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30163A - 一种基于互信息的rcm速率自适应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互信息的rcm速率自适应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830163A CN110830163A CN201910959839.0A CN201910959839A CN110830163A CN 110830163 A CN110830163 A CN 110830163A CN 201910959839 A CN201910959839 A CN 201910959839A CN 110830163 A CN110830163 A CN 11083016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cm
- mutual information
- data packet
- decoding
- sig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315 distribution fun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1186 cumul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606 norma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62 f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99 gro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04L1/0013—Rate matching, e.g. puncturing or repetition of code symbo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互信息的RCM速率自适应控制方法,接收端基于互信息衡量数据分组的解码不确定度,通过建立数据分组解码成功概率与互信息之间的函数关系,从而根据发送端发送的RCM符号块的信噪比和RCM解码之后的变量节点的置信信息自适应的选择合适的初始包和增量包数量,并将初始包和增量包数量以及信道解码结果反馈给发送端,发送端根据接收端反馈的RCM符号块的RCM解码和信道解码结果来确定是否进行下一个数据分组的传输,并且根据接收端反馈的初始包和增量包数量来确定发送到接收端的RCM符号块。另外本发明通过准确估计增量包数量,大大减少了增量补发的次数,传输效率较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互信息的RCM速率自适应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无线信道下,由于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受到阴影衰落、多径效应以及多普勒频移的影响,导致无线信道的状态是时变的。如何在时变的无线信道下最大限度地利用频谱资源,实现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是无线通信中的关键问题。
为了提高信道利用率,根据信道状态动态调整发送速率是有效的方法。自适应传输技术于20世纪60年代被J.F.Hays提出,通过根据实时获取的信道状态来调整传输参数,使系统的传输速率与信道状态动态匹配,从而提高信道利用率。自适应编码调制(AdaptiveModulation and Coding,AMC)技术是在当前无线通信系统中广泛使用的自适应传输技术。在AMC系统中,预先设计了多种调制编码方式,发送端根据信道条件选择不同的调制编码方式,控制发送速率,使得传输速率与信道状态匹配。AMC存在若干缺点,如:需要预先设计多种调制编码方式,系统实现复杂度高;其次,由于调制与编码的组合方式有限,只能实现粗粒度的速率调整,导致系统的频谱效率出现台阶式的变化,造成频谱效率的浪费;需要准确的信道估计并及时反馈给发送端,不适用于长时延的通信环境等。
近年来出现的无缝速率自适应技术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方案。该技术基于无速率码进行调制符号映射,根据信道状态改变发送的调制符号数,能够在较大的信噪比范围内实现无缝速率自适应调整。
目前常见的无速率码包括Raptor、Strider、Spinal和RCM等。Raptor在删除信道下具有接近香农限的优良性能,在噪声信道应用时,其信噪比的自适应范围受限于系统所采用的调制方式,因此Raptor主要用于链路层编码。Spinal、Strider和RCM将编码符号直接映射成调制符号,能够工作在很宽的信噪比范围,适用于物理层编码。但是,Spinal、Strider的译码复杂度高,而RCM与Spinal、Strider相比具有更低的译码复杂度,因此应用更广泛。
现有的RCM速率自适应控制方法需要知道准确的信噪比信息,由于信噪比估计存在误差,而且发送端无法获得即时的信噪比信息,当信噪比估计误差较大,或者信道往返时延(Round Trip Time,RTT)较长时,直接采用估计的信噪比选择发送符号数难以获得较高的传输效率,传输效率较低。另外,无速率码的解码复杂度一般都比较高,且解码器的工作量会随着传输次数急剧增长,而现有算法在对算法性能进行验证时,仅仅考虑了传输时延和传输效率,没有考虑算法的解码复杂度,导致算法的解码复杂度偏高,在实际系统中难以应用。
综上所述,提出一种传输效率较高、传输时延低、复杂度低的RCM速率自适应控制方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基于互信息的RCM速率自适应控制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方法由于信噪比估计存在误差且发送端无法获得即时的信噪比信息而导致的传输效率较低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互信息的RCM速率自适应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RCM符号块,并对其进行RCM解码和信道解码,根据其信噪比和RCM解码之后的变量节点的置信信息计算推荐的初始包数量和增量包数量;其中,接收端接收的RCM符号块为初始包或者增量包;
S2、接收端将推荐的初始包数量、增量包数量以及RCM解码和信道解码之后的结果作为反馈信息反馈至发送端;
S3、发送端接收反馈信息,若解码成功,则对下一组待发送的信息比特进行信道编码生成新的数据分组,然后对数据分组进行RCM编码,并根据推荐的初始包数量选择初始包发送到接收端;否则,根据推荐的增量包数量补发增量包到接收端。
进一步优选地,步骤S1中计算推荐的初始包数量和增量包数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确定不同信噪比条件下以及不同RCM符号数下的数据分组接收的互信息的平均值随RCM符号数的变化率ΔMI;
S12、在实际的速率自适应传输过程中,接收端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实时统计信噪比的概率分布,并基于该信噪比概率分布计算ΔMI的累计概率分布;
S13、确定不同信噪比条件下数据分组解码成功概率与数据分组接收的互信息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该关系确定使得数据分组的解码成功概率达到预设概率的互信息阈值;
S14、根据ΔMI的累计概率分布、互信息阈值MITH和RCM符号的最小发送粒度Δm为数据分组计算推荐的初始包数量和增量包数量,使得下一次解码时接收端接收到的互信息能够以预设概率pTH大于互信息阈值MITH。
进一步优选地,步骤S11中计算数据分组接收的互信息的平均值随RCM符号数的变化率ΔMI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1、在高斯信道下,设置不同的信噪比,采用不同的RCM符号数对数据分组进行解码,计算数据分组经过RCM解码之后数据分组接收的互信息;
进一步优选地,步骤S12中计算数据分组接收的互信息的平均值随RCM符号数的变化率ΔMI的累计概率分布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21、接收端接收RCM符号块,利用帧头的导频信息估计接收信号的信噪比;
S122、将信噪比的区间以一定的信噪比步长ΔSNR量化为L个区间{SNR1,SNR2,...,SNRL},且SNR1<SNR2<...<SNRL;
S123、每隔ΔT时间,对不同信噪比出现的次数进行统计,得到信噪比的概率分布函数PDF(SNR),其中SNR1≤SNR≤SNRL;
进一步优选地,确定互信息阈值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31、在高斯信道下,设置不同的信噪比,采用不同的RCM符号数对数据分组进行RCM解码;
S132、根据RCM解码后输出的变量节点的置信信息计算数据分组接收的互信息,并对数据分组进行信道解码;
S133、若解码得到的信息比特通过CRC校验,则判定数据分组解码成功,否则判定数据分组解码失败;
S134、得到不同信噪比条件下数据分组解码成功概率与数据分组接收的互信息之间的关系;
S135、根据所得数据分组解码成功概率与数据分组接收的互信息之间的关系,找出使得数据分组解码成功概率为预设概率的数据分组接收的互信息,将此值设置为互信息阈值。
进一步优选地,所求推荐的初始包数量为所求推荐的增量包数量为其中,MITH为使得数据分组的解码成功概率达到预设概率的互信息阈值,ΔMI为数据分组接收的互信息的平均值随RCM符号数的变化率,Ik-1为数据分组经过前k-1次传输后,接收端接收到的互信息。
进一步优选地,当数据分组已接收的互信息Ik-1超过阈值MITH时,推荐的增量包数量mk(k≥2)为RCM符号的最小发送粒度。
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互信息的RCM速率自适应控制方法,根据RCM的解码特性,即在信道质量较好时,发送端只需要发送少量的编码符号,接收端就能解码成功,当信道质量较差时,需要发送较多的编码符号,接收端才能成功解码。在无线时变信道下,为了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需要解决数据分组的传输调度问题,即确定每次发送的初始包、增量包的数量,使得系统为每个数据分组发送的符号数刚好能够使得数据分组解码成功。本发明基于互信息衡量数据分组的解码不确定度通过建立数据分组解码成功概率与互信息之间的函数关系,自适应的选择合适的初始包和增量包数量,使速率自适应传输系统具有较高的传输效率。
2、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基于互信息的RCM速率自适应控制方法通过自适应选择合适的初始包和增量包数量,可以大大减少数据分组所需要的传输次数,从而降低数据传输时延。同时,也大大减少了解码复杂度。
3、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互信息的RCM速率自适应控制方法能够根据单个数据分组的解码不确定度准确估计增量包大小,减少增量补发的次数,大大提高了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提出的基于互信息的RCM速率自适应控制方法的系统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信道编码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黑云信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不同信噪比条件下的数据分组接收的互信息的平均值与RCM符号数的关系曲线;其中,图(a)为信噪比处于3dB-9dB的数据分组接收的互信息的平均值与RCM符号数的关系曲线,图(b)为信噪比处于10dB-19dB的数据分组接收的互信息的平均值与RCM符号数的关系曲线;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不同信噪比条件下数据分组解码成功概率与数据分组接收的互信息I(Y:R)之间的关系曲线;
图6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互信息的RCM速率自适应控制方法的传输效率、平均传输次数与理论值进行归一化后的比较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互信息的RCM速率自适应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RCM符号块,并对其进行RCM解码和信道解码,根据其信噪比和RCM解码之后的变量节点的置信信息计算推荐的初始包数量和增量包数量;其中,接收端接收的RCM符号块包括初始包或增量包;
S2、接收端将推荐的初始包数量、增量包数量以及RCM解码和信道解码之后的结果ACK/NACK作为反馈信息反馈至发送端;
S3、发送端接收反馈信息,若接收到ACK,则表明前一个数据分组解码成功,对下一组待发送的信息比特进行信道编码生成新的数据分组,然后对数据分组进行RCM编码,并根据推荐的初始包数量mk(k=1)选择初始包发送到接收端;否则,传输次数k加1,即k←k+1,发送端根据推荐的增量包数量mk(k≥2)补发增量包到接收端,重复步骤S1-S3直至数据分组解码成功。具体的,信道编码包括CRC校验和高码率的信道编码,可以为高码率的LDPC。
为了更进一步的说明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基于互信息的RCM速率自适应控制方法,下面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详述: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进行无线通信在具体实施时,采用如图2所示的信道编码方式。一个数据分组包含3552比特的信息数据,16比特的CRC校验,144比特的BCH编码,384比特的LDPC编码,总共包含4096比特。其中信息比特为1的概率p=0.5。RCM编码采用[-4,-4,-2,-1,+1,+2,+4,+4]的权重集,并建立黑云信道模型,如图3所示。
具体的,步骤S1中计算推荐的初始包数量和增量包数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预先统计不同信噪比条件下以及不同RCM符号数下的数据分组接收的互信息的平均值随RCM符号数的变化率ΔMI;
具体的,包括以下步骤:
S111、在高斯信道下,设置不同的信噪比,采用不同的RCM符号数对数据分组进行解码,计算数据分组经过RCM解码之后数据分组接收的互信息I(Y:R),其中,Y为经过信道编码后的数据分组,R为接收端接收到的RCM符号块;
S112、计算不同信噪比和不同RCM符号数下的互信息I(Y:R)的平均值具体的,不同信噪比条件下的数据分组接收的互信息的平均值与RCM符号数的关系如图4所示,其中图4中的(a)图为信噪比处于3dB-9dB的数据分组接收的互信息的平均值与RCM符号数的关系曲线,图4中的(b)图为信噪比处于10dB-19dB的数据分组接收的互信息的平均值与RCM符号数的关系曲线;
S113、对随RCM解码符号数的变化率ΔMI进行分段拟合,得到如表1所示的拟合结果,表1对图4中信噪比处于4dB-15dB的与RCM符号数的关系曲线进行了两段拟合,一段设置另一段设置从而得到不同信噪比条件下随RCM符号数的变化率ΔMI。
表1
S12、在实际的速率自适应传输过程中,接收端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实时统计信噪比的概率分布,并基于该信噪比概率分布计算所得数据分组接收的互信息的平均值随RCM符号数的变化率ΔMI的累计概率分布;
具体的,包括以下步骤:
S121、接收端接收RCM符号块,利用帧头的导频信息估计接收信号的信噪比;
S122、将信噪比的区间以一定的信噪比步长ΔSNR量化为L个区间{SNR1,SNR2,...,SNRL},且SNR1<SNR2<...<SNRL;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信噪比范围为3dB—19dB,ΔSNR=0.1dB,L取值为170;
S123、每隔ΔT时间,对不同信噪比出现的次数进行统计,得到信噪比的概率分布函数PDF(SNR),其中SNR1≤SNR≤SNRL;
具体的,可以采用指数加权滑动平均法对不同信噪比出现的次数进行统计,通信过程中,每间隔ΔT时间,对信噪比SNRl出现的次数进行更新,将信噪比出现的次数N(SNRl)更新为l∈{1,2,...L},其中,λ为指数加权平滑因子,为上一次所得的SNRl出现的次数,ΔN(SNRl)为ΔT时间内信噪比SNRl出现的次数,本实施例中,ΔT=20ms。然后得到SNRl出现的概率其中,根据不同信噪比出现的概率,得到信噪比的概率分布函数PDF(SNR),其中,SNR1≤SNR≤SNRL。
S124、根据信噪比概率分布函数计算数据分组接收的互信息的平均值随RCM符号数的变化率ΔMI的概率分布PDF(ΔMI),进而计算出ΔMI的累计分布函数
S13、统计得出不同信噪比条件下数据分组解码成功概率与数据分组接收的互信息I(Y:R)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该关系确定使得数据分组的解码成功概率达到预设概率的互信息阈值MITH;解码成功概率的预期值可以根据系统指标设置,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预设概率取值为99.9%;
具体的,包括以下步骤:
S131、在高斯信道下,设置不同的信噪比,采用不同的RCM符号数对数据分组进行RCM解码;
S132、根据RCM解码后输出的变量节点的置信信息计算数据分组接收的互信息,并对数据分组进行信道解码;
S133、若解码得到的信息比特通过CRC校验,则判定数据分组解码成功,否则判定数据分组解码失败;
S134、统计得出不同信噪比条件下数据分组解码成功概率与数据分组接收的互信息I(Y:R)之间的关系,如图5所示,其中横坐标表示数据分组接收的互信息I(Y:R),纵坐标表示数据分组解码成功概率,不同曲线表示不同信噪比条件下两者之间的关系;
S135、根据所得数据分组解码成功概率与数据分组接收的互信息I(Y:R)之间的关系,找出使得数据分组解码成功概率为99.9%的数据分组接收的互信息,将此值设置为互信息阈值MITH。如图5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信噪比条件下,当I(Y:R)达到4020时,数据分组的解码成功概率能够达到99.9%,能够保证绝大部分数据分组解码成功,因此将MITH设置为4020。
S14、根据ΔMI的累计概率分布、互信息阈值MITH和RCM符号的最小发送粒度Δm为数据分组选择合适的初始包数量mk(k=1)、增量包数量mk(k≥2),使得下一次解码时接收端接收到的互信息能够以预设概率pTH大于互信息阈值MITH。
具体的,当数据分组经过前k-1(k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次传输后,接收端接收到的互信息Ik-1,第k次发送端发送的RCM符号数为mk,接收端总共接收的互信息Ik大于MITH的概率由于povth≥pTH,则也可以表示为由于MITH和Ik-1为已知量,mk的计算就取决于ΔMI。根据步骤S124所得的关于ΔMI的概率分布函数,获得满足且使mk最小的互信息变化率,记为ΔMI′,则ΔMI′应满足CDF(ΔMI′)=1-pTH。故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当k=1时,Ik-1=0,得到初始包的数量为当k≥2时,得到增量包的数量为
当预设概率pTH分别为0.8和0.9时,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互信息的RCM速率自适应控制方法的传输效率、平均传输次数与理论值进行归一化后的比较结果如图6所示。图中理论值是假设信道状态完全已知的条件下,系统在黑云信道下的传输效率和平均传输次数。平均传输次数决定了接收端的平均解码次数,即解码复杂度,并决定了数据分组的平均传输时延。
从图6可以看出,当pTH=0.8时,算法的传输效率约为理论值的87%,平均传输次数约为理论值的1.1倍。当pTH=0.9时,算法的传输效率约为理论值的90%,平均传输次数约为理论值的1.2倍。由上可知,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互信息的RCM速率自适应控制方法传输效率较高,基本接近理想值。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互信息的RCM速率自适应控制方法,采用互信息衡量数据分组的解码不确定度,通过建立数据分组解码成功概率与数据分组已接收的互信息之间的函数关系,从而自适应的选择合适的初始包和增量包数量,基于数据分组互信息的方法可以准确估计初始包和增量包的数量,减少增量补发的次数,使速率自适应传输系统具有较高的传输效率和较低的传输时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基于互信息的RCM速率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RCM符号块,并对其进行RCM解码和信道解码,根据其信噪比和RCM解码之后的变量节点的置信信息计算推荐的初始包数量和增量包数量;其中,接收端接收的RCM符号块为初始包或者增量包;
S2、接收端将推荐的初始包数量、增量包数量以及RCM解码和信道解码之后的结果作为反馈信息反馈至发送端;
S3、发送端接收反馈信息,若解码成功,则对下一组待发送的信息进行信道编码生成新的数据分组,然后对数据分组进行RCM编码,根据推荐的初始包数量选择初始包发送到接收端;否则,根据推荐的增量包数量补发增量包到接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互信息的RCM速率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的方法包括:
S11、确定不同信噪比条件下以及不同RCM符号数下的数据分组接收的互信息的平均值随RCM符号数的变化率ΔMI;
S12、在实际的速率自适应传输过程中,接收端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实时统计信噪比的概率分布,并基于该信噪比概率分布计算ΔMI的累计概率分布;
S13、确定不同信噪比条件下数据分组解码成功概率与数据分组接收的互信息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该关系确定使得数据分组的解码成功概率达到预设概率的互信息阈值;
S14、根据ΔMI的累计概率分布、互信息阈值MITH和RCM符号的最小发送粒度Δm为数据分组计算推荐的初始包数量和增量包数量,使得下一次解码时接收端接收到的互信息能够以预设概率pTH大于互信息阈值MITH。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互信息的RCM速率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2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21、接收端接收RCM符号块,利用帧头的导频信息估计接收信号的信噪比;
S122、将信噪比的区间以一定的信噪比步长ΔSNR量化为L个区间{SNR1,SNR2,...,SNRL},且SNR1<SNR2<...<SNRL;
S123、每隔ΔT时间,对不同信噪比出现的次数进行统计,得到信噪比的概率分布函数PDF(SNR),其中SNR1≤SNR≤SNRL;
S124、根据信噪比概率分布函数计算数据分组接收的互信息的平均值随RCM符号数的变化率ΔMI的概率分布PDF(ΔMI),进而计算出ΔMI的累计分布函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互信息的RCM速率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3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31、在高斯信道下,设置不同的信噪比,采用不同的RCM符号数对数据分组进行RCM解码;
S132、根据RCM解码后输出的变量节点的置信信息计算数据分组接收的互信息,并对数据分组进行信道解码;
S133、若解码得到的信息比特通过CRC校验,则判定数据分组解码成功,否则判定数据分组解码失败;
S134、得到不同信噪比条件下数据分组解码成功概率与数据分组接收的互信息之间的关系;
S135、根据所得数据分组解码成功概率与数据分组接收的互信息之间的关系,找出使得数据分组解码成功概率为预设概率的数据分组接收的互信息,将此值设置为互信息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互信息的RCM速率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数据分组已接收的互信息Ik-1超过阈值MITH时,推荐的增量包数量mk(k≥2)为RCM符号的最小发送粒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59839.0A CN110830163B (zh) | 2019-10-10 | 2019-10-10 | 一种基于互信息的rcm速率自适应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59839.0A CN110830163B (zh) | 2019-10-10 | 2019-10-10 | 一种基于互信息的rcm速率自适应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830163A true CN110830163A (zh) | 2020-02-21 |
CN110830163B CN110830163B (zh) | 2020-11-17 |
Family
ID=69549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959839.0A Active CN110830163B (zh) | 2019-10-10 | 2019-10-10 | 一种基于互信息的rcm速率自适应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830163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46863A (zh) * | 2013-07-03 | 2013-10-09 | 同济大学 | 一种算术域比特交织编码调制方法 |
CN106160943A (zh) * | 2016-07-05 | 2016-11-23 | 重庆邮电大学 | 基于无率码和高阶qam自适应解调的速率自适应方法 |
CN108063648A (zh) * | 2017-11-21 | 2018-05-22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rcm编码矩阵的构造方法 |
-
2019
- 2019-10-10 CN CN201910959839.0A patent/CN11083016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46863A (zh) * | 2013-07-03 | 2013-10-09 | 同济大学 | 一种算术域比特交织编码调制方法 |
CN106160943A (zh) * | 2016-07-05 | 2016-11-23 | 重庆邮电大学 | 基于无率码和高阶qam自适应解调的速率自适应方法 |
CN108063648A (zh) * | 2017-11-21 | 2018-05-22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rcm编码矩阵的构造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6)
Title |
---|
LU FANG ET AL.: "A Parallel Belief Propagation Decoding Algorithm for Rate Compatible Modulation.",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 |
MASANORI YOFUNE ET AL.: "Low latency IR-HARQ scheme for WLAN system.", 《2017 IEEE 13TH MALAYSI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MICC)》 * |
WENGUI RAO ET AL.: "An Efficient Rate Compatible Modulation.", 《IEEE ACCESS》 * |
周峰.: "基于无速率码的卫星自适应可靠多播协议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2019年》 * |
宋海娜.: "基于无率纠错码的收端速率自适应算法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2018年》 * |
宋经伟.: "基于无速率码的卫星通信自适应算法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2018年》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830163B (zh) | 2020-11-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U2348115C2 (ru) | Надежное обнаружение стирания и управление мощностью на основании частоты стирания в замкнутом контуре | |
US6915477B2 (en) | Delay sensitive adaptive quality control loop for rate adaptation | |
CN101053269B (zh) | 通信网络中的资源分配 | |
US7720136B2 (en) | Adaptive coding and modulation based on link performance prediction | |
US7787530B2 (en) | Multi-channel adapative quality control loop for link rate adaptation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s | |
KR101522059B1 (ko) | Ofdma 시스템에서 harq를 사용하는 스펙트럼 효율 링크 적응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6533623B (zh) | 跨协议通信方法及装置 | |
WO2009066915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port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8668350B (zh) | 混合自动重发请求在时间相关性信道下的功率有效性设计方法 | |
US20130042157A1 (en) | Throughput improvement in wireless systems | |
EP1810418B1 (en) |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mutual information based power control | |
CN112713966A (zh) | 基于似然估计修正信噪比的编码调制切换方法 | |
CN105471550A (zh) | 自适应信道调整方法 | |
CN104009822A (zh) | 基于非理想信道估计含窄带干扰的新型解调修正方法 | |
WO2009102190A2 (en) | Dynamic harq with adaptive power control for wireless transmission | |
CN101753177B (zh) | 一种基于应答反馈控制信令的信噪比估计方法 | |
Nayak et al. | Novel Markov chain based URLLC link adaptation method for 5G vehicular networking | |
Luo et al. |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ided link adaptation for downlink NOMA systems with channel imperfections | |
KR101402906B1 (ko)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력 제어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
Hoang et al. | Buffer and channel adaptive transmission over fading channels with imperfect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 |
Nemeth et al. | Soft-ACK feedback based link adaptation for latency critical applications in 5G/B5G | |
CN110830163B (zh) | 一种基于互信息的rcm速率自适应控制方法 | |
CN116582227B (zh) | 用于链路自适应的动态错误率目标 | |
Xu et al. | Packet encoding for data freshness and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with delayed feedback | |
RU2344546C1 (ru) | Адаптация скорости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в ofdm-системе при наличии поме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