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57795B - 取暖换气扇及取暖换气扇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取暖换气扇及取暖换气扇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57795B
CN110857795B CN201810970540.0A CN201810970540A CN110857795B CN 110857795 B CN110857795 B CN 110857795B CN 201810970540 A CN201810970540 A CN 201810970540A CN 110857795 B CN110857795 B CN 1108577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heating
unit
temperature threshold
threshold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7054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57795A (zh
Inventor
杨敬涛
侯冠成
董庆峰
邓敬明
黄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7054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577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577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577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577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577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3/00Electric heating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9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 heating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取暖换气扇,包括:从进风口吸入空气,再从室内出风口供给室内的循环风路;产生所述循环风路的循环气流的循环气流发生部;加热所述循环气流的加热部;检测所述加热部附近的室内空气温度的第一温度检测部;根据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出来的温度,控制所述加热部或/和所述循环气流发生部运行状态的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存储温度阈值B和大于所述温度阈值B的温度阈值Z,所述加热部和所述循环气流发生部开始运行的T1时间内,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高于所述温度阈值Z时,所述加热部停止运行;所述加热部和所述循环气流发生部运行T1时间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高于所述温度阈值B时,所述加热部停止运行。

Description

取暖换气扇及取暖换气扇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取暖换气扇及取暖换气扇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取暖换气扇如图1所示,为天花板埋入式换气扇,取暖换气扇包括:设有进风口12和室内出风口13的本体框架11、设于本体框架11内,内置风机的蜗牛壳14、固定于室内出风口处的加热器15、设置在加热器15的空气流动上游侧的温度控制部16以及根据温度控制部的检测信息控制加热器运行状态的控制部。该温度控制部,检测加热器附近的室内空气温度。当温度控制部检测出的空气温度高于温度控制部的设定温度时,控制部控制加热器停止运行。这样,可以防止由于风机转动不良、风路堵塞等导致加热器温度过高而烧坏的情况发生。
当加热器运行一段时间后,用户进行操作,使取暖换气扇进入待机状态时,加热器虽然停止运行,且取暖换气扇没有故障,但由于加热器的余热,加热器附近的空气不能立刻下降至室温(即与室内空气温度一致)。如果在加热器附近的空气温度下降到温度控制部的设定温度之前,用户就再次开启取暖换气扇的话,由于控制部检测出的空气温度高于温度控制部的设定温度,所以控制部控制加热器不启动。也就是说,即使开启了取暖换气扇,取暖换气扇也只能吹出未被加热器加热的冷风,降低使用舒适度。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取暖换气扇。在本公开中,在加热部和循环气流发生部开启后的T1时间内,第一温度检测部进行温度检测,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高于预设的温度阈值时,加热部停止运行,通过本公开,既可以防止在取暖模式和热干燥模式下,取暖换气扇吹出冷风,也可以保护加热部,防止加热部烧坏,提高安全性。
(二)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取暖换气扇,包括:
循环风路,用于从进风口吸入空气,再从室内出风口供给室内;
循环气流发生部,用于产生所述循环风路的循环气流;
加热部,用于加热所述循环气流;
第一温度检测部,用于检测所述加热部附近的室内空气温度;
控制部,包括:存储模块和阈值比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出来的温度,控制所述加热部或/和所述循环气流发生部的运行状态;
所述存储模块存储温度阈值B和大于所述温度阈值B的温度阈值Z,
所述加热部和所述循环气流发生部开始运行的T1时间内,所述阈值比较模块把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与所述温度阈值Z进行比较,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高于所述温度阈值Z时,所述加热部停止运行;
所述加热部和所述循环气流发生部运行T1时间后,所述阈值比较模块把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与所述温度阈值B进行比较,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高于所述温度阈值B时,所述加热部停止运行。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取暖换气扇的控制方法,所述取暖换气扇包括:
循环风路,用于从进风口吸入空气,再从室内出风口供给室内;
循环气流发生部,用于产生所述循环风路的循环气流;
加热部,用于加热所述循环气流;
第一温度检测部,用于检测所述加热部附近的室内空气温度;
控制部,包括:存储模块和阈值比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出来的温度,控制所述加热部或/和所述循环气流发生部的运行状态;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启动加热部和循环气流发生部;
第一温度检测部开始对加热部附近的室内空气温度进行检测,并把检测到的空气温度反馈至控制部,
启动后的T1时间内,控制部比较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和温度阈值Z,如果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温度阈值Z,则进入接下来的步骤E1;
步骤E1:加热部停止运行,循环气流发生部以最小转速运行。
(三)有益效果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公开取暖换气扇及取暖换气扇的控制方法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中之一:
(1)启动加热部和循环气流发生部,第一温度检测部开始进行温度检测,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高于预设的温度阈值时,加热部停止运行,通过本公开,由于预设的温度阈值高于温度阈值B,既可以防止在取暖模式和热干燥模式下,取暖换气扇吹出冷风,也可以保护加热部,防止加热部烧坏,提高安全性。
(2)本公开通过第二温度检测部检测进风口处的室内空气温度,控制部根据第二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与目标温度阈值的差决定加热部的运行功率和循环气流发生部的转速。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取暖换气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取暖换气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取暖换气扇的加热器组与第一热敏电阻的设置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取暖换气扇的控制流程图。
【主要元件】
[现有技术]
11-本体框架;
12-进风口;
13-室内出风口;
14-蜗牛壳;
15-加热器;
16-温度控制部;
[本公开]
21-框体;
22-进风口;
23-室内出风口;
24-室外出风口;
25-循环风扇;
26-排气风扇;
27-加热器组;
28-控制部;
29-第一热敏电阻;
30-第二热敏电阻;
31-保险丝。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一种取暖换气扇,包括:循环风路,用于从进风口吸入空气,再从室内出风口供给室内;循环气流发生部,用于产生所述循环风路的循环气流;加热部,用于加热所述循环气流;第一温度检测部,用于检测所述加热部附近的室内空气温度;控制部,包括:存储模块和阈值比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出来的温度,控制所述加热部或/和所述循环气流发生部的运行状态;所述存储模块存储温度阈值B和大于所述温度阈值B的温度阈值Z,所述加热部和所述循环气流发生部开始运行的T1时间内,所述阈值比较模块把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与所述温度阈值Z进行比较,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高于所述温度阈值Z时,所述加热部停止运行;所述加热部和所述循环气流发生部运行T1时间后,所述阈值比较模块把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与所述温度阈值B进行比较,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高于所述温度阈值B时,所述加热部停止运行。
通过本公开的上述结构,启动加热部和循环气流发生部,第一温度检测部开始进行温度检测,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高于预设的温度阈值Z时,加热部停止运行,通过本公开,既可以防止在取暖模式和热干燥模式下,取暖换气扇吹出冷风,也可以保护加热部,防止加热部烧坏,提高安全性;由于预设的温度阈值Z高于温度阈值B,避免了取暖换气扇开启而其加热部不被启动的情况,减少了吹向室内的冷风,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对于所述时间T1,其为所述加热部以最大功率运行20分钟以上后停止运行,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下降至与位于室内的空气的平均温度相差正负2℃以内所需的时间。
通过本公开的上述结构,时间T1足以让加热部附近的室内空气下降至接近位于室内的空气温度,经过时间T1后,此时第一温度检测部开始进行温度检测,检测到的温度不会受前一次取暖换气扇的取暖模式或热干燥模式运行后,加热部产生的余热的影响。
在本公开的取暖换气扇中,所述取暖换气扇即使进入待机状态,所述循环气流发生部也继续运行一段时间T2。
通过本公开的上述结构,取暖换气扇进入待机状态后,循环气流发生部设置成继续运行一段时间T2后才停止运行,可以加快加热部散热,从而更好地保护加热部。而且,可以设置循环气流发生部以最低转速运行时间T2,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吹向室内的冷风,提高使用舒适度。
在本公开的取暖换气扇中,所述进风口处设有检测室内空气温度的第二温度检测部,
所述存储模块还存储目标温度阈值D,
所述加热部和所述循环气流发生部开始运行的T1时间内,所述阈值比较模块把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与所述温度阈值Z进行比较,当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低于温度阈值Z时,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第二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与所述目标温度阈值D的温度差调节所述加热部的功率和所述循环气流发生部的转速。
通过本公开的上述结构,控制部根据第二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与目标温度阈值的差决定加热部的运行功率和循环气流发生部的转速。
所述存储模块还存储温度阈值A和大于所述温度阈值A的温度阈值B,
所述加热部和所述循环气流发生部运行时间T1后,所述阈值比较模块把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与所述温度阈值A进行比较,并把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与所述温度阈值B进行比较,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阈值比较模块比较出的结果,
当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高于温度阈值A,但低于温度阈值B时,所述加热部降低功率或维持原功率运行,同时所述循环气流发生部以原转速运行;
当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高于或等于温度阈值B时,所述加热部停止运行,同时所述循环气流发生部降低转速或以最小转速运行。
当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低于温度阈值A时,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第二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与所述目标温度阈值D的温度差调节所述加热部的功率和所述循环气流发生部的转速。
通过本公开的上述结构,经过时间T1后,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不会受前一次取暖换气扇的取暖模式或热干燥模式运行后加热部产生的余热的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存储模块存储高于所述温度阈值Z的温度阈值C,所述加热部附近设有电路保护部,所述加热部附近的温度上升至所述温度阈值C时,所述电路保护部动作。
所述温度阈值C,是在所述循环气流发生部不运行的情况下,所述加热部以最大功率运行一段比时间T1更长的时间后,所测定的所述加热部附近的空气温度。
通过本公开的上述结构,当第一温度检测部没有正常工作或者失效时,可以防止循环气流发生部转动不良、风路堵塞、加热部故障等导致加热部过热,从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本公开的一种取暖换气扇的控制方法,所述取暖换气扇包括:
循环风路,用于从进风口吸入空气,再从室内出风口供给室内;
循环气流发生部,用于产生所述循环风路的循环气流;
加热部,用于加热所述循环气流;
第一温度检测部,用于检测所述加热部附近的室内空气温度;
控制部,包括:存储模块和阈值比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出来的温度,控制所述加热部或/和所述循环气流发生部的运行状态;所述取暖换气扇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启动加热部和循环气流发生部;
第一温度检测部开始对加热部附近的室内空气温度进行检测,并把检测到的空气温度反馈至控制部,
启动后的T1时间内,控制部比较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和温度阈值Z,如果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温度阈值Z,则进入接下来的步骤E1;
步骤E1:加热部停止运行,循环气流发生部以最小转速运行。
在本公开的控制方法中,
加热部和循环气流发生部运行一段时间T1后,控制部比较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和预先设定的温度阈值A,并比较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和大于温度阈值A的温度阈值B,如果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温度阈值A的同时小于温度阈值B,则进入接下来的步骤C1;如果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温度阈值B,则进入接下来的步骤C2;
C1:如果加热部正在运行的功率比加热部的功率中央值高,则控制部控制加热部降低功率运行;如果加热部正在运行的功率比加热部的功率中央值低,则功率不变,继续运行,同时循环气流发生部转速不变,继续运行;
C2:加热部停止运行,循环气流发生部以最小转速运行。
在本公开的控制方法中,所述取暖换气扇还包括:第二温度检测部,设于进风口处,用于检测室内空气温度;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启动加热部和循环气流发生部后,
第二温度检测部检测室内空气温度,并把检测到的空气温度反馈至控制部,
启动后的T1时间内,控制部比较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和温度阈值Z,如果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比温度阈值Z小,则进入接下来的步骤E2;
步骤E2:控制部将第二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室内空气温度与目标温度阈值D进行比较,根据温度差调节加热部的功率和循环气流发生部的转速;
加热部和循环气流发生部运行一段时间T1后,控制部比较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和预先设定的温度阈值A,并比较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和大于温度阈值A的温度阈值B,如果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比温度阈值A小,则进入接下来的步骤C3;
步骤C3:控制部将第二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室内空气温度与目标温度阈值D进行比较,根据温度差调节加热部的功率和循环气流发生部的转速。
在本公开的控制方法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取暖换气扇进入待机状态,加热部停止运行,循环气流发生部以最小转速继续运行T2时间,T2结束后,循环气流发生部停止运行。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公开进一步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取暖换气扇。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取暖换气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取暖换气扇的加热器组与第一热敏电阻的设置示意图。如图2、图3所示,本公开取暖换气扇包括:框体21、进风口22、室内出风口23、室外出风口24、循环风扇25、排气风扇26、加热器组27、控制部28。
框体21呈中空箱状,形成取暖换气扇的外廓。进风口22位于框体21面向室内的开口处,用于供室内的空气进入框体内。室内出风口23位于框体21面向室内的开口处,用于供进入框体21的空气向室内吹出。室外出风口24位于框体21的侧面,用于供进入框体21的空气向室外吹出。循环风扇25位于框体21内,作为循环气流发生部,用于将空气从进风口22引导向室内出风口23、产生循环风路的循环气流。排气风扇26位于框体21内,用于将空气从进风口引导向室外出风口24、产生排气风路的排气气流。加热器组27作为加热部,设于室内出风口23上游侧。控制部28作为控制手段,控制循环风扇25和加热器组27的运行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循环风扇25和排气风扇26可以但不限于设置为西洛克循环风扇。加热器组27由多组PTC加热器组成。循环气流在流向室内前,先被加热器组27加热,变成暖风,再吹向室内,实现取暖功能或热干燥功能。
如图3所示,为了防止由于风机转动不良、风路堵塞等导致加热器组27温度过高而烧坏,在加热器组27的上游侧设有检测加热器组27附近的室内空气温度,作为第一温度检测部的第一热敏电阻29。为了能够准确检测加热器组27附近的室内空气温度,第一热敏电阻29设置于加热器组27的附近。另外,在进风口22处设有检测室内空气温度,作为第二温度检测部的第二热敏电阻30。
以上为取暖换气扇的构成的说明。接下来说明取暖换气扇的运行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取暖换气扇有4种运行模式,包括:取暖模式、凉干燥模式、热干燥模式和排气模式。
取暖换气扇运行取暖模式时,在循环风扇25的驱动下,循环气流从进风口22进入框体21内,通过循环风路被加热器组27加热后从室内出风口23吹向室内,实现取暖功能。
取暖换气扇运行排气模式时,在排气风扇26的驱动下,排气气流从进风口22进入框体21内,通过排气风路从室外出风口24吹向室外,实现排气功能。
取暖换气扇运行热干燥模式时,在循环风扇25的驱动下,循环气流从进风口22进入框体21内,通过循环风路被加热器组27加热后从室内出风口23吹向室内;在排气风扇26的驱动下,排气气流从进风口22进入框体21内,通过排气风路从室外出风口24吹向室外,实现热干燥功能。
取暖换气扇运行凉干燥模式时,加热器组27不运行,在循环风扇25的驱动下,循环气流从进风口22进入框体内,通过循环风路从室内出风口23吹向室内;在排气风扇26的驱动下,排气气流从进风口22进入框体21内,通过排气风路从室外出风口24吹向室外,实现凉干燥功能。
下面仅对取暖模式和热干燥模式的运行进行说明,凉干燥模式和排气模式时,加热器组27和热敏电阻不运行,所以不展开赘述。
启动加热器组27和循环风扇25的时间T1内,第一热敏电阻29把检测到的温度反馈至控制部28,控制部28把该温度和预设的温度阈值Z进行比较,加热器组27和循环风扇25运行时间T1后,第一热敏电阻29把检测到的温度反馈至控制部28,控制部28把该温度和预设的两个温度阈值A、B进行比较,其中A<B<Z。控制部28是微型计算机。控制部28包括CPU、存储模块和阈值比较模块。
存储模块可以为存储空间,阈值比较模块可以为程序模块。存储模块为内置在微型计算机的RAM或ROM。存储模块存储温度阈值A、温度阈值B、温度阈值C、温度阈值Z和目标温度阈值D(其中A<B<Z<C,D由用户从30℃至45℃之间进行自行设定),并把阈值比较模块作为程序进行存储。
假设温度阈值Z为60℃,温度阈值A为48℃,温度阈值B为50℃,温度阈值C为104℃。当然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设定其它温度阈值,目标温度阈值D的温度范围也不限于30℃至45℃之间。
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通过多次试验,取暖换气扇正常运行时,第一热敏电阻29检测到的温度一般不会超过48℃,但也有2℃左右的波动范围。因此,温度阈值A可以设定为48℃;温度阈值B可以设定为50℃。当第一热敏电阻29检测到的温度低于48℃时,说明取暖换气扇运行正常。因此,控制部28不会根据第一热敏电阻29检测到的温度而调整加热器组27的功率和循环风扇25的转速,而是根据第二热敏电阻30检测到的温度与由用户自行设定的目标温度阈值D的温度差调节加热器组27的功率和循环风扇25的转速。目标温度阈值D由用户自行设定,例如从30℃至45℃之间进行选择。
当第一热敏电阻29检测到的温度高于48℃,但低于50℃时,说明取暖换气扇的部件可能出现故障,加热器组27温度过高。因此,为降低加热器组27的温度,如果加热器组27正在运行的功率比加热器组27的功率中央值高,则控制部控制加热器组27降低功率运行;如果加热器组27正在运行的功率比加热器组27的功率中央值低,则功率不变,继续运行,同时循环风扇25转速不变,继续运行。这样,既可以降低加热器组27的温度,也可以防止室内出风口23吹出冷风;例如:加热器组27的功率包括2900W、2450W、2000W、1000W、500W这5档。当加热器组27正在运行的功率为2000W以上(不包括2000W)时,则降低功率至2000W运行,当加热器组27正在运行的功率为2000W或以下时,则功率维持不变。而同时循环风扇25以原转速继续运行,即根据第二热敏电阻30检测的温度与目标温度阈值D的温度差决定循环风扇25转速。如果通过循环风扇25的降温,第一热敏电阻29检测到的温度可以降至48℃以下的话,说明取暖换气扇的部件可能没有故障,加热器组27恢复原功率运行,即根据第二热敏电阻30检测的温度与目标温度阈值D的温度差决定加热器组27的运行功率。
当第一热敏电阻29检测到的温度达到50℃时,说明取暖换气扇的部件出现故障的可能性较大,控制部28控制加热器组27全部停止运行,并控制循环风扇25以最小转速运行,以求对加热器组27进行降温,并抑制吹向室内的冷风的量;如果第一热敏电阻29检测的温度降至48℃以下时,说明取暖换气扇的部件可能没有故障,加热器组27和循环风扇25恢复原功率和原转速运行,即根据第二热敏电阻30检测到的温度与目标温度阈值D的温度差决定加热器组27的运行功率和循环风扇25的转速。
当用户操作取暖换气扇,使取暖换气扇进入待机状态后,控制部28控制加热器组27全部停止运行,为加快加热器组27散热,循环风扇25以最小转速继续运行一段时间T2后才停止运行。但是,取暖换气扇进入待机状态后循环风扇25继续运行的时间T2不能太长,因为持续吹出的冷风会给用户带来不适感,而且也会导致用户误以为取暖换气扇发生故障,不能被关闭。因此,即使循环风扇运行了一段时间T2,但加热器组27的温度并未下降至室温,加热器组27向周围放热,导致第一热敏电阻29检测到的温度可能维持在温度阈值B以上较长时间。为防止第一热敏电阻29检测到的温度下降至温度阈值B以下前,用户再次开启取暖换气扇的取暖模式或热干燥模式时,第一热敏电阻29把检测到的温度反馈至控制部28,控制部28控制加热器组27不启动的情况,第一热敏电阻29在加热器组27和循环风扇25开启后的一段时间T1时间内,即使第一热敏电阻29检测到的温度高于预设的温度阈值B,加热器也不会停止运行,第一热敏电阻29检测到的温度高于预设的温度阈值Z时,加热器组27才停止运行。这样,虽然第一热敏电阻29检测到的温度较高,但取暖换气扇仍然可以通过室内出风口吹出经加热器组27加热的空气,提高用户舒适度。
另一方面,加热器组27和循环风扇25开启后的T1时间内,如果第一热敏电阻29检测到的温度高于预设的温度阈值Z时,加热器组27停止运行。温度阈值Z可通过多次试验总结取得。进行试验时,加热器组27的多组加热器全部开启,即以最大功率运行20分钟以上,然后使加热器组停止运行,记录当前第一热敏电阻29检测到的温度。通过多次试验,计算该温度的平均值,再加上2℃至5℃的余量,设为温度阈值Z。这样,所述的温度阈值Z就可以看作是加热器组27运行一段时间后,用户进行操作,使取暖换气扇进入待机状态后,又在短时间内再次开启取暖换气扇时,取暖换气扇在没有故障的情况下,第一热敏电阻29会检测到的最高温度。在实际使用取暖换气扇时,如果第一热敏电阻29检测到的温度高于预设的温度阈值Z,说明取暖换气扇的部件出现故障的可能性较大,控制部28控制加热器组27全部停止运行,并控制循环风扇25以最小转速运行,以求对加热器组27进行降温,并抑制吹向室内的冷风的量。这样,既可以防止在取暖模式和热干燥模式下,取暖换气扇吹出冷风,也可以保护加热器组,防止加热器组烧坏,提高安全性。
另外,时间T1可通过多次试验总结取得。进行试验时,加热器组27的多组加热器全部开启,即以最大功率运行20分钟以上,然后使加热器组27停止运行,计算加热器组27附近的室内空气下降至接近位于室内的空气温度所需的时间。通过多次试验,计算该段时间的平均值,设为T1。也就是说,即使加热器组27以最大功率运行足够长的时间,时间T1也足以让加热器组27附近的室内空气下降至接近位于室内的空气温度。而因为经过时间T1后,加热器组27附近的室内空气已经下降至接近位于室内的空气温度,所以此时第一热敏电阻29检测到的温度不会受前一次取暖换气扇的取暖模式或热干燥模式运行后,加热器组27产生的余热的影响。也就是说,经过时间T1后,如果第一热敏电阻29检测到的温度达到温度阈值B的话,就已经说明取暖换气扇的部件出现故障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控制部28控制加热器组27全部停止运行,并控制循环风扇25以最小转速运行,以求对加热器组27进行降温,并抑制吹向室内的冷风的量。
而且,由于实际情况下,室内空气温度不均匀,所指的下降至接近位于室内的空气温度,是指与位于室内的空气平均温度相差正负2℃以内。当然,如上所述,为了加快加热器组27散热,取暖换气扇进入待机状态后,循环风扇25可以设置成继续运行一段时间T2后才停止运行。
而且,加热器组27附近设有作为电路保护部的保险丝31,加热器组27附近的室内空气温度上升至温度阈值C(C>Z)时,保险丝31自动熔断。当第一热敏电阻29没有正常工作或者失效时,为防止循环风扇25转动不良、风路堵塞、加热器组27故障等导致加热器组27过热,从而导致框体21和其它部件过热而发生意外事故的情况发生,保险丝31附近的空气温度上升至温度阈值C时,保险丝31自动熔断,加热器组27停止运行。但是,保险丝31自动熔断后,就必须更换保险丝,如果保险丝与加热器组为一体成型的话,加热器组也需要一并更换。启动加热器组27和循环风扇25的同时第一热敏电阻29进行温度检测,并在加热器组27附近的室内空气达到温度阈值C前,控制部28就可以根据第一热敏电阻29的检测信息控制加热器组27停止运行,从而保护保险丝31及加热器组27不损坏。
(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取暖换气扇的控制方法,以下结合取暖换气扇的控制流程图进行说明,其中,加热部是加热器组,循环气流发生部是循环风扇,第一温度检测部是第一热敏电阻,第二温度检测部是第二热敏电阻。如图4所示,
步骤S0:加热器组27和循环风扇25启动;
步骤S1:第一热敏电阻29、第二热敏电阻30开始对加热器组27附近的室内空气温度进行检测,并把检测到的空气温度反馈至控制部28,;
S2:控制部比较第一热敏电阻29检测到的温度和预先设定的温度阈值Z,如果第一热敏电阻29检测到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温度阈值Z,则进入接下来的步骤S2-1;如果第一热敏电阻29检测到的温度比温度阈值Z小,则进入接下来的步骤S2-2;
步骤S2-1:加热器组27停止运行,循环风扇25以最小转速运行;
步骤S2-2:控制部将第二热敏电阻30检测到的室内空气温度与目标温度阈值D进行比较,根据温度差调节加热器组27的功率和循环风扇25的转速。
步骤S3:时间T1结束后,控制部比较第一热敏电阻29检测到的温度和预先设定的温度阈值A,并比较第一热敏电阻29检测到的温度和大于温度阈值A的温度阈值B,如果第一热敏电阻29检测到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温度阈值A的同时小于温度阈值B,则进入接下来的步骤S3-1;如果第一热敏电阻29检测到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温度阈值B,则进入接下来的步骤S3-2;如果第一热敏电阻29检测到的温度比温度阈值A小,则进入接下来的步骤S3-3。
步骤S3-1:如果加热器组27正在运行的功率比加热器组27的功率中央值高,则控制部控制加热器组27降低功率运行;如果加热器组27正在运行的功率比加热器组27的功率中央值低,则功率不变,继续运行,同时循环风扇25转速不变,继续运行。例如:加热器组27的功率包括2900W、2450W、2000W、1000W、500W这5档。当加热器组27正在运行的功率为2000W以上(不包括2000W)时,则降低功率至2000W运行,当加热器组27正在运行的功率为2000W或以下时,则功率维持不变。这样,既可以降低加热器组27的温度,也可以防止室内出风口23吹出冷风。当第一热敏电阻29检测到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温度阈值B时,进入步骤S3-2,当第一热敏电阻29检测到温度小于温度阈值A时,进入步骤S3-3。
步骤S3-2:加热器组27停止运行,循环风扇25以最小转速运行;当第一热敏电阻29检测到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温度阈值A的同时小于温度阈值B时,进入步骤S3-1,当第一热敏电阻29检测到的温度小于温度阈值A时,进入步骤S3-3。
步骤S3-3:控制部28将第二热敏电阻30检测到的室内空气温度与存储模块记忆的目标温度阈值D进行比较,根据温度差调节加热器组27的功率和循环风扇25的转速。当第一热敏电阻29检测到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温度阈值A的同时小于温度阈值B时,进入步骤S3-1,当第一热敏电阻29检测到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温度阈值B时,进入步骤S3-2。
步骤S4:取暖换气扇进入待机状态,加热器组27停止运行,循环风扇25以最小转速继续运行T2时间。T2结束后,循环风扇25停止运行。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依据以上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对本公开取暖换气扇有了清楚的认识。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正文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均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并未进行详细说明。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可提供包含特定值的参数的示范,但这些参数无需确切等于相应的值,而是可在可接受的误差容限或设计约束内近似于相应值。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此外,除非特别描述或必须依序发生的步骤,上述步骤的顺序并无限制于以上所列,且可根据所需设计而变化或重新安排。并且上述实施例可基于设计及可靠度的考虑,彼此混合搭配使用或与其他实施例混合搭配使用,即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自由组合形成更多的实施例。
应注意,贯穿附图,相同的元素由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在以下描述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应该理解为对本公开有任何限制,而只是本公开实施例的示例。在可能导致对本公开的理解造成混淆时,将省略常规结构或构造。应注意,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尺寸不反映真实大小和比例,而仅示意本公开实施例的内容。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取暖换气扇,包括:
循环风路,用于从进风口吸入空气,再从室内出风口供给室内;
循环气流发生部,用于产生所述循环风路的循环气流;
加热部,用于加热所述循环气流;
第一温度检测部,用于检测所述加热部附近的室内空气温度;
控制部,包括:存储模块和阈值比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出来的温度,控制所述加热部或/和所述循环气流发生部的运行状态;
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模块存储温度阈值B和大于所述温度阈值B的温度阈值Z,
所述加热部和所述循环气流发生部开始运行的T1时间内,所述阈值比较模块把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与所述温度阈值Z进行比较,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高于所述温度阈值Z时,所述加热部停止运行;
所述加热部和所述循环气流发生部运行T1时间后,所述阈值比较模块把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与所述温度阈值B进行比较,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高于所述温度阈值B时,所述加热部停止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T1为所述加热部以最大功率运行20分钟以上后停止运行,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下降至与位于室内的空气的平均温度相差正负2℃以内所需的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暖换气扇即使进入待机状态,所述循环气流发生部也继续运行一段时间T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换气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口处设有检测室内空气温度的第二温度检测部,
所述存储模块存储目标温度阈值D,
所述加热部和所述循环气流发生部开始运行的T1时间内,所述阈值比较模块把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与所述温度阈值Z进行比较,当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低于温度阈值Z时,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第二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与所述目标温度阈值D的温度差调节所述加热部的功率和所述循环气流发生部的转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暖换气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模块还存储温度阈值A,所述温度阈值B大于所述温度阈值A,
所述加热部和所述循环气流发生部运行时间T1后,所述阈值比较模块把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与所述温度阈值A进行比较,并把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与所述温度阈值B进行比较,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阈值比较模块比较出的结果,
当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高于温度阈值A,但低于温度阈值B时,所述加热部降低功率或维持原功率运行,同时所述循环气流发生部以原转速运行;
当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高于或等于温度阈值B时,所述加热部停止运行,同时所述循环气流发生部降低转速或以最小转速运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暖换气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部和所述循环气流发生部运行时间T1后,当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低于温度阈值A时,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第二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与所述目标温度阈值D的温度差调节所述加热部的功率和所述循环气流发生部的转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模块存储高于所述温度阈值Z的温度阈值C,所述加热部附近设有电路保护部,所述加热部附近的温度上升至所述温度阈值C时,所述电路保护部动作。
8.一种取暖换气扇的控制方法,所述取暖换气扇包括:
循环风路,用于从进风口吸入空气,再从室内出风口供给室内;
循环气流发生部,用于产生所述循环风路的循环气流;
加热部,用于加热所述循环气流;
第一温度检测部,用于检测所述加热部附近的室内空气温度;
控制部,包括:存储模块和阈值比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出来的温度,控制所述加热部或/和所述循环气流发生部的运行状态;
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启动加热部和循环气流发生部;
第一温度检测部开始对加热部附近的室内空气温度进行检测,并把检测到的空气温度反馈至控制部,
启动后的T1时间内,控制部比较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和温度阈值Z,如果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温度阈值Z,则进入接下来的步骤E1;
步骤E1:加热部停止运行,循环气流发生部以最小转速运行;
加热部和循环气流发生部运行一段时间T1后,控制部比较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和预先设定的温度阈值A,并比较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和大于温度阈值A的温度阈值B,如果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温度阈值A的同时小于温度阈值B,则进入接下来的步骤C1;如果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温度阈值B,则进入接下来的步骤C2;
步骤C1:如果加热部正在运行的功率比加热部的功率中央值高,则控制部控制加热部降低功率运行;如果加热部正在运行的功率比加热部的功率中央值低,则功率不变,继续运行,同时循环气流发生部转速不变,继续运行,所述功率中央值为所述加热部功率档位的中间值;
步骤C2:加热部停止运行,循环气流发生部以最小转速运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暖换气扇还包括:
第二温度检测部,设于进风口处,用于检测室内空气温度;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启动加热部和循环气流发生部后,
第二温度检测部检测室内空气温度,并把检测到的空气温度反馈至控制部,
启动后的T1时间内,控制部比较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和温度阈值Z,如果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比温度阈值Z小,则进入接下来的步骤E2;
步骤E2:控制部将第二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室内空气温度与目标温度阈值D进行比较,根据温度差调节加热部的功率和循环气流发生部的转速;
加热部和循环气流发生部运行一段时间T1后,控制部比较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和预先设定的温度阈值A,并比较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和大于温度阈值A的温度阈值B,如果第一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温度比温度阈值A小,则进入接下来的步骤C3;
步骤C3:控制部将第二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室内空气温度与目标温度阈值D进行比较,根据温度差调节加热部的功率和循环气流发生部的转速。
10.根据权利要求8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取暖换气扇进入待机状态,加热部停止运行,循环气流发生部以最小转速继续运行时间T2,T2结束后,循环气流发生部停止运行。
CN201810970540.0A 2018-08-24 2018-08-24 取暖换气扇及取暖换气扇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8577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70540.0A CN110857795B (zh) 2018-08-24 2018-08-24 取暖换气扇及取暖换气扇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70540.0A CN110857795B (zh) 2018-08-24 2018-08-24 取暖换气扇及取暖换气扇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57795A CN110857795A (zh) 2020-03-03
CN110857795B true CN110857795B (zh) 2022-07-08

Family

ID=69636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70540.0A Active CN110857795B (zh) 2018-08-24 2018-08-24 取暖换气扇及取暖换气扇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577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37524A (zh) * 2020-06-11 2020-09-08 美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取暖换气设备、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2628862B (zh) * 2020-12-23 2022-08-1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立柜式空调内机及空调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26164B2 (ja) * 1990-04-20 1998-11-18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蓄熱床暖房制御システム
US6131402A (en) * 1998-06-03 2000-10-17 Carrier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heat pump to improve heating supply air temperature
US8285127B2 (en) * 2007-09-05 2012-10-09 Tpi Corporation In-line duct supplemental heating and cooling device and method
CN101545496B (zh) * 2008-03-26 2012-06-06 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浴室用取暖换气扇的控制方法
CN104075371B (zh) * 2013-03-26 2016-06-08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电暖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4197464A (zh) * 2014-07-28 2014-12-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及系统
JP2016205708A (ja) * 2015-04-22 2016-12-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換気装置及び加湿暖房システム
CN205425117U (zh) * 2016-03-11 2016-08-03 李楠 一种浴室用暖风机装置
CN107228403A (zh) * 2017-06-13 2017-10-03 芜湖桑乐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开启断电的电暖画控制方法
CN108151116A (zh) * 2017-12-22 2018-06-12 嘉兴润邦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浴室取暖器及信息交互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57795A (zh) 2020-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22327B (zh) 一种变频空调器电加热控制方法
CN110857795B (zh) 取暖换气扇及取暖换气扇的控制方法
CN101576095B (zh) 带加热器的换气扇
JP6211206B2 (ja) 熱交換換気装置
CN106642325B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制热开机控制方法
CN103629741A (zh) 一种制热空调系统、制热方法、及汽车
JP2009023482A (ja) リアユニット及びその制御装置
CN101865527A (zh) 空气加热装置及其防止过热的控制方法
JP6350812B2 (ja) 電池の温調装置
CN204063302U (zh) 送风装置
CN110857796B (zh) 取暖换气扇及取暖换气扇的控制方法
CN107228465B (zh) 全热交换装置和全热交换装置的控制方法
JPH10114214A (ja) 自動車用空調制御装置
JP6117664B2 (ja) 温度制御装置、温度制御方法
JPH0719524A (ja) 厨房室用空調装置
JP3208685B2 (ja) 白煙防止型冷却塔の運転方法
JP6066570B2 (ja) 乾燥機
JP5943633B2 (ja) ミストサウナ装置
CN112193020A (zh) 用于车辆空调的控制方法、空调系统及车辆
CN206314149U (zh) 一种加热型排气扇
KR950004501B1 (ko) 온수식 난방장치
JP5950609B2 (ja) ミストサウナ装置
CN115972851A (zh) 一种空调器的加热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空调器
JP2013167403A (ja) 温水利用温風発生装置
JP2013217533A (ja) 温風暖房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Yang Jingtao

Inventor after: Hou Guancheng

Inventor after: Dong Qingfeng

Inventor after: Deng Dunming

Inventor after: Huang Miao

Inventor before: Yang Jingtao

Inventor before: Hou Guancheng

Inventor before: Dong Qingfeng

Inventor before: Deng Jingming

Inventor before: Huang Miao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Yang Jingtao

Inventor after: Hou Guancheng

Inventor after: Dong Qingfeng

Inventor after: Deng Dunming

Inventor after: Huang Miao

Inventor before: Yang Jingtao

Inventor before: Hou Guancheng

Inventor before: Dong Qingfeng

Inventor before: Deng Dunming

Inventor before: Huang M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