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59469B - 智能枕头 - Google Patents

智能枕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59469B
CN110859469B CN201911349909.7A CN201911349909A CN110859469B CN 110859469 B CN110859469 B CN 110859469B CN 201911349909 A CN201911349909 A CN 201911349909A CN 110859469 B CN110859469 B CN 1108594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ck
air bag
head
pillow
air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4990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59469A (zh
Inventor
王炳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 Rucci Healthy Slee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 Rucci Healthy Slee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 Rucci Healthy Sleep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 Rucci Healthy Slee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4990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594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594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594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594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594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9/00Bed-covers; Counterpanes; Travelling rugs; Sleeping rugs; Sleeping bags; Pillows
    • A47G9/10Pillows
    • A47G9/1027Details of inflatable pillow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Bedding I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枕头,包括枕体沿中心线的两侧设有分别设有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头部气囊连接有用于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颈部气囊连接有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参数输入模块,用于用户输入人体参数和习惯睡姿,人体参数包括用户的颈部高度信息、脖围信息和肩宽信息;用户通过参数输入模块输入人体参数和习惯睡姿,控制器根据输入的人体参数进行数据处理得到用户在各睡姿下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的预设高度,并根据用户输入的习惯睡姿,分别控制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和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分别进行充放气,以自动调节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的高度至预设高度,由此以实现枕头的高度的智能调节,匹配人体头颈部曲线,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智能枕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枕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智能枕头。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智能枕头主要通过调节枕头内部气囊的气量的多少来调节枕头的高低,使用者只能通过手动并主观的调节枕头内部气量的多少,调节操作复杂且经常调整以后,又觉得不舒服,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枕头,以解决现有枕头内部气囊调节仅能通过手动及主观调节,调节操作复杂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枕头,包括枕体和控制器;
所述枕体沿中心线的两侧设有分别设有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所述头部气囊连接有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所述颈部气囊连接有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
参数输入模块,用于用户输入人体参数和习惯睡姿,所述人体参数包括用户的颈部高度信息;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所述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和所述身体参数输入模块连接;根据输入的所述人体参数进行数据处理得到用户在各睡姿下所述头部气囊和所述颈部气囊的预设高度,并根据用户输入的所述习惯睡姿分别控制所述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和所述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进行充放气,以分别调节所述头部气囊和所述颈部气囊的高度至所述预设高度。
可选地,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以对所述枕体压力进行检测的枕体压力检测装置;
所述控制器将当前时刻检测到的枕体压力与当前时刻之前预设时间间隔的枕体压力进行比较,当二者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判断用户进行睡姿切换,则控制所述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和所述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进行相应动作。
可选地,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当当前时刻检测到的枕体压力小于当前时刻之前预设时间间隔的枕体压力时,判断用户睡姿由仰卧切换为侧卧,分别控制所述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和所述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充气,以使所述头部气囊和所述颈部气囊分别升高第一高度量;
当当前时刻检测到的枕体压力大于当前时刻之前预设时间间隔的枕体压力时,判断用户睡姿由侧卧切换为仰卧,分别控制所述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和所述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放气,以使所述头部气囊和所述颈部气囊分别降低第二高度量。
可选地,所述枕体压力检测装置具体为气压传感器。
可选地,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和所述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连接的气泵;
所述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具体为两端分别与所述气泵和所述头部气囊连接的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第一电磁阀;
所述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具体为两端分别与所述气泵和所述颈部气囊连接的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二电磁阀;
所述气压传感器的一端与所述气泵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连接。
可选地,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将所述气压传感器检测到的枕体气压值与第一预设枕体气压值比较,当检测到的枕体气压值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枕体气压值时,所述枕体处于无人状态;
将检测到的枕体气压值与最后一次使用时预设的枕体气压值比较,当检测到的枕体气压值小于最后一次使用时预设的枕体气压值时,分别控制所述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和所述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进行充气,直至与最后一次使用时预设的枕体气压值相等。
可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枕体上、用于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睡眠状态监测装置;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睡眠状态监测装置发送的睡眠状态数据进行处理,判断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且处于打鼾状态,若是,则分别控制所述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放气以使所述头部气囊降低第三高度量、所述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充气以使所述颈部气囊升高第四高度量。
可选地,所述睡眠状态监测装置具体为压电薄膜传感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的人体生理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得到心率值和呼吸值,根据所述心率值和所述呼吸值判断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且处于打鼾状态。
可选地,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根据所述睡眠状态监测装置发送的睡眠状态数据进行计算,得到一次最小睡眠周期的睡眠质量分值,计算一个调节周期内的所述睡眠质量分值的平均值,所述调节周期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最小睡眠周期;
当所述调节周期内的所述平均值小于等于预设睡眠质量分值时,分别控制所述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和所述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放气,以使所述头部气囊和所述颈部气囊分别降低第五高度量;
计算下一个调节周期内的所述睡眠质量分值的平均值,当所述下一个调节周期内的所述睡眠质量分值的平均值大于前一个调节周期内的所述睡眠质量分值的平均值时,分别控制所述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和所述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放气,以使所述头部气囊和所述颈部气囊分别降低所述第五高度量并进行下一个调节周期,直至所述下一个调节周期内的所述睡眠质量分值的平均值小于前一个所述调节周期内的所述睡眠质量分值的平均值,将前一个所述调节周期内的所述头部气囊和所述颈部气囊的高度作为预设高度进行记录;
可选地,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根据所述睡眠状态监测装置发送的睡眠状态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得到一次最小睡眠周期的打鼾次数,计算一个调节周期内的打鼾总数,所述调节周期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最小睡眠周期;
当所述调节周期内的打鼾总数大于等于预设打鼾总数时,控制所述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充气,以使所述颈部气囊升高第六高度量;
计算下一个调节周期内的所述打鼾总数,当所述下一个调节周期内的所述打鼾总数小于前一个调节周期内的所述打鼾总数时,控制所述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充气,以使颈部气囊升高第六高度量并进行下一个调节周期,直至所述下一个调节周期内的打鼾总数小于所述预设打鼾总数,并记录当前调节周期内的所述头部气囊和所述颈部气囊的高度。
本发明提供的智能枕头,包括枕体沿中心线的两侧设有分别设有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头部气囊连接有用于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颈部气囊连接有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参数输入模块,用于用户输入人体参数和习惯睡姿,人体参数包括用户的颈部高度信息、脖围信息和肩宽信息;控制器分别与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和身体参数输入模块连接;根据输入的人体参数进行数据处理得到用户在各睡姿下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的预设高度,并根据用户输入的习惯睡姿分别控制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和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进行充放气,以分别调节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的高度至预设高度。
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智能枕头,用户通过参数输入模块输入人体参数和习惯睡姿,控制器根据输入的人体参数进行数据处理得到用户在各睡姿下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的预设高度,并根据用户输入的习惯睡姿,分别控制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和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分别进行充放气,以自动调节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的高度至预设高度,由此以实现枕头的高度的智能调节,匹配人体头颈部曲线,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枕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气压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简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睡眠质量分值与最小睡眠周期的关系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参数输入模块1、控制器2、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3、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4、头部气囊5、颈部气囊6、第一电磁阀7、第二电磁阀8、气压传感器9、气泵1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枕头,以解决现有枕头内部气囊调节仅能通过手动及主观调节,调节操作复杂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枕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气压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简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睡眠质量分值与最小睡眠周期的关系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智能枕头,包括枕体和控制器;
枕体连接有电源,为控制器提供电力,控制器可具体控制芯片,优选为在控制器上设置通讯模块,以实现与移动终端的通讯连接,移动终端可设置为手机或平板电脑等,在移动终端上打开相应地界面或APP软件,实现枕体与移动终端的连接,其中,通讯模块可具体为蓝牙模块或无线通讯模块,如ZigBee无线模块等。通过移动终端上的APP软件注册账号并与枕体绑定,优选地,参数输入模块可设置在APP软件上,参数输入模块用于用户输入人体参数和习惯睡姿,人体参数包括用户的颈部高度信息。习惯睡姿为仰卧、俯卧、侧卧中的一种。通过相应的输入界面实现人体参数和习惯睡姿的输入,控制器可将参数输入模块发送的信息发送至云服务器进行计算,并得到当前用户在不同睡姿下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的预设高度,如在仰卧时、头部气囊的高度为7cm,颈部气囊的高度为8cm。而对于根据颈部高度信息计算得到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的预设高度为一种现有算法,如在仰卧时,颈部气囊的预设高度即为用户的颈部高度,头部气囊的高度小于颈部气囊的高度0.5-1cm。在其他实施例中,人体参数也可以包括脖围信息和肩宽信息,以优化算法,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下一次使用时无需调节,控制器根据上一次预存的枕体的高度值进行设置,智能枕头包括控制器、通信模块、MCU、电源和气泵驱动模块,上述结构及连接关系可参考现有技术。
枕体沿中心线的两侧设有分别设有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头部气囊连接有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颈部气囊连接有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
其中,枕体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两侧分别设置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其中,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和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可分别包括气泵和开关阀,开关阀优选为电动阀,以与控制器连接实现电控。
控制器分别与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和身体参数输入模块连接;如可通过通讯线连接。根据输入的人体参数进行数据处理得到用户在各睡姿下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的预设高度,并根据用户输入的习惯睡姿分别控制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和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进行充放气,以分别调节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的高度至预设高度。
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智能枕头,用户通过参数输入模块输入人体参数和习惯睡姿,控制器根据输入的人体参数进行数据处理得到用户在各睡姿下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的预设高度,并根据用户输入的习惯睡姿,分别控制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和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分别进行充放气,以自动调节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的高度至预设高度,由此以实现枕头的高度的智能调节,匹配人体头颈部曲线,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的,还包括与控制器连接、用以对枕体压力进行检测的枕体压力检测装置;
其中,枕体压力检测装置可具体为设置在枕体表面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可设置在枕体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当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枕体的下表面时,其得到的压力值还包括枕体自身压力,而当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枕体的上表面时,其检测到的压力值即为用户仰卧时的压力值。枕体压力检测装置实时检测枕体压力,控制器将当前时刻检测到的枕体压力与当前时刻之前预设时间间隔的枕体压力进行比较,预设时间间隔可具体为3-5秒,由于用户在睡眠过程中,在枕体上不同位置及角度可能存在压力差异,举例说明,当用户在仰卧时,用户的面部向上时,压力值为50N,当面部与枕体存在一定角度时,压力值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如48N,二者的差值的绝对值为2N,第一预设阈值为5N,此时应认定用户仍处于仰卧,未进行睡姿切换。
当二者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判断用户进行睡姿切换,则控制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和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进行相应动作。第一预设阈值在一种实施例中可在5-8N间选择,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第一预设阈值,此处仅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
可以理解的是,优选为分别在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上设置压力传感器,将两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之和作为枕体压力进行计算。
当判断用户进行睡姿切换时,由于不同睡姿时,用户所需的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的高度不同,可控制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和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分别进行充放气,使得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的高度分别为各睡姿下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的预设高度,由此以实现智能枕头的自动调节,提高舒适度。优选地,当用户从仰卧切换为侧卧时,可提高/降低枕体的整体高度,而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间的高度差不变。其中,头部气囊的充/放气量与头部气囊高度变化量间的关系为预设曲线,颈部气囊的充/放气量与颈部气囊高度变化量间的关系为预设曲线。
进一步地,控制器还用于:
当当前时刻检测到的枕体压力小于当前时刻之前预设时间间隔的枕体压力时,判断用户睡姿由仰卧切换为侧卧,分别控制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和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充气,以使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分别升高第一高度量;当头部腔和颈部气囊的体积不同时,升高同一高度量所需充气量也不同,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充气,以保证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能够分别升高第一高度量。由此设置,以在睡姿切换时提高枕体的整体高度,使得枕体能够对头部和颈部进行有效支撑。
同样地,当当前时刻检测到的枕体压力大于当前时刻之前预设时间间隔的枕体压力时,判断用户睡姿由侧卧切换为仰卧,分别控制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和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放气,以使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分别降低第二高度量,使得头部与身体生理曲线的高度差减小,降低颈椎的压力。优选地,第一高度量和第二高度量可相同设置。
其中,枕体压力检测装置具体为气压传感器,通过气压传感器对枕体气压进行检测,该枕体气压包括头部对枕体的压力以及枕体气囊的大气压力。同时,控制器将当前时刻检测到的枕体气压与当前时刻之前预设时间间隔的枕体气压进行比较,当二者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判断用户进行睡姿切换,则控制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和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进行相应动作。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可分别设置一个气压传感器,以分别进行气压检测。
优选地,当当前时刻检测到的枕体气压小于当前时刻之前预设时间间隔的枕体气压时,判断用户睡姿由仰卧切换为侧卧,分别控制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和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充气,以使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分别升高第一高度量;当当前时刻检测到的枕体气压大于当前时刻之前预设时间间隔的枕体气压时,判断用户睡姿由侧卧切换为仰卧,分别控制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和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放气,以使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分别降低第二高度量。
进一步地,还包括分别与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和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连接的气泵;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具体为两端分别与气泵和头部气囊连接的第一管路,第一管路上设有第一电磁阀;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具体为两端分别与气泵和颈部气囊连接的第二管路,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二电磁阀;
气压传感器的一端与气泵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连接。气压传感器的个数为一个,在对头部气囊的气压进行检测时,开启第一电磁阀、关闭第二电磁阀,以使得气压传感器与第一管路连通,对头部气囊的气压进行检测;当对颈部气囊的气压进行检测时,关闭第一电磁阀、开启第二电磁阀,气压传感器与第二管路连通,实现颈部气囊气压检测。
更进一步地,控制器还用于:
将气压传感器检测到的枕体气压值与第一预设枕体气压值比较,当检测到的枕体气压值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枕体气压值时,枕体处于无人状态;虽然枕体气压值根据充气量的多少存在浮动,但该枕体气压值存在浮动上限,一般将第一预设枕体气压值设定为大于枕体气压值的上限值,由此以进行枕体无人状态的判断。
在判断枕体当前处于无人状态时,为了防止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漏气,影响用户体验,可相隔预设时间间隔对枕体气压值进行检测,如4-12小时,将检测到的枕体气压值与最后一次使用时预设的枕体气压值比较,当检测到的枕体气压值小于最后一次使用时预设的枕体气压值时,分别控制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和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进行充气,直至与最后一次使用时预设的枕体气压值相等。可以理解的是,此时为分别对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的枕体气压值进行检测,并与最后一次使用时预设的头部气囊枕体气压值和预设的颈部气囊枕体气压值进行比较,当检测到的头部气囊的气压值小于最后一次使用时预设的头部气囊的气压值时,控制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进行充气,使得充气后的头部气囊的气压值与最后一次使用时预设的头部气囊的气压值相等;同样地,当检测到的颈部气囊的气压值小于最后一次使用时预设的颈部气囊的气压值时,控制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进行充气,使得充气后的颈部气囊的气压值与最后一次使用时预设的颈部气囊的气压值相等。
具体的,还包括设于枕体上、用于与控制器连接的睡眠状态监测装置;
控制器根据睡眠状态监测装置发送的睡眠状态数据进行处理,判断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且处于打鼾状态,若是,则分别控制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放气以使头部气囊降低第三高度量、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充气以使颈部气囊升高第四高度量。
如上文所述,也可以睡眠状态监测装置进行枕体无人状态的监测。
睡眠状态监测装置可具体包括音频监测器和音频比较器,控制器根据发送的睡眠状态数据包括的音频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判断用户是否打鼾,同时睡眠状态监测装置还包括心率检测装置和血压检测装置,以根据心率值和血压值判断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当用户处于睡眠状态且打鼾时,控制器分别控制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放气,可以理解的是,放气量与头部气囊的高度变化量间设有预设关系曲线,以使头部气囊降低第三高度量,其中,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可设有流量计,以对充放气量进行检测,相应地,在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也可包括流量计,对颈部气囊的充放气量进行检测。颈部气囊升高第四高度量。由此以使得用户的颈部得到支撑,用户的咽喉部气管张开,便于气流流通。第三高度量和第四高度量可相同设置,如为0.5cm,在其他实施例中,二者也可以不相同设置,第三高度量为0.5cm,第四高度量为0.8cm。
睡眠状态监测装置的结构及与控制器的连接关系可参考现有技术。
在一种实施例中,睡眠状态监测装置具体为压电薄膜传感器,控制器根据压电薄膜传感器的人体生理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得到心率值和呼吸值,根据心率值和呼吸值判断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且处于打鼾状态。当压电薄膜传感器有信号传递时,控制器作为入睡时间进行计时,控制器根据压电薄膜传感器的人体生理数据信息计算、得到心率值和呼吸值、并根据心率值和呼吸值判断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且处于打鼾状态为一种常见的现有技术。
同时可根据压电薄膜传感器的信号判断当前枕体是否处于无人状态,而通过压电薄膜传感器的人体生理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得到心率值和呼吸值、并根据心率值和呼吸值判断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且处于打鼾状态为一种现有技术。
在一种实施例中,控制器还用于:
根据睡眠状态监测装置发送的睡眠状态数据进行计算,得到一次最小睡眠周期的睡眠质量分值,其中,在一种实施例中,根据睡眠状态数据得到入睡时间、起床时间、心率值和呼吸值,并根据计算得到深睡眠时长、浅睡眠时长,对于深睡眠时长和浅睡眠时长的计算为一种现有技术。通过计算得到睡眠状态分值,如入睡时间和起床时间得到总时长a,a在8-10小时内为50分,在6-8小时内,每半小时减5分,在5小时以下均计算为20分,并根据深睡眠时长b和浅睡眠时长c进行计算,睡眠状态分值z=a+b/a*30+c/a*20,计算一个周期内的睡眠状态分值的平均值。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预设算法进行睡眠状态分值的计算。
计算一个调节周期内的睡眠质量分值的平均值,调节周期包括至少两个最小睡眠周期;一个调节周期优选为1天,或者为8小时,当用户调节周期低于8小时,不作为一个调节周期进行记录。
当调节周期内的平均值小于等于预设睡眠质量分值时,分别控制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和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放气,以使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分别降低第五高度量;其中第五高度量优选为0.5-1cm间。
计算下一个调节周期内的睡眠质量分值的平均值,可知,该调节周期为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分别降低第五高度量后的调节周期,当该调节周期内的睡眠质量分值的平均值大于前一个调节周期内(未降低第五高度量)的睡眠质量分值的平均值时,分别控制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和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放气,以使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分别继续降低第五高度量并进行下一个调节周期,直至下一个调节周期内的睡眠质量分值的平均值小于前一个调节周期内的睡眠质量分值的平均值时,将前一个调节周期内的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的高度作为预设高度进行记录。
或者,当调节周期的睡眠质量分值的平均值大于预设睡眠质量分值时,将该调节周期的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的高度作为预设高度进行记录。
以图3为例进行说明,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睡眠质量分值与最小睡眠周期的关系示意图。以1天作为最小睡眠周期,每个最小睡眠周期得到睡眠质量分值,分值为0-100,另每三天作为一个调节周期A(1-3天),当调节周期A的平均值低于70分时,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分别降低0.5-1cm,并保持该高度进行下一调节周期B(4-6天),若该调节周期B的平均值大于调节周期A的平均值,则继续降低枕体整体高度第五高度量,进入调节周期C(7-9天)后,分数仍为上升,则进入调节周期D(10-12天),后再进入调节周期E(13-15天),调节周期E的平均值小于调节周期D的平均值,则将调节周期D对应的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的高度作为预设高度进行记录。
或者在一种实施例中,预设睡眠质量分值为85分,当调节周期的睡眠质量分值的平均值大于85分时,将该调节周期的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的高度作为预设高度进行记录,而不再进行下一调节周期的调节。
进一步地,当调节周期A的平均值低于70分时,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分别升高0.5-1cm,并保持该高度进行下一调节周期B(4-6天),若该调节周期B的平均值大于调节周期A的平均值,则继续升高枕体整体高度第五高度量,进入调节周期C(7-9天)后,分数仍为上升,则进入调节周期D(10-12天),后再进入调节周期E(13-15天),调节周期E的平均值小于调节周期D的平均值,则将调节周期D对应的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的高度作为预设高度进行记录。
在一种实施例中,控制器还用于:
根据睡眠状态监测装置发送的睡眠状态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得到一次最小睡眠周期的打鼾次数,根据睡眠状态数据得到打鼾次数的数据处理过程一种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计算一个调节周期内的打鼾总数,调节周期包括至少两个最小睡眠周期;最小睡眠周期和调节周期的设置可参考上述实施例。
当调节周期内的打鼾总数大于等于预设打鼾总数时,控制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充气,以使颈部气囊升高第六高度量;其中,第六高度量范围在0.5-1cm间。
计算颈部气囊升高第六高度量后的下一个调节周期内的打鼾总数,当下一个调节周期内的打鼾总数小于前一个调节周期内的打鼾总数时,控制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继续充气,以使颈部气囊继续升高第六高度量并进行下一个调节周期,直至下一个调节周期内的打鼾总数小于预设打鼾总数,并记录当前调节周期内的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的高度。
其中,当调节周期A的打鼾总数大于等于12次时,颈部气囊升高0.5-1cm,并保持该高度进行下一调节周期B(4-6天),若该调节周期B的打鼾总数小于调节周期A的打鼾总数,则继续升高颈部气囊第六高度量,进入调节周期C(7-9天)后,打鼾总数继续下降,则进入调节周期D(10-12天),后再进入调节周期E(13-15天),调节周期E的打鼾总数小于12次时,则将调节周期D对应的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的高度作为预设高度进行记录。
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智能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枕体和控制器;
所述枕体沿中心线的两侧设有分别设有头部气囊和颈部气囊,所述头部气囊连接有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所述颈部气囊连接有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
参数输入模块,用于用户输入人体参数和习惯睡姿,所述人体参数包括用户的颈部高度信息;
睡眠状态监测装置,设于所述枕体上,用于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所述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和所述参数输入模块连接;根据输入的所述人体参数进行数据处理得到用户在各睡姿下所述头部气囊和所述颈部气囊的预设高度,并根据用户输入的所述习惯睡姿分别控制所述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和所述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进行充放气,以分别调节所述头部气囊和所述颈部气囊的高度至所述预设高度;根据所述睡眠状态监测装置发送的睡眠状态数据进行处理,判断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且处于打鼾状态,若是,则分别控制所述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放气以使所述头部气囊降低第三高度量、所述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充气以使所述颈部气囊升高第四高度量;根据所述睡眠状态监测装置发送的睡眠状态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得到一次最小睡眠周期的打鼾次数,计算一个调节周期内的打鼾总数,所述调节周期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最小睡眠周期;当所述调节周期内的打鼾总数大于等于预设打鼾总数时,控制所述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充气,以使所述颈部气囊升高第六高度量;计算下一个调节周期内的所述打鼾总数,当所述下一个调节周期内的所述打鼾总数小于前一个调节周期内的所述打鼾总数时,控制所述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充气,以使颈部气囊升高第六高度量并进行下一个调节周期,直至所述下一个调节周期内的打鼾总数小于所述预设打鼾总数,并记录当前调节周期内的所述头部气囊和所述颈部气囊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枕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以对枕体压力进行检测的枕体压力检测装置;
所述控制器将当前时刻检测到的枕体压力与当前时刻之前预设时间间隔的枕体压力进行比较,当二者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判断用户进行睡姿切换,则控制所述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和所述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进行相应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当当前时刻检测到的枕体压力小于当前时刻之前预设时间间隔的枕体压力时,判断用户睡姿由仰卧切换为侧卧,分别控制所述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和所述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充气,以使所述头部气囊和所述颈部气囊分别升高第一高度量;
当当前时刻检测到的枕体压力大于当前时刻之前预设时间间隔的枕体压力时,判断用户睡姿由侧卧切换为仰卧,分别控制所述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和所述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放气,以使所述头部气囊和所述颈部气囊分别降低第二高度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枕体压力检测装置具体为气压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枕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和所述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连接的气泵;
所述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具体为两端分别与所述气泵和所述头部气囊连接的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第一电磁阀;
所述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具体为两端分别与所述气泵和所述颈部气囊连接的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二电磁阀;
所述气压传感器的一端与所述气泵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将所述气压传感器检测到的枕体气压值与第一预设枕体气压值比较,当检测到的枕体气压值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枕体气压值时,所述枕体处于无人状态;
将检测到的枕体气压值与最后一次使用时预设的枕体气压值比较,当检测到的枕体气压值小于最后一次使用时预设的枕体气压值时,分别控制所述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和所述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进行充气,直至与最后一次使用时预设的枕体气压值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睡眠状态监测装置具体为压电薄膜传感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的人体生理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得到心率值和呼吸值,根据所述心率值和所述呼吸值判断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且处于打鼾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根据所述睡眠状态监测装置发送的睡眠状态数据进行计算,得到一次最小睡眠周期的睡眠质量分值,计算一个调节周期内的所述睡眠质量分值的平均值,所述调节周期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最小睡眠周期;
当所述调节周期内的所述平均值小于等于预设睡眠质量分值时,分别控制所述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和所述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放气,以使所述头部气囊和所述颈部气囊分别降低第五高度量;
计算下一个调节周期内的所述睡眠质量分值的平均值,当所述下一个调节周期内的所述睡眠质量分值的平均值大于前一个调节周期内的所述睡眠质量分值的平均值时,分别控制所述头部气囊充放气装置和所述颈部气囊充放气装置放气,以使所述头部气囊和所述颈部气囊分别降低所述第五高度量并进行下一个调节周期,直至所述下一个调节周期内的所述睡眠质量分值的平均值小于前一个所述调节周期内的所述睡眠质量分值的平均值,将前一个所述调节周期内的所述头部气囊和所述颈部气囊的高度作为预设高度进行记录。
CN201911349909.7A 2019-12-24 2019-12-24 智能枕头 Active CN1108594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49909.7A CN110859469B (zh) 2019-12-24 2019-12-24 智能枕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49909.7A CN110859469B (zh) 2019-12-24 2019-12-24 智能枕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59469A CN110859469A (zh) 2020-03-06
CN110859469B true CN110859469B (zh) 2022-01-25

Family

ID=69659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49909.7A Active CN110859469B (zh) 2019-12-24 2019-12-24 智能枕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594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04197A (zh) * 2020-07-08 2020-11-10 深圳市福瑞斯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升降颈枕及其控制方法
CN111955986A (zh) * 2020-07-08 2020-11-20 深圳市福瑞斯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助眠颈枕及其控制方法
CN112841995A (zh) * 2021-02-01 2021-05-28 南通金露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不同睡姿的状态可调节床上用品
CN113180430A (zh) * 2021-04-01 2021-07-30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重量信息变化的智能枕头睡姿判别方法
CN113413049A (zh) * 2021-07-27 2021-09-21 曲嘉 压力感应自调节枕头
CN113589725B (zh) * 2021-07-28 2023-01-20 刘宗明 一种人体承载装置的通用控制系统
CN113749492A (zh) * 2021-09-18 2021-12-07 深圳正井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枕头及其调节高度方法
CN114668274A (zh) * 2022-03-15 2022-06-28 宁波甬顺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睡枕控制方法和睡枕
CN114668273A (zh) * 2022-03-15 2022-06-28 宁波甬顺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睡枕控制方法和睡枕
CN114886287B (zh) * 2022-06-22 2023-08-15 慕思健康睡眠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状态识别方法、智能枕头、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349731B (zh) * 2022-09-13 2023-10-27 慕思健康睡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居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07818A (zh) * 2017-01-05 2017-05-24 殷隽 智能枕头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6548266U (zh) * 2016-11-29 2017-10-13 美佳德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可矫正睡姿的枕头
KR20180130928A (ko) * 2017-05-30 2018-12-10 주식회사 불스원 베개의 높이 조절 장치 및 방법
CN109892929A (zh) * 2019-01-09 2019-06-18 郑曰松 随睡姿自调高度及曲度的智能枕头及其控制方法
CN209474936U (zh) * 2018-12-24 2019-10-11 何纯正 一种新型充气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548266U (zh) * 2016-11-29 2017-10-13 美佳德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可矫正睡姿的枕头
CN106707818A (zh) * 2017-01-05 2017-05-24 殷隽 智能枕头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KR20180130928A (ko) * 2017-05-30 2018-12-10 주식회사 불스원 베개의 높이 조절 장치 및 방법
CN209474936U (zh) * 2018-12-24 2019-10-11 何纯正 一种新型充气枕
CN109892929A (zh) * 2019-01-09 2019-06-18 郑曰松 随睡姿自调高度及曲度的智能枕头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59469A (zh) 2020-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59469B (zh) 智能枕头
CN106806077B (zh) 一种自动翻身气囊护理床垫
WO2016202266A1 (zh) 垫体和垫体的控制方法
CN103330632B (zh) 一种智能按摩椅
CN109892929A (zh) 随睡姿自调高度及曲度的智能枕头及其控制方法
CN111493584A (zh) 基于睡姿自动调整床面的床装置与方法
CN106859887A (zh) 基于检测呼吸实现睡姿变换的护理床垫
CN111657723A (zh) 基于睡姿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智能枕及其控制方法
CN105231717A (zh) 可智能调节软硬度的床垫
CN111281642B (zh) 基于自适应调节防打鼾防落枕的智能枕头及其使用方法
CN111839081B (zh) 一种分段式气囊床垫的智能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106707818A (zh) 智能枕头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263903A (zh) 电控婴儿枕头和电控婴儿枕头的控制方法
CN205251094U (zh) 枕头
CN112971489A (zh) 一种智能枕头、床及其使用方法
CN113288066A (zh) 引导调整睡姿的止鼾床垫及方法
CN215304706U (zh) 一种高度可调节的枕头
CN206166480U (zh) 内置有颈部气囊的智能枕头
CN107692976A (zh) 一种智能睡眠障碍检测治疗装置
CN212280723U (zh) 基于睡姿自动调整床面的床装置
CN220423580U (zh) 多种模式可调的床垫
CN117442161A (zh) 一种ai自适应智能床垫
KR101362833B1 (ko) 근육운동 측정 패드를 이용한 어깨결림 방지용 베개
CN117100224A (zh) 一种睡眠检测方法及智能寝具产品、存储介质
CN209677917U (zh) 智能电动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1, Keji Avenue, Houjie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000

Applicant after: Mousse healthy sleep Co., Ltd

Address before: No.1, Keji Avenue, Houjie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000

Applicant before: Dongguan Derucci Bedroom Supplies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