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12996A - 气液分离装置以及换热分离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气液分离装置以及换热分离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12996A
CN110812996A CN201910968937.0A CN201910968937A CN110812996A CN 110812996 A CN110812996 A CN 110812996A CN 201910968937 A CN201910968937 A CN 201910968937A CN 110812996 A CN110812996 A CN 1108129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heat exchange
separation
liquid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6893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中山
王峰
赵建宁
黄斌
杨建荣
沈永斌
王�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Energy Group Ningxia Co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Energy Group Ningxia Co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Energy Group Ningxia Co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Energy Group Ningxia Co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6893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12996A/zh
Publication of CN1108129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129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0/00Combinations of methods or devices for separating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50/20Combinations of devices covered by groups B01D45/00 and B01D46/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液分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装置以及换热分离系统,所述气液分离装置(10)包括气液分离壳体(12),所述气液分离壳体(12)设置有待分离气进入的进气口(120),所述气液分离壳体(12)的周向壁(121)上设置有分离通道(124),所述分离通道(124)具有与所述进气口(120)相连通的分离进气口以及供分离后的气体排出的分离排气口。该气液分离装置不易被堵塞,提高了分离效果和分离效率。通过在换热分离系统中设置本申请所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可提高换热后待分离气的分离效果和分离效率,并同时使得气液分离装置不易被液体或是掺杂有固体的液体所堵塞,由此可大大减少清理作业,提高整个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Description

气液分离装置以及换热分离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液分离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气液分离装置以及换热分离系统。
背景技术
气液分离技术可应用于气体除尘,油水分离及液体脱除杂质等多种工业及民用应用场合。以煤气化后的合成气(CO和H2)为原料,在催化剂和适当反应条件下合成油,这种反应称为费托反应,费托反应中合成的产品油气温度较高,且通常混有液体和破碎的催化剂颗粒等物质。因此,费托反应中产生的产品油气在降温后,还需除进行气液分离以除去混有的液体以及一些固体颗粒如催化剂。
目前,现有的气液分离装置是利用设置在其中的除沫丝网对费托反应中产生的产品油气进行分离,然而,产品油气中的固液物极易堵塞除沫丝网,不仅要经常清理除沫丝网,而且降低了分离效果和分离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气液分离装置中的除沫丝网易于堵塞的问题,提供气液分离装置,该气液分离装置具有用于气液分离的分离通道,这样气液分离装置不易被堵塞,提高了分离效果和分离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气液分离装置,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壳体,所述气液分离壳体设置有待分离气进入的进气口,所述气液分离壳体的周向壁上设置有分离通道,所述分离通道具有与所述进气口相连通的分离进气口以及供分离后的气体排出的分离排气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分离通道,不仅实现了气液分离,而且使得所述分离通道不易被堵塞,由此,提高了分离效果和分离效率,并且减少了清理作业。
优选地,所述气液分离壳体的周向壁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分离通道,多个所述分离通道沿所述气液分离壳体的周向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分离通道呈波浪状;和/或
所述分离通道具有供分离出的液体排出的分离液排出口。
优选地,所述气液分离壳体包括彼此相互间隔设置的多个分离板,多个所述分离板共同围合形成所述气液分离壳体的周向壁,相邻的所述分离板之间形成所述分离通道,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分离板的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壳体内的一端彼此限定形成所述分离进气口,相邻的两个所述分离板的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壳体外的一端彼此限定形成所述分离排气口。
优选地,所述气液分离壳体包括设置在所述气液分离壳体内且能够覆盖所述周向壁的内壁的第一多孔板;和/或,
所述气液分离壳体包括设置在所述气液分离壳体外且能够覆盖所述周向壁的外壁的第二多孔板。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换热分离系统,所述换热分离系统包括换热分离主体,所述换热分离主体包括换热装置以及连接于所述换热装置且能够接收由所述换热装置排出的换热后的待分离气的气液分离装置,所述气液分离装置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通过在换热分离系统中设置本申请所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可提高换热后待分离气的分离效果和分离效率,并同时使得气液分离装置不易被液体或是掺杂有固体的液体所堵塞,由此可大大减少清理作业,提高整个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优选地,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换热主体,所述换热主体上设置有换热气通道,所述换热气通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供待换热气进入的换热气进口和供换热后的待换热气排出且与所述进气口相连通的换热气出口,所述换热主体上设置有主换热气通道,所述主换热气通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供与所述待换热气换热的主换热气进入的主换热气进口和供换热后的所述主换热气排出的主换热气出口,所述换热气通道的中心轴线和所述主换热气通道的中心轴线彼此成夹角设置。
优选地,所述换热主体上设置有多条所述换热气通道和多列所述主换热气通道,多条所述换热气通道和多列所述主换热气通道在沿垂直于所述待换热气的流动方向上彼此相互交错分布。
优选地,每列所述主换热气通道包括多个主换热通孔,多个所述主换热通孔沿所述待换热气的流动方向排列。
优选地,所述换热装置包括封头组件,所述封头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换热主体的所述主换热气进口所在侧的第一封头和所述换热主体的所述主换热气出口所在侧的第二封头,其中:所述第一封头上设置有供主换热气进入的主换热气总进口,所述第一封头包括多个能够分别依次罩设相应数量的所述主换热气进口的第一罩体,所述第二封头上设置有将换热后的主换热气导出的主换热气总出口,所述第二封头包括多个能够分别依次罩设相应数量的所述主换热气出口的第二罩体,所述第一封头和所述第二封头设置为能够使得主换热气交替经过所述第一罩体和所述第二罩体。
优选地,所述换热分离系统包括罩设在所述换热分离主体的外部的换热分离壳体,所述换热分离壳体上设置有分别供主换热气进入所述换热装置的第一总进口和排出所述换热装置的第一总出口,所述换热分离壳体上设置有分别供待换热气进入所述换热装置的第二总进口和排出所述换热分离壳体的第二总出口;
所述换热分离壳体和所述换热分离主体之间形成有供分离后的待分离气流动且与所述第二总出口和所述分离排气口相连通的流动间隙。
优选地,当所述分离通道设有供分离出的液体排出的分离液排出口时;
所述气液分离壳体包括能够覆盖所述周向壁的一端的接液壁,所述接液壁延伸超出所述周向壁,所述接液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分离液排出口相连通的排液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换热分离系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换热分离系统的具有气液分离装置部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具有气液分离装置部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具有气液分离装置部分的气液分离装置中的气液分离壳体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换热分离系统的换热装置中的换热主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换热分离系统;10-气液分离装置;12-气液分离壳体;120-进气口;121-周向壁;122-分离板;124-分离通道;125-连接筋;126-接液壁;128-排液孔;14a-第一多孔板;14b-第二多孔板;16-降液管;20-换热装置;21-换热分离壳体;210-第二总出口;211-第一壳体;212-分离液总出口;213-第二壳体;215-过渡筒体;22a-第一封头;22b-第二封头;220a-主换热气总进口;220b-主换热气总出口;23-流动间隙;24-换热主体;240-换热气通道;241-主换热通孔;242-主换热气通道;243-换热板;244-换热气总进口;245-封装板;246-罩体;247-密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结合附图和实际应用中的所示的方位理解,“内、外”是指部件的轮廓的内、外。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装置,结合图1和图2中所示,气液分离装置10包括气液分离壳体12,气液分离壳体12设置有待分离气进入的进气口120,例如可在气液分离壳体12的顶壁开设进气口120以供待分离气进入,气液分离壳体12的周向壁121上设置有分离通道124,分离通道124用于气液分离,分离通道124具有与进气口120相连通的分离进气口以及供分离后的气体排出的分离排气口,所述分离进气口可设置于相应的分离通道124的位于气液分离壳体12内的第一端,所述分离排气口可设置于相应的分离通道124的位于气液分离壳体12外的第二端,也就是说,分离通道124可沿周向壁121的厚度方向进行延伸。可以理解的是,待分离气由进气口120进入到气液分离壳体12内,待分离气向周向壁121流动,在分离通道124的作用下,待分离气中的液体(其中会掺杂固定颗粒)沉降下来,而待分离气中的气体部分则由所述分离排气口排出,分离通道124设置为能够阻碍待分离气中的液体或掺杂有固体的液体向所述分离排气口的移动而使得液体或掺杂有固体的液体沉降,而气体部分则排出所述分离排气口,由此可实现气液分离。通过设置分离通道124,不仅实现了气液分离,而且使得分离通道124不易被堵塞,由此,提高了分离效果和分离效率,并且减少了清理作业。气液分离装置10可用于分离费托反应中的产品油气,产品油气中的掺杂有固体的液体可被分离出。还需要指出的是,气液分离壳体12的形状并不受到特别的限制,例如方形或者呈柱状均可。
为了进一步提高分离效果和分离效率,分离通道124可呈波浪状,其中,波浪状中的波峰以及波谷的形状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波峰和波谷的横截面均可呈等腰梯形状、或呈V型。
另外,可设置能够覆盖周向壁121的一端的接液壁126,此外,分离通道124可设有供分离出的液体排出的分离液排出口,其中,所述分离液排出口可设置在分离通道124的底部即靠近接液壁126的一侧以便于分离出的液体或者掺杂有固体的液体排出,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分离液排出口可设置在周向壁121的底端面,为了便于将分离出的液体导出到气液分离壳体12的外部,可在接液壁126上设置与所述分离液排出口相连通的排液孔128,结合图2和图3中所示,可设置多个如3-6个排液孔128,另外,可在排液孔128处设置降液管16以更好的将分离出的液体排出。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中所示,周向壁121的底端可与接液壁126形成有间隙以便于分离液排出分离通道124,接液壁126可与周向壁121的外壁部分进行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分离效果和分离效率,可在气液分离壳体12的周向壁121上设置多个分离通道124,多个分离通道可124沿气液分离壳体12的周向均匀分布。当气液分离壳体12呈方形时,每个侧壁上的分离通道124可沿相应的侧壁的延伸方向均匀分布。
结合图3和图4中所示,气液分离壳体12可优选按照下述方式进行设置,由此可便于气液分离壳体12的制备。气液分离壳体12可包括彼此相互间隔设置的多个分离板122,多个分离板122共同围合形成气液分离壳体12的周向壁121,相邻的分离板122之间形成分离通道124,其中:相邻的两个分离板122的位于气液分离壳体12内的一端彼此限定形成所述分离进气口,相邻的两个分离板122的位于气液分离壳体12外的一端彼此限定形成所述分离排气口,此外,还可理解的是,相邻的两个分离板122的靠近接液壁126的一端彼此限定形成所述分离液排出口。接液壁126设置在周向壁121的底部且能够覆盖周向壁121的底端,气液分离壳体12的顶部设置有能够覆盖周向壁121的远离接液壁126的一端的顶壁。
为了提高气液分离壳体12的结构稳固性,如图4中所示,可设置连接多个分离板122的连接筋125,连接筋125可沿垂直于分离通道124的方向延伸。
另外,气液分离壳体12可包括设置在气液分离壳体12内且能够覆盖周向壁121的内壁的第一多孔板14a,这样,在待分离气进入分离通道124前,可首先通过第一多孔板14a,由此可阻挡待分离气中所掺杂的固体颗粒,这样,进一步提高了分离效果和分离效率。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多孔板14a具有多个第一孔,第一多孔板14a的开孔率可优选为60-80%,由此不仅能够实现所需的分离效果和分离效率,而且使得第一孔不易堵塞。此外,第一孔的直径可优选开设为10mm-30mm。
为了进一步提高分离效果和分离效率,气液分离壳体12可包括设置在气液分离壳体12外且能够覆盖周向壁121的外壁的第二多孔板14b,这样,在待分离气排出分离通道124前,可通过第二多孔板14b,由此可阻挡待分离气中所掺杂的固体颗粒,这样,进一步提高了分离效果和分离效率。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多孔板14b具有多个第二孔,第二多孔板14b的开孔率可优选为50-70%,由此不仅能够实现所需的分离效果和分离效率,而且使得第二孔不易堵塞。此外,第二孔的直径可优选开设为25mm-35m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换热分离系统,如图1中所示,换热分离系统1包括换热分离主体,所述换热分离主体包括换热装置20以及连接于换热装置20且能够接收由换热装置20排出的换热后的待分离气的气液分离装置10,气液分离装置10为本申请所述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10,可以理解的是,待分离气可在分离之前首先进入换热装置20中进行换热如降温后再进入气液分离装置10中进行气液分离。例如费托反应中的高温的产品油气可先进入换热装置20中进入降温,然后换热后的气体作为待分离气排入到气液分离装置10中进行气液分离。通过在换热分离系统1中设置本申请所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10,可提高换热后待分离气的分离效果和分离效率,并同时使得气液分离装置10不易被液体或是掺杂有固体的液体所堵塞,由此可大大减少清理作业,提高整个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结合图1和图5中所示,换热装置20可包括换热主体24,可在换热主体24上设置换热气通道240,换热气通道240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供待换热气如高温的油气进入的换热气进口和供换热后的待换热气排出且与进气口120相连通的换热气出口,换热主体24上设置有主换热气通道242,主换热气通道242供与待换热气发生热交换的主换热气如冷却气通过,主换热气通道242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供主换热气进入的主换热气进口和供换热后的主换热气排出的主换热气出口,其中:换热气通道240的中心轴线和主换热气通道242的中心轴线彼此成夹角设置,例如二者之间的夹角可为70-110°,优选地,换热气通道240的中心轴线可与主换热气通道242的中心轴线彼此相互垂直。换热气通道240可沿待换热气的流动方向延伸,主换热气通道242可沿垂直于待换热气流动的方向延伸,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换热气通道240可沿换热主体24的高度方向延伸,主换热气通道242可沿换热主体24的厚度方向延伸。换热气通道240可优选沿竖直方向延伸,主换热气通道242可优选沿水平方向延伸。
为了提高换热效果和换热效率,可在换热主体24上设置多条换热气通道240和多列主换热气通道242,多条换热气通道240和多列主换热气通道242在沿垂直于所述待换热气的流动方向上可彼此相互交错分布。需要说明的是,可在换热主体24的设置有换热气进口的一端设置能够罩住所有的换热气进口的罩体246,并在罩体246上开设换热气总进口244,进入换热气总进口244的待换热气可分别进入到各个换热气通道240中。换热主体24的换热气出口的一侧可通过具有伸缩性的伸缩管与进气口120相连通。
如图5中所示,每列主换热气通道242可包括多个主换热通孔241,多个主换热通孔241可沿所述待换热气的流动方向排列,通过将主换热通道242设置成为上述结构,可增加换热面积,从而能够提高换热效果和换热效率。
如图1中所示,换热装置20可包括封头组件,所述封头组件可包括分别设置在换热主体24的所述主换热气进口所在侧的呈波浪状的第一封头22a和换热主体24的所述主换热气出口所在侧的呈波浪状的第二封头22b,其中:第一封头22a上可设置有供主换热气如冷却气进入的主换热气总进口220a,主换热气总进口220a可设置在第一封头22a的靠近气液分离装置10的一端,第二封头22b上可设置有将换热后的主换热气导出的主换热气总出口220b,主换热气总出口220b可设置在第二封头22b的远离气液分离装置10的一端,第一封头22a和第二封头22b可设置为能够使得主换热气交替经过第一封头22a和第二封头22b的波峰位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封头22a可包括多个彼此相互连接的第一罩体,每个第一罩体能够罩住相应个数的所述主换热气进口,主换热气总进口220a可设置于邻近气液分离装置10的第一罩体上,第二封头22b可包括多个彼此相互连接的第二罩体,每个第二罩体能够罩住相应个数的所述主换热气出口,主换热气总出口220b可设置在远离气液分离装置10的第二罩体上,多个第二罩体可分别与多个第一罩体相对应,主换热气可交替经过所述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最终由主换热气总出口220b排出。
为了进一步提高换热分离系统1的气液分离效果,换热分离系统1可包括罩设在所述换热分离主体的外部的换热分离壳体21,换热分离壳体21上可设置有分别供主换热气进入换热装置20的第一总进口和排出换热装置20的第一总出口,需要说明的是,可在主换热气总进口220a上设置主换热气导入管,所述主换热气导入管可延伸出所述第一总进口,相应的,可在主换热气总出口220b上设置主换热气导出管,所述主换热气导出管可延伸出所述第一总出口,换热分离壳体21上可设置有分别供待换热气进入换热装置20的第二总进口和排出换热分离壳体21的第二总出口210,需要指出的是,换热气总进口244处可设置有换热气导入管,所述换热气导入管可延伸出第二总进口,其中,所述换热气导入管可为具有伸缩性的伸缩管。换热分离壳体21和所述换热分离主体之间可形成有供分离后的待分离气流动且与第二总出口210和所述分离排气口相连通的流动间隙23,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第二总进口可设置在换热分离壳体21的顶部,所述第二总出口可设置在换热分离壳体21的侧部,所述第一总进口和所述第一总出口均可设置在换热分离壳体21的侧部,所述第一总进口可位于所述第一总出口的下方。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中实心箭头所指,待换热气由第二总进口进入到换热装置20的换热气通道240中进行换热后,由所述换热气出口进入到气液分离装置10中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后的气体由所述分离排气口排出经过流动间隙23向上流动,最终由第二总出口210排出,另一方面,如图1中虚线箭头所指,主换热气可由主换热气总进口220a进入换热装置20的部分主换热气通道242中,并交替经过所述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最终由主换热气总出口220b排出。此外,分离出的液体或是掺杂有固体的液体可顺着分离通道124向下流动,最终通过接液壁126的排液孔128并由降液管16排出。此外,换热分离壳体21的底部设置排液总口以供分离出的液体排出。为了使得排液总口处的液体更加顺畅的排出,如图1中所示,降液管16可设置成为弯折状,这样,降低排液速度,减少了对排液总口的影响。
如图1中所示,换热分离壳体21包括第一壳体211、第二壳体213和连接第一壳体211和第二壳体213的过渡筒体215,第一壳体213设置于换热分离壳体21的底部,其中,所述第一总进口和所述第一总出口均开设在第一壳体211的侧壁,所述第二总进口开设在第一壳体211的顶部,所述第二总出口开设在第一壳体211的侧壁,排液总口可设置在第二壳体213的底部。其中,可使得第二壳体213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一壳体211的径向尺寸,过渡筒体215过滤连接在第一壳体211和第二壳体213之间,过渡筒体215可大致呈圆台状,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分离效果和分离效率。还需要指出的是,换热装置20可安装于第一壳体211的内部,气液分离装置10可安装于第三壳体213的内部。为了提高分离效果和分离效率,第一壳体211的高度不小于第三壳体213的高度,优选地,第一壳体211的高度与第三壳体213的高度之比为(1-2.5):1,此外,过渡筒体215的高度和换热分离壳体21的总高度之比为不大于0.05,由此可提高分离效果和分离效率。
如图5中所示,换热主体24可包括多组换热板组件,每组所述换热板组件可包括成对的呈波浪状的换热板243,成对的换热板243的波峰位置和波谷位置彼此相互对置,其中:波峰位置共同限定形成主换热通孔241,相邻的两组换热板组件之间形成换热气通道240。为了提高换热效果,可使得相邻的所述换热板组件的波峰相互交错设置。此外,加热主体24可呈长方体状,换热主体24可包括设置在多组换热板组件的主换热气通道242的开口的两侧的用于密封换热气通道240的两侧的一对密封板247,每个密封板247上设置避开主换热通孔241的相应开口如主换热气进口或是主换热气出口的避让孔,换热主体24可包括连接一对密封板247的一对封装板245,该对封装板245可彼此相互对置,这样,一对封装板245和一对密封板247可共同围合在换热主体24的外围。
为了便于流动间隙23中气体更好的向上流动以排出换热分离壳体21,可使得接液壁126延伸超出周向壁121。此外,接液壁126的外周缘与换热分离壳体21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以便在气体向上流动的过程中进行进一步分离,使得气体中所含有的液体落入到换热分离壳体21的底部。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装置(10)包括气液分离壳体(12),所述气液分离壳体(12)设置有待分离气进入的进气口(120),所述气液分离壳体(12)的周向壁(121)上设置有分离通道(124),所述分离通道(124)具有与所述进气口(120)相连通的分离进气口以及供分离后的气体排出的分离排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壳体(12)的周向壁(121)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分离通道(124),多个所述分离通道(124)沿所述气液分离壳体(12)的周向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通道(124)呈波浪状;和/或
所述分离通道(124)具有供分离出的液体排出的分离液排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壳体(12)包括彼此相互间隔设置的多个分离板(122),多个所述分离板(122)共同围合形成所述气液分离壳体(12)的周向壁(121),相邻的所述分离板(122)之间形成所述分离通道(124),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分离板(122)的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壳体(12)内的一端彼此限定形成所述分离进气口,相邻的两个所述分离板(122)的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壳体(12)外的一端彼此限定形成所述分离排气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壳体(12)包括设置在所述气液分离壳体(12)内且能够覆盖所述周向壁(121)的内壁的第一多孔板(14a);和/或,
所述气液分离壳体(12)包括设置在所述气液分离壳体(12)外且能够覆盖所述周向壁(121)的外壁的第二多孔板(14b)。
6.一种换热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分离系统(1)包括换热分离主体,所述换热分离主体包括换热装置(20)以及连接于所述换热装置(20)且能够接收由所述换热装置(20)排出的换热后的待分离气的气液分离装置(10),所述气液分离装置(10)为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20)包括换热主体(24),所述换热主体(24)上设置有换热气通道(240),所述换热气通道(240)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供待换热气进入的换热气进口和供换热后的待换热气排出且与所述进气口(120)相连通的换热气出口,所述换热主体(24)上设置有主换热气通道(242),所述主换热气通道(242)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供与所述待换热气换热的主换热气进入的主换热气进口和供换热后的所述主换热气排出的主换热气出口,所述换热气通道(240)的中心轴线和所述主换热气通道(242)的中心轴线彼此成夹角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主体(24)上设置有多条所述换热气通道(240)和多列所述主换热气通道(242),多条所述换热气通道(240)和多列所述主换热气通道(242)在沿垂直于所述待换热气的流动方向上彼此相互交错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每列所述主换热气通道(242)包括多个主换热通孔(241),多个所述主换热通孔(241)沿所述待换热气的流动方向排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20)包括封头组件,所述封头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换热主体(24)的所述主换热气进口所在侧的第一封头(22a)和所述换热主体(24)的所述主换热气出口所在侧的第二封头(22b),其中:所述第一封头(22a)上设置有供主换热气进入的主换热气总进口(220a),所述第一封头(22a)包括多个能够分别依次罩设相应数量的所述主换热气进口的第一罩体,所述第二封头(22b)上设置有将换热后的主换热气导出的主换热气总出口(220b),所述第二封头(22b)包括多个能够分别依次罩设相应数量的所述主换热气出口的第二罩体,所述第一封头(22a)和所述第二封头(22b)设置为能够使得主换热气交替经过所述第一罩体和所述第二罩体。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分离系统(1)包括罩设在所述换热分离主体的外部的换热分离壳体(21),所述换热分离壳体(21)上设置有分别供主换热气进入所述换热装置(20)的第一总进口和排出所述换热装置(20)的第一总出口,所述换热分离壳体(21)上设置有分别供待换热气进入所述换热装置(20)的第二总进口和排出所述换热分离壳体(21)的第二总出口(210);
所述换热分离壳体(21)和所述换热分离主体之间形成有供分离后的待分离气流动且与所述第二总出口(210)和所述分离排气口相连通的流动间隙(23)。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分离通道(124)设有供分离出的液体排出的分离液排出口时;
所述气液分离壳体(12)包括能够覆盖所述周向壁(121)的一端的接液壁(126),所述接液壁(126)延伸超出所述周向壁(121),所述接液壁(126)上设置有与所述分离液排出口相连通的排液孔(128)。
CN201910968937.0A 2019-10-12 2019-10-12 气液分离装置以及换热分离系统 Pending CN1108129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68937.0A CN110812996A (zh) 2019-10-12 2019-10-12 气液分离装置以及换热分离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68937.0A CN110812996A (zh) 2019-10-12 2019-10-12 气液分离装置以及换热分离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12996A true CN110812996A (zh) 2020-02-21

Family

ID=69549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68937.0A Pending CN110812996A (zh) 2019-10-12 2019-10-12 气液分离装置以及换热分离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12996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15960A (en) * 1975-03-17 1977-04-05 Heat/Fluid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Centrifugal separator for separating entrained liquid from a stream of liquid-bearing gases
US6019819A (en) * 1998-03-17 2000-02-01 Alpha Engineer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xtracting heat from contaminated waste steam
CN101664624A (zh) * 2009-09-21 2010-03-10 宁波威瑞泰默赛多相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捕雾器
CN102228765A (zh) * 2011-08-03 2011-11-02 江苏瑞吉格泰油气工程有限公司 改进的波纹板结构
CN202605898U (zh) * 2012-05-29 2012-12-19 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换热分离器
CN108662937A (zh) * 2018-05-30 2018-10-16 庐山市环绿时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15960A (en) * 1975-03-17 1977-04-05 Heat/Fluid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Centrifugal separator for separating entrained liquid from a stream of liquid-bearing gases
US6019819A (en) * 1998-03-17 2000-02-01 Alpha Engineer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xtracting heat from contaminated waste steam
CN101664624A (zh) * 2009-09-21 2010-03-10 宁波威瑞泰默赛多相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捕雾器
CN102228765A (zh) * 2011-08-03 2011-11-02 江苏瑞吉格泰油气工程有限公司 改进的波纹板结构
CN202605898U (zh) * 2012-05-29 2012-12-19 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换热分离器
CN108662937A (zh) * 2018-05-30 2018-10-16 庐山市环绿时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296616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бмена и/или реакции между текучими средами
KR100948900B1 (ko) 병류식 증기 액체 접촉 장치
KR101792550B1 (ko) 하향 유동 반응기를 위한 혼합 장치
US9095830B2 (en) Louver front faced inlet ducts
JP6718806B2 (ja) 流体流通装置
CN106422531B (zh) 换热器内置的卧式气水分离器及其气水分离方法
KR101603367B1 (ko) 병류 접촉 장치 내 액체 분배 개선
EP2021121B1 (en) Three phase vapor distributor
RU2330704C2 (ru)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ый жидкостный коллектор-смеситель для массообменной колонны
CN110812996A (zh) 气液分离装置以及换热分离系统
CN104661722A (zh) 形状增强的支撑格栅
RU2746734C1 (ru) Многослойный каталитический конвертер с межслойным охлаждением
CN101479029A (zh) 三相蒸汽分配器
EP4021625B1 (en) Grid-like symmetrical distributor or collector element
CN111957279A (zh) 微通道结构、具有其的微通道反应组件和微通道反应器
CN217526708U (zh) 除雾装置
CN206063972U (zh) 换热器内置的卧式气水分离器
CN205392080U (zh) 一种用于吸收塔的分离装置
CN111530382B (zh) 一种冷氢箱结构及固定床加氢反应器
KR101637057B1 (ko) 배수조를 구비한 라멜라 세퍼레이터
RU2165571C1 (ru)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 пластинчатый противоточный
SU997748A1 (ru) Сепаратор
CN219415838U (zh) 一种用于黄磷尾气降温净化处理装置
KR102574012B1 (ko) 종방향 개구를 갖는 혼합 및 분배 디바이스
SU850159A1 (ru) Горизонтальный сепарато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