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34619B - 一种气垫船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垫船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34619B
CN110834619B CN201810941951.7A CN201810941951A CN110834619B CN 110834619 B CN110834619 B CN 110834619B CN 201810941951 A CN201810941951 A CN 201810941951A CN 110834619 B CN110834619 B CN 1108346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propeller
hovercraft
circuit board
ship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4195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34619A (zh
Inventor
袁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Helang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Hela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Hela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Hela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4195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346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34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46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346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46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VAIR-CUSHION VEHICLES
    • B60V1/00Air-cush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VAIR-CUSHION VEHICLES
    • B60V1/00Air-cushion
    • B60V1/14Propulsion; Control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VAIR-CUSHION VEHICLES
    • B60V1/00Air-cushion
    • B60V1/18Body 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垫船及其控制方法,该气垫船包括:船体,所述船体设置有多个排气孔;至少一第一螺旋桨模块,第一螺旋桨模块与船体连接,第一螺旋桨模块能产生第一动力,该第一动力能穿过排气孔;至少一第二螺旋桨模块,该第二螺旋桨模块与船体连接,且该第二螺旋桨模块能产生第二动力,该第二动力能推动船体运行。控制电路板模块,安装在船体上;控制电路板模块上设置有智能主控模块,智能主控模块用于控制第一螺旋桨模块、第二螺旋桨模块的转速以及转向,实现对气垫船航线的控制。本发明提供的气垫船的控制方法,直接通过分别对两第二螺旋桨模块上螺旋桨转速、转向的控制,即可实现了对气垫船前行、倒退、转向的控制,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气垫船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垫船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气垫船是利用高压空气在船底与水面或地面之间形成气垫,使船体全部或部分垫升,从而大大减小船体航行时的阻力,实现高速航行的船。
现有的气垫船船底通常设置有一柔性气封装置,通常需要鼓风机将空气压到船底柔性气封装置,使其鼓起形成气垫。
上述现有的气垫船长时间使用后,易造成柔性气封装置的磨损,且不适合陆地行驶;而且,现有的气垫船结构复杂,组装时需要螺丝或其他辅助物才能完成,工艺复杂,加工、维修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气垫船易磨损、结构复杂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垫船,包括:
船体,所述船体设置有多个排气孔;
至少一第一螺旋桨模块,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与所述船体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能产生第一动力,该第一动力能穿过所述排气孔;
至少一第二螺旋桨模块,该第二螺旋桨模块与所述船体连接,且该第二螺旋桨模块能产生第二动力,该第二动力能推动所述船体运行;
控制电路板模块,该控制电路板模块安装在所述船体上,所述控制电路板模块能控制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和第二螺旋桨模块使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和所述第二螺旋桨模块对所述船体控制。
较佳地,所述气垫船上设置有智能主控模块和陀螺仪,所述智能主控模块与所述陀螺仪连接,所述陀螺仪将所述气垫船行驶过程中的角度数据传输给所述智能主控模块,所述智能主控制模块根据获得角度数据来修正所述气垫船航线。
较佳地,所述气垫船还包括遥控器,所述遥控器用于控制所述智能主控制模块。
较佳地,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水平或倾斜置于所述船体顶部,所述第二螺旋桨模块竖直或倾斜安装在所述船体顶部。
较佳地,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所述第二螺旋桨模块和所述控制电路板至少其中之一与所述船体可拆卸连接。
较佳地,所述控制电路板模块、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所述第二螺旋桨模块能与所述船体分离组合成一飞行器。
较佳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与所述第二螺旋桨模块均包括有涵道,设置在所述涵道中间的的安装座,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的马达和螺旋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气垫船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垫船采用如上所述的气垫船,所述气垫船的控制方法包括:
所述控制电路板模块控制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使所述船体改变状态;
所述控制电路板模块控制所述第二螺旋桨模块使所述船体改变状态;
或:
所述控制电路板模块控制所述第二螺旋桨模块使所述船体改变状态;
所述控制电路板模块控制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使所述船体改变状态。
较佳地,所述控制电路板模块控制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使所述船体改变状态具体包括:
所述控制电路板模块中的智能主控模块控制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上的螺旋桨转动,将空气吸入到所述船体内,再从所述船体底部的排气孔排出形成气垫,使得所述气垫船悬浮。
较佳地,所述控制电路板模块控制所述第二螺旋桨模块使所述船体改变状态具体包括:
所述控制电路板模块中的智能主控模块控制所述第二螺旋桨模块上的螺旋桨正向转动,产生推力,推动所述船体运动;
所述控制电路板模块中的智能主控模块控制所述第二螺旋桨模块上的螺旋桨同时反向转动,产生反推力,推动所述船体运动。
较佳地,所述控制电路板模块控制所述第二螺旋桨模块使所述船体改变状态包括:
所述船体上设置两个所述第二螺旋桨模块,所述控制电路板模块中的智能主控模块控制两个所述第二螺旋桨模块上的螺旋桨的转速存在转速差,使所述船体可转向。
较佳地,所述智能主控模块控制左侧的第二螺旋桨模块上的螺旋桨的转速,大于右侧的第二螺旋桨模块上的螺旋桨的转速,产生转速差,从而实现向右转弯的功能;
较佳地,所述智能主控模块控制右侧的第二螺旋桨模块上的螺旋桨的转速,大于左侧的第二螺旋桨模块上的螺旋桨的转速,产生转速差,从而实现向左转弯的功能。
较佳地,所述气垫船上设置有陀螺仪;所述陀螺仪检测气垫船行驶过程中的角度偏差,当检测到存在角度偏差后,反馈给所述智能主控模块,所述智能主控模块根据反馈的数据分别控制两所述第二螺旋桨模块上螺旋桨的转速差来修正航线,实现所述气垫船跑直线的效果。
较佳地,还包括:
所述气垫船上设置有摄像装置,所述控制电路板模块通过所述摄像装置捕捉船体周围影像,判断所述船体周围是否存在障碍物并调整所述船体航向。
较佳地,所述气垫船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所述第二螺旋桨模块和所述控制电路板模块与所述船体分离;
将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所述第二螺旋桨模块和所述控制电路板模块组合成飞行器;
所述飞行器可实现高空飞行。
本发明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气垫船,通过第一螺旋桨模块吸入空气,并将空气从船体底部的多个排气孔排出,从而使得船体底部与水面或者地面之间形成气垫,使得船体底部相对于水面或地面被抬升,从而大大减小了船体底部与水面或地面之间的摩擦,从而大大降低了船体底部的磨损;而且,本发明中通过第一螺旋桨模块和排气孔配合形成的气垫,使得该气垫船不仅能在水面上运行,也能在陆地地面上运行;
2、本发明提供的气垫船,控制电路板模块与船体之间、第一螺旋桨模块与控制电路板模块之间、第二螺旋桨模块与控制电路板模块之间均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实现模块化装配,第一螺旋桨模块与第二螺旋桨模块之间可相互交替使用;同时,便于拆卸下来的控制电路板模块、第一螺旋桨模块和第二螺旋桨模块可以直接构成一独立的飞行器,实现气垫船与飞行器之间的配件共享和转换。
3、本发明提供的气垫船,控制电路板模块与船体之间、第一螺旋桨模块与控制电路板模块之间、第二螺旋桨模块与控制电路板模块之间均采用了免工具快拆组件实现可拆卸连接,这种连接方式无需螺钉等结构来辅助连接,拆装的时候也无需辅助工具,其拆装较方便;
4、本发明提供的气垫船的操作方法,通过智能主控模块对两第一螺旋桨模块的控制实现了气垫船的提升,同时直接通过分别对两第二螺旋桨模块上螺旋桨转速、转向的控制,即可实现了对气垫船前行、倒退、转向的控制,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下文的述详细说明,可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其中: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气垫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气垫船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气垫船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气垫船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气垫船的仰视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气垫船的拆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第二螺旋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第一插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第二螺旋桨模块与船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船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飞行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飞行器的拆分示意图。
符号说明:
1-船体,101-船体下盖,102-船体上盖,1021-安装口,1022-围壁,1023-限位边,1024-卡边,103-第一斜面,104-第二斜面,105-排气孔,106-内凹部,2-控制电路板模块,3-机身盖,4-第一螺旋桨模块,5-第二螺旋桨模块,501-涵道,502-电机安装座,503-螺旋桨,504-翻边,6-摄像头模块,7-连接件,8-电池,9-第一插件结构,901-主体部,902-滑边,903-钩部,10-第一插槽结构,1001-槽结构,1002-限位结构,11-第三插件结构,12-第三插槽结构,13-第二插件结构,14-第二插件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实现,并且不应解释为受在此提出之实施例的限制。相反,提出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达成充分及完整公开,并且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了解本发明的范围。这些附图中,为清楚起见,可能放大了层及区域的尺寸及相对尺寸。
实施例1
参照图1-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垫船,包括有船体1、两第一螺旋桨模块4、两第二螺旋桨模块5和控制电路板模块;包括有船体1、至少一个第一螺旋桨模块4、至少一个第二螺旋桨模块5和控制电路板模块;船体设置有多个排气孔105;第一螺旋桨模块4与船体1连接,第一螺旋桨模块4能产生第一动力,该第一动力能穿过排气孔105;第二螺旋桨模块5与船体1连接,且该第二螺旋桨模块5能产生第二动力,该第二动力能推动船体1运行;该控制电路板模块安装在所述船体上,控制电路板模块能控制第一螺旋桨模块和第二螺旋桨模块使第一螺旋桨模块和第二螺旋桨模块对船体控制。
第一螺旋桨模块4工作,吸入空气,并从船体1底部的多个排气孔105排出,从而使得船体底部与水面或者地面之间形成气垫,使得船体1底部相对于水面或地面被抬升,从而大大减小了船体1底部与水面或地面之间的摩擦,从而大大降低了船体底部的磨损;而且,本发明中通过第一螺旋桨模块4和排气孔105配合形成的气垫,使得该气垫船不仅能在水面上运行,也能在陆地地面上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气垫船上设置有智能主控模块和陀螺仪,智能主控模块与陀螺仪连接,陀螺仪将气垫船行驶过程中的角度数据传输给智能主控模块,智能主控制模块根据获得角度数据来修正所述气垫船航线。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智能主控模块具体可以通过线路板、芯片等方式实现,此处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6,船体1由船体下盖101和船体上盖102组成,船体上盖102盖设在船体下盖101上并通过连接件7(例如螺钉等)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中空腔体结构。其中,船体下盖101采用EPP耐磨材料制成,从而有利于延长船体1的使用寿命。其中,船体1的整体结构形式并不局限于图1-6中所示的结构形式,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此处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船体1顶部设置有安装口1021,第一螺旋桨模块4水平安装在安装口1021内,第二螺旋桨模块5竖直安装在船体1顶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螺旋桨模块4也可相对于水平面稍微倾斜,第二螺旋桨模块5也可相对于竖直面稍微倾斜,此处均不做限制,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船体1顶部上设置有左右并排设置有两个第一螺旋桨模块4,对应的船顶1顶部设置有两个安装口1021,用于安装第一螺旋桨模块4;具体的,安装口1021设置在船体上盖102上。船体1顶部后端左右并排设置有两第二螺旋桨模块5。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螺旋桨模块4、第二螺旋桨模块5的设置数目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可只设置有一个第一螺旋桨模块4、一个第二螺旋桨模块5,也可设置有两个以上数目的第一螺旋桨模块4、第二螺旋桨模块5,此处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排气孔105沿着船体1底部一圈布置,具体的多个排气孔105布置在船体下盖101底部上,如图5中所示;本实施例中多个排气孔105沿船体1底部一圈布置有利于保证船体1的整体平衡抬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排气孔105在船体1底部的排列方式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述,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呈纵横向排布等,此处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远离第一螺旋桨模块4的排气孔布置密度大于靠近第一螺旋桨模块4处的排气孔布置的密度,具体的远离第一螺旋桨模块4的排气孔的间距小于靠近第一螺旋桨模块4处的排气孔的间距,即图5中a处的排气孔的间距小于其他位置处排气孔的间距。由于,远离第一螺旋桨模块4处的排气孔的气压与靠近第一螺旋桨模块4处的排气孔的气压不均匀,本实施例通过对排气孔布置密度的控制,从而保证整个船体1底部的气压的均匀性。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保证船体1底部气压的均匀性,也可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例如,控制远离第一螺旋桨模块4的排气孔的孔径小于靠近第一螺旋桨模块处的排气孔的孔径,此处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船体1底部设置有内凹部106,内凹部106的设置用于减少船体1底部与水面或地面之间的摩擦,有利减少气垫船行进的阻力,从而提高气垫船的运行性能;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船体1底部的内凹部106的结构形式如图5中所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内凹部106的结构形式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此处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3,船体1的侧面由上下设置的上斜面103、下斜面104组成,上斜面103斜向上朝船体1一侧倾斜,下斜面104斜向下朝船体1一侧倾斜,从而使得船体1侧面形成朝外的锥状结构,从而有利于减少船体行进过程中的阻力。
进一步的,下斜面104的尺寸小于上斜面103的尺寸;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尺寸的限定,从而使得船体1能够顺利的经过水面、地面上的阻碍物等。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旋桨模块4与船体1可拆卸连接。具体的,结合图6和图10,船体1的安装口1021上设置有一圈围壁1022,围壁1022内侧壁上周向布置有至少一个限位边1023,围壁1022内侧壁上还周向布置有至少一个卡边1024,卡边1024位于限位边1023的上方;第一螺旋桨模块4置于安装口内,且第一螺旋桨模块4的边缘卡在限位边1023与卡边1024之间,从而实现了第一螺旋桨模块1与船体1之间的固定连接。
其中,限位边1023、卡边1024的设置数目均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此处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螺旋桨模块5与船体1之间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第二螺旋桨模块5与所述船体之间通过第一免工具快拆组件可拆卸连接;第一免工具快拆组件包括有第一插件结构9和第一插槽结构10;第一插件结构9设置在第二螺旋桨模块5上,第一插槽结构10设置在船体1顶部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插件结构9也可设置在船体1顶部,第一插槽结构10设置在第二螺旋桨模块5上,此处不做限制。
进一步的,第一插件结构9包括有主体部901,主体部90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滑边902,且滑边902的端部设置有钩部903;如图8中所示,插槽部10包括有两相对设置槽结构1001,两槽结构1001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限位结构1002,用于限定滑边902插进槽结构1001内的位置;再结合图9,两滑边902分别插入两槽结构1001内,当主体部901抵到限位结构1002上后,钩部903钩在槽结构1001的端部上,实现固定连接,从而实现了第二螺旋桨模块5与船体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船体1上还设置有控制电路板2,控制电路板2与船体1连接,且控制电路板2与第一螺旋桨模块4电连接,控制电路板2与第二螺旋桨模块5电连接,控制电路板2用于控制第一螺旋桨模块4、第二螺旋桨模块5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板2与船体1之间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结合图6和图10,控制电路板2与船体1之间通过第二免工具快拆组件可拆卸连接;第二免工具快拆组件包括有第二插件结构14和第二插槽结构13,第二插件结构14竖向安装在控制电路板2侧面,第二插槽结构13竖向安装在船体1顶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插件结构14竖向安装在船体2顶部、第二插槽结构13竖向安装在控制电路板2侧面,此处不做限制。
进一步的,第二插件结构14包括有第二主体部,第二主体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滑边;第二插槽结构13包括有两相对设置的第二槽结构,两第二槽结构之间还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两第二滑边分别插入两第二槽结构内,直至第二主体部抵到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上为止。
第二插件结构14和第二插槽结构13之间的插接实现了控制电路板2与船体1在水平方向上的下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旋桨模块4还与控制电路板2可拆卸连接,由于第一螺旋桨模块4还与船体1固定连接,从而进一步的保证了控制电路板2与第一螺旋桨模块4连接。
具体的,第一螺旋桨模块4与控制电路板之间通过第三免工具快拆组件可拆卸连接,第三免工具快拆组件包括有第三插件结构11和第三插槽结构12,第三插件11结构设置在第一螺旋桨模块4的侧面上,第三插槽结构12设置在控制电路板2的侧面上,第三插件结构11插进第三插槽结构12内实现可拆卸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插件结构11也可设置在控制电路板2的侧面上,第三插槽结构12也可设置在第一螺旋桨模块4的侧面上,此处不做限制。
进一步的,第三插件结构11包括有第三主体部,第三主体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滑边,且第三滑边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钩部;第三插槽结构12包括有两相对设置第三槽结构,两第三槽结构之间还设置有第三限位结构,用于限定滑边插第三进槽结构内的位置;两第三滑边分别插入两第三槽结构内,当第三主体部抵到第三限位结构上后,第二钩部钩在第三槽结构的端部上,实现固定连接,从而实现了第二螺旋桨模块5与船体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板模块2上还盖设有一机身盖。
上述提供的第一免工具快拆组件、第二免工具快拆组件、第三免工具快拆组件的可拆卸连接方式,结构简单,无需螺丝等其他辅助物就能够实现装配,工艺简单,加工维修成本低。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拆卸连接方式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述,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此处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旋桨模块4、第二螺旋桨结构5均包括有涵道、螺旋桨、安装座;以第二螺旋桨结构5为例来说明,如图7中所示,第二螺旋桨结构5包括有涵道501,设置在涵道501中间的的安装座502,安装在安装座502上的马达和螺旋桨503。第三插件结构11、第一插件结构9布置在涵道的侧壁上,平行于第一螺旋桨模块4、第二螺旋桨模块5的轴向。涵道的边缘上设置有翻边504,翻边504卡在限位边1023与卡边1024之间实现固定。第一插槽结构12、第二插槽结构竖直设置在控制电路板模块2的侧面上,第一插槽结构10水平设置在船体1顶部。
其中,两第一螺旋桨模块4内分别对应的两螺旋桨,一个为正螺旋桨,一个为反螺旋桨,两螺旋桨的转动向相反;同样的,两第二螺旋桨模块5内分别对应的两螺旋桨,一个为正螺旋桨,一个为反螺旋桨,两螺旋桨的转动方向相反。
在本实施例中,气垫船还包括有电池模块8,用于为控制电路板模块2提供电能。
具体的,电池模块8安装在控制电路板模块2与船体1顶部之间;船体1顶部设置有电池插槽,电池模块8侧向插装在电池插槽内。上述提供的电池模块8的安装方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船体1顶部前端还设置有摄像头模块6,用于拍摄等。
实施例2
参照图11-12,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的变形,本实施例提取实施例1提供的气垫船上拆卸下来的控制电路板模块2、两个第一螺旋桨模块4、两第二螺旋桨模块5以及电池模块,直接组装构成一飞行器。
具体的,控制电路板模块2的前端左右侧、后端左右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插槽结构,第一螺旋桨模块4、第二螺旋桨模块5的侧面上均设置有第一插件结构,两第一螺旋桨模块4直接通过第一插件结构水平安装到控制电路板模块2的前端左右侧的第一插槽结构内,两第二螺旋桨模块直接通过插件结构水平安装到控制电路板模块2的后端左右侧上;电池模块安装到控制电路板模块2的底部,控制电路板模块2顶部盖设有机身盖3。
其中,第一插槽结构、第一插件结构的具体结构均可参照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垫船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的气垫船为实施例1中的气垫船。气垫船的控制方法主要包括:
控制电路板模块先控制第一螺旋桨模块使船体改变状态;控制电路板模块再控制第二螺旋桨模块使船体改变状态;
或者,控制电路板模块先控制第二螺旋桨模块使船体改变状态;控制电路板模块再控制第一螺旋桨模块使船体改变状态;
或者,电路板模块同时控制第一螺旋桨模块、第二螺旋桨模块使船体改变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板模块控制第一螺旋桨模块使船体改变状态具体包括:控制电路板模块中的智能主控模块控制第一螺旋桨模块上的螺旋桨转动,将空气吸入到船体内,再从船体底部的排气孔排出形成气垫,使得气垫船悬浮。
其中,智能主控模块与第一螺旋桨模块上的马达连接,通过马达从而控制第一螺旋桨模块上的螺旋桨的转速和转向;
其中,可通过控制第一螺旋桨模块上的螺旋桨的转速来调整气垫船抬升的高度;
其中,通过控制第一螺旋桨模块上的螺旋桨停转来控制气垫船刹车,停止前进等。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板模块控制第二螺旋桨模块使所述船体改变状态具体包括:控制电路板模块中的智能主控模块控制所述第二螺旋桨模块上的螺旋桨正向转动,产生推力,推动所述船体运动;或者控制电路板模块中的智能主控模块控制第二螺旋桨模块上的螺旋桨同时反向转动,产生反推力,推动船体运动。
其中,例如通过对第二螺旋桨的安装方式进行限定,将第二螺旋桨模块正传是定义为气垫船前进,将第二螺旋桨翻转定义为气垫船后退;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第二螺旋桨模块正传是定义为气垫船后退,将第二螺旋桨翻转定义为气垫船前进。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板模块控制第二螺旋桨模块使所述船体改变状态还包括:船体上设置两个第二螺旋桨模块,控制电路板模块中的智能主控模块控制两个第二螺旋桨模块上的螺旋桨的转速存在转速差,使船体可转向。
进一步的,智能主控模块控制左侧的第二螺旋桨模块上的螺旋桨的转速,大于右侧的第二螺旋桨模块上的螺旋桨的转速,产生转速差,从而实现向右转弯的功能。
智能主控模块控制右侧的第二螺旋桨模块上的螺旋桨的转速,大于左侧的第二螺旋桨模块上的螺旋桨的转速,产生转速差,从而实现向左转弯的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垫船上设置有陀螺仪;所述陀螺仪检测气垫船行驶过程中的角度偏差,当检测到存在角度偏差后,反馈给所述智能主控模块,所述智能主控模块根据反馈的数据分别控制两所述第二螺旋桨模块上螺旋桨的转速差来修正航线,实现所述气垫船跑直线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气垫船上设置有摄像装置,控制电路板模块通过摄像装置捕捉船体周围影像,判断船体周围是否存在障碍物并调整船体航向。
在本实施例中,气垫船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将第一螺旋桨模块、第二螺旋桨模块、控制电路板模块与船体分离;将第一螺旋桨模块、第二螺旋桨模块和控制电路板模块组合成飞行器,飞行器可实现高空飞行。本实施例实现了气垫船与飞行器之间的转换,大大提高了适用范围。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发明可以以许多其他具体形式实现而不脱离其本身的精神或范围。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案例,应理解本发明不应限制为这些实施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作出变化和修改。

Claims (15)

1.一种气垫船,其特征在于,包括:
船体,所述船体设置有多个排气孔;
至少一第一螺旋桨模块,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与所述船体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能产生第一动力,该第一动力能穿过所述排气孔;
至少一第二螺旋桨模块,该第二螺旋桨模块与所述船体连接,且该第二螺旋桨模块能产生第二动力,该第二动力能推动所述船体运行;
控制电路板模块,该控制电路板模块安装在所述船体上,所述控制电路板模块能控制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和第二螺旋桨模块使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和所述第二螺旋桨模块对所述船体控制;
其中,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与所述控制电路板模块之间、所述第二螺旋桨模块与所述船体之间、所述控制电路板模块与所述船体之间通过免工具快拆组件可拆卸连接;
所述免工具快拆组件包括分设在需要可拆卸连接的两部分上的插件结构和插槽结构,所述插件结构包括有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滑边,所述滑边的端部设置有钩部;所述插槽结构包括有两相对设置的槽结构,两所述槽结构之间还设置有限位结构;两所述滑边分别插入两所述槽结构内,直至主体部抵到所述限位结构上,所述钩部钩在所述槽结构的端部上实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垫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垫船上设置有智能主控模块和陀螺仪,所述智能主控模块与所述陀螺仪连接,所述陀螺仪将所述气垫船行驶过程中的角度数据传输给所述智能主控模块,所述智能主控制模块根据获得角度数据来修正所述气垫船航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垫船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垫船还包括遥控器,所述遥控器用于控制所述智能主控制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垫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水平或倾斜置于所述船体顶部,所述第二螺旋桨模块竖直或倾斜安装在所述船体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垫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模块、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所述第二螺旋桨模块能与所述船体分离组合成一飞行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垫船,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与所述第二螺旋桨模块均包括有涵道,设置在所述涵道中间的安装座,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的马达和螺旋桨。
7.一种气垫船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垫船采用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气垫船,所述气垫船的控制方法包括:
所述控制电路板模块控制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使所述船体改变状态;
所述控制电路板模块控制所述第二螺旋桨模块使所述船体改变状态;
或:
所述控制电路板模块控制所述第二螺旋桨模块使所述船体改变状态;
所述控制电路板模块控制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使所述船体改变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垫船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模块控制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使所述船体改变状态具体包括:
所述控制电路板模块中的智能主控模块控制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上的螺旋桨转动,将空气吸入到所述船体内,再从所述船体底部的排气孔排出形成气垫,使得所述气垫船悬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垫船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模块控制所述第二螺旋桨模块使所述船体改变状态具体包括:
所述控制电路板模块中的智能主控模块控制所述第二螺旋桨模块上的螺旋桨正向转动,产生推力,推动所述船体运动;
所述控制电路板模块中的智能主控模块控制所述第二螺旋桨模块上的螺旋桨同时反向转动,产生反推力,推动所述船体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垫船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模块控制所述第二螺旋桨模块使所述船体改变状态包括:
所述船体上设置两个所述第二螺旋桨模块,所述控制电路板模块中的智能主控模块控制两个所述第二螺旋桨模块上的螺旋桨的转速存在转速差,使所述船体可转向。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垫船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主控模块控制左侧的第二螺旋桨模块上的螺旋桨的转速,大于右侧的第二螺旋桨模块上的螺旋桨的转速,产生转速差,从而实现向右转弯的功能。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气垫船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主控模块控制右侧的第二螺旋桨模块上的螺旋桨的转速,大于左侧的第二螺旋桨模块上的螺旋桨的转速,产生转速差,从而实现向左转弯的功能。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垫船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垫船上设置有陀螺仪;所述陀螺仪检测气垫船行驶过程中的角度偏差,当检测到存在角度偏差后,反馈给所述智能主控模块,所述智能主控模块根据反馈的数据分别控制两所述第二螺旋桨模块上螺旋桨的转速差来修正航线,实现所述气垫船跑直线的效果。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垫船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气垫船上设置有摄像装置,所述控制电路板模块通过所述摄像装置捕捉船体周围影像,判断所述船体周围是否存在障碍物并调整所述船体航向。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垫船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垫船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所述第二螺旋桨模块和所述控制电路板模块与所述船体分离;
将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所述第二螺旋桨模块和所述控制电路板模块组合成飞行器;
所述飞行器可实现高空飞行。
CN201810941951.7A 2018-08-17 2018-08-17 一种气垫船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8346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41951.7A CN110834619B (zh) 2018-08-17 2018-08-17 一种气垫船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41951.7A CN110834619B (zh) 2018-08-17 2018-08-17 一种气垫船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4619A CN110834619A (zh) 2020-02-25
CN110834619B true CN110834619B (zh) 2021-09-07

Family

ID=69573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41951.7A Active CN110834619B (zh) 2018-08-17 2018-08-17 一种气垫船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34619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29663A (ja) * 1985-04-03 1986-10-13 Mitsui Eng & Shipbuild Co Ltd ホ−バ−クラフト
US4964835A (en) * 1989-01-31 1990-10-23 Taiyo Kogyo Co. Ltd. Air cushion vehicle toy
CN103025609A (zh) * 2010-05-26 2013-04-03 威罗门飞行公司 可重新构造的蓄电池运行的交通工具系统
CN104859632A (zh) * 2015-05-28 2015-08-26 柳州天运寰通科技有限公司 气垫船及其控制方法
CN105235675A (zh) * 2015-10-14 2016-01-13 江门飞鲸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单涵道风扇进行矢量推进的气垫船
CN105235677A (zh) * 2015-10-14 2016-01-13 江门飞鲸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分布式涵道风机的气垫船
CN105691560A (zh) * 2014-12-11 2016-06-22 鹦鹉股份有限公司 由旋翼式无人机推进的滑行运动装置、特别是水翼艇
CN106394541A (zh) * 2016-11-21 2017-02-15 黑龙江水运规划设计院 水陆两栖滑行艇
WO2017042757A1 (en) * 2016-07-13 2017-03-16 Universidad Tecnológica De Panamá Autonomous hovercraft
CN106890456A (zh) * 2017-02-13 2017-06-27 深圳市龙云创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驱动组件与组合模型
CN107670300A (zh) * 2017-05-23 2018-02-09 湖南阿拉丁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积木无人机以及无人机船
CN207627921U (zh) * 2017-11-15 2018-07-20 陈楸 一种海陆空新型玩具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29663A (ja) * 1985-04-03 1986-10-13 Mitsui Eng & Shipbuild Co Ltd ホ−バ−クラフト
US4964835A (en) * 1989-01-31 1990-10-23 Taiyo Kogyo Co. Ltd. Air cushion vehicle toy
CN103025609A (zh) * 2010-05-26 2013-04-03 威罗门飞行公司 可重新构造的蓄电池运行的交通工具系统
CN105691560A (zh) * 2014-12-11 2016-06-22 鹦鹉股份有限公司 由旋翼式无人机推进的滑行运动装置、特别是水翼艇
CN104859632A (zh) * 2015-05-28 2015-08-26 柳州天运寰通科技有限公司 气垫船及其控制方法
CN105235675A (zh) * 2015-10-14 2016-01-13 江门飞鲸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单涵道风扇进行矢量推进的气垫船
CN105235677A (zh) * 2015-10-14 2016-01-13 江门飞鲸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分布式涵道风机的气垫船
WO2017042757A1 (en) * 2016-07-13 2017-03-16 Universidad Tecnológica De Panamá Autonomous hovercraft
CN106394541A (zh) * 2016-11-21 2017-02-15 黑龙江水运规划设计院 水陆两栖滑行艇
CN106890456A (zh) * 2017-02-13 2017-06-27 深圳市龙云创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驱动组件与组合模型
CN107670300A (zh) * 2017-05-23 2018-02-09 湖南阿拉丁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积木无人机以及无人机船
CN207627921U (zh) * 2017-11-15 2018-07-20 陈楸 一种海陆空新型玩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4619A (zh) 2020-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88400B2 (e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S9630710B2 (e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S10836457B2 (en) Electrically driven hydrofoil
US20160121673A1 (e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AU587084B2 (en) Propeller tunnel baffle and method
US8622342B2 (en) On-board aircraft auxiliary power systems having dual auxiliary power units
US20180334252A1 (en) Lightweight flying vehicle
CA2643613A1 (fr) Aeronef muni d'un rotor carene silencieux
EP2660147B1 (en) Unmanned air system (UAS)
CN209022905U (zh) 一种气垫船
CN108128450A (zh) 多旋翼水空两栖跨域海洋机器人
CN110834620A (zh) 一种气垫船
CN110834619B (zh) 一种气垫船及其控制方法
CN111619814A (zh) 一种多旋翼航拍无人机三轴自稳云台
CN205203397U (zh) 一种垂直起降无人机油电混合动力系统
JP6590173B2 (ja) 垂直離着陸機
CN117400675A (zh) 一种水空无人飞行器
KR102036719B1 (ko) 드론 카
CN110963018A (zh) 一种面向构型与任务系统的模块化无人直升机
US11591082B2 (en)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thrust for air transport
US11649047B2 (en) Vertical take-off or landing (VTOL) aerial device
CN110834727A (zh) 一种固定翼无人机及控制方法
WO2014208680A1 (ja) 無人ヘリコプタ
JP7207699B2 (ja) 無人飛行体
CN219154760U (zh) 模块化复合翼无人机快拆连接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No. 388, Zhengwei East Road, Jinxi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324

Patentee after: Kunshan Helang Avi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No. 388, Zhengwei East Road, Jinxi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324

Patentee before: KUNSHAN HELANG ELECTRONICS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