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61466A - 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61466A
CN110861466A CN201910694446.1A CN201910694446A CN110861466A CN 110861466 A CN110861466 A CN 110861466A CN 201910694446 A CN201910694446 A CN 201910694446A CN 110861466 A CN110861466 A CN 1108614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chassis
inner chamber
fluid
pl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9444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61466B (zh
Inventor
钗安·钗斯·埃米达多明格斯
乔斯·安东尼奥·桑罗曼普拉多
亚历杭德罗·瓦尔加斯库尔托
马蒂亚斯·巴莱亚托佩翁
乔斯·米格尔·桑切斯洛巴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rgWarner Emissions Systems Spain SL
Original Assignee
BorgWarner Emissions Systems Spain S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rgWarner Emissions Systems Spain SL filed Critical BorgWarner Emissions Systems Spain SL
Publication of CN1108614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614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614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614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357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H1/00385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vehicles having an electrical drive, e.g. hybrid or fuel cel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2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2215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electric heaters
    • B60H1/2221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electric heaters 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heaters for heating an intermediate liqu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2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2215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electric 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1/00Water heaters, e.g. boilers, continuous-flow heaters or water-storage heaters
    • F24H1/0072Special adaptations
    • F24H1/009Special adaptations for vehicle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1/00Details of electric heating devices
    • H05B1/02Automatic switch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apparatus ; Control of heating devices
    • H05B1/0227Applications
    • H05B1/023Industrial applications
    • H05B1/0236Industrial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2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2001/2268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B60H2001/2271Heat exchangers, burners, ignition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车辆中使用的加热装置、特别地涉及用于加热流体——例如空气、水或液体冷却剂——的装置。特别地,该装置是为了其主推进系统不是内燃式发动机并且因此缺少来自发动机的余热的车辆而设计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使用具有平面构型的底盘和与入口端口和出口端口以及加热板流体连通的内腔室。底盘包括至少一个窗口,并且加热板具有将底盘的窗口封闭以用于加热容置在内腔室中的流体的加热区域。

Description

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车辆中使用的加热装置、特别地涉及用于加热流体——例如空气、水或液体冷却剂——的装置。特别地,该装置是为了其主推进系统不是内燃式发动机并且因此缺少来自发动机的余热的车辆而设计的。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使用具有平面构型的底盘和与入口端口和出口端口以及加热板流体连通的内腔室。底盘包括至少一个窗口,并且加热板具有将底盘的窗口封闭以用于加热容置在内腔室中的流体的加热区域。
背景技术
当今经历最集约化发展的技术领域之一是车辆、例如商用车辆或私人乘用汽车的加热系统领域。具有内燃式发动机的车辆通常产生足够的余热以用于加热流体,例如加热空气,以便加热舱室。然而,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车辆不具有足够的余热来利用并且必须使用替代性解决方案。
在混合动力车辆和电动车辆中使用电动流体加热系统以用于控制舱室的温度、用于除霜、或用于调节对极端温度高度敏感的电池。这些系统由车辆的电池供电并且通常包括通过焦耳效应来产生热量的一个或更多个电阻器。由此产生的热量被传递至与电阻器热接触的流体,例如水、液体冷却剂或空气。
在本技术领域中已知的一些空调系统或加热系统中,电阻器与流体直接接触,该流体通常是导电的。
在这些示例中,电阻器插入腔室中,待加热的流体循环穿过该腔室,并且必须使用大量的承受电阻器的高温和流体的作用的密封垫圈。由于电阻器相对于保持电阻器的本体达到高温并且可能经历显著的膨胀,因而这些垫圈还必须确保在这些垫圈由于热膨胀而经受应变时的密封性。
根据现有技术的其他示例,电阻器容置在腔中,从而在待加热的流体所循环穿过的腔室的内部产生突出部。在这些情况下,电阻器与待加热的流体间隔开,从而建立阻挡热量通过的屏障,并且当被加热的流体被迫经过突出部时,在被加热的流体的流中存在大的压降。
如在所有这些情况中所确认的,系统必须是密封的并且防止使车辆的加热系统或其他元件损坏的流体泄漏。在最常见的解决方案之中的是使用密封垫圈,该密封垫圈确保发热元件和流体回路被适当地隔离以防止流体损失和短路风险两者。
为了确保密封垫圈的功能,密封垫圈必须是可弹性变形的并且能够适配于待隔离区域的垫圈的形状。在加热系统的特定情况下,垫圈还必须承受在装置的操作期间达到的高温。即使密封垫圈满足前述条件,也可能由于由热量、振动或垫圈材料的老化引起的材料劣化而发生泄漏。此外,用于制造具有大量密封垫圈的装置的工艺在人力、机械和材料方面的要求很高,因此导致加热装置的成本显著增加。如果这些装置意在用于在车辆中使用,则这些装置除了承受循环穿过其内部的流体的作用之外还必须是轻重量、抗振动和抗冲击的,并且被保护以免受污垢、灰尘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通常,具有这些特征的装置的制造是困难且昂贵的,其中,由垫圈失效引起的流体损失的风险未被消除,并且其中,所获得的装置遭受显著的压降。然而,本发明允许借助于根据权利要求的装置以简单且成本有效的方式克服前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借助于加热装置来解决前述问题的解决方案,该加热装置大幅度地减少了密封垫圈的使用,从而提高了安全性和可制造性,并且该加热装置具有下述构型:在该构型中已证明在被加热的流体流中获得较低的压降。
在第一发明方面,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在车辆中使用并且构造成用于加热在入口端口与出口端口之间循环的流体的加热装置。
换言之,待加热的流体循环穿过导管,根据第一发明方面的装置置于该导管中。该装置包括:入口端口,待加热的流体通过该入口端口进入;以及出口端口,在所述装置处于操作模式下时热流体通过该出口端口离开。
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包括:
底盘,该底盘具有平面构型,该底盘包括第一面和布置在与第一面相反的一侧上的第二面,该底盘限定供流体通过的内腔室,其中
该内腔室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窗口,该第一窗口布置在底盘的面中的一个面上;
入口端口与内腔室流体连通,并且
出口端口与内腔室流体连通;
加热板;
至少一个加热区域,所述至少一个加热区域位于加热板中;
其特征在于,加热板构造成以密封的方式将内腔室的至少一个窗口封闭,其中,加热板的加热区域定向成朝向内腔室的内部以用于加热意在用于循环穿过内腔室的流体。
“底盘”被理解为具有结构功能并且基本上还具有部件的最终形状的框架,从而允许配置多种附加部件直到完整的装置,在这种情况下该装置为加热器。
由底盘限定的形状包括内腔室,该内腔室与入口端口流体连通并且与出口端口流体连通,该入口端口用于供给待加热的流体,该出口端口用于在装置处于操作模式时使流体在被加热的情况下离开。
由于若干原因,该装置的平面构型是有利的:一方面,该装置的平面构型允许用于将热量传递至待加热的流体的表面与循环穿过该装置的平面构型的内部的流体体积之间的良好比率,并且该装置的构型非常紧凑。
另一方面,该装置的平面构型即使在加热板构造有若干个分层时也允许容易地制造加热板或多个加热板——如果加热板是若干个加热板。底盘的平面构型适配于加热板的这种形状。由此构造的组件允许装置的组件的紧凑布置。
内腔室有利地形成为底盘内部的中空容积。底盘包括使内腔的容积能够从外部进入的至少一个窗口,使得加热板以密封的方式将内腔室的窗口或多个窗口封闭。
加热板具有至少一个加热区域,并且该区域定向成朝向内腔室的内部。因此,在操作模式中,当待加热的流体经过内腔室的内部并且加热板被启用时,加热区域对与所述区域直接连通或接触的流体进行加热。
加热区域必须被解释为加热板的意在用于将热量传递至与所述区接触的流体的区域。换言之,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加热板具有电阻器,该电阻器不必位于加热区域中,但是该电阻器产生通过该加热区域传递至流体的热量。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加热板是帕尔帖板(Peltier plate),使得该加热板将热量从其表面中的一个表面泵送至另一表面,另一表面是当帕尔帖板被电激励时加热区域所在的位置。
根据优选示例,底盘除了窗口、入口端口和出口端口之外是密封的。同样地,该装置的组件形成用于待加热的流体的路线或路径,该路线或路径从入口端口开始、经过内腔室、并在出口端口中结束。
在操作模式中,当待加热的流体循环穿过加热装置的内腔室的内部时,待加热的流体与加热板或多个加热板的加热区域形成热接触,以便向流体传递热量,从而增加流体的温度。
加热板的加热区域必须定向成朝向内腔室的内部,使得在操作模式中加热区域与循环穿过内腔室的流体热接触。水、液体冷却剂、空气或导热油可以作为待加热的流体的示例。
鉴于底盘具有平面构型,可以定义主参照平面和定位成彼此相反的两个面。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具有平面构型的装置包括两个窗口,一个窗口位于底盘的主面中的每个主面上。窗口中的每个窗口包括对应的加热板,该加热板允许以密封的方式将内腔室封闭并加热流体。在该实施方式中,底盘主要形成导管的侧壁,该侧壁是内腔室以及加热板所搁置的座的一部分。这些加热板建立内腔室的密封闭合并限定加热区域,该加热区域现在构造成内腔室的表面,该表面意在用于将热量传递至操作性地循环穿过内腔室的内部的流体。
因此,根据该优选实施方式,可以使用于与流体进行热交换的表面达到最大,从而在装置容积大致相同的情况下使加热能力加倍。已经证明,这种构型还允许建立特别紧凑的流体循环路径,该流体循环路径具有比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装置中的压降更低的压降。
在特定实施方式中,借助于底盘的各部分将窗口或多个窗口分成较小的开口。
根据通过保持紧凑构型来改善与流体的热交换的其他实施方式,底盘构造成使得流体沿着包括改变流体的方向的一个或更多个区段的路径,从而产生更长的路径并保持装置的紧凑性。在其他有益的构型中包括具有两个直段和弯曲的中间连接段的U形构型、具有两个弯曲的中间连接段的S形段、或者如下面将描述的使用三个弯曲的中间段来产生W形构型的构型。U形和W形的构型的优点在于,可以将入口端口和出口端口安置在装置的相同侧上,从而允许更简单且更快速的组装。
附图说明
基于以下参照附图的、仅通过说明性且非限制性的示例的方式给出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这些特征和优点以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将被更清楚地示出:
图1示出了实施方式的底盘的立体图,其中,所述底盘由被称为“半底盘”的两个部件形成。
图2示出了图1的相同实施方式的下半底盘以及由两个龙头形成的入口端口和出口端口的立体图。
图3示出了相同实施方式的具有加热板、支撑板以及位于所有这些部件上面的控制加热板的电源的电子板的底盘的分解立体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加热板的截面。该图示出了根据该截面构型的层和部件组件。
图5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装置的外壳的立体图。
图6示出了横向于主平面的截面的立体图,该主平面包含具有平面构型的加热器。该横向平面允许观察外壳的内部,在该外壳中,至少定位有底盘、加热板、支撑板和电子板或如在电子领域中被称为印刷电路板PCB的电子板。
图7示出了横向于主平面的另一截面的立体图,该截面相对于前图中所示的截面旋转90°,以用于观察底盘的其他内部结构和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第一发明方面,本发明涉及用于在车辆中使用并且构造成用于加热在入口端口I与出口端口O之间循环的流体的加热装置D。
诸如“下”、“上”、“右”、“左”、“前”或“后”的位置参照将始终指代在当时所描述的图中所示的取向。
考虑图1,其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加热装置D包括底盘1,底盘1具有根据被标识为主平面P的平面延伸的平面构型。
底盘1包括在主平面P中彼此附接的两个半底盘1.1、1.2。图2示出了两个半底盘中的一个半底盘1.1、即下半底盘以及借助于龙头构造的入口端口I和出口端口O。该龙头允许例如将加热装置D与待加热的流体所循环穿过的导管连接,从而使加热装置D插入在所述导管中。
该实施方式的底盘1是金属底盘,并且两个半底盘1.1、1.2之间的附接借助于钎焊或替代性地借助于激光焊接。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每个半底盘1.1、1.2包括周边凸缘,该周边凸缘具有与另一个周边凸缘互补的构型,使得两个半底盘1.1、1.2通过这些周边凸缘焊接在一起。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至少一个半底盘1.1、1.2由钢制成。根据另一实施方式,至少一个半底盘1.1、1.2由注射铝或从平板冲压和冲孔的铝制成。根据另一实施方式,至少一个半底盘1.1、1.2由不锈钢制成。根据另一实施方式,一个半底盘1.1、1.2由一种材料制成,并且另一个半底盘1.1、1.2由另一种不同的材料制成。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两个半底盘1.1、1.2是相同的,使得仅需要制造模具并通过将这两个相同的部件附接来构建底盘1。
两个半底盘1.1、1.2的附接产生了内腔室C,鉴于在图1中内腔室C未借助于加热板2、3封闭,因此可以观察到内腔室C。
位于图1底部部分的半底盘1.1和位于顶部部分的半底盘1.2两者都具有窗口1.1.2、1.2.2,窗口1.1.2、1.2.2的周长由支撑座1.1.1、1.2.1限制。
在该实施方式中,下半底盘1.1和上半底盘1.2的支撑座1.1.1、1.2.1被包含在与主平面P平行的相应平面中,使得第一加热板2搁置在下半底盘1.1的座1.1.1上,并且第二加热板3搁置在上半底盘1.2的座1.2.1上,其中,两个加热板2、3将对应的窗口1.1.2、1.2.2封闭并且因此构造了与入口端口I和出口端口O连通的同样封闭的内腔室C。
根据该构型,具有平面构型的底盘1示出了两个主面,即布置在主平面P的一侧上的第一面A和根据相同主平面P布置在相反侧上的第二面B。加热板2、3中的每个加热板分别位于底盘1的一个面A和另一个面B上。
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加热板的定向成朝向其对应的座1.1.1、1.2.1的面2、3是金属面,因此加热板2、3与底盘1通过座1.1.1、1.2.1的附接借助于激光焊接。另一种替代性附接模式借助于粘合剂或借助于钎焊。这种附接确保了内腔室C的密封封闭。
在该构型中,鉴于加热板的对应的座1.1.1、1.2.1是共平面的,底盘1的一个面A、B的所有窗口1.1.2、1.2.2由单个加热板2、3封闭。在替代性实施方式中,底盘1、窗口1.1.2、1.2.2和对应的座1.1.1、1.2.1不是共平面的并且包括至少一个阶梯部,使得窗口1.1.2、1.2.2借助于多个加热板2、3封闭。
如图1所示,内腔室C根据由直段TRR以及弯曲段TRC形成的路径将入口端口I安置成与出口端口O流体连通,从而引起方向的改变。棱柱形的直段TRR示出了内腔室C的容积的部分具有基本上为矩形的截面,其中,所述截面的较大边由上加热板2和下加热板3限定,并且较小边由底盘1所界定的壁限定。根据实施方式的这些较小边也是弯曲的,以防止流动穿过内腔室C的流体中出现积聚和停滞区域。
根据该实施方式,分别地,为了使入口端口I的圆形截面适配于内腔室C的矩形截面并且为了再次使内腔室C的矩形截面适配于出口端口O的圆形截面,底盘1包括锥形喷嘴1.7或歧管。
根据该实施方式,弯曲段TRC是呈180°圆弧的形状的区段并且包括至少一个挡板1.4,该挡板1.4也是呈圆弧的形状的区段,并且该挡板1.4位于中央使得其将弯曲段TRC的容积分成两个通道CH。该实施方式的挡板1.4构造成两个半部,所述半部中的每个半部属于半底盘1.1、1.2。两个半底盘1.1、1.2的附接也引起了挡板1.4的半部的附接。
路径借助于构型为W形的不连续线T来标识;换言之,借助于从入口端口I开始的第一直出段TRR、第一弯曲部TRC、第一直线返回段TRR、第二弯曲部TRC、第二直出段TRR、第三弯曲部TRC、以及最后的与出口端口O连通的第二直线返回段TRR来标识。流体流动的方向在图1中借助于箭头指示出。
这种构型的优点在于装置D保持非常紧凑的构型并且同时流体的路径是长的;此外,入口端口I和出口端口O布置成彼此平行并且布置在底盘1的同一侧壁上。底盘1的“侧壁”被理解为底盘1的在与连接底盘1的两个面A、B的主平面P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一个或更多个壁段。
其他有益的构型为:
U形构型,其中,仅存在一个弯曲段TRC和两个直段;
S形构型,其中,存在两个弯曲段TRC和三个直段,并且入口端口I和出口端口O位于相反的侧壁中。
同样地,可以例如通过将所有直段TRR保持成彼此平行来增加弯曲段TRC的数量,从而产生非常紧凑的曲折路径。
如果路径T延伸穿过的通道非常宽,则路径的流动较不稳定的区域对应于弯曲段TRC。在该实施方式中,已经结合有挡板1.4——该挡板1.4的区段呈圆弧的形状——以用于加速并导引流体;然而,可以包括更多数量的挡板1.4——该挡板1.4的区段呈圆弧的形状——从而也产生更多数量的彼此平行的通道CH。
根据该实施方式并且如图4中所示,加热板2、3中的每个加热板包括由多个金属轨道或金属条构成的加热元件2.1和3.1、介电材料层2.2和3.2、以及结构板2.3、3.3,所述加热元件2.1和3.1、介电材料层2.2和3.2、以及结构板2.3、3.3堆叠在一起。因此,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堆叠形式如下:
介电材料置于结构板2.3、3.3与加热元件2.1、3.1之间,并且
加热区域R位于结构板2.3、3.3的与结构板2.3、3.3的与介电材料层2.2、3.2接触的表面相反的表面上。
根据该实施方式,结构板2.3、3.3意在用于朝向内腔室C定向,使得该层与待加热的流体直接接触。
构成加热元件2.1、3.1的金属轨道形成电阻器的电路,电阻器在由电源供电时产生热量。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所描述的堆叠件上面、特别是在金属轨道上,加热板2、3由防止直接触及加热元件2.1、3.1的金属轨道的保护片2.5、3.5覆盖,从而例如防止短路或防止人员意外触电。
根据该特定示例的结构板2.3、3.3是提供高导热率、并且有助于使由用作电阻器的金属轨道产生的热量相对于与结构板2.3、3.3接触的流体传递的金属板。在该实施方式中,加热区域R是结构板2.3、3.3的区域的一部分,加热区域R与窗口1.1.2、1.2.2重合,并且热量在加热装置D处于操作模式时通过加热区域R流动至与加热区域R建立直接接触的流体中。
根据该实施方式,底盘1在主平面P的两侧上具有多个窗口1.1.2、1.2.2,并且一侧的所有窗口1.1.2借助于下加热板2封闭,并且另一侧的所有窗口1.2.2借助于上加热板3封闭。这是可能的,因为底盘1的侧部的每个侧部的所有座1.1.1、1.2.1是共平面的。
加热板2、3包括用于为由加热元件2.1、3.1形成的电路供电的多组电连接器2.4、3.4。根据该实施方式,这些电连接器2.4、3.4是由导电材料制成的条形件,其借助于焊接而附接至在加热板2、3上延伸的轨道的端部。这些电连接器2.3、3.4为加热元件2.1、3.1供电。
加热板可以具有一个或更多个加热元件2.1、3.1。在图3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加热板2、3中的每个加热板包括多个加热元件2.1、3.1,加热元件2.1、3.1中的每一者构造为金属轨道,每个金属轨道彼此平行,并且每个金属轨道具有独立电源。
加热元件2.1、3.1中的每一者具有至少两个电连接器2.4、3.4,一个电连接器位于加热元件2.1、3.1的每个端部处,电连接器与电子板或PCB(5)电连通,PCB是“印刷电路板”的缩写,意在用于以受控制的方式为加热元件2.1、3.1中的每一者供电。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2.4、3.4从加热板或多个加热板2、3横向突出,直到到达电子板5为止。
根据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具有平面构型的底盘1包括在面A、B中的每个面上封闭一个或更多个窗口1.1.2、1.2.2的加热板2、3。加热板2、3具有定向成朝向底盘1的内腔室C的加热区域R,使得在加热板2、3中的每个加热板的加热元件2.1、3.1中产生的热量通过加热区域R传递至容置在内腔室C中的流体。然而,加热板2、3具有自由面,该面与加热区域R所在的面相反。该自由面的温度也增加,但该自由面不是用于将热量传递至流体的表面。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加热板2、3的该自由表面由保护元件、例如借助于保护片覆盖以防止与加热板2、3直接接触。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加热板2、3的自由表面由绝热体覆盖,从而迫使在加热板2、3中产生的热量通过加热区域传递至流体而不是通过自由表面传递至外部。
根据替代性实施方式,鉴于加热板的温度在其两个面上增加,加热装置D至少包括:
加热板2,
具有平面构型的两个底盘1,所述两个底盘1被称为第一底盘1和第二底盘1,其中,底盘1中的每个底盘1包括用于进入腔室C的窗口1.1.2;并且
其中,加热板2的面包括封闭用于进入第一底盘1的腔室C的窗口1.1.2的加热区域R,并且加热板2的相反面包括封闭用于进入第二底盘1的腔室C的窗口1.1.2的加热区域R,使得构造成堆叠件,其中,加热板2置于第一底盘1与第二底盘1之间。
根据另一个更复杂的实施方式,该堆叠构型与具有平面构型的底盘1和多个加热板2一起延伸,从而使加热板2置于两个连续的底盘1之间,使得每个底盘1的定向成朝向加热板2的面具有用于进入该底盘1的内腔室C的窗口1.1.2,该内腔室C被加热板2封闭。
根据该堆叠构型的多个底盘1可以将入口端口(I)与出口端口(O)之间的流动路径(T)平行地布置以用于加热更大的流体流,或者将入口端口(I)与出口端口(O)之间的流动路径(T)串联地布置以用于根据温度范围的尺度而将温度升高至更大的程度。
在这些实施方式中,特定构型将加热板2的加热元件或多个加热元件2.1安置在使得加热板的截面结构对称的位置中。
电子板5是平坦的并且定位成与底盘1上方的主平面P平行。上加热板3的加热元件3.1的电连接器3.4垂直于主平面P突出,直到到达电子板5为止。
下加热板2的加热元件2.1的电连接器2.4首先平行于主平面P延伸,直到经过底盘1的侧部,然后同样垂直于主平面P突出直到到达电子板5为止。
起始于下加热板2的电连接器2.4和起始于上加热板3的电连接器3.4两者都具有与主平面P垂直的区段。这些区段可以仅横向于主平面P。“横向于表面”被理解为用以描述相对于表面的垂直方向和相对于表面的倾斜方向两者,并且排除了大致平行于所述表面的方向。
两个电连接器2.4、3.4借助于用于接纳下加热板2的电连接器2.4和用于接纳上加热板3的电连接器3.4的不同的触头5.2、5.3附接至电子板5的轨道。
加热元件2.1、3.1中的每个加热元件以受控制的方式接收能量,即,借助于一个或更多个电子部件、优选地借助于开关装置5.4向加热元件2.1、3.1中的每个加热元件供电。这些开关装置5.4允许选择性地连接和断开电源,即,实施电流的受控制的切换。优选地,开关装置5.4是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型或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型晶体管。
一个或更多个开关装置5.4接收来自高压线路的能量并以切换的形式将能量传输至加热元件2.1、3.1。一个或更多个开关装置5.4通过借助于控制电路将电流注入至装置的栅来进行控制,所述控制电路由低压线路供电。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高压电路包括高压电源连接器7,并且低压电路包括低压电源连接器6。
术语“高电压”和“低电压”必须被理解为分别参照装置的第一电源电压和装置的第二电源电压,第一电压或高电压大于第二电压或低电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开关装置是IGBT晶体管5.4。
IGBT晶体管5.4的切换产生热量并增加其温度。为了散热,根据该实施方式,底盘1包括冷却翅片组1.3,该冷却翅片组1.3从定向成朝向电子板5的侧部突出并到达所述电子板5的定位有IGBT晶体管5.4的位置的下表面。尽管底盘1的温度可以由于底盘1是意在用于借助于加热元件2.1、3.1来提高循环经过底盘1的流体的温度的装置而升高,但该温度相对于IGBT切换晶体管5.4能够达到的温度而言是相对冷的。
与IGBT晶体管5.4的基部热接触的冷却翅片组1.3将由IGBT晶体管5.4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底盘1,从而降低IGBT晶体管5.4的温度。在该实施方式中,翅片组1.3是金属的并且通过钎焊附接至底盘1。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冷却翅片组1.3接触电子板5,而不与电子板5的待冷却的一个或更多个电子部件直接接触。
在该实施方式中,冷却翅片组1.3的端部具有用于与呈板的形式的IGBT晶体管5.4接触的表面1.3.1,以有助于IGBT晶体管5.4与冷却翅片组1.3之间的热连通。
冷却翅片组1.3由以波纹管的形式弯折的一个或更多个导电材料带形成,使得一侧的脊部与电子板5热接触,并且相反侧的脊部与底盘1热接触。
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底盘1容置在由下盖4.2或第一盖和上盖4.3或第二盖依次形成的外壳4中。外壳4包括支撑板4.1,该支撑板4.1在该实施方式中借助于独立部件构造,该独立部件一方面用于固定底盘1及其加热板2、3,并且另一方面用于固定电子板5。此外,支撑板4.1具有位于其中央部分的穿孔或窗口,使得冷却翅片组1.3可以穿过支撑板4.1。
如图3的分解图所示,底盘1位于下部部分,支撑板4.1位于底盘1上方,并且电子板5位于支撑板4.1上。支撑板4.1具有第一支撑销4.1.3,第一支撑销4.1.3相对于底盘1横向定位并垂直于主平面P延伸直到到达第一支撑销4.1.3所搁置的下盖4.2为止。支撑板4.1还具有较短的第二支撑销4.1.4,该第二支撑销4.1.4搁置在底盘1上并且容置在允许该第二支撑销4.1.4通过并附接的穿孔1.5中,使得支撑板4.1与底盘1之间能够建立固定。存在三个这样的第二支撑销4.1.4,所述第二支撑销4.1.4中的两个第二支撑销穿过底盘1的穿孔1.5,并且所述第二支撑销4.1.4中的一个第二支撑销不穿过底盘1的穿孔1.5。三个支撑销4.1.4的端部弯折成使得所述三个支撑销4.1.4的端部中的两个支撑销的端部搁置在底盘1的一侧上,并且使得不穿过任何穿孔1.5的第三个支撑销的端部搁置在相反侧上以确保固定。
在支撑板4.1的前侧部上,第一支撑销4.1.3在外壳4的下盖4.2上建立固定,并且在支撑板4.1的后侧部上存在后支撑条4.1.5,该后支撑条4.1.5与两个侧支撑条4.1.6一起建立对支撑板4.1的四个侧部的支撑,后支撑条4.1.5示出为位于外壳4的下盖4.2上。
支撑板4.1与电子板5之间的附接是建立了相互分离的附接。该附接借助于多个插入的锚固件4.1.2来实施,所述多个插入的锚固件4.1.2构造成垂直于支撑板4.1突出的杆的形式并且通过嵌入到位于电子板5中的与锚固件4.1.2的位置相对应的固定穿孔5.1中而被引入。
支撑板4.1示出了中央通道窗口4.1.1,该中央通道窗口4.1.1允许冷却翅片组1.3从其中穿过以便能够将热量从位于支撑板4.1的一侧的IGBT晶体管5.4传递至位于支撑板4.1的另一侧的底盘1。
作为本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结构的结果,外壳4构造成用于以堆叠布置的方式包含:
电子板5,该电子板5构造成用于对加热板或多个加热板2、3进行电控制/电子控制;
电子板5的支撑板4.1,该支撑板4.1定位成置于由底盘1形成的组件与电子板5之间,以用于保持电子板5并且用于将底盘1和电子板5间隔开;以及
底盘1和用于加热流体的加热板2、3的组件。
如图5所示,外壳4由下盖4.2和上盖4.3形成,下盖4.2和上盖4.3附接成根据相对于参照平面P的倾斜平面形成密封闭合。
图6示出了根据垂直于主平面P的平面截取的组件,其中,装置D的前部部分被去除以便观察该组件的内部。在该截面中,可以看到下盖4.2与上盖4.3借助于被示出为处于倾斜位置中的密封垫圈4.4来附接。该密封垫圈4.3不在底盘1中,因此该密封垫圈4.3不经受底盘1的温度。
在截面图中,同样的视图允许看到:形成在底盘1内部的内腔室C及其通道CH、使IGBT晶体管5.4与底盘1热连通的穿过支撑板4.1的冷却翅片块1.3、以及支撑板4.1与电子板5之间的附接。
该图示出了通过周边凸缘对底盘1的支撑,该周边凸缘在下盖4.2的周边阶梯部4.2.1上构造两个半底盘1.1、1.2之间的附接。
图7也示出了装置D的截面,在图7中,现在借助于截面平面将装置D的一侧而不是前部部分移除。根据该中分面截面,在该视图中,可以看到下加热板2的连接器2.4,连接器2.4在下部部分中根据与底盘1平行的方向延长,并且在被90°弯折之后直立地升高直至到达电子板5。在竖向区段中,连接器2.4穿过固定至底盘1的、使连接器2.4强度增大的加强块1.6。
在组装期间,通过以插入的方式将固定穿孔5.1引入在锚固件4.1.2上来竖向地嵌置电子板5,并且同时将电连接器2.4、3.4的组件引入用于接纳所述连接器2.4、3.4的触头5.2、5.3中。
相比于附接平面平行于主平面P并且被建立在中间高度处的情况,通过倾斜的附接平面将上盖4.3附接在下盖4.2上允许在下盖4.2上构造具有更大尺寸的第一侧壁4.2.2。另外,如图5和图7所示,在装置D的前部处并且因此在与具有较大尺寸的第一侧壁4.2.2所在的位置相反的一侧上,不存在侧壁或仅存在用以允许构造密封垫圈4.4的壳体的小的高度。互补地,在第一侧壁4.2.2的一侧上的上盖4.3不存在壁部或在只存在小的边缘。另一方面,在与该第一侧壁4.2.2所在的位置相反的一侧上,上盖4.3包括具有大于相反侧的边沿的尺寸的第二侧壁4.3.1。
该构型允许外壳4内部的元件、即结合有加热板2和3的底盘1、支撑板4.1和电子板5的组件形成能够容易地插入外壳4中的单元。
根据所描述的这种外壳4的构型,大体上可以确定外壳具有棱柱形构型,该外壳具有借助于侧壁连接的第一基部4.2.3和第二基部4.3.2,其中,所述外壳4包括第一盖、即下盖4.2和第二盖、即上盖4.3,第一盖和第二盖彼此互补,使得:
第二盖4.3包括外壳4的第二基部4.3.2;
第一盖4.2包括外壳4的第一基部4.2.3;并且
盖4.2、4.3将外壳4封闭,使得外壳4的第一侧壁4.2.2位于第一盖4.2中,并且位于相反位置处的第二壁4.3.1位于第二盖4.3中,使得底盘1的入口端口I和底盘1的出口端口O的通道至少穿过第一盖4.2的第一侧壁4.2.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外壳4的棱柱形构型具有彼此不同或具有不规则形状的壁部。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基部4.2.3和第二基部4.3.2不一定是棱柱的用作为用于相同外壳4内部的部件或相同外壳4的部件的支撑件的基部。
外壳4具有由突出部形成的四个固定支撑件4.5,该突出部终止于允许固定螺栓通过的穿孔盘。
电子板5由两个电源连接器、即用于为控制电路供电的低压电源连接器6和向加热元件2.1、3.1提供所需能量的高压电源连接器7供电,所述加热元件2.1、3.1由IGBT晶体管5.4控制。这两个电源连接器6、7定向在与待加热的流体的入口端口I和出口端口O相同的方向上,使得所述四个元件I、O、6、7示出为相同的方向。
第一侧壁4.2.2具有用于使四个元件I、O、6、7——即入口端口I、出口端口O、低压电源连接器6和高压电源连接器7——通过的穿孔,因此外壳4内部的元件的组件可以通过单次插入运动而插入到第一侧壁4.2.2中,然后从前部平行于主平面P运动。因此,这种构型有助于将整个组件放置在一起、为与第一侧壁4.2.2的表面的所有连接处提供单面,其中,所述连接处定位在没有任何凸缘的位置处,这是由于下盖4.2与上盖4.3之间的附接部位于较高位置处。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外壳4的盖4.2、4.3通过卷边彼此附接。
在该实施方式中,下盖4.2由塑料材料制成,并且上盖4.3由钢制成,并且两者借助于卷边彼此附接。
在盖中使用的材料必须是坚固的绝缘材料。在所示的示例中,两个盖由塑料和钢制成。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盖由金属材料、例如钢或铝制造。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盖由塑料材料、例如聚丙烯、聚苯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造,使得盖的重量更轻。

Claims (16)

1.一种加热装置(D),所述加热装置(D)用于在车辆中使用并且构造成用于加热在入口端口(I)与出口端口(O)之间循环的流体,所述装置包括:
-底盘(1),所述底盘(1)具有平面构型,所述底盘(1)包括第一面(A)和布置在与所述第一面(A)相反的一侧上的第二面(B),所述底盘(1)限定供流体通过的内腔室(C),其中
所述内腔室(C)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窗口(1.1.2),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窗口(1.1.2)布置在所述底盘(1)的所述面(A、B)中的一个面上;
所述入口端口(I)与所述腔室(C)流体连通,并且
所述出口端口(O)与所述腔室(C)流体连通;
-加热板(2、3);
-至少一个加热区域(R),所述至少一个加热区域(R)位于所述加热板(2、3)中,
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2、3)构造成用于以密封的方式将所述内腔室(C)的所述至少一个窗口(1.1.2)封闭,其中,所述加热板(2、3)的所述加热区域(R)定向成朝向所述内腔室(C)的内部以用于加热意在用于循环穿过所述内腔室(C)的流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D),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室(C)附加地包括第二窗口(1.2.2),所述第一窗口(1.1.2)布置在所述底盘(1)的所述面中的一个面(A)上并且所述第二窗口(1.2.2)布置在所述底盘(1)的相反的面(B)上,并且其中,所述装置(D)包括两个加热板:将所述第一窗口(1.1.2)封闭的第一加热板(2)和将所述第二窗口(1.2.2)封闭的第二加热板(3),其中,所述两个加热板(2、3)的所述加热区域(R)定向成朝向所述内腔室(C)的内部以用于加热意在用于循环穿过所述内腔室(C)的流体。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D),其特征在于,具有平面构型的所述底盘(1)包括用于改变待加热的流体流的方向的至少一个区段(TRC),并且其中,在所述区段(TRC)中,所述底盘(1)包括中央挡板(1.4),所述中央挡板(1.4)在所述内腔室(C)中形成至少两个平行通道(CH)。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D),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的所述内腔室(C)具有根据大致W形的内部路径(T)的构型,使得所述入口端口(I)和所述出口端口(O)布置在所述底盘(1)的同一个侧壁中,侧壁是所述底盘(1)的在所述第一面(A)与所述第二面(B)之间延伸的部分,所述入口端口(I)和所述出口端口(O)根据所述内部路径彼此流体连通。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D),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2、3)的所述加热区域(R)与加热元件(2.1、3.1)、优选地为一个或更多个电阻器热连通,所述加热元件(2.1、3.1)布置在所述加热板(2、3)的与所述加热区域(R)所在的面相反的面上。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D),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2、3)还包括堆叠在一起的介电材料层(2.2、3.2)和结构板(2.3、3.3),使得:
-所述介电材料置于所述结构板(2.3、3.3)与所述加热元件(2.1、3.1)之间;并且
-所述加热区域(R)位于所述结构板(2.3、3.3)的与所述结构板(2.3、3.3)的与所述介电材料层(2.2、3.2)接触的表面相反的表面上。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D),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以导热材料、优选地以不锈钢或铝制造。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D),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由两个半底盘(1.1、1.2)——即包括所述第一窗口(1.1.2)的第一半底盘(1.1)和包括所述第二窗口(1.2.2)的第二半底盘(1.2)——形成。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D),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D)还包括外壳(4),所述外壳(4)构造成用于容纳下述项的堆叠布置:
-由所述底盘(1)和所述加热板或多个加热板(2、3)形成的组件;
-电子板(5),所述电子板(5)配置成用于对所述加热板或多个加热板(2、3)进行电/电子控制;以及
-所述电子板(5)的支撑板(4.1),所述支撑板(4.1)定位成置于由所述底盘(1)形成的所述组件与所述电子板(5)之间以用于保持所述电子板(5)并且用于将所述底盘(1)和所述电子板(5)间隔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装置(D),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4)具有棱柱形构型,并且所述外壳(4)具有借助于侧壁连接的第一基部(4.2.3)和第二基部(4.3.2),其中,所述外壳(4)包括彼此互补的第一盖(4.2)和第二盖(4.3),使得:
-所述第二盖(4.3)包括所述外壳(4)的所述第二基部(4.3.2);
-所述第一盖(4.2)包括所述外壳(4)的所述第一基部(4.2.3);并且
所述盖(4.2、4.3)将所述外壳(4)封闭,使得所述外壳(4)的第一侧壁(4.2.2)位于所述第一盖(4.2)中,并且使得定位在相反侧的第二壁(4.3.1)位于所述第二盖(4.3)中,使得所述底盘(1)的入口端口(I)和所述底盘(1)的出口端口(O)的通道至少穿过所述第一盖(4.2)的所述第一侧壁(4.2.2)。
11.根据权利要求5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D),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2.1、3.1)由高压电路供电并且由作用在开关装置(5.4)、优选地为IGBT或MOSFET晶体管上的低压电路控制,所述开关装置(5.4)用于控制所述高压电路的切换。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D),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包括用于对所述电子板(5)的一个或更多个部件进行冷却的冷却翅片组(1.3),其中,所述翅片组(1.3)从所述底盘(1)延伸至所述电子板(5)或延伸至所述电子板(5)的待冷却的一个或更多个电子部件(5.4)。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D),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1)包括多个锚固件(4.1.2),所述多个锚固件(4.1.2)用于将所述支撑板(4.1)附接至所述电子板(5)并将所述支撑部分(4.1)和所述电子板(5)保持为彼此间隔开。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D),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2、3)借助于焊接、优选地借助于激光焊接附接至所述底盘(1)。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7和权利要求9至14中的任一项和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装置(D),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底盘(1.1、1.2)借助于焊接、优选地借助于钎焊彼此附接。
16.一种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D)。
CN201910694446.1A 2018-08-27 2019-07-30 加热装置 Active CN1108614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8382624.7A EP3616949B1 (en) 2018-08-27 2018-08-27 Heating device
EP18382624.7 2018-08-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61466A true CN110861466A (zh) 2020-03-06
CN110861466B CN110861466B (zh) 2024-03-12

Family

ID=64017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94446.1A Active CN110861466B (zh) 2018-08-27 2019-07-30 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571950B2 (zh)
EP (1) EP3616949B1 (zh)
CN (1) CN1108614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22124B1 (en) * 2019-04-08 2023-12-13 Borgwarner Emissions Systems Spain, S.L.U. Heating device for use thereof in a vehicle
DE102020123066A1 (de) * 2019-11-18 2021-05-20 Borgwarner Ludwigsburg Gmbh Durchlauferhitzer
DE102021103483A1 (de) * 2021-02-15 2022-08-18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Klimasystem für ein elektrisch antreibbares Kraftfahrzeug mit einem Kühlkörper und einer Heizeinrichtung, Kraftfahrzeug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Klimasystems
WO2023126132A1 (fr) * 2021-12-31 2023-07-06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Dispositif de chauffage d'un liquide caloporteur circulant a l'intérieur d'un circuit equipant un véhicule électrique ou hybride
EP4355026A1 (en) * 2022-10-13 2024-04-17 Borgwarner Emissions Systems Spain, S.L.U. Heating plate
WO2024088620A1 (de) * 2022-10-27 2024-05-02 Webasto SE Elektrische heizungsvor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08957A (en) * 1982-09-24 1985-04-02 Onofrio Rocchitelli Thermostatically controlled electric heating device for motor vehicle glass washing fluid
US5699046A (en) * 1995-11-02 1997-12-16 Sensormatic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AS system employing central and local stations with shared functions
US5835349A (en) * 1997-06-12 1998-11-10 Harris Corporation Printed circuit board-mounted, sealed heat exchanger
EP1366937A2 (de) * 2002-05-31 2003-12-03 Behr GmbH & Co. Elektrische Heizvorrichtung zum Beheizen von Luft,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WO2010025954A2 (fr) * 2008-09-05 2010-03-11 Valeo Systemes D'essuyage Dispositif de chauffage d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US20110069943A1 (en) * 2009-08-21 2011-03-24 Michael Luppold Apparatus for Heating Fluids
CN102652070A (zh) * 2010-04-19 2012-08-29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热介质加热装置及使用了该装置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03241101A (zh) * 2012-02-01 2013-08-14 三菱重工汽车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热介质加热装置及具备其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US20140126896A1 (en) * 2012-11-05 2014-05-08 Betacera Inc. Electrical heating device and equipment with pluggable heating module
US20160069588A1 (en) * 2013-05-15 2016-03-10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Automotive Thermal Systems Co., Ltd. Heat medium heating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and vehicle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using same
CN105452644A (zh) * 2013-08-20 2016-03-30 曼·胡默尔有限公司 具有用于流体的至少一个加热装置的流体系统以及加热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81386B2 (ja) * 2006-08-30 2012-07-18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熱媒体加熱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車両用空調装置
FR2938633B1 (fr) * 2008-09-05 2015-01-02 Valeo Systemes Dessuyage Dispositif de chauffage de liquid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FR2938632B1 (fr) * 2008-09-05 2010-12-17 Valeo Systemes Dessuyage Dispositif de chauffage de liquid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JP2011152907A (ja) * 2010-01-28 2011-08-1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電気式加熱装置及び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EP2440005B1 (de) * 2010-10-08 2015-12-23 Eberspächer catem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Heiz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ITTO20120451A1 (it) * 2012-05-24 2013-11-25 Lavazza Luigi Spa Dispositivo riscaldatore elettrico per la produzione di acqua calda e/o vapore.
EP2734007B1 (en) * 2012-11-14 2016-09-21 Betacera Inc. Electrical heating device and equipment with pluggable heating module
DE102015119863A1 (de) * 2015-11-17 2017-05-18 Borgwarner Ludwigsburg Gmbh Elektrische Heizvorrichtung zum Heizen von Fluiden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08957A (en) * 1982-09-24 1985-04-02 Onofrio Rocchitelli Thermostatically controlled electric heating device for motor vehicle glass washing fluid
US5699046A (en) * 1995-11-02 1997-12-16 Sensormatic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AS system employing central and local stations with shared functions
US5835349A (en) * 1997-06-12 1998-11-10 Harris Corporation Printed circuit board-mounted, sealed heat exchanger
EP1366937A2 (de) * 2002-05-31 2003-12-03 Behr GmbH & Co. Elektrische Heizvorrichtung zum Beheizen von Luft,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WO2010025954A2 (fr) * 2008-09-05 2010-03-11 Valeo Systemes D'essuyage Dispositif de chauffage d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US20110069943A1 (en) * 2009-08-21 2011-03-24 Michael Luppold Apparatus for Heating Fluids
CN102652070A (zh) * 2010-04-19 2012-08-29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热介质加热装置及使用了该装置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03241101A (zh) * 2012-02-01 2013-08-14 三菱重工汽车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热介质加热装置及具备其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US20140126896A1 (en) * 2012-11-05 2014-05-08 Betacera Inc. Electrical heating device and equipment with pluggable heating module
US20160069588A1 (en) * 2013-05-15 2016-03-10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Automotive Thermal Systems Co., Ltd. Heat medium heating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and vehicle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using same
CN105452644A (zh) * 2013-08-20 2016-03-30 曼·胡默尔有限公司 具有用于流体的至少一个加热装置的流体系统以及加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571950B2 (en) 2023-02-07
EP3616949B1 (en) 2022-07-20
CN110861466B (zh) 2024-03-12
EP3616949A1 (en) 2020-03-04
US20200062082A1 (en) 2020-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61466B (zh) 加热装置
JP4242665B2 (ja) 組電池の冷却装置及び二次電池
US9506698B2 (en) Electrically operable heating device
CN107791788B (zh) 电加热设备
US9186956B2 (en) Heat medium heating unit and vehicle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US11495859B2 (en) Battery having a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e and use of such a battery
KR102351954B1 (ko) 전기소자 냉각용 열교환기
JP7091971B2 (ja) 電池ユニット
US11626643B2 (en) Battery and use of such a battery
KR20000064376A (ko) 공기조절시스템용열교환기장치
WO2013114513A1 (ja) 電池温調装置
CN110444836B (zh) 用于电池系统的接触及调温装置、方法及电池系统
US11835303B2 (en) Heat transfer device for tempering batteries and components of the power electronics
CN108933309A (zh) 用于电动车辆和混合动力车辆的单池模块
EP2695756A1 (en) Heat medium heating device and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provided with same
CN114079103A (zh) 用于电池模块的电池壳体、具有电池壳体的电池模块和车辆
CN116937008B (zh) 电池冷却装置及电池模组
CN113571796B (zh) 温控组件及电池包
US20230020708A1 (en) Device for cooling battery cells of a traction battery of a motor vehicle and traction battery
US20220367932A1 (en) Battery and use of such
CN111586907A (zh) 加热器组件和ptc加热器
CN212324394U (zh) 加热器组件和ptc加热器
WO2023246922A1 (zh) 电池包及车辆
WO2021162095A1 (ja) 熱媒体加熱装置及び車両用空調装置
EP4215837A1 (en) An electric fluid hea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