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22098B - 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22098B
CN110922098B CN201911150813.8A CN201911150813A CN110922098B CN 110922098 B CN110922098 B CN 110922098B CN 201911150813 A CN201911150813 A CN 201911150813A CN 110922098 B CN110922098 B CN 1109220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phalt mixture
parts
asphalt
new
was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5081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22098A (zh
Inventor
林和武
孙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hui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ghui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hui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ghui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5081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220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220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220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220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220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6/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only organic binders, e.g. polymer or resin concrete
    • C04B26/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4B26/26Bituminous materials, e.g. tar, pitc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沥青混合料领域,针对强度较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再生沥青混合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废旧沥青混合料25‑30份;新沥青8‑10份;新集料60‑70份;矿粉6‑8份;再生剂0.3‑0.5份;N‑甲基‑1‑[1‑(2‑噻吩基甲基)‑4‑哌啶基]甲胺0.1‑0.3份;水杨酸肟酸0.2‑0.4份;邻硝基十二烷醚1‑2份。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破碎废旧沥青混合料;S2、混合60%新沥青、70%新集料形成初混合物;S3、混合N‑甲基‑1‑[1‑(2‑噻吩基甲基)‑4‑哌啶基]甲胺、水杨酸肟酸、邻硝基十二烷醚形成中间混合物;S4、混合所有组分,即得再生沥青混合料。通过控制废旧沥青混合料、新沥青以及细集料的用量比例,有利于提高混合所得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抗疲劳性。

Description

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沥青混合料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再生沥青混合料是指将旧沥青路面经过翻挖、回收、破碎、筛分后,与再生剂、新集料等按一定比例重新拌和成的混合料。
但是,由于废旧沥青中的沥青已经老化,稠度比较大,流动性也比较差,因此,在新旧沥青的拌和过程中,旧沥青难以与旧集料分离,难以转移到新集料上,同时,由于旧集料上本身裹覆有旧沥青,对新沥青的吸附能力以及结合能力比新集料强,从而使得新沥青更容易裹覆于旧集料上,容易使得新旧沥青的混合不均匀,从而容易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强度产生影响,因此,仍有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沥青混合料,具有便于集料混合均匀以增强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的优点。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具有使得制备所得的沥青混合料的新旧沥青混合更均匀以提高抗压强度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再生沥青混合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废旧沥青混合料25-30份;
新沥青8-10份;
新集料60-70份;
矿粉6-8份;
再生剂0.3-0.5份;
N-甲基-1-[1-(2-噻吩基甲基)-4-哌啶基]甲胺0.1-0.3份;
水杨酸肟酸0.2-0.4份;
邻硝基十二烷醚1-2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废旧沥青混合料、新沥青以及新集料的用量比例,有利于新旧沥青更好地互相混合均匀,从而有利于提高混合所得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抗疲劳性,进而有利于扩大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适用范围,有利于更好地节约资源,使得经济效益提高。
通过采用N-甲基-1-[1-(2-噻吩基甲基)-4-哌啶基]甲胺、水杨酸肟酸与邻硝基十二烷醚互相协同配合,有利于旧沥青与旧集料更好地分离,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旧沥青、旧集料与新沥青、新集料的相容性,使得新旧沥青以及新旧集料更加容易混合均匀,从而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混合所得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抗疲劳性,进而有利于扩大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适用范围,有利于更好地节约资源,使得经济效益提高。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废旧沥青混合料由粒径为0-8mm的废旧沥青料、粒径为8-18mm的废旧沥青料以及粒径为18-26mm的废旧沥青料以质量份数比为2:5:3的比例混合而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不同粒径的废旧沥青混合料的比例用量,有利于再生沥青混合料中的集料堆积更加密集,从而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混合所得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密实度,使得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抗疲劳性更强,进而有利于扩大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适用范围,使得资源利用率更高。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新集料为粒径不大于20mm的玄武岩。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玄武岩作为新集料,玄武岩呈多气孔状,质地坚硬,从而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使得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疲劳性更好;同时,通过控制玄武岩的粒径,有利于玄武岩更好地与旧集料配合堆积,从而有利于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中的集料堆积密集程度,使得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抗疲劳性更强。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新集料由粒径为0-3mm的玄武岩、粒径为3-10mm的玄武岩以及粒径为10-20mm的玄武岩以质量份数比为4:4:2的比例混合而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不同粒径的玄武岩的用量比例,有利于再生混凝土内的集料堆积更加密集,同时,有利于玄武岩更好地与废旧沥青混合料互相配合,使得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密实度更高,从而使得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抗疲劳性更强。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辛癸醇聚氧乙烯醚0.1-0.2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入辛癸醇聚氧乙烯醚,有利于更好地促进N-甲基-1-[1-(2-噻吩基甲基)-4-哌啶基]甲胺、水杨酸肟酸与邻硝基十二烷醚的互相协同配合,从而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新旧沥青的相容性,使得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各组分混合更加均匀,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抗疲劳性,使得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适用范围更广,有利于更好地节约资源,使得经济效益更高。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2-(4-甲苯基)-吡咯烷0.1-0.3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入2-(4-甲苯基)-吡咯烷与辛癸醇聚氧乙烯醚互相协同配合,有利于N-甲基-1-[1-(2-噻吩基甲基)-4-哌啶基]甲胺、水杨酸肟酸与邻硝基十二烷醚的互相协同配合作用被更进一步的促进,从而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新旧沥青的相容性,使得再生沥青混合料中的各组分更容易互相混合均匀,进而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抗疲劳性,使得再生沥青混合料适于更多的实际应用,进而有利于提高废旧沥青的利用率,有利于更好地节约资源的同时有利于减少废旧沥青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有利于更好地节能环保。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微硅粉2-4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入微硅粉,有利于填充再生沥青混合料中的孔隙,使得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密实度提高,从而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抗疲劳性,使得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应用范围更广,有利于更好地节能环保。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1-[5-(1,3-二氧戊环-2-基)-2-噻吩基]乙酮0.05-0.1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入1-[5-(1,3-二氧戊环-2-基)-2-噻吩基]乙酮,有利于更好地促进N-甲基-1-[1-(2-噻吩基甲基)-4-哌啶基]甲胺、水杨酸肟酸与邻硝基十二烷醚的互相协同配合,从而使得再生沥青混合料中的各组分更容易混合均匀,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抗疲劳性,使得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适用范围更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空心玻璃微珠1-2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入空心玻璃微珠,有利于更好地填充再生沥青混合料中的孔隙,使得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密实度更高,从而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抗疲劳性;同时,空心玻璃微珠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从而使得再生沥青混合料可通过空心玻璃微珠的流动以发生一定的形变,从而有利于增强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韧性,使得再生沥青混合料更加不容易开裂,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抗疲劳性。
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破碎废旧沥青混合料,并利用筛网将不同粒径的废旧沥青混合料筛分以备用;
S2、在第一反应容器中先加入60%的新沥青以及70%的新集料,边搅拌边加热至120℃-140℃,搅拌混合均匀,形成初混合物;
S3、在第二反应容器中按质量份数比加入废旧沥青混合料,边搅拌边加热至110℃-120℃,并边搅拌边加入N-甲基-1-[1-(2-噻吩基甲基)-4-哌啶基]甲胺、水杨酸肟酸以及邻硝基十二烷醚,搅拌混合均匀,形成中间混合物;
S4、将步骤S3搅拌形成的中间混合物以及剩余组分加入至第一反应容器中与步骤S1的初混合物混合均匀,即得再生沥青混合料。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先混合部分新沥青以及新集料,有利于新沥青与新集料更好互相混合均匀,同时,通过先将N-甲基-1-[1-(2-噻吩基甲基)-4-哌啶基]甲胺、水杨酸肟酸以及邻硝基十二烷醚加入至废旧沥青混合料中,有利于旧沥青与旧集料更好地分离,从而有利于提高新旧沥青的相容性,使得新旧沥青更容易混合均匀,进而有利于更好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抗疲劳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控制废旧沥青混合料、新沥青以及新集料的用量比例,有利于新旧沥青更好地互相混合均匀,有利于提高混合所得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抗疲劳性,有利于扩大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适用范围,使得经济效益提高;
2.通过采用N-甲基-1-[1-(2-噻吩基甲基)-4-哌啶基]甲胺、水杨酸肟酸与邻硝基十二烷醚互相协同配合,有利于提高旧沥青、旧集料与新沥青、新集料的相容性,使得新旧沥青以及新旧集料更加容易混合均匀,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混合所得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抗疲劳性,有利于扩大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适用范围,使得经济效益提高;
3.通过控制不同粒径的废旧沥青混合料的比例用量,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混合所得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密实度,使得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抗疲劳性更强,有利于扩大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适用范围,使得资源利用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以下实施例中,新沥青采用佛山市创立信化工有限公司的型号为70#的沥青。
以下实施例中,新集料采用漳浦县鸿胜石材有限公司的玄武岩。
以下实施例中,矿粉采用巩义市城区炜展耐材经销部的货号为wz-01的石灰岩矿粉。
以下实施例中,再生剂采用上海万照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的型号为WSG-S29货号为0047的沥青再生剂。
以下实施例中,N-甲基-1-[1-(2-噻吩基甲基)-4-哌啶基]甲胺采用北京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的货号为OR14912的N-甲基-1-[1-(2-噻吩基甲基)-4-哌啶基]甲胺。
以下实施例中,水杨酸肟酸采用上海金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货号为J44372-5g的水杨酸肟酸。
以下实施例中,邻硝基十二烷醚采用上海金锦乐实业有限公司的货号为JJL574803030303030303030303的邻硝基十二烷醚。
以下实施例中,辛癸醇聚氧乙烯醚采用郑州阿尔法化工有限公司的辛癸醇聚氧乙烯醚。
以下实施例中,2-(4-甲苯基)-吡咯烷采用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货号为S74508-1g的2-(4-甲苯基)-吡咯烷。
以下实施例中,微硅粉采用四川朗天资源综合利用有限责任公司的粒径为2000目的微硅粉。
以下实施例中,1-[5-(1,3-二氧戊环-2-基)-2-噻吩基]乙酮采用北京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的货号为1339346的1-[5-(1,3-二氧戊环-2-基)-2-噻吩基]乙酮。
以下实施例中,空心玻璃微珠采用东莞市德辉塑胶科技有限公司的型号为KW68的空心玻璃微珠。
实施例1
一种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先将废旧沥青混合料加入至破碎机中破碎,并利用筛网将破碎的废旧沥青混合料晒分成粒径为0-8mm、8-18mm以及18-26mm的,分类以备用。
S2、在第一搅拌釜中加入60%的新沥青以及70%的新集料,即加入5.4kg新沥青、45.5kg新集料,以200r/min的转速进行搅拌,并升高温度至120℃,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初混合物。
S3、在第二搅拌釜中加入废旧沥青混合料27.5kg、N-甲基-1-[1-(2-噻吩基甲基)-4-哌啶基]甲胺0.1kg、水杨酸肟酸0.2kg以及邻硝基十二烷醚2kg,以250r/min的转速进行搅拌,并升高温度至110℃,搅拌混合均匀,形成中间混合物。
S4、将S3中搅拌形成的中间混合物以及剩余的新沥青3.6kg、新集料19.5kg、矿粉7kg、再生剂0.3kg加入至第一搅拌釜中与初混合物混合,以200r/min的转速进行搅拌,搅拌混合均匀,即得再生沥青混合料。
本实施例中的废旧沥青混合料由粒径为0-8mm的废旧沥青料、粒径为8-18mm的废旧沥青料以及粒径为18-26mm的废旧沥青料以质量比为1:6:3的比例均匀混合而成。
本实施例中的新集料为粒径为20-25mm的玄武岩。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步骤S2中先加入4.8kg新沥青以及49kg新集料,搅拌均匀以形成初混合物。
步骤S3中加入废旧沥青混合料25kg、N-甲基-1-[1-(2-噻吩基甲基)-4-哌啶基]甲胺0.2kg、水杨酸肟酸0.3kg以及邻硝基十二烷醚1kg,搅拌均匀以形成中间混合物。
步骤S4中将S3搅拌形成的中间混合物以及剩余的新沥青3.2kg、新集料21kg、矿粉6kg、再生剂0.4kg加入至第一搅拌釜中与初混合物混合均匀即形成再生沥青混合料。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步骤S2中先加入6kg新沥青以及42kg新集料,搅拌均匀以形成初混合物。
步骤S3中加入废旧沥青混合料30kg、N-甲基-1-[1-(2-噻吩基甲基)-4-哌啶基]甲胺0.3kg、水杨酸肟酸0.4kg以及邻硝基十二烷醚1.5kg,搅拌均匀以形成中间混合物。
步骤S4中将S3搅拌形成的中间混合物以及剩余的新沥青4kg、新集料18kg、矿粉8kg、再生剂0.5kg加入至第一搅拌釜中与初混合物混合均匀即形成再生沥青混合料。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步骤S2中先加入5.1kg新沥青以及46.2kg新集料,搅拌均匀以形成初混合物。
步骤S3中加入废旧沥青混合料26kg、N-甲基-1-[1-(2-噻吩基甲基)-4-哌啶基]甲胺0.15kg、水杨酸肟酸0.35kg以及邻硝基十二烷醚1.9kg,搅拌均匀以形成中间混合物。
步骤S4中将S3搅拌形成的中间混合物以及剩余的新沥青3.4kg、新集料19.8kg、矿粉7.5kg、再生剂0.35kg加入至第一搅拌釜中与初混合物混合均匀即形成再生沥青混合料。
实施例5
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步骤S2中的温度控制为140℃,步骤S3中的温度控制为120℃。
实施例6
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步骤S2中的温度控制为134℃,步骤S3中的温度控制为116℃。
实施例7
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废旧沥青混合料由粒径为0-8mm的废旧沥青料、粒径为8-18mm的废旧沥青料以及粒径为18-26mm的废旧沥青料以质量比为3:4:3的比例均匀混合而成。
实施例8
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废旧沥青混合料由粒径为0-8mm的废旧沥青料、粒径为8-18mm的废旧沥青料以及粒径为18-26mm的废旧沥青料以质量比为2:6:2的比例均匀混合而成。
实施例9
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废旧沥青混合料由粒径为0-8mm的废旧沥青料、粒径为8-18mm的废旧沥青料以及粒径为18-26mm的废旧沥青料以质量比为2:4:4的比例均匀混合而成。
实施例10
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废旧沥青混合料由粒径为0-8mm的废旧沥青料、粒径为8-18mm的废旧沥青料以及粒径为18-26mm的废旧沥青料以质量比为3:5:2的比例均匀混合而成。
实施例11
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废旧沥青混合料由粒径为0-8mm的废旧沥青料、粒径为8-18mm的废旧沥青料以及粒径为18-26mm的废旧沥青料以质量比为1:5:4的比例均匀混合而成。
实施例12
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废旧沥青混合料由粒径为0-8mm的废旧沥青料、粒径为8-18mm的废旧沥青料以及粒径为18-26mm的废旧沥青料以质量比为2:5:3的比例均匀混合而成。
实施例13
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新集料由粒径为0-3mm的玄武岩、粒径为3-10mm的玄武岩以及粒径为10-20mm的玄武岩以质量比为4:3:3的比例均匀混合而成。
实施例14
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新集料由粒径为0-3mm的玄武岩、粒径为3-10mm的玄武岩以及粒径为10-20mm的玄武岩以质量比为4:5:1的比例均匀混合而成。
实施例15
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新集料由粒径为0-3mm的玄武岩、粒径为3-10mm的玄武岩以及粒径为10-20mm的玄武岩以质量比为3:4:3的比例均匀混合而成。
实施例16
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新集料由粒径为0-3mm的玄武岩、粒径为3-10mm的玄武岩以及粒径为10-20mm的玄武岩以质量比为5:4:1的比例均匀混合而成。
实施例17
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新集料由粒径为0-3mm的玄武岩、粒径为3-10mm的玄武岩以及粒径为10-20mm的玄武岩以质量比为3:5:2的比例均匀混合而成。
实施例18
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新集料由粒径为0-3mm的玄武岩、粒径为3-10mm的玄武岩以及粒径为10-20mm的玄武岩以质量比为5:3:2的比例均匀混合而成。
实施例19
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新集料由粒径为0-3mm的玄武岩、粒径为3-10mm的玄武岩以及粒径为10-20mm的玄武岩以质量比为4:4:2的比例均匀混合而成。
实施例20
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废旧沥青混合料由粒径为0-8mm的废旧沥青料、粒径为8-18mm的废旧沥青料以及粒径为18-26mm的废旧沥青料以质量比为2:5:3的比例均匀混合而成;同时,新集料由粒径为0-3mm的玄武岩、粒径为3-10mm的玄武岩以及粒径为10-20mm的玄武岩以质量比为4:4:2的比例均匀混合而成。
实施例21
与实施例20的区别在于:步骤S3中还加入了辛癸醇聚氧乙烯醚0.1kg。
实施例22
与实施例20的区别在于:步骤S3中还加入了辛癸醇聚氧乙烯醚0.2kg。
实施例23
与实施例20的区别在于:步骤S3中还加入了2-(4-甲苯基)-吡咯烷0.1kg。
实施例24
与实施例20的区别在于:步骤S3中还加入了2-(4-甲苯基)-吡咯烷0.3kg。
实施例25
与实施例20的区别在于:步骤S3中还加入了辛癸醇聚氧乙烯醚0.1kg、2-(4-甲苯基)-吡咯烷0.3kg。
实施例26
与实施例20的区别在于:步骤S3中还加入了辛癸醇聚氧乙烯醚0.2kg、2-(4-甲苯基)-吡咯烷0.1kg。
实施例27
与实施例20的区别在于:步骤S3中还加入了辛癸醇聚氧乙烯醚0.16kg、2-(4-甲苯基)-吡咯烷0.2kg。
实施例28
与实施例20的区别在于:步骤S4中还加入了微硅粉2kg。
实施例29
与实施例20的区别在于:步骤S4中还加入了微硅粉4kg。
实施例30
与实施例20的区别在于:步骤S3中还加入了1-[5-(1,3-二氧戊环-2-基)-2-噻吩基]乙酮0.05kg。
实施例31
与实施例20的区别在于:步骤S3中还加入了1-[5-(1,3-二氧戊环-2-基)-2-噻吩基]乙酮0.1kg。
实施例32
与实施例20的区别在于:步骤S4中还加入了空心玻璃微珠1kg。
实施例33
与实施例20的区别在于:步骤S4中还加入了空心玻璃微珠2kg。
实施例34
与实施例27的区别在于:
步骤S3中还加入了1-[5-(1,3-二氧戊环-2-基)-2-噻吩基]乙酮0.05kg;
步骤S4中还加入了微硅粉4kg、空心玻璃微珠1kg。
实施例35
与实施例27的区别在于:
步骤S3中还加入了1-[5-(1,3-二氧戊环-2-基)-2-噻吩基]乙酮0.08kg;
步骤S4中还加入了微硅粉3kg、空心玻璃微珠1.5kg。
实施例36
与实施例27的区别在于:
步骤S3中还加入了1-[5-(1,3-二氧戊环-2-基)-2-噻吩基]乙酮0.1kg;
步骤S4中还加入了微硅粉2kg、空心玻璃微珠2kg。
实施例37
与实施例27的区别在于:
步骤S3中还加入了1-[5-(1,3-二氧戊环-2-基)-2-噻吩基]乙酮0.06kg;
步骤S4中还加入了微硅粉2.8kg、空心玻璃微珠1.6kg。
比较例1
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步骤S3未加入N-甲基-1-[1-(2-噻吩基甲基)-4-哌啶基]甲胺、水杨酸肟酸以及邻硝基十二烷醚。
比较例2
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步骤S3未加入N-甲基-1-[1-(2-噻吩基甲基)-4-哌啶基]甲胺。
比较例3
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步骤S3未加入水杨酸肟酸。
比较例4
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步骤S3未加入水杨酸肟酸。
实验1
根据ASTM D1074-2017《沥青混合料抗压强度的标准试验方法》检测以上实施例以及比较例制备所得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MPa)。
实验2
根据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释义手册》中的T0739-2011《沥青混合料四点弯曲疲劳寿命试验》检测以上实施例以及比较例制备所得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弯曲劲度(MPa);弯曲劲度越大,表明道路的抗疲劳性越强。
以上实验的检测数据见表1。
表1
Figure BDA0002283483140000171
Figure BDA0002283483140000181
Figure BDA0002283483140000191
根据表1中实施例4-6的数据对比可得,通过控制反应过程中的反应温度,有利于再生沥青混合料中的各组分更好地混合均匀,同时,有利于再生沥青混合料中的各组分更好地互相协同配合,从而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抗疲劳性,使得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适用范围更广,有利于更好地节约资源。
根据表1中实施例6-12的数据对比可得,通过控制废旧沥青混合料中所采用的不同粒径的废旧沥青料的用量比例,有利于再生沥青混合料中的集料堆积更加密集,使得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密实度提高,从而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抗疲劳性,使得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适用范围更广,有利于更好地节约资源。
根据表1中实施例6与实施例11-19的数据对比可得,通过控制新集料中所采用的不同粒径的玄武岩的用量比例,有利于再生沥青混合料中的集料更好地堆积密集,有利于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抗疲劳性,使得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适用范围更广,有利于更好地节约资源。
根据表1中实施例6-20的数据对比可得,通过同时控制废旧沥青混合料中的不同粒径的沥青混合料的比例用量以及新集料中的不同粒径的玄武岩的比例用量,有利于再生沥青混合料中的集料堆积更加密集,使得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密实度更高,从而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抗疲劳性,使得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适用范围更广,有利于更好地节约资源。
根据表1中实施例20-27的数据对比可得,通过单独加入辛癸醇聚氧乙烯醚或单独加入2-(4-甲苯基)-吡咯烷,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更好地促进N-甲基-1-[1-(2-噻吩基甲基)-4-哌啶基]甲胺、水杨酸肟酸与邻硝基十二烷醚的协同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抗疲劳性;同时,只有当辛癸醇聚氧乙烯醚和2-(4-甲苯基)-吡咯烷互相协同配合时,才能更好地促进N-甲基-1-[1-(2-噻吩基甲基)-4-哌啶基]甲胺、水杨酸肟酸与邻硝基十二烷醚的协同配合,从而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抗疲劳性,缺少了任一组分,均容易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抗疲劳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根据表1中实施例20与实施例28-33的数据对比可得,通过单独加入微硅粉、1-[5-(1,3-二氧戊环-2-基)-2-噻吩基]乙酮或空心玻璃微珠,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抗疲劳性。
根据表1中实施例27与实施例34-37的数据对比可得,通过加入微硅粉、1-[5-(1,3-二氧戊环-2-基)-2-噻吩基]乙酮以及空心玻璃微珠,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抗疲劳性,使得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适用范围更广,从而有利于更好地节约资源。
根据表1中实施例4与比较例1-4的数据对比可得,只有当N-甲基-1-[1-(2-噻吩基甲基)-4-哌啶基]甲胺、水杨酸肟酸与邻硝基十二烷醚互相协同配合时,才能更好地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抗疲劳性,缺少了任一组分,均容易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抗疲劳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再生沥青混合料,其特征是: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废旧沥青混合料25-30份;
新沥青8-10份;
新集料60-70份;
矿粉6-8份;
再生剂0.3-0.5份;
N-甲基-1-[1-(2-噻吩基甲基)-4-哌啶基]甲胺0.1-0.3份;
水杨酸肟酸0.2-0.4份;
邻硝基十二烷醚1-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其特征是:所述废旧沥青混合料由粒径为0-8mm的废旧沥青料、粒径为8-18mm的废旧沥青料以及粒径为18-26mm的废旧沥青料以质量份数比为2:5:3的比例混合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其特征是:所述新集料为粒径不大于20mm的玄武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其特征是:所述新集料由粒径为0-3mm的玄武岩、粒径为3-10mm的玄武岩以及粒径为10-20mm的玄武岩以质量份数比为4:4:2的比例混合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其特征是: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辛癸醇聚氧乙烯醚0.1-0.2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其特征是: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2-(4-甲苯基)-吡咯烷0.1-0.3份。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其特征是: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微硅粉2-4份。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其特征是: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1-[5-(1,3-二氧戊环-2-基)-2-噻吩基]乙酮0.05-0.1份。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其特征是: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空心玻璃微珠1-2份。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S1、破碎废旧沥青混合料,并利用筛网将不同粒径的废旧沥青混合料筛分以备用;
S2、在第一反应容器中先加入60%的新沥青以及70%的新集料,边搅拌边加热至120℃-140℃,搅拌混合均匀,形成初混合物;
S3、在第二反应容器中按质量份数比加入废旧沥青混合料,边搅拌边加热至110℃-120℃,并边搅拌边加入N-甲基-1-[1-(2-噻吩基甲基)-4-哌啶基]甲胺、水杨酸肟酸以及邻硝基十二烷醚,搅拌混合均匀,形成中间混合物;
S4、将步骤S3搅拌形成的中间混合物以及剩余组分加入至第一反应容器中与步骤S2的初混合物混合均匀,即得再生沥青混合料。
CN201911150813.8A 2019-11-21 2019-11-21 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09220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50813.8A CN110922098B (zh) 2019-11-21 2019-11-21 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50813.8A CN110922098B (zh) 2019-11-21 2019-11-21 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22098A CN110922098A (zh) 2020-03-27
CN110922098B true CN110922098B (zh) 2021-08-31

Family

ID=69850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50813.8A Active CN110922098B (zh) 2019-11-21 2019-11-21 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2209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01996A1 (en) * 2008-03-24 2011-03-30 Obschestvo s ogranichennoy Otvetstvennostju "Unikom" Modifying composition for asplalt-concrete mixtures
CN103113618A (zh) * 2012-12-25 2013-05-22 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冷再生乳化沥青添加剂的制备方法
CN109267452A (zh) * 2018-09-17 2019-01-25 湖南鑫长胜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路面回收料冷再生的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9704653A (zh) * 2019-03-08 2019-05-03 广东中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防冻裂路面
CN109721286A (zh) * 2019-01-19 2019-05-07 江苏盛达飞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耐热再生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01996A1 (en) * 2008-03-24 2011-03-30 Obschestvo s ogranichennoy Otvetstvennostju "Unikom" Modifying composition for asplalt-concrete mixtures
CN103113618A (zh) * 2012-12-25 2013-05-22 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冷再生乳化沥青添加剂的制备方法
CN109267452A (zh) * 2018-09-17 2019-01-25 湖南鑫长胜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路面回收料冷再生的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9721286A (zh) * 2019-01-19 2019-05-07 江苏盛达飞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耐热再生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04653A (zh) * 2019-03-08 2019-05-03 广东中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防冻裂路面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22098A (zh) 2020-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17362B (zh) 一种建筑垃圾路面基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20318B (zh) 利用建筑垃圾冗余土的免烧实心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56380B (zh) 一种使用改性钢渣制备的密集配沥青混合料及制备方法
CN107879702A (zh) 一种早强型半柔性路面用水泥基灌浆材料
CN104164817B (zh) 一种高rap比例的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方法
CN110423085B (zh) 一种含电解锰渣道路抗开裂水稳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92720B (zh) 一种铜尾矿免烧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02369B (zh) 将渣土与粉煤灰复合制造的道路填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02370B (zh) 用渣土和电炉渣制造的道路填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32207A (zh) 用建筑废弃物制备的建筑用再生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74824B (zh) 煤直接液化残渣改性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36786B (zh) 一种再生活性掺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21694A (zh) 一种掺加废黏土砖粉、砖砂的再生混凝土
CN109336456B (zh) 一种赤泥基沥青混合料温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17296A (zh) 一种陶粒再生混凝土自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37822A (zh) 一种基于建筑垃圾的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50886A (zh) 抗车辙的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76477A (zh) 基于灰浆含量控制的石灰粉煤灰碎石基层回收料水泥稳定再生方法
CN108689659A (zh) 一种水泥稳定建筑垃圾再生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86959A (zh) 一种再生微粉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Zhang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strengthening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in cement stabilized mixture base layer of pavement
CN110922098B (zh) 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78610B (zh) 一种以渣土为主要原料的道路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71720B (zh) 使用建筑垃圾和煤矸石制造的道路填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73875A (zh) 一种基于二灰碎石废料完全利用的地聚物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