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53984A - 多段电弧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多段电弧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53984A
CN110853984A CN201911242131.XA CN201911242131A CN110853984A CN 110853984 A CN110853984 A CN 110853984A CN 201911242131 A CN201911242131 A CN 201911242131A CN 110853984 A CN110853984 A CN 1108539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arc
yoke
relay
arc extingui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4213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国华
王坚敏
王铁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TIANBO GANGLIA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TIANBO GANGLIA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TIANBO GANGLIA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TIANBO GANGLIA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4213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53984A/zh
Publication of CN1108539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539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1H50/36Stationary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 e.g. yoke
    • H01H50/38Part of main magnetic circuit shaped to suppress arcing between the contacts of the rela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1H50/18Movable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s, e.g. arm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44Magnetic coils or winding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多段电弧继电器,其中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包括一联动部件、至少一动传导组件、至少一导电组件、至少一静导电件和一外壳,其中所述动传导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动导电件,所述动传导组件的所述动导电件被可往复运动地连接于所述联动部件,所述导电组件包括一导电主体和至少两个定导电体,两个所述定导电体被可通电地设置于所述导电主体,所述导电主体上的至少两个所述定导电体被分别保持在距离两个所述动导电件的一端预定距离处,其中所述静导电件被保持在距离其中一个所述动导电件的相同距离处,其中所述外壳形成一安装腔,其中所述联动部件、所述动传导组件、所述导电组件和所述静导电件被安装于所述安装腔。

Description

多段电弧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继电器,尤其涉及一种多段电弧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作为一种电子控制器件,通常被广泛地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而实质上继电器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的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现有的继电器包括一壳体、一基座、一动簧组件、一静簧组件以及一联动装置,其中所述动簧组件、所述静簧组件以及所述联动装置分别被安装于所述基座。所述基座被盖合于所述壳体。所述动簧组件以及所述联动装置都被密封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动簧组件包括一动簧片和一动接触凸起,其中所述动接触凸起被安装于所述动簧片,所述动簧片被可联动地连接于所述联动装置。所述静簧组件包括至少一静簧片和至少一静接触凸起,其中所述静接触凸起被设置于所述静簧片,并与所述动接触凸起相对。当所述动簧片随着所述联动装置联动时,所述动簧片上的所述动接触凸起与所述静簧片上的所述静接触凸起能够在一接触状态/分离状态和一分离状态/接触状态之间转换。
现有的诸多继电器只有单个静接触凸起和单个动接触凸起之间的配合而形成单段电弧。因此,现有的继电器无法适用于高压直流的电路中。而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对能够用于高压直流电路的继电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急迫,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电能的转换效率,需要不断提升继电器的转换功率,电压从原先的450V提升到750V,甚至更高。随着电压的提升,继电器所产生的电弧将很难熄灭,灭弧的距离将成倍的增加,例如松下AEP19024型继电器,宏发HFE82-600型继电器等市面主流继电器额定负载电压都在750V及以下,其主要的限制在于继电器的灭弧与分断技术。
高压直流继电器的行程与超程控制技术也制约着继电器的灭弧性能,如CN106504952A,CN106486323A等公开的方案中都是明显依赖材料的公差去控制,控制难度和成本都很大,且一致性较低,使得继电器的转换电压只能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电寿命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段电弧继电器,其中通过在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中形成至少两个电弧,并通过能够熄灭所述电弧,从而使得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能够适用于高压环境中,尤其是能够适用于额定负载电压都在750V以上的环境中。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段电弧继电器,其中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包括形成一灭弧室,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包括至少一灭弧磁体,其中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形成的多段电弧形成于所述灭弧室,其中多段所述电弧被所述灭弧磁体形成的磁力牵引至所述灭弧室的周侧被冷却灭弧。
为实现本发明以上至少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一多段电弧继电器,其中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包括:
一联动部件;
至少一动传导组件,其中所述动传导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动导电件,所述动传导组件的所述动导电件被可往复运动地连接于所述联动部件;
至少一导电组件,所述导电组件包括一导电主体和至少两个定导电体,两个所述定导电体被可通电地设置于所述导电主体,所述导电主体上的至少两个所述定导电体被分别保持在距离两个所述动导电件的一端预定距离处;
至少一静导电件,其中所述静导电件被保持在距离其中一个所述动导电件的相同距离处;和
一外壳,其中所述外壳形成一安装腔,其中所述联动部件、所述动传导组件、所述导电组件和所述静导电件被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其中所述动导电件被所述联动部件带动后,所述定导电体和所述静导电件被其中一个所述动导电件电导通,其中另一个所述定导电体与另一个所述定导电件电导通。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联动部件包括一动导电件安装架和一电磁联动组件,其中两个所述动导电件被安装于所述动导电件安装架,所述动导电安装架被可往复运动地连接于所述电磁联动组件。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电磁联动组件包括:
一组线圈;
一线圈固定架,所述线圈固定架具有一顶部支撑部和一线圈绕组部,所述线圈被安装于所述线圈绕组部的外壁,所述线圈固定架的所述线圈绕组部形成一中心通道;
一联动杆,所述联动杆具有一第一端部和一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端部被固定于所述动导电件安装架;
至少一衔铁,所述衔铁被安装在所述联动杆的所述第二端部,并且所述联动杆的所述第二端部连同所述衔铁被保持在所述线圈绕组部的所述中心通道中;以及
至少一轭铁,所述轭铁包括一第一轭铁,其中所述第一轭铁具有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轭铁被设置于所述线圈固定架的所述顶部支撑部,所述联动杆的所述第一端部穿过所述第一轭铁的所述安装孔后被固定于所述动导电件安装架。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电磁联动组件包括一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被设置于所述联动杆,并且所述弹性件被压缩于所述衔铁和所述第一轭铁之间。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轭铁包括一第二轭铁,其中所述第二轭铁具有一底部和两侧部,其中两个所述侧部自所述底部22421相对的两侧一体地向上延伸,以分别形成一支撑端,所述第一轭铁被安装于所述顶部支撑部后,被支撑在所述第二轭铁的两所述侧部的所述支撑端,所述线圈绕组部底部被安装于所述第二轭铁的底部顶面。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电磁联动组件包括一导磁环和一隔磁环,所述导磁环形成一环形通道,所述隔磁环形成一容纳通道,所述衔铁被保持在所述隔磁环的所述容纳通道,所述导磁环被套装于所述隔磁环的外侧,当所述线圈被通电后,所述衔铁被所述联动杆的所述第二端部带动部分移出所述环形通道,至少部分所述衔铁被保持在所述环形通道中。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当所述线圈通电后,整个所述衔铁的三分之一被保持在所述环形通道中。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电磁联动组件包括一控制线路板,所述线圈包括一粗线圈组和一细线圈组,其中所述粗线圈组的电阻小于所述细线圈组的电阻,所述粗线圈组和所述细线圈组分别被电连接于所述控制线路板,在所述线圈刚通电时,所述控制线路板控制电流仅流过所述粗线圈组而不流向所述细线圈组,所述粗线圈组通电预定时间,且所述动导电件被与所述静导电件和所述定导电体接触而电导通后,所述控制线路板控制电流仅流过所述细线圈组。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包括至少两个所述静导电件。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包括一灭弧壳和至少一对灭弧磁体,所述灭弧壳形成一灭弧腔,所述灭弧壳具有一顶壁和一侧壁,其中所述顶壁和所述侧壁形成所述灭弧腔,所述灭弧壳的所述顶壁设有至少三个安装窗,所述安装窗与所述灭弧腔,所述静导电件被保持在所述灭弧壳的所述顶壁的所述安装窗,两个所述定导电体分别被设置保持在所述灭弧壳的所述顶壁的两个所述安装窗,其中所述定导电体、所述静导电件保持在所述灭弧腔中与所述动导电件电导通,所述灭弧磁体被相对地设置于所述灭弧壳的两侧,且其中一个所述灭弧磁体朝向所述灭弧壳的一端的磁极和另一个所述灭弧磁体朝向所述灭弧壳的一端的磁极为相反的磁极。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多段电弧继电器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的剖视图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被通电时磁路流动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中所述动导电件安装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考图1至图6,依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多段电弧继电器100将在以下被详细地阐述。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100能够适用于高压环境中,尤其是能够适用于额定负载电压都在750V以上的环境中。需要指出的是,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100指的是在高压环境中,能够产生至少两个电弧的继电器。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100被应用于低压环境中,可能不会出现电弧。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100可以被应用于高压环境中,也可以被应用于低压环境中。也就是说,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100在使用过程中并不一定非得出现至少两个以上电弧。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当加载在所述继电器两端的电压越大时,所述继电器中可能会形成电弧。而电弧数量越多,则所述继电器能够承受的额定负载电压就会越高,但与此同时,也会使得所述继电器因电弧数量多而容易被损坏,从而影响所述继电器的灵敏度。
本发明公开的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100在保证了其灵敏度的同时,还能够使得其能够承受的额定负载电压较高。具体地,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100包括一外壳10、一联动部件20、至少一动传导组件30、至少一静导电件40、至少一导电组件50。所述动传导组件30包括至少两个动导电件31。
所述动传导组件30的所述动导电件31被可往复运动地连接于所述联动部件20。所述导电组件50包括一导电主体51和至少两个定导电体52。两个所述定导电体52被可通电地设置于所述导电主体51。所述导电主体51上的至少两个所述定导电体52被分别保持在距离两个所述动导电件31的一端预定距离处,其中所述静导电件40被保持在距离其中一个所述动导电件31的相同距离处。所述动传导组件30的所述动导电件31被设置由所述联动部件20带动而朝向靠近所述定导电体52和所述静导电件40和远离所述定导电体52和所述静导电件40的方向往复运动。当所述动导电件31被所述联动部件20带动而朝向所述静导电件40和所述定导电体52运动时,所述动传导组件30和两个所述定导电体52和所述静导电件40电导通,并且在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100处于高压环境时,两个所述定导电体52和所述静导电件40分别与两个所述动导电件31之间形成一电弧。优选地,在本发明中,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100包括两个所述静导电件40。因此,当所述动传导组件30和两个所述定导电体52和所述静导电件40电导通,并且在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100处于高压环境时,能够形成至少两个电弧。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由于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100处于高压环境时能够形成多个电弧,高压将被分压,进而能够使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100承受的额定电压增大。
所述联动部件20包括一动导电件安装架21和一电磁联动组件22。两个所述动导电件31被安装于所述动导电件安装架21。所述动导电安装架21被可往复运动地连接于所述电磁联动组件22。
进一步地,所述动传导组件30还包括至少两个反力件32,其中每个所述反力件32被设置于每个所述动导电件31和所述动导电件安装架21之间。每个所述动导电件31被设置可朝向所述动导电件安装架2121和远离所述动导电件安装架21的方向往复运动。所述反力件32以使所述动导电件31趋向于远离所述动导电件安装架21的方式被连接于所述动导电件安装架21。因此,当所述动传导组件30和两个所述定导电体52和所述静导电件40接触后,所述反力件32的弹性势能增大,从而使得所述动传导组件30与两个所述定导电体52和所述静导电件40保持紧密地接触,进而提高整个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100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反力件32被实施为一螺旋弹簧。
所述动传导组件30还包括至少两个铆钉33,其中每个所述动导电件31设有一固定孔3101。每个所述铆钉33穿过所述固定孔3101后被固定于所述动导电件安装架21。所述反力件32被压缩于所述动导电件31和所述动导电件安装架21之间。
所述外壳10形成一安装腔101,其中所述联动部件20、两个所述动导电件31、所述静导电件40和所述导电组件50被密封地设置于所述安装腔101。优选地,所述外壳10包括一壳体11和一基板12,其中所述基板12被盖合于所述壳体11,并且所述基板12被盖合于所述壳体11形成所述安装腔101。
优选地,所述动导电件安装架21被实施为由绝缘材料制成,其中所述导电件安装架21包括一安装架主体部211和至少一对支撑凸起212,其中两所述支撑凸起212被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主体部211的底部。所述安装架主体部211被可往复运动地连接于所述联动部件20。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动导电件31被所述联动部件20带动而朝向所述静导电件40和所述定导电体52运动时,所述支撑凸起212能够保证所述安装架主体部211平稳地往复运动。
更优选地,所述动导电件安装架21还包括至少一对定位凸起213。优选地,所述定位凸起213自所述安装架主体部211顶部两侧一体地延伸所述定位凸起213侧部设有一定位凹槽21301。每个所述动导电件31具有一定位卡凸部311。所述动导电件31被安装于所述动导电件安装架21的所述安装架主体部211,并且所述动导电件31的所述定位卡凸部311被卡合在所述侧向凹槽21101。因此,当所述动导电件安装架21在随着所述电磁联动组件20往复运动时,所述动导电件31不会相对于所述动导电件安装架21转动,进而保证了整个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100整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联动组件22包括一线圈固定架221、一组线圈222、至少一衔铁223、至少一轭铁224以及一联动杆225。所述线圈固定架221具有一顶部支撑部2211和一线圈绕组部2212。所述线圈222被安装于所述线圈绕组部2212的外壁。所述线圈固定架221的所述线圈绕组部2212形成一中心通道221201。所述联动杆225具有一第一端部2251和一第二端部2252。所述衔铁223被安装在所述联动杆225的所述第二端部2252,并且所述联动杆225的所述第二端部2252连同所述衔铁223被保持在所述线圈绕组部2212的所述中心通道221201中。
所述轭铁224包括一第一轭铁2241,其中所述第一轭铁2241具有一安装孔22401。所述第一轭铁2241被设置于所述线圈固定架221的所述顶部支撑部2211,所述联动杆225的所述第一端部2251穿过所述第一轭铁2241的所述安装孔22401后被固定于所述动导电件安装架21。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线圈222被通电后,所述衔铁223被所述第一轭铁2241吸引而带动所述联动杆225一起朝向靠近所述静导电件40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被安装于所述动导电件安装架21的所述动导电件31与所述静导电件40和所述定导电体52电导通。相反地,当所述线圈222断电后,所述衔铁223受到所述第一轭铁2241吸引力消失,使得被安装于所述动导电件安装架21的所述动导电件31与所述静导电件40和所述定导电体52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联动组件22还包括一弹性件226。所述弹性件226被设置于所述联动杆225,并且所述弹性件226被压缩于所述衔铁223和所述第一轭铁2241之间,以使得在所述线圈222在未通电之前,安装于所述动导电件安装架21的所述动导电件31与所述静导电件40和所述定导电体52保持分离。此外,在所述线圈222断电后,所述衔铁223受到所述第一轭铁2241吸引力消失,借助所述弹性件226,使得被安装于所述动导电件安装架21的所述动导电件30与所述静导电件40和所述定导电体52能够快速地分离,这样就会使得整个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100具有更高的灵敏度。优选地,所述弹性件226被实施为一螺旋弹簧,其中所述螺旋弹簧被套状于所述联动杆225的所述第一端部2251和所述第二端部2252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轭铁224还包括一第二轭铁2242,其中所述第二轭铁2242具有一底部22421和两侧部22422,其中两个所述侧部22422自所述底部22421相对的两侧一体地向上延伸,以分别形成一支撑端2242201。所述第一轭铁2242被安装于所述顶部支撑部2211后,进一步地被支撑在所述第二轭铁2242的两所述侧部22422的所述支撑端2242201。所述线圈绕组部2212底部被安装于所述第二轭铁2242的底部22421顶面。
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线圈222被通电后,所述第二轭铁2242同时能够形成驱使所述衔铁223带动所述联动杆225一起朝向靠近所述静导电件40的方向移动的力,进而提高整个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100的灵敏度。
此外,所述电磁联动组件22还包括一导磁环227和一隔磁环228。所述导磁环227形成一环形通道22701。所述隔磁环228形成一容纳通道22801。所述隔磁环228被套装于所述联动杆225的所述第二端部2252的所述衔铁223外侧,以使得所述衔铁223被容纳于所述容纳通道22801。所述导磁环227被套装于所述隔磁环228的外侧,使得所述隔磁环228被容纳于所述环形通道22701,也就是说,所述衔铁223至少部分被容纳在所述隔磁环228。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线圈222被通电后,至少部分所述衔铁223被保持在所述环形通道22701中。优选地,当所述线圈222通电后,整个所述衔铁223的三分之一被保持在所述环形通道22701中。这样保证了所述衔铁223与所述导磁环227适当地交叠,并且所述导磁环227和所述衔铁223之间存在环形的磁间隙,且保证了轴向方向上只存在所述衔铁223和所述第一轭铁2241间的磁间隙,从而提高了磁转化效率,参考图4。
所述电磁联动组件22包括一控制线路板229。所述线圈222包括一粗线圈组2221和一细线圈组2222,其中所述粗线圈组2221的电阻远小于所述细线圈组2222的电阻。所述粗线圈组2221和所述细线圈组2222分别被电连接于所述控制线路板229。在所述线圈222刚通电时,所述控制线路板229控制电流流过所述粗线圈组2221而不流向所述细线圈组2222,以使得所述衔铁223具有更大的吸引所述第一轭铁2241的磁力,从而提高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100的灵敏度。而所述粗线圈组2221通电预定时间,且所述动导电件31被与所述静导电件40和所述定导电体52接触而电导通后,所述控制线路板229控制电流流向所述细线圈组2222,而不流向所述粗线圈组2221,以使得所述动导电件31保持与所述静导电件40和所述定导电体52保持接触的状态。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所述粗线圈组2221和所述细线圈组2222相互配合的方式能够有效地降低使用功率。
更进一步地,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100包括一灭弧壳60和至少一对灭弧磁体70。所述灭弧壳60具有一顶壁61和一侧壁62。优选地,所述侧壁62自所述顶壁61一体延伸而形成。所述灭弧壳60形成一灭弧腔601。所述定导电体、所述静导电件保持在所述灭弧腔601中与所述动导电件31电导通。
所述灭弧壳601被安装于所述第一轭铁2241。所述动传导组件30被所述灭弧壳60罩于所述灭弧腔601。所述灭弧壳60的所述顶壁61设有至少三个安装窗602。所述安装窗602与所述灭弧腔601连通。所述静导电件40被保持在所述灭弧壳60的所述顶壁61的所述安装窗602。所述导电组件50的两个所述定导电体52分别被设置保持在所述灭弧壳60的所述顶壁61的两个所述安装窗602。
所述灭弧磁体70被相对地设置于所述灭弧壳60的两侧,且其中一个所述灭弧磁体70朝向所述灭弧壳60的一端的磁极和另一个所述灭弧磁体70朝向所述灭弧壳60的一端的磁极为相反的磁极。换句话说,位于所述灭弧腔601中的所述动导电件31、所述静导电件40和所述定导电体52都保持在一对所述灭弧磁体70形成的磁力线覆盖范围内。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动导电件31被与所述静导电件40和所述定导电体52接触而电导通后,所述动导电件31被与所述静导电件40和所述定导电体52产生部分电弧受到所述灭弧磁体70的磁力而被引导至所述灭弧壳60的所述侧壁62内侧熄灭。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线圈固定架221包括一对支撑台部2213,其中所述支撑台部2213自所述顶部支撑部2211相对的两侧一体地延伸预定距离。一对所述灭弧磁体70被分别设置于一对所述支撑台部2213,从而使得所述灭弧磁体70保持在与所述灭弧壳60相对的两侧边,以使得所述动导电件31与所述静导电件40和所述定导电体52电导通后,产生的电弧受到更大的偏向磁力。
优选地,所述灭弧壳60被实施为陶瓷材料制成。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灭弧腔601为一密封腔。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灭弧壳60具有底壁,其中所述底壁上设有一穿孔。所述灭弧壳60的所述底壁被设置于所述第一轭铁2241顶部。所述联动杆225的所述第一端部2251被设置穿过所述穿孔而被连接于所述动导电件安装架21。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灭弧壳60的所述侧壁62形成一开口603,其中所述灭弧壳60被密封地安装于所述第一轭铁2241顶部。所述联动杆225的所述第一端部2251被设置透过所述开口603而被连接于所述动导电件安装架21。
优选地,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100还包括至少一灭弧衬套80,其中所述灭弧衬套80被设置于所述灭弧壳60和所述第一轭铁2241之间,以使得所述灭弧壳60的所述开口603与所述第一轭铁2241之间保持密封。
值得一的是,所述灭弧衬套80具有一内凸部81。所述动导电件安装架21的所述安装架主体部21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侧向凹槽21101。所述内凸部81被设置伸入所述侧向凹槽21101,以防止所述动导电件安装架21在做往复运动时相对于所述联动杆225转动。
优选地,所述灭弧腔601中被充入氮氢混合气体。
更优选地,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100包括一密封环90,其中所述密封环90被设置于所述灭弧壳60与所述灭弧衬套80之间,以使所述灭弧腔601形成所述密封腔。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100由于包括两个所述静导电件40,具体地为第一静导电件41和一第二静导电件42。所述动传导组件30和两个所述定导电体52和所述静导电件40电导通后,电流先后从其中所述第一静导电件41流过一个所述动导电件31,然后经过所述导电组件50后,再经过另一个所述动导电件31而流向所述第一静导电件41。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动传导组件30和两个所述定导电体52和所述静导电件40电导通,并且在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100处于高压环境时,至少会出现两个电弧,其中两个电弧分别出现在所述动传导组件30和相对于的所述静导电件40之间。然而,出现的电弧受到所述灭弧磁体70的引导而分别偏向所述灭弧壳60内壁两侧而被熄灭。而如果所述动传导组件30和所述定导电体52之间也形成电弧,则由于所述电流先后从其中所述第一静导电件41流过一个所述动导电件31,然后经过所述导电组件50后,再经过另一个所述动导电件31而流向所述第一静导电件41,则所述动传导组件30和所述定导电体52之间形成的电弧会向被引导朝向所述灭弧壳60的中心部位而被熄灭。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0)

1.多段电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包括:
一联动部件;
至少一动传导组件,其中所述动传导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动导电件,所述动传导组件的所述动导电件被可往复运动地连接于所述联动部件;
至少一导电组件,所述导电组件包括一导电主体和至少两个定导电体,两个所述定导电体被可通电地设置于所述导电主体,所述导电主体上的至少两个所述定导电体被分别保持在距离两个所述动导电件的一端预定距离处;
至少一静导电件,其中所述静导电件被保持在距离其中一个所述动导电件的相同距离处;和
一外壳,其中所述外壳形成一安装腔,其中所述联动部件、所述动传导组件、所述导电组件和所述静导电件被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其中所述动导电件被所述联动部件带动后,所述定导电体和所述静导电件被其中一个所述动导电件电导通,其中另一个所述定导电体与另一个所述定导电件电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其中所述联动部件包括一动导电件安装架和一电磁联动组件,其中两个所述动导电件被安装于所述动导电件安装架,所述动导电安装架被可往复运动地连接于所述电磁联动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所述电磁联动组件包括:
一组线圈;
一线圈固定架,所述线圈固定架具有一顶部支撑部和一线圈绕组部,所述线圈被安装于所述线圈绕组部的外壁,所述线圈固定架的所述线圈绕组部形成一中心通道;
一联动杆,所述联动杆具有一第一端部和一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端部被固定于所述动导电件安装架;
至少一衔铁,所述衔铁被安装在所述联动杆的所述第二端部,并且所述联动杆的所述第二端部连同所述衔铁被保持在所述线圈绕组部的所述中心通道中;以及
至少一轭铁,所述轭铁包括一第一轭铁,其中所述第一轭铁具有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轭铁被设置于所述线圈固定架的所述顶部支撑部,所述联动杆的所述第一端部穿过所述第一轭铁的所述安装孔后被固定于所述动导电件安装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所述电磁联动组件包括一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被设置于所述联动杆,并且所述弹性件被压缩于所述衔铁和所述第一轭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所述轭铁包括一第二轭铁,其中所述第二轭铁具有一底部和两侧部,其中两个所述侧部自所述底部相对的两侧一体地向上延伸,以分别形成一支撑端,所述第一轭铁被安装于所述顶部支撑部后,被支撑在所述第二轭铁的两所述侧部的所述支撑端,所述线圈绕组部底部被安装于所述第二轭铁的底部顶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所述电磁联动组件包括一导磁环和一隔磁环,所述导磁环形成一环形通道,所述隔磁环形成一容纳通道,所述衔铁被保持在所述隔磁环的所述容纳通道,所述导磁环被套装于所述隔磁环的外侧,当所述线圈被通电后,所述衔铁被所述联动杆的所述第二端部带动部分移出所述环形通道,至少部分所述衔铁被保持在所述环形通道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其中当所述线圈通电后,整个所述衔铁的三分之一被保持在所述环形通道中。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所述电磁联动组件包括一控制线路板,所述线圈包括一粗线圈组和一细线圈组,其中所述粗线圈组的电阻小于所述细线圈组的电阻,所述粗线圈组和所述细线圈组分别被电连接于所述控制线路板,在所述线圈刚通电时,所述控制线路板控制电流仅流过所述粗线圈组而不流向所述细线圈组,所述粗线圈组通电预定时间,且所述动导电件被与所述静导电件和所述定导电体接触而电导通后,所述控制线路板控制电流仅流过所述细线圈组。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其中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包括至少两个所述静导电件,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包括一灭弧壳和至少一对灭弧磁体,所述灭弧壳形成一灭弧腔,所述灭弧壳具有一顶壁和一侧壁,其中所述顶壁和所述侧壁形成所述灭弧腔,所述灭弧壳的所述顶壁设有至少三个安装窗,所述安装窗与所述灭弧腔,所述静导电件被保持在所述灭弧壳的所述顶壁的所述安装窗,两个所述定导电体分别被设置保持在所述灭弧壳的所述顶壁的两个所述安装窗,其中所述定导电体、所述静导电件保持在所述灭弧腔中与所述动导电件电导通,所述灭弧磁体被相对地设置于所述灭弧壳的两侧,且其中一个所述灭弧磁体朝向所述灭弧壳的一端的磁极和另一个所述灭弧磁体朝向所述灭弧壳的一端的磁极为相反的磁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其中所述多段电弧继电器包括一灭弧衬套,其中所述灭弧衬套被设置于所述灭弧壳和所述第一轭铁之间,所述灭弧衬套具有一内凸部,所述动导电件安装架的所述安装架主体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侧向凹槽,所述内凸部被设置伸入所述侧向凹槽。
CN201911242131.XA 2019-12-06 2019-12-06 多段电弧继电器 Pending CN1108539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42131.XA CN110853984A (zh) 2019-12-06 2019-12-06 多段电弧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42131.XA CN110853984A (zh) 2019-12-06 2019-12-06 多段电弧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53984A true CN110853984A (zh) 2020-02-28

Family

ID=69607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42131.XA Pending CN110853984A (zh) 2019-12-06 2019-12-06 多段电弧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53984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9775A (zh) * 2001-11-29 2004-04-14 ���µ繤��ʽ���� 电磁开关设备
US20090243771A1 (en) * 2005-11-25 2009-10-0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Electromagnetic switching device
US20110221548A1 (en) * 2010-03-09 2011-09-15 Omron Corporation Sealed contact device
CN106783412A (zh) * 2016-12-29 2017-05-31 昆山国力源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串联式节能型双绕组高压直流接触器
CN107331583A (zh) * 2017-08-15 2017-11-07 昆山国力源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无极性高压直流接触器灭弧系统结构
CN108922827A (zh) * 2018-07-26 2018-11-3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四断点接触器中的接触机构
CN110192261A (zh) * 2017-01-11 2019-08-3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触点装置、电磁继电器、电设备
CN209401567U (zh) * 2019-04-16 2019-09-17 江苏华电通州热电有限公司 一种双断点中压磁保持继电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9775A (zh) * 2001-11-29 2004-04-14 ���µ繤��ʽ���� 电磁开关设备
US20090243771A1 (en) * 2005-11-25 2009-10-0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Electromagnetic switching device
US20110221548A1 (en) * 2010-03-09 2011-09-15 Omron Corporation Sealed contact device
CN102194611A (zh) * 2010-03-09 2011-09-21 欧姆龙株式会社 密封接点装置
CN106783412A (zh) * 2016-12-29 2017-05-31 昆山国力源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串联式节能型双绕组高压直流接触器
CN110192261A (zh) * 2017-01-11 2019-08-3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触点装置、电磁继电器、电设备
CN107331583A (zh) * 2017-08-15 2017-11-07 昆山国力源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无极性高压直流接触器灭弧系统结构
CN108922827A (zh) * 2018-07-26 2018-11-3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四断点接触器中的接触机构
CN209401567U (zh) * 2019-04-16 2019-09-17 江苏华电通州热电有限公司 一种双断点中压磁保持继电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00466B1 (en) Contactor
JP2022503584A (ja) 高容量リレーの短絡防止構造
KR20140022054A (ko) 접점 기구 및 이것을 사용한 전자 접촉기
KR20140025458A (ko) 전자 접촉기
EP4030458B1 (en) Direct current contactor and automobile
EP4160647A1 (en) Relay
CN112309775B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配电盒、动力电池总成与车辆
CN112967906A (zh) 一种可动式抗短路直流继电器
CN113035648A (zh) 触头装置及电磁开关
KR20230147194A (ko) 릴레이
CN212136360U (zh) 400a一组常闭新型直流接触器
CN104718591A (zh) 触点装置及使用该触点装置的电磁开闭器
CN112309776A (zh) 一种带有辅助触点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12161708U (zh) 触头装置及电磁开关
CN211578662U (zh) 可灭电弧的继电器
CN218385017U (zh) 一种继电器
CN110853984A (zh) 多段电弧继电器
CN213691893U (zh) 一种带有辅助触点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CN109148224B (zh) 一种磁吹灭弧继电器
CN220856452U (zh) 接触器触头结构和接触器
CN218896593U (zh) 一种无极性磁吹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10984639U (zh) 低厚度型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14542051U (zh) 继电器
CN218730688U (zh) 高压直流继电器的灭弧结构
CN216054496U (zh) 一种灭弧配件及拍合式灭弧电磁继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2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