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95013A - 水多联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水多联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水多联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水多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95013A
CN110895013A CN201911097077.4A CN201911097077A CN110895013A CN 110895013 A CN110895013 A CN 110895013A CN 201911097077 A CN201911097077 A CN 201911097077A CN 110895013 A CN110895013 A CN 1108950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accumulation
room temperature
cold
accumulation amount
amou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9707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95013B (zh
Inventor
李华松
张世航
何林
卢浩贤
耿媛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1109707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950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950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950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950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950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多联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水多联系统,该方法包括:确定水多联系统所在房间是否有冷负荷需求;若水多联系统所在房间有冷负荷需求,则确定设定的蓄冷罐的蓄冷量是否达到设定冷量阈值;若蓄冷罐中的蓄冷量未达到设定冷量阈值,则控制水多联系统同时开启蓄冷模式和制冷模式,并根据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本发明的方案,可以解决水联机的内外机不能联动导致用户的舒适性较差的问题,达到提升用户的舒适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水多联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水多联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多联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多联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水多联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大冷量家装水多联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水多联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户式水机功能比较老化,内外机不能联动,仅通过提供一个固定的水温来进行制冷,舒适性较差。一般是用冷媒做制冷剂,以达到室内的制冷制热效果,但是这种传统的多联机有一个特点,出风温差比较大,运行过程不科学,节能性较差,尤其是不良的使用习惯更容易造成这些情况的发生。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水多联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水多联系统,以解决水联机的内外机不能联动导致用户的舒适性较差的问题,达到提升用户的舒适性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多联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确定水多联系统所在房间是否有冷负荷需求;若水多联系统所在房间有冷负荷需求,则确定设定的蓄冷罐的蓄冷量是否达到设定冷量阈值;若蓄冷罐中的蓄冷量未达到设定冷量阈值,则控制水多联系统同时开启蓄冷模式和制冷模式,并根据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
可选地,根据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包括:确定水多联系统中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并确定水多联系统所在房间中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若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为第一数量,则根据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对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进行第一控制;若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为第二数量,则根据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对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进行第二控制;第二数量大于第一数量;若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为第三数量,则根据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对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进行第三控制;第三数量大于第二数量。
可选地,根据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对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进行第一控制,包括: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大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一蓄冷量;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且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二蓄冷量;第二蓄冷量小于第一蓄冷量;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小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三蓄冷量;第三蓄冷量小于第二蓄冷量。
可选地,根据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对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进行第二控制,包括: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且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一蓄冷量;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大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四蓄冷量;第四蓄冷量大于第一蓄冷量;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小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二蓄冷量;第二蓄冷量小于第一蓄冷量。
可选地,根据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对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进行第三控制,包括: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小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一蓄冷量;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且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四蓄冷量;第四蓄冷量大于第一蓄冷量;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大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五蓄冷量;第五蓄冷量大于第四蓄冷量。
与上述方法相匹配,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水多联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水多联系统所在房间是否有冷负荷需求;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若水多联系统所在房间有冷负荷需求,则确定设定的蓄冷罐的蓄冷量是否达到设定冷量阈值;控制单元,用于若蓄冷罐中的蓄冷量未达到设定冷量阈值,则控制水多联系统同时开启蓄冷模式和制冷模式,并根据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
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根据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包括:确定水多联系统中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并确定水多联系统所在房间中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若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为第一数量,则根据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对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进行第一控制;若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为第二数量,则根据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对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进行第二控制;第二数量大于第一数量;若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为第三数量,则根据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对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进行第三控制;第三数量大于第二数量。
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根据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对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进行第一控制,包括: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大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一蓄冷量;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且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二蓄冷量;第二蓄冷量小于第一蓄冷量;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小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三蓄冷量;第三蓄冷量小于第二蓄冷量。
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根据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对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进行第二控制,包括: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且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一蓄冷量;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大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四蓄冷量;第四蓄冷量大于第一蓄冷量;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小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二蓄冷量;第二蓄冷量小于第一蓄冷量。
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根据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对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进行第三控制,包括: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小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一蓄冷量;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且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四蓄冷量;第四蓄冷量大于第一蓄冷量;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大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五蓄冷量;第五蓄冷量大于第四蓄冷量。
与上述装置相匹配,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水多联系统,包括:以上所述的水多联系统的控制装置。
与上述方法相匹配,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多条指令,用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上所述的水多联系统的控制方法。
与上述方法相匹配,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水多联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执行多条指令;存储器,用于存储多条指令;其中,所述多条指令,用于由所述存储器存储,并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上所述的水多联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方案,通过实现当前房间负荷监控与开机数量检测的双向耦合条件,控制水多联系统冷量预存条件,可以提升水多联系统在制冷开机运行中温降速率低,改善用户体验。
进一步,本发明的方案,通过实现水多联系统在房间低负荷或零负荷前提下系统的节能预冷,可以节约能源。
进一步,本发明的方案,通过实时监测用户冷负荷需求,根据需求大小进行阀门大小的调控从而控制蓄冷罐中冷量的供给,可以实现按需供给,满足了用户的舒适性体验。
进一步,本发明的方案,通过增加主机与室内风盘的联动控制功能,直接通过末端控制,无需对主机单独进行操作,可极大地提升用户的体验。
进一步,本发明的方案,通过使主机采用智能变水温控制,根据室内实时负荷需求自动调节水温设定,可有效降低机组运行成本。
由此,本发明的方案,通过检测当前房间负荷与开机数量,控制水多联系统的预存冷量,解决水联机的内外机不能联动导致用户的舒适性较差的问题,达到提升用户的舒适性的效果。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水多联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方法中根据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水多联系统的控制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水多联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水多联系统的一实施例的冷媒流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水多联系统的一实施例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结合附图,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
102-确定单元;104-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多联系统的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水多联系统的控制方法可以适用于一拖多的水多联系统,该水多联系统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110至步骤S130。
在步骤S110处,确定水多联系统所在房间是否有冷负荷需求。其中,冷负荷需求,即制冷需求。例如:接收到用户发送的制冷需求时,即确定有冷负荷需求。或检测到房间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即确定有冷负荷需求。
在步骤S120处,若水多联系统所在房间有冷负荷需求,则确定设定的蓄冷罐的蓄冷量是否达到设定冷量阈值。
其中,该蓄冷罐,可以是独立于水多联系统单独设置的,也可以是设置在水多联系统中的,比如,可以在水多联系统的风机组件与水侧换热器的第一电子膨胀阀管路上,并联蓄冷支路。在蓄冷支路上设置有蓄冷罐和第二电子膨胀阀即蓄冷罐所在管路上的电子膨胀阀。例如:在结构上加入了蓄冷罐装置与相关阀门控制,以达到蓄冷目的,实现快速温降效果。而在一般的水联系统中并没有该蓄冷罐装置,所以会存在以上提到的在第一次启动及重启时间段内不能快速温降的目的。
具体使用时,若水多联系统所在房间没有冷负荷需求,则确定蓄冷罐中的蓄冷量是否达到设定冷量阈值。若蓄冷罐中的蓄冷量达到设定冷量阈值,则控制水多联系统待机。若蓄冷罐中的蓄冷量未达到设定冷量阈值,则控制水多联系统开启蓄冷模式,以向蓄冷罐中进行蓄冷。例如:用户无冷量需求,检测蓄冷罐是否满液。若满液,则系统待机。若不满液,则系统系统开启蓄冷模式。
在步骤S130处,若蓄冷罐中的蓄冷量未达到设定冷量阈值,则控制水多联系统同时开启蓄冷模式和制冷模式,并在蓄冷模式和制冷模式同时开启的情况下,根据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其中,在多联机系统中,有一个以上的室内机。例如:用户有冷量需求,检测蓄冷罐是否满液。若不满液,则系统根据负荷计算膨胀阀开度蓄冷、制冷同时运作。
具体使用时,若蓄冷罐中的蓄冷量达到设定冷量阈值,则控制水多联系统开启制冷模式,并以蓄冷罐中的蓄冷量进行供冷。例如:用户有冷量需求,检测蓄冷罐是否满液。若满液,则进行制冷运行。
例如:在当前房间负荷监控与开机数量检测的双向耦合条件的控制下,实现蓄冷过程。在机组开机阶段蓄冷罐高压中温制冷剂节流实现大冷量迅速降温。如:通过实现当前房间负荷监控与开机数量检测的双向耦合条件,控制水多联系统冷量预存条件。通过实现水多联系统在房间低负荷或零负荷前提下系统的节能预冷理念,实时监测用户冷负荷需求,根据需求大小进行阀门大小的调控从而控制蓄冷罐中冷量的供给。
由此,通过在水多联系统所在房间有冷负荷需求、且蓄冷罐的蓄冷量达到设定冷量阈值的情况下,同时开启蓄冷模式和制冷模式,并在蓄冷模式和制冷模式同时开启的情况下,根据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可以根据冷负荷需求灵活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一方面可以在冷负荷需求量大时加速降温而提升用户的舒适度感受,另一方面可以在冷负荷需求量小时减缓降温而节约蓄冷量。
可选地,可以结合图2所示本发明的方法中根据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进一步说明步骤S130中根据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的具体过程,可以包括:步骤S210至步骤S240。
步骤S210,确定水多联系统中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并确定水多联系统所在房间中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
步骤S220,若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为第一数量,则根据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对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进行第一控制。例如:第一数量为A。
更可选地,步骤S220中根据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对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进行第一控制,可以包括以下任一种第一控制过程。
第一种第一控制过程: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大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一蓄冷量。例如:设定温度范围为M到M+N。第一蓄冷量为蓄冷罐处的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为C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
例如:开机数量为A、目标室温-当前室温=B的第一种控制情形:当M<B<M+N时,则膨胀阀开度=C-D。其中,当M<B<M+N时,说明当前冷负荷需求适中,故阀门开度相对B<M时略有提高,即蓄冷罐供冷量提供适中的冷量。膨胀阀开度,可以特指蓄冷罐后的膨胀阀,当开度较小时,蓄冷系统主蓄冷、辅制冷。当膨胀阀开度较大时,蓄冷系统辅蓄冷、主制冷。在蓄冷罐内加入均压系统以维持蓄冷系统前后压力在一定范围内。
第二种第一控制过程: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且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二蓄冷量。第二蓄冷量小于第一蓄冷量。例如:第二蓄冷量为蓄冷罐处的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为C-D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
例如:开机数量为A、目标室温-当前室温=B的第一种控制情形:当B>M+N时,则膨胀阀开度=C。其中,当B>M+N时,说明当前冷负荷需求大,故阀门开度相对M<B<M+N有提高,即蓄冷罐供冷量提供较大的冷量。
第三种第一控制过程: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小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三蓄冷量。第三蓄冷量小于第二蓄冷量。例如:第三蓄冷量为蓄冷罐处的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为C-D-E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
例如:开机数量为A、目标室温-当前室温=B的第一种控制情形:当B<M时,则膨胀阀开度=C-D-E。其中,当B<M时,说明当前冷负荷需求较低,故阀门开度相对较低,即蓄冷罐供冷量提供较少的冷量即可。
由此,通过在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为第一数量的情况下,根据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对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进行相应控制,可以根据当前开机数量、结合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灵活调控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保证用户的舒适性感受并尽可能节能。
步骤S230,若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为第二数量,则根据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对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进行第二控制。第二数量大于第一数量。例如:第二数量为A+X。
更可选地,步骤S230中根据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对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进行第二控制,可以包括以下任一种第二控制过程。
第一种第二控制过程: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且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一蓄冷量。例如:第一蓄冷量为蓄冷罐处的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为C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
例如:开机数量为A+X、目标室温-当前室温=B的第一种控制情形:当M<B<M+N时,则膨胀阀开度=C。
第二种第二控制过程: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大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四蓄冷量。第四蓄冷量大于第一蓄冷量。例如:设定温度范围为M到M+N。第四蓄冷量为蓄冷罐处的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为C+D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
例如:开机数量为A+X、目标室温-当前室温=B的第一种控制情形:当B>M+N时,则膨胀阀开度=C+D。
第三种第二控制过程: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小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二蓄冷量。第二蓄冷量小于第一蓄冷量。例如:第二蓄冷量为蓄冷罐处的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为C-D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
例如:开机数量为A+X、目标室温-当前室温=B的第一种控制情形:当B<M时,则膨胀阀开度=C-D。
由此,通过在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为第二数量的情况下,根据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对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进行相应控制,可以根据当前开机数量、结合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灵活调控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保证用户的舒适性感受并尽可能节能。
步骤S240,若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为第三数量,则根据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对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进行第三控制。第三数量大于第二数量。例如:第三数量为A+X+Y。
由此,通过结合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以及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可以精确且可靠地实现按冷负荷需求供给蓄冷量,在保证用户的舒适性感受的情况下节能。
更可选地,步骤S240中根据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对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进行第三控制,可以包括以下任一种第三控制过程。
第一种第三控制过程: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小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一蓄冷量。例如:设定温度范围为M到M+N。第一蓄冷量为蓄冷罐处的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为C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
例如:开机数量为A+X+Y、目标室温-当前室温=B的第一种控制情形:当B<M时,则膨胀阀开度=C。
第二种第三控制过程: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且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四蓄冷量。第四蓄冷量大于第一蓄冷量。例如:第四蓄冷量为蓄冷罐处的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为C+D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
例如:开机数量为A+X+Y、目标室温-当前室温=B的第一种控制情形:当M<B<M+N时,则膨胀阀开度=C+D。
第三种第三控制过程: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大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五蓄冷量。第五蓄冷量大于第四蓄冷量。例如:第五蓄冷量为蓄冷罐处的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为C+D+E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
例如:开机数量为A+X+Y、目标室温-当前室温=B的第一种控制情形:当B>M+N时,则膨胀阀开度=C+D+E。
由此,通过在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为第三数量的情况下,根据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对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进行相应控制,可以根据当前开机数量、结合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灵活调控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保证用户的舒适性感受并尽可能节能。
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实现当前房间负荷监控与开机数量检测的双向耦合条件,控制水多联系统冷量预存条件,可以提升水多联系统在制冷开机运行中温降速率低,改善用户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水多联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一种水多联系统的控制装置。参见图3所示本发明的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水多联系统的控制装置可以适用于一拖多的水多联系统,该水多联系统的控制装置可以包括:确定单元102和控制单元104。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确定单元102,可以用于确定水多联系统所在房间是否有冷负荷需求。其中,冷负荷需求,即制冷需求。例如:接收到用户发送的制冷需求时,即确定有冷负荷需求。或检测到房间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即确定有冷负荷需求。该确定单元102的具体功能及处理参见步骤S110。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确定单元102,还可以用于若水多联系统所在房间有冷负荷需求,则确定设定的蓄冷罐的蓄冷量是否达到设定冷量阈值。该确定单元102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120。
其中,该蓄冷罐,可以是独立于水多联系统单独设置的,也可以是设置在水多联系统中的,比如,可以在水多联系统的风机组件与水侧换热器的第一电子膨胀阀管路上,并联蓄冷支路。在蓄冷支路上设置有蓄冷罐和第二电子膨胀阀即蓄冷罐所在管路上的电子膨胀阀。例如:在结构上加入了蓄冷罐装置与相关阀门控制,以达到蓄冷目的,实现快速温降效果。而在一般的水联系统中并没有该蓄冷罐装置,所以会存在以上提到的在第一次启动及重启时间段内不能快速温降的目的。
具体使用时,若水多联系统所在房间没有冷负荷需求,则确定蓄冷罐中的蓄冷量是否达到设定冷量阈值。若蓄冷罐中的蓄冷量达到设定冷量阈值,则控制水多联系统待机。若蓄冷罐中的蓄冷量未达到设定冷量阈值,则控制水多联系统开启蓄冷模式,以向蓄冷罐中进行蓄冷。例如:用户无冷量需求,检测蓄冷罐是否满液。若满液,则系统待机。若不满液,则系统系统开启蓄冷模式。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控制单元104,可以用于若蓄冷罐中的蓄冷量未达到设定冷量阈值,则控制水多联系统同时开启蓄冷模式和制冷模式,并在蓄冷模式和制冷模式同时开启的情况下,根据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其中,在多联机系统中,有一个以上的室内机。例如:用户有冷量需求,检测蓄冷罐是否满液。若不满液,则系统根据负荷计算膨胀阀开度蓄冷、制冷同时运作。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参见步骤S130。
具体使用时,若蓄冷罐中的蓄冷量达到设定冷量阈值,则控制水多联系统开启制冷模式,并以蓄冷罐中的蓄冷量进行供冷。例如:用户有冷量需求,检测蓄冷罐是否满液。若满液,则进行制冷运行。
例如:在当前房间负荷监控与开机数量检测的双向耦合条件的控制下,实现蓄冷过程。在机组开机阶段蓄冷罐高压中温制冷剂节流实现大冷量迅速降温。如:通过实现当前房间负荷监控与开机数量检测的双向耦合条件,控制水多联系统冷量预存条件。通过实现水多联系统在房间低负荷或零负荷前提下系统的节能预冷理念,实时监测用户冷负荷需求,根据需求大小进行阀门大小的调控从而控制蓄冷罐中冷量的供给。
由此,通过在水多联系统所在房间有冷负荷需求、且蓄冷罐的蓄冷量达到设定冷量阈值的情况下,同时开启蓄冷模式和制冷模式,并在蓄冷模式和制冷模式同时开启的情况下,根据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可以根据冷负荷需求灵活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一方面可以在冷负荷需求量大时加速降温而提升用户的舒适度感受,另一方面可以在冷负荷需求量小时减缓降温而节约蓄冷量。
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104根据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可以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可以用于确定水多联系统中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并确定水多联系统所在房间中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210。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可以用于若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为第一数量,则根据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对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进行第一控制。例如:第一数量为A。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220。
更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104根据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对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进行第一控制,可以包括以下任一种第一控制过程。
第一种第一控制过程: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可以用于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大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一蓄冷量。例如:设定温度范围为M到M+N。第一蓄冷量为蓄冷罐处的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为C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
例如:开机数量为A、目标室温-当前室温=B的第一种控制情形:当M<B<M+N时,则膨胀阀开度=C-D。其中,当M<B<M+N时,说明当前冷负荷需求适中,故阀门开度相对B<M时略有提高,即蓄冷罐供冷量提供适中的冷量。膨胀阀开度,可以特指蓄冷罐后的膨胀阀,当开度较小时,蓄冷系统主蓄冷、辅制冷。当膨胀阀开度较大时,蓄冷系统辅蓄冷、主制冷。在蓄冷罐内加入均压系统以维持蓄冷系统前后压力在一定范围内。
第二种第一控制过程: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可以用于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且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二蓄冷量。第二蓄冷量小于第一蓄冷量。例如:第二蓄冷量为蓄冷罐处的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为C-D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
例如:开机数量为A、目标室温-当前室温=B的第一种控制情形:当B>M+N时,则膨胀阀开度=C。其中,当B>M+N时,说明当前冷负荷需求大,故阀门开度相对M<B<M+N有提高,即蓄冷罐供冷量提供较大的冷量。
第三种第一控制过程: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可以用于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小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三蓄冷量。第三蓄冷量小于第二蓄冷量。例如:第三蓄冷量为蓄冷罐处的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为C-D-E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
例如:开机数量为A、目标室温-当前室温=B的第一种控制情形:当B<M时,则膨胀阀开度=C-D-E。其中,当B<M时,说明当前冷负荷需求较低,故阀门开度相对较低,即蓄冷罐供冷量提供较少的冷量即可。
由此,通过在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为第一数量的情况下,根据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对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进行相应控制,可以根据当前开机数量、结合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灵活调控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保证用户的舒适性感受并尽可能节能。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可以用于若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为第二数量,则根据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对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进行第二控制。第二数量大于第一数量。例如:第二数量为A+X。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230。
更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104根据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对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进行第二控制,可以包括以下任一种第二控制过程:
第一种第二控制过程: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可以用于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且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一蓄冷量。例如:第一蓄冷量为蓄冷罐处的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为C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
例如:开机数量为A+X、目标室温-当前室温=B的第一种控制情形:当M<B<M+N时,则膨胀阀开度=C。
第二种第二控制过程: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可以用于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大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四蓄冷量。第四蓄冷量大于第一蓄冷量。例如:设定温度范围为M到M+N。第四蓄冷量为蓄冷罐处的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为C+D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
例如:开机数量为A+X、目标室温-当前室温=B的第一种控制情形:当B>M+N时,则膨胀阀开度=C+D。
第三种第二控制过程: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可以用于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小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二蓄冷量。第二蓄冷量小于第一蓄冷量。例如:第二蓄冷量为蓄冷罐处的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为C-D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
例如:开机数量为A+X、目标室温-当前室温=B的第一种控制情形:当B<M时,则膨胀阀开度=C-D。
由此,通过在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为第二数量的情况下,根据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对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进行相应控制,可以根据当前开机数量、结合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灵活调控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保证用户的舒适性感受并尽可能节能。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可以用于若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为第三数量,则根据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对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进行第三控制。第三数量大于第二数量。例如:第三数量为A+X+Y。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240。
由此,通过结合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以及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可以精确且可靠地实现按冷负荷需求供给蓄冷量,在保证用户的舒适性感受的情况下节能。
更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104根据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对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进行第三控制,可以包括以下任一种第三控制过程。
第一种第三控制过程: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可以用于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小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一蓄冷量。例如:设定温度范围为M到M+N。第一蓄冷量为蓄冷罐处的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为C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
例如:开机数量为A+X+Y、目标室温-当前室温=B的第一种控制情形:当B<M时,则膨胀阀开度=C。
第二种第三控制过程: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可以用于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且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四蓄冷量。第四蓄冷量大于第一蓄冷量。例如:第四蓄冷量为蓄冷罐处的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为C+D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
例如:开机数量为A+X+Y、目标室温-当前室温=B的第一种控制情形:当M<B<M+N时,则膨胀阀开度=C+D。
第三种第三控制过程: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可以用于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大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五蓄冷量。第五蓄冷量大于第四蓄冷量。例如:第五蓄冷量为蓄冷罐处的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为C+D+E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
例如:开机数量为A+X+Y、目标室温-当前室温=B的第一种控制情形:当B>M+N时,则膨胀阀开度=C+D+E。
由此,通过在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为第三数量的情况下,根据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对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进行相应控制,可以根据当前开机数量、结合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灵活调控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保证用户的舒适性感受并尽可能节能。
由于本实施例的装置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图1至图2所示的方法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实现水多联系统在房间低负荷或零负荷前提下系统的节能预冷,可以节约能源。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水多联系统的控制装置的一种水多联系统。该水多联系统可以包括:以上所述的水多联系统的控制装置。
为了响应用户对室内房间空气调节需求,可以实现内外机联动的水机,较传统无法联动的户式水机有更强的产品竞争力,其舒适的空气调节能力可以匹敌氟多联机,愈来愈倍受青睐,具有配比高,制冷不过度除湿的优点。
如图4所示为水多联的一拖多机型,多个室内机与一个室外机通过水系统连接。将控制系统水多联系统做在内机上,通过内机需求控制外机输出,给予内机最需要的送水温度流量;内机负责调整风量,这样就实现了水多联机组的控制运行。
家装水多联(即水多联机组)在搭载风盘(即内机风机盘管)制冷时冷水发生器运行水温为5-25℃。冷水发生器内冷媒吸收水循环系统热量持续向内机提供冷量。相对传统户式水机,增加主机与室内风盘的联动控制功能,直接通过末端控制,无需对主机单独进行操作。主机采用智能变水温控制,根据室内实时负荷需求自动调节水温设定;相对传统户式水机的定水温输出,可有效降低机组运行成本。也正是由于水多联产品的传热温差小、舒适性高,因此在室内温降过程中存在速率相对传统氟机相对较低的问题,造成用户在开机阶段等待时间较长,极大地影响了用户的体验。
考虑到诸如此类的问题,本发明的方案,提出了一种至少解决水联机的内外机不能联动导致用户的舒适性较差的问题的控制措施,冷凝器的高压中温制冷剂通过当前房间负荷监控与开机数量检测的双向耦合条件控制水多联系统冷量预存,可有效解决温降速率相对较低,用户体验差的问题。也就是说,本发明的方案,提出了一种房间负荷监控与开机数量检测的双向耦合条件控制水多联系统冷量预存的控制策略,可有效解决水多联系统在制冷开机运行中温降速率低,用户体验差的问题。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本发明的方案,提出一种家装水多联系统的冷量预存控制方法,通过实现当前房间负荷监控与开机数量检测的双向耦合条件,控制水多联系统冷量预存条件;通过实现水多联系统在房间低负荷或零负荷前提下系统的节能预冷理念,实时监测用户冷负荷需求,根据需求大小进行阀门大小的调控从而控制蓄冷罐中冷量的供给。
在一个可选具体实施方式中,可以参见图4至图5所示的例子,对本发明的方案的具体实现过程进行示例性说明。
如图5所示,在结构上加入了蓄冷罐装置与相关阀门控制,以达到蓄冷目的,实现快速温降效果。而在一般的水联系统中并没有该蓄冷罐装置,所以会存在以上提到的在第一次启动及重启时间段内不能快速温降的目的。
在一个可选具体例子中,本发明的方案中,如图6所示,开机运行检测的过程,可以包括:
第一步:检测用户是否有冷负荷需求。
若是,则用户有冷量需求,检测蓄冷罐是否满液。若满液,则进行制冷运行;若不满液,则系统根据负荷计算膨胀阀开度蓄冷、制冷同时运作。
若否,则用户无冷量需求,检测蓄冷罐是否满液;若满液,则系统待机;若不满液,则系统系统开启蓄冷模式。
其中,水多联系统的蓄冷机理,是通过冷凝器的高压中温制冷剂,在当前房间负荷监控与开机数量检测的双向耦合条件的控制下,实现蓄冷过程;在机组开机阶段蓄冷罐高压中温制冷剂节流实现大冷量迅速降温。
第二步:检测系统开机数量。
若开机数量=A。开机数量,可以是用户室内机使用数量。
可以赋予:目标室温-当前室温=B。其中,目标室温,可以是用户通过遥控器设定的温度值;当前室温,可以是回风感温探头实时检测到的当前室温值。
开机数量为A的第一种控制情形:当B<M时,则膨胀阀开度=C-D-E。
其中,当B<M时,说明当前冷负荷需求较低,故阀门开度相对较低,即蓄冷罐供冷量提供较少的冷量即可。
膨胀阀开度,可以特指蓄冷罐后的膨胀阀,当开度较小时,蓄冷系统主蓄冷、辅制冷;当膨胀阀开度较大时,蓄冷系统辅蓄冷、主制冷。在蓄冷罐内加入均压系统以维持蓄冷系统前后压力在一定范围内。
开机数量为A的第二种控制情形:当M<B<M+N时,则膨胀阀开度=C-D。
其中,当M<B<M+N时,说明当前冷负荷需求适中,故阀门开度相对B<M时略有提高,即蓄冷罐供冷量提供适中的冷量。
开机数量为A的第三种控制情形:当B>M+N时,则膨胀阀开度=C。
其中,当B>M+N时,说明当前冷负荷需求大,故阀门开度相对M<B<M+N有提高,即蓄冷罐供冷量提供较大的冷量。
可选地,若开机数量=A+X。
可以赋予:目标室温-当前室温=B。
开机数量为A+X的第一种控制情形:当B<M时,则膨胀阀开度=C-D。
开机数量为A+X的第二种控制情形:当M<B<M+N时,则膨胀阀开度=C。
开机数量为A+X的第三种控制情形:当B>M+N时,则膨胀阀开度=C+D。
可选地,若开机数量=A+X+Y。
可以赋予:目标室温-当前室温=B。
开机数量为A+X+Y的第一种控制情形:当B<M时,则膨胀阀开度=C。
开机数量为A+X+Y的第二种控制情形:当M<B<M+N时,则膨胀阀开度=C+D。
开机数量为A+X+Y的第三种控制情形:当B>M+N时,则膨胀阀开度=C+D+E。
由于本实施例的水多联系统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图3所示的装置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实时监测用户冷负荷需求,根据需求大小进行阀门大小的调控从而控制蓄冷罐中冷量的供给,可以实现按需供给,满足了用户的舒适性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水多联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多条指令,用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上所述的水多联系统的控制方法。
由于本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图1至图2所示的方法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增加主机与室内风盘的联动控制功能,直接通过末端控制,无需对主机单独进行操作,可极大地提升用户的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水多联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一种水多联系统。该水多联系统,可以包括:处理器,用于执行多条指令;存储器,用于存储多条指令;其中,所述多条指令,用于由所述存储器存储,并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上所述的水多联系统的控制方法。
由于本实施例的水多联系统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图1至图2所示的方法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使主机采用智能变水温控制,根据室内实时负荷需求自动调节水温设定,可有效降低机组运行成本。
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水多联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水多联系统所在房间是否有冷负荷需求;
若水多联系统所在房间有冷负荷需求,则确定设定的蓄冷罐的蓄冷量是否达到设定冷量阈值;
若蓄冷罐中的蓄冷量未达到设定冷量阈值,则控制水多联系统同时开启蓄冷模式和制冷模式,并根据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包括:
确定水多联系统中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并确定水多联系统所在房间中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
若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为第一数量,则根据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对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进行第一控制;
若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为第二数量,则根据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对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进行第二控制;第二数量大于第一数量;
若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为第三数量,则根据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对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进行第三控制;第三数量大于第二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对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进行第一控制,包括:
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大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一蓄冷量;
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且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二蓄冷量;第二蓄冷量小于第一蓄冷量;
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小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三蓄冷量;第三蓄冷量小于第二蓄冷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对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进行第二控制,包括:
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且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一蓄冷量;
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大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四蓄冷量;第四蓄冷量大于第一蓄冷量;
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小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二蓄冷量;第二蓄冷量小于第一蓄冷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对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进行第三控制,包括:
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小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一蓄冷量;
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且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四蓄冷量;第四蓄冷量大于第一蓄冷量;
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大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五蓄冷量;第五蓄冷量大于第四蓄冷量。
6.一种水多联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水多联系统所在房间是否有冷负荷需求;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若水多联系统所在房间有冷负荷需求,则确定设定的蓄冷罐的蓄冷量是否达到设定冷量阈值;
控制单元,用于若蓄冷罐中的蓄冷量未达到设定冷量阈值,则控制水多联系统同时开启蓄冷模式和制冷模式,并根据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根据多联机系统中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包括:
确定水多联系统中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并确定水多联系统所在房间中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
若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为第一数量,则根据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对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进行第一控制;
若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为第二数量,则根据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对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进行第二控制;第二数量大于第一数量;
若室内机的当前开机数量为第三数量,则根据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对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进行第三控制;第三数量大于第二数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根据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对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进行第一控制,包括:
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大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一蓄冷量;
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且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二蓄冷量;第二蓄冷量小于第一蓄冷量;
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小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三蓄冷量;第三蓄冷量小于第二蓄冷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根据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对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进行第二控制,包括:
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且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一蓄冷量;
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大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四蓄冷量;第四蓄冷量大于第一蓄冷量;
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小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二蓄冷量;第二蓄冷量小于第一蓄冷量。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根据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对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进行第三控制,包括:
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小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一蓄冷量;
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且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四蓄冷量;第四蓄冷量大于第一蓄冷量;
若目标室温与当前室温之间的差值大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蓄冷罐的输出蓄冷量为第五蓄冷量;第五蓄冷量大于第四蓄冷量。
11.一种水多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10任一所述的水多联系统的控制装置;
或者,
包括:
处理器,用于执行多条指令;
存储器,用于存储多条指令;
其中,所述多条指令,用于由所述存储器存储,并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水多联系统的控制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多条指令,用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水多联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01911097077.4A 2019-11-11 2019-11-11 水多联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水多联系统 Active CN1108950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97077.4A CN110895013B (zh) 2019-11-11 2019-11-11 水多联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水多联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97077.4A CN110895013B (zh) 2019-11-11 2019-11-11 水多联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水多联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95013A true CN110895013A (zh) 2020-03-20
CN110895013B CN110895013B (zh) 2020-11-24

Family

ID=69786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97077.4A Active CN110895013B (zh) 2019-11-11 2019-11-11 水多联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水多联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9501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13024A (zh) * 2023-09-13 2023-12-12 广州施杰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冻水泵组节能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43193A (ja) * 1996-03-12 1997-09-1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蓄熱式空気調和機
CN104879843A (zh) * 2015-06-12 2015-09-0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装置、一拖多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方法
CN108089629A (zh) * 2017-12-18 2018-05-29 新智能源系统控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实现需求侧响应的供冷机组控制系统和方法
CN207936367U (zh) * 2017-12-12 2018-10-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热回收系统及空气调节装置
WO2019004218A1 (ja) * 2017-06-29 2019-01-03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熱源装置、情報端末、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9237713A (zh) * 2018-09-25 2019-01-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水多联机组运行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和水多联空调系统
CN208936370U (zh) * 2018-08-07 2019-06-04 王凯旋 一种蓄冷式空调管理系统
CN109945366A (zh) * 2019-03-27 2019-06-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水多联机组控制方法和空调水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500716A (zh) * 2019-07-11 2019-11-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43193A (ja) * 1996-03-12 1997-09-1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蓄熱式空気調和機
CN104879843A (zh) * 2015-06-12 2015-09-0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装置、一拖多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方法
WO2019004218A1 (ja) * 2017-06-29 2019-01-03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熱源装置、情報端末、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CN207936367U (zh) * 2017-12-12 2018-10-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热回收系统及空气调节装置
CN108089629A (zh) * 2017-12-18 2018-05-29 新智能源系统控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实现需求侧响应的供冷机组控制系统和方法
CN208936370U (zh) * 2018-08-07 2019-06-04 王凯旋 一种蓄冷式空调管理系统
CN109237713A (zh) * 2018-09-25 2019-01-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水多联机组运行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和水多联空调系统
CN109945366A (zh) * 2019-03-27 2019-06-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水多联机组控制方法和空调水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500716A (zh) * 2019-07-11 2019-11-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13024A (zh) * 2023-09-13 2023-12-12 广州施杰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冻水泵组节能装置
CN117213024B (zh) * 2023-09-13 2024-04-05 广州施杰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冻水泵组节能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95013B (zh) 2020-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07485B (zh) 一种防冻结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水多联系统
CN110529965B (zh) 一种低温制热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15032244A1 (zh) 多联机空调的控制方法及多联机空调的控制系统
CN108224631B (zh) 一种数据中心应急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207486A (zh) 一种空调智能化霜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空调
CN110986276A (zh) 一种水多联系统防冻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空调
CN111059738A (zh) 热回收离心机组热回收侧控制系统
CN110895013B (zh) 水多联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水多联系统
CN110940063A (zh) 目标水温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水多联系统
CN109945366B (zh) 水多联机组控制方法和空调水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21135677A1 (zh) 用于自动切换冷水机组的运行模式的控制方法
CN113692189B (zh) 一种机房空调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CN113669784B (zh) 提升无水地暖机组启动时压缩机缺油的控制方法及三联供系统
CN111059701B (zh) 节能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水多联系统
CN114963426A (zh) 一种空调器恒温除湿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CN110986283B (zh) 一种水多联系统制热防冻模式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空调
CN114234468A (zh) 热泵装置控制方法、装置、机组、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507237A (zh) 一种数据中心制冷系统
CN111102686A (zh) 一种空调除霜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空调
CN216347143U (zh) 一种机房空调及其控制装置
EP3299735B1 (en) System for air-conditioning and hot-water supply
CN111174395A (zh) 一种送风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多联机系统
CN117704738A (zh) 用于控制冷柜的方法和装置、冷柜
CN117267906A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设备
CN114001473A (zh) 一种机房空调及其控制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