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09182B - 一种机顶盒及互联网电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顶盒及互联网电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09182B
CN110809182B CN201911063582.7A CN201911063582A CN110809182B CN 110809182 B CN110809182 B CN 110809182B CN 201911063582 A CN201911063582 A CN 201911063582A CN 110809182 B CN110809182 B CN 1108091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body
clamping part
plate body
external force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6358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09182A (zh
Inventor
惠婷
陈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e Mei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106358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091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091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091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091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091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顶盒,包括盒体、支撑部和夹持部,在连接电缆的一端插接至接口,并且其另一端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情况下,连接电缆能够嵌套于夹持部的沿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部中,使得夹持部能够与连接电缆产生相对滑动,夹持部的沿第二方向上的第二端部能够滑动连接至第一表面,使得夹持部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相对于盒体在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的方向上产生相对滑动,在夹持部受沿第二方向的第一外力的作用而使得夹持部与盒体之间产生相对运动的情况下,夹持部能够按照其与支撑部的距离减小的方式增大其在第一表面上形成的投影面积,并且夹持部的第一端部能够对连接电缆施加沿第二方向的挤压力,使得接口与连接电缆之间的连接强度能够增加。

Description

一种机顶盒及互联网电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广播电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顶盒及互联网电视。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的飞速发展,电视机的实现形式发生了诸多的变化。例如,将网线、机顶盒与电视机进行组合后便能够实现例如是看电视、看电影、看图片、听音乐等诸多功能。即网线、机顶盒与电视机的组合造就了互联网电视的产生。机顶盒是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简称。机顶盒是一种将数字电视信号转换成模拟型号的变换设备,其能够对经过数字化压缩的声音和图像信号进行解压还原,产生模拟的视频和声音信号,最终通过电视显示器和音响设备进行输出展示。例如,公开号为CN208112817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智能机顶盒,包括:机顶盒本体,所述机顶盒本体背面设置有电源连接口、USB接口、网络接口、HDMI接口、光线接口、开关按钮、视频输出接口和音频输出接口,所述机顶盒本体为圆弧过度的扇形状,所述机顶盒本体前端面上设置有信号接收区域,所述机顶盒本体前端面上还设置有若干个环形散热长孔,所述机顶盒本体内部设置有电源、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控制器和散热器,所述机顶盒本体上表面设置有LED显示屏,所述机顶盒本体下表面还设置有吸盘。即,机顶盒通常具有不同类型的多个接口以实现与不同设备的连接。例如,机顶盒能够通过HDMI接口与电视机显示器进行连接。
互联网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家庭互联网电视用户提供包含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对于互联网电视,用户能够通过安装各种应用软件,使得其能够提供面向家庭日常生活的例如是信息服务、娱乐、购物、缴费、理财、安防等应用服务。互联网电视通常有两种实现形式,一种为智能机顶盒与电视机的组合,其中,智能机顶盒与电视机是两种独立的设备,机顶盒通过VGA或HDMI接口连接至电视机,电视机仅作为显示终端。另一种是互联网电视一体机,即电视机中集成有智能机顶盒。例如,公开号为CN204011954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即插式机顶盒及互联网电视,通过在机顶盒及电视上设置相配对的电源及信号连接机构-电源与信号连接件以及固定机构-固定连接件,从而使得外置机顶盒可以以插接方式快速与电视实现即插即用的结构连接。
通过机顶盒与电视显示器进行连接以实现互联网电视的方式通常具有以下几个问题:(1)机顶盒通常具有多个接口以与不同的设备进行连接。例如,需要网线接口以与网络端口进行连接,需要HDMI接口以与电视显示器进行连接,进而使得机顶盒上连接有若干条线缆,若干条线缆存在相互交缠而打结的问题。(2)机顶盒上连接的连接电缆在受到外力拉扯时,容易与机顶盒的接口分离脱落。(3)现有的机顶盒能够通过设置例如是覆盖物以降低机顶盒掉落而产生的损坏风险,但是机顶盒即便在充分地保护下,其掉落仍有可能会导致其内部元器件产生例如是短路的异常状态,或者,机顶盒由于其放置位置的影响,能够掉入例如是沙发缝隙等通风不良的位置中。机顶盒在异常状态或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会由于发热异常及散热性能降低而产生自燃的风险,进而引发火灾的产生。因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灵活应对上述问题的机顶盒及互联网电视。
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发明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发明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发明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机顶盒,至少包括:盒体,其能够放置于能够震动的安装面上,并且盒体的与所述安装面大致垂直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用于插接连接电缆的至少一个接口,使得盒体能够通过连接电缆电连接至外接设备;支撑部,其设置于盒体的与所述第一侧面呈垂直状态的第一表面上,以对所述盒体进行支撑;夹持部,其能够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其中,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夹持部能够共同构成用于支撑所述盒体的支撑结构,使得在支撑部与所述夹持部同时与所述安装面抵靠接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表面能够大致平行于所述安装面,在所述连接电缆的一端插接至所述接口,并且其另一端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情况下,所述连接电缆能够嵌套于夹持部的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部中,使得所述夹持部能够与所述连接电缆产生相对滑动,其中:夹持部的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的第二端部能够滑动连接至所述第一表面,使得所述夹持部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相对于所述盒体在沿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的方向上产生相对滑动,其中,在所述夹持部受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外力的作用而使得所述夹持部与所述盒体之间产生相对运动的情况下,所述夹持部能够按照其与所述支撑部的距离减小的方式增大其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的投影面积,并且夹持部的第一端部能够对所述连接电缆施加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挤压力,使得所述接口与所述连接电缆之间的连接强度能够增加。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夹持部至少包括彼此呈垂直状态的用于支撑所述盒体的第一板体和用于嵌套所述连接电缆的第二板体,使得夹持部的截面形状能够由L型限定,在所述第一板体滑动连接至所述第一表面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板体能够与所述支撑部彼此分离,使得所述第二板体能够与所述第一侧面彼此大致平行并且间隔设定距离,其中: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一侧面能够经长度能够增大或减小的弹性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支撑部均放置于所述安装面上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支撑部均能够受到盒体施加的重力以使得第一板体与所述安装面之间能够产生摩擦力,其中,在弹性连接部呈拉伸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夹持部与所述盒体能够基于所述摩擦力而保持相对固定;在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安装面分离而使得所述盒体呈悬空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弹性连接部能够按照其长度减小的方式向所述第二板体施加所述第一外力,其中,所述夹持部能够响应于所述第一外力而朝向所述支撑部移动,使得所述投影面积能够增大。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表面上还设置有延伸方向能够与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大致平行的滑动槽,所述夹持部滑动连接至所述滑动槽,使得所述投影面积能够按照所述夹持部沿所述滑动槽滑动的方式增大或减小,其中:所述第一板体上设置有能够沿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三方向滑动的锁死部,在所述第一板体放置在所述安装面上以使得锁死部能够抵靠接触至所述安装面的情况下,所述锁死部能够基于所述安装面施加的第二外力而沿所述第三方向滑动并且抵靠至所述滑动槽,其中,在所述弹性连接部按照呈拉伸状态的方式对所述第二板体施加所述第一外力的情况下,所述夹持部与所述盒体之间能够基于锁死部与所述滑动槽的抵靠接触而保持相对不动。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盒体与安装面之间的距离增大而使得盒体施加于所述安装面上的重力减小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外力能够减小,并且在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安装面彼此分离而使得所述盒体呈所述悬空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外力能够消失,使得所述锁死部能够基于第三外力,沿与所述第三方向相反的第四方向滑动而与所述滑动槽彼此分离,进而使得所述夹持部能够基于所述第一外力的作用而与所述盒体产生相对运动。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锁死部至少包括用于提供所述第三外力的第一弹簧和限位杆,所述第一板体上设置有延伸方向能够大致垂直与所述第一表面的T型孔,在所述第一弹簧设置于所述T型孔中的情况下,所述限位杆能够按照嵌套于所述第一弹簧中的方式设置于所述T型孔中,其中:所述限位杆的长度能够大于T型孔的长度,进而在所述第一板体放置于所述安装面上的情况下,限位杆的第三端部能够与所述安装面抵靠接触,使得所述限位杆能够受所述第二外力的作用而沿所述第三方向滑动以使得第一弹簧的长度增加而呈拉伸状态,进而使得限位杆的第四端部能够抵靠接触至所述滑动槽;在所述第一板体与安装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外力能够消失,使得限位杆能够基于所述第一弹簧提供的第三外力,沿所述第四方向滑动以使得所述第四端部与所述滑动槽彼此分离。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接口能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口,所述夹持部能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夹持部,所述连接电缆能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电缆,所述第一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电缆与所述第一接口进行主动分离的分离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电缆能够连接至所述第一接口,所述分离部能够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电缆;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盒体产生相对运动而使得第一夹持部的第二板体沿所述第一方向抵靠至所述分离部的情况下,所述分离部能够带动所述第一连接电缆沿第二方向运动,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电缆能够与所述第一接口分离,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所述第二板体上设置有彼此间隔排列的若干个固定槽,每一个固定槽中均能够设置至少一个连接电缆,使得若干个连接电缆各自的延伸方向均能够彼此平行。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分离部至少包括具有彼此连通的用于容纳流体介质的第一液压腔和用于容纳所述流体介质的第二液压腔的壳体,其中:所述第一液压腔和所述第二液压腔各自的延伸方向均与第一侧面大致垂直;在第一液压腔的体积减小的情况下,第二液压腔的体积能够增大,或者在第一液压腔的体积增大的情况下,第二液压腔的体积能够减小。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液压腔中设置有第一活塞推杆,所述第二液压腔中设置有第二活塞推杆,所述第二活塞推杆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电缆,其中: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盒体产生相对运动的情况下,第一夹持部的第二板体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抵靠至所述第一活塞推杆,使得所述第二活塞推杆能够按照第一液压腔的体积减小并且第二液压腔的体积增大的方式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网络电视机,所述网络电视机至少包括:盒体,其能够放置于安装面上,并且盒体的与所述安装面大致垂直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用于插接连接电缆的至少一个接口,使得盒体能够通过连接电缆电连接至外接设备;电视机显示器,其能够通过所述连接电缆连接至所述盒体;支撑部,其设置于盒体的与所述第一侧面呈垂直状态的第一表面上,以对所述盒体进行支撑;夹持部,其能够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其中,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夹持部能够共同构成用于支撑所述盒体的支撑结构,使得在支撑部与所述夹持部同时与所述安装面抵靠接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表面能够大致平行于所述安装面,在所述连接电缆的一端插接至所述接口,并且其另一端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情况下,所述连接电缆能够嵌套于夹持部的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部中,使得所述夹持部能够与所述连接电缆产生相对滑动,其中:夹持部的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的第二端部能够滑动连接至所述第一表面,使得所述夹持部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相对于所述盒体在沿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的方向上产生相对滑动,其中,在所述夹持部受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外力的作用而使得所述夹持部与所述盒体之间产生相对运动的情况下,所述夹持部能够按照其与所述支撑部的距离减小的方式增大其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的投影面积,并且夹持部的第一端部能够对所述连接电缆施加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挤压力,使得所述接口与所述连接电缆之间的连接强度能够增加。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夹持部至少包括彼此呈垂直状态的用于支撑所述盒体的第一板体和用于嵌套所述连接电缆的第二板体,使得夹持部的截面形状能够由L型限定,在所述第一板体滑动连接至所述第一表面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板体能够与所述支撑部彼此分离,使得所述第二板体能够与所述第一侧面彼此大致平行并且间隔设定距离,其中: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一侧面能够经长度能够增大或减小的弹性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支撑部均放置于所述安装面上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支撑部均能够受到盒体施加的重力以使得第一板体与所述安装面之间能够产生摩擦力,其中,在弹性连接部呈拉伸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夹持部与所述盒体能够基于所述摩擦力而保持相对固定;在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安装面分离而使得所述盒体呈悬空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弹性连接部能够按照其长度减小的方式向所述第二板体施加所述第一外力,其中,所述夹持部能够响应于所述第一外力而朝向所述支撑部移动,使得所述投影面积能够增大。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1)机顶盒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各个连接电缆由于延伸方向存在彼此不同的情况,使得各个连接电缆常出现交叉缠绕的问题,连接电缆的交叉缠绕容易造成接口受力集中,使得连接电缆容易从接口中脱落。通过设置夹持部,使得接口所受的集中应力能够转移至固定槽,从而可以降低连接电缆从接口中脱落的风险。同时,当夹持部向左滑动以使得固定槽尽量抵靠至连接电缆的左端部时,第一板体能够起到夹紧连接电缆的目的,从而进一步降低连接电缆从接口中脱落的风险。
(2)当需要将连接电缆与盒体进行分离时,通过向右滑动夹持部便能够将连接电缆捋直,进而便于使用者对连接电缆拆解存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优选的机顶盒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优选的机顶盒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优选的机顶盒在使用状态下的仰视图;
图4是本发明优选的机顶盒在封闭状态下的仰视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种优选的机顶盒的俯视图;
图6是图5所示的机顶盒的仰视图;
图7是本发明优选的分离部的结构示意图;和
图8是本发明优选的互联网电视的模块化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盒体 2:支撑部 3:夹持部
4:连接电缆 5:接口 6:固定槽
8:滑动槽 9:凹槽 10:弹性连接部
11:锁死部 12:T型孔 13:分离部
14:第一活塞推杆 15:第二活塞推杆 1a:第一侧面
1b:第一表面 3a:第一板体 3b:第二板体
4a:第一连接电缆 4b:第二连接电缆 5a:第一接口
5b:第二接口 6a:第一固定槽 6b:第二固定槽
8a:第一滑动槽 8b:第二滑动槽 30a:第一段
30b:第二段 30c:第三段 10a:第二弹簧
10b:第三弹簧 11a:第一弹簧 11b:限位杆
12a:第一直孔 12b:第二直孔 13a:第一液压腔
13b:第二液压腔 13c:壳体 300a:第一夹持部
300b:第二夹持部 7:电视机显示器 17:第一端部
18:第二端部 19:第三端部 20:第四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优选的,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机顶盒,至少包括盒体1、支撑部2和夹持部3。盒体1能够呈中空状,进而使得例如是电路板的电子元器件能够内置与盒体1中。盒体1能够放置在例如是火车的墙体等能够震动的安装面上,并且其与安装面大致垂直的第一侧面1a上可以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插接连接电缆4的接口5。接口5可以是网络接口、USB接口、HDMI接口或VGA接口,每一个接口中均可以设置至少一个连接电缆4,进而能够通过连接电缆4能够将盒体1与外接设备进行连接。例如,通过连接电缆4能够将盒体与光猫或者电视机显示器7连接。接口5能够设置在盒体1的第一侧面1a上。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侧面1a是指盒体1的与安装面呈垂直状态的右侧面。
优选的,支撑部2和/或夹持部3能够均设置在盒体1上以共同构成用于支撑盒体1的支撑结构,进而实现对盒体1进行支撑。支撑部2和夹持部3均设置在盒体1的第一表面1b上。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一表面1b是指盒体1的与安装面呈平行状态的下表面。支撑部2和夹持部3分别设置在第一表面1b的彼此相对的两个端部上。例如,如图2所示,第一表面1b能够由矩形限定,支撑部2能够设置在第一表面1b的左端部,夹持部3能够设置在第一表面1b的右端部。或者,当支撑部2设置在第一表面1b的上端部时,夹持部3便设置在第一表面1b的下端部。优选的,在盒体1放置于安装面上时,支撑部2和夹持部3均能够与安装面抵靠接触,并且使得盒体1能够保持与安装面平行的水平状态。例如,如图1所示,支撑部2的形状能够由半圆球形限定,夹持部3的形状能够由板状限定,夹持部3的厚度与支撑部2的半径相等,进而当支撑部2和夹持部3均设置在盒体1的下表面上时,盒体1便能够呈现与安装面大致平行的水平状态。支撑部2和夹持部3均能够按照例如是粘接、焊接的方式设置在盒体1的下表面上。
优选的,夹持部3配置为能够按照嵌套的方式对连接电缆4进行夹持固定,进而能够避免若干个连接电缆4同时连接在盒体1上时导致的打结、美观性差等问题。在连接电缆4的一端插接至接口5,并且其另一端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情况下,连接电缆4能够嵌套于夹持部3的沿第一方向上的第二端部18中,使得夹持部3能够与连接电缆4产生相对滑动,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夹持部3至少包括用于支撑盒体1的第一板体3a和用于嵌套连接电缆4的第二板体3b,使得夹持部3的截面形状能够由L型限定。第一板体3a和第二板体3b各自的形状均能够平板状限定。第一板体3a按照其厚度方向与安装面垂直的方式设置在盒体1上。第二板体3b按照其厚度方向与安装面平行的方式设置在第一板体3a上。如图1所示,第一板体3a的厚度方向是指由上至下的竖直方向,第二板体3b的厚度方向是指由左至右的水平方向。夹持部3的截面形状能够由L型限定。第二板体3b设置在与接口5相对应的一侧。第二板体3b上设置有彼此间隔排列的若干个固定槽6,每一个固定槽6中均能够设置至少一个连接电缆4,使得若干个连接电缆4各自的延伸方向均能够彼此平行。同时,由于每一个连接电缆4均能够单独设置在独立的一个固定槽6中,能够使得若干个连接电缆4各自的延伸方向均能够彼此平,进而有效避免连接电缆4的缠绕打结。并且,通过设置固定槽6能够使得盒体1与第二板体3b之间的连接电缆4能够保持平直状态,避免了由于连接电缆4过度弯曲或者反复弯折导致的连接电缆4易断裂的问题。
优选的,固定槽6的横截面形状能够与连接电缆4的横截面形状匹配。例如,连接电缆4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时,固定槽6的形状也能够为圆形,进而使得固定槽6能够更好地卡合连接电缆4。固定槽6的横截面的第一面积能够大于连接电缆4的横截面的第二面积。当固定槽6的横截面形状与连接电缆4的横截面形状均由圆形限定时,固定槽6的横截面的直径大于连接电缆4的横截面的直径。例如,当连接电缆4的横截面的直径为1cm时,固定槽6的横截面的直径可以为1.2cm~1.5cm,固定槽6与连接电缆4之间设置有装配间隙,进而能够避免固定槽6对连接电缆4的过度挤压,同时,当固定槽6或连接电缆4受到外力作用时,固定槽6能够与连接电缆4产生相对滑动,进而能够通过相对滑动将连接电缆4捋直,从而有效降低或消除连接电缆4相互缠绕而打结的产生风险。
优选的,第一板体3a滑动连接至第一表面1b,使得第二板体3b能够与第一侧面1a彼此平行并且间隔设定距离。具体的,盒体1的第一表面1b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滑动槽8。滑动槽8的延伸方向能够与第一侧面1a垂直。第一板体3a能够滑动设置于滑动槽8中,使得夹持部3在受到第一外力时能够沿滑动槽8的延伸方向滑动。例如,如图1所示,当夹持部3受到向右的水平作用力时,夹持部3能够水平向右滑动。当夹持部3受到向左的水平作用力时,夹持部3能够水平向左滑动。通过将夹持部3设置为能够滑动的工作模式至少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一者,机顶盒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各个连接电缆4由于延伸方向存在彼此不同的情况,使得各个连接电缆4常出现交叉缠绕的问题,连接电缆4的交叉缠绕容易造成接口5受力集中,使得连接电缆4容易从接口5中脱落。通过设置夹持部,使得接口5所受的集中应力能够转移至固定槽6,从而可以降低连接电缆4从接口5中脱落的风险。同时,当夹持部3向左滑动以使得固定槽6尽量抵靠至连接电缆4的左端部时,第一板体3a能够起到夹紧连接电缆4的目的,从而进一步降低连接电缆4从接口5中脱落的风险。二者,当需要将连接电缆4与盒体1进行分离时,通过向右滑动夹持部3便能够将连接电缆4捋直,进而便于使用者对连接电缆4拆解存放。
优选的,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表面1b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支撑部2。至少两个支撑部2彼此的连线方向与滑动槽8的延伸方向彼此垂直。在第一板体3a的第二端与第二板体3b连接的情况下,第一板体3a的第一端能够具有至少两个凹槽9。第一板体3a的第一端在沿至少连个支撑部2的连线方向上能够被至少两个凹槽9分割为第一段30a、第二段30b和第三段30c。第一段30b与第二板体3b之间的第一距离能够等于第二段30b与第二板体3b之间的第二距离。第三段30c与第二板体3b之间的第三距离能够大于第一距离或第二距离。如图4所示,在夹持部3沿滑动槽8的延伸方向移动以使得第二板体3b与盒体1之间的距离减小的情况下,第三段30c能够抵靠至盒体1的左端部,使得第三段30c能够与盒体1的左端部呈平齐状态,并且使得第一段30a和第二段30b能够不与支撑部2产生干涉。例如,如图3和图4所示,当夹持部3向左滑动时,第三段30c能够抵靠至盒体1的左端部。第三段30c与盒体1的左端部呈平齐状态是指第三段30c与盒体1的左端部位于同一个垂直于安装面的平面上。通过具有第一段30a、第二段30b和第三段30c的第一板体3a以及支撑部2能够将第一表面1b进行全覆盖,进而在实际使用时,可以通过第一板体3a和支撑部2对盒体1起到覆盖保护的作用,能够降低例如是掉落、磕碰、挤压等状态对盒体1的损害程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改进,重复的内容不再赘述。
优选的,夹持部的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部17能够滑动连接至第一表面1b,使得夹持部3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相对于盒体1在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的方向上产生相对滑动,其中,在夹持部3受沿第二方向的第一外力的作用而使得夹持部3与盒体1之间产生相对运动的情况下,夹持部3能够按照其与支撑部2的距离减小的方式增大其在第一表面1b上形成的投影面积,并且夹持部3的第一端部能够对连接电缆4施加沿第二方向的挤压力,使得接口5与连接电缆4之间的连接强度能够增加。投影面积是指夹持部3与第一表面1b的重合区域的面积。投影面积能够按照夹持部3沿滑动槽8滑动的方式增大或减小。第二板体3b和第一侧面1a能够经长度能够增大或减小的弹性连接部10连接,在第一板体3a和支撑部2均放置于安装面上的情况下,第一板体3a和支撑部2均能够受到盒体1施加的重力以使得第一板体3a与安装面之间能够产生摩擦力,其中,在弹性连接部10呈拉伸状态的情况下,夹持部3与盒体1能够基于摩擦力而保持相对固定。在第一板体3a与安装面分离而使得盒体1呈悬空状态的情况下,弹性连接部10能够按照其长度减小的方式向第二板体3b施加第一外力,其中,夹持部3能够响应于第一外力而朝向支撑部2移动,使得投影面积能够增大。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机顶盒还包括弹性连接部10。第二板体3b和第一侧面1a能够通过弹性连接部10连接。通过弹性连接部10能够对第二板体3b和第一表面1b施加第一外力,通过第一外力能够促使夹持部3能够按照第一板体3a与第一侧面1a之间的垂直距离减小的方式沿滑动槽8滑动。即,如图1所示,第一外力能够促使夹持部3水平向左滑动,从而能够使得投影面积增大。当夹持部3水平向右滑动时,投影面积减小。弹性连接部10至少包括第二弹簧10a和第三弹簧10b。第二弹簧10a和第三弹簧10b能够按照关于接口5呈对称的方式进行设置。第二弹簧10a以及第三弹簧10b各自的两个端部均分别连接至第二板体3b和第一表面1b。如图3所示,机顶盒在使用状态时,即第三段30c不与盒体1的左端部呈平齐状态时,第一压缩弹簧10a和第二压缩弹簧10b均能够呈拉伸状态,进而能够对第二板体3b和第一表面1b施加第一外力。如图1所示,连接强度是指连接电缆4与接口5之间的分离难易度。当第二板体3b向左移动时,其会对连接电缆4端部的接头施加向左的挤压力,进而使得连接电缆与接口更不易分离。
优选的,机顶盒还包括能够沿大致垂直于第一表面1b的第三方向滑动的锁死部11。如图1所示,锁死部11设置在第一板体3a上。锁死部11用于与滑动槽8配合以限制夹持部3在预紧力的作用下的滑动。第三方向可以是竖直向上的方向。具体的,如图1所示,锁死部11至少包括第一弹簧11a和限位杆11b。第一板体3a上设置有T型孔12。T型孔12能够将第一板体3a贯穿。在第一弹簧11a设置于T型孔12中的情况下,限位杆11b能够按照嵌套于第一弹簧11a中的方式设置于T型孔12中。具体的,T型孔具有第一直孔12a和第二直孔12b。第一直孔12a的直径能够大于第二直孔12b的直径。第一直孔12a与第二直孔12b各自的中轴线彼此重合并且均与安装面垂直。第一直孔12a与第一表面1b的距离小于第二直孔12b与第一表面1b的距离。第一弹簧11a设置于第一直孔12a中。限位杆11b能够嵌套于第一弹簧11a和第二直孔12b中,其中,在第一弹簧11a的一端部与第二直孔12b抵靠接触的情况下,第一弹簧11a的另一端部能够与限位杆11b固定连接。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弹簧11a的上端部能够与限位杆11b通过例如是焊接或粘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使得第一弹簧11a的长度减小或增加时,第一弹簧11a的下端部能够相对于限位杆11b滑动。限位杆11b的长度能够等于滑动槽8的深度、第一直孔12a的深度以及第二直孔12b的深度之和。
优选的,在第一板体3a放置在安装面上以使得锁死部11能够抵靠接触至安装面的情况下,锁死部11能够基于安装面施加的第二外力而沿第三方向滑动并且抵靠至滑动槽8。在弹性连接部10按照呈拉伸状态的方式对第二板体3b施加第一外力的情况下,夹持部3与盒体1之间能够基于锁死部11与滑动槽8的抵靠接触而保持相对不动。在盒体1与安装面之间的距离增大而使得盒体1施加于安装面上的重力减小的情况下,第二外力能够减小,并且在第一板体3a与安装面彼此分离而使得盒体1呈悬空状态的情况下,第二外力能够消失,使得锁死部11能够基于第三外力,沿与第三方向相反的第四方向滑动而与滑动槽8彼此分离,进而使得夹持部3能够基于第一外力的作用而与盒体1产生相对运动。再次参见图1,第四方向可以是竖直向下的方向。在第一板体3a放置在安装面上时,基于盒体1自身的重量,盒体1会对限位杆11b施加竖直向上的第二外力,进而限位杆11b能够向上滑动以使得第一弹簧11a呈拉伸状态,此时限位杆11b的下端部与安装面平齐,并且限位杆11b的上端部抵靠至滑动槽8的底部。此时,即使在弹性连接部10按照呈拉伸状态的方式向夹持部3施加第一外力的情况下,通过限位杆11b的上端部与滑动槽的底部的抵靠也能够限制夹持部3向左滑动,即,使得夹持部3与盒体1保持相对不动。当第一板体3a与安装面分离而呈现悬空状态时,第二外力消失使得限位杆11b能够基于第一弹簧11a的弹性作用力而向下运动,从而使得限位杆11b的上端部与滑动槽8的底部分离,此时夹持部3能够基于弹性连接部10施加的第一外力而向左运动,进而使得投影面积增大。具体的,限位杆11b的长度能够大于T型孔12的长度,进而在第一板体3a放置于安装面上的情况下,限位杆11b的第三端部19能够与安装面抵靠接触,使得限位杆11b能够受第二外力的作用而沿第三方向滑动以使得第一弹簧11a的长度增加而呈拉伸状态,进而使得限位杆11b的第四端部20能够抵靠接触至滑动槽8。在第一板体3a与安装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第二外力能够消失,使得限位杆11b能够基于第一弹簧11a提供的第三外力,沿第四方向滑动以使得第四端部20与滑动槽8彼此分离。通过设置弹性连接部10和锁死部11至少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一者,现有的机顶盒能够通过在盒体1上设置包覆物的方式以应对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掉落或者磕碰造成的损坏。包覆物能够起到缓冲作用,但也相应地降低了盒体1的散热性能。本发明通过设置能够沿滑动槽8滑动的夹持部3,在实际状态下,第一板体3a能够与第一表面1b彼此错位以避免对第一表面1b的过度覆盖,进而不会对盒体1在使用时的散热性能造成任何影响。二者,机顶盒在日常使用时,通常是放置在电视柜或者电视机显示器上,当机顶盒受到震动或者人为移动时,往往会产生掉落从电视柜或者电视机显示器上掉落的情况,在掉落过程中,盒体1会受到连接电缆4的拉扯作用,进而在盒体1的接口5处产生较大的拉伸力,该拉伸力会对接口5以及盒体1内部的电子元器件造成较大的冲击,进而容易导致接口5或电子元器件的损坏。本发明通过设置锁死部11,在机顶盒掉落而使得第一板体3a呈悬空状态的情况下,限位杆11b能够与限位槽8瞬间分离,进而触发夹持部3按照第二板体3b与第一侧面1a之间的垂直距离减小的方式沿滑动槽8滑动,进而使得第二板体3b能够对连接电缆4的接头产生挤压作用力,从而降低连接电缆4从接口5中脱落的风险程度。三者,在第二弹簧10a和第三弹簧10b的长度均减小时,第二弹簧10a和第三弹簧10b能够对盒体1施加拉伸作用力,在盒体1掉落的过程中,该拉伸作用力能够在一段时间内降低盒体1的下落速度,从而避免盒体1下落速度过快而对接口5施加过大的拉扯力。四者,盒体1在掉落的过程中,基于第二弹簧10a和第三弹簧10b各自的弹性作用力以及盒体1自身的重力,会使得夹持部3在一段时间内会沿滑动槽8产生阻尼振动。即,在第一板体3a处于悬空状态的初期,第二弹簧10a和第三弹簧10b各自的长度均减小,进而使得第一侧面1a与第二板体3b之间的距离减小。由于第二弹簧10a和第三弹簧10b各自的弹性作用力会使得夹持部3产生一定的加速度,进而第二弹簧10a和第三弹簧10b的长度减小至无弹性作用力的自由状态后,第二弹簧10a和第三弹簧10b各自的长度仍能够基于夹持部3的加速度而进一步减小,进而导致第二弹簧10a和第三弹簧10b能够呈现压缩状态,随后,第二弹簧10a和第三弹簧10b的长度能够增加,进而使得夹持部3产生阻尼振动。通过该阻尼振动能够将位于第二板体3b右侧的连接电缆4捋直,进而能够避免盒体1在掉落过程中出现旋转180°而呈现支撑部2朝上的状态,即,能够保证盒体1在掉落后,支撑部2和夹持部3能够首先与例如是安装面或墙壁接触,进而通过支撑部2和夹持部3达到缓冲碰撞的目的。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对前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重复的内容不再赘述。
优选的,接口5按照使用用途至少能够分为至少一个第一接口5a和若干个第二接口5b。第一接口5a用于为机顶盒进行供电以使得盒体1内部的电子元器件能够通电工作。例如,第一接口5a可以是电源接口,进而通过第一接口5a能够与电源连接。第二接口5b用于将机顶盒与其他配套设备进行连接。例如,第二接口5b可以是网络接口、USB接口、HDMI接口或VGA接口。进而通过第二接口5b能够将机顶盒与例如是光猫、电视机显示器等配套设备进行连接。
优选的,如图5和图6所示,机顶盒还可以包括第一夹持部300a和第二夹持部300b。第一表面1b上能够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滑动槽8a和至少一个第二滑动槽8b。第一夹持部300a滑动设置于第一滑动槽8a中,第二夹持部300b设置于第二滑动槽8b中,其中,第一滑动槽8a的延伸方向能够与第二滑动槽8b的延伸方向彼此平行。第一夹持部300a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固定槽6a,第二夹持部300b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固定槽6b,其中,在第一接口5a上连接有第一连接电缆4a时,第一连接电缆4a能够按照嵌套于第一固定槽6a中的方式连接至第一夹持部300a;在第二接口5b上连接有第二连接电缆4b时,第二连接电缆4b能够按照嵌套于第二固定槽6b中的方式连接至第二夹持部300b。
优选的,在第一夹持部300a与盒体1产生相对运动而使得第一夹持部300a的第二板体3b沿第一方向抵靠至分离部13的情况下,分离部13能够带动第一连接电缆4a沿第二方向运动以与第一接口5a分离,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具体的,第一侧面1a上还设置有分离部13。如图7所示,分离部13至少包括具有彼此连通的第一液压腔13a和第二液压腔13b的壳体13c。第一液压腔13a和第二液压腔13b中均可以设置有例如是液压油的流体介质。第一液压腔13a和第二液压腔13b各自的延伸方向均与第一侧面1a垂直。在第一液压腔13a的体积减小的情况下,第二液压腔13b的体积能够增大。或者在第一液压腔13a的体积增大的情况下,第二液压腔13b的体积能够减小。第一方向能够是水平向左的方向,第二方向能够是水平向右的方向。
优选的,在第一夹持部300a与盒体1产生相对运动的情况下,第一夹持部300a的第二板体3b能够沿第一方向抵靠至第一活塞推杆14,使得第二活塞推杆15能够按照第一液压腔13a的体积减小并且第二液压腔13b的体积增大的方式沿第二方向运动。具体的,第一液压腔13a中设置有第一活塞推杆14,第二液压腔13b中设置有第二活塞推杆15,使得第一活塞推杆14能够沿第一液压腔13a来回滑动,并且使得第二活塞推杆15能够沿第二液压腔13b来回滑动。第一活塞推杆14的延伸方向能够与第二活塞推杆15的延伸方向彼此平行,进而当第一活塞推杆14沿第一方向滑动的情况下,能够带动第二活塞推杆15沿第二方向滑动,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彼此相反。例如,如图7所示,第一方向可以是水平向左的方向,第二方向可以是水平向右的方向。第一液压腔13a和第二液压腔13b中设置有例如是液压油的流体以使得第一活塞杆14与第二活塞杆15的联动。即,当第一活塞杆14水平向左滑动时,第二活塞杆15能够水平向右滑动。
优选的,如图5所示,第二活塞杆15的端部能够连接至第一连接电缆4a,使得在第二活塞杆15滑动时能够带动第一连接电缆4a同步滑动,进而促使第一连接电缆4a与第一接口5a的分离。具体的,如图5所示,在第二板体3b向左移动并与第一活塞推杆14抵靠接触后,其能够推动第一活塞推杆14水平向左移动,进而使得第二活塞推杆15水平向右移动,最终使得第一连接电缆4a与第一接口5a彼此分离。通过设置分离部13至少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一者,现有的机顶盒能够通过设置例如是覆盖物以降低机顶盒掉落而产生的损坏风险,但是机顶盒即便在充分地保护下,其掉落仍有可能会导致其内部元器件产生例如是短路的异常状态,或者,机顶盒由于其放置位置的影响,能够掉入例如是沙发缝隙等通风不良的位置中。机顶盒在异常状态或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会由于发热异常及散热性能降低而产生自燃的风险,进而引发火灾的产生。本发明通过设置夹持部3,能够在机顶盒掉落时自动触发第一连接电缆4a与第一接口5a的分离,使得机顶盒处于断电的状态,能够有效地降低火灾的产生风险。二者,如图5所示,在机顶盒掉落的过程中,第一夹持部300a能够在弹性连接部10的作用下向左移动,第二夹持部300b也能够在弹性连接部10的作用下向左移动。由于第一夹持部300a会受到分离部13的阻挡,使得盒体1的左下角的重量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大于盒体1的左上角的重量。即第二夹持部300b在抵靠至盒体1的左端部时,第一夹持部300a还未与盒体1的左端部抵靠。随后第一夹持部300a继续向左移动,使得盒体1的左上角和右下角的重量的差值逐渐减小为零。进而在机顶盒掉落的过程中,能够使得盒体1的重量较大的左下角首先接触安装面或墙面,随后基于盒体1的左上角和右下角的重量的差值逐渐减小,盒体1的左上角会接触安装面或墙面,最终通过盒体1的左上角与左下角与安装面或墙面的交替接触而使得盒体1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呈现振动的状态,进而能够避免掉入沙发缝隙等通风不良的位置中。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对前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重复的内容不再赘述。
优选的,如图8所示,本发明还能够提供一种互联网电视,至少包括机顶盒和电视机显示器7。通过连接电缆4将机顶盒与电视机显示器7进行连接即可。机顶盒配置为至少具有盒体1、支撑部2和夹持部3。本发明的互联网电视能够应用于高铁或轮船等高速移动的设备上。现在的高铁上的电视通常采用类似飞机上的吊挂方式,不能满足大屏幕观赏需求。高铁或轮船上的高档餐厅或KTV需要60寸或更大尺寸的屏幕,同时也需要在高速移动的条件下接入可靠的网络。由于高铁或轮船处于高速移动的状态,当互联网电视安装于其安装面上时,安装面会剧烈震动,进而当例如是机顶盒的外接设备放置于安装面上时,会存在容易掉落的风险,进而会对外接设备造成损坏,通过可能触发外接设备的不正常工作,进而导致火灾的产生。当在高铁上产生火灾后,产生的后果严重,因此,对其防火变得尤为重要。本发明的机顶盒能够具有优良的防跌落碰撞及断电保护功能,进而能够有效地预防火灾的产生。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发明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机顶盒,至少包括:
盒体(1),其能够放置于能够震动的安装面上,并且盒体(1)的与所述安装面大致垂直的第一侧面(1a)上设置有用于插接连接电缆(4)的至少一个接口(5),使得盒体(1)能够通过连接电缆(4)电连接至外接设备;
支撑部(2),其设置于盒体(1)的与所述第一侧面(1a)呈垂直状态的第一表面(1b)上,以对所述盒体(1)进行支撑;
夹持部(3),其能够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1b)上,其中,所述支撑部(2)和所述夹持部(3)能够共同构成用于支撑所述盒体(1)的支撑结构,使得在支撑部(2)与所述夹持部(3)同时与所述安装面抵靠接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表面(1b)能够大致平行于所述安装面,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电缆(4)的一端插接至所述接口(5),并且其另一端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情况下,所述连接电缆(4)能够嵌套于夹持部(3)的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二端部(18)中,使得所述夹持部(3)能够与所述连接电缆(4)产生相对滑动,其中:
夹持部(3)的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部(17)能够滑动连接至所述第一表面(1b),使得所述夹持部(3)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相对于所述盒体(1)在沿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的方向上产生相对滑动,其中,在所述夹持部(3)受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外力的作用而使得所述夹持部(3)与所述盒体(1)之间产生相对运动的情况下,所述夹持部(3)能够按照其与所述支撑部(2)的距离减小的方式增大其在所述第一表面(1b)上形成的投影面积,并且夹持部(3)的第一端部(17)能够对所述连接电缆(4)施加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挤压力,使得所述接口(5)与所述连接电缆(4)之间的连接强度能够增加;
所述夹持部(3)至少包括彼此呈垂直状态的用于支撑所述盒体(1)的第一板体(3a)和用于嵌套所述连接电缆(4)的第二板体(3b),使得夹持部(3)的截面形状能够由L型限定,在所述第一板体(3a)滑动连接至所述第一表面(1b)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板体(3a)能够与所述支撑部(2)彼此分离,使得所述第二板体(3b)能够与所述第一侧面(1a)彼此大致平行并且间隔设定距离,其中:
所述第二板体(3b)和所述第一侧面(1a)能够经长度能够增大或减小的弹性连接部(10)连接,在所述第一板体(3a)和所述支撑部(2)均放置于所述安装面上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板体(3a)和所述支撑部(2)均能够受到盒体(1)施加的重力以使得第一板体(3a)与所述安装面之间能够产生摩擦力,其中,在弹性连接部(10)呈拉伸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夹持部(3)与所述盒体(1)能够基于所述摩擦力而保持相对固定;
在所述第一板体(3a)与所述安装面分离而使得所述盒体(1)呈悬空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弹性连接部(10)能够按照其长度减小的方式向所述第二板体(3b)施加所述第一外力,其中,所述夹持部(3)能够响应于所述第一外力而朝向所述支撑部(2)移动,使得所述投影面积能够增大;
所述第一表面(1b)上还设置有延伸方向能够与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大致平行的滑动槽(8),所述夹持部(3)滑动连接至所述滑动槽(8),使得所述投影面积能够按照所述夹持部(3)沿所述滑动槽(8)滑动的方式增大或减小,其中:
所述第一板体(3a)上设置有能够沿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1b)的第三方向滑动的锁死部(11),在所述第一板体(3a)放置在所述安装面上以使得锁死部(11)能够抵靠接触至所述安装面的情况下,所述锁死部(11)能够基于所述安装面施加的第二外力而沿所述第三方向滑动并且抵靠至所述滑动槽(8),其中,在所述弹性连接部(10)按照呈拉伸状态的方式对所述第二板体(3b)施加所述第一外力的情况下,所述夹持部(3)与所述盒体(1)之间能够基于锁死部(11)与所述滑动槽(8)的抵靠接触而保持相对不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顶盒,其特征在于,在盒体(1)与安装面之间的距离增大而使得盒体(1)施加于所述安装面上的重力减小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外力能够减小,并且在所述第一板体(3a)与所述安装面彼此分离而使得所述盒体(1)呈所述悬空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外力能够消失,使得所述锁死部(11)能够基于第三外力,沿与所述第三方向相反的第四方向滑动而与所述滑动槽(8)彼此分离,进而使得所述夹持部(3)能够基于所述第一外力的作用而与所述盒体(1)产生相对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死部(11)至少包括用于提供所述第三外力的第一弹簧(11a)和限位杆(11b),所述第一板体(3a)上设置有延伸方向能够大致垂直与所述第一表面(1b)的T型孔(12),在所述第一弹簧(11a)设置于所述T型孔(12)中的情况下,所述限位杆(11b)能够按照嵌套于所述第一弹簧(11a)中的方式设置于所述T型孔(12)中,其中:
所述限位杆(11b)的长度能够大于T型孔(12)的长度,进而在所述第一板体(3a)放置于所述安装面上的情况下,限位杆(11b)的第三端部(19)能够与所述安装面抵靠接触,使得所述限位杆(11b)能够受所述第二外力的作用而沿所述第三方向滑动以使得第一弹簧(11a)的长度增加而呈拉伸状态,进而使得限位杆(11b)的第四端部(20)能够抵靠接触至所述滑动槽(8);
在所述第一板体(3a)与安装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外力能够消失,使得限位杆(11b)能够基于所述第一弹簧(11a)提供的第三外力,沿所述第四方向滑动以使得所述第四端部(20)与所述滑动槽(8)彼此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5)能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口(5a),所述夹持部(3)能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夹持部(300a),所述连接电缆(4)能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电缆(4a),所述第一侧面(1a)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电缆(4a)与所述第一接口(5a)进行主动分离的分离部(13),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电缆(4a)能够连接至所述第一接口(5a),所述分离部(13)能够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电缆(4a);
在所述第一夹持部(300a)与所述盒体(1)产生相对运动而使得第一夹持部(300a)的第二板体(3b)沿所述第一方向抵靠至所述分离部(13)的情况下,所述分离部(13)能够带动所述第一连接电缆(4a)沿第二方向运动,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电缆(4a)能够与所述第一接口(5a)分离,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所述第二板体(3b)上设置有彼此间隔排列的若干个固定槽(6),每一个固定槽(6)中均能够设置至少一个连接电缆(4),使得若干个连接电缆(4)各自的延伸方向均能够彼此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部(13)至少包括具有彼此连通的用于容纳流体介质的第一液压腔(13a)和用于容纳所述流体介质的第二液压腔(13b)的壳体(13c),其中:
所述第一液压腔(13a)和所述第二液压腔(13b)各自的延伸方向均与第一侧面(1a)大致垂直;
在第一液压腔(13a)的体积减小的情况下,第二液压腔(13b)的体积能够增大,或者在第一液压腔(13a)的体积增大的情况下,第二液压腔(13b)的体积能够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压腔(13a)中设置有第一活塞推杆(14),所述第二液压腔(13b)中设置有第二活塞推杆(15),所述第二活塞推杆(15)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电缆(4a),其中:
在所述第一夹持部(300a)与所述盒体(1)产生相对运动的情况下,第一夹持部(300a)的第二板体(3b)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抵靠至所述第一活塞推杆(14),使得所述第二活塞推杆(15)能够按照第一液压腔(13a)的体积减小并且第二液压腔(13b)的体积增大的方式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
7.一种网络电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电视机至少包括:
盒体(1),其能够放置于安装面上,并且盒体(1)的与所述安装面大致垂直的第一侧面(1a)上设置有用于插接连接电缆(4)的至少一个接口(5),使得盒体(1)能够通过连接电缆(4)电连接至外接设备;
电视机显示器(7),其能够通过所述连接电缆(4)连接至所述盒体(1);
支撑部(2),其设置于盒体(1)的与所述第一侧面(1a)呈垂直状态的第一表面(1b)上,以对所述盒体(1)进行支撑;
夹持部(3),其能够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1b)上,其中,所述支撑部(2)和所述夹持部(3)能够共同构成用于支撑所述盒体(1)的支撑结构,使得在支撑部(2)与所述夹持部(3)同时与所述安装面抵靠接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表面(1b)能够大致平行于所述安装面,
在所述连接电缆(4)的一端插接至所述接口(5),并且其另一端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情况下,所述连接电缆(4)能够嵌套于夹持部(3)的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部(17)中,使得所述夹持部(3)能够与所述连接电缆(4)产生相对滑动,其中:
夹持部(3)的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的第二端部(18)能够滑动连接至所述第一表面(1b),使得所述夹持部(3)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相对于所述盒体(1)在沿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的方向上产生相对滑动,其中,在所述夹持部(3)受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外力的作用而使得所述夹持部(3)与所述盒体(1)之间产生相对运动的情况下,所述夹持部(3)能够按照其与所述支撑部(2)的距离减小的方式增大其在所述第一表面(1b)上形成的投影面积,并且夹持部(3)的第一端部(17)能够对所述连接电缆(4)施加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挤压力,使得所述接口(5)与所述连接电缆(4)之间的连接强度能够增加;
所述夹持部(3)至少包括彼此呈垂直状态的用于支撑所述盒体(1)的第一板体(3a)和用于嵌套所述连接电缆(4)的第二板体(3b),使得夹持部(3)的截面形状能够由L型限定,在所述第一板体(3a)滑动连接至所述第一表面(1b)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板体(3a)能够与所述支撑部(2)彼此分离,使得所述第二板体(3b)能够与所述第一侧面(1a)彼此大致平行并且间隔设定距离,其中:
所述第二板体(3b)和所述第一侧面(1a)能够经长度能够增大或减小的弹性连接部(10)连接,在所述第一板体(3a)和所述支撑部(2)均放置于所述安装面上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板体(3a)和所述支撑部(2)均能够受到盒体(1)施加的重力以使得第一板体(3a)与所述安装面之间能够产生摩擦力,其中,在弹性连接部(10)呈拉伸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夹持部(3)与所述盒体(1)能够基于所述摩擦力而保持相对固定;
在所述第一板体(3a)与所述安装面分离而使得所述盒体(1)呈悬空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弹性连接部(10)能够按照其长度减小的方式向所述第二板体(3b)施加所述第一外力,其中,所述夹持部(3)能够响应于所述第一外力而朝向所述支撑部(2)移动,使得所述投影面积能够增大;
所述第一表面(1b)上还设置有延伸方向能够与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大致平行的滑动槽(8),所述夹持部(3)滑动连接至所述滑动槽(8),使得所述投影面积能够按照所述夹持部(3)沿所述滑动槽(8)滑动的方式增大或减小,其中:
所述第一板体(3a)上设置有能够沿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1b)的第三方向滑动的锁死部(11),在所述第一板体(3a)放置在所述安装面上以使得锁死部(11)能够抵靠接触至所述安装面的情况下,所述锁死部(11)能够基于所述安装面施加的第二外力而沿所述第三方向滑动并且抵靠至所述滑动槽(8),其中,在所述弹性连接部(10)按照呈拉伸状态的方式对所述第二板体(3b)施加所述第一外力的情况下,所述夹持部(3)与所述盒体(1)之间能够基于锁死部(11)与所述滑动槽(8)的抵靠接触而保持相对不动。
CN201911063582.7A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机顶盒及互联网电视 Active CN1108091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63582.7A CN110809182B (zh)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机顶盒及互联网电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63582.7A CN110809182B (zh)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机顶盒及互联网电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09182A CN110809182A (zh) 2020-02-18
CN110809182B true CN110809182B (zh) 2021-11-23

Family

ID=69501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63582.7A Active CN110809182B (zh)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机顶盒及互联网电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09182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35616A (zh) * 2017-12-14 2018-06-29 黄河科技学院 带有壳体的网络通讯设备
CN209072652U (zh) * 2018-10-17 2019-07-05 江苏馥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交换机装置
CN110212364A (zh) * 2019-04-17 2019-09-06 重庆彤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电控系统信息传输接口
CN110219703A (zh) * 2019-07-09 2019-09-10 大连保税区华鸿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大型转机危险气体液压密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40109B2 (ja) * 2015-03-02 2017-11-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噛み合い式係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35616A (zh) * 2017-12-14 2018-06-29 黄河科技学院 带有壳体的网络通讯设备
CN209072652U (zh) * 2018-10-17 2019-07-05 江苏馥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交换机装置
CN110212364A (zh) * 2019-04-17 2019-09-06 重庆彤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电控系统信息传输接口
CN110219703A (zh) * 2019-07-09 2019-09-10 大连保税区华鸿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大型转机危险气体液压密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09182A (zh) 2020-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2059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ttaching display panels onto wall surface
US10772223B2 (en) Dampened gravity retractor
US9389377B2 (en) Fiber optic cable with electrical connectors at both ends, wall plates and control boxes
US8988616B2 (en) Mounting systems for digital media players
US20120126081A1 (en) Mounting system for digital media players
US10766736B2 (en) Gravity-driven cable retractor
KR20130014597A (ko) 프레임 패킹 포맷에서 액티브 스페이스를 지능적으로 이용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9076203B (zh) 用于投影沉浸式视听内容的系统
US7549894B1 (en) Wall plate assembly
US20140294215A1 (en) Integrated Television Mount and Audio System
CN110007886B (zh) 传屏超时时间动态设置方法、装置、无线传屏器及接收端
WO2002033687A3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mote video display through a wireless projector
KR20180102552A (ko) 수직으로-배향되는 콘텐츠에 대한 서라운드 사운드 애플리케이션들 및 디바이스들
CN110809182B (zh) 一种机顶盒及互联网电视
EP2260230B1 (en) Cable-based mounting system
KR20190007215A (ko) 광 커넥터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제어방법
KR101343385B1 (ko) 걸이형 셋톱박스
KR20170051977A (ko) 벽걸이형 디스플레이 고정장치
TWM590337U (zh) 可配置及調整之視訊會議裝置
US20120275631A1 (en) Integrated Television Mount and Audio System
US7637772B2 (en) Wall plate assembly
KR20210050800A (ko) 디스플레이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3401096B (zh) 电视与音响之间的连接线及传输装置
CN107483856B (zh) 一种电视机与音箱一体化装置
US20190215590A1 (en) Wireless Speaker Enclos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11

Address after: Room 404, Unit 2, Building 8, No. 218 Jiqingmen Street, Jianye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0000

Patentee after: Xie Mei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50000 No. 6, 25 / F, building 3, No. 25, Zhongshan South Road, Yunyan District, Guiyang City, Guizho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i Ting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