技术应用于触摸区为多个平面或曲面的场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感光模组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感光模组中的感光区域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的感光模组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又一种实施例的感光模组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再一种实施例的感光模组的示意图。
其中,
感光模组 100
壳体 110
内壳 111
外壳 112
连接面 113
感光元件 120
感光面 121
接收区域 122
连接件 130
处理器 140
触摸区 150
感应区域 160
支架 17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传统的触控感应技术,多采用在感应装置表面的触摸区贴附电容式感应薄膜的方式,人体接触到触摸区上的电容式感应薄膜,会引起电容式感应薄膜的电容变化,感应装置通过感应电容式感应薄膜的电容变化以获取人体在触摸区发生的触摸动作。但是传统的电容式感应薄膜多为平面薄膜,当触摸区为曲面或触摸区分布于多个平面时,电容式感应薄膜在曲面上以及多个平面的连接处的贴附性差。并且电容式感应薄膜的延展性差,难以覆盖整个曲面或平面,导致触摸区内部分区域的触摸动作无法被感应。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感光模组和感应装置。
请参见图1和图2,一种感光模组100,包括壳体110、感光元件120、连接件130和处理器140。壳体110的外表面存在多个触摸区150,多个触摸区150的朝向互异。每个触摸区150形成对应的一个感应区域160,每个感应区域160对应设置有感光元件120。感光元件120能感应对应的感应区域160内的移动动作,并产生相应的电流变化。连接件130能将感光元件120产生的电流信号传输到达处理器140中进行处理,以获取物体在感应区域160的移动动作。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申请中,触摸区150可理解为壳体110的外表面上的一个指定区域。并且,触摸区1501的几何中心于壳体110的外表面上的垂线朝向壳体110外的方向延伸时,该延伸方向即可视为对应的触摸区150的朝向。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感光元件120具有感光面121,感光元件120能接收从对应的感应区域160到达感光面121上的光线,并根据接收到光线的强度变化产生相应的电流变化。更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感光元件120为光敏电阻或光电二极管。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感光元件120为光敏电阻时,接收光线越强,感光元件120的阻值越低。当感光元件120对应的感应区域160内没有物体时,到达感光元件120的光线较强,感光元件120的阻值较低,流过感光元件120的电流较大。而当感光元件120对应的感应区域160内存在物体时,物体会遮挡光线到达感光面121,即感光元件120接收的光线变弱,进而使感光元件120阻值增大,流过感光元件120的电流变小,以此产生电流变化。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感光元件120为光电二极管时,感光元件120能将接收到的光线转化为电流,接收到的光线越强,感光元件120产生的电流越强。此时,当感光元件120对应的感应区域160内没有物体时,感光元件120接收到的光线较强,产生的电流也较大。而当感光元件120对应的感应区域160内存在物体时,物体会遮挡光线到达感光面121,即此时感光元件120接收到的光线变弱,进而使感光元件120产生的电流变小,以此产生电流变化。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感光元件120也可采用其他元件,只要感光元件120能根据从对应的感应区域160到达感光面121的光线的强弱产生相应的电流变化即可。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40包括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Board,PCB),处理器140上集成有运算电路,运算电路可对感光元件120产生的电流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得到物体在感应区域160的移动动作。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物体进入其中一个感应区域160时,到达该感应区域160对应的感光元件120的光线变弱,进而使该感光元件120产生相应的电流变化,形成电流信号。电流信号经连接件130传输到处理器140上,处理器140对电流信号进行处理,判断出产生电流信号的感光元件120对应的感应区域160的位置,以此获知物体进入该感应区域160的移动动作。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物体从其中一个感应区域160到达另一个感应区域160时,两个感应区域160对应的感光元件120会产生先后顺序不同的电流信号,处理器对两个先后顺序不同的电流信号进行处理,判断产生电流信号的感光元件120分别对应的感应区域160的位置,以及感光元件120产生电流信号的先后顺序,以此获知物体在感应区域160之间的移动动作。更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感光模组100设置有支架170,处理器140通过支架170固定于壳体110内。
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130为传输电线,一个感光元件120对应一个连接件130,连接件130将感光元件120产生的电流信号传输给处理器140。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130还可为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连接件130上集成有多种线路,如数据传输线路,电源供应线路等。连接件130连通感光元件120及处理器140,连接件130中的电源供应线路为感光元件140提供电源,而数据传输线路将感光元件120产生的电流信号传输给处理器140。
值得注意的是,每个感光元件120形成有对应的一个接收区域122,而一个感应区域160可对应设置一个或多个感光元件120。具体地,参考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感应区域160对应设置一个感光元件120。此时,感光元件120形成的接收区域122即构成对应的感应区域160。当物体移动至其中某一感应区域160时,该感应区域160对应的感光元件120所接收到的光线强度变弱,从而产生相应的电流变化。感光元件120产生的电流变化形成电流信号经连接件传输到处理器140中,处理器140对电流信号进行处理可得出物体所进入的感应区域160的位置。进一步地,当物体从其中一个感应区域160移动至另一个感应区域160内,两个感应区域160对应的感光元件120产生相应的电流信号的时间不同,处理器140根据两个感光元件120产生的电信号的时间先后顺序即可得到物体大致的移动方向。
而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2所示,一个感应区域160对应设置两个感光元件120,此时,该感应区域160为对应的两个感光元件120所形成的接收区域122的集合。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同一感应区域160所对应的两个感光元件120所产生的电流信号可被处理器140视为同一信号,即此时物体移动至一个感应区域160内的任一接收区域122中,均视为物体移动至该感应区域160内。此时感光模组100只能判断物体在进入其中一个感应区域160或在多个感应区域160之间的移动动作,而无法判断物体在同一感应区域160内的不同接收区域122中的移动动作。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同一感应区域160所对应的两个感光元件120所产生的电流信号被处理器140视为不同信号。此时,物体在一个感应区域160内的其中一个接收区域122移动至另一个接收区域122时,两个感光元件120会产生两个时间不同的电流信号。两个时间不同的电流信号经处理器140处理后可得到物体在一个感应区域160内的大致移动动作。如此设置,感光模组100既能感应物体在不同感应区域160内的移动动作,也能感应物体在同一感应区域160内不同接收区域122之间的移动动作,感应精度更高。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感应区域160还可对应设置更多数量的感光元件120,此时感光模组100既可设置为仅感应物体在不同感应区域160之间的移动动作,也可设置为可感应物体在同一感应区域160的不同接收区域122之间的移动动作。可以理解的是,感光元件120的具体数量可根据该感应区域160对应的触摸区150的面积进行选择,感应区域160对应的触摸区150的面积越大,即该感应区域160的面积越大,此时感应区域160应对应设置更多的感光元件120,以此实现对感应区域160的覆盖,避免物体在感应区域160内的部分区域中发生的移动动作无法被感应。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申请的说明书附图中,带箭头的虚线(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带箭头的虚线L)可理解为感应区域160内部分光线的指向。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一个感应区域160对应设置多个感光元件120时,多个感光元件120的接收区域122于对应的一个触摸区150上的投影面积的间隔小于1平方厘米。由于人体手指在触摸区150上发生触摸动作时,人体手指与触摸区150相贴合部分的面积大致为1平方厘米。如此设置,能避免人体手指在触摸区150上发生触摸动作无法被感应的情况。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需要对壳体110外表面部分区域上的触摸动作进行感应时,位于该区域内的触摸区150之间的间隔也应小于1平方厘米,以避免人体手指在触摸区150之间的间隙中发生触摸动作无法被感应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物体移动至感应区域160内远离对应的触摸区150的位置时,感应区域160内的光线依旧可通过反射等方式于物体遮挡处到达感光面121,即可理解为物体在感应区域160内离对应的触摸区150越远,物体对光线的遮挡效果越差,进而使感光元件120产生的电流变化越小,感光模组100的感应越不灵敏。而当物体移动至感应区域160内贴近对应的触摸区150的位置时,物体对感光区域160内光线的遮挡效果较强,感光模组100的感应越灵敏。由此,当物体在壳体110外表面的触摸区150上发生贴近触摸区150的触摸动作时,感光元件120对物体移动动作的感应越灵敏。
可以理解的是,传统的触摸感应技术要求发生触摸动作的物体使触摸区与地面电性连通,引起触摸区的电容变化,因此传统的触摸感应技术要求发生触摸动作的物体为导体。而本申请的感光模组100是利用物体在感应区域160内移动时对感应区域160内的光线起遮挡作用从而使感光元件120产生电流变化的原理,物体既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非导体,只要物体能对光线起遮挡作用即可,应用范围更广。例如,当在感应区域160内移动的物体为人体手部,若人体手部戴着非导体的手套,则传统的触摸感应技术无法实现对人体手部触摸动作的感应。而非导体的手套对光线也具有遮挡作用,因而本申请的感光模组100也能感应到人体手部在触摸区150上的触摸动作。同时,即使人体手部在感应区域160内远离对应的触摸区150的位置发生移动动作,而非在对应的触摸区150的表面发生触摸动作,感光模组100也能感应到人体手部的移动动作。
另外,传统的光学式触摸感应技术多要求触摸区为平面,在触摸区两侧设置CCD(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光学元件。光源发出的光线从不同方向到达光学元件中,当物体在触摸面发生触摸运动时,物体会遮挡部分光源发出的光线到达光学元件,使到达光学元件的某一角度的光线强度发生变化,光学元件对发生强度变化的光线的角度进行感应,以此获取物体的位置信息。如此,传统的光学式触摸感应技术要求触摸面为平面,也必须设置光源。而本方案的感光模组100,可应用与曲面或多个平面的场景,当环境光线足够时也不需要设置光源,运用范围更广。
值得注意的是,当感光模组100的使用环境光线越强时,感应区域160内受物体遮挡而产生的光线强度变化越明显。而当使用环境为暗环境时,物体的移动无法引起感应区域160内的光线变化,导致感光模组100无法正常运行。因此,在使用时,需保证感光模组100的使用环境为亮环境,环境光线越强,感光模组100对物体在感应区域160的移动动作的感应越灵敏。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感光模组100使用环境的光线较弱,可在感光模组100的四周增加光源,以增强使用环境的光线亮度,使感光模组100对物体在感应区域160的移动动作的感应更灵敏。
参考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0的外表面具有曲面结构,壳体110的外表面的不同区域朝向互异,壳体110的外表面的不同区域形成至少两个朝向各异的触摸区150。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0的结构可以为球体结构、圆柱体结构或其他立体结构,且壳体110的外表面可仅有其中部分为弧形面,其余部分为平面,也可均为弧形面,只要壳体110的外表面的弧形面部分的不同区域形成有至少两个朝向各异的触摸区150即可。可以理解的是,此时触摸区150的数量和面积不限,具体可根据壳体110外表面需要感应的部分的面积决定。当壳体110的外表面感应部分的面积较大时,可设置更多的触摸区150实现感应部分的覆盖,同时每个触摸区150的面积也可适当增大。可以理解的是,当增大触摸区150的面积时,每个触摸区150应当对应更多数量的感光元件120,以此实现对触摸区150的覆盖,避免物体在触摸区150部分位置发生的触摸动作无法被感应。
进一步地,参考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0的外表面也可包括多个具有曲面结构的连接面113,其中至少两个具有曲面结构的连接面113的朝向互异,至少两个具有曲面结构的连接面113形成至少两个触摸区150。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触摸区150分别形成于不同的连接面113,一个连接面113形成对应的一个触摸区150。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一个连接面113的不同区域朝向互异,一个连接面113上朝向互异的不同区域分别形成有触摸区150。即此时至少两个触摸区150形成于一个连接面113的不同区域。
另外,参考图4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0的外表面包括多个朝向互异的平面,其中至少两个平面形成触摸区150。可以理解的是,一个平面形成对应的一个触摸区150,且在一些实施例中,整个平面形成对应的触摸区150,即此时触摸区150的面积等于该平面的面积。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摸区150的面积小于对应的平面的面积,平面上的部分形成触摸区150,此时物体在该平面上的触摸区150内的移动动作可被感光模组100感应,而在该平面上的触摸区150以外的部分的移动动作不会被感光模组100感应。具体地,此时壳体110的结构不限,可为四面体、五面体、六面体等多面体结构,且壳体110的外表面可仅有部分平面形成触摸区150,也可所有平面均形成触摸区150。
进一步地,参考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0的外表面包括多个朝向互异的平面(图5中的A平面即示出了其中的部分平面)。其中至少三个平面相连接,且至少三个平面的连接处形成至少两个朝向互异的触摸区150。可以理解的是,此时触摸区150形成于多个平面的连接处,可适用于需要对发生在壳体110的边框上的移动动作进行感应的场景。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0表面多个平面的连接处以平面或曲面结构过渡,感光元件120设置于多个平面连接处的过渡结构上(图5中的B结构即示出了其中部分平面的过渡结构)。设置过渡结构可以使感光元件120更容易地与多个平面的连接处相贴合,固定效果更好。更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触摸区150上对应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感光元件120,感光元件120的数量可根据过渡结构的长度决定。当过渡结构较长时,可设置多个感光元件120,多个感光元件120沿过渡结构的长度方向排列,以实现对过渡结构的覆盖。特殊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其中的三个平面两两相连,且连接部分均设置有过渡结构时,三个平面的连接处(即三个过渡结构的交界处,图5中的C区域即示出了其中三个平面的交界处)也可形成一触摸区150。
请再参见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0可供光线透过,感光元件120设置于壳体110的内表面,感光元件120靠近壳体110的一侧面为感光面121。此时,光线从感应区域160内透过壳体110到达感光元件120的感光面121上。具体地,壳体110可采用玻璃、透明塑料等透光材料。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仅将壳体110设置有感光元件120的部分设置为透光材料,其余部分不透光。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0整体均可设置为透光材料。将感光元件120设置于壳体110内,壳体110可对感光元件120起保护作用。
另外,请再参见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感光元件120设置于壳体110的外表面,感光元件120远离壳体110的一侧面为感光面121。此时,物体在触摸区150上发生触摸动作,实际可视为在感光元件120的感光面121发生触摸动作。进一步地,参考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0包括内壳111和外壳112,外壳112套设与内壳111上,感光元件120设置于内壳111的外表面,感光元件120朝向外壳112的一侧面为感光面121,外壳112采用透光材料。此时,光线从感应区域160通过外壳112到达对应的感光元件120的感光面121。设置外壳112可对内壳111外表面上的感光元件120起保护作用。可以理解的是,此时,触摸区150为感应区域160在外壳112的外表面上的投影。
请再参考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0可供光线透过,感光元件120设置于壳体110内,感光元件120朝向壳体110外的一侧面为感光面121。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0具有空心结构,壳体110内设置有支撑感光元件120的支架170,感光元件120设置于支架170上。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焊接、胶粘等方式将感光元件120固定于支架170上。值得注意的是,此时感光元件120形成的接收区域122部分位于壳体110内,该位于壳体110内的接收区域122也属于对应的感应区域160的一部分,当物体移动至位于壳体110内的该接收区域122时,也会被对应的感光元件120感应。可以理解的是,此时触摸区150为感应区域160在壳体110外表面上的投影部分。
一种感应装置(图未示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感光模组100。采用上述感光模组100,感应装置能对物体在感应区域160内发生的移动动作进行感应产生相应的电流信号,并对产生的电流信号进行处理,获取物体在感应区域160内的移动动作。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感应装置能够获取物体进入其中一个感应区域160的移动动作,也能获取物体从其中一个感应区域160到达另一个感应区域160的移动动作。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一个感应区域160内包括多个接收区域122时,感应装置还能获取物体在一个感应区域160内从其中一个接收区域122到达另一个接收区域122的感应动作。更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物体在感应区域160内的移动动作为物体在触摸区150上的触摸动作。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感应装置还包括电源模组、传输模组和存储模组,电源模组为感光模组100提供电源,传输模组可将感光模组100获取的物体的移动动作信息传输到存储模组中或输出给其他装置进行处理,存储装置能将该移动动作信息进行存储。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感应装置为人体触碰动作感应装置,感应装置的形状可以为球体或多面体结构,此时感光装置可以感应人体在感应装置外表面的触摸区150上的触摸动作,也可以感应人体在感应装置远离触摸区150的感应区域160内的移动动作。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感应装置为物体通过感应装置,可设置于需要感应是否有物体通过或进入的区域,当物体进入或通过该区域,且进入或通过该区域内的感应装置的感应区域160时,感应装置会产生感应。此时,在一些实施例中,感应装置可为沿该区域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条状结构。可以理解的是,感应装置还可有其他设置,只要将感应装置设置于需要感应物体移动的区域内,物体经过或进入感应装置的感应区域160内时感应装置能对物体的移动动作产生感应即可。
上述感光模组100,利用感光元件120代替了传统感应装置中的电容式感应薄膜进行触摸动作的感应,由于感光元件120尺寸较小,固定方便,能较容易地贴合于曲面或多个平面上,从而实现将触摸感应技术应用于触摸区150为多个平面或曲面的场景。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感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感光元件,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存在至少两个触摸区,至少两个所述触摸区的朝向互异,每个所述触摸区形成对应的一个感应区域,一个所述感应区域对应至少一个所述感光元件,至少一个所述感光元件能感应物体在对应的一个所述感应区域内的移动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具有曲面结构,且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的不同区域朝向互异,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的不同区域形成至少两个朝向互异的所述触摸区;或
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包括多个具有曲面结构的连接面,其中至少两个具有曲面结构的所述连接面的朝向互异,至少两个具有曲面结构的所述连接面形成至少两个所述触摸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包含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感光元件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可对所述感光元件产生的电流信号进行分析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包括多个朝向互异的平面,每个所述平面形成对应的一个所述触摸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包括多个朝向互异的平面,其中至少三个所述平面相连接,且至少三个所述平面的连接处形成至少两个朝向互异的所述触摸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感光元件形成对应的一个接收区域,所述感光元件能感应对应的接收区域内的移动动作,其中:
一个所述触摸区对应一个所述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形成的接收区域构成对应的所述触摸区的感应区域;或
一个所述触摸区对应多个所述感光元件,一个所述触摸区的感应区域为对应的多个所述感光元件所形成的接收区域的集合。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感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可供光线透过,所述感光元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所述感光元件靠近所述壳体的一侧面为感光面。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感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元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所述感光元件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面为感光面。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感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可供光线透过,所述感光元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感光元件朝向所述壳体外的一侧面为感光面。
10.一种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感光模组,所述感应装置能够对所述感光模组的感应结果进行分析,得到物体在所述感应区域的移动动作。
CN201911265605.2A 2019-12-11 2019-12-11 感光模组和感应装置 Active CN1109413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65605.2A CN110941369B (zh) 2019-12-11 2019-12-11 感光模组和感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65605.2A CN110941369B (zh) 2019-12-11 2019-12-11 感光模组和感应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41369A true CN110941369A (zh) 2020-03-31
CN110941369B CN110941369B (zh) 2024-01-16

Family

ID=69910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65605.2A Active CN110941369B (zh) 2019-12-11 2019-12-11 感光模组和感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41369B (zh)

Citation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40107A1 (en) * 2003-09-16 2007-02-22 Terukazu Mizota Optical tactile sensor and method of reconstructing force vector distribution using the sensor
KR20090006543A (ko) * 2007-07-12 2009-01-15 주식회사 토비스 광을 이용한 터치 센싱 방법 및 그에 따른 터치패널 장치와시스템
US20090195659A1 (en) * 2008-01-31 2009-08-06 Denso Corporation Input apparatus and imaging apparatus
US20110057901A1 (en) * 2008-01-11 2011-03-10 Navigil Oy Computing device
CN102209944A (zh) * 2009-01-07 2011-10-05 夏普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JP2011198083A (ja) * 2010-03-19 2011-10-06 Sharp Corp 光学式ポインティング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電子機器
CN202110518U (zh) * 2011-06-07 2012-01-11 上海科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设有滤光通道的触摸屏
US20130342493A1 (en) * 2012-06-20 2013-12-26 Microsoft Corporation Touch Detection on a Compound Curve Surface
JP2014026384A (ja) * 2012-07-25 2014-02-06 Technew:Kk 三次元タッチコントロール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40319349A1 (en) * 2011-11-23 2014-10-30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oration Kobe University Motion detection device
US20150070327A1 (en) * 2013-09-11 2015-03-12 Wintek Corporation Optical touch panel and touchscreen
KR20150137696A (ko) * 2014-05-30 2015-12-0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터치 윈도우
US20160034078A1 (en) * 2014-07-31 2016-02-04 Lg Innotek Co., Ltd. Touch device
US20160147375A1 (en) * 2014-11-26 2016-05-26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ouch sensor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6445253A (zh) * 2015-08-05 2017-02-22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触控系统及其光学触控装置
CN107132953A (zh) * 2011-06-07 2017-09-05 上海科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信号接收头以及带滤光通道的触摸屏
CN206479962U (zh) * 2016-12-30 2017-09-08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导电薄膜、立体触摸屏及触控设备
CN107820597A (zh) * 2016-12-12 2018-03-20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7958248A (zh) * 2017-08-17 2018-04-24 深圳信炜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8205665A (zh) * 2018-01-19 2018-06-26 深圳信炜生物识别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19033348A1 (zh) * 2017-08-17 2019-02-21 深圳信炜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9508590A (zh) * 2017-09-15 2019-03-22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指纹识别组件和电子装置
CN109597533A (zh) * 2019-01-09 2019-04-09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立体触控装置
CN109951929A (zh) * 2019-04-29 2019-06-28 珠海纳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动光控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40107A1 (en) * 2003-09-16 2007-02-22 Terukazu Mizota Optical tactile sensor and method of reconstructing force vector distribution using the sensor
KR20090006543A (ko) * 2007-07-12 2009-01-15 주식회사 토비스 광을 이용한 터치 센싱 방법 및 그에 따른 터치패널 장치와시스템
US20110057901A1 (en) * 2008-01-11 2011-03-10 Navigil Oy Computing device
US20090195659A1 (en) * 2008-01-31 2009-08-06 Denso Corporation Input apparatus and imaging apparatus
CN102209944A (zh) * 2009-01-07 2011-10-05 夏普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JP2011198083A (ja) * 2010-03-19 2011-10-06 Sharp Corp 光学式ポインティング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電子機器
CN202110518U (zh) * 2011-06-07 2012-01-11 上海科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设有滤光通道的触摸屏
CN107132953A (zh) * 2011-06-07 2017-09-05 上海科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信号接收头以及带滤光通道的触摸屏
US20140319349A1 (en) * 2011-11-23 2014-10-30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oration Kobe University Motion detection device
US20130342493A1 (en) * 2012-06-20 2013-12-26 Microsoft Corporation Touch Detection on a Compound Curve Surface
JP2014026384A (ja) * 2012-07-25 2014-02-06 Technew:Kk 三次元タッチコントロール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50070327A1 (en) * 2013-09-11 2015-03-12 Wintek Corporation Optical touch panel and touchscreen
KR20150137696A (ko) * 2014-05-30 2015-12-0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터치 윈도우
US20160034078A1 (en) * 2014-07-31 2016-02-04 Lg Innotek Co., Ltd. Touch device
US20160147375A1 (en) * 2014-11-26 2016-05-26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ouch sensor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6445253A (zh) * 2015-08-05 2017-02-22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触控系统及其光学触控装置
CN107820597A (zh) * 2016-12-12 2018-03-20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06479962U (zh) * 2016-12-30 2017-09-08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导电薄膜、立体触摸屏及触控设备
CN107958248A (zh) * 2017-08-17 2018-04-24 深圳信炜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19033348A1 (zh) * 2017-08-17 2019-02-21 深圳信炜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9508590A (zh) * 2017-09-15 2019-03-22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指纹识别组件和电子装置
CN108205665A (zh) * 2018-01-19 2018-06-26 深圳信炜生物识别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9597533A (zh) * 2019-01-09 2019-04-09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立体触控装置
CN109951929A (zh) * 2019-04-29 2019-06-28 珠海纳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动光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41369B (zh) 2024-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23933B1 (ko) 촬상모듈
TWI657368B (zh) 一種顯示屏的控制方法及裝置、顯示屏和移動終端
JP3807779B2 (ja) 座標検出装置
JP2007528554A (ja) 一体型光学構造物を有する超小型ポインティングデバイス
KR101565822B1 (ko) 스마트폰
CN106412166B (zh) 终端的壳体组件及终端
CN106444997B (zh) 传感器组件、盖板组件以及移动终端
KR20080044017A (ko) 터치 스크린
RU2010107956A (ru) Портативная интерактивная система для медиапрезентаций
TWI804039B (zh) 具有可增加向下視角之傾斜電纜附件之安全攝影機系統
KR101693337B1 (ko) 터치 입력 장치
KR100616744B1 (ko) 홀로그래픽 광학 소자를 이용한 포인팅 장치
CN211378086U (zh) 照相机模块型传感器装置及照相机模块
US9880669B2 (en) Touch panel with infrared light receiving elements, and display device
TWI517001B (zh) 觸控模組與電子裝置
KR101857080B1 (ko) 전극시트 및 터치 입력 장치
CN110941369B (zh) 感光模组和感应装置
KR20160034240A (ko) 스마트폰
US10613621B2 (en) Interactive display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uch a system
KR20160034239A (ko) 터치 입력 장치
CN102346574A (zh) 电子装置及其光学感应模块
JP3134814U (ja) 座標検出装置
CN210694195U (zh) 一种集成3d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KR20180054066A (ko) 적외선 스테레오 카메라 영상처리 장치
JP2006134362A (ja) 発光検出装置および座標検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