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80437A - 应用于5g通信的微小直流接触器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5g通信的微小直流接触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80437A
CN110880437A CN201911187817.3A CN201911187817A CN110880437A CN 110880437 A CN110880437 A CN 110880437A CN 201911187817 A CN201911187817 A CN 201911187817A CN 110880437 A CN110880437 A CN 1108804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pole
auxiliary
core
spring
sta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878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晓志
陈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East Asia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East Asi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East Asia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East Asi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8781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804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0880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804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1H50/36Stationary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 e.g. yo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8Indicators; Distinguishing mar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541Auxiliary contac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30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9/44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using blow-out magnet
    • H01H9/443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using blow-out magnet using permanent magne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应用于5G通信的微小直流接触器,包括基座、线圈组件、外罩壳以及芯杆组件,所述的芯杆组件包括芯杆、上磁极以及下磁极,线圈组件包括线圈架、磁钢、漆包线、轭铁以及底板,漆包线缠绕于线圈架上,线圈架开有凹槽,磁钢装至凹槽中,线圈架置于内安装腔中,下磁极一端安装在轭铁下方,芯杆下方安装有铁芯,上磁极安装在底板上,铁芯设有凸台,凸台沿着芯杆端面方向设置且位于上磁极下侧,凸台至上磁极下端面的距离小于铁芯端面至上磁极下端面的距离。本发明具有吸合励磁时间更快,体积更小;能够阻断产品工作时(DC)产生的电弧。通过在铁芯上另外设置突起的方式来在铁芯和上磁极之间提供强的初始磁力,提高接触器的操作特性。

Description

应用于5G通信的微小直流接触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用于5G通信的微小直流接触器。可用于电信通讯设备、工程机械、电瓶车、电动叉车、汽车、火车、船舶、不间断电源等电控系统。
背景技术
原有的直流磁保持接触器广泛应用于通信、工程机械、车辆等领域,但由于产品体积大,严重制衡通信领域的发展,市场逐步萎缩。随着我国5G通信行业的发展需要,其功率小、重量轻、动作时间更快、易安装布点的小型基站将广为应用,为了满足5G通信领域的使用要求,急需开发一种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吸合时间快、功率小的直流磁保持接触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应用于5G通信的微小直流接触器,它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吸合励磁时间更快;体积更小;能够阻断产品工作时(DC)产生的电弧。通过以在接触器的铁芯上另外设置突起的方式来在铁芯和上磁极之间提供强的初始磁力,提高接触器的操作特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应用于5G通信的微小直流接触器,包括基座组件、线圈组件、外罩壳以及芯杆组件,外罩壳具有内容腔,基座、线圈组件和芯杆组件均安装于内容腔中,芯杆组件安装有动触片组件,基座上安装有静接触片组件,动触片组件通过芯杆组件带动与所述静接触片组件闭合或断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芯杆组件包括芯杆、上磁极以及下磁极,线圈组件包括线圈架、磁钢、漆包线、轭铁以及底板,漆包线缠绕于线圈架上,线圈架开有凹槽,所述磁钢装至凹槽中,位于所述的轭铁上方的底板,其与轭铁围成内安装腔,线圈架置于内安装腔中,所述的下磁极一端安装在轭铁下方,芯杆下方安装有铁芯,所述的上磁极安装在底板上,上磁极具有同轴心的上通孔和下通孔,上通孔与芯杆端面适配,下通孔的直径不小于上通孔的直径,所述的铁芯设有凸台,凸台沿着芯杆端面方向设置且位于上磁极下侧,凸台至上磁极下端面的距离小于铁芯端面至上磁极下端面的距离。
吸合励磁时间更快:在铁芯上表面设置有凸起结构,上磁极内部设置有凹槽结构,使得线圈通电后,励磁距离更短,吸合时间更短。
优选地,所述的静接触片组件包括基座、静接触片和安装在静接触片上的静接触点,静接触片安装在基座上,且静接触片与基座之间安装有灭弧磁钢。
优选地,动接触片组件包括动接触片、触头弹簧、推杆以及开口卡簧,动接触片位于静接触片正下方且动接触片上设有与静接触点相接合的动触点,衬套装入芯杆中间,将触头弹簧装入到衬套内,动接触片装入衬套与所述弹簧一端接触,推杆套入芯杆且位于动接触片上方,开口卡簧安装于芯杆设置的卡槽内。
优选地,还包括辅助触点组件,辅助触点组件安装在静接触片组件相邻处,且位于芯杆端部的上方,辅助触点组件至芯杆端面的行程距离不大于动触片组件至静动触片组件的行程距离。
优选地,辅助触点组件包括辅助动簧片和辅助静簧片,辅助动簧片和辅助静簧片分别安装在基座上设置的卡槽内,辅助动簧片和辅助静簧片分别设有辅助动触点和辅助静触点。
优选地,所述芯杆和铁芯经过铆接或焊接于一体。
优选地,所述下磁极与轭铁经过铆接或焊接于一体。
优选地,所述上磁极和底板经过铆接或焊接于一体。
通过上述方案,能够阻断产品工作时(DC)产生的电弧:在静接触片组件后部设计有永磁磁钢,使得产品动作切换时产生的电弧能够让永磁磁钢吸附,以达到熄灭电弧的作用;
本设计的产品实现了体积小:产品体积仅有39*22*26(单位mm)。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5G通信行业在断电时,损失过大,所以需要切换时间更快的产品,铁芯上设置有凸起能够减短铁芯和上磁极之间的励磁距离,能够使产品更快的闭合,可以减少在断电的时候巨大损失。
在静接触片后部设置有永磁磁钢,可以吸附触点在断开时候产生的电弧,能够很大的减少触点烧损情况,大大的提升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接触器设计有辅助触点,能够在外部感知接触器的工作状态,能够很好的保护后期维护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5G通信使用微小直流接触器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5G通信使用微小直流接触器的轭铁组件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5G通信使用微小直流接触器的底板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5G通信使用微小直流接触器上磁极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5G通信使用微小直流接触器的芯杆组件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5G通信使用微小直流接触器的铁芯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5G通信使用微小直流接触器的图1中局部铁芯与上磁极的励磁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5G通信使用微小直流接触器的线圈装配结构图;
图9-图10为本发明5G通信使用微小直流接触器的线圈组件与动接触片组件的装配结构图;
图10-11为本发明5G通信使用微小直流接触器的装配安装结构图;
图12-13为本发明5G通信使用微小直流接触器的结构图。
图中: 1-基座、2-外罩壳、3-静接触片、4-动接触片、5-静触点、6-动触点、7-底板、8-线圈架、9-磁钢、10-漆包线、11-轭铁、12-下磁极、13-铁芯、14-芯杆、15-上磁极、16-绝缘衬套、17-触头弹簧、18-推杆、19-开口卡簧、20-辅助动簧片、21-辅助动触点、22-辅助静触点、23-辅助静簧片、24-灭弧磁钢、25-线圈引线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1-13,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发明公开了应用于5G通信的微小直流接触器,包括基座1、线圈组件、外罩壳2以及芯杆组件,外罩壳2具有内容腔,基座1、线圈组件和芯杆组件均安装于内容腔中,芯杆组件安装有动触片组件,基座上安装有静接触片组件,动触片组件通过芯杆组件带动与所述静接触片组件闭合或断开,所述的芯杆组件包括芯杆14、上磁极15以及下磁极12,线圈组件包括线圈架8、磁钢9、漆包线10、轭铁11以及底板7,漆包线10缠绕于线圈架8上,线圈架8开有凹槽,所述磁钢装至凹槽中,位于所述的轭铁上方的底板,其与轭铁围成内安装腔,线圈架置于内安装腔中,所述的下磁极一端安装在轭铁11下底部,芯杆14下方安装有铁芯13,所述的上磁极15安装在底板7上,上磁极15具有同轴心的上通孔15b和下通孔15a,上通孔与芯杆端面适配,下通孔的直径不小于上通孔的直径,所述的铁芯设有凸台13a,凸台13a沿着芯杆端面方向设置且位于上磁极15下侧,凸台至上磁极下端面的距离b小于铁芯端面至上磁极下端面的距离a。铁芯上设置有凸起能够减短铁芯和上磁极之间的励磁距离,能够使产品更快的闭合,可以减少在断电的时候巨大损失。
对本方案的技术内容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5G通信使用微小直流接触器,所述下磁极12与轭铁11经过铆接或焊接于一体。
如图3所示,本发明所述5G通信使用微小直流接触器,所述上磁极15和底板7经过铆接或焊接于一体。
如图4所示,本发明所述5G通信使用微小直流接触器的上磁极15内部设置有下通孔15a。
如图5所示,本发明所述5G通信使用微小直流接触器,所述心杆14和铁芯13经过铆接或焊接于一体。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本发明所述5G通信使用微小直流接触器铁芯13上部设置有凸台13a。
如图7所示,本发明所述5G通信使用微小直流接触器,更改之前的励磁距离等于铁芯的活动行程a,更改后的励磁距离b大大的减短,大大的提高了产品的励磁时间,以致提高产品的吸合时间。
如图8所示,本发明所述5G通信使用微小直流接触器,先将磁钢9装入线圈架8左右设置的凹槽内,将漆包线缠绕好的线圈架8装入铆(焊)接好下磁极12的轭铁11内,然后将铆(焊)接好的铁芯13的心杆14装入线圈架8中间设置的孔槽内,最后将铆(焊)接好上磁极15的底板7装入到轭铁11上,经过铆接或焊接固定于一体,完成线圈组件。
如图9所示,本发明所述5G通信使用微小直流接触器,将衬套16装入心杆14中间,然后将触头弹簧17装入到衬套16内,然后将铆(焊)接好动触点6的动接触片4装入衬套16中,然后套入推杆18,最后将开口卡簧19心杆14设置的卡槽内。
如图10所示,本发明所述5G通信使用微小直流接触器,将装配好动接触片4的线圈组件装入到基座1中,轭铁11上设置的两只引脚11a对准基座1上设置的开槽1d;线圈引线脚25对准基座1上设置的孔1e,装配到位后将铆(焊)接好静触点5的静接触片3装配到基座1上设置的两只孔槽1a内;将铆接好辅助静触点23的辅助静簧片和铆接好辅助动触点21的辅助动簧片装配到基座1设置的卡槽1b和1c内,最后在两只静接触片3后部装入灭弧磁钢24。辅助触点组件安装在静接触片组件相邻处,且位于芯杆端部的上方,辅助触点组件至芯杆端面的行程距离不大于动触片组件至静动触片组件的行程距离,优选采用相同的行程,其相当于一个指示灯作用的效果。可以保证在芯杆工作时,辅助触点组件也能完成接合,辅助触点的作用是,能从外部反馈接触器的工作状态,能够提示操作人员是否在带电工作,具体如下:辅助动簧片由芯杆在往上工作时实现上移,继而与辅助静簧片接合,由于采用簧片结构,在断开时,辅助动簧片会恢复原来的位置,提供额外的保障,确保接通。
本发明工作过程原理为:漆包线10通电后,产生磁场,磁场使铁心13吸向上磁极15、带动心杆15使动接触片4上的动触点6与静接触片3上的静触点5接触,接触器处于导通状态;漆包线断电后,产品可以以磁钢8的吸力保持住导通状态,漆包线反向通电后,磁场反向在磁钢8的作用力下,将铁芯13吸向下磁极12,铁芯12带动心杆14拉动动接触片4,动触点6与静触点5断开,接触器处于断开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应用于5G通信的微小直流接触器,包括基座组件、线圈组件、外罩壳以及芯杆组件,外罩壳具有内容腔,基座、线圈组件和芯杆组件均安装于内容腔中,芯杆组件安装有动触片组件,基座上安装有静接触片组件,动触片组件通过芯杆组件带动与所述静接触片组件闭合或断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芯杆组件包括芯杆、上磁极以及下磁极,线圈组件包括线圈架、磁钢、漆包线、轭铁以及底板,漆包线缠绕于线圈架上,线圈架开有凹槽,所述磁钢装至凹槽中,位于所述的轭铁上方的底板,其与轭铁围成内安装腔,线圈架置于内安装腔中,所述的下磁极一端安装在轭铁下方,芯杆下方安装有铁芯,所述的上磁极安装在底板上,上磁极具有同轴心的上通孔和下通孔,上通孔与芯杆端面适配,下通孔的直径不小于上通孔的直径,所述的铁芯设有凸台,凸台沿着芯杆端面方向设置且位于上磁极下侧,凸台至上磁极下端面的距离小于铁芯端面至上磁极下端面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5G通信的微小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接触片组件包括基座、静接触片和安装在静接触片上的静接触点,静接触片安装在基座上,且静接触片与基座之间安装有灭弧磁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应用于5G通信的微小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动接触片组件包括动接触片、触头弹簧、推杆以及开口卡簧,动接触片位于静接触片正下方且动接触片上设有与静接触点相接合的动触点,衬套装入芯杆中间,将触头弹簧装入到衬套内,动接触片装入衬套与所述弹簧一端接触,推杆套入芯杆且位于动接触片上方,开口卡簧安装于芯杆设置的卡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应用于5G通信的微小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触点组件,辅助触点组件安装在静接触片组件相邻处,且位于芯杆端部的上方,辅助触点组件至芯杆端面的行程距离不大于动触片组件至静动触片组件的行程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应用于5G通信的微小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辅助触点组件包括辅助动簧片和辅助静簧片,辅助动簧片和辅助静簧片分别安装在基座上设置的卡槽内,辅助动簧片和辅助静簧片分别设有辅助动触点和辅助静触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5G通信的微小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杆和铁芯经过铆接或焊接于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5G通信的微小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磁极与轭铁经过铆接或焊接于一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5G通信的微小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磁极和底板经过铆接或焊接于一体。
CN201911187817.3A 2019-11-28 2019-11-28 应用于5g通信的微小直流接触器 Pending CN1108804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87817.3A CN110880437A (zh) 2019-11-28 2019-11-28 应用于5g通信的微小直流接触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87817.3A CN110880437A (zh) 2019-11-28 2019-11-28 应用于5g通信的微小直流接触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80437A true CN110880437A (zh) 2020-03-13

Family

ID=69730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87817.3A Pending CN110880437A (zh) 2019-11-28 2019-11-28 应用于5g通信的微小直流接触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8043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46194B1 (en) Direct current relay
CN218385036U (zh) 继电器
CN216528650U (zh) 抗短路电流触头结构
EP3846195B1 (en) Direct current relay
CN215451293U (zh) 一种继电器
CN218385019U (zh) 继电器
US20230178320A1 (en) Contact apparatus, electromagnetic switch, onboard charger, and new energy vehicle
CN107507739B (zh) 一种密封式触点组件
CN210489542U (zh) 直流继电器
CN210575746U (zh) 应用于5g通信的微小直流接触器
CN218385017U (zh) 一种继电器
CN110880437A (zh) 应用于5g通信的微小直流接触器
CN213212053U (zh) 一种带有辅助触点的无极性直流接触器
CN220829914U (zh) 一种基于电磁斥力分闸的常闭型高压直流接触器
CN219163272U (zh) 一种用于监测继电器触点状态的辅助触点结构
CN113948338B (zh) 一种陶瓷直流接触器的辅助开关装置及接触器
CN114373656B (zh) 一种设有双磁钢辅助灭弧的电磁继电器及其装配方法
CN218039040U (zh) 一种抗短路的继电器
CN220774235U (zh) 一种小型化大电流双路继电器
CN220272379U (zh) 一种交流接触器
CN213242404U (zh) 接触器
CN219246602U (zh) 一种磁保持继电器
CN214956663U (zh) 新型抗熔焊无极性直流接触器
CN213212064U (zh) 一种无极性直流接触器
CN213277950U (zh) 一种便于快速安装的无极性直流接触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