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64411A - 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64411A
CN110864411A CN201810987877.2A CN201810987877A CN110864411A CN 110864411 A CN110864411 A CN 110864411A CN 201810987877 A CN201810987877 A CN 201810987877A CN 110864411 A CN110864411 A CN 1108644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om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air conditioner
intervention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8787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64411B (zh
Inventor
刘金龙
徐贝贝
刘聚科
韩秀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8787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644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644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644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644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644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6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compressors within refrigeration or heat pump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室内机送风范围划分为多个送风区域;判定遥控器当前所处的送风区域;采集第一室温和第二室温,其中第一室温通过设置在遥控器上的温度传感器测得,第二室温通过设置在室内机上的温度传感器测得;根据当前第二室温生成干预温度控制条件,并判定第一室温在所述干预温度控制条件对应的时间范围内是否持续满足所述干预温度控制条件;若持续满足,则执行对室内风机和/或压缩机的干预控制。同时还公开一种空调器。在本发明中,用户仅需要和遥控器保持在同一个送风区域内,即可以准确地通过遥控器所在区域的环境,执行自动地、智能化地干预控制,使得空调器的控制精确度更高。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和应用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变频空调器通过室内机接收来自遥控器的设定温度指令,将设定温度与室温传感器测得的温度进行比较,经控制器推理计算得出室外压缩机的目标运行频率,再通过室内外机之间的通信电路送至室外,控制压缩机的运转速度。这样,当室内空调负荷加大时,压缩机转速升高,制冷量相应增加;当室内空调负荷减小时,压缩机转速相应减小。现有技术中,室温传感器通常设置在空调器室内机的回风口处。
设置在空调器室内机回风口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室内温度仅仅代表室内机安装位置的温度。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不能更精确地检测到用户身边的空气参数,也无法根据用户身边的空气参数进行进一步的精确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不能更精确地检测到用户身边的空气参数,也无法根据用户身边的空气参数进行进一步的精确控制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室内机送风范围划分为多个送风区域;
判定遥控器当前所处的送风区域;
采集第一室温和第二室温,其中第一室温通过设置在遥控器上的温度传感器测得,第二室温通过设置在室内机上的温度传感器测得;
根据当前第二室温生成干预温度控制条件,并判定第一室温在所述干预温度控制条件对应的时间范围内是否持续满足所述干预温度控制条件;若持续满足,则执行对室内风机和/或压缩机的干预控制。
同时还公开一种空调器,采用以下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
将室内机送风范围划分为多个送风区域;
判定遥控器当前所处的送风区域;
采集第一室温和第二室温,其中第一室温通过设置在遥控器上的温度传感器测得,第二室温通过设置在室内机上的温度传感器测得;
根据当前第二室温生成干预温度控制条件,并判定第一室温在所述干预温度控制条件对应的时间范围内是否持续满足所述干预温度控制条件;若持续满足,则执行对室内风机和/或压缩机的干预控制。
在本发明所公开的空调器控制方法中,用户仅需要和遥控器保持在同一个送风区域内,即可以准确地通过遥控器所在区域的环境,执行自动地、智能化地干预控制,使得空调器的控制精确度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公开的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所公开的空调器送风区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所公开的空调器控制方法一种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具体来说,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1,将室内机送风范围划分为多个送风区域。具体来说,常见空调器的送风区域为以空调器室内机的安装位置为圆心的扇形。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根据送风范围的覆盖角度将室内机送风范围均匀划分为多个送风区域。划分完毕的送风区域以图像或坐标的形式事先存储在空调器室内机的控制器中以供随时调用。如图2所示,如果送风范围面积较大,优选首先根据垂直于出风口的最大送风距离将送风范围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再根据送风范围的覆盖角度分别将前后两个部分均匀划分为多个送风区域,即如图所示的A~E,以及A1~E1,共计10个区域。每一个送风区域的多个顶点坐标存储在空调器室内机的控制器中。
步骤S02,根据遥控器发出的红外信号判定遥控器当前所处的具体送风区域。具体的,可以将遥控器的当前位置以坐标数据的形式反馈至空调器室内机中。空调器室内机的控制器将当前位置坐标与送风区域的坐标进行对比以判定出遥控器当前所处的具体送风区域。
步骤S03,采集第一室温和第二室温。其中第一室温通过设置在遥控器上的温度传感器测得,第二室温通过设置在空调器室内机上的温度传感器测得。由于遥控器刚刚在用户的操作下主动发送红外信号。所以,第一室温代表的是用户所处位置的室内温度,而第二室温代表的是空调器室内机安装位置的室内温度。
步骤S04,为了实现对用户所处位置的环境精确控制,在采集到第一室温和第二室温后,根据第二室温生成干预温度控制条件。系统默认在满足干预温度控制条件时,空调器的主动干预控制可以使得用户所处位置处的环境的实际舒适度更高。优选的,设定干预温度控制条件为当前第二室温与设定温度之和,利用设定温度对第二室温进行校正。
步骤S05,进一步判定第一室温在干预温度控制条件对应的时间范围内是否持续满足干预温度控制条件。设定满足干预温度控制条件的累积时间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避免在控制条件的临界点处,系统频繁动作,导致实际体验下降;另一方面则可以更为准确的确定用户所在区域的实际环境,有效地提高控制精度。
步骤S06,若判定第一室温在干预温度控制条件对应的时间范围内持续满足敢于温度控制条件,则改变室内机的既定控制策略,执行对室内风机和/或压缩机的干预控制。
对于空调房间中的用户来说,在某些条件下希望可以跟随送风,在某些条件下则希望避开送风。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优选可以由用户主动设定跟随模式和避开模式。
如果空调器工作在制冷工况,且同时用户设定为跟随模式。则首先控制向遥控器当前所处的送风区域持续送风,设定室内风机的初始风速为高速档位。如果检测到的第一室温小于当前第二室温与第一设定温度之和,且持续满足至第一计时周期结束,则判定为持续满足干预温度控制条件,控制降低一个风速档位。如果检测到的第一室温大于当前第二室温与第二设定温度之和,且持续满足至第二计时周期结束,则判定为持续满足干预温度控制条件,控制保持初始风速。如果检测到的第一室温大于当前第二室温与第三设定温度之和,且持续满足至第三计时周期结束,则判定为持续满足干预温度控制条件,控制压缩机按照设定速率升频至干预控制频率。其中第一设定温度、第二设定温度和第三设定温度逐渐递增。在制冷模式下,如果用户设定为跟随模式,则认为其当前所在区域的实际温度较高,实际体验较热。优选设定第一设定温度、第二设定温度和第三设定温度的相对增量逐渐减小,即第三设定温度和第二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设定温度和第一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值。这是因为偏离舒适温度的偏差越大,每增加一摄氏度的偏差所带来的舒适度的下降程度也是增加的,也基于这个原因,优选的设定第一计时周期、第二计时周期和第三计时周期也优选逐渐减小。此外,优选设定为每一个计时周期完成后进行下一次干预温度控制条件的判定。在制冷工况且对应跟随模式的条件下,第一设定温度优选为0摄氏度,第二设定温度优选为3摄氏度,第三设定温度优选为5摄氏度。在对干预温度控制条件进行判定时,优选先判定第一室温是否大于第二室温与第三设定温度之和,若小于,则判定第一室温是否大于第二室温与第二设定温度之和,若小于,则判定第一室温是否小于第二室温与第一设定温度之和,以使得在第一室温偏离第二室温的偏差较大时系统尽快响应,提高响应速度。干预控制频率小于外环温限制频率,外环温限制频率通过实验得到,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在此不再赘述。第一计时周期、第二计时周期和第三计时周期可以在[15min,30min]之间设定。
如果空调器工作在制冷工况,且同时用户设定为避开模式。则首先控制向非遥控器所处的送风区域送风,设定室内风机的初始风速为中风档位。如果第一室温小于第二室温与第一设定温度之和,且持续满足第一计时周期结束,则判定为持续满足干预温度控制条件,控制降低一个风速档位。如果第一室温大于第二室温与第二设定温度之和,且持续满足至第二计时周期结束,则判定为持续满足干预温度控制条件,控制保持初始风速。在制冷模式下,如果用户设定为避开模式,则认为其当前所在区域与舒适温度之间的偏差较小。优选设定在制冷工况且对应避开模式的条件下,第一设定温度优选为0摄氏度,第二设定温度优选为3摄氏度。同时,由于默认偏差较小且用户选择避开送风,所以设定第一计时周期大于第二计时周期,即通过干预控制,避免当前送风区域的温度产生大幅度波动。第一计时周期和第二计时周期同样可以在[15min, 30min]之间设定。
如果空调器工作在制热工况,且同时用户设定为跟随模式。则首先控制向遥控器当前所处的送风区域持续送风,设定室内风机的初始风速为高速档位。如果检测到的第一室温大于当前第二室温与第一设定温度之和,且持续满足至第一计时周期结束,则判定为持续满足干预温度控制条件,控制降低一个风速档位。如果检测到的第一室温小于当前室温与第二设定温度之和,且持续满足至第二计时周期结束,则判定为持续满足干预温度控制条件,控制保持初始风速。如果检测到的第一室温小于当前室温与第三设定温度之和,且持续满足至第三计时周期结束,则判定为持续满足干预温度条件,控制压缩机按照设定速率升频至干预控制频率。干预控制频率小于外环温限制频率,外环温限制频率通过实验得到,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在此不再赘述。其中,第一设定温度、第二设定温度和第三设定温度逐渐递减。在制热模式下,如果用户设定为跟随模式,则认为其当前所在区域的实际温度较低,实际体验较冷,因此设定第一计时周期、第二计时周期和第三计时周期逐渐减小。此外,优选先判定第一室温是否小于当前第二室温与第三设定温度之和,若大于,则判定第一室温是否小于第二室温与第二设定温度之和,若大于,则判定第一室温是否大于第二室温与第一设定温度之和,以使得在第一室温偏离第二室温的偏差较大时,系统尽快响应,提高响应速度。在制热工况且对应跟随模式的条件下,第一设定温度优选为3摄氏度,第二设定温度优选为0摄氏度,第三设定为度优选为-3摄氏度。第一计时周期、第二计时周期和第三计时周期可以在[15min, 30min]之间设定。
如果空调器工作在制热工况,且同时用户设定为避开模式。则首先控制向非遥控器所处的送风区域送风,设定室内风机的初始风速为中风档位。如果第一室温大于第二室温与第一设定温度之和,且持续满足第一计时周期结束,则判定为持续满足干预温度控制条件,控制降低一个风速档位。如果第一室温小于第二室温与第二设定温度之和,且持续满足至第二计时周期结束,则判定为持续满足干预温度控制条件,控制保持初始风速。在制热工况下,如果用户设定为避开模式,则认为其当前所在区域与舒适温度之间的偏差较小。优选设定在制热工况且对应避开模式的条件下,第一设定温度优选为3摄氏度,第二设定温度优选为0摄氏度。同时,由于偏差较小,所以设定第一计时周期大于第二计时周期,即通过干预控制,避免当前送风区域的温度产生大幅度波动。第一计时周期和第二计时周期同样可以在[15min, 30min]之间设定。
无论是在制冷或制热工况的跟随、避开控制模式下,如果在干预温度控制条件对应的时间范围内,遥控器当前所处的送风区域发生变化,则对应干预温度控制条件的累积计时清零。
在本发明所公开的空调器控制方法中,用户仅需要和遥控器保持在同一个送风区域内,即可以准确地通过遥控器所在区域的环境,执行自动地、智能化地干预控制,使得空调器的控制精确度更高。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原有的通过检测人的位置实现自动避开或自动跟随的控制,本发明中采用遥控器的坐标位置作为判定数据,准确度可以实现明显的提升。
在遥控器中还设置有湿度传感器。空调器处于待机状态下时,遥控器上的湿度传感器检测当前送风区域内的湿度,并输出湿度检测信号至空调器室内机。如果采集到的湿度检测信号与设定湿度信号对比后,在对应的时间范围内高于设定信号,则空调器自动开机并进入除湿模式,直至湿度检测信号低于设定湿度,退出除湿模式并恢复待机状态。
本发明同时还公开一种空调器,采用如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空调器控制方法。空调器控制方法的具体步骤参见上述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采用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空调器控制方法的空调器可以实现同样的技术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室内机送风范围划分为多个送风区域;
判定遥控器当前所处的送风区域;
采集第一室温和第二室温,其中第一室温通过设置在遥控器上的温度传感器测得,第二室温通过设置在室内机上的温度传感器测得;
根据当前第二室温生成干预温度控制条件,并判定第一室温在所述干预温度控制条件对应的时间范围内是否持续满足所述干预温度控制条件;若持续满足,则执行对室内风机和/或压缩机的干预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预温度控制条件为当前第二室温与设定温度之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空调器工作在制冷工况,且同时设定为跟随模式;
控制向遥控器当前所处的送风区域持续送风,设定室内风机的初始风速为高速档位;
若第一室温小于当前第二室温与第一设定温度之和,且持续满足至第一计时周期结束,则控制降低一个风速档位;
若第一室温大于当前第二室温与第二设定温度之和,且持续满足至第二计时周期结束,则控制保持初始风速;
若第一室温大于当前第二室温与第三设定温度之和,且持续满足至第三计时周期结束,则控制压缩机按照设定速率升频至干预控制频率;
其中,第一设定温度、第二设定温度和第三设定温度逐渐递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空调器工作在制冷工况,且设定为避开模式;
控制向非遥控器所处的送风区域送风,设定室内风机的初始风速为中风档位;
若第一室温小于第二室温与第一设定温度之和,且持续满足至第一计时周期结束,则控制降低一个风速档位;
若第一室温大于第二室温与第二设定温度之和,且持续满足至第二计时周期结束,则控制保持初始风速;
其中第一设定温度小于第二设定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空调器工作在制热工况,且设定为跟随模式;
控制向遥控器当前所处的送风区域送风,设定室内风机的初始风速为高速档位;
若第一室温大于第二室温与第一设定温度之和,且持续满足至第一计时周期结束,则控制降低一个风速档位;
若第一室温小于第二室温与第二设定温度之和,且持续满足至第二计时周期结束,则控制保持初始风速;
若第一室温小于第二室温与第三设定温度之和,且持续满足至第三计时周期结束,则控制压缩机按照设定速率升频至干预控制频率;
其中,第一设定温度、第二设定温度和第三设定温度逐渐递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空调器工作在制热工况,且设定为避开模式;
控制向非遥控器所处的送风区域送风,设定室内风机的初始风速为中风档位;
若第一室温大于第二室温与第一设定温度之和,且持续满足至第一计时周期结束,则控制降低一个风速档位;
若第一室温小于第二室温与第二设定温度之和,且持续满足至第二计时周期结束,则控制保持初始风速;
其中第一设定温度小于第二设定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采集湿度检测信号,所述湿度检测信号通过设置在遥控器上的湿度传感器测得;
将湿度检测信号与设定湿度信号进行对比,若对应的时间范围内高于所述设定湿度信号且空调器处于待机状态,则进入除湿模式,直至所述湿度检测信号低于所述设定湿度信号,退出除湿模式恢复待机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在所述干预温度控制条件对应的时间范围内,所述遥控器当前所处的送风区域发生变化,则对应干预温度控制条件的累积计时清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预控制频率小于等于外环温限制频率。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
CN201810987877.2A 2018-08-28 2018-08-28 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Active CN1108644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87877.2A CN110864411B (zh) 2018-08-28 2018-08-28 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87877.2A CN110864411B (zh) 2018-08-28 2018-08-28 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64411A true CN110864411A (zh) 2020-03-06
CN110864411B CN110864411B (zh) 2021-06-11

Family

ID=69651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87877.2A Active CN110864411B (zh) 2018-08-28 2018-08-28 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6441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9057A (zh) * 2020-07-06 2022-01-0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空调内机、遥控器及系统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1174A (zh) * 2009-05-22 2009-10-21 张晓平 一种空调遥控器、空调及其温度调控方法
CN102880208A (zh) * 2011-07-12 2013-01-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温湿度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162381A (zh) * 2011-12-19 2013-06-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及检测装置和遥控器
CN103438543A (zh) * 2013-08-16 2013-12-11 西安发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确定空调调控区域的空调遥控器
JP2014077598A (ja) * 2012-10-11 2014-05-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温度調節器、空気調和機、給湯器及び床暖房
CN104990232A (zh) * 2015-07-31 2015-10-2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控制系统
CN105202700A (zh) * 2015-09-30 2015-12-3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检测室温的方法及空调器
CN207214365U (zh) * 2017-07-28 2018-04-10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系统
KR20180041274A (ko) * 2016-10-13 2018-04-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1174A (zh) * 2009-05-22 2009-10-21 张晓平 一种空调遥控器、空调及其温度调控方法
CN102880208A (zh) * 2011-07-12 2013-01-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温湿度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162381A (zh) * 2011-12-19 2013-06-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及检测装置和遥控器
JP2014077598A (ja) * 2012-10-11 2014-05-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温度調節器、空気調和機、給湯器及び床暖房
CN103438543A (zh) * 2013-08-16 2013-12-11 西安发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确定空调调控区域的空调遥控器
CN104990232A (zh) * 2015-07-31 2015-10-2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控制系统
CN105202700A (zh) * 2015-09-30 2015-12-3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检测室温的方法及空调器
KR20180041274A (ko) * 2016-10-13 2018-04-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CN207214365U (zh) * 2017-07-28 2018-04-10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9057A (zh) * 2020-07-06 2022-01-0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空调内机、遥控器及系统
CN113899057B (zh) * 2020-07-06 2022-11-1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空调内机、遥控器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64411B (zh) 2021-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64150B (zh) 空调控制方法
CN107013978B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送风方法
CN104990232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控制系统
CN106705353B (zh) 一种多联机空调控制方法
CN107062549B (zh) 空调器制热运行控制方法
CN105444335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CN109028449B (zh) 空调防凝露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157167B (zh) 空调制冷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676841A (zh) 空调器温度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2620388B (zh) 一种限制空调压缩机运行转速的方法
CN106352486B (zh) 一种空调的节能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CN103807970A (zh) 空调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701756A (zh) 运行控制方法、运行控制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CN108917117B (zh)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CN113280460B (zh) 空调的湿度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06352476A (zh) 空调蒸发器自清洁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736249A (zh) 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CN111442462A (zh) 一种温控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和温控系统
CN109405213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73859A (zh) 一种空调器摆风角度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895634B (zh) 多联机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5444327A (zh) 一种空调运行控制方法
US10612809B2 (en)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intervals in an HVAC system based on operational modes of the HVAC system
CN113551399A (zh) 一种空调新风量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08592353B (zh) 用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u Jinlong

Inventor after: Lei Yongfeng

Inventor after: Xu Beibei

Inventor after: Liu Juke

Inventor after: Han Xiutian

Inventor before: Liu Jinlong

Inventor before: Xu Beibei

Inventor before: Liu Juke

Inventor before: Han Xiutia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13

Address after: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1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Applicant after: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ERAL Corp.,Ltd.

Applicant after: Haier Zhijia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1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Applicant befor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ERAL Corp.,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