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33553A - 一种分离式头戴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离式头戴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33553A
CN110933553A CN201911268064.9A CN201911268064A CN110933553A CN 110933553 A CN110933553 A CN 110933553A CN 201911268064 A CN201911268064 A CN 201911268064A CN 110933553 A CN110933553 A CN 1109335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charging
charging interface
ear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6806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33553B (zh
Inventor
王玉山
万声国
董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6806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335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335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335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335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335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08Earpieces of the supra-aural or circum-aural ty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25Accumulators or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Details of 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earphones or monophonic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离式头戴耳机,包括头戴部、第一耳部及第二耳部。头戴部分别与第一耳部和第二耳部可拆卸连接,具体是在第一耳部的耳壳结构上设有第一充电接口,在头戴部的壳体结构上设有第二充电接口,第一充电接口与第二充电接口可拆卸插接,从而通过充电接口的配合实现头戴部和第一耳部的可拆卸连接,同理通过第三充电接口和第四充电接口的配合实现头戴部和第二耳部的可拆卸连接。可见,本申请利用充电接口的配合实现头戴耳机的可拆卸,从而既能在不拆卸时实现正常蓝牙耳机功能,又能在拆卸后实现充电功能,进而使充电接口只在拆卸后才会外露,提高了充电接口的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分离式头戴耳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耳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离式头戴耳机。
背景技术
目前,头戴式耳机通常为一体式耳机结构,包括:左耳部、右耳部及分别与左耳部和右耳部的耳壳结构固定连接的头戴部。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头戴式耳机的充电功能,通常在头戴式耳机的耳壳结构上预留有外露的充电接口,但是,充电接口长时间外露会导致其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从而降低了充电接口的寿命。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离式头戴耳机,利用充电接口的配合实现头戴耳机的可拆卸,从而既能在不拆卸时实现正常蓝牙耳机功能,又能在拆卸后实现充电功能,进而使充电接口只在拆卸后才会外露,提高了充电接口的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离式头戴耳机,包括头戴部、第一耳部及第二耳部;还包括:
设于所述第一耳部的耳壳结构上的第一充电接口;
设于所述头戴部的壳体结构上、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可拆卸插接的第二充电接口,用于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进行信号传输;
设于所述第二耳部的耳壳结构上的第三充电接口;
设于所述头戴部的壳体结构上、与所述第三充电接口可拆卸插接且与所述第二充电接口连接的第四充电接口,用于分别与所述第二充电接口和所述第三充电接口进行信号传输。
优选地,所述第一耳部包括充电管理电路、第一可充电电池、蓝牙芯片及第一扬声器;所述第二耳部包括第二扬声器;其中:
所述第一充电接口的电源端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连接,所述充电管理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可充电电池和所述蓝牙芯片的电源端连接,所述蓝牙芯片的第一音频传输接口与所述第一扬声器连接,所述蓝牙芯片的第二音频传输接口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的数据传输端连接,所述蓝牙芯片的射频端与头戴天线连接;所述第三充电接口与所述第二扬声器连接;
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用于在头戴耳机正常工作时,从所述第一可充电电池中获取电能为所述蓝牙芯片供电,以使所述蓝牙芯片将经所述头戴天线接收的音频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扬声器且经各充电接口传输至所述第二扬声器;在所述第一耳部拆卸下来且接收到所述第一充电接口传输的充电电压时,为所述第一可充电电池充电。
优选地,所述头戴天线设于所述头戴部的壳体结构内;
相应的,所述蓝牙芯片的射频端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的射频端连接,所述第一充电接口的射频端与设于所述第一耳部的耳壳结构上的第一导电部连接,设于所述头戴部的壳体结构上的第二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充电接口的射频端连接,所述第二充电接口的射频端与所述头戴天线连接;其中,在所述第一耳部与所述头戴部插接后,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接触。
优选地,所述第一耳部还包括控制电路和模拟双开关;其中:
所述控制电路的电源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的电源端和所述充电管理电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模拟双开关的选择端连接,所述模拟双开关的第一开关端与所述蓝牙芯片的通讯接口连接,所述模拟双开关的第二开关端与所述蓝牙芯片的第二音频传输接口连接,所述模拟双开关的数据传输端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的数据传输端连接;
所述控制电路用于在断电时输出低电平信号至所述模拟双开关,以使所述模拟双开关的数据传输端与其第二开关端连接;在上电时输出高电平信号至所述模拟双开关,以使所述模拟双开关的数据传输端与其第一开关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耳部还包括:
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的电源端连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和所述控制电路的电源端连接的过压保护电路,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充电接口传输的充电电压是否超过预设第一电压阈值;若否,则将充电电压提供给所述充电管理电路和所述控制电路;若是,则切断自身输出。
优选地,所述头戴部包括第二可充电电池、模拟开关及控制检测电路;其中:
所述第二可充电电池与所述模拟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模拟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充电接口的电源端连接,所述控制检测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二充电接口的信号传输端和所述模拟开关的控制端连接;且所述蓝牙芯片的检测端与所述第一可充电电池连接,所述蓝牙芯片的使能信号端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的信号传输端连接;
所述蓝牙芯片还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可充电电池的电压,当所述电压小于预设电压阈值时,自身使能信号端输出低电压信号并经充电接口发送至所述控制检测电路,以使所述控制检测电路在接收到所述低电压信号后控制所述模拟开关闭合,实现所述第二可充电电池为所述第一可充电电池充电。
优选地,所述头戴部还包括:
输入端与所述第四充电接口的电源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可充电电池连接的充电保护芯片,用于在外部设备通过所述第四充电接口为所述第二可充电电池充电时,判断所述第四充电接口传输的充电电压是否超过预设第二电压阈值;若否,则将充电电压提供给所述第二可充电电池;若是,则切断自身输出。
优选地,所述第二耳部还包括:
转接电路板,用于安装并连接所述第三充电接口和所述第二扬声器。
优选地,所述第一充电接口和所述第四充电接口均为USB接口母头,所述第二充电接口和所述第三充电接口均为USB接口公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离式头戴耳机,包括头戴部、第一耳部及第二耳部。头戴部分别与第一耳部和第二耳部可拆卸连接,具体是在第一耳部的耳壳结构上设有第一充电接口,在头戴部的壳体结构上设有第二充电接口,第一充电接口与第二充电接口可拆卸插接,从而通过充电接口的配合实现头戴部和第一耳部的可拆卸连接,同理通过第三充电接口和第四充电接口的配合实现头戴部和第二耳部的可拆卸连接。可见,本申请利用充电接口的配合实现头戴耳机的可拆卸,从而既能在不拆卸时实现正常蓝牙耳机功能,又能在拆卸后实现充电功能,进而使充电接口只在拆卸后才会外露,提高了充电接口的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和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离式头戴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离式头戴耳机的第一耳部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离式头戴耳机的头戴部电路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离式头戴耳机的第二耳部电路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离式头戴耳机的整体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分离式头戴耳机,利用充电接口的配合实现头戴耳机的可拆卸,从而既能在不拆卸时实现正常蓝牙耳机功能,又能在拆卸后实现充电功能,进而使充电接口只在拆卸后才会外露,提高了充电接口的寿命。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离式头戴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该分离式头戴耳机包括第一耳部1、第二耳部2及头戴部3;还包括:
设于第一耳部1的耳壳结构上的第一充电接口11;
设于头戴部3的壳体结构上、与第一充电接口11可拆卸插接的第二充电接口12,用于与第一充电接口11进行信号传输;
设于第二耳部2的耳壳结构上的第三充电接口13;
设于头戴部3的壳体结构上、与第三充电接口13可拆卸插接且与第二充电接口12连接的第四充电接口14,用于分别与第二充电接口12和第三充电接口13进行信号传输。
具体地,本申请的分离式头戴耳机包括第一耳部1、第二耳部2、头戴部3、第一充电接口11、第二充电接口12、第三充电接口13及第四充电接口14,其工作原理为:
头戴部3与第一耳部1可拆卸连接:在第一耳部1的耳壳结构上设有第一充电接口11,在头戴部3的壳体结构上设有第二充电接口12,第一充电接口11与第二充电接口12可拆卸插接,且第一充电接口11和第二充电接口12在连接后可进行信号传输。也就是说,在头戴耳机不工作时,可将第一耳部1从头戴部3拔下,即第一充电接口11和第二充电接口12外露,由于充电接口具备充电功能,所以其在外露情况下可与外部适配器连接实现相应充电;在头戴耳机工作时,需将第一耳部1的第一充电接口11插接至头戴部3的第二充电接口12,此时第一充电接口11和第二充电接口12隐藏起来,第一充电接口11和第二充电接口12可进行信号传输,以实现正常蓝牙耳机功能。
同理,头戴部3与第二耳部2可拆卸连接:在第二耳部2的耳壳结构上设有第三充电接口13,在头戴部3的壳体结构上还设有第四充电接口14,第三充电接口13与第四充电接口14可拆卸插接,且第三充电接口13与第四充电接口14在连接后可进行信号传输。也就是说,在头戴耳机不工作时,可将第二耳部2从头戴部3拔下,即第三充电接口13与第四充电接口14外露,由于充电接口具备充电功能,所以其在外露情况下可与外部适配器连接实现相应充电;在头戴耳机工作时,需将第二耳部2的第三充电接口13插接至头戴部3的第四充电接口14,此时第三充电接口13与第四充电接口14隐藏起来,第三充电接口13与第四充电接口14可进行信号传输,以实现正常蓝牙耳机功能。
可见,本申请通过第一充电接口11和第二充电接口12的配合实现头戴部3和第一耳部1的可拆卸连接,通过第三充电接口13和第四充电接口14的配合实现头戴部3和第二耳部2的可拆卸连接,从而在实现充电功能的基础上提高耳壳结构的完整度,且使充电接口只在拆卸后才会外露,提高了充电接口的寿命。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耳部1和第二耳部2分布于头戴部3两侧,分别为左耳部和右耳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离式头戴耳机,包括头戴部、第一耳部及第二耳部。头戴部分别与第一耳部和第二耳部可拆卸连接,具体是在第一耳部的耳壳结构上设有第一充电接口,在头戴部的壳体结构上设有第二充电接口,第一充电接口与第二充电接口可拆卸插接,从而通过充电接口的配合实现头戴部和第一耳部的可拆卸连接,同理通过第三充电接口和第四充电接口的配合实现头戴部和第二耳部的可拆卸连接。可见,本申请利用充电接口的配合实现头戴耳机的可拆卸,从而既能在不拆卸时实现正常蓝牙耳机功能,又能在拆卸后实现充电功能,进而使充电接口只在拆卸后才会外露,提高了充电接口的寿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请参照图2、图3、图4及图5,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离式头戴耳机的第一耳部电路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离式头戴耳机的头戴部电路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离式头戴耳机的第二耳部电路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离式头戴耳机的整体电路示意图。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第一耳部1包括充电管理电路110、第一可充电电池111、蓝牙芯片112及第一扬声器113;第二耳部2包括第二扬声器210;其中:
第一充电接口11的电源端与充电管理电路110连接,充电管理电路110分别与第一可充电电池111和蓝牙芯片112的电源端连接,蓝牙芯片112的第一音频传输接口与第一扬声器113连接,蓝牙芯片112的第二音频传输接口与第一充电接口11的数据传输端连接,蓝牙芯片112的射频端与头戴天线连接;第三充电接口13与第二扬声器210连接;
充电管理电路110用于在头戴耳机正常工作时,从第一可充电电池111中获取电能为蓝牙芯片112供电,以使蓝牙芯片112将经头戴天线接收的音频信号传输至第一扬声器113且经各充电接口传输至第二扬声器210;在第一耳部1拆卸下来且接收到第一充电接口11传输的充电电压时,为第一可充电电池111充电。
具体地,本申请的第一耳部1包括充电管理电路110、第一可充电电池111、蓝牙芯片112及第一扬声器113;第二耳部2包括第二扬声器210,其工作原理为:
在头戴耳机正常工作时,充电管理电路110从第一可充电电池111中获取电能为蓝牙芯片112供电,供蓝牙芯片112工作。在蓝牙芯片112上电后,头戴耳机的蓝牙芯片112可与终端设备的蓝牙模块无线连接,以与终端设备进行交互,比如,终端设备通过自身蓝牙模块发出音频信号,供头戴耳机的头戴天线接收并传输至蓝牙芯片112,蓝牙芯片112在接收到音频信号后,经第一音频传输接口(SPK_L)传输至第一扬声器113,以使第一扬声器113播放音频信号;同时,蓝牙芯片112将音频信号经第二音频传输接口(SPK_R)传输至第一充电接口11,然后音频信号依次经第一充电接口11、第二充电接口12、第四充电接口14、第三充电接口13传输至第二扬声器210,以使第二扬声器210播放音频信号。
在第一耳部1从头戴部3拔下后,第一充电接口11外露,可外接适配器进行充电,第一充电接口11在接收到充电电压后,将充电电压传输至充电管理电路110,充电管理电路110利用此充电电压为第一可充电电池111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在头戴耳机正常工作时,第一充电接口11的电源端没有电压输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头戴天线设于头戴部3的壳体结构内;
相应的,蓝牙芯片112的射频端与第一充电接口11的射频端连接,第一充电接口11的射频端与设于第一耳部1的耳壳结构上的第一导电部连接,设于头戴部3的壳体结构上的第二导电部与第二充电接口12的射频端连接,第二充电接口12的射频端与头戴天线连接;其中,在第一耳部1与头戴部3插接后,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接触。
进一步地,现有的头戴耳机的头戴天线和蓝牙芯片112设于同一耳部的耳壳结构内,但此情况下的头戴天线受到的来自耳部其它器件的干扰信号较多,从而影响头戴天线的射频性能,而本申请将头戴天线设于头戴部3的壳体结构内(图1中,15代表头戴天线,16代表头戴部3内的电路结构),并利用充电接口连接蓝牙芯片112和头戴天线,此情况下的头戴天线受到的干扰信号较少,从而实现良好射频性能。
具体地,头戴天线和蓝牙芯片112的音频信号传输路径:头戴天线→第二充电接口12的射频端→设于头戴部3的壳体结构上的第二导电部(具体可为金属材料)→设于第一耳部1的耳壳结构上的第一导电部→第一充电接口11的射频端→蓝牙芯片112的射频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第一耳部1还包括控制电路114和模拟双开关115;其中:
控制电路114的电源端分别与第一充电接口11的电源端和充电管理电路110连接,控制电路114的控制端与模拟双开关115的选择端连接,模拟双开关115的第一开关端与蓝牙芯片112的通讯接口连接,模拟双开关115的第二开关端与蓝牙芯片112的第二音频传输接口连接,模拟双开关115的数据传输端与第一充电接口11的数据传输端连接;
控制电路114用于在断电时输出低电平信号至模拟双开关115,以使模拟双开关115的数据传输端与其第二开关端连接;在上电时输出高电平信号至模拟双开关115,以使模拟双开关115的数据传输端与其第一开关端连接。
进一步地,本申请的第一耳部1还包括控制电路114和模拟双开关115,其工作原理为:
在头戴耳机正常工作时,第一充电接口11的电源端(VBUS)没有电压输出,控制电路114(如MCU(Micro Control Unit,微控制单元))不工作,自身控制端输出低电平至模拟双开关115的选择端(SEL),模拟双开关115在接收到低电平时,自身数据传输端(IN1)与第二开关端(COM2)连接,此时蓝牙芯片112的第二音频传输接口(SPK_R)可向第二扬声器210传送音频信号。
在第一充电接口11经适配器接入终端设备时,第一充电接口11的电源端输出充电电压至控制电路114,控制电路114上电工作,自身控制端输出高电平至模拟双开关115的选择端,模拟双开关115在接收到高电平时,自身数据传输端与第一开关端(COM1)连接,此时蓝牙芯片112的通讯接口(如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接口)与第一充电接口11建立通讯连接,此情况下终端设备可对蓝牙芯片112进行升级操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第一耳部1还包括:
输入端与第一充电接口11的电源端连接、输出端分别与充电管理电路110和控制电路114的电源端连接的过压保护电路,用于判断第一充电接口11传输的充电电压是否超过预设第一电压阈值;若否,则将充电电压提供给充电管理电路110和控制电路114;若是,则切断自身输出。
进一步地,为了保护第一可充电电池111的充电电路,本申请的第一耳部1还包括过压保护电路,其工作原理为:在接收到第一充电接口11的电源端传输的充电电压后,将充电电压与预设第一电压阈值作比较,当充电电压未超过预设第一电压阈值时,将充电电压提供给充电管理电路110和控制电路114;当充电电压超过预设第一电压阈值时,切断自身输出,即不将充电电压提供给充电管理电路110和控制电路114,起到过压保护作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头戴部3包括第二可充电电池310、模拟开关311及控制检测电路312;其中:
第二可充电电池310与模拟开关311的第一端连接,模拟开关311的第二端与第二充电接口12的电源端连接,控制检测电路312分别与第二充电接口12的信号传输端和模拟开关311的控制端连接;且蓝牙芯片112的检测端与第一可充电电池111连接,蓝牙芯片112的使能信号端与第一充电接口11的信号传输端连接;
蓝牙芯片112还用于检测第一可充电电池111的电压,当电压小于预设电压阈值时,自身使能信号端输出低电压信号并经充电接口发送至控制检测电路312,以使控制检测电路312在接收到低电压信号后控制模拟开关311闭合,实现第二可充电电池310为第一可充电电池111充电。
具体地,本申请的头戴部3包括第二可充电电池310、模拟开关311及控制检测电路312,其工作原理为:
蓝牙芯片112与第一可充电电池111连接,可检测第一可充电电池111两端的电压,并将所检测的电压与预设电压阈值(如3.1V)作比较,当所检测的电压小于预设电压阈值时,说明第一可充电电池111供电不足,则蓝牙芯片112的使能信号端(EN)输出低电压信号,低电压信号依次经第一充电接口11的信号传输端(EN)和第二充电接口12的信号传输端(IN2)传输至控制检测电路312。控制检测电路312在接收到低电压信号后控制模拟开关311闭合,第二可充电电池310便可将自身电能依次通过第二充电接口12的电源端(VBUS)、第一充电接口11的电源端传输至充电管理电路110,以使充电管理电路110为第一可充电电池111充电,从而提高头戴耳机的续航能力。
此外,蓝牙芯片112在检测到第一可充电电池111的电压充至预设满电电压时,自身使能信号端输出充电结束信号至控制检测电路312。控制检测电路312在接收到充电结束信号后控制模拟开关311断开,第二可充电电池310停止为第一可充电电池111充电。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头戴部3还包括:
输入端与第四充电接口14的电源端连接、输出端与第二可充电电池310连接的充电保护芯片313,用于在外部设备通过第四充电接口14为第二可充电电池310充电时,判断第四充电接口14传输的充电电压是否超过预设第二电压阈值;若否,则将充电电压提供给第二可充电电池310;若是,则切断自身输出。
进一步地,本申请的头戴部3还包括充电保护芯片313,其工作原理为:
在头戴部3的第二可充电电池310没电时,第四充电接口14可通过适配器接入外部设备,由外部设备通过第四充电接口14为第二可充电电池310充电。此外,本申请在第二可充电电池310的充电线路上设置充电保护芯片313,充电保护芯片313将第四充电接口14传输的充电电压与预设第二电压阈值作比较,当其充电电压未超过预设第二电压阈值时,将充电电压提供给第二可充电电池310;当其充电电压超过预设第二电压阈值时,切断自身输出,即不将充电电压提供给第二可充电电池310,起到过压保护作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第二耳部2还包括:
转接电路板211,用于安装并连接第三充电接口13和第二扬声器210。
进一步地,考虑到第三充电接口13和第二扬声器210直接连接不便于电路焊接,所以本申请的第二耳部2还包括转接电路板211,用来安装并连接第三充电接口13和第二扬声器210,以便于电路焊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第一充电接口11和第四充电接口14均为USB接口母头,第二充电接口12和第三充电接口13均为USB接口公头。
具体地,本申请的第一充电接口11为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如Type_C接口或者Micro-USB接口)母头,第二充电接口12为USB接口公头,第一充电接口11与第二充电接口12通过配合连接;同理,第四充电接口14为USB接口母头,第三充电接口13为USB接口公头,第四充电接口14与第三充电接口13通过配合连接,第二充电接口12和第四充电接口14经头戴线在头戴部3的壳体内部连接。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分离式头戴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头戴部、第一耳部及第二耳部;还包括:
设于所述第一耳部的耳壳结构上的第一充电接口;
设于所述头戴部的壳体结构上、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可拆卸插接的第二充电接口,用于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进行信号传输;
设于所述第二耳部的耳壳结构上的第三充电接口;
设于所述头戴部的壳体结构上、与所述第三充电接口可拆卸插接且与所述第二充电接口连接的第四充电接口,用于分别与所述第二充电接口和所述第三充电接口进行信号传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头戴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部包括充电管理电路、第一可充电电池、蓝牙芯片及第一扬声器;所述第二耳部包括第二扬声器;其中:
所述第一充电接口的电源端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连接,所述充电管理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可充电电池和所述蓝牙芯片的电源端连接,所述蓝牙芯片的第一音频传输接口与所述第一扬声器连接,所述蓝牙芯片的第二音频传输接口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的数据传输端连接,所述蓝牙芯片的射频端与头戴天线连接;所述第三充电接口与所述第二扬声器连接;
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用于在头戴耳机正常工作时,从所述第一可充电电池中获取电能为所述蓝牙芯片供电,以使所述蓝牙芯片将经所述头戴天线接收的音频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扬声器且经各充电接口传输至所述第二扬声器;在所述第一耳部拆卸下来且接收到所述第一充电接口传输的充电电压时,为所述第一可充电电池充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式头戴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天线设于所述头戴部的壳体结构内;
相应的,所述蓝牙芯片的射频端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的射频端连接,所述第一充电接口的射频端与设于所述第一耳部的耳壳结构上的第一导电部连接,设于所述头戴部的壳体结构上的第二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充电接口的射频端连接,所述第二充电接口的射频端与所述头戴天线连接;其中,在所述第一耳部与所述头戴部插接后,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接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式头戴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部还包括控制电路和模拟双开关;其中:
所述控制电路的电源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的电源端和所述充电管理电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模拟双开关的选择端连接,所述模拟双开关的第一开关端与所述蓝牙芯片的通讯接口连接,所述模拟双开关的第二开关端与所述蓝牙芯片的第二音频传输接口连接,所述模拟双开关的数据传输端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的数据传输端连接;
所述控制电路用于在断电时输出低电平信号至所述模拟双开关,以使所述模拟双开关的数据传输端与其第二开关端连接;在上电时输出高电平信号至所述模拟双开关,以使所述模拟双开关的数据传输端与其第一开关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离式头戴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部还包括:
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的电源端连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和所述控制电路的电源端连接的过压保护电路,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充电接口传输的充电电压是否超过预设第一电压阈值;若否,则将充电电压提供给所述充电管理电路和所述控制电路;若是,则切断自身输出。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式头戴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部包括第二可充电电池、模拟开关及控制检测电路;其中:
所述第二可充电电池与所述模拟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模拟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充电接口的电源端连接,所述控制检测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二充电接口的信号传输端和所述模拟开关的控制端连接;且所述蓝牙芯片的检测端与所述第一可充电电池连接,所述蓝牙芯片的使能信号端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的信号传输端连接;
所述蓝牙芯片还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可充电电池的电压,当所述电压小于预设电压阈值时,自身使能信号端输出低电压信号并经充电接口发送至所述控制检测电路,以使所述控制检测电路在接收到所述低电压信号后控制所述模拟开关闭合,实现所述第二可充电电池为所述第一可充电电池充电。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离式头戴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部还包括:
输入端与所述第四充电接口的电源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可充电电池连接的充电保护芯片,用于在外部设备通过所述第四充电接口为所述第二可充电电池充电时,判断所述第四充电接口传输的充电电压是否超过预设第二电压阈值;若否,则将充电电压提供给所述第二可充电电池;若是,则切断自身输出。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式头戴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耳部还包括:
转接电路板,用于安装并连接所述第三充电接口和所述第二扬声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头戴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和所述第四充电接口均为USB接口母头,所述第二充电接口和所述第三充电接口均为USB接口公头。
CN201911268064.9A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分离式头戴耳机 Active CN1109335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68064.9A CN110933553B (zh)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分离式头戴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68064.9A CN110933553B (zh)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分离式头戴耳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33553A true CN110933553A (zh) 2020-03-27
CN110933553B CN110933553B (zh) 2021-09-14

Family

ID=69859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68064.9A Active CN110933553B (zh)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分离式头戴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3355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12268A (zh) * 2020-12-02 2021-02-0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头戴式耳机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8237A (zh) * 2005-10-14 2008-10-15 诺基亚公司 支持无线电信号接收的电子设备、系统、芯片和方法
CN202799060U (zh) * 2012-08-31 2013-03-13 深圳雷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高保真无线耳机
CN203632839U (zh) * 2013-11-12 2014-06-04 王子祺 头戴式耳机
CN204518028U (zh) * 2015-04-20 2015-07-29 周步青 可更换耳罩的头戴式蓝牙耳机
CN206575571U (zh) * 2017-03-10 2017-10-20 张华� 一种可拆卸的头戴式蓝牙耳机
CN109327758A (zh) * 2018-11-29 2019-02-1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播放设备及其播放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9413530A (zh) * 2018-11-13 2019-03-01 深圳市险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颈带式耳机
CN208849985U (zh) * 2018-09-04 2019-05-10 东莞市库珀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部分带充电功能的tws蓝牙耳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8237A (zh) * 2005-10-14 2008-10-15 诺基亚公司 支持无线电信号接收的电子设备、系统、芯片和方法
CN202799060U (zh) * 2012-08-31 2013-03-13 深圳雷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高保真无线耳机
CN203632839U (zh) * 2013-11-12 2014-06-04 王子祺 头戴式耳机
CN204518028U (zh) * 2015-04-20 2015-07-29 周步青 可更换耳罩的头戴式蓝牙耳机
CN206575571U (zh) * 2017-03-10 2017-10-20 张华� 一种可拆卸的头戴式蓝牙耳机
CN208849985U (zh) * 2018-09-04 2019-05-10 东莞市库珀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部分带充电功能的tws蓝牙耳机
CN109413530A (zh) * 2018-11-13 2019-03-01 深圳市险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颈带式耳机
CN109327758A (zh) * 2018-11-29 2019-02-1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播放设备及其播放控制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12268A (zh) * 2020-12-02 2021-02-0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头戴式耳机
CN112312268B (zh) * 2020-12-02 2023-01-20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头戴式耳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33553B (zh) 2021-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021904A1 (en) Wireless in-ear headphones
EP3389248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asy switching between wired and wireless headset with convenient charging
CN101207256B (zh) 一种音频信号转接装置
US6947766B2 (en) Multiple functions transmitting apparatus for mobile phone
CN101022278B (zh) 终端设备、连接器、充电器和充电方法
EP3129892B1 (en) Peripheral device, host device, and processing method
EP3142382B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supplying power to active noise cancelling earphone
CN203313364U (zh) 一种无线适配器和无线耳机
CN112738676B (zh) 耳机系统
CN210042126U (zh) 一种真无线耳机
CN110933553B (zh) 一种分离式头戴耳机
CN112491102B (zh) 单线通信方法及相关产品
KR100963886B1 (ko) 멀티형 유에스비 젠더 조립체
CN210668856U (zh) 连接线组件、耳机组件及音频传输系统
JP3909051B2 (ja) 接続ブッシュを備えるワイヤレスヘッドホン
CN211017659U (zh) 一种usb接头转换电路和接头转换器
US2009014057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ompound audio interface and power adapter
CN210326393U (zh) 一种数据转接线
CN209787420U (zh) 电路切换装置,电源转接器和电子设备
CN105049584A (zh) 使用音频端口进行附件管理和数据通信
CN106101888A (zh) 一种模块式可拆蓝牙耳机及其控制方法
US10530102B2 (en) Power adapter, socket, and assembly
CN220043650U (zh) 一种挂耳式助辅听器的连接母口
CN210272936U (zh) 一种新型数据转接线
CN211019167U (zh) 一种蓝牙耳机及其充电装置和充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