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31924B - 一种资源映射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资源映射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31924B
CN108631924B CN201710184760.6A CN201710184760A CN108631924B CN 108631924 B CN108631924 B CN 108631924B CN 201710184760 A CN201710184760 A CN 201710184760A CN 108631924 B CN108631924 B CN 1086319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block
user equipment
resource
modulation symbol
symbol 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8476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31924A (zh
Inventor
罗禾佳
皇甫幼睿
陈莹
戴胜辰
李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8476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31924B/zh
Priority to EP18772043.8A priority patent/EP3592074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8/080323 priority patent/WO2018171748A1/zh
Publication of CN1086319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31924A/zh
Priority to US16/578,481 priority patent/US20200036474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319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319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 H04L1/0038Blind format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04L1/0013Rate matching, e.g. puncturing or repetition of code symb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2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intra-user or intra-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资源映射方法及其装置,其中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对调制符号集合进行嵌套结构映射得到第一资源块,所述调制符号集合携带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中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资源块上承载同一用户设备的调制符号连续;所述网络设备对所述第一资源块进行重构得到第二资源块,所述第二资源块上承载同一用户设备的调制符号不连续;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二资源块映射到时频资源上,以使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时频资源获取所述调制符号集合。采用本申请,使得接收端无需计算便能在同一聚合等级的候选位置中找到信噪比相近的符号对,有利于接收端的盲检。

Description

一种资源映射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领域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资源映射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无线通信协议中,新空口(英文:New Radio,简称:NR)的下行控制信息(英文: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简称:DCI)的编码方式已经确定为极性(Polar)码。在NR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英文: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简称:PDCCH)中提出嵌套结构(英文:nested structure),其具有同一个资源元素(英文:Resource Element,简称:RE)会出现在不同聚合等级(英文:Aggregation Level,简称:AL)中的特性,不同聚合等级所包括的候选位置(英文:candidate)数量有所不同。
目前,提出了一种基于Polar码的PDCCH盲检方案,其发送流程可参见图1。基站首先对待发送DCI进行循环冗余检验(英文:Cyclical Redundancy Check,简称:CRC)编码,得到CRC序列,然后采用无线网络临时标识(英文: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简称:RNTI)相关序列对CRC序列中的冻结位(英文:frozen)/奇偶检验冻结位(英文:ParityCheck frozen,简称:PC frozen)进行加扰,得到RNTI加扰的CRC序列,RNTI相关序列可以是RNTI的简单复制,也可以是RNTI的函数,例如以RNTI为种子生成的随机序列。然后基站将RNTI加扰的CRC序列与上述DCI进行串接,得到串接序列,再对串接序列依次进行信道编码、速率匹配(英文:Rate Matching,简称:RM)、交织(英文:interleave)、调制、映射(英文:Map)和发送流程。其中,信道编码采用Polar编码,在编码前采用RNTI相关序列对待编码序列中的frozen/PC frozen进行加扰。
该方案的接收流程可参见图2,可同时对同一聚合等级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candidate进行译码。同时译码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candidate的编码后长度(N)以及待编码比特(bit)长度(K)相同,同时译码的candidate的数量不能超过宽度上限。对candidate进行译码,实际是对candidate的对数似然比(英文:Log-Likelihood Ratio,简称:LLR)进行译码。
若两个candidate的时频资源位置差异较大,输入译码器的两个LLR会有显著差异,会造成最终译码性能损失,因此输入译码器的来自不同candidate的LLR的信噪比(英文:Signal-Noise Ratio,简称:SNR)要求相同,因此在译码前,需要对LLR进行功率平衡。上述方案给出了一种解决方法,假设两个candidate同时进行译码,第一个candidate的LLR的向量为y1,第二个candidate的LLR的向量为y2,平衡后,y1p=y1,y2p=y2*sqrt(sum(y1^2)/sum(y2^2)),然后将y1p和y2p送入上述方案的译码器进行译码。
实际上在定点位宽较小的情况下采用上述功率平衡方法,有计算开销,且功率平衡计算过程中精度会有损失,影响接收端的盲检。
发明内容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资源映射方法及其装置,使得接收端无需计算便能在同一聚合等级的候选位置中找到信噪比相近的符号对,有利于接收端的盲检。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资源映射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对调制符号集合进行嵌套结构映射得到第一资源块,所述调制符号集合携带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中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资源块上承载同一用户设备的调制符号连续;
所述网络设备对所述第一资源块进行重构得到第二资源块,所述第二资源块上承载同一用户设备的调制符号不连续;
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二资源块映射到时频资源上,以使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时频资源获取所述调制符号集合。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资源映射装置,包括:
嵌套映射单元,用于对调制符号集合进行嵌套结构映射得到第一资源块,所述调制符号集合携带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中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资源块上承载同一用户设备的调制符号连续;
资源块重构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资源块进行重构得到第二资源块,所述第二资源块上承载同一用户设备的调制符号不连续;
时频映射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资源块映射到时频资源上,以使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时频资源获取所述调制符号集合。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程序,当所述程序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对调制符号集合进行嵌套结构映射得到第一资源块,所述调制符号集合携带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中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资源块上承载同一用户设备的调制符号连续;所述处理器对所述第一资源块进行重构得到第二资源块,所述第二资源块上承载同一用户设备的调制符号不连续;所述处理器将所述第二资源块映射到时频资源上,以使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时频资源获取所述调制符号集合。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译码方法。
结合以上所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网络设备对所述第一资源块进行一次行列交织处理得到第二资源块,所述一次行列交织的列宽为2n,n为正整数。进行一次行列交织,打乱所述第一资源块上承载相同调制符号的顺序。
结合以上所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网络设备对所述第一资源块进行至少两次行列交织处理得到第二资源块,所述至少两次行列交织中每次行列交织的列宽为2n,n为正整数,任意相邻两次行列交织的列宽相同或不相同。进行多次行列交织,有利于产生时频分集效果。
结合以上所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网络设备对调制符号集合进行嵌套结构映射得到第一资源块之前,对所述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和循环冗余码校验信息依次进行信道编码、速率匹配、交织和调制得到所述调制符号集合,所述调制符号集合包括所述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调制符号。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解资源映射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接收时频资源指示信息,并根据所述时频资源指示信息获取时频资源;
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时频资源进行解时频资源映射得到嵌套结构资源块;
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嵌套结构资源块进行解嵌套结构映射得到调制符号集合,所述调制符号集合携带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中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解资源映射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时频资源指示信息;
提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时频资源指示信息提取时频资源;
解映射单元,用于对所述时频资源进行解时频资源映射得到嵌套结构资源块;
所述解映射单元,还用于对所述嵌套结构资源块进行解嵌套结构映射得到调制符号集合,所述调制符号集合携带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中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收发器,用于接收时频资源指示信息;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程序,当所述程序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时频资源指示信息获取时频资源;所述处理器对所述时频资源进行解时频资源映射得到嵌套结构资源块;所述处理器对所述嵌套结构资源块进行解嵌套结构映射得到调制符号集合,所述调制符号集合携带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中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五方面所述的译码方法。
结合以上所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嵌套结构资源块进行解嵌套结构映射得到调制符号集合之后,对所述调制符号集合依次进行解调、解交织、解速率匹配、盲检;若盲检通过,则所述用户设备获得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
本申请通过对进行嵌套结构映射得到的第一资源块进行重构,使得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同一用户设备的调制符号不连接,进而使得用户设备无需计算便能在同一聚合等级的候选位置中找到信噪比相近的符号对,有利于用户设备的盲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基于Polar码的PDCCH盲检方案的发送流程示意图;
图2是基于Polar码的PDCCH盲检方案的接收流程示意图;
图3是无线通信的基本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的应用场景图;
图5为Arikan Polar码的构造示图;
图6为CA Polar码的构造示图;
图7为PC Polar码的构造示图;
图8是一种典型的嵌套结构的资源分布示意图;
图9是一种发射端资源映射示例图;
图10是一种接收端盲检的candidate分布示例图;
图11是基于嵌套结构的通信流程图;
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资源映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a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资源映射的示例图;
图13b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网络设备资源映射的示例图;
图14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解资源映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5a是本申请提供的解映射得到的一种candidate分布示例图;
图15b是本申请提供的解映射得到的另一种candidate分布示例图;
图16是本申请提供的资源映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提供的解资源映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提供的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3是无线通信的基本流程,在发送端,信源依次经过信源编码、信道编码、速率匹配和调制映射后发出。在接收端,依次通过解映射解调、解速率匹配、信道译码和信源译码输出信宿。信道编译码可以采用Polar码,由于原始Polar码(母码)的码长为2的整数次幂,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通过速率匹配实现任意码长的Polar码。发送端在信道编码后进行速率匹配实现任意的目标码长,在接收端,信道解码之前先进行解速率匹配。需要说明的是,无线通信的基本流程还包括额外流程(例如:预编码和交织),鉴于这些额外流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公共常识,不再一一列举。本申请中提到的CRC序列和CRC信息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称呼。
本申请可以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通常由小区组成,每个小区包含一个基站(英文:Base Station,简称:BS),基站向多个移动台(英文:Mobile Station,简称:MS)提供通信服务,其中基站连接到核心网设备,如图4所示。其中基站包含基带单元(英文:Baseband Unit,简称:BBU)和远端射频单元(英文:Remote Radio Unit,简称:RRU)。BBU和RRU可以放置在不同的地方,例如:RRU拉远,放置于离高话务量的开阔区域,BBU放置于中心机房。BBU和RRU也可以放置在同一机房。BBU和RRU也可以为一个机架下的不同部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及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但不限于:窄带物联网系统(英文: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s,简称:NB-IoT)、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英文:Global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简称:GSM)、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系统(英文: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简称:EDGE)、宽带码分多址系统(英文: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WCDMA)、码分多址2000系统(英文: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CDMA2000)、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英文:TimeDivision-Synchronizat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TD-SCDMA),长期演进系统(英文: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以及下一代5G移动通信系统的三大应用场景增强移动宽带(英文: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简称:eMBB),超可靠低延时通信(英文: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简称:URLLC)和大规模物联网通信(英文: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简称:mMTC)。
本申请中,所述基站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中用以为MS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所述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站),中继站,接入点等。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备基站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长期演进(英文: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系统中,称为演进的节点B(英文:evolvedNodeB,eNB或者eNodeB),在第三代(英文:3rd Generation,简称:3G)系统中,称为节点B(英文:Node B)等。为方便描述,本申请所有实施例中,上述为MS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统称为网络设备。
本申请中所涉及到的MS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所述MS也可以称为终端(英文:Terminal),还可以包括用户单元(英文:subscriber unit)、蜂窝电话(英文:cellular phone)、智能手机(英文:smart phone)、无线数据卡、个人数字助理(英文: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电脑、平板型电脑、无线调制解调器(英文:modem)、手持设备(英文:handset)、膝上型电脑(英文:laptop computer)、机器类型通信(英文: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简称:MTC)终端等。为方便描述,本申请所有实施例中,上面提到的设备统称为用户设备。
下面对Polar码做简单介绍。
通信系统通常采用信道编码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以保证通信的质量。土耳其教授Arikan提出的Polar码是第一个理论上证明可以达到香农容量且具有低编译码复杂度的码。Polar码也是一种线性块码,其编码矩阵为GN,编码过程为
Figure BDA0001254526850000051
其中
Figure BDA0001254526850000052
是一个二进制的行矢量,长度为N(即码长);GN是一个N×N的矩阵,且
Figure BDA0001254526850000053
Figure BDA0001254526850000054
定义为
Figure BDA0001254526850000055
个矩阵F2的克罗内克(Kronecker)乘积。上述矩阵
Figure BDA0001254526850000056
Polar码的编码过程中,
Figure BDA0001254526850000057
中的一部分比特用来携带信息,称为信息比特集合合,这些比特的索引的集合合记作
Figure BDA0001254526850000058
另外的一部分比特设置为收发端预先约定的固定值,称之为固定比特集合合或冻结比特集合合(frozen bits),其索引的集合合用
Figure BDA0001254526850000059
的补集合
Figure BDA00012545268500000510
表示。Polar码的编码过程相当于:
Figure BDA00012545268500000511
这里,GN(A)是GN中由集合合
Figure BDA00012545268500000512
中的索引对应的那些行得到的子矩阵,GN(AC)是GN中由集合合
Figure BDA00012545268500000513
中的索引对应的那些行得到的子矩阵。
Figure BDA00012545268500000514
Figure BDA00012545268500000515
中的信息比特集合合,数量为K;
Figure BDA00012545268500000516
Figure BDA00012545268500000517
中的固定比特集合合,其数量为(N-K),是已知比特。这些固定比特通常被设置为0,但是只要收发端预先约定,固定比特可以被任意设置。从而,Polar码的编码输出可简化为:
Figure BDA00012545268500000518
这里
Figure BDA00012545268500000519
Figure BDA00012545268500000520
中的信息比特集合合,
Figure BDA00012545268500000521
为长度K的行矢量,即
Figure BDA00012545268500000522
|·|表示集合合中元素的个数,K为信息块大小,
Figure BDA00012545268500000531
是矩阵GN中由集合合
Figure BDA00012545268500000524
中的索引对应的那些行得到的子矩阵,
Figure BDA00012545268500000525
是一个K×N的矩阵。
Polar码的构造过程即集合合
Figure BDA00012545268500000526
的选取过程,决定了Polar码的性能。Polar码的构造过程通常是,根据母码码长N确定共存在N个极化信道,分别对应编码矩阵的N个行,计算极化信道可靠度,将可靠度较高的前K个极化信道的索引作为集合合
Figure BDA00012545268500000527
的元素,剩余(N-K)个极化信道对应的索引作为固定比特的索引集合合
Figure BDA00012545268500000528
的元素。集合合
Figure BDA00012545268500000529
决定了信息比特的位置,集合合
Figure BDA00012545268500000530
决定了固定比特的位置。
从编码矩阵可以看出,原始Polar码(母码)的码长为2的整数次幂,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通过速率匹配实现任意码长的Polar码。
为了提升Polar码的性能,通常对信息比特集合合先进行校验预编码,再进行Polar编码。有两种常见的校验预编码方式,即CRC级联Polar编码,或是PC级联Polar编码。目前,Polar编码包括:Airkan传统Polar编码和CA Polar编码和PC Polar编码。
对图5中Airkan传统Polar编码说明,{u1,u2,u3,u5}设置为固定比特集合合,{u4,u6,u7,u8}设置为信息比特集合合,将长度为4的信息向量中的4位信息比特编码成8位编码比特。
对图6中CA Polar编码说明,{u1,u2}设置为固定比特集合合,{u3,u4,u5,u6}设置为信息比特集合合,{u7,u8}为CRC比特集合合。其中,{u7,u8}的值由{u3,u4,u5,u6}做CRC得到。
对于CA Polar编码,采用CA-SCL(英文:CRC-Aided Successive CancellationList,中文:CRC协助的串行抵消列表)译码算法。CA-SCL译码算法通过CRC校验在SCL译码输出的候选路径中选择CRC通过的路径作为译码输出。
对图7中PC Polar编码说明,{u1,u2,u5}设置为固定比特集合合,{u3,u4,u6,u7}设置为信息比特集合合,{u7}为PC固定比特集合合。其中,{u7}的值由{u3,u6}异或得到。
对于PC Polar编码,译码算法基于SCL译码算法,利用PC固定比特集合合在译码过程中完成排序、剪枝的过程,最终输出最可靠的路径。
下面对嵌套结构做简单介绍。
请参见图8,是一种典型的嵌套结构的资源分布示意图,以包括8个RE的嵌套结构、最多支持聚合等级AL8为例,图8示出最左侧的8个RE以及各个聚合等级所包括的candidate。对于一个用户设备(英文:User Equipment,简称:UE)而言,在AL1-AL8四种配置下进行盲检,其中AL1包括#0~#7八个candidate,AL2包括#8~#11四个candidate,AL4包括#12和#13两个candidate,AL8只有#14一个candidate,UE最多一共需要进行15次盲检,每次盲检需要一次译码和一次CRC检测,如果通过CRC检测,则表示盲检通过,UE得到所需数据。假设一个嵌套结构包括N个RE,每个AL的candidate数量和每个candidate占用RE数量如下表所示,同一个AL内不同的candidate承载的编码比特(英文:bit)数相同。
Candidate数量 占用RE数量
AL1 8 N/8
AL2 4 N/4
AL4 2 N/2
AL8 1 N/1
请参见图9,是一种发射端资源映射示例图,以一个最小嵌套结构(包括32个RE)填入一个AL4,一个AL2,2个AL1的PDCCH为例。这32个RE的索引为1~32,实际应用中也可以为0~31。其中,AL4占用索引1~16的RE,这些RE上映射的符号为c1,即AL4的candidate上承载某个UE的符号为c1;AL2占用索引17~24的RE,这些RE上映射的符号为b3,即AL2的candidate上承载某个UE的符号为b3;一个AL1占用索引25~28的RE,这些RE上映射的符号为a7,即该AL1的candidate上承载某个UE的符号为a7;另一个AL1占用索引29~32的RE,这些RE上映射的符号为a8,即该AL1的candidate上承载某个UE的符号为a8。
请参见图10,是一种接收端盲检的candidate分布示例图。其中,在AL4下解映射得到符号c1、c2;在AL2下解映射得到符号b1、b2、b3、b4;在AL1下解映射得到符号a1、a2、a3、a4、a5、a6、a7、a8。
请参见图11,是基于嵌套结构的通信流程图,对图3中的映射流程、解映射流程进行了细化,两个映射流程为嵌套结构映射和时频资源映射,对应地两个解映射流程为解嵌套结构映射和解时频资源映射。嵌套结构映射,将经过调制的符号映射到嵌套结构资源块上;时频资源映射,将嵌套结构映射后的嵌套结构资源块映射到时频资源上,图9可为经过两次映射的结果。图11的信道编码可采用Polar码,此时发送端的流程与图1一致,接收端的流程可与图2一致,盲检时可同时对同一聚合等级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candidate进行译码。
需要说明的是,图9可基于图1,图10可基于图2,图9和图10仅用于举例说明。实际中,资源块中的RE不一定完全相邻,可能造成接收端解映射得到的a1和a2的SNR不同,或者b1和b2的SNR不同,或者c1和c2的SNR不同,即可能造成同一聚合等级内的相邻candidate上承载的符号的SNR不同。
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资源映射方法及其装置,使得接收端无需计算便能在同一聚合等级的候选位置中找到信噪比相近的符号对,有利于接收端的盲检。
请参见图12,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资源映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步骤S101:网络设备对调制符号集合进行嵌套结构映射得到第一资源块,所述调制符号集合携带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中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资源块上承载同一用户设备的调制符号连续;
其中,所述调制符号集合携带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中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调制符号集合中映射到时频资源的前几个时隙上的符号用于PDCCH传输。所述调制符号集合包括所述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调制符号,即从图11中调制模块输出,输入嵌套结构映射模块的符号,调制可以为图1中的正交调幅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Modulation,QAM),也可以为其它方式的调制。可参见图11,所述网络设备对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DCI信息和CRC信息依次进行信道编码、速率匹配、交织和调制得到所述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调制符号,进而得到所述调制符号集合。信道编码以及信道编码之前的过程可参见图1所示的发送流程。
所述网络设备对所述调制符号集合进行嵌套结构映射得到第一资源块上,所述第一资源块上承载同一用户设备的调制符号连续。所述第一资源块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效果可参见图9,AL4的candidate上承载某个用户设备的调制符号c1,AL2的candidate上承载某个用户设备的调制符号b3,一个AL1的candidate上承载某个用户设备的调制符号a7,一个AL1的candidate上承载某个用户设备的调制符号a8。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资源块上承载相同调制符号的candidate连续,相同调制符号即为同一用户设备的调制符号。
步骤S102:所述网络设备对所述第一资源块进行重构得到第二资源块,所述第二资源块上承载同一用户设备的调制符号不连续;
如果直接将所述第一资源块映射到时频资源上,可能导致接收端在解映射得到的同一聚合等级的相邻candidate承载的符号的SNR不同,例如图10中a1和a2的SNR可能不同,或者b1和b2的SNR可能不同,或者c1和c2的可能SNR不同。因此,本申请在图11所示的通信流程示意图中的嵌套结构映射和时频资源映射两个版块之间增加一个重构过程,也可以理解该重构过程为嵌套结构映射版块的细化。
具体地,所述网络设备对所述第一资源块进行重构得到第二资源块,所述第二资源块上承载同一用户设备的调制符号不连续。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资源块上承载相同调制符号的candidate不连续。
方案一,所述网络设备对所述第一资源块进行一次行列交织处理得到所述第二资源块,所述一次行列交织的列宽为2n,n为正整数。
方案二,所述网络设备对所述第一资源块进行至少两次行列交织处理得到第二资源块,所述至少两次行列交织中每次行列交织的列宽为2n,n为正整数,任意相邻两次行列交织的列宽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例如每次行列交织的列宽均为2;或第一次行列交织的列宽为2,第二次行列交织的列宽为4;或第一次行列交织的列宽为2,第二次行列交织的列宽为4,第三次行列交织的列宽为2;或第一次行列交织的列宽为2,第二次行列交织的列宽为4,第三次行列交织的列宽为4等等。所述至少两次行列交织的数量在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重构是为了改变承载相同调制符号的候选位置的顺序,本申请还可以根据其他方法进行重构。
步骤S103: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二资源块映射到时频资源上;
具体地,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二资源映射到时频资源上,以使所述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内的所有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时频资源获取所述调制符号集合。
针对上述方案一,以行列交织的列宽为2为例,所述网络设备资源映射的示例图可参见图13a,图13a中的RE索引沿用图9中RE索引,可见图13a中,c1与b3相邻,c1与a7相邻,c1与a8相邻,所有的c1不连续,所有的b3不连续,所有的a7不连续,所有的a8不连续,即承载同一用户设备的调制符号不连续。
针对上述方案二,以两次行列交织,每次行列交织的列宽为2为例,所述网络设备资源映射的示例图可参见图13b,图13b中的RE索引沿用图9中RE索引,可见图13b中,c1与b3相邻,b3与a7相邻,a7与c1相邻,c1与a8相邻…所有的c1不连续,所有的b3不连续,所有的a7不连续,所有的a8不连续,即承载同一用户设备的调制符号不连续。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网络设备进行一次列宽为4的行列交织处理也可得到图13b所示的示例图。
上述方案二相比上述方案一,对于聚合等级较低的candidate,其RE可以分布得更远,以产生时频分集合效果。
可选地,在映射到所述时频资源之后,所述网络设备向其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发送时频资源指示信息,指示映射后的调制符号集合所占用的时频资源,用于告知这些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时频资源指示信息提取所述时频资源,进而方便这些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时频资源获取所述调制符号集合。所述时频资源指示信息可以通过无线信令下发。
可选地,所述网络设备通过一些信令将行列交织的次数和每次行列交织的列宽告知该小区内的所有用户设备。
图12所示的实施例,通过对进行嵌套结构映射得到的第一资源块进行重构,使得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同一用户设备的调制符号不连接,进而使得接收端无需计算便能在同一聚合等级的候选位置中找到信噪比相近的符号对,有利于接收端的盲检。
请参见图14,图14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解资源映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步骤S201:用户设备接收时频资源指示信息;
具体地,所述用户设备为所述网络设备服务小区内的所有用户设备中的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可通过无线信令接收所述时频资源指示信息,所述时频资源指示信息指示网络设备映射后的调制符号集合所占用的时频资源,所述调制符号集合携带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中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
步骤S202: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时频资源指示信息获取时频资源;
具体地,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时频资源指示信息获取所述网络设备映射后的调制符号集合所占用的时频资源。
步骤S203: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时频资源进行解时频资源映射得到嵌套结构资源块;
步骤S204: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嵌套结构资源块进行解嵌套结构映射得到调制符号集合;
在解嵌套结构映射之后,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调制符号集合依次进行解调、解交织、解速率匹配、盲检;若盲检通过,则所述用户设备获得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即获取所述网络设备针对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盲检、译码的过程可参见图2所示的接收流程示意图。
针对图12所描述实施例中的方案一,所述用户设备解嵌套结构映射得到的candidate分布示例图可参见图15a。对图15a中的AL4盲检来说,始终有c1的SNR接近于c2的SNR;对图15a中的AL2盲检来说,始终有b1的SNR接近于b3的SNR,b2的SNR接近于b4的SNR;对图15a中的AL1盲检来说,始终有a1的SNR接近于a5的SNR,a2的SNR接近于a6的SNR,a3的SNR接近于a7的SNR,a4的SNR接近于a8的SNR。
针对图12所描述实施例中的方案二,所述用户设备解嵌套结构映射得到的candidate分布示例图可参见图15b。对图15b中的AL4盲检来说,始终有c1的SNR接近于c2的SNR;对图15b中的AL2盲检来说,始终有b1的SNR接近于b3的SNR,b2的SNR接近于b4的SNR;对图15b中的AL1盲检来说,始终有a1的SNR接近于a5的SNR,a2的SNR接近于a6的SNR,a3的SNR接近于a7的SNR,a4的SNR接近于a8的SNR。
无论图12所描述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如何将第二资源块映射到实际物理资源块中,由于相邻RE的SNR相近,则一定存在同一聚合等级内的相邻候选位置的调制符号的SNR相近。
可以理解的是,按照图12所描述实施例,使得用户设备输入译码器的同一聚合等级内的不同candidate的LLR的SNR相近,进而有利于用户设备的盲检。
需要说明的是,图16所示的资源映射装置301可以实现图12所示的实施例,其中,嵌套映射单元3011用于执行步骤S101;资源块重构单元3012用于执行步骤S102;时频映射单元3013用于执行步骤S103。所述资源映射装置301例如为基站,所述资源映射装置301也可以为实现相关功能的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简称:ASIC)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或者芯片。
需要说明的是,图18所示的解资源映射装置401可以实现图14所示的实施例,其中,接收单元4011用于执行步骤S201;提取单元4012用于执行步骤S202;解映射单元4013用于执行步骤S203和S204。所述解资源映射装置401例如为UE,所述解资源映射装置401也可以为实现相关功能的ASIC或者DSP或者芯片。
如图17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302。该网络设备可以为基站,或者实现相关资源映射功能的DSP或ASIC或芯片。该网络设备302包括:
存储器3021,用于存储程序;其中,该存储器可以为随机访问内存(英文:RandomAccess Memory,简称:RAM)或者只读内存(英文:Read Only Memory,简称:ROM)或者闪存,其中存储器可以位于单独位于通信设备内,也可以位于处理器3023的内部。
收发器3022,可以作为单独的芯片,也可以为处理器3023内的收发电路或者作为输入输出接口。
处理器3023,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程序,当所述程序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3023对调制符号集合进行嵌套结构映射得到第一资源块,所述调制符号集合携带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中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资源块上承载同一用户设备的调制符号连续;所述处理器3023对所述第一资源块进行重构得到第二资源块,所述第二资源块上承载同一用户设备的调制符号不连续;所述处理器3023将所述第二资源块映射到时频资源上,以使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时频资源获取所述调制符号集合。
收发器3021、存储器3022、处理器3023之间通过总线3024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处理器3023执行的方法与图12所描述内容一致,不再赘述。
如图19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402。该用户设备可以为基站,或者实现相关资源映射功能的DSP或ASIC或芯片。该用户设备402包括:
存储器4021,用于存储程序;其中,该存储器可以为RAM或者ROM或者闪存,其中存储器可以位于单独位于通信设备内,也可以位于处理器4042的内部。
收发器4022,用于接收时频资源指示信息。收发器4022可以作为单独的芯片,也可以为处理器4023内的收发电路或者作为输入输出接口。
处理器4023,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程序,当所述程序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4023对调制符号集合进行嵌套结构映射得到第一资源块,所述调制符号集合携带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中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资源块上承载同一用户设备的调制符号连续;所述处理器4023对所述第一资源块进行重构得到第二资源块,所述第二资源块上承载同一用户设备的调制符号不连续;所述处理器4023将所述第二资源块映射到时频资源上,以使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时频资源获取所述调制符号集合。
收发器4021、存储器4022、处理器4023之间通过总线4024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处理器4023执行的方法与图14所描述内容一致,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英文:Digital Subsciber line,简称: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英文:Digital Video Disk,中文:数字视频光盘))、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英文:Solid State Disk,简称:SSD)等。

Claims (16)

1.一种资源映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对调制符号集合进行嵌套结构映射得到第一资源块,所述调制符号集合携带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中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资源块上承载同一用户设备的调制符号连续;
所述网络设备对所述第一资源块进行重构得到第二资源块,所述第二资源块上承载同一用户设备的调制符号不连续;
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二资源块映射到时频资源上,以使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时频资源获取所述调制符号集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对所述第一资源块进行重构得到第二资源块,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对所述第一资源块进行一次行列交织处理得到第二资源块,所述一次行列交织的列宽为2n,n为正整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对所述第一资源块进行重构得到第二资源块,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对所述第一资源块进行至少两次行列交织处理得到第二资源块,所述至少两次行列交织中每次行列交织的列宽为2n,n为正整数,任意相邻两次行列交织的列宽相同或不相同。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对调制符号集合进行嵌套结构映射得到第一资源块之前,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对所述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和循环冗余码校验信息依次进行信道编码、速率匹配、交织和调制得到所述调制符号集合,所述调制符号集合包括所述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调制符号。
5.一种解资源映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设备接收时频资源指示信息,并根据所述时频资源指示信息获取时频资源;
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时频资源进行解时频资源映射得到嵌套结构资源块;
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嵌套结构资源块进行解嵌套结构映射得到调制符号集合,所述调制符号集合携带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中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同一聚合等级的候选位置中承载所述调制符号集合中的至少两种调制符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调制符号集合依次进行解调、解交织、解速率匹配、盲检;
若盲检通过,则所述用户设备获得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
7.一种资源映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嵌套映射单元,用于对调制符号集合进行嵌套结构映射得到第一资源块,所述调制符号集合携带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中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资源块上承载同一用户设备的调制符号连续;
资源块重构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资源块进行重构得到第二资源块,所述第二资源块上承载同一用户设备的调制符号不连续;
时频映射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资源块映射到时频资源上,以使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时频资源获取所述调制符号集合,同一聚合等级的候选位置中承载所述调制符号集合中的至少两种调制符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块重构单元具体用于对所述第一资源块进行一次行列交织处理得到第二资源块,所述一次行列交织的列宽为2n,n为正整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块重构单元具体用于对所述第一资源块进行至少两次行列交织处理得到第二资源块,所述至少两次行列交织中每次行列交织的列宽为2n,n为正整数,任意相邻两次行列交织的列宽相同或不相同。
10.如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流程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和循环冗余码校验信息依次进行信道编码、速率匹配、交织和调制得到所述调制符号集合,所述调制符号集合包括所述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调制符号。
11.一种解资源映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时频资源指示信息;
提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时频资源指示信息提取时频资源;
解映射单元,用于对所述时频资源进行解时频资源映射得到嵌套结构资源块;
所述解映射单元,还用于对所述嵌套结构资源块进行解嵌套结构映射得到调制符号集合,所述调制符号集合携带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中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同一聚合等级的候选位置中承载所述调制符号集合中的至少两种调制符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调制符号集合依次进行解调、解交织、解速率匹配、盲检;
获得单元,还用于若盲检通过,则获得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
13.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程序,当所述程序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对调制符号集合进行嵌套结构映射得到第一资源块,所述调制符号集合携带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中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资源块上承载同一用户设备的调制符号连续;所述处理器对所述第一资源块进行重构得到第二资源块,所述第二资源块上承载同一用户设备的调制符号不连续;所述处理器将所述第二资源块映射到时频资源上,以使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时频资源获取所述调制符号集合。
14.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收发器,用于接收时频资源指示信息;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程序,当所述程序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时频资源指示信息获取时频资源;所述处理器对所述时频资源进行解时频资源映射得到嵌套结构资源块;所述处理器对所述嵌套结构资源块进行解嵌套结构映射得到调制符号集合,所述调制符号集合携带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中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同一聚合等级的候选位置中承载所述调制符号集合中的至少两种调制符号。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资源映射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5-6任意一项所述的解资源映射方法。
CN201710184760.6A 2017-03-24 2017-03-24 一种资源映射方法及其装置 Active CN1086319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84760.6A CN108631924B (zh) 2017-03-24 2017-03-24 一种资源映射方法及其装置
EP18772043.8A EP3592074B1 (en) 2017-03-24 2018-03-23 Resource mapp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PCT/CN2018/080323 WO2018171748A1 (zh) 2017-03-24 2018-03-23 一种资源映射方法及其装置
US16/578,481 US20200036474A1 (en) 2017-03-24 2019-09-23 Resource mapp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84760.6A CN108631924B (zh) 2017-03-24 2017-03-24 一种资源映射方法及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31924A CN108631924A (zh) 2018-10-09
CN108631924B true CN108631924B (zh) 2020-04-21

Family

ID=63585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84760.6A Active CN108631924B (zh) 2017-03-24 2017-03-24 一种资源映射方法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036474A1 (zh)
EP (1) EP3592074B1 (zh)
CN (1) CN108631924B (zh)
WO (1) WO20181717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191072A1 (en) * 2019-03-26 2022-06-16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Automobile
CN113055067B (zh) * 2019-12-27 2024-04-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及基站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44119A (zh) * 2011-03-13 2013-12-11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发送/接收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6160974A (zh) * 2015-04-08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信道传输的方法及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22751B2 (en) * 2009-05-14 2017-08-01 Lg Electronics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the control channel in a multicarrier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44119A (zh) * 2011-03-13 2013-12-11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发送/接收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6160974A (zh) * 2015-04-08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信道传输的方法及基站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ontrol Channel Structure For NR;NEC;《3GPP TSG-RAN WG1 Meeting #87》;20170217;第2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92074B1 (en) 2021-07-28
EP3592074A4 (en) 2020-03-18
EP3592074A1 (en) 2020-01-08
US20200036474A1 (en) 2020-01-30
WO2018171748A1 (zh) 2018-09-27
CN108631924A (zh) 2018-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65848B (zh) 一种极性码的译码方法和装置
US1126501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TWI673969B (zh) 新無線電實體下行控制通道設計之方法及其發送設備
JP6731115B2 (ja) 情報送信方法、送信端デバイス及び受信端デバイス
CN109039344B (zh) 编码输入数据为极性码的方法及设备、解码方法及其设备
CN107342845B (zh) 一种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
CN108809482B (zh) Polar码的速率匹配方法及装置
CN108574558B (zh)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8282249B (zh) 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JP2022534300A (ja) コーディングおよび変調方法、復調および復号方法、装置、ならびにデバイス
CN108631924B (zh) 一种资源映射方法及其装置
CN110519018B (zh) 一种被用于信道编码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设备
CN110138503B (zh) 编码方式的指示方法及设备
WO2017133407A1 (zh) 信号传输方法和装置
TWI791023B (zh) 編碼輸入資料為極性碼的方法及設備、解碼方法及用以解碼碼字的設備
CN109391353B (zh) 一种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
CN108631977B (zh) 一种广播信息指示的发送方法和发送设备
CN109428675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574555B (zh) 干扰随机化方法及设备
CN109964427B (zh) 一种被用于信道编码的终端、基站中的方法和设备
CN109937547B (zh) 一种基站、用户设备中的用于信道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11464260B (zh) 一种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CN111052820B (zh) 一种系统消息传输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9952726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终端、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9600197B (zh) 极性码的编码方法和编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