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08174A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08174A
CN110908174A CN201911371462.3A CN201911371462A CN110908174A CN 110908174 A CN110908174 A CN 110908174A CN 201911371462 A CN201911371462 A CN 201911371462A CN 110908174 A CN110908174 A CN 1109081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yer
alignment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7146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08174B (zh
Inventor
李静
崔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7146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081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081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081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081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081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11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by organic films, e.g. polymeric films
    • G02F1/133723Polyimide, polyamide-imid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指纹识别单元和多个准直孔单元;其中,准直孔单元包括沿第一方向层叠的多个遮光层,相邻遮光层之间设置透光层;遮光层包括透光孔,多个遮光层的透光孔组成准直孔,准直孔与指纹识别单元一一对应;至少一个遮光层为偏光配向模组,偏光配向模组包括沿第一方向层叠的两个配向膜,两个配向膜的偏光方向垂直;其中,第一方向为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使得偏光配向模组构成的遮光层的厚度较小,减小了显示面板中翘曲现象的发生几率。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指纹是人体与生俱来且独一无二的特征,具有唯一性、难以复制性、安全性等优点,近年来指纹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移动显示产品中,作为一种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的方式,使得移动显示产品的安全性和易操作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光学指纹识别技术是利用光线在手指表面纹谷和纹脊的反射差异获得指纹图案的技术,其工作原理简单,有利于移动显示产品的全面屏化设计,但在指纹识别过程中所用的感应器件容易受到光噪声的影响,导致指纹识别的精度难以提高。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在显示面板中对应感应器件设置由多个功能膜层的透光孔构成的准直孔,其中,多个功能膜层包括多个沿显示面板出光方向层叠的黑矩阵层,以及设置于多个黑矩阵层之间的多个透光层,为保证黑矩阵层的遮光效果,黑矩阵层的厚度较大,易导致翘曲现象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减小显示面板中翘曲现象的发生几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多个指纹识别单元和多个准直孔单元;
其中,所述准直孔单元包括沿第一方向层叠的多个遮光层,相邻所述遮光层之间设置透光层;所述遮光层包括透光孔,多个所述遮光层的所述透光孔组成准直孔,所述准直孔与所述指纹识别单元一一对应;
至少一个所述遮光层为偏光配向模组,所述偏光配向模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层叠的两个配向膜,两个所述配向膜的偏光方向垂直;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设置准直孔单元中至少一个遮光层为偏光配向膜组,其中,偏光配向模组包括沿第一方向层叠的两个配向膜,两个配向膜的偏光方向垂直,第一方向为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使得偏光配向模组构成的遮光层的厚度较小,减小了显示面板中翘曲现象的发生几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多个指纹识别单元和多个准直孔单元;
其中,所述准直孔单元包括沿第一方向层叠的多个遮光层,相邻所述遮光层之间设置透光层;所述遮光层包括透光孔,多个所述遮光层的所述透光孔组成准直孔,所述准直孔与所述指纹识别单元一一对应;
至少一个所述遮光层为偏光配向模组,所述偏光配向模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层叠的两个配向膜,两个所述配向膜的偏光方向垂直;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设置准直孔单元中至少一个遮光层为偏光配向膜组,其中,偏光配向模组包括沿第一方向层叠的两个配向膜,两个配向膜的偏光方向垂直,第一方向为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使得偏光配向模组构成的遮光层的厚度较小,减小了显示面板中翘曲现象的发生几率。
以上是本申请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实施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装置器件结构的示意图并非按照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以及高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1包括多个指纹识别单元10和多个准直孔单元20,准直孔单元20包括沿显示面板出光方向Z层叠的第一黑矩阵21、第二黑矩阵22、第三黑矩阵23和第四黑矩阵24,相邻黑矩阵之间设置透光层25,黑矩阵设置有透光孔26,多个黑矩阵的透光孔26组成准直孔30,每个准直孔30对应一个指纹识别单元10设置,其中,第一黑矩阵21、第二黑矩阵22、第三黑矩阵23和第四黑矩阵24均由黑色遮光材料形成,且厚度较大,导致相邻透光层25的厚度较大时易出现翘曲现象。
此外,继续参见图1,显示面板1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40和彩膜基板50,第二黑矩阵22、第三黑矩阵23和第四黑矩阵24设置于彩膜基板50上,第一黑矩阵21设置于阵列基板40上。
具体的,黑矩阵的形成过程为:先形成面积与对应基板相同的整层黑矩阵,然后去除准直孔单元20所属区域外的黑矩阵,并同时形成透光孔26。在形成第二黑矩阵22和第三黑矩阵23的过程中,由于对应的整层黑矩阵是不透光的,无法基于第四黑矩阵24上的透光孔26位置确定第二黑矩阵22和第三黑矩阵23上透光孔26的位置,因此通常以彩膜基板50的对应边为基准进行确定,而彩膜基板50包括多个膜层,各膜层形成时的工艺误差均会导致彩膜基板50的对应边位置发生变化,导致第二黑矩阵22、第三黑矩阵23和第四黑矩阵24出现对位偏差,进而导致对应指纹识别单元10识别信号量减小,影响指纹识别性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通过设置准直孔单元中至少一个遮光层为偏光配向模组,偏光配向模组包括两个沿显示面板出光方向层叠且偏光方向垂直的配向膜,使得偏光配向模组构成的遮光层在能够起到遮光效果的同时厚度较小,进而减小了准直孔单元导致翘曲现象发生的几率。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2包括多个指纹识别单元100和多个准直孔单元200,其中,准直孔单元200包括沿第一方向Z层叠的多个遮光层201,相邻遮光层201之间设置透光层301,遮光层201包括透光孔260,多个遮光层201的透光孔260组成准直孔300,准直孔300与指纹识别单元100一一对应,至少一个遮光层201为偏光配向模组202,偏光配向模组202包括沿第一方向Z层叠的两个配向膜212,两个配向膜212的偏光方向垂直,其中,第一方向Z为显示面板2的出光方向。
本实施例仅以图2所示显示面板2包括一个准直孔单元200,准直孔单元200包括四个遮光层201,四个遮光层201包括一个偏光配向模组202和三个黑色遮光材料形成的遮光层203为例进而说明而非限定,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2内的准直孔单元200数量,准直孔单元200包括的遮光层201数量,以及多个遮光层201中偏光配向膜组202的数量及位置均可以为图2之外的其他情况,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指纹识别单元100的工作原理为:当手指接触显示面板2时,光源照射到手指指纹的谷线和脊线上时发生反射,由于谷线和脊线的反射角度及反射回去的光照强度不同,将光投射至指纹识别单元100上,指纹识别单元100将接收到的感应信号通过指纹信号线传输至指纹识别信号接收单元(图2未示出),以使指纹识别信号接收单元根据接收到的信号识别出指纹的谷线和脊线。具体的,手指端皮肤表面上的一系列指纹脊和指纹谷组成指纹,当手指接触到显示面板2玻璃盖板时,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光源靠近手指一侧的各膜层结构后到达手指,经过反射到达指纹识别单元。对于准直孔300而言,指纹脊或指纹谷反射的光线通过准直孔300透过到达指纹识别单元100,遮光层201阻挡光线透过,因此到达指纹识别单元100的光线仅为准直孔300中透过的光线,无其他光线干扰,提高了指纹识别的精度。
还需要说明的是,穿过配向膜212的光线主要为偏振方向与配向膜212的偏光方向相同的第一光线,此外,极少量偏振方向与配向膜212的偏光方向相差较小的第二光线也能穿过配向膜212,为提高偏光配向模组202构成的遮光层201的遮光效果,本实施例设置由两个沿第一方向Z层叠且偏光方向垂直的配向膜212构成偏光配向模组202,避免了第二光线影响对应遮光层201的遮光效果。此外,配向膜212的厚度较小,能够有效降低翘曲现象的发生几率。值得注意的是,配向膜212的偏振方向取决于其配向方向,具体的,配向膜212的偏振方向等于其配向方向,可通过调节配向膜212的配向方向改变其偏振方向。
示例性的,偏光配向模组202的形成过程可以为:先形成偏光配向模组202中一个配向膜212的第一基膜,去除准直孔单元200所属区域外的第一基膜,并同时形成贯穿第一基膜的第一通孔,再对剩余第一基膜进行配向。然后形成偏光配向模组202中另一配向膜212的第二基膜,去除准直孔单元200所属区域外的第二基膜,并同时形成贯穿第二基膜的第二通孔,再对剩余第二基膜进行配向。其中,第一基膜和第二基膜为未配向的配向膜材料层,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构成对应偏光配向模组202的透光孔260。
此外,由于未配向的配向膜材料层的透光率较高,因此在制备过程中,可透过未配向的配向膜材料层确定其下方透光孔300的位置,进而基于下方透光孔300确定对应偏光配向模组202中透光孔300的位置,依次形成上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实现遮光层201的准确对位。可见,对于显示面板2中至少两个遮光层201设置于同一基板上,且除靠近该基板设置的遮光层201外的其他遮光层201包括至少一个偏光配向模组202的情况,同一准直孔单元200中多个遮光层201的对位精度均能够受益于偏光配向模组202的结构而得到提升。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设置准直孔单元中至少一个遮光层为偏光配向膜组,其中,偏光配向模组包括沿第一方向层叠的两个配向膜,两个配向膜的偏光方向垂直,第一方向为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使得偏光配向模组构成的遮光层的厚度较小,减小了显示面板中翘曲现象的发生几率。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显示面板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500和第二基板400,第一基板500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遮光层201,设置有至少两个遮光层201的基板中,距离另一基板最远的遮光层201为第一遮光层211,其余遮光层201为第二遮光层212,第一遮光层211由黑色遮光材料形成,第二遮光层212为偏光配向模组202。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至少两个遮光层设置于同一基板上时易产生对位偏差问题,产生对位偏差的原因主要在于远离基板的遮光层不透光,无法基于下层遮光层中的透光孔实现对位。因此本实施例设置远离基板的各遮光层201为偏光配向模组202,进而提高了同一基板上多个遮光层201之间的对位精度。此外,靠近基板设置的遮光层201与对位偏差的相关性较小,因此仍然采用与现有技术中相同的单层膜结构,以简化准直孔单元200的制备难度。
可以理解的是,图3仅以第一基板500为彩膜基板为例进行说明而非限定,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基板500也可以为阵列基板,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在图3所示显示面板2的基础上,第二基板400上也可以设置有至少两个遮光层201,对应的,第一基板500和第二基板400中,距离另一基板最远的遮光层201均为第一遮光层211,其余遮光层201均为第二遮光层212,第一遮光层211由黑色遮光材料形成,第二遮光层212为偏光配向模组202。此时,第一基板500和第二基板400中的多个遮光层201均受益于偏光配向模组202的结构而精准对位,进一步提升了准直孔300中各遮光层201的对位精度,有利于指纹识别性能的提升。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图3所示显示面板2的基础上,第一基板500为彩膜基板,第二基板400为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遮光层201,彩膜基板包括黑矩阵层270,第一遮光层211与黑矩阵层270同层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黑矩阵层270为显示面板2的固有结构,上述设置方式使得无需为第一遮光层211设置专属膜层,进而避免了第一遮光层211增加显示面板2的膜层数量,有利于显示面板2的薄化。进一步的,第一遮光层211的材料可以和黑矩阵层270的材料相同,使得第一遮光层211和黑矩阵层270能够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达到简化显示面板2制备工艺的有益效果。
示例性的,继续参见图4,第一遮光层211的透光孔260的孔径为D1,第二遮光层212的透光孔260的孔径为D2,D1=D2,此时,准直孔300的孔径等于遮光层201中透光孔260的孔径,便于通过控制遮光层201中透光孔260的孔径准确控制准直孔300的孔径。
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为D1<D2,如图5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不可控工艺误差的存在,即便以第一遮光层211为基准确定第二遮光层212中透光孔260的位置,第二遮光层212中透光孔260仍然可能会与第一遮光层211存在较小的对位偏差,为避免出现上述对位偏差后准直孔300的孔径减小,设置相较于第一遮光层211后形成的第二遮光层212中透光孔260的孔径大于第一遮光层211中透光孔260的孔径。
可选的,继续参见图4,第一遮光层211的宽度为W1,第二遮光层212的宽度为W2,W1=W2,以使得能够采用同样的尺寸参数制备各遮光层201,降低了遮光层201的设计难度和制备工艺难度。
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为W1<W2,如图6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偏光配向膜组203具有遮光效果,将其长度设置的较长,能够增大其遮光面积,进而阻挡更多第二基板400侧由黑矩阵层构成的遮光层201的反射光线,避免上述反射光线出射至显示面板2外侧形成指纹识别干扰光线。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准直孔单元200还包括至少一个防漏光层600,每个防漏光层600对应一个遮光层201设置,防漏光层600设置于对应遮光层201远离准直孔300的一侧,防漏光层600用于阻挡其他遮光层201的反射光线出射至显示面板2的外部。
需要说明的是,至少一个防漏光层600的数量可以小于或等于遮光层201的数量,示例性的,如图7所述,防漏光层600的数量为2,遮光层201的数量为4。
可以理解的是,为达到阻挡其他遮光层201的反射光线出射至显示面板2的外部的效果,防漏光层600的偏光方向需要针对对应的反射光线进行合理设置,以保证对应的反射光线能够被有效阻挡。
还需要说明的是,防漏光层600具有遮光效果,能够阻挡入射光线继续传输,因此,将防漏光层600设置于对应遮光层201的外侧相当于增大了该遮光层201的面积,能够有效阻挡位于防漏光层600远离显示面板2的出光面一侧且由黑色遮光材料形成的遮光层201反射的光线,进而有效减少了上述光线从显示面板2出射而形成的指纹识别干扰光线的数量,有利于提高指纹识别精度。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与防漏光层600对应的遮光层为偏光配向模组202,防漏光层600为配向膜,且与对应遮光层201中的任一配向膜212同层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够使得防漏光层600与对应偏光配向模组202中对应配向膜212的基膜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其中基膜为未配向的配向膜材料层,进而无需采用额外的工艺步骤形成防漏光层600的基膜,有利于显示面板2制备工艺的简化。可以理解的是,防漏光层600的基膜可以与对应配向膜212的基膜为一个整体结构,或者,也可以为分立结构,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可通过调节构成防漏光层600的配向膜的配向方向改变防漏光层600的偏光方向,以使得防漏光层600能够针对性的阻挡对应的反射光线。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显示面板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500和第二基板400,以及位于第一基板500和第二基板400之间的液晶层600,多个遮光层201包括第三遮光层213,第三遮光层213位于第一基板500上且与液晶层600相邻设置,第三遮光层213为偏光配向模组202,第三遮光层213中远离液晶层600一侧设置的配向膜212为甲配向膜2121,第一基板500包括第一配向层700,第一配向层700与液晶层600相邻设置,第一配向层700与甲配向膜2121同层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配向层700用于对液晶层600进行初始配向,因此第一配向膜700与液晶层600相邻设置,具体的,第一配向层700为配向膜,采用配向膜材料形成,即与偏光配向组件203中配向膜212的形成材料相同,进而第一配向层700与甲配向膜2121同层设置时,第一配向层700的基膜与甲配向膜2121的基膜能够采用同种材料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有利于显示面板2制备工艺的简化,其中,基膜为未配向的配向膜材料层。
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甲配向膜2121也可以为第三遮光层213中与液晶层600相邻设置的配向膜212,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其有益效果与上述图9所示结构的有益效果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在图9所示显示面板2的基础上,多个遮光层201还包括第四遮光层214,第四遮光层213位于第二基板400上且与液晶层600相邻设置,第四遮光层214为偏光配向模组202,第四遮光层214中远离液晶层600一侧设置的配向膜212为乙配向膜2122,第二基板400包括第二配向层800,第二配向层800与液晶层600相邻设置,第二配向层800与乙配向膜2122同层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配向层800用于配合第一配向膜700对液晶层600进行初始配向,同样与液晶层600相邻设置,具体的,第二配向层800为配向膜,采用配向膜材料形成,即与偏光配向组件203中配向膜212的形成材料相同,进而第二配向层800与乙配向膜2122同层设置时,第二配向层800的基膜与乙配向膜2122的基膜能够采用同种材料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有利于显示面板2制备工艺的进一步简化,其中,基膜为未配向的配向膜材料层。
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乙配向膜2122也可以为第四遮光层214中与液晶层600相邻设置的配向膜212,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其有益效果与上述图10所示结构的有益效果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继续参见图10,将第一配向层700和第二配向层800统称为配向层,将第三遮光层213和第四遮光层214统称为第五遮光层,记配向层的配向角为第一角,第五遮光层215中与液晶层600相邻设置的配向膜212为丙配向膜2123,丙配向膜2123的配向角为第二角,同一基板对应的第一角大于第二角。
需要说明的是,配向层和丙配向膜2123均与液晶层600相邻设置,因此,配向层和丙配向膜2123均能够对对应的液晶层600部分进行配向。此外,配向膜的配向角越小,相邻液晶层600偏离45°越多,对应液晶层600部分的透光率越低,遮光效果越好,所以同一基板对应的第一角大于第二角时,遮光层201所属区域中液晶层600的透光率小于显示面板2中其他区域内的液晶层600的透光率,进而减小了斜方向上的漏光,且能够减少外部的干扰光线入射至指纹识别单元100,有利于指纹识别精度的提升。
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五遮光层也可以仅为第三遮光层213或第四遮光层214,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相关有益效果与上述图10所示结构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偏光配向模组202中两个配向膜212均可以为掺杂有二色性偶氮类有机燃料的聚酰亚胺薄膜。
具体的,将二色性偶氮类有机燃料掺杂至聚酰亚胺薄膜的原材料中,经过UV偏振光处理固化形成掺杂有二色性偶氮类有机燃料的聚酰亚胺薄膜。
需要说明的是,掺杂有二色性偶氮类有机燃料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工艺简单,且便于配向,配向后偏振方向单一性较好。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显示装置3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2。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3包括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意所述的显示面板2,其具有其所包括的显示面板2相同或相应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2)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指纹识别单元和多个准直孔单元;
其中,所述准直孔单元包括沿第一方向层叠的多个遮光层,相邻所述遮光层之间设置透光层;所述遮光层包括透光孔,多个所述遮光层的所述透光孔组成准直孔,所述准直孔与所述指纹识别单元一一对应;
至少一个所述遮光层为偏光配向模组,所述偏光配向模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层叠的两个配向膜,两个所述配向膜的偏光方向垂直;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和/或所述第二基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遮光层;
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遮光层的基板中,距离另一基板最远的所述遮光层为第一遮光层,其余所述遮光层为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一遮光层由黑色遮光材料形成,所述第二遮光层为所述偏光配向模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为彩膜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为阵列基板;所述彩膜基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遮光层;
所述彩膜基板包括黑矩阵层,所述第一遮光层与所述黑矩阵层同层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层的所述透光孔的孔径为D1,所述第二遮光层的所述透光孔的孔径为D2,D1≤D2。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层的宽度为W1,所述第二遮光层的宽度为W2,W1≤W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准直孔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防漏光层,每个所述防漏光层对应一个所述遮光层设置,所述防漏光层设置于对应所述遮光层远离所述准直孔的一侧;
所述防漏光层用于阻挡其他所述遮光层的反射光线出射至所述显示面板的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与所述防漏光层对应的所述遮光层为所述偏光配向模组;所述防漏光层为配向膜,且与对应所述遮光层中的任一所述配向膜同层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多个所述遮光层包括第三遮光层,所述第三遮光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且与所述液晶层相邻设置;所述第三遮光层为所述偏光配向模组,所述第三遮光层中任一所述配向膜为甲配向膜;
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配向层,所述第一配向层与所述液晶层相邻设置,所述第一配向层与所述甲配向膜同层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遮光层还包括第四遮光层,所述第四遮光层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上且与所述液晶层相邻设置;所述第四遮光层为所述偏光配向模组,所述第四遮光层中任一所述配向膜为乙配向膜;
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配向层,所述第二配向层与所述液晶层相邻设置,所述第二配向层与所述乙配向膜同层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均包括配向层,所述配向层与所述液晶层相邻设置;所述配向层的配向角为第一角;
多个所述遮光层包括一个或两个第五遮光层,所述第五遮光层与所述液晶层相邻设置,所述第五遮光层为所述偏光配向模组,所述第五遮光层中与所述液晶层相邻设置的配向膜为丙配向膜,所述丙配向膜的配向角为第二角;
同一基板对应的所述第一角大于所述第二角。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配向膜均为掺杂有二色性偶氮类有机燃料的聚酰亚胺薄膜。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911371462.3A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9081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71462.3A CN110908174B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71462.3A CN110908174B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08174A true CN110908174A (zh) 2020-03-24
CN110908174B CN110908174B (zh) 2022-09-20

Family

ID=69827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71462.3A Active CN110908174B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0817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26142A (zh) * 2020-05-06 2020-09-04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以及电子装置
CN112838112A (zh) * 2021-01-11 2021-05-2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331583A (zh) * 2022-08-31 2022-11-1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0525A (zh) * 2015-07-29 2015-09-3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5762173A (zh) * 2016-05-18 2016-07-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柔性显示装置
CN105807472A (zh) * 2014-12-31 2016-07-2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KR20180062202A (ko) * 2016-11-30 2018-06-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박막 평판형 광학 이미지 센서 및 광학 이미지 센서 내장형 평판 표시장치
CN108153027A (zh) * 2018-01-30 2018-06-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0119046A (zh) * 2019-05-31 2019-08-1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164307A (zh) * 2019-05-23 2019-08-2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有指纹识别感应器的显示装置
CN110262102A (zh) * 2019-04-30 2019-09-2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308583A (zh) * 2019-07-05 2019-10-0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指纹识别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07472A (zh) * 2014-12-31 2016-07-2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4950525A (zh) * 2015-07-29 2015-09-3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5762173A (zh) * 2016-05-18 2016-07-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柔性显示装置
KR20180062202A (ko) * 2016-11-30 2018-06-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박막 평판형 광학 이미지 센서 및 광학 이미지 센서 내장형 평판 표시장치
CN108153027A (zh) * 2018-01-30 2018-06-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0262102A (zh) * 2019-04-30 2019-09-2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164307A (zh) * 2019-05-23 2019-08-2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有指纹识别感应器的显示装置
CN110119046A (zh) * 2019-05-31 2019-08-1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308583A (zh) * 2019-07-05 2019-10-0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指纹识别显示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26142A (zh) * 2020-05-06 2020-09-04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以及电子装置
US11740503B2 (en) 2020-05-06 2023-08-29 Tcl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screen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626142B (zh) * 2020-05-06 2023-09-05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以及电子装置
CN112838112A (zh) * 2021-01-11 2021-05-2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331583A (zh) * 2022-08-31 2022-11-1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5331583B (zh) * 2022-08-31 2023-11-2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08174B (zh) 2022-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09705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563318B (zh) 一种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90817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30977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594063B2 (en) Display module including light-shielding layer,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028651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348359B2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WO2018153065A1 (zh) 一种显示装置
US10592722B2 (en) Photosensitive unit, photosensitive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7118067A1 (zh) 光学式指纹识别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10164307B (zh) 一种内置有指纹识别感应器的显示装置
CN107423723B (zh) 一种纹路识别器件、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JP7252340B2 (ja)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1196588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0262102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30215211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652196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213037A1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WO2021082063A1 (zh) 屏下光学指纹识别的装置
US11740503B2 (en) Display screen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075240B2 (en) Texture recognition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2666737B (zh) 液晶显示面板
CN112488086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698432B (zh) 光学膜片、光学模组及电子设备
TW202208885A (zh) 指紋感測模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