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40823A - 自动分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分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40823A
CN110940823A CN201910907382.9A CN201910907382A CN110940823A CN 110940823 A CN110940823 A CN 110940823A CN 201910907382 A CN201910907382 A CN 201910907382A CN 110940823 A CN110940823 A CN 1109408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unit
sample
instruction
automatic analyz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0738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斋藤充弘
大竹仁
清野太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High Tech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filed Critical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9408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082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9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aspiration or dispense of liqui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722Communications; Identific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2Use of compounds or compositions for colorimetric, spectrophotometric or fluorometric investigation, e.g. use of reagent paper and including single- and multilayer analy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69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for 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bacteria, viruses
    • G01N33/56911Bacteria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6Sound input; Sound output
    • G06F3/167Audio in a user interface, e.g. using voice commands for navigating, audio feedback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2035/00178Special arrangements of analysers
    • G01N2035/00277Special precautions to avoid contamination (e.g. enclosures, glove- boxes, sealed sample carriers, disposal of contaminated materia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722Communications; Identification
    • G01N2035/00891Displaying information to the operator
    • G01N2035/009Displaying information to the operator alarms, e.g. audibl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39Rotary sample carriers, i.e. carousels
    • G01N2035/0443Rotary sample carriers, i.e. carousels for reag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39Rotary sample carriers, i.e. carousels
    • G01N2035/0444Rotary sample carriers, i.e. carousels for cuvettes or reaction vessel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mmu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能够进行不仅从生物安全性的观点,而且从生物保安的观点也安全的样本检查。所述自动分析装置具备:检测部(301),以声音和影像的至少一方来检测用户指示;记录部,记录用于对声音或影像的内容进行解析的解析信息;识别部(302),根据检测部(301)所检测出的声音或影像以及解析信息来识别所述用户的指示;控制信号输出部(303),根据识别部(302)所识别的指示内容来输出控制自动分析装置的动作的控制信号。

Description

自动分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析血液和尿等样本中所含的预定检测对象物的自动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对血液和尿等样本进行生化学或免疫学分析,并以光学方式以及电学方式检测样本中的分析对象微量物质与检查试剂成分之间所发生的反应。
供于反应的样本在从人体(ヒト)采取至样本容器中之后,利用样本载台或支架在常温下或在检查室的冰箱中保管。样本为血液等可由人体体液、血液获得的血球成分、血清、血浆以及它们的稀释液、前处理液、一部分成分的提取液以及浓缩液,被称为样本、试样、生物试样或样品等。
静置于检查室的冰箱或室温中的样本被搭载于专用支架而设置于样本投入部。此外,自动分析装置中,除了样本以外,还搭载检查试剂盒或被称为系统试剂(システム試薬)的生化学性或免疫学性的试剂液、缓冲液、基质液、反应停止液、清洗液等。基质液包含用于发光、发色、呈色、凝固以及使它们优化的成分,用来光学地且电气地检测反应。进而,进行各种分析时所使用的反应容器以及分注料嘴等以消耗品的形式被投入至消耗品搭载部。
用自动分析装置进行分析的用户通过分析操作用计算机或装置计算机来输入供于分析的样本的样本数、种类、检查项目、检查数等。用户将所需数量的试剂、消耗品及样本搭载于装置,确认在自动分析装置和样本搬运路径中搭载有所需数量的试剂和消耗品,进行开始分析的指示。然后,自动分析装置开始分析。用户在经过了与分析请求对应的时间之后,获取有关分析结果的数据。
检查分析结束后,用户将试剂容器取出并在冰箱中或室温下保管,分析后残留的样本和其容器被保管于之前保管的原来冰箱中或在室温下暂时静置。并且,使用后的反应容器以及分注料嘴等废弃物被废弃。此外,样本和试剂混合的反应液或清洗液的废液被废弃。用户根据需要补充检查试剂、系统试剂以及消耗品,将试剂容器更换成新的,准备下一次分析。此外,用户有时会在样本的分析后或开始分析之前,进行自动分析装置的动作机构以及部件的维修、清洗、更换以及修理。
通常,能够使用自动分析装置的用户是有限的。使用自动分析装置的用户在开始准备分析之前通过分析操作用计算机(或装置计算机)的键盘(或触控面板)输入密码,解除装置的误操作防止保护和错误动作防止保护。接下来,用户进行装置电源的开关切换,在补充了试剂和消耗品的情况下,将该情形输入至计算机,并且,确认过去有无试剂以及消耗品的更换等。进而,用户通过计算机来手动进行检查分析的请求。
将样本、检查试剂盒、检查试剂、系统试剂以及消耗品搭载于自动分析装置时、在完成样本的分析后废弃液体时、取出废弃物时,用户手动对装置罩、盖、门、搭载部罩等进行开关,将样本、试剂以及消耗品搭载于搭载部(或从搭载部取出)。
此外,在开始分析样本时、分析中确认经过时、确认(或应对)警示提示(或错误提示)时、执行自动分析装置的维修时,用户接近装置(或与装置连接的控制用计算机),在画面上一边默读提示一边与装置(或控制用计算机)接触来进行所需要的操作。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能够通过语音对分析装置进行操作指示,提供通过语音来发出来自分析装置的信息的带有语音输入输出功能的分析装置,从而用户的确认作业、维修作业的操作性提高。
此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在家庭内、办公室内等,不需要相当于电气设备遥控器的设备而通过语音控制来控制设备的方法,解决了刹那间找不到遥控器、遥控器的按键太多而不知道使用方法等问题。
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在输入数据时,数据输入者能够不看画面而仅用语音来进行数据输入的语音数据响应装置,对于该响应装置,示出了作业者一边看显微镜一边发出病理意见、命令的语音,所发出的语音通过语音合成装置进行语音识别,其结果的识别单词(病理意见数据、命令)以代码的形式被传达至系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31856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77900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6-2677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此外,供于自动分析装置的样本由于是从人体采集的血液(即体液),因此有可能包含细菌(病毒)等感染性病原体。在使用自动分析装置的检查室或检查工作的用户为了防护由日常的样本处理所引起的(或事故时的)血液感染而需进行感染防护。关于感染防护,常见的是通过穿戴长袍、白衣或帽子等来防护头部和身体、通过穿戴眼镜(或护目镜)进行眼部的防护、通过穿戴口罩来避免吸引气溶胶、通过穿戴手套来保护手指等。
在分析之前,样本被设置在装置的样本投入部。用户在将样本设置于装置的样本投入部的前后,将检查用试剂、发光液且作为发色液的系统试剂以及反应容器等消耗品搭载于装置的指定搭载部。进而,用户也有时会进行在上一次分析中排出的废弃物处理。
此外,用户对于各设置部手动进行装置罩、盖、门(或设置部的罩、盖、门)开关,实施样本、试剂以及消耗品向各自的设置部纳入和取出。除此之外,还手动进行通过分析操作用计算机或装置控制用计算机的键盘(或触控面板)输入用户密码、命令等,与此同时(或与此并行地)解除装置操作保护,进行检查分析请求,并进行将样本、检查试剂、系统试剂、消耗品搭载于装置时的设定和确认以及分析结束后的废液(以及废弃物的取出)操作。
在这些手动操作中,用户基于感染予防的需要进行一次性手套等的穿脱。例如,在将样本搭载于装置的情况下,用户根据需要穿戴手套来将样本搭载于样本支架上,在穿戴着手套的状态下实施装置罩的开关。键盘的操作(或触控面板操作)通常用赤手来进行,但根据用户的不同,有时在穿戴着手套的状态下进行操作。此时,用户虽然会注意避免手套被血液等污染,但不确定能否完全防止手套的污染。
另一方面,将新的消耗品搭载于装置的情况下,不会认为该消耗品已被污染,因此用户在搭载消耗品时,有时会用赤手实施装置罩的开关以及触控面板的操作。也就是说,用户有时会用赤手触碰到与穿戴手套而触碰的部位相同的部位。
此外,大多情况下,并不清楚其他用户是在穿戴手套的状态下进行了装置的罩、盖、门(或试剂以及样本搭载部的罩、盖、门)的开关操作以及计算机画面的操作,还有用赤手进行了该操作。从近年的生物保安的观点考虑,重要的是其为能够物理地防止非特定者的装置操作和样本的拆卸(带出)的系统。
如上所述,由于以往用户以手动的方式进行样本分析时所实施的装置的操作以及控制计算机的操作,因此存在用户的手指或身体被样本中的血液等污染的可能性。具体而言,由于血液等来源于人体的样本可能会含有引起重大疾病的病原体,因此存在用户通过自动分析装置的操作而被暴露于病原体以及被病原体感染的可能性。
此外,在解除了防止装置操作的锁之后,原本没有被许可操作装置的其他用户变得能够操作装置。因此,存在没有被许可进行该检查分析的其他用户误操作自动分析装置的可能性,除此之外,存在负责该检查分析的用户经由装置以及计算机被暴露于病原体从而被感染的可能性。
进而,如果没有被许可操作装置的人能够操作装置,则有可能会发生样本或样本中所含的病原微生物的取出(带出或丢失),因此从保安方面的观点考虑也有问题。
此外,通过近年的生物认证技术,可根据指纹、手指的静脉纹、虹膜图案、声纹、脸(或耳廓)的形状、行走模式等来进行个体的生物认证,但由于用户穿戴着感染防护衣、手套、护目镜以及口罩等,因此难以实施正确的生物认证。
本公开是鉴于上述情形而完成的,提供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能够进行不仅从生物安全性的观点是安全的而且从生物保安的观点也是安全的样本检查。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为分析生物试样的自动分析装置,其具备检测部、记录部、识别部和控制信号输出部;所述检测部以声音和影像的至少一方来检测出用户指示;所述记录部记录用于对声音或影像的内容进行解析的解析信息;所述识别部根据所述检测部所检测出的声音或影像以及所述解析信息来识别所述用户的所述指示;所述控制信号输出部根据所述识别部所识别的指示内容来输出控制所述自动分析装置的动作的控制信号。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能够进行不仅从生物安全性的观点是安全的,而且从生物保安的观点也是安全的样本检查。通过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来明示上述以外的课题、构成以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自动分析装置的整体外观的图。
图2为自动分析装置的多个机构汇聚的作业面的俯视图,即机构汇聚的平面图。
图3为显示本公开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控制内容的功能框图。
图4为用于说明使自动分析装置开始分析样本之前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5为用于说明使自动分析装置开始分析样本之前的处理的另一流程图。
图6为包含执行用户的个人认证的处理时的流程图。
图7为显示自动分析装置用灯以可视的方式告知用户各个或一系列处理的完成时的流程图的图。
图8为用于说明自动分析装置在设定的时刻开始动作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9为用于说明自动分析装置在设定的时刻开始动作时的处理的另一流程图。
图10为用于说明自动分析装置以非接触的方式识别用户的标示(或手指标志)而进行动作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1为通过语音以非接触的方式操作自动分析装置的另一例子的流程图。
图12为通过语音以非接触的方式操作自动分析装置的又一例子的流程图。
图13为显示使用生物试样的自动分析装置的一般的生物试样分析的作业流程的图。
图14为用于说明废物箱的动作原理的图。
图15为用于说明通过多个指示输入来操作自动分析装置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不限于后述实施方式,在其技术构思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此外,对于后述的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所使用的各图的相应部分,附上相同的符号来表示,省略重复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所谓以非接触方式的操作,是指用户不用手接触自动分析装置的操作,踩踏脚踏开关的操作也包含于非接触的操作中。
[自动分析装置的构成]
以下,参照图1以及图2来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基本构成。
图1为显示自动分析装置1的整体外观的图。自动分析装置1具有覆盖了基板、各种流路等的大致长方体的壳体的外形。在壳体的上表面配置有分析检查样本所需要的各种机构。作为配置在壳体上表面的机构,包含试剂冷冻库、试剂分注探针、样本搬运机构、样本分注探针、恒温箱、检测部、各种探针清洗机构等。
圆筒形的试剂冷冻库容纳可自由旋转地支撑于垂直轴周围的试剂盘2。试剂盘沿着外周壁的内侧在圆周上保持多个试剂容器3。
试剂分注探针4将预定量的预定试剂通过分注移液器从各个试剂容器3分别吸引,分注至搭载于反应盘5的反应容器6。由样本分注探针10从装有通过样本搬运路7上的样本支架8搬运的血液、尿这样的生物学样本的样本容器9中分取样本,供给至该反应容器6。
容纳有试剂与样本混合得到的反应液的反应容器6通过反应盘5的恒温箱而管理为预定温度,将反应促进预定时间。完成反应后的反应液通过反应液采集探针11输送至检测部12,对其物理特性进行检测。作为所检测的物理特性,可举出发光量、散射光量、透过光量、电流值、电压值等,但不限于此,可适用公知的测量物理特性的测量部。围绕垂直的中心轴可自由旋转地被轴向支撑的圆板状的反应盘5是将多个反应容器6配合固定在外周附近的圆周上的构成,通过旋转反应盘5能够使各个反应容器6移动至预定位置。
此外,自动分析装置1上设置有例如用合页(铰链)向着后方可开关地支撑的、覆盖可动部分的用于保护安全的装置罩13。装置罩13上设置有例如利用螺线管等的所谓联锁(未图示)。联锁是在自动分析装置1的动作中通过对螺线管通电来上锁,将装置罩13保持于关闭的状态的构成。在自动分析装置1的停止中,对螺线管的通电被解除,装置罩13变得可开放,因此操作者能够更换试剂容器3。
接下来,对于进行分析的样本的搬运路径进行说明。进行分析的样本通过传送带、支架处理机等的样本搬运路7在自动分析装置1内移动,被搬运至设置了分注移液器(其用于分注样本)的样本分注位置并进行分注。样本支架8由用户搭载于自动分析装置1。样本支架8上有时会设置样本投入部罩14以避免用户不经意地将手插入。
多个样本分注料嘴15以及反应容器6在载置于样本分注料嘴/反应容器支架16上的状态下由用户来供给至自动分析装置1内。从样本分注料嘴/反应容器支架16上,通过样本分注料嘴/反应容器搬运器17将反应容器6一一把持后,上升并移动至反应盘5。同样地,样本分注料嘴15被移动至样本分注料嘴缓冲部18。样本分注料嘴缓冲部18是将多个样本分注料嘴15暂时载置的缓冲,样本分注探针10移动至样本分注料嘴缓冲部18的上部并把持样本分注料嘴15中的任一个。为了能够进行这样的移动,样本分注料嘴/反应容器搬运器17构成为可在X轴(左右方向)、Y轴(前后方向)以及Z轴(上下方向)方向上移动。在样本分注料嘴/反应容器搬运器17的移动范围内设有样本分注料嘴/反应容器废弃孔19。样本分注探针10移动至样本的上部区域,将样本吸引至样本分注料嘴15的内部后,移动至载置于反应盘5上的反应容器6的上部区域,将样本从样本分注料嘴15内部排出至反应容器6内。此后,样本分注探针10移动至样本分注料嘴/反应容器废弃孔19的上部区域,使样本分注料嘴落下至孔的内部而进行废弃。
在样本分注料嘴/反应容器废弃孔19的下部设有作为消耗品的反应容器6和样本分注料嘴15的消耗品废物箱20。消耗品废物箱20具备可载置的抽屉21和其开放部22,通过将抽屉21退押至后方而关闭,从而将分析中使用的反应容器6以及分注所使用的样本分注料嘴15从样本分注料嘴/反应容器废弃孔19废弃至消耗品废物箱20。为了将使用后的消耗品排出至装置外部,在抽屉21的正面设置具备把手23的盖(门)24以方便拉出抽屉21。因此,将抽屉21全部拉出时,容易进行所载置的样本分注料嘴/反应容器搬运器17的取出以及安装。自动分析装置1中,打开设于正面的前门26,设置作为反应清洗液或发光基质液的系统试剂25。
图2为自动分析装置1的多个机构汇聚的作业面的俯视图,即机构汇聚的平面图。自动分析装置1具备搬运样本支架8的样本搬运路7、试剂保冷单元201、反应盘5、样本分注探针10、试剂分注探针4、消耗品搬运单元202和检测部12。
样本支架8用于收纳容纳血液和尿等样本的多个样本容器9,在样本搬运路7上搬运。
试剂保冷单元201中收纳试剂容器保管部(即容纳了样本分析中所用的各种试剂的多个试剂容器3)并保冷。试剂保冷单元201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试剂盘罩203覆盖。
反应盘5具有配置有多个反应容器6(其用于样本与试剂的反应)的反应容器配置部204以及将反应容器6的温度调整为所希望温度的温度调整机构。
样本分注探针10具有旋转驱动机构和上下驱动机构,通过这些驱动机构从样本容器9将样本分注至容纳于反应盘5的反应容器6中。此外,试剂分注探针4也同样地具有旋转驱动机构和上下驱动机构,通过这些驱动机构从试剂容器3将试剂分注至容纳于反应盘5的反应容器6中。检测部12具备光电倍增管、光源灯、分光器以及光电二极管,具有调整它们的温度的功能,进行反应液的分析。
消耗品搬运单元202由保持样本分注料嘴/反应容器支架16(其收纳多个反应容器以及分注料嘴等用于试样分析的消耗品)的收纳容器保持部205、将这些消耗品暂时保持的预备收纳部206、把持消耗品而搬运的样本分注料嘴/反应容器搬运器17构成。样本分注料嘴/反应容器搬运器17具有将样本分注料嘴/反应容器支架16以及预备收纳部206上的反应容器6和样本分注料嘴15搬运至预定位置的功能。
在样本分注料嘴/反应容器支架16的上表面设有多个凹部或凹槽,在消耗品被一一收纳于该凹部或凹槽的状态下,由用户供给至自动分析装置1。由于这些消耗品是一次性的,因此用户需要定期将样本分注料嘴/反应容器支架16供给至自动分析装置1,同时需要将所有消耗品被消费后的空的样本分注料嘴/反应容器支架16从装置排出。
样本分注料嘴/反应容器搬运器17以能够在设于X轴、Y轴、Z轴方向(未图示)上的导轨上移动的方式设置,将收纳于样本分注料嘴/反应容器支架16以及预备收纳部206的反应容器6搬运至反应盘5,将样本分注料嘴15搬运至样本分注料嘴缓冲部18。此外,样本分注料嘴/反应容器搬运器17将反应盘5上的使用后的反应容器6丢弃至样本分注料嘴/反应容器废弃孔19中。进而,样本分注料嘴/反应容器搬运器17将样本分注料嘴/反应容器支架16上的未使用的反应容器6及样本分注料嘴15搬运至预备收纳部206,将预备收纳部206上的反应容器6及样本分注料嘴15分别搬运至反应盘5或作为样本分注料嘴缓冲部18的注料嘴安装位置。因此,样本分注料嘴/反应容器搬运器17具有可抓住反应容器以及分注料嘴的臂结构。
预备收纳部206将反应容器6及样本分注料嘴15按照与样本分注料嘴/反应容器支架16同样的方式保持。样本分注料嘴/反应容器搬运器17将反应容器6及样本分注料嘴15设置于预备收纳部206,而且,能够将被保持于预备收纳部206上的反应容器6及样本分注料嘴15移送至反应盘5或分注料嘴供给位置。
收纳容器保持部205能够与其他机构部独立地被引出至装置正面、背面或侧面方向。收纳容器保持部205能够使得使用者在其他机构不使用样本分注料嘴/反应容器支架16的状态下更换样本分注料嘴/反应容器支架16。需要说明的是,在收纳容器保持部205设有门、盖,可以通过对这些门、盖进行开关,来允许用户使用。此外,收纳容器保持部205在具备锁机构且样本分注料嘴/反应容器搬运器17等机构通过锁机构使用样本分注料嘴/反应容器支架16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其被引出。进而,收纳容器保持部205具有用于检出是否设置有样本分注料嘴/反应容器支架16的传感器,当收纳容器保持部205被引出时能够检出样本分注料嘴/反应容器支架16是否被更换。
需要说明的是,自动分析装置1中,将上述说明的样本搬运路7、试剂盘2、反应盘5、样本分注探针10、试剂分注探针4、消耗品搬运单元202、检测部12等称为分析动作部。
进而,自动分析装置1与计算机101等控制装置、硬盘等存储装置连接。自动分析装置1除了具备上述说明的分析动作部以外,还在计算机101等的基板(或计算机)等上具备控制自动分析装置1整体动作的控制部、操作部以及存储装置的一部分。计算机101由例如作为显示器的显示部、鼠标以及键盘等输入装置构成。这些装置、电路以及计算机之间由有线或无线的网络连接,可适宜地收发数据。
[自动分析装置1的控制]
图3为显示本公开的自动分析装置1的控制内容的功能框图。自动分析装置1的控制部作为检测部301、识别部302、控制信号输出部303、操作确定部305而起作用。此外,自动分析装置1具备记录部(未图示)以及显示部304,记录部、控制部以及显示部304各自通过界面而受到协调控制。
记录部中记录有用于解析声音或影像方式的用户指示内容的解析信息。解析信息包含例如为了解析用户的个人认证所需要的脸、身体、声纹等生物信息、语音数据、标示等图像数据。
检测部301以声音和影像的至少一方来检测用户指示。例如,用户通过发出预先设定的指示内容的语音、由摄像机检测自身的影像、用手指做出特定的标示等来向自动分析装置1中输入指示。除此之外,用户也可以通过触碰自动分析装置1附带的计算机(或与自动分析装置1连接的控制计算机)的键盘(或触控面板)、踩踏脚踏开关、遮挡向光传感器射出的光线、设定定时器等来输入指示。图3中,作为检测用户指示的硬件,示出了图像摄像机、语音麦克风、脚踏开关、光传感器以及钟表。
识别部302根据检测部301所检测到的声音(包括用户的语音)或影像(包括用户的影像、脸、手指标志)和记录于记录部中的解析信息来识别用户指示。作为识别部302所识别的用户做出的指示的种类,有通过语音或影像(包括用户的脸、手指标志)进行的指示以及定时器的设定、脚踏开关的踏下、由光传感器进行的检出。需要说明的是,识别部302也可以根据由用户发出的至少一个信息(或多个信息)和解析信息来确定用户(个人认证)。
具体而言,上述指示有例如:在用户设定的时刻的装置开关的开/关、分析准备开始、样本及检查试剂向装置上的搭载、更换物品时的装置罩以及搭载部罩的开关、分析顺序(オーダ)的输入、分析开始、分析结束后的数据输出、废弃消耗品时的废物箱盖的开关、装置维修时的装置罩及设置部罩的开关以及液分注探针的移动等。识别部302识别(或解析)上述指示,使控制信号输出部303输出用于执行指示的控制信号。
识别部302在无法识别用户指示的情况下,要求用户再次进行指示。为了识别部302通过语音识别及图像识别来识别用户指示,语音内容及图像内容需要为用户和自动分析装置1能够准确地识别的内容。
在自动分析装置1构成为识别由用户的语音以及图像进行的指示时,通过一并进行用户的生物认证,能够避免装置的错误动作、错误的分析项目的测定、错误的样本测定、将其执行而制作错误的数据、进而进行错误的病性鉴定等不利情况。此外,在变更了用户的情况下,能够避免误判装置的分析状态而导致分析失败这样的情形,实施高效的检查。
作为在生物认证中利用的生物信息,可举出手掌形状、脸、身体、歩行形状、指纹、视网膜、虹膜、手掌或手指的血管纹、语音(声纹)、耳形(耳廓的形状)等。然而,在使用自动分析装置1的检查室内,用户为了防护感染而采取如下措施:穿戴长袍、白衣、帽子等来防护头部以及身体,穿戴的眼镜、护目镜来防护眼部,穿戴口罩来避免吸引气溶胶,穿戴手套来防护手指。
上述防护措施均为遮盖生体(身体)的措施,因此难以正确地获取生物信息,使得生物认证变难。因此,可考虑在检查室内,不是仅凭单个生物信息来进行个人认证,而是将用于确定个人的多个信息组合来进行认证。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采用不进行脚踏开关或光线遮断传感器等手动操作就能够进行开/关操作的技术,来识别用户所发出的指示。在该情况下,例如,通过设定将脚踏开关连续踩踏两次、将光线遮断两次等标示或模式,从而使得识别部302能够进行识别。此外,对于用户指示而言,设计为不繁琐且能够准确地实施也是重要的。
控制信号输出部303根据识别部302所识别的指示内容来输出控制自动分析装置1动作的控制信号。具体而言,控制信号输出部303输出用于进行装置的开/关控制、分析开始控制以及停止控制、装置的动作控制、时间间隔控制或时刻控制等的控制信号。控制信号输出部303通过上述控制信号来进行装置开关的开和关、驱动器、执行器以及马达的运转或停止、分析顺序的输入、分析动作的开始以及结束、数据的获取、警示以及错误的发送以及其语音(以及提示)的输出。需要说明的是,控制信号输出部303在输出控制自动分析装置1的动作的控制信号时,也可以输出预定的图像信号。具体而言,控制信号输出部303在输出警示、错误提示等控制信号时,也可以在显示部304一并输出显示表示用户指示无法接受的图像等的控制信号。
自动分析装置1通过上述控制信号而使安装于各部件的驱动器以及马达等执行器动作,执行用户的由非接触方式做出的指示。例如,就装置或样本投入部的门而言,如果是平开门,则以用合页(铰链)固定的部分为轴划着弧线进行开关,如果是推拉门,则被槽、导轨引导,将门左右滑动而进行开关。此外,就固体废物箱而言,例如,抽屉前后移动而进行开关。溶液分注探针例如对轴划着弧线进行移动。
显示部304显示装置状况或分析状况。显示部304中内置有例如扬声器。显示部304显示装置的开/关状态和状况、包括试剂及样本的搭载状况的分析准备状况、作为分析顺序而输入的项目、分析开始后的分析进行状况、警示或错误提示、分析结束后的数据、所需要的维修事项以及维修信息等。上述信息除了显示于画面上以外,还通过使灯亮灯(或闪烁)、从扬声器输出语音(或声音)来使用户识别。
操作确定部305根据识别部302所确定的用户的信息,来确定该用户能够执行的操作。此外,操作确定部305也可以根据用户的信息和检测到用户指示的时刻,来确定用户能够执行的操作。操作确定部305在无法接受在识别部302所识别的用户指示的情况下,也可以使控制信号输出部输出有关提示或警示的信号。
[使分析开始之前的处理的流程]
图4为用于说明使自动分析装置1开始分析样本之前的处理的流程图。以下说明图4所示的处理中的主要处理。用户例如通过由语音识别做出的非接触的操作而使自动分析装置1开始分析。关于用户发出的具体短语的语音,只要自动分析装置1的识别部302能够掌握其含义,就可以准备多种。
图4所示的例子中,通过用户发出“开始进行分析准备”的语音(步骤401),从而自动分析装置1识别语音(在步骤402中为“是”),装置开关被开启(步骤403)。自动分析装置1在无法掌握用户所发出的语音的情况下(在步骤402中为“否”),例如从扬声器发出“请重复”这样的语音(步骤404),要求用户做出语音指示。在正常地识别出由用户做出的语音指示的情况下,自动分析装置1完成分析准备(初始化)(步骤405)。
接下来,通过用户发出“搭载试剂”的语音(步骤406),从而装置罩打开(步骤407),进而试剂搭载部的罩打开(步骤408)。用户能够在无需亲自打开装置罩和试剂搭载部的罩的情况下,将拿在手上的试剂盒或试剂瓶搭载于搭载部(步骤409)。自动分析装置1例如通过光传感器或重量传感器检出正确地实施了试剂搭载,关闭搭载部罩(步骤410)。
接下来,通过用户发出“搭载样本”的语音(步骤411),从而样本搭载部罩打开(步骤412),能够将样本或搭载有样本的支架设置于自动分析装置1。自动分析装置1检出样本被正确地搭载,关闭搭载部罩(步骤413)。完成准备后,通过用户发出“开始分析”的语音(步骤414),从而自动分析装置1关闭装置罩(步骤415),开始进行分析以及测定(步骤416)。这样,用户以免提的方式在不与自动分析装置1接触的情况下执行样本的分析准备及分析开始。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用户通过语音来输入指示的任一步骤中,自动分析装置1都无法识别用户的语音时,从扬声器输出“请重复”这样的语音。
图5为用于说明使自动分析装置1开始分析样本之前的处理的另一流程图。
图5所示的例子中,自动分析装置1输出促使用户开始分析样本的语音。也就是说,以用户与自动分析装置1双方相互对话的方式设定有自动分析装置1的处理次序。以下,对于图5的处理流程中与图4所示的处理流程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在图5所示的处理流程中,在完成自动分析装置1的初始化时,自动分析装置1从扬声器发出“已进入待机状态”的语音(步骤501)。此外,自动分析装置1在试剂搭载部的罩被开放时,发出“请搭载试剂”的语音(步骤502),用户能够识别装置侧完成了试剂搭载的准备,因此能够开始试剂搭载的动作。
装置罩锁的施行以及解除、废物箱门的解除这样的自动分析装置1的其他动作(程序中记录的处理)也同样地,听从用户所发出的语音。需要说明的是,用户不仅口头发出语音,还可以通过拍手、跺脚、蜂鸣器声、铃声等来发出预定的声音,从而对自动分析装置1输入指示。图5所示的例子中,试剂搭载部罩在用户发出“搭载样本”之后关闭,然后在样本搭载之前,装置罩的锁被解除,样本搭载部罩打开(步骤503)。此外,在样本搭载后用户发出“开始分析”的语音之后,样本搭载部罩关闭,装置罩被继续锁上(步骤504),无法向装置内插入手指。
图6为包含执行用户的个人认证的处理时的流程图。以下,对于与图4及图5中说明的处理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图6所示的例子中,在识别用户进行的语音指示输入时,进行用户的个人认证(步骤601),确定用户。有时在自动分析装置1中预先录入有每个用户所能够执行的操作,或者录入有用户的级别和每一个级别所能够执行的操作。这样的情况下,通过进行用户的个人认证,从而能够限制用户所能够执行的操作,能够防止自动分析装置1的误操作。
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进行个人认证的结果是用户属于不允许操作装置的级别的情况下,从扬声器输出“无法使用”的语音(步骤602)。通过执行用户的个人认证,从而能够避免装置的错误动作、错误的分析项目的测定、因错误的样本测定导致的错误数据的制作以及由此引起的错误的病性鉴定这样的不利情况。此外,能够避免用户在样本分析的中途更换,因装置分析状态的误判而导致分析失败等操作错误发生。个人认证可以在样本分析开始时首先实施,也可以在样本分析中实施多次。例如,图6所示的例子中,用户对自动分析装置1说出开始进行样本分析时,通过该语音来执行用户的个人认证。
图7为显示自动分析装置1用灯以可视的方式告知用户各个或一系列的处理完成时的流程图。需要说明的是,自动分析装置1可以用蜂鸣器声告知处理的完成,而不是用灯显示。以下,对于与上述说明的处理不同的处理进行说明。
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用户发出“开始进行分析准备”的语音,使自动分析装置1进行识别。在自动分析装置1能够识别用户的语音的情况下,自动分析装置1使蓝色灯闪烁(步骤701)。另一方面,在自动分析装置1无法识别用户的语音的情况下,使红色灯亮灯(步骤702),促使用户再次通过语音做出指示。
例如,设定为:在蓝色灯闪烁的期间,自动分析装置1在执行样本的分析或装置的动作,当蓝色灯的闪烁变成连续亮灯(步骤703)的时刻,能够指示下一个装置动作。具体而言,例如,当用户发出“搭载试剂”的语音则自动分析装置1的识别部302识别该语音输入,蓝色灯闪烁(步骤704)而装置罩打开,进而试剂搭载部的罩打开。在罩打开完毕之后,蓝色灯的闪烁变成连续亮灯(步骤705),用户在不亲自打开装置罩和试剂搭载部的罩的情况下将拿在手上的试剂盒或试剂瓶搭载于搭载部。自动分析装置1检出正确地实施了试剂搭载,封闭搭载部罩。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灯的亮灯以及闪烁,可以在自动分析装置1搭载用于其的灯,也可以使显示屏显示蓝色灯或红色灯。
[根据定时器设定进行的非接触操作]
接下来,对于自动分析装置1在用户设定的时刻促使用户进行分析准备或输入语音指示的方案进行说明。
图8为用于说明自动分析装置1在设定的时刻开始动作时的处理的流程图。以下,对于与上述说明的各处理不同的点进行说明。图8所示的例子中,设定为自动分析装置1在上午8点开始进行分析动作(步骤801)。自动分析装置1在识别了该时刻(步骤802)后,从扬声器输出“开始进行分析准备”的语音,开启装置开关。
自动分析装置1无法正确地识别时刻的情况下,自动分析装置1发出“请设定开始时刻”的语音(步骤803),用户再次设定时刻(步骤804)。需要说明的是,自动分析装置1发出的短语及识别的短语不限于上述短语,只要自动分析装置1能够识别含义的短语即可。自动分析装置1在各个准备完成时,发出“已进入待机状态”、“请搭载试剂”等短语,能够将装置状态传达至用户。自动分析装置1每次都主动执行所需要的动作,用户能够在不触碰自动分析装置1的情况下实施试剂搭载、样本搭载、分析顺序输入以及测定开始等。
图9为用于说明自动分析装置1在设定的时刻开始动作时的处理的另一流程图。图9所示的例子中,自动分析装置1不是通过语音而是通过灯的亮灯来表示装置状态。自动分析装置1在促使用户进行操作或动作时,例如,闪烁蓝色灯(步骤901)。此外,自动分析装置1在例如无法识别时刻或用户指示输入的情况下,使红色灯亮灯(步骤902)。关于灯的亮灯,也可以与预定的特定节奏相应地进行亮灯、熄灯或闪烁。
[根据手指标志进行的非接触操作]
图10为用于说明自动分析装置1以非接触的方式识别用户的标示(或手指标志)而进行动作时的处理的流程图。自动分析装置所进行的分析测定的次序一般而言大致是已定的,因此用户能够以具有通用性的多个标示来对自动分析装置1进行输入。以下,对于与上述说明的处理不同的处理进行说明。
图10所示的例子中,用户做出用第一指和第二指形成的OK的手指标志(步骤101)时,自动分析装置1用摄像机识别该手指标志(步骤102),将开关开启。用户通过重复该手指标志,从而能够使自动分析装置1的动作依次进行。需要说明的是,用户根据装置状况使用不同的多个标志,输入不同的指示。此外,手指标志不仅有OK的标志,还可以考虑竖起第二指的标志,用第二指和第三指形成V字形的标志等。除此之外,也可以是利用手臂,用双手臂形成环或者形成X字形的标志。此外,除了用手指形成的标示以外,也可以利用脚踏开关、光线遮断传感器。
自动分析装置1可以在识别手指标志时一并进行人脸认证等来进行用户的个人认证。自动分析装置1通过例如将用户分类为多个级别,从而能够限制来自用户的指示。通过进行用户的个人认证,从而能够避免装置的错误动作、错误的分析项目的测定、进行错误的样本测定而生成不需要的数据、因此导致的错误的病性鉴定等。
此外,如果进行用户的个人认证,则在操作自动分析装置1的用户变更了的情况下,能够避免装置的分析状态的误判、操作错误,其结果能够实施高效的检查。例如,在自动分析装置1分析样本的过程中,有时进行下一个分析测定的用户会开始进行该测定的准备。即使自动分析装置1在继续动作,进行下一个分析测定的用户有时也会出于试剂更换等理由而错误地打开自动分析装置1的门,该情况下,有时该测定会被中断。如果经过用户的个人认证,则能够防止如上所述的误操作。
[通过语音指示进行的维修]
图11为通过语音以非接触的方式操作自动分析装置1的另一例子的流程图。图11所示的例子中,作为自动分析装置1的维修的例子,示出了通过语音识别来指示样本探针污染的擦拭准备的情况。当用户发出“开始清洗样本探针”的语音(步骤111)后,开关被开启,样本探针移动至装置正面(步骤112),装置罩打开。接下来,自动分析装置1发出“请开始清洗”的语音(步骤113),促使用户擦拭样本探针。
该情况下,用户能够在不触碰自动分析装置1或控制计算机的情况下接触样本探针,使用含浸有酒精的纱布等来进行探针的擦拭(步骤114)。当用户发出“清洗结束”的语音(步骤115)后,装置罩关闭,样本探针回到预定位置(步骤116)。然后,自动分析装置1发出“样本探针清洗结束”的语音(步骤117),与在其他流程图中的说明同样地,用户的发声内容仅为示例,只要自动分析装置1能够指示内容,也可以是上述以外的内容。
图12为通过语音以非接触的方式操作自动分析装置1的又另一例子的流程图。图12所示的例子中,通过语音识别来实施作为一种装置维修或分析准备的反应容器等固体废弃物的取出。当用户发出“取出废弃物容器”的语音(步骤121)后,自动分析装置1识别用户指示,打开废弃物容器盖,使废弃物容器移动至正面(步骤122),使得用户能够容易地取出废弃物容器。用户取出废弃物容器并将废弃物废弃(步骤123),将废弃物容器还原。用户发出“已还原废弃物容器”的语音(步骤124)后,自动分析装置1使废弃物容器移动至预定位置而关闭盖(步骤125)。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些作业中,由于用户是擦拭样本探针的污染或将废弃物进行废弃,因此希望穿戴一次性手套来进行。在一系列的过程中,用户仅触碰收容有样本探针或废弃物的容器。此外,在设置或更换系统试剂25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由语音进行的以非接触的方式的指示来实施装置前门26(参照图1)的开关。
对于自动分析装置1,只要用户仅发出“打开装置罩”的语音,自动分析装置1就自动解除装置罩锁而打开罩。由此,在用户想确认自动分析装置1的状况时,能够不接触罩而进行确认。用户能够在不与自动分析装置1接触的情况下,实施试剂保管部的罩、样本投入部的罩等、试剂或样本是否适当地搭载的确认。
以往,用手动打开装置罩及废弃物收容部的盖。故而,如果用户在之后触碰收容有试剂探针或废弃物的容器而进行处置,则有手指或一次性手套与包含感染性微生物的污染物接触,受到污染的可能性。然后,用户不洗手指或不更换一次性手套而关闭罩或盖。因此,装置罩以及盖也有受到污染的可能性。并且,例如,如果是在其1个小时之后进行试剂的搭载这样的流程,则一般而言试剂本身是清洁的,因此用户会在不穿戴一次性手套的状态下持试剂,用一只手打开装置罩和试剂搭载部的罩,将试剂设置在自动分析装置1上。因此,用户的手指会在该时刻经由装置罩等而受到感染性微生物的污染。
进而,对于进行自动分析装置1的动作指示的控制计算机的键盘或触控面板,在每当用户发出指示时,都用赤手或样本搬运中所使用的一次性手套来触碰。在多个用户共同使用自动分析装置1的情况下,难以判断罩等共同操作的部位是被污染的还是清洁的。此外,将数据等记入纸张时,用赤手来进行的情况多,大多情况下难以把握手指是否被污染。此外,对于用户而言,反复穿脱一次性手套是较大的不便。
本公开的自动分析装置1能够通过语音指示以非接触的方式进行操作。因此,用户仅在所需要的作业中穿戴一次性手套即可,能够在不触碰自动分析装置1或控制计算机的情况下,从样本分析的准备开始进行直至分析数据的获取。
此外,用户通常将多个样本、样本支架、试剂、消耗品设置于自动分析装置1,有时双手都被占用,因此,例如,如果能够通过由语音进行的指示来开放装置罩,则能够实现高效的作业。进而,也不产生将样本从左手转移到右手这样的作业,因此不易发生样本溢撒等事故。因此,如果以非接触的方式进行自动分析装置1的操作,则不仅能够避免经由装置的污染风险,还能减少整个作业过程中的来自感染性病原体的感染风险,进而使作业高效化。特别是,有利于避免在样本检查多的病院診疗室以及检查室进行检查作业时的感染事故。
[一般的生物试样分析的处理流程]
图13为显示使用自动分析装置1的一般的生物试样分析的作业流程的图。需要说明的是,生物试样分析的作业流程根据用户的不同或根据检查室的不同而有各种模式,装置操作的顺序有可能与图示的顺序不同。此外,从装置开关的开启到关闭为止的一系列作业不一定是连续进行的,有时会重复或省略一部分,或追加其他操作。
然而,无论是哪一个作业流程,在每一个分析作业(每一个分析循环)或每天都实施样本的装置投入和分析结束后的样本回收、废弃物和废液的废弃。就样本的搭载和回收、废弃物和排液的废弃以及其前后的步骤而言,在用手动执行装置操作的情况下,尤其容易发生样本污染。
用户通常穿戴一次性手套来进行这些操作,有些用户会用受到污染的手套来进行装置罩的开关等。也就是说,难以掌握其他用户是如何操作自动分析装置1的。装置罩的开关不仅在样本的搭载及回收时执行,在投入消耗品或试剂液这样的清洁的物质时也会执行,因此大多情况下也不清楚是在穿戴手套的状态下进行了开关操作还是用赤手进行了开关操作。从这样的观点出发,也希望以非接触或免提的方式进行装置罩和样本投入部罩的开关操作以及固体废物箱的取出/收纳等。
以下,对于图13所示的作业流程进行描述。图13所示的例子中,用户开启装置开关后(步骤131),自动分析装置1打开装置罩(步骤132),用户投入固体消耗品(步骤133)。用户进行消耗品的投入、系统试剂的搭载(步骤134)、检查试剂盒的搭载(步骤135),穿戴一次性手套将置有样本的支架投入至自动分析装置1(步骤136)。此时,如果样本投入部具有罩,则用户在不触碰该罩的状态下进行罩的开关。
接下来,用户以非接触的方式关闭装置罩(步骤137),从计算机输入检查的指示(输入检查顺序(步骤138)),开始检查样本(步骤139)。检查分析结束后(步骤140),用户从计算机获取结果(步骤141)。然后,自动分析装置1打开装置罩(步骤142),用户将剩余的检查试剂盒从自动分析装置1取出(步骤143),保管于冰箱等。
接下来,用户穿戴手套从自动分析装置1取出搭载有装入了剩余样本的容器的样本支架(步骤144)。此时,如果样本投入部具有罩,则自动分析装置1基于用户的以非接触的方式的指示来进行罩的开关。样本的分注(或反应)所使用的分注料嘴(或反应容器)等消耗品存在于废物箱内,将废物箱通过非接触方式的指示从自动分析装置1取出/收纳(步骤145)、将废弃物进行废弃(步骤146)。然后,自动分析装置1关闭废物箱的门(步骤147)。此外,用户将废液罐内的废液进行废弃(步骤148)。
进而,通过非接触的指示使样本分注探针移动至自动分析装置1的正面以便用户容易操作(步骤149),用户进行样本分注探针的清洗以及维修(步骤150)。自动分析装置1根据用户的非接触的指示关闭装置罩(步骤151),完成样本的取出、废弃物的废弃、装置的维修。用户将装置开关关闭(步骤152),结束一系列的检查分析。
图13中,记载了*(星号)的步骤以及其前后的步骤存在样本污染的可能性,因此用户穿戴手套来进行操作,但装置罩的开关等是希望不用手触碰而以非接触的方式执行的步骤。自动分析装置1可以预先设定为:在该步骤中,自动分析装置1仅通过用户的非接触方式的指示来动作。
分析样本时的分析流程(或次序)被程式化(或模式化)的情况也多。该情况下,所谓用户指示和各操作步骤,不一定需要一一对应。换言之,用户无需在每个操作步骤中输入不同的指示,也能够使分析流程推进。
根据分析模式的不同,有时用户通过重复两、三种手指形状的指示输入方法,或仅通过脚踏开关的顺序的踩踏,也能够使自动分析装置1进入下一个步骤或下一个操作。在每个检查室或每个用户的分析流程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在自动分析装置1所具备的记录部中录入在每个操作步骤中以何种指示来开始下一个动作。
[废弃物的废弃方法]
接下来,说明消耗品废物箱20的动作机构和用户以非接触的方式废弃废弃物的方法。图14为用于说明消耗品废物箱20的动作原理的图。消耗品废物箱20设于废弃孔(图1中的符号19)的下部,容纳有废弃物(使用后的反应容器、样本分注料嘴等)601。消耗品废物箱20具备可载置的抽屉21和其开放部22,将抽屉21推向后方来关闭,从而能够将分析中使用过的反应容器和分注中使用过的注料嘴等废弃至消耗品废物箱20中。
为了将使用后的消耗品排出至装置外部,在用户做出非接触的指示(例如由“取出废弃物容器”(图12中的步骤428)这样的语音做出的指示)的情况下,马达602动作,抽屉21借助带603及辊604而在安装于抽屉21的导轨605上移动并对装置外部开放。用户穿戴一次性手套而取出消耗品废物箱20,将废弃物601废弃至检查室内的废弃物容器。然后,将消耗品废物箱20放回抽屉21中,发出“废弃物容器已放回”(图12中的步骤431)的语音,则马达601动作而封闭抽屉21。
如果用户在封闭消耗品废物箱20时没有通过语音进行指示而是用手拉拽安装在盖(门)24上的把手23来试图封闭消耗品废物箱20,则控制操作部的传感器606检出传达至马达的动力,抑止用户手动操作消耗品废物箱20,同时在计算机(图2中的符号101)画面上显示警示。如果这样设定,通过使装置仅在经个人认证的用户利用语音来输入指示的情况下动作,从而能够限制特定用户以外的用户进行操作,能够防止误操作。
在使用自动分析装置1的检查室中,为了防护感染,一般采用如下措施:穿戴长袍(或白衣)以及帽子等来防护头部和身体,通过穿戴眼镜(或护目镜)来防护眼部,穿戴口罩来避免吸引气溶胶,穿戴手套来防护手指等。任一防护手段均为遮挡生物体(身体)的手段,因此在执行用户的个人认证时,难以获取生物信息。因此,在检查室中进行用户的个人认证时,有效的是将多个部位的生物信息组合来进行认证。同样地,对于非接触方式的指示输入,如果将自动分析装置1设定为多个指示输入进行组合来使装置动作,则能够防止错误动作。
图15为用于说明多个指示输入来操作自动分析装置1的例子的图。图15所示的例子中,根据手指标志及语音的双方做出的指示来开放消耗品废物箱20。自动分析装置1中,摄像机检出用户的竖起第二指的手的图像,接下来,在麦克风检出用户的“取出废弃物容器”这样的语音之后,将消耗品废物箱20推出至外部。
另一方面,自动分析装置1仅检测出“取出废弃物容器”这样的语音时,消耗品废物箱20不被开放而留在装置内部。自动分析装置1在需要多个指示的状况下,只能检测到其中的一部分指示时,可以在计算机(图2中的符号101)画面上显示警示,也可以输出“请重复”、“指示不足够”这样的语音,也可以使红色灯亮灯。此外,自动分析装置1可以是只要检测出所需的所有指示就开始动作,也可以是只有在按照预定顺序进行了多个指示输入时才开始动作。需要说明的是,自动分析装置1也可以是仅检测到所录入的多个指示输入中的一部分(例如,一个指示输入)就开始动作。该情况下,用户在特定的指示输入的检测精度低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输入不同的指示而使自动分析装置1执行所希望的动作。
如上所述,本公开的自动分析装置1是用户在不与装置接触的情况下以非接触的方式输入指示进行操作,因此能够降低手指受到血液等污染的可能性以及被暴露于病原体的可能性。此外,能够确保用户及检查室的整体的生物安全性,能够防止用户的误操作及装置的错误动作,能够确保用户及检查室的生物保安。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实施方式是为了说明本公开以使其容易理解,而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不限于具备所说明的所有构成的方式。此外,能够将某个实施方式的构成的一部分置换成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此外,也能够将某个实施方式的构成中加入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此外,对于各实施方式的构成的一部分,能够进行其他构成的追加、削除、置換。此外,上述的各构成、功能、处理部、处理手段等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通过例如用集成电路进行设计等利用硬件来实现。此外,上述各构成、功能等可以通过使处理器解释和执行实现各个功能的程序等利用软件来实现。实现各功能的程序、表格、文件等信息可以置于存储器、硬盘、SSD等记录装置中、或IC卡、SD卡、DVD等记录介质中。
符号说明
1…自动分析装置、2…试剂盘、3…试剂容器、4…试剂分注探针、5…反应盘、6…反应容器、7…样本搬运路、8…样本支架、9…样本容器、10…样本分注探针、11…反应液采集探针、12…检测部、13…装置罩、14…样本投入部罩、15…样本分注料嘴、16…样本分注料嘴/反应容器支架、17…样本分注料嘴/反应容器搬运器、18…样本分注料嘴缓冲部、19…样本分注料嘴/反应容器废弃孔、20…消耗品废物箱、21…抽屉、22…开放部、23…把手、24…盖(门)、25…系统试剂、26…前门、101…计算机、201…试剂保冷单元、202…消耗品搬运单元、203…试剂盘罩、204…反应容器配置部、205…收纳容器保持部、206…预备收纳部301…检测部、302…识别部、303…控制信号输出部、304…显示部、601…固体废弃物、602…马达、603…带、604…辊、605…导轨、606…传感器。

Claims (11)

1.一种自动分析装置,是分析生物试样的自动分析装置,其具备:
检测部,以声音和影像的至少一方来检测用户指示,
记录部,记录有用于对声音或影像的内容进行解析的解析信息,
识别部,根据所述检测部所检测到的声音或影像以及所述解析信息来识别所述用户的所述指示,
控制信号输出部,根据所述识别部所识别的指示内容输出控制所述自动分析装置的动作的控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中,
所述检测部为摄像机,
所述识别部根据所述解析信息以及所述检测部所检测到的所述用户的影像来确定所述用户,
所述自动分析装置进一步具备操作确定部,用以确定所述识别部所确定的所述用户能够执行的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中,
所述检测部为摄像机,
所述识别部根据所述解析信息以及所述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所述用户所示出的标示来确定所述用户,
所述自动分析装置进一步具备操作确定部,用以确定所述识别部所确定的所述用户能够执行的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中,
所述检测部为麦克风,
所述识别部根据所述解析信息以及所述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所述用户的声音来确定所述用户,
所述自动分析装置进一步具备操作确定部,用以确定所述识别部所确定的所述用户能够执行的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中,
所述检测部由摄像机和麦克风中的至少一种构成,
所述识别部根据所述解析信息以及由所述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所述用户发出的多个信息来确定所述用户,
所述自动分析装置进一步具备操作确定部,用以确定所述识别部所确定的所述用户能够执行的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中,
所述识别部根据所述解析信息以及所述检测部所检测出的与所述用户有关的至少一个信息来确定所述用户,
所述自动分析装置进一步具备操作确定部,用以根据检测出所述用户的指示的时刻来确定所述识别部所确定的所述用户能够执行的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中,
进一步具备操作确定部,用以确定所述识别部所确定的所述用户能够执行的操作,
所述操作确定部在所述识别部所识别的所述用户的指示不被接受的情况下,使所述控制信号输出部输出有关提示或警示的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信号输出部在输出控制所述自动分析装置的动作的所述控制信号时,一并输出预定的图像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中,
所述检测部接受所述用户通过接触所进行的指示,
在特定的输入阶段中,在所述检测部接受了所述通过接触所进行的指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信号输出部输出与防止误操作的提示或警示有关的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中,
所述检测部检测自动分析装置罩的开关指示、样本投入部罩的开关指示、废弃物收纳箱的移动指示和样本分注探针的移动指示中的至少一个指示。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信号输出部根据来自所述用户的指示,输出按照预先决定的顺序来控制所述自动分析装置的动作的所述控制信号。
CN201910907382.9A 2018-09-25 2019-09-24 自动分析装置 Withdrawn CN11094082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79056 2018-09-25
JP2018179056A JP2020051800A (ja) 2018-09-25 2018-09-25 自動分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40823A true CN110940823A (zh) 2020-03-31

Family

ID=69725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07382.9A Withdrawn CN110940823A (zh) 2018-09-25 2019-09-24 自动分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0051800A (zh)
CN (1) CN110940823A (zh)
DE (1) DE10201921447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10784A (zh) * 2021-02-08 2023-09-05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系统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81014A (en) * 1987-09-24 1989-03-27 Hitachi Ltd Aural instruction device for operation of equipment
JPH07318565A (ja) * 1994-05-25 1995-12-08 Hitachi Ltd 音声入出力機能付き分析装置
CN1455258A (zh) * 2002-05-01 2003-11-12 生命扫描有限公司 分析物浓度测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JP2003329692A (ja) * 2003-04-18 2003-11-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自動分析装置
CN1576849A (zh) * 2003-07-17 2005-02-09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JP3141576U (ja) * 2008-02-27 2008-05-08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JP2008286592A (ja) * 2007-05-16 2008-11-27 Hitachi Plant Technologies Ltd 医療用個体識別機
CN102004157A (zh) * 2009-08-28 2011-04-06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分析装置以及分析方法
JP2013003057A (ja) * 2011-06-20 2013-01-07 Sysmex Corp 検体分析装置
US20150109193A1 (en) * 2012-01-20 2015-04-23 Medivators Inc. Use of human input recognition to prevent contamination
JP2015200567A (ja) * 2014-04-08 2015-11-12 日本分光株式会社 分析装置
JP2017124666A (ja) * 2016-01-12 2017-07-20 株式会社Soken 飛行誘導システム
JP2017130121A (ja) * 2016-01-22 2017-07-27 株式会社ダイヘン 移動体、及びサーバ
CN107428466A (zh) * 2015-03-24 2017-12-01 J·波拉特 用于高架仓储的系统与方法
CN107894512A (zh) * 2005-12-22 2018-04-10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便携式样品分析盒
CN108291921A (zh) * 2015-08-25 2018-07-17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检测体检查自动化系统
EP3351940A1 (en) * 2017-01-24 2018-07-25 Roche Diagnostics GmbH Laboratory with sample distribution in underfloor chamber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81014A (en) * 1987-09-24 1989-03-27 Hitachi Ltd Aural instruction device for operation of equipment
JPH07318565A (ja) * 1994-05-25 1995-12-08 Hitachi Ltd 音声入出力機能付き分析装置
CN1455258A (zh) * 2002-05-01 2003-11-12 生命扫描有限公司 分析物浓度测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JP2003329692A (ja) * 2003-04-18 2003-11-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自動分析装置
CN1576849A (zh) * 2003-07-17 2005-02-09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CN107894512A (zh) * 2005-12-22 2018-04-10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便携式样品分析盒
JP2008286592A (ja) * 2007-05-16 2008-11-27 Hitachi Plant Technologies Ltd 医療用個体識別機
JP3141576U (ja) * 2008-02-27 2008-05-08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CN102004157A (zh) * 2009-08-28 2011-04-06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分析装置以及分析方法
JP2013003057A (ja) * 2011-06-20 2013-01-07 Sysmex Corp 検体分析装置
US20150109193A1 (en) * 2012-01-20 2015-04-23 Medivators Inc. Use of human input recognition to prevent contamination
JP2015200567A (ja) * 2014-04-08 2015-11-12 日本分光株式会社 分析装置
CN107428466A (zh) * 2015-03-24 2017-12-01 J·波拉特 用于高架仓储的系统与方法
CN108291921A (zh) * 2015-08-25 2018-07-17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检测体检查自动化系统
JP2017124666A (ja) * 2016-01-12 2017-07-20 株式会社Soken 飛行誘導システム
JP2017130121A (ja) * 2016-01-22 2017-07-27 株式会社ダイヘン 移動体、及びサーバ
EP3351940A1 (en) * 2017-01-24 2018-07-25 Roche Diagnostics GmbH Laboratory with sample distribution in underfloor chamb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9214479A1 (de) 2020-03-26
JP2020051800A (ja) 2020-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51266B2 (ja) 試料分析装置
US10768187B2 (en) Automatic analysis device and specimen inspection automation system
JP5988830B2 (ja) 検体分析装置
JP5600487B2 (ja) 検体分析装置及び液体吸引方法
US9164110B2 (en) Sampl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sampl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ing a computer
WO1997009621A1 (fr) Systeme automatique d'analyse et de visualisation
CN106971290A (zh) 用于生成关于电子实验室日志的条目的方法
JP2013076678A (ja) 検体処理装置
JP7373621B2 (ja) ラックの搬送方法、検体測定システム
JP2009036513A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6714140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CN103308701A (zh) 样本处理装置
CN110940823A (zh) 自动分析装置
JP3200512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CN113692537A (zh)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装置中的维护引导方法
JP7358999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2023018144A (ja) 自動分析装置
EP4375674A1 (en) Automatic analysis device and sample information display method
JP2020118561A (ja) 試薬ボトル収容ユニット及び自動分析装置
US20230135106A1 (en) Automatic Analyzer
WO2019082524A1 (ja) 分析装置
US20230056397A1 (en) Automatic analysis device, display system of automatic analysis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in automatic analysis device
JP2003083997A (ja) 検体前処理装置
JP2015010961A (ja) 分析装置および分析方法
JP2014048166A (ja) 自動分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