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66506B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66506B
CN110866506B CN201911140600.7A CN201911140600A CN110866506B CN 110866506 B CN110866506 B CN 110866506B CN 201911140600 A CN201911140600 A CN 201911140600A CN 110866506 B CN110866506 B CN 1108665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area
shielding layer
light shie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4060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66506A (zh
Inventor
吴晓晓
刘冰萍
陈国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4060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665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665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665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665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665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24Sensors therefor by using geometrical optics, e.g. using prism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包括:衬底基板,多行多列排列的多个子像素;在指纹识别区中,至少一个子像素行的非开口区设置有指纹识别电路和第一遮光层;其中,指纹识别电路在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一遮光层在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内;在非指纹识别区中,至少一个子像素行的非开口区还设置有第二遮光层,开关元件还包括栅极以及有源层,有源层包括沟道,沟道在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栅极在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第一遮光层在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和第二遮光层在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沟道在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均无交叠。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多种带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装置,如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指纹对于每一个人而言是与身俱来的,是独一无二的,采用指纹识别功能能够提高显示装置的安全系数。
现有的指纹识别技术又分为电容式指纹识别和光学指纹识别,将光学指纹识别单元集成在显示面板中实现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内的指纹识别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但是现有的将指纹识别单元集成在显示面板中由于其内部结构不合理,使得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较差,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指纹识别区和非指纹识别区;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所述显示区内的所述衬底基板上设置有呈多行多列排列的多个子像素,每个所述子像素包括开口区和非开口区,各所述子像素的所述开口区的面积在预设范围内相等;
所述子像素还包括像素电极和开关元件,所述开关元件包括漏极,所述漏极与所述像素电极电连接;所述子像素中的所述像素电极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开口区,所述开关元件设置于所述非开口区;
在所述指纹识别区中,至少一个子像素行的所述非开口区设置有指纹识别电路和第一遮光层,所述第一遮光层设置于所述子像素行的所述漏极和所述开口区之间,且位于所述衬底基板和所述指纹识别电路之间;其中,所述指纹识别电路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遮光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内;
在所述非指纹识别区中,至少一个子像素行的所述非开口区还设置有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二遮光层设置于所述子像素行的所述漏极和所述开口区之间;
所述开关元件还包括栅极以及有源层,所述有源层包括沟道,所述沟道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栅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所述第一遮光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和所述第二遮光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沟道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均无交叠。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和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对设置的背光模组。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衬底基板与指纹识别电路之间对应指纹识别区的位置设置第一遮光层,以防止背光模组出射的光线入射至光感元件,干扰光感元件的指纹识别;同时第一遮光层还可以防止背光模组出射的光线照射至指纹识别电路,避免了指纹识别电路对指纹识别光源进行反射而导致指纹识别区的光穿透率高于非指纹识别区的光穿透率,导致显示不均的问题;进一步地,在指纹识别区设置第一遮光层的同时在非指纹识别区设置第二遮光层,如此,可以进一步平衡指纹识别区的光穿透率以及非指纹识别区的光穿透率,改善指纹识别区和非指纹识别区显示不均的问题,实现了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的指纹识别区的部分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的非指纹识别区的部分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的指纹识别区非开口区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的非指纹识别区非开口区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中的指纹识别区非开口区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中的非指纹识别区非开口区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中的指纹识别区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中的非指纹识别区非开口区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中的指纹识别区非开口区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第二子区中的一个像素单元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中的非指纹识别区非开口区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中的指纹识别区非开口区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背光模组出射的光线经过各膜层照射至手指后发生反射,形成的反射光束反射到指纹识别电路10上,实现指纹识别。当背光模组出射的光线照射至指纹识别电路10时,部分光线会进入指纹识别电路10中的薄膜晶体管的沟道区,产生光生载流子,对指纹识别电路10中的薄膜晶体管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指纹识别精度。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发明人进一步研究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显示区包括指纹识别区和非指纹识别区;
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显示区内的衬底基板上设置有呈多行多列排列的多个子像素,每个子像素包括开口区和非开口区,各子像素的开口区的面积在预设范围内相等;
子像素还包括像素电极和开关元件,开关元件包括漏极,漏极与像素电极电连接;子像素中的像素电极的至少部分设置于开口区,开关元件设置于非开口区;
在指纹识别区中,至少一个子像素行的非开口区设置有指纹识别电路和第一遮光层,第一遮光层设置于子像素行的漏极和开口区之间,且位于衬底基板和指纹识别电路之间;其中,指纹识别电路在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一遮光层在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内;
在非指纹识别区中,至少一个子像素行的非开口区还设置有第二遮光层,第二遮光层设置于子像素行的漏极和开口区之间;
开关元件还包括栅极以及有源层,有源层包括沟道,沟道在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栅极在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第一遮光层在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和第二遮光层在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沟道在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均无交叠。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衬底基板与指纹识别电路之间对应指纹识别区的位置设置第一遮光层,以防止背光模组出射的光线入射至光感元件,干扰光感元件的指纹识别;同时第一遮光层还可以防止背光模组出射的光线照射至指纹识别电路,避免了指纹识别电路对指纹识别光源进行反射而导致指纹识别区的光穿透率高于非指纹识别区的光穿透率,导致显示不均的问题;进一步地,在指纹识别区设置第一遮光层的同时在非指纹识别区设置第二遮光层,如此,可以进一步平衡指纹识别区的光穿透率以及非指纹识别区的光穿透率,改善指纹识别区和非指纹识别区显示不均的问题,实现了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的目的。
以上是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的指纹识别区的部分膜层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的非指纹识别区的部分膜层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的指纹识别区非开口区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的非指纹识别区非开口区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图3、图4、图5和图6,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显示区AA包括指纹识别区AB和非指纹识别区AC;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10,显示区内的衬底基板10上设置有呈多行多列排列的多个子像素20,每个子像素20包括开口区21和非开口区22,各子像素20的开口区21的面积在预设范围内相等;子像素20还包括像素电极23和开关元件24,开关元件24包括漏极25,漏极25与像素电极23电连接;子像素20中的像素电极23的至少部分设置于开口区21,开关元件24设置于非开口区22;在指纹识别区AB中,至少一个子像素行的非开口区22设置有指纹识别电路30和第一遮光层31,第一遮光层31设置于子像素行的漏极和开口区21之间,且位于衬底基板10和指纹识别电路30之间;其中,指纹识别电路30在衬底基板10上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一遮光层31在衬底基板10上的垂直投影内;在非指纹识别区AC中,至少一个子像素行的非开口区22还设置有第二遮光层41,第二遮光层41设置于子像素行的漏极和开口区21之间;开关元件24还包括栅极26以及有源层27,有源层27包括沟道28,沟道28在衬底基板10上的垂直投影与栅极26在衬底基板10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第一遮光层31在衬底基板10上的垂直投影和第二遮光层41在衬底基板10上的垂直投影与沟道27在衬底基板10上的垂直投影均无交叠。
其中,衬底基板10例如可以为刚性基板或柔性基板,衬底基板10对显示面板中的其他膜层具有支撑和保护作用。每个子像素10用于显示面板的画面显示。开关元件24通过像素电极23控制显示面板的画面显示。指纹识别区AB中设置有指纹识别电路30,指纹识别电路30包括薄膜晶体管和光感元件(图中未示出),通过指纹识别电路30实现指纹的识别。
具体的,本实施例通过在衬底基板10和指纹识别电路30之间设置第一遮光层31,并设置第一遮光层31位于非开口区22,且指纹识别电路30在衬底基板10上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一遮光层31在衬底基板10上的垂直投影内,第一遮光层31不影响背光模组(图中未示出)出射的光线从开口区21穿过的同时,可以利用第一遮光层31遮挡非开口区22从背光模组中出射的光线,阻挡了光线照射到指纹识别电路30中的薄膜晶体管的沟道区,防止了光生载流子对指纹识别电路30中的薄膜晶体管的影响,提高了指纹识别精度。此外,由于指纹识别电路30中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源极和漏极多采用金属材料制作,对于具有背光模组的指纹识别电路30而言,当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照射到指纹识别电路30中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源极和漏极后,会发生反射,形成的反射光束入射至导光板中再次出射,导致指纹识别区的光穿透率高于非指纹识别区的光穿透率,而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遮光层31全部将指纹识别电路30覆盖,避免了背光源发出的光线照射至指纹识别电路30中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源极和漏极上形成反射光,而导致指纹识别区的光穿透率高于非指纹识别区的光穿透率的可能性。
可选的,第一遮光层31的材料可以为金属材料或者黑矩阵等。当第一遮光层31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时,仍然存在背光模组中出射的光线在指纹识别电路30上形成的反射光入射至导光板后再次出射,进而导致指纹识别区的光透过率大于非指纹识别区的光透过率的问题;当第一遮光层31的材料为黑矩阵时,这些材料对光线的吸收能力较好,如此,有利于吸收从背光模组出射的,照射到第一遮光层31上的光线,进而导致指纹识别区的光透过率小于非指纹识别区的光透过率的问题。所以进一步的,本实施例在非指纹识别区AC对应的非开口区22设置第二遮光层41,且第二遮光层41设置于子像素行的漏极25和开口区21之间,也就是说,第二遮光层41在非指纹识别区AC中的子像素行中的位置与第一遮光层11在指纹识别区AB中的子像素行中的位置相对应(参见图3和图4)。如此,即便指纹识别区AB中设置的第一遮光层31对背光模组发射的光线有吸收或者反射,当在非指纹识别区AC设置第二遮光层时,可以进一步平衡指纹识别区的光穿透率以及非指纹识别区的光穿透率,进一步改善指纹识别区和非指纹识别区显示不均的问题,实现了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的目的。
可选的,在图3中,在衬底基板10上制备开关元件24时,同层制备指纹识别电路30,减少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同时减小工艺流程,这仅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可选的,开关元件24与指纹识别电路30还可以分别设置于不同层。
可选的,一个指纹识别电路30可以对应一个子像素10,也可以对应一个像素单元,还可以对应多个子像素10,本实施例不进行具体限定。图5仅以一个指纹识别电路30对应一个像素单元进行示例性说明,后续实施例中的附图均以一个指纹识别电路30对应一个像素单元进行示例性说明,后续不在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显示面板包括多个膜层,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的膜层。
需要说明的是,图2仅示例性的展示了每个子像素20中开口区21和非开口区22的划分,但是开口区21所占的面积和非开口区22所占的面积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本实施例不进行具体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图5中仅用虚线框框出了指纹识别电路30,指纹识别电路30具体结构并未示出,本实施例不对指纹识别电路30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后续实施例中的附图均以虚线框代表指纹识别电路30,后续不在赘述。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衬底基板与指纹识别电路之间对应指纹识别区的位置设置第一遮光层,以防止背光模组出射的光线入射至光感元件,干扰光感元件的指纹识别;同时第一遮光层还可以防止背光模组出射的光线照射至指纹识别电路,避免了指纹识别电路对指纹识别光源进行反射而导致指纹识别区的光穿透率高于非指纹识别区的光穿透率,导致显示不均的问题;进一步地,在指纹识别区设置第一遮光层的同时在非指纹识别区设置第二遮光层,如此,可以进一步平衡指纹识别区的光穿透率以及非指纹识别区的光穿透率,改善指纹识别区和非指纹识别区显示不均的问题,实现了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的目的。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继续参见图3和图4,指纹识别区AB中的每个子像素20对应的第一遮光层31和非指纹识别区AC中的每个子像素20对应的第二遮光层41的面积相等。
其中,每个子像素20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的面积相同。本实施例中,通过指纹识别区AB中的每个子像素20对应的第一遮光层31和非指纹识别区AC中的每个子像素20对应的第二遮光层41的面积相等,即每个子像素中减少的光线或者增多的光线相同,也就是说,当第一遮光层31和第二遮光层41的材质为黑矩阵,且指纹识别区AB中的每个子像素20对应的第一遮光层31和非指纹识别区AC中的每个子像素20对应的第二遮光层41的面积相等时,每个子像素中被遮光层吸收的背光模组的出射的光线相同,所以每个子像素减少的光束相同,进而每个子像素的光透过率相同;或者,当第一遮光层31和第二遮光层41的材质为金属材料,且指纹识别区AB中的每个子像素20对应的第一遮光层31和非指纹识别区AC中的每个子像素20对应的第二遮光层41的面积相等时,每个子像素中被遮光层反射的背光模组的出射的光线相同,所以每个子像素增多的光束相同,进而每个子像素的光透过率相同,进一步平衡指纹识别区的光穿透率以及非指纹识别区的光穿透率,改善指纹识别区和非指纹识别区显示不均的问题,实现了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的目的。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第一遮光层31和第二遮光层41同层设置。
本实施通过将第一遮光层31和第二遮光层41同层设置,改善指纹识别区和非指纹识别区显示不均的问题的同时,减少工艺流程;同时相比于第一遮光层31和第二遮光层41分别设置于不同膜层时,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遮光层31和第二遮光层41同层设置可以减小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中的指纹识别区非开口区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中的非指纹识别区非开口区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参见图3、图4、图7和图8,子像素还包括第三遮光层29,沟道28在衬底基板10上的垂直投影落于第三遮光层29在衬底基板10上的垂直投影范围内;第一遮光层31、第二遮光层41和第三遮光层29同层设置。
其中,第三遮光层29阻挡了光线照射到开关元件24的沟道28,防止了光生载流子对开关元件24的影响。进一步的,第一遮光层31、第二遮光层41和第三遮光层29同层设置可减少工艺流程,减小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第一遮光层31和第二遮光层41的材料均包括金属材料。
其中,当第一遮光层31和第二遮光层41的材料均包括金属材料时,平衡指纹识别区的光穿透率以及非指纹识别区的光穿透率,改善指纹识别区和非指纹识别区显示不均的问题的同时,由于金属材料可以将照射至第一遮光层31和第二遮光层41的光线反射至导光板,通过导光板将此光线再次出射,进而可以增加显示面板的光透过率。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中的指纹识别区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中的非指纹识别区非开口区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参见图9和图10,第一遮光层31和第二遮光层41同层设置;在指纹识别区AB,第一遮光层31包括多个分立的第一子遮光层32,多个第一子遮光层32沿子像素行的方向延伸,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子遮光层32之间具有第一刻缝33;在非指纹识别区AC,第二遮光层41包括多个分立的第二子遮光层42,多个第二子遮光层42沿子像素行的方向延伸,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二子遮光层42之间具有第二刻缝43。
其中,考虑到当子像素行中的第一遮光层31或者第二遮光层41为金属材料,且为一整体结构时,会导致静电击伤。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遮光层31设置多个第一刻缝33,在第二遮光层42中设置多个第二刻缝43,如此,避免了第一遮光层31或者第二遮光层41为金属材料,且为一整体结构时导致的静电击伤。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继续参见图10,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虚拟金属单元44,虚拟金属单元44位于非指纹识别区AC内,且位于第二遮光层41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继续参见图9,指纹识别区AB内,第一刻缝33露出指纹识别电路的第一表面M1;非指纹识别区AC内,虚拟金属单元44与第二刻缝43一一对应设置,第二刻缝43露出对应虚拟金属单元44的第二表面。
其中,由于指纹识别区AB设置有指纹识别电路30,当在指纹识别区AB增加多个第一刻缝33时,相应的会露出部分指纹识别电路30,由于指纹识别电路30多为金属材料,所以此时露出的部分指纹识别电路30也会对背光模组出射的光线进行反射。本实施例通过在非指纹识别区AC,且位于第二遮光层41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设置虚拟金属单元44,虚拟金属单元44与第二刻缝43一一对应设置,通过露出的第二表面也对背光模组出射的光线进行反射。如此,可以进一步平衡指纹识别区的光穿透率以及非指纹识别区的光穿透率,进一步改善指纹识别区和非指纹识别区显示不均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晰的表达本实施例的发明点,图9仅示例性的展示了指纹识别电路30的部分结构,而未对指纹识别电路30的全部结构进行展示。相应的,图10与图9相对应。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面积相等。
其中,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面积相等,即每个刻缝对应的金属的面积都相同,进一步平衡指纹识别区的光穿透率以及非指纹识别区的光穿透率,改善指纹识别区和非指纹识别区显示不均的问题,实现了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的目的。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继续参见图10,虚拟金属单元44沿子像素行的延伸方向延伸;沿子像素行的延伸方向,虚拟金属单元44包括分别位于对应第二刻缝43相对两侧的第一子部441和第二子部442,第一子部441和第二子部442的长度均大于2μm。
其中,本实施例通过沿子像素行的延伸方向,将虚拟金属单元44外扩2μm,即第一子部441和第二子部442,且第一子部441的长度L1>2μm,第二子部442的长度L2>2μm,避免由于工艺波动性而造成虚拟金属单元44未完全对应于第二刻缝43,即避免由于工艺波动性而造成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面积不相等,而导致指纹识别区的光穿透率以及非指纹识别区的光穿透率不同,影响指纹识别区AB和非指纹识别区AC显示不均的问题。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中的指纹识别区非开口区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参见图11,指纹识别区AB内的至少一个子像素行对应至少一条驱动信号线50,驱动信号线50沿子像素行的延伸方向贯穿显示区AA;驱动信号线50在衬底基板10上的垂直投影落于第一遮光层31和第二遮光层41在衬底基板10上的垂直投影范围内。
其中,由于驱动信号线50根据边缘电路(图中未示出)提供的信号为指纹识别电路30提供驱动信号。可选的,如果指纹识别区AB位于显示区AA的中间区域,则驱动信号线50需要沿子像素行的延伸方向贯穿显示区AA,以为指纹识别电路30提供驱动信号。此时,驱动信号线50在衬底基板10上的垂直投影落于第一遮光层31和第二遮光层41在衬底基板10上的垂直投影范围内,以防止露出的部分驱动信号线50对背光模组出射的光线进行反射而导致显示不均。
可以理解的是,将指纹识别区AB设置于显示区AA的中间区域,这仅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市场需要设置指纹识别区AB在显示区AA的区域,相应的,设置驱动信号线50,只要驱动信号线50不影响指纹识别区AB和非指纹识别区AC的光透过率即可。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继续参见图2和图9,同一子像素行中,多个子像素的开口区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为第一直线CC,距离第一直线CC最近的驱动信号线50为第一驱动信号线51,第一驱动信号线51与第一直线CC之间的最短距离为A,第一遮光层31或第二遮光层41与第一直线CC之间的最短距离为B,A等于B。
其中,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驱动信号线51与第一直线CC之间的最短距离和第一遮光层31或第二遮光层41与第一直线CC之间的最短距离相等,即第一驱动信号线51靠近开口区21的边缘与第一遮光层31或第二遮光层41靠近开口区21的边缘重合,如此,增大开口区21面积的同时,还可以避免露出的部分第一驱动信号线51对背光模组出射的光线进行反射而导致显示不均。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中第二子区中的一个像素单元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参见图2、图9、图12和图13,同一子像素行中,多个子像素的开口区21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为第一直线CC(图2),距离第一直线CC最近的驱动信号线50为第一驱动信号线51,第一驱动信号线51与第一直线CC之间的最短距离为A(图9);非指纹识别区AC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区EE和至少一个第二子区FF,第一子区EE和指纹识别区AB沿子像素行的延伸方向排列;第二子区FF和指纹识别区AB沿子像素列的延伸方向排列(图12);第二子区FF中,每个子像素行对应一条虚拟走线60,虚拟走线60在衬底基板10上的垂直投影与第二遮光层41在衬底基板10上的垂直投影交叠,虚拟走线60与指纹识别区AB中每个子像素行对应的第一驱动信号线51一一对应,且虚拟走线60与对应第一驱动信号线51的形状相同;虚拟走线60与第一直线CC之间的最短距离为C,A=C。
示例性的,至少一个子像素行对应一条第一驱动信号线51,且第一驱动信号线51设置于第一子区EE和指纹识别区AB。第一驱动信号线51沿子像素行的延伸方向贯穿第一子区EE和指纹识别区AB,以为指纹识别电路30提供相应的驱动信号。但是考虑到工艺的波动性,第一驱动信号线51有可能露出第一子区EE和指纹识别区AB对应的第二遮光层41和第一遮光层31,露出的部分对背光模组出射的光线进行反射而导致显示不均。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二子区FF中,至少一个子像素行设置一条虚拟走线60,虚拟走线60与指纹识别区AB中每个子像素行对应的第一驱动信号线51一一对应,且虚拟走线60与对应第一驱动信号线51的形状相同;虚拟走线60与第一直线CC之间的最短距离为C,A=C,即第一驱动信号线51在第一子区EE和指纹识别区AB设置的位置与虚拟走线60在第二子区FF设置的位置相同,也就是说,当由于工艺波动性导致第一子区EE和指纹识别区AB中至少一个子像素行对应的第一驱动信号线51中的部分区域露出对应的第一遮光层31和第二遮光层41时,虚拟走线60中的部分区域也露出第二子区FF对应的第二遮光层41,且露出的面积相同,如此,即便存在工艺波动性导致第一子区EE和指纹识别区AB中至少一个子像素行对应的第一驱动信号线51中的部分区域露出对应的第一遮光层31和第二遮光层41,由于虚拟走线60中的部分区域也露出第二子区FF对应的第二遮光层41,且露出的面积相同,也不会存在显示不均的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图12中,将指纹识别区AB设置于显示区AA的中间区域,这仅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中的非指纹识别区非开口区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中的指纹识别区非开口区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参见图14和图15,虚拟走线60形成有第三刻缝61;第一驱动信号线51包括第一直线部52和第一弯折部53,第一弯折部53向远离第一直线(即开口区21)的一侧凸起;虚拟走线60包括第二直线部62和第二弯折部63,第二弯折部62向远离第一直线(即开口区21)的一侧凸起,第三刻缝61位于第二弯折部63。
其中,考虑到当虚拟走线60为金属材料,且为一整体结构时,会导致静电击伤。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虚拟走线60形成有第三刻缝61,如此,避免了虚拟走线60为金属材料,且为一整体结构时导致的静电击伤。进一步的,当由于工艺的波动性而使虚拟走线60的部分区域露出第二遮光层41,此时第三刻缝61的位置是没有金属露出的,但是第一驱动走线51需要传输驱动信号,所以第一驱动信号线51是不能有刻缝设计的。又因为第一驱动信号线和虚拟走线60的相对位置相同,所以当虚拟走线60有部分区域露出第二遮光层41时,第一驱动信号线51也不会露出相应的区域,此时,虚拟走线60由于有第三刻缝61的存在,使得虚拟走线60露出的区域少于第一驱动信号线51露出的区域,致使仍然会存在显示不均的问题。本实施例进一步通过将存在第三刻缝61的区域向远离开口区21上午一侧凸起;同时第一驱动信号线51也设置为相同的形状,如此,可以避免当存在工艺波动性致使虚拟走线60的部分区域露出第二遮光层41以及第一驱动信号线51也露出相应的区域时,虚拟走线60由于有第三刻缝61的存在,使得虚拟走线露出的区域少于第一驱动信号线51露出的区域,致使仍然会存在显示不均的问题,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继续参见图14,第三刻缝61到第二遮光层41靠近第一直线的边缘的最短距离为L3,L3>2.5μm。
其中,考虑到工艺的波动性,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三刻缝61到第二遮光层41靠近第一直线的边缘的最短距离设置为大于2.5μm,避免由于工艺波动性而造成第三刻缝61露出第二遮光层41的问题,进而避免了显示不均的问题。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驱动信号线50与虚拟走线60同层设置。
本实施通过将驱动信号线50与虚拟走线60同层设置,改善指纹识别区和非指纹识别区显示不均的问题的同时,减少工艺流程;同时相比于虚拟走线60和驱动信号线50分别设置于不同膜层时,本实施例中的驱动信号线50与虚拟走线60同层设置可以减小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该显示装置1000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0和与显示面板100相对设置的背光模组200,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也具备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示例性的,显示装置20可以是手机、电脑或电视等电子显示设备。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7)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指纹识别区和非指纹识别区;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所述显示区内的所述衬底基板上设置有呈多行多列排列的多个子像素,每个所述子像素包括开口区和非开口区,各所述子像素的所述开口区的面积在预设范围内相等;
所述子像素还包括像素电极和开关元件,所述开关元件包括漏极,所述漏极与所述像素电极电连接;所述子像素中的所述像素电极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开口区,所述开关元件设置于所述非开口区;
在所述指纹识别区中,至少一个子像素行的所述非开口区设置有指纹识别电路和第一遮光层,所述第一遮光层设置于所述子像素行的所述漏极和所述开口区之间,且位于所述衬底基板和所述指纹识别电路之间;其中,所述指纹识别电路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遮光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内;
在所述非指纹识别区中,至少一个子像素行的所述非开口区还设置有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二遮光层设置于所述子像素行的所述漏极和所述开口区之间;
所述开关元件还包括栅极以及有源层,所述有源层包括沟道,所述沟道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栅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所述第一遮光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和所述第二遮光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沟道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均无交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区中的每个子像素对应的所述第一遮光层和所述非指纹识别区中的每个子像素对应的所述第二遮光层的面积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层和所述第二遮光层同层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像素还包括第三遮光层,所述沟道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落于所述第三遮光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范围内;
所述第一遮光层、所述第二遮光层和所述第三遮光层同层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层和所述第二遮光层的材料均包括金属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层和所述第二遮光层同层设置;
在指纹识别区,所述第一遮光层包括多个分立的第一子遮光层,多个所述第一子遮光层沿子像素行的方向延伸,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子遮光层之间具有第一刻缝;
在非指纹识别区,所述第二遮光层包括多个分立的第二子遮光层,多个所述第二子遮光层沿子像素行的方向延伸,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子遮光层之间具有第二刻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虚拟金属单元,所述虚拟金属单元位于所述非指纹识别区内,且位于所述第二遮光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所述指纹识别区内,所述第一刻缝露出所述指纹识别电路的第一表面;所述非指纹识别区内,所述虚拟金属单元与所述第二刻缝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刻缝露出对应所述虚拟金属单元的第二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面积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金属单元沿子像素行的延伸方向延伸;
沿所述子像素行的延伸方向,所述虚拟金属单元包括分别位于对应所述第二刻缝相对两侧的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二子部的长度均大于2μ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区内的至少一个子像素行对应至少一条驱动信号线,所述驱动信号线沿所述子像素行的延伸方向贯穿所述显示区;
所述驱动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落于所述第一遮光层和所述第二遮光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范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同一子像素行中,多个子像素的开口区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为第一直线,距离所述第一直线最近的驱动信号线为第一驱动信号线,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与所述第一直线之间的最短距离为A,所述第一遮光层或第二遮光层与所述第一直线之间的最短距离为B,A等于B。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同一子像素行中,多个子像素的开口区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为第一直线,距离所述第一直线最近的驱动信号线为第一驱动信号线,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与所述第一直线之间的最短距离为A;
所述非指纹识别区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区和至少一个第二子区,所述第一子区和所述指纹识别区沿所述子像素行的延伸方向排列;
所述第二子区和所述指纹识别区沿子像素列的延伸方向排列;所述第二子区中,每个子像素行对应一条虚拟走线,所述虚拟走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第二遮光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交叠,所述虚拟走线与所述指纹识别区中每个子像素行对应的第一驱动信号线一一对应,且所述虚拟走线与对应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的形状相同;所述虚拟走线与所述第一直线之间的最短距离为C,A=C。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走线形成有第三刻缝;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包括第一直线部和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向远离所述第一直线的一侧凸起;
所述虚拟走线包括第二直线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向远离所述第一直线的一侧凸起,所述第三刻缝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刻缝到所述第二遮光层靠近所述第一直线的边缘的最短距离为L3,L3>2.5μm。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信号线与所述虚拟走线同层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指纹识别电路至少对应一个所述子像素。
1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和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对设置的背光模组。
CN201911140600.7A 2019-11-20 2019-11-20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8665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40600.7A CN110866506B (zh) 2019-11-20 2019-11-20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40600.7A CN110866506B (zh) 2019-11-20 2019-11-20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66506A CN110866506A (zh) 2020-03-06
CN110866506B true CN110866506B (zh) 2022-03-15

Family

ID=69655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40600.7A Active CN110866506B (zh) 2019-11-20 2019-11-20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66506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33613A (zh) * 2017-06-06 2017-09-0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832749A (zh) * 2017-12-14 2018-03-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其制备方法、指纹识别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8242462A (zh) * 2018-01-12 2018-07-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8415188A (zh) * 2018-05-02 2018-08-17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指纹解锁方法
CN108764098A (zh) * 2018-05-21 2018-11-0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860269A (zh) * 2019-03-15 2019-06-07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008885A (zh) * 2019-03-29 2019-07-1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061014A (zh) * 2019-04-30 2019-07-2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211975A (zh) * 2019-06-27 2019-09-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0333620A (zh) * 2019-04-30 2019-10-1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399797A (zh) * 2019-06-25 2019-11-0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07521A (zh) * 2016-05-24 2016-07-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847872B (zh) * 2017-03-24 2020-03-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33613A (zh) * 2017-06-06 2017-09-0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832749A (zh) * 2017-12-14 2018-03-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其制备方法、指纹识别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8242462A (zh) * 2018-01-12 2018-07-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8415188A (zh) * 2018-05-02 2018-08-17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指纹解锁方法
CN108764098A (zh) * 2018-05-21 2018-11-0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860269A (zh) * 2019-03-15 2019-06-07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008885A (zh) * 2019-03-29 2019-07-1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061014A (zh) * 2019-04-30 2019-07-2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333620A (zh) * 2019-04-30 2019-10-1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399797A (zh) * 2019-06-25 2019-11-0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211975A (zh) * 2019-06-27 2019-09-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避免光学膜与面板吸附贴合问题导致画面显示不均的设计;高亮和谢东妹;《电子测试》;20181130(第21期);第99-10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66506A (zh) 2020-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0977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750020B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825498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44793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263773B (zh)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光栅膜材层的制作方法
CN212873152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927630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635536B (zh)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US20180246605A1 (en) Touch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09460167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1249178A1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061968A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972246A (zh) 显示装置
AU2019314744B2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10794979A (zh) 一种触控板及触控显示面板
CN106959557B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0989863B (zh) 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866506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100477128B1 (ko) 광차단막을갖는액정표시장치용박막트랜지스터기판
CN110850630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2666737B (zh) 液晶显示面板
KR20180077940A (ko) 보더리스타입 표시장치
CN110764646B (zh) 显示面板
KR100336887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16594211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