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39302B - 通信状态转换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状态转换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39302B
CN110839302B CN201810943181.XA CN201810943181A CN110839302B CN 110839302 B CN110839302 B CN 110839302B CN 201810943181 A CN201810943181 A CN 201810943181A CN 110839302 B CN110839302 B CN 1108393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r
information
state
transition
rese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4318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39302A (zh
Inventor
邬月萍
陈翔
招溢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4318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39302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16140 priority patent/WO2020034475A1/en
Publication of CN1108393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93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393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93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48Time-out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Time-out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信状态转换方法,该方法包括:满足重置条件时重置待用态计时器,其中重置条件包括接收来自于基站的第一信息和/或向基站成功发送第二信息,第一信息包括响应新传上行数据的肯定反馈信息,第二信息包括新传上行数据和/或响应新传下行数据的肯定反馈信息;待用态计时器失效时从连接态转换为待用态。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通信状态转换装置。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避免隐性状态转换中出现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的状态不匹配,以及减少转换相关参数传输带来的信令开销。

Description

通信状态转换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通信状态转换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新无线(New Radio,NR)中,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有三种状态,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RRC_CONNECTED)态、RRC待用(RRC_INACTIVE)态和RRC空闲(RRC_IDLE)态。
处于RRC_INACTIVE状态的UE仍然有核心网(Core Network,CN)-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连接关系,保持有UE的CN-RAN连接关系且存储UE上下文(context)的基站被称为锚基站,锚基站负责为UE配置通知区(notification area,NA)。
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方式进行状态转换,即从RRC_CONNECTED转换到RRC_INACTIVE。显性方式是指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显性的RRC信令来进行状态转换。隐性方式是指使用计时器进行状态转换。
隐性方式的状态转换中在RRC_CONNECTED态下为用户设备和基站分别配置一个计时器,两个计时器的时长相等,计时器失效时用户设备和基站执行状态转换以从RRC_CONNECTED转换到RRC_INACTIVE,由于用户设备的计时器和基站的计时器是独立的,因此两者之间可能不同步,从而导致用户设备的RRC状态在用户设备侧和基站侧出现状态不匹配。
此外,隐性方式的状态转换中基站需要在RRC_CONNECTED态下向用户设备预先发送转换相关参数(在显性方式中可以由指示状态转换的RRC信令承载)。每次状态转换前都发送转换相关参数会带来很大的信令开销。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信状态转换方法及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隐性状态转换的状态不匹配以及发送转换相关参数带来很大信令开销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状态转换方法,该方法包括:满足重置条件时重置待用态计时器,其中重置条件包括接收来自于基站的第一信息和/或向基站成功发送第二信息;待用态计时器失效时从连接态转换为待用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状态转换方法,该方法包括:满足重置条件时重置待用态计时器,其中重置条件包括向用户设备成功发送第一信息和/或接收来自于用户设备的第二信息;待用态计时器失效时将用户设备从连接态转换为待用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状态转换方法,该方法包括:满足重置条件时重置待用态计时器;待用态计时器失效时利用预配置的转换相关参数从所连接态转换为待用态,其中转换相关参数是仅在转换相关参数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接收的,转换相关参数发送变化的情况包括进入新的通知区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状态转换方法,该方法包括:仅在转换相关参数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向用户设备发送转换相关参数,转换相关参数用于协助用户设备在待用态计时器失效时从连接态转换为待用态,转换相关参数发送变化的情况包括用户设备进入新的通知区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状态转换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和通信电路,处理器连接通信电路,处理器用于执行指令以实现前述的任意一种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该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指令被执行时实现前述的任意一种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用户设备/基站在第二/第一信息成功发送的情况下重置待用态计时器,避免了第二/第一信息发送失败的情况下单侧误重置待用态计时器导致的用户设备和基站的待用态计时器不同步,使得用户设备和基站的待用态计时器维持同步,从而避免隐性状态转换中出现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的状态不匹配。
此外,转换相关参数的传输仅在转换相关参数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进行,转换相关参数的传输次数减少,从而减小了转换相关参数传输带来的信令开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通信状态转换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相关技术中下行数据传输出现状态不匹配的示意图;
图3是相关技术中上行数据传输出现状态不匹配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通信状态转换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通信状态转换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通信状态转换方法第六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通信状态转换方法第七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通信状态转换方法第八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通信状态转换方法第九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通信状态转换方法第十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通信状态转换方法第十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通信状态转换方法第十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可读存储介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通信状态转换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通信状态转换装置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各实施例中不冲突的可以相互结合。
本发明通信状态转换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UE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移动的,可以为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无线调制解调器、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无绳电话等。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
S11:满足重置条件时重置待用态计时器。
在下行数据传输过程中,基站先向UE发送下行数据,UE收到下行数据后尝试进行解码,如果解码成功,则向基站发送肯定反馈信息(例如ACKnowledgment,ACK),如果解码失败,则向基站发送否定反馈信息(例如Negative ACKnowledgment,NACK)。肯定反馈信息和否定反馈信息可以被统称为反馈信息。如果基站收到肯定反馈信息,则下行数据传输成功完成;如果基站收到否定反馈信息或者在预设时长内未收到反馈信息,意味着下行数据或反馈信息发送失败,基站会重新发送下行数据,UE收到重传的下行数据后尝试进行解码,解码成功则发送肯定反馈信息,解码失败则发送否定反馈信息。每次发送下行数据,基站一般先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DCI包括为下行数据所分配的资源信息(简称下行DCI),然后使用分配的资源发送下行数据。
在上行数据传输过程中,基站先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DCI),DCI包括为UE分配的上行资源信息(简称上行DCI),UE收到DCI后,使用分配的上行资源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基站接收上行数据后尝试进行解码,若解码成功可以直接结束上行数据传输或向UE发送肯定反馈信息,若解码失败,则向UE发送否定反馈信息或者DCI以指示UE重传上行数据。
如图2所示,在相关技术的下行数据传输过程中,UE和基站的待用态计时器的重置条件可以包括下行数据传输中的新传下行数据/肯定反馈信息的发送/接收。当下行数据/肯定反馈信息的发送失败时,待用态计时器只会在发送侧被重置,接收侧因为没有收到下行数据/肯定反馈信息而不会重置待用态计时器,从而导致状态不匹配。如图3所示,在相关技术的上行数据传输过程中,UE和基站的待用态计时器的重置条件可以包括上行数据传输中的上行数据/DCI的发送/接收。当上行数据/DCI的发送失败时,待用态计时器只会在发送侧被重置,接收侧因为没有收到上行数据/DCI而不会重置待用态计时器从而导致状态不匹配。
本实施例中的重置条件包括接收来自于基站的第一信息和/或向基站成功发送第二信息。重置条件包括向基站成功发送第二信息而不是向基站发送第二信息,意味着UE作为发送侧时不会在发送第二信息时直接重置待用态计时器,而是在确认第二信息已经成功发送的情况下才重置待用态计时器。重置条件包括接收来自于基站的第一信息时,UE作为接收侧时在接收到第一信息时将待用态计时器重置为初始时长。
为确保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能够被确认已经成功发送而不会出现不确定的情况,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包括最终信息。最终信息被成功发送意味着上行/下行数据传输的成功结束,不会再收到用户设备/基站的针对最终信息的直接反馈,且最终信息未被成功发送时其接收端会要求发送端重新发送最终信息。最终信息可以是成功的数据传输中的最后一条信息。
用户设备/基站发送非最终信息后,会等待来自基站/用户设备的反馈信息(即针对非最终信息的直接反馈)。如果收到反馈信息,意味着非最终信息和反馈信息都发送成功;如果没有收到反馈信息,有可能是非最终信息发送失败,也有可能是反馈信息发送失败,用户设备/基站无法确定非最终信息是否发送成功。因此重置条件可以只包括最终信息的成功发送/接收,或者包括最终信息和非最终信息的成功发送/接收,而不能只包括非最终信息的成功发送/接收。
第一信息可以包括响应新传上行数据的肯定反馈信息,第二信息可以包括新传上行数据和/或响应新传下行数据的肯定反馈信息。UE响应新传下行数据而向基站发送的肯定反馈信息属于下行数据传输中的最终信息。在上行传输中,若基站在成功解码上行数据后需要向UE发送肯定反馈信息,基站响应新传上行数据而向UE发送的肯定反馈信息属于上行数据传输中的最终信息;若基站在成功解码上行数据后不需要向UE发送肯定反馈信息,则新传上行数据属于上行数据传输中的最终信息。
在上行/下行数据传输过程中,新传上/下行数据发送失败后会被重新发送。重传的上行/下行数据发送失败后,若上行/下行数据累积的重传次数未达到最大重传次数,上行/下行数据会被重新发送,反之若重传次数达到了最大重传次数,上行/下行数据不会被重新发送。发送之后无论是否成功都不会被重新发送,即被发送时达到了最大重传次数,的重传上行/下行数据可被称为最终重传上行/下行数据,除最终重传上行/下行数据之外的其他重传上行/下行数据可被称为非最终重传上行/下行数据。最终重传上行数据以及响应最终重传上行/下行数据的肯定反馈信息不是最终信息,非最终重传上行数据以及响应非最终重传上行/下行数据的肯定反馈信息是最终信息。可选的,第一信息可以进一步包括响应非最终重传上行数据的反馈信息,第二信息可以进一步包括非最终重传上行数据和/或响应非最终重传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
UE和基站的待用态计时器的初始时长相同,且重置条件相互匹配,即二者的重置条件中涉及的信息相同。重置待用态计时器可以为将待用态计时器的当前时长重置为初始时长或一个小于该初始时长的时长。重置待用态计时器可以包括创建一个新的计时器,并将其前时长重置为初始时长,即启动待用态计时器。
在RRC_CONNECTED状态的UE可能进行一次或更多次数据传输,每次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个或更多个第一/第二信息,可以为这些第一和第二信息中的部分或全部判断是否满足重置条件。
S12:待用态计时器失效时从连接态转换为待用态。
待用态计时器启动后持续进行计时,计时过程中(也可被称为有效期内)若满足重置条件则重置待用态计时器,直至待用态计时器计时结束,即失效。待用态计时器失效时UE可以利用预配置的转换相关参数自行从连接态转换为待用态,无需再从基站接收RRC信令。
转换相关参数是指UE进入RRC_INACTIVE所需的参数,例如UE context,RAN配置的非连续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DRX)周期,RAN通知区配置信息,RAN更新周期等。
转换相关参数需要在状态转换之前被配置给UE。转换相关参数可以由RRC信令,例如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承载。
通过本实施例的实施,UE侧待用态计时器的重置条件包括接收来自于基站的第一信息和/或向基站成功发送第二信息,UE作为发送侧时不会在发送第二信息时直接重置待用态计时器,而是在确认第二信息已经成功发送的情况下才重置待用态计时器,避免出现第二信息传输失败时UE的待用态计时器误被重置,而基站的待用态计时器未被重置的情况,使得UE和基站的待用态计时器维持同步,从而避免隐性状态转换中出现UE和基站之间的状态不匹配。
本发明通信状态转换方法第二实施例,是在本发明通信状态转换方法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利用等待计时器确定是否成功发送第二信息。
等待计时器与第二信息一一对应,用于判断第二信息是否成功发送。同一时刻正在工作的等待计时器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更多个。等待计时器在UE向基站发送第二信息时重置为初始时长。等待计时器与待用态计时器的初始时长相同。
UE侧的等待计时器的操作与执行操作的触发条件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Figure BDA0001769564230000071
表1
上行/下行数据传输可以应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HARQ)机制。HARQ是一种结合向前错误更正(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与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方法的技术。FEC通过添加冗余信息,使得接收端能够纠正一部分错误,从而减少重传的次数。对于FEC无法纠正的错误,接收端会通过ARQ机制请求发送端重发数据。
HARQ使用停等协议(stop-and-wait protocol)来发送数据。在停等协议中,发送端发送一个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后,就停下来等待反馈信息(肯定/否定)。但是每次传输后发送端就停止并等待反馈信息,会导致吞吐量很低。因此使用多个并行的HARQ过程,当一个HARQ过程在等待反馈信息时,发送端可以使用另一个HARQ过程来发送数据。每个第二信息对应一个HARQ过程。在发送第二信息之前,UE接收的DCI(包括分配下行/上行资源信息)中还包括HARQ过程编号和新数据指示(New Data Indicator,NDI)。HARQ过程编号也被称为HARQ过程ID,用于唯一的指定一个HARQ过程,NDI用于指示被调度传输的上行/下行数据是新传还是重传。
利用等待计时器确定第二信息成功发送的条件包括:(1)指定时长内未收到重传指示;(2)等待计时器对应的HARQ过程编号被用于新的传输。条件(1)和(2)都是隐性的指示第二信息已被基站成功接收。等待计时器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满足条件(1)和(2)中的任意一个即可确定第二信息成功发送,并将待用态计时器重置为等待计时器的剩余时长。为了描述方便,可以将待用态计时器重置为等待计时器的剩余时长称为将该等待计时器升级为待用态计时器,升级得到的待用态计时器的有效期从对应等待计时器被重置时起算。
在条件(1)中,重传指示用于指示UE重新发送第二消息,指定时长内未收到重传指示意味着基站可能已经成功接收了第二消息。在下行数据传输中,若第二消息包括响应新传/非最终重传下行数据的肯定反馈信息,重传指示包括重传的下行数据;在上行数据传输中,若第二消息包括新传/非最终重传上行数据,重传指示包括来自基站的否定反馈信息和/或者指示重传的DCI。指定时长可以为drx-RetransmissionTimer的有效时长。
在HARQ机制中,一个HARQ过程在成功完成/放弃一个TB的传输之前不会用于其他TB的传输。在条件(2)中,UE在发送第二消息后收到DCI中的HARQ过程编号与第二消息/等待计时器对应的HARQ过程编号相同,且NDI表示该DCI用于新传,意味着第二消息已经被基站成功接收。
假设在第一时刻,UE确定某个等待计时器a对应的第二信息A成功发送,等待计时器a升级为待用态计时器。此时有更老的,即重置时间早于该等待计时器a的另一等待计时器b仍在计时,且在第一时刻之后的第二时刻确定另一等待计时器b对应的第二信息B成功发送,可能会将等待计时器b升级为待用态计时器,这种情况下UE先确认第二信息A发送成功再确认第二信息B发送成功,UE侧待用态计时器的有效期从等待计时器b被重置时,即发送第二信息B时起算;而等待计时器b的重置时间早于等待计时器a,即第二信息B的发送时间早于第二信息A,对应的,基站先接收到第二信息B再接收到第二信息A,基站侧的待用态计时器的有效期从接收到第二信息A时起算,两侧的待用态计时器不同步。
为避免上述不同步的出现,在一个例子中,当利用当前等待计时器确认第二信息已被成功发送时,UE可以先判断待用态计时器是否已经被比当前等待计时器更年轻(即重置时间晚于当前等待计时器)的等待计时器重置,如果判断结果是肯定的,则放弃重置待用态计时器,如果判断结果是否定的,则将待用态计时器的重置为当前等待计时器的剩余时长。在另一个例子中,可以在利用当前等待计时器确认第二信息已被成功发送时,停止比当前等待计时器更老的等待计时器。停止的等待计时器不会继续工作,即使对应的第二消息被成功发送,也不会升级为待用态计时器。可选的,UE可以删除这些被停止的更老的等待计时器。
利用等待计时器确定第二信息发送失败的条件包括:(3)指定时长内收到重传指示;(4)重置时间晚于等待计时器的另一等待计时器对应的第二消息已被成功发送。等待计时器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满足条件(3)和(4)中的任意一个即可确定第二信息发送失败,并停止待用态计时器。
条件(3)中的重传指示与条件(1)中的相同,UE收到重传指示意味着基站未能成功接收到第二信息,第二信息发送失败。而满足条件(4)的情况下第二信息实际上并不一定发送失败,而是为了避免UE和基站的待用态计时器不同步被视为发送失败,具体可参考前述相关内容。若第二信息只包括新传上行数据和/或响应新传下行数据的肯定反馈信息,同一个上行/下行数据传输过程中,等待计时器一旦被停止,将不会再被重置,这种情况下可以删除被停止的等待计时器。
如图4所示,本发明通信状态转换方法第三实施例,是在本发明通信状态转换方法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限制转换相关参数的传输次数。本实施例是对本发明通信状态转换方法第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扩展,相同的部分不再重复。本实施例包括:
S110:仅在转换相关参数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接收转换相关参数。
转换相关参数与RRC_INACTIVE相关,RRC_INACTIVE状态的UE驻留在NA。转换相关参数发送变化的情况可以包括UE进入新的通知区域,通知区域的变化导致转换相关参数发生变化。转换相关参数发送变化的情况可以进一步包括通知区域不变的情况下转换相关参数的更新。当转换相关参数未发生变化时,UE可以继承已配置的转换相关参数。
S120:满足重置条件时重置待用态计时器。
其中重置条件包括接收来自于基站的第一信息和/或向基站成功发送第二信息。
本步骤与S110之间的执行顺序仅为示意。
S130:待用态计时器失效时利用转换相关参数从连接态转换为待用态。
通过本实施例的实施,转换相关参数的传输仅在转换相关参数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相比于每次状态转换前都传输转换相关参数,转换相关参数的传输次数减少,从而减小了转换相关参数传输带来的信令开销。
本发明通信状态转换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基站,本实施例中作为当前连接的小区的基站。基站连接核心网并与UE进行无线通信,为相应的地理区域提供通信覆盖。基站可以为宏基站、微(micro)基站、微微(pico)基站或家庭基站(femtocell)。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也可以被称为无线基站、接入点、B节点,演进型B节点(eNodeB,eNB),gNB或其他合适的术语。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包括:
S21:满足重置条件时重置待用态计时器。
其中重置条件包括向UE成功发送第一信息和/或接收来自于UE的第二信息。UE和基站的待用态计时器的初始时长相同,且重置条件相互匹配,即二者的重置条件中涉及的信息相同。重置待用态计时器可以为将待用态计时器的当前时长重置为初始时长或一个小于该初始时长的时长。重置待用态计时器可以包括创建一个新的计时器,并将其前时长重置为初始时长,即启动待用态计时器。
重置条件包括向UE成功发送第一信息而不是向UE发送第一信息,意味着基站作为发送侧时不会在发送第一信息时直接重置待用态计时器,而是在确认第一信息已经成功发送的情况下才重置待用态计时器。重置条件包括接收来自于UE的第二信息时,基站作为接收侧时在接收到第二信息时将待用态计时器重置为初始时长。
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的具体描述可参考本发明通信状态转换方法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重复
在RRC_CONNECTED状态的UE可能进行一次或更多次数据传输,每次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个或更多个第一/第二信息,可以为这些第一和第二信息中的部分或全部判断是否满足重置条件。
S22:待用态计时器失效时将UE从连接态转换为待用态。
待用态计时器启动后持续进行计时,计时过程中(也可被称为有效期内)若满足重置条件则重置待用态计时器,直至待用态计时器计时结束,即失效。待用态计时器失效时基站自行将网络侧UE的状态从连接态转换为待用态,不需要再向UE发送RRC信令。
通过本实施例的实施,基站侧待用态计时器的重置条件包括接收来自于UE的第二信息和/或向UE成功发送第一信息,基站作为发送侧时不会在发送第一信息时直接重置待用态计时器,而是在确认第一信息已经成功发送的情况下才重置待用态计时器,避免出现第一信息传输失败时基站的待用态计时器误被重置,而UE的待用态计时器未被重置的情况,使得UE和基站的待用态计时器维持同步,从而避免隐性状态转换中出现UE和基站之间的状态不匹配。
本发明通信状态转换方法第五实施例,是在本发明通信状态转换方法第四实施例的基础上,利用等待计时器确定是否成功发送第一信息。
等待计时器与第一信息一一对应,用于判断第一信息是否成功发送。同一时刻正在工作的等待计时器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更多个。等待计时器在UE向基站发送第一信息时重置为初始时长。等待计时器与待用态计时器的初始时长相同。
基站侧的等待计时器的操作与执行操作的触发条件的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
Figure BDA0001769564230000121
表2
利用等待计时器确定第一信息成功发送的条件包括:(5)指定时长内未收到重传指示。在条件(5)中,重传指示一般为重传的上行数据。
等待计时器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满足条件(5)即可确定第以信息成功发送,并将待用态计时器重置为等待计时器的剩余时长。将待用态计时器重置为等待计时器的剩余时长也可以被称为将该等待计时器升级为待用态计时器,升级得到的待用态计时器的有效期从对应等待计时器被重置时起算。
为了避免UE和基站的待用态计时器不同步,当利用当前等待计时器确认第一信息已被成功发送时,可以停止比当前等待计时器更老的等待计时器并将更老的等待计时器对应的第一信息视为发送失败。可选的,基站可以删除这些被停止的更老的等待计时器。
利用等待计时器确定第一信息发送失败的条件包括:(6)指定时长内收到重传指示,(7)重置时间晚于等待计时器的另一等待计时器对应的第一消息已被成功发送。等待计时器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满足条件(6)和(7)中的任意一个即可确定第一信息发送失败,并停止待用态计时器。满足条件(7)的情况下第一信息实际上并不一定发送失败,而是为了避免UE和基站的待用态计时器不同步被视为发送失败,具体可参考前述相关内容。若第一信息只包括响应新传上行数据的肯定反馈信息,同一个上行数据传输过程中,等待计时器一旦被停止,将不会再被重置,这种情况下可以删除被停止的等待计时器。
如图6所示,本发明通信状态转换方法第六实施例,是在本发明通信状态转换方法第四实施例的基础上,限制转换相关参数的传输次数。本实施例是对本发明通信状态转换方法第四实施例的进一步扩展,相同的部分不再重复。本实施例包括:
S210:仅在转换相关参数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向UE发送转换相关参数。
转换相关参数用于协助UE在待用态计时器失效时从连接态转换为待用态。转换相关参数与RRC_INACTIVE相关,RRC_INACTIVE状态的UE驻留在NA。转换相关参数发送变化的情况包括UE进入新的通知区域,通知区域的变化导致转换相关参数发生变化。转换相关参数发送变化的情况可以进一步包括通知区域不变的情况下转换相关参数的更新。当转换相关参数未发生变化时,无需再次为UE配置转换相关参数。
S220:满足重置条件时重置待用态计时器。
其中重置条件包括向UE成功发送第一信息和/或接收来自于UE的第二信息。
本步骤与S120之间的执行顺序仅为示意。
S230:待用态计时器失效时将UE从连接态转换为待用态。
通过本实施例的实施,转换相关参数的传输仅在转换相关参数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相比于每次状态转换前都传输转换相关参数,转换相关参数的传输次数减少,从而减小了转换相关参数传输带来的信令开销。
下面结合附图分别说明UE和基站的待用态计时器如何在不同的情况下工作且保持同步,其中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在此不再重复。
如图7所示,本发明通信状态转换第七实施例描述了下行数据传输中下行数据发送失败的情况。本实施例包括:
S301:gNB向UE发送新传下行数据1。
S302:UE向gNB发送ACK 1,并重置UE等待计时器1。
下行数据1的传输成功完成。
S303:gNB在收到ACK 1时重置gNB待用态计时器。
S304:距离重置UE等待计时器1指定时长之后,UE将UE等待计时器1升级为UE待用态计时器。
UE待用态计时器的有效期从UE等待计时器1重置时,即发送ACK1时起算,与gNB待用态计时器的起算时刻相同。
S305:gNB向UE发送新传下行数据2但发送失败。
S306:gNB向UE发送重传下行数据2但发送失败。
S307:gNB向UE发送重传下行数据2但发送失败。
S308:UE待用态计时器失效时UE执行状态转换。
UE未收到新的下行数据,不会重置新的等待计时器。
S309:gNB待用态计时器失效时gNB执行状态转换。
UE待用态计时器和gNB待用态计时器的起算时刻相同,有效期长度相同,因此二者同时失效。
如图8所示,本发明通信状态转换第八实施例描述了下行数据传输中响应新传下行数据的ACK发送失败的情况。本实施例包括:
S321:gNB向UE发送新传下行数据1。
S322:UE向gNB发送ACK 1,并重置UE等待计时器1。
下行数据1的传输成功完成。
S323:gNB在收到ACK 1时重置gNB待用态计时器。
S324:距离重置UE等待计时器1指定时长之后,UE将UE等待计时器1升级为UE待用态计时器。
UE待用态计时器的有效期从UE等待计时器1重置时,即发送ACK1时起算,与gNB待用态计时器的起算时刻相同。
S325:gNB向UE发送新传下行数据2。
S326:UE向gNB发送ACK2并重置UE等待计时器2,ACK2发送失败。
S327:UE接收gNB发送的重传下行数据2并停止UE等待计时器2。
本实施例中第二消息仅包括响应新传下行数据的ACK。
S328:UE向gNB发送ACK2,ACK2发送失败。
S329:UE接收gNB发送的重传下行数据2。
S330:UE向gNB发送ACK2,ACK2发送失败。
S331:UE接收gNB发送的重传下行数据2。
S332:UE待用态计时器失效时UE执行状态转换。
S333:gNB待用态计时器失效时gNB执行状态转换。
UE等待计时器2并未成功升级,gNB未收到ACK2不会再次重置gNB待用态计时器,UE待用态计时器和gNB待用态计时器的起算时刻仍为ACK1的发送/接收时间,有效期长度相同,因此二者同时失效。
如图9所示,本发明通信状态转换第九实施例描述了下行数据连续传输成功的情况。本实施例包括:
S341:gNB向UE发送新传下行数据1。
S342:gNB向UE发送新传下行数据2。
S343:gNB向UE发送新传下行数据3。
S344:UE向gNB发送ACK 1,并重置UE等待计时器1。
下行数据1的传输成功完成。
S345:gNB在收到ACK 1时重置gNB待用态计时器。
S346:UE向gNB发送ACK 2,并重置UE等待计时器2。
下行数据2的传输成功完成。
S347:gNB在收到ACK 2时重置gNB待用态计时器。
S348:UE向gNB发送ACK 3,并重置UE等待计时器3。
下行数据3的传输成功完成。
S349:gNB在收到ACK 3时重置gNB待用态计时器。
S350:距离重置UE等待计时器1指定时长之后,UE将UE等待计时器1升级为UE待用态计时器。
UE待用态计时器的有效期从UE等待计时器1重置时,即发送ACK1时起算。
S351:距离重置UE等待计时器2指定时长之后,UE将UE等待计时器2升级为UE待用态计时器。
UE待用态计时器的有效期从UE等待计时器2重置时,即发送ACK2时起算。停止UE等待计时器1。
S352:距离重置UE等待计时器3指定时长之后,UE将UE等待计时器3升级为UE待用态计时器。
UE待用态计时器的有效期从UE等待计时器3重置时,即发送ACK3时起算。停止UE等待计时器2。
S353:UE待用态计时器失效时UE执行状态转换。
S354:gNB待用态计时器失效时gNB执行状态转换。
UE待用态计时器和gNB待用态计时器的起算时刻均为ACK3的发送/接收时间,有效期长度相同,因此二者同时失效。
如图10所示,本发明通信状态转换第十实施例描述了HARQ编号被用于新的传输的情况。本实施例包括:
S361:gNB向UE发送新传下行数据1(HARQ过程编号:0001)。
S362:gNB向UE发送新传下行数据2(HARQ过程编号:0010)。
S363:gNB向UE发送新传下行数据3(HARQ过程编号:0011)。
S364:UE向gNB发送ACK 1,并重置UE等待计时器1。
下行数据1的传输成功完成。
S365:gNB在收到ACK 1时重置gNB待用态计时器。
S366:UE向gNB发送ACK 2,并重置UE等待计时器2。
下行数据2的传输成功完成。
S367:gNB在收到ACK 2时重置gNB待用态计时器。
S368:UE向gNB发送ACK 3,并重置UE等待计时器3。
下行数据3的传输成功完成。
S369:gNB在收到ACK 3时重置gNB待用态计时器。
S370:UE接收来自gNB的新传下行数据4(HARQ过程编号:0010),将UE等待计时器2升级为UE待用态计时器。
UE待用态计时器的有效期从UE等待计时器2重置时,即发送ACK2时起算。停止UE等待计时器1。
S371:UE向gNB发送ACK 4,并重置UE等待计时器4。
下行数据4的传输成功完成。
S372:gNB在收到ACK4时重置gNB待用态计时器。
S373:距离重置UE等待计时器3指定时长之后,UE将UE等待计时器3升级为UE待用态计时器。
UE待用态计时器的有效期从UE等待计时器3重置时,即发送ACK3时起算。停止UE等待计时器2。
S374:距离重置UE等待计时器4指定时长之后,UE将UE等待计时器4升级为UE待用态计时器。
UE待用态计时器的有效期从UE等待计时器4重置时,即发送ACK3时起算。停止UE等待计时器3。
S375:UE待用态计时器失效时UE执行状态转换。
S376:gNB待用态计时器失效时gNB执行状态转换。
UE待用态计时器和gNB待用态计时器的起算时刻均为ACK4的发送/接收时间,有效期长度相同,因此二者同时失效。
本发明通信状态转换第七至第十实施例中,下行数据传输中待用态计时器的重置由响应新传下行数据的ACK的成功发送/接收触发。在上行数据传输过程中,若基站成功接收来于UE的上行数据之后不向UE发送肯定反馈信息,待用态计时器重置触发条件可以为UE收到上行DCI后发送的上行数据被成功发送/接收,基站和UE的待用态计时器的工作情况与图7-10所示的类似。
如图11所示,本发明通信状态转换方法第十一实施例包括:
S51:满足重置条件时重置待用态计时器。
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UE。本实施例中的重置条件可以为前述实施例中的重置条件,也可以为其他重置条件。
S52:待用态计时器失效时利用预配置的转换相关参数从所连接态转换为待用态。
待用态计时器启动后持续进行计时,计时过程中(也可被称为有效期内)若满足重置条件则重置待用态计时器,直至待用态计时器计时结束,即失效。待用态计时器失效时UE可以利用预配置的转换相关参数自行从连接态转换为待用态,无需再从基站接收RRC信令。
转换相关参数是指UE进入RRC_INACTIVE所需的参数,例如UE context,RAN配置的DRX周期,RAN通知区配置信息,RAN更新周期等。转换相关参数需要在状态转换之前被配置给UE。转换相关参数可以由RRC信令,例如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承载。
转换相关参数是仅在转换相关参数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接收的。转换相关参数与RRC_INACTIVE相关,RRC_INACTIVE状态的UE驻留在NA。转换相关参数发送变化的情况可以包括UE进入新的通知区域,通知区域的变化导致转换相关参数发生变化。转换相关参数发送变化的情况可以进一步包括通知区域不变的情况下转换相关参数的更新。当转换相关参数未发生变化时,UE可以继承已配置的转换相关参数。向UE发送转换相关参数的基站与执行状态转换时UE连接的基站不一定相同。
通过本实施例的实施,转换相关参数的传输仅在转换相关参数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相比于每次状态转换前都传输转换相关参数,转换相关参数的传输次数减少,从而减小了转换相关参数传输带来的信令开销。
如图12所示,本发明通信状态转换方法第十二实施例包括:
S61:仅在转换相关参数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向UE发送转换相关参数。
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基站。转换相关参数是指UE进入RRC_INACTIVE所需的参数,用于协助UE在待用态计时器失效时从连接态转换为待用态。
转换相关参数发送变化的情况包括UE进入新的通知区域。转换相关参数发送变化的情况可以进一步包括通知区域不变的情况下转换相关参数的更新。
通过本实施例的实施,转换相关参数的传输仅在转换相关参数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相比于每次状态转换前都传输转换相关参数,转换相关参数的传输次数减少,从而减小了转换相关参数传输带来的信令开销。
如图13所示,本发明通信状态转换装置第一实施例包括:处理器110和通信电路120,处理器110连接通信电路120。
通信电路120用于发送和接收用户数据,是通信状态转换装置与其他通信设备进行通信的接口。
处理器110控制通信状态转换装置的操作,处理器110还可以称为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器110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处理器110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处理器110用于执行指令以实现本发明通信状态转换方法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以及第十一实施例中任一个以及任意不冲突的组合所提供的方法。
本实施例中的通信状态转换装置可以是UE,也可以是可集成于UE中的独立部件,例如基带芯片。
如图14所示,本发明通信状态转换装置第二实施例包括:处理器210和通信电路220,处理器210连接通信电路220。
通信电路220用于发送和接收用户数据,是通信状态转换装置与其他通信设备进行通信的接口。
处理器210控制通信状态转换装置的操作,处理器110还可以称为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器110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处理器110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处理器210用于执行指令以实现本发明通信状态转换方法第四至第六实施例以及第十二实施例中任一个以及任意不冲突的组合所提供的方法。
本实施例中的通信状态转换装置可以是基站,也可以是可集成于基站中的独立部件,例如基带板。
如图15所示,本发明可读存储介质第一实施例包括存储器310,存储器310存储有指令,该指令被执行时实现本发明通信状态转换方法第一至第十二施例中任一个以及任意不冲突的组合所提供的方法。
存储器31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闪存(Flash Memory)、硬盘、光盘等。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和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方式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1)

1.一种通信状态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满足重置条件时重置待用态计时器,其中所述重置条件包括接收来自于基站的第一信息和/或向所述基站成功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响应新传上行数据的肯定反馈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新传上行数据和/或响应新传下行数据的肯定反馈信息;
所述待用态计时器失效时从连接态转换为待用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置条件包括向所述基站成功发送第二信息,所述满足重置条件时重置待用态计时器包括:
利用等待计时器确定成功发送所述第二信息时将所述待用态计时器重置为所述等待计时器的剩余时长,其中所述等待计时器与所述第二信息一一对应,用于判断所述第二信息是否成功发送,所述等待计时器在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二信息时重置为初始时长,所述等待计时器与所述待用态计时器的初始时长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等待计时器对应一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过程,所述第二信息成功发送的条件包括指定时长内未收到重传指示或所述等待计时器对应的HARQ过程编号被用于新的传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利用等待计时器确定成功发送所述第二信息时,停止并删除重置时间早于所述等待计时器的其他等待计时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利用等待计时器确定所述第二信息发送失败时停止所述待用态计时器,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发送失败的条件包括所述指定时长内收到所述重传指示或重置时间晚于所述等待计时器的另一等待计时器对应的第二消息已被成功发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置条件包括接收来自于基站的第一信息,所述满足重置条件时重置待用态计时器包括:
接收来自于所述基站的所述第一信息时将所述待用态计时器重置为初始时长。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息进一步包括响应非最终重传上行数据的肯定反馈信息,所述第二信息进一步包括非最终重传上行数据和/或响应非最终重传下行数据的肯定反馈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待用态计时器失效时从连接态转换为待用态包括:
所述待用态计时器失效时利用预配置的转换相关参数从所述连接态转换为所述待用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用态计时器失效时从连接态转换为待用态之前进一步包括:
仅在所述转换相关参数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接收所述转换相关参数,所述转换相关参数发生变化的情况包括进入新的通知区域。
10.一种通信状态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满足重置条件时重置待用态计时器,其中所述重置条件包括向用户设备成功发送第一信息和/或接收来自于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响应新传上行数据的肯定反馈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新传上行数据和/或响应新传下行数据的肯定反馈信息;
所述待用态计时器失效时将所述用户设备从连接态转换为待用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置条件包括向用户设备成功发送第一信息,所述满足重置条件时重置待用态计时器包括:
利用等待计时器确定成功发送所述第一信息时将所述待用态计时器重置为所述等待计时器的剩余时长,其中所述等待计时器与所述第一信息一一对应,用于判断所述第一信息是否成功发送,所述等待计时器在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时重置为初始时长,所述等待计时器与所述待用态计时器的初始时长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等待计时器对应一个HARQ过程,所述第一信息成功发送的条件包括指定时长内未收到重传指示或所述等待计时器对应的HARQ过程编号被用于新的传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利用等待计时器确定成功发送所述第一信息时,停止并删除重置时间早于所述等待计时器的其他等待计时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利用等待计时器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发送失败时停止所述待用态计时器,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发送失败的条件包括所述指定时长内收到所述重传指示或重置时间晚于所述等待计时器的另一等待计时器对应的第一消息已被成功发送。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置条件包括接收来自于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信息,所述满足重置条件时重置待用态计时器包括:
接收来自于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第二信息时将所述待用态计时器重置为初始时长。
16.根据权利要求10-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息进一步包括响应非最终重传上行数据的肯定反馈信息,所述第二信息进一步包括非最终重传上行数据和/或响应非最终重传下行数据的肯定反馈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0-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用态计时器失效时从连接态转换为待用态之前进一步包括:
仅在转换相关参数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转换相关参数,所述转换相关参数用于协助所述用户设备在待用态计时器失效时从所述连接态转换为所述待用态,所述转换相关参数发生变化的情况包括所述用户设备进入新的通知区域。
18.一种通信状态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满足重置条件时重置待用态计时器;
所述待用态计时器失效时利用预配置的转换相关参数从所连接态转换为待用态,其中所述转换相关参数是仅在所述转换相关参数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接收的,所述转换相关参数发生变化的情况包括进入新的通知区域。
19.一种通信状态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仅在转换相关参数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向用户设备发送所述转换相关参数,所述转换相关参数用于协助所述用户设备在待用态计时器失效时从连接态转换为所述待用态,所述转换相关参数发生变化的情况包括所述用户设备进入新的通知区域。
20.一种通信状态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通信电路,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通信电路;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方法。
21.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被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0943181.XA 2018-08-17 2018-08-17 通信状态转换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08393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43181.XA CN110839302B (zh) 2018-08-17 2018-08-17 通信状态转换方法及装置
PCT/CN2018/116140 WO2020034475A1 (en) 2018-08-17 2018-11-19 Communication state transi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43181.XA CN110839302B (zh) 2018-08-17 2018-08-17 通信状态转换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9302A CN110839302A (zh) 2020-02-25
CN110839302B true CN110839302B (zh) 2021-07-13

Family

ID=69525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43181.XA Active CN110839302B (zh) 2018-08-17 2018-08-17 通信状态转换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39302B (zh)
WO (1) WO20200344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87636B (zh) * 2021-08-23 2022-11-08 明度智云(浙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工业生产的设备管理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1942A (zh) * 2011-04-29 2012-10-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状态切换方法、非激活定时器启动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7249221A (zh) * 2017-08-02 2017-10-13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Ue上报信息辅助基站进行ue rrc状态转换的方法及用户终端、基站
CN107484260A (zh) * 2017-08-02 2017-12-15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ue rrc状态转换方法及基站
CN107666691A (zh) * 2016-07-28 2018-02-0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终端状态转换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124298A (ko) * 2014-04-28 2015-11-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자원 제어 연결을 관리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US10667321B2 (en) * 2015-02-09 2020-05-26 Intel IP Corporation Evolved Node-B,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s for transition between idle and connected mod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1942A (zh) * 2011-04-29 2012-10-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状态切换方法、非激活定时器启动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7666691A (zh) * 2016-07-28 2018-02-0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终端状态转换方法及装置
CN107249221A (zh) * 2017-08-02 2017-10-13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Ue上报信息辅助基站进行ue rrc状态转换的方法及用户终端、基站
CN107484260A (zh) * 2017-08-02 2017-12-15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ue rrc状态转换方法及基站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tage 3 RRC TP on RRC_INACTIVE state for E-UTRA connected to 5GC;INTEL;《3GPP TSG-RAN2 Meeting #101bis,R2-1805051》;20180420;第5.3.8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9302A (zh) 2020-02-25
WO2020034475A1 (en) 2020-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18307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target downlink signal, and device and system
US8448036B2 (en)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round trip time and acknowledgement/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repetition in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EP4044478A1 (en) Harq process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US20170012742A1 (en) Multicast sending apparatus, multicast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multicast transmission determining method
WO2020150903A1 (zh) 省电信号图案的使用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WO2010028607A1 (zh) 一种状态转移的方法、系统和终端
WO2021159375A1 (zh) 边链路发送的重传方法以及装置
CN110839302B (zh) 通信状态转换方法及装置
JP2024511846A (ja) サイドリンク通信方法及び装置
CN114629600B (zh) 传输mac pdu的方法和设备
WO2022151060A1 (zh) 数据接收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7182845A1 (en) Status detection of rrc connection
KR20090035457A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인접 기지국 정보 업데이트 시스템 및 방법
JP2022517080A (ja) sidelinkにおけるフィードバックリソースを決定する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JP7318800B2 (ja) データ伝送の方法及び装置、通信システム
WO2021063212A1 (zh) 反馈方法及装置
WO2023010424A1 (zh) 边链路非连续接收装置以及方法
WO2023061436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770849B2 (en) Random access method, base st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device with storage function
WO2022188698A1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2205479A1 (zh) 定时器状态更改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23011148A1 (zh) 上行信号同步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1081829A1 (zh) 一种重复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79797A (zh) 一种用户实体释放方法及基站
CN115699649A (zh) 用于侧行链路配置授权的harq缓冲器管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