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24765A - 具有动力释放机构和马达控制系统的闭合闩锁组件 - Google Patents

具有动力释放机构和马达控制系统的闭合闩锁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24765A
CN110924765A CN201910893608.4A CN201910893608A CN110924765A CN 110924765 A CN110924765 A CN 110924765A CN 201910893608 A CN201910893608 A CN 201910893608A CN 110924765 A CN110924765 A CN 1109247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release
power release
power
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936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24765B (zh
Inventor
华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MAGNA AUTOMOTIVE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MAGNA AUTOMOTIVE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MAGNA AUTOMOTIVE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MAGNA AUTOMOTIVE SYSTEM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9247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247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247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247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56Control of actuators
    • E05B81/62Control of actuators for opening or closing of a circuit depending on electrical parameters, e.g. increase of motor curren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02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for accident situations
    • E05B77/12Automatic locking or unlocking at the moment of collis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36Locks for passenger or like do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36Noise prevention; Anti-rattling mea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0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actuators used
    • E05B81/04Electrical
    • E05B81/06Electrical using rotary mo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1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 E05B81/14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operating on bolt detents, e.g. for unlatching the bol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1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 E05B81/16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operating on locking elements for locking or unlocking ac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24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actuator or the power transmission
    • E05B81/32Details of the actuator transmiss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24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actuator or the power transmission
    • E05B81/32Details of the actuator transmission
    • E05B81/42Ca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56Control of actua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6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 E05B81/76Detection of handle operation; Detection of a user approaching a handle; Electrical switching actions performed by door handles
    • E05B81/78Detection of handle operation; Detection of a user approaching a handle; Electrical switching actions performed by door handles as part of a hands-free locking or unlocking op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6Means for converting reciprocating motion into rotary motion or vice versa
    • H02K7/07Means for converting reciprocating motion into rotary motion or vice versa using pawls and ratchet whee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02K7/11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 H02K7/116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where at least two gears have non-parallel axes without having orbital motion
    • H02K7/11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where at least two gears have non-parallel axes without having orbital motion comprising worm and worm-whee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7/00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r torque of electric DC motors
    • H02P7/03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r torque of electric DC motor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rotation of DC motors
    • H02P7/05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r torque of electric DC motor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rotation of DC motors by means of electronic switch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6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80Electrical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ower supply; Emergency power operation
    • E05B81/86Electrical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ower supply; Emergency power operation using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闭合闩锁组件的马达控制系统,该马达控制系统包括操作性地联接至闭合闩锁组件的动力释放齿轮的动力释放马达。多个继电器联接在第一马达端子和第二马达端子中的一者与电压源和电接地端中的一者之间,以提供用以沿第一方向驱动动力释放马达的第一马达电流和用以沿第二方向驱动动力释放马达的第二马达电流中的一者。电子控制单元联接至所述多个继电器并且配置成命令所述多个继电器在动力释放模式和释放模式中的一者下提供第一马达电流并且在重置模式和解锁模式中的一者下提供第二马达电流。

Description

具有动力释放机构和马达控制系统的闭合闩锁组件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9月20日提交的序列号为62/733,884的美国临时申请的权益。上述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参引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用于机动车辆闭合系统的闭合闩锁组件。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用于车门的配备有动力释放机构和马达控制系统的闭合闩锁组件。
背景技术
该部分提供了与本公开有关的背景信息,该背景信息不一定是现有技术。
在一些车辆上设置有车辆用被动进入系统,以允许拥有钥匙卡的车辆使用者仅拉动门把手来打开门而无需将钥匙插入门中的钥匙孔中。钥匙卡通常配备有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与车辆的车载控制系统通信以对使用者进行验证。当使用者致动钥匙卡上的解锁开关并随后拉动外侧门把手来表示他/她想要进入车中时,与安装在门上的闭合闩锁组件相关联的动力操作的闩锁释放机构的电动致动器被致动以释放闩锁机构从而允许门被打开。外侧门把手也可以配备有当在使用者身上检测到钥匙卡时触发电动致动器的致动的开关。在一些闭合闩锁组件中,由于内侧门把手经由与闭合闩锁组件相关联的内侧把手释放机构连接至闩锁机构,因此闩锁机构也可以从车辆内侧手动释放。但是,在一些辖区,存在管控由内侧把手释放机构提供的内侧门把手与闩锁机构(特别是在儿童可能是后门处的乘客的情况下用于后门的闩锁机构)之间的连接度的规定。
许多现代的闭合闩锁组件提供了一个或更多个动力操作的功能,包括动力释放、动力锁定、动力儿童锁以及动力系紧或缓慢关闭特征。闭合闩锁组件的动力损失可能导致这种动力操作的功能无法操作。为了避免在丧失动力释放功能和/或动力锁定功能时发生困在乘客室内的情况,例如,大多数闭合闩锁组件具有构造成经由内侧门把手而被启用以释放闩锁机构并打开车门的内侧把手释放机构。通常,这种“备用”闩锁释放装置、特别是与动力丧失情况相关联的那些闩锁释放装置是复杂的,并且致动要求(即双拉)可能对于车辆乘客来说并不直观。
在利用具有动力释放功能的闭合闩锁组件的门打开动作期间,动力操作的闩锁释放机构的电动致动器通常被沿释放方向和重置方向驱动以完成这样的动作。在车辆配备有机械式外侧把手(例如,外侧把手使用线缆和/或杆机械地联接至闭合闩锁组件)的情形下,可能期望外侧把手在正常使用期间脱开接合并且仅在发生车辆碰撞的情况下接合。一些解决方案可以利用动力从重置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同时复位弹簧可以帮助在发生车辆碰撞的情况下将该机构驱动回至重置位置;但是,这种解决方案可能会产生附加的噪音。
因此,尽管可商购的动力闭合闩锁组件满足所有操作要求和法规要求,但仍认识到需要提高技术并且需要提供优化的闭合闩锁组件和系统,该优化的闭合闩锁组件和系统在以最小的噪音提供先前提到的所需的动力操作的功能和紧急释放功能二者的同时其复杂性降低并减少了组装。
发明内容
该部分提供了本公开内容的总体概述并且不意在被解释为其全部范围或其所有特征和优点的全面和详尽的列举。。
根据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闭合闩锁组件的动力操作机构的马达控制系统,该马达控制系统包括马达,该马达具有第一马达端子和第二马达端子且操作性地联接至动力操作机构。该系统包括马达控制电路,马达控制电路联接在第一马达端子和第二马达端子中的一者与电压源和电接地端中的一者之间,以控制对马达的电力供给并且沿第一方向和沿第二方向驱动马达。马达控制电路配置成通过在第一操作模式下提供电力供给以沿第一方向驱动马达以及在第二操作模式提供电力供给以沿第二方向驱动马达来对马达进行控制。马达在第一操作模式下被驱动时的速度不同于马达在第二操作模式下被驱动时的速度。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用于闭合闩锁组件的动力释放机构的马达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动力释放马达,动力释放马达包括第一马达端子和第二马达端子。动力释放马达操作性地联接至动力释放机构的动力释放齿轮。该系统还包括马达控制电路,马达控制电路联接在第一马达端子和第二马达端子中的一者与电压源和电接地端中的一者之间,以控制对动力释放马达的电流供给并且沿第一方向和沿第二方向驱动动力释放马达。马达控制电路联接有电子控制单元,并且电子控制单元配置成通过命令马达控制电路在第一操作模式下提供第一马达电流以沿第一方向驱动动力释放马达来对动力释放马达进行控制。还可以命令马达控制电路在第二操作模式下提供第二马达电流以沿第二方向驱动动力释放马达。动力释放马达在第一操作模式下被驱动时的速度不同于动力释放马达在第二操作模式下被驱动时的速度。
在又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用于车门的闭合闩锁系统。该系统包括闭合闩锁组件,该闭合闩锁组件具有包括棘齿和掣爪的闩锁机构。棘齿能够在撞销释放位置与撞销捕获位置之间移动。掣爪能够在棘齿保持位置与棘齿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棘齿保持位置处,掣爪将棘齿保持在棘齿的撞销捕获位置中,在棘齿释放位置处,掣爪允许棘齿移动至棘齿的撞销释放位置。闭合闩锁组件还包括闩锁释放机构,该闩锁释放机构包括闩锁释放杆,该闩锁释放杆能够在原位置与掣爪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原位置处,掣爪被保持在掣爪的棘齿保持位置,在掣爪释放位置处,闩锁释放杆将掣爪移动至掣爪的棘齿释放位置。闭合闩锁组件还包括动力释放机构,动力释放机构具有动力释放马达、由动力释放马达驱动的动力释放齿轮、以及致动器杆。致动器杆能够在非致动位置与致动位置之间移动,在非致动位置处,闩锁释放杆被保持在其原位置中,在致动位置处,致动器杆将闩锁释放杆移动至闩锁释放杆的掣爪释放位置。动力释放齿轮能够沿释放方向从中央原位置旋转到释放位置,以使致动器杆从致动器杆的非致动位置移动至致动器杆的致动位置。动力释放齿轮能够沿解锁方向从其中央原位置旋转到解锁位置。该系统还包括马达控制系统,该马达控制系统具有马达控制电路,该马达控制电路联接在动力释放马达的第一马达端子和第二马达端子中的一者与电压源和电接地端中的一者之间,以控制对动力释放马达的电流供给,并且使动力释放齿轮在其解锁位置、其中央原点位置及其释放位置之间移动。马达控制系统还包括联接至马达控制电路的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被配置为通过命令马达控制电路在第一操作模式下提供第一马达电流以沿第一方向驱动动力释放马达以及在第二操作模式下提供第二马达电流以沿第二方向驱动动力释放马达来对动力释放马达进行控制,其中,动力释放马达在第一操作模式下被驱动时的速度不同于动力释放马达在第二操作模式下被驱动时的速度。
根据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对闭合闩锁组件的动力致动机构的动力致动马达或其他车辆致动机构进行控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第一操作模式下为动力释放马达供给第一马达电流以将动力释放马达以第一速度驱动的步骤。该方法还包括在第二操作模式下为动力释放马达供给第二马达电流以将动力释放马达以与第一速度不同的第二速度驱动的步骤。
根据该方法的相关方面,该方法还包括确定是否在动力释放模式和释放模式以及重置模式和解锁模式中的一者中操作的步骤。该方法继续进行至确定动力释放马达是否应当使用电子控制单元沿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中的一者移动。接着,响应于确定动力释放马达应当在动力释放模式和释放模式中的一者下使用电子控制单元沿第一方向移动而命令联接至电子控制单元并且联接在第一马达端子和第二马达端子中的一者与电压源和电接地端中的一者之间的多个继电器。该方法还包括使用多个继电器提供从电压源到动力释放马达的第一马达端子并通过第二马达端子而到达电接地端的第一马达电流的步骤。该方法继续进行至下述步骤:用第一马达电流将动力释放马达沿第一方向驱动;响应于确定动力释放马达应当在重置模式和解锁模式中的一者下使用电子控制单元沿第二方向移动而命令多个继电器。该方法的下一步骤是:使用多个继电器提供从电压源到第二马达端子并通过第一马达端子而到达电接地端的第二马达电流。该方法还包括用第二马达电流将动力释放马达沿第二方向驱动的步骤。
根据该方法的相关方面,响应于确定动力释放马达应当在动力释放模式和释放模式中的一者下使用电子控制单元沿第一方向移动而命令联接至电子控制单元并且联接在第一马达端子和第二马达端子中的一者与电压源和电接地端中的一者之间的多个继电器的步骤包括在动力释放模式下使用所述多个继电器中的释放继电器将电压源连接至第一马达端子的步骤。接着,在动力释放模式下使用多个继电器中的解锁继电器将第二马达端子连接至分支节点。然后,该方法包括在动力释放模式下使用所述多个继电器中的动力控制继电器来将分支节点连接至电接地端。该方法继续进行至:在释放模式下使用多个继电器中的释放继电器将电压源连接至第一马达端子。接着,在释放模式下使用所述多个继电器中的解锁继电器来将第二马达端子连接至分支节点。该方法还包括在释放模式下使用所述多个继电器中的动力控制继电器来将分支节点连接至电接地端。
根据该方法的相关方面,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动力释放模式下使用所述多个继电器中的重置继电器将第二马达端子与分支节点断开,以及在释放模式下使用所述多个继电器中的重置继电器将第二马达端子与分支节点断开。
根据该方法的相关方面,响应于确定动力释放马达应当在重置模式和解锁模式中的一者下使用电子控制单元沿第二方向移动而命令多个继电器包括在重置模式下使用所述多个继电器中的动力控制继电器将电压源连接至分支节点的步骤。接着,在重置模式下使用所述多个继电器中的重置继电器将分支节点连接至第二马达端子。该方法继续进行至在重置模式下使用所述多个继电器中的释放继电器来将第一马达端子连接至电接地端。该方法还包括在解锁模式下使用所述多个继电器中的动力控制继电器来将电压源连接至分支节点的步骤。该方法继续进行至在解锁模式下使用所述多个继电器中的解锁继电器来将分支节点连接至第二马达端子的步骤,以及在解锁模式使用所述多个继电器中的释放继电器来将第一马达端子连接至电接地端的步骤。
根据该方法的相关方面,该方法还包括在重置模式下使用所述多个继电器中的解锁继电器将分支节点与第二马达端子断开的步骤,以及在解锁模式下使用所述多个继电器中的重置继电器将分支节点与第二马达端子断开的步骤。
根据该方法的相关方面,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将联接至第二马达端子和所述多个继电器中的重置继电器的重置开关移动至重置连接位置的步骤。接着,响应于将重置开关移动至重置连接位置而将动力释放马达连接至重置继电器的公共重置触点。接下来,该方法可以继续进行至将联接至第二马达端子和所述多个继电器中的重置继电器的重置开关移动至重置断开位置。该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将重置开关移动至重置断开位置而将动力释放马达与重置继电器的公共重置触点断开的步骤。
根据该方法的相关方面,该方法还包括使用串联连接在重置开关与重置继电器之间的重置电阻器来减小分支节点与第二马达端子之间的并且通过重置开关的可选择的重置电流的步骤。
通过在此提供的描述,其他应用领域将变得明显。本概述中的描述和特定示例仅意在进行说明,而不意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附图说明
本文中描述的附图仅用于图示本公开的所选的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通过示例来描述本公开,在附图中:
图1是具有配备有根据本公开的教示构造的闭合闩锁组件的乘客门的机动车辆的局部等距视图;
图2是闭合闩锁组件的等距视图,其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联的闩锁机构和闩锁释放机构的部件;
图3A是与本公开的闭合闩锁组件相关联的动力释放机构的俯视等距视图,并且图3B是该动力释放机构的仰视等距视图;
图4A和图4B分别为图3A和图3B的构造形式,其示出了动力释放机构的附加部件;
图5A和图5B分别为图4A和图4B的构造形式,现在示出了与本公开的闭合闩锁组件相关联的内侧把手释放机构的附加部件;
图6A和图6B是示出了闭合闩锁组件处于闩锁模式的俯视平面图和仰视平面图,其中,在闩锁模式中,动力释放机构在中立状态下操作,并且内侧把手释放机构在断开接合状态下操作;
图7A和图7B分别为与图6A和图6B类似的俯视平面图和仰视平面图,但现在示出了对内侧门把手的致动,其中,闭合闩锁组件保持处于其闩锁模式;
图8A和图8B分别为与图6A和图6B类似的俯视平面图和仰视平面图,但现在示出了闭合闩锁组件经由动力释放操作转换到动力释放模式,其中,动力释放机构在释放状态下操作,并且内侧把手释放机构保持处于其断开接合状态;
图9A和图9B分别为与图8A和图8B基本类似的俯视平面图和仰视平面图,但示出了闭合闩锁组件的动力释放机构在完成了动力释放操作之后重置;
图10A和图10B分别为与图9A和图9B基本类似的俯视平面图和仰视平面图,但现在示出了动力重置操作的完成;
图11A和图11B分别为与图6A和图6B基本类似的俯视平面图和仰视平面图,现在示出了闭合闩锁组件转换至紧急释放模式,其中,动力释放机构在解锁状态下操作,并且内侧把手释放机构在接合状态下操作;
图12A和图12B分别为与图11A和图11B基本类似的俯视平面图和仰视平面图,但现在示出了内侧把手的致动致使闭合闩锁组件的手动释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动力释放机构的动力释放马达和动力释放齿轮的各种位置;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闭合闩锁系统的马达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15A至图15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用作图14的马达控制系统的一部分的重置开关和重置电阻器;
图16是图示了图15A至图15C的重置开关的用于动力释放马达和动力释放齿轮的各种对应位置的状态的表;
图17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动力释放齿轮在动力释放模式下的运动;
图17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与动力释放齿轮在动力释放模式下的运动相对应的第一马达电流;
图18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动力释放齿轮在重置模式下的运动;
图18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与动力释放齿轮在重置模式下的运动相对应的第二马达电流;
图19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动力释放齿轮在解锁模式下的运动;
图19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与动力释放齿轮在解锁模式下的运动相对应的第一马达电流;
图20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动力释放齿轮在释放模式下的运动;
图20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与动力释放齿轮在释放模式下的运动相对应的第二马达电流;以及
图21和图22A至图22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对动力释放机构的动力释放马达进行控制的方法。
贯穿附图中的所有视图,使用对应的附图标记来指示共同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总体上,现在将公开根据本公开的教示构造的闭合闩锁组件和系统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示例性实施方式被提供来使得该公开将是是全面的并且将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例如特定部件、装置和方法的示例,以提供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全面理解。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明显的是,不一定采用具体细节,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没有详细描述公知的过程、公知的装置结构和公知的技术,因为考虑到文中的公开内容,其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
参照图1,示出了机动车辆14的乘客门12的闭合闩锁组件10,该闭合闩锁组件10沿着门12的后边缘部分16定位并且构造成响应于门12从打开位置(示出)到关闭位置的运动而与紧固在形成于车身22中的门开口20中的撞销18可释放地接合。门12包括外侧门把手24和内侧门把手26,外侧门把手24和内侧门把手26两者均操作性地联接(即,电联接和/或机械联接)至闭合闩锁组件10。
现在参照图2,示出了闭合闩锁组件10的非限制性实施方式,该闭合闩锁组件10总体上包括闩锁机构、闩锁释放机构、动力释放机构、内侧把手释放机构以及动力锁机构。闩锁机构包括棘齿30和掣爪32。棘齿32能够在第一或“撞销捕获”位置与第二或“撞销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或“撞销捕获”位置处,棘齿30保持撞销18,在第二或“撞销释放”位置处,棘齿30允许撞销18的释放。棘齿偏置构件比如扭转弹簧34将棘齿30朝向其撞销释放位置偏置。掣爪32能够相对于棘齿30在第一或“棘齿保持”位置与第二或“棘齿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或“棘齿保持”位置处,掣爪32将棘齿30保持处于其撞销捕获状态,在第二或“棘齿释放”位置处,掣爪32允许棘齿弹簧34强制地使棘齿30从其撞销捕获位置移动到其撞销释放位置。掣爪偏置构件比如螺旋弹簧36将掣爪32朝向其棘齿保持位置偏置。
闩锁释放机构此外还包括释放杆40,该释放杆40操作性地连接至掣爪32并且能够在第一或“掣爪释放”位置与第二或“原”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或“掣爪释放”位置处,释放杆40致使掣爪32移动至其棘齿释放位置,在第二或“原”位置处,释放杆40允许将掣爪32保持处于其棘齿保持位置。设置有释放杆偏置构件,比如释放杆弹簧(未示出),以将释放杆40偏置至其原位置。释放杆40可以通过若干部件比方说例如动力释放机构和内侧把手释放机构而从释放杆的原位置移动到释放杆的掣爪释放位置。
作为闭合闩锁组件的动力操作机构的说明性示例的动力释放机构此外还包括:具有可旋转马达输出轴48的动力释放电动马达46、紧固至马达输出轴48的动力释放蜗轮50、动力释放齿轮52以及动力释放凸轮54。动力释放凸轮54被连接成与动力释放齿轮52共同旋转,并且能够在第一或“静置”位置与第二或“释放”位置之间旋转。动力释放齿轮52由蜗轮50驱动,并且进而驱动动力释放凸轮54,该动力释放凸轮54控制释放杆40在其原位置与掣爪释放位置之间的运动。具体地,当动力释放凸轮54位于其静置位置时,释放杆40保持处于其原位置。然而,动力释放凸轮54至其释放位置的旋转致使释放杆40移动到其掣爪释放位置,由此提供了闩锁机构的动力释放操作。
动力释放机构可以用作被动门禁系统的一部分。当人携带电子钥匙卡靠近车辆14并且致动外侧门把手24时,与车辆14相关的电子闩锁释放系统感测到钥匙卡的存在以及外侧门把手24已经被致动(例如,经由开关28与电子控制单元(ECU)60之间的通信,该电子控制单元(ECU)60至少部分地控制闭合闩锁组件10的操作)。进而,ECU 60致动动力释放机构以使得动力释放马达46将动力释放凸轮54从其静置位置旋转到其释放位置,以释放闩锁机构并且将闭合闩锁组件10解闩锁,从而使车门12打开。此后,动力释放马达46致使动力释放凸轮54从其释放位置旋转到其静置位置,以将动力释放机构重置。
内侧把手释放机构被示出为包括内侧释放杆62,该内侧释放杆62操作性地联接至内侧把手26并且在特定的情况下允许闩锁机构从机动车辆14的乘客室内部释放。此外,作为闭合闩锁组件的动力操作机构的另一示例的动力锁机构被示出为包括动力锁致动器64和锁机构66。本文的教示还可以应用于由马达致动的闭合闩锁组件的其他类型的动力操作机构,比如动力操作的系紧机构、或门开启器机构、以及其他独立的动力操作机构比如用于这样的闭合闩锁组件的远程致动器。
现在参照图3A至图12,示出了与动力释放机构100和内侧把手释放机构200的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相关联的部件,这些部件适于与闭合闩锁组件10一起使用。图3A和图3B示出了动力释放机构100,该动力释放机构100总体上包括动力释放致动器102、动力释放齿轮104以及齿轮杆106。动力释放致动器102包括动力释放马达110(例如,电动马达),该动力释放马达110具有马达轴112和示出为蜗轮114的输出齿轮。动力释放马达110由ECU 60控制,以用于可旋转地驱动马达轴112。动力释放齿轮104构造成包括外部齿轮齿116、释放凸轮118以及齿轮杆凸轮122,该外部齿轮齿116与蜗轮114的螺纹啮合,该释放凸轮118形成在第一面表面120上,该齿轮杆凸轮122形成在第二面表面124上。动力释放齿轮104被支承为绕齿轮轴线“A”旋转。
齿轮杆106被支承为绕杆轴线“B”进行枢转运动,并且形成为包括驱动凸耳部段130和止动凸耳部段132,该驱动凸耳部段130接合齿轮杆凸轮122。齿轮杆弹簧134构造成将驱动凸耳部段130偏置成抵靠齿轮杆凸轮122并且将止动凸耳部段132偏置成抵靠固定的急停表面136。附加地,动力释放止动传感器140定位成与动力释放齿轮104相邻,以用于检测从动力释放齿轮104上的第二面表面124延伸的止动凸轮142的位置。由动力释放止动传感器140产生的动力释放齿轮位置信号被传递至ECU 60。动力释放齿轮104还包括从第一面表面120延伸的凸起的连杆凸轮144,连杆凸轮144的功能将在下文描述。
动力释放齿轮104能够绕轴线“A”从第一或“中央原”位置300(图13)沿“动力释放”方向旋转到第二或“释放”位置302(图13)。动力释放齿轮104沿“动力重置”方向的反向旋转用于使动力释放齿轮104从其释放位置302返回至其中央原位置300。此外,动力释放齿轮104能够从其中央原位置300沿“解锁”方向旋转至第三或“解锁”位置304(图13)。动力释放齿轮104沿着“解锁重置”方向的反向旋转用于使动力释放齿轮104从其解锁位置304返回至其中央原位置300。因此,三(3)位动力释放齿轮104与动力释放机构100相关联。如将详细描述的,动力释放机构100被限定为在动力释放齿轮104处于其中央原位置300时在中立状态下操作,在动力释放齿轮104处于其释放位置302时在释放状态下操作,并且在动力释放齿轮104处于其解锁位置304时在解锁状态下操作。这三个不同的操作状态中的每一者提供了下文描述的不同的功能性。
现在参照图4A和图4B,动力释放机构100的附加部件被示出为分别构造在图3A至图3B中所示的部件上,并且包括致动器杆150和致动器杆弹簧152。致动器杆150能够绕致动器杆轴线“C”可枢转地运动并且包括板部段154和致动器凸耳部段156。致动器凸耳部段156定位成选择性地接合闩锁释放机构的释放杆40。特别地,致动器杆150从第一或“非致动”位置到第二或“致动”位置的运动致使致动器凸耳部段156强制地使释放杆40抵抗释放杆弹簧42的偏置从释放杆的原位置移动至释放杆的掣爪释放位置。如先前指出的,释放杆40的这种运动致使掣爪32移动至其棘齿释放位置,以释放闩锁机构。致动器杆弹簧152能够操作成通常将致动器杆150朝向其非致动位置偏置。下文中称为驱动凸耳160的第一驱动构件从致动器杆150的板部段154延伸,驱动凸耳160的功能将在下文描述。
参照图5A和图5B,内侧把手释放机构200的部件现在被示出为分别构造在图4A和图4B中所示的动力释放机构100的部件上。内侧把手释放机构200总体上包括应急杆202、连杆204、辅助杆206以及辅助杆弹簧208。应急杆202被可枢转地支承成响应于内侧门把手26从第一或“静置”位置到第二或“致动”位置的致动而绕致动器杆轴线“C”从第一或“原”位置运动至第二或“拉动”位置。就此而言,示出了用于将应急杆202与内侧门把手26机械地互相连接的内侧把手连接装置210(即,线缆、棒、连杆机构等)。应急杆202还被示出为包括形成在其中的长形导引槽212。辅助杆206被示出为支承成用于绕辅助杆轴线“D”进行枢转运动。
连杆204是具有第一端部段214和第二端部段216的长形构件,该第一端部段214以可绕连杆枢转点“E”枢转的方式联接至辅助杆206,并且第二端部段216具有设置在应急杆202的导引槽212内的驱动柱218。辅助杆弹簧208在固定部件与连杆204之间作用以通常将辅助杆206沿第一方向(如由箭头220指示的)偏置成与固定急停件230接合(图6A)。这种偏置导致了连杆204绕枢转点“E”沿第一方向(如由箭头220指示的)的相应偏置。如将详细描述的,连杆204能够以可相对于枢转点“E”枢转的方式在第一或“断开联接”位置与第二或“联接”位置之间移动。辅助杆弹簧208还用于将连杆204的中间部段偏置成与动力释放齿轮104上的连杆凸轮144进行连续的接合。如将详细描述的,内侧把手释放机构200被限定为在连杆204处于其断开联接位置时在断开接合状态下操作,并且在连杆204处于其联接位置时在接合状态下操作。
现在参照图6A和图6B,闭合闩锁组件10被示出为处于闩锁模式,其中,动力释放机构100在其中立状态下操作,并且内侧把手释放机构200在其断开接合状态下操作。为了实现闩锁模式,各部件处于以下位置:棘齿30位于其撞销捕获位置;掣爪32位于其棘齿保持位置;动力释放齿轮104位于其中央原位置;致动器杆150位于其非致动位置;应急杆202位于其原位置;连杆204位于其断开联接位置;以及内侧门把手26位于其静置位置。如此,释放凸轮118的凸轮边缘118A被示出为定位成与形成在致动器杆150的板部段154上的凸轮边缘154A相邻。在连杆204通过连杆凸轮144而保持处于其断开联接位置的情况下,形成在连杆204的第二端部段216上的、下文称为驱动凹口240的第二驱动构件定位在致动器杆150的板部段154上的驱动凸耳160的上方。图6B还示出了齿轮杆106的驱动凸耳部段130,该驱动凸耳部段130由齿轮杆弹簧134偏置成与动力释放齿轮104上的齿轮杆凸轮122的端部部分接合。
图7A和图7B示出了在内侧门把手26从其静置位置移动到其致动位置时连杆204保持与致动器杆150断开接合或断开联接,如箭头248指示的。具体地,应急杆202被示出为经由内侧连接装置210从应急杆的原位置(图5A和图5B)移动至其拉动位置。然而,动力释放齿轮104上的连杆凸轮144继续将连杆204保持处于其断开联接位置,使得连杆204上的驱动凹口240不与致动器杆150上的驱动凸耳160接合。因此,连杆204的响应于应急杆202的这种枢转运动而进行的平移运动(由于驱动柱218保持在导引槽212内)不会使得致动器杆150同时移动离开其非致动位置。如此,对内侧门把手26的致动不会使闩锁机构释放,并且闭合闩锁组件10保持处于其闩锁模式。
为了示出与动力释放功能相关联的部件的运动,现在参照图6A和图6B以及图8A和图8B,图6A和图6B示出了闭合闩锁组件10在其闩锁模式下操作,图8A和图8B示出了闭合闩锁组件10在动力释放模式下操作。具体地,当适当地要求进行闩锁机构的动力释放操作并且ECU 60确定了完全动力状态被供给至闭合闩锁组件10时,动力释放马达110被通电以使动力释放齿轮104沿由箭头250指示的动力释放方向(即,图8A中的逆时针方向)从其中央原位置300(图13)旋转到其释放位置302(图13)。当动力释放齿轮104位于其释放位置302时,动力释放止动开关140被致动。动力释放齿轮104的这种旋转致使释放凸轮118上的凸轮边缘118A与致动器杆150上的凸轮边缘154A接合,并且强制地使致动器杆150从其非致动位置枢转至其致动位置。这种动作致使释放杆40从其原位置移动到其掣爪释放位置以使掣爪32从其棘齿保持位置移动到其棘齿释放位置,由此释放棘齿30以使棘齿30从其撞销捕获位置移动到其撞销释放位置。应指出的是,连杆凸轮144继续将连杆204保持处于其断开联接位置,同时应急杆202保持处于其原位置。还根据图8B应指出,动力释放齿轮104到其释放位置的旋转致使齿轮杆凸轮122强制地使齿轮杆106抵抗齿轮杆弹簧134的偏置从其原位置(图6B)枢转到加载位置。因此,图8A和图8B示出了动力释放机构100从其中立状态转换到释放状态并且同时内侧把手释放机构200保持处于其断开接合状态。
图9A和图9B示出了闭合闩锁组件10从其动力释放模式(图8A和图8B)随后转换到动力重置模式。具体地,动力释放马达110响应于ECU 60从开关140接收位置信号而反转,并且沿如箭头254指示的动力重置方向(即,图9A中的顺时针方向)将动力释放齿轮104从其释放位置302(图13)驱动返回到其中央原位置300(图13),使得闩锁组件处于原状态。电联接至ECU 60的传感器140可以提供动力释放齿轮104的位置信息(例如“关闭(OFF)”状态),以在动力释放之后通知ECU 60闩锁组件处于原状态。当动力释放齿轮104或其他动力释放机构部件例如处于其重置位置时,提供位置信息(例如“打开(ON)”信号)的另一或替代性的传感器140可以另外被设置成用于指示ECU 60控制马达进行响应,例如停止或中断马达的动力重置控制。该动作允许致动器杆弹簧152将致动器杆150返回至其非致动位置,同时连杆凸轮144继续将连杆204保持处于其断开联接位置。如由图9B中的箭头256最佳指示的,齿轮杆弹簧134强制地使齿轮杆106从其加载位置朝向其原位置旋转,由此使驱动凸耳部段130作用在齿轮杆凸轮122上并且强制地帮助使动力释放齿轮104旋转返回到其中央原位置300。动力释放马达110在传感器140被释放时停止以改变状态,使得弹簧加载的齿轮杆106用于使动力释放齿轮104物理上完全地返回至其中央原位置300(图13),如图10A和图10B所指示的。因此,使用联接至ECU的传感器140来检测闩锁组件的这种重置状态、比方说例如动力释放齿轮104到其中央原位置的返回可以省去这样的重置弹簧的使用或者例如省去弹簧加载的齿轮杆106的使用,因为动力释放齿轮104的重置控制通过如本文所述的马达以较低速率进行的控制而被精确地控制,使得不需要由重置弹簧促使的动力释放齿轮104的急停位置,并且因此动力操作机构通过在第二操作或重置模式下操作的马达控制电路在没有弹簧辅助的情况下被驱动至原状态或重置位置。因此,在闭合闩锁组件10转换到其动力释放模式的情况下,动力释放机构100在重置状态下操作,同时内侧把手释放机构200保持处于其断开接合状态。
为了示出与紧急释放功能相关联的部件的运动,参照图6A和图6B以及图11A和图11B,图6A和图6B示出了闭合闩锁组件10处于其闩锁模式,并且图11A和图11B示出了闭合闩锁组件10目前在紧急释放模式下操作。具体地,在特定的低动力和/或紧急情况下,通过ECU60最初对动力释放马达110供给来自备用电源比方说例如内部备用装置(例如,超级电容器)的电力,允许对闩锁机构的紧急释放。该应急动力用于使动力释放马达110使动力释放齿轮104沿解锁方向从其中央原位置300(图6A和图13)旋转到其解锁位置302(图13),如由箭头260指示的。动力释放齿轮104的这种旋转致使连杆204与连杆凸轮144断开接合,使得连杆204在辅助杆弹簧208的作用下被偏置,以从其断开联接位置(图6A)枢转到其联接位置(图11A)。在连杆204位于其联接位置的情况下,致动器杆150上的驱动凸耳160与连杆204上的驱动凹口240对准,如圆圈262中所示的。
如所观察到的,在动力释放齿轮104已经旋转到其解锁位置304之后,致动器杆150仍然位于其非致动位置并且应急杆202仍然位于其原位置。如此,动力释放机构100在解锁状态下操作,并且内侧把手释放机构200在其接合状态下操作。图12A和图12B示出了内侧门把手26从其静置位置到其致动位置的随后运动导致了应急杆202从其原位置到其拉动位置的机械运动。由于连杆204现在经由导引槽212内的驱动柱218和与驱动凹口240对准的驱动凸耳160连接至应急杆202,因此应急杆202至其拉动位置的这种枢转运动致使致动器杆150同时从其非致动位置枢转运动到其致动位置。致动器杆150的这种运动导致对闩锁机构的手动释放,以将闭合闩锁组件10转换到其解闩锁模式,由此允许打开门12。在内侧门把手26已经释放并且致动器杆150已经返回到其非致动位置之后,闭合闩锁组件10可以随后通过使动力释放齿轮104从其解锁位置304旋转返回到其中央原位置300(图13)而被手动重置或电重置。
因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闭合闩锁组件10,该闭合闩锁组件10构造成通常使内侧把手释放机构200与利用动力释放机构100的闩锁释放机构断开连接/断开联接,直到碰撞或低动力情况发生时为止,在发生碰撞或低动力的情况下,需要使内侧把手释放机构200随后连接/联接至闩锁释放机构。在正常闩锁操作期间,内侧闩锁释放机构200被有意地停用/断开联接以防止不期望的内侧闩锁释放操作。内部动力备用装置(例如,机载电池、超级电容器等)仅用于启用/联接内侧闩锁释放机构200,并且特别地三(3)位动力释放齿轮104和凸轮装置相比于其他常规系统是先进的。虽然不限于此,提供紧急内侧释放功能的特定情况包括:1)在车辆电池断开连接或中断的碰撞的情况下;2)在动力释放操作失效的情况下;3)在内部能量备用装置处于预定的最小备用动力水平并且车辆电池断开连接的情况下;以及4)在缓慢关闭/系紧操作失效的情况下。还将理解的是,致动器杆150可以构造成直接地作用在掣爪32上,而不是如在其他应用中经由中间闩锁释放机构作用在掣爪上,使得致动器杆150在其非致动位置与致动位置之间的运动引起掣爪32在其棘齿保持位置与棘齿释放位置之间的对应运动。
如上所述并且如图13所示,动力释放机构100的动力释放齿轮104可以在“解锁”位置304、重置或“中央原”位置300以及动力释放或“释放”位置302之间移动,在“解锁”位置304,动力释放马达110具有急停,在重置或“中央原”位置300,动力释放马达通过物理断开而停止,在动力释放或“释放”位置302,动力释放马达110同样具有急停。因此,动力释放机构100的动力释放马达110通常被沿释放方向和重置方向驱动,以完成门12的打开动作。
同时,在如上所述并且如图2所示的闭合闩锁组件10中的一个闭合闩锁组件中,外侧门把手24的致动通过开关28被检测并被传递至电子控制单元60,电子控制单元60至少部分地控制闭合闩锁组件10的操作,车辆14也可以配备成使外侧把手24使用线缆和/或杆机械地联接至闭合闩锁组件10。在美国公开No.2015/0204118中公开了这样的机械联接的闩锁组件的一个示例,该美国公开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参引并入本文。在机械联接的闩锁组件中,可能希望外侧把手24在正常使用期间断开接合并且仅在车辆碰撞的情况下接合。虽然一些解决方案可以利用动力来使动力释放齿轮104从重置位置300移动至解锁位置304,但是复位弹簧可以在车辆碰撞的情况下帮助将机构100驱动返回至重置位置300。然而,这样的解决方案可能导致附加的噪音。
如在图14中最佳示出的,提供了用于闭合闩锁组件10的动力释放机构100的马达控制系统306。马达控制系统306包括动力释放马达110,动力释放马达110包括第一马达端子308和第二马达端子310。如上所述,动力释放马达110操作性地联接至动力释放机构100的动力释放齿轮104。因此,闭合闩锁组件10和马达控制系统306形成了用于车门12的闭合闩锁系统。
马达控制系统306包括马达控制电路311,马达控制电路311包括多个开关单元(例如,继电器312、314、316、318),所述多个开关单元联接在第一马达端子308和第二马达端子310中的一者与电压源320和电接地端322中的一者之间,以提供第一马达电流和第二马达电流中的一者。马达控制系统306可以包括通过例如经由脉冲宽度调制技术对供给至马达的电压的占空比进行的调节来控制电压源的选择性应用,使得马达处于被供电状态的时间百分比、或者换言之从电压源接收电力供给的时间百分比大于马达处于未被供电状态的时间百分比、或者换言之未从电压源接收电力供给的时间百分比,以便以与马达的另一模式比如动力释放模式相比的减小的速率来控制马达的重置速度。马达控制系统306还可以在其中马达是用于进行驱动的无刷马达的构型中实现为基于现场定向控制的系统,以便以与无刷马达的另一模式相比的减小的速率来控制无刷马达的重置速度。更详细地,第一马达电流从电压源320到第一马达端子308并通过第二马达端子310而到达电接地端322以沿第一方向(例如,动力释放方向或解锁重置方向)驱动动力释放马达110,该第一方向通过第一电路路径313形成,该第一电路路径313通过以将在下面更详细地举例说明的方式对多个继电器进行控制而建立。第二马达电流从电压源320到第二马达端子310并通过第一马达端子308而到达电接地端322,以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例如,解锁方向或动力重置方向)驱动动力释放马达110,该第二方向通过第二电路路径315形成,该第二电路路径315通过以将在下面更详细地举例说明的方式对多个继电器进行控制而建立。更具体地,沿第一方向驱动动力释放马达110使动力释放齿轮104从其解锁位置304移动至其释放位置302并且从其中央原位置300移动至其释放位置302。沿第二方向驱动动力释放马达110使动力释放齿轮104从其释放位置302移动至其中央原位置300并且从其中央原位置300移动至其解锁位置304。再次,尽管开关单元被示出为电磁继电器312、314、316、318时,但是应当理解的是,开关单元可以替代性地是固态开关或继电器,比如但不限于场效应晶体管(FET)。还应当理解的是,第二马达电流可以替代性地沿与第一方向相同的方向、但是以不同的速度(例如,在沿动力释放方向或解锁方向被驱动之后被驱动得更慢或者以更低的速度)驱动动力释放马达110。以减小的速度沿重置方向驱动闩锁组件马达可以降低闭合闩锁组件、或使用本文所描述的教示控制的远程致动器、或者马达和动力释放机构中的至少一者的下述操作声级或音量:所述操作声级或音量比如由齿轮或杆在到达重置位置或状态时抵靠其他部件或闩锁壳体缓冲器的急停而导致,或者因在重置动作期间的缠绕或作用在动力释放机构的部件上的弹簧的缠绕而产生。因此,根据一方面,第二方向可以在与第一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在另一示例中,第二方向可以在与第一方向不同的方向上,或者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上。
电子控制单元60联接至所述多个开关单元(例如,继电器312、314、316、318)并且配置成通过命令所述多个开关单元在第一操作模式下提供第一马达电流并且在第二操作模式下提供第二马达电流来控制动力释放马达110。具体地,第一操作模式可以包括释放模式和动力释放模式中的一者(例如,闭合闩锁组件10的解闩锁模式),并且第二操作模式可以包括重置模式(例如,闭合闩锁组件10的动力重置模式)和解锁模式(例如,闭合闩锁组件10的紧急释放模式)中的一者。虽然电子控制单元60被公开为命令所述多个继电器312、314、316、318,但是应当理解的是,可以替代地使用不同的控制器(例如,与电子控制单元60分开)。所述多个继电器312、314、316、318可以例如位于与闭合闩锁组件10相联的车身控制模块中;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所述多个继电器312、314、316、318可以设置在别处。另外,尽管所述多个开关单元是继电器312、314、316、318并且所述多个开关单元各自被示出为单刀双掷继电器,但是应当理解的是,可以替代性地或另外地使用其他类型的继电器或其他类型的开关单元(例如,晶体管)。
多个继电器312、314、316、318包括释放继电器312。释放继电器312联接至电压源320和电接地端322并且联接至动力释放马达110的第一马达端子308以提供从电压源320到第一马达端子308的以及从第一马达端子308到电接地端322的可选择的释放电流(能够根据释放继电器312的操作选择,如下所述)。释放继电器312具有释放线圈324,释放线圈324包括联接至电压源320的释放线圈正端子326和联接至释放驱动节点330的释放线圈负端子328,释放驱动节点330联接至电子控制单元60。释放继电器312包括联接至第一马达端子308的公共释放触点332以及联接至电压源320的第一释放触点333和联接至电接地端322的第二释放触点334。释放衔铁335可旋转地电联接至公共释放触点332并且能够响应于通过释放线圈324的释放线圈电流而在接合第一释放触点333与接合第二释放触点334之间移动,以基于释放驱动节点330电接地和释放驱动节点330未接地中的一者提供从电压源320通过第一电路路径313并因此到达动力释放马达110的第一马达端子308的和从动力释放马达110的第一马达端子308到电接地端322的可选择的释放电流。换句话说,电子控制单元60可以将释放驱动节点330拉低以激励释放线圈324并移动释放衔铁335从而提供可选择的释放电流。
多个继电器312、314、316、318还包括解锁继电器314。解锁继电器314具有解锁线圈336,解锁线圈336包括联接至电压源320的解锁线圈正端子337和联接至解锁驱动节点339的解锁线圈负端子338,解锁驱动节点339联接至电子控制单元60。解锁继电器314还包括联接至第二马达端子310的公共解锁触点340以及联接至分支节点344的第一解锁触点342、和第二解锁触点346。解锁衔铁348可旋转地电联接至公共解锁触点340,并且能够响应于通过解锁线圈336的解锁线圈电流而在接合第一解锁触点342与接合第二解锁触点346之间移动,以基于解锁驱动节点339电接地(例如,由电子控制单元60拉低)和解锁驱动节点339未接地中的一者提供在分支节点344与动力释放马达110的第二马达端子310之间的可选择的解锁电流(能够基于解锁继电器314的操作来选择)。因此,解锁继电器314联接至电压源320并联接至分支节点344并且联接至动力释放马达110的第二马达端子310,以提供在分支节点344与第二马达端子310之间的以及从第二马达端子310到分支节点344的可选择的解锁电流。
多个继电器312、314、316、318还包括重置继电器316。重置继电器316联接至电压源320并联接至分支节点344并且联接至动力释放马达110的第二马达端子310,以提供在第二马达端子310与分支节点344之间的可选择的重置电流(能够根据重置继电器316的操作选择,如下所述)。重置继电器316具有重置线圈350,重置线圈350包括联接至电压源320的重置线圈正端子352和联接至重置驱动节点356的重置线圈负端子354,重置驱动节点356联接至电子控制单元60。重置继电器316包括联接至第二马达端子310的公共重置触点358、358a、358b以及联接至分支节点344的第一重置触点360、和第二重置触点362。重置衔铁364可旋转地电联接公共重置触点358、358a、358b并且能够响应于通过释放线圈350的重置线圈电流在接合第一重置触点360与接合第二重置触点362之间移动,以基于重置驱动节点356电接地(例如,由电子控制单元60拉低)和重置驱动节点356未接地中的一者提供在分支节点344与动力释放马达110的第二马达端子310之间的可选择的重置电流。
多个继电器312、314、316、318包括动力控制继电器318。动力控制继电器318联接至电压源320和电接地端322并联接至分支节点344,以提供从电压源320到分支节点344的以及从分支节点344到电接地端322的可选择的动力控制电流(能够根据动力控制继电器318的操作来选择,如下所述)。动力控制继电器318具有动力控制线圈366,动力控制线圈366包括联接至电压源320的动力控制线圈正端子368和联接至动力控制节点372的动力控制线圈负端子370,动力控制节点372联接至电子控制单元60。动力控制继电器318包括联接至分支节点344的公共动力控制触点374、联接至电压源320的第一动力控制触点376、联接至电接地端322的第二动力控制触点378和动力控制衔铁380,动力控制衔铁380可旋转地电联接至公共动力控制触点374并且能够响应于通过动力控制线圈366的动力控制线圈电流在接合第一动力控制触点376与接合第二动力控制触点378之间移动,以基于动力控制节点372电接地(例如,由电子控制单元60拉低)和动力控制节点372未接地中的一者提供在电压源320与分支节点344之间的以及在分支节点344与电接地端322之间的可选择的动力控制电流。
如图15A中最佳所示,马达控制系统306可还包括重置开关382,重置开关382联接至第二马达端子310并且能够在重置连接位置与重置断开位置之间移动,其中,重置连接位置用于将动力释放马达110连接至重置继电器316的公共重置触点358、358a、358b,重置断开位置用于将动力释放马达110与重置继电器316的公共重置触点358、358a、358b断开。重置开关382可以在重置或“中央-原”位置300处切断或中断提供给动力释放马达110的电力以使动力释放马达110停止。此外,重置开关382可以指示外侧把手24的锁定/解锁状态。如图16中最佳示出的,表格示出了重置开关382的针对动力释放马达110和动力释放齿轮104的各种相应位置的状态。表格单元表示马达和齿轮位置990、未解锁的992、重置994、释放996类目和重置SW(开关)状态991、打开993、打开995和闭合997的对应值。重置开关382可以指示外侧释放或门把手24的锁定/解锁状态(图1)。
返回至图15A,马达控制系统306可以还包括重置电阻器384,重置电阻器384串联连接在重置开关382与重置继电器316之间,用于减小在分支节点344与第二马达端子310之间的并通过重置开关382(当重置开关382处于其重置连接位置时)的可选择的重置电流。因此,重置电阻器384降低了重置模式下的动力释放马达110的速度,并且因此减少了与重置模式相关的噪声。
参照图15B,ECU 60可以与重置开关382联接,以便控制开关382的状态的选择(例如,闭合或打开)。参照图15C,ECU 60可以与重置开关382a和开关382b联接,以便在处于动力重置模式期间控制重置电阻器384到电路315的引入,电路315是通过控制多个继电器建立的第二电路路径的示例。例如,如果期望重置电阻器384与重置电路(例如,重置继电器316的公共重置触点358a、358b)串联以减小动力释放马达110的速度,则开关382b的状态被电子控制单元60设定为打开,同时开关382a的状态被电子控制单元60设定为闭合。因此,通过重置开关328、382a将重置电阻器384引入电路311中、例如引入第二电路路径315中(例如,在电压源重置模式期间)将第二马达电流的幅值减小到小于第一马达电流的幅值,并且通常向马达供给动力重置电流的电路路径、例如第二电路路径315具有比向马达供给动力释放电流的另一电路路径、比如第一电路径313的电阻大的电阻,使得第二马达电流小于第一马达电流。第二马达电流的幅值的这种减小导致动力释放马达110的较慢速度。如果不期望重置电阻器384与重置电路串联以降低动力释放马达110的速度,那么开关382b的状态由电子控制单元60设定为闭合,同时开关382a的状态被电子控制单元60设定为打开。因此,开关382b可以提供开路状态(即,以允许电流通过重置电阻器384)或闭路状态(以绕过重置电阻器384)。
图17A至20B示出了多个继电器312、314、316、318中的衔铁338、348、364、380中的每一者的位置以及通过马达控制系统306的马达控制电路311的在动力释放模式、重置模式、释放模式和解锁模式中的每一者下用于动力释放马达110和动力释放齿轮104的运动中的每个运动的对应的电流。具体而言,图17B示出了在动力释放模式下与如图17A所示的动力释放齿轮104的从重置位置300到释放位置302的运动对应的第一马达电流。图18B示出了在重置模式下与图18A所示的动力释放齿轮104的从释放位置302到重置位置300的运动对应的第二马达电流。图19B示出了在解锁模式下与图19A所示的动力释放齿轮104的从重置位置300到解锁位置304的运动对应的第二马达电流。图20B示出了在释放模式下与图20A所示的动力释放齿轮104的从解锁位置304到释放位置302的运动对应的第一马达电流。
应当认识到,动力释放马达110可以以各种模式的组合和子组合操作,比如动力释放模式和重置模式中的一者,在动力释放模式下,动力释放马达110沿第一方向被驱动,在重置模式下,动力释放马达110沿第二方向被驱动、比如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或沿与第一方向相同的方向被驱动,其中,速度和噪声降低是由于以减小动力释放马达的在第二方向上的从动速度的方式(例如,第二马达电流在幅值上小于第一马达电流)控制动力释放马达110而产生的,其中,动力释放马达的在第二方向上的从动速度小于动力释放马达110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从动速度(例如,由于相比于第二马达电流第一马达电流具有更高的安培值)。
如图21和图22A至图22C中最佳示出的,还提供了一种控制闭合闩锁组件10的动力释放机构100的动力释放马达110的方法。控制闭合闩锁组件的马达、比如闭合闩锁组件的动力释放机构的动力释放马达的方法说明性地包括下述步骤:在第一操作模式下为动力释放马达供给第一马达电流和第一马达电压中的至少一者以将动力释放马达以第一速度驱动;以及在第二操作模式下为动力释放马达供给第二马达电流和第二马达电压中的至少一者以将动力释放马达以与第一速度不同的第二速度驱动。
该方法包括确定是否在动力释放模式(图17A至图17B)、释放模式(图20A至图20B)、重置模式(图18A至图18B)和解锁模式(图19A至图19B)中的一者下操作的步骤400。该方法继续进行至402:确定动力释放马达110是否应当使用电子控制单元60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例如,与第一方向相反)中的一者移动。
该方法继续进行至步骤404:响应于确定动力释放马达110应当在动力释放模式和释放模式中的一者下使用电子控制单元60沿第一方向移动而命令联接至电子控制单元60并联接在第一马达端子308和第二马达端子310中的一者与电压源320和电接地端322中的一者之间的多个继电器312、314、316、318。具体地,响应于确定动力释放马达110应当在动力释放模式和释放模式中的一者下使用电子控制单元60沿第一方向移动而命令联接至电子控制单元60并且联接在第一马达端子308和第二马达端子310中的一者与电压源320和电接地端322中的一者之间的多个继电器312、314、316、318的步骤404可包括:在动力释放模式下使用多个继电器312、314、316、318中的释放继电器312将电压源320连接至第一马达端子308的步骤406(图17A至17B)、以及在动力释放模式下使用多个继电器312、314、316、318中的解锁继电器314将第二马达端子310连接至分支节点344的步骤408。接下来,410:在动力释放模式下使用多个继电器312、314、316、318中的动力控制继电器318将分支节点344连接至电接地端322;以及412:在释放模式下使用多个继电器312、314、316、318中的释放继电器312将电压源320连接至第一马达端子308(图20A至20B)。该方法也可以包括在释放模式下使用多个继电器312、314、316、318中的解锁继电器314将第二马达端子310连接至分支节点344的步骤414,以及在释放模式下使用多个继电器312、314、316、318中的动力控制继电器318将分支节点344连接至电接地端322的步骤416。该方法可以另外包括在动力释放模式下使用多个继电器中的重置继电器316将第二马达端子310与分支节点344断开的步骤418,以及在释放模式下使用多个继电器312、314、316、318中的重置继电器316将第二马达端子310与分支节点344断开的步骤420。
接下来,该方法包括使用多个继电器312、314、316、318提供从电压源320到动力释放马达110的第一马达端子308并通过第二马达端子310而到达电接地端的第一马达电流的步骤422。该方法还包括用第一马达电流将动力释放马达110沿第一方向驱动的步骤424。
然后,该方法继续进行至426:响应于确定动力释放马达110应当在重置模式和解锁模式中的一者下使用电子控制单元60沿第二方向移动而命令多个继电器312、314、316、318。更详细地,响应于确定动力释放马达110应当在重置模式和解锁模式中的一者下使用电子控制单元60沿第二方向移动而命令多个继电器312、314、316、318的步骤426可以包括在重置模式下使用多个继电器312、314、316、318中的动力控制继电器318将电压源320连接至分支节点344的步骤428(图18A至18B),以及在重置模式下使用多个继电器312、314、316、318中的重置继电器316将分支节点344连接至第二马达端子310的步骤430。该方法可以还包括在重置模式下使用多个继电器312、314、316、318中的释放继电器312将第一马达端子308连接至电接地端322的步骤432,以及在解锁模式下使用多个继电器312、314、316、318中的动力控制继电器318将电压源320连接至分支节点344的步骤434。接下来,436:在解锁模式下使用多个继电器312、314、316、318中的解锁继电器314将分支节点344连接至第二马达端子310,以及438:在解锁模式下使用多个继电器312、314、316、318中的释放继电器312将第一马达端子308连接至电接地端322(图19A至19B)。该方法可以另外包括在重置模式下使用多个继电器312、314、316、318中的解锁继电器314将分支节点344与第二马达端子310断开的步骤440,以及在解锁模式下使用多个继电器312、314、316、318中的重置继电器316将分支节点344与第二马达端子310断开的步骤442。
该方法的下一步骤是444:使用多个继电器312、314、316提供从电压源320到第二马达端子310并通过第一马达端子308而到达电接地端322的第二马达电流。该方法继续进行至步骤446:用第二马达电流将动力释放马达110沿第二方向驱动。
该方法可以还包括步骤448:将联接至第二马达端子310和多个继电器312、314、316、318中的重置继电器316的重置开关382移动至重置连接位置。该方法可以还包括步骤450:响应于将重置开关382移动至重置连接位置而将动力释放马达110连接至重置继电器316的公共重置触点358、358a、358b。接下来,452:将联接至第二马达端子310和多个继电器312、314、316、318中的重置继电器316的重置开关382移动至重置断开位置。该方法然后可以包括步骤454:响应于将重置开关382移动至重置断开位置而将动力释放马达110与重置继电器316的公共重置触点358、358a、358b断开。该方法可以还包括步骤456:使用串联连接在重置开关382与重置继电器316之间的重置电阻器384减小分支节点344与第二马达端子310之间的并且通过重置开关382的可选择的重置电流。
应理解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附图中图示的和上文描述的结构和部件的细节。本发明能够是其他实施方式并且能够以各种方式实现。还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措辞或术语是出于描述的目的并且不是限制性的。因此,尽管本发明已经通过其说明性的实施方式在上文进行了描述,但其可以在不背离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主题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修改。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目的,并不意在是限制性的。如本文中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指示,否则单数形式“一”、“一种”和“该”可以意在也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括有”、“包含”和“具有”是包括性的,并且因此指定存在所述特征、部分、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部分、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构成的组。本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和操作,除非被具体指定为执行顺序,否则不应被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讨论或示出的特定顺序执行。还应当理解的是,可以采用附加步骤或替代性步骤。
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上”、“接合至”、“连接至”或“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时,该元件或层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接合至另一元件或层、连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或者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介于中间的元件或层。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上”、“直接接合至”、“直接连接至”或“直接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时,可以不存在介于中间的元件或层。用于描述元件之间的关系的其他词语应当以同样的方式解释(例如,“在…之间”与“直接在…之间”、“相邻”与“直接相邻”等)。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列出项目的任何组合及所有组合。
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可以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于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例如“第一”、“第二”的术语和其他数字术语在本文中使用时,除非由上下文明确指示,否则不暗含序列或顺序。因此,下文中所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而不背离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教示。
在本文中可以使用与空间相关的术语,比如“内”、“外”、“下面”、“下方”、“下”、“上方”、“上”、“顶”、“底”等,以便于说明书对如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进行描述。与空间相关的术语可以意在涵盖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除了图中描绘的取向之外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的“下方”或“下面”的元件将会被定向成在其他元件或特征的“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包括上方和下方两个取向。该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向(被旋转一定角度或处于其他取向),并且本文中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被相应地解释。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可以参照以下编号的方面来理解:
1.一种用于闭合闩锁组件的动力操作机构的马达控制系统,所述马达控制系统包括:
马达,所述马达包括第一马达端子和第二马达端子,并且所述马达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动力操作机构;以及
马达控制电路,所述马达控制电路联接在所述第一马达端子和所述第二马达端子中的一者与电压源和电接地端中的一者之间,以控制对所述马达的电力供给并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驱动所述马达;
其中,所述马达控制电路配置成通过在第一操作模式下提供所述电力供给以沿所述第一方向驱动所述马达以及在第二操作模式下提供所述电力供给以沿所述第二方向驱动所述马达而控制所述马达,其中,所述马达在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下被驱动时的速度与所述马达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下被驱动时的速度不同。
2.根据方面1所述的马达控制系统,其中,所述动力操作机构是动力释放机构,并且所述马达是与所述动力释放机构的动力释放齿轮操作性地联接的动力释放马达。
3.根据方面2所述的马达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操作模式是动力释放模式,并且所述第二操作模式是重置模式,其中,所述动力释放马达在所述重置模式下被驱动时的速度低于所述动力释放马达在所述动力释放模式下被驱动时的速度,以降低所述马达和所述动力释放机构中的至少一者的操作声级。
4.根据方面1所述的马达控制系统,其中,所述马达控制电路配置成在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下通过在所述第一马达端子和所述第二马达端子中的一者与电压源和所述电接地端中的一者之间建立的第一电路路径而供给第一马达电流以沿所述第一方向驱动所述马达,并且所述马达控制电路配置成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下通过在所述第一马达端子和所述第二马达端子中的一者与电压源和所述电接地端中的一者之间建立的第二电路路径而供给第二马达电流以沿所述第二方向驱动所述马达,其中,所述第二电路路径的电阻大于所述第一电路路径的电阻,使得所述第二马达电流小于所述第一马达电流。
5.根据方面4所述的马达控制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第二电路路径串联设置的重置电阻器,所述重置电阻器用于将所述第二马达电流减小至重置电流。
6.根据方面5所述的马达控制系统,还包括重置开关,所述重置开关与所述第二电路路径串联设置并且能够在用于允许所述第二马达电流通过所述第二电路路径的重置连接位置与用于阻止所述第二马达电流通过所述第二电路路径的重置断开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当所述动力操作机构处于原状态时,所述重置开关处于所述重置断开位置。
7.根据方面6所述的马达控制系统,其中,所述动力操作机构当所述马达控制电路处于所述第二操作模式时在没有弹簧辅助的情况下被驱动至所述原状态。
8.根据方面2所述的马达控制系统,还包括电子控制单元,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联接至所述马达控制电路并且配置成通过下述方式来控制所述动力释放马达:所述方式为命令所述马达控制电路在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下提供第一马达电流和第一马达电压中的至少一者以沿所述第一方向驱动所述动力释放马达从而沿释放方向致动所述动力释放齿轮,以及命令所述马达控制电路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下提供第二马达电流和第二马达电压中的至少一者以沿所述第二方向驱动所述动力释放马达从而沿重置方向致动所述动力释放齿轮,其中,所述动力释放马达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下被驱动时的速度低于所述动力释放马达在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下被驱动时的速度。
9.根据方面8所述的马达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操作模式是动力释放模式和释放模式中的一者,所述第二操作模式是重置模式和解锁模式中的一者,并且所述马达控制电路包括多个继电器,所述多个继电器联接在所述第一马达端子和所述第二马达端子中的一者与所述电压源和所述电接地端中的一者之间以提供所述第一马达电流和所述第二马达电流中的一者,其中,所述第一马达电流从所述电压源到所述第一马达端子并通过所述第二马达端子而到达所述电接地端以沿所述第一方向驱动所述动力释放马达,所述第二马达电流从所述电压源到所述第二马达端子并通过所述第一马达端子而到达所述电接地端以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所述第二方向驱动所述动力释放马达,并且其中,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联接至所述多个继电器并且配置成通过命令所述多个继电器在所述动力释放模式和所述释放模式中的一者下提供所述第一马达电流以及在所述重置模式和所述解锁模式中的一者下提供所述第二马达电流而控制所述动力释放马达。
10.根据方面9所述的马达控制系统,其中,所述多个继电器包括:
具有释放线圈的释放继电器,所述释放线圈包括联接至所述电压源的释放线圈正端子和联接至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联接的释放驱动节点的释放线圈负端子,并且所述释放继电器包括联接至所述第一马达端子的公共释放触点、联接至所述电压源的第一释放触点、以及联接至所述电接地端的第二释放触点且包括释放衔铁,所述释放衔铁可旋转地电联接至所述公共释放触点并且能够响应于通过所述释放线圈的释放线圈电流而在接合所述第一释放触点与接合所述第二释放触点之间移动,以基于所述释放驱动节点被电接地和所述释放驱动节点未被接地中的一者而提供从所述电压源到所述动力释放马达的所述第一马达端子和从所述动力释放马达的所述第一马达端子到所述电接地端的可选择的释放电流;
具有解锁线圈的解锁继电器,所述解锁线圈包括联接至所述电压源的解锁线圈正端子和联接至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联接的解锁驱动节点的解锁线圈负端子,并且所述解锁继电器包括联接至所述第二马达端子的公共解锁触点和联接至分支节点的第一解锁触点且包括第二解锁触点和解锁衔铁,所述解锁衔铁可旋转地电联接至所述公共解锁触点并且能够响应于通过所述解锁线圈的解锁线圈电流而在接合所述第一解锁触点与接合所述第二解锁触点之间移动,以基于所述解锁驱动节点被电接地和所述解锁驱动节点未被接地中的一者而提供在所述分支节点与所述动力释放马达的所述第二马达端子之间的可选择的解锁电流;
具有重置线圈的重置继电器,所述重置线圈包括联接至所述电压源的重置线圈正端子和联接至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联接的重置驱动节点的重置线圈负端子,并且所述重置继电器包括联接至所述第二马达端子的公共重置触点和联接至所述分支节点的第一重置触点且包括第二重置触点和重置衔铁,所述重置衔铁可旋转地电联接至所述公共重置触点并且能够响应于通过所述释放线圈的重置线圈电流而在接合所述第一重置触点与接合所述第二重置触点之间移动,以基于所述重置驱动节点被电接地和所述重置驱动节点未被接地中的一者而提供在所述分支节点与所述动力释放马达的所述第二马达端子之间的可选择的重置电流;以及
具有动力控制线圈的动力控制继电器,所述动力控制线圈包括联接至所述电压源的动力控制线圈正端子和联接至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联接的动力控制节点的动力控制线圈负端子,并且所述动力控制继电器包括联接至所述分支节点的公共动力控制触点、联接至所述电压源的第一动力控制触点、以及联接至所述电接地端的第二动力控制触点且包括动力控制衔铁,所述动力控制衔铁可旋转地电联接至所述公共动力控制触点并且能够响应于通过所述动力控制线圈的动力控制线圈电流而在接合所述第一动力控制触点与接合所述第二动力控制触点之间移动,以基于所述动力控制节点被电接地和所述动力控制节点未被接地中的一者而提供所述电压源与所述分支节点之间的和所述分支节点与所述电接地端之间的可选择的动力控制电流。
11.根据方面10所述的马达控制系统,还包括:
重置开关,所述重置开关联接至所述第二马达端子并且能够在重置连接位置与重置断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重置连接位置用于将所述动力释放马达连接至所述重置继电器的所述公共重置触点,所述重置断开位置用于将所述动力释放马达与所述重置继电器的所述公共重置触点断开;以及
重置电阻器,所述重置电阻器串联连接在所述重置开关与所述重置继电器之间,所述重置电阻器用于减小所述分支节点与所述第二马达端子之间的并且通过所述重置开关的可选择的重置电流。
12.一种用于车门的闭合闩锁系统,所述闭合闩锁系统包括:
闭合闩锁组件,所述闭合闩锁组件包括闩锁机构,所述闩锁结构包括棘齿和掣爪,所述棘齿能够在撞销释放位置与撞销捕获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掣爪能够在棘齿保持位置与棘齿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棘齿保持位置处,所述掣爪将所述棘齿保持在所述棘齿的所述撞销捕获位置,在所述棘齿释放位置处,所述掣爪允许所述棘齿移动至所述棘齿的所述撞销释放位置;
所述闭合闩锁组件包括闩锁释放机构,所述闩锁释放机构包括闩锁释放杆,所述闩锁释放杆能够在原位置与掣爪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原位置处,所述掣爪被保持在所述掣爪的所述棘齿保持位置,在所述掣爪释放位置处,所述闩锁释放杆使所述掣爪移动至所述掣爪的所述棘齿释放位置;
所述闭合闩锁组件包括动力释放机构,所述动力释放机构包括动力释放马达和由所述动力释放马达驱动的动力释放齿轮且包括致动器杆,所述致动器杆能够在非致动位置与致动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非致动位置处,所述闩锁释放杆被保持在所述闩锁释放杆的原位置,在所述致动位置处,所述致动器杆使所述闩锁释放杆移动至所述闩锁释放杆的掣爪释放位置,所述动力释放齿轮能够沿释放方向从中央原位置旋转至释放位置以使所述致动器杆从所述致动器杆的非致动位置移动至所述致动器杆的致动位置,并且所述动力释放齿轮能够沿解锁方向从所述动力释放齿轮的中央原位置旋转至解锁位置;以及
马达控制系统,所述马达控制系统包括马达控制电路,所述马达控制电路联接在所述动力释放马达的第一马达端子和第二马达端子中的一者与电压源和电接地端中的一者之间,以控制对所述动力释放马达的电流供给并使所述动力释放齿轮在所述动力释放齿轮的解锁位置、所述动力释放齿轮的中央原位置以及所述动力释放齿轮的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并且
所述马达控制系统包括电子控制单元,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联接至所述马达控制电路并且配置成通过下述方式来控制所述动力释放马达:所述方式为命令马达控制电路在第一操作模式下提供第一马达电流以沿第一方向驱动所述动力释放马达以及命令马达控制电路在第二操作模式下提供第二马达电流以沿第二方向驱动所述动力释放马达,其中,所述动力释放马达在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下被驱动时的速度与所述动力释放马达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下被驱动时的速度不同。
13.根据方面12所述的闭合闩锁系统,其中,所述马达控制电路包括多个开关单元,所述多个开关单元联接在所述第一马达端子和所述第二马达端子中的一者与所述电压源和所述电接地端中的一者之间,以提供从所述电压源到所述第一马达端子并通过所述第二马达端子而到达所述电接地端以沿所述第一方向驱动所述动力释放马达的第一马达电流以及提供从所述电压源到所述第二马达端子并通过所述第一马达端子而到达所述电接地端以沿与所述第二方向驱动所述动力释放马达的第二马达电流。
14.根据方面13所述的闭合闩锁系统,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驱动所述动力释放马达使所述动力释放齿轮从所述动力释放齿轮的解锁位置移动至所述动力释放齿轮的释放位置并从所述动力释放齿轮的中央原位置移动至所述动力释放齿轮的释放位置,并且沿所述第二方向驱动所述动力释放马达使所述动力释放齿轮从所述动力释放齿轮的释放位置移动至所述动力释放齿轮的中央原位置并从所述动力释放齿轮的中央原位置移动至所述动力释放齿轮的解锁位置。
15.根据方面12所述的闭合闩锁系统,其中,所述多个开关单元包括多个继电器,所述多个继电器包括:
释放继电器,所述释放继电器联接至所述电压源和所述电接地端并且联接至所述动力释放马达的所述第一马达端子,以提供从所述电压源到所述第一马达端子以及从所述第一马达端子到所述电接地端的可选择的释放电流;
解锁继电器,所述解锁继电器联接至所述电压源和分支节点以及所述动力释放马达的所述第二马达端子,以提供所述分支节点与所述第二马达端子之间的以及从所述第二马达端子到所述分支节点的可选择的解锁电流;
重置继电器,所述重置继电器联接至所述电压源和所述分支节点以及所述动力释放马达的所述第二马达端子,以提供所述第二马达端子与所述分支节点之间的可选择的重置电流;以及
动力控制继电器,所述动力控制继电器联接至所述电压源和所述电接地端以及所述分支节点,以提供从所述电压源到所述分支节点以及从所述分支节点到所述电接地端的可选择的动力控制电流。
16.根据方面15所述的闭合闩锁系统,还包括:
重置开关,所述重置开关联接至所述第二马达端子并且能够在重置连接位置与重置断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重置连接位置用于将所述动力释放马达连接至所述重置继电器,所述重置断开位置用于将所述动力释放马达与所述重置继电器断开;以及
重置电阻器,所述重置电阻器串联连接在所述重置开关与所述重置继电器之间,所述重置电阻器用于减小所述分支节点与所述第二马达端子之间并且通过所述重置开关的可选择的重置电流。
17.一种对闭合闩锁组件的动力释放机构的动力释放马达进行控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在第一操作模式下为所述动力释放马达供给第一马达电流和第一马达电压中的至少一者以将所述动力释放马达以第一速度驱动;以及
在第二操作模式下为所述动力释放马达供给第二马达电流和第二马达电压中的至少一者以将所述动力释放马达以与所述第一速度不同的第二速度驱动。
18.根据方面1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下述步骤:
将马达控制电路配置成在第一操作模式下通过在所述动力释放马达的第一马达端子和所述动力释放马达的第二马达端子中的一者与电压源和电接地端中的一者之间建立的第一电路路径而供给第一马达电流和第一马达电压中的所述至少一者以沿第一方向驱动所述动力释放马达;以及将所述马达控制电路配置成在第二操作模式下通过在所述第一马达端子和所述第二马达端子中的一者与电压源和电接地端中的一者之间建立的第二电路路径而供给第二马达电流和第二马达电压中的所述至少一者以沿所述第二方向驱动所述动力释放马达,其中,所述第二电路路径的电阻大于所述第一电路路径的电阻,使得所述第二马达电流小于所述第一马达电流。
19.根据方面1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下述步骤:
当沿所述第二方向驱动所述动力释放马达时,响应于检测到处于原状态的动力释放机构而将所述第二电路路径中断,以阻止所述第二马达电流通过所述第二电路路径。
20.根据方面1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下述步骤:
确定所述动力释放马达是否应当使用电子控制单元沿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中的一者移动;
响应于确定所述动力释放马达应当在动力释放模式下使用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而命令联接至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并且联接在第一马达端子和第二马达端子中的一者与电压源和电接地端中的一者之间的多个继电器;
使用所述多个继电器提供从所述电压源到所述动力释放马达的所述第一马达端子并通过所述第二马达端子而到达所述电接地端的所述第一马达电流;
用所述第一马达电流将所述动力释放马达沿所述第一方向驱动;
响应于确定所述动力释放马达应当在重置模式下使用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而命令所述多个继电器;
使用所述多个继电器提供从所述电压源到所述第二马达端子并通过所述第一马达端子而到达所述电接地端的所述第二马达电流;以及
用所述第二马达电流将所述动力释放马达沿第二方向驱动。

Claims (12)

1.一种用于闭合闩锁组件(10)的动力操作机构的马达控制系统(306),所述马达控制系统(306)包括:
马达(46,110),所述马达(46,110)包括第一马达端子(308)和第二马达端子(310),并且所述马达(46,110)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动力操作机构;以及
马达控制电路(311),所述马达控制电路(311)联接在所述第一马达端子(308)和所述第二马达端子(310)中的一者与电压源(320)和电接地端(322)中的一者之间,以控制对所述马达的电力供给并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驱动所述马达;
其中,所述马达控制电路配置成通过在第一操作模式下提供所述电力供给以沿所述第一方向驱动所述马达以及在第二操作模式下提供所述电力供给以沿所述第二方向驱动所述马达而控制所述马达,其中,所述马达在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下被驱动时的速度与所述马达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下被驱动时的速度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控制系统,其中,所述动力操作机构是动力释放机构,并且所述马达是与所述动力释放机构的动力释放齿轮(104)操作性地联接的动力释放马达(46,1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操作模式是动力释放模式,并且所述第二操作模式是重置模式,其中,所述动力释放马达在所述重置模式下被驱动时的速度低于所述动力释放马达在所述动力释放模式下被驱动时的速度,以降低所述马达和所述动力释放机构中的至少一者的操作声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控制系统,其中,所述马达控制电路配置成在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下通过在所述第一马达端子和所述第二马达端子中的一者与电压源和所述电接地端中的一者之间建立的第一电路路径(313)而供给第一马达电流以沿所述第一方向驱动所述马达,并且所述马达控制电路配置成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下通过在所述第一马达端子和所述第二马达端子中的一者与电压源和所述电接地端中的一者之间建立的第二电路路径(315)而供给第二马达电流以沿所述第二方向驱动所述马达,其中,所述第二电路路径的电阻大于所述第一电路路径的电阻,使得所述第二马达电流小于所述第一马达电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控制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第二电路路径串联设置的重置电阻器(384),所述重置电阻器(384)用于将所述第二马达电流减小至重置电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控制系统,还包括重置开关(382),所述重置开关(382)与所述第二电路路径串联设置并且能够在用于允许所述第二马达电流通过所述第二电路路径的重置连接位置与用于阻止所述第二马达电流通过所述第二电路路径的重置断开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当所述动力操作机构处于原状态时,所述重置开关处于所述重置断开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控制系统,所述动力操作机构当所述马达控制电路处于所述第二操作模式时在没有弹簧辅助的情况下被驱动至所述原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控制系统,还包括电子控制单元(60),所述电子控制单元(60)联接至所述马达控制电路并且配置成通过下述方式来控制所述动力释放马达:所述方式为命令所述马达控制电路在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下提供第一马达电流和第一马达电压中的至少一者以沿所述第一方向驱动所述动力释放马达从而沿释放方向致动所述动力释放齿轮,以及命令所述马达控制电路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下提供第二马达电流和第二马达电压中的至少一者以沿所述第二方向驱动所述动力释放马达从而沿重置方向致动所述动力释放齿轮,其中,所述动力释放马达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下被驱动时的速度低于所述动力释放马达在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下被驱动时的速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操作模式是动力释放模式和释放模式中的一者,所述第二操作模式是重置模式和解锁模式中的一者,并且所述马达控制电路包括多个继电器,所述多个继电器联接在所述第一马达端子和所述第二马达端子中的一者与所述电压源和所述电接地端中的一者之间以提供所述第一马达电流和所述第二马达电流中的一者,其中,所述第一马达电流从所述电压源到所述第一马达端子并通过所述第二马达端子而到达所述电接地端以沿所述第一方向驱动所述动力释放马达,所述第二马达电流从所述电压源到所述第二马达端子并通过所述第一马达端子而到达所述电接地端以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所述第二方向驱动所述动力释放马达,并且其中,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联接至所述多个继电器并且配置成通过命令所述多个继电器在所述动力释放模式和所述释放模式中的一者下提供所述第一马达电流以及在所述重置模式和所述解锁模式中的一者下提供所述第二马达电流而控制所述动力释放马达。
10.一种对闭合闩锁组件的动力释放机构的动力释放马达进行控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在第一操作模式下为所述动力释放马达供给第一马达电流和第一马达电压中的至少一者以将所述动力释放马达以第一速度驱动;以及
在第二操作模式下为所述动力释放马达供给第二马达电流和第二马达电压中的至少一者以将所述动力释放马达以与所述第一速度不同的第二速度驱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下述步骤:
将马达控制电路配置成在第一操作模式下通过在所述动力释放马达的第一马达端子和所述动力释放马达的第二马达端子中的一者与电压源和电接地端中的一者之间建立的第一电路路径而供给第一马达电流和第一马达电压中的所述至少一者以沿第一方向驱动所述动力释放马达;以及
将所述马达控制电路配置成在第二操作模式下通过在所述第一马达端子和所述第二马达端子中的一者与电压源和电接地端中的一者之间建立的第二电路路径而供给第二马达电流和第二马达电压中的所述至少一者以沿所述第二方向驱动所述动力释放马达,其中,所述第二电路路径的电阻大于所述第一电路路径的电阻,使得所述第二马达电流小于所述第一马达电流。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下述步骤:
当沿所述第二方向驱动所述动力释放马达时,响应于检测到处于原状态的动力释放机构而将所述第二电路路径中断,以阻止所述第二马达电流通过所述第二电路路径。
CN201910893608.4A 2018-09-20 2019-09-20 具有动力释放机构和马达控制系统的闭合闩锁组件 Active CN1109247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733884P 2018-09-20 2018-09-20
US62/733,884 2018-09-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24765A true CN110924765A (zh) 2020-03-27
CN110924765B CN110924765B (zh) 2022-06-24

Family

ID=69725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93608.4A Active CN110924765B (zh) 2018-09-20 2019-09-20 具有动力释放机构和马达控制系统的闭合闩锁组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542730B2 (zh)
CN (1) CN110924765B (zh)
DE (1) DE1020191253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10898A1 (en) * 2019-04-17 2020-10-22 Magna Closures Inc. Closure latch assembly with power reset circuit mechanism and method for reset
DE102019121300A1 (de) * 2019-08-07 2021-02-11 Daimler Ag Kraftfahrzeugschloss, insbesondere Kraftfahrzeugtürschloss
US11739569B2 (en) 2019-10-10 2023-08-29 Magna Closures Inc. System to isolate two motor driving circuits driving a single motor and method for isolation
DE102020113069A1 (de) * 2020-05-14 2021-11-18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Tür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04431A (ja) * 1998-09-28 2000-04-11 Aisin Seiki Co Ltd ドアクローザ装置の駆動制御装置
DE10157473A1 (de) * 2000-11-27 2002-05-29 Denso Corp Antriebseinheit für ein Türschloss
CN108222711A (zh) * 2016-12-14 2018-06-29 麦格纳覆盖件有限公司 智能闩锁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27388B2 (ja) * 2010-10-20 2014-11-19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ドアロック装置
EP2644808B1 (en) 2010-11-26 2016-10-12 Kabushiki Kaisha Honda Lock Device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vehicle door
CN105378200B (zh) * 2013-07-17 2018-05-15 麦格纳覆盖件有限公司 应用于动力系拉和闩锁机构的双马达装置
DE112017001331T5 (de) * 2016-03-16 2018-12-20 Denso Corporation Öffnungs-/Schliesskörper-Antriebsmotor und Öffnungs-/Schliesskörper-Antriebssystem
DE102017212624A1 (de) * 2016-08-09 2018-02-15 Magna Closures Inc. Elektrische Türverriegelung mit Motorrückstellung
US11035157B2 (en) 2017-05-25 2021-06-15 Magna Closures Inc. Closure latch for vehicle door having bidirectional power release function
US11072950B2 (en) 2017-06-07 2021-07-27 Magna Closures Inc. Closure latch assembly with a power release mechanism and an inside handle release mechanis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04431A (ja) * 1998-09-28 2000-04-11 Aisin Seiki Co Ltd ドアクローザ装置の駆動制御装置
DE10157473A1 (de) * 2000-11-27 2002-05-29 Denso Corp Antriebseinheit für ein Türschloss
CN108222711A (zh) * 2016-12-14 2018-06-29 麦格纳覆盖件有限公司 智能闩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9125319A1 (de) 2020-03-26
CN110924765B (zh) 2022-06-24
US20200095809A1 (en) 2020-03-26
US11542730B2 (en) 2023-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24765B (zh) 具有动力释放机构和马达控制系统的闭合闩锁组件
CN108999501B (zh) 具有动力释放机构和内侧把手释放机构的闭合闩锁组件
CN106246013B (zh) 闩锁组件、机械锁芯释放机构及打开关闭闩锁的方法
US7642669B2 (en) Electrical circuit arrangement
CN113692472B (zh) 用于机动车车门的锁闭装置
US10683682B2 (en) Closure latch for vehicle door having double pull release mechanism driven by child lock actuator
US6883839B2 (en) Automobile vehicle lock
CN108999500B (zh) 具闩锁机构和带重置装置的外侧释放机构的闭合闩锁组件
US11035157B2 (en) Closure latch for vehicle door having bidirectional power release function
US20190271180A1 (en) Crash unlock for side door latch
CN110397357B (zh) 与车门中的闭合闩锁组件一起使用的远程双锁组件
CN111335756B (zh) 具有与释放机构柔性连接的双掣爪闩锁机构的智能闩锁组件
CN113710864B (zh) 具有电力复位电路机构的闭合闩锁组件和用于复位的方法
EP3027832A2 (en) Electrically operable motor vehicle door lock
US11739569B2 (en) System to isolate two motor driving circuits driving a single motor and method for isolation
JPH10115138A (ja) 扉体の施解錠装置
US20220298835A1 (en) Closure latch assembly equipped with child lock mechanism and power release mechanism having directional controlling actuation of the child lock mechanism
US20220268064A1 (en) Closure latch assembly with crash unlock mechanism
US20220282530A1 (en) Closure latch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s for the closure latch assembly
JP2024518383A (ja) 自動車用ロック、特に電気式ロック
JPH068225Y2 (ja)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の施錠解錠装置
CN113931540A (zh) 车辆和车辆尾门锁定装置
JP2001107617A (ja) ドアロック駆動装置
CN115822393A (zh) 使用单个电动马达的具有碰撞解锁机构的闭合闩锁组件
JP2001107618A (ja) ドアロッ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