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32136A - 智能配变终端 - Google Patents

智能配变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32136A
CN110932136A CN201911024499.9A CN201911024499A CN110932136A CN 110932136 A CN110932136 A CN 110932136A CN 201911024499 A CN201911024499 A CN 201911024499A CN 110932136 A CN110932136 A CN 1109321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air
intelligent distribution
door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2449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林
张瑞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Zhongbo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Yunche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Zhongbo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Yunche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Zhongbo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Yunche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 Zhongbo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2449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321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0932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321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56Cooling; Ventilation
    • H02B1/565Cooling; Ventilation for cabi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26Casings; Part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26Casings; Part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H02B1/28Casings; Part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智能配电技术领域,提供了智能配变终端,包括本体组件和用于降低本体组件内温度的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过滤箱、第一风管、第二风管、离心风机和第三风管,所述过滤箱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内部下表面上,所述第二风管位于所述第一风管的上方,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口和所述过滤箱通过所述第二风管相连通,所述第三风管和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口相连接;通过设置所述散热组件,当所述离心风机通电后,加快所述过滤箱的空气流动,并通过所述叶轮和所述扩压器改变气体的流向,使得管道断面面积增大,从而增加气流的压力,使得气体流入到所述第一壳体中,此时所述第一壳体上方的空气通过所述散热孔流出,从而达到散热的目的。

Description

智能配变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配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智能配变终端。
背景技术
配变终端是对配电变压器、进出线开关、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智能电能表等运行信息进行采集和用户用电信息进行收集的设备,完成配电变压器计量总表监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监测、状态监测、负荷管理、动态无功补偿/三相不平衡治理/谐波治理、安全防护、互动化管理、资产管理、环境监测和分布式电源接入管理等功能。这个终端是在配电台区配电变压器侧安装的,也可安装于智-能型低-压配-电箱、配电站和箱式变电站中。
现有的智能配变终端在储存时,没有一定的散热装置,使得智能配变终端测量经常不准,另一方面现有的智能配变终端由于都是固定在装置的侧面,不是固定在地面上,而这种固定方式,使用人员在拿放时,往往会不小心撞击到智能配变终端的侧面,从而影响智能配变终端测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智能配变终端,旨在解决现有的智能配变终端在储存时,没有一定的散热装置,使得智能配变终端测量经常不准,另一方面现有的智能配变终端由于都是固定在装置的侧面,不是固定在地面上,而这种固定方式,使用人员在拿放时,往往会不小心撞击到智能配变终端的侧面,从而影响智能配变终端测量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智能配变终端,包括本体组件和用于降低本体组件内温度的散热组件,所述本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门,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下表面,且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门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前表面,且所述门和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内部上表面开设有散热孔;
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过滤箱、第一风管、第二风管、离心风机和第三风管,所述第二壳体内部下表面上开设有第二进气口,所述过滤箱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内部下表面上,所述第一风管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风管分别位于所述过滤箱的两侧,且所述第二进气口通过所述第一风管和所述过滤箱相连通,所述第二风管位于所述第一风管的上方,所述离心风机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离心风机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内部的两侧上,并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口和所述过滤箱通过所述第二风管相连通,所述第三风管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壳体的上表面以及所述第一壳体的下表面,并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风管的另一端和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口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门的连接处设置有合页,且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门通过所述合页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门的中间位置处镶嵌有玻璃窗。
优选的,所述离心风机包括外壳、叶片、叶轮、扩压器和转轴,所述叶片位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转轴的一端贯穿所述叶片,并与所述叶片固定连接,所述叶轮位于所述叶片的后方,且所述叶轮和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扩压器位于所述叶轮的后方,并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外壳,并与外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过滤箱由箱体、竹炭和干燥剂组成,所述竹炭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竹炭分别位于所述箱体内部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且所述竹炭和所述箱体固定连接,所述干燥剂位于两组所述竹炭之间,并与所述竹炭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散热孔和所述第二进气口内侧壁上都设置有滤网。
优选的,所述本体组件还包括气囊袋和所述气囊盖,所述气囊袋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气囊袋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壁上,且所述气囊袋和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固定连接;
所述气囊袋远离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进气口,所述气囊盖和所述气囊袋平行设置,并与所述第一进气口螺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上表面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前表面开设有螺纹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所述散热组件,当所述离心风机通电后,加快所述过滤箱的空气流动,并通过所述叶轮和所述扩压器改变气体的流向,使得管道断面面积增大,从而增加气流的压力,使得气体流入到所述第一壳体中,此时所述第一壳体上方的空气通过所述散热孔流出,从而达到散热的目的;通过设置所述气囊袋,使得操作人员用充气瓶通过所述第一进气口向所述气囊袋打气,使得所述气囊袋膨胀,从而保护装置两侧的侧壁;通过设置所述过滤箱,使得在所述竹炭和所述干燥剂的作用下,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减少配变终端的故障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离心风机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过滤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本体组件、11-第一壳体、111-散热孔、12-第二壳体、121-第二进气口、13-门、14-气囊袋、141-第一进气口、15-气囊盖、16-固定件、17-合页、18-玻璃窗、19-滤网、2-散热组件、21-过滤箱、211-箱体、212-竹炭、213-干燥剂、22-第一风管、23-第二风管、24-离心风机、241-外壳、242-叶片、243-叶轮、244-扩压器、245-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4,智能配变终端,包括本体组件1和用于降低本体组件1内温度的散热组件2,本体组件1包括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门13,第二壳体12位于第一壳体11的下表面,且第二壳体12和第一壳体11固定连接,门13位于第一壳体11的前表面,且门13和第一壳体11转动连接,第一壳体11内部上表面开设有散热孔111;
散热组件2包括过滤箱21、第一风管22、第二风管23、离心风机24和第三风管25,第二壳体12内部下表面上开设有第二进气口121,过滤箱21位于第二壳体12内部下表面上,第一风管22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风管22分别位于过滤箱21的两侧,且第二进气口121通过第一风管22和过滤箱21相连通,第二风管23位于第一风管22的上方,离心风机24设置有两组,两组离心风机24分别位于第二壳体12内部的两侧上,并与第二壳体12固定连接,离心风机24的进风口和过滤箱21通过第二风管23相连通,第三风管25的一端贯穿第二壳体12的上表面以及第一壳体11的下表面,并与第一壳体11固定连接,第三风管25的另一端和离心风机24的出风口相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1的前表面还设置有插销孔,所述门13的前表面还设置有与所述插销孔相适配的插销,通过插销孔和插销的配合,从而限制门13的移动;离心风机24的进风口为第二风管23与离心风机24的连接处,离心风机24的出风口为第三风管25与离心风机24的连接出;
通过设置过滤箱21,由于竹炭212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其分子细密多孔,质地坚硬,从而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净化空气、消除异味、吸湿防霉、抑菌驱虫,而干燥剂213由生石灰为材料,使得在生石灰的作用下吸潮杀菌,使得在竹炭212和干燥剂213的双重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水分吸收,减少智能配变终端的故障率;通过设置离心风机24,由于离心风机24是依靠输入的机械能,提高气体压力并排送气体的机械,使得离心风机24先利用高速旋转的叶片242将气体加速,使得气体进入到叶轮243中,接着通过叶轮243的作用改变成径向流动,最后气体进入到扩压器244中,使得气体与高速旋转的扩压器244接触,利用离心力的作用将气体的流动方向与管道断面面积接触,从而使气流减速,而减速时会将动能转化为压力能,使得气体的压力增大,并通过第三风管25进入到第一壳体11中,使得第一壳体11内部上方的空气受到挤压,并通过散热孔111排出,从而达到散热的目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打开门13,将配变终端放入到第一壳体11中,并接通电源,接着通过第一进气口141向气囊袋14打气,使得气囊袋14膨胀,接着在通过固定件16和螺栓的作用,将装置固定在测量的机器上,当第一壳体11内部温度过高时,开启离心风机24,使得外部电机的输出轴高速旋转,带动转轴245高速旋转,进一步的带动叶片242高速旋转,使得气流加快,并流入到叶轮243中,通过叶轮243的作用将气流改变为径向运动,并流入到扩压器244中,接着通过扩压器244的高速旋转,产生离心力的作用下,将气流与管道断面面积接触,从而使气流减速增大压力,使得气流从第三风管25流入到第一壳体11内部,使得第一壳体11上方的空气受到挤压,并通过散热孔111散出,达到循环空气的目的,进一步的将第一壳体11内的温度降低,给予配变终端良好的工作环境。
进一步的,第一壳体11和门13的连接处设置有合页17,且第一壳体11和门13通过合页17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合页17,使得在合页17的作用下,操作人员只需转动门13,从而将配变终端放入到第一壳体11中,并通过玻璃窗18观察到配变终端显示的数据。
进一步的,门13的中间位置处镶嵌有玻璃窗18。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玻璃窗18,使得在玻璃窗18的作用下,方便操作人员观看第一壳体11内的情况,方便做出判断。
进一步的,离心风机24包括外壳241、叶片242、叶轮243、扩压器244和转轴245,叶片242位于外壳241内部,转轴245的一端贯穿叶片242,并与叶片242固定连接,叶轮243位于叶片242的后方,且叶轮243和转轴245固定连接,扩压器244位于叶轮243的后方,并与转轴245固定连接,转轴245的另一端贯穿外壳241,并与外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离心风机24,由于离心风机24是依靠输入的机械能,提高气体压力并排送气体的机械,使得离心风机24先利用高速旋转的叶片242将气体加速,使得气体进入到叶轮243中,接着通过叶轮243的作用改变成径向流动,最后气体进入到扩压器244中,使得气体与高速旋转的扩压器244接触,利用离心力的作用将气体的流动方向与管道断面面积接触,从而使气流减速,而减速时会将动能转化为压力能,使得气体的压力增大,并通过第三风管25进入到第一壳体11中,使得第一壳体11内部上方的空气受到挤压,并通过散热孔111排出,从而达到散热的目的。
进一步的,过滤箱21由箱体211、竹炭212和干燥剂213组成,竹炭212设置有两组,两组竹炭212分别位于箱体211内部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且竹炭212和箱体211固定连接,干燥剂213位于两组竹炭212之间,并与竹炭212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过滤箱21,由于竹炭212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其分子细密多孔,质地坚硬,从而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净化空气、消除异味、吸湿防霉、抑菌驱虫,而干燥剂213由生石灰为材料,使得在生石灰的作用下吸潮杀菌,使得在竹炭212和干燥剂213的双重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水分吸收,减少智能配变终端的故障率。
进一步的,散热孔111和第二进气口121内侧壁上都设置有滤网19。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滤网19,当外界空气进入到第二进气口121中时,通过滤网19的作用,将空气中的杂质、灰尘格挡在滤网19上,保证吸入空气的质量。
进一步的,本体组件1还包括气囊袋14和气囊盖15,气囊袋14设置有两个,两个气囊袋14分别位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外侧壁上,且气囊袋14和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固定连接;
气囊袋14远离与第二壳体12连接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进气口141,气囊盖15和气囊袋14平行设置,并与第一进气口141螺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气囊袋14,使得操作人员利用外界充气瓶对准第一进气口141向气囊袋14打气,从而使得气囊袋14膨胀,当达到一定的膨胀度时,拧紧气囊盖15,完成对气囊袋14的充气;当操作人员不小心碰到壳体的外侧壁时,通过气囊袋14的作用,抗击压力,减少智能配变终端的晃动。
进一步的,第一壳体11上表面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固定件16,固定件16的前表面开设有螺纹孔。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固定件16,使得操作人员通过螺栓插入到固定件16中的螺栓孔中,从而将该装置固定在需要测量的机器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智能配变终端,包括本体组件(1)和用于降低本体组件(1)内温度的散热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组件(1)包括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门(13),所述第二壳体(12)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下表面,且所述第二壳体(12)和所述第一壳体(11)固定连接,所述门(13)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1)的前表面,且所述门(13)和所述第一壳体(1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1)内部上表面开设有散热孔(111);
所述散热组件(2)包括过滤箱(21)、第一风管(22)、第二风管(23)、离心风机(24)和第三风管(25),所述第二壳体(12)内部下表面上开设有第二进气口(121),所述过滤箱(21)位于所述第二壳体(12)内部下表面上,所述第一风管(22)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风管(22)分别位于所述过滤箱(21)的两侧,且所述第二进气口(121)通过所述第一风管(22)和所述过滤箱(21)相连通,所述第二风管(23)位于所述第一风管(22)的上方,所述离心风机(24)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离心风机(24)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壳体(12)内部的两侧上,并与所述第二壳体(12)固定连接,所述离心风机(24)的进风口和所述过滤箱(21)通过所述第二风管(23)相连通,所述第三风管(25)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壳体(12)的上表面以及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下表面,并与所述第一壳体(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风管(25)的另一端和所述离心风机(24)的出风口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配变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门(13)的连接处设置有合页(17),且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门(13)通过所述合页(17)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配变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门(13)的中间位置处镶嵌有玻璃窗(18)。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配变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机(24)包括外壳(241)、叶片(242)、叶轮(243)、扩压器(244)和转轴(245),所述叶片(242)位于所述外壳(241)内部,所述转轴(245)的一端贯穿所述叶片(242),并与所述叶片(242)固定连接,所述叶轮(243)位于所述叶片(242)的后方,且所述叶轮(243)和所述转轴(245)固定连接,所述扩压器(244)位于所述叶轮(243)的后方,并与所述转轴(245)固定连接,所述转轴(245)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外壳(241),并与外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配变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21)由箱体(211)、竹炭(212)和干燥剂(213)组成,所述竹炭(212)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竹炭(212)分别位于所述箱体(211)内部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且所述竹炭(212)和所述箱体(211)固定连接,所述干燥剂(213)位于两组所述竹炭(212)之间,并与所述竹炭(212)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配变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111)和所述第二进气口(121)内侧壁上都设置有滤网(19)。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配变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组件(1)还包括气囊袋(14)和所述气囊盖(15),所述气囊袋(14)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气囊袋(14)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12)的外侧壁上,且所述气囊袋(14)和所述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固定连接;
所述气囊袋(14)远离与所述第二壳体(12)连接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进气口(141),所述气囊盖(15)和所述气囊袋(14)平行设置,并与所述第一进气口(141)螺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配变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1)上表面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固定件(16),所述固定件(16)的前表面开设有螺纹孔。
CN201911024499.9A 2019-10-25 2019-10-25 智能配变终端 Pending CN1109321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24499.9A CN110932136A (zh) 2019-10-25 2019-10-25 智能配变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24499.9A CN110932136A (zh) 2019-10-25 2019-10-25 智能配变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32136A true CN110932136A (zh) 2020-03-27

Family

ID=69849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24499.9A Pending CN110932136A (zh) 2019-10-25 2019-10-25 智能配变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32136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68983A (zh) * 2016-09-23 2017-02-01 东华大学 一种高效低噪声鹦鹉螺仿生风机
CN207349133U (zh) * 2017-10-23 2018-05-11 上海瑞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离心风机
CN207543426U (zh) * 2017-10-26 2018-06-26 大连星航起重吊具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起重电磁铁的无触点停电保磁控制柜
CN208738699U (zh) * 2018-09-07 2019-04-12 浙江金盾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配电箱
CN209250025U (zh) * 2019-01-29 2019-08-13 湖北麒瑞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设备的动力柜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68983A (zh) * 2016-09-23 2017-02-01 东华大学 一种高效低噪声鹦鹉螺仿生风机
CN207349133U (zh) * 2017-10-23 2018-05-11 上海瑞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离心风机
CN207543426U (zh) * 2017-10-26 2018-06-26 大连星航起重吊具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起重电磁铁的无触点停电保磁控制柜
CN208738699U (zh) * 2018-09-07 2019-04-12 浙江金盾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配电箱
CN209250025U (zh) * 2019-01-29 2019-08-13 湖北麒瑞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设备的动力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940295U (zh) 一种电气控制柜
CN109687666B (zh) 一种防爆风机用三相异步电动机
CN106949538A (zh) 一种多功能高效空气净化器
CN104564326A (zh) 一种通用发电机组
CN110932136A (zh) 智能配变终端
CN209860001U (zh) 一种电池散热装置
CN103845994B (zh) 一种用于安检设备的除湿装置
CN111384322A (zh) 电池
CN214196601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制冷设备用压缩机
CN213460690U (zh) 一种配电箱除湿装置
CN212806266U (zh) 一种用于药物生产的热风循环烘箱
CN213210396U (zh) 一种伺服针刺试验设备
CN209088374U (zh) 一种防潮室外配电柜
CN112928644A (zh) 一种有效防水防潮的配电柜
CN204458022U (zh) 一种通用发电机组
CN203764097U (zh) 一种用于安检设备的除湿装置
CN111313281A (zh) 低压配电侧控制装置
CN219248410U (zh) 二次供水控制柜
CN215762354U (zh) 一种矿用隔爆型轴流局部通风机
CN210688534U (zh) 一种水利水电设备防潮装置
CN111256456A (zh) 一种水利水电设备防潮装置
CN215185349U (zh) 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智能配电柜
CN219686572U (zh) 一种电晕处理设备
CN214841353U (zh) 一种高射程冷风机
CN217602994U (zh) 一种具有双重保护的鼓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32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