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00942A - 一种桑蚕养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桑蚕养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00942A
CN105900942A CN201610239858.2A CN201610239858A CN105900942A CN 105900942 A CN105900942 A CN 105900942A CN 201610239858 A CN201610239858 A CN 201610239858A CN 105900942 A CN105900942 A CN 1059009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w
silkworm
small bundle
square small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3985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00942B (zh
Inventor
王月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yan Jinmuyua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23985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009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00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009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009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009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33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New breeds of invertebrates
    • A01K67/04Silkwor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桑蚕养殖方法,包括将蚕子在白纸上进行孵化,用鸡毛将孵化的蚁蚕移至另一张白纸上,摘取幼嫩的桑叶剪碎喂养直至蚁蚕长成幼蚕进行小眠,醒小眠后将幼蚕移至蚕床上进行喂养,摘取幼嫩的桑叶并将桑叶撕裂平铺在蚕床上进行喂养直至幼蚕进行第二次休眠,第二次休眠醒后摘取桑叶直接铺设在蚕床上进行喂养直至幼蚕进行第三次休眠,第三次休眠醒后摘取桑叶铺设喂养直至桑蚕进行大眠,大眠醒后将桑蚕移至地铺上进行饲养直至桑蚕长成熟蚕,此时对桑蚕进行聚拢,最后一次铺设桑叶进行喂养,并在桑叶上喷洒催熟剂,铺叶后开始在地铺上排列状铺设蚕山,熟蚕爬上方形蚕蔟8~9天后取下方形蚕蔟进行摘茧。上述提供技术方案可有效提高桑蚕养殖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一种桑蚕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桑蚕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桑蚕为传统农业经济,在安徽岳西等地被广泛的养殖。桑蚕养殖辛苦,特别是一些大种量的桑蚕养殖,每天需要摘成千公斤的桑叶,一般桑蚕为夏蚕最为广泛养殖,夏蚕养殖季节天气炎热,因此大多采取将桑蚕平铺在水泥地面(地铺)的方式进行养殖,通过地面的低温进行降温,防止过热使得桑蚕生病。由于桑蚕平铺在地面,而且气候炎热,因此一般将桑叶的枝条和桑叶一起用剪刀剪下,这样摘叶效率提高的同时可以对桑叶进行修剪。剪下枝条平铺在地面上进行铺叶以供桑蚕食用。桑蚕足龄(熟蚕)后将稻草秸秆编制的蚕山平铺在桑蚕上,这样足龄的桑蚕爬至蚕山上进行做茧。该方式虽然操作简单,但是存在如下缺点。
1、桑蚕在做茧时会有部分生病,这些病死的蚕会在蚕山上腐烂,腐烂的气味给摘茧带来困难,其次腐烂的蚕尸会污染蚕茧,给后续的缫丝工作带来困难。
2、其次,由于蚕山平铺在地面上,地面上堆积的蚕粪和未食用的桑条、桑叶以及地面回潮作用会使得蚕茧潮湿,容易坏茧(刚结茧的蚕茧,桑蚕在蚕茧内坏死,导致蚕茧无用),潮湿的蚕茧摘茧后堆积在一起会变黄。
3、传统蚕山的摘茧操作稻草秸秆容易刮破手,摘茧效率极低,特别是大批量的桑蚕养殖,摘茧时需要大量的人员在短时间内将蚕茧摘下,摘茧后手掌不容易清洗,残留有异味,稻草秸秆组成的蚕山只能使用一次,无法反复利用,秸秆蚕山编织复杂,而且使用后的蚕山只能进行焚烧处理,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个技术方案,其至少能够解决上述的一个问题,为大规模桑蚕养殖带来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桑蚕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操作:
将蚕子在白纸上进行孵化,用鸡毛将孵化的蚁蚕移至另一张白纸上,摘取幼嫩的桑叶剪碎喂养直至蚁蚕长成幼蚕进行小眠,醒小眠后将幼蚕移至蚕床上进行喂养,摘取幼嫩的桑叶并将桑叶撕裂平铺在蚕床上进行喂养直至幼蚕进行第二次休眠,第二次休眠醒后摘取桑叶直接铺设在蚕床上进行喂养直至幼蚕进行第三次休眠,第三次休眠醒后摘取桑叶铺设喂养直至桑蚕进行大眠,大眠醒后将桑蚕移至地铺上进行饲养直至桑蚕长成熟蚕,此时对桑蚕进行聚拢,最后一次铺设桑叶进行喂养,并在桑叶上喷洒催熟剂,铺叶后开始在地铺上排列状铺设蚕山,使得方形蚕蔟对桑蚕养殖区域进行覆盖;熟蚕爬上方形蚕蔟进行做茧,熟蚕爬上方形蚕蔟3~4天后,推动推杆使得方形蚕蔟发生摆动,病变死亡的桑蚕落下,熟蚕爬上方形蚕蔟5天后将安装支架抬升,使得方形蚕蔟与地表分离;熟蚕爬上方形蚕蔟8~9天后取下方形蚕蔟进行摘茧;
铺设蚕山的方法为:将第一、二安装座放置在地铺的相对两侧,先将方形蚕蔟固定在安装框内,通过推杆调节使得方形蚕蔟垂直于第一、二横梁布置,将安装支架两端固定至第一、二安装座上,调节安装支架的高度使得方形蚕蔟上塑料条的下端搭设在地表上;
蚕山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立状布置的方形蚕蔟以及用于夹持固定方形蚕蔟的固定支架,方形蚕蔟与固定支架构成可拆卸式连接配合,方形蚕蔟排列状安装在固定支架上,方形蚕蔟包括立状布置的矩形的边框,边框上铺设有安装网,安装网的网孔为矩形,安装网由交错布置的纵丝杆和横丝杆构成,纵丝杆和横丝杆交接的网结点处设置塑料杆,塑料杆的两端分别向边框的两外侧延伸设置,边框由上、下水平布置的第一、二条杆和左、右竖直布置的第三、四条杆围合构成,第二条杆位于第一条杆的下侧,第二条杆上设置有斜向下延伸布置的供地面上的桑蚕爬上方形蚕蔟进行做茧的塑料条,塑料条沿第二条杆间隔设置。
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能够实现下述一个或者几个优点:
1、上述方形蚕蔟其可以反复利用,避免桑蚕老熟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编织秸秆蚕山,降低桑蚕养殖的劳动强度,特别是大批量的养蚕。
2、桑蚕在蚕山上做茧,在熟蚕爬上方形蚕蔟3~4天时,通过推杆推动方形蚕蔟进行小幅度的摆动,这样病死还未腐烂的蚕就会落下,这样蚕山上就不会被腐烂的桑蚕污染,便于摘茧。
3、在桑蚕爬上蚕山5天后,将装配机架整体上移,使得方形蚕蔟与养蚕区地表相分离,这样方形蚕蔟下部的空气可以进行流通,避免蚕茧潮湿以及大大降低坏茧的概率。
4、摘茧时将方形蚕蔟取下,由于没有桑蚕坏死在方形蚕蔟上,因此可以通过摘茧设备一次性摘茧,提高摘茧效率,特别是大批量的养蚕,劳动强度和成本被大大缩减。
附图说明
图1为蚕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方形蚕蔟在安装支架上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1的侧视图;
图5为图1的主视图;
图6为推杆和安装框的装配示意图;
图7为方形蚕蔟和安装框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方形蚕蔟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方形蚕蔟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侧视图;
图11为塑料条在第二条杆上的布置示意图;
图12为摘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主视图;
图14为图12的侧视图;
图15为摘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的侧视图;
图17为摘茧梳在活动支架上的装配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去除摘茧梳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夹持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21为图20的侧视图;
图22为图21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23为导向板和底板的俯视图;
图24为摘茧梳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摘茧梳和方形蚕蔟的布置示意图;
图26为图25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农业生产设备,是指提供一种桑蚕做茧的蚕山,具体如图1、2、3、4、5所示,包括机架10,机架10上设置有立状布置的方形蚕蔟以及用于夹持固定方形蚕蔟的固定支架20,方形蚕蔟30与固定支架20构成可拆卸式连接配合,方形蚕蔟30排列状安装在固定支架20上,方形蚕蔟30包括立状布置的矩形的边框,边框上铺设有安装网,安装网的网孔为矩形(网孔的大小能够恰好满足正常大小的蚕茧通过),安装网由交错布置的纵丝杆和横丝杆构成,纵丝杆和横丝杆交接的网结点处设置塑料杆311(塑料杆绑扎在网节点处或者塑料杆与安装网为一体(注塑)成形的塑料件),塑料杆311的两端分别向边框的两外侧延伸设置,边框由上、下水平布置的第一、二条杆和左、右竖直布置的第三、四条杆围合构成,第二条杆301位于第一条杆的下侧,第二条杆上设置有斜向下延伸布置的供地面上的桑蚕爬上方形蚕蔟30进行做茧的塑料条312,塑料条312沿第二条杆301间隔设置。这样在桑蚕老熟后,将蚕山铺设在桑蚕养殖区的上方,使得塑料条312与桑蚕养殖区的地表相接处,这样桑蚕沿着塑料条312往上爬,爬至方形蚕蔟30上进行做茧,上述提供的蚕山可以反复利用,不需要等到熟蚕时再编织蚕蔟,降低劳动强度、避免焚烧污染和减小养蚕成本以及便于后续的摘茧操作。塑料杆311和塑料条均由弹性的塑料管构成,塑料管弯折后可以恢复(发生弹性形变)。
进一步的方案为,固定支架20包括上、下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一、二横梁201、202,第一、二横梁201、202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方形蚕蔟30的“匚”字形安装框21,安装框21沿第一、二横梁201、20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安装框21包括上、下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一、二装配槽211、212,第一、二装配槽211、212的槽口相向布置,方形蚕蔟30的上、下边部分别卡设在第一、二装配槽211、212内,第一、二装配槽211、212的同侧端部通过连接杆213连为一体,第一装配槽211或第二装配槽212上设置有用于锁紧方形蚕蔟30的锁紧组件(锁紧组件可为第一装配槽插入端的槽底上设置的限位销,限位销可以插入第一装配槽的槽腔内对方形蚕蔟进行限位和移出槽腔对方形蚕蔟的移出进行避让),第一装配槽211的中部通过第一转轴215与其上侧的第一横梁201构成转动配合连接,第二装配槽212的中部通过第二转轴216与其下侧的第二横梁202构成转动配合连接,第一、二转轴215、216沿同一铅垂线布置,固定支架20上还设置有推杆40,推杆40平行于第一、二横梁201、202布置,推杆40的杆身上均匀间隔设置装配孔,各安装框21上分别设置第一铰接轴,第一铰接轴沿铅垂方向布置,各安装框21分别通过第一铰接轴、装配孔与推杆40铰接连接。这样在熟蚕爬上方形蚕蔟30做茧3~4天后,通过推杆40推动方形蚕蔟30进行小幅度的摆动,使得病死的桑蚕落下,避免死蚕在蚕山上腐烂,污染蚕茧和影响后续的快速摘茧。
更进一步的方案为,如图4、5、6、7、8所示,机架10包括位于固定支架20两侧的第一、二安装座,第一、二安装座包括底座11和底座11上设置的立柱12,立柱12上设置有沿铅垂方向布置的滑槽,固定支架20的两端部设置有滑块203,滑块203与滑槽沿铅垂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滑槽的槽底部还设有插孔121,插孔121沿槽底部间隔设置,插孔121内插设用于支撑固定滑块的限位销122。这样在桑蚕爬上蚕山5天后,将装配机架50整体上移,使得方形蚕蔟30与养蚕区地表相分离,这样下部的空气可以进行流通,避免蚕茧潮湿,坏茧率降低80%以上。
如图11所示,塑料条312弯折成倒V型绑扎在边框上,第二条杆301位于第一条杆的下侧,第二条杆301位于塑料条312的夹口内。夹口的角度大小优选控制为90~120°,这样便于桑蚕爬上方形蚕蔟30,避免有些熟蚕无法爬上蚕山做茧。塑料条312的表面设置有刻痕,增加桑蚕的附着力。另外,安装网的网孔内采用密网进行填充(密网是指熟蚕无法穿过的网)。为了便于桑蚕在塑料杆311上做茧,需要将安装网网孔的大小设置的与蚕茧的大小相吻合,由于后续采取快速摘茧,需要防止桑蚕在网孔处做茧,因此对网孔进行填充,填充的形式可以多式多样。
安装网设置有两层,两层安装网分别铺设在边框两侧的表面上,两层安装网的网结点分别一一相对应布置。两层装网的设置对塑料杆311的固定更加牢靠,而且两层网面分别铺设在边框两侧的表面上,便于后续的快速摘茧操作。
第一、二条杆分别包括截面为矩形的方形杆,组成第一条杆的方形杆的上表面上设置导向凸条30a,组成第二条杆的方形杆的下表面上设置导向凸条30a,导向凸条30a的长度方向与方形杆的长度方向相一致,导向凸条30a的宽度小于方形杆的宽度,导向凸条30a的中心线和方形杆的中心线位于同一铅垂面上,导向凸条30a卡设在第一、二装配槽211、212内。此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后续快速进行摘茧,具体设置理由详见摘茧设备部分。如图9、10所示,导向凸条30a的长度可以和方形杆的长度相一致,也可以将导向凸条30a的长度设置的小于方形杆的长度,导向凸条30a的长度能够满足方形蚕蔟30的滑动导向以及对方形蚕蔟30进行夹持固定即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摘茧装置,具体如图12、13、14、15、16所示,包括装配机架50,装配机架50上设置有用于夹持固定方形蚕蔟30的夹持机构60,夹持机构60的旁侧设置有对方形蚕蔟30上的蚕茧进行摘除的摘茧机构70,方形蚕蔟30立状可拆卸式夹持固定在夹持机构60上;方形蚕蔟30包括立状布置的矩形的边框,边框两侧的表面上分别铺设有安装网,安装网的网孔为矩形,安装网由交错布置的纵丝杆和横丝杆构成,纵丝杆和横丝杆交接的网结点处设置塑料杆311(塑料杆绑扎在网节点处或者与安装网一体成形),塑料杆311的两端分别向边框的两外侧延伸设置,两层安装网的网结点分别一一相对应布置,边框由上、下水平布置的第一、二条杆和左、右竖直布置的第三、四条杆围合构成,第二条杆位于第一条杆的下侧,第二条杆上设置有斜向下延伸布置的供地面上的桑蚕爬上方形蚕蔟30进行做茧的塑料条312,塑料条312沿第二条杆间隔设置;摘茧机构70包括摘茧梳77,摘茧梳77沿铅垂方向滑动安装在活动支架上,活动支架上设置有驱动摘茧梳77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活动支架沿水平方向滑动安装在装配机架50上,装配机架50上设置有驱使活动支架水平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可以为气缸、丝杆螺母驱动机构、链驱动机构等等构成);摘茧梳77包括水平布置的梳板771,梳板771与夹持机构60上的方形蚕蔟30相平行布置,梳板771上间隔设置长条形的梳齿772,梳齿772在梳板771上向下延伸设置,梳齿772的个数与安装网单行的网孔个数相一致,梳齿772与安装网的网孔对应布置,梳齿772的长度大于方形蚕蔟30的高度,摘茧梳77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位于夹持机构60上的方形蚕蔟30的边框和梳齿772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投影相紧邻贴靠、第一驱动机构驱使摘茧梳77上、下移动(沿图25中的方向f2进行移动)的预备位;其二为:第二驱动机构驱使梳齿772向远离和靠近方形蚕蔟30一侧进行移动(沿图25中的方向f3进行移动)的摘茧位。通过设置上述摘茧设备,这样将结满茧的方形蚕蔟30插置在夹持机构上,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使摘茧梳77下行,梳齿772插至塑料条312之间并且使得梳齿772与边框相紧邻贴靠,梳齿772下行到位后,第二驱动机构驱使梳齿772向远离夹持机构60的一侧移动,从而将方形蚕蔟30上的蚕茧摘下,实现快速摘茧。
进一步的方案,如图19、20、21、22、23所示,夹持机构60包括上、下相互平行布置的长条形的第一、二槽型件61、62,第一、二槽型件61、62的槽口相向布置,方形蚕蔟30的上、下边部分别卡设在第一、二槽型件61、62内,方形蚕蔟30沿第一、二槽型件61、62的槽长方向(图14中的方向f1)插入夹持机构60和从夹持机构60内抽出,第一槽型件61或第二槽型件62上设置有用于锁紧方形蚕蔟30的锁紧机构(锁紧机构可为第一槽型件插入端的槽底上设置的限位销,限位销可以插入第一槽型件的槽腔内对方形蚕蔟进行限位和移出槽腔对方形蚕蔟的移出进行避让)。上述夹持机构60能够快速的插入待摘茧的方形蚕蔟30和将摘茧后的方形蚕蔟30取下,提高摘茧效率。锁紧机构、锁紧组件的实施,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根据其功能选取目前已经存在的对卡槽内的板件进行锁紧的其他方案进行实施。
如图16、17、18所示,第一槽型件61位于第二槽型件62的上方,第一槽型件61的上表面和第二槽型件62的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限位凸条61a,限位凸条61a的长度方向与第一、二槽型件61、62的槽长方向相一致,限位凸条61a的宽度小于第一、二槽型件61、62的宽度;第一、二条杆分别包括截面为矩形的方形杆,组成第一条杆的方形杆的上表面上设置导向凸条30a,组成第二条杆的方形杆的下表面上设置导向凸条30a,导向凸条30a的长度方向与方形杆的长度方向相一致,导向凸条30a的宽度小于方形杆的宽度,导向凸条30a卡设在第一、二槽型件61、62内,方形杆的宽度(亦即边框沿第一、二槽型件61、62槽宽方向的厚度)大于或等于(优选等于)第一、二槽型件61、62的宽度,导向凸条30a的中心线、限位凸条61a的中心线、第一、二槽型件61、62的中心线和方形杆的中心线位于同一铅垂面上。
活动支架的设置具体如图15、16、17、18、21、22、23、24、25、26所示,活动支架包括竖直布置的第一、二导向杆79和水平布置的导向板75、底板76,导向板75位于底板76的正上方且相互平行布置,导向板75、底板7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二导向杆79相连接,梳板771位于导向板75的上方,导向板75上开设有供梳齿772穿过的通孔,底板76上设置有供梳齿772的下端插入的沉孔,通孔、沉孔分别与梳齿772上、下对应布置,(通孔沿导向板75的中心线依次间隔设置,沉孔沿底板76的中心线依次间隔设置),通孔、沉孔的形状与梳齿772的水平截面形状相一致,导向板75的下板面高度与第一槽型件61的上表面高度相一致,底板76的上板面高度与第二槽型件62的下表面高度相一致,通孔距导向板75边部(平行于第一、二槽型件61、62长度方向的边部)的间距和沉孔距底板76边部(平行于第一、二槽型件61、62长度方向的边部)的间距均为d2,限位凸条61a距第一、二槽型件61、62边部(平行于第一、二槽型件61、62长度方向的边部)的间距为d1,d1=d2。
快速摘茧的关键是保证梳齿772能够紧靠安装网的网面插入方形蚕蔟30内。限位凸条61a的设置,使得活动支架能够在水平移动时准确定位。方形杆的宽度与第一、二槽型件61、62的宽度相一致,这样梳齿772贴靠第一、二槽型件61、62下行时,不会使得梳齿772的下端插瘪蚕茧、推动蚕茧下行阻止梳齿772的下端落至沉孔内以及拉乱导向杆使得蚕丝、蚕茧在方形蚕蔟30上打结。而通过上述定位配合和连接关系的设置,梳齿772的厚度较小,避免了蚕茧位于梳齿772正下方的可能性,梳齿772插入方形蚕蔟30内时,蚕茧会被梳齿772推动向外侧移动,使得梳齿772的下端可靠的落至沉孔内,提高摘茧的可靠性。同时,上述结构的活动支架,能够长期维持梳齿772的直条状,避免梳齿772受外力影响发生倾斜或形变导致下行无法到位。
活动支架还包括导向板75的上方设置的安装板74,梳板771位于安装板和导向板75之间,第一驱动机构由安装板74上设置的立状布置的第一驱动气缸78构成,第一驱动气缸78的活塞杆与梳板771相连接。第一、二导向杆79相同,第一导向杆由上、下布置的第一杆体段791和第二杆体段792构成,第一杆体段791的直径大于第二杆体段792的直径,梳板771的两端(通过其上设置的导向孔773)与第二杆体段构成滑动导向配合连接,第一杆体段与导向板75下板面之间的间距和梳齿772的高度保持一致。第一杆体段和第二杆体段构成的导向杆可以对梳齿772的上行进行限位,避免梳齿772下端从通孔中脱离,对梳齿772的准确上下行产生影响。
另外,安装机架10上设置有由上至下依次布置且相互平行的第一滑轨组51、第二滑轨组52、第三滑轨组53,第一、二、三滑轨组上分别设置与各自构成滑动导向配合连接的第一、二、三滑块组,安装板74的两端固定在第一滑块组71上,导向板75的两端固定在第二滑块组72上,底板76的两端固定在第三滑块组73上,活动支架在夹持机构60的两外侧分别设置。这样一次可以对方形蚕蔟30的两侧进行摘茧,提高摘茧效率。同时活动支架的移动更加平稳,不会因为摘茧操作而发生晃动。
另外,可在装配机架上设置控制装置,夹持机构上设置对方形蚕蔟进行检测的检测传感器(检测传感器可为光电检测开光),控制装置接收检测传感器输入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并依据分析处理的结构调控第一、二驱动机构的运行状态。
梳齿772由炭化竹片构成,炭化竹片采用如下方法制取得到:将切割好的竹片放入防霉液中浸泡1~2d,浸泡好的竹片取出晾干,然后放入炭化炉内,打开蒸汽阀,使压力达到0.16MPa左右,炭化2h,炭化后将竹片烘干使得含水率降至8%以内,烘干后进行抛光处理;防霉液中含有5~8%的焦亚硫酸钠、1~1.5%(重量百分比)的防霉剂。上述构成的梳齿772,其强度好可以避免运动过程中发生形变,且具有防霉的效果,可以长期使用。另外上述梳齿772的外表面顺滑,这样对蚕丝的保护性好,避免断丝对后续的蚕茧缫丝产生影响。
采用上述摘茧装置进行摘茧相对于传统摘茧方式可以提高摘茧效率10倍以上,有效解决需要集中短时摘茧的难题,降低劳动强度。
采用上述设备进行桑蚕养殖的方法为:将蚕子在白纸上进行孵化,用鸡毛将孵化的蚁蚕移至另一张白纸上,摘取幼嫩的桑叶剪碎喂养直至蚁蚕长成幼蚕进行小眠,醒小眠后将幼蚕移至蚕床上进行喂养,摘取幼嫩的桑叶并将桑叶撕裂平铺在蚕床上进行喂养直至幼蚕进行第二次休眠,第二次休眠醒后摘取桑叶直接铺设在蚕床上进行喂养直至幼蚕进行第三次休眠,第三次休眠醒后摘取桑叶铺设喂养直至桑蚕进行大眠,大眠醒后将桑蚕移至地铺(铺设有石灰的地面)上进行饲养直至(部分)桑蚕长成熟蚕,此时对桑蚕进行聚拢,最后一次铺设桑叶进行喂养,并在桑叶上喷洒催熟剂(又称催老剂),铺叶后开始在地铺上排列状铺设蚕山,使得方形蚕蔟对桑蚕养殖区域进行覆盖;熟蚕爬上方形蚕蔟进行做茧,熟蚕爬上方形蚕蔟3~4天后,推动推杆40使得方形蚕蔟30发生摆动,病变死亡的桑蚕落下,熟蚕爬上方形蚕蔟5天后将安装支架抬升,使得方形蚕蔟30与地表分离;熟蚕爬上方形蚕蔟8~9天后进行摘茧;
熟蚕的判断表征为:食欲减退,蚕头部透明,蚕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做茧场所。
铺设蚕山的方法为:将第一、二安装座放置在地铺的相对两侧,先将方形蚕蔟30固定在安装框21内,通过推杆40调节使得方形蚕蔟30垂直于第一、二横梁201、202布置,将安装支架两端固定至第一、二安装座上,调节安装支架的高度使得方形蚕蔟30上塑料条312的下端搭设在地表上。
摘茧的方法为:将方形蚕蔟30从蚕山上取下然后插至摘茧设备的夹持机构60上,随后第一驱动机构驱使摘茧梳77下行直至梳齿772的下端落至沉孔内,然后第二驱动机构驱使摘茧梳77向远离夹持机构60一侧移动进行摘茧,摘茧后将方形蚕蔟30取下,取下方形蚕蔟30后第一、二驱动机构驱使摘茧机构进行复位,准备为下一方形蚕蔟30的摘茧做准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获知本发明中记载内容后,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其作出若干同等变换和替代,这些同等变换和替代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

1.一种桑蚕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操作:
将蚕子在白纸上进行孵化,用鸡毛将孵化的蚁蚕移至另一张白纸上,摘取幼嫩的桑叶剪碎喂养直至蚁蚕长成幼蚕进行小眠,醒小眠后将幼蚕移至蚕床上进行喂养,摘取幼嫩的桑叶并将桑叶撕裂平铺在蚕床上进行喂养直至幼蚕进行第二次休眠,第二次休眠醒后摘取桑叶直接铺设在蚕床上进行喂养直至幼蚕进行第三次休眠,第三次休眠醒后摘取桑叶铺设喂养直至桑蚕进行大眠,大眠醒后将桑蚕移至地铺上进行饲养直至桑蚕长成熟蚕,此时对桑蚕进行聚拢,最后一次铺设桑叶进行喂养,并在桑叶上喷洒催熟剂,铺叶后开始在地铺上排列状铺设蚕山,使得方形蚕蔟对桑蚕养殖区域进行覆盖;熟蚕爬上方形蚕蔟进行做茧,熟蚕爬上方形蚕蔟3~4天后,推动推杆使得方形蚕蔟发生摆动,病变死亡的桑蚕落下,熟蚕爬上方形蚕蔟5天后将安装支架抬升,使得方形蚕蔟与地表分离;熟蚕爬上方形蚕蔟8~9天后取下方形蚕蔟进行摘茧;
铺设蚕山的方法为:将第一、二安装座放置在地铺的相对两侧,先将方形蚕蔟固定在安装框内,通过推杆调节使得方形蚕蔟垂直于第一、二横梁布置,将安装支架两端固定至第一、二安装座上,调节安装支架的高度使得方形蚕蔟上塑料条的下端搭设在地表上;
蚕山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立状布置的方形蚕蔟以及用于夹持固定方形蚕蔟的固定支架,方形蚕蔟与固定支架构成可拆卸式连接配合,方形蚕蔟排列状安装在固定支架上,方形蚕蔟包括立状布置的矩形的边框,边框上铺设有安装网,安装网的网孔为矩形,安装网由交错布置的纵丝杆和横丝杆构成,纵丝杆和横丝杆交接的网结点处设置塑料杆,塑料杆的两端分别向边框的两外侧延伸设置,边框由上、下水平布置的第一、二条杆和左、右竖直布置的第三、四条杆围合构成,第二条杆位于第一条杆的下侧,第二条杆上设置有斜向下延伸布置的供地面上的桑蚕爬上方形蚕蔟进行做茧的塑料条,塑料条沿第二条杆间隔设置。
CN201610239858.2A 2016-04-17 2016-04-17 一种桑蚕养殖方法 Active CN1059009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39858.2A CN105900942B (zh) 2016-04-17 2016-04-17 一种桑蚕养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39858.2A CN105900942B (zh) 2016-04-17 2016-04-17 一种桑蚕养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00942A true CN105900942A (zh) 2016-08-31
CN105900942B CN105900942B (zh) 2018-12-25

Family

ID=56747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39858.2A Active CN105900942B (zh) 2016-04-17 2016-04-17 一种桑蚕养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0094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97167A (zh) * 2019-09-02 2019-12-20 重庆中控欧玛仪表研究院有限公司 桑蚕养殖监控系统
CN110810351A (zh) * 2019-10-15 2020-02-21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 一种蚕、桑、微生物混合培养的方法
CN114532304A (zh) * 2022-04-18 2022-05-27 王明正 一种自动化桑蚕饲喂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17115B1 (zh) * 1970-01-14 1974-04-26
JPS5327582A (en) * 1976-08-19 1978-03-14 Shigemitsu Tanaka Mounting means for silkworm
JPH0630676A (ja) * 1992-07-01 1994-02-08 Jado Co Ltd ボックス型カイコ棚
CN104521911A (zh) * 2014-07-25 2015-04-22 芜湖恒诺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农业生产用设备
CN104621056A (zh) * 2013-11-06 2015-05-20 鹿寨县农业局 桑蚕蔟架
CN104705260A (zh) * 2015-03-12 2015-06-17 霍山县天衡桑蚕制种有限公司 一种蚕种繁育的方法
CN105379686A (zh) * 2015-11-16 2016-03-09 江苏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幼蚕的孵化饲养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17115B1 (zh) * 1970-01-14 1974-04-26
JPS5327582A (en) * 1976-08-19 1978-03-14 Shigemitsu Tanaka Mounting means for silkworm
JPH0630676A (ja) * 1992-07-01 1994-02-08 Jado Co Ltd ボックス型カイコ棚
CN104621056A (zh) * 2013-11-06 2015-05-20 鹿寨县农业局 桑蚕蔟架
CN104521911A (zh) * 2014-07-25 2015-04-22 芜湖恒诺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农业生产用设备
CN104705260A (zh) * 2015-03-12 2015-06-17 霍山县天衡桑蚕制种有限公司 一种蚕种繁育的方法
CN105379686A (zh) * 2015-11-16 2016-03-09 江苏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幼蚕的孵化饲养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97167A (zh) * 2019-09-02 2019-12-20 重庆中控欧玛仪表研究院有限公司 桑蚕养殖监控系统
CN110597167B (zh) * 2019-09-02 2023-03-03 重庆中控欧玛仪表研究院有限公司 桑蚕养殖监控系统
CN110810351A (zh) * 2019-10-15 2020-02-21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 一种蚕、桑、微生物混合培养的方法
CN114532304A (zh) * 2022-04-18 2022-05-27 王明正 一种自动化桑蚕饲喂方法
CN114532304B (zh) * 2022-04-18 2023-04-28 子长市林茂农富生态绿化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桑蚕饲喂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00942B (zh) 2018-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18263A (zh) 便于结茧和摘茧的方法
CN105900942A (zh) 一种桑蚕养殖方法
CN105850906A (zh) 蚕山
CN105850904A (zh) 引导熟蚕做茧和快速摘茧的方法
CN105941348A (zh) 新型桑蚕养殖的方法
CN105850911A (zh) 便于进行摘茧的养殖方案
CN105900943B (zh) 一种节省劳力的桑蚕养殖方案
CN105850912A (zh) 利用新农业生产设备提高摘茧效率的方法
CN105815283A (zh) 一种利用蚕蔟依次进行养蚕、结茧、摘茧的方法
CN105850909A (zh) 一种用于方形蚕蔟摘茧的专用设备
CN105900939A (zh) 一种降低劳动强度的桑蚕养殖方法
CN105850902A (zh) 一种农业设备
CN105794732A (zh) 一种用于方形蚕蔟进行摘茧的装置
CN105900937B (zh) 一种提高蚕茧产量的熟蚕结茧方法
CN105850913A (zh) 实现提高桑蚕结茧率和快速摘茧的新方法
CN105850903B (zh) 实现快速摘茧的摘茧设备
CN105900940A (zh) 用于快速摘茧的方案
CN105850905A (zh) 一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新型方案
CN105994185A (zh) 一种利用方形蚕蔟降低死蚕率和提高摘茧效率的方法
CN105850907A (zh) 一种铺设蚕山供熟蚕做茧的方法
CN105794735A (zh) 一种实现对方形蚕蔟进行连续摘茧的方法
CN105875524A (zh) 摘茧设备
CN105918262A (zh) 农机
CN105850910A (zh) 熟蚕做茧和摘茧的方法
CN105831024A (zh) 用于进行做茧和摘茧的方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030

Address after: 750002 Room 401, Building 6, Yinchuan IBI Nurturing Center, No.490 Ning'an Avenue, Jinfeng District, Yinchuan City,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Applicant after: Ningxia Tian green heal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Address before: 231482 room 1, unit 7, Dan Gui Garden, Tang Tang Wan Road, Anqing, Anhui, 301

Applicant before: Wang Yuela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25

Address after: 225300 building 30, Xianglong home, Mingzhu street, medical high tech Zone,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iu Weibin

Address before: 750002 the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Jinfeng District of Yinchuan city Ning Street No. 490 Yinchuan IBI incubation center, a 6 room No. 401

Patentee before: Ningxia Luji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s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39, group 9, Chenjia village, Baima Town, Gaogang District,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5300

Patentee after: Liu Weibin

Address before: 225300 building 30, Xianglong home, Mingzhu street, medical high tech Zone,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u Weibin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09

Address after: 442599 group 12, xiangerhe village, Chengguan Town, Yunyang District, Shiy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iyan jinmuyua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25300 No.39, group 9, Chenjia village, Baima Town, Gaogang District,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u Weibi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