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29312B - 构件中横隔系及其断面处加劲板、人孔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构件中横隔系及其断面处加劲板、人孔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29312B
CN110929312B CN201910697561.4A CN201910697561A CN110929312B CN 110929312 B CN110929312 B CN 110929312B CN 201910697561 A CN201910697561 A CN 201910697561A CN 110929312 B CN110929312 B CN 1109293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phragm
plate
transverse
component
sel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9756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29312A (zh
Inventor
胡郑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Gangto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Gangto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Gangto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Gangto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9756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293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293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293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293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293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构件中横隔系及其断面处加劲板、人孔设计方法,包括:(1)选择顶板或顶缘板(2)选择左腹板或左纵端板(3)选择右腹板或右纵端板(4)选择底板或悬底板或底翼板;选择构件,沿构件控制线方向布置横隔关键位,并生成在位编辑标注;立面布置图生成立面横隔系布置及其在位编辑标注;在构件顶板、底板平面布置图定义横隔系中心线布置,并生成横隔系沿顺桥向在位编辑标注;在断面编辑器视口,定义需详细设计的横隔系断面布置图,在横隔系断面中根据控制线偏移或拷贝设计横隔板上加劲板、人孔等零件,并生成加劲板、人孔等零件在位编辑标注;选择横隔系断面布置图,生成对应构件横隔关键位处的三维横隔系零件信息模型。

Description

构件中横隔系及其断面处加劲板、人孔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并不限于土木工程、桥梁工程等领域构件设计软件中横隔系及其断面加劲板和人孔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构件中横隔系及其断面处加劲板、人孔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构件设计软件采用对话框形式或者其他方式输入固定参数进行固定横隔类型及其加劲板和人孔定义,截面形式固定、单一、不易扩充且不灵活等缺点,严重限制并阻碍了设计人员设计复杂构件截面工作;为了可以对依赖控制线的任意构件不同布置处任意横隔板断面及零件进行灵活建模,解决传统对话框定义的固定横隔板形式的限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构件中横隔系及其断面处加劲板、人孔设计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构件中横隔系及其断面处加劲板、人孔设计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构件设计软件采用对话框形式或者其他方式输入固定参数进行固定横隔板断面类型定义,形式固定、单一、不易扩充且不灵活等缺点,严重限制并阻碍了设计人员设计复杂构件的横隔系断面及其零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构件中横隔系及其断面处加劲板、人孔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截面编辑器中,选择折板(钢板或板件)形成闭合横隔板面域,具体如下:(1)选择顶板或顶缘板(2)选择左腹板或左纵端板(3)选择右腹板或右纵端板(4)选择底板或悬底板或底翼板,其中(1)~(4)可以任意组合,并生成横隔系面域在位编辑标注(Edit-In-Place-Dim),该在位编辑标注值是横隔板过焊孔参数,包括圆弧和倒角两种类型,双击在位编辑标注,可以选择圆弧或倒角两种方式,修改标注值,整个横隔系面域随之实时更新。
步骤二:在三维构件编辑器视口,选择构件,沿构件控制线方向布置横隔关键位,并生成在位编辑标注,具体如下:(1)选择构件对象(2)选择关键位类型:1.分跨位;2.伸缩位;3.支座位;4.截面位,5.横隔位,[默认:1](3)输表达式,第1个数是距控制线起点距,后面数据是间隔布置,支持L(此处单位m),L:控制线长度,需大写,<如:0.06+3@L/5+0.06>。横隔位类型包括横隔板关键位和竖向加劲板关键位,双击横隔位在位编辑标注,修改横隔位步距及类型,构件内横隔位之间布置信息联动修改,同时平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顶板、底板布置图中横隔系布置信息,立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立面布置中横隔系布置信息,断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横隔板断面信息模型均随之相互联动修改,使关联横隔系信息模型都随之联动修改。
步骤三:在立面编辑器视口,选择构件或构件立面布置图框进行横隔系沿顺桥向布置设计,具体:(1)选择立面布置图框或构件,右键确定(2)回车或右键,在列表填写横隔板信息,并生成横隔系沿顺桥向在位编辑标注(Edit-In-Place-Dim),程序自动根据构件的里程桩号及分跨计算多少跨,每一跨包含步距表达式、类型表达式、是否自动设计、布置方式类型(间距和个数)、布置方式值(间距值或个数值)和横隔交错布置类型(奇:横隔板类型按照奇数布置,竖向加劲板类型按照偶数布置;偶:横隔板类型按照偶数布置,竖向加劲板类型按照奇数布置;全:全部按照横隔板类型布置;全非:全部按照竖向加劲板类型布置)等信息。生成立面横隔系布置在位编辑标注,双击在位编辑标注,修改横隔位步距及类型,立面编辑器视口构件内横隔系信息联动修改,同时平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顶板、底板布置图中横隔系布置信息,断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横隔板断面信息模型均随之相互联动修改,使关联横隔系信息模型都随之联动修改。
步骤四:在平面编辑器视口,分别在构件顶板、底板平面布置图定义横隔系中心线布置,并生成横隔系沿顺桥向在位编辑标注(Edit-In-Place-Dim)双击在位编辑标注,修改横隔位步距及类型,平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顶板、底板布置图中横隔系布置信息联动修改,同时三维构件编辑器的构件内横隔位布置信息、立面编辑器视口构件横隔系布置信息、断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横隔板断面信息模型均随之相互联动修改,使关联横隔系信息模型都随之联动修改。
步骤五:在断面编辑器视口,定义需详细设计的横隔系断面布置图,在横隔系断面中根据控制线偏移或拷贝设计横隔板上加劲板、人孔等零件,并生成加劲板、人孔等零件在位编辑标注。具体如下,横隔板加劲板布置:(1)选择横隔板子板对象(2)选择参考线,建议选择折板控制线(3)选择始端边界线,建议选择加劲板控制线(4)选择终端边界线,建议选择加劲板控制线(5)输入参考线移动方式,1:垂直拷贝,2:偏移,横向劲板用垂直拷贝,竖向劲板用偏移,[默认:1](6)参考线移动、始端、终端偏移距离,参考线移动距离有正向上,负向下,逗号隔开,默认:150,50,50(7)输入加劲板始端Lx,Ly、终端Lx,Ly倒角,逗号隔开[默认:60,60,60,60](8)输入加劲板在横隔的位置,1:前,2:后,3:对称,[默认,3](9)输入加劲板类厚度、宽度,逗号隔开,[默认:16,300](10)输入加劲板类型,1:横向加劲板,2:竖向加劲板,[默认,1],其中(1)~(10)可以任意组合;竖向加劲板布置:(1)选择顶板参考线,建议顶板外线(控制线)(2)选择底板参考线,建议底板外线(控制线)(3)选择定位线,建议选择腹板边线(4)选择参考线,建议选择腹板控制线(中心线)(5)输入偏左或偏右,1:偏左,2:偏右,[默认:1](6)输入顶板、底板垂直距离,逗号隔开,建议距顶、底板0~150mm为宜,[默认:150,70](7)输入板厚度和宽度,用逗号隔开,[默认:16,180](8)输入上倒角dlx,dly值,用逗号隔开,建议倒角1∶1~1∶3为宜,[默认:60,60](9)输入下倒角dlx,dly值,用逗号隔开,建议倒角1∶1~1∶3为宜,[默认:60,60],(1)~(9)可以任意组合;横隔板人孔布置,方式一:(1)选择横隔板子板对象(2)选择顶板参考线,建议选择折板控制线(3)选择左边边界线,建议选择折板控制线(4)选择右端参考线,建议选择折板控制线(5)选择底端参考线,建议选择折板控制线(6)输入顶垂直拷贝、左偏移、右偏移、底垂直拷贝距离,逗号隔开,此距离500~600为宜,[默认:600,500,500,600](7)人孔圆加劲板厚度、长度,默认:12,300(8)人孔圆倒角半径,默认:200,其中(1)~(8)可以任意组合;方式二:(1)弹出对话框导入dxf或者dwg格式的人孔的最外轮廓线或最内轮廓线,人孔水平定位线和人孔竖直定位线(2)选择横隔板子板对象(3)选择水平参考线(4)竖直参考线(5)输入水平上下垂直距离、竖直左右偏移距离,注意正负,[默认:500,500](6)人孔圆加劲板厚度、长度,默认:12,300,(1)~(6)可以任意组合。上述创建横隔板加劲板和人孔均生成在位编辑标注,左键双击在位编辑标注,断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横隔板断面加劲板和人孔信息模型随之相互联动,同时三维构件编辑器的构件内横隔系零件信息模型随之相互联动修改,使关联横隔系零件信息模型都随之联动修改。
步骤六:在断面编辑器视口,选择横隔系断面布置图,生成对应构件横隔关键位处的三维横隔系零件信息模型,并生成三维横隔系零件在位编辑,双击在位编辑标注,修改横隔系零件信息模型,平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顶板、底板布置图中横隔系布置信息联动修改,立面编辑器视口构件横隔系布置信息、断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横隔板断面零件信息模型均随之相互联动修改,使关联横隔系及零件信息模型都随之联动修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一,所述在于:在截面编辑器中,选择折板(钢板或板件)形成闭合横隔板面域,横隔板面域关联折板(钢板或板件),随折板(钢板或板件)沿控制线方向几何形状变化而变化,特别是折板(钢板或板件)坐标定义为沿着控制线变化的参数的函数时。生成横隔系面域在位编辑标注(Edit-In-Place-Dim),该在位编辑标注值是横隔板过焊孔参数,包括圆弧和倒角两种类型,双击在位编辑标注,可以选择圆弧或倒角两种方式,修改标注值,整个横隔系面域随之实时更新。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二,所述在于:在三维构件编辑器视口,选择构件,沿构件控制线方向布置横隔关键位,并生成在位编辑标注。横隔位类型包括横隔板关键位和竖向加劲板关键位,双击横隔位在位编辑标注,修改横隔位步距及类型,构件内横隔位之间布置信息联动修改,同时平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顶板、底板布置图中横隔系布置信息,立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立面布置中横隔系布置信息,断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横隔板断面信息模型均随之相互联动修改,使关联横隔系信息模型都随之联动修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三,所述在于:在立面编辑器视口,选择构件或构件立面布置图框通过输入表格数据进行横隔系沿顺桥向布置设计,其中表格数据中包括该构件所有跨信息数据,每一跨包含步距表达式、类型表达式、是否自动设计、布置方式类型(间距和个数)、布置方式值(间距值或个数值)和横隔交错布置类型(奇:横隔板类型按照奇数布置,竖向加劲板类型按照偶数布置;偶:横隔板类型按照偶数布置,竖向加劲板类型按照奇数布置;全:全部按照横隔板类型布置;全非:全部按照竖向加劲板类型布置)等信息。生成立面横隔系布置在位编辑标注,双击在位编辑标注,修改横隔位步距及类型,立面编辑器视口构件内横隔系信息联动修改,同时平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顶板、底板布置图中横隔系布置信息,断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横隔板断面信息模型均随之相互联动修改,使关联横隔系信息模型都随之联动修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三,所述在于:在立面编辑器视口,通过鼠标交互绘制或键盘命令机制进行横隔系沿顺桥向布置设计,并生成立面横隔系布置在位编辑标注,双击在位编辑标注,修改横隔位步距及类型,立面编辑器视口构件内横隔系信息联动修改,同时平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顶板、底板布置图中横隔系布置信息,断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横隔板断面信息模型均随之相互联动修改,使关联横隔系信息模型都随之联动修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三,所述在于:在立面编辑器视口,通过包括不限于导入dxf或dwg等格式文件进行横隔系沿顺桥向布置设计,并生成立面横隔系布置在位编辑标注,双击在位编辑标注,修改横隔位步距及类型,立面编辑器视口构件内横隔系信息联动修改,同时平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顶板、底板布置图中横隔系布置信息,断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横隔板断面信息模型均随之相互联动修改,使关联横隔系信息模型都随之联动修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四,所述在于:在平面编辑器视口,分别在构件顶板、底板平面布置图定义横隔系中心线布置,并生成横隔系沿顺桥向在位编辑标注(Edit-In-Place-Dim),双击在位编辑标注,修改横隔位步距及类型,平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顶板、底板布置图中横隔系布置信息联动修改,同时三维构件编辑器的构件内横隔位布置信息、立面编辑器视口构件横隔系布置信息、断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横隔板断面信息模型均随之相互联动修改,使关联横隔系信息模型都随之联动修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五,所述在于:在断面编辑器视口,定义需详细设计的横隔系断面布置图,在横隔系断面中根据控制线偏移或拷贝设计横隔板上加劲板、人孔等零件,并生成加劲板、人孔等零件在位编辑标注。具体如下,横隔板加劲板布置:(1)选择横隔板子板对象(2)选择参考线,建议选择折板控制线(3)选择始端边界线,建议选择加劲板控制线(4)选择终端边界线,建议选择加劲板控制线(5)输入参考线移动方式,1:垂直拷贝,2:偏移,横向劲板用垂直拷贝,竖向劲板用偏移,[默认:1](6)参考线移动、始端、终端偏移距离,参考线移动距离有正向上,负向下,逗号隔开,默认:150,50,50(7)输入加劲板始端Lx,Ly、终端Lx,Ly倒角,逗号隔开[默认:60,60,60,60](8)输入加劲板在横隔的位置,1:前,2:后,3:对称,[默认,3](9)输入加劲板类厚度、宽度,逗号隔开,[默认:16,300](10)输入加劲板类型,1:横向加劲板,2:竖向加劲板,[默认,1],其中(1)~(10)可以任意组合;竖向加劲板布置:(1)选择顶板参考线,建议顶板外线(控制线)(2)选择底板参考线,建议底板外线(控制线)(3)选择定位线,建议选择腹板边线(4)选择参考线,建议选择腹板控制线(中心线)(5)输入偏左或偏右,1:偏左,2:偏右,[默认:1](6)输入顶板、底板垂直距离,逗号隔开,建议距顶、底板0~150mm为宜,[默认:150,70](7)输入板厚度和宽度,用逗号隔开,[默认:16,180](8)输入上倒角dlx,dly值,用逗号隔开,建议倒角1∶1~1∶3为宜,[默认:60,60](9)输入下倒角dlx,dly值,用逗号隔开,建议倒角1∶1~1∶3为宜,[默认:60,60],(1)~(9)可以任意组合;横隔板人孔布置,方式一:(1)选择横隔板子板对象(2)选择顶板参考线,建议选择折板控制线(3)选择左边边界线,建议选择折板控制线(4)选择右端参考线,建议选择折板控制线(5)选择底端参考线,建议选择折板控制线(6)输入顶垂直拷贝、左偏移、右偏移、底垂直拷贝距离,逗号隔开,此距离500~600为宜,[默认:600,500,500,600](7)人孔圆加劲板厚度、长度,默认:12,300(8)人孔圆倒角半径,默认:200,其中(1)~(8)可以任意组合;方式二:(1)弹出对话框包括并不限于导入dxf或者dwg等格式文件的人孔的最外轮廓线或最内轮廓线,人孔水平定位线和人孔竖直定位线(2)选择横隔板子板对象(3)选择水平参考线(4)竖直参考线(5)输入水平上下垂直距离、竖直左右偏移距离,注意正负,[默认:500,500](6)人孔圆加劲板厚度、长度,默认:12,300,(1)~(6)可以任意组合。上述创建横隔板加劲板和人孔均生成在位编辑标注,双击在位编辑标注,断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横隔板断面加劲板和人孔信息模型随之相互联动,同时三维构件编辑器的构件内横隔系零件信息模型随之相互联动修改,使关联横隔系零件信息模型都随之联动修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六,所述在于:在断面编辑器视口,选择横隔系断面布置图,生成对应构件横隔关键位处的三维横隔系零件信息模型,并生成三维横隔系零件在位编辑,双击在位编辑标注,修改横隔系零件信息模型,平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顶板、底板布置图中横隔系布置信息联动修改,立面编辑器视口构件横隔系布置信息、断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横隔板断面零件信息模型均随之相互联动修改,使关联横隔系及零件信息模型都随之联动修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横隔系及其加劲板、人孔等零件创建之后均生成在位编辑标注(Edit-In-Place-Dim),标注值与横隔系及其加劲板设计参数一一对应,双击在位编辑标注,修改标注值,横隔系及其零件信息模型均随之联动更新。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横隔系断面及其加劲板、人孔等零件支持包括且不限于移动、偏移、剪切、复制、删除、延长、拖拽、倒角、圆角等编辑操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四,所述在于:在平面编辑器视口,分别在构件顶板、底板平面布置图定义横隔系中心线布置,生成横隔系中心线与构件控制中心线之间夹角在位编辑标注,双击在位编辑标注,修改横隔系中心线与构件控制中心线之间夹角,实现构件横隔系斜交布置,平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顶板、底板布置图中横隔系布置信息联动修改,同时三维构件编辑器的构件内横隔位布置信息、立面编辑器视口构件横隔系布置信息、断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横隔板断面信息模型均随之相互联动修改,使关联横隔系信息模型都随之联动修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四,所述在于:在三维构件编辑器视口,通过导入包括并不限dxf或dwg格式文件进行构件平曲线、竖曲线(纵曲线)及关键位曲线等来创建沿构件控制线方向布置横隔关键位,并生成在位编辑标注。横隔位类型包括横隔板关键位和竖向加劲板关键位,双击横隔位在位编辑标注,修改横隔位步距及类型,构件内横隔位之间布置信息联动修改,同时平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顶板、底板布置图中横隔系布置信息,立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立面布置中横隔系布置信息,断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横隔板断面信息模型均随之相互联动修改,使关联横隔系信息模型都随之联动修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构件中横隔系及其断面处加劲板、人孔设计方法可以对延任意控制线长度方向任意位置处横隔系断面设计,特别是复杂异性构件横隔系断面设计的利器,通过本方法可以对任意构件任意位置的横隔系断面及其加劲板、人孔等零件进行灵活建模,解决了传统对话框定义的固定横隔系形式的限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构件横隔系及其断面处加劲板、人孔等零件设计进行高度抽象,发明了构件中横隔系及其断面处加劲板、人孔设计方法。构件中横隔系及其断面处加劲板、人孔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截面编辑器中,选择折板(钢板或板件)形成闭合横隔板面域,具体如下:(1)选择顶板或顶缘板(2)选择左腹板或左纵端板(3)选择右腹板或右纵端板(4)选择底板或悬底板或底翼板,其中(1)~(4)可以任意组合,并生成横隔系面域在位编辑标注(Edit-In-Place-Dim),该在位编辑标注值是横隔板过焊孔参数,包括圆弧和倒角两种类型,双击在位编辑标注,可以选择圆弧或倒角两种方式,修改标注值,整个横隔系面域随之实时更新。
步骤二:在三维构件编辑器视口,选择构件,沿构件控制线方向布置横隔关键位,并生成在位编辑标注,具体如下:(1)选择构件对象(2)选择关键位类型:1.分跨位;2.伸缩位;3.支座位;4.截面位,5.横隔位,[默认:1](3)输表达式,第1个数是距控制线起点距,后面数据是间隔布置,支持L(此处单位m),L:控制线长度,需大写,<如:0.06+3@L/5+0.06>。横隔位类型包括横隔板关键位和竖向加劲板关键位,双击横隔位在位编辑标注,修改横隔位步距及类型,构件内横隔位之间布置信息联动修改,同时平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顶板、底板布置图中横隔系布置信息,立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立面布置中横隔系布置信息,断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横隔板断面信息模型均随之相互联动修改,使关联横隔系信息模型都随之联动修改。
步骤三:在立面编辑器视口,选择构件或构件立面布置图框进行横隔系沿顺桥向布置设计,具体:(1)选择立面布置图框或构件,右键确定(2)回车或右键,在列表填写横隔板信息,并生成横隔系沿顺桥向在位编辑标注(Edit-In-Place-Dim),程序自动根据构件的里程桩号及分跨计算多少跨,每一跨包含步距表达式、类型表达式、是否自动设计、布置方式类型(间距和个数)、布置方式值(间距值或个数值)和横隔交错布置类型(奇:横隔板类型按照奇数布置,竖向加劲板类型按照偶数布置;偶:横隔板类型按照偶数布置,竖向加劲板类型按照奇数布置;全:全部按照横隔板类型布置;全非:全部按照竖向加劲板类型布置)等信息。生成立面横隔系布置在位编辑标注,双击在位编辑标注,修改横隔位步距及类型,立面编辑器视口构件内横隔系信息联动修改,同时平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顶板、底板布置图中横隔系布置信息,断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横隔板断面信息模型均随之相互联动修改,使关联横隔系信息模型都随之联动修改。
步骤四:在平面编辑器视口,分别在构件顶板、底板平面布置图定义横隔系中心线布置,并生成横隔系沿顺桥向在位编辑标注(Edit-In-Place-Dim),双击在位编辑标注,修改横隔位步距及类型,平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顶板、底板布置图中横隔系布置信息联动修改,同时三维构件编辑器的构件内横隔位布置信息、立面编辑器视口构件横隔系布置信息、断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横隔板断面信息模型均随之相互联动修改,使关联横隔系信息模型都随之联动修改。
步骤五:在断面编辑器视口,定义需详细设计的横隔系断面布置图,在横隔系断面中根据控制线偏移或拷贝设计横隔板上加劲板、人孔等零件,并生成加劲板、人孔等零件在位编辑标注。具体如下,横隔板加劲板布置:(1)选择横隔板子板对象(2)选择参考线,建议选择折板控制线(3)选择始端边界线,建议选择加劲板控制线(4)选择终端边界线,建议选择加劲板控制线(5)输入参考线移动方式,1:垂直拷贝,2:偏移,横向劲板用垂直拷贝,竖向劲板用偏移,[默认:1](6)参考线移动、始端、终端偏移距离,参考线移动距离有正向上,负向下,逗号隔开,默认:150,50,50(7)输入加劲板始端Lx,Ly、终端Lx,Ly倒角,逗号隔开[默认:60,60,60,60](8)输入加劲板在横隔的位置,1:前,2:后,3:对称,[默认,3](9)输入加劲板类厚度、宽度,逗号隔开,[默认:16,300](10)输入加劲板类型,1:横向加劲板,2:竖向加劲板,[默认,1],其中(1)~(10)可以任意组合;竖向加劲板布置:(1)选择顶板参考线,建议顶板外线(控制线)(2)选择底板参考线,建议底板外线(控制线)(3)选择定位线,建议选择腹板边线(4)选择参考线,建议选择腹板控制线(中心线)(5)输入偏左或偏右,1:偏左,2:偏右,[默认:1](6)输入顶板、底板垂直距离,逗号隔开,建议距顶、底板0~150mm为宜,[默认:150,70](7)输入板厚度和宽度,用逗号隔开,[默认:16,180](8)输入上倒角dlx,dly值,用逗号隔开,建议倒角1∶1~1∶3为宜,[默认:60,60](9)输入下倒角dlx,dly值,用逗号隔开,建议倒角1∶1~1∶3为宜,[默认:60,60],(1)~(9)可以任意组合;横隔板人孔布置,方式一:(1)选择横隔板子板对象(2)选择顶板参考线,建议选择折板控制线(3)选择左边边界线,建议选择折板控制线(4)选择右端参考线,建议选择折板控制线(5)选择底端参考线,建议选择折板控制线(6)输入顶垂直拷贝、左偏移、右偏移、底垂直拷贝距离,逗号隔开,此距离500~600为宜,[默认:600,500,500,600](7)人孔圆加劲板厚度、长度,默认:12,300(8)人孔圆倒角半径,默认:200,其中(1)~(8)可以任意组合;方式二:(1)弹出对话框导入dxf或者dwg格式的人孔的最外轮廓线或最内轮廓线,人孔水平定位线和人孔竖直定位线(2)选择横隔板子板对象(3)选择水平参考线(4)竖直参考线(5)输入水平上下垂直距离、竖直左右偏移距离,注意正负,[默认:500,500](6)人孔圆加劲板厚度、长度,默认:12,300,(1)~(6)可以任意组合。上述创建横隔板加劲板和人孔均生成在位编辑标注,双击在位编辑标注,断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横隔板断面加劲板和人孔信息模型随之相互联动,同时三维构件编辑器的构件内横隔系零件信息模型随之相互联动修改,使关联横隔系零件信息模型都随之联动修改。
步骤六:在断面编辑器视口,选择横隔系断面布置图,生成对应构件横隔关键位处的三维横隔系零件信息模型,并生成三维横隔系零件在位编辑,双击在位编辑标注,修改横隔系零件信息模型,平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顶板、底板布置图中横隔系布置信息联动修改,立面编辑器视口构件横隔系布置信息、断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横隔板断面零件信息模型均随之相互联动修改,使关联横隔系及零件信息模型都随之联动修改。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4)

1.构件中横隔系及其断面处加劲板、人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截面编辑器中,选择折板形成闭合横隔板面域,具体如下:(1)选择顶板或顶缘板,(2)选择左腹板或左纵端板,(3)选择右腹板或右纵端板,(4)选择底板或悬底板或底翼板,并生成横隔系面域在位编辑标注,该在位编辑标注值是横隔板过焊孔参数,包括圆弧和倒角两种类型,双击在位编辑标注,选择圆弧或倒角两种方式,修改标注值,整个横隔系面域随之实时更新;
步骤二:在三维构件编辑器视口,选择构件,沿构件控制线方向布置横隔关键位,并生成在位编辑标注,具体如下:(1)选择构件对象,(2)选择关键位类型:1.分跨位;2.伸缩位;3.支座位;4.截面位,5.横隔位,(3)输表达式,第1个数是距控制线起点距,后面数据是间隔布置,支持L,此处单位m,L:控制线长度;横隔位类型包括横隔板关键位和竖向加劲板关键位,双击横隔位在位编辑标注,修改横隔位步距及类型,构件内横隔位之间布置信息联动修改,同时平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顶板和底板布置图中横隔系布置信息,立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立面布置中横隔系布置信息,断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横隔板断面信息模型均随之相互联动修改,使关联横隔系信息模型都随之联动修改;
步骤三:在立面编辑器视口,选择构件或构件立面布置图框进行横隔系沿顺桥向布置设计,具体:(1)选择立面布置图框或构件,右键确定,(2)回车或右键,在列表填写横隔板信息,并生成横隔系沿顺桥向在位编辑标注,程序自动根据构件的里程桩号及分跨计算多少跨,每一跨包含步距表达式、类型表达式、是否自动设计、布置方式类型和横隔交错布置类型;其中,布置方式类型包括间距和个数,横隔交错布置类型包括,奇:横隔板类型按照奇数布置,竖向加劲板类型按照偶数布置,偶:横隔板类型按照偶数布置,竖向加劲板类型按照奇数布置,全:全部按照横隔板类型布置,全非:全部按照竖向加劲板类型布置信息;生成立面横隔系布置在位编辑标注,双击在位编辑标注,修改横隔位步距类型,立面编辑器视口构件内横隔系信息联动修改,同时平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顶板和底板布置图中横隔系布置信息,断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横隔板断面信息模型均随之相互联动修改,使关联横隔系信息模型都随之联动修改;
步骤四:在平面编辑器视口,分别在构件顶板和底板平面布置图定义横隔系中心线布置,并生成横隔系沿顺桥向在位编辑标注,双击在位编辑标注,修改横隔位步距及类型,平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顶板和底板布置图中横隔系布置信息联动修改,同时三维构件编辑器的构件内横隔位布置信息和立面编辑器视口构件横隔系布置信息和断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横隔板断面信息模型均随之相互联动修改,使关联横隔系信息模型都随之联动修改;
步骤五:在断面编辑器视口,定义需详细设计的横隔系断面布置图,在横隔系断面中根据控制线偏移或拷贝设计横隔板上加劲板和人孔零件,并生成加劲板和人孔零件在位编辑标注;具体如下,横隔板加劲板布置:(1)选择横隔板子板对象,(2)选择参考线,选择折板控制线,(3)选择始端边界线,选择加劲板控制线,(4)选择终端边界线,选择加劲板控制线,(5)输入参考线移动方式,1:垂直拷贝,2:偏移,横向劲板用垂直拷贝,竖向劲板用偏移,(6)参考线移动、始端和终端偏移距离,参考线移动距离有正向上,负向下,逗号隔开,(7)输入加劲板始端Lx,Ly和终端Lx,Ly倒角,(8)输入加劲板在横隔的位置,1:前,2:后,3:对称,(9)输入加劲板类厚度和宽度,逗号隔开,(10)输入加劲板类型,1:横向加劲板,2:竖向加劲板;竖向加劲板布置:(1)选择顶板参考线,顶板控制线,(2)选择底板参考线,底板控制线,(3)选择定位线,选择腹板边线(4)选择参考线,选择腹板控制线,(5)输入偏左或偏右,1:偏左,2:偏右,(6)输入顶板和底板垂直距离,逗号隔开,距顶和底板0~150mm,(7)输入板厚度和宽度,用逗号隔开,(8)输入上倒角dlx,dly值,用逗号隔开,倒角1∶1~1∶3,(9)输入下倒角dlx,dly值,用逗号隔开,倒角1∶1~1∶3;横隔板人孔布置,方式一:(1)选择横隔板子板对象,(2)选择顶板参考线,选择折板控制线,(3)选择左边边界线,选择折板控制线,(4)选择右端参考线,选择折板控制线,(5)选择底端参考线,选择折板控制线,(6)输入顶垂直拷贝、左偏移、右偏移和底垂直拷贝距离,逗号隔开,(7)人孔圆加劲板厚度和长度,(8)人孔圆倒角半径;方式二:(1)弹出对话框导入dxf或者dwg格式的人孔的最外轮廓线或最内轮廓线,人孔水平定位线和人孔竖直定位线,(2)选择横隔板子板对象,(3)选择水平参考线,(4)竖直参考线,(5)输入水平上下垂直距离和竖直左右偏移距离,(6)人孔圆加劲板厚度和长度;创建横隔板加劲板和人孔均生成在位编辑标注,双击在位编辑标注,断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横隔板断面加劲板和人孔信息模型随之相互联动,同时三维构件编辑器的构件内横隔系零件信息模型随之相互联动修改,使关联横隔系零件信息模型都随之联动修改;
步骤六:在断面编辑器视口,选择横隔系断面布置图,生成对应构件横隔关键位处的三维横隔系零件信息模型,并生成三维横隔系零件在位编辑,双击在位编辑标注,修改横隔系零件信息模型,平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顶板和底板布置图中横隔系布置信息联动修改,立面编辑器视口构件横隔系布置信息和断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横隔板断面零件信息模型均随之相互联动修改,使关联横隔系及零件信息模型都随之联动修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件中横隔系及其断面处加劲板、人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在立面编辑器视口,通过鼠标交互绘制或键盘命令机制进行横隔系沿顺桥向布置设计,并生成立面横隔系布置在位编辑标注,双击在位编辑标注,修改横隔位步距及类型,立面编辑器视口构件内横隔系信息联动修改,同时平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顶板和底板布置图中横隔系布置信息,断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横隔板断面信息模型均随之相互联动修改,使关联横隔系信息模型都随之联动修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件中横隔系及其断面处加劲板、人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在立面编辑器视口,通过导入dxf或dwg格式文件进行横隔系沿顺桥向布置设计,并生成立面横隔系布置在位编辑标注,双击在位编辑标注,修改横隔位步距及类型,立面编辑器视口构件内横隔系信息联动修改,同时平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顶板和底板布置图中横隔系布置信息,断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横隔板断面信息模型均随之相互联动修改,使关联横隔系信息模型都随之联动修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件中横隔系及其断面处加劲板、人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在平面编辑器视口,分别在构件顶板和底板平面布置图定义横隔系中心线布置,生成横隔系中心线与构件控制中心线之间夹角在位编辑标注,双击在位编辑标注,修改横隔系中心线与构件控制中心线之间夹角,实现构件横隔系斜交布置,平面编辑器视口的构件顶板和底板布置图中横隔系布置信息联动修改,使关联横隔系信息模型都随之联动修改。
CN201910697561.4A 2019-07-25 2019-07-25 构件中横隔系及其断面处加劲板、人孔设计方法 Active CN1109293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97561.4A CN110929312B (zh) 2019-07-25 2019-07-25 构件中横隔系及其断面处加劲板、人孔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97561.4A CN110929312B (zh) 2019-07-25 2019-07-25 构件中横隔系及其断面处加劲板、人孔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29312A CN110929312A (zh) 2020-03-27
CN110929312B true CN110929312B (zh) 2023-12-22

Family

ID=69856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97561.4A Active CN110929312B (zh) 2019-07-25 2019-07-25 构件中横隔系及其断面处加劲板、人孔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29312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39297A1 (en) * 1998-01-30 1999-08-05 Edwin Dean Heil System for calculating floor plan information and automatically notching, cutting and transferring information onto framing components
KR20140019627A (ko) * 2012-08-06 2014-02-17 인크로스 주식회사 웹 어플리케이션 저작도구 및 저작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15876B (zh) * 2017-06-27 2021-05-25 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梁的参数化建模生产方法
CN109145509B (zh) * 2018-09-25 2023-11-24 上海钢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通用参数化钢板(折板)截面编辑方法
CN109918803A (zh) * 2019-03-13 2019-06-21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铁路线路平纵横实时联动设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39297A1 (en) * 1998-01-30 1999-08-05 Edwin Dean Heil System for calculating floor plan information and automatically notching, cutting and transferring information onto framing components
KR20140019627A (ko) * 2012-08-06 2014-02-17 인크로스 주식회사 웹 어플리케이션 저작도구 및 저작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29312A (zh) 2020-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57137B (zh) 一种基于Revit的建筑结构BIM正向自动设计方法
CN106709660B (zh) 基于bim的建筑设计方法
CN107145695B (zh) 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结构预制外墙板的参数化建模生产方法
CN109145509B (zh) 通用参数化钢板(折板)截面编辑方法
Li et al. A dynamic feature information model f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planning and optimization
CN107100645A (zh) 基于bim技术的盾构隧道曲线区段管片预拼装选型设计方法
CN111395520B (zh) 一种基于CAD与WebGl的装配式结构预制柱和叠合梁深化设计方法
CN104965947A (zh)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桥梁三维设计方法
JP5006272B2 (ja) 電線格納部品の図面作成装置とそ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Balabokhin et al. Iso-scallop tool path building algorithm “based on tool performance metric” for generalized cutter and arbitrary milling zones in 3-axis CNC milling of free-form triangular meshed surfaces
CN110929312B (zh) 构件中横隔系及其断面处加劲板、人孔设计方法
CN111143935B (zh) 一种三维混凝土高架桥的自动设计方法
CN112861232A (zh) 一种桥梁构件的参数化正向bim设计方法
CN116776430A (zh) 基于bim的钢箱梁桥三维曲面板的快速建模系统及方法
CN110929311B (zh) 三维构件建模与其施工图绘制相互联动编辑方法
CN116070311A (zh) 一种长大桥梁bim正向设计方法
CN110929313B (zh) 桥梁构件中腹板设计编辑方法
CN110930511B (zh) 钢桥设计中支座布置设计编辑方法
KR20090068518A (ko) 선박 화물창 벽면주행 이동로봇의 경로 계획방법
CN110929315B (zh) 钢桥设计中通用加劲肋设计编辑方法
CN110930498B (zh) 基于参数化截面模板和构件关键位的三维任意构件建模方法
CN113449359B (zh) 基于密拼式接缝连接技术的双向叠合板面筋智能化布置方法
CN101424361B (zh) 一种电缆桥架的自动设计方法
Rybakova A study of aspects of structural design based on application of complete modular units
KR102115945B1 (ko) 쿼드 메쉬를 이용해, 터널형 도로의 형상 정보를 추출하는 방법, 이를 저장하는 컴퓨터 판독가능 기록 매체, 및 이 매체에 저장되는 컴퓨터 프로그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