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07039A - 一种管系温度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系温度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07039A
CN110907039A CN201911209015.8A CN201911209015A CN110907039A CN 110907039 A CN110907039 A CN 110907039A CN 201911209015 A CN201911209015 A CN 201911209015A CN 110907039 A CN110907039 A CN 1109070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hot blast
pipe
sensor
blast furn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0901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国新
李鲜明
柏徳春
邱义华
沈志宏
徐英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GIS Songshan Co Ltd
Shaogang Songshan Co Ltd Guangdong
Original Assignee
Shaogang Songshan Co Ltd Guangdo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ogang Songshan Co Ltd Guangdong filed Critical Shaogang Songshan Co Ltd Guangdong
Priority to CN20191120901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07039A/zh
Publication of CN1109070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070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B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7/00Blast furnaces
    • C21B7/24Test rods or other checking devi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B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9/00Stoves for heating the blast in blast furna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044Furnaces, ovens, kil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00Details of thermomet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thermometer
    • G01K1/02Means for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momet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00Details of thermomet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thermometer
    • G01K1/02Means for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mometers
    • G01K1/024Means for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mometers for remote indic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3/00Thermome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7/00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 G08C17/02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using a radio link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2005/0077Imag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Radiation Pyrome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炉‑热风炉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管系温度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其技术方案要点是:高炉与热风炉通过热风管连接,高炉、高炉与热风管相接处、热风炉、热风炉与热风管相接处、热风管分别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通过无线网络将检测到的温度数据传输至中控电脑,中控电脑将不同位置的温度数据与相应位置预设的温度值进行比较从而进行相应处理。本发明能对高炉、热风炉及热风管的重点目标进行在线即时温度监控和周期变化趋势监控,可有效解决因检测部位的局限性,当时性,人工检测偏差等缺陷所影响的温度检测偏差,避免发生高炉、热风炉及热风管烧穿或者高炉紧急休风等严重影响生产的恶性事故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管系温度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炉-热风炉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管系温度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对高炉-热风炉及热风管系温度检测最常规的方法是用红外温度计对现场目标位置进行温度检测,它最大的局限在于只能检测到局部位置当时温度,无法及时反映出高炉-热风炉及热风管系大面积区域温度状况、在线变化状况及周期变化趋势。这样无法让管理者了解该目标区域整个温度场温度状况及周期变化趋势,甚至因检测区域及时间的局限性,导致高炉-热风炉及热风管系局部温度在超出可控标准后,没有监控设备及时发现和预警,导致发生高炉-热风炉、热风管系烧穿、高炉紧急休风等严重影响生产的恶性事故。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高炉-热风炉及热风管系温度检测时的位置局限以及时效性不足的问题,提供一种管系温度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一种管系温度检测系统,所述高炉与热风炉通过热风管连接,所述高炉、高炉与热风管相接处、热风炉、热风炉与热风管相接处、热风管分别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无线网络将检测到的温度数据传输至中控电脑,所述中控电脑将不同位置的温度数据与相应位置预设的温度值进行比较从而进行相应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风炉和所述热风管为一体成型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炉的炉腹位置设有围管,所述围管连通所述高炉,所述热风管与所述围管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三传感器、第四传感器及第五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热风炉顶部的外壁上,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热风炉与所述热风管的连接处的外壁上,所述第三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热风管外壁的中间部位上,所述第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热风管与所述高炉的连接处的外壁上,所述第五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高炉的所述炉腹位置的外壁上,所述第五传感器所设置的高度低于所述围管的高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炉、热风炉及热风管的外壁均为钢铁结构,所述温度传感器为贴片式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磁铁吸附在所述高炉、热风炉及热风管的外壁上。
一种管系温度检测系统的检测方法,使用红外热成像仪对高炉、热风炉及热风管的温度场进行全面检测,通过检测筛选出重点监控部位的温度;
对检测温度大于200℃的局部位置或所述重点监控部位安装温度传感器;
将现场检测温度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入中控电脑,所述中控电脑将来自不同位置的温度数据绘制成监测目标区域整个温度场的周期变化曲线,同时将在不同位置监测的温度数据与相应位置的预设的温度区间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做出相应的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使用红外热成像仪对高炉、热风炉及热风管的温度场进行全面检测,通过检测筛选出重点监控部位的温度之前,还包括:
选择在常规的工况下对所述高炉、热风炉及热风管进行温度检测;
对已采取空冷或水冷措施的原温度高的位置,将原冷却措施停止大于30分钟后再进行检测;
提前清除检测部位上的积灰或覆盖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检测温度大于200℃的局部位置或所述重点监控部位安装温度传感器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前,再用所述红外热成像仪确定最高温度点位置,并将安装部位底层清理干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现场检测温度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入中控电脑,所述中控电脑将来自不同位置的温度数据绘制成监测目标区域整个温度场的周期变化曲线,还包括:
在所述中控电脑的操作画面上应标出该监控点在整个监控设备中的具体位置,并做好监控数据统计分析,对其中的重点监控部位进行周期温度趋势统计及分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同时将在不同位置监测的温度数据与相应位置的预设的温度区间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做出相应的处理,还包括:
当监测的温度小于当前位置预设的温度区间时,提高热源的温度;
当监测的温度大于当前位置预设的温度区间时,降低热源的温度。
上述一种管系温度检测系统,在高炉、热风炉及热风管的关键位置设置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测试到的温度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给中控电脑,实现对高炉、热风炉及热风管的温度实时监测,并根据温度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可有效解决因检测部位的局限性,当时性,人工检测偏差等缺陷所影响的温度检测偏差,避免发生高炉、热风炉及热风管烧穿或者高炉紧急休风等严重影响生产的恶性事故发生。
上述一种管系温度检测系统的检测方法是基于上述管系温度检测系统的检测方法,为技术人员操控该管系温度检测系统提供指导。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个实施例中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个实施例中的管系温度检测系统的检测方法的示意图。
图中:1、高炉;2、热风炉;3、热风管;4、温度传感器;5、无线网络;6、中控电脑;7、围管;8、炉腹;41、第一传感器;42、第二传感器;43、第三传感器;44、第四传感器;45、第五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管系温度检测系统,所述高炉1与热风炉2通过热风管3连接,所述高炉1、高炉1与热风管3相接处、热风炉2、热风炉2与热风管3相接处、热风管3分别设有温度传感器4,所述温度传感器4通过无线网络5将检测到的温度数据传输至中控电脑6,所述中控电脑6将不同位置的温度数据与相应位置预设的温度值进行比较从而进行相应处理。
高炉1在生产时的温度把控十分重要,没有把温度控制在工作区间内容易导致事故发生。
在高炉1、热风炉2及热风管3的关键位置设置温度传感器4,温度传感器4测试到的温度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5传输给中控电脑6,实现对高炉1、热风炉2及热风管3的温度实时监测,并根据温度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可有效解决因检测部位的局限性,当时性,人工检测偏差等缺陷所影响的温度检测偏差,避免发生高炉1、热风炉2及热风管3烧穿或者高炉1紧急休风等严重影响生产的恶性事故发生。
高炉1在生产时需要用到预热过的空气,热风炉2就是为高炉1生产时提供热空气而存在的,热风炉2通过热风管3将热空气输送至高炉1。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热风炉2和所述热风管3为一体成型设置。
热风管3可以看作热风炉2中的一个部位,热风管3的作用就是将热风炉2内加热的空气排进高炉1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高炉1的炉腹8位置设有围管7,所述围管7连通所述高炉1,所述热风管3与所述围管7相连接。
围管7是环绕高炉1一圈的管道,围管7与高炉1之间有着一定的预设距离。
围管7接受来自热风炉2送出的热风,然后通过送风装置(图中未示出)将热风送入高炉1炉内,送风装置连接到高炉1的炉腹8的位置。
高炉1本体自上而下分为炉喉、炉身、炉腰、炉腹8、炉缸五部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温度传感器4包括第一传感器41、第二传感器42、第三传感器43、第四传感器44及第五传感器45,所述第一传感器41设置在所述热风炉2顶部的外壁上,所述第二传感器42设置在所述热风炉2与所述热风管3的连接处的外壁上,所述第三传感器43设置在所述热风管3外壁的中间部位上,所述第四传感器44设置在所述热风管3与所述高炉1的连接处的外壁上,所述第五传感器45设置在所述高炉1的所述炉腹8位置的外壁上,所述第五传感器45所设置的高度低于所述围管7的高度。
第一传感器41检测热风炉2炉内的温度,监测热风从热风炉2内送出前的温度。
第二传感器42检测热风炉2出风口与热风管3连接处的温度,监测热空气在刚出热风炉2时的温度。
第三传感器43检测热风管3管内的温度,监测热风在热风管3中的温度。
第四传感器44检测热风管3与围管7连接处的温度,监测热风在刚进入围管7时的温度。
第五传感器45检测高炉1炉腹8位置的温度,监测高炉1内炉腹8位置的空气的温度。
围管7也是安装在炉腹8的位置,但是在炉腹8的最上端的位置,第五传感器45也是安装在炉腹8,但是在炉腹8的居中的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高炉1、热风炉2及热风管3的外壁均为钢铁结构,所述温度传感器4为贴片式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4通过磁铁吸附在所述高炉1、热风炉2及热风管3的外壁上。
高炉1是用钢板作炉壳,壳内砌耐火砖内衬,所以可以通过在温度传感器4底盘上安装磁铁来吸附在高炉1的外壳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管系温度检测系统的检测方法,包括:
步骤101:使用红外热成像仪对高:1、热风炉2及热风管3的温度场进行全面检测,通过检测筛选出重点监控部位的温度;
步骤102:对检测温度大于200℃的局部位置或所述重点监控部位安装温度传感器4;
步骤103:将现场检测温度通过无线网络5传输入中控电脑6,所述中控电脑6将来自不同位置的温度数据绘制成监测目标区域整个温度场的周期变化曲线,同时将在不同位置监测的温度数据与相应位置的预设的温度区间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做出相应的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使用红外热成像仪对高炉1、热风炉2及热风管3的温度场进行全面检测,通过检测筛选出重点监控部位的温度之前,还包括,
选择在常规的工况下对所述高炉1、热风炉2及热风管3进行温度检测;
对已采取空冷或水冷措施的原温度高的位置,将原冷却措施停止大于30分钟后再进行检测;
提前清除检测部位上的积灰或覆盖物。
常规的工况是指高炉1处在正常的风量、风压及风温的状态下。
热风管3管系上方有钢板通廊的也建议改为栅格通廊。红外热成像仪检测应周期进行,在高炉1或热风炉2工艺参数如风压、风温等发生变化时2~3天后应进行前后对照检测,为工艺参数调整后的设备状态运行提供数据支撑。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对检测温度大于200℃的局部位置或所述重点监控部位安装温度传感器4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温度传感器4安装前,再用所述红外热成像仪确定最高温度点位置,并将安装部位底层清理干净。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将现场检测温度通过无线网络5传输入中控电脑6,所述中控电脑6将来自不同位置的温度数据绘制成监测目标区域整个温度场的周期变化曲线,还包括:
在所述中控电脑6的操作画面上应标出该监控点在整个监控设备中的具体位置,并做好监控数据统计分析,对其中的重点监控部位进行周期温度趋势统计及分析。
为提示岗位操作人员,在中控电脑6画面设置上可用不同的显示颜色对应不同温度梯度,甚至设置声光报警;也可通过无线网络5实现远程在线集中监控、诊断,为大数据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同时将在不同位置监测的温度数据与相应位置的预设的温度区间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做出相应的处理,还包括:
当监测的温度小于当前位置预设的温度区间时,提高热源的温度;
当监测的温度大于当前位置预设的温度区间时,降低热源的温度。
对周围环境比较恶劣,如温度高、煤气浓度高、容易积灰的热风管3区域;高空、露天环境的外燃式热风炉2拱顶联络贯区域安装贴片式温度传感器更能降低岗位人员劳动强度和有效提高检测温度的准确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管系温度检测系统,包括高炉及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炉与热风炉通过热风管连接,所述高炉、高炉与热风管相接处、热风炉、热风炉与热风管相接处、热风管分别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无线网络将检测到的温度数据传输至中控电脑,所述中控电脑将不同位置的温度数据与相应位置预设的温度值进行比较从而进行相应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系温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炉和所述热风管为一体成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系温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炉的炉腹位置设有围管,所述围管连通所述高炉,所述热风管与所述围管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系温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三传感器、第四传感器及第五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热风炉顶部的外壁上,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热风炉与所述热风管的连接处的外壁上,所述第三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热风管外壁的中间部位上,所述第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热风管与所述高炉的连接处的外壁上,所述第五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高炉的所述炉腹位置的外壁上,所述第五传感器所设置的高度低于所述围管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系温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炉、热风炉及热风管的外壁均为钢铁结构,所述温度传感器为贴片式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磁铁吸附在所述高炉、热风炉及热风管的外壁上。
6.一种管系温度检测系统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用红外热成像仪对高炉、热风炉及热风管的温度场进行全面检测,通过检测筛选出重点监控部位的温度;
对检测温度大于200℃的局部位置或所述重点监控部位安装温度传感器;
将现场检测温度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入中控电脑,所述中控电脑将来自不同位置的温度数据绘制成监测目标区域整个温度场的周期变化曲线,同时将在不同位置监测的温度数据与相应位置的预设的温度区间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做出相应的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管系温度检测系统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红外热成像仪对高炉、热风炉及热风管的温度场进行全面检测,通过检测筛选出重点监控部位的温度之前,还包括:
选择在常规的工况下对所述高炉、热风炉及热风管进行温度检测;
对已采取空冷或水冷措施的原温度高的位置,将原冷却措施停止大于30分钟后再进行检测;
提前清除检测部位上的积灰或覆盖物。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管系温度检测系统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检测温度大于200℃的局部位置或所述重点监控部位安装温度传感器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前,再用所述红外热成像仪确定最高温度点位置,并将安装部位底层清理干净。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管系温度检测系统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现场检测温度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入中控电脑,所述中控电脑将来自不同位置的温度数据绘制成监测目标区域整个温度场的周期变化曲线,还包括:
在所述中控电脑的操作画面上应标出该监控点在整个监控设备中的具体位置,并做好监控数据统计分析,对其中的重点监控部位进行周期温度趋势统计及分析。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管系温度检测系统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时将在不同位置监测的温度数据与相应位置的预设的温度区间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做出相应的处理,还包括:
当监测的温度小于当前位置预设的温度区间时,提高热源的温度;
当监测的温度大于当前位置预设的温度区间时,降低热源的温度。
CN201911209015.8A 2019-11-30 2019-11-30 一种管系温度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Pending CN1109070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09015.8A CN110907039A (zh) 2019-11-30 2019-11-30 一种管系温度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09015.8A CN110907039A (zh) 2019-11-30 2019-11-30 一种管系温度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07039A true CN110907039A (zh) 2020-03-24

Family

ID=69821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09015.8A Pending CN110907039A (zh) 2019-11-30 2019-11-30 一种管系温度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0703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1552A1 (zh) * 2022-08-23 2024-02-29 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 防爆灯具最不利条件下温度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16885A (zh) * 2011-06-08 2012-12-12 冯虎林 炼铁炼钢直接熔融还原一体化高炉工艺
CN106872046A (zh) * 2017-02-23 2017-06-20 首钢总公司 一种利用红外成像技术监测热风炉炉皮温度的方法
US20170227290A1 (en) * 2014-08-21 2017-08-10 Abb Schweiz Ag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emperature Of A Metal Melt In An Electric Arc Furnace
CN207918897U (zh) * 2017-12-27 2018-09-28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热风炉控制系统
CN208414467U (zh) * 2018-05-07 2019-01-22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测温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16885A (zh) * 2011-06-08 2012-12-12 冯虎林 炼铁炼钢直接熔融还原一体化高炉工艺
US20170227290A1 (en) * 2014-08-21 2017-08-10 Abb Schweiz Ag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emperature Of A Metal Melt In An Electric Arc Furnace
CN106872046A (zh) * 2017-02-23 2017-06-20 首钢总公司 一种利用红外成像技术监测热风炉炉皮温度的方法
CN207918897U (zh) * 2017-12-27 2018-09-28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热风炉控制系统
CN208414467U (zh) * 2018-05-07 2019-01-22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测温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1552A1 (zh) * 2022-08-23 2024-02-29 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 防爆灯具最不利条件下温度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18228A (zh) 转炉出钢下渣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813433A (zh) Lf精炼炉钢水温度的连续测温方法
CN101281063A (zh) 高温炉炉内视频图像测温系统
CN109266808A (zh) 转炉的综合感知方法
CN110907039A (zh) 一种管系温度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N210657002U (zh) 一种基于高温红外热像仪的新型转炉出钢监控装置
CN209456489U (zh) 转炉的综合感知装置布置结构
CN105733616A (zh) 干熄炉内温度场测量控制装置及方法
CN212512413U (zh) 一种热成像回转窑实时测温系统
CN108780268A (zh) 对危险严峻空间或具有恶劣环境条件的空间进行检查或可操作观察的方法和设备
CN113110322B (zh) 一种虚拟工长决策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2071282A (zh) 转炉炼钢喷溅预报装置
CN104090557B (zh) 一种基于现场总线元件的脱碳炉信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589727A (zh) 基于ccd的钢水温度实时在线检测系统
CN206037693U (zh) 一种回转窑埋入式测温装置
CN109239193A (zh) 一种用于检测转炉炉渣的方法
CN205653398U (zh) 干熄炉内温度场测量控制装置
CN115997096A (zh) 用于监测和控制炉的系统和方法
CN210636012U (zh) 一种炉顶环形测温装置
CN111020091B (zh) 一种高炉铁水流股可视化在线测量系统及测温方法
CN108956459A (zh) 一种热风炉内部耐材热态检测方法
CN219455311U (zh) 一种自动连续检测焦饼中心温度的温度检测仪
CN208297008U (zh) 一种工业设备险情的动态监测装置
CN206803723U (zh) 一种电炉炉壁测温电缆穿线结构
CN110926619A (zh) 一种钢包内钢水温度的连续测温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