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64091A - 推动式变速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推动式变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64091A
CN110864091A CN201810980186.XA CN201810980186A CN110864091A CN 110864091 A CN110864091 A CN 110864091A CN 201810980186 A CN201810980186 A CN 201810980186A CN 110864091 A CN110864091 A CN 1108640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fixing ring
piece
positioning
bea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8018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春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lden Continent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lden Continent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lden Continent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Golden Continent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8018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640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08640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640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5/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friction between rotary members
    • F16H15/48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friction between rotary members with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5/50Gearings providing a continuous range of gear ratios
    • F16H15/506Gearings providing a continuous range of gear ratios in which two members of non-uniform effective diameter directly co-operate with one anoth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riction Gea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推动式变速装置,其包括有一轴座、一设于该轴座内的第一传动模块、一设于该轴座内并与该第一传动模块相连接的第二传动模块、一连接该第一传动模块的输入件以及一连接该第二传动模块的输出件,通过该第一传动模块和第二传动模块利用多个第一推动珠和多个第二推动珠间歇性的径向移动,推动多个第一转动珠和多个第二转动珠,使该输出件的转速小于该输入件的转速,较佳的是,本发明通过精简的结构配置,能有效改进现有推动式变速装置体积大、占空间,难以应用在精密机械领域的缺点,借以提供一种能应用在精密机械的推动式变速装置。

Description

推动式变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速装置,尤其是指一种体积小,而能应用在精密机械的推动式变速装置。
背景技术
变速装置是一种用于连接一动力源以及一输出端的变速传动装置,借以可将该动力源的转速作调整,以提供该输出端在使用时不同于该动力源转速的需求转速。
如中国台湾地区第I607166号专利案揭露了一种推动式变速装置,其是将一马达的动力传递至一齿轮组,再通过该齿轮组的多个从动齿轮带动一驱动件,该驱动件设有两凸轮部,且两该凸轮部分别推动使多个该传动滚动件间歇性地径向移动,借以进一步推动一输出件所设有的多个被动滚动件,使该输出件以所需求转速转动。
然而,如前段所述,现有推动式变速装置的组件繁多,包括该齿轮组、该驱动件、多个该传动滚动件以及该输出件的被动滚动件,因此,现有推动式变速装置虽然能稳定提供低转速、高扭力的输出,但是具有体积大、占空间的缺点,难以应用在精密机械领域如机械手臂等装置上,故现有推动式变速装置确有其需加以改进之处。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推动式变速装置体积大、占空间,难以应用在精密机械领域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推动式变速装置,通过精简的结构配置,能有效改进现有技术的缺点,进一步说明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推动式变速装置,其包括有:
一轴座;
一第一传动模块,该第一传动模块设于该轴座的内部,且该第一传动模块设有一第一固定环、多个第一转动珠以及一传动件,其中该第一固定环与该轴座相固接,且该第一固定环上设有多个能径向移动的第一推动珠,多个该第一转动珠能相对该第一固定环的轴心转动地环绕于多个该第一推动珠的外侧,该传动件与多个该第一转动珠相抵靠,且该传动件设有多个传动定位槽以及一传动凸轮部,多个该传动定位槽分别与多个该第一转动珠相抵靠,多个该第一转动珠能带动该传动件转动,该传动凸轮部环形设于该传动件远离多个该传动定位槽的一端;
一第二传动模块,该第二传动模块设于该轴座内部,并与该第一传动模块相连接,该第二传动模块设有一第二固定环以及多个第二转动珠,其中该第二固定环套设于该传动件的外侧,该第二固定环上设有多个能径向移动的第二推动珠,且多个该第二推动珠与该传动件的传动凸轮部相抵靠,多个该第二转动珠能相对该第二固定环的轴心转动地环绕于多个该第二推动珠的外侧;
一输入件,该输入件设于该轴座内部,该输入件与该第一传动模块相连接,并与一马达装置相连接,该输入件设有一呈环形的输入凸轮部,且该输入凸轮部与多个该第一推动珠相抵靠;以及
一输出件,该输出件设于该轴座内部,且该输出件与该第二传动模块相连接,该输出件设有多个输出定位槽,多个该输出定位槽分别与多个该第二转动珠相抵靠,多个该第二转动珠能带动该传动件转动。
进一步,上述推动式变速装置,其中该推动式变速装置包括有一盖体,该盖体固接于该轴座远离该第一固定环的一端,且该盖体沿径向位于该输出件的外侧。
再进一步,上述推动式变速装置,其中该第一固定环设有一第一定位片,该第一定位片沿该第一固定环的轴向呈环形地凸设于该第一固定环,且该第一定位片上沿径向贯穿设有多个定位孔,各该第一推动珠能沿该第一定位片的径向移动地位于该第一定位片的其中一该定位孔内;该第二固定环设有一第二定位片,该第二定位片沿该第二固定环的轴向凸设于该第二固定环,且该第二定位片上沿径向贯穿设有多个定位孔,各该第二推动珠能沿该第二定位片的径向移动地位于该第二定位片的其中一该定位孔内。
较佳的是,上述推动式变速装置,其中该第一固定环设有一第一容置部,该第一容置部沿该第一固定环的轴向呈环形地凹设于该第一固定环,且各该第一转动珠介于其中一该传动定位槽以及该第一容置部之间;该第二固定环设有一第二容置部,该第二容置部沿该第二固定环的轴向呈环形地凹设于该第二固定环,且各第二转动珠介于其中一该输出定位槽以及该第二容置部之间。
通过上述的技术特征,本发明通过两阶段的传动过程,利用多个第一推动珠和多个第二推动珠间歇性的径向移动,而推动多个第一转动珠和多个第二转动珠,借以使该输出件的转速小于该输入件的转速,而达到减速的效果,提供使用者需求转速,较佳的是,本发明通过精简的结构配置,能有效改进现有推动式变速装置体积大、占空间,难以应用在精密机械领域的缺点,借以提供一种能应用在精密机械的推动式变速装置。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沿A-A割面线的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沿B-B割面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详细了解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及实用功效,并且能依照说明书的内容来实现,现进一步以附图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
本发明是一种推动式变速装置,其较佳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推动式变速装置包括一轴座10、一第一传动模块20、一第二传动模块30、一输入件40、一输出件 50以及一盖体60,其中:
请参阅如图1、图2及图4所示,该轴座10呈一筒体,而在该轴座10内部形成一容置空间101,且该轴座10设有一结合部11以及一隔层部12,其中该结合部11 形成于该轴座10的后端,该结合部11是由该筒体的外周缘凸出形成一方形板体;该隔层部12环形凸设于该轴座10的内侧壁,该隔层部12位于靠近该轴座10的前端的位置,该隔层部12将该容置空间101分隔为相连通的两部分。
请参阅如图3及图4所示,该第一传动模块20包括一第一固定环21、多个第一转动珠22、一传动件23、一内传动轴承24以及一外传动轴承25,其中该第一固定环21与该轴座10相固接,第一固定环21位于该容置空间101内靠近后端的位置,该第一固定环21设有一第一定位片211、多个第一推动珠212以及一第一容置部213,该第一定位片211轴向凸设于该第一固定环21的前端,且该第一定位片211的径向间隔地贯穿设有多个定位孔;各该第一推动珠212分别可沿第一定位片211的径向移动地设于该第一定位片211的多个定位孔中,即多个该第一推动珠212与该第一定位片211的多个定位孔一一对应设置;该第一容置部213凹设于该第一固定环21的前端,且第一容置部213环绕该第一定位片211,当各第一推动珠212沿第一定位片211 的径向朝外移动时,第一推动珠212可伸入该第一容置部213的前方。
如图3及图4所示,多个该第一转动珠22设于该第一容置部213,该第一转动珠22位于该第一推动珠212的外侧,且当各第一推动珠212伸入该第一容置部213 的前方时,第一推动珠212可与其中一第一转动珠212相抵靠;该传动件23的后端与多个该第一转动珠22相抵靠,且该传动件23包括有多个传动定位槽231以及一传动凸轮部232,其中多个该传动定位槽231等间隔地凹设于该传动件23的后端,使各第一转动珠22介于其中一传动定位槽231以及该第一容置部213之间,并使多个该第一转动珠22介于该传动件23与该第一固定环21之间,而使多个该第一转动珠 22呈等间隔的分布,因此该传动件23可通过多个该第一转动珠22而相对该第一固定环21转动,该传动凸轮部232设于该传动件23的前端,且该传动凸轮部232的外周缘径向凹设形成一传动凸轮沟233。
如图4所示,该内传动轴承24设于该传动件23内部,且该内传动轴承24的外表面与该传动件23的内表面相抵靠;该外传动轴承25套设于该传动件23外部,而位于多个该传动定位槽231与该传动凸轮部232之间,且该外传动轴承25的内表面与该传动件23的外表面相抵靠。
请参阅如图2及图4所示,该第二传动模块30设于该轴座10的容置空间101 内,且该第二传动模块30与该第一传动模块20相连接,该第二传动模块30设有一第二固定环31以及多个第二转动珠32,其中该第二固定环31的后端与该第一固定环21的前端相固接,且该第二固定环31套设于该传动件23的外侧,该第二固定环 31设有一第二定位片311、多个第二推动珠312以及一第二容置部313,该第二定位片311轴向凸设于该第二固定环31的前端,且该第二定位片311的径向间隔地贯穿设有多个定位孔;多个该第二推动珠312分别可沿第二定位片311的径向移动地设于该第二定位片311的多个定位孔中,即多个该第二推动珠312与该第二定位片311的多个定位孔一一对应设置,且该第二推动珠312与该传动件23的传动凸轮部232的传动凸轮沟233相抵靠;该第二容置部313凹设于该第二固定环31的前端,且该第二容置部313环绕该第二定位片311,当各第二推动珠312沿第二定位片311的径向朝外移动时,第二推动珠312可伸入该第二容置部313的前方。
多个该第二转动珠32设于该第二容置部313,该第二转动珠32位于该第二推动珠312的外侧,且当各第二推动珠312伸入该第二容置部313的前方时,第二推动珠 312可与其中一第二转动珠32相抵靠,使该第二推动珠312在该传动凸轮沟233与该第二转动珠32之间径向移动,进一步,第二转动珠32介于该第二推动珠312以及该隔层部12之间。
请参阅如图2至图4所示,该输入件40设于该轴座10的容置空间101的中心,且自第一传动模块20的后端插入该第一传动模块20内,且该输入件40的外表面与该传动内轴承24的内表面相抵靠,使该输入件40与该传动件23能相对转动,该输入件40包括有一结合槽41、一输入凸轮部42、一卡设沟43、一C形扣件401、一前端轴承402以及一后端轴承403,其中该结合槽41自该输入件40的后端凹设形成,借以连接一马达装置;该输入凸轮部42环形凸设于该输入件40的外周缘中段,且该输入凸轮部42的外周缘径向凹设有一呈环形的输入凸轮沟421,该输入凸轮部42以该输入凸轮沟421与多个该第一推动珠212相抵靠,并使该第一推动珠212能在该输入凸轮部42与该第一转动珠22之间径向移动;该卡设沟43环形凹设于该输入件40 外周缘靠近前端的位置;该C形扣件401套设于该卡设沟43;该前端轴承402套设于该输入件40前端,并与该C形扣件401相抵靠;该后端轴承403套设于该输入件 40后端,且该后端轴承403沿径向介于该输入件40与该第一固定环21之间,使该输入件40能相对该第一固定环21转动。
请参阅如图1、图2以及图4所示,该输出件50自该轴座10的前端伸入而设于该轴座10内,该输出件50位于该隔层部12的前方,且该输出件50套设于该输入件 40的前端,并以内表面抵靠于该前端轴承402的外表面,该输出件50能相对该输入件40转动,该输出件50设有多个输出定位槽51、多个结合孔52以及一输出轴承501,多个该输出定位槽51等间隔地凹设于该输出件50的后端,使各第二转动珠32介于其中一输出定位槽51以及该第二容置部313之间,并使多个该第二转动珠32介于该输出件50与该第二固定环31之间,而使多个该第二转动珠32呈等间隔的分布,因此该输出件50可通过多个该第二转动珠32而相对该第二固定环31转动;如图1所示,多个该结合孔52间隔的凹设于该输出件50的前端,借以使该输出件50能与一输出轴相结合;该输出轴承501套设于该输出件50的前端,该输出轴承501沿径向介于该输出件50与该轴座10之间,使该输出件50能相对该轴座10转动。
如图1及图4所示,该盖体60固接于该轴座10前端,并位于该输出件50前端的外侧。
请参阅如图4及图5所示,当该输入件40受所连接的马达装置驱动而转动时,由于该输入凸轮沟421的形状,会在该输入件40转动时,依序推动各第一推动珠212,使各第一推动珠212依序且间歇地径向朝外移动,而推动多个该第一推动珠212外侧的多个第一转动珠22,借以使与多个该第一转动珠22相结合的传动件23转动,而通过此传动过程,该传动件23的转速会小于该输入件40受马达装置驱动而产生的转速。
进一步,请参阅如图4及图6所示,该传动件23转动时,由于其所设有的传动凸轮沟233的形状,会在该传动件23转动时,依序推动各第二推动珠312,使各第二推动珠312依序且间歇地径向朝外移动,而推动多个该第二推动珠312外侧的多个第二转动珠32,借以使与多个该第二转动珠32相结合的输出件50转动,而通过此传动过程,该输出件50的转速会小于该传动件23的转速,使该输出件50的转速小于该输入件40的转速,达到减速的效果。
通过上述的技术特征,本发明通过两阶段的传动过程,利用多个第一推动珠212和多个第二推动珠312间歇性的径向移动,而推动多个第一转动珠22和多个第二转动珠32,借以使该输出件50的转速小于该输入件40的转速,而达到减速的效果,提供使用者需求转速,较佳的是,本发明通过精简的结构配置,能有效改进现有推动式变速装置体积大、占空间,难以应用在精密机械领域的缺点,借以提供一种能应用在精密机械的推动式变速装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若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提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利用本发明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内容,均仍属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推动式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式变速装置包括有:
一轴座;
一第一传动模块,该第一传动模块设于该轴座的内部,且该第一传动模块设有一第一固定环、多个第一转动珠以及一传动件,其中该第一固定环与该轴座相固接,且该第一固定环上设有多个能径向移动的第一推动珠,多个该第一转动珠能相对该第一固定环的轴心转动地环绕于多个该第一推动珠的外侧,该传动件与多个该第一转动珠相抵靠,且该传动件设有多个传动定位槽以及一传动凸轮部,多个该传动定位槽分别与多个该第一转动珠相抵靠,多个该第一转动珠能带动该传动件转动,该传动凸轮部环形设于该传动件远离多个该传动定位槽的一端;
一第二传动模块,该第二传动模块设于该轴座内部,并与该第一传动模块相连接,该第二传动模块设有一第二固定环以及多个第二转动珠,其中该第二固定环套设于该传动件的外侧,该第二固定环上设有多个能径向移动的第二推动珠,且多个该第二推动珠与该传动件的传动凸轮部相抵靠,多个该第二转动珠能相对该第二固定环的轴心转动地环绕于多个该第二推动珠的外侧;
一输入件,该输入件设于该轴座内部,该输入件与该第一传动模块相连接,并与一马达装置相连接,该输入件设有一呈环形的输入凸轮部,且该输入凸轮部与多个该第一推动珠相抵靠;以及
一输出件,该输出件设于该轴座内部,且该输出件与该第二传动模块相连接,该输出件设有多个输出定位槽,多个该输出定位槽分别与多个该第二转动珠相抵靠,多个该第二转动珠能带动该传动件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动式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推动式变速装置包括有一盖体,该盖体固接于该轴座远离该第一固定环的一端,且该盖体沿径向位于该输出件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推动式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固定环设有一第一定位片,该第一定位片沿该第一固定环的轴向呈环形地凸设于该第一固定环,且该第一定位片上沿径向贯穿设有多个定位孔,各该第一推动珠能沿该第一定位片的径向移动地位于该第一定位片的其中一该定位孔内;该第二固定环设有一第二定位片,该第二定位片沿该第二固定环的轴向凸设于该第二固定环,且该第二定位片上沿径向贯穿设有多个定位孔,各该第二推动珠能沿该第二定位片的径向移动地位于该第二定位片的其中一该定位孔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推动式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固定环设有一第一容置部,该第一容置部沿该第一固定环的轴向呈环形地凹设于该第一固定环,且各该第一转动珠介于其中一该传动定位槽以及该第一容置部之间;该第二固定环设有一第二容置部,该第二容置部沿该第二固定环的轴向呈环形地凹设于该第二固定环,且各第二转动珠介于其中一该输出定位槽以及该第二容置部之间。
CN201810980186.XA 2018-08-27 2018-08-27 推动式变速装置 Pending CN1108640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80186.XA CN110864091A (zh) 2018-08-27 2018-08-27 推动式变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80186.XA CN110864091A (zh) 2018-08-27 2018-08-27 推动式变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64091A true CN110864091A (zh) 2020-03-06

Family

ID=69650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80186.XA Pending CN110864091A (zh) 2018-08-27 2018-08-27 推动式变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64091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3894A (zh) * 2013-08-01 2015-02-11 李茂碷 减速传动轴承
CN105736667A (zh) * 2014-12-12 2016-07-06 徐春腾 推动式变速机构
TWI607166B (zh) * 2016-08-29 2017-12-01 Push-type transmission
CN107842584A (zh) * 2016-09-18 2018-03-27 金洲科技有限公司 推动式变速机构
CN208778611U (zh) * 2018-08-27 2019-04-23 金洲科技有限公司 推动式变速装置
TWI663346B (zh) * 2018-08-27 2019-06-21 金洲科技有限公司 推動式變速裝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3894A (zh) * 2013-08-01 2015-02-11 李茂碷 减速传动轴承
CN105736667A (zh) * 2014-12-12 2016-07-06 徐春腾 推动式变速机构
TWI607166B (zh) * 2016-08-29 2017-12-01 Push-type transmission
CN107842584A (zh) * 2016-09-18 2018-03-27 金洲科技有限公司 推动式变速机构
CN208778611U (zh) * 2018-08-27 2019-04-23 金洲科技有限公司 推动式变速装置
TWI663346B (zh) * 2018-08-27 2019-06-21 金洲科技有限公司 推動式變速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97138B2 (ja) 無段変速機の前後進切替装置
WO2014069059A1 (ja) トルク伝達用継手および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20170059026A1 (en) Harmonic drive apparatus
JP6614885B2 (ja) 遊星歯車伝動装置
US9145919B2 (en) Speed-reduction transmission bearing
JP2017138002A (ja) 変速装置とこれを含んで構成される車両用インホイール駆動システム及び変速装置の製作方法
CN103697085A (zh) 双单向离合器组合轴承
US10364875B2 (en) Micro-traction drive unit and hydrostatic transmission
US8152678B2 (en) Hybrid differential gear device, differential case therefor and assembling method of differential case
US10781904B2 (en) Differential apparatus
CN107061534A (zh) 爪形离合器和差速齿轮
CN110864091A (zh) 推动式变速装置
TWI663346B (zh) 推動式變速裝置
CN103620262B (zh) 动力传递装置
EP2837849A1 (en) Wave gear mechanism
CN102272479B (zh) 微牵引驱动装置
CN114278705A (zh) 传动机构
JP6506015B2 (ja) 摩擦減速機
JP2001107988A (ja) クラッチ装置
KR20160093252A (ko) 주행속도 향상을 위한 자전거용 가속장치
CN216975682U (zh) 传动机构
JP7380979B2 (ja) 電動機付き変速機および台車駆動ユニット
KR100237978B1 (ko) 수동변속기의 피동기어 고정구조
CN117254634A (zh) 减速机马达一体机
JP2017061203A (ja) 電動ブレーキ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