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54900A - 一种多能量源协同获取的功率点跟踪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能量源协同获取的功率点跟踪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54900A
CN110854900A CN201910925921.1A CN201910925921A CN110854900A CN 110854900 A CN110854900 A CN 110854900A CN 201910925921 A CN201910925921 A CN 201910925921A CN 110854900 A CN110854900 A CN 1108549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or
power point
point tracking
nmos transistor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2592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54900B (zh
Inventor
刘帘曦
张沛超
田宇渊
黄超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di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di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di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di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92592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549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549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549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549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549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F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VARIABLES
    • G05F1/00Automatic systems in which deviations of an electric quantity from one or more predetermined values are detected at the output of the system and fed back to a device within the system to restore the detected quantity to its predetermined value or values, i.e. retroactive systems
    • G05F1/66Regulating electric power
    • G05F1/67Regulating electric power to the maximum power available from a generator, e.g. from solar cel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能量源协同获取的功率点跟踪电路,包括升压功率级电路和第一功率点跟踪电路,其中,升压功率级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能量源的输出端,升压功率级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二能量源的输出端,升压功率级电路用于将第一能量源和第二能量源的工作周期穿插结合以交替获取第一能量源和第二能量源的输入能量;第一功率点跟踪电路连接升压功率级电路,用于对升压功率级电路的输出功率点进行控制,使升压功率级电路以第一功率点输出能量。该电路采用升压功率级电路,可以利用非连续导通模式的空闲时间,将不同的能量源的工作周期结合起来,实现了多种能量源的同时工作且互不干扰。

Description

一种多能量源协同获取的功率点跟踪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能量源协同获取的功率点跟踪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就需要大量的传感器来获取物体之间信息并形成无线传感器网络。其中,传统的电池给传感器等电子设备供电,受限于其体积较大、续航时间较短、更换电池的复杂性和成本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进一步发展。
环境能量获取为无线传感器的应用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常见的环境能量源包括:光能、热能、动能和射频能,这些能量源都有各自的最佳适用条件。例如,光能在强光照下能产生很大的能量;热能发电片的能量密度不受光强的影响,只要有温差就能发电,有更高的稳定性。
然而,单一能量源收集系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光能发电在室内光线弱的环境,产生的能量就特别低;而热能发电机的能量密度虽然不受光强的影响,但是仍低于光照条件下的光电发电机。因此,单一能量源系统的可适用性和功能性较弱,无法为无线传感器网络提供更多的能量,无法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供电。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能量源协同获取的功率点跟踪电路。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能量源协同获取的功率点跟踪电路,包括:升压功率级电路和第一功率点跟踪电路,其中,
所述升压功率级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能量源的输出端,所述升压功率级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二能量源的输出端,所述升压功率级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一能量源和所述第二能量源的工作周期穿插结合以交替获取所述第一能量源和所述第二能量源的输入能量;
所述第一功率点跟踪电路连接所述升压功率级电路,用于对所述升压功率级电路的输出功率点进行控制,使所述升压功率级电路以第一功率点输出能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压功率级电路包括: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第三NMOS管、第四NMOS管、第五NMOS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电感、二极管;其中,
所述第一能量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三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三NMOS管的漏极之间的节点,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接地端;所述第二能量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四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四NMOS管的漏极之间的节点,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接地端;所述第三N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四N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电感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N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四NMOS管的源极之间的节点,所述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所述升压功率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接地端,所述第五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的正极之间的节点,所述第五NMOS管的源极连接接地端;
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三NMOS管的栅极、所述第四N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五NMOS管的栅极均连接所述第一功率点跟踪电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功率点跟踪电路包括:第一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第二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和逻辑门,其中,
所述第二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能量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之间的节点,所述第二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四NMOS管的漏极之间的节点,所述第二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逻辑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逻辑门的第一输入端之间的节点,所述第一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能量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之间的节点,所述第一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的第三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三NMOS管的漏极之间的节点;所述第一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逻辑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逻辑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五N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逻辑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逻辑门的第三输出端与所述第三N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逻辑门的第四输出端与所述第四NMOS管的栅极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包括:第一采样保持电路、第一比较器、第一计数器、第一导通时间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采样保持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采样保持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计数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计数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导通时间控制电路,所述第一导通时间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通时间控制电路包括:第六NMOS管、第一电流源、第四电容、第二比较器、第七NMOS管、第二电流源、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开关、第三比较器和第一反相器,其中,
所述第一电流源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六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与固定基准源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六NMOS管的漏极之间的节点,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NMOS管的源极连接且连接接地端;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七N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七NMOS管的栅极之间的节点,所述第七N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三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流源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七N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三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之间的节点,所述第七NMOS管的源极连接接地端,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七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容的一端与第二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七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八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九电容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七NMOS管的源极连接且连接接地端,所述第一开关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开关的另一端、所述第四开关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七N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三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与固定基准源连接,所述第三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六NMOS管的栅极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五电容的电容值为8Cu1,所述第六电容的电容值为Cu1,所述第七电容的电容值为2Cu1,所述第八电容的电容值为4Cu1,所述第九电容的电容值为8Cu1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包括:第二采样保持电路、第四比较器、第二计数器、第二导通时间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第二采样保持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采样保持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的第三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计数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计数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导通时间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导通时间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导通时间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通时间控制电路包括:延时电路、脉冲发生器、RS触发器、第一PMOS管、第八NMOS管、第二反相器、第三电流源、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第十四电容、第五比较器、第五开关、第六开关、第七开关、第八开关,其中,
所述延时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延时电路的输出端TDELAY与所述脉冲发生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脉冲发生器的输出端和所述RS触发器的R端连接,所述RS触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三电流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八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八N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RS触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之间的节点,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八NMOS管的漏极之间的节点,所述第五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连接固定基准源,所述第五比较器的输出端CLOCK_OFF2与所述RS触发器的S端连接,所述第十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八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十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的一端,所述第十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的一端,所述第十三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开关的一端,所述第十四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八开关的一端,所述第十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十一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十二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十三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十四电容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八NMOS管的源极连接且连接接地端,所述第五开关、所述第六开关、所述第七开关、所述第八开关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八NMOS管的漏极之间的节点连接;
所述第十电容的电容值为8Cu2,所述第十一电容的电容值为Cu2,所述第十二电容的电容值为2Cu2,所述第十三电容的电容值为4Cu2,所述第十四电容的电容值为8Cu2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延时电路包括:第三反相器、第一电阻、第十五电容、第四反相器;其中,
所述第三反相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反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反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延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五电容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反相器的输入端之间的节点,所述第十五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接地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脉冲发生器包括:第五反相器、第六反相器、第七反相器、第二电阻、第十六电容、与非门;其中,
所述第五反相器的输入端、所述第六反相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延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反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与非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反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七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七反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与非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与非门的输出端与所述RS触发器的R端连接,所述第十六电容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七反相器的输入端之间的节点,所述第十六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接地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电路采用升压功率级电路,升压功率级电路可以利用非连续导通模式的空闲时间,将不同的能量源的工作周期结合起来,使得多种能量源可以协同获取,解决了单一能量源系统的可适用性和功能性较弱的问题,实现了多种能量源的同时工作且互不干扰。
2、本发明的功率点跟踪电路采用第一功率点跟踪电路,可以实现多种能量源均以最大功率点输出,从而为无线传感器网络提供更多的能量,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供电。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能量源协同获取的功率点跟踪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能量源协同获取的功率点跟踪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升压功率级电路的工作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导通时间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导通时间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延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脉冲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能量源协同获取的功率点跟踪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功率点跟踪电路包括:升压(BOOST)功率级电路1和第一功率点跟踪电路2。其中,升压功率级电路1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能量源的输出端,升压功率级电路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二能量源的输出端,且升压功率级电路1与第一功率点跟踪电路2连接。
具体的,第一能量源可以为光伏发电机PV、热电发电机TEG中的任一个,第二能量源则为光伏发电机PV、热电发电机TEG中的另一个。
升压功率级电路1用于利用非连续导通模式(Dis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DCM)的空闲时间,将不同的能量源的工作周期结合起来以交替获第一能量源和第二能量源的输入能量,使得多种能量源可以协同获取,实现多种输入能量源的同时工作且互不干扰。
第一功率点跟踪电路2为最大功率点跟踪电路,用来对升压功率级电路1的输出功率点进行跟踪控制,使得升压功率级电路1输出的功率保持在稳定状态并且以最大功率点输出,实现不同能量源均以最大功率点输出。
本实施例通过升压功率级电路解决了单一能量源系统的可适用性和功能性较弱的问题,实现了多种能量源的同时工作且互不干扰。第一功率点跟踪电路通过实现多种能量源均以最大功率点输出,为无线传感器网络提供更多的能量,从而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供电。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请参见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能量源协同获取的功率点跟踪电路的电路结构图。图2中,升压功率级电路1包括:第一NMOS管MN1、第二NMOS管MN2、第三NMOS管MN3、第四NMOS管MN4、第五NMOS管MN5、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电感L、二极管D。
其中,第一能量源的输出端与第一NMOS管MN1的漏极连接,第一NMOS管MN1的源极与第三NMOS管MN3的漏极连接,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至第一NMOS管MN1的源极与第三NMOS管MN3的漏极之间的节点A,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接地端;第二能量源的输出端与第二NMOS管MN2的漏极连接,第二NMOS管MN2的源极与第四NMOS管MN4的漏极连接,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第二NMOS管MN2的源极与第四NMOS管MN4的漏极之间的节点B,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接地端;第三NMOS管MN3的源极与第四NMOS管MN4的源极连接,电感L的一端连接至第三NMOS管MN3的源极与第四NMOS管MN4的源极之间的节点C,电感L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的负极与第三电容C3的一端、升压功率级电路的输出端VO连接,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接地端,第五NMOS管MN5的漏极连接电感L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的正极之间的节点E,第五NMOS管MN5的源极连接接地端;第一NMOS管MN1的栅极、第二NMOS管MN2的栅极、第三NMOS管MN3的栅极、第四NMOS管MN4的栅极、第五NMOS管MN5的栅极均连接第一功率点跟踪电路2。
具体的,请参见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升压功率级电路的工作示意图。以第一能量源为光伏发电机PV、第二能量源为热电发电机TEG为例,该升压功率级电路1的工作过程如下:在热电能量获取阶段,MN2、MN4和MN5均导通后,加在电感L两端的电压为VTEG,此时电感电流上升,斜率为VTEG/L,当MN5关断后,电感L的能量传递到输出储存电容C3,此时电感电流减小,之后,对于热电能量获取,升压功率级电路1处于空闲时间,光伏发电机利用此空闲时间工作,进入光伏能量获取阶段;在光伏能量获取阶段,MN1、MN3和MN5均导通后,加在电感L两端的电压为VPV,此时电感电流上升,斜率为VPV/L,当MN5关断后,电感L的能量传递到输出储存电容C3,此时电感电流减小,之后,对于光伏能量获取,升压功率级电路1处于空闲时间,热电发电机利用此空闲时间工作,又进入热电能量获取阶段;两种能量获取交替进行。最终,升压功率级电路1利用DCM模式的空闲时间,将不同的能量源的工作周期穿插结合起来,仅需一个电感实现多种输入源的同时工作且互不干扰。
本实施例中的升压功率级电路利用DCM模式的空闲时间,将光伏发电机PV和热电发电机TEG的工作周期结合起来,仅需一个电感L就可以实现多种输入能量源的同时工作,且各个能量源之间互不干扰,解决了单一能量源系统的可适用性和功能性较弱的问题。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请参见图2,图2中的第一功率点跟踪电路2包括:第一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PV_MPPT、第二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TEG_MPPT和逻辑门LOGIC。
其中,第二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TEG_MPPT的第一输入端VTEG1连接至第二能量源TEG的输出端与第二NMOS管MN2的漏极之间的节点F,第二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TEG_MPPT的第二输入端VTEG连接至节点B,第二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TEG_MPPT的输出端TON_TEG与逻辑门LOGIC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PV_MPPT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至第二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TEG_MPPT的输出端TON_TEG与逻辑门LOGIC的第一输入端之间的节点G,第一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PV_MPPT的第二输入端VPV1连接第一能量源PV的输出端与第一NMOS管MN1的漏极之间的节点H,第一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PV_MPPT的第三输入端VPV连接节点A;第一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PV_MPPT的输出端TON_PV与逻辑门LOGIC的第二输入端连接;逻辑门LOGIC的第一输出端NG与第五NMOS管MN5的栅极连接,逻辑门LOGIC的第二输出端Sampling与第一NMOS管MN1的栅极、第二NMOS管MN2的栅极连接,逻辑门LOGIC的第三输出端SWPV与第三NMOS管MN3的栅极连接,逻辑门LOGIC的第四输出端SWTEG与第四NMOS管MN4的栅极连接。
进一步的,请参见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二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TEG_MPPT包括:第一采样保持电路S&H1、第一比较器COMP1、第一计数器Couner1、第一导通时间控制电路TON1
其中,第一采样保持电路S&H1的输入端与第二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TEG_MPPT的第一输入端VTEG1连接,第一采样保持电路S&H1的输出端与第一比较器COMP1的正相输入端连接,第一比较器COMP1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二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TEG_MPPT的第二输入端VTEG连接,第一比较器COMP1的输出端与第一计数器Couner1的输入端连接,第一计数器Couner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导通时间控制电路TON1,第一计数器Couner1的输出信号控制第一导通时间控制电路TON1的第一开关Q1、第二开关Q2、第三开关Q3和第四开关Q4的关断,第一导通时间控制电路TON1的输出端与第二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TEG_MPPT的输出端TON_TEG连接。
具体的,第二能量源TEG的输出电压经第一采样保持电路S&H1采样后,与加在第一比较器COMP1的反相输入端的实时电压VTEG进行比较,第一比较器COMP1的输出控制第一计数器Counter1计数,进而控制第一导通时间控制电路TON1输出的时钟信号TON_TEG(即第二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TEG_MPPT输出的时钟信号TON_TEG)的低电平时间。
进一步的,请参见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导通时间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一导通时间控制电路TON1包括:第六NMOS管MN6、第一电流源IBGR1、第四电容CC1、第二比较器COMP2、第七NMOS管MN7、第二电流源IBGR2、第五电容CC2、第六电容CC3、第七电容CC4、第八电容CC5、第九电容CC6、第一开关Q1、第二开关Q2、第三开关Q3、第四开关Q4、第三比较器COMP3和第一反相器INV1。
其中,第一电流源IBGR1的输出端、第二比较器COMP2的反相输入端与第六NMOS管MN6的漏极连接,第二比较器COMP2的正相输入端与固定基准源VREF连接,第四电容CC1的一端连接第二比较器COMP2的反相输入端与第六NMOS管MN6的漏极之间的节点I,第四电容CC1的另一端与第六NMOS管MN6的源极连接且连接接地端;第二比较器COMP2的输出端与第七NMOS管MN7的栅极连接,第二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TEG_MPPT的输出端TON_TEG连接至第二比较器COMP2的输出端与第七NMOS管MN7的栅极之间的节点J,第七NMOS管MN7的漏极与第三比较器COMP3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二电流源IBGR2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七NMOS管MN7的漏极与第三比较器COMP3的反相输入端之间的节点K,第七NMOS管MN7的源极连接接地端,第五电容CC2的一端与第七NMOS管MN7的漏极连接,第六电容CC3的一端与第一开关Q1的一端连接,第七电容CC4的一端与第二开关Q2的一端连接,第八电容CC5的一端与第三开关Q3的一端连接,第九电容CC6的一端与第四开关Q4的一端连接,第五电容CC2的另一端、第六电容CC3的另一端、第七电容CC4的另一端、第八电容CC5的另一端、第九电容CC6的另一端均与第七NMOS管MN7的源极连接且连接接地端,第一开关Q1的另一端、第二开关Q2的另一端、第三开关Q3的另一端、第四开关Q4的另一端均与第七NMOS管MN7的漏极、第三比较器COMP3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三比较器COMP3的正相输入端与固定基准源VREF连接,第三比较器COMP3的输出端与第一反相器INV1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反相器INV1的输出端CLOCK_OFF1与第六NMOS管MN6的栅极连接。进一步的,第五电容CC2的电容值为8Cu1,第六电容CC3的电容值为Cu1,第七电容CC4的电容值为2Cu1,第八电容CC5的电容值为4Cu1,第九电容CC6的电容值为8Cu1;其中,Cu1为单位电容。
具体的,第一导通时间控制电路TON1实现在恒定导通下,可调节控制MN5关断时间的时钟信号TON_TEG,时钟信号TON_TEG控制升压功率级电路1工作在热电的最大功率输出点。在CLOCK_OFF1为低电平时,第六NMOS管MN6关断,第一电流源IBGR1给第四电容CC1充电,当第四电容CC1两端的电压大于第二比较器COMP2正相输入端电压即固定基准源电压0.6V时,输出TON_TEG由高变低,第七NMOS管MN7由导通变为关断,第二电流源IBGR2给由第五电容CC2、第六电容CC3、第七电容CC4、第八电容CC5和第九电容CC6构成的可编程电容阵列充电,当此可编程电容阵列两端电压大于第三比较器COMP3正相输入端电压即固定基准源电压0.6V时,第三比较器COMP3输出端电压由高变低,随之经反相器反相,CLOCK_OFF1由低变高;此时NMOS管MN6导通,第四电容CC1经MN6放电,输出TON_TEG由低变高,第七NMOS管MN7导通,可编程电容阵列经MN7放电,CLOCK_OFF1由高变低,完成CLOCK_OFF1的一个周期。
进一步的,当实时电压VTEG大于经过第一采样保持电路S&H1采样的电压时,第一比较器COMP1输出低电平,此时第一计数器Counter1减1,第一开关Q1、第二开关Q2、第三开关Q3和第四开关Q4受其控制,使接在第三比较器COMP3反相输入端的并联电容个数减少,第五电容CC2、第六电容CC3、第七电容CC4、第八电容CC5和第九电容CC6构成的可编程电容阵列充电时间减少,输出TON_TEG低电平时间减少,经所述逻辑门LOGIC处理后,控制NMOS管MN5关断时间减少,使实时电压VTEG减小。
当实时电压VTEG小于经过第一采样保持电路S&H1采样的电压时,第一比较器COMP1输出高电平,此时第一计数器Counter1加1,第一开关Q1、第二开关Q2、第三开关Q3和第四开关Q4受其控制,使接在第三比较器COMP3反相输入端的并联电容个数增加,第五电容CC2、第六电容CC3、第七电容CC4、第八电容CC5和第九电容CC6构成的可编程电容阵列充电时间增加,输出TON_TEG低电平时间增加,经所述逻辑门LOGIC处理后,控制第五NMOS管MN5关断时间增加,使实时电压VTEG增大。
请参见图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一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包括PV_MPPT包括:第二采样保持电路S&H2、第四比较器COMP4、第二计数器Couner2、第二导通时间控制电路TON2
其中,第二采样保持电路S&H2的输入端与第一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PV_MPPT的第二输入端VPV1连接,第二采样保持电路S&H2的输出端与第四比较器COMP4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四比较器COMP4的正相输入端与第一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PV_MPPT的第三输入端VPV连接,第四比较器COMP4的输出端与第二计数器Couner2的输入端连接,第二计数器Couner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导通时间控制电路TON2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计数器Couner2的输出信号控制第二导通时间控制电路TON2的第五开关Q5、第六开关Q6、第七开关Q7和第八开关Q8,第二导通时间控制电路TON2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一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PV_MPPT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导通时间控制电路TON2的输出端与第一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PV_MPPT的输出端TON_PV连接。
具体的,光伏发电机输出电压经第二采样保持电路S&H2采样后,与加在第四比较器COMP4的反相输入端的实时电压VPV进行比较,第四比较器COMP4的输出控制第二计数器Counter2计数,来控制第二导通时间控制电路TON2输出的时钟信号TON_PV(即第一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PV_MPPT输出的时钟信号TON_PV)的高电平时间。
请参见图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导通时间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二导通时间控制电路TON2包括:延时电路、脉冲发生器、RS触发器、第一PMOS管MP1、第八NMOS管MN8、第二反相器INV2、第三电流源IBGR3、第十电容CC7、第十一电容CC8、第十二电容CC9、第十三电容CC10、第十四电容CC11、第五比较器COMP5、第五开关Q5、第六开关Q6、第七开关Q7、第八开关Q8
其中,延时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一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PV_MPPT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延时电路的输出端TDELAY与脉冲发生器的输入端连接,脉冲发生器的输出端和RS触发器的R端连接,RS触发器的输出端与第一PMOS管MP1的栅极连接,第一PMOS管MP1的源极与第三电流源IBGR3的输出端连接,第一PMOS管MP1的漏极与第八NMOS管MN8的漏极连接,第八NMOS管MN8的栅极、第二反相器INV2的输入端连接至RS触发器的输出端与第一PMOS管MP1的栅极之间的节点L,第二反相器INV2的输出端与第一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PV_MPPT的输出端TON_PV连接;第五比较器COMP5的反相输入端连接至第一PMOS管MP1的漏极与第八NMOS管MN8的漏极之间的节点M,第五比较器COMP5的正相输入端连接固定基准源VREF,第五比较器COMP5的输出端CLOCK_OFF2与RS触发器的S端连接,第十电容CC7的一端与第八NMOS管MN8的漏极连接,第十一电容CC8的一端连接第五开关Q5的一端,第十二电容CC9的一端连接第六开关Q6的一端,第十三电容CC10的一端连接第七开关Q7的一端,第十四电容CC11的一端连接第八开关Q8的一端,第十电容CC7的另一端、第十一电容CC8的另一端、第十二电容CC9的另一端、第十三电容CC10、所述第十四电容CC11的另一端的另一端均与第八NMOS管MN8的源极连接且连接接地端,第五开关Q5、第六开关Q6、第七开关Q7、第八开关Q8的另一端均与节点M连接。进一步的,第十电容CC7的电容值为8Cu2,第十一电容CC8的电容值为Cu2,第十二电容CC9的电容值为2Cu2,第十三电容CC10的电容值为4Cu2,第十四电容CC11的电容值为8Cu2,其中,Cu2为单位电容。
具体的,该电路实现在恒定周期下,可调节控制MN5导通时间的时钟信号TON_PV。该信号TON_PV控制升压功率级电路1工作在光伏的最大功率输出点。第二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TEG_MPPT的输出信号TON_TEG经延时电路延时产生延时信号TON_TEG_DELAY,延时信号TON_TEG_DELAY经过脉冲发生器产生一个高电位到低电位的跳变时,脉冲发生器输出一个低电平脉冲,使RS触发器置0,输出TON_PV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此时PMOS管MP1导通,NMOS管MN8关断,第三电流源IBGR3给电容CC7、电容CC8、电容CC9、电容CC10、电容CC11构成的可编程电容阵列充电,当可编程电容阵列两端的电压大于固定基准源电压0.6V时,第五比较器COMP5输出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使RS触发器置1,输出TON_PV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此时PMOS管MP1关断,NMOS管MN8导通,可编程电容阵列经NMOS管MN8放电,第五比较器COMP5输出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完成TON_PV的一个周期。
其中,当实时电压VPV大于经过第二采样保持电路S&H2采样的电压时,第四比较器COMP4输出高电平,此时第二计数器Counter2加1,第五开关Q5、第六开关Q6、第七开关Q7和第八开关Q8受其控制,使接在第五比较器COMP5反相输入端的并联电容个数增加,电容CC7、电容CC8、电容CC9、电容CC10和电容CC11构成的可编程电容阵列充电时间增加,输出TON_PV高电平时间增加,经所述逻辑门LOGIC处理后,控制NMOS管MN5导通时间增加,使实时电压VPV减小。
当实时电压VPV小于经过第二采样保持电路S&H2采样的电压时,第四比较器COMP4输出低电平,此时第二计数器Counter2减1,第五开关Q5、第六开关Q6、第七开关Q7和第八开关Q8受其控制,使接在第五比较器COMP5反相输入端的并联电容个数减少,电容CC7、电容CC8、电容CC9、电容CC10和电容CC11构成的可编程电容阵列充电时间减少,输出TON_PV高电平时间减少,经所述逻辑门LOGIC处理后,控制NMOS管MN5导通时间减少,使实时电压VPV增加。
请参见图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延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延时电路包括:第三反相器INV3、第一电阻R1、第十五电容C4、第四反相器INV4。其中,第三反相器INV3的输入端与第一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PV_MPPT的第一输入端TON_TEG连接,第三反相器INV3的输出端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四反相器INV4的输入端连接,第四反相器INV4的输出端与延时电路的输出端TDELAY连接,第十五电容C4的一端连接至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四反相器INV4的输入端之间的节点N,第十五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接地端。
请参见图9,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脉冲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该脉冲发生器包括:第五反相器INV5、第六反相器INV6、第七反相器INV7、第二电阻R2、第十六电容C5、与非门NAND。
其中,第五反相器INV5的输入端、第六反相器INV6的输入端与延时电路的输出端TDELAY连接,第五反相器INV5的输出端与与非门NAND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六反相器INV6的输出端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七反相器INV7的输入端连接,第七反相器INV7的输出端与与非门NAND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与非门NAND的输出端与RS触发器的R端连接,第十六电容C5的一端连接至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七反相器INV7的输入端之间的节点O、第十六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接地端。
具体的,当输入信号被由第三反相器INV3、第四反相器INV4、第一电阻R1和第十五电容C4组成的延时电路延时后,延时信号经过脉冲发生器产生一个高电位到低电位的跳变时,脉冲发生器输出一个低电平脉冲至RS触发器的R端以控制电流源给电容阵列充电。
本实施例的功率点跟踪电路采用升压功率级电路,升压功率级电路可以利用非连续导通模式的空闲时间,将不同的能量源的工作周期结合起来,使得多种能量源可以协同获取,解决了单一能量源系统的可适用性和功能性较弱的问题,实现了多种能量源的同时工作且互不干扰。同时,功率点跟踪电路采用第一功率点跟踪电路,可以实现多种能量源均以最大功率点输出,从而为无线传感器网络提供更多的能量,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供电。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多能量源协同获取的功率点跟踪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升压功率级电路(1)和第一功率点跟踪电路(2),其中,
所述升压功率级电路(1)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能量源的输出端,所述升压功率级电路(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二能量源的输出端,所述升压功率级电路(1)用于将所述第一能量源和所述第二能量源的工作周期穿插结合以交替获取所述第一能量源和所述第二能量源的输入能量;
所述第一功率点跟踪电路(2)连接所述升压功率级电路(1),用于对所述升压功率级电路(1)的输出功率点进行控制,使所述升压功率级电路(1)以第一功率点输出能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能量源协同获取的功率点跟踪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功率级电路(1)包括:第一NMOS管(MN1)、第二NMOS管(MN2)、第三NMOS管(MN3)、第四NMOS管(MN4)、第五NMOS管(MN5)、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电感(L)、二极管(D);其中,
所述第一能量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NMOS管(MN1)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MN1)的源极与所述第三NMOS管(MN3)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NMOS管(MN1)的源极与所述第三NMOS管(MN3)的漏极之间的节点(A),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接地端;所述第二能量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NMOS管(MN2)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MN2)的源极与所述第四NMOS管(MN4)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MN2)的源极与所述第四NMOS管(MN4)的漏极之间的节点(B),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接地端;所述第三NMOS管(MN3)的源极与所述第四NMOS管(MN4)的源极连接,所述电感(L)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NMOS管(MN3)的源极与所述第四NMOS管(MN4)的源极之间的节点(C),所述电感(L)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的负极与所述第三电容(C3)的一端、所述升压功率级电路(1)的输出端(VO)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接地端,所述第五NMOS管(MN5)的漏极连接所述电感(L)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的正极之间的节点(E),所述第五NMOS管(MN5)的源极连接接地端;
所述第一NMOS管(MN1)的栅极、所述第二NMOS管(MN2)的栅极、所述第三NMOS管(MN3)的栅极、所述第四NMOS管(MN4)的栅极、所述第五NMOS管(MN5)的栅极均连接所述第一功率点跟踪电路(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能量源协同获取的功率点跟踪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率点跟踪电路(2)包括:第一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PV_MPPT)、第二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TEG_MPPT)和逻辑门(LOGIC),其中,
所述第二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TEG_MPPT)的第一输入端(VTEG1)连接至所述第二能量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NMOS管(MN2)的漏极之间的节点(F),所述第二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TEG_MPPT)的第二输入端(VTEG)连接至所述第二NMOS管(MN2)的源极与所述第四NMOS管(MN4)的漏极之间的节点(B),所述第二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TEG_MPPT)的输出端(TON_TEG)与所述逻辑门(LOGIC)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PV_MPPT)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TEG_MPPT)的输出端(TON_TEG)与所述逻辑门(LOGIC)的第一输入端之间的节点(G),所述第一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PV_MPPT)的第二输入端(VPV1)连接所述第一能量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NMOS管(MN1)的漏极之间的节点(H),所述第一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PV_MPPT)的第三输入端(VPV)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MN1)的源极与所述第三NMOS管(MN3)的漏极之间的节点(A);所述第一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PV_MPPT)的输出端(TON_PV)与所述逻辑门(LOGIC)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逻辑门(LOGIC)的第一输出端(NG)与所述第五NMOS管(MN5)的栅极连接,所述逻辑门(LOGIC)的第二输出端(Sampling)与所述第一NMOS管(MN1)的栅极、所述第二NMOS管(MN2)的栅极连接,所述逻辑门(LOGIC)的第三输出端(SWPV)与所述第三NMOS管(MN3)的栅极连接,所述逻辑门(LOGIC)的第四输出端(SWTEG)与所述第四NMOS管(MN4)的栅极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能量源协同获取的功率点跟踪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TEG_MPPT)包括:第一采样保持电路(S&H1)、第一比较器(COMP1)、第一计数器(Couner1)、第一导通时间控制电路(TON1),其中,
所述第一采样保持电路(S&H1)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TEG_MPPT)的第一输入端(VTEG1)连接,所述第一采样保持电路(S&H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比较器(COMP1)的正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COMP1)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TEG_MPPT)的第二输入端(VTEG)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COMP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计数器(Couner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计数器(Couner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导通时间控制电路(TON1),所述第一导通时间控制电路(TON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TEG_MPPT)的输出端(TON_TEG)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能量源协同获取的功率点跟踪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通时间控制电路(TON1)包括:第六NMOS管(MN6)、第一电流源(IBGR1)、第四电容(CC1)、第二比较器(COMP2)、第七NMOS管(MN7)、第二电流源(IBGR2)、第五电容(CC2)、第六电容(CC3)、第七电容(CC4)、第八电容(CC5)、第九电容(CC6)、第一开关(Q1)、第二开关(Q2)、第三开关(Q3)、第四开关(Q4)、第三比较器(COMP3)和第一反相器(INV1),其中,
所述第一电流源(IBGR1)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比较器(COMP2)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六NMOS管(MN6)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器(COMP2)的正相输入端与固定基准源(VREF)连接,所述第四电容(CC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器(COMP2)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六NMOS管(MN6)的漏极之间的节点(I),所述第四电容(CC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NMOS管(MN6)的源极连接且连接接地端;所述第二比较器(COMP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七NMOS管(MN7)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TEG_MPPT)的输出端(TON_TEG)连接至所述第二比较器(COMP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七NMOS管(MN7)的栅极之间的节点(J),所述第七NMOS管(MN7)的漏极与所述第三比较器(COMP3)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流源(IBGR2)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七NMOS管(MN7)的漏极与所述第三比较器(COMP3)的反相输入端之间的节点(K),所述第七NMOS管(MN7)的源极连接接地端,所述第五电容(CC2)的一端与所述第七NMOS管(MN7)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六电容(CC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Q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容(CC4)的一端与第二开关(Q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容(CC5)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Q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容(CC6)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开关(Q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CC2)的另一端、所述第六电容(CC3)的另一端、所述第七电容(CC4)的另一端、所述第八电容(CC5)的另一端、所述第九电容(CC6)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七NMOS管(MN7)的源极连接且连接接地端,所述第一开关(Q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开关(Q2)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开关(Q3)的另一端、所述第四开关(Q4)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七NMOS管(MN7)的漏极、所述第三比较器(COMP3)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比较器(COMP3)的正相输入端与固定基准源(VREF)连接,所述第三比较器(COMP3)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反相器(INV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反相器(INV1)的输出端(CLOCK_OFF1)与所述第六NMOS管(MN6)的栅极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能量源协同获取的功率点跟踪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电容(CC2)的电容值为8Cu1,所述第六电容(CC3)的电容值为Cu1,所述第七电容(CC4)的电容值为2Cu1,所述第八电容(CC5)的电容值为4Cu1,所述第九电容(CC6)的电容值为8Cu1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能量源协同获取的功率点跟踪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PV_MPPT)包括:第二采样保持电路(S&H2)、第四比较器(COMP4)、第二计数器(Couner2)、第二导通时间控制电路(TON2);其中,
所述第二采样保持电路(S&H2)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PV_MPPT)的第二输入端(VPV1)连接,所述第二采样保持电路(S&H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比较器(COMP4)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比较器(COMP4)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PV_MPPT)的第三输入端(VPV)连接,所述第四比较器(COMP4)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计数器(Couner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计数器(Couner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导通时间控制电路(TON2)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导通时间控制电路(TON2)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PV_MPPT)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导通时间控制电路(TON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PV_MPPT)的输出端(TON_PV)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能量源协同获取的功率点跟踪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通时间控制电路(TON2)包括:延时电路、脉冲发生器、RS触发器、第一PMOS管(MP1)、第八NMOS管(MN8)、第二反相器(INV2)、第三电流源(IBGR3)、第十电容(CC7)、第十一电容(CC8)、第十二电容(CC9)、第十三电容(CC10)、第十四电容(CC11)、第五比较器(COMP5)、第五开关(Q5)、第六开关(Q6)、第七开关(Q7)、第八开关(Q8),其中,
所述延时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PV_MPPT)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延时电路的输出端(TDELAY)与所述脉冲发生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脉冲发生器的输出端和所述RS触发器的R端连接,所述RS触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PMOS管(MP1)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PMOS管(MP1)的源极与所述第三电流源(IBGR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PMOS管(MP1)的漏极与所述第八NMOS管(MN8)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八NMOS管(MN8)的栅极、所述第二反相器(INV2)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RS触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PMOS管(MP1)的栅极之间的节点(L),所述第二反相器(INV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PV_MPPT)的输出端(TON_PV)连接;所述第五比较器(COMP5)的反相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第一PMOS管(MP1)的漏极与所述第八NMOS管(MN8)的漏极之间的节点(M),所述第五比较器(COMP5)的正相输入端连接固定基准源(VREF),所述第五比较器(COMP5)的输出端(CLOCK_OFF2)与所述RS触发器的S端连接,所述第十电容(CC7)的一端与所述第八NMOS管(MN8)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十一电容(CC8)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开关(Q5)的一端,所述第十二电容(CC9)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开关(Q6)的一端,所述第十三电容(CC1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开关(Q7)的一端,所述第十四电容(CC1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八开关(Q8)的一端,所述第十电容(CC7)的另一端、所述第十一电容(CC8)的另一端、所述第十二电容(CC9)的另一端、所述第十三电容(CC10)的另一端、所述第十四电容(CC11)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八NMOS管(MN8)的源极连接且连接接地端,所述第五开关(Q5)、所述第六开关(Q6)、所述第七开关(Q7)、所述第八开关(Q8)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PMOS管(MP1)的漏极与所述第八NMOS管(MN8)的漏极之间的节点(M)连接;
所述第十电容(CC7)的电容值为8Cu2,所述第十一电容(CC8)的电容值为Cu2,所述第十二电容(CC9)的电容值为2Cu2,所述第十三电容(CC10)的电容值为4Cu2,所述第十四电容(CC11)的电容值为8Cu2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能量源协同获取的功率点跟踪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电路包括:第三反相器(INV3)、第一电阻(R1)、第十五电容(C4)、第四反相器(INV4);其中,
所述第三反相器(INV3)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能量源功率点跟踪电路(PV_MPPT)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反相器(INV3)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反相器(INV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反相器(INV4)的输出端与所述延时电路的输出端(TDELAY)连接,所述第十五电容(C4)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反相器(INV4)的输入端之间的节点(N),所述第十五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接地端。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能量源协同获取的功率点跟踪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发生器包括:第五反相器(INV5)、第六反相器(INV6)、第七反相器(INV7)、第二电阻(R2)、第十六电容(C5)、与非门(NAND);其中,
所述第五反相器(INV5)的输入端、所述第六反相器(INV6)的输入端与所述延时电路的输出端(TDELAY)连接,所述第五反相器(INV5)的输出端与所述与非门(NAND)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反相器(INV6)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七反相器(INV7)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七反相器(INV7)的输出端与所述与非门(NAND)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与非门(NAND)的输出端与所述RS触发器的R端连接,所述第十六电容(C5)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七反相器(INV7)的输入端之间的节点(O),所述第十六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接地端。
CN201910925921.1A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多能量源协同获取的功率点跟踪电路 Active CN1108549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25921.1A CN110854900B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多能量源协同获取的功率点跟踪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25921.1A CN110854900B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多能量源协同获取的功率点跟踪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54900A true CN110854900A (zh) 2020-02-28
CN110854900B CN110854900B (zh) 2023-07-25

Family

ID=69597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25921.1A Active CN110854900B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多能量源协同获取的功率点跟踪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5490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26011A (zh) * 2020-07-27 2020-09-29 上海川土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包含集成式隔离dc-dc的数字隔离器电路及包括该电路的数字隔离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646969U (zh) * 2016-04-14 2016-10-12 陈松 一种温差发电供电装置
CN107425721A (zh) * 2017-06-13 2017-12-0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太阳能收集的三态多输出接口电路
CN109490621A (zh) * 2013-05-01 2019-03-19 德克萨斯仪器德国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升降压技术跟踪能量消耗
US10263456B1 (en) * 2015-03-13 2019-04-16 The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Integrated three-port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 for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CN110233585A (zh) * 2019-05-21 2019-09-13 宁波大学 一种能够跟踪最大功率点的压电振动能量收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90621A (zh) * 2013-05-01 2019-03-19 德克萨斯仪器德国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升降压技术跟踪能量消耗
US10263456B1 (en) * 2015-03-13 2019-04-16 The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Integrated three-port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 for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CN205646969U (zh) * 2016-04-14 2016-10-12 陈松 一种温差发电供电装置
CN107425721A (zh) * 2017-06-13 2017-12-0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太阳能收集的三态多输出接口电路
CN110233585A (zh) * 2019-05-21 2019-09-13 宁波大学 一种能够跟踪最大功率点的压电振动能量收集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识博: "一款高效率DC-DC型升压转换器的设计" *
纪志辉: "双向半桥LLC 谐振变换器及MPPT 控制策略 研究" *
赵磊: "一种高性能BiCMOS差分参考电压源"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26011A (zh) * 2020-07-27 2020-09-29 上海川土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包含集成式隔离dc-dc的数字隔离器电路及包括该电路的数字隔离器
CN111726011B (zh) * 2020-07-27 2022-03-01 上海川土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包含集成式隔离dc-dc的数字隔离器电路及包括该电路的数字隔离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54900B (zh) 2023-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alman et al. Design of a P-&-O algorithm based MPPT charge controller for a stand-alone 200W PV system
CN109066847A (zh) 一种光伏发电充放电控制电路
CN104184319A (zh) 电荷泵电路及其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Umaz A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for microbial fuel cells with 53.02% peak end-to-end efficiency
Ozaki et al. A 0.21-V minimum input, 73.6% maximum efficiency, fully integrated voltage boost converter with MPPT for low-voltage energy harvesters
Pennisi et al. Low‐power cool bypass switch for hot spot prevention in photovoltaic panels
Ulaganathan et al. An ultra-low voltage self-startup charge pump for energy harvesting applications
Chaurasia et al. Analysis of PV module with buck-boost and zeta converters with incremental conductance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ethod
CN115549578A (zh) 一种基于混合mppt算法的光伏能量管理芯片及其控制方法
CN110854900A (zh) 一种多能量源协同获取的功率点跟踪电路
Panigrahi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Cuk converter with MPPT
Phan-Tan et al. A P&O MPPT method for photovoltaic applications based on binary-searching
Ozaki et al. A highly efficient switched-capacitor voltage boost converter with nano-watt MPPT controller for low-voltage energy harvesting
CN105305466A (zh) 光储联合发电综合能量管理系统
CN210246607U (zh) 工作模式可重构的能量收集控制电路及dc-dc转换器
Vijayakumar et al. Development of low cost high efficient DC-DC converter for photovoltaic system with fast converging MPPT algorithm
Wu et al. Wide-input-voltage-range and high-efficiency energy harvester with a 155-mV startup voltage for solar power
Vinifa et al. Fuzzy based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on a PV system
Choi et al. Fast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technique with 4-bits/cycle SAR ADC for photovoltaic energy harvesting system
CN112532047B (zh) 开关电源芯片及系统
Okati et al. A new transformerless DC/DC converter with dual operating modes and continuous input current port
JP2014079047A (ja) Dc/dcコンバータ
TW201826688A (zh) 壓電能量採集裝置
CN112051884A (zh) 一种用于能量收集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装置
Olatunji et al. Perovskite PV MPPT design for BIPV appli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