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44792A - 一种起重机抗暴风装置以及起重机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起重机抗暴风装置以及起重机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844792A CN110844792A CN201911324523.0A CN201911324523A CN110844792A CN 110844792 A CN110844792 A CN 110844792A CN 201911324523 A CN201911324523 A CN 201911324523A CN 110844792 A CN110844792 A CN 11084479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rane
- web
- webs
- storm wind
- sto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6
- 238000004873 ancho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5/00—Safety gea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5/00—Base supporting structures with le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起重机抗暴风装置以及起重机组,其中起重机抗暴风装置包括凸部结构和凹部结构,凸部结构位于第一起重机上,凹部结构位于第二起重机上,凸部结构与凹部结构卡合,使得第一起重机与第二起重机对接。本发明的起重机抗暴风装置将两台或多台起重机连接在一起,形成整体,能够减少滑动和暴风倾覆的风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起重机抗暴风装置以及起重机组。
背景技术
在起重机设计中,抗暴风装置非常重要。一般在设计时,采用锚定装置加防风系固两种手段对起重机进行保护,锚定装置的作用是使得起重机在暴风来临时,不会沿轨道滑动,而防风系固的作用是使起重机不会因暴风倾覆。
以上两种均为常规的起重机抗暴风装置,其固有的缺点为:
一般需要搭配一起使用。即一台起重机既需要设置锚定装置,也需要设置防风系固装置。一般一台起重机在海陆侧共需设置两套或以上的锚定装置,以及四套或以上的防风系固装置。其特点是笨重、价格昂贵。锚定装置及防风系固装置,均配备有手动或电动激活装置,以及相当的机加工件,因此本身重量较大,价格昂贵,而且增加了维护保养的费用及难度。另外,码头地面需要设置相应的锚定坑及防风系固点,增加了码头的建设、维护保养费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起重机抗暴风装置。
本发明的起重机抗暴风装置,包括凸部结构和凹部结构,凸部结构位于第一起重机上,凹部结构位于第二起重机上,凸部结构与凹部结构卡合,使得第一起重机与第二起重机对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重机抗暴风装置将两台或多台起重机连接在一起,形成整体,减少滑动和暴风倾覆的风险。且抗暴风装置为机械结构件,无需液压、电气元件,使用方便,维修保养成本低。仅需将起重机靠拢在一起进行卡合,即完成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起重机抗暴风装置,第一起重机具有第一腹板,第二起重机具有第二腹板,凸部结构为所述第一腹板通过延伸构建的结构,所述凹部结构为所述第二腹板通过内凹构建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起重机抗暴风装置,第一腹板具有相背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以及连接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第三端面,凸部结构与所述凹部结构卡合时,所述第三端面面向所述第二起重机,其中,凸部结构具有从第三端面延伸出的凸台,凸台的厚度大于第一腹板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起重机抗暴风装置,第一腹板为两个,两个第一腹板分别设有凸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起重机抗暴风装置,两个第一腹板沿第一腹板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两个第一腹板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分别覆盖有U型翼缘板,U型翼缘板与第一起重机上的翼缘板固定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起重机抗暴风装置,第一腹板上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一隔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起重机抗暴风装置,第二腹板具有相背的第四端面和第五端面以及连接第四端面和第五端面的第六端面,凸部结构与凹部结构卡合时,第六端面面向第一起重机,其中,凹部结构具有从第六端面向内凹陷的凹口,凹口的内壁由相对的两个第一加强板以及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加强板之间的第二加强板包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起重机抗暴风装置,在第二腹板的厚度方向上,两个第一加强板的尺寸大于第二腹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起重机抗暴风装置,第二腹板上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二隔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起重机抗暴风装置,第二隔板中的一个或多个与第一加强板固定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起重机抗暴风装置,第二隔板中的一个或多个与第六端面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起重机抗暴风装置,第一加强板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抗磨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起重机抗暴风装置,第一加强板与抗磨板之间夹有一个或多个可拆卸的调整钢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起重机抗暴风装置,第二腹板为两个,两个第二腹板分别设有所述凹口。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起重机抗暴风装置,两个第二腹板沿所述第二腹板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两个第二腹板的所述第四端面和第五端面分别覆盖有U型翼缘板,U型翼缘板与第二起重机上的翼缘板固定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起重机组,起重机组中的两台或多台起重机安装有如上述任一种起重机抗暴风装置,两台或多台起重机通过起重机暴风装置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起重机组的迎风面积减少,无需对所有起重机安装锚定装置和防风系固,减少了码头的施工、维护保养工作量及难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起重机组,起重机组中的一台或部分起重机与地面固定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起重机组,起重机组包括多台起重机,多台起重机排列连接,其中,至少第一台起重机与最后一台起重机与地面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实施例起重机抗暴装置未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2示出本发明实施例起重机抗暴装置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3A示出本发明实施例凸部结构示意图;
图3B示出图3A的B-B剖切视图;
图3C示出图3A的C-C剖切视图;
图3D示出图3A的D-D剖切视图;
图3E示出图3A的E-E剖切视图;
图3F示出图3A的G-G剖切视图;
图4A示出本发明实施例凹部结构示意图;
图4B示出图4A的B-B剖切视图;
图4C示出图4A的C-C剖切视图;
图4D示出图4A的D-D剖切视图;
图4E示出图4A的E-E剖切视图;
图4F示出图4A的F-F剖切视图;
图4G示出图4A的G-G剖切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发明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发明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发明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发明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发明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发明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起重机抗暴风装置,通过该起重机抗暴风装置将两台起重机进行连接,例如第一起重机1和第二起重机2。本发明的第一起重机和第二起重机代表抗暴风装置分别安装在两台起重机上。具体地,起重机抗暴风装置包括凸部结构101和凹部结构102,凸部结构101位于第一起重机1上,凹部结构102位于第二起重机2上,凸部结构101与凹部102卡合,使得第一起重机1和第二起重机2对接。即,第一起重机1和第二起重机2通过卡合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凸部结构101和凹部结构102之间例如采用间隙配合,但能保持第一起重机1和第二起重机2的紧密连接。一般起重机会放置在轨道上,第一起重机1和第二起重机2靠近后,通过凸部结构101插入到凹部结构102中实现第一起重机1和第二起重机2在沿轨道方向上的对接。对接例如是第一起重机1的后部与第二起重机2的前部的连接,使得第一起重机1和第二起重机2并排连接。起重机滑行的轨道可以是水平直线方向,相应的在该轨道上的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起重机通过起重机抗暴风装置进行水平方向上的连接,即多台起重机沿着水平方向排列。在其它环境中,轨道还可能是上下坡等情况,那么在上坡或者下坡上的多台起重机通过起重机抗暴风装置进行连接,使得多台起重机沿着坡道方向进行排列。
现有技术中都是通过在每台起重机上设置铆钉装置和防风系固装置对每台起重机进行固定,这无疑增加了许多成本。通过本发明的起重机抗暴风装置,对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起重机进行卡合连接,使得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起重机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作为一个整个结构件承担风载荷,能够增大起重机的抗暴风稳定性,减少起重机的迎风面积。这对于起重机因暴风发生倾覆的风险防控是有利的。当暴风结束后,起重机相互远离,凸部结构和凹部结构分离,即可回到正常工作工况。
将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起重机以靠近的方式连接,能够减少起重机的迎风面积。靠近的方式例如是使两台起重机之间靠在一起或者使得两台起重机有重合的部分。上述卡合的紧密程度可根据不同抗风强度、受力要求或凸部结构和凹部结构设置的位置等不同进行调整。关于凸部结构插入凹部结构的深度,也可以根据不同抗风强度、受力要求或凸部结构和凹部结构设置的位置等不同进行设定。
进一步地,起重机自身会具有腹板。例如,上述第一起重机1具有第一腹板202,第二起重机2具有第二腹板302。凸部结构101为第一腹板202通过延伸构建的结构,凹部结构102为第二腹板302通过内凹构建的结构。即本发明利用了起重机自身具备的结构构建了凸部结构101和凹部结构102,通过第一腹板202和第二腹板302上结构的连接实现第一起重机1和第二起重机2的连接。
参考图3A-图3F,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一腹板202具有相背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以及连接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第三端面。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如图3A所示,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为图3A中沿z方向相反设置的两个端面。例如,z方向为竖直方向,第一端面为第一腹板202的上端面,第二端面为第一腹板202的下端面。第三端面位于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之间,在凸部结构101与凹部结构102进行卡合时,第三端面例如沿图3A中的x方向面向第二起重机2,实现第一腹板202与第二腹板302的对接。本实施例中凸部结构101具有第三端面延伸出的凸台201,凸台201沿图3A中的x方向延伸。凸台201的厚度大于第一腹板202的厚度,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参考图3B,即凸台201在y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一腹板201在y方向上的尺寸,从而增加凸部结构101与凹部结构102的接触面积。凸台201与第一腹板202通过例如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如图3B所示,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起重机1中的第一腹板202为两个,两个第一腹板202沿第一腹板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厚度方向例如图3B中的y方向,即两个第一腹板202沿y方向相对设置,并且,在两个第一腹板202上分别延伸有凸部结构,即两个第一腹板202分别设有上述凸台201。本实施例进一步在两个第一腹板202的第一端面上覆盖U型翼缘板203,通过U型翼缘板203可对两个第一腹板202的第一端面进行连接。另外,U型翼缘板203再与第一起重机1的横梁的上翼缘板进行对应焊接。同样,还可以在两个第一腹板202的第二端面上覆盖U型翼缘板204,通过U型翼缘板204对两个第一腹板202的第二端面进行连接。相应地,U型翼缘板204与第一起重机1的横梁的下翼缘板进行对应焊接。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一腹板202上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一隔板205。例如,在第一隔板205以垂直于图3A中的x方向设置,并沿图3A中的z方向延伸,在第一腹板202的中间处与第一腹板202的侧面固定连接。又例如,第一隔板205面向第一腹板202的第三端面并与第三端面面对面固定连接。上述固定连接的方式例如是焊接。通过设置第一隔板205可以加强第一腹板202的强度,能够传递载荷和传递剪切力。
参考图4A-图4G,第二腹板302具有相背的第四端面和第五端面以及连接所述第四端面和第五端面的第六端面。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如图4A所示,第四端面和第五端面为图4A中沿z方向相反设置的两个端面。例如,z方向为竖直方向,第四端面为第二腹板302的上端面,第五端面为第二腹板302的下端面。第六端面位于第四端面和第五端面之间,在凸部结构101与凹部结构102卡合时,第六端面例如沿图4A中的x方向面向第一起重机1,实现第二腹板302与第一腹板202的对接。本实施例中凹部结构102具有从第六端面向内凹陷的凹口301,凹口301的内壁由相对的两个第一加强板303以及位于两个第一加强之间的第二加强板304包围。具体地,以图4A为例,凹口301内壁具有三面,沿z方向相对的两个水平面内壁以及一个竖向面内壁,两个第一加强板303分别面向凹口301的两个水平面内壁并与水平面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加强板304面向竖向面内壁并与竖向面内壁固定连接,使得凹口301的内壁被两个第一加强板303和第二加强板304包围加强。
进一步地,在第二腹板302的厚度方向上,即,图4C和图4F中的y方向上,两个第一加强板303的尺寸大于第二腹板302。从而,凹口301在y方向上被拓宽,增加凸部结构101与凹部结构102的接触面积。
继续参考图4A-图4G,第二腹板302上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二隔板305。例如,第二隔板305以垂直于x方向的位置设置,并与第二腹板302固定连接。固定连接的方式例如为焊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隔板305中的一个或多个与第一加强板303固定连接,例如第二隔板305以垂直于x方向的位置设置,在z方向上的尺寸与第二腹板302的尺寸相同,并与第二腹板302和两个第一加强板303固定连接,从而对第二腹板302和第一加强板303进行加强。另外,第二隔板305还可以与第六端面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例如第二隔板305沿图4A中x方向面向第六端面并与第六端面固定连接。更进一步地,还可以在两个第一加强板303上分别加设垂直于x方向的第二隔板305,第一加强板303上的第二隔板305与第二腹板302固定连接。上述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例如是焊接。通过设置第二隔板305可以加强第二腹板302的强度,能够传递载荷和传递剪切力。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在第一加强板303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抗磨板306。具体地,抗磨板306面向第一加强板303,通过螺栓307与第一加强板303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相对的两个第一加强板303上均设有抗磨板306。另外,还可以在第一加强板303和抗磨板306之间设置一个或多个调整钢板308,通过螺栓307将调整钢板308和抗磨板306固定在第一加强板303上。通过设置调整钢板308,可以调整凹口301在z方向的开口尺寸。当上述凸台201插入凹口301后并不能达到紧密的嵌合时,可通过加设调整钢板308的方式缩小开口尺寸,实现凸台201与凹口301的卡合。另外,不同起重机之间的凸部结构和凹部结构并不是完全相同,就导致凸台和凹口的嵌合紧密程度不同,可通过加入不同数量的调整钢板进行调节。调整钢板具有多种厚度,凹口内壁上设置不同厚度的调整钢板,以实现对凹口开口大小的精确调整。
如图4C所示,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二腹板302为两个,可在两个第二腹板302上均设有凹口301以及上述在凹口301上的结构。例如,第二起重机2上的两个第二腹板302沿第二腹板302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厚度方向例如图4C中的y方向,即两个第二腹板302沿y方向相对设置,并且,在两个第二腹板302上分别设置凹部结构,即两个第二腹板302分别设有上述凹口301。本实施例进一步在两个第二腹板302的第四端面上覆盖U型翼缘板309,通过U型翼缘板309可对两个第二腹板302的第四端面进行连接。另外,U型翼缘板309再与第二起重机2的横梁的翼缘板(例如横梁的上翼缘板)进对应焊接。同样,还可以在两个第二腹板302的第五端面上覆盖U型翼缘板310,通过U型翼缘板310对两个第二腹板302的第五端面进行连接。相应地,U型翼缘板310与第二起重机2的横梁的下翼缘板进行对应焊接。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凸台201插入凹口301的深度可根据凸部结构和凹部结构在起重机的设置位置的不同以及抗风强度的不同更因素进行调整。举例来说,凹口301的深度,即凹口301在图4A中x方向上凹陷的深度为500~1000mm,凸台201在一些实施例中部分嵌入凹口301中,在其它实施例中凸台201完全嵌入到凹口301中。凸台201插入凹口301深度的具体数值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起重机组,包括多台起重机,起重机例如是两台或两台以上通过上述起重机抗暴风装置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多台起重机连接形成整体,其迎风面积相比于多台起重机分别固定安装时的总迎风面积更小,能够减少起重机发生倾覆的风险。同时码头不必设置相应的锚定坑或防风系固点,减少了码头的施工以及维护保养工作量,降低了码头的施工和维修保养的难度。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会将每台起重机上设置锚定装置和防风系固以对起重机进行保护。本实施例将多台起重机连成整体,可将起重机组中的一台或部分与地面进行固定连接,例如利用锚定装置和防风系固对起重机组中的一台或多台进行固定连接,而不必将轨道上所有的起重机都设置锚定装置和防风系固,同样也能起到减少起重机在轨道上滑动以及暴风倾覆的风险。可选地,起重机组中的多台起重机排列连接。排列连接可以沿某一延伸方向排列,该方向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非直线,可以是水平直线方向也可以是相对于水平面有坡度的方向。连接方式为第一台起重机的一端与第二台起重机的一端连接,第二台起重机的另一端与第三台起重机的一端,接着第三台起重机的另一端与第四台起重机的一端连接……直到与最后一台起重机的一端连接,实现多台起重机的排列连接。例如,通过起重机抗暴风装置将多台起重机沿轨道并排设置,至少地,将该排起重机中的第一台起重机和最后一台起重机与地面固定连接。即并排排列的起重机组中的头部的起重机和尾部的起重机与地面固定连接,而中间的起重机通过本发明的起重机抗暴风装置进行连接,即可保证中间以及两端的起重机不会沿轨道滑动,也不会因暴风发生倾覆。
虽然通过参照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8)
1.一种起重机抗暴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凸部结构和凹部结构,所述凸部结构位于第一起重机上,所述凹部结构位于第二起重机上,所述凸部结构与所述凹部结构卡合,使得所述第一起重机与所述第二起重机对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抗暴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起重机具有第一腹板,所述第二起重机具有第二腹板,所述凸部结构为所述第一腹板通过延伸构建的结构,所述凹部结构为所述第二腹板通过内凹构建的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机抗暴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腹板具有相背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第三端面,所述凸部结构与所述凹部结构卡合时,所述第三端面面向所述第二起重机,其中,所述凸部结构具有从所述第三端面延伸出的凸台,所述凸台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腹板的厚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重机抗暴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腹板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腹板分别设有所述凸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重机抗暴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腹板沿所述第一腹板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第一腹板的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分别覆盖有U型翼缘板,所述U型翼缘板与第一起重机上的翼缘板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起重机抗暴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腹板上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一隔板。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机抗暴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腹板具有相背的第四端面和第五端面以及连接所述第四端面和第五端面的第六端面,所述凸部结构与所述凹部结构卡合时,所述第六端面面向所述第一起重机,其中,所述凹部结构具有从所述第六端面向内凹陷的凹口,所述凹口的内壁由相对的两个第一加强板以及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加强板之间的第二加强板包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起重机抗暴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腹板的厚度方向上,两个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腹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起重机抗暴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腹板上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二隔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起重机抗暴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中的一个或多个与所述第一加强板固定连接。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起重机抗暴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中的一个或多个与所述第六端面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起重机抗暴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抗磨板。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起重机抗暴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抗磨板之间夹有一个或多个可拆卸的调整钢板。
14.如权利要求7-12任一项所述的起重机抗暴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腹板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腹板分别设有所述凹口。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起重机抗暴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腹板沿所述第二腹板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第二腹板的所述第四端面和所述第五端面分别覆盖有U型翼缘板,所述U型翼缘板与第二起重机上的翼缘板固定连接。
16.一种起重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组中的两台或多台起重机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起重机抗暴风装置,两台或多台起重机通过所述起重机暴风装置连接。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起重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组中的一台或部分起重机与地面固定连接。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起重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组包括多台起重机,所述多台起重机排列连接,其中,至少第一台起重机与最后一台起重机与地面固定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324523.0A CN110844792A (zh) | 2019-12-20 | 2019-12-20 | 一种起重机抗暴风装置以及起重机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324523.0A CN110844792A (zh) | 2019-12-20 | 2019-12-20 | 一种起重机抗暴风装置以及起重机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844792A true CN110844792A (zh) | 2020-02-28 |
Family
ID=69610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324523.0A Withdrawn CN110844792A (zh) | 2019-12-20 | 2019-12-20 | 一种起重机抗暴风装置以及起重机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844792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39670A (zh) * | 2020-04-28 | 2020-07-24 |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岸桥抗风防倾覆装置及岸桥机组 |
-
2019
- 2019-12-20 CN CN201911324523.0A patent/CN110844792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39670A (zh) * | 2020-04-28 | 2020-07-24 |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岸桥抗风防倾覆装置及岸桥机组 |
CN111439670B (zh) * | 2020-04-28 | 2024-05-24 |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岸桥抗风防倾覆装置及岸桥机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877960B2 (en) | Structural sandwich plate members | |
CN110844792A (zh) | 一种起重机抗暴风装置以及起重机组 | |
CN211545724U (zh) | 一种起重机抗暴风装置以及起重机组 | |
CN209669675U (zh) | 一种半刚性悬带拱桥 | |
CN212315327U (zh) | 一种岸桥抗风防倾覆装置及岸桥机组 | |
CN204738229U (zh) | 一种双支承板斜拉桥钢索塔钢锚箱锚固结构 | |
CN108331040A (zh) | 一种可以快速组装的叠合钢梁 | |
CN211646756U (zh) | 一种三维装配式梁柱节点结构 | |
CN112127514A (zh) | 钢板剪力墙、建筑物、剪力墙施工方法和建筑物施工方法 | |
CN207919609U (zh) | 一种用于桩承载力试验的快速组装式叠合钢梁 | |
CN215716670U (zh) |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雨棚的连接结构 | |
CN215252331U (zh) | 一种适用于缆索吊承重绳的锚固装置 | |
CN217299465U (zh) | 一种整体性好和易施工的双连梁结构 | |
CN219450406U (zh) | 一种钢结构组合梁及组合桥梁 | |
CN219621706U (zh) | 一种装船碰球系挂工装结构 | |
CN218668102U (zh) | 楼面梁及拼接式楼承板 | |
CN217710647U (zh) | 一种高强度土工格室 | |
CN111439670B (zh) | 一种岸桥抗风防倾覆装置及岸桥机组 | |
CN217679701U (zh) | 一种高位连体桁架与主体结构防坠落连接节点 | |
CN220100188U (zh) | 一种装配式主次木梁顶平齐连接的榫卯节点 | |
CN221589942U (zh) | 一种装饰性钢梁与混凝土梁快速连接结构 | |
CN219653508U (zh) | 一种纵肋错位对接结构 | |
CN217417936U (zh) | 一种矩管天轨对接结构 | |
CN215925622U (zh) | 一种大型渡槽伸缩缝结构 | |
CN219826838U (zh) | 一种帽形平接式波纹钢连接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