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75766A -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75766A
CN110875766A CN201810997806.0A CN201810997806A CN110875766A CN 110875766 A CN110875766 A CN 110875766A CN 201810997806 A CN201810997806 A CN 201810997806A CN 110875766 A CN110875766 A CN 1108757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port
terminal
equivalent
base station
synthesiz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9780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75766B (zh
Inventor
李辉
高秋彬
陈润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81099780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757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75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757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757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757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58Feedback reduction
    • H04B7/066Combined feedback for a number of channels, e.g. over several subcarriers like i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beam sel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装置。本申请中,终端确定基站的每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其中基站的天线端口被划分为多个天线端口分组;终端根据信道测量信息以及每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确定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终端根据每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以及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确定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终端向基站反馈信道状态信息,该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的指示信息、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的指示信息,以及线性合并系数中的部分或全部线性合并系数。

Description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中定义了两类码本:类型I码本(Type I)和类型II码本(Type II)。其中,Type I码本基于波束选择和相位调整,其反馈开销较小,对信道的量化精度较低;Type II码本基于正交波束的线性合并,其反馈开销大,具有较高的信道量化精度。
TypeII码本基于对正交波束组内的波束进行线性合并的方式,支持rank1码本和rank2码本。其中,rank1表示传输信道的秩等于1,表示采用1个数据层传输;rank2表示传输信道的秩等于2,表示采用2个数据层传输。
其中,rank1码本表示为:
Figure BDA0001782261910000011
rank2码本表示为:
Figure BDA0001782261910000012
其中,
Figure BDA0001782261910000013
L表示正交波束组内的正交波束的数量,
Figure BDA0001782261910000014
表示正交波束,其采用维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向量,r=0,1表示双极化天线阵列中的第一极化方向和第二极化方向,l=0,1表示层。
Figure BDA0001782261910000015
表示作用于正交波束组中波束i、极化方向r及层l的宽带幅度量化因子;
Figure BDA0001782261910000016
表示作用于正交波束组中波束i、极化方向r及层l的子带幅度量化因子;cr,l,i表示作用于正交波束组中波束i、极化方向r及层l的子带相位量化因子。这种码本结构可以支持的天线端口数目为{4,8,12,16,24,32}。
根据以上的码本结构,可以得出Type II码本需要确定一个正交波束组。每一层独立对此正交波束组中的所有波束进行线性合并,将线性合并系数的幅度和相位进行量化。
基于Type II码本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包括宽带部分和子带部分,其中宽带部分针对所配置的整个带宽进行参数计算并反馈,子带部分针对每个子带进行参数计算并反馈。子带数目较大时,基于Type II码本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开销主要由子带部分所决定。对于Type II码本,若基站配置为宽带幅度反馈(参数subbandAmplitude配置为‘false’),对于宽带部分,终端需要反馈每个正交波束的宽带幅度量化因子;对于子带部分,终端需要针对每个子带反馈每个正交波束的子带相位量化因子。若基站配置为子带幅度反馈(参数subbandAmplitude配置为‘true’),对于宽带部分,终端需要反馈每个正交波束的宽带幅度量化因子;对于子带部分,终端需要针对每个子带反馈每个正交波束的子带幅度量化因子和子带相位量化因子。
可以看出,基于Type II码本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开销的大小与配置的正交波束的个数相关。目前的Type II码本支持的进行线性合并的正交波束数为L=2,L=3以及L=4。当正交波束数量L取值较大时,信道状态信息反馈开销较大,占用较多的上行资源。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装置。用以减少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开销。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包括:终端确定基站的每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其中,所述基站的天线端口被划分为多个天线端口分组;所述终端根据信道测量信息以及每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确定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其中,一个等效天线端口对应一个天线端口分组;所述终端根据每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以及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确定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所述终端向基站反馈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所述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的指示信息、所述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的指示信息,以及所述线性合并系数中的部分或全部线性合并系数。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由于终端将基站的天线端口划分为多个天线端口分组,减少了等效天线端口的个数,可使用较少的合成波束个数进行线性合并,故减少了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开销。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线性合并系数中的部分系数为系统预定义的固定系数,则所述终端反馈的线性合并系数中不包括所述固定系数。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终端确定基站的每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包括:所述终端针对每个天线端口分组,从第一候选波束集合中选取一个波束作为该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其中,所述第一候选波束集合是系统预定义的。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终端根据信道测量信息以及每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确定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包括:所述终端根据信道测量信息以及所有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确定等效信道;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等效信道,从第二候选波束集合中选取至少一个波束作为一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其中,所述第二候选波束集合为系统预定义的。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终端根据每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以及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确定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包括:所述终端根据信道测量信息以及所有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确定等效信道;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等效信道以及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得到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每个层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用于构造以下结构的预编码结构:
Figure BDA0001782261910000041
其中,W为预编码矩阵,X0,X1,…,X2G-1为每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B0,B1,…,BL-1为一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ci,j为每一层的线性合并系数,i=0,1,…,2L-1,j=0,1,…,r-1。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终端根据信道测量信息以及所有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确定等效信道,包括:所述终端根据以下公式确定等效信道:
Figure BDA0001782261910000042
其中,H′表示等效信道,H表示信道测量信息,X0,X1,…,X2G-1分别为所述多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线性合并系数,包括:宽带幅度量化因子、宽带相位量化因子、子带幅度量化因子和子带相位量化因子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多个天线端口分组由所述系统预定义;或,所述多个天线端口分组由所述基站指示给所述终端。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由所述系统预定义;或由所述基站指示给所述终端;或由所述终端自行确定;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由所述终端自行确定,则所述终端将确定出的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指示给所述基站。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包括:基站接收终端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的指示信息、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的指示信息,以及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中的部分或全部线性合并系数;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构造预编码矩阵。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部分线性合并系数为除了系统预定义的固定系数之外的线性合并系数。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若所述信道状态信息中包括的线性合并系数为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中的部分线性合并系数,则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构造预编码矩阵,包括: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中包括的所述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的指示信息、所述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的指示信息、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中的部分线性合并系数,以及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中的系统预定义的固定系数构造预编码矩阵。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包括:宽带幅度量化因子、宽带相位量化因子、子带幅度量化因子和子带相位量化因子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构造以下结构的预编码矩阵:
Figure BDA0001782261910000051
其中,W为预编码矩阵,X0,X1,…,X2G-1为每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B0,B1,…,BL-1为一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ci,j为每一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i=0,1,…,2L-1,j=0,1,…,r-1。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天线端口分组由系统预定义;或所述天线端口分组由所述基站指示给终端。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由所述系统预定义;或由所述基站指示给所述终端;或由所述终端自行确定;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由所述终端自行确定,则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的指示。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包括:波束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基站的每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其中,所述基站的天线端口被划分为多个天线端口分组;合成波束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信道测量信息以及每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确定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其中,一个等效天线端口对应一个天线端口分组;线性合并系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以及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确定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反馈模块,用于向基站反馈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所述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的指示信息、所述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的指示信息,以及所述线性合并系数中的部分或全部线性合并系数。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若所述线性合并系数中的部分系数为系统预定义的固定系数,则所述终端反馈的线性合并系数中不包括所述固定系数。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波束确定模块,具体用于:针对每个天线端口分组,从第一候选波束集合中选取一个波束作为该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合成波束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信道测量信息以及所有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确定等效信道;根据所述等效信道,从第二候选波束集合中选取至少一个波束作为一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线性合并系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信道测量信息以及所有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确定等效信道;根据所述等效信道以及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得到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线性合并系数,包括:宽带幅度量化因子、宽带相位量化因子、子带幅度量化因子和子带相位量化因子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多个天线端口分组由所述系统预定义;或,所述多个天线端口分组由所述基站指示给所述终端。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由所述系统预定义;或由所述基站指示给所述终端;或由所述终端自行确定;所述合成波束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若所述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由所述终端自行确定,则所述终端将确定出的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指示给所述基站。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基站,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的指示信息、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的指示信息,以及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中的部分或全部线性合并系数;预编码矩阵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构造预编码矩阵。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部分线性合并系数为除了系统预定义的固定系数之外的线性合并系数。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若所述信道状态信息中包括的线性合并系数为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中的部分线性合并系数,则所述预编码矩阵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中包括的所述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的指示信息、所述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的指示信息、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中的部分线性合并系数,以及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中的系统预定义的固定系数构造预编码矩阵。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包括:宽带幅度量化因子、宽带相位量化因子、子带幅度量化因子和子带相位量化因子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天线端口分组由系统预定义;或,所述天线端口分组由所述基站指示给终端。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由所述系统预定义;或由所述基站指示给所述终端;或由所述终端自行确定;所述接收模块,进一步用于:若所述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由所述终端自行确定,则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的指示。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机;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指令,执行:确定基站的每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其中,所述基站的天线端口被划分为多个天线端口分组;根据信道测量信息以及每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确定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其中,一个等效天线端口对应一个天线端口分组;根据每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以及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确定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通过所述收发机向基站反馈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所述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的指示信息、所述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的指示信息,以及所述线性合并系数的部分或全部线性合并系数。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若所述线性合并系数中的部分系数为系统预定义的固定系数,则所述终端反馈的线性合并系数中不包括所述固定系数。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针对每个天线端口分组,从第一候选波束集合中选取一个波束作为该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信道测量信息以及所有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确定等效信道;根据所述等效信道,从第二候选波束集合中选取至少一个波束作为一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信道测量信息以及所有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确定等效信道;根据所述等效信道以及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得到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线性合并系数,包括:宽带幅度量化因子、宽带相位量化因子、子带幅度量化因子和子带相位量化因子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多个天线端口分组由所述系统预定义;或,所述多个天线端口分组由所述基站指示给所述终端。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由所述系统预定义;或由所述基站指示给所述终端;或,由所述终端自行确定;所述收发机,具体用于:若所述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由所述终端自行确定,则所述收发机将所述终端确定出的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指示给所述基站。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机;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接收终端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的指示信息、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的指示信息,以及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的部分或全部线性合并系数;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构造预编码矩阵。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部分线性合并系数为除了系统预定义的固定系数之外的线性合并系数。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若所述信道状态信息中包括的线性合并系数为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中的部分线性合并系数,则所述装置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构造预编码矩阵,包括: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中包括的所述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的指示信息、所述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的指示信息、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中的部分线性合并系数,以及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中的系统预定义的固定系数构造预编码矩阵。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包括:宽带幅度量化因子、宽带相位量化因子、子带幅度量化因子和子带相位量化因子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天线端口分组由系统预定义;或,所述天线端口分组由所述基站指示给终端。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一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由所述系统预定义;或由所述基站指示给所述终端;或,由所述终端自行确定;所述收发机,具体用于:若所述一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由所述终端自行确定,则所述收发机将所述终端确定出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指示给所述基站。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站天线端口分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候选波束集合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外的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可以基于波束线性合并的预编码矩阵进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以使基站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信道状态信息构造出该预编码矩阵。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降低信道状态信息反馈开销。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通信场景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终端110通过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节点120接入到无线网络,以通过无线网络获取外网(例如因特网)的服务,或者通过无线网络与其它终端通信。
其中,终端又称之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目前,一些终端的举例为: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device,MID)、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
RAN是网络中将终端接入到无线网络的部分。RAN节点(或设备)为无线接入网中的节点(或设备),又可以称为基站。目前,一些RAN节点的举例为:gNB、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或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接入点(access point,AP)等。另外,在一种网络结构中,RAN可以包括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节点和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节点。
上述通信架构,可以是5G系统或其演进系统。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以基站和终端为例进行描述。其中,终端可以向基站反馈信道状态信息,以使基站根据该信道状态信息构造预编码矩阵,从而基于该预编码矩阵与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的天线端口被划分为多个天线端口分组。一种实现方式是一个天线端口分组中的天线端口的极化方向相同。不同极化方向的天线端口所划分得到的天线端口分组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选地,如果基站的天线端口包括两个极化方向(第一极化方向和第二极化方向),一个极化方向上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的天线端口数量分别为(N1,N2),天线端口的划分方式为(M1,M2),其中,M1和M2分别表示一个极化方向上的一个天线端口分组中第一维度的天线端口数和第二维度的天线端口数,则可以将第一极化方向的天线端口划分为
Figure BDA0001782261910000121
(G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个分组,将第二极化方向的天线端口也划分为G个分组,这样可将基站的天线端口划分为2G个天线端口分组。
作为一个例子,如图2所示,若一个极化方向上的天线端口为(N1,N2)=(4,2),天线端口的划分方式为(M1,M2)=(2,2),则一个极化方向的天线端口的分组数量为
Figure BDA0001782261910000131
两个极化方向的天线端口的分组数量为2G=4个。
可选地,基站的天线端口分组可由系统预定义。比如,系统预定义基站的天线端口分组方式。天线端口分组方式具体可表示为一个天线端口分组包含的不同维度的天线端口数量。终端可以根据系统预定义的信息获知基站的天线端口分组方式。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系统可预定义每个天线端口分组所包含的天线端口数量为(M1,M2),终端可根据系统预定义的天线端口分组方式以及基站的天线端口相关信息,确定基站的天线端口分组。其中,基站的天线端口相关信息可由基站配置给终端,具体可包括基站的天线端口数量、每个维度的过采样因子等。
可选地,基站的天线端口分组可由基站指示给终端。比如,基站将天线端口分组方式指示给终端。终端可根据基站指示的天线端口分组方式以及基站的天线端口相关信息,确定基站的天线端口分组。
可选地,终端可以自行确定天线端口分组,比如终端自行确定基站天线端口分组方式。终端可根据自行确定的天线端口分组方式以及根据基站配置的天线端口相关信息,确定基站的天线端口分组。进一步地,终端可将自行确定的天线端口分组(比如天线端口分组方式)通知给基站。
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流程示意图。
如图所示,该流程可包括:
S301:终端确定基站的每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其中,所述基站的天线端口被划分为多个天线端口分组。
其中,基站的天线端口分组的划分方式可参见前述描述,在此不再重复。
以基站的天线端口分组为2G个作为例子,每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可分别表示为X0,X1,…,X2G-1
可选地,可约定每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相同的波束,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少反馈开销。
S302:终端根据信道测量信息以及每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确定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其中,一个等效天线端口对应一个天线端口分组。
其中,信道测量信息可以是终端根据基站发送的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所得到的测量结果。
可选地,可约定不同极化方向的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合成波束相同,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少反馈开销。
S303:终端根据每个天线端口对应的波束以及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确定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
S304:终端向基站反馈信道状态信息,该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的指示信息、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的指示信息,以及线性合并系数中的部分或全部线性合并系数。
可选地,若所述线性合并系数中的部分系数为系统预定义的固定系数,则所述终端反馈的线性合并系数中不包括所述固定系数。
例如,系统预定义最强的合成波束的线性合并系数固定为1,即此波束的系数为系统预定义的固定系数,则该终端向基站反馈的线性合并系数中不包括此最强的合成波束的线性合并系数。
S305:基站接收终端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并根据该信道状态信息构造预编码矩阵,该预编码矩阵用于基站和该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
根据上述流程,终端对天线端口进行分组,向基站反馈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信道状态信息。其中,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的指示信息、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的指示信息,以及线性合并系数中的部分或全部线性合并系数。基于上述的信道状态信息构造预编码矩阵,以便基于该预编码矩阵与终端进行数据传输。现有技术中,基于Type II码本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开销的大小与天线端口配置的正交波束的个数相关。当正交波束数量L取值较大时,信道状态信息反馈开销较大,占用较多的上行资源。而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通过对天线端口进行分组,等效于降低了有效的天线端口数,可以使用较少的合成波束个数进行线性合并,从而节省了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开销。
基于上述图3所示的流程,在一些实施例中,在S301中,终端针对每个天线端口分组,从第一候选波束集合中选取一个波束作为该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具体地,终端可针对每个天线端口分组,计算使用第一候选波束集合中不同波束时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并根据RSRP的大小从所述第一候选波束集合中选取一个波束作为该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比如选取其中最大的RSRP所对应的波束作为该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按照上述方法确定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时,不同的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系统也可以约定所有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均相同。
其中,第一候选波束集合可由系统预定义。可选地,第一候选波束集合可由多个DFT向量构成。
可选地,第一候选波束集合中的个DFT向量数量与基站的天线端口分组划分方式以及过采样因子相关,每个DFT向量的长度与基站的天线端口分组方式相关。
例如,如果系统预定义的过采样因子为(O1,O2)=(4,4),即,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上的过采样因子均为4,基站的天线端口分组方式表示为(M1,M2)=(2,2),则第一候选波束集合可以包含M1·O1·M2·O2=64个DFT向量,每个DFT向量的长度为M1·M2=4。如图4所示,根据系统预定义的过采样因子,第一候选波束集合中,在第一维度以及第二维度上,每间隔4个波束的波束之间均为相互正交的波束。例如标识为1、2、3、4的4个波束之间均相互正交。
可选地,第一候选波束集合中的DFT向量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1782261910000161
Figure BDA0001782261910000162
其中,l=0,1,…,O1M1-1,m=0,1,…,O2M2-1。
基于图3所示的流程,在一些实施例中,在S302中,终端可根据信道测量信息以及所有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确定等效信道,并根据所述等效信道,从第二候选波束集合中选取至少一个波束作为一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具体地,终端可根据所述等效信道确定使用第二候选波束集合中的不同合成波束时的RSRP,并根据RSRP大小从所述第二候选波束集合中选取至少一个波束作为一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比如按照RSRP从大到小选择至少一个波束作为一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
可选地,以天线端口分组数量为2G个,以及该2G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为X0,X1,…,X2G-1作为例子,等效信道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Figure BDA0001782261910000163
其中,H′为等效信道,H为信道测量信息。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X0,X1,…,X2G-1构成一个块对角矩阵,每个块是一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如果系统约定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数量L=2,则终端可以针对等效信道H′计算不同合成波束的RSRP,从第二候选波束集合中选择RSRP最大的前L=2个相互正交的波束作为一个极化方向的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合成波束。
其中,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其所对应的合成波束的数量,可以由系统预定义,也可以由基站指示给终端,还可以由终端自行确定。若所述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由终端自行确定,则该终端将确定出的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指示给基站。
可选地,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其所对应的合成波束的数量,可以由系统预定义,也可以由基站指示给终端,还可以由终端自行确定。若所述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由终端自行确定,则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的指示。
其中,不同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所对应的合成波束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其中,所述第二候选波束集合由系统预定义。可选地,第二波束集合可由多个DFT向量构成。
可选地,第二候选波束集合中的波束数量与基站的天线端口分组划分方式以及过采样因子相关,每个波束的长度与一个极化方向的天线端口分组数量相关。
例如,若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为一维端口,如G=2,如果系统预定义的第二候选波束集合中波束的过采样因子O=4,则该第二候选波束集合可以由G·O=8个长度为G=2的DFT向量构成。第二候选波束集合中,每间隔O=4个合成波束的合成波束之间均为相互正交。
可选地,第二候选波束集合中的DFT向量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1782261910000171
其中,l=0,1,…,GO-1。
例如,若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为二维端口,如G=4,且第一维度的等效天线端口数为S1=2,第二维度的等效天线端口数为S2=2,如果系统预定义的过采样因子为(O1,O2)=(4,4),即,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上的过采样因子均为4,则该第二候选波束集合可以包含S1·S2·O1·O2=64个DFT向量,每个DFT向量的长度为G=4。在第一维度以及第二维度上,每间隔4个波束的波束之间均为相互正交的波束。
可选地,第二候选波束集合中的DFT向量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1782261910000181
其中,
Figure BDA0001782261910000182
l=0,1,…,O1S1-1,m=0,1,…,O2S2-1。
基于图3所示的流程,在一些实施例中,在S303中,终端可根据信道测量信息以及所有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确定等效信道;并根据所述等效信道以及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得到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对应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具体地,以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数量L=2为例,终端在确定出等效信道后,可对该等效信道进行特征向量分解,得到该等效信道的特征向量,并根据所述等效信道的特征向量在所述L个合成波束上投影,得到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
其中,等效信道的计算方法,可参见前述描述,在此不再重复。
可选地,该线性合并系数包括:宽带幅度量化因子、宽带相位量化因子、子带幅度量化因子和子带相位量化因子中的一种或多种。
例如,对于秩r=2(共2层)的预编码矩阵,每一层的线性合并系数表示为ci,j,i=0,1,…,3,j=0,1。则
Figure BDA0001782261910000183
其中,
Figure BDA0001782261910000184
表示作用于正交波束组中波束i及层l的宽带幅度系数,
Figure BDA0001782261910000185
表示作用于正交波束组中波束i及层l的子带幅度系数,
Figure BDA0001782261910000186
表示用于正交波束组中波束i及层l的子带相位系数。
基于图3所示的流程,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基站的天线端口包括2个极化方向,天线端口分组的数量为2G个,一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为L个,则S303中确定出的线性合并系数,可用于构造以下结构的预编码矩阵:
Figure BDA0001782261910000191
其中,W为预编码矩阵,X0,X1,…,X2G-1为每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B0,B1,…,BL-1为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L个合成波束,ci,j为每一层的线性合并系数,i=0,1,…,2L-1,j=0,1,…,r-1,其中L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相应地,在S305中,基站可基于式(8),根据终端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构造预编码矩阵。
根据上述一个实施例或多个实施例的组合,在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中,系统预定义的基站天线端口分组方式为(2,2),即每个天线端口分组中包括2个第一维度的天线端口以及2个第二维度的天线端口。系统还预先约定第一候选波束集合和第二候选波束集合。基站侧配置一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对应L=2个合成波束。基站的一个极化方向的天线端口为(N1,N2),即在一个极化方向上包括N1个第一维度的天线端口以及N2个第二维度的天线端口。
终端针对秩为2(即2层)的预编码矩阵向基站反馈信道状态信息。
基于该应用场景,终端确定出基站的一个极化方向的天线端口分组数量为
Figure BDA0001782261910000192
则两个极化方向的天线端口分组数量为4个。在S301中,终端从第一候选波束集合中为每个天线端口分组选择一个波束。这里约定每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相同,则为4个天线端口分组选择出的波束为X0,X0,X0,X0。在S302中,终端为每个等效天线端口,从第二候选波束集合中选择L=2个合成波束,即,每个极化方向的天线端口对应的合成波束表示为B0,B1。在S303中,终端根据4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为X0,X0,X0,X0,以及每个极化方向的天线端口对应的合成波束B0,B1,确定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中的r=0(即第一层)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c0,0,c1,0,c2,0,c3,0,以及r=2(即第二层)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c0,0,c1,1,c2,1,c3,1。在S304中,终端向基站反馈4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X0(该场景中每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相同),每个极化方向的天线端口对应的合成波束B0,B1(该场景中每个极化方向对应的合成波束相同),以及每层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c0,0,c1,0,c2,0c和c0,0,c1,1,c2,1,c3,1。对于系统预定义的固定系数,终端不需要反馈。如系统预定义最强的合成波束的线性合并系数的固定系数为1,例如c0,0=1和c1,1=1,则这两个线性合并系数不反馈。
可选地,若所述信道状态信息中包括的线性合并系数为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中的部分线性合并系数,则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构造预编码矩阵,包括: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中包括的所述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的指示信息、所述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的指示信息、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中的部分线性合并系数,以及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中的系统预定义的固定系数构造预编码矩阵。
可选地,上述部分线性合并系数为与设定值取值不同的线性合并系数,所述设定值由系统预定义。
在S305中,基站根据终端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并按照如下公式构造预编码矩阵:
Figure BDA0001782261910000201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可实现前述实施例中终端侧的功能。
参见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包括:波束确定模块501、合成波束确定模块502、线性合并系数确定模块503以及反馈模块504。
波束确定模块501,用于确定基站的每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其中,所述基站的天线端口被划分为多个天线端口分组。
合成波束确定模块502,用于根据信道测量信息以及每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确定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其中,一个等效天线端口对应一个天线端口分组。
线性合并系数确定模块503,用于根据每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以及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确定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
反馈模块504,用于向基站反馈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所述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的指示信息、所述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的指示信息,以及所述线性合并系数中的部分或全部线性合并系数。
可选地,若所述线性合并系数中的部分线性合并系数为系统预定义的固定系数,则所述终端反馈的线性合并系数中不包括所述固定系数。
可选地,波束确定模块501,具体用于针对每个天线端口分组,从第一候选波束集合中选取一个波束作为该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
可选地,合成波束确定模块502,具体用于根据信道测量信息以及所有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确定等效信道;根据所述等效信道,从第二候选波束集合中选取至少一个波束作为一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
可选地,线性合并系数确定模块503,具体用于根据信道测量信息以及所有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确定等效信道;根据所述等效信道以及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得到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
可选地,所述线性合并系数确定模块503,进一步用于根据公式(8)构造预编码矩阵。
可选地,所述合成波束确定模块502以及所述线性合并系数确定模块403,具体用于根据公式(5)确定等效信道。
可选地,所述线性合并系数,包括宽带幅度量化因子、宽带相位量化因子、子带幅度量化因子和子带相位量化因子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所述多个天线端口分组由所述系统预定义;或,所述多个天线端口分组由所述基站指示给所述终端。
可选地,所述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由所述系统预定义;或由所述基站指示给所述终端;或,由所述终端自行确定;所述合成波束确定模块502,进一步用于若所述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由所述终端自行确定,则所述终端将确定出的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指示给所述基站。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可实现前述实施例中基站侧的功能。
参见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该基站可实现前述实施例描述的流程。
如图6所示,该基站可包括:接收模块601、预编码矩阵确定模块602。
接收模块601,用于接收终端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的指示信息、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的指示信息,以及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中的部分或全部线性合并系数。
预编码矩阵确定模块602,用于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构造预编码矩阵。
可选地,所述部分线性合并系数为除了系统预定义的固定系数之外的线性合并系数。
可选地,若所述信道状态信息中包括的线性合并系数为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中的部分线性合并系数,则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构造预编码矩阵,包括: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中包括的所述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的指示信息、所述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的指示信息、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中的部分线性合并系数,以及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中的系统预定义的固定系数构造预编码矩阵。
可选地,所述线性合并系数,包括:宽带幅度量化因子、宽带相位量化因子、子带幅度量化因子和子带相位量化因子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所述预编码矩阵确定模块602,具体用于根据公式(8)构造所述预编码矩阵。
可选地,所述天线端口分组由系统预定义;或,所述天线端口分组由所述基站指示给终端。
可选地,所述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由所述系统预定义;或由所述基站指示给所述终端;或,由所述终端自行确定;所述接收模块601,进一步用于若所述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由所述终端自行确定,则所述终端将确定出的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指示给所述基站。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能够实现前述实施例中终端侧的功能。
参见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可实现前述实施例描述的终端侧流程。如图所示,该通信装置可包括:处理器701、存储器702、收发机703以及总线接口704。
处理器7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702可以存储处理器7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收发机703用于在处理器701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7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702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704提供接口。处理器7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702可以存储处理器7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流程,可以应用于处理器701中,或者由处理器701实现。在实现过程中,处理流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7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处理器7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702,处理器701读取存储器7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信号处理流程的步骤。
具体地,处理器701,用于读取存储器702中的程序并执行前述终端侧实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流程。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是基站,能够实现前述实施例中基站侧的功能。
参见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可实现前述实施例描述的基站侧流程。如图所示,该通信装置可包括:处理器801、存储器802、收发机803以及总线接口804。
处理器8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802可以存储处理器8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收发机803用于在处理器801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8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802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804提供接口。处理器8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802可以存储处理器8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流程,可以应用于处理器801中,或者由处理器801实现。在实现过程中,处理流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8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处理器8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802,处理器801读取存储器8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信号处理流程的步骤。
具体地,处理器801,用于读取存储器802中的程序并执行前述基站侧实现的预编码矩阵确定流程。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前述实施例中终端侧所执行的流程。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前述实施例中基站侧所执行的流程。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55)

1.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确定基站的每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其中,所述基站的天线端口被划分为多个天线端口分组;
所述终端根据信道测量信息以及每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确定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其中,一个等效天线端口对应一个天线端口分组;
所述终端根据每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以及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确定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
所述终端向基站反馈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所述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的指示信息、所述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的指示信息,以及所述线性合并系数中的部分或全部线性合并系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线性合并系数中的部分系数为系统预定义的固定系数,则所述终端反馈的线性合并系数中不包括所述固定系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确定基站的每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包括:
所述终端针对每个天线端口分组,从第一候选波束集合中选取一个波束作为该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候选波束集合是系统预定义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信道测量信息以及每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确定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信道测量信息以及所有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确定等效信道;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等效信道,从第二候选波束集合中选取至少一个波束作为一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候选波束集合为系统预定义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每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以及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确定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信道测量信息以及所有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确定等效信道;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等效信道以及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得到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层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用于构造以下结构的预编码结构:
Figure FDA0001782261900000021
其中,W为预编码矩阵,X0,X1,…,X2G-1为每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B0,B1,…,BL-1为一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ci,j为每一层的线性合并系数,i=0,1,…,2L-1,j=0,1,…,r-1。
9.如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信道测量信息以及所有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确定等效信道,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以下公式确定等效信道:
Figure FDA0001782261900000022
其中,H′表示等效信道,H表示信道测量信息,X0,X1,…,X2G-1分别为所述多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
10.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合并系数,包括:宽带幅度量化因子、宽带相位量化因子、子带幅度量化因子和子带相位量化因子中的一种或多种。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分组由所述系统预定义;或,所述多个天线端口分组由所述基站指示给所述终端。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由所述系统预定义;或由所述基站指示给所述终端;或由所述终端自行确定;
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由所述终端自行确定,则所述终端将确定出的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指示给所述基站。
13.一种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接收终端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的指示信息、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的指示信息,以及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中的部分或全部线性合并系数;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构造预编码矩阵。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线性合并系数为除了系统预定义的固定系数之外的线性合并系数。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信道状态信息中包括的线性合并系数为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中的部分线性合并系数,则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构造预编码矩阵,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中包括的所述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的指示信息、所述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的指示信息、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中的部分线性合并系数,以及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中的系统预定义的固定系数构造预编码矩阵。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包括:宽带幅度量化因子、宽带相位量化因子、子带幅度量化因子和子带相位量化因子中的一种或多种。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构造以下结构的预编码矩阵:
Figure FDA0001782261900000041
其中,W为预编码矩阵,X0,X1,…,X2G-1为每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B0,B1,…,BL-1为一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ci,j为每一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i=0,1,…,2L-1,j=0,1,…,r-1。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端口分组由系统预定义;或所述天线端口分组由所述基站指示给终端。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由所述系统预定义;或由所述基站指示给所述终端;或由所述终端自行确定;
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由所述终端自行确定,则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的指示。
20.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波束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基站的每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其中,所述基站的天线端口被划分为多个天线端口分组;
合成波束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信道测量信息以及每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确定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其中,一个等效天线端口对应一个天线端口分组;
线性合并系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以及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确定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
反馈模块,用于向基站反馈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所述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的指示信息、所述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的指示信息,以及所述线性合并系数中的部分或全部线性合并系数。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线性合并系数中的部分系数为系统预定义的固定系数,则所述终端反馈的线性合并系数中不包括所述固定系数。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针对每个天线端口分组,从第一候选波束集合中选取一个波束作为该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波束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信道测量信息以及所有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确定等效信道;
根据所述等效信道,从第二候选波束集合中选取至少一个波束作为一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合并系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信道测量信息以及所有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确定等效信道;
根据所述等效信道以及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得到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合并系数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
根据以下结构构造预编码矩阵:
Figure FDA0001782261900000061
其中,W为预编码矩阵,X0,X1,…,X2G-1为每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B0,B1,…,BL-1为一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ci,j为每一层的线性合并系数,i=0,1,…,2L-1,j=0,1,…,r-1。
26.如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波束确定模块以及所述线性合并系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以下公式确定等效信道:
Figure FDA0001782261900000062
其中,H′表示等效信道,H表示信道测量信息,X0,X1,…,X2G-1分别为所述多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
27.如权利要求20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合并系数,包括:宽带幅度量化因子、宽带相位量化因子、子带幅度量化因子和子带相位量化因子中的一种或多种。
28.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分组由所述系统预定义;或,所述多个天线端口分组由所述基站指示给所述终端。
29.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由所述系统预定义;或由所述基站指示给所述终端;或由所述终端自行确定;
所述合成波束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
若所述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由所述终端自行确定,则所述终端将确定出的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指示给所述基站。
30.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的指示信息、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的指示信息,以及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中的部分或全部线性合并系数;
预编码矩阵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构造预编码矩阵。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线性合并系数为除了系统预定义的固定系数之外的线性合并系数。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信道状态信息中包括的线性合并系数为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中的部分线性合并系数,则所述预编码矩阵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中包括的所述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的指示信息、所述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的指示信息、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中的部分线性合并系数,以及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中的系统预定义的固定系数构造预编码矩阵。
33.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包括:宽带幅度量化因子、宽带相位量化因子、子带幅度量化因子和子带相位量化因子中的一种或多种。
34.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矩阵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以下结构构造预编码矩阵:
Figure FDA0001782261900000081
其中,W为预编码矩阵,X0,X1,…,X2G-1为每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B0,B1,…,BL-1为一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ci,j为每一层的线性合并系数,i=0,1,…,2L-1,j=0,1,…,r-1。
35.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端口分组由系统预定义;或,所述天线端口分组由所述基站指示给终端。
36.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由所述系统预定义;或由所述基站指示给所述终端;或由所述终端自行确定;
所述接收模块,进一步用于:
若所述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由所述终端自行确定,则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的指示。
3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机;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指令,执行:
确定基站的每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其中,所述基站的天线端口被划分为多个天线端口分组;
根据信道测量信息以及每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确定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其中,一个等效天线端口对应一个天线端口分组;
根据每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以及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确定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
通过所述收发机向基站反馈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所述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的指示信息、所述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的指示信息,以及所述线性合并系数的部分或全部线性合并系数。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线性合并系数中的部分系数为系统预定义的固定系数,则所述终端反馈的线性合并系数中不包括所述固定系数。
39.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针对每个天线端口分组,从第一候选波束集合中选取一个波束作为该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
40.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根据信道测量信息以及所有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确定等效信道;
根据所述等效信道,从第二候选波束集合中选取至少一个波束作为一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
41.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根据信道测量信息以及所有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确定等效信道;
根据所述等效信道以及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得到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用于:
根据以下结构构造预编码矩阵:
Figure FDA0001782261900000091
其中,W为预编码矩阵,X0,X1,…,X2G-1为每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B0,B1,…,BL-1为一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ci,j为每一层的线性合并系数,i=0,1,…,2L-1,j=0,1,…,r-1。
43.如权利要求40或4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以下公式确定等效信道:
Figure FDA0001782261900000101
其中,H′表示等效信道,H表示信道测量信息,X0,X1,…,X2G-1分别为所述多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
44.如权利要求37至4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合并系数,包括:宽带幅度量化因子、宽带相位量化因子、子带幅度量化因子和子带相位量化因子中的一种或多种。
45.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分组由所述系统预定义;或,所述多个天线端口分组由所述基站指示给所述终端。
46.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由所述系统预定义;或由所述基站指示给所述终端;或,由所述终端自行确定;
所述收发机,具体用于:
若所述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由所述终端自行确定,则所述收发机将所述终端确定出的每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指示给所述基站。
4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机;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
接收终端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的指示信息、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的指示信息,以及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的部分或全部线性合并系数;
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构造预编码矩阵。
48.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线性合并系数为除了系统预定义的固定系数之外的线性合并系数。
49.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信道状态信息中包括的线性合并系数为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中的部分线性合并系数,则所述装置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构造预编码矩阵,包括:
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中包括的所述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的指示信息、所述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的指示信息、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中的部分线性合并系数,以及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中的系统预定义的固定系数构造预编码矩阵。
50.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个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的线性合并系数,包括:宽带幅度量化因子、宽带相位量化因子、子带幅度量化因子和子带相位量化因子中的一种或多种。
51.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根据以下结构构造预编码矩阵:
Figure FDA0001782261900000111
其中,W为预编码矩阵,X0,X1,…,X2G-1为每个天线端口分组对应的波束,B0,B1,…,BL-1为一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合成波束,ci,j为每一层的线性合并系数,i=0,1,…,2L-1,j=0,1,…,r-1。
52.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端口分组由系统预定义;或,所述天线端口分组由所述基站指示给终端。
53.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由所述系统预定义;或由所述基站指示给所述终端;或,由所述终端自行确定;
所述收发机,具体用于:
若所述一个极化方向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由所述终端自行确定,则所述收发机将所述终端确定出的等效天线端口使用的合成波束的数量指示给所述基站。
5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5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3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0997806.0A 2018-08-29 2018-08-29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08757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97806.0A CN110875766B (zh) 2018-08-29 2018-08-29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97806.0A CN110875766B (zh) 2018-08-29 2018-08-29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75766A true CN110875766A (zh) 2020-03-10
CN110875766B CN110875766B (zh) 2021-05-25

Family

ID=69714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97806.0A Active CN110875766B (zh) 2018-08-29 2018-08-29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7576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41440A (zh) * 2020-05-20 2020-09-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装置、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WO2023011088A1 (zh) * 2021-07-31 2023-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4001655A1 (zh) * 2022-06-29 2024-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80357A (zh) * 2012-10-23 2014-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权重矩阵的反馈方法和相关装置和系统
CN103812619A (zh) * 2009-10-28 2014-05-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信道测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5871515A (zh) * 2015-01-23 2016-08-1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下行参考信号方法及装置
WO2017171361A1 (en) * 2016-03-28 2017-10-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near combination pmi codebook based csi reporting in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8111199A (zh) * 2017-05-05 2018-06-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接收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12619A (zh) * 2009-10-28 2014-05-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信道测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3780357A (zh) * 2012-10-23 2014-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权重矩阵的反馈方法和相关装置和系统
CN105871515A (zh) * 2015-01-23 2016-08-1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下行参考信号方法及装置
WO2017171361A1 (en) * 2016-03-28 2017-10-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near combination pmi codebook based csi reporting in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8111199A (zh) * 2017-05-05 2018-06-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接收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41440A (zh) * 2020-05-20 2020-09-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装置、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CN111641440B (zh) * 2020-05-20 2021-09-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装置、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WO2023011088A1 (zh) * 2021-07-31 2023-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4001655A1 (zh) * 2022-06-29 2024-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75766B (zh) 2021-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81724B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0838903B (zh) 一种上行传输指示的方法、终端、基站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JP7033205B2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基地局および端末
TWI782367B (zh) 一種基於通道互易性的預編碼矩陣配置方法、網路側裝置、終端、存儲介質
CN111756417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9510654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US10979923B2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method and device
JP2018523942A (ja) Fd mimoシステムチャネル状態情報の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及び関連装置
CN110875766B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装置
WO2018127193A1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JP6556244B2 (ja) コードブック確定方法及び装置
JP2023179576A (ja) 端末デバイスで実行される方法、端末デバイス、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で実行される方法、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
CN112187324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11628844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14342281A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
KR20170128452A (ko) 빔 정보를 취득하는 방법, 장치 및 통신 시스템
CN110149715B (zh) 一种信息指示方法、pt-rs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756419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15989704A (zh) 一种信息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06936486B (zh) 一种csi反馈方法及装置
EP3512169A1 (en) Beamforming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WO2016184335A1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和终端
CN111010218B (zh)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N115134055A (zh) 指示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1756423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27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Telecommunic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