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24775B -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24775B
CN110824775B CN201911179500.5A CN201911179500A CN110824775B CN 110824775 B CN110824775 B CN 110824775B CN 201911179500 A CN201911179500 A CN 201911179500A CN 110824775 B CN110824775 B CN 1108247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light reflect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7950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24775A (zh
Inventor
杨怀伟
马俊才
曲博文
余超智
刘友会
汤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7950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247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247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247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247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247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5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specially adapted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主要技术方案为: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二者光传导方向相互垂直;光源和第一反光件,分别设置在第一导光板的导光方向上相背的两侧,第一反光件将光源发出并经第一导光板传导的初始光线反射至第二导光板;第二导光板一侧边设置有第二反光件,相邻的另一侧边设置有第三反光件和第四反光件,第二反光件与第一反光件相对,传导至第二导光板的光线经第二反光件、第三反光件以及第四反光件的依次反射,形成在第二导光板中传导的与初始光线垂直的二次调节光线,并与初始光线于预设区域重叠。所述背光模组能够实现二次调光、实现HDR调节。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是液晶显示装置的关键组件之一,是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背后的一种光源,背光模组的发光状态、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装置的视觉效果。
为了使液晶显示装置显示的图像更加真实,展现更多的亮部和暗部细节,为画面带来更丰富的色彩和更生动自然的细节表现,从而使得显示画面更接近人眼所见,可以将HDR(High Dynamic Range)即高动态范围技术应用于背光模组中。但是,对于侧入式背光模组,即发光二极管(简称LED)光源在导光板侧边结构的背光模组,只能将背光分割成与LED光源相同数量的调光区域,这种情况下同一LED光源控制的区域在同一时间只能是一种亮度,此区域内便不能形成明暗差别,不能二次调光,所以不能够有效的形成HDR调节。
所以上述的技术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使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侧入式背光模组不能够二次调光、不能有效的形成HDR调节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
层叠设置的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所述第一导光板与所述第二导光板的光传导方向相互垂直;
光源和第一反光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导光方向上相背的两侧,所述第一反光件能够将所述光源发出并经所述第一导光板传导的初始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二导光板;
所述第二导光板一侧边设置有第二反光件,相邻的另一侧边设置有第三反光件和第四反光件,所述第二反光件与所述第一反光件相对,传导至所述第二导光板的光线经所述第二反光件、第三反光件以及第四反光件的依次反射,形成在所述第二导光板中传导的与所述初始光线垂直的二次调节光线,并与所述初始光线于预设区域重叠;
其中,所述第四反光件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可以处于透射状态或反射状态,多个所述第四反光件均用于与控制器连接,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多个所述第四反光件中处于反射状态的数量,以控制所述预设区域的数量和位置。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可选地,前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第一反光件具有沿所述第一导光板侧边设置的长条状的反光镜面,且所述第一反光件的反光镜面与所述第一导光板所在的平面呈45度夹角。
可选地,前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光源包括并排且间隔设置的多个发光单体;
所述第二反光件的数量与所述发光单体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第二反光件沿所述第二导光板侧边设置,且沿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导光方向依次相距第一预设距离排列成阶梯状,多个所述第二反光件分别与多个所述发光单体一一对应;
其中,所述第二反光件具有反光镜面,所述第二反光件的反光镜面与所述第二导光板所在的平面呈45度夹角,每个所述第二反光件的反光镜面能够反射对应的所述发光单体发出的初始光线。
可选地,前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第三反光件位于所述第二导光板两个相邻侧边的转角处,所述第三反光件具有反光镜面,所述第三反光件的反光镜面与所述第二导光板垂直,且所述第三反光件的反光镜面与所述第二反光件反射过来的光线成45度夹角。
可选地,前述的背光模组,其还包括:
第三导光板,所述第三导光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光板的光传导方向上的一侧边,所述第四反光件设置在所述第三导光板中;
多个所述第四反光件沿所述第二导光板的侧边设置,且沿所述第二导光板的光传导方向依次相距第二预设距离排列成阶梯状。
可选地,前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第四反光件与所述第三导光板滑动连接,所述第四反光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电磁铁层、永磁铁层、反光层和透光层,所述电磁铁层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并固定在所述第三导光板上,所述永磁铁层与所述电磁铁层可分离连接,所述永磁铁层与所述反光层和所述透光层固定连接;
其中,当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磁铁层吸持所述永磁铁层,使所述第四反光件处于透射状态,所述透光层与所述第三反光件相对,所述第三反光件反射过来的光线从所述透光层穿过,当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磁铁层排斥所述永磁铁层,使所述永磁铁层携带所述反光层和所述透光层相对所述第三导光板滑动,并远离所述电磁铁层预设距离,所述第四反光件处于反射状态,所述反光层与所述第三反光件相对,所述第三反光件反射过来的光线被所述反光层反射形成所述二次调节光线。
可选地,前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第三导光板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电磁铁层固定在所述凹槽的槽底,所述永磁铁层与所述反光层和所述透光层形成的主体部分与所述凹槽的侧壁滑动连接。
可选地,前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凹槽的侧壁设置有滑道,且所述滑道靠近所述凹槽的槽口处设置有限位部,所述主体部分的侧壁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道滑动连接。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背光模组;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层叠设置的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所述第一导光板与所述第二导光板的光传导方向相互垂直;
光源和第一反光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导光方向上相背的两侧,所述第一反光件能够将所述光源发出并经所述第一导光板传导的初始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二导光板;
所述第二导光板一侧边设置有第二反光件,相邻的另一侧边设置有第三反光件和第四反光件,所述第二反光件与所述第一反光件相对,传导至所述第二导光板的光线经所述第二反光件、第三反光件以及第四反光件的依次反射,形成在所述第二导光板中传导的与所述初始光线垂直的二次调节光线,并与所述初始光线于预设区域重叠;
其中,所述第四反光件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可以处于透射状态或反射状态,多个所述第四反光件均用于与控制器连接,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多个所述第四反光件中处于反射状态的数量,以控制所述预设区域的数量和位置。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显示装置;
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层叠设置的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所述第一导光板与所述第二导光板的光传导方向相互垂直;
光源和第一反光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导光方向上相背的两侧,所述第一反光件能够将所述光源发出并经所述第一导光板传导的初始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二导光板;
所述第二导光板一侧边设置有第二反光件,相邻的另一侧边设置有第三反光件和第四反光件,所述第二反光件与所述第一反光件相对,传导至所述第二导光板的光线经所述第二反光件、第三反光件以及第四反光件的依次反射,形成在所述第二导光板中传导的与所述初始光线垂直的二次调节光线,并与所述初始光线于预设区域重叠;
其中,所述第四反光件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可以处于透射状态或反射状态,多个所述第四反光件均用于与控制器连接,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多个所述第四反光件中处于反射状态的数量,以控制所述预设区域的数量和位置。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其包括两层叠且光传导方向相互垂直的导光板,其中第一导光板的侧边设置光源,使光源发出的光能够从第一导光板的一侧传导至另一侧,即第一导光板就可以实现背光的功能。再配合的在第一导光板设置光源向背的另一侧设置第一反光件,则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第一导光板传导之后不会直接射出,还可以反射至第二导光板,再通过第二反光件、第三反光件以及第四反光件的依次反射,可以使进入第二导光板的光线沿第二导光板以垂直于光源发出的初始光线的方向传导,进而形成能够与光源发出的初始光线在预设区域重叠的二次调节光线,实现了对导光板预设区域的发光亮度的增强。另外,第四反光件的数量是多个,能够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处于透射状态或者反射状态,即可以通过控制器的控制第四反光件,实现对二次调节光线的控制,进而控制二次调节光线与初始光线的重叠位置以及重叠位置的数量,实现HDR调节,能够使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显示的图像更加真实,展现更多的亮部和暗部细节,为画面带来更丰富的色彩和更生动自然的细节表现,从而使得显示画面更接近人眼所见。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光传导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第一导光板沿其光传导方向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于第二反光件处沿第二导光板的光传导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第四反光件的结构示意图。
1-第一导光板,2-第二导光板,3-光源,31-发光单体,4-第一反光件,5-第二反光件,6-第三反光件,7-第四反光件,71-电磁铁层,72-永磁铁层,73-反光层,74-透光层,8-第三导光板,10-初始光线,20-第二光线,30-第三光线,40-第四光线,50-二次调节光线,60-预设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提出的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导光板1和第二导光板2,所述第一导光板1与所述第二导光板2的光传导方向相互垂直;光源3和第一反光件4,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光板1的导光方向上相背的两侧,所述第一反光件4能够将所述光源3发出并经所述第一导光板1传导的初始光线10反射至所述第二导光板2;所述第二导光板2一侧边设置有第二反光件5,相邻的另一侧边设置有第三反光件6和第四反光件7,所述第二反光件5与所述第一反光件4相对,传导至所述第二导光板2的光线经所述第二反光件5、第三反光件6以及第四反光件7的依次反射,形成在所述第二导光板2中传导的与所述初始光线10垂直的二次调节光线50,并与所述初始光线10于预设区域60重叠;其中,所述第四反光件7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可以处于透射状态或反射状态,多个所述第四反光件7均用于与控制器连接,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多个所述第四反光件7中处于反射状态的数量,以控制所述预设区域60的数量和位置。
具体地,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是利用光学级材料、利用其极高折射率且不吸光的特性,作为将点光源3(例如LED光源3)转换成面光源3的部件,例如导光板可以是亚克力/PC板材。
其中,为实现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效果,第一导光板1和第二导光板2需要为光传导方向相互垂直的,此处垂直指的是光线沿第一导光板1的传输方向与沿第二导光板2传输的方向是垂直的,这样当光线在第一导光板1和第二导光板2中同时进行传导时,光线会在某一区域重叠,进而实现光亮增加的效果。
光源3可以是LED光源3,由于光源3设置在第一导光板1的侧边,且为第一导光板1导光方向上的一个侧边,所以光源3优选为长条状的,即光源3可以是有多个发光单体31(LED灯珠)间隔构成。
第一反光件4与光源3相背的设置在第一导光板1的光传导方向上的两侧,这样光源3发出的初始光线10通过第一导光板1传导并作为液晶面板的背光之后,通过第一导光板1将要射出的初始光线10射在第一反光件4上,这样第一反光件4就可以将初始光线10反射出第一导光板1,使其进入第二导光板2中。第一反光件4可以是反光镜,或者是具有反光膜层的棱镜,只要能够将光源3发出的经第一导光板1传输的初始光线10反射至第二导光板2即可。第一反光件4可以是通过胶接、卡接等方式直接固定在第一导光板1的侧边,也可以是直接镶嵌在第一导光板1的侧边上,或者第一反光件4设置在一个导光条中,然后与导光条作为整体固定在第一导光板1的侧边。
设置第二反光件5的用途和目的,是将经第一反光件4反射并垂直进入第二导光板2的光线(称之为第二光线20)再次反射,最好是将第二光线20垂直于初始光线10进行反射,且反射的第二光线20沿第二导光板2传导,所形成的光线称之为第三光线30。第二反光件5可以是反光镜,或者是具有反光膜层的棱镜,并且可以根据反射初始光线10并形成第二光线20的需要,设置合适的反光角度。第二反光件5可以是一体的结构也可以是分体式的结构,即第二反光件5可以是多个。第二反光件5在第二导光板2侧边的设置方式可以参考第一反光件4在第一导光板1侧边的设置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设置第三反光件6与第二反光件5的目的类似,是将第三光线30反射形成垂直于第二导光板2光线传导方向的光线(称之为第四光线40),且平行于第二导光板2。第三反光件6也可以是反光镜,或者是具有反光膜层的棱镜,可以通过粘贴或者卡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二导光板2上,或者直接镶嵌在第二导光板2上,或者通过导光块或导光条设置在第二导光板2的侧边。
由于第四光线40具有上述的特性,所以第四光线40需要直接传导至第四反光件7,并由第四反光件7传导或者反射,所以第四反光件7需要能够在透射状态和反射状态之间切换。这样在第四反光件7处于透射状态时,第四光线40就可以透过第四反光件7直接射出,在第四反光件7处于反射状态时,第四光线40就可以被反射而形成二次调节光线50,且二次调节光线50的传输方向需要与第二导光板2的光传导方向相同,这样二次调节光线50就可以在第二导光板2中传输,并在某一区域与第二导光板2中的发光区域重叠,以形成亮度加强。其中,为了实现HDR的调节即实现二次调光,第四反光件7优选为多个且均与控制器连接,以便通过控制器控制第四反光件7处于透射状态或反射状态,以实现对预设区域60的二次调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其包括两层叠且光传导方向相互垂直的导光板,其中第一导光板1的侧边设置光源3,使光源3发出的光能够从第一导光板1的一侧传导至另一侧,即第一导光板1就可以实现背光的功能。再配合的在第一导光板1设置光源3向背的另一侧设置第一反光件4,则光源3发出的光线经第一导光板1传导之后不会直接射出,还可以反射至第二导光板2,再通过第二反光件5、第三反光件6以及第四反光件7的依次反射,可以使进入第二导光板2的光线沿第二导光板2以垂直于光源3发出的初始光线10的方向传导,进而形成能够与光源3发出的初始光线10在预设区域60重叠的二次调节光线50,实现了对导光板预设区域60的发光亮度的增强。另外,第四反光件7的数量是多个,能够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处于透射状态或者反射状态,即可以通过控制器的控制第四反光件7,实现对二次调节光线50的控制,进而控制二次调节光线50与初始光线10的重叠位置以及重叠位置的数量,实现HDR调节,能够使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显示的图像更加真实,展现更多的亮部和暗部细节,为画面带来更丰富的色彩和更生动自然的细节表现,从而使得显示画面更接近人眼所见。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第一反光件4具有沿所述第一导光板1侧边设置的长条状的反光镜面,且所述第一反光件4的反光镜面与所述第一导光板1所在的平面呈45度夹角。
具体地,第一反光件4可以是长条状的结构,以便沿第一导光板1的一侧边设置,同时长条状的第一反光件4可以方便的设置长条状的反光镜面,这样还便于第一反光件4相对与第一导光板1的固定和连接。例如第一反光件4可以是长条状的反光镜、或者是长条状的具有反光面的棱镜。
如图2和图4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光源3包括并排且间隔设置的多个发光单体31。所述第二反光件5的数量与所述发光单体31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第二反光件5沿所述第二导光板2侧边设置,且沿所述第一导光板1的导光方向依次相距第一预设距离排列成阶梯状,多个所述第二反光件5分别与多个所述发光单体31一一对应;其中,所述第二反光件5具有反光镜面,所述第二反光件5的反光镜面与所述第二导光板2所在的平面呈45度夹角,每个所述第二反光件5的反光镜面能够反射对应的所述发光单体31发出的初始光线10。
具体地,每个发光单体31在第一导光板1中传导时形成的是一个条形发亮区域,第二导光板2中传导的二次调节光线50在第二导光板2中形成的也是一条发亮的区域,上述的两个发亮的区域在预设的区域重叠,则形成加亮区域。正是基于上述原理,光源3的发光单体31的数量可以尽可能的多,以便能够根据液晶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需要调整光重叠的区域的位置和数量。
第二反光件5需要将全部发光单体31发出的初始光线10沿第二导光板2的光传导方向反射,且光线之间不可以干扰,所以第二反光件5需要的数量为多个、设置成台阶状,并一一对应发光单体31,这样每个发光单体31发出的光线经第一导光板1传导后,并经第一反光件4反射之后,可以对应的由一个第二反光件5进行反射,由于相邻两个第二反光件5是台阶形式设置,相距有第一预设距离,所以可以保证每个第二反光件5反射后的第二光线20可以互不干涉,并在第二导光板2中正常的传导。其中,第一预设距离可以为第二反光件5的反光面的宽度。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第三反光件6位于所述第二导光板2两个相邻侧边的转角处,所述第三反光件6具有反光镜面,所述第三反光件6的反光镜面与所述第二导光板2垂直,且所述第三反光件6的反光镜面与所述第二反光件5反射过来的光线成45度夹角。
具体地,第三反光件6的反光镜面需要能够将第二反光件5反射过来的全部第三光线30反射,并形成第四光线40,避免光线的损失,所以第三反光件6在第二导光板2光传导方向的投影面积,等于第二反光件5在第二导光板2光传导方向的投影面积。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三导光板8,所述第三导光板8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光板2的光传导方向上的一侧边,所述第四反光件7设置在所述第三导光板8中;多个所述第四反光件7沿所述第二导光板2的侧边设置,且沿所述第二导光板2的光传导方向依次相距第二预设距离排列成阶梯状。
具体的,由于第四光线40具有上述的传导方向的特性,所以第四光线40需要直接传导至第四反光件7,并由第四反光件7传导或者反射,因此优选的将第四反光件7设置在一块导光板上,即设置在第三导光板8上,以便第四光线40能够顺利的传导,同时便于多个第四反光件7的设置。
由上述介绍的本发明实施的原理可知,要想更好的控制光重叠区域的位置和数量,不仅需要控制器的控制,基础在与提供可控的二次调节光线50,因此第四反光件7的数量优选的与光源3的发光单体31的数量对应,且每个第四反光件7的发射形成的二次调节光线50相互之间不可干涉,进而参考第二反光件5的设置方式,将多个第四反光件7设置成台阶状。其中,第二预设距可以等于单个第四反光件7的反光宽度。
如图2和图5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四反光件7与所述第三导光板8滑动连接,所述第四反光件7包括层叠设置的电磁铁层71、永磁铁层72、反光层73和透光层74,所述电磁铁层71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并固定在所述第三导光板8上,所述永磁铁层72与所述电磁铁层71可分离连接,所述永磁铁层72与所述反光层73和所述透光层74固定连接。
其中,当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磁铁层71吸持所述永磁铁层72,使所述第四反光件7处于透射状态,所述透光层74与所述第三反光件6相对,所述第三反光件6反射过来的光线从所述透光层74穿过,当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磁铁层71排斥所述永磁铁层72,使所述永磁铁层72携带所述反光层73和所述透光层74相对所述第三导光板8滑动,并远离所述电磁铁层71预设距离,所述第四反光件7处于反射状态,所述反光层73与所述第三反光件6相对,所述第三反光件6反射过来的光线被所述反光层73反射形成所述二次调节光线5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导光板8设置有多个凹槽(图中未示出),所述电磁铁层71固定在所述凹槽的槽底,所述永磁铁层72与所述反光层73和所述透光层74形成的主体部分与所述凹槽的侧壁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凹槽的侧壁设置有滑道(图中未示出),且所述滑道靠近所述凹槽的槽口处设置有限位部,所述主体部分的侧壁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道滑动连接。
具体地,还可以在电磁铁层71和永磁铁层72之间设置复位弹簧。凹槽的优选为截面是矩形或者三角形的槽,同时第四反光件7为截面为矩形或者三角形的柱体。为了实现第四反光件7的发射功能,反光层73可以为与第二导光板2所在的平面成45度夹角的反光镜,或者具有反光面的棱镜,该层的结构还可以参考第一反光件4或第二反光件5的结构进行设置。
实施例二
本发明的实施例二提出的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如图1-图4所示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导光板1和第二导光板2,所述第一导光板1与所述第二导光板2的光传导方向相互垂直;光源3和第一反光件4,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光板1的导光方向上相背的两侧,所述第一反光件4能够将所述光源3发出并经所述第一导光板1传导的初始光线10反射至所述第二导光板2;所述第二导光板2一侧边设置有第二反光件5,相邻的另一侧边设置有第三反光件6和第四反光件7,所述第二反光件5与所述第一反光件4相对,传导至所述第二导光板2的光线经所述第二反光件5、第三反光件6以及第四反光件7的依次反射,形成在所述第二导光板2中传导的与所述初始光线10垂直的二次调节光线50,并与所述初始光线10于预设区域60重叠;其中,所述第四反光件7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可以处于透射状态或反射状态,多个所述第四反光件7均用于与控制器连接,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多个所述第四反光件7中处于反射状态的数量,以控制所述预设区域60的数量和位置。
具体地,本实施例二中所述的背光模组可直接使用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背光模组,具体的实现结构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中描述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其使用的背光模组包括两层叠且光传导方向相互垂直的导光板,其中第一导光板1的侧边设置光源3,使光源3发出的光能够从第一导光板1的一侧传导至另一侧,即第一导光板1就可以实现背光的功能。再配合的在第一导光板1设置光源3向背的另一侧设置第一反光件4,则光源3发出的光线经第一导光板1传导之后不会直接射出,还可以反射至第二导光板2,再通过第二反光件5、第三反光件6以及第四反光件7的依次反射,可以使进入第二导光板2的光线沿第二导光板2以垂直于光源3发出的初始光线10的方向传导,进而形成能够与光源3发出的初始光线10在预设区域60重叠的二次调节光线50,实现了对导光板预设区域60的发光亮度的增强。另外,第四反光件7的数量是多个,能够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处于透射状态或者反射状态,即可以通过控制器的控制第四反光件7,实现对二次调节光线50的控制,进而控制二次调节光线50与初始光线10的重叠位置以及重叠位置的数量,实现HDR调节,能够使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显示的图像更加真实,展现更多的亮部和暗部细节,为画面带来更丰富的色彩和更生动自然的细节表现,从而使得显示画面更接近人眼所见。
实施例三
本发明的实施例二提出的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图1-图4所示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导光板1和第二导光板2,所述第一导光板1与所述第二导光板2的光传导方向相互垂直;光源3和第一反光件4,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光板1的导光方向上相背的两侧,所述第一反光件4能够将所述光源3发出并经所述第一导光板1传导的初始光线10反射至所述第二导光板2;所述第二导光板2一侧边设置有第二反光件5,相邻的另一侧边设置有第三反光件6和第四反光件7,所述第二反光件5与所述第一反光件4相对,传导至所述第二导光板2的光线经所述第二反光件5、第三反光件6以及第四反光件7的依次反射,形成在所述第二导光板2中传导的与所述初始光线10垂直的二次调节光线50,并与所述初始光线10于预设区域60重叠;其中,所述第四反光件7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可以处于透射状态或反射状态,多个所述第四反光件7均用于与控制器连接,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多个所述第四反光件7中处于反射状态的数量,以控制所述预设区域60的数量和位置。
具体地,本实施例三中所述的背光模组可直接使用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背光模组,具体的实现结构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中描述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其使用的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包括两层叠且光传导方向相互垂直的导光板,其中第一导光板1的侧边设置光源3,使光源3发出的光能够从第一导光板1的一侧传导至另一侧,即第一导光板1就可以实现背光的功能。再配合的在第一导光板1设置光源3向背的另一侧设置第一反光件4,则光源3发出的光线经第一导光板1传导之后不会直接射出,还可以反射至第二导光板2,再通过第二反光件5、第三反光件6以及第四反光件7的依次反射,可以使进入第二导光板2的光线沿第二导光板2以垂直于光源3发出的初始光线10的方向传导,进而形成能够与光源3发出的初始光线10在预设区域60重叠的二次调节光线50,实现了对导光板预设区域60的发光亮度的增强。另外,第四反光件7的数量是多个,能够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处于透射状态或者反射状态,即可以通过控制器的控制第四反光件7,实现对二次调节光线50的控制,进而控制二次调节光线50与初始光线10的重叠位置以及重叠位置的数量,实现HDR调节,能够使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显示的图像更加真实,展现更多的亮部和暗部细节,为画面带来更丰富的色彩和更生动自然的细节表现,从而使得显示画面更接近人眼所见。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层叠设置的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所述第一导光板与所述第二导光板的光传导方向相互垂直;
光源和第一反光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导光方向上相背的两侧,所述第一反光件能够将所述光源发出并经所述第一导光板传导的初始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二导光板;
所述第二导光板一侧边设置有第二反光件,相邻的另一侧边设置有第三反光件和第四反光件,所述第二反光件与所述第一反光件相对,传导至所述第二导光板的光线经所述第二反光件、第三反光件以及第四反光件的依次反射,形成在所述第二导光板中传导的与所述初始光线垂直的二次调节光线,并与所述初始光线于预设区域重叠;
其中,所述第四反光件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可以处于透射状态或反射状态,多个所述第四反光件均用于与控制器连接,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多个所述第四反光件中处于反射状态的数量,以控制所述预设区域的数量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反光件具有沿所述第一导光板侧边设置的长条状的反光镜面,且所述第一反光件的反光镜面与所述第一导光板所在的平面呈45度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包括并排且间隔设置的多个发光单体;
所述第二反光件的数量与所述发光单体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第二反光件沿所述第二导光板侧边设置,且沿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导光方向依次相距第一预设距离排列成阶梯状,多个所述第二反光件分别与多个所述发光单体一一对应;
其中,所述第二反光件具有反光镜面,所述第二反光件的反光镜面与所述第二导光板所在的平面呈45度夹角,每个所述第二反光件的反光镜面能够反射对应的所述发光单体发出的初始光线,并使反射的光线沿第二导光板的光传导方向传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反光件位于所述第二导光板两个相邻侧边的转角处,所述第三反光件具有反光镜面,所述第三反光件的反光镜面与所述第二导光板垂直,且所述第三反光件的反光镜面与所述第二反光件反射过来的光线成45度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导光板,所述第三导光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光板的光传导方向上的一侧边,所述第四反光件设置在所述第三导光板中;
多个所述第四反光件沿所述第二导光板的侧边设置,且沿所述第二导光板的光传导方向依次相距第二预设距离排列成阶梯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反光件与所述第三导光板滑动连接,所述第四反光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电磁铁层、永磁铁层、反光层和透光层,所述电磁铁层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并固定在所述第三导光板上,所述永磁铁层与所述电磁铁层可分离连接,所述永磁铁层与所述反光层和所述透光层固定连接;
其中,当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磁铁层吸持所述永磁铁层,使所述第四反光件处于透射状态,所述透光层与所述第三反光件相对,所述第三反光件反射过来的光线从所述透光层穿过;当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磁铁层排斥所述永磁铁层,使所述永磁铁层携带所述反光层和所述透光层相对所述第三导光板滑动,并远离所述电磁铁层预设距离,所述第四反光件处于反射状态,所述反光层为反光镜或具有反光面的棱镜,所述反光层与所述第三反光件相对,所述第三反光件反射过来的光线被所述反光层反射形成所述二次调节光线;
所述第三导光板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电磁铁层固定在所述凹槽的槽底,所述永磁铁层与所述反光层和所述透光层形成的主体部分与所述凹槽的侧壁滑动连接;
所述凹槽的侧壁设置有滑道,且所述滑道靠近所述凹槽的槽口处设置有限位部,所述主体部分的侧壁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道滑动连接。
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背光模组。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如权利要求7所述显示装置。
CN201911179500.5A 2019-11-27 2019-11-27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08247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79500.5A CN110824775B (zh) 2019-11-27 2019-11-27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79500.5A CN110824775B (zh) 2019-11-27 2019-11-27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24775A CN110824775A (zh) 2020-02-21
CN110824775B true CN110824775B (zh) 2022-04-15

Family

ID=69559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79500.5A Active CN110824775B (zh) 2019-11-27 2019-11-27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24775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2444A (zh) * 2009-10-20 2012-05-23 夏普株式会社 背光源装置、具备它的图像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03225773A (zh) * 2012-06-27 2013-07-31 南京大学 一种侧光式led动态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6301061U (zh) * 2017-01-04 2017-07-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91751A (ja) * 2010-02-16 2011-09-29 Panasonic Corp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WO2012144449A1 (ja) * 2011-04-22 2012-10-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2444A (zh) * 2009-10-20 2012-05-23 夏普株式会社 背光源装置、具备它的图像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03225773A (zh) * 2012-06-27 2013-07-31 南京大学 一种侧光式led动态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6301061U (zh) * 2017-01-04 2017-07-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24775A (zh) 2020-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84008B2 (ja) 指向性バックライト
US8950923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display
CN102207576B (zh) 光源装置和立体显示设备
US9285597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stereoscopic display
JP6793261B2 (ja) カラー調整された発光パターンを有するマルチビューバックライト
EP3244251B1 (en) Light path adjustmen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KR20180050642A (ko) 시간-다중화된 백라이트 및 이를 사용한 멀티뷰 디스플레이
US20140036529A1 (en) Light source device, display uni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7924063B (zh) 双向准直器
CN109239965A (zh) 一种显示器件及其控制方法
US20120306861A1 (e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display
CN110673388A (zh) 显示面板及其显示方法、显示装置
US20120256974A1 (en) Light source device, display, and electronic unit
US10393945B2 (en) Directional backlight unit an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3105697A (zh) 光源装置、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4251464A (zh) 显示模块与光导引装置
JP2018534601A (ja) 二面コリメータ、および同コリメータを用いた格子ベースの背面照明を使用した3d電子ディスプレイ
CN104570483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130162694A1 (en) Light source device, display uni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KR20160056258A (ko) 프로젝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3105699A (zh) 光源设备、显示设备和电子装置
CN110824775B (zh)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JP7063081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
KR20170019086A (ko) 백 라이트 유닛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0058347A (zh) 光源模组和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