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68236B - 通信电路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通信电路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68236B
CN110868236B CN201911190386.6A CN201911190386A CN110868236B CN 110868236 B CN110868236 B CN 110868236B CN 201911190386 A CN201911190386 A CN 201911190386A CN 110868236 B CN110868236 B CN 1108682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coupler
limiting resistor
signal
circuit
output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9038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68236A (zh
Inventor
孙良伟
梅利军
吴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9038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682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682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682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682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682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0Circuit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the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04B1/52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 H04B1/525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leakage of transmitter signal into the receiv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电路和空调器。通信电路包括:信号输入电路;信号输出电路;通信主线,通信主线的输入端与信号输入电路相连,通信主线的输出端与信号输出电路相连;其中,信号输入电路配置为接收到低电平信号后导通,信号输出电路配置为接收到高电平信号后导通,或信号输入电路配置为接收到高电平信号后导通,信号输出电路配置为接收到低电平信号后导通。通过保证信号输入电路和信号输出电路被配置为不同的接收低电平信号导通和接收高电平信号导通,实现通信电路在收发电平信号过程中减少信号延时的效果。

Description

通信电路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通信电路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通讯电路的设计中,常常采用隔离通讯以实现解决共模电压,保护主控芯片等作用,隔离方法有电阻隔离,电容隔离,芯片隔离,光耦隔离等,光耦隔离以光为媒介,实现输入端和输出的绝缘,具有价格便宜,寿命长,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在通讯领域。光耦隔离电路分为两种,一种为低电平光耦导通电路,另一种为高电平光耦导通电路,上述两种光耦隔离电路均存在延时的问题。由于延时问题的存在,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将高电平误识别为低电平,将低电平误识别为高电平的问题,因此,如何减少光耦隔离电路的延时问题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提供一种通信电路。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通信电路,包括:信号输入电路;信号输出电路;通信主线,通信主线的输入端与信号输入电路相连,通信主线的输出端与信号输出电路相连;其中,信号输入电路配置为接收到低电平信号后导通,信号输出电路配置为接收到高电平信号后导通,或信号输入电路配置为接收到高电平信号后导通,信号输出电路配置为接收到低电平信号后导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信电路包括通信主线,信号输入电路和信号输出电路。通信主线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信号输入电路和信号输出电路相连,将信号输入电路配置为接收到低电平信号后导通,则将信号输出电路配置为接收到高电平信号后导通,实现信号输入电路端接收到低电平信号后时间增加相应时长,则在信号输出电路接收到低电平信号后时间减少相应时长,从而达到了补偿信号在接受和发送的延时补偿的作用。其中,信号输入电路接收到高电平信号后时间减少相应时长,则在信号输出电路接收到高电平信号后是时间增加相应时长,即通过保证信号输入电路和信号输出电路被配置为不同的接收低电平信号导通和接收高电平信号导通,实现通信电路在收发电平信号过程中减少信号延时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将信号输入电路配置为接收到高电平信号后导通,则将信号输出电路配置为接收到低电平信号后导通,实现了实现信号输入电路接收到高电平信号后时间增加相应时长,则在信号出端接收到高电平信号后时间减少相应时长;信号输入电路接收到低电平信号后时间减少相应时长,则在信号输出电路接收到低电平信号后时间减少相应时长,从而达到了补偿信号在接受和发送的延时补偿的作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信号输入电路包括:第一电源;第二电源;第一光耦,第一光耦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电源相连,第一光耦的第二输入配置为接收第一电平信号,第一光耦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电源相连,第一光耦的第一输出端与通信主线的输入端相连,第一光耦的第一输出端配置为向通信主线的输入端发出第二电平信号,第一光耦的第二输出端接地。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光耦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电源相连,第二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一电平信号,当接收到的第一电平信号为低电平信号时,第一光耦的第一输入端至第二输入端导通;当接收到的第一电平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时,第一光耦的第一输入端至第二输入端截止。第一光耦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电源相连,且第一光耦的第一输出端与通信主线的输入端相连,第一光耦的第一输出端配置为向通信主线发送第二电平信号,第一光耦的第二输出端接地。
其中,第一光耦的第二输入端接收到低电平的第一电平信号,第一光耦的第一输入端至第二输入端导通光耦内部发光二极管导通发光,第一光耦中的光敏三极管受光导通,第一光耦的第一输出端至第二输出端导通,第一光耦的第一输出端向通信主线发送低电平的第二电平信号;第一光耦的第二输入端接收到高电平的第一电平信号,第一光耦和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截止则光耦内部发光二极管截止不发光,第一光耦中的光敏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第一光耦的第一输出端至第二输出端截止,第一光耦的第一输出端向通信主线发送高电平的第二电平信号。使第一光耦接收到低电平信号处于导通状态,向通信主线发送低电平信号;第一光耦接收到高电平信号处于截止状态,向通信主线发送高电平信号,实现了信号输入电路的低电平导通、高电平截止的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信号输入电路还包括:第一限流电阻,第一限流电阻设置在第一电源与第一光耦的第一输入端之间;第二限流电阻,第二限流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源相连,第二限流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光耦的第一输出端相连,第二限流电阻的第二端与通信主线的输入端相连。
在该技术方案中,信号输入电路还包括第一限流电阻和第二限流电阻,第一限流电阻设置在第一电源和第一光耦的第一输入端之间,起到对第一电源与第一光耦之间的限流作用。第二限流电阻设置在第二电源和第一光耦的第一输出端之间,起到对第一电源与第一光耦之间的限流作用。通过设置第一限流电阻和第二限流电阻对第一光耦的输出端和输入端的输入电流进行限制,实现通过调整第一限流电阻和第二限流电阻的阻值使流经第一光耦的电流被控制在第一光耦的负载范围内,避免流经第一光耦的电流过大导致光耦损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信号输出电路包括:第三电源;第二光耦,第二光耦的第一输入端与通信主线的输出端相连,第二光耦的第一输入端配置为接收第二电平信号,第二光耦的第二输入端接地,第二光耦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三电源相连,第二光耦的第二输出端接地,第二光耦的第二输出端配置为发出第三电平信号。
在该技术方案中,信号输出电路包括第三电源和第二光耦,第二光耦的第一输入端与通信主线的输出端相连,用于接收通信主线发来的第二电平信号,第二光耦的第二输入端接地。第二光耦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三电源相连,第二光耦的第二输出端接地,且第二光耦的第二输出端用于发出第三电平信号。
其中,第二光耦的第一输入端接收通信主线发送的高电平的第二电平信号,则第二光耦的第一输入端至第二输入端导通,即第二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导通发光,第二光耦中的光敏三极管受光导通,第二光耦的第一输出端至第二输出端导通,即第二光耦的第二输出端发出高电平的第三电平信号;第二光耦的第一输入端接收到通信主线发送的低电平的第二电平信号,则第二光耦的第一输入端至第二输入端截止,即第二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截止不发光,第二光耦中的光敏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第二光耦的第一输出端至第二输出端截止,即第二光耦的第二输出端发出低电平的第三电平信号。实现了信号输出电路的高电平导通、低电平截止的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信号输出电路还包括:第三限流电阻,第三限流电阻设置在通信主线的输出端与第二光耦的第一输入端之间;第四限流电阻,第四限流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二光耦的第二输出端相连,第四限流电阻的第二端接地。其中,第一限流电阻的阻值、第二限流电阻、第三限流电阻和第四限流电阻的阻值均相同。
在该技术方案中,信号输出电路还包括第三限流电阻和第四限流电阻,第三限流电阻设置在通信主线的输出端与第二光耦的第一输入端之间,起到对通信主线与第二光耦之间的限流作用;第四限流电阻设置在第二光耦的与接地端之间,起到对第二光耦的第二输出端的限流作用,保护第二光耦不承受反向电压的危害。实现通过调整第三限流电阻和第四限流电阻的阻值使流经第二光耦的电流被控制在第二光耦的负载范围内,避免流经第二光耦的电流过大导致第二光耦损坏。将第一限流电阻、第二限流电阻、第三限流电阻和第四限流电阻的阻值设置为相同阻值设置为相同阻值,使电平信号经过第一光耦增加的时长与信号经过第二光耦减少的时长相等,起到补偿延时的作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信号输入电路包括:第四电源;第三光耦,第三光耦的第一输入端配置为接收第四电平信号,第三光耦的第二输入端接地,第三光耦的第一输出端与第四电源相连,第三光耦的第二输出端接地,第三光耦的第二输出端与通信主线的输入端相连,第三光耦的第二输出端配置为向通信主线的输入端发送第五电平信号。
在该技术方案中,信号输入电路包括第四电源和第三光耦,第三光耦的第一输入端被配置为接收第四电平信号,第三光耦的第二输入端接地,第三光耦的第一输出端与第四电源相连,第三光耦的第二输出端接地,第二输出端还与通信主线的输入端相连,第三光耦的第二输出端用于向通信主线发送第五电平信号。
其中,第三光耦的第一输入端接收到高电平的第四电平信号则第一输入端至第二输入端导通,第三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通电发光,第三光耦中的光敏三极管受光导通,第三光耦的第二输出端发送一个高电平的第五电平信号至通信主线的输入端。第三光耦的第一输入端接收到低电平的第四电平信号则第一输入端至第二输入端截止,第三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不通电,第三光耦中的光敏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第三光耦的第二输出端发送一个低电平的第五电平信号至通信主线的输入端。使第三光耦接收到高电平信号处于导通状态,向通信主线发送高电平信号;第三光耦接收到低电平信号处于截止状态,向通信主线发送低电平信号,实现了信号输入电路的高电平导通,低电平截止的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信号输入电路还包括:第五限流电阻,第五限流电阻连接于第三光耦的第一输入端;第六限流电阻,第六限流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三光耦的第二输出端相连,第六限流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在该技术方案中,信号输入电路还包括第五限流电阻和第六限流电阻,第五限流电阻的一端与第三光耦的第一输入端相连,第五限流电阻的另一端作为第四电平信号接收端,起到对第三光耦第一输入端的限流作用;第六限流电阻设置在第三光耦的与接地端之间,起到对第三光耦的第二输出端的限流作用,保护第三光耦不承受反向电压的危害。实现通过调整第五限流电阻和第六限流电阻的阻值使流经第三光耦的电流被控制在第三光耦的负载范围内,避免流经第三光耦的电流过大导致第三光耦损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信号输出电路包括:第五电源;第六电源;第四光耦,第四光耦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五电源相连,第四光耦的第二输入端与通信主线的输出端相连,第四光耦的第二输入端配置为接收第五电平信号,第四光耦的第一输出端与第六电源相连,第四光耦的第一输出端配置为发出第六电平信号,第四光耦的第二输出端接地。
在该技术方案中,信号输出电路包括第四光耦、第五电源和第六电源,第四光耦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五电源相连,第二输入端与通信主线的输出端相连,用于接收第二输入端发送的第五电平信号,第四光耦的第一输入端至第二输入端导通;第四光耦的第一输出端与第六电源相连,第一输出端还被配置为发送第六电平信号,第四光耦的第二输出端接地,第四光耦的第一输出端至第二输出端导通。
其中,第四光耦的第二输入端接收到低电平的第五电平信号,则第四光耦的第一输入端至第二输入端导通,第四光耦内的发光二极管通电发光,则第四光耦内的光敏三极管受光导通,第六电源至接地端导通,第四光耦的第一输出端输出低电平的第六电平信号;第四光耦的第二输入端接收到高电平的第五电平信号,则第四光耦的第一输入端至第二输入端截止,第四光耦内的发光二极管不通电,则第四光耦内的光敏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第六电源至接地端截止,第四光耦的第一输出端输出高电平的第六电平信号。使第四光耦接收到通信主线发送的低电平信号处于导通状态,并输出低电平信号;第四光耦接收到低电平信号处于截止状态,向通信主线发送低电平信号,实现了信号输入电路的高电平导通,低电平截止的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信号输出电路还包括:第七限流电阻,第七限流电阻设置在第五电源与第四光耦的第一输入端之间;第八限流电阻,第八限流电阻的第一端与第六电源相连,第八限流电阻的第二端与第四光耦的第一输出端相连;其中,第五限流电阻的阻值、第六限流电阻的阻值、第七限流电阻的阻值和第八限流电阻的阻值相同。
在该技术方案中,信号输入电路还包括第七限流电阻和第八限流电阻,第七限流电阻设置在第五电源和第四光耦的第一输入端之间,起到对第五电源与第四光耦之间的限流作用。第八限流电阻设置在第六电源和第四光耦的第一输出端之间,起到对第六电源与第四光耦之间的限流作用。通过设置第七限流电阻和第八限流电阻对第四光耦的输出端和输入端的输入电流进行限制,实现通过调整第七限流电阻和第八限流电阻的阻值使流经第四光耦的电流被控制在第四光耦的负载范围内,避免流经第四光耦的电流过大导致光耦损坏。将第五限流电阻、第六限流电阻、第七限流电阻和第八限流电阻的阻值设置为相同阻值设置为相同阻值,使电平信号经过第三光耦增加的时长与信号经过第四光耦减少的时长相等,起到补偿延时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限定的通信电路和硬件组件,硬件组件与通信电路相连,通信电路可以对硬件组件产生的电平信号接收以及发送。该空调器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通信电路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电路的电路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通信电路的电路图。
其中,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通信主线,200信号输入电路,210第一光耦,220第一电源,230第二电源,240第二限流电阻,250第一限流电阻,260第三光耦,270第四电源,280第五限流电阻,290第六限流电阻,300信号输出电路,310第二光耦,320第三电源,330第三限流电阻,340第四限流电阻,350第四光耦,360第五电源,370第六电源,380第七限流电阻,390第八限流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通信电路和空调器。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通信电路,包括:信号输入电路200;信号输出电路300;通信主线100,通信主线100的输入端与信号输入电路200相连,通信主线100的输出端与信号输出电路300相连;其中,信号输入电路200配置为接收到低电平信号后导通,信号输出电路300配置为接收到高电平信号后导通,或信号输入电路200配置为接收到高电平信号后导通,信号输出电路300配置为接收到低电平信号后导通。
在该实施例中,通信电路包括信号输入电路200、信号输出点和通信主线100。通信主线100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信号输入电路200和信号输出电路300相连,将信号输入电路200配置为接收到低电平信号后导通,则将信号输出电路300配置为接收到高电平信号后导通,实现信号输入电路200端接收到低电平信号后时间增加相应时长,则在信号输出电路300接收到低电平信号后时间减少相应时长,从而达到了补偿信号在接受和发送的延时补偿的作用。其中,信号输入电路200接收到高电平信号后时间减少相应时长,则在信号输出电路300接收到高电平信号后是时间增加相应时长,即通过保证信号输入电路200和信号输出电路300被配置为不同的接收低电平信号导通和接收高电平信号导通,实现通信电路在收发电平信号过程中减少信号延时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将信号输入电路200配置为接收到高电平信号后导通,则将信号输出电路300配置为接收到低电平信号后导通,实现了实现信号输入电路200接收到高电平信号后时间增加相应时长,则在信号出端接收到高电平信号后时间减少相应时长;信号输入电路200接收到低电平信号后时间减少相应时长,则在信号输出电路300接收到低电平信号后时间减少相应时长,从而达到了补偿信号在接受和发送的延时补偿的作用。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通信电路,包括通信主线100、信号输入电路200和信号输出电路300。
如图1所示,信号输入电路200包括:第一电源220(V1);第二电源230;第一光耦210,第一光耦210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电源220相连,第一光耦210的第二输入配置为接收第一电平信号,第一光耦210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电源230(V2)相连,第一光耦210的第一输出端与通信主线100的输入端相连,第一光耦210的第一输出端配置为向通信主线100的输入端发出第二电平信号,第一光耦210的第二输出端接地。
信号输入电路200还包括:第一限流电阻250,第一限流电阻250设置在第一电源220与第一光耦210的第一输入端之间;第二限流电阻240,第二限流电阻240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源230相连,第二限流电阻240的第二端与第一光耦210的第一输出端相连,第二限流电阻240的第二端与通信主线100的输入端相连。
在该实施例中,信号输入电路200包括第一电源220、第二电源230、第一光耦210、第一限流电阻250和第二限流电阻240,其中,第一光耦210的第一输入端通过第一限流电阻250与第一电源220相连,第二输入与信号源相连,用于接收第一电平信号;第一光耦210的第一输出端与通信主线100相连,用于向通信主线100发送第二电平信号,第一光耦210的第一输出端还通过第二限流电阻240与第二电源230相连,第一光耦210的第二输出端接地。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限流电阻250设置在第一电源220和第一光耦210的第一输入端之间,起到对第一电源220与第一光耦210之间的限流作用。第二限流电阻240设置在第二电源230和第一光耦210的第一输出端之间,起到对第一电源220与第一光耦210之间的限流作用。通过设置第一限流电阻250和第二限流电阻240对第一光耦210的输出端和输入端的输入电流进行限制,实现通过调整第一限流电阻250和第二限流电阻240的阻值使流经第一光耦210的电流被控制在第一光耦210的负载范围内,避免流经第一光耦210的电流过大导致光耦损坏。
具体地,第一光耦210的第二输入端接收到低电平的第一电平信号,第一光耦210的第一输入端至第二输入端导通光耦内部发光二极管导通发光,第一光耦210中的光敏三极管受光导通,第一光耦210的第一输出端至第二输出端导通,第一光耦210的第一输出端向通信主线100发送低电平的第二电平信号;第一光耦210的第二输入端接收到高电平的第一电平信号,第一光耦210和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截止则光耦内部发光二极管截止不发光,第一光耦210中的光敏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第一光耦210的第一输出端至第二输出端截止,第一光耦210的第一输出端向通信主线100发送高电平的第二电平信号。使第一光耦210接收到低电平信号处于导通状态,向通信主线100发送低电平信号;第一光耦210接收到高电平信号处于截止状态,向通信主线100发送高电平信号,实现了信号输入电路200的低电平导通、高电平截止的效果。
如图1所示,信号输出电路300包括:第三电源320(V3);第二光耦310,第二光耦310的第一输入端与通信主线100的输出端相连,第二光耦310的第一输入端配置为接收第二电平信号,第二光耦310的第二输入端接地,第二光耦310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三电源320相连,第二光耦310的第二输出端接地,第二光耦310的第二输出端配置为发出第三电平信号。
信号输出电路300还包括:第三限流电阻330,第三限流电阻330设置在通信主线100的输出端与第二光耦310的第一输入端之间;第四限流电阻340,第四限流电阻340的第一端与第二光耦310的第二输出端相连,第四限流电阻340的第二端接地。
在该实施例中,第三电源320、第二光耦310、第三限流电阻330和第四限流电阻340。第二光耦310的第一输入端通过第三限流电阻330与通信主线100的输出端相连,用于接收通信主线100发出的第二电平信号,第二光耦310的第二输入端接地,第二光耦310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三电源320相连,第二光耦310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第四限流电阻340接地,且第二光耦310的第二输出端配置为发出第三电平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限流电阻330设置在通信主线100的输出端与第二光耦310的第一输入端之间,起到对通信主线100与第二光耦310之间的限流作用;第四限流电阻340设置在第二光耦310的与接地端之间,起到对第二光耦310的第二输出端的限流作用,保护第二光耦310不承受反向电压的危害。实现通过调整第三限流电阻330和第四限流电阻340的阻值使流经第二光耦310的电流被控制在第二光耦310的负载范围内,避免流经第二光耦310的电流过大导致第二光耦310损坏。
具体地,第二光耦310的第一输入端接收通信主线100发送的高电平的第二电平信号,则第二光耦310的第一输入端至第二输入端导通,即第二光耦310中的发光二极管导通发光,第二光耦310中的光敏三极管受光导通,第二光耦310的第一输出端至第二输出端导通,即第二光耦310的第二输出端发出高电平的第三电平信号;第二光耦310的第一输入端接收到通信主线100发送的低电平的第二电平信号,则第二光耦310的第一输入端至第二输入端截止,即第二光耦310中的发光二极管截止不发光,第二光耦310中的光敏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第二光耦310的第一输出端至第二输出端截止,即第二光耦310的第二输出端发出低电平的第三电平信号。实现了信号输出电路300的高电平导通、低电平截止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限流电阻250的阻值、第二限流电阻240、第三限流电阻330和第四限流电阻340的阻值均相同。
在该实施例中,将第一限流电阻250、第二限流电阻240、第三限流电阻330和第四限流电阻340的阻值设置为相同阻值设置为相同阻值,使电平信号经过第一光耦210增加的时长与信号经过第二光耦310减少的时长相等,起到补偿延时的作用。
实施例三: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电路,包括通信主线100、信号输入电路200和信号输出电路300。
如图2所示,信号输入电路200包括:第四电源270(V4);第三光耦260,第三光耦260的第一输入端配置为接收第四电平信号,第三光耦260的第二输入端接地,第三光耦260的第一输出端与第四电源270相连,第三光耦260的第二输出端接地,第三光耦260的第二输出端与通信主线100的输入端相连,第三光耦260的第二输出端配置为向通信主线100的输入端发送第五电平信号。
信号输入电路200还包括:第五限流电阻280,第五限流电阻280连接于第三光耦260的第一输入端;第六限流电阻290,第六限流电阻290的第一端与第三光耦260的第二输出端相连,第六限流电阻290的第二端接地。
在该实施例中,第三光耦260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五限流电阻280相连,第三光耦260的第一输入端用于接收第四电平信号,第三光耦260的第二输入端接地,第三光耦260的第一输出端与第四电源270相连,第三光耦260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第六限流电阻290接地,第三光耦260的第二输出端与通信主线100的输入端相连,用于向通信主线100发送第五电平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第五限流电阻280的一端与第三光耦260的第一输入端相连,第五限流电阻280的另一端作为第四电平信号接收端,起到对第三光耦260第一输入端的限流作用;第六限流电阻290设置在第三光耦260的与接地端之间,起到对第三光耦260的第二输出端的限流作用,保护第三光耦260不承受反向电压的危害。实现通过调整第五限流电阻280和第六限流电阻290的阻值使流经第三光耦260的电流被控制在第三光耦260的负载范围内,避免流经第三光耦260的电流过大导致第三光耦260损坏。
具体地,第三光耦260的第一输入端接收到高电平的第四电平信号则第一输入端至第二输入端导通,第三光耦260中的发光二极管通电发光,第三光耦260中的光敏三极管受光导通,第三光耦260的第二输出端发送一个高电平的第五电平信号至通信主线100的输入端。第三光耦260的第一输入端接收到低电平的第四电平信号则第一输入端至第二输入端截止,第三光耦260中的发光二极管不通电,第三光耦260中的光敏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第三光耦260的第二输出端发送一个低电平的第五电平信号至通信主线100的输入端。使第三光耦260接收到高电平信号处于导通状态,向通信主线100发送高电平信号;第三光耦260接收到低电平信号处于截止状态,向通信主线100发送低电平信号,实现了信号输入电路200的高电平导通,低电平截止的效果。
如图2所示,信号输出电路300包括:第五电源360(V5);第六电源370(V6);第四光耦350,第四光耦350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五电源360相连,第四光耦350的第二输入端与通信主线100的输出端相连,第四光耦350的第二输入端配置为接收第五电平信号,第四光耦350的第一输出端与第六电源370相连,第四光耦350的第一输出端配置为发出第六电平信号,第四光耦350的第二输出端接地。
信号输出电路300还包括:第七限流电阻380,第七限流电阻380设置在第五电源360与第四光耦350的第一输入端之间;第八限流电阻390,第八限流电阻390的第一端与第六电源370相连,第八限流电阻390的第二端与第四光耦350的第一输出端相连。
在该实施例中,第四光耦350的第一输入端通过第七限流电阻380与第五电源360相连,第四光耦350的第二输入端与通信主线100的输出端相连,用于接收通信主线100发送的第五电平信号;第四光耦350的第一输出端被配置为输出第六电平信号,第四光耦350的第二输出端接地。
可以理解的是,第七限流电阻380设置在第五电源360和第四光耦350的第一输入端之间,起到对第五电源360与第四光耦350之间的限流作用。第八限流电阻390设置在第六电源370和第四光耦350的第一输出端之间,起到对第六电源370与第四光耦350之间的限流作用。通过设置第七限流电阻380和第八限流电阻390对第四光耦350的输出端和输入端的输入电流进行限制,实现通过调整第七限流电阻380和第八限流电阻390的阻值使流经第四光耦350的电流被控制在第四光耦350的负载范围内,避免流经第四光耦350的电流过大导致光耦损坏。
具体地,第四光耦350的第二输入端接收到低电平的第五电平信号,则第四光耦350的第一输入端至第二输入端导通,第四光耦350内的发光二极管通电发光,则第四光耦350内的光敏三极管受光导通,第六电源370至接地端导通,第四光耦350的第一输出端输出低电平的第六电平信号;第四光耦350的第二输入端接收到高电平的第五电平信号,则第四光耦350的第一输入端至第二输入端截止,第四光耦350内的发光二极管不通电,则第四光耦350内的光敏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第六电源370至接地端截止,第四光耦350的第一输出端输出高电平的第六电平信号。使第四光耦350接收到通信主线100发送的低电平信号处于导通状态,并输出低电平信号;第四光耦350接收到低电平信号处于截止状态,向通信主线100发送低电平信号,实现了信号输入电路200的高电平导通,低电平截止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五限流电阻280的阻值、第六限流电阻290、第七限流电阻380和第八限流电阻390的阻值均相同。
在该实施例中,将第五限流电阻280、第六限流电阻290、第七限流电阻380和第八限流电阻390的阻值设置为相同阻值设置为相同阻值,使电平信号经过第三光耦260增加的时长与信号经过第四光耦350减少的时长相等,起到补偿延时的作用。
实施例四:
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限定的通信电路;硬件组件,通信电路可以对硬件组件产生的电平信号接收以及发送。该空调器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通信电路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号输入电路;
信号输出电路;
通信主线,所述通信主线的输入端与所述信号输入电路相连,所述通信主线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输出电路相连;
其中,所述信号输入电路和所述信号输出电路为光耦通信电路,所述信号输入电路配置为接收到低电平信号后导通,所述信号输出电路配置为接收到高电平信号后导通,或
所述信号输入电路配置为接收到高电平信号后导通,所述信号输出电路配置为接收到低电平信号后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输入电路包括:
第一电源;
第二电源;
第一光耦,所述第一光耦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相连,所述第一光耦的第二输入配置为接收第一电平信号,所述第一光耦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源相连,所述第一光耦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通信主线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光耦的第一输出端配置为向所述通信主线的输入端发出第二电平信号,所述第一光耦的第二输出端接地;
第一限流电阻,所述第一限流电阻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源与所述第一光耦的第一输入端之间;
第二限流电阻,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源相连,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光耦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通信主线的输入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输出电路包括:
第三电源;
第二光耦,所述第二光耦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通信主线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光耦的第一输入端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二电平信号,所述第二光耦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三电源相连,所述第二光耦的第二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二光耦的第二输出端配置为发出第三电平信号;
第三限流电阻,所述第三限流电阻设置在所述通信主线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光耦的第一输入端之间;
第四限流电阻,所述第四限流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光耦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所述第四限流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其中,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阻值、所述第二限流电阻、所述第三限流电阻和所述第四限流电阻的阻值均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输入电路包括:
第四电源;
第三光耦,所述第三光耦的第一输入端配置为接收第四电平信号,所述第三光耦的第二输入端接地,所述第三光耦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四电源相连,所述第三光耦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通信主线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三光耦的第二输出端配置为向所述通信主线的输入端发送第五电平信号;
第五限流电阻,所述第五限流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三光耦的第一输入端;
第六限流电阻,所述第六限流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光耦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所述第六限流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输出电路包括:
第五电源;
第六电源;
第四光耦,所述第四光耦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五电源相连,所述第四光耦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通信主线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四光耦的第二输入端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五电平信号,所述第四光耦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六电源相连,所述第四光耦的第一输出端配置为发出第六电平信号,所述第四光耦的第二输出端接地;
第七限流电阻,所述第七限流电阻设置在所述第五电源与所述第四光耦的第一输入端之间;
第八限流电阻,所述第八限流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电源相连,所述第八限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光耦的第一输出端相连;
其中,所述第五限流电阻的阻值、所述第六限流电阻的阻值、所述第七限流电阻的阻值和所述第八限流电阻的阻值均相同。
6.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电路和硬件组件,所述硬件组件与所述通信电路相连,所述通信电路接收并发送所述硬件组件产生的电平信号。
CN201911190386.6A 2019-11-28 2019-11-28 通信电路和空调器 Active CN1108682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90386.6A CN110868236B (zh) 2019-11-28 2019-11-28 通信电路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90386.6A CN110868236B (zh) 2019-11-28 2019-11-28 通信电路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68236A CN110868236A (zh) 2020-03-06
CN110868236B true CN110868236B (zh) 2022-02-18

Family

ID=69657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90386.6A Active CN110868236B (zh) 2019-11-28 2019-11-28 通信电路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68236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846635U (zh) * 2018-08-22 2019-05-10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切换控制电路及空调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6018B (zh) * 2006-05-30 2010-05-12 浙江大学 基于无线射频技术和电力线载波技术的智能照明系统
JP2009079811A (ja) * 2007-09-26 2009-04-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および室内機
CN103346894B (zh) * 2013-06-25 2017-1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芯片间接口转换电路和网络设备
CN207037372U (zh) * 2017-08-10 2018-02-23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控制电路、电子设备
CN108534298B (zh) * 2018-05-03 2023-11-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从机通信电路、从机、电器设备、主从机通信电路和方法
CN108931034B (zh) * 2018-08-03 2023-11-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光耦通讯电路、通讯芯片和空调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846635U (zh) * 2018-08-22 2019-05-10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切换控制电路及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68236A (zh) 2020-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1756200A (en) Electronic interface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the electrical systems of a truck and trailer
CN110830026A (zh) 光耦隔离通信电路、电路板和空调器
CN112929248A (zh) 二总线设备及二总线系统
CN110868236B (zh) 通信电路和空调器
CN101470151B (zh) Can总线隔离电路
CN113741257A (zh) 电流环通讯电路及空调机组
CN111711552B (zh) 终端电阻接入电路、伺服驱动器及控制系统
US20210107377A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monitoring system, battery pack and electric vehicle
CN217935635U (zh) 一种数据转换电路
CN105610511A (zh) 一种传输速率32Kbps~80Mbps收发一体SFP光模块
CN214376427U (zh) 总线阻抗匹配电路及总线系统
US20080244664A1 (en) Interface for bulkhead monitor and method for using the same
CN213906694U (zh) 总线通信电路及装置
WO2022134379A1 (zh) 总线通信电路及装置
US6489757B2 (en) Optical interface with low-voltage relay unit and high-voltage regulation unit
CN108400792B (zh) 一种信号发送电路
CN218771301U (zh) 一种rs485芯片的保护电路及智能网关
CN217770428U (zh) 一种抗干扰灯带控制电路、控制器及照明系统
CN215954102U (zh) 电流环通讯电路及空调机组
CN209767492U (zh) 一种spi信号传输电路
CN111404538B (zh) 连接电路及其连接方法
CN218585321U (zh) 一种单线串口总线电路
CN217215497U (zh) 一种激光器调节电路及应用其的共聚焦成像系统
CN216016856U (zh) 一种隔离保护电路及后备电源
CN213461723U (zh) 一种小型化s波段发射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