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90949A - 配置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配置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90949A
CN110890949A CN201811044422.3A CN201811044422A CN110890949A CN 110890949 A CN110890949 A CN 110890949A CN 201811044422 A CN201811044422 A CN 201811044422A CN 110890949 A CN110890949 A CN 1108909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ws
rntis
bits
rnti
hamming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4442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90949B (zh
Inventor
张公正
颜冯尧
朱景龙
杨星
高飞
武雨春
魏岳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4442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90949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04807 priority patent/WO202004854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8909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909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909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909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H04L1/0058Block-coded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配置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的方法,能够降低虚警概率。该方法包括:发射端配置多个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该多个RNTI中的每个RNTI包括L个比特,该L个比特对应极化码的生成矩阵的N个行中的L个行,该N个行中的每个行具有一个汉明重量,其中,该多个RNTI具有相同的I个比特,该I个比特在该多个RNTI中的每个RNTI中对应相同的比特位置,该第I个比特对应该L个行中具有第一汉明重量的M个行中的I个行,第一汉明重量为该L个行的汉明重量中的最小值,1≤I≤M≤L≤N,且N、L、I和M为整数;发射端向接收端发送配置信息,配置信息用于指示该多个RNTI。

Description

配置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置RNTI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端向接收端发送比特序列时,为了在接收端检验接收到的比特序列的正确性,发射端可以在信息比特序列中添加若干个(例如,24个)校验比特。进一步地,发射端可以采用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 tempory identity,RNTI)对校验比特的后几位(例如,最后16位)加掩(mask),这个过程称为RNTI加掩。最后,经过RNTI加掩的比特序列经过信道编码和调制等处理被发送至接收端。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数据经过解调等处理之后输入至译码器进行译码,输出多个候选译码路径。由于发射端使用RNTI进行了加掩,接收端需要进行解掩尝试。一般地,系统为接收端配置有多个RNTI,而上述发射端对比特序列进行加掩所使用的RNTI是这多个RNTI中的一个,但是接收端并不知道发射端具体使用的是这多个RNTI中的哪一个,因此需要使用这多个RNTI一一进行解掩尝试。理论上,只有在接收端进行解掩使用的RNTI和发射端进行加掩所使用的RNTI相同的情况下,解掩之后的比特序列才能通过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最终,接收端会将经过RNTI解掩之后通过CRC的候选译码路径输出作为译码路径。
在新无线(new radio,NR)中,信道编码将采用极化码(即,polar码)。接收端采用串行抵消列表(successive cancellation list,SCL)译码算法进行译码。实践发现,采用SCL译码的虚警概率(false alarm ratio,FAR)较高。例如,信息比特序列译码正确,但是分别经过多个RNTI解掩的候选译码路径都通过了CRC。又例如,信息比特序列译码正确,但是最终通过CRC的路径对应的RNTI并不是发射端加掩时使用的RNTI。再例如,信息比特序列译码错误,并且通过CRC的路径对应的RNTI也不是发射端加掩时使用的RNTI。由此可见,虚警概率较高,这样会直接影响接收端接收信息的正确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配置RNTI的方法和装置,能够降低虚警概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配置RNTI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发射端配置多个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该多个RNTI中的每个RNTI包括L个比特,该L个比特对应极化码的生成矩阵的N个行中的L个行,该N个行中的每个行具有一个汉明重量,其中,该多个RNTI具有相同的I个比特,该I个比特在该多个RNTI中的每个RNTI中对应相同的比特位置,该I个比特对应该L个行中具有第一汉明重量的M个行中的I个行,第一汉明重量为所述L个行的汉明重量中的最小值,1≤I≤M≤L≤N,且N、L、I和M为整数;发射端向接收端发送配置信息,配置信息用于指示该多个RNTI。
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发射端为接收端配置多个RNTI,该多个RNTI的长度都是相同的,记作L。因此,也可以说每个RNTI包括L个比特,该L个比特对应极化码的生成矩阵的N个行中的L个行。该L行中的每个行都具有一个汉明重量,那么这L个行对应多个(可能等于或小于L个)汉明重量。这多个汉明重量有大有小。该多个RNTI中的每个RNTI中与最小汉明重量的行对应的比特位置的比特的值相同。满足这样的特点的多个RNTI,发送端使用该多个RNTI中的一个RNTI对发送给接收端的比特序列进行加掩。接收端使用该多个RNTI对给加掩的比特序列进行解掩,可以降低发生虚警的概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多个RNTI还具有J个相同的比特,该J个比特在该多个RNTI中的每个RNTI中对应相同的比特位置,该J个比特对应该L个行中具有第二汉明重量的P个行中的J个行,第二汉明重量大于第一汉明重量,且第二汉明重量小于该L个行中除了该I个行和该P个行之外的其余行的汉明重量,1≤J≤L,I+J<L,且J为整数。
在保证最小汉明重量的行对应的比特位置的比特相同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保证该多个RNTI的与具有次小汉明重量的行的部分行或全部行对应的比特位置的比特的值相同。可以进一步降低虚警的概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多个RNTI还具有R个相同的比特,该R个相同的比特在该多个RNTI中的每个RNTI中对应相同的比特位置,该R个比特对应该L个行中具有第三汉明重量的Q个行中的R个行,第三汉明重量大于第二汉明重量,且第三汉明重量小于该L个行中除了该I个行、该P个行和该Q个行之外的其余行的汉明重量,1≤R≤L,I+J+R<L,R为整数。
在本实施例中,除了将该多个RNTI的与生成矩阵的上述L个行中具有最小汉明重量和次小汉明重量的行对应的比特位置的比特配置为相同,还可以将进一步扩展到次次小汉明重量的行对应的比特位置的比特配置为相同,可以更进一步地降低虚警概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发射端配置多个RNTI,包括:发射端根据生成矩阵的所述L个行的汉明重量,配置该多个RNTI;或者,发射端根据生成矩阵的该L个行的可靠度参数,配置该多个RNTI,其中,每个行的可靠度参数用于表征所述行对应的极化信道的可靠度;或者,发射端根据生成矩阵的所述L个行的汉明重量和该L个行的可靠度参数,配置该多个RNTI。
发射端可以根据生成矩阵的所述L个行的汉明重量和/或所述L个行的可靠度参数来配置该多个RNTI。可以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灵活配置该多个RNTI。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发射端根据生成矩阵的该L个行的汉明重量和该L个行的可靠度参数,配置该多个RNTI,包括:在该L个行中至少两个行的汉明重量相同的情况下,根据该至少两个行的可靠度参数,配置该多个RNTI的与该至少两个行对应的比特位置的比特,其中,该多个RNTI的与该至少两个行中具有较小可靠度的行对应的比特位置的比特配置为相同。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发射端在需要发送给接收端的第一比特序列中添加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得到第二比特序列;发射端使用该多个RNTI中的一个RNTI对第二比特序列加掩,得到第三比特序列;发射端向接收端发送第三比特序列。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配置RNTI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端从发送端接收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多个RNTI,该多个RNTI中的每个RNTI包括L个比特,该L个比特对应极化码的生成矩阵的N个行中的L个行,该N个行中的每个行具有一个汉明重量,其中,该多个RNTI具有相同的I个比特,该I个比特在该多个RNTI中的每个RNTI中对应相同的比特位置,该I个比特对应该L个行中具有第一汉明重量的M个行中的I个行,第一汉明重量为该L个行的汉明重量中的最小值,1≤I≤M≤L≤N,且N、L、I和M为整数;接收端使用所述多个RNTI,对多个候选译码路径进行解掩。
应理解,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其它实现方式的有益技术效果与第一方面及其第一方面的其它实现方式的有益效果完全对应,这里不再赘述。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多个RNTI还具有J个相同的比特,该J个比特在该多个RNTI中的每个RNTI中对应相同的比特位置,该J个比特对应该L个行中具有第二汉明重量的P个行中的J个行,第二汉明重量大于第一汉明重量,且第二汉明重量小于该L个行中除了该I个行和该P个行之外的其余行的汉明重量,1≤J≤L,I+J<L,且J为整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多个RNTI还具有R个相同的比特,该R个相同的比特在该多个RNTI中的每个RNTI中对应相同的比特位置,该R个比特对应该L个行中具有第三汉明重量的Q个行中的R个行,第三汉明重量大于第二汉明重量,且第三汉明重量小于该L个行中除了该I个行、该P个行和该Q个行之外的其余行的汉明重量,1≤R≤L,I+J+R<L,R为整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多个RNTI还具有R个相同的比特,该R个相同的比特在该多个RNTI中的每个RNTI中对应相同的比特位置,该R个比特对应该L个行中具有第三汉明重量的Q个行中的R个行,第三汉明重量大于第二汉明重量,且第三汉明重量小于该L个行中除了该I个行、该P个行和该Q个行之外的其余行的汉明重量,1≤R≤L,I+J+R<L,R为整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多个RNTI是发射端根据生成矩阵的该L个行的汉明重量配置的;或者,该多个RNTI是发射端根据生成矩阵的该L个行的可靠度参数配置的,其中,每个行的可靠度参数用于表征所述行对应的极化信道的可靠度;或者,该多个RNTI是发射端根据生成矩阵的该L个行的汉明重量和可靠度参数配置的。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在该L个行中至少两个行的汉明重量相同的情况下,该多个RNTI的与该至少两个行中具有较小可靠度的行对应的比特位置的比特配置为相同。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接收端从发射端接收待译码序列,并对待译码序列进行译码,得到多个候选译码路径;接收端输出使用该多个RNTI中的任意一个RNTI解掩后通过循环冗余校验CRC的候选译码路径作为译码路径。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通信装置包括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单元。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通信装置包括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单元。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处理器用于控制收发器收发信号,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使得网络设备执行第一方面及其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处理器用于控制收发器收发信号,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使得终端设备执行第二方面及其第二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选地,该芯片仅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以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选地,上述芯片仅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处理器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二方面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选的,上述的存储器与存储器可以是物理上相互独立的单元,或者,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配置RNTI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发射端根据需要配置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的长度N,选取M个比特生成多个第一比特序列,M≤N,N和M为整数;对该多个第一比特序列中的每个第一比特序列进行线性编码,得到多个第二比特序列,该多个第二比特序列与该多个第一比特序列一一对应;发射端向接收端发送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该多个第二比特序列中的L个第二比特序列,L≥2且为整数。
这里,每个第二比特序列即是一个RNTI。因此,生成的多个第二RNTI可以组成一个RNTI的备选集合。发射端从该备选RNTI集合中任意选取L个RNTI,并将选取的该L个RNTI通知给接收端。后续,发射端使用该L个RNTI中的一个RNTI对待加掩的比特序列进行加掩,并向接收端发送经过加掩的比特序列。接收端使用该L个RNTI对待解掩的比特序列进行解掩尝试。其中,RNTI加掩和RNTI解掩的过程与第一方面的方法中相同,不再赘述。
可选地,对第一比特序列进行编码编码时采用的编码方式可以为如下任意一种编码:卷积码、Turbo码、LDPC、CRC码、RM码和循环码。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对该多个第二比特序列中的每个第二比特序列进行比特交织,并将交织后得到的多个比特序列作为所述RNTI的备选集合。
这里,每一个第二比特序列经过比特交织之后得到的比特序列,即是一个RNTI。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用于执行第十三方面或第十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通信装置包括执行第十三方面或第十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单元。
可选地,该通信装置的功能可以部分或全部通过软件实现。当全部通过软件实现时,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从存储器中读取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以执行第十三方面中的方法。
可选地,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位于该通信装置之外,处理器通过电路/电线与该存储器连接。
可选地,该通信装置可以为芯片或集成电路。
第十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以执行第十三方面及其第十三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十三方面或第十三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十三方面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分析polar码的SCL译码算法本身的特点,发现了发生RNTI虚警的原因,从而提出一种配置RNTI的方法。根据该方法配置的多个RNTI满足一些特点(具体参见说明书中的说明)。发射端使用该多个RNTI中的一个RNTI对发送给接收端的比特序列进行加掩。接收端使用该多个RNTI对从发射端接收的比特序列进行解掩,可以降低发生虚警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的无线通信系统100。
图2是无线通信的基本流程。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信道编码和译码流程示意图。
图4是SCL译码的过程示意图。
图5是虚警的一种情况的示意图。
图6是虚警的另一种情况的示意图。
图7是CCE=1时DCI的最后16位比特在生成矩阵中对应行的汉明重量和可靠度。
图8是CCE=2时DCI的最后16位比特在生成矩阵中对应行的汉明重量和可靠度。
图9是CCE=4时DCI的最后16位比特在生成矩阵中对应行的汉明重量和可靠度。
图10是导致虚警发生的RNTI对与生成矩阵的对应行的汉明重量的示意图。
图11是针对CCE=1时配置RNTI的参考表。
图12是针对CCE=2时时配置RNTI的参考表。
图13是针对CCE=2时时配置RNTI的参考表。
图14是本申请提供的配置RNTI的方法200的流程图。
图15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配置RNTI的方法300的流程图。
图16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500的示意性框图。
图17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600的示意性框图。
图18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700的示意性框图。
图19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800的示意性框图。
图20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3000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900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的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的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下一代5G移动通信系统的三大应用场景,即增强移动带宽(enhance mobile broadband,eMBB),高可靠性低延迟通信(ultra 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和增强海量机器连接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eMTC)或者将来出现的新的通信系统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终端设备可以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终端(terminal)、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B,eNB或eNodeB),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网络设备还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参见图1,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的无线通信系统100。无线通信系统100中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网络设备101,网络设备101与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例如,图1中所示的终端设备102和终端设备103)进行通信。网络设备可以是基站,也可以是基站与基站控制器集成后的设备,还可以是具有类似通信功能的其它设备。
图1中的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采用无线技术进行通信。当网络设备发送信号时,网络设备为发射端,当网络设备接收信号时,其为接收端。反之,当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终端设备为发射端,当终端设备接收信号时,其为接收端。
图2是无线通信的基本流程,在发送端,信源依次信源编码、信道编码、数字调制后发出。在接收端,依次通过数字解调、信道译码、信源解码输出信宿。
信道编解码是无线通信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目前,极化码是可理论证明达到香农极限,并且具有可实用的线性复杂度编译码能力的信道编码技术。极化码构造的核心是通过“信道极化”的处理,在编码端采用编码的方法使各个子信道呈现出不同的可靠性,当码长持续增加时,一部分信道将趋向于容量接近于1的无噪信道,另一部分信道趋向于容量接近于0的全噪信道,选择在容量接近于1的信道上直接传输信息以逼近信道容量。
Polar码的编码策略正是应用了这种现象的特性,利用无噪信道传输用户有用的信息,全噪信道传输约定的信息或者不传信息。Polar码是一种线性分组码,其生成矩阵(也称为编码矩阵)为FN,编码过程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1792930810000071
其中,
Figure BDA0001792930810000072
是一个二进制的行矢量,长度为N(即,码长),且N=2n,n为正整数。FN是一个N×N的矩阵,且
Figure BDA0001792930810000073
Figure BDA0001792930810000074
定义为log2N个矩阵F2的克罗内克(Kronecker)乘积,
Figure BDA0001792930810000075
以上各式中涉及的加法、乘法操作均为二进制伽罗华域上的加法、乘法操作。
Polar码的编码过程中,
Figure BDA0001792930810000076
中的一部分比特用来携带信息,称为信息比特集合。这些比特的索引的集合记作A。
Figure BDA0001792930810000077
中的另外的一部分比特设置为接收端和发送端预先约定的固定值,称之为固定比特集合或冻结比特(frozen bits)集合,其索引的集合用A的补集Ac表示。Polar码的编码过程相当于
Figure BDA0001792930810000078
这里,FN(A)是FN中由集合A中的索引对应的行得到的子矩阵。FN(AC)是FN中由集合AC中的索引对应的行得到的子矩阵。uA
Figure BDA0001792930810000079
中的信息比特集合,数量为K。
Figure BDA00017929308100000710
Figure BDA00017929308100000711
中的固定比特集合,其数量为(N-K),是已知比特。这些固定比特通常被设置为0,但是只要接收端和发送端预先约定,固定比特可以被任意设置。从而,Polar码的编码输出可简化为
Figure BDA00017929308100000712
这里的uA为
Figure BDA00017929308100000713
中的信息比特集合,uA为长度K的行矢量,即|A|=K,符号||表示集合中元素的个数,K为信息块大小,FN(A)是矩阵FN中由集合A中的索引对应的那些行得到的子矩阵,FN(A)是一个N×N的矩阵。
Polar码的构造过程即集合A的选取过程,决定了Polar码的性能。Polar码的构造过程通常是,根据母码码长N确定共存在N个极化信道,这N个极化信道分别对应生成矩阵FN的N个行。生成矩阵FN的每一行都具有一个汉明重量(也可以称作行重),每一行的汉明重量反映了该行对应的极化信道的可靠度。一个行的汉明重量是指该行非零元素的个数。其中,汉明重量都是2的整数次幂。例如,汉明重量为2、4、16、32、64、128、256等。
例如,
Figure BDA0001792930810000081
F2包括两行。第一行的汉明重量为1,第二行的汉明重量为2。
又例如,
Figure BDA0001792930810000082
F4包括4行,汉明重量分别为1、2、2、4。
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采用Polar码作为编码方案的信道编码和译码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发射端主要包括如下处理流程。
(1)在待发送比特序列中添加若干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比特,经过比特交织器构成分布式CRC结构,便于接收端提前终止译码。
其中,待发送比特序列可以理解为发射端需要发送给接收端的信息比特序列,它是一个二进制的比特序列。另外,这里所说的若干CRC比特,也可以称为CRC校验序列或者CRC校验码,它也是一个二进制的比特序列。CRC校验序列的长度可以由通信系统设定。
应理解,给定一个待发送比特序列,可以计算得到它的CRC校验序列,具体的计算过程可以参考现有技术,这里不作详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待发送比特序列中添加CRC校验序列时,通常是将CRC校验序列直接加在待发送比特序列之后。例如,假定待发送比特序列是110010,计算得到的CRC校验序列为010100。那么将CRC校验序列直接附加在待发送比特序列之后,应为110010010100。
除了将CRC校验序列直接添加在待发送比特序列之后,还可以将CRC校验序列中的部分比特交织在待发送比特序列中,称为分布式CRC结构。在分布式CRC结构中,CRC校验序列的部分比特比特(例如前几个比特)将分散在待发送比特序列中,再将CRC校验序列中的其余比特附加在完成交织的比特序列之后。继续以上面的示例来说明,假定按照通信系统预设,是将CRC校验序列的前3位交织在待发送比特序列中,可以按照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比特交织方法,将010交织在待发送比特序列中,得到一个长度为9(即,6+3)的交织后的比特序列,再将100附在这个交织后的比特序列之后。
在新无线(new radio,NR)中规定,信道编码采用24位的CRC校验序列,并且这24位中的前8位比特通过交织分散在待发送比特序列中,这24比特中的后16位比特附在完成交织的比特序列之后。其中,分布式CRC结构目的在于提前终止译码。提前终止译码是指在如果接收端可以根据CRC检验序列的前8个比特判断出译码结果出错,就可以终止译码。
以下,我们以NR中规定的CRC校验序列为24位,前8个比特交织在待发送比特序列中,最后16个比特附在完成交织的比特序列之后作为示例,说明后续的处理过程。
(2)CRC校验序列的最后16位比特与一个16位长度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network tempory identity,RNTI)做逐比特异或,完成RNTI加掩。
应理解,CRC校验序列的最后16位比特与长度为16的RTNI逐比特异或的过程,即是RNTI加掩。
以发射端为基站,接收端为终端设备为例,基站覆盖的小区内有多个终端设备,对于每一个终端设备而言,基站可以为终端设备配置多个RNTI,这多个RNTI的功能可能是不同的。例如,这多个RNTI中的某个RNTI用于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寻呼消息,某个RNTI用于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系统消息,某个RNTI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等。基站会将配置的该多个RNTI通知给终端设备。
这里,对CRC校验序列的最后16位进行加掩所使用的RNTI是发射端为接收端配置的该多个RNTI中的某一个。
(3)将完成RNTI加掩的比特序列按信息位索引映射至编码器的输入端进行polar编码,然后经过速率匹配得到需要的聚合等级,经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keyin,QPSK)调制后发射。
相对应地,接收端主要包括如下处理流程:
(1)对接收到的数据解速率匹配,然后输入译码器进行译码。
具体地,对于控制信道的polar编码,译码端通行的译码方法是SCL译码算法。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对SCL译码算法进行简单说明。
根据极化码(polar code)的编码原理可以知道,极化码的构造就是极化信道的选择问题。由于各个极化信道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具有依赖关系的:信道序号大的极化信道依赖于所有比其序号小的极化信道。基于极化信道之间的这种依赖关系,串行抵消(successive cancellation,SC)译码算法按照信道序号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对每个比特进行译码判决(或者称为比特判决)。并且,在对第i个比特进行判决时,是基于之前所有(i-1)个比特译码判决的结果都是正确的假设条件。当码长趋近于无穷时,由于分裂信道接近于完全极化(信道容量或者为0,或者为1),每个信息比特都会被正确译码。但是,在有限码长下,由于信道极化并不完全,依然会存在一些信息比特无法被正确译码。如果前面(i-1)个信息比特的译码中发生了错误,由于译码器在对后面的信息比特译码时需要用到这(i-1)个的信息比特的估计值,从而会导致错误的传递。
上述译码的过程可以参见图4所示的N=4的译码树。参见图4,图4是N=4的译码树的示例。如图4所示,译码树即是一个二叉树,译码树的结构仅与码长N有关。在译码树上,一个节点的深度定义为译码树的根节点到该节点的最短路径长度。可以看到,对于一个码长等于的极化码,译码树上的节点组成的集合能够按照深度d划分为N+1个子集,记作Vd,其中,d=0,1,…,N。容易理解,V0仅包含根节点。除了译码树上的叶子节点(即d=N时),译码树上的每一个节点分别通过两条分别标记和的边与后继节点相连。某一个节点所对应的序列
Figure BDA0001792930810000091
定义为从根节点到达该节点所需要经过的各个边的标记序列。另外,在译码树中,从根节点到任意一个节点所形成的路径,都对应一个路径度量值(path metric,PM),可以计算得到。路径度量值可以作为判断该路径的优劣的参考。从根节点到叶子节点所在层的某一节点所需要经过的各个边的标记序列即是一条译码路径。因此,极化码的译码过程也就是在二叉树上寻找合适的路径。如图4中所示,以码长N=4为例,在每个节点处选择PM值最小的路径向下扩展,假定从根节点延伸至叶子节点层的节点A为最优路径,那么最终确定出的译码序列即为
Figure BDA0001792930810000101
SC译码算法是一种贪婪算法,在译码树的每一层仅仅搜索最优路径(例如,根据路径的PM)就进行下一层,所以无法对错误进行修改。针对SC译码算法的缺点,人们提出了SCL译码算法。在译码树的每一层增加允许保留的候选路径数量,从SC译码算法的每一层仅允许选择“最优的一条路径进行下一步扩展”改为“最大允许选择最好的路径进行下一步扩展”。并且,将每一层允许保留的候选路径称为搜索宽度(记作Z)。与SC算法一样,SCL算法在进行译码时,依然从译码树的根节点开始,逐层依次向叶子节点层进行路径搜索。与SC不同的是,完成每一层的路径扩展后,选择PM最小的Z条路径作为候选路径,保存在一个列表中,等待进行下一层的扩展。经过上述的说明,可以知道SC译码算法是深度优先的,要求从根节点快速到达叶子节点。而SCL译码算法是广度优先的,先扩展、再剪枝,最终达到叶子节点。由此可知,SCL译码算法的输出为多个(由搜索宽度Z决定)候选译码路径。SCL译码算法也可简称为list译码方案。
(2)接收端对译码器输出的候选译码序列进行RNTI解掩。
如上文发射端的处理流程中所述,发射端为接收端配置了多个RNTI。对于接收端而言,它知道发射端是采用该多个RNTI中的某一个RNTI对发送的比特序列进行加掩的,但是,它并不知道具体是采用了哪一个RNTI。因此,接收端需要使用该多个RNTI一一进行解掩尝试。理论上,接收端进行解掩使用的这个RNTI与发射端进行加掩所使用的RNTI应该相同,解掩后的比特序列最终才能通过CRC。例如,假设发射端为接收端配置有5个RNTI,发射端使用这5个RNTI中的RNTI#1对上述CRC校验序列的后几位进行加掩。那么理论上,接收端使用RNTI#1对候选译码路径解掩之后的比特序列才能通过CRC。为了描述上的清楚,我们将接收端的这多个RNTI中与发射端加掩使用的RNTI相同的这个RNTI称为正确的RNTI,其余的RNTI则是错误的RNTI。例如,发射端为接收端配置了3个RNTI,分别记作RNTI#1、RNTI#2和RNTI#3。如果发射端使用RNTI#2对比特序列进行加掩,则对于接收端而言,在解掩的过程中,RNTI#2是正确的RNTI,使用RNTI#2对候选译码路径解掩之后得到的比特序列才能通过CRC。相比之下,RNTI#1和RNTI#3是错误的RNTI,使用RNTI#1或RNTI#3对候选译码路径解掩之后得到的比特序列,理论上都不能通过CRC。
(3)接收端对解掩之后的比特序列进行CRC校验,最终选择经过正确的RNTI解掩并通过CRC的候选译码路径作为译码结果输出。
由于候选译码路径有多条,因此,针对每一条候选译码路径,都需要进行RNTI解掩和CRC校验。最终从该多个候选译码路径中选择经过正确的RNTI解掩,并通过CRC的候选译码路径作为最终的译码结果。
但是,实践发现译码的虚警概率较高。根据实践总结,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的虚警。
1、译码结果正确,但是有多条候选译码路径分别经过不同的RNTI解掩之后,都通过了CRC。
参见图5,图5是虚警的一种情况的示意图。译码器输出8条路径的候选译码序列(在图5中,每条路径用P表示)。接收端使用两个RNTI(其中一个RNTI与发送端加掩时使用的RNTI相同,记作RNTI#1。另一个与发送端加掩时使用的RNTI不同,记作RNTI#2)对候选译码路径进行解掩,然后进入CRC校验单元进行CRC校验。结果发现,这8条路径中有一条路径(如图5中所示的P1)在使用RNTI#1解掩之后,通过了CRC。而这8条路径中有另一条路径(如图5中所示的P5)在使用RNTI#2解掩之后,也通过了CRC。
应理解,图5中所述的RNTI#2是指发射端为接收端配置的多个RNTI中与RNTI#1不同的任意一个RNTI,并不限定RNTI#2具体是该多个RNTI中的哪一个。
2、译码结果正确,但是错误的RNTI通过校验,正确的RNTI未通过CRC。
参见图6,图6是虚警的另一种情况的示意图。与图5中类似,假定发射端为接收端配置了多个RNTI。其中,发射端使用RNTI#1对待发送的比特序列进行加掩。而接收端使用RNTI#1对译码器输出的各个候选译码路径进行解掩,然后进入CRC校验单元,结果全部路径都不能通过CRC。但是,接收端使用该多个RNTI中的其它RNTI对候选译码路径进行解掩,再进入CRC校验单元,却有一条路径(如图6中所示的P3)可以通过CRC。图6中,将通过CRC的路径时使用的RNTI记作RNTI#2。同样地,这里的RNTI#2是指发射端为接收端配置的多个RNTI中与RNTI#1不同的任意一个RNTI,并不限定RNTI#2具体是该多个RNTI中的哪一个。
3、译码结果错误,且错误的RNTI通过CRC。
接收端使用正确的RNTI对译码器输出的各个候选译码路径进行解掩,然后进入CRC校验单元,但是全部路径都不能通过CRC校验,即CRC校验出错。但是如果接收端使用错误的RNTI对候选译码路径进行解掩,却有一条路径可以通过CRC,但是译出的比特序列与待发送比特序列不同。即是说,译码结果错误,且接收端对候选译码路径解掩使用的RNTI也错误。不过,此类虚警的发生概率在10-7及以下。
本申请的发明人深入分析,发现虚警是由于接收端使用列表(list)译码方案(即,上述SCL译码算法)导致的。下面结合公式(1)说明发生虚警的原因。
Figure BDA0001792930810000111
其中,c1∈CW,c′1∈CWC,CW是合法码字集合,CWC是合法码字集合的补集,即不合法码字的集合。从公式(1)可以看出,发射端使用RNTI#1对合法码字c1进行加掩。而接收端的译码结果为码字c′1,并且使用RNTI#2对码字c′1解掩之后的比特序列最终通过了CRC,使得接收端误以为译码结果正确。但实际上,译码结果错误且解掩使用的RNTI错误,从而产生了虚警,增加了虚警概率。
这里,如果一个码字c满足c=u·FN,则c是合法码字,否则c是不合法码字。其中,u是上文介绍的polar编码原理中待编码的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1792930810000112
中的固定比特设置为0时对应的比特序列,FN为polar码的生成矩阵。根据上文已知待编码的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1792930810000113
包括信息比特和固定比特,具体地,将固定比特(也即对应的比特位置)设置为0时,待编码的比特序列与生成矩阵FN相乘(二进制伽罗华域上的乘法)得到的即是合法码字。
即是说,在接收端采用list译码方案输出的多条候选译码路径中,如果有一条候选译码路径的某个或某几个比特译错,而在对该候选译码路径进行解掩时,又恰好使用了一个错误的RNTI。使用该错误的RNTI对该候选译码路径进行解掩(即,上文所述的逐比特异或),恰好使得该候选译码路径上译错的这几个比特得到纠正,最终解掩之后的比特序列通过了CRC校验。
为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配置RNTI的方法,可以降低虚警概率。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在上述任意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RNTI的场景。举个例子,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适用于控制信道采用polar编码的场景下,例如,NR中基站为终端设备配置RNTI的场景。在本申请中,通过为小区(cell)内的终端设备合理配置RNTI,可以降低整个无线通信系统中由于RNTI冲突导致的虚警。
NR中规定控制信道采用polar编码,也即,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DCI)采用polar编码。并且,NR规定了采用polar编码的DCI的长度区间为[12,140]。更具体地,DCI的长度区间[12,140]可以采用5个聚合等级,这5个聚合等级分别为1CCE、2CCE、4CCE、8CCE和16CCE。每个聚合等级对应的速率匹配之后的码长为108、216、432、864和1728。对于每个聚合等级,理论上可以承载的DCI的长度以及采用的速率匹配方式可以参见表1所示。
表1
聚合等级 目标码长E值 A值区间 速率匹配方式
1CCE 108 [12,23] Puncture
1CCE 108 [24,83] Shortening
2CCE 216 [12,70] Puncture
2CCE 216 [71,140] Shortening
4CCE 432 [12,140] Puncture
8CCE 864 [12,140] Repetition
16CCE 1728 [12,140] Repetition
表1中,E值表示速率匹配之后的长度,也可以称为目标码长,A值表示编码之前信息比特序列的长度。另外,速率匹配方式中的Puncture表示打孔,shortening表示缩短,repetition表示重复。
在每个聚合等级,计算出DCI的最后16位在极化码(也即polar码)的生成矩阵中所对应的行的汉明重量及其可靠度,可以得到图7至图9。
图7示出了聚合等级为1(即,CCE=1)时DCI的最后16位比特在生成矩阵中对应行的汉明重量和可靠度。图8示出了聚合等级为2(即,CCE=2)时DCI的最后16位比特在生成矩阵中对应行的汉明重量和可靠度。图9示出了为聚合等级为4(即,CCE=4)时DCI的最后16位比特在生成矩阵中对应行的汉明重量和可靠度。
另外,CCE=8和CCE=16的情况与图9所示相同,这里不再列出。也即,聚合等级等于8或16时,也可以查询图9。
其中,图7至图9中的每个聚合等级中,每个DCI区间的第一行为汉明重量,第二行为该行对应的极化信道的可靠度。图7至图9所展示的数据内容可以表格的形式表达或存储。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发生冲突的“RNTI对”几乎都是两个RNTI对应的生成矩阵的所有行中具有最小汉明重量的行对应的比特位置的比特异或之和为1,或者是具有次小汉明重量的行对应的比特位置的比特异或之和为1。
例如,(216,80)这个码型为例,RNTI0=9575,RNTI1=9677,存在第一类虚警。其中,216表示目标码长,80表示信息比特的个数。根据表1确定目标码长216对应的聚合等级为2CCE。根据根据图8可知,80落在2CCE的区间[71,140]。码型(216,80)对应的16位RNTI在生成矩阵中对应行的汉明重量和可靠度从图8中可以确定。将RNTI0和RNTI1转化为二进制序列分别为RNTI0=0010010101100111,RNTI1=0010010111001101。将RNTI0和RNTI1各自的16个比特和(216,80)对应的16位RNTI在生成矩阵中的对应行的汉明重量和可靠度对比来看,可以如图10所示。参见图10,图10以RNTI为16个比特,RNTI0=9575,RNTI1=9677为例说明导致虚警发生的RNTI对与生成矩阵的对应行的汉明重量的示意图。从图10可见,最小汉明重量8对应的RNTI0的比特为0,对应RNTI1的比特为1,RNTI0和RNTI1的该比特位置的比特值异或之和为1。
进一步地,发明人发现,生成矩阵中具有次小汉明重量的行对应的RNTI的比特位置的比特异或之和为1的情况下,发生虚警的概率也很高。
例如,(108,20)这个码型,RNTI0=9575,RNTI1=9328,虚警也很高。根据表1,确定目标码长108对应的聚合等级为1CCE。根据图7,确定80落在1CCE的区间[12,22]。并且根据图7,也可以确定(108,20)对应的16位RNTI在生成矩阵中对应行的汉明重量和可靠度。同样地,将RNTI0和RNTI1转化为二进制序列,再将RNTI0和RNTI1各自的16比特和(108,20)对应的16位RNTI在生成矩阵中对应行的汉明重量和可靠度对比来看,具有较小汉明重量的行对应的RNTI的比特位置的比特异或之和为1。
虽然上述码型(216,80)和(108,20)仅是作为示例进行说明,但是发明人发现,对于很多码型,具有最小汉明重量的行对应的RNTI的比特位置的比特异或之和为1,和/或具有次小汉明重量的行对应的RNTI的比特位置的比特异或之和为1,和/或具有次次小汉明重量的行对应的RNTI的比特位置的比特异或之和为1,发生虚警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
由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提出,对于每个聚合等级的所有DCI区间,发射端为接收端配置的多个RNTI,需要满足如下特点:
该多个RNTI中的每个RNTI包括L个比特,该L个比特对应极化码的生成矩阵的N个行中的L个行,该N个行中的每个行具有一个汉明重量,该多个RNTI具有相同的I个比特,该I个比特在该多个RNTI中的每个RNTI中对应相同的比特位置,该I个比特对应所述L个行中具有第一汉明重量的M个行中的I个行。其中,第一汉明重量为该L个行的汉明重量中的最小值,1≤I≤M≤L≤N,且N、L、I和M为整数。
应理解,RNTI包括L个比特,即是说RNTI的长度为L。其中,RNTI的长度可以由系统规定。例如,在NR中,控制信道采用polar编码,规定RNTI的长度为16。
进一步地,该多个RNTI还具有J个相同的比特,该J个比特在该多个RNTI中的每个RNTI中对应相同的比特位置,该J个比特对应该L个行中具有第二汉明重量的P个行中的J个行。其中,第二汉明重量大于第一汉明重量,且第二汉明重量小于L个行除了该I个行和该P个行之外的其余行的汉明重量,1≤J≤P<L,I+J<L,且J为整数。
再进一步地,该多个RNTI还具有R个相同的比特,该R个相同的比特在该多个RNTI中的每个RNTI中对应相同的比特位置,该R个比特对应该L个行中具有第三汉明重量的Q个行中的R个行,第三汉明重量大于第二汉明重量,且第三汉明重量小于L个行中除了该I个行、该P个行和该Q个行之外的其余行的汉明重量,1≤R≤L,I+J+R<L,R为整数。
换句话说,发射端为接收端配置多个RNTI,该多个RNTI的长度都是相同的,记作L。因此,也可以说每个RNTI包括L个比特,该L个比特对应polar码的生成矩阵的N个行中的L个行。生成矩阵的所述L行中的每个行都具有一个汉明重量,那么这L个行对应多个(可能等于或小于L个)汉明重量。这多个汉明重量有大有小。该多个RNTI,首先需要保证具有最小汉明重量的行对应的比特位置的比特的值相同。可选地,可以是所有最小汉明重量的行对应的比特位置的比特的值都相同。或者,也可以是最小汉明重量的行中的一部分行对应的比特位置的比特的值相同。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保证具有次小汉明重量的行的部分行或全部行对应的比特位置的比特的值相同。以此类推,还可以扩展到次次小行,或者以此规律继续扩展。
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的设计思路,针对上述每个聚合等级对应的DCI区间,总结每个区间的RNTI配置方案可以参照图11-图13。
图11是针对聚合等级为1CCE时配置RNTI的参考表。其中,图11中标有“*”表示最高优先级的应该配置相同比特的比特位置。标有“**”的优先级低于“*”的优先级,可以在保证“*”对应的比特位置的比特相同的基础上,将标有“**”的比特位置的比特也配置为相同。对于没有作标记的行对应的比特位置,可以不作限制。
图12是针对聚合等级为2CCE时配置RNTI的参考表。图13是针对聚合等级为4CCE时配置RNTI的参考表。其中,图12和图13的“*”或“**”的含义与图11相同,不再赘述。
下面以(432,60)这个码型给出配置多个RNTI的示例。
首先根据上述表1确定目标码长432对应的聚合等级为4CCE。再根据码长60和图13确定60对应的DCI区间为[39,140]。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图13中,“*”对应的RNTI的比特位置的比特相同。进一步地,还可以配置“**”对应的RNTI的比特位置的比特相同。从图13中可以看出,32是所有16个行的汉明重量中最小的汉明重量,有1个行。其次是汉明重量为64的行,共有4个行。汉明重量大于32和64的其余行对应的汉明重量中,128是最小的汉明重量,共有6个行。假设发射端的RNTI=0,最低配置可以考虑将汉明重量为32的行在RNTI中对应的1个比特位置的比特配置为0,参见图13,该比特位置为RNTI的第1个比特位置。进一步地,可以将汉明重量为64的4个行在RNTI中对应的4个比特位置的比特配置为0。参见图13,该4个比特位置分别为RNTI的第2个、第3个、第5个和第9个比特位置。再进一步地,如果考虑比较优选的配置的情况下,则将上述汉明重量为32、64和128的行在RNTI中对应的比特位置的比特全部配置为0,即与发射端保持相同,则配置给接收端的RNTI的第1,2,3,4,5,6,7,9,10,11,13个比特位置全部配置为0,共11个比特位置。剩余的5个(即,16-11)比特位置不作限定,每个比特都可以配置为0或1。所以,接收端的RNTI可以有25种可能的配置。这25种配置可以参见表2中。
表2
Figure BDA0001792930810000141
Figure BDA0001792930810000151
可选地,在将汉明重量为64的行对应的比特位置上的比特部分配置为0时,由于这些行的汉明重量都是相等的,这时可以结合这些行对应的可靠度来配置。例如,可以将汉明重量为64的所有行中可靠度较低的这些行对应的比特位置上的比特配置为0。可选地,也可以从汉明重量为64的所有行中随机选择部分行,将这部分行对应的比特位置上的比特配置为和发射端相同,也即配置为0。同理,这种配置方法也可以应用在其它汉明重量的行对应的比特位置的配置。
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对于每种聚合等级的每个DCI区间,如果考虑比较优选的配置,可供分配给接收端的RNTI一般为16或32个。当然了,如果降低配置的要求(例如,仅保证汉明重量最小的行在RNTI中对应的比特位置与发射端相同,而不保证汉明重量的次小行或次次小行。又例如,仅保证汉明重量最小行和次小行在RNTI中对应的全部比特位置中的一部分比特位置与发射端相同),可供分配的RNTI的数量就会多一些。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设计思路,容易想到多种可能的配置方式,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上面对本申请提出的配置RNTI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下面说明发射端和接收端对该多个RNTI的使用。
参见图14,图14是本申请提供的配置RNTI的方法200的应用示例。
210、发射端端配置该多个RNTI。
其中,该多个RNTI满足上文所述的特点,这里不再赘述。
220、发射端向接收端发送配置信息,接收端从发射端接收该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该多个RNTI。
这里,配置信息可以是基于周期发送或非周期发送的,本申请不作限定。接收端根据配置信息,可以获得该多个RNTI,以在后续接收DCI时使用。
可选的,作为代替步骤210-220的一种方式,也可以按照上述规则配置好RNTI,存储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备用。
可选地,还可以包括步骤230-260。
230、发射端对需要发送给接收端的第一比特序列添加CRC校验序列,得到第二比特序列。
可选地,可以将CRC校验序列直接附在第一比特序列之后,或者,也可以将CRC校验序列的前几个比特交织在第一比特序列中,再将CRC校验序列的后几个比特附在交织后的比特序列之后。即如上文所说的分布式CRC结构。或者,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其它的添加CRC校验序列的方法。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CRC校验序列的长度可以由通信系统预定义。例如,在NR中,规定CRC校验序列的长度为24。该24个比特的前8个比特交织在第一比特序列中,最后16个比特直接附在交织后的比特序列后面。也即,形成分布式CRC结构。
可选地,在步骤230之后,还可以对添加CRC校验序列之后的比特序列进行比特交织。本申请中不限定比特交织的方法。例如,可以是行列交织,或者其它的交织方法。
240、发射端使用该多个RNTI中的一个RNTI对第二比特序列进行加掩,得到第三比特序列。
应理解,使用该多个RNTI中的一个RNTI对第二比特序列进行加掩,具体是使用该多个RNTI中的一个RNTI对CRC校验序列的最后几个(例如,最后16个)校验位逐比特进行异或的过程。完成RNTI加掩之后的比特序列称为第三比特序列。
应理解,如果在步骤230之后进行了比特交织。那么在步骤240中,发射端使用该多个RNTI中的一个RNTI对交织后的比特序列进行RNTI加掩。
250、发射端向接收端发送第三比特序列。
发射端在完成RNTI加掩,得到第三比特序列之后,第三比特序列经过如图3中所示polar编码、速率匹配、QPSK调制等处理流程之后被发送。
260、接收端从发射端接收待译码序列,经过解调、解速率匹配和SCL译码,输出多个候选译码路径。
270、接收端使用该多个RNTI对该多个候选译码路径进行解掩尝试,将解掩之后通过CRC的候选译码路径作为译码路径输出。
接收端使用该多个RNTI一一对该多个候选译码路进行解掩尝试,最终输出使用该多个RNTI中的某一个RNTI解掩之后通过CRC的候选译码路径作为译码路径。
假设将步骤240中发射端对第二比特序列进行加掩使用的RNTI记作第一RNTI。在步骤270中,理论上,接收端只有在使用该多个RNTI中的第一RNTI对该多个候选译码路径进行解掩之后,有一条候选译码路径能够通过CRC。这条候选译码路径即是接收端最终应该输出的译码路径。
采用本申请技术方案,可以将PDCCH进行polar编码时10-4~10-3量级的RNTI冲突造成的虚警概率(false alarm ratio,FAR)降低至10-6以下。
以上配置RNTI的方法200主要适用于针对PDCCH采用polar编码的场景。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配置RNTI的方法300,可以应用于任何需要避免RNTI冲突的场景。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方法300中比特序列的编号与上述方法200中比特序列的编号互不相关。例如,图15中所示的第一比特序列与上述方法200中的第一比特序列仅用于在各自的实施例中与其它比特序列区分,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关联。
参见图15,图15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配置RNTI的方法300的流程图。
310、根据需要配置的RNTI的长度N,选取M个比特,生成多个第一比特序列。
其中,1≤M≤N,且M和N为整数。N为RNTI的长度。具体地,N的值可以由通信系统定义。例如,在LTE和NR中,RNTI的长度为16,也即N=16。
每个第一比特序列为一个随机序列。第一比特序列由0和1组成。以下,将第一比特序列记作S。
320、对该多个第一比特序列进行线性编码,得到多个第二比特序列。
这里,对第一比特序列进行线性编码时,采用的编码方式不限于采用卷积码、Turbo码、低密度奇偶校验(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LDPC)、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码、里德米勒(Reed-Muller,RM)码和循环码等编码方式。
具体地,对第一比特序列进行线性编码的过程可以用公式(2)表示:
RNTI=S·G (2)
其中,G为大小为M×N的编码矩阵,线性编码的运算在二进制域GF(2)内进行。
应理解,第一比特序列S是一个由M个比特生成的随机序列,因此,遍历第一比特序列S所有的可能,将会有2M个种可能,也即,步骤310中,生成2M个第一比特序列。每个第一比特序列S与编码矩阵G进行线性编码,将得到一个长度为N的第二比特序列。因此,2M个第一比特序列分别通过编码矩阵G进行线性编码,将得到2M个第二比特序列。该2M个第二比特序列与该2M个第一比特序列一一对应,每个第二比特序列是对应的第一比特序列经过线性编码得到的。每个第二比特序列即是一个RNTI,因此得到2M个RNTI。
330、输出备选RNTI集合。
将步骤320中生成的2M个第二比特序列输出,即是备选RNTI集合。
这里的备选RNTI集合是指可以作为配置RNTI的一个备选集合。换句话说,在需要配置RNTI的场景下,可以从该备选RNTI集合中选取多个RNTI。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在对第一比特序列进行线性编码得到第二比特序列之后,还可以包括步骤340。
340、对该多个第二比特序列中的每个第二比特序列进行比特交织,将交织后得到的多个比特序列作为该备选RNTI集合。
在对第二比特序列进行交织的情况下,每一个第二比特序列交织后得到的比特序列为一个RNTI。
作为一个示例,下面以采用CRC码对第一比特序列进行线性编码,来说明生成备选RNTI集合的过程。
首先,假设N=16。选取M=8,并选取多项式g_8(x)。
根据CRC码的基本原理,其信息字段和校验字段的长度可以任意选定。例如,在M位信息码后拼接R位的校验码,得到长度为N的CRC码。对于一个给定的(N,M)码,可以证明存在一个最高次幂为N-K=R的多项式g(x)。根据g(x)可以生成K位信息码的CRC校验码,而g(x)叫做这个CRC码的生成多项式。生成多项式可以由发射端和接收端约定。例如,g(x)=x8+x2+1,或者,g(x)=x8+x5+x4+1。
这里,对于8比特的第一比特序列S,利用g_8(x)可以计算得到第一比特序列S的8比特的CRC校验码。g_8(x)表示CRC长度为8对应的多项式。将这8比特的CRC校验码与第一比特序列S的8比特级联,得到16比特的序列。这各16比特的序列即可以作为RNTI。
可选地,上述8比特的CRC校验码与第一比特序列S的8比特进行级联,得到16比特之后,还可以对这16比特进行交织,再将交织后的序列作为RNTI。
同样地,遍历第一比特序列的所有可能,将会有28种可能。这28种可能的第一比特序列分别按照上述方法计算得到对应的CRC校验码。每个CRC校验码和对应的第一比特序列进行级联,得到一个第二比特序列。总共将得到28个第二比特序列。这28个第二比特序列可以作为备选RNTI集合。
方法300的上述步骤310-340是发射端配置RNTI的过程,图15中为了便于说明而分为几个步骤说明。具体实现时,步骤310-340也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用于生成备选RNTI集合。
可选地,方法300还可以包括步骤350-380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
350、发射端向接收端发送配置信息,接收端从发送端接收该配置信息。
其中,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该多个备选RNTI集合中的L个RNTI。由于发射端通常为接收端配置多个RNTI,因此,L≥2且为整数。当然,L的取值可以是通信系统定义的,或者,也可以是发射端根据需要确定的。该L个RNTI可以从该备选RNTI集合中任意选取。
同理,作为代替性的方案,可以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存储具有上述特点的RNTI集合备用,而无需发送端生成并向接收端发送RNTI集合。
360、发射端使用该L个RNTI中的一个RNTI对待发送的比特序列进行加掩,得到加掩后的比特序列。
370、发射端向接收端发送该加掩后的比特序列。
380、接收端使用该L个RNTI对待解掩的比特序列进行解掩。
接收端在进行RNTI解掩时,使用该L个RNTI一一进行尝试。其中,RNTI加掩和RNTI解掩的过程与方法200相同,不再赘述。
与方法200可以降低RNTI虚警的原理不同,方法300主要是利用线性编码来扩大RNTI之间的汉明距离,起到降低RNTI虚警的作用。方法300可以应用在一些不使用polar编码的通信系统中,适用范围更广。
应理解,根据上述方法300生成的备选RNTI集合中的RNTI可以降低由于RNTI冲突导致的较高的虚警概率。
以上对本申请提供的配置RNTI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下面说明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装置。
参见图16,图16是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装置5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6所示,通信装置500包括处理单元510和通信单元520。
处理单元510,用于生成多个RNTI,所述多个RNTI中的每个RNTI包括L个比特,所述L个比特对应极化码的生成矩阵的N个行中的L个行,所述N个行中的每个行具有一个汉明重量,其中,所述多个RNTI具有相同的I个比特,所述I个比特在所述多个RNTI中的每个RNTI中对应相同的比特位置,所述I个比特对应所述L个行中具有第一汉明重量的M个行中的I个行,所述第一汉明重量为所述L个行的汉明重量中的最小值,1≤I≤M≤L≤N,且N、L、I和M为整数。
通信单元520,用于发送配置信息,配置信息用于向接收端指示处理单元510生成的该多个RNTI。
装置500和方法200中的发射端完全对应,装置500的相应单元分别用于执行方法200或其各实施例中由发射端执行的相应步骤和/或流程。其中,处理单元510用于执行方法200或其各实施例中由发射端的内部实现的步骤。例如,处理单元510执行图14中的步骤210、步骤230或步骤240。装置500中的通信单元520执行方法200或其各实施例中发送或接收的步骤。例如,执行图14中向接收端发送配置信息的步骤220、步骤250。
这里,处理单元510可以是处理器。通信单元520可以收发器。收发器包括接收器和发射器,同时具有接收和发射的功能。
可选地,处理单元510可以是一个处理装置,处理装置的上述功能可以部分或全部通过软件实现。当全部通过软件实现时,处理装置可以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从存储器中读取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方法200或其各实施例中由发射端执行的相应操作和/或流程。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处理装置的部分或全部通过软件实现时,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位于处理装置之外,处理器通过电路/电线与存储器连接,用于读取并执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处理装置的上述功能的部分或全部通过硬件实现时,处理装置包括逻辑电路。逻辑电路具有实现方法实施例中配置多个RNTI的功能;输出接口电路,用于输出处理装置配置的所述多个RNTI。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装置还包括输入接口电路,用于获取极化码的生成矩阵的N个行中的L个行的汉明重量和/或与该L个行对应的极化信道的可靠度参数;逻辑电路,具体用于根据该L个行的汉明重量和/或该L个行对应的极化信道的可靠度参数,配置所述多个RNTI。
在具体实现时,该处理装置可以为芯片或集成电路。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处理单元510可以为处理器,通信单元520可以为收发器。收发器包括接收器和发射器,同时具有接收和发射的功能。
参见图17,图17是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装置6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7所示,通信装置600包括通信单元610和处理单元620。
通信单元610,用于从发射端接收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多个RNTI,所述多个RNTI中的每个RNTI包括L个比特,所述L个比特对应极化码的生成矩阵的N个行中的L个行,所述N个行中的每个行具有一个汉明重量,其中,所述多个RNTI具有相同的I个比特,所述I个比特在所述多个RNTI中的每个RNTI中对应相同的比特位置,所述I个比特对应所述L个行中具有第一汉明重量的M个行中的I个行,所述第一汉明重量为所述L个行的汉明重量中的最小值,1≤I≤M≤L≤N,且N、L、I和M为整数。
处理单元620,用于根据通信单元610接收到的配置信息指示的多个RNTI,对多个候选译码路径进行解掩。
装置600和方法200中的接收端完全对应,装置600的相应单元分别用于执行方法200或其各实施例中由接收端执行的相应步骤和/或流程。其中,处理单元620用于执行方法200或其各实施例中由接收端内部实现的步骤。例如,处理单元620执行图14中的步骤260、步骤270。装置600中的通信单元610用于执行方法200或其各实施例中发送或接收的步骤。例如,执行图14中从发射端接收配置信息的步骤220,或者执行从发射端接收待译码序列的步骤。
可选地,处理单元620可以是一个处理装置,处理装置的上述功能可以部分或全部通过软件实现。当全部通过软件实现时,处理装置可以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从存储器中读取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对多个候选译码路径进行解掩。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处理装置的部分或全部通过软件实现时,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位于处理装置之外,处理器通过电路/电线与存储器连接,用于读取并执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处理装置的上述功能的部分或全部通过硬件实现时,处理装置包括:输入接口电路,用于获取待译码序列;逻辑电路,用于对待译码序列进行译码,得到多个候选译码路径;逻辑电路还用于使用配置信息指示的多个RNTI对该多个候选译码路径进行解掩尝试,并对解掩之后的比特序列进行CRC;输出接口电路,用于输出解掩之后通过CRC的候选译码路径作为译码路径。
在具体实现时,该处理装置可以为芯片或集成电路。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通信单元610可以为收发器,处理单元620可以为处理器。
参见图18,图18是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装置7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8所示,通信装置700包括处理单元710和通信单元720。
处理单元710,用于根据需要配置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的长度N,选取M个比特生成多个第一比特序列,M≤N,且为整数;对该多个第一比特序列中的每个第一比特序列进行线性编码,得到多个第二比特序列,该多个第二比特序列与该多个第一比特序列一一对应;
通信单元720,用于发送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该多个第二比特序列中的L个第二比特序列,L≥2且为整数。
装置700和方法300中的发射端完全对应,装置700的相应单元分别用于执行方法300或其各实施例中由发射端执行的相应步骤和/或流程。其中,处理单元710用于执行方法300或其各实施例中由发射端的内部实现的步骤。例如,处理单元710执行步骤310,步骤320,步骤340等。通信单元720用于执行方法300中发送和接收的步骤。例如,执行向接收端发送配置信息的步骤350、向接收端发送加掩后的比特序列的步骤370。
这里,处理单元710可以是处理器。通信单元720可以收发器。收发器包括接收器和发射器,同时具有接收和发射的功能。
可选地,处理单元710可以是一个处理装置,处理装置的上述功能可以部分或全部通过软件实现。当全部通过软件实现时,处理装置可以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从存储器中读取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方法300或其各实施例中由发射端执行的相应操作和/或流程。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处理装置的部分或全部通过软件实现时,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位于处理装置之外,处理器通过电路/电线与存储器连接,用于读取并执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处理装置的上述功能的部分或全部通过硬件实现时,处理装置包括逻辑电路。逻辑电路具有实现方法300中配置多个RNTI的功能;输出接口电路,用于输出所述多个RNTI。
在具体实现时,该处理装置可以为芯片或集成电路。
参见图19,图19是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装置8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9所示,通信装置800包括通信单元810和处理单元820。
通信单元810,用于从发射端接收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L个第二比特序列,L≥2且为整数;
处理单元820,用于根据通信单元810接收到的配置信息指示的多个RNTI,对待解掩的比特序列进行解掩尝试。
装置800和方法300中的接收端完全对应,装置800的相应单元分别用于执行方法300或其各实施例中由接收端执行的相应步骤和/或流程。其中,处理单元820用于执行方法300或其各实施例中由接收端内部实现的步骤。例如,处理单元820执行RNTI解掩的步骤380。装置800中的通信单元810用于执行方法300或其各实施例中发送或接收的步骤。例如,执行从发射端接收配置信息的步骤350、从发送端接收加掩后的比特序列的步骤370等。
可选地,处理单元820可以是一个处理装置,处理装置的上述功能可以部分或全部通过软件实现。当全部通过软件实现时,处理装置可以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从存储器中读取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方法300中由接收端执行的相应操作和/或流程。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处理装置的部分或全部通过软件实现时,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位于处理装置之外,处理器通过电路/电线与存储器连接,用于读取并执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处理装置的上述功能的部分或全部通过硬件实现时,处理装置包括:输入接口电路,用于获取待解掩的比特序列;逻辑电路,用于使用配置信息指示的L个第二比特序列对待解掩的比特序列进行解掩,得到解掩后的比特序列;输出接口电路,用于输出解掩之后的比特序列。
后续,解掩之后的比特序列可以输入CRC校验单元进行CRC校验,与方法200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在具体实现时,该处理装置可以为芯片或集成电路。
在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下行传输时,网络设备为发射端,终端设备为接收端。在上行传输时,终端设备为发射端,网络设备为接收端。这里所述的发射端可以是方法200中所述的发射端,或者,也可以是方法300中的发射端。接收端可以是方法200中的接收端,或者,也可以是方法300中的接收端。
下面以下行传输(发射端为网络设备,接收端为终端设备)为例,说明本申请提供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参见图20,图20是本申请提供的网络设备3000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20所示,网络设备3000可以应用于上述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具有本申请的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发射端(例如,可以是基站)的功能。
网络设备30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单元,如远端射频单元(remote radiounit,RRU)3100和一个或多个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基带单元也可以称为数字单元(digital unit,DU)3200。所述RRU 3100可以称为收发单元,与图9中的通信单元620对应。可选地,该收发单元3100还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等,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3101和射频单元3102。可选地,收发单元3100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接收单元可以对应于接收器(或称接收机、接收电路),发送单元可以对应于发射器(或称发射机、发射电路)。所述RRU 3100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例如,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随机接入资源的配置信息。所述BBU 3200部分主要用于进行基带处理,对基站进行控制等。所述RRU 3100与BBU 3200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即分布式基站。
所述BBU 3200为网络设备3000的控制中心,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主要用于完成基带处理功能,如信道编码,复用,调制,扩频等。例如所述BBU(处理单元)配置所述多个RNTI。例如,可以与图16中的处理单元510对应。或者,与图18中的处理单元710对应。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BBU 3200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例如,LTE网),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例如,LTE网、5G网或其它网)。所述BBU 3200还包括存储器3201和处理器3202。所述存储器3201用以存储必要的指令和数据。所述处理器3202用于控制网络设备3000进行必要的动作,例如,用于控制网络设备30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操作流程。所述存储器3201和处理器3202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
应理解,图20所示的网络设备3000能够实现图1至图15的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网络设备的各个过程。网络设备3000中的各个单元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上述BBU 3200可以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由网络设备内部实现的动作,例如,在方法200中,执行配置多个RNTI的步骤210、对第一比特序列添加CRC校验序列的步骤230、对第二比特序列进行RNTI加掩的步骤240等。在方法300中,执行生成多个第一比特序列的步骤310,对该多个第一比特序列进行线性编码生成多个第二比特序列的步骤320,对第二比特序列进行比特交织的步骤340等。而RRU 3100可以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发送或接收的动作。例如,执行图14的方法200中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的步骤220,或者执行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比特序列的步骤250。又例如,执行方法300中向接收端发送配置信息的步骤350、向接收端发送加掩后的比特序列的步骤370等。
参见图21,图21是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900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21所示,终端设备9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901,一个或多个存储器902,一个或多个收发器903。处理器901用于控制收发器903收发信号,存储器90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901用于从存储器902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本申请提供的配置RNTI的方法200或其各实施例中由接收端执行的相应流程和/或操作。或者,执行方法300及其各实施例中由接收端执行的相应流程和/或操作。
例如,终端设备900可以是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102或103。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芯片,可以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 array,FPGA)、专用集成芯片(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系统芯片(system on chip,SoC)、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or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数字信号处理电路(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还可以是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MCU、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device,PLD)或其它集成芯片。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FPGA或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方法200或方法300中配置RNTI的步骤(例如,方法200中的步骤210,方法300中的步骤310-340)也可以由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由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可选的,上述的存储器与存储器可以是物理上相互独立的单元,或者,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方法200中由发射端执行的相应操作和/或流程。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方法200或方法300中由发射端执行的相应操作和/或流程。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方法200或方法300中由发射端执行的相应操作和/或流程。
此外,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方法200或方法300中由接收端执行的相应操作和/或流程。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方法200或方法300中由接收端执行的相应操作和/或流程。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芯片(或者,芯片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200或方法300中由接收端执行的相应操作和/或流程。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方法200中的发送端和接收端,或者方法300中的发送端和接收端。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部件”、“模块”、“系统”等用于表示计算机相关的实体、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例如,部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通过图示,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和计算设备都可以是部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驻留在进程和/或执行线程中。部件可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两个或更多个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部件可从上面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执行。部件可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例如,来自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和/或网络间的另一部件交互的二个部件的数据,例如,通过信号与其它系统交互的互联网)的信号通过本地和/或远程进程来通信。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具体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也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0)

1.一种配置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射端配置多个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所述多个RNTI中的每个RNTI包括L个比特,所述L个比特对应极化码的生成矩阵的N个行中的L个行,所述N个行中的每个行具有一个汉明重量,其中,所述多个RNTI具有相同的I个比特,所述I个比特在所述多个RNTI中的每个RNTI中对应相同的比特位置,所述I个比特对应所述L个行中具有第一汉明重量的M个行中的I个行,所述第一汉明重量为所述L个行的汉明重量中的最小值,1≤I≤M≤L≤N,且N、L、I和M为整数;
所述发射端向接收端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多个RNT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RNTI还具有J个相同的比特,所述J个比特在所述多个RNTI中的每个RNTI中对应相同的比特位置,所述J个比特对应所述L个行中具有第二汉明重量的P个行中的J个行,所述第二汉明重量大于所述第一汉明重量,且所述第二汉明重量小于所述L个行除了所述I个行和所述P个行之外的其余行的汉明重量,1≤J≤L,I+J<L,且J为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RNTI还具有R个相同的比特,所述R个相同的比特在所述多个RNTI中的每个RNTI中对应相同的比特位置,所述R个比特对应所述L个行中具有第三汉明重量的Q个行中的R个行,所述第三汉明重量大于所述第二汉明重量,且所述第三汉明重量小于所述L个行中除了所述I个行、所述P个行和所述Q个行之外的其余行的汉明重量,1≤R≤L,I+J+R<L,R为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配置多个RNTI,包括:
所述发射端根据所述生成矩阵的所述L个行的汉明重量,配置所述多个RNTI;
或者,
所述发射端根据所述生成矩阵的所述L个行的可靠度参数,配置所述多个RNTI,其中,每个行的可靠度参数用于表征所述行对应的极化信道的可靠度;
或者,
所述发射端根据所述生成矩阵的所述L个行的汉明重量和所述L个行的可靠度参数,配置所述多个RNTI。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根据所述生成矩阵的所述L个行的汉明重量和所述L个行的可靠度参数,配置所述多个RNTI,包括:
在所述L个行中至少两个行的汉明重量相同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至少两个行的可靠度参数,配置所述多个RNTI的与所述至少两个行对应的比特位置的比特,其中,所述多个RNTI的与所述至少两个行中具有较小可靠度的行对应的比特位置的比特配置为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发射端在需要发送给所述接收端的第一比特序列中添加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得到第二比特序列;
所述发射端使用所述多个RNTI中的一个RNTI对所述第二比特序列加掩,得到第三比特序列;
所述发射端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第三比特序列。
7.一种配置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端从发送端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多个RNTI,所述多个RNTI中的每个RNTI包括L个比特,所述L个比特对应极化码的生成矩阵的N个行中的L个行,所述N个行中的每个行具有一个汉明重量,其中,所述多个RNTI具有相同的I个比特,所述I个比特在所述多个RNTI中的每个RNTI中对应相同的比特位置,所述I个比特对应所述L个行中具有第一汉明重量的M个行中的I个行,所述第一汉明重量为所述L个行的汉明重量中的最小值,1≤I≤M≤L≤N,且N、L、I和M为整数;
所述接收端使用所述多个RNTI,对多个候选译码路径进行解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RNTI还具有J个相同的比特,所述J个比特在所述多个RNTI中的每个RNTI中对应相同的比特位置,所述J个比特对应所述L个行中具有第二汉明重量的P个行中的J个行,所述第二汉明重量大于所述第一汉明重量,且所述第二汉明重量小于所述L个行除了所述I个行和所述P个行之外的其余行的汉明重量,1≤J≤L,I+J<L,且J为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RNTI还具有R个相同的比特,所述R个相同的比特在所述多个RNTI中的每个RNTI中对应相同的比特位置,所述R个比特对应所述L个行中具有第三汉明重量的Q个行中的R个行,所述第三汉明重量大于所述第二汉明重量,且所述第三汉明重量小于所述L个行中除了所述I个行、所述P个行和所述Q个行之外的其余行的汉明重量,1≤R≤L,I+J+R<L,R为整数。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RNTI是所述发射端根据所述生成矩阵的所述L个行的汉明重量配置的;或者,
所述多个RNTI是所述发射端根据所述生成矩阵的所述L个行的可靠度参数配置的,其中,每个行的可靠度参数用于表征所述行对应的极化信道的可靠度;或者,
所述多个RNTI是所述发射端根据所述生成矩阵的所述L个行的汉明重量和可靠度参数配置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L个行中至少两个行的汉明重量相同的情况下,所述多个RNTI的与所述至少两个行中具有较小可靠度的行对应的比特位置的比特配置为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7-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收端从发射端接收待译码序列,并对所述待译码序列进行译码,得到所述多个候选译码路径;
所述接收端输出使用所述多个RNTI中的任意一个RNTI解掩后通过循环冗余校验CRC的候选译码路径作为译码路径。
13.一种配置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配置多个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所述多个RNTI中的每个RNTI包括L个比特,所述L个比特对应极化码的生成矩阵的N个行中的L个行,所述N个行中的每个行具有一个汉明重量,其中,所述多个RNTI具有相同的I个比特,所述I个比特在所述多个RNTI中的每个RNTI中对应相同的比特位置,所述I个比特对应所述L个行中具有第一汉明重量的M个行中的I个行,所述第一汉明重量为所述L个行的汉明重量中的最小值,1≤I≤M≤L≤N,且N、L、I和M为整数;
通信单元,用于向接收端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多个RNTI。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RNTI还具有J个相同的比特,所述J个比特在所述多个RNTI中的每个RNTI中对应相同的比特位置,所述J个比特对应所述L个行中具有第二汉明重量的P个行中的J个行,所述第二汉明重量大于所述第一汉明重量,且所述第二汉明重量小于所述L个行除了所述I个行和所述P个行之外的其余行的汉明重量,1≤J≤L,I+J<L,且J为整数。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RNTI还具有R个相同的比特,所述R个相同的比特在所述多个RNTI中的每个RNTI中对应相同的比特位置,所述R个比特对应所述L个行中具有第三汉明重量的Q个行中的R个行,所述第三汉明重量大于所述第二汉明重量,且所述第三汉明重量小于所述L个行中除了所述I个行、所述P个行和所述Q个行之外的其余行的汉明重量,1≤R≤L,I+J+R<L,R为整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用于:
根据所述生成矩阵的所述L个行的汉明重量,配置所述多个RNTI;或者,
根据所述生成矩阵的所述L个行的可靠度参数,配置所述多个RNTI,其中,每个行的可靠度参数用于表征所述行对应的极化信道的可靠度;或者,
根据所述生成矩阵的所述L个行的汉明重量和所述L个行的可靠度参数,配置所述多个RNTI。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L个行中至少两个行的汉明重量相同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至少两个行的可靠度参数,配置所述多个RNTI的与所述至少两个行对应的比特位置的比特,其中,所述多个RNTI的与所述至少两个行中具有较小可靠度的行对应的比特位置的比特配置为相同。
18.根据权利要求13-1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在需要发送给所述接收端的第一比特序列中添加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得到第二比特序列;
使用所述多个RNTI中的第一RNTI对所述第二比特序列加掩,得到第三比特序列,所述第一RNTI为所述多个RNTI中的任意一个RNTI;
以及,所述通信单元用于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第三比特序列。
19.一种配置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从发送端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多个RNTI,所述多个RNTI中的每个RNTI包括L个比特,所述L个比特对应极化码的生成矩阵的N个行中的L个行,所述N个行中的每个行具有一个汉明重量,其中,所述多个RNTI具有相同的I个比特,所述I个比特在所述多个RNTI中的每个RNTI中对应相同的比特位置,所述I个比特对应所述L个行中具有第一汉明重量的M个行中的I个行,所述第一汉明重量为所述L个行的汉明重量中的最小值,1≤I≤M≤L≤N,且N、L、I和M为整数;
处理单元,用于使用所述多个RNTI,对多个候选译码路径进行解掩。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RNTI还具有J个相同的比特,所述J个比特在所述多个RNTI中的每个RNTI中对应相同的比特位置,所述J个比特对应所述L个行中具有第二汉明重量的P个行中的J个行,所述第二汉明重量大于所述第一汉明重量,且所述第二汉明重量小于所述L个行除了所述I个行和所述P个行之外的其余行的汉明重量,1≤J≤L,I+J<L,且J为整数。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RNTI还具有R个相同的比特,所述R个相同的比特在所述多个RNTI中的每个RNTI中对应相同的比特位置,所述R个比特对应所述L个行中具有第三汉明重量的Q个行中的R个行,所述第三汉明重量大于所述第二汉明重量,且所述第三汉明重量小于所述L个行中除了所述I个行、所述P个行和所述Q个行之外的其余行的汉明重量,1≤R≤L,I+J+R<L,R为整数。
22.根据权利要求19-2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RNTI是所述发射端根据所述生成矩阵的所述L个行的汉明重量配置的;或者,
所述多个RNTI是所述发射端根据所述生成矩阵的所述L个行的可靠度参数配置的,其中,每个行的可靠度参数用于表征所述行对应的极化信道的可靠度;或者,
所述多个RNTI是所述发射端根据所述生成矩阵的所述L个行的汉明重量和可靠度参数配置的。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L个行中至少两个行的汉明重量相同的情况下,所述多个RNTI的与所述至少两个行中具有较小可靠度的行对应的比特位置的比特配置为相同。
24.根据权利要求19-2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用于:
从发射端接收待译码序列,并对所述待译码序列进行译码,得到所述多个候选译码路径;
输出使用所述多个RNTI中的任意一个RNTI解掩后通过循环冗余校验CRC的候选译码路径作为译码路径。
2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是的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7-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7.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8.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7-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9.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用于配置多个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所述多个RNTI中的每个RNTI包括L个比特,所述L个比特对应极化码的生成矩阵的N个行中的L个行,所述N个行中的每个行具有一个汉明重量,其中,所述多个RNTI具有相同的I个比特,所述I个比特在所述多个RNTI中的每个RNTI中对应相同的比特位置,所述I个比特对应所述L个行中具有第一汉明重量的M个行中的I个行,所述第一汉明重量为所述L个行的汉明重量中的最小值,1≤I≤M≤L≤N,且N、L、I和M为整数;
收发器,用于向接收端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处理器配置的所述多个RNTI。
30.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器,用于从发送端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多个RNTI,所述多个RNTI中的每个RNTI包括L个比特,所述L个比特对应极化码的生成矩阵的N个行中的L个行,所述N个行中的每个行具有一个汉明重量,其中,所述多个RNTI具有相同的I个比特,所述I个比特在所述多个RNTI中的每个RNTI中对应相同的比特位置,所述I个比特对应所述L个行中具有第一汉明重量的M个行中的I个行,所述第一汉明重量为所述L个行的汉明重量中的最小值,1≤I≤M≤L≤N,且N、L、I和M为整数;
处理器,用于使用所述收发器接收到的所述配置信息指示的所述多个RNTI,对多个候选译码路径进行解掩。
CN201811044422.3A 2018-09-07 2018-09-07 配置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08909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44422.3A CN110890949B (zh) 2018-09-07 2018-09-07 配置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的方法和装置
PCT/CN2019/104807 WO2020048542A1 (zh) 2018-09-07 2019-09-06 配置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44422.3A CN110890949B (zh) 2018-09-07 2018-09-07 配置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90949A true CN110890949A (zh) 2020-03-17
CN110890949B CN110890949B (zh) 2021-06-01

Family

ID=69723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44422.3A Active CN110890949B (zh) 2018-09-07 2018-09-07 配置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90949B (zh)
WO (1) WO2020048542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6198A (zh) * 2009-10-31 2011-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信道传输及检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120076028A1 (en) * 2010-09-29 2012-03-29 Hyunsoo K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effective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antennas
CN107342774A (zh) * 2017-04-25 2017-1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方法、译码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7359967A (zh) * 2017-07-17 2017-11-1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极化码的降低pdcch盲检次数的盲检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49320B2 (en) * 2016-03-29 2019-07-0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CN107370564B (zh) * 2016-05-13 2021-11-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极化码处理方法及装置、节点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6198A (zh) * 2009-10-31 2011-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信道传输及检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120076028A1 (en) * 2010-09-29 2012-03-29 Hyunsoo K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effective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antennas
CN107342774A (zh) * 2017-04-25 2017-1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方法、译码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7359967A (zh) * 2017-07-17 2017-11-1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极化码的降低pdcch盲检次数的盲检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48542A1 (zh) 2020-03-12
CN110890949B (zh) 2021-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66118B2 (en) Channel encod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091711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error detection coding
CN110249563B (zh) 用于极化译码的两级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CN109039344B (zh) 编码输入数据为极性码的方法及设备、解码方法及其设备
EP3614589B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decoding method and device
US8656248B2 (en) Hierarchical CRC scheme
JP2022174079A (ja) 符号化方法、復号方法、装置、および装置
AU200834804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veying antenna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US10644835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leaving distributed CRC in polar codes for early termination
CN110663189B (zh) 用于极化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US11239945B2 (en) Encoding method, decod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EP3547579A1 (en) Coding method and device
US11683052B2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11200442A (zh) 编译码方法、编码译码装置以及系统
WO2020048537A1 (zh) 级联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12106302B (zh) 降低复杂度的极化编码和解码
US20210344355A1 (en) Polar Coding Method, Polar De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WI791023B (zh) 編碼輸入資料為極性碼的方法及設備、解碼方法及用以解碼碼字的設備
CN110890949B (zh) 配置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的方法和装置
CN108696283B (zh) 数据编码和译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08631924B (zh) 一种资源映射方法及其装置
CN108702236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传输数据分组的通信设备及其中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