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89474B - 一种基于信息化集成的资产监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信息化集成的资产监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89474B
CN110889474B CN201911136560.9A CN201911136560A CN110889474B CN 110889474 B CN110889474 B CN 110889474B CN 201911136560 A CN201911136560 A CN 201911136560A CN 110889474 B CN110889474 B CN 1108894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itoring
asset
equipment
communication unit
monitoring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365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89474A (zh
Inventor
张学章
杨波
邹艳
黄馨恬
吴宏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3656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894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894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894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894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894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06K17/002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the arrangement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interrogation of grouped or bundled articles tagged with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3Resource planning in a project environ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80Management or planning
    • Y02P90/82Energy audits or management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Burglar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信息化集成的资产监测系统,应用于资产设备的监测,所述资产设备包括设置于机房内部的近端资产设备和设置于机房外部的远端资产设备,所述系统包括近端资产设备监测子系统、远端资产设备监测子系统和监测中心;所述近端资产设备监测子系统包括:设置于近端资产设备上的RFID标签、RFID读头、设置于近端资产设备外的第一环境监测传感器、设置于近端资产设备内的第一能耗监测传感器、设置于近端资产设备内的第一通信单元、设置于近端资产设备内的第一设备控制器、汇聚控制器。本发明针对两种情况,分别设置不同的监测方式,将企业管理信息化与资产监测共同结合,解决现有技术资产管理不明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信息化集成的资产监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信息化集成的资产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企业资产在企业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目前,大多数企业在管理企业资产时,主要通过人工定期对每一个企业资产使用情况进行现场调查并采集数据,再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最终确定企业资产的整体使用情况。但是,企业资产在企业中分布的范围相对较广,且往往还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这会使得资产管理员所采集的数据的误差大,从而导致企业资产的整体使用情况不明确。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将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数据化和网络化,通过计算机系统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和加工,使企业的运作更有效率,成本更低和更灵活,并持续保持竞争优势和利润最大化为终极目标。
因此如果可以将企业管理信息化与资产监测共同结合,则会很好的解决企业资产监测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信息化集成的资产监测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基于信息化集成的资产监测系统,应用于资产设备的监测,所述资产设备包括设置于机房内部的近端资产设备和设置于机房外部的远端资产设备,所述系统包括近端资产设备监测子系统、远端资产设备监测子系统和监测中心;
所述近端资产设备监测子系统包括:设置于近端资产设备上的RFID标签、RFID读头、设置于近端资产设备外的第一环境监测传感器、设置于近端资产设备内的第一能耗监测传感器、设置于近端资产设备内的第一通信单元、设置于近端资产设备内的第一设备控制器、汇聚控制器;所述RFID读头用于对RFID标签进行读写操作,所述第一能耗监测传感器、第一通信单元均与第一设备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设备控制器、第一环境监测传感器与对应机房的汇聚控制器连接,所述RFID读头通过WIFI子模块或蓝牙子模块与对应机房的汇聚控制器连接,所述汇聚控制器与所述监测中心通过网络连接;
所述远端资产设备监测子系统包括:设置于远端资产设备外的第二环境监测传感器、设置于远端资产设备内的第二能耗监测传感器、设置于远端资产设备内的第二设备控制器、设置于远端资产设备外的第二通信单元、具有第三通信单元的无人机;所述第二环境监测传感器、第二能耗监测传感器与第二设备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设备控制器与第二通信单元;所述无人机通过第三通信单元获取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发送的监测数据,所述无人机还通过第三通信单元将获取到的监测数据发送至所述监测中心。
进一步地,所述的环境监测传感器包括温度监测传感器、湿度监测传感器、门禁监测传感器、水浸监测传感器、烟感监测传感器。
进一步地,对于近端资产设备监测子系统,所述的第一环境监测传感器、第一能耗监测传感器、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一设备控制器均具有身份ID,当进行监测数据的传输时,一并将对应的身份ID进行上传。
进一步地,对于远端资产设备监测子系统,所述的第二环境监测传感器、第二能耗监测传感器、第二设备控制器和第二通信单元均具有身份ID,当进行监测数据的传输时,一并将对应的身份ID进行上传。
进一步地,在各部件的生产阶段,在各部件内部写入包括身份ID在内的资产信息;在安装过程中,获取所述资产信息,将各部件的资产信息上传至监测中心;在监测阶段,将包括资产信息和监测数据一并上传至监测中心,监测中心对监测数据进行阈值判断的同时,还对资产信息进行判断是否匹配。
进一步地,在安装过程中,还将远端资产设备监测子系统中的各个第二通信单元的位置关系上传至监测中心;
所述无人机根据所述位置关系前往第二通信单元所在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无人机根据所述位置关系定时前往第二通信单元所在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近端资产设备监测子系统还包括电源和电源转换模块,所述电源的输出端与电源转换模块,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的多个输出端与第一能耗监测传感器、第一通信单元、第一设备控制器、第一环境监测传感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RFID标签包括用于提供RFID信号的金属件和用于保护的塑料件,所述塑料件覆盖于金属件的正表面;当所述RFID标签固定于所述近端资产设备上时,塑料件位于正表面,金属件位于后表面;所述金属件还用于接通所述电源转换模块与第一设备控制器。
进一步地,在安装过程中,将所述RFID标签进行安装,同时一并接通所述电源转换模块分别与第一设备控制器的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基于信息化集成的资产监测系统,将整个系统分为易于监测的资产设备(可以通过外接网线的连接至监测中心)即近端资产设备、和不易监测的资产设备(不易通过网络连接的方式监测中心)即远端资产设备;针对上述两种情况,分别设置不同的监测方式,将企业管理信息化与资产监测共同结合,解决现有技术资产管理不明确的问题。
(2)在本发明的一优选示例性实施例中,不仅实现对监测数据的上传,还实现对各个部件的身份ID数据上传,从而实现资产监测。
(3)在本发明的一优选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安装过程实现第二通信单元的位置定位,从而实现后期无人机的前往采集。
(4)在本发明的一优选示例性实施例中,RFID标签卡接于近端资产设备的塑料框中,此时RFID标签的正面为用于保护的塑料件,方便安装者用手进行安装;而金属件位于背面,此时与近端资产设备的外表面直接接触;采用该种方式,使得在RFID标签被移走后,整个监测系统数据不会进行传输,从而实现RFID标签的盗窃监测,否则需要利用RFID读头进行读取时,才会发现RFID标签被盗窃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属于“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属于“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属于“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信息化集成的资产监测系统,应用于资产设备的监测,所述资产设备包括设置于机房内部的近端资产设备和设置于机房外部的远端资产设备,所述系统包括近端资产设备监测子系统、远端资产设备监测子系统和监测中心。
其中,近端资产设备设置于机房内部,属于易于监测的资产设备(可以通过外接网线的连接至监测中心);而远端资产设备设置于机房外部,属于不易监测的资产设备(不易通过网络连接的方式监测中心)。因此针对上述两种情况,分别设置不同的监测方式。具体地:
所述近端资产设备监测子系统包括:设置于近端资产设备上的RFID标签、RFID读头、设置于近端资产设备外的第一环境监测传感器、设置于近端资产设备内的第一能耗监测传感器、设置于近端资产设备内的第一通信单元、设置于近端资产设备内的第一设备控制器、汇聚控制器;所述RFID读头用于对RFID标签进行读写操作,所述第一能耗监测传感器、第一通信单元均与第一设备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设备控制器、第一环境监测传感器与对应机房的汇聚控制器连接,所述RFID读头通过WIFI子模块或蓝牙子模块与对应机房的汇聚控制器连接,所述汇聚控制器与所述监测中心通过网络连接。
其中,对于近端资产设备监测子系统,采用物联网的形式,将第一能耗监测传感器和第一通信单元,与近端资产设备内的第一设备控制器进行连接,而位于近端资产设备外的第一环境监测传感器与所述第一设备控制器一并接入各自机房的汇聚控制器,之后汇聚控制器在一并接入监测中心。
所述远端资产设备监测子系统包括:设置于远端资产设备外的第二环境监测传感器、设置于远端资产设备内的第二能耗监测传感器、设置于远端资产设备内的第二设备控制器、设置于远端资产设备外的第二通信单元、具有第三通信单元的无人机;所述第二环境监测传感器、第二能耗监测传感器与第二设备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设备控制器与第二通信单元;所述无人机通过第三通信单元获取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发送的监测数据,所述无人机还通过第三通信单元将获取到的监测数据发送至所述监测中心。
其中,对于远端资产设备监测子系统,采用无人机定时采集的方式实现数据监测,首先是将远端资产设备监测子系统的所述第二环境监测传感器、第二能耗监测传感器与第二设备控制器连接,然后再将所述第二设备控制器与第二通信单元,所述第二通信单元用于实现与无人机的数据交互。当无人机前往到远端资产设备监测子系统的对应位置时,所述无人机通过第三通信单元获取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发送的监测数据;之后无人机回到监测中心,所述无人机通过第三通信单元将获取到的监测数据发送至所述监测中心。
更优地,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的环境监测传感器包括温度监测传感器、湿度监测传感器、门禁监测传感器、水浸监测传感器、烟感监测传感器。
具体地,各个传感器例如温度监测传感器、湿度监测传感器、门禁监测传感器、水浸监测传感器、烟感监测传感器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配置。
更优地,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于近端资产设备监测子系统,所述的第一环境监测传感器、第一能耗监测传感器、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一设备控制器均具有身份ID,当进行监测数据的传输时,一并将对应的身份ID进行上传。
即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不仅实现对监测数据的上传,还实现对各个部件的身份ID数据上传,从而实现资产监测。
更优地,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于远端资产设备监测子系统,所述的第二环境监测传感器、第二能耗监测传感器、第二设备控制器和第二通信单元均具有身份ID,当进行监测数据的传输时,一并将对应的身份ID进行上传。
即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不仅实现对监测数据的上传,还实现对各个部件的身份ID数据上传,从而实现资产监测。
更优地,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各部件的生产阶段,在各部件内部写入包括身份ID在内的资产信息;在安装过程中,获取所述资产信息,将各部件的资产信息上传至监测中心;在监测阶段,将包括资产信息和监测数据一并上传至监测中心,监测中心对监测数据进行阈值判断的同时,还对资产信息进行判断是否匹配。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实现了生产、安装和监测阶段的全流程。
更优地,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安装过程中,还将远端资产设备监测子系统中的各个第二通信单元的位置关系上传至监测中心;
所述无人机根据所述位置关系前往第二通信单元所在位置。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安装过程实现第二通信单元的位置定位,从而实现后期无人机的前往采集。
更优地,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无人机根据所述位置关系定时前往第二通信单元所在位置。
更优地,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近端资产设备监测子系统还包括电源和电源转换模块,所述电源的输出端与电源转换模块,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的多个输出端与第一能耗监测传感器、第一通信单元、第一设备控制器、第一环境监测传感器连接。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电源转换模块实现各模块的供电。
更优地,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RFID标签包括用于提供RFID信号的金属件和用于保护的塑料件,所述塑料件覆盖于金属件的正表面;当所述RFID标签固定于所述近端资产设备上时,塑料件位于正表面,金属件位于后表面;所述金属件还用于接通所述电源转换模块与第一设备控制器。
具体地,RFID标签卡接于近端资产设备的塑料框中,此时RFID标签的正面为用于保护的塑料件,方便安装者用手进行安装;而金属件位于背面,此时与近端资产设备的外表面直接接触。
对应的,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近端资产设备的外表面设置于两个通孔或者其他特征,电源转换模块与第一设备控制器之间的电导线分别连接于两个通孔;当RFID标签卡接于近端资产设备的塑料框后,金属件连接电导线,从而使得接通所述电源转换模块分别与第一设备控制器的连接。
采用该种方式,使得在RFID标签被移走后,整个监测系统数据不会进行传输,从而实现RFID标签的盗窃监测,否则需要利用RFID读头进行读取时,才会发现RFID标签被盗窃的问题。
更优地,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安装过程中,将所述RFID标签进行安装,同时一并接通所述电源转换模块分别与第一设备控制器的连接。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8)

1.一种基于信息化集成的资产监测系统,应用于资产设备的监测,其特征在于:所述资产设备包括设置于机房内部的近端资产设备和设置于机房外部的远端资产设备,所述系统包括近端资产设备监测子系统、远端资产设备监测子系统和监测中心;
所述近端资产设备监测子系统包括:设置于近端资产设备上的RFID标签、RFID读头、设置于近端资产设备外的第一环境监测传感器、设置于近端资产设备内的第一能耗监测传感器、设置于近端资产设备内的第一通信单元、设置于近端资产设备内的第一设备控制器、汇聚控制器;所述RFID读头用于对RFID标签进行读写操作,所述第一能耗监测传感器、第一通信单元均与第一设备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设备控制器、第一环境监测传感器与对应机房的汇聚控制器连接,所述RFID读头通过WIFI子模块或蓝牙子模块与对应机房的汇聚控制器连接,所述汇聚控制器与所述监测中心通过网络连接;
所述远端资产设备监测子系统包括:设置于远端资产设备外的第二环境监测传感器、设置于远端资产设备内的第二能耗监测传感器、设置于远端资产设备内的第二设备控制器、设置于远端资产设备外的第二通信单元、具有第三通信单元的无人机;所述第二环境监测传感器、第二能耗监测传感器与第二设备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设备控制器与第二通信单元;所述无人机通过第三通信单元获取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发送的监测数据,所述无人机还通过第三通信单元将获取到的监测数据发送至所述监测中心;
所述近端资产设备监测子系统还包括电源和电源转换模块,所述电源的输出端与电源转换模块,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的多个输出端与第一能耗监测传感器、第一通信单元、第一设备控制器、第一环境监测传感器连接;
所述RFID标签包括用于提供RFID信号的金属件和用于保护的塑料件,所述塑料件覆盖于金属件的正表面;当所述RFID标签固定于所述近端资产设备上时,塑料件位于正表面,金属件位于后表面;所述金属件还用于接通所述电源转换模块与第一设备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化集成的资产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境监测传感器包括温度监测传感器、湿度监测传感器、门禁监测传感器、水浸监测传感器、烟感监测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化集成的资产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近端资产设备监测子系统,所述的第一环境监测传感器、第一能耗监测传感器、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一设备控制器均具有身份ID,当进行监测数据的传输时,一并将对应的身份ID进行上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化集成的资产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远端资产设备监测子系统,所述的第二环境监测传感器、第二能耗监测传感器、第二设备控制器和第二通信单元均具有身份ID,当进行监测数据的传输时,一并将对应的身份ID进行上传。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化集成的资产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各部件的生产阶段,在各部件内部写入包括身份ID在内的资产信息;在安装过程中,获取所述资产信息,将各部件的资产信息上传至监测中心;在监测阶段,将包括资产信息和监测数据一并上传至监测中心,监测中心对监测数据进行阈值判断的同时,还对资产信息进行判断是否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化集成的资产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安装过程中,还将远端资产设备监测子系统中的各个第二通信单元的位置关系上传至监测中心;
所述无人机根据所述位置关系前往第二通信单元所在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化集成的资产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根据所述位置关系定时前往第二通信单元所在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化集成的资产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安装过程中,将所述RFID标签进行安装,同时一并接通所述电源转换模块分别与第一设备控制器的连接。
CN201911136560.9A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基于信息化集成的资产监测系统 Active CN1108894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36560.9A CN110889474B (zh)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基于信息化集成的资产监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36560.9A CN110889474B (zh)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基于信息化集成的资产监测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89474A CN110889474A (zh) 2020-03-17
CN110889474B true CN110889474B (zh) 2023-04-07

Family

ID=69748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36560.9A Active CN110889474B (zh)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基于信息化集成的资产监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89474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406575U (zh) * 2015-02-10 2015-06-17 上海京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拆资产标签及资产
CN109447200A (zh) * 2018-10-17 2019-03-08 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一种电子标签、固定资产管理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90241A (ja) * 2004-12-09 2006-07-20 Hokkaido Univ 無線idタグ、物品の管理方法および物品の管理システム
JP2007114873A (ja) * 2005-10-18 2007-05-10 Omron Corp Rfidタグ
JP5018126B2 (ja) * 2006-03-09 2012-09-05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Icタグ付き金属物品
CN204479970U (zh) * 2015-02-12 2015-07-15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机房动环监测系统
CN205080592U (zh) * 2015-10-30 2016-03-09 万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机房资源管理系统
CN106483903A (zh) * 2016-12-05 2017-03-08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固定资产智能化识别管理与动态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07091971A (zh) * 2017-05-28 2017-08-25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环网柜智能监测方法
CN109460809B (zh) * 2018-08-14 2022-04-01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湖州供电公司 一种分级保密的rfid资产管理标签
CN109492134B (zh) * 2018-09-29 2023-09-22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集中器端对通信单元的资产信息进行处理的方法及系统
CN109186684A (zh) * 2018-10-15 2019-01-11 上海交大智邦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机设备监控系统及方法
CN209486499U (zh) * 2019-05-09 2019-10-11 四川通信科研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站资产监测前端系统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406575U (zh) * 2015-02-10 2015-06-17 上海京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拆资产标签及资产
CN109447200A (zh) * 2018-10-17 2019-03-08 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一种电子标签、固定资产管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89474A (zh) 2020-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63991B2 (en) All weather housing assembly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s
CN105929807A (zh) 一种带电作业工器具智能库房管理系统
US11531082B2 (en) Device location network
US11436682B2 (en) Property damage risk evaluation
US11894884B2 (en) Modular electrical grid communications platform
CN205680153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一卡通门禁系统
WO2022061352A1 (en) Item monitoring for doorbell cameras
CN110889474B (zh) 一种基于信息化集成的资产监测系统
US11136957B1 (en) Rain gutter power generator
US20210109743A1 (en) Security system with smart connection module
US10643450B1 (en) Magnetic sensor batteries
CN105737997A (zh) 一种低功耗红酒温度监测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方法
CN205356581U (zh) 移动目标精确识别定位预警系统
CN105704455B (zh) 输变电设备可见光视频及图像在线监测装置
US11341590B1 (en) Intermittent remote property control and configuration
CN108769089A (zh) 一种猪舍云平台监控系统
US11380173B2 (en) Eliminating mechanical chime hum
US20210211910A1 (en) Mesh network connection quality
CN209433223U (zh) 一种用于光交箱状态监测的控制器
CN115685859A (zh) 一种信息机房可视化监控方法
CN113760021A (zh)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实验室管理系统
CN205537981U (zh) 一种新型微视红外热成像装置
CN206058350U (zh) 一种用于出租车屋电子门牌的智能终端
CN111122928A (zh) 一种电气整套启动试验他励电源装置及其提供方法
CN111145559A (zh) 一种智能物业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