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10351A - 一种蚕、桑、微生物混合培养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蚕、桑、微生物混合培养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10351A
CN110810351A CN201910976705.XA CN201910976705A CN110810351A CN 110810351 A CN110810351 A CN 110810351A CN 201910976705 A CN201910976705 A CN 201910976705A CN 110810351 A CN110810351 A CN 1108103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lberry
silkworm
silkworms
leaves
microorg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7670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瑞雪
汪泰初
胡飞
陈明
田善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Se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Se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91097670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103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08103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1035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33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New breeds of invertebrates
    • A01K67/04Silkwor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ir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桑、蚕、微生物混合培养的方法,过程包括:桑树栽植、蚕卵孵化、成蚕培养、发酵及筛选分离。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蚕、桑、微生物混合培养的方法,改进了桑蚕的套种套养模式,同时在桑蚕的套种套养模式中加入了微生物,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蚕、桑、微生物混合培养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桑树套种套养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蚕、桑、微生物混合培养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蚕丝业的发源地,是世界上养蚕和桑树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目前全国桑园面积已经达到80多万公顷,遍布包括我国华北和西北以南20多个省市自治区;蚕业,是我国部分地区的支柱产业,也是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桑树育种栽培、蚕种繁育、养蚕、蚕茧干燥和贮藏以及蚕茧、蚕种销售等,蚕是变态类昆虫,最常见的是桑蚕,又称家蚕,是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因此,养蚕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有丰富的桑叶,这也是蚕业包括桑树育种栽培的一个重要原因。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但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体育等诸多领域,与人类关系密切。
如今,桑蚕套种套养的模式比较发达,但是桑树的枯枝、枯叶大多不能被蚕利用,且埋在地下不容易被分解,利用率低;而大多数微生物恰恰具备腐化、分解纤维素的功能,如果在桑蚕的套种套养模式下加入微生物,使三者共同生存,则可显著提高桑树、蚕沙的利用率。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蚕、桑、微生物混合培养的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蚕、桑、微生物混合培养的方法,改进了桑蚕的套种套养模式,同时在桑蚕的套种套养模式中加入了微生物,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一种桑、蚕、微生物混合培养的方法,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1)对桑树进行栽植,并利用桑叶饲养成蚕;;
2)发酵:收集成蚕培养过程中的蚕沙和桑树掉落的枯枝、枯叶,置于发酵罐中,进行发酵,得到发酵料及富集后的微生物;
3)筛选分离:筛选并分离所述微生物,将分离后剩余的残渣对所述桑树植株施肥;将微生物制成微生物菌剂,并对桑树植株施肥。
以上技术方案达到的技术效果是:将蚕、桑树和微生物混合培养,桑树的嫩叶可以供蚕食用,蚕沙中含有多种有机物及微生物,利用蚕沙对桑树枝和桑树叶进行发酵,将桑树枝和桑树叶中的纤维素等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和能量;将发酵后获得的发酵液进行离心,得到微生物菌种,并将其制成微生物菌剂施入土壤,便于疏松土壤,并为土壤增加养分。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发酵的具体过程包括:
(21)将蚕的蚕沙和桑树枯枝、枯叶按照1-5∶1的重量份配比混合,并置于发酵罐中,搅拌均匀;
(22)控制发酵罐中的温度为20-30℃,12-15h后,打开发酵罐,将发酵液和发酵料分离;
(23)将发酵液于4℃、12000-15000rpm/min下进行离心,收集沉淀,获得微生物菌种。
以上技术方案达到的技术效果是:控制适合绝大多数细菌适宜的生长温度,利于蚕沙中细菌的繁殖,从而加快发酵速率,同时,提高发酵质量。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23)中的微生物菌种包括包括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3)中对微生物进行筛选分离时,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31)将微生物菌种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于培养箱中25±2℃、180rpm/min振荡培养20-24h,得微生物菌液;
(32)将步骤(31)获得的微生物菌液进行冷冻干燥,得到微生物菌剂。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对所述桑树的幼苗进行栽植时保持行距为1.5m~2.0m,株距为0.35m~0.45m。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施肥时,每次的施肥量为1100-1200kg/hm2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成蚕培养的具体方法为:
(1)摘取所述桑树成株上无虫咬、无露水、无雨水、未沾染其他杂质的幼嫩桑叶,剪碎喂养蚁蚕,直至蚁蚕长成一龄蚕进行一眠;
(2)待二龄蚕眠起后,将二龄蚕移至蚕床上进行喂养,摘取幼嫩的桑叶并将桑叶撕裂平铺在蚕床上进行喂养直至二龄蚕进行二眠;
(3)待三龄蚕眠起后,摘取桑叶直接铺设在蚕床上进行喂养直至三龄蚕进行三眠;
(4)待四龄大蚕眠起后,将大蚕移至地铺上进行饲养,摘取桑叶、条桑叶铺设喂养直至进行四眠;
(5)待五龄大蚕眠起后,继续摘取桑叶、条桑叶铺设喂养直至待吐丝结茧,为成熟蚕。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利用所述微生物菌种进行发酵时,发酵温度控制为28-40℃。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桑、蚕、微生物混合培养的方法,达到的技术效果是:
1)本发明将桑树、蚕和微生物进行混合培养,达到互利共生的目的,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2)本发明改进了桑蚕套种套养的模式,对不同成长阶段的蚕实行不同的饲喂方法,提高了蚕的成活率。
3)利用蚕沙便中的细菌对桑树枯枝、枯叶进行发酵,发酵料用于桑树的肥料,发酵液用于制备微生物菌剂施入土壤中,提高桑树的生长质量,形成稳定、环保的生态循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微生物菌种的鉴定方法:
将得到的发酵液进行稀释,致其浓度为10-5,然后置于LB固体培养基中进行平板划线,结果显示,平板中长出3种形态不同的单菌落;分别挑取三种不同的单菌落置于3个200ml LB液体培养基中,200r/min、27℃振荡培养8h,得到3种菌株的培养液;
分别按照TAKARA试剂盒上的方法对3种菌株中的基因组DNA进行提取,然后送去上海生工进行测序,结果标明,菌种分别为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桑、蚕、微生物混合培养的方法,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1)对桑树进行栽植,保持行距为1.5m,株距为0.35m,并利用桑叶饲养成蚕;
成蚕培养的方法为:
(1)摘取所述桑树成株上无虫咬、无露水、无雨水、未沾染其他杂质的幼嫩桑叶,剪碎喂养蚁蚕,直至蚁蚕长成一龄蚕进行一眠;
(2)待二龄蚕眠起后,将二龄蚕移至蚕床上进行喂养,摘取幼嫩的桑叶并将桑叶撕裂平铺在蚕床上进行喂养直至二龄蚕进行二眠;
(3)待三龄蚕眠起后,摘取桑叶直接铺设在蚕床上进行喂养直至三龄蚕进行三眠;
(4)待四龄大蚕眠起后,将大蚕移至地铺上进行饲养,摘取桑叶、条桑叶铺设喂养直至进行四眠;
(5)待五龄大蚕眠起后,继续摘取桑叶、条桑叶铺设喂养直至待吐丝结茧,为成熟蚕。
2)发酵:收集成蚕培养过程中的蚕沙和桑树掉落的枯枝、枯叶,置于发酵罐中,进行发酵,得到发酵料及富集后的微生物;发酵的具体过程为:
(21)将蚕的蚕沙和桑树枯枝、枯叶按照1∶1的重量份配比混合,并置于发酵罐中,搅拌均匀;
(22)控制发酵罐中的温度为20℃,12h后,打开发酵罐,将发酵液和发酵料分离,并将发酵液按照上述所述的菌种鉴定方法对其中的菌种进行鉴定;
(23)将发酵液于4℃、12000rpm/min下进行离心,收集沉淀,获得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体积比为1∶2∶1混合的微生物菌种。
3)筛选分离:筛选并分离所述微生物,将分离后剩余的残渣对所述桑树植株施肥;将微生物制成微生物菌剂,并对桑树植株施肥,每次的施肥量为1100kg/hm2;其中,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31)将微生物菌种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于培养箱中23℃、180rpm/min振荡培养20h,得微生物菌液;
(32)将步骤(31)获得的微生物菌液进行冷冻干燥,得到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体积比为2∶3∶2的微生物菌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桑、蚕、乳酸菌混合培养的方法,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桑、蚕、微生物混合培养的方法,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1)对桑树进行栽植,保持行距为2.0m,株距为0.45m,并利用桑叶饲养成蚕;
成蚕培养的方法为:
(1)摘取所述桑树成株上无虫咬、无露水、无雨水、未沾染其他杂质的幼嫩桑叶,剪碎喂养蚁蚕,直至蚁蚕长成一龄蚕进行一眠;
(2)待二龄蚕眠起后,将二龄蚕移至蚕床上进行喂养,摘取幼嫩的桑叶并将桑叶撕裂平铺在蚕床上进行喂养直至二龄蚕进行二眠;
(3)待三龄蚕眠起后,摘取桑叶直接铺设在蚕床上进行喂养直至三龄蚕进行三眠;
(4)待四龄大蚕眠起后,将大蚕移至地铺上进行饲养,摘取桑叶、条桑叶铺设喂养直至进行四眠;
(5)待五龄大蚕眠起后,继续摘取桑叶、条桑叶铺设喂养直至待吐丝结茧,为成熟蚕。
2)发酵:收集成蚕培养过程中的蚕沙和桑树掉落的枯枝、枯叶,置于发酵罐中,进行发酵,得到发酵料及富集后的微生物;发酵的具体过程为:
(21)将蚕的蚕沙和桑树枯枝、枯叶按照5∶1的重量份配比混合,并置于发酵罐中,搅拌均匀;
(22)控制发酵罐中的温度为30℃,15h后,打开发酵罐,将发酵液和发酵料分离;并将发酵液按照上述所述的菌种鉴定方法对其中的菌种进行鉴定;
(23)将发酵液于4℃、15000rpm/min下进行离心,收集沉淀,获得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体积比为2∶1∶1的混合微生物菌种。
3)筛选分离:筛选并分离所述微生物,将分离后剩余的残渣对所述桑树植株施肥;将微生物制成微生物菌剂,并对桑树植株施肥,每次的施肥量为1200kg/hm2;其中,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31)将微生物菌种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于培养箱中27℃、180rpm/min振荡培养24h,得微生物菌液;
(32)将步骤(31)获得的微生物菌液进行冷冻干燥,得到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体积比为1∶3∶2的微生物菌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桑、蚕、微生物混合培养的方法,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1)对桑树进行栽植,保持行距为1.75m,株距为0.40m,并利用桑叶饲养成蚕;
成蚕培养的方法为:
(1)摘取所述桑树成株上无虫咬、无露水、无雨水、未沾染其他杂质的幼嫩桑叶,剪碎喂养蚁蚕,直至蚁蚕长成一龄蚕进行一眠;
(2)待二龄蚕眠起后,将二龄蚕移至蚕床上进行喂养,摘取幼嫩的桑叶并将桑叶撕裂平铺在蚕床上进行喂养直至二龄蚕进行二眠;
(3)待三龄蚕眠起后,摘取桑叶直接铺设在蚕床上进行喂养直至三龄蚕进行三眠;
(4)待四龄大蚕眠起后,将大蚕移至地铺上进行饲养,摘取桑叶、条桑叶铺设喂养直至进行四眠;
(5)待五龄大蚕眠起后,继续摘取桑叶、条桑叶铺设喂养直至待吐丝结茧,为成熟蚕。
2)发酵:收集成蚕培养过程中的蚕沙和桑树掉落的枯枝、枯叶,置于发酵罐中,进行发酵,得到发酵料及富集后的微生物;发酵的具体过程为:
(21)将蚕的蚕沙和桑树枯枝、枯叶按照3∶1的重量份配比混合,并置于发酵罐中,搅拌均匀;
(22)控制发酵罐中的温度为25℃,13h后,打开发酵罐,将发酵液和发酵料分离;并将发酵液按照上述所述的菌种鉴定方法对其中的菌种进行鉴定;
(23)将发酵液于4℃、13500rpm/min下进行离心,收集沉淀,获得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体积比为3∶2∶1的混合微生物菌种。
3)筛选分离:筛选并分离所述微生物,将分离后剩余的残渣对所述桑树植株施肥;将微生物制成微生物菌剂,并对桑树植株施肥,每次的施肥量为1150kg/hm2;其中,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31)将微生物菌种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于培养箱中25℃、180rpm/min振荡培养22h,得微生物菌液;
(32)将步骤(31)获得的微生物菌液进行冷冻干燥,得到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体积比为4∶3∶2的微生物菌剂。
实施例4
按照实施例3步骤1)中成蚕的培养方法进行培养,记为对照组1;
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方法饲养成蚕,具体过程为:将准备好的新鲜的嫩桑叶从冰箱中取出来,等桑叶恢复到常温,用刀切成小块放入蚕盒中,蚁蚕会自动爬到桑叶上进食。一至三龄蚕宜选用较嫩的桑叶喂养,四五龄蚕可用普通桑叶,期间,不转移蚕的培养位置,记为试验组1。
观察并记录以上两种方法将蚁蚕培养至成蚕所需时间及成蚕的长度,结果见表1;
表1
对照组1 试验组1
时间(天) 24 27
长度(cm) 7.3cm 5.2cm
实施例5
将实施例3步骤3)获得的微生物菌剂与复合肥(N∶P∶K=2∶5∶3)按照1∶3的比例混合,对桑树进行施肥,记为对照组1;
将实施例3步骤2)中获得的发酵料与复合肥(N∶P∶K=2∶5∶3)按照1∶3的比例混合,对桑树进行施肥,记为对照组2;
以实施例3步骤2)中获得的发酵料直接对桑树进行施肥,记为对照组3;
直接以复合肥(N∶P∶K=2∶5∶3)对桑树进行施肥,记为试验组1;
对照组1-3,试验组1中的施肥量均为2kg/棵,统计各组桑树的发病率及桑叶的亩产均量,结果见表2;
表2
Figure BSA0000192326340000081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桑、蚕、微生物混合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1)对桑树进行栽植,并利用桑叶饲养成蚕;;
2)发酵:收集成蚕培养过程中的蚕沙和桑树掉落的枯枝、枯叶,置于发酵罐中,进行发酵,得到发酵料及富集后的微生物;
3)筛选分离:筛选并分离所述微生物,将分离后剩余的残渣对所述桑树植株施肥;将微生物制成微生物菌剂,并对桑树植株施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桑、蚕、微生物混合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的具体过程包括:
(21)将蚕的蚕沙和桑树枯枝、枯叶按照1-5∶1的重量份配比混合,并置于发酵罐中,搅拌均匀;
(22)控制发酵罐中的温度为20-30℃,12-15h后,打开发酵罐,将发酵液和发酵料分离;
(23)将发酵液于4℃、12000-15000rpm/min下进行离心,收集沉淀,获得微生物菌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桑、蚕、微生物混合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3)中的微生物菌种包括包括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桑、蚕、微生物混合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31)将微生物菌种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于培养箱中25±2℃、180rpm/min振荡培养20-24h,得微生物菌液;
(32)将步骤(31)获得的微生物菌液进行冷冻干燥,得到微生物菌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桑、蚕、微生物混合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桑树的幼苗进行栽植时保持行距为1.5m~2.0m,株距为0.35m~0.45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桑、蚕、微生物混合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施肥时,每次的施肥量为1100-1200kg/hm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桑、蚕、微生物混合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成蚕培养的具体方法为:
(1)摘取所述桑树成株上无虫咬、无露水、无雨水、未沾染其他杂质的幼嫩桑叶,剪碎喂养蚁蚕,直至蚁蚕长成一龄蚕进行一眠;
(2)待二龄蚕眠起后,将二龄蚕移至蚕床上进行喂养,摘取幼嫩的桑叶并将桑叶撕裂平铺在蚕床上进行喂养直至二龄蚕进行二眠;
(3)待三龄蚕眠起后,摘取桑叶直接铺设在蚕床上进行喂养直至三龄蚕进行三眠;
(4)待四龄大蚕眠起后,将大蚕移至地铺上进行饲养,摘取桑叶、条桑叶铺设喂养直至进行四眠;
(5)待五龄大蚕眠起后,继续摘取桑叶、条桑叶铺设喂养直至待吐丝结茧,为成熟蚕。
CN201910976705.XA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蚕、桑、微生物混合培养的方法 Withdrawn CN1108103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76705.XA CN110810351A (zh)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蚕、桑、微生物混合培养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76705.XA CN110810351A (zh)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蚕、桑、微生物混合培养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10351A true CN110810351A (zh) 2020-02-21

Family

ID=69549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76705.XA Withdrawn CN110810351A (zh)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蚕、桑、微生物混合培养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10351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33555A (ja) * 1999-05-28 2000-12-05 Koji Namiue 着色された生糸の生産方法
CN1562903A (zh) * 2004-03-17 2005-01-12 邹文武 一种有机活性液体速效复混肥
CN105900942A (zh) * 2016-04-17 2016-08-31 王月兰 一种桑蚕养殖方法
CN108409496A (zh) * 2018-05-04 2018-08-17 李小婷 一种利用枯叶制备改良土壤的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33555A (ja) * 1999-05-28 2000-12-05 Koji Namiue 着色された生糸の生産方法
CN1562903A (zh) * 2004-03-17 2005-01-12 邹文武 一种有机活性液体速效复混肥
CN105900942A (zh) * 2016-04-17 2016-08-31 王月兰 一种桑蚕养殖方法
CN108409496A (zh) * 2018-05-04 2018-08-17 李小婷 一种利用枯叶制备改良土壤的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培强: "蚕沙入沼-沼渣肥桑-桑叶育蚕 蓼兰镇实行生态循环养蚕模式", 《农业知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44372A (zh) 一种秸秆发酵型花卉营养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83252B (zh) 利用生物降解羽毛制备复合氨基酸液肥的方法及应用
CN109679860A (zh) 一种用于园林绿色废弃物处理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613002B (zh) 以香蕉茎秆、叶作为主要原料在香蕉树底立体栽培秀珍菇的方法
CN105586279A (zh) 一种木霉直接发酵作物秸秆制备木霉固体菌种的方法及制备的产品
CN107646616A (zh) 一种花卉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
CN103524161A (zh) 一种畜禽粪便发酵有机肥的工艺
CN104671859A (zh) 利用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后的培养基废料生产菌渣肥的方法
CN103771924A (zh) 一种花卉种植专用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73387B (zh) 用于促进油菜生长的促生菌及其微生物有机肥料
CN1443728A (zh) 一种生态处理鸡粪制造有机肥料和蝇蛆蛋白的方法
CN107099490B (zh) 一种用于处理农作物秸秆的生物制剂
CN103524165A (zh) 一种畜禽粪便制备生物有机肥的方法
CN103371128B (zh) 一种蚯蚓饲养基质的制备方法
CN110229757B (zh) 一株有效促进作物生长的桔绿木霉js84及其研制的生物有机肥
CN110622825A (zh) 一种烟草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299055A (zh) 一种用于果桑育苗的轻基质
CN116286523A (zh) 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587220A (zh) 生物有机复合肥及其制作方法
CN102701807B (zh) 一种利用畜禽废水分离物制备生物有机肥的方法
CN110218657A (zh) 一株长枝木霉md30及其研制的生物有机肥
CN105948851B (zh) 一种微生物肥料
CN110810351A (zh) 一种蚕、桑、微生物混合培养的方法
CN102701801B (zh) 由无机肥制备有机肥或复合肥同时生产沼气能源的方法
CN108967366B (zh) 一种制备蚯蚓粪中性肥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21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