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30216A - 确定载波聚合下监控pdcch候选数目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确定载波聚合下监控pdcch候选数目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30216A
CN110830216A CN201810912238.XA CN201810912238A CN110830216A CN 110830216 A CN110830216 A CN 110830216A CN 201810912238 A CN201810912238 A CN 201810912238A CN 110830216 A CN110830216 A CN 1108302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ng cell
cell
serving
carrier
cel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1223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30216B (zh
Inventor
肖洁华
彭金磷
张旭
唐臻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1223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30216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99371 priority patent/WO202002994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8302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02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302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02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确定载波聚合下监控PDCCH候选数目的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在载波聚合场景下,网络设备获取终端设备在多个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候选的第一数目;将该第一数目分配到多个服务小区中的各个服务小区上,从而确定终端设备为每个服务小区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根据本申请,可以确定载波聚合场景下,终端设备在各个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从而可以为终端设备配置为每个服务小区监控的PDCCH候选的数目,以便终端设备正确进行PDCCH盲检。

Description

确定载波聚合下监控PDCCH候选数目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确定载波聚合下监控PDCCH候选数目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网络设备通常使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以调度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间的数据传输。DCI有很多格式,在接收属于终端设备的DCI之前,该终端设备并不确定接收到的是哪种格式的DCI,也不确定其期待收到的DCI使用哪个PDCCH候选进行传输。因此,该终端设备会进行PDCCH盲检。
在新无线(new radio,NR)Rel-15的讨论中,终端设备对PDCCH的盲检能力有限,因此需要定义终端设备在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以便网络设备对搜索空间进行配置,保证相关配置不超过终端设备盲检能力的上限。
然而在载波聚合场景下,如何确定终端设备为服务小区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并没有明确的实现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配置参数的方法和装置,能够在基于终端设备在多个服务小区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确定终端设备为各个服务小区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配置参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获取终端设备在T个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候选的第一数目,其中,T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网络设备配置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服务小区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二数目,所述第二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三数目确定的,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目确定的,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属于所述T个服务小区。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载波聚合场景下,网络设备可以基于终端设备在多个服务小区上监控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确定终端设备为每个服务小区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从而基于终端设备为每个服务小区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合理地为终端设备配置为每个服务小区监控的PDCCH候选的数目。以便终端设备可以正确地进行PDCCH盲检,进而可以提高通信的灵活性和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目确定的,包括: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目与以下至少一个参数确定的: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服务小区的总数、所述T、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四数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数、主小区在第二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五数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网络设备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终端设备在各个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从而可以更加合理地配置终端设备为各个服务小区监控的PDCCH候选的数目。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目确定的,包括:所述第三数目为通过对所述第一数目进行平均处理所得。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终端设备在多个服务小区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进行平均处理,从而可以快速简单的得到终端设备为各个服务小区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且可以降低处理复杂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T个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相同,所述第三数目为对以下公式取整得到:N1*Q/T;其中,Q表示:所述第一数目;N1表示: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数,N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很快的得到终端设备在各个服务小区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且计算简单,可以降低处理复杂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所述T个服务小区包括至少一个辅小区,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T个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相同,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为主小区时,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三数目和所述第一数目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至少一个辅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六数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根据主小区和辅小区来分配终端设备为多个服务小区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主小区作为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进行信令交互的载波,主小区的信息量和重要程度都大于辅小区,将监控的PDCCH候选的数目多分配给主小区,可以加强信令交互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目确定的,包括: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四数目、被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数、以及所述第一数目确定的。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数目为: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四数目与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六数目之和,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为被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主小区作为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进行信令交互的载波,主小区的信息量和重要程度都大于辅小区,将监控的PDCCH候选的数目多分配给主小区,可以加强信令交互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为主小区时,所述第三数目为对以下公式进行取整得到:M+N2*{(Q-M)/(T-1)};其中,M表示: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四数目;N2表示:被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数,N2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Q表示:所述第一数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结合在单载波情况下,终端设备在主小区上单位时长(即,第二单位时长的一例)内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确定终端设备在主小区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进而可以加强信令交互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共配置有W个服务小区,所述W个服务小区包括所述T个服务小区,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为辅小区时,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目确定的,包括: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与所述W个服务小区中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相同,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数、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四数目、所述第一数目、以及所述T确定的;或,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与所述W个服务小区中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不同,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数、所述第一数目、以及所述T确定的。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共配置有W个服务小区,所述W个服务小区包括所述T个服务小区,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为辅小区时,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与所述W个服务小区中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相同,所述第三数目为对以下公式进行取整得到:N1*(Q-M)/(T-1);或者,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与所述W个服务小区中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不同,所述第三数目为对以下公式进行取整得到:N1*Q/T;其中,M表示: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四数目;N1表示: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数,N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Q表示:所述第一数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根据辅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是否与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相同,确定终端设备在辅小区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例如,当子载波间隔参数不同时,可以平均处理。当子载波间隔参数相同时,可以先减去终端设备在主小区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再平均处理。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T个服务小区中包括第三服务小区,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跨载波调度所述第三服务小区,当所述第三服务小区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不同时,所述第一数目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监控PDCCH候选的能力参数,以及以下至少一个参数确定:所述T、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服务小区的总数、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四数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三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三服务小区在第三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七数目。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共配置有W个服务小区,所述W个服务小区包括所述T个服务小区,当所述T个服务小区中包括第三服务小区,所述第三服务小区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不同时,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跨载波调度所述第三服务小区;所述第一数目为对以下公式取整得到:(T/W)*M*y;其中,M表示: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四数目;y表示:所述终端设备监控PDCCH候选的能力参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当调度服务小区和被调度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不同时,为被调度服务小区服务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可以按照调度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或,Numerology)来计算。此外,也可以还是按照被调度服务小区的Numerology来计算。基于上述方案,可以确定在有跨载波调度、且至少两个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不同时,终端设备在多个服务小区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T个服务小区包括第三服务小区,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跨载波调度所述第三服务小区,当所述第三服务小区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相同时,所述第一数目是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四数目、所述终端设备监控PDCCH候选的能力参数确定的。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T个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相同,且所述T个服务小区中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调度方式为跨载波调度,所述第一数目为:y*M,其中,M表示:主小区在第二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五数目;y表示:所述终端设备监控PDCCH候选的能力参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确定在有跨载波调度时,终端设备在载波聚合的多个服务小区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T个服务小区中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调度方式为跨载波调度,所述终端设备在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为:N3*y*M’,所述M’是根据第四单位时长内,所述终端设备在被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和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确定的,其中,所述第四单位时长为:所述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对应的时隙长度,或,所述被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对应的时隙长度,其中,N3表示:所述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数,N3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y表示:所述终端设备监控PDCCH候选的能力参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确定调度服务小区和被调度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不同时,终端设备在调度服务小区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跨载波调度第四服务小区时,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上针对所述第四服务小区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八数目包括:不同大小的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对应的PDCCH候选的数目,且所述第四服务小区对应的不同DCI大小的个数小于或等于4,所述第四服务小区属于所述T个服务小区;所述网络设备配置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服务小区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二数目,包括: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四服务小区对应的不同DCI大小的个数,配置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二数目。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不同DCI大小的个数为K2或第一阈值,所述K2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K2是根据以下至少一个参数确定的:所述K1、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数、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四数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所述第四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K2=4+K1*t,其中,t为被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数;所述网络设备配置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服务小区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二数目,包括: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不同DCI大小的个数,配置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二数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确定用于调度载波和被调度载波的下行控制信息大小(DCI size)的个数。且对于被调度载波,其对应的DCI size小于或等于4,从而可以减少PDCCH的盲检次数,也可以降低Polar编码的译码复杂度。此外,对于调度载波,其对应的DCIsize小于或等于一个阈值。当小于该阈值时,可以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当达到该阈值时,进行统一,不再增加。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服务小区对应的不同大小的DCI格式的个数为2。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大大减少PDCCH的盲检次数,也可以降低Polar编码的译码复杂度。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监控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获取在第一服务小区上监控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候选的第二数目,所述第二数目是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三数目确定的,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数目确定的,所述第一数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T个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属于所述T个服务小区,其中,T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数目监控PDCCH。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载波聚合场景下,网络设备可以基于终端设备在多个服务小区上监控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确定终端设备为每个服务小区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从而基于终端设备为每个服务小区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合理地为终端设备配置为每个服务小区监控的PDCCH候选的数目。以便终端设备可以正确地进行PDCCH盲检,进而可以提高通信的灵活性和效率。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目确定的,包括: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目与以下至少一个参数确定的: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服务小区的总数、所述T、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四数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数、主小区在第二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五数目。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数目确定的,包括:所述第三数目为通过对所述第一数目进行平均处理所得。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数目是通过对以下公式取整得到的:N1*Q/T;其中,Q表示:所述第一数目;N1表示: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数,N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所述T个服务小区包括至少一个辅小区,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T个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相同,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为主小区时,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三数目和所述第一数目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至少一个辅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六数目。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目确定的,包括: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四数目、被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数、以及所述第一数目确定的。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数目为: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四数目与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六数目之和,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为被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为主小区时,所述第三数目为对以下公式进行取整得到:M+N2*{(Q-M)/(T-1)};其中,M表示: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四数目;N2表示:被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数,N2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Q表示:所述第一数目。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共配置有W个服务小区,所述W个服务小区包括所述T个服务小区,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为辅小区时,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目确定的,包括: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与所述W个服务小区中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相同,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数、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四数目、所述第一数目、以及所述T确定的;或,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与所述W个服务小区中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不同,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数、所述第一数目、以及所述T确定的。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共配置有W个服务小区,所述W个服务小区包括所述T个服务小区,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为辅小区时,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与所述W个服务小区中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相同,所述第三数目为对以下公式进行取整得到:N1*(Q-M)/(T-1);或者,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与所述W个服务小区中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不同,所述第三数目为对以下公式进行取整得到:N1*Q/T;其中,M表示: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四数目;N1表示: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数,N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Q表示:所述第一数目。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T个服务小区中包括第三服务小区,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跨载波调度所述第三服务小区,当所述第三服务小区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不同时,所述第一数目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监控PDCCH候选的能力参数,以及以下至少一个参数确定:所述T、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服务小区的总数、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四数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三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三服务小区在第三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七数目。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共配置有W个服务小区,所述W个服务小区包括所述T个服务小区,当所述T个服务小区中包括第三服务小区,所述第三服务小区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不同时,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跨载波调度所述第三服务小区;所述第一数目为对以下公式取整得到:(T/W)*M*y;其中,M表示: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四数目;y表示:所述终端设备监控PDCCH候选的能力参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T个服务小区包括第三服务小区,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跨载波调度所述第三服务小区,当所述第三服务小区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相同时,所述第一数目是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四数目、所述终端设备监控PDCCH候选的能力参数确定的。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T个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相同,且所述T个服务小区中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调度方式为跨载波调度,所述第一数目为:y*M,其中,M表示:主小区在第二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五数目;y表示:所述终端设备监控PDCCH候选的能力参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T个服务小区中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调度方式为跨载波调度,所述终端设备在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为:N3*y*M’,所述M’是根据第四单位时长内,所述终端设备在被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和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确定的,其中,所述第四单位时长为:所述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对应的时隙长度,或,所述被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对应的时隙长度,其中,N3表示:所述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数,N3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y表示:所述终端设备监控PDCCH候选的能力参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跨载波调度第四服务小区时,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上针对所述第四服务小区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八数目包括:不同大小的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对应的PDCCH候选的数目,且所述第四服务小区对应的不同DCI大小的个数小于或等于4,所述第四服务小区属于所述T个服务小区。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不同DCI大小的个数为K2或第一阈值,所述K2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K2是根据以下至少一个参数确定的:所述K1、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数、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四数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所述第四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服务小区对应的不同大小的DCI格式的个数为2。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配置参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确定终端设备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不同大小的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对应的监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候选的数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跨载波调度第二服务小区,其中,所述第二服务小区对应的不同DCI大小的个数为K1,K1为小于或等于4的整数;所述网络设备根据K1,配置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为所述第二服务小区监控的PDCCH候选的数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确定用于被调度服务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大小(DCIsize)的个数。且对于被调度服务小区,其对应的DCI size小于或等于4,从而可以减少PDCCH的盲检次数,也可以降低Polar编码的译码复杂度。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不同DCI大小的个数为K2或第一阈值,所述K2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K2是根据以下至少一个参数确定的:所述K1、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数、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一数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二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或,所述网络设备根据K2或所述第一阈值,配置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数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对于调度服务小区,其对应的DCI size小于或等于一个阈值。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K2=4+K1*t,t为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当K2小于该阈值时,可以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当达到该阈值时,进行统一,不再增加。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服务小区对应的不同大小的DCI格式的个数为2。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配置参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获得在第一服务小区上监控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候选的数目,PDCCH候选的数目是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和所述第二服务小区对应的不同下行控制信息DCI大小的个数确定的,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跨载波调度所述第二服务小区,所述第二服务小区对应的不同DCI大小的个数为K1,K1为小于或等于4的整数;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PDCCH候选的数目监控PDCCH。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确定用于被调度服务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大小(DCIsize)的个数。且对于被调度服务小区,其对应的DCI size小于或等于4,从而可以减少PDCCH的盲检次数,也可以降低Polar编码的译码复杂度。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不同DCI大小的个数为K2或第一阈值,所述K2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K2是根据以下至少一个参数确定的:所述K1、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数、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一数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二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或,所述网络设备根据K2或所述第一阈值,配置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数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对于调度服务小区,其对应的DCI size小于或等于一个阈值。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K2=4+K1*t,t为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当K2小于该阈值时,可以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当达到该阈值时,进行统一,不再增加。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服务小区对应的不同大小的DCI格式的个数为2。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配置参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在第一服务小区上配置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候选的第一数目;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目确定为第二服务小区服务的PDCCH候选的第二数目,所述第二服务小区是被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调度的小区。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目确定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上针对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PDCCH候选的第三数目,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目确定针对第二服务小区的PDCCH候选的第二数目,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三数目,以及以下至少一个参数,确定针对第二服务小区服务的PDCCH候选的第二数目:PDCCH候选个数折算因子、PDCCH候选个数偏移值、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二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所述第二服务小区在第二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公共搜索空间CSS的偏移值、被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数。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第三方面的方法设计中的网络设备的功能。这些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第四方面、第五方面的方法设计中的终端设备的功能。这些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控制收发器收发信号,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该网络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三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第三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控制收发器收发信号,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该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第四方面、第五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第四方面、第五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是方法设计中的网络设备,或者为设置在网络设备中的芯片。该参数确定的装置包括: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可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第三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第三方面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与通信接口耦合。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设计中的终端设备,或者为设置在终端设备中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可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第四方面、第五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第四方面、第五方面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与通信接口耦合。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中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中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网络设备实现上述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生成,接收,发送,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或信息。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终端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终端设备实现上述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生成,接收,发送,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或信息。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终端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配置参数的方法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载波聚合的示意图;
图3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未配置跨载波调度的一示意图;
图4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配置跨载波调度的一示意图;
图5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配置跨载波调度的另一示意图;
图6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BWP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配置参数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8是适用于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配置参数的方法的一示意图;
图9是适用于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配置参数的方法的另一示意图;
图10是适用于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配置参数的方法的又一示意图;
图11是适用于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配置参数的方法的再一示意图;
图12是适用于本申请再一实施例的配置参数的方法的一示意图;
图13是适用于本申请再一实施例的配置参数的方法的另一示意图;
图14是适用于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配置参数的方法的一示意图;
图15是适用于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配置参数的方法的又一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未来的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等。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以图1中示出的通信系统为例详细说明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10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例如,图1所示的网络设备#1111、网络设备#2 112、网络设备#3 113;该无线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例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21。该无线通信系统100可支持多点协作传输(coordinatedmultiple points,CoMP)传输,即,多个小区或多个网络设备可以协同参与一个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或者联合接收一个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或者多个小区或多个网络设备进行协作调度或者协作波束成型。其中,该多个小区可以属于相同的网络设备或者不同的网络设备,并且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信道增益或路径损耗、接收信号强度、接收信号指令等来选择一个或多个小区来服务于终端设备。
应理解,该通信系统100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任意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或可设置于该设备的芯片,该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宿主基站(donor eNB,DeNB)、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点(accesspoint,AP)、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P)或者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等,还可以为5G,如NR,系统中的gNB,或,传输点(TRP或TP),5G系统中的基站的一个或一组(包括多个天线面板)天线面板,或者,还可以为构成gNB或传输点的网络节点,如基带单元(BBU),或,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等。
在一些部署中,gNB可以包括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DU。gNB还可以包括射频单元(radio unit,RU)。C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D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比如,CU实现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的功能,DU实现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和物理(physical,PHY)层的功能。由于RRC层的信息最终会变成PHY层的信息,或者,由PHY层的信息转变而来,因而,在这种架构下,高层信令,如RRC层信令或PHCP层信令,也可以认为是由DU发送的,或者,由DU+RU发送的。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可以为CU节点、或DU节点、或包括CU节点和DU节点的设备。此外,CU可以划分为接入网RAN中的网络设备,也可以将CU划分为核心网CN中的网络设备,在此不做限制。
还应理解,该通信系统100中的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应用场景不做限定。本申请中将前述的终端设备及可设置于前述终端设备的芯片可以统称为终端设备。
可选地,图1示出的通信系统100中,网络设备#1至网络设备#3中的一个(例如网络设备#1)可以为服务网络设备,服务网络设备可以是指通过无线空口协议为终端设备提供RRC连接、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NAS)移动性管理和安全性输入中至少一项服务的网络设备。可选地,网络设备#2和网络设备#3可以为协作网络设备。服务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令,协作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或者,服务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令,服务网络设备和协作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或者,服务网络设备和协作网络设备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令,并且服务网络设备和协作网络设备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或者,协作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令,服务网络设备和协作网络设备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或者,协作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令和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未特别限定。
可选地,图1示出的通信系统100中,网络设备#1至网络设备#3均可以为服务网络设备。
应理解,图1中仅为便于理解,示意性地示出了网络设备#1至网络设备#3和终端设备,但这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该无线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数量的网络设备,也可以包括更多数量的终端设备,与不同的终端设备通信的网络设备可以是相同的网络设备,也可以是不同的网络设备,与不同的终端设备通信的网络设备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在开始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之前,先对本申请涉及到的几个名词或术语进行简单介绍。
1、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可以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调度信息(downlink assignment,DL assignment),以便终端设备接收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PDCCH还可以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授权(uplink grant,UL Grant),以便终端设备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PDCCH还可以用于:发送非周期性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上报请求。PDCCH还可以用于:通知多播控制信道(multicast control channel,MCCH)变化。PDCCH还可以用于:发送上行功控命令。PDCCH还可以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相关信息。PDCCH还可以用于:携带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RNTI),该信息隐式包含在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中等等。
一个PDCCH在控制信道单元(control channel element,CCE)上传输,每个CCE由一定数量的资源单元组(resource-element group,REG)组成。PDCCH所占的第一个CCE的CCE索引称为nCCE
2、下行控制信息
PDCCH携带的信息称为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下行DCI可以用于发送下行调度分配信息或上行调度信息。DCI有多种格式(format),各种DCIformat及其携带的具体信息根据各DCI format的功能不同而不同。例如,LTE系统中的format 0或NR系统中format 0_0/format 0_1的可以用于传输PUSCH调度授权信息;又如,LTE系统中的format 1或NR系统中format 0_0/format 0_1可以用于传输PDSCH单码字调度授权信息。
其中,DCI可能指示小区级的信息,可以使用系统信息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system information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SI-RNTI)、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paging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P-RNTI)、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random access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RA-RNTI)等加扰;也可能指示终端设备级的信息,可以使用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cell radio network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加扰。
一个PDCCH只能携带一个format的DCI。一个小区可以在上行和下行同时调度多个终端设备,即一个小区可以在每个调度时间单位发送多个调度信息。每个调度信息在独立的PDCCH上传输,也就是说,一个小区可以在一个调度时间单位上同时发送多个PDCCH。
3、聚合等级
PDCCH有不同的聚合等级(aggregation level,AL),AL包括{1,2,4,8,16}。聚合等级表示一个PDCCH占用的连续的CCE个数,如表1所示。网络设备会根据信道质量等因素来决定某个PDCCH使用的聚合等级。例如:如果PDCCH是发给某个下行信道质量很好的终端设备(例如,该终端设备位于小区中心),则使用1个CCE来发送该PDCCH可能就足够了;如果PDCCH是发给某个下行信道质量很差的终端设备(例如,该终端设备位于小区边缘),则可能需要使用8个CCE甚至16个CCE来发送该PDCCH以达到足够的鲁棒性。
表1
聚合等级 CCE个数
1 1
2 2
4 4
8 8
16 16
此外,PDCCH的功率也可以根据信道条件进行调整,基站可以将信道质量较好终端设备的PDCCH发射功率节省下来以分配给信道质量较差的终端设备。
4、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
CA是将2个或2个以上的载波单元(component carrier,CC)聚合在一起以支持更大的传输带宽。实际上,现有LTE和NR通常情况下每个CC对应一个独立的小区。此时可以将1个CC等同于1个小区。为了高效地利用零碎的频谱,载波聚合支持不同CC之间的聚合。如图2所示,载波聚合可以包括:频带内或频带间CC聚合,对于频带内CC聚合,进一步可以分为频带内邻接或非邻接的CC聚合,等等。
5、跨载波调度
使用跨载波调度(cross-carrier scheduling),将某些CC的PDCCH在信道质量较好的其它CC上发送,能提高PDCCH的解码效率。
基于载波指示域(carrier Indicator Field,CIF)的跨载波调度允许一个服务小区(serving cell)的PDCCH调度另一个服务小区上的无线资源。即下行控制信息在一个CC上传输,而对应的数据在另一个CC上传输。其中,CIF可以用于指定该PDCCH对应哪个小区的PDSCH和/或PUSCH资源。
关于跨载波调度,包括一些限制。如,跨载波调度不适用于调度主小区(primarycell,PCell),可以适用于调度辅小区(secondary cell,SCell)。
其中,PCell可以为终端设备进行初始连接建立的小区,或进行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重建的小区,或是在切换(handover)过程中指定的主小区。PCell总是通过它自身的PDCCH进行调度。PCell可以负责与终端设备之间的RRC通信。PCell对应的CC可以称为主CC(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PCC)。其中,PCell的下行载波可以称为DL PCC,PCell的上行载波可以称为UL PCC。
SCell是在RRC重配置时添加的,用于提供额外的无线资源。当某个SCell配置了PDCCH,则跨载波调度不适用于该SCell。当某个SCell没有配置PDCCH时,则该SCell的跨载波调度总是通过另一个服务小区的PDCCH进行调度。SCell对应的CC可以称为辅CC(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SCC)。其中,SCell的下行载波可以称为DL SCC,SCell的上行载波可以称为UL SCC。
图3示出了未配置跨载波调度的一示意图。如图3所示,假设终端设备不配置跨载波调度,则对应每个服务小区的PDCCH都在本小区的载波上发送。此时每个小区发送的PDCCH都不带CIF字段。
图4示出了配置跨载波调度的另一示意图。假设终端设备配置了跨载波调度。PCell既调度本小区的资源,又跨载波调度SCell1的资源。
在图4中,SCell1既不调度本小区的资源,也不调度其它小区的资源,其资源在PCell上调度。
SCell2调度本小区的资源,但不调度其它小区的资源。
图5示出了配置跨载波调度的又一示意图。假设终端设备配置了跨载波调度。PCell调度本小区的资源,但不调度其它小区的资源。
SCell1既不调度本小区的资源,也不调度其它小区的资源,其资源在SCell2上调度。
SCell2既调度本小区的资源,又跨载波调度SCell1的资源。
6、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BWP)
NR中基站一个载波的带宽相较于LTE载波带宽更宽,例如,NR的载波带宽可以为100M,而不同终端设备的射频能力不同,所能支持的最大带宽不同,因此引入BWP的概念。图6示出了BWP的一示意图。BWP是载波上一组连续的RB资源。不同的BWP可以占用部分重叠但带宽不同的频域资源,也可以是具有不同参数集(Numerology)的带宽资源,频域上可以互不重叠。NR Rel-15中一个服务小区最多可以配置4个BWP,如,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 duplexing,FDD)下上下行各4个BWP,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下上下行共4个BWP对。通常每个服务小区同时只能激活一个BWP,终端设备在激活的BWP上进行数据的收发。
7、搜索空间(search space)
下面从非载波聚合的场景和载波聚合的场景下分别描述。
非载波聚合场景
非载波聚合,即终端设备只有一个服务小区的场景。终端设备会在PDCCH监控时机内监控PDCCH候选(PDCCH candidates)集合,这意味着终端设备需要根据所要监控的DCIformat来尝试解码该集合中的每一个PDCCH。该集合被称为该终端设备的搜索空间。
搜索空间分为公共搜索空间(common search space)和终端设备特定的搜索空间(UE-specific search space)。公共搜索空间用于传输与寻呼(paging)、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RA-R)、广播控制信道(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BCCH)等相关的控制信息(小区级别的公共信息)的检测,该信息对所有终端设备来说都是一样的。终端设备特定的搜索空间用于发送与下行共享信道(downlink shared channel,DL-SCH)、上行共享信道(uplink shared channel,UL-SCH)等相关的控制信息(终端设备级别的信息)。但是当终端设备特定的搜索空间没有足够的可用资源时,公共搜索空间也可以用于传输属于某个特定终端设备的控制信息。
公共搜索空间和终端设备特定的搜索空间可能重叠,属于不同终端设备的终端设备特定的搜索空间也可能重叠。如果重叠的区域被一个终端设备占用,那么其它终端设备将不能再使用这些CCE资源。
网络设备会针对每个待调度资源的终端设备,从对应的搜索空间中选择一个可用的PDCCH candidate。如果能分配到CCE就进行调度,否则就不进行调度。发给不同终端设备的PDCCH可以有不同的聚合等级。
载波聚合的场景
如果终端设备配置了载波聚合,则终端设备会在每个PDCCH监控时机内对所有激活的服务小区的搜索空间进行监控。此时对于每个服务小区的搜索空间内的某个PDCCHcandidate,基站在发送带CIF的PDCCH时,知道该PDCCH对应哪个服务小区,也知道该PDCCH可选的PDCCH candidate集合;对于终端设备来说,终端设备并不确定PDCCH中携带的CIF值是什么,即不确定哪个服务小区会给该终端设备发送PDCCH。终端设备只知道每个特定的服务小区给该终端设备发送的PDCCH上可能携带的CIF的集合,因此UE会在该服务小区上尝试所有可能的CIF值去盲检PDCCH。
8、PDCCH盲检
DCI有多种format,但终端设备事先并不知道接收到的PDCCH携带的是哪种format的DCI,也不知道该DCI通过哪个PDCCH candidate进行传输,所以终端设备必须进行PDCCH盲检以接收对应的DCI。
终端设备知道自己处于何种状态以及在该状态下期待收到的DCI。
例如在空闲(IDLE)态时,终端设备期待收到寻呼相关的控制信息;在发起随机接入(random access)后,终端设备期待的是RAR;在有上行数据待发送时,终端设备期待上行授权(Uplink Grant)等。
此外,终端设备知道自己的搜索空间,因此知道DCI可能分布在哪些CCE上。对于期望的DCI,终端设备尝试使用相应的RNTI、可能的DCI format、可能的聚合等级,去与属于自己的搜索空间内的CCE做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如果CRC校验成功,那么终端设备就知道这个DCI是自己需要的,也就知道相应的DCI format,从而进一步解出DCI内容。
终端设备不知道要收到的PDCCH使用哪种聚合等级,所以终端设备会把所有可能性都尝试一遍。例如:对于公共搜索空间,终端设备需要分别按AL=4和AL=8来搜索。当按AL=4盲检时,16个CCE需要盲检4次,即有4个PDCCH candidate;当按AL=8盲检时,16个CCE需要盲检2次,也就是有2个PDCCH candidates;那么对于公共空间来说,一共有4+2=6个PDCCH candidates。而对于终端设备特定的搜索空间,终端设备需要分别按AL=1、2、4、8来盲检一遍,此时一共有6+6+2+2=16个PDCCH candidates。
终端设备在搜索空间进行盲检时,只需对可能出现的DCI format进行尝试解码,并不需要对所有的DCI format进行匹配。
在本申请中,盲检次数指盲检PDCCH候选的次数,也可以称为监测PDCCH候选的个数。
9、时间单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和/或信令可以通过时频资源来承载,该时频资源可以包括时域上的资源和频域上的资源。其中,时域资源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时间单位(或者,也可以称为时域单位)。
一个时间单位(也可称为时域单元)可以是一个符号,或者一个迷你时隙(Mini-slot),或者一个时隙(slot),或者一个子帧(subframe),其中,一个子帧在时域上的持续时长可以是1毫秒(ms),一个时隙由7个或者14个符号组成,一个迷你时隙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符号(例如,2个符号或7个符号或者14个符号,或者小于等于14个符号的任意数目符号)。
10、参数集(Numerology)
Numerology,可以用于指一套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子载波间隔(subcarrierspacing,SCS),符号长度,时隙长度,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长度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在NR中,多个Numerology可混合和/或同时使用。Numerology由SCS和CP定义。表2给出了NR中目前可以支持的多种Numerology。
表2
μ △f=2<sup>μ</sup>*15(KHz) CP
0 15 常规(Normal)
1 30 Normal
2 60 Normal,扩展(Extended)
3 120 Normal
4 240 Normal
μ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的Numerology。从表2可以看出,至少包括μ=0、μ=1、μ=2、μ=3、μ=4这四种不同的Numerology。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区分,将μ分别记为μ0、μ1、μ2、μ3、μ4。可选地,μ=0时,SCS=2μ*15=20*15=15KHz;μ=1时,SCS=2μ*15=21*15=30KHz;μ=2时,SCS=2μ*15=22*15=60KHz;μ=3时,SCS=2μ*15=23*15=120KHz;μ=4时,SCS=2μ*15=24*15=240KHz。
终端设备在不同Numerology情况下,每时隙可支持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不同,表3示出了在非载波聚合(即单载波)场景下,终端设备在不同Numerology情况下,每时隙可支持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可选的,表3中的Numerology指的是在该单载波上激活BWP的Numerology。
具体地,如表3所示,在μ=μ0=0时,SCS=15KHz,其对应的时隙为slot1,在slot1内,终端设备所能支持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为44。同理,在μ=μ1=1时,SCS=30KHz,其对应的时隙单元为slot2,在slot2内,终端设备所能支持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为36。同理,在μ=μ2=2时,SCS=60KHz,其对应的时隙单元为slot3,在slot3内,终端设备所能支持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为22。同理,在μ=μ3=3时,SCS=120KHz,其对应的时隙单元为slot4,在slot4内,终端设备所能支持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为2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相同或不同,可以理解为服务小区对应的Numerology相同或不同。
表3
μ 每时隙、每服务小区内,终端设备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
0 44
1 36
2 22
3 20
11、控制资源集(control-resource set,CORESET)
一个CORESET是控制区域内的一块时频资源。一个CORESET对应一组终端设备,例如CORESET 1对应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2,终端设备3和终端设备4,而CORESET2对应终端设备4,终端设备5,终端设备6和终端设备7。在CORESET 1上可以发送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2、终端设备3和终端设备4的PDCCH,在CORESET 2上可以发送终端设备4、终端设备5、终端设备6和终端设备7的PDCCH。一个用户可以对应多个CORESET,这些CORESET上的numerology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12、PDCCH候选(PDCCH candidate)
PDCCH候选(或者,也可以称为候选PDCCH)是可能出现PDCCH的所有位置,包括网络设备配置的所有搜索空间上不同聚合级别的各种PDCCH候选的集合。由于终端设备处理能力的限制,在单位时长内有一个最大可支持的PDCCH盲检测的个数,等价于本申请中终端设备可支持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
13、非重叠CCE的数目
在NR中非重叠CCE的个数会影响到终端设备进行信道估计的复杂度和功耗,考虑到终端设备处理能力的限制,终端设备在单位时长内有一个最大可支持的非重叠CCE的数目。
终端设备在不同Numerology情况下,每时隙可支持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也不同,表4示出了在非载波聚合(即单载波)场景下,终端设备在不同Numerology情况下,每时隙可支持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
表4
μ 每时隙、每服务小区内,终端设备最大能够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数目
0 56
1 56
2 48
3 32
具体地,如表4所示,在μ=μ0=0时,SCS=15KHz,其对应的时隙单元为slot1,在slot1内,终端设备最大能够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为56。同理,在μ=μ1=1时,SCS=30KHz,其对应的时隙单元为slot2,在slot2内,终端设备最大能够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数目为56。同理,在μ=μ2=2时,SCS=60KHz,其对应的时隙单元为slot3,在slot3内,终端设备最大能够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数目为48。同理,在μ=μ3=3时,SCS=120KHz,其对应的时隙单元为slot4,在slot4内,终端设备最大能够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数目为32。
在NR Rel-15的讨论中,考虑到一个slot内对PDCCH的盲检次数能力有限,需要定义终端设备在服务小区内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以便网络设备对搜索空间进行配置。
在载波聚合时,至少根据以下至少一个因素来确定终端设备在服务小区内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载波聚合下各载波Numerology是否相同、是否配置了跨载波调度、载波聚合的个数以及终端设备上报的监控PDCCH候选的能力参数。
一种方式是,当自调度、以及所有聚合的载波具有相同Numerology时,依然根据表3来确定终端设备在所有载波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具体地,终端设备在所有载波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等于y*M。其中,M表示单载波情况下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具体可参见表3。其中y为终端设备上报的监控PDCCH候选的能力参数,y可以是{4,…,16}中的一个整数。例如,当SCS=15kHz时,若终端设备上报的y值等于4,配置的载波个数T=5时,则该终端设备在所有载波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总值等于4*44=176。
由于网络设备需要根据载波聚合下,终端设备在各个载波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或CCE的数目进行搜索空间的参数配置,终端设备也会根据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或CCE的数目进行PDCCH盲检测,因此需要明确各个场景下有效调度载波的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或CCE的数目。因此明确终端设备在每个载波上的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或CCE的数目是必须的。上述仅给出了终端设备在所有载波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总值,对该总值如何分配到各个载波,即确定终端设备在各个载波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现有技术中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案。
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配置参数的方法,能够合理的定义和分配终端设备在各个载波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进而可以充分利用终端设备处理能力,并提高网络侧调度的灵活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和“终端设备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经常交替使用,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其含义。对于终端设备设备来说,“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实质上就是指终端设备所能支持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应理解,“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和“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仅是两种表达方式,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造成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相同”和“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相同”经常交替使用,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其含义。其都是表示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相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相同”或“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相同”可以理解为“服务小区的Numerology相同”。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预先定义”可以通过在设备(例如,包括终端设备和/或网络设备)中预先保存相应的代码、表格或其他可用于指示相关信息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对于其具体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定。比如预先定义可以是指协议中定义的。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保存”,可以是指的保存在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中。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可以是单独的设置,也可以是集成在编码器或者译码器,处理器、或参数确定的装置中。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也可以是一部分单独设置,一部分集成在译码器、处理器、或参数确定的装置中。存储器的类型可以是任意形式的存储介质,本申请并不对此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协议”可以指通信领域的标准协议,例如可以包括LTE协议、NR协议以及应用于未来的通信系统中的相关协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名词“网络”和“系统”经常交替使用,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其含义。“的(of)”,“相应的(corresponding,relevant)”和“对应的(corresponding)”有时可以混用,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可表示“一个或多个”。例如,通方式A、方式B、方式C中的至少一个方式实现,表示:可以通过方式A实现、或通过方式B实现、或通过方式C实现;也可以表示为:可以通过方式A和方式B实现、或通过方式B和方式C实现、或通过方式A和方式C实现;也可以表示为:可以通过方式A和方式B和方式C实现。与此类似地,“至少两个”可表示“两个或更多个”。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下文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为便于区分不同对象,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例如,区分对应不同的CC或服务小区等。
还需要说明的是,“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但也不排除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和/或”的关系的可能,具体可依据前后文确定。“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一个以上;“A和B中的至少一个”,类似于“A和/或B”,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B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的数量并不限定,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于一个,B的数量也不限定,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于一个。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
应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例如,图1中所示的通信系统100,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网络设备和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无线空口通信。例如,该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可以对应于图1中所示的网络设备111或网络设备113,终端设备可以对应于图1中所示的终端设备121。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置参数的方法的一示意图。方法100包括步骤110-120,下面详细描述。
110,络设备获取终端设备在T个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候选的第一数目,其中,T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网络设备获取终端设备在T个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一数目,即可以理解为T个服务小区对应一个第一数目。其中,该T个服务小区可以是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多个服务小区中的部分服务小区,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全部服务小区。具体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假设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W个服务小区,该W个服务小区包括T个服务小区,W大于或等于T。该W个服务小区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可以全都相同,也可以全都不同,也可以部分相同部分不同。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一个服务小区最多可以配置4个BWP,每个BWP可以配置为不同的Numorolgy。由于每个服务小区在某个时间段只能够激活一个BWP,且PDCCH在激活的BWP上进行发送,因此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的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可以是指服务小区中激活的BWP的子载波间隔。
例如,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服务小区#1、服务小区#2、服务小区#3。服务小区#1包括BWP1、BWP2、BWP3、BWP4;服务小区#2包括BWP5、BWP6、BWP7、BWP8。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BWP1~BWP8只是对各服务小区配置BWP的一个名称标识,并不表示各服务小区中BWP的编号信息。假设服务小区#1中激活的BWP为BWP1,服务小区#2中激活的BWP为BWP5。那么假设服务小区#1和服务小区#2的子载波间隔不同,可以是BWP1和BWP5的子载波间隔不同,至于服务小区#1和服务小区#2中其余的BWP的子载波间隔是否相同,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如前所述,载波聚合是将2个或2个以上的CC聚合在一起以支持更大的传输带宽。实际中,通常将一个CC等同于一个小区。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可以理解为载波(如,激活的BWP)的子载波间隔,服务小区和载波一一对应。例如,调度载波和调度服务小区一一对应,被调度载波和被调度服务小区一一对应。其中,调度载波或调度服务小区,表示的是自调度和/或跨载波调度的其他服务小区的载波或服务小区;被调度载波或被调度服务小区,表示的是被另一个服务小区跨载波调度的载波或服务小区。
终端设备在T个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一数目,即表示终端设备在T个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总值。终端设备在T个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总值可以根据以下至少一个参数确定: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载波数、终端设备上报的盲检能力、单载波场景下终端设备在一个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具体的确定方式在下面实施例中详细描述。其中盲检能力指的是UE监控PDCCH候选个数的能力。这里的盲检是PDCCH盲检测的简称,也就是从基站配置的PDCCH候选位置检测终端设备需要的PDCCH信道,从而获得下行控制信息。上述单载波场景下终端设备在一个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指的是当这个服务小区不是以载波聚合的成员载波的方式工作时(即单载波工作场景)其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参数下在每个时隙中最大可监控的PDCCH候选个数。
120,网络设备配置终端设备在第一服务小区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二数目,第二数目是网络设备根据终端设备在第一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三数目确定的,第三数目是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数目确定的,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属于T个服务小区。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载波聚合场景下,网络设备可以基于终端设备在多个服务小区(如,T个服务小区)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确定终端设备在每个服务小区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从而基于终端设备在每个服务小区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合理地为终端设备配置在每个服务小区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数目。以便终端设备可以进行处理能力内的PDCCH盲检,进而可以提高通信的灵活性和效率。
网络设备根据终端设备在第一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三数目,配置终端设备在第一服务小区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二数目。例如根据实际需要或终端设备的能力等,保证第二数目小于或等于第三数目。或者在载波聚合中特殊的主小区上将最高优先级的PDCCH候选优先放到终端可监控的数量范围内,其他PDCCH候选通过一定的映射准则可以在UE的可监控PDCCH候选数目内选择部分PDCCH候选进行监控。
下面为简洁,不失一般性,用数目#1(即,第一数目的一例)来表示终端设备在T个服务小区上共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用数目#2(即,第三数目的一例)来表示载波聚合场景下,终端设备在一个服务小区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用数目#3(即,第四数目的一例)来表示在单载波场景时,终端设备在单位时长内、在一个服务小区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其中,单位时长可以为该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隙长度。数目#3可以通过表3来确定。
此外,为简洁,不失一般性,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小区#A表示第一服务小区。T个服务小区的数目#1(即,第一数目的又一例),表示终端设备在T个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小区#A的数目#2(即,第三数目的又一例),表示载波聚合场景下,终端设备在小区#A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小区#A的数目#3(即,第四数目的又一例),表示在单载波场景下,终端设备在单位时长内、在小区#A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单位时长可以理解为,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隙长度,如小区#A的数目#3可以通过表3来确定。例如,假设小区#A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则小区#A的数目#3为44。又如,假设小区#A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则小区#A的数目#3为36。又如,假设小区#A的子载波间隔为60KHz,则小区#A的数目#3为22。又如,假设小区#A的子载波间隔为120KHz,则小区#A的数目#3为20。
类似,W个服务小区的数目#1表示终端设备在W个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总值。主小区的数目#2表示终端设备在主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主小区的数目#3,表示终端设备在单位时长内、在主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主小区的数目#3可以通过表3来确定。其中,主小区为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W个服务小区中的主小区。
类似,辅小区的数目#2表示终端设备在辅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辅小区的数目#3,表示终端设备在单位时长内、在辅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辅小区的数目#3可以通过表3来确定。其中,辅小区为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W个服务小区中的辅小区。
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小区#A的数目#1与以下至少一个参数来确定小区#A的数目#2:W、T、小区#A的数目#3(即,第四数目的一例)、小区#A调度的服务小区数。
其中,小区#A调度的服务小区数包括小区#A自身、以及进行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数。当小区#A的调度方式为自调度时,小区#A调度的服务小区只有自身,即小区#A调度的服务小区数为1。当小区#A被其它服务小区跨载波调度时,小区#A调度的服务小区数为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假设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W个服务小区,即载波聚合在载波数为W。W个服务小区包括T个服务小区,W为大于或等于T的整数。确定数目#2至少包括两种方案,方案1是根据服务小区的小区类型确定,该小区类型包括:主小区和辅小区。方案2是通过对数目#1进行平均处理确定。
需要说明的是,下面实施例中提到的主小区、辅小区,代表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W个服务小区中的主小区、辅小区。为简洁,下面用主小区、辅小区表示W个服务小区中的主小区、辅小区。
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W个服务小区中的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是否相同,和/或,调度方式为自调度还是跨载波调度,分为四个场景,下面结合不同的场景具体说明上述两种方案。
场景1:
W个服务小区的调度方式均为自调度,且W个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相同。
此时,方案1:根据服务小区的小区类型确定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
可以通过对以下公式取整确定主小区的数目#2、辅小区的数目#2。其中,取整方式可以用向下取整,可表示为:Floor()。
M_PCell=Mi;
M_SCell=Floor{(Mtotal-M_PCell)/(W-1)}。
其中,
M_PCell表示主小区的数目#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用M_PCell表示主小区的数目#2,各个实施例中,若非特别说明,同一参数(如M_PCell,M_SCell和Mi等)均具有第一次出现是介绍的含义,为简洁,不再赘述。
Mi表示主小区的数目#3。例如,当i=0时,Mi=M0=44;当i=1时,Mi=M1=36;当i=2时,Mi=M2=22;当i=3时,Mi=M3=20。
M_SCell表示任一辅小区的数目#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用M_SCell表示任一辅小区的数目#2,在后面的实施例中,为简洁,不再赘述。
Mtotal表示W个服务小区的数目#1。
当然,任何可以取整的方式都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例如,除了上述的向下取整,可表示为:Floor(),或,数学符号
Figure BDA0001762101100000221
取整方式还可以为向上取整,可表示为:ceil(),或,数学符号
Figure BDA0001762101100000222
还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式进行取整,可表示为:round()。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假设对类似于:A+B*C的这种公式作向下取整,关于取整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是:Floor{A+B*C},或也可以是A+Floor{B*C}。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任何可以取整的方式都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下面,为简洁,不再一一赘述。
另外,关于Mtotal的计算方式,在场景1中,终端设备在W个服务小区上的数目#1可以等于:y*Mi。其中,如前所述y(即,终端设备监控PDCCH候选的能力参数的一例)为终端设备上报的盲检能力的参数,可以是{4,…,16}中的一个整数。Mi可以根据表3确定。如,当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Mi为44。又如,当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Mi为36。又如,当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60KHz,Mi为22。又如,当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120KHz,Mi为20。
具体地,图8示出了一个具体例子。如图8所示,假设载波聚合的载波数为5,即,W=5。该5个载波分别记为:载波#1、载波#2、载波#3、载波#4、载波#5。载波#1、载波#2、载波#3、载波#4、载波#5的子载波间隔都为15KHz。结合表2和表3可以看出,该5个载波在自己的时隙时间(slot1)内,Mi为44。假设载波#1为主小区中的载波。
假设终端设备上报的y值为4,因此,W个服务小区上的数目#1为:Mtotal=y*Mi=4*44=176。
因此,各个服务小区的数目#2为:
主小区的数目#2为:M_PCell=Mi=44;
辅小区的数目#2为:M_SCell=Floor{(Mtotal-M_PCell)/(W-1)}=Floor{(176-44)/4}=33。
因此,当小区#A为主小区时,小区#A的数目#2为44。当小区#A为辅小区时,小区#A的数目#2为33。
应理解,上述以取整方式为向下取整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此处也可以用其他取整方式、例如,上述提到的向上取整,或,四舍五入。
方案1中,根据服务小区的小区类型,即主小区和辅小区来分配数目#1的好处在于,主小区作为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进行信令交互的载波,其信息量和重要程度都大于辅小区,终端设备将能力多分配到主小区可以加强信令交互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基于场景1,方案2:平均处理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
W个服务小区中任一服务小区的数目#2可以通过对数目#1进行平均处理所得。
具体地,W个服务小区中任一服务小区的数目#2可以通过对下面的公式取整求得:Mtotal/W。
如图8所示。由方案1可知,W个服务小区上的数目#1为:
y*Mi=4*44=176。
因此,小区#A的数目#2为:Floor{Mtotal/W}=Floor{176/5}=35。
同样,在方案2中,取整方式还可以是其他取整方式。
例如,还可以使用向上取整的方式,此时,小区#A的数目#2为:ceil(Mtotal/W)=ceil(176/5)=36。
又如,还可以使用四舍五入的方式,此时小区#A的数目#2为:round(Mtotal/W)=round(176/5)=35。
关于取整方式的说明,已经在前述进行说明,因此不再赘述。在本申请下面的实施例中,均以向下取整的方式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方案2中,通过对数目#1平均处理,不仅方案简单,且处理复杂度低。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定公式的表示形式,任何和公式所要表达思想类似的公式都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下面为简洁,不再赘述。
场景2:
W个服务小区的调度方式均为自调度,且W个服务小区中至少两个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不同。
此时,方案1:根据服务小区的小区类型确定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
W个服务小区中至少两个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不同,因此,可以将W个服务小区中子载波间隔或Numerology相同的服务小区分为一组。一组服务小区对应一个数目#1。分别确定每组服务小区中的服务小区的数目#2。
方案1中,主小区的数目#2等于主小区的数目#3。
关于辅小区,存在两种可能,辅小区是否与主小区在同一个服务小区组:
对于与主小区在同一个服务小区组的辅小区,该辅小区的数目#2可以在该组服务小区的数目#1减去主小区的数目#2后,再平均分配到各辅小区。
对于与主小区不在同一个服务小区组的辅小区,以服务小区组为对象,直接对所有辅小区进行平均。
例如,计算主小区和辅小区的数目#2,使用伪代码可以表示为:
M_PCell=Mi;
If SCell Numerology=i,M_SCell=Floor((Mi_total-M_Pcell)/(Xi-1));
Else if SCell Numerology!=i,M_SCell=Floor(Mi_total/Xi)。
其中,
假设Numerology为i,Mi={44,36,22,20}for i={0,1,2,3}。具体地,例如,i=0时,Mi=44;i=1时,Mi=36;i=2时,Mi=22;i=3时,Mi=20。
M_PCell表示主小区的数目#2。
M_SCell表示辅小区的数目#2。
Mi_total表示Numerology为i的服务小区的数目#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用Mi_total表示Numerology为i的服务小区的数目#1,在后面的实施例中,为简洁,不再赘述。
Xi表示Numerology为i的服务小区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用Xi表示Numerology为i的服务小区数,在后面的实施例中,为简洁,不再赘述。
假设W个服务小区中包括两种子载波间隔,因此将W个服务小区分为两组:小区组#1和小区组#2。小区组#1包括主小区,以及与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相同的辅小区。小区组#2包括与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不同的辅小区。
可以通过对以下公式取整,如,向下取整,分别确定主小区的数目#2、小区组#1中的辅小区的数目#2、小区组#2中的辅小区的数目#2。
M_PCell=Mi;
M1_SCell=Floor{(Mi_total_1-M_PCell)/Xi_1};
M2_SCell=Floor{Mi_total_2/Xi_2}。
其中,
M_PCell表示主小区的数目#2。
M1_SCell表示小区组#1中的任一辅小区的数目#2,其对应的时隙长度为小区组#1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隙长度。
M2_SCell表示小区组#2中的任一辅小区的数目#2,其对应的时隙长度为小区组#2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隙长度。
Mi表示主小区的数目#3。例如,当i=0时,Mi=M0=44;当i=1时,Mi=M1=36;当i=2时,Mi=M2=22;当i=3时,Mi=M3=20。
Mi_total_1表示小区组#1的数目#1。
Mi_total_1表示小区组#2的数目#1。
Xi_1、Xi_2分别表示小区组#1、小区组#2中的服务小区的个数。
关于W个服务小区的数目#1的计算方式,在场景2中,将子载波间隔相同的服务小区分为一组,因此W个服务小区中,一组服务小区对应一个数目#1。且每组服务小区的数目#1可以通过下述公式表示:Mi_total=Floor{Xi/W*Mi*y}。
具体地,图9示出了一具体实施例。如图9所示,假设载波聚合的载波数为5,分别记为:载波#1、载波#2、载波#3、载波#4、载波#5。将该5个服务小区分为两组。其中,假设小区组#1包括载波#1和载波#4,载波#1和载波#4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Xi_1=X0_1=2。假设小区组#2包括载波#2、载波#3、载波#5,载波#2、载波#3、载波#5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Xi_2=X1_2=3。结合表2和表3可以看出,载波#1和载波#4在自己的时隙时间(slot)内,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为44;载波#2、载波#3、载波#5在自己的时隙时间(slot)内,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为36。假设载波#1为主小区中的载波。
因此,W=5,假设y=4,根据上述公式可得:
对于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2个载波,在子载波间隔为15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
Mi_total=M0_total=Floor{X0/W*M0*y}=Floor{2/5*44*4}=Floor(70.4)=70。
对于子载波间隔为30KHz的3个载波,在子载波间隔为30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
Mi_total=M1_total=Floor{X1/W*M1*y}=Floor{3/5*36*4}=Floor(86.4)=86。
根据方案1,可以确定这5个载波的数目#2:
对于主小区,M_PCell=M0=44;
对于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其他辅小区,M_SCell_0=Floor((70-44)/(2-1))=26;
对于子载波间隔为30KHz的其他辅小区,M_SCell_1=Floor(86/3)=28。
因此,对于载波#1,在子载波间隔为15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终端设备在载波#1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为44。对于载波#4,在子载波间隔为15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终端设备在载波#4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为26。对于载波#2、或载波#3、或载波#5,在子载波间隔为30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终端设备在载波#2、或载波#3、或载波#5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都为28。
因此,在图9的实施例中,当小区#A为主小区时,小区#A的数目#2为44。当小区#A包括载波#1或载波#4时,小区#A的数目#2为26。当小区#A包括载波#2、载波#3、载波#5中的任意一个载波时,小区#A的数目#2为28。
方案1中,根据服务小区的小区类型,即主小区和辅小区来分配数目#1的好处在于,主小区作为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进行信令交互的载波,其信息量和重要程度都大于辅小区,终端设备将能力多分配到主小区可以加强信令交互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基于场景2,方案2:平均处理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
W个服务小区中任一服务小区的数目#2可以通过对数目#1进行平均处理所得。
具体地,W个服务小区中任一服务小区的数目#2可以通过对下面的公式取整求得:
Mi_total/W。
如图9所示。由方案1可知,
对于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2个载波,在子载波间隔为15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
Mi_total=M0_total=Floor{X0/W*M0*y}=Floor{2/5*44*4}=Floor(70.4)=70。
对于子载波间隔为30KHz的3个载波,在子载波间隔为30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
Mi_total=M1_total=Floor{X1/W*M0*y}=Floor{3/5*36*4}=Floor(86.4)=86。
根据方案2,可以确定这5个载波的数目#2:
对于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每个服务小区,M_Cell_0=Floor(70/2)=35;
对于子载波间隔为30KHz的每个服务小区,M_Cell_1=Floor(86/3)=30。
其中,M_Cell_0、M_Cell_1分别表示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服务小区的数目#2、子载波间隔为30KHz的服务小区的数目#2。
因此,对于载波#1或载波#4,在子载波间隔为15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终端设备在载波#1或载波#4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为35。对于载波#2、或载波#3、或载波#5,在子载波间隔为30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终端设备在载波#2、或载波#3、或载波#5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都为30。
方案2中,通过对数目#1平均处理,不仅方案简单,且处理复杂度低。
场景3:
W个服务小区中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调度方式为跨载波调度,且W个服务小区中的子载波间隔相同。
首先确定W个服务小区的数目#1。在场景3中,确定W个服务小区的数目#1可以采用如场景1中的方法,即,终端设备在W个服务小区上的数目#1可以等于:Mtotal=y*Mi。其中,如前所述y是{4,…,16}中的一个整数。Mi可以根据表3确定。如,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Mi为44。又如,当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Mi为36。又如,当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60KHz,Mi为22。又如,当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120KHz,Mi为20。例如,当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终端上报的y等于4时,W个服务小区的数目#1为y*M0=4*44=176,其对应的单位时长为15k SCS的一个时隙,即1ms。则当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时,具有相同子载波间隔的W个服务小区在1ms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数目#1为176个,其中W可以大于4。
下面,介绍如何确定各个服务小区的数目#2。
方案1:根据服务小区的小区类型确定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
在场景3中,根据服务小区是主小区还是辅小区,以及该服务小区是否是调度服务小区,来确定各个服务小区的数目#1。
可以通过对以下公式取整确定各个服务小区的数目#2。
对于主小区:
M_PCell=Mi+N_PCell*Floor{(Mtotal-Mi)/(W-1)}
其中,N_PCell表示被主小区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个数,不包含主小区自身。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用N_PCell表示被主小区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的个数,在后面的实施例中,为简洁,不再赘述。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调度的服务小区包括该服务小区自身,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不包括自身。例如,载波#1跨载波调度载波#2,那么载波#1调度的服务小区为载波#1和载波#2,且调度的服务小区数为2。载波#1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为载波#2,且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数为1。在后面实施例中,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
对于调度其它辅小区的辅小区:
M1_SCell=Floor{N_SCell*(Mtotal-M_PCell)/(W-1)}
其中,N_SCell表示被辅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个数,包含辅小区自身。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用N_SCell表示被辅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的个数,在后面的实施例中,为简洁,不再赘述。
对于被调度的辅小区:
M2_SCell=0。
具体地,图10示出了一具体实施例。如图10所示,假设5个载波聚合的载波数为5,即,W=5。该5个载波分别记为:载波#1、载波#2、载波#3、载波#4、载波#5。载波#1、载波#2、载波#3、载波#4、载波#5的子载波间隔都为15KHz。结合表2和表3可以看出,该5个载波在自己的时隙时间(slot1)内,Mi为44。假设载波#1为主小区中的载波。
假设终端设备上报的y值为4,因此,W个服务小区上的数目#1为:
y*Mi=4*44=176。
根据方案1,各个服务小区的数目#2为:
对于主小区(即载波#1):
M_PCell=Mi+N_PCell*Floor{(Mtotal-Mi)/(W-1)}=44+Floor{(176-44)/(5-1)}=44+33=77;
对于调度其它辅小区的辅小区:
M1_SCell=Floor{N_SCell*(Mtotal-M_PCell)/(W-1)}=3*Floor{(176-44)/(5-1)}=3*33=99;
对于被调度的辅小区:
M2_SCell=0。
因此,通过方案1,对于载波#1,在子载波间隔为15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终端设备在载波#1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为77。对于载波#4,在子载波间隔为15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终端设备在载波#4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为99。对于载波#2、或载波#3、或载波#5,在子载波间隔为15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终端设备在载波#2、或载波#3、或载波#5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都为0。
方案1中,根据服务小区的小区类型,即主小区和辅小区来分配数目#1的好处在于,主小区作为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进行信令交互的载波,其信息量和重要程度都大于辅小区,终端设备将能力多分配到主小区可以加强信令交互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基于场景3,方案2:平均处理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
W个服务小区中任一服务小区的数目#2可以通过对数目#1进行平均处理所得。对于被调度的服务小区,其数目#2为0。因此,W个服务小区中任一有调度服务小区的服务小区的数目#2可以通过对下面的公式取整求得:N_Cell*(Mtotal/W)。
其中,N_Cell表示该服务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数,包括该服务小区自身。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用N_Cell表示该服务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数,在后面的实施例中,为简洁,不再赘述。
具体地,如图10所示。对于调度服务小区:
载波#1的数目#2为:M_Cell=N_Cell*(Mtotal/W)=2*Floor(176/5)=70;
载波#4的数目#2为:M_Cell=N_Cell*(Mtotal/W)=3*Floor(176/5)=105;
载波#2、载波#3、载波#5的数目#2都为0。
方案2中,通过对数目#1平均处理,不仅方案简单,且处理复杂度低。
场景4:
W个服务小区中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调度方式为跨载波调度,且至少两个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不同。其中W可以大于4.
首先确定W个服务小区的数目#1。在场景3中,确定W个服务小区的数目#1可以采用如场景2中的方法,即,终端设备在W个服务小区上的数目#1可以等于:Mi_total=Floor{Xi/W*Mi*y}。其中,如前所述y是{4,…,16}中的一个整数。Mi可以根据表3确定。如,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Mi为44。又如,当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Mi为36。又如,当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60KHz,Mi为22。又如,当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120KHz,Mi为20。
需要说明的是,相对于场景2,场景4中确定W个服务小区的数目#1时,区别在于需要确定当调度服务小区和被调度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不同时,针对被调度服务小区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是按照调度服务小区的Numerology来计算,还是按照被调度服务小区的Numerology来计算,进一步的,还可以有两种方法。下面结合图11具体说明上述两种方法。
方法A:针对被调度服务小区服务的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按照调度服务小区的Numerology来计算。
例如,如图11所示,假设载波聚合的载波个数为5个,分别记为:载波#1、载波#2、载波#3、载波#4、载波#5。载波#1和载波#5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载波#2、载波#3、载波#4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载波#1调度了载波#2,载波#3调度了载波#4。按照方法A,被调度服务小区按照调度服务小区的Numerology来计算在该Numerology下的服务小区数。因此,X0=2+1=3。载波#4的子载波间隔与载波#3的子载波间隔相同,都为30KHz,因此,X1=2。
W=5,假设y=4,根据上述公式可得:
对于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3个载波(载波#1、载波#2、载波#5),在子载波间隔为15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即1ms内):
Mi_total=M0_total=Floor{X0/W*M0*y}=Floor{3/5*44*4}=Floor(105.6)=105。
对于子载波间隔为30KHz的2个载波(载波#3、载波#4),在子载波间隔为30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即0.5ms内):
Mi_total=M1_total=Floor{X1/W*M1*y}=Floor{2/5*36*4}=Floor(57.6)=57。
可选的,被调度服务小区的Numerology还可根据min(μ_scheduling,μscheduled),或min(μ_scheduling,μscheduled)来计算,其中μ_scheduling表示调度服务小区对应的μ,μ_scheduled表示被调度服务小区对应的μ,max()表示取最大值,min()表示取最小值。
下面,对确定各个服务小区的数目#2的方式进行介绍。
基于场景4和方法A,方案1:根据服务小区的小区类型确定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
根据服务小区是主小区还是辅小区,以及该服务小区是否是调度服务小区,来确定各个服务小区的数目#1。
可以通过对以下公式取整确定各个服务小区的数目#2。
对于主小区:
M_PCell=Mi+N_PCell*Floor{(Mi_total_1-Mi)/(Xi_1-1)};
对于与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相同的调度服务小区:
M_SCell_1=N_SCell_1*Floor{(Mi_total_1-Mi)/(Xi_1-1)};
对于与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不同的调度服务小区:
M_SCell_2=N_SCell_2*Floor{(Mi_total_2)/Xi_2};
对于被调度服务小区:
M_SCell_3=0。
其中,
M_PCell表示主小区的数目#2;
M_SCell_1表示与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相同的调度服务小区的数目#2;
M_SCell_2表示与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不同的调度服务小区的数目#2;
M_SCell_3表示被调度服务小区的数目#2。
其中,
N_PCell表示被主小区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个数,不包含主小区自身;
N_SCell_1、N_SCell_2表示被相应的辅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个数,包含辅小区自身。
其中,
Mi_total_1、Mi_total_2分别表示与主小区子载波间隔相同的服务小区的数目#1、与主小区子载波间隔不同的服务小区的数目#1;
Xi_1、Xi_2分别表示与主小区子载波间隔相同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数、与主小区子载波间隔不同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数。
以图11为例具体说明上述公式。假设载波#1为主小区中的载波,与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相同的调度服务小区的数目#1用M_SCell_1表示,与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不同的调度服务小区的数目#1用M_SCell_2表示。
关于Xi_1、Xi_2:
按照方法A,被调度服务小区按照调度服务小区的Numerology来计算在该Numerology下的服务小区数。因此,Xi_1=X0=2+1=3。载波#4的子载波间隔与载波#3的子载波间隔相同,都为30KHz,因此,Xi_2=X1=2。
关于Mi_total_1、Mi_total_2:
同样,按照方法A,被调度服务小区按照调度服务小区的Numerology来计算在该Numerology下的服务小区数。载波#4的子载波间隔与载波#3的子载波间隔相同,都为30KHz。如前所述,
对于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3个载波(载波#1、载波#2、载波#5),在子载波间隔为15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
Mi_total_1=Mi_total=M0_total=Floor{X0/W*M0*y}=Floor{3/5*44*4}=Floor(105.6)=105。
对于子载波间隔为30KHz的2个载波(载波#3、载波#4),在子载波间隔为30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
Mi_total_2=Mi_total=M1_total=Floor{X1/W*M1*y}=Floor{2/5*36*4}=Floor(57.6)=57。
因此,各个服务小区的数目#2如下。
主小区的数目#2,即载波#1的数目#2:
M_PCell=
Mi+N_PCell*Floor{(Mi_total_1-Mi)/(Xi_1-1)}=44+1*Floor{(105-44)/(3-1)}=74。
其中,N_PCell表示被主小区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个数,在图11的示例图中,载波#1跨载波调度载波#2,所以N_PCell为1。
对于与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相同的调度服务小区的数目#2,即载波#5的数目#2:
M_SCell_1=N_SCell_1*Floor{(Mi_total_1-Mi)/(Xi_1-1)}=1*Floor{(105-44)/(3-1)}=30。
其中,N_SCell_1表示被载波#5调度的服务小区数,在图11的示例图中,载波#5调度的服务小区数为1,所以N_SCell_1为1。
对于与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不同的调度服务小区的数目#2,即载波#3的数目#2:
M_SCell_2=N_SCell_2*Floor{(Mi_total_2)/(Xi_2-1)}=2*Floor{57/2}=56。
其中,N_SCell_2表示被载波#3调度的服务小区数,在图11的示例图中,载波#3调度的服务小区数为2,即本身和载波#4。所以N_SCell_2为2。
对于被调度服务小区的数目#2,即载波#2和载波#4:
M_SCell_3=0。
因此,被调度服务小区服务的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按照调度服务小区的Numerology来计算时,通过方案1,对于载波#1,在子载波间隔为15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终端设备在载波#1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为74。对于载波#5,在子载波间隔为15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终端设备在载波#5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为30。对于载波#3,在子载波间隔为30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终端设备在载波#3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为56。对于载波#2或载波#4,终端设备在载波#2或载波#4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都为0。
方案1中,根据服务小区的小区类型,即主小区和辅小区来分配数目#1的好处在于,主小区作为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进行信令交互的载波,其信息量和重要程度都大于辅小区,终端设备将能力多分配到主小区可以加强信令交互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基于场景4和方法#A,方案2:平均处理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
W个服务小区中任一服务小区的数目#2可以通过对数目#1进行平均处理所得。对于被调度的服务小区的数目#2,都为0。
因此,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W个服务小区中任一调度服务小区的数目#2可以通过对下面的公式取整求得:Mi_total/Xi。
具体地,如图11所示。按照方法A,被调度服务小区按照调度服务小区的Numerology来计算该Numerology的服务小区数。因此,X0=2+1=3。载波#4的子载波间隔与载波#3的子载波间隔相同,都为30KHz,因此,X1=2。
子载波#1或子载波#5的数目#2为:
M_Cell=Floor(M0_total/X0)=Floor(105/3)=35;
子载波#3的数目#2为:
M_Cell=Floor(M1_total/X1)=Floor(57/2)=28。
子载波#2或子载波#4的数目#2都为0。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W个服务小区中任一调度服务小区的数目#2可以通过对下面的公式取整求得:N_Cell*(Mi_total/Xi)。其中,N_Cell表示服务小区调度的该Numerology的服务小区数。
具体地,如图11所示。X0=2+1=3,X1=2。
子载波#1的数目#2为:M_Cell=N_Cell*Floor(M0_total/X0)=2*Floor(105/3)=70;
子载波#5的数目#2为:M_Cell=N_Cell*Floor(M0_total/X0)=1*Floor(105/3)=35;
子载波#3的数目#2为:M_Cell=N_Cell*Floor(M1_total/X1)=2*Floor(57/2)=56。
子载波#2或子载波#4的数目#2都为0。
方案2中,通过对数目#1平均处理,方案简单,处理复杂度低。
方法B:针对被调度服务小区服务的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按照被调度服务小区的Numerology来计算。
例如,如图11所示,按照方法B,被调度服务小区按照被调度服务小区的Numerology来计算该Numerology的服务小区数。因此,X1=1+1+1=3。载波#1的子载波间隔与载波#5的子载波间隔相同,都为15KHz,因此,X0=1+1=2。
W=5,假设y=4,根据上述公式可得:
对于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2个载波(载波#1、载波#5),在子载波间隔为15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
Mi_total=M0_total=Floor{X0/W*M0*y}=Floor{2/5*44*4}=Floor(70.4)=70。
对于子载波间隔为30KHz的2个载波(载波#2、载波#3、载波#4),在子载波间隔为15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
Mi_total=M1_total=Floor{X1/W*M1*y}=Floor{3/5*36*4}=Floor(86.4)=86。
下面,对确定各个服务小区的数目#2的方式进行介绍。
基于场景4和方法B,方案1:根据服务小区的小区类型确定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
同样,在场景4中,根据服务小区是主小区还是辅小区,以及该服务小区是否是调度服务小区,来确定各个服务小区的数目#2。
可以通过对以下公式取整确定各个服务小区的数目#2。
对于主小区:
M_PCell=Mi+N_PCell*Floor{(Mi_total_1-Mi)/(Xi_1-1)};
对于与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相同的调度服务小区:
M_SCell_1=N_SCell_1*Floor{(Mi_total_1-Mi)/(Xi_1-1)};
对于与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不同的调度服务小区:
M_SCell_2=N_SCell_2*Floor{(Mi_total_2)/Xi_2};
对于被调度服务小区:
M_SCell_3=0。
其中,
M_PCell表示主小区的数目#2;
M_SCell_1表示与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相同的调度服务小区的数目#2;
M_SCell_2表示与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不同的调度服务小区的数目#2;
M_SCell_3表示被调度服务小区的数目#2。
其中,
N_PCell表示被主小区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数,不包含主小区自身;
N_SCell_1、N_SCell_2表示相应的辅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数,包含辅小区自身。
其中,
Mi_total_1、Mi_total_2分别表示与主小区子载波间隔相同的服务小区的数目#1、与主小区子载波间隔不同的服务小区的数目#1;
Xi_1、Xi_2分别表示与主小区子载波间隔相同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数、与主小区子载波间隔不同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数。
以图11为例具体说明上述公式。假设载波#1为主小区中的载波,与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相同的调度服务小区的数目#1用M_SCell_1表示,与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不同的调度服务小区的数目#1用M_SCell_2表示。
关于Xi_1、Xi_2:
按照方法B,被调度服务小区按照被调度服务小区的Numerology来计算在该Numerology下的服务小区数,因此Xi_1=X0_1=1+1=2。载波#2、载波#4的子载波间隔与载波#3的子载波间隔相同,都为30KHz,因此,Xi_2=X1_2=1+1+1=3。
关于Mi_total_1、Mi_total_2:
同样,按照方法B,被调度服务小区按照被调度服务小区的Numerology来计算在该Numerology下的服务小区数,因此:
对于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2个载波(载波#1、载波#5),在子载波间隔为15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
Mi_total_1=Mi_total=M0_total=Floor{X0/W*M0*y}=Floor{2/5*44*4}=70。
对于子载波间隔为30KHz的3个载波(载波#2、载波#3、载波#4),在子载波间隔为30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
Mi_total_2=Mi_total=M1_total=Floor{X1/W*M1*y}=Floor{3/5*36*4}=86。
因此,各个服务小区的数目#2如下。
主小区的数目#2,即载波#1的数目#2:
M_PCell=
Mi+N_PCell*Floor{(Mi_total_1-Mi)/(Xi_1-1)}=44+1*Floor{(70-44)/(2-1)}=26。
其中,N_PCell表示被主小区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数,在图11的示例图中,载波#1跨载波调度载波#2,所以N_PCell为1。
对于与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相同的调度服务小区的数目#2,即载波#5的数目#2:
M_SCell_1=N_SCell_1*Floor{(Mi_total_1-Mi)/(Xi_1-1)}=1*Floor{(70-44)/(2-1)}=26;
其中,N_SCell_1表示被载波#5调度的载波个数,在图11的示例图中,载波#5调度的载波数为1,所以N_SCell_1为1。
对于与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不同的调度服务小区的数目#2,即载波#3的数目#2:
M_SCell_2=N_SCell_2*Floor{(Mi_total_2)/(Xi_2-1)}=2*Floor{86/3}=56;
其中,N_SCell_2表示被载波#3调度的服务小区数,在图11的示例图中,载波#3调度的服务小区数为2,即本身和载波#4。所以N_SCell_2为2。
对于被调度服务小区的数目#2,即载波#2和载波#4:M_SCell_3=0。
因此,为被调度服务小区服务的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按照被调度服务小区的Numerology来计算时,通过方案1,对于载波#1,在子载波间隔为15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终端设备在载波#1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为26。对于载波#5,在子载波间隔为15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终端设备在载波#5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为26。对于载波#3,在子载波间隔为30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终端设备在载波#3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为56。对于载波#2或载波#4,终端设备在载波#2或载波#4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都为0。
方案1中,根据服务小区的小区类型,即主小区和辅小区来分配数目#1的好处在于,主小区作为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进行信令交互的载波,其信息量和重要程度都大于辅小区,终端设备将能力多分配到主小区可以加强信令交互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基于场景4和方法#B,方案2:平均处理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
W个服务小区中任一服务小区的数目#2可以通过对数目#1进行平均处理所得。对于被调度服务小区的数目#2,都为0。
因此,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W个服务小区中任一调度服务小区的数目#2可以通过对下面的公式取整求得:Mi_total/Xi。
具体地,如图11所示。按照方法B,被调度服务小区按照被调度服务小区的Numerology来计算在该Numerology下的服务小区数,因此,X0=1+1=2,X1=1+1+1=3。
子载波#1或子载波#5的数目#2为:
M_Cell=Floor(M0_total/X0)=Floor(70/2)=35;
子载波#3的数目#2为:
M_Cell=Floor(M1_total/X1)=Floor(86/3)=28。
子载波#2或子载波#4的数目#2都为0。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W个服务小区中任一调度服务小区的数目#2可以通过对下面的公式取整求得:N_Cell*(Mi_total/Xi)。其中,N_Cell表示服务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数。
具体地,如图11所示。X0=1+1=2,X1=1+1+1=3。
子载波#1的数目#2为:M_Cell=N_Cell*Floor(M0_total/X0)=2*Floor(70/2)=70;
子载波#5的数目#2为:M_Cell=N_Cell*Floor(M0_total/X0)=1*Floor(70/2)=35;
子载波#3的数目#2为:M_Cell=N_Cell*Floor(M1_total/X1)=2*Floor(86/3)=56。
子载波#2或子载波#4的数目#2都为0。
方案2中,通过对数目#1平均处理,方案简单,处理复杂度低。
上文结合图8至图11详细说明了四种场景下,如何将终端设备在多个服务小区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总数分配到各个服务小区,即确定终端设备在各个服务小区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那么当载波聚合中包括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时,如何确定终端设备在调度服务小区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下面结合图12和图13具体说明。
当调度服务小区和被调度服务小区有不同的Numerology时,确定调度服务小区的数目#1可以采用与场景2类似方法。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Numerology和混合Numerology表达的意思一样。需要说明的是,相对于场景2,区别在于在确定调度服务小区的数目#1(即Mtotal)时,先需要确定当为被调度服务小区服务的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按照调度服务小区的Numerology来计算(即前述的方法A),还是按照被调度服务小区的Numerology来计算(即前述的方法B)。
首先,跨载波调度的场景至少包括以下几种:
情况1,调度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小于被调度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如图12中的图(1)所示,载波#1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载波#2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载波#1调度载波#2。
情况2,调度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大于被调度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如图12中的图(2)所示,载波#1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载波#2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载波#2调度载波#1。
情况3,调度服务小区和被调度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主要考虑情况1和情况2。下面结合两种情况具体说明。
对于情况1,调度服务小区上的一个时隙对应被调度服务小区的多个时隙。
如图12中的图(1),载波#1的时隙长度为载波#2的两倍。在这种情况下,有两种方法确定为被调度服务小区服务的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
方法A:为被调度服务小区服务的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按照调度服务小区的Numerology来计算。
如图12中的图(1),载波#1调度载波#2,为载波#2服务的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按照载波#1的Numerology来计算。因此,调度服务小区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为:44+44=88。
通过使用调度服务小区的Numerology来确定为被调度服务小区增加的PDCCH候选的数目,可以避免给调度服务小区增加太多的处理负担,如处理延时、信道估计的复杂度等。
方法B:为被调度服务小区服务的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按照被调度服务小区的Numerology来计算。
使用被调度服务小区的Numerology来确定为被调度服务小区增加的PDCCH候选的数目。按照这个原则,由于被调度服务小区的时隙长度小于调度服务小区上的时隙长度,在调度服务小区上的PDCCH候选的数目求和前需要将PDCCH候选的数目统一到相同的时间。调度服务小区对应的时隙长度长,因此要将被调度服务小区上的PDCCH候选的数目转换成多个时隙的PDCCH候选的数目。
具体地,如图12中的图(1),载波#1的时隙长度为载波#2的时隙长度的2倍,因此,在载波#1的时隙长度内,载波#2的PDCCH候选的数目为:36*2=72.因此,调度服务小区上的PDCCH候选的数目为:44+36*2=116。
对于情况2,调度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大于被调度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
使用被调度服务小区的Numerology来确定为被调度服务小区增加的PDCCH候选的数目。按照这个原则,由于被调度服务小区的时隙长度大于调度服务小区上的时隙长度,在调度服务小区上的PDCCH候选的数目求和前,需要将PDCCH候选的数目平均分到调度服务小区时隙长度内。因此要将被调度服务小区上的PDCCH候选的数目转换成调度服务小区上一个时隙的PDCCH候选的数目。
具体地,如图12中的图(2),载波#1的时隙长度为载波#2的时隙长度的2倍,因此,在载波#2的时隙长度内,载波#1的PDCCH候选的数目为:44/2=22.因此,调度服务小区上的PDCCH候选的数目为:36+44/2=58。
调度服务小区上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被调度服务小区。因此:
对于情况1的方法A,
需要增加的PDCCH候选的数目:Ks*M(μ_scheduling),Ks为被调度服务小区的个数。此时μ_scheduled≥μ_scheduling。
调度服务小区上PDCCH候选的数目为:M(μ_scheduling)+Ks*M(μ_scheduling)。
其中,
M(μ)表示Numerolgy为μ的单载波的PDCCH候选的数目;
μ_scheduling表示调度服务小区对应的μ,μ_scheduled表示被调度服务小区对应的μ。
例如,以图12中的(1)为例。载波#1跨载波调度1个,因此,Ks=1。因此:
需要增加的PDCCH候选的数目:Ks*M(μ_scheduling)=1*44=44。
PDCCH候选的数目为:M(μ_scheduling)+Ks*M(μ_scheduling)=44+44=88。
对于情况1的方法B:
需要增加的PDCCH候选的数目:Ks*M(μk)*2(μ_scheduled-μ_scheduling)。其中,Ks为被调度服务小区的个数。此时μ_scheduled≥μ_scheduling。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μk就是μ_scheduled,适用于后面所有的μk描述。
调度服务小区上PDCCH候选的数目为:M(μ_scheduling)+Ks*M(μk)*2(μ_scheduled-μ_scheduling)
例如,以图12中的(1)为例。载波#1跨载波调度1个,自身调度的1个,因此,Ks=1。载波#1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载波#2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由表2和表3可以看出,载波#1对应的μ_scheduling=0,载波#2对应的μ_scheduled=1。因此:
需要增加的PDCCH候选的数目:Ks*M(μk)*2(μ_scheduled-μ_scheduling)=1*36*21-0=72。
调度载波上PDCCH候选的数目为:
M(μ_scheduling)+Ks*M(μk)*2(μ_scheduled-μ_scheduling)=44+1*36*21-0=116。
对于情况2:
对每个被调度服务小区需要增加的PDCCH候选的数目为:
M(μ_scheduled)/2(μ_scheduling-μ_scheduled)。当有KC个被调度服务小区时,需要增加的PDCCH候选的数目为这KC个被调度服务小区上PDCCH候选的数目的和,即:
因此,调度服务小区上PDCCH候选的数目为:
Figure BDA0001762101100000352
Figure BDA0001762101100000353
此时μ_scheduled<μ_scheduling。
例如,以图12中的(2)为例。载波#2跨载波调度一个载波,即载波#1。因此:
需要增加的PDCCH候选的数目为:
Figure BDA0001762101100000354
因此,调度服务小区上PDCCH候选的数目为:
Figure BDA0001762101100000355
假设调度服务小区的Numerology为μ_scheduling,调度服务小区上的Numerology为μ_scheduled或μk。当一个调度服务小区上既有μ_scheduled≥μ_scheduling的被调度服务小区,又有μ_scheduled<μ_scheduling的被调度服务小区,那么调度服务小区上的PDCCH候选的数目为以上情况1和情况2的求和。需要说明的是,此时调度服务小区对应的M(μ_scheduling)只需加一次即可。
对于方法A,调度服务小区上的PDCCH候选的数目为:
其中,
Ks为被调度服务小区的个数中满足μ_scheduled≥μ_scheduling的载波个数,KC为被调度服务小区中满足μ_scheduled<μ_scheduling的载波个数。
如图13所示,载波#1、载波#2、载波#3聚合。载波#1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其对应μ的为1,Mi=M1=36。载波#2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其对应μ的为0,Mi=M0=44。载波#3的子载波间隔为60KHz,其对应μ的为2,Mi=M2=22。载波#1调度载波#2、载波#3。
因此,对于方法A,调度服务小区上的PDCCH候选的数目为:
Figure BDA0001762101100000361
相应的时隙长度为30KHz的子载波间隔所对应的时隙长度,即0.5ms。
对于方法B,调度服务小区上的PDCCH候选的数目为:
其中KC为所有被调度服务小区的个数。
具体地,如图13所示。对于方法B,调度服务小区上的PDCCH候选的数目为:
Figure BDA0001762101100000363
另外,还有一种可以很快地确定调度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的方法。
由于现有终端设备都是从LTE的终端设备演进过来的,原LTE系统中只支持15KHz的子载波间隔。NR的终端设备在LTE终端设备的基础上提高了一定的处理能力,但仍然在一定时间内不能超过一个硬限制。在LTE阶段,当终端设备支持载波聚合后,当聚合的载波个数小于或等于4时,调度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可以与调度的服务小区的个数成正比。以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为例,即可支持调度服务小区上的PDCCH候选的数目为:Ks*M(μ=0)=44*Ks,其中Ks为调度服务小区调度的小区总数,包括调度服务小区自己。此时的时间单元指的是15KHz的子载波间隔的时间单元,即1ms的时隙。当然随着终端设备处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原44的值也可以有所增长。例如调度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可以是一个大于或等于44的数目与调度的服务小区个数的乘积,相应的时间单位是1ms。
当所述终端设备支持一个最大数目为X的载波聚合时,可以表示该终端设备支持的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为X*44,其对应的时间单元为15KHz的子载波间隔的时隙长度(即1ms)。例如终端设备如果支持最大3个载波的聚合,则该终端设备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为3*44=132,其对应的单位时长为15KHz的子载波间隔的时隙长度(即1ms)。例如终端设备如果支持最大4个载波的聚合,则该终端设备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为4*44=176,其对应的单位时长为15KHz的子载波间隔的时隙长度(即1ms)。在这种情况情况下,终端设备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一数目是根据该终端设备最大可支持的载波个数来确定的,其对应的单位时长为15KHz的子载波间隔的时隙长度(即1ms)。
当聚合的载波个数大于4时,该终端设备支持的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为y*44,其对应的时间单元为15k SCS的时隙长度(即1ms)。其中y为终端设备监控PDCCH的能力参数。例如,当聚合的载波个数为5时,终端设备上报的y值为4时,表示该终端设备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为4*44=176,其对应的时间单元为15k SCS的时隙长度(即1ms)。
此外,假设已知调度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且调度服务小区的调度的服务小区数为R时,如何确定为被调度服务小区服务的PDCCH候选的数目。其中,R大于或等于2。其中,调度服务小区的调度的服务小区包括调度服务小区本身。下面,为简洁,不失一般性,以调度服务小区为小区#1、被小区#1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为小区#2。假设在小区#1上配置的监控PDCCH候选的数目为数目#A,小区#1上能够为小区#1服务的PDCCH候选的数目为数目#B,小区#1上能够为小区#2服务的PDCCH候选的数目为数目#C。应理解,小区#1可以调度1个或多个服务小区,此处,仅以小区#1调度小区#2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在小区#1上配置的PDCCH候选的数目#A;终端设备根据数目#A确定为小区#2服务的PDCCH候选的数目#B。
可选地,终端设备根据数目#A确定为小区#1服务的PDCCH候选的数目#B,终端设备根据数目#B以及以下至少一个参数确定数目#C:PDCCH候选个数折算因子、PDCCH候选个数偏移值、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二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所述第二服务小区在第二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公共搜索空间CSS的偏移值、被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数。
其中,终端设备确定调度服务小区上为各个被调度服务小区服务的PDCCH候选的数目,也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确定调度服务小区上针对各个被调度服务小区的PDCCH候选数目。具体地,以小区#1调度R个服务小区(包括小区#1本身)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假设在小区#1上配置的监控PDCCH候选的数目为数目#A。
终端设备确定调度服务小区上为各个被调度服务小区服务的PDCCH候选的数目,步骤可以如下:
目前,小区在配置一个小区的搜索空间(包括PDCCH候选个数)时,并没有考虑到跨载波调度的情况,因此其参数的配置受限于单小区的情况。因此在进行针对各个被调度小区的PDCCH候选的数目分配前,需要将监控的PDCCH的数目扩展到多个小区的PDCCH的数目。
首先,将在小区#1上配置的监控PDCCH候选的数目#A乘以被调度的服务小区的个数R。假设数目#A与R的乘积为K,因此可以得到总共K个监控的PDCCH候选的数目。
然后,终端可以根据如下的方式将K个监控的PDCCH候选的数目分配到小区#1和被小区#1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
具体地,以小区#1调度小区#2为例进行说明。
当小区#1和小区#2的子载波间隔相同时: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是,根据小区的类型(即,主小区和辅小区)来确定为小区#1服务的PDCCH候选的数目、为小区#2服务的PDCCH候选的数目。具体地,可以参考上述基于场景1至场景4中任一场景下的方案1中,对于子载波间隔相同的主小区和辅小区,如何确定各自的PDCCH候选的数目#2的具体实现方式,此处为简洁,不再赘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是,采用直接平分的方式来确定为小区#1服务的PDCCH候选的数目、为小区#2服务的PDCCH候选的数目。具体地,可以参考上述基于场景1至场景4中任一场景下的方案2中,对于子载波间隔相同的主小区和辅小区,如何确定各自的PDCCH候选的数目#2的具体实现方式,此处为简洁,不再赘述。
当小区#1和小区#2的子载波间隔不相同时: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是,根据小区的类型(即,主小区和辅小区)来确定为小区#1服务的PDCCH候选的数目、为小区#2服务的PDCCH候选的数目。具体地,可以参考上述基于场景1至场景4中任一场景下的方案1中,对于子载波间隔不同的主小区和辅小区,如何确定各自的PDCCH候选的数目#2的具体实现方式,此处为简洁,不再赘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是,采用直接平分的方式来确定为小区#1服务的PDCCH候选的数目、为小区#2服务的PDCCH候选的数目。具体地,可以参考上述基于场景1至场景4中任一场景下的方案2中,对于子载波间隔不同的主小区和辅小区,如何确定各自的PDCCH候选的数目#2的具体实现方式,此处为简洁,不再赘述。
此外,在考虑主小区上的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数目时,还可以额外考虑增加公共搜索空间的PDCCH候选的数目。使得主小区上能监控比其他辅小区更多的PDCCH候选的数目。
上文,结合图7至图13描述了如何确定载波聚合下,各个载波上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以及当有跨载波调度时,如何确定在调度服务小区上为调度服务小区和被调度服务小区服务的PDCCH候选的数目。下面,提供另一种确定被调度服务小区的候选PDCCH数目的方法。
终端设备获取调度服务小区的搜索空间集合的配置信息,所述搜索空间集合的配置信息包括候选控制信道数量的配置信息;终端设备获取跨载波调度指示信息,所述跨载波调度指示信息包括被调度服务小区的索引信息;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候选控制信道数量的配置信息和所述被调度服务小区的索引信息确定每个被调度服务小区的候选控制信道数量。
可选地,终端设备根据被调度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确定每个被调度服务小区的候选控制信道数量。
可选地,被调度服务小区的候选控制信道数量满足,N*M(L) X0*p,其中,M(L) X0为所述候选控制信道数量的配置信息配置的聚合等级为L的候选控制信道的数量;Q为与被调度服务小区具有相同子载波间隔的服务小区的数量,Q个服务小区包括被调度服务小区和/或调度服务小区;N为包括调度服务小区和被调度服务小区的服务小区个数,p为与被调度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有关的实数或与终端设备盲检性能有关的实数。
可选地,所述被调度服务小区的候选控制信道数量满足,Q/N*M(L) X0*p,其中,M(L) X0为所述候选控制信道数量的配置信息配置的聚合等级为L的候选控制信道的数量,Q为与被调度服务小区具有相同子载波间隔的载波的数量,Q个服务小区包括被调度服务小区和/或调度服务小区;N为包括调度服务小区和被调度服务小区的服务小区个数,p为与被调度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有关的实数或与终端设备盲检性能有关的实数。
可选地,p可以为终端设备上报的可支持的调度参数的数量,p为大于4的正整数;或者,p可以为调度参数的子载波间隔大小与被调度参数子载波间隔大小的比值,p为2的整数倍。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获取调度服务小区的搜索空间集合的配置信息,其中,候选控制信道数量的配置信息指示聚合等级为L的候选PDCCH数量为M(L) X0;终端设备配置了跨载波调度的配置信息,所述跨载波调度的配置信息包括被调度服务小区的索引信息,例如,跨载波配置信息包括的被调度服务小区的索引(identity,ID)信息,该索引信息包括{1,2,3,4},即,被调度服务小区的数量为4个,且这4个服务小区的ID分别为1,2,3,4,其中,被调度载波的载波不包括调度载波。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根据候选控制信道数量的配置信息和所述调度服务小区的索引信息确定每个被调度服务小区的候选控制信道数量,还包括,根据所述被调度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确定每个被调度服务小区的候选控制信道数量;
具体的,被调度服务小区包括X1,X2,X3,X4,其中,调度服务小区上配置聚合等级为L的候选PDCCH数量为M(L) X0,而且,被调度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被调度服务小区X1,X2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被调度服务小区X3,X4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被调度服务小区的聚合等级L,候选PDCCH的数量满足,Q/N*M(L) X0*p,其中,Q为与被调度服务小区具有相同子载波间隔的服务小区的数量,其中,Q个服务小区包括被调度服务小区和/或调度服务小区;N为包括调度服务小区和被调度服务小区的服务小区个数,p为与被调度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有关的实数或与终端设备盲检性能有关的实数。
在申请实施例中,假设被调度服务小区X1上的候选PDCCH的数量为,3/5*M(L) X0*p;被调度服务小区X2上的候选PDCCH的数量为,3/5*M(L) X0*p;被调度服务小区X3上的候选PDCCH的数量为,2/5·M(L) X0·p;被调度服务小区X2上的候选PDCCH的数量为,2/5*M(L) X0*p。
或者,被调度服务小区的聚合等级L,候选PDCCH的数量满足,N*M(L) X0*p,其中,Q为与被调度服务小区具有相同子载波间隔的服务小区的数量,其中,Q个服务小区包括被调度服务小区和/或调度服务小区;N为包括调度服务小区和被调度服务小区的服务小区个数,p为与被调度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有关的实数或与终端设备盲检性能有关的实数。
在本例子中,被调度服务小区X1上的候选PDCCH的数量为,5*M(L) X0*p;被调度服务小区X2上的候选PDCCH的数量为,5*M(L) X0*p;被调度服务小区X3上的候选PDCCH的数量为5*M(L) X0*p;被调度服务小区X2上的候选PDCCH的数量为,5*M(L) X0*p。
p可以为终端设备上报的可支持的调度服务小区的数量,取值为大于4的正整数;或者,p可以为调度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大小与被调度服务小区子载波间隔大小的比值;例如,若调度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的大小为15kHz,被调度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的大小为30kHz,则p的取值为15/30=0.5。
上文,结合图7至图13描述了如何确定载波聚合下,各个载波上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以及当有跨载波调度时,如何确定在调度服务小区上为调度服务小区和被调度服务小区服务的PDCCH候选的数目。下面描述如何确定各个载波上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CCE个数的大小和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有直接的联系,因此确定非重叠CCE的数目的方法与确定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的方法类似。此处,为了简洁,不再详细描述。
网络设备获取终端设备在T个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非重叠CCE的第一数目,其中,T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网络设备配置终端设备在第一服务小区上监控的非重叠CCE的第二数目,所述第二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非重叠CCE的第三数目确定的,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目确定的,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属于所述T个服务小区。
同图7至图13中的实施例类似,仍用数目#1来表示终端设备在多个服务小区上共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用数目#2来表示载波聚合场景下,终端设备在一个服务小区上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用数目#3来表示在单载波时,终端设备在单位时长内、在一个服务小区上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其中,单位时长可以为该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隙长度。数目#3可以通过表4来确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假设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W个服务小区,即载波聚合在载波数为W。W个服务小区包括T个服务小区,W为大于或等于T的整数。确定数目#2至少包括两种方案,方案1是根据服务小区的小区类型确定,该小区类型包括:主小区和辅小区。方案2是通过对数目#1进行平均处理确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仍根据W个服务小区中的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是否相同,和/或,调度方式为自调度还是跨载波调度,分为四个场景,下面结合不同的场景具体说明上述两种方案。
场景1:
W个服务小区的调度方式均为自调度,且W个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相同。
此时,方案1:根据服务小区的小区类型确定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
可选地,所述T个服务小区包括至少一个辅小区,当所述T个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相同,小区#A为主小区时,网络设备根据主小区的数目#2和T个服务小区的数目#1确定终端设备在辅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数目。
具体地,可以通过对以下公式取整确定主小区的数目#2、辅小区的数目#2。其中,取整方式可以用向下取整,可表示为:Floor()。
M_PCell=Mi;
M_SCell=Floor{(Mtotal-M_PCell)/(W-1)}。
其中,
M_PCell表示主小区的数目#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用M_PCell表示主小区的数目#2,在后面的实施例中,为简洁,不再赘述。
Mi表示主小区的数目#3。例如,当i=0时,Mi=M0=56;当i=1时,Mi=M1=56;当i=2时,Mi=M2=48;当i=3时,Mi=M3=32。
M_SCell表示任一辅小区的数目#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用M_SCell表示任一辅小区的数目#2,在后面的实施例中,为简洁,不再赘述。
Mtotal表示W个服务小区的数目#1。
当然,任何可以取整的方式都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例如,除了上述的向下取整,可表示为:Floor(),或,数学符号取整方式还可以为向上取整,可表示为:ceil(),或,数学符号还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式进行取整,可表示为:round()。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假设对类似于:A+B*C的这种公式作向下取整,关于取整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是:Floor{A+B*C},或也可以是A+Floor{B*C}。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任何可以取整的方式都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下面,为简洁,不再一一赘述。
另外,关于Mtotal的计算方式,在场景1中,终端设备在W个服务小区上的数目#1可以等于:y*Mi。其中,如前所述y为终端设备上报的盲检能力的参数,可以是{4,…,16}中的一个整数。Mi可以根据表4确定。如,当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Mi为56。又如,当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Mi为56。又如,当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60KHz,Mi为48。又如,当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120KHz,Mi为32。
具体地,如图8所示,假设5个载波聚合的载波数为5,即,W=5。该5个载波分别记为:载波#1、载波#2、载波#3、载波#4、载波#5。载波#1、载波#2、载波#3、载波#4、载波#5的子载波间隔都为15KHz。结合表2和表4可以看出,该5个载波在自己的时隙时间(slot1)内,Mi为56。假设载波#1为主小区中的载波。
假设终端设备上报的y值为4,因此,W个服务小区上的数目#1为:Mtotal=y*Mi=4*56=224。
因此,各个服务小区的数目#2为:
主小区的数目#2为:M_PCell=Mi=56;
辅小区的数目#2为:M_SCell=Floor{(Mtotal-M_PCell)/(W-1)}=Floor{(224-56)/4}=42。
因此,当小区#A为主小区时,小区#A的数目#2为56。当小区#A为辅小区时,小区#A的数目#2为42。
应理解,上述以取整方式为向下取整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此处也可以用其他取整方式、例如,上述提到的向上取整,或,四舍五入。
方案1中,根据服务小区的小区类型,即主小区和辅小区来分配数目#1的好处在于,主小区作为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进行信令交互的载波,其信息量和重要程度都大于辅小区,终端设备将能力多分配到主小区可以加强信令交互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基于场景1,方案2:平均处理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
W个服务小区中任一服务小区的数目#2可以通过对数目#1进行平均处理所得。
具体地,W个服务小区中任一服务小区的数目#2可以通过对下面的公式取整求得:Mtotal/W。
如图8所示。由方案1可知,W个服务小区上的数目#1为:
y*Mi=4*56=224。
因此,小区#A的数目#2为:Floor{Mtotal/W}=Floor{224/5}=44。
同样,在方案2中,取整方式还可以是其他取整方式。
例如,还可以使用向上取整的方式,此时,小区#A的数目#2为:ceil(Mtotal/W)=ceil(224/5)=45。
又如,还可以使用四舍五入的方式,此时小区#A的数目#2为:round(Mtotal/W)=round(224/5)=45。
关于取整方式的说明,已经在前述进行说明,因此不再赘述。在本申请下面的实施例中,均以向下取整的方式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定公式的表示形式,任何和公式所要表达思想类似的公式都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下面为简洁,不再赘述。
方案2中,通过对数目#1平均处理,不仅方案简单,且处理复杂度低。
场景2:
W个服务小区的调度方式均为自调度,且W个服务小区中至少两个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不同。
此时,方案1:根据服务小区的小区类型确定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
W个服务小区中至少两个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不同,因此,可以将W个服务小区中子载波间隔或Numerology相同的服务小区分为一组。一组服务小区对应一个数目#1。分别确定每组服务小区中的服务小区的数目#2。
根据方案1,主小区的数目#2等于主小区的数目#3。
关于辅小区,存在两种可能,辅小区是否与主小区在同一个服务小区组:
对于与主小区在同一个服务小区组的辅小区,该辅小区的数目#2可以在该组服务小区的数目#1减去主小区的数目#2后,再平均分配到各辅小区。
对于与主小区不在同一个服务小区组的辅小区,以服务小区组为对象,直接对所有辅小区进行平均。
例如,计算主小区和辅小区的数目#2,使用伪代码可以表示为:
M_PCell=Mi;
If SCell Numerology=i,M_SCell=Floor((Mi_total-M_Pcell)/(Xi-1));
Else if SCell Numerology!=i,M_SCell=Floor(Mi_total/Xi)。
其中,
假设Numerology为i,Mi={56,56,48,32}for i={0,1,2,3}。具体地,i=0时,Mi=56;i=1时,Mi=56;i=2时,Mi=48;i=3时,Mi=32。
M_PCell表示主小区的数目#2。
M_SCell表示辅小区的数目#2。
Mi_total表示Numerology为i的服务小区的数目#1。Mi_total表示Numerology为i的服务小区的数目#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用Mi_total表示Numerology为i的服务小区的数目#1,在后面的实施例中,为简洁,不再赘述。
Xi表示Numerology为i的服务小区数。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用Xi表示Numerology为i的服务小区数,在后面的实施例中,为简洁,不再赘述。
假设W个服务小区中包括两种子载波间隔,因此将W个服务小区分为两组:小区组#1和小区组#2。小区组#1包括主小区,以及与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相同的辅小区。小区组#2包括与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不同的辅小区。
可以通过对以下公式取整,如,向下取整,分别确定主小区的数目#2、小区组#1中的辅小区的数目#2、小区组#2中的辅小区的数目#2。
M_PCell=Mi;
M1_SCell=Floor{(Mi_total_1-M_PCell)/Xi_1};
M2_SCell=Floor{Mi_total_2/Xi_2}。
其中,
M_PCell表示主小区的数目#2。
M1_SCell表示小区组#1中的任一辅小区的数目#2,其对应的时隙长度为小区组#1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隙长度。
M2_SCell表示小区组#2中的任一辅小区的数目#2,其对应的时隙长度为小区组#2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隙长度。
Mi表示主小区的数目#3。例如,当i=0时,Mi=M0=56;当i=1时,Mi=M1=56;当i=2时,Mi=M2=48;当i=3时,Mi=M3=32。
Mi_total_1表示小区组#1的数目#1。
Mi_total_1表示小区组#2的数目#1。
Xi_1、Xi_2分别表示小区#1、小区#2中的服务小区的个数。
关于W个服务小区的数目#1的计算方式,在场景2中,将子载波间隔相同的服务小区分为一组,因此W个服务小区中,一组服务小区对应一个数目#1。且每组服务小区的数目#1可以通过下述公式表示:Mi_total=Floor{Xi/W*Mi*y}。
具体地,图9示出了一具体实施例。如图9所示,假设载波聚合的载波数为5,分别记为:载波#1、载波#2、载波#3、载波#4、载波#5。将该5个服务小区分为两组。其中,假设小区组#1包括载波#1和载波#4,载波#1和载波#4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Xi_1=X0_1=2。假设小区组#2包括载波#2、载波#3、载波#5,载波#2、载波#3、载波#5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Xi_2=X1_2=3。结合表2和表4可以看出,载波#1和载波#4在自己的时隙时间(slot)内,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为56;载波#2、载波#3、载波#5在自己的时隙时间(slot)内,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为56。假设载波#1为主小区中的载波。
因此,W=5,假设y=4,根据上述公式可得:
对于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2个载波,在子载波间隔为15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
Mi_total=M0_total=Floor{X0/W*M0*y}=Floor{2/5*56*4}=Floor(89.6)=89。
对于子载波间隔为30KHz的3个载波,在子载波间隔为30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
Mi_total=M1_total=Floor{X1/W*M1*y}=Floor{3/5*56*4}=Floor(134.4)=134。
根据方案1,可以确定这5个载波的数目#2:
对于主小区,M_PCell=M0=56;
对于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其他辅小区,M_SCell_0=Floor((89-56)/(2-1))=33;
对于子载波间隔为30KHz的其他辅小区,M_SCell_1=Floor(134/3)=44。
因此,对于载波#1,在子载波间隔为15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终端设备在载波#1上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为56。对于载波#4,在子载波间隔为15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终端设备在载波#4上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为33。对于载波#2、或载波#3、或载波#5,在子载波间隔为30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终端设备在载波#2、或载波#3、或载波#5上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都为44。
因此,在图9的实施例中,当小区#A为主小区时,小区#A的数目#2为56。当小区#A包括载波#1或载波#4时,小区#A的数目#2为33。当小区#A包括载波#2、载波#3、载波#5中的任意一个载波时,小区#A的数目#2为44。
方案1中,根据服务小区的小区类型,即主小区和辅小区来分配数目#1的好处在于,主小区作为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进行信令交互的载波,其信息量和重要程度都大于辅小区,终端设备将能力多分配到主小区可以加强信令交互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基于场景2,方案2:平均处理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
W个服务小区中任一服务小区的数目#2可以通过对数目#1进行平均处理所得。
具体地,W个服务小区中任一服务小区的数目#2可以通过对下面的公式取整求得:
Mi_total/W。
如图9所示。由方案1可知,
对于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2个载波,在子载波间隔为15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
Mi_total=M0_total=Floor{X0/W*M0*y}=Floor{2/5*56*4}=Floor(89.6)=89。
对于子载波间隔为30KHz的3个载波,在子载波间隔为30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
Mi_total=M1_total=Floor{X1/W*M0*y}=Floor{3/5*56*4}=Floor(134.4)=134。
根据方案2,可以确定这5个载波的数目#2:
对于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每个服务小区,M_Cell_0=Floor(89/2)=44;
对于子载波间隔为30KHz的每个服务小区,M_Cell_1=Floor(134/3)=44。
其中,M_Cell_0、M_Cell_1分别表示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服务小区的数目#2、子载波间隔为30KHz的服务小区的数目#2。
因此,对于载波#1或载波#4,在子载波间隔为15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终端设备在载波#1或载波#4上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为44。对于载波#2、或载波#3、或载波#5,在子载波间隔为30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终端设备在载波#2、或载波#3、或载波#5上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都为44。
方案2中,通过对数目#1平均处理,不仅方案简单,且处理复杂度低。
场景3:
W个服务小区中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调度方式为跨载波调度,且W个服务小区中的子载波间隔相同。
首先确定W个服务小区的数目#1。在场景3中,确定W个服务小区的数目#1可以采用如场景1中的方法,即,终端设备在W个服务小区上的数目#1可以等于:Mtotal=y*Mi。其中,如前所述y是{4,…,16}中的一个整数。Mi可以根据表4确定。如,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Mi为56。又如,当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Mi为56。又如,当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60KHz,Mi为48。又如,当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120KHz,Mi为32。例如,当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终端设备上报的y等于4时,W个服务小区的数目#1为y*M0=4*56=224,其对应的单位时长为15KHz的子载波间隔的一个时隙,即1ms。则当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时,具有相同子载波间隔的W个服务小区在1ms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数目(即,数目#1)为224个,其中W可以大于4。
下面,介绍如何确定各个服务小区的数目#2。
方案1:根据服务小区的小区类型确定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
在场景3中,根据服务小区是主小区还是辅小区,以及该服务小区是否是调度服务小区,来确定各个服务小区的数目#1。
可以通过对以下公式取整确定各个服务小区的数目#2。
对于主小区:
M_PCell=Mi+N_PCell*Floor{(Mtotal-Mi)/(W-1)}
其中,N_PCell表示被PCell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个数,不包含主小区自身。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用N_PCell表示被主小区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的个数,在后面的实施例中,为简洁,不再赘述。
对于调度其它辅小区的辅小区:
M1_SCell=Floor{N_SCell*(Mtotal-M_PCell)/(W-1)}
其中,N_SCell表示辅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个数,包含辅小区自身。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用N_SCell表示被辅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的个数,在后面的实施例中,为简洁,不再赘述。
对于被调度的辅小区:
M2_SCell=0。
具体地,图10示出了一具体实施例。如图10所示,假设5个载波聚合的载波数为5,即,W=5。该5个载波分别记为:载波#1、载波#2、载波#3、载波#4、载波#5。载波#1、载波#2、载波#3、载波#4、载波#5的子载波间隔都为15KHz。结合表2和表4可以看出,该5个载波在自己的时隙时间(slot1)内,Mi为56。假设载波#1为主小区中的载波。
假设终端设备上报的y值为4,因此,W个服务小区上的数目#1为:
y*Mi=4*56=224。
根据方案1,各个服务小区的数目#2为:
对于主小区(即载波#1):
M_PCell=Mi+N_PCell*Floor{(Mtotal-Mi)/(W-1)}=56+Floor{(224-56)/(5-1)}=56+42=98;
对于调度其它辅小区的辅小区:
M1_SCell=Floor{N_SCell*(Mtotal-M_PCell)/(W-1)}=3*Floor{(224-56)/(5-1)}=3*42=126;
对于被调度的辅小区:
M2_SCell=0。
因此,通过方案1,对于载波#1,在子载波间隔为15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终端设备在载波#1上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为98。对于载波#4,在子载波间隔为15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终端设备在载波#4上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为126。对于载波#2、或载波#3、或载波#5,在子载波间隔为15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终端设备在载波#2、或载波#3、或载波#5上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都为0。
方案1中,根据服务小区的小区类型,即主小区和辅小区来分配数目#1的好处在于,主小区作为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进行信令交互的载波,其信息量和重要程度都大于辅小区,终端设备将能力多分配到主小区可以加强信令交互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基于场景3,方案2:平均处理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
W个服务小区中任一服务小区的数目#2可以通过对数目#1进行平均处理所得。对于被调度的服务小区,其数目#2为0。因此,W个服务小区中任一有调度载波的服务小区的数目#2可以通过对下面的公式取整求得:N_Cell*(Mtotal/W)。
其中,N_Cell表示该服务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数,包括该服务小区自身。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用N_Cell表示该服务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数,在后面的实施例中,为简洁,不再赘述。
具体地,如图10所示。对于调度载波:
载波#1的数目#2为:M_Cell=N_Cell*(Mtotal/W)=2*Floor(224/5)=89;
载波#4的数目#2为:M_Cell=N_Cell*(Mtotal/W)=3*Floor(224/5)=134;
载波#2、载波#3、载波#5的数目#2都为0。
方案2中,通过对数目#1平均处理,不仅方案简单,且处理复杂度低。
场景4:
W个服务小区中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调度方式为跨载波调度,且至少两个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不同。其中W可以大于4。
首先确定W个服务小区的数目#1。在场景3中,确定W个服务小区的数目#1可以采用如场景2中的方法,即,终端设备在W个服务小区上的数目#1可以等于:Mi_total=Floor{Xi/W*Mi*y}。其中,如前所述y是{4,…,16}中的一个整数。Mi可以根据表4确定。如,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Mi为56。又如,当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Mi为56。又如,当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60KHz,Mi为48。又如,当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120KHz,Mi为32。
需要说明的是,相对于场景2,场景4中确定W个服务小区的数目#1时,区别在于需要确定当调度服务小区和被调度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不同时,为被调度服务小区服务的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是按照调度服务小区的Numerology来计算,还是按照被调度服务小区的Numerology来计算,进一步的,还可以有两种方法。下面结合图11具体说明上述两种方法。
方法A:为被调度服务小区服务的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按照调度服务小区的Numerology来计算。
例如,如图11所示,假设载波聚合的载波数为5,分别记为:载波#1、载波#2、载波#3、载波#4、载波#5。载波#1和载波#5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载波#2、载波#3、载波#4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载波#1调度了载波#2,载波#3调度了载波#4。按照方法A,被调度服务小区按照调度服务小区的Numerology来计算在该Numerology下的服务小区数。因此,X0=2+1=3。载波#4的子载波间隔与载波#3的子载波间隔相同,都为30KHz,因此,X1=2。
W=5,假设y=4,根据上述公式可得:
对于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3个载波(载波#1、载波#2、载波#5),在子载波间隔为15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即1ms内):
Mi_total=M0_total=Floor{X0/W*M0*y}=Floor{3/5*56*4}=Floor(134.4)=134。
对于子载波间隔为30KHz的2个载波(载波#3、载波#4),在子载波间隔为30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即0.5ms内):
Mi_total=M1_total=Floor{X1/W*M1*y}=Floor{2/5*56*4}=Floor(89.6)=89。
可选的,被调度服务小区的Numerology还可根据min(μ_scheduling,μscheduled),或min(μ_scheduling,μscheduled)来计算,其中μ_scheduling表示调度服务小区对应的μ,μ_scheduled表示被调度服务小区对应的μ,max()表示取最大值,min()表示取最小值。
下面,对确定对各个服务小区的数目#2的方式进行介绍。
基于场景4和方法A,方案1:根据服务小区的小区类型确定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
根据服务小区是主小区还是辅小区,以及该服务小区是否是调度服务小区,来确定各个服务小区的数目#1。
可以通过对以下公式取整确定各个服务小区的数目#2。
对于主小区:
M_PCell=Mi+N_PCell*Floor{(Mi_total_1-Mi)/(Xi_1-1)};
对于与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相同的调度服务小区:
M_SCell_1=N_SCell_1*Floor{(Mi_total_1-Mi)/(Xi_1-1)};
对于与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不同的调度服务小区:
M_SCell_2=N_SCell_2*Floor{(Mi_total_2)/Xi_2};
对于被调度服务小区:
M_SCell_3=0。
其中,
M_PCell表示主小区的数目#2;
M_SCell_1表示与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相同的调度服务小区的数目#2;
M_SCell_2表示与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不同的调度服务小区的数目#2;
M_SCell_3表示被调度服务小区的数目#2。
其中,
N_PCell表示被主小区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个数,不包含主小区自身;
N_SCell_1、N_SCell_2表示相应的辅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个数,包含辅小区自身。
其中,
Mi_total_1、Mi_total_2分别表示与主小区子载波间隔相同的服务小区的数目#1、与主小区子载波间隔不同的服务小区的数目#1;
Xi_1、Xi_2分别表示与主小区子载波间隔相同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数、与主小区子载波间隔不同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数。
以图11为例具体说明上述公式。假设载波#1为主小区中的载波,与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相同的调度载波的数目#1用M_SCell_1表示,与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不同的调度载波的数目#1用M_SCell_2表示。
关于Xi_1、Xi_2:
按照方法A,被调度载波按照调度载波的Numerology来计算,即意味着载波#2的子载波间隔当作载波#1的子载波间隔15KHz。因此,Xi_1=X0=2+1=3。载波#4的子载波间隔与载波#3的子载波间隔相同,都为30KHz,因此,Xi_2=X1=2。
关于Mi_total_1、Mi_total_2:
同样,按照方法A,被调度载波按照调度载波的Numerology来计算,即意味着载波#2的子载波间隔当作载波#1的子载波间隔15KHz。载波#4的子载波间隔与载波#3的子载波间隔相同,都为30KHz。如前所述,
对于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3个载波(载波#1、载波#2、载波#5),在子载波间隔为15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
Mi_total_1=Mi_total=M0_total=Floor{X0/W*M0*y}=Floor{3/5*56*4}=Floor(134.4)=134。
对于子载波间隔为30KHz的2个载波(载波#3、载波#4),在子载波间隔为30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
Mi_total_2=Mi_total=M1_total=Floor{X1/W*M1*y}=Floor{2/5*56*4}=Floor(89.6)=89。
因此,各个服务小区的数目#2如下。
主小区的数目#2,即载波#1的数目#2:
M_PCell=
Mi+N_PCell*Floor{(Mi_total_1-Mi)/(Xi_1-1)}=56+1*Floor{(134-56)/(3-1)}=95。
其中,N_PCell表示被主小区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个数,在图11的示例图中,载波#1跨载波调度载波#2,所以N_PCell为1。
对于与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相同的调度服务小区的数目#2,即载波#5的数目#2:
M_SCell_1=N_SCell_1*Floor{(Mi_total_1-Mi)/(Xi_1-1)}=1*Floor{(134-56)/(3-1)}=39。
其中,N_SCell_1表示被载波#5调度的服务小区数,在图11的示例图中,载波#5调度的服务小区数为1,所以N_SCell_1为1。
对于与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不同的调度服务小区的数目#2,即载波#3的数目#2:
M_SCell_2=N_SCell_2*Floor{(Mi_total_2)/(Xi_2-1)}=2*Floor{89/2}=88。
其中,N_SCell_2表示被载波#3调度的服务小区数,在图11的示例图中,载波#3调度的服务小区数为2,即本身和载波#4。所以N_SCell_2为2。
对于被调度载波的数目#2,即载波#2和载波#4:
M_SCell_3=0。
因此,被调度服务小区服务的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按照调度服务小区的Numerology来计算时,通过方案1,对于载波#1,在子载波间隔为15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终端设备在载波#1上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为95。对于载波#5,在子载波间隔为15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终端设备在载波#5上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为39。对于载波#3,在子载波间隔为30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终端设备在载波#3上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为88。对于载波#2或载波#4,终端设备在载波#2或载波#4上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都为0。
方案1中,根据服务小区的小区类型,即主小区和辅小区来分配数目#1的好处在于,主小区作为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进行信令交互的载波,其信息量和重要程度都大于辅小区,终端设备将能力多分配到主小区可以加强信令交互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基于场景4和方法A,方案2:平均处理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
W个服务小区中任一服务小区的数目#2可以通过对数目#1进行平均处理所得。对于被调度的服务小区的数目#2,都为0。
因此,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W个服务小区中任一调度服务小区的数目#2可以通过对下面的公式取整求得:Mi_total/Xi。
具体地,如图11所示。按照方法A,被调度服务小区按照调度服务小区的Numerology来计算该Numerology的服务小区数。因此,X0=2+1=3。载波#4的子载波间隔与载波#3的子载波间隔相同,都为30KHz,因此,X1=2。
子载波#1或子载波#5的数目#2为:
M_Cell=Floor(M0_total/X0)=Floor(134/3)=44;
子载波#3的数目#2为:
M_Cell=Floor(M1_total/X1)=Floor(89/2)=44。
子载波#2或子载波#4的数目#2都为0。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W个服务小区中任一调度服务小区的数目#2可以通过对下面的公式取整求得:N_Cell*(Mi_total/Xi)。其中,N_Cell表示服务小区调度的该Numerology的服务小区数。
具体地,如图11所示。X0=2+1=3,X1=2。
子载波#1的数目#2为:M_Cell=N_Cell*Floor(M0_total/X0)=2*Floor(134/3)=88;
子载波#5的数目#2为:M_Cell=N_Cell*Floor(M0_total/X0)=1*Floor(134/3)=44;
子载波#3的数目#2为:M_Cell=N_Cell*Floor(M1_total/X1)=2*Floor(89/2)=88。
子载波#2或子载波#4的数目#2都为0。
方案2中,通过对数目#1平均处理,方案简单,处理复杂度低。
方法B:为被调度服务小区服务的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按照被调度服务小区的Numerology来计算。
例如,如图11所示,按照方法B,被调度服务小区按照被调度服务小区的Numerology来计算在该Numerology下的服务小区数。因此,X1=1+1+1=3。载波#1的子载波间隔与载波#5的子载波间隔相同,都为15KHz,因此,X0=1+1=2。
W=5,假设y=4,根据上述公式可得:
对于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2个载波(载波#1、载波#5),在子载波间隔为15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
Mi_total=M0_total=Floor{X0/W*M0*y}=Floor{2/5*56*4}=Floor(89.6)=89。
对于子载波间隔为30KHz的2个载波(载波#2、载波#3、载波#4),在子载波间隔为15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
Mi_total=M1_total=Floor{X1/W*M1*y}=Floor{3/5*56*4}=Floor(134.4)=134。
下面,对确定各个服务小区的数目#2的方式进行介绍。
基于场景4和方法B,方案1:根据服务小区的小区类型确定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
同样,在场景4中,根据服务小区是主小区还是辅小区,以及该服务小区是否是调度载波,来确定各个服务小区的数目#2。
可以通过对以下公式取整确定各个服务小区的数目#2。
对于主小区:
M_PCell=Mi+N_PCell*Floor{(Mi_total_1-Mi)/(Xi_1-1)};
对于与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相同的调度服务小区:
M_SCell_1=N_SCell_1*Floor{(Mi_total_1-Mi)/(Xi_1-1)};
对于与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不同的调度服务小区:
M_SCell_2=N_SCell_2*Floor{(Mi_total_2)/Xi_2};
对于被调度服务小区:
M_SCell_3=0。
其中,
M_PCell表示主小区的数目#2;
M_SCell_1表示与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相同的调度服务小区的数目#2;
M_SCell_2表示与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不同的调度服务小区的数目#2;
M_SCell_3表示被调度服务小区的数目#2。
其中,
N_PCell表示被主小区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数,不包含主小区自身;
N_SCell_1、N_SCell_2表示相应的辅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数,包含辅小区自身。
其中,
Mi_total_1、Mi_total_2分别表示与主小区子载波间隔相同的服务小区的数目#1、与主小区子载波间隔不同的服务小区的数目#1;
Xi_1、Xi_2分别表示与主小区子载波间隔相同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数、与主小区子载波间隔不同的服务小区的小区数。
以图11为例具体说明上述公式。假设载波#1为主小区中的载波,与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相同的调度载波的数目#1用M_SCell_1表示,与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不同的调度载波的数目#1用M_SCell_2表示。
关于Xi_1、Xi_2:
按照方法B,被调度服务小区按照被调度服务小区的Numerology来计算在该Numerology下的服务小区数,因此Xi_1=X0_1=1+1=2。载波#2、载波#4的子载波间隔与载波#3的子载波间隔相同,都为30KHz,因此,Xi_2=X1_2=1+1+1=3。
关于Mi_total_1、Mi_total_2:
同样,按照方法B,被调度服务小区按照被调度服务小区的Numerology来计算在该Numerology下的服务小区数,因此:
对于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2个载波(载波#1、载波#5),在子载波间隔为15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
Mi_total_1=Mi_total=M0_total=Floor{X0/W*M0*y}=Floor{2/5*56*4}=89。
对于子载波间隔为30KHz的3个载波(载波#2、载波#3、载波#4),在子载波间隔为30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
Mi_total_2=Mi_total=M1_total=Floor{X1/W*M1*y}=Floor{3/5*56*4}=134。
因此,各个服务小区的数目#2如下。
主小区的数目#2,即载波#1的数目#2:
M_PCell=
Mi+N_PCell*Floor{(Mi_total_1-Mi)/(Xi_1-1)}=56+1*Floor{(89-56)/(2-1)}=89。
其中,N_PCell表示被主小区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数,在图11的示例图中,载波#1跨载波调度载波#2,所以N_PCell为1。
对于与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相同的调度服务小区的数目#2,即载波#5的数目#2:
M_SCell_1=N_SCell_1*Floor{(Mi_total_1-Mi)/(Xi_1-1)}=1*Floor{(89-56)/(2-1)}=33;
其中,N_SCell_1表示被载波#5调度的服务小区数,在图11的示例图中,载波#5调度的服务小区数为1,所以N_SCell_1为1。
对于与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不同的调度服务小区的数目#2,即载波#3的数目#2:
M_SCell_2=N_SCell_2*Floor{(Mi_total_2)/(Xi_2-1)}=2*Floor{134/3}=88;
其中,N_SCell_2表示被载波#3调度的服务小区数,在图11的示例图中,载波#3调度的服务小区数为2,即本身和载波#4。所以N_SCell_2为2。
对于被调度服务小区的数目#2,即载波#2和载波#4:M_SCell_3=0。
因此,为被调度服务小区服务的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按照被调度服务小区的Numerology来计算时,通过方案1,对于载波#1,在子载波间隔为15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终端设备在载波#1上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为89。对于载波#5,在子载波间隔为15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终端设备在载波#5上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为33。对于载波#3,在子载波间隔为30KHz对应的时隙长度内,终端设备在载波#3上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为88。对于载波#2或载波#4,终端设备在载波#2或载波#4上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都为0。
方案1中,根据服务小区的小区类型,即主小区和辅小区来分配数目#1的好处在于,主小区作为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进行信令交互的载波,其信息量和重要程度都大于辅小区,终端设备将能力多分配到主小区可以加强信令交互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基于场景4和方法#B,方案2:平均处理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
W个服务小区中任一服务小区的数目#2可以通过对数目#1进行平均处理所得。对于被调度的服务小区的数目#2,都为0。
因此,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W个服务小区中任一调度服务小区的数目#2可以通过对下面的公式取整求得:Mi_total/Xi。
具体地,如图11所示。按照方法B,被调度服务小区按照被调度服务小区的Numerology来计算在该Numerology下的服务小区数,因此,X0=1+1=2,X1=1+1+1=3。
子载波#1或子载波#5的数目#2为:
M_Cell=Floor(M0_total/X0)=Floor(89/2)=44;
子载波#3的数目#2为:
M_Cell=Floor(M1_total/X1)=Floor(134/3)=44。
子载波#2或子载波#4的数目#2都为0。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W个服务小区中任一调度服务小区的数目#2可以通过对下面的公式取整求得:N_Cell*(Mi_total/Xi)。其中,N_Cell表示服务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数。
具体地,如图11所示。X0=1+1=2,X1=1+1+1=3。
子载波#1的数目#2为:M_Cell=N_Cell*Floor(M0_total/X0)=2*Floor(89/2)=88;
子载波#5的数目#2为:M_Cell=N_Cell*Floor(M0_total/X0)=1*Floor(89/2)=44;
子载波#3的数目#2为:M_Cell=N_Cell*Floor(M1_total/X1)=2*Floor(134/3)=88。
子载波#2或子载波#4的数目#2都为0。
方案2中,通过对数目#1平均处理,方案简单,处理复杂度低。
上文结合图8至图11详细说明了四种场景下,如何将终端设备在多个服务小区上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总数分配到各个服务小区,即确定终端设备在各个服务小区上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需要说明的是,确定各个服务小区上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的方法和确定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的方法相似,此处,未详细描述的地方,请参考上述关于确定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的实施例。
下面仍结合图12和图13说明,在载波聚合时,如何确定终端设备在调度服务小区上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
当调度载波和被调度载波有不同的Numerology时,确定调度载波的数目#1可以采用与场景2类似方法。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Numerology和混合Numerology表达的意思一样。需要说明的是,相对于场景2,区别在于在确定调度载波的数目#1(即Mtotal)时,先需要确定当为被调度载波服务的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按照调度载波的Numerology来计算(即前述的方法A),还是按照被调度载波的Numerology来计算(即前述的方法B)。
下面结合上述提到的情况1和情况2这两种情况具体说明。
对于情况1,调度载波上的一个时隙对应被调度载波的多个时隙。
如图12中的图(1),载波#1的时隙长度为载波#2的两倍。在这种情况下,有两种方法确定为被调度载波服务的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
方法A:针对被调度载波服务的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按照调度载波的Numerology来计算。
如图12中的图(1),载波#1调度载波#2,为载波#2服务的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按照载波#1的Numerology来计算。因此,调度载波上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为:56+56=112。
通过使用调度载波的Numerology来确定为被调度载波增加的非重叠CCE的数目,可以避免给调度载波增加太多的处理负担,如处理延时、信道估计的复杂度等。
方法B:针对被调度载波服务的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按照被调度载波的Numerology来计算。
使用被调度载波的Numerology来确定为被调度载波增加的非重叠CCE的数目。按照这个原则,由于被调度载波的时隙长度小于调度载波上的时隙长度,在调度载波上的非重叠CCE的数目求和前需要将非重叠CCE的数目统一到相同的时间。调度载波对应的时隙长度长,因此要将被调度载波上的非重叠CCE的数目转换成多个时隙的非重叠CCE的数目。
具体地,如图12中的图(1),载波#1的时隙长度为载波#2的时隙长度的2倍,因此,在载波#1的时隙长度内,载波#2的非重叠CCE的数目为:56*2=112。因此,调度载波上的非重叠CCE的数目为:56+56*2=168。
对于情况2,调度载波的子载波间隔大于被调度载波的子载波间隔。
使用被调度载波的Numerology来确定为被调度载波增加的非重叠CCE的数目。按照这个原则,由于被调度载波的时隙长度大于调度载波上的时隙长度,在调度载波上的非重叠CCE的数目求和前,需要将非重叠CCE的数目平均分到调度载波时隙长度内。因此要将被调度载波上的非重叠CCE的数目转换成调度载波上一个时隙的非重叠CCE的数目。
具体地,如图12中的图(2),载波#1的时隙长度为载波#2的时隙长度的2倍,因此,在载波#2的时隙长度内,载波#1的非重叠CCE的数目为:56/2=28。因此,调度载波上的非重叠CCE的数目为:56+56/2=84。
调度载波上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被调度载波。因此:
对于情况1的方法A,
需要增加的非重叠CCE的数目:Ks*M(μ_scheduling),Ks为被调度载波的个数。此时μ_scheduled≥μ_scheduling。
调度载波上非重叠CCE的数目为:M(μ_scheduling)+Ks*M(μ_scheduling)。
其中,
M(μ)表示Numerolgy为μ的单载波的非重叠CCE的数目;
μ_scheduling表示调度载波对应的μ,μ_scheduled表示被调度载波对应的μ。
例如,以图12中的(1)为例。载波#1跨载波调度1个,因此,Ks=1。因此:
需要增加的非重叠CCE的数目:Ks*M(μ_scheduling)=1*56=56。
非重叠CCE的数目为:M(μ_scheduling)+Ks*M(μ_scheduling)=56+56=112。
对于情况1的方法B:
需要增加的非重叠CCE的数目:Ks*M(μk)*2(μ_scheduled-μ_scheduling)。其中,Ks为被调度载波的个数。此时μ_scheduled≥μ_scheduling。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μk就是μ_scheduled,适用于后面所有的μk描述。
调度载波上非重叠CCE的数目为:M(μ_scheduling)+Ks*M(μk)*2(μ_scheduled-μ_scheduling)
例如,以图12中的(1)为例。载波#1跨载波调度1个,自身调度的1个,因此,Ks=1。载波#1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调度载波#2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由表2和表4可以看出,载波#1对应的μ_scheduling=0,载波#2对应的μ_scheduled=1。因此:
需要增加的非重叠CCE的数目:Ks*M(μk)*2(μ_scheduled-μ_scheduling)=1*56*21-0=112。
调度载波上非重叠CCE的数目为:
M(μ_scheduling)+Ks*M(μk)*2(μ_scheduled-μ_scheduling)=56+1*56*21-0=168。
对于情况2:
对每个被调度载波需要增加的非重叠CCE的数目为:
M(μ_scheduled)/2(μ_scheduling-μ_scheduled)。当有KC个被调度载波时,需要增加的非重叠CCE的数目为这KC个被调度载波上非重叠CCE的数目的和,即:
Figure BDA0001762101100000531
因此,调度载波上非重叠CCE的数目为:
Figure BDA0001762101100000532
此时μ_scheduled<μ_scheduling。
例如,以图12中的(2)为例。载波#2跨载波调度一个载波,即载波#1。因此:
需要增加的非重叠CCE的数目为:
Figure BDA0001762101100000533
因此,调度载波上非重叠CCE的数目为:
假设调度载波的Numerology为μ_scheduling,调度载波上的Numerology为μ_scheduled或μk。当一个调度载波上既有μ_scheduled≥μ_scheduling的被调度载波,又有μ_scheduled<μ_scheduling的被调度载波,那么调度载波上的非重叠CCE的数目为以上情况1和情况2的求和。需要说明的是,此时调度服务小区对应的M(μ_scheduling)只需加一次即可。
对于方法A,调度服务小区上的非重叠CCE的数目为:
Figure BDA0001762101100000535
其中,
Ks为被调度服务小区的个数中满足μ_scheduled≥μ_scheduling的载波个数,KC为被调度载波中满足μ_scheduled<μ_scheduling的载波个数。
如图13所示,载波#1、载波#2、载波#3聚合。载波#1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其对应μ的为1,Mi=M1=56。载波#2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其对应μ的为0,Mi=M0=56。载波#3的子载波间隔为60KHz,其对应μ的为2,Mi=M2=48。载波#1调度载波#2、载波#3。
因此,对于方法A,调度服务小区上的非重叠CCE的数目为:
Figure BDA0001762101100000541
相应的时隙长度为30KHz的子载波间隔所对应的时隙长度,即0.5ms。
对于方法B,调度服务小区上的非重叠CCE的数目为:
Figure BDA0001762101100000542
其中KC为所有被调度服务小区的个数。
具体地,如图13所示。对于方法B,调度服务小区上的非重叠CCE的数目为:
Figure BDA0001762101100000543
另外,同样还有一种可以很快地确定调度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的方法。
由于现有终端设备都是从LTE的终端设备演进过来的,原LTE系统中只支持15KHz的子载波间隔。NR的终端设备在LTE终端设备的基础上提高了一定的处理能力,但仍然在一定时间内不能超过一个硬限制。在LTE阶段,当终端设备支持载波聚合后,当聚合的载波个数小于或等于4时,调度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可以与调度的服务小区的个数成正比。以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为例,即可支持调度服务小区上的非重叠CCE的数目为:Ks*M(μ=0)=56*Ks,其中Ks为调度服务小区调度的小区总数,包括调度服务小区自己。此时的时间单元指的是15KHz的子载波间隔的时间单元,即1ms的时隙。当然随着终端设备处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原56的值也可以有所增长。例如调度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可以是一个大于或等于56的数目与调度的服务小区个数的乘积,相应的时间单位是1ms。
当所述终端设备支持一个最大数目为X的载波聚合时,可以表示该终端设备支持的能够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为X*56,其对应的时间单元为15KHz的子载波间隔的时隙长度(即1ms)。例如终端设备如果支持最大3个载波的聚合,则该终端设备能够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为3*56=168,其对应的单位时长为15KHz的子载波间隔的时隙长度(即1ms)。例如终端设备如果支持最大4个载波的聚合,则该终端设备能够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为4*56=224,其对应的单位时长为15KHz的子载波间隔的时隙长度(即1ms)。在这种情况情况下,终端设备能够监控的非重叠CCE的第一数目是根据该终端设备最大可支持的载波个数来确定的,其对应的单位时长为15KHz的子载波间隔的时隙长度(即1ms)。
当聚合的载波个数大于4时,该终端设备支持的能够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为y*56,其对应的时间单元为15KHz的子载波间隔的时隙长度(即1ms)。其中y为终端设备监控PDCCH的能力参数。例如,当聚合的载波个数为5时,终端设备上报的y值为4时,表示该终端设备能够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为4*56=224,其对应的时间单元为15KHz的子载波间隔的时隙长度(即1ms)。
此外,假设已知调度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且调度服务小区的调度的服务小区数为R时,如何确定为被调度服务小区服务的非重叠CCE的数目。其中,R大于或等于2。其中,调度服务小区的调度的服务小区包括调度服务小区本身。下面,为简洁,不失一般性,以调度服务小区为小区#1、被小区#1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为小区#2。假设在小区#1上配置的监控非重叠CCE的数目为数目#A,小区#1上能够为小区#1服务的非重叠CCE的数目为数目#B,小区#1上能够为小区#2服务的非重叠CCE的数目为数目#C。应理解,小区#1可以调度1个或多个服务小区,此处,仅以小区#1调度小区#2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在小区#1上配置的非重叠CCE的数目#A;终端设备根据数目#A确定为小区#2服务的非重叠CCE的数目#B。
可选地,终端设备根据数目#A确定为小区#1服务的非重叠CCE的数目#B,终端设备根据数目#B以及以下至少一个参数确定数目#C:非重叠CCE个数折算因子、非重叠CCE个数偏移值、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二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所述第二服务小区在第二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公共搜索空间CSS的偏移值、被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数。
其中,终端设备确定调度服务小区上为各个被调度服务小区服务的非重叠CCE的数目,也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确定调度服务小区上针对各个被调度服务小区的非重叠CCE的数目。具体地,以小区#1调度R个服务小区(包括小区#1本身)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假设在小区#1上配置的监控非重叠CCE的数目为数目#A。
终端设备确定调度服务小区上为各个被调度服务小区服务的非重叠CCE的数目,步骤可以如下:
目前,小区在配置一个小区的搜索空间(包括非重叠CCE个数)时,并没有考虑到跨载波调度的情况,因此其参数的配置受限于单小区的情况。因此在进行针对各个被调度小区的非重叠CCE的数目分配前,需要将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数目扩展到多个小区的非重叠CCE的数目。
首先,将在小区#1上配置的监控非重叠CCE的数目#A乘以被调度的服务小区的个数R。假设数目#A与R的乘积为K,因此可以得到总共K个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数目。
然后,终端可以根据如下的方式将K个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数目分配到小区#1和被小区#1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
具体地,以小区#1调度小区#2为例进行说明。
当小区#1和小区#2的子载波间隔相同时: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是,根据小区的类型(即,主小区和辅小区)来确定为小区#1服务的非重叠CCE的数目、为小区#2服务的非重叠CCE的数目。具体地,可以参考上述基于场景1至场景4中任一场景下的方案1中,对于子载波间隔相同的主小区和辅小区,如何确定各自的非重叠CCE的数目#2的具体实现方式,此处为简洁,不再赘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是,采用直接平分的方式来确定为小区#1服务的非重叠CCE的数目、为小区#2服务的非重叠CCE的数目。具体地,可以参考上述基于场景1至场景4中任一场景下的方案2中,对于子载波间隔相同的主小区和辅小区,如何确定各自的非重叠CCE的数目#2的具体实现方式,此处为简洁,不再赘述。
当小区#1和小区#2的子载波间隔不相同时: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是,根据小区的类型(即,主小区和辅小区)来确定为小区#1服务的非重叠CCE的数目、为小区#2服务的非重叠CCE的数目。具体地,可以参考上述基于场景1至场景4中任一场景下的方案1中,对于子载波间隔不同的主小区和辅小区,如何确定各自的非重叠CCE的数目#2的具体实现方式,此处为简洁,不再赘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是,采用直接平分的方式来确定为小区#1服务的非重叠CCE的数目、为小区#2服务的非重叠CCE的数目。具体地,可以参考上述基于场景1至场景4中任一场景下的方案2中,对于子载波间隔不同的主小区和辅小区,如何确定各自的非重叠CCE的数目#2的具体实现方式,此处为简洁,不再赘述。
此外,在考虑主小区上的能够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数目时,还可以额外考虑增加公共搜索空间的非重叠CCE的数目。使得主小区上能监控比其他辅小区更多的非重叠CCE的数目。
上文介绍了多个载波聚合时,如何将终端设备在多个载波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总数或非重叠CCE的最大总数分配到各个载波上,下面结合DCI大小(size)分析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
网络设备确定终端设备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不同大小的DCI格式对应的PDCCH候选的数目,第一服务小区跨载波调度第二服务小区,其中,第二服务小区对应的不同DCI大小的个数为K1,K1为小于或等于4的整数;网络设备根据K1,配置终端设备在第一服务小区为第二服务小区监控的PDCCH候选的数目。
可选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不同DCI大小的个数为K2或第一阈值,K2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K2是根据以下至少一个参数确定的:K1、第一服务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一数目、第一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第二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或,网络设备根据K2或第一阈值,配置终端设备在第一服务小区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数目。
具体地,针对调度服务小区和被调度服务小区,对应的DCI size不同。下面,为理解,先简述一下DCI格式(format)。
DCI format,用于定义控制信息域(field)位于DCI中的位置。为便于理解,先结合表5简单介绍一下DCI format。
DCI size,可以理解为DCI包括的信息比特的多少,若DCI包括W个信息比特,则DCIsize为W。或者,DCI size可以理解为DCI包括的信息比特数与循环冗余校验码长度的和。例如,DCI包括W个信息比特,循环冗余校验码长度为L,则DCI size等于W+L的值。DCI size的个数会直接影响到PDCCH候选的数目,相同搜索空间内DCI size相同的PDCCH看做是一个PDCCH candidate。在单载波情况下,终端设备每个时隙最多支持4种不同DCI sizes的PDCCH监控,即终端设备检测的总DCI size不能超过4个。且,终端设备检测的在循环冗余校验码上加扰的C-RNTI的DCI size不能超过3个。
表5
Figure BDA0001762101100000571
网络设备在控制终端设备监控的PDCCH候选的数目时,需要同时考虑到终端设备对不同DCI sizes的监控配置。下面结合表6从聚合载波不配置跨载波调度和聚合载波配置跨载波调度这两种情况出发,进行描述。表6中不同的列表示不同的DCI size,不同的行对应不同的DCI format。
对于主小区,可能的DCI size和可能出现的DCI format包括了整张表的内容。
对于自调度的辅小区,表6中,“任一BWP中的CSS”可以不出现,即列1中,DCIformat 0-0、以及列1中,DCI format 1-0可以不出现。
对于被调度的辅小区,表6中,“任一BWP中的CSS”也可以不出现,即在列1中,DCIformat 0-0、以及列1中,DCI format 1-0可以不出现。此外,由于DCI format 2-X系列属于终端设备组PDCCH,被调度载波的相关信息可以通过其他载波进行发送,因此对于被调度的SCell,除了列1中,DCI format 0-0、以及列1中,DCI format 1-0可以不出现之外,列2、列5、列6中的DCI format也可以不出现,此外,列1中的DCI format 2-2、以及列1中的DCIformat 2-3也可以不出现。从表格中剩下的内容可以看出,对于一个被调度的辅小区而言,其可能的DCI size可以有两种,因此对于被调度的辅小区而言,用于该辅小区调度的DCIsize的个数(也可以理解为种类)可以只有2种,列3和列4。通过定义用于被调度的辅小区调度的DCI size的个数可以只有2种,可以减少PDCCH的盲检次数,也可以降低Polar编码的译码复杂度。
表6
Figure BDA0001762101100000581
Figure BDA0001762101100000591
当一个调度载波上,有N个被调度服务小区时(不包括调度服务小区自身),假设每个被调度服务小区最多有2种DCI size,则调度服务小区上需要支持的DCI size的个数有:4+2*N。
由于终端设备处理能力的限制,随着被调度服务小区个数的增加,终端设备在一个调度服务小区上可能并不能满足DCI size个数的线性增长。因此,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是,设置一个阈值(即第一阈值的一例)。该阈值可以是预配置的,也可以是根据终端设备的能力独立配置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当被调度服务小区个数大于该阈值时,调度服务小区上可支持的DCI size个数就不线性增长了。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是,每个调度服务小区上可以有一个最大支持的DCI size的个数。例如,一个服务小区上最大可支持的DCI size个数为10,当调度服务小区个数N=<3时,该服务小区上可支持的DCI size个数可以随着被调度服务小区的个数线性增长,当N>3时,该载波上不再增加新的DCI size个数。可以将新增的DCI size与已有的最接近的DCI size进行统一。
例如:已支持10种DCI size,分别为10比特、15比特、20比特、25比特、30比特,40比特、50比特、60比特、70比特、80比特,当新增的被调度服务小区对应的DCI size为32比特时,选择将已有的30比特的DCI size进行对其(去掉2比特的DCI信息)。
具体地,如图14所示,载波#1作为调度载波,调度自己的时候可支持的DCI size个数最大为4,当载波#1支持调度载波#2和载波#3后,为了不影响调度的灵活性,需要在载波#1上增加可支持的DCI size个数,根据以上的分析每增加一个被调度服务小区,最多增加2个DCI size,则图中载波#1支持的最大DCI size个数为4+2+2=8个。
终端设备在被调度服务小区上可以不检测DCI。
终端设备配置的服务小区个数可能会小于终端设备最大可支持的服务小区个数,那么当终端设备配置的服务小区个数小于终端设备最大可支持的服务小区个数时,如何确定数目#1和分配该数目#1。下面结合图15具体描述。其中,如前所述,该数目#1用于表示终端设备在多个服务小区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或,终端设备在多个服务小区上监控的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
上文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处理架构是基于每个服务小区都有独立的处理能力,各个服务小区的处理互相独立。随着终端设备处理能力的提升,处理架构的演进,终端设备对多服务小区的处理能力可能会成为一种可共享的池(pool)资源,即这些处理能力可以被多个服务小区所共享。在这种新的处理架构下,对数目#1的定义可以有如下的方法。
终端设备可支持的服务小区个数或终端设备上报的支持的PDCCH或非重叠CCE的能力信息,可以代表一种可共享的处理能力信息。假设终端设备可支持X个载波聚合,网络设备配置的聚合载波个数为T,当T<=X时,终端设备可支持的总PDCCH或非重叠CCE的能力可以分配到配置的X个载波上。
具体地,如图15所示。以确定PDCCH候选的数目为例,假设载波#1、载波#2、载波#3聚合,即,实际配置的载波数T为3。载波#1、载波#2、载波#3的Numerology都为0,子载波间隔为15KHz。假设X=4,则在所配置的3个载波上,每个载波的数目#2=Floor(X*Mi/T)=Floor(4*44/3)=58。
上文结合图1至图15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配置参数的方法做了详细说明。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已知多个服务小区的PDCCH或非重叠CCE的最大数目(即数目#1)时,可以根据主小区和辅小区的特征进行数目#1的分配。从而主小区作为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进行信令交互的服务小区,其信息量和重要程度都大于辅小区,将PDCCH候选的数目多分配到主小区,可以加强信令交互的灵活性和可靠性。或,也可以根据调度服务小区的个数平均分配。平均分配的方案简单,理复杂度低。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对于被调度的辅小区而言,用于该辅小区调度的DCI size的个数(即种类)可以小于或等于4种,例如可以有2种。从而可以减少PDCCH的盲检次数,也可以降低Polar编码的译码复杂度。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终端设备对多载波的处理能力作为一种共享的pool资源,从而提高整体通信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任何可以取整的方式都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例如,向下取整、向上取整、四舍五入等等,上述仅以向下取整为例进行说明。
还需要说明的是,任何可以取整的方式都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例如,假设对类似于:A+B*C的这种公式作向下取整,可以是:Floor{A+B*C},或也可以是A+Floor{B*C}。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定公式的表示形式,任何和公式所要表达思想类似的公式都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以下,结合图16至图19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配置参数的装置进行描述。由于装置实施例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因此未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前面各方法实施例。
以下,结合图16至图19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配置参数的装置进行描述。由于装置实施例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因此未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前面各方法实施例。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置参数的装置20的示意图,如图16所示,该装置2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21和收发单元22。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20可以为网络设备或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收发单元22用于:获取终端设备在T个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候选的第一数目,其中,T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处理单元21用于:配置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服务小区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二数目,所述第二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三数目确定的,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目确定的,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属于所述T个服务小区。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20可以为终端设备或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收发单元22用于:获取在第一服务小区上监控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候选的第二数目,所述第二数目是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三数目确定的,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数目确定的,所述第一数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T个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数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属于所述T个服务小区,其中,T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处理单元21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数目监控PDCCH。
可选地,处理单元21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目与以下至少一个参数确定的: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服务小区的总数、所述T、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四数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数、主小区在第二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五数目。
可选地,处理单元21具体用于:通过对所述第一最大数目进行平均处理得到所述第二最大数目。
可选地,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目确定的,包括:所述第三数目为通过对所述第一数目进行平均处理所得。
可选地,当所述T个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相同,所述第三数目为对以下公式取整得到:N1*Q/T;其中,Q表示:所述第一数目;N1表示: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数,N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所述T个服务小区包括至少一个辅小区,当所述T个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相同,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为主小区时,处理单元21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数目和所述第一数目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至少一个辅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六数目。
可选地,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四数目、被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数、以及所述第一数目确定的。
可选地,所述第三数目为: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四数目与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六数目之和,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为被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
可选地,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为主小区时,所述第三数目为对以下公式进行取整得到:M+N2*{(Q-M)/(T-1)};其中,M表示: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四数目;N2表示:被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数,N2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Q表示:所述第一数目。
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共配置有W个服务小区,所述W个服务小区包括所述T个服务小区,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为辅小区时,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目确定的,包括: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与所述W个服务小区中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相同,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处理单元21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数、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四数目、所述第一数目、以及所述T确定的;或,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与所述W个服务小区中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不同,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处理单元21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数、所述第一数目、以及所述T确定的。
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共配置有W个服务小区,所述W个服务小区包括所述T个服务小区,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为辅小区时,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与所述W个服务小区中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相同,所述第三数目为对以下公式进行取整得到:N1*(Q-M)/(T-1);或者,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与所述W个服务小区中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不同,所述第三数目为对以下公式进行取整得到:N1*Q/T;其中,M表示: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四数目;N1表示: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数,N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Q表示:所述第一数目。
可选地,所述T个服务小区中包括第三服务小区,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跨载波调度所述第三服务小区,当所述第三服务小区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不同时,所述第一数目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监控PDCCH候选的能力参数,以及以下至少一个参数确定:所述T、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服务小区的总数、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四数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三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三服务小区在第三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七数目。
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共配置有W个服务小区,所述W个服务小区包括所述T个服务小区,当所述T个服务小区中包括第三服务小区,所述第三服务小区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不同时,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跨载波调度所述第三服务小区;所述第一数目为对以下公式取整得到:(T/W)*M*y;其中,M表示: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四数目;y表示:所述终端设备监控PDCCH候选的能力参数。
可选地,所述T个服务小区包括第三服务小区,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跨载波调度所述第三服务小区,当所述第三服务小区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相同时,所述第一数目是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四数目、所述终端设备监控PDCCH候选的能力参数确定的。
可选地,所述T个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相同,且所述T个服务小区中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调度方式为跨载波调度,所述第一数目为:y*M,其中,M表示:主小区在第二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五数目;y表示:所述终端设备监控PDCCH候选的能力参数。
可选地,所述T个服务小区中至少一个服务小区的调度方式为跨载波调度,所述终端设备在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为:N3*y*M’,所述M’是根据第四单位时长内,所述终端设备在被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和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确定的,其中,所述第四单位时长为:所述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对应的时隙长度,或,所述被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对应的时隙长度,其中,N3表示:所述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数,N3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y表示:所述终端设备监控PDCCH候选的能力参数。
可选地,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跨载波调度第四服务小区时,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上针对所述第四服务小区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八数目包括:不同大小的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对应的PDCCH候选的数目,且所述第四服务小区对应的不同DCI大小的个数小于或等于4,所述第四服务小区属于所述T个服务小区;所述网络设备配置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服务小区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二数目,包括: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四服务小区对应的不同DCI大小的个数,配置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二数目。
可选地,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不同DCI大小的个数为K2或第一阈值,所述K2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K2是根据以下至少一个参数确定的:所述K1、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数、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四数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所述第四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
可选地,K2=4+K1*t,其中,t为被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数;所述网络设备配置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服务小区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二数目,包括: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不同DCI大小的个数,配置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二数目。
可选地,所述第四服务小区对应的不同大小的DCI格式的个数为2。
其中,以上列举的装置20中各模块或单元的功能和动作仅为示例性说明,装置20中各模块或单元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中网络设备/终端设备所执行的各动作或处理过程,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该装置20所涉及的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关的概念,解释和详细说明及其他步骤请参见前述方法或其他实施例中关于这些内容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20可以为终端设备或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
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收发单元22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在第一服务小区上配置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候选的第一数目;
处理单元2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目确定为第二服务小区服务的PDCCH候选的第二数目,所述第二服务小区是被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调度的小区。
可选地,处理单元2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目确定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上针对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PDCCH候选的第三数目,且处理单元21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数目,以及以下至少一个参数,确定针对第二服务小区服务的PDCCH候选的第二数目:PDCCH候选个数折算因子、PDCCH候选个数偏移值、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二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所述第二服务小区在第二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最大数目、公共搜索空间CSS的偏移值、被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数。
其中,以上列举的装置20中各模块或单元的功能和动作仅为示例性说明,装置20中各模块或单元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各动作或处理过程,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该装置20所涉及的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关的概念,解释和详细说明及其他步骤请参见前述方法或其他实施例中关于这些内容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置参数的装置30的示意图,如图17所示,该装置30可以为网络设备(例如,上述网络设备),也可以为芯片或电路,如可设置于网络设备内的芯片或电路。其中,该网络设备对应上述方法中的网络设备(例如,上述网络设备)。或者,该装置30可以为终端设备设备(例如,上述终端设备设备),也可以为芯片或电路,如可设置于终端设备设备内的芯片或电路。其中,该终端设备设备对应上述方法中的终端设备设备(例如,上述终端设备设备)
该装置30可以包括处理器31(即,处理单元的一例)和存储器32。该存储器32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31用于执行该存储器32存储的指令,以使该装置30实现前述方法中网络设备(例如,网络设备)执行的步骤。
进一步的,该装置30还可以包括输入口33(即,通信单元的一例)和输出口33(即,处理单元的另一例)。
再进一步的,该处理器31、存储器32、输入口33和输出口34可以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可以考虑使用通用计算机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即将实现处理器31、输入口33和输出口34功能的程序代码存储在存储器中,通用处理器通过执行存储器中的代码来实现处理器31、输入口33和输出口34的功能。
该存储器3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处理器31可以用于从该存储器32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计程序,获取终端设备在T个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候选的第一数目,其中,T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配置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服务小区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二数目,所述第二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三数目确定的,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目确定的,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属于所述T个服务小区。
其中,以上列举的装置30中各模块或单元的功能和动作仅为示例性说明,装置30中各模块或单元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网络设备所执行的各动作或处理过程,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该装置30所涉及的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关的概念,解释和详细说明及其他步骤请参见前述方法或其他实施例中关于这些内容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处理器31可以用于从该存储器32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计程序,获取在第一服务小区上监控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候选的第二数目,所述第二数目是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三数目确定的,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数目确定的,所述第一数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T个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数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属于所述T个服务小区,其中,T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根据所述第二数目监控PDCCH。
其中,以上列举的装置30中各模块或单元的功能和动作仅为示例性说明,装置30中各模块或单元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终端设备设备所执行的各动作或处理过程,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该装置30所涉及的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关的概念,解释和详细说明及其他步骤请参见前述方法或其他实施例中关于这些内容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处理器31可以用于从该存储器32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计程序,接收网络设备在第一服务小区上配置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候选的第一数目;根据所述第一数目确定为第二服务小区服务的PDCCH候选的第二数目,所述第二服务小区是被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调度的小区。
其中,以上列举的装置30中各模块或单元的功能和动作仅为示例性说明,装置30中各模块或单元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终端设备设备所执行的各动作或处理过程,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该装置30所涉及的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关的概念,解释和详细说明及其他步骤请参见前述方法或其他实施例中关于这些内容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40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的网络设备(例如,网络设备)的功能。网络设备40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单元,如远端射频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401和一个或多个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也可称为数字单元,digital unit,DU)402。所述RRU 401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等,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4011和射频单元4012。所述RRU401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例如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信令消息。所述BBU 402部分主要用于进行基带处理,对网络设备进行控制等。所述RRU 401与BBU 402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即分布式网络设备。
所述BBU 402为网络设备的控制中心,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主要用于完成基带处理功能,如信道编码,复用,调制,扩频等等。例如该BBU(处理单元)402可以用于控制网络设备4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BBU 402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系统,或5G系统),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所述BBU 402还包括存储器4021和处理器4022。所述存储器4021用以存储必要的指令和数据。例如存储器4021存储上述实施例中的码本等。所述处理器4022用于控制网络设备进行必要的动作,例如用于控制网络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所述存储器4021和处理器4022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随着片上系统(System-on-chip,SoC)技术的发展,可以将402部分和401部分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由SoC技术实现,例如由一颗网络设备功能芯片实现,该网络设备功能芯片集成了处理器、存储器、天线接口等器件,网络设备相关功能的程序存储在存储器中,由处理器执行程序以实现网络设备的相关功能。可选的,该网络设备功能芯片也能够读取该芯片外部的存储器以实现网络设备的相关功能。
应理解,图18示例的网络设备的结构仅为一种可能的形态,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并不排除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形态的网络设备结构的可能。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参数确定的系统,其包括前述的网络设备和一个或多于一个终端设备。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5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9所示,该终端设备50包括处理器51和收发器52。可选地,该终端设备50还包括存储器53。其中,处理器51、收发器52和存储器53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该存储器53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51用于从该存储器53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以控制该收发器52收发信号。
上述处理器51和存储器53可以合成一个处理装置,处理器51用于执行存储器53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上述功能。具体实现时,该存储器53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51中,或者独立于处理器51。
上述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天线54,用于将收发器52输出的下行数据或下行控制信令通过无线信号发送出去。
具体地,该终端设备50可对应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参数确定的方法中的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5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的模块。具体地,该存储器53用于存储程序代码,使得处理器51在执行该程序代码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各模块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合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半导体介质可以是固态硬盘。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6)

1.一种配置参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获取终端设备在T个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候选的第一数目,其中,T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网络设备配置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服务小区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二数目,所述第二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三数目确定的,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目确定的,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属于所述T个服务小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目确定的,包括:
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目与以下至少一个参数确定的:
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服务小区的总数、所述T、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四数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数、主小区在第二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五数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目确定的,包括:
所述第三数目为通过对所述第一数目进行平均处理所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T个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相同时,
所述第三数目为对以下公式取整得到:
N1*Q/T;其中,
Q表示:所述第一数目;
N1表示: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数,N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个服务小区包括至少一个辅小区,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T个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相同,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为主小区时,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三数目和所述第一数目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至少一个辅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六数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目确定的,包括:
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四数目、被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数、以及所述第一数目确定的。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共配置有W个服务小区,所述W个服务小区包括所述T个服务小区,
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为辅小区时,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目确定的,包括:
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与所述W个服务小区中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相同,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数、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四数目、所述第一数目、以及所述T确定的;或
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与所述W个服务小区中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不同,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数、所述第一数目、以及所述T确定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个服务小区中包括第三服务小区,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跨载波调度所述第三服务小区,
当所述第三服务小区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不同时,所述第一数目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监控PDCCH候选的能力参数,以及以下至少一个参数确定:
所述T、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服务小区的总数、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四数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三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三服务小区在第三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七数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个服务小区包括第三服务小区,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跨载波调度所述第三服务小区,当所述第三服务小区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相同时,
所述第一数目是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四数目、所述终端设备监控PDCCH候选的能力参数确定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跨载波调度第四服务小区时,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上针对所述第四服务小区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八数目包括:不同大小的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对应的PDCCH候选的数目,且所述第四服务小区对应的不同DCI大小的个数小于或等于4,所述第四服务小区属于所述T个服务小区,
所述网络设备配置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服务小区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二数目,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四服务小区对应的不同DCI大小的个数,配置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上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二数目。
11.一种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获取在第一服务小区上监控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候选的第二数目,所述第二数目是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三数目确定的,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数目确定的,所述第一数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T个服务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数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属于所述T个服务小区,其中,T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数目监控PDCCH。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目确定的,包括:
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目与以下至少一个参数确定的:
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服务小区的个数、所述T、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四数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数、主小区在第二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五数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目确定的,包括:
所述第三数目为通过对所述第一数目进行平均处理所得。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T个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相同时,
所述第三数目为对以下公式取整得到:
N1*Q/T;其中,
Q表示:所述第一数目;
N1表示: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数,N1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15.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个服务小区包括至少一个辅小区,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T个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相同,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为主小区时,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三数目和所述第一数目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至少一个辅小区上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六数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目确定的,包括:
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四数目、被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跨载波调度的服务小区数、以及所述第一数目确定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共配置有W个服务小区,所述W个服务小区包括所述T个服务小区,
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为辅小区时,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目确定的,包括:
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与所述W个服务小区中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相同,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的总数、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四数目、所述第一数目、以及所述T确定的;或
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与所述W个服务小区中主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不同,所述第三数目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调度的服务小区数、所述第一数目、以及所述T确定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个服务小区中包括第三服务小区,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跨载波调度所述第三服务小区,
当所述第三服务小区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不同时,所述第一数目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监控PDCCH候选的能力参数,以及以下至少一个参数确定:
所述T、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服务小区的个数、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四数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三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三服务小区在第三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七数目。
19.根据权利要求1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个服务小区包括第三服务小区,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跨载波调度所述第三服务小区,当所述第三服务小区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参数相同时,
所述第一数目是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在第一单位时长内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四数目、所述终端设备监控PDCCH候选的能力参数确定的。
20.根据权利要求1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跨载波调度第四服务小区时,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上为所述第四服务小区能够监控的PDCCH候选的第八数目包括:不同大小的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对应的PDCCH候选的数目,且所述第四服务小区对应的不同DCI大小的个数小于或等于4,所述第四服务小区属于所述T个服务小区。
2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3.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系统的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权利要求1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监控方法。
2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监控方法。
26.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系统的通信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监控方法。
CN201810912238.XA 2018-08-10 2018-08-10 确定载波聚合下监控pdcch候选数目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08302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12238.XA CN110830216B (zh) 2018-08-10 2018-08-10 确定载波聚合下监控pdcch候选数目的方法和装置
PCT/CN2019/099371 WO2020029945A1 (zh) 2018-08-10 2019-08-06 确定载波聚合下监控pdcch候选数目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12238.XA CN110830216B (zh) 2018-08-10 2018-08-10 确定载波聚合下监控pdcch候选数目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0216A true CN110830216A (zh) 2020-02-21
CN110830216B CN110830216B (zh) 2021-03-30

Family

ID=69414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12238.XA Active CN110830216B (zh) 2018-08-10 2018-08-10 确定载波聚合下监控pdcch候选数目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30216B (zh)
WO (1) WO2020029945A1 (zh)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37488A (zh) * 2020-04-08 2021-03-02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3364566A (zh) * 2020-03-03 2021-09-07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通信中的载波聚合的pdcch监控增强的方法和装置
CN113453349A (zh) * 2020-03-27 2021-09-28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3498072A (zh) * 2020-03-18 2021-10-12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Pdcch候选和非重叠cce的监听个数的确定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WO2021204242A1 (zh) * 2020-04-09 2021-10-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最大pdcch处理能力分配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WO2021203324A1 (en) * 2020-04-08 2021-10-14 Apple Inc. SCell Dormancy Reliability Improvement
WO2021204151A1 (zh) * 2020-04-07 2021-10-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监测数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WO2021253383A1 (en) * 2020-06-19 2021-12-23 Lenovo (Beijing) Limi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span level tdm pdcch transmission
WO2022027648A1 (en) * 2020-08-07 2022-02-10 Zte Corporation A control channel constraint of wireless devices
WO2022027508A1 (zh) * 2020-08-06 2022-0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2028468A1 (zh) * 2020-08-07 2022-02-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确定方法、信息发送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2027384A1 (en) * 2020-08-05 2022-02-10 Appl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dcch monitoring in new radio
WO2022147644A1 (en) * 2021-01-05 2022-07-14 Zte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lind detection budget for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WO2022152293A1 (zh) * 2021-01-15 2022-07-2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信道检测的方法、装置、终端、基站及存储介质
WO2022206901A1 (zh) * 2021-04-02 2022-10-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3078422A1 (zh) * 2021-11-05 2023-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362649B (zh) * 2020-04-08 2024-04-30 苹果公司 SCell休眠可靠性改进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04218B2 (en) * 2019-07-24 2022-04-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ntrol signaling design for improved resource utilization
CN113572713A (zh) * 2020-04-29 2021-10-29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WO2021190400A1 (en) * 2020-03-21 2021-09-30 Shanghai Langb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device in a node us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4945179A (zh) * 2020-03-21 2022-08-26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US11792812B2 (en) * 2020-04-02 2023-10-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arch space configurations for multi-component carrier scheduling
US20230354327A1 (en) * 2020-08-05 2023-11-0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spectrum sharing
EP4233251A1 (en) * 2020-10-23 2023-08-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limit handling for enhanced cross-carrier scheduling
US20220294597A1 (en) * 2021-03-10 2022-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ll-group slot format indication (sfi)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8483A (zh) * 2010-04-02 2010-09-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1860896A (zh) * 2010-06-13 2010-10-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用户专有搜索空间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32024A (zh) * 2009-06-24 2010-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2014494A (zh) * 2009-09-29 2011-04-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调度信息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2056185A (zh) * 2009-10-31 2011-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盲检测方法、分配方法和装置
WO2011074914A2 (en) * 2009-12-17 2011-06-23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avoiding control channel blocking
CN102164416A (zh) * 2011-05-03 2011-08-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US20110292891A1 (en) * 2010-05-26 2011-12-0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ntrol channel allocation method, control channel search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2368871A (zh) * 2011-11-10 2012-03-0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pdcch资源的配置应用方法及装置
CN102884752A (zh) * 2010-05-05 2013-01-1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Lte-a 中用于r-pdcch 的扩展搜索空间
CN105162565A (zh) * 2010-04-07 2015-12-16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载波接合系统中的pdcch监视方法和设备
CN106301674A (zh) * 2015-05-22 2017-01-0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聚合载波的盲检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96542A1 (en) * 2011-08-11 2015-10-15 Blackberry Limited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in carrier aggregation
WO2014084591A1 (ko) * 2012-11-27 2014-06-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 채널을 모니터링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2024A (zh) * 2009-06-24 2010-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2014494A (zh) * 2009-09-29 2011-04-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调度信息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2056185A (zh) * 2009-10-31 2011-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盲检测方法、分配方法和装置
WO2011074914A2 (en) * 2009-12-17 2011-06-23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avoiding control channel blocking
CN101848483A (zh) * 2010-04-02 2010-09-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5162565A (zh) * 2010-04-07 2015-12-16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载波接合系统中的pdcch监视方法和设备
CN102884752A (zh) * 2010-05-05 2013-01-1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Lte-a 中用于r-pdcch 的扩展搜索空间
US20110292891A1 (en) * 2010-05-26 2011-12-0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ntrol channel allocation method, control channel search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1860896A (zh) * 2010-06-13 2010-10-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用户专有搜索空间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64416A (zh) * 2011-05-03 2011-08-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2368871A (zh) * 2011-11-10 2012-03-0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pdcch资源的配置应用方法及装置
CN106301674A (zh) * 2015-05-22 2017-01-0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聚合载波的盲检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64566A (zh) * 2020-03-03 2021-09-07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通信中的载波聚合的pdcch监控增强的方法和装置
CN113364566B (zh) * 2020-03-03 2024-04-09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通信中的载波聚合的pdcch监控增强的方法和装置
CN113498072A (zh) * 2020-03-18 2021-10-12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Pdcch候选和非重叠cce的监听个数的确定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CN113453349B (zh) * 2020-03-27 2022-06-21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3453349A (zh) * 2020-03-27 2021-09-28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WO2021204151A1 (zh) * 2020-04-07 2021-10-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监测数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CN115362649A (zh) * 2020-04-08 2022-11-18 苹果公司 SCell休眠可靠性改进
CN115362649B (zh) * 2020-04-08 2024-04-30 苹果公司 SCell休眠可靠性改进
CN112437488A (zh) * 2020-04-08 2021-03-02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WO2021203324A1 (en) * 2020-04-08 2021-10-14 Apple Inc. SCell Dormancy Reliability Improvement
WO2021204242A1 (zh) * 2020-04-09 2021-10-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最大pdcch处理能力分配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WO2021253383A1 (en) * 2020-06-19 2021-12-23 Lenovo (Beijing) Limi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span level tdm pdcch transmission
WO2022027384A1 (en) * 2020-08-05 2022-02-10 Appl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dcch monitoring in new radio
WO2022027508A1 (zh) * 2020-08-06 2022-0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2028468A1 (zh) * 2020-08-07 2022-02-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确定方法、信息发送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2027648A1 (en) * 2020-08-07 2022-02-10 Zte Corporation A control channel constraint of wireless devices
WO2022147644A1 (en) * 2021-01-05 2022-07-14 Zte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lind detection budget for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WO2022152293A1 (zh) * 2021-01-15 2022-07-2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信道检测的方法、装置、终端、基站及存储介质
WO2022206901A1 (zh) * 2021-04-02 2022-10-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3078422A1 (zh) * 2021-11-05 2023-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0216B (zh) 2021-03-30
WO2020029945A1 (zh) 2020-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30216B (zh) 确定载波聚合下监控pdcch候选数目的方法和装置
CN110474737B (zh) 参数确定的方法、监控方法、通信装置
US11337238B2 (en)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910417B2 (en) Base station de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5991263B (zh) 下行控制信息dci的配置、下行数据的接收方法及装置
US11309989B2 (en) Terminal apparatus and method
US923755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figuring a carrier indication field for a multi-carrier
US1164166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LBT in a BWP
KR20210121232A (ko) NR(New Radio) 구성 업링크(UL)를 위한 시간 자원
KR20120068960A (ko) 사운딩 기준 신호의 시그널링 할당 시스템 및 방법
EP4188016A1 (en)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6917403B2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20210045042A1 (en)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EP3993549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704821A1 (en) Slot format indication to a ue group in a cell of a base station
JP2020182115A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EP3934147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20220039131A1 (en)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2020182173A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RU2776255C2 (ru) Термина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KR20230159845A (ko) FeMIMO를 위한 PUSCH의 기본 빔 동작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20230035128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 채널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20210050984A (ko) 자원 사용량 측정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