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07418B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07418B
CN110807418B CN201911049976.7A CN201911049976A CN110807418B CN 110807418 B CN110807418 B CN 110807418B CN 201911049976 A CN201911049976 A CN 201911049976A CN 110807418 B CN110807418 B CN 1108074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screen
light
light guide
electronic device
photosensi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4997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07418A (zh
Inventor
杨子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4997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074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074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074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074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074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18Sensors therefor using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or layers, e.g. electroluminescent sen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10Image acquisition
    • G06V10/12Details of acquisition arrangemen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G06V10/14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ice performing the acquisition or on the illumination arrangements
    • G06V10/147Details of sensors, e.g. sensor len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47Preprocessing; Feature extraction
    • G06V40/1359Extracting features related to ridge properties; Determining the fingerprint type, e.g. whorl or loo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显示屏;第二显示屏,第二显示屏与第一显示屏相背设置;光学器件,光学器件设置于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之间,光学器件包括感光芯片,感光芯片具有第一感光区域和第二感光区域,第一感光区域和第二感光区域均朝向第一显示屏;导光件,导光件设置于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之间,导光件的第一端朝向第二显示屏,导光件的第二端朝向第二感光区域。感光芯片的第一感光区域可以感应穿过第一显示屏的光线,穿过第二显示屏的光线则可以被导光件导向,并到达第二感光区域,从而被第二感光区域感应到。所以用户在电子设备的两侧均可以实施有关于光学器件的操作,因此该电子设备的可操作性更强。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是比较重要的人机交互部分,因此显示屏的结构将直接决定电子设备的用户体验是否良好。目前大部分电子设备仅单面设置显示屏,与显示屏相对的一面则设置电池盖。但随着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升级,单面设置显示屏的方式已经不能全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双面屏便应势而生。顾名思义,所谓双面屏就是指电子设备的相对两面均设置显示屏。
电子设备中需要设置摄像头、指纹识别模组等光学器件,这些光学器件可以实现对应的拍摄、指纹识别等功能。对于具有双面屏的电子设备来说,目前仅针对其中一个显示屏设置这些光学器件,因此用户只能在电子设备的单侧实施对应的操作,无法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因此导致电子设备的可操作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子设备,以解决电子设备的可操作性较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显示屏;
第二显示屏,所述第二显示屏与所述第一显示屏相背设置;
光学器件,所述光学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屏和所述第二显示屏之间,所述光学器件包括感光芯片,所述感光芯片具有第一感光区域和第二感光区域,所述第一感光区域和所述第二感光区域均朝向所述第一显示屏;
导光件,所述导光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屏和所述第二显示屏之间,所述导光件的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显示屏,所述导光件的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二感光区域。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的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同时该电子设备还包括导光件,感光芯片的第一感光区域可以感应穿过第一显示屏的光线,穿过第二显示屏的光线则可以被导光件导向,并到达第二感光区域,从而被第二感光区域感应到。可见,该电子设备的感光芯片可以同时感应穿过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的光线,所以用户在电子设备的两侧均可以实施有关于光学器件的操作,因此该电子设备的可操作性更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后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中,感光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显示屏、110-第一识别区域、200-第二显示屏、210-第二识别区域、101-第一基板、102-第二基板、103-有机发光层、103a-显示像素、300-光学器件、310-感光芯片、311-第一感光区域、312-第二感光区域、313-走线区域、320-配光元件、400-导光件、410-第一导光部、420-第二导光部、430-第三导光部、500-手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第一显示屏100、第二显示屏200、光学器件300和导光件400。
第一显示屏100和第二显示屏200均可以用于显示,两者可以相背设置,也就是说,第一显示屏100和第二显示屏200设置于电子设备的背对两侧,使得电子设备成为双面屏结构。具体地,第一显示屏100可以是正面屏,第二显示屏200可以是背面屏。
光学器件300设置于第一显示屏100和第二显示屏200之间,该光学器件300包括感光芯片310,该感光芯片310具有第一感光区域311和第二感光区域312。感光芯片310的形状可以是矩形、圆形、椭圆形等,第一感光区域311和第二感光区域312的形状可以是矩形、圆形、椭圆形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第一感光区域311和第二感光区域312均可以用于感光,从而可以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便于实现该光学器件300的光学功能。第一感光区域311和第二感光区域312均朝向第一显示屏100,也就是说,该第一感光区域311和第二感光区域312均背向第二显示屏200设置。可选地,感光芯片310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与电子设备的主板电连接,从而便于感光芯片310和主板之间进行电信号的传递。
导光件400设置于第一显示屏100和第二显示屏200之间,导光件400的第一端朝向第二显示屏200,导光件400的第二端朝向第二感光区域312。这里的导光件400可以实现导光作用,具体地,进入导光件400的第一端的光线可以在导光件400内传播,并最终通过导光件400的第二端射出。可选地,导光件400的第一端可以设置第一反射面,导光件400的第二端可以设置第二反射面,该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均可以相对于第一显示屏100倾斜设置,从而实现光线的反射。
上述感光芯片310的第一感光区域311可以感应穿过第一显示屏100的光线,穿过第二显示屏200的光线则可以被导光件400导向,并到达第二感光区域312,从而被第二感光区域312感应到。可见,该电子设备的感光芯片310可以同时感应穿过第一显示屏100和第二显示屏200的光线,所以用户在电子设备的两侧均可以实施有关于光学器件300的操作,因此该电子设备的可操作性更强。
可选地,上述导光件400可以选用棱镜,该棱镜可以利用全反射原理实现光线的反射,因此该棱镜具有较好的导光效果,从而使得更多的光线可以通过导光件400到达第二感光区域312,以改善感光芯片310的感光效果。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光学器件300可以是指纹识别模组,此时,第一显示屏100具有第一识别区域110,第二显示屏200具有第二识别区域210,第一感光区域311与第一识别区域110相对,第一端朝向第二识别区域210。参考图3中箭头线所示的光路方向,当用户的手指500放在第一识别区域110时,穿过第一显示屏100的光线到达用户的手指500后,由于手指500的指纹具有指纹谷和指纹脊,因此光线可以被不同程度地反射,使得被反射的光线携带用户的指纹信息,这些光线到达感光芯片310的第一感光区域311后,感光芯片310可以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进行运算处理,最终得到用户的指纹信息,该指纹信息可以与电子设备内预存的指纹信息进行对比,从而判断用户的访问是否合法。同理地,当用户的手指500放在第二识别区域210时,穿过第二显示屏200的光线到达用户的手指500后被反射,被反射的光线携带用户的指纹信息,这些光线通过导光件400到达感光芯片310的第二感光区域312后,感光芯片310可以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进行运算处理,最终得到用户的指纹信息,该指纹信息可以与电子设备内预存的指纹信息进行对比,从而判断用户的访问是否合法。采用此方案后,无论用户操作第一显示屏100还是第二显示屏200,均可以实现指纹识别,使得电子设备的指纹识别操作更加方便。
另一种实施例中,光学器件300可以是摄像头,此时,第一显示屏100具有第一透光区域,第二显示屏200具有第二透光区域,第一感光区域311与第一透光区域相对,导光件400的第一端朝向第二透光区域。这里的第一透光区域和第二透光区域均可以供光线穿过,因此外部环境中的光线可以通过第一透光区域进入感光芯片310的第一感光区域311,从而实现第一显示屏100所在一侧的拍摄操作;外部环境中的光线通过第二透光区域后,可以通过导光件400到达感光芯片310的第二感光区域312,从而实现第二显示屏200所在一侧的拍摄操作。采用此方案后,用户可以更加方便地实现第一显示屏100所在一侧以及第二显示屏200所在一侧的拍摄操作,使得电子设备的拍摄操作更加方便。
当然,光学器件300除了可以是上文所述的指纹识别模组和摄像头以外,还可以是其他器件,例如可以是红外补光灯等。
可选地,如图3所示,导光件400具体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导光部410、第二导光部420和第三导光部430,第一导光部410位于第一显示屏100与感光芯片310之间,第三导光部430位于第二显示屏200与感光芯片310之间。此时,导光件400大体为U形结构,这样设计一方面可以减小导光件400自身占用的空间,另一方面,由于该第一导光部410和第三导光部430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因此可以利用该间隔布置感光芯片310,使得电子设备内零部件的分布更加紧凑,以利于降低电子设备内结构的堆叠难度。
为了进一步减小导光件400占用的空间,上述第一导光部410的延伸方向以及第三导光部430的延伸方向均可以平行于第一显示屏100。此时,第一导光部410和第三导光部430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占用的空间基本达到最小值,因此整个导光件400占用的空间更小。另外,大部分光线在第一导光部410和第三导光部430内可以沿着平行于第一显示屏100的方向传播,从而使得更多的光线可以被导光件400导出,以此改善感光芯片310的感光效果。进一步地,第二导光部420可以分别与第一导光部410和第三导光部430垂直相连,从而进一步减小导光件400占用的空间。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光学器件300还可以包括配光元件320,该配光元件320设置于第一显示屏100和感光芯片310之间。可选地,该配光元件320可以包括透镜、准直器以及滤光片中的至少一者,当然,该配光元件320还可以包括其他具有配光作用的元件,本文对此不做限制。配光元件320可以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从而实现光线的聚拢、过滤等作用,以此使得到达感光芯片310的光线更有利于该感光芯片310的感光。具体实施例中,配光元件32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具体可以根据配光需求灵活选择。
考虑到经过导光件400导向的光线的传播方向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为了改善第二感光区域312的感光效果,可以使配光元件320的一部分位于导光件400的第二端和第二感光区域312之间,从而使得配光元件320可以进一步改变自导光件400射出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从而使得第二感光区域312更准确、更高效地感应经导光件400导向的光线。此时,配光元件320的另一部分可以位于第一显示屏100和第一感光区域311之间,从而使得配光元件320还可以对经过第一显示屏100的光线进行配光,以此强化配光元件320的配光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屏100和第二显示屏200均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也可以采用有机发光显示屏。当第一显示屏100和第二显示屏200采用有机发光显示屏时,该第一显示屏100和第二显示屏200中的至少一者包括第一基板101、第二基板102和有机发光层103,该有机发光层103设置于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之间,该有机发光层103可以包括多个显示像素103a,这些显示像素103a可以受程序控制而发光。第一基板101、第二基板102均可以采用玻璃板,两者可以保护有机发光层103,同时还可以作为第一显示屏100和第二显示屏200的其他组成部分的设置基础。相对而言,有机发光显示屏的显示效果更优,并且,有机发光层103的显示像素103a之间的间隙可供光线穿过,从而便于将光学器件300布置在第一显示屏100的下方,以此提升电子设备的屏占比。进一步地,第一显示屏100和第二显示屏200中的至少一者可以为AMOLED(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屏。
可选地,感光芯片310的第一感光区域311和第二感光区域312可以分体设置,但是为了便于加工该感光芯片310,同时在形成同等的感光面积的情况下尽量减小感光芯片310的尺寸,可以使第一感光区域311与第二感光区域312共同形成一体式感光区域。即,第一感光区域311与第二感光区域312直接接触,两者所对应的部分可以一体成型。此时,感光芯片310还具有走线区域313,该走线区域313可以设置感光芯片310的走线结构,其可以位于整个感光芯片310的边缘处,且该走线区域313环绕该一体式感光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或可穿戴设备。当然,该电子设备也可以是其他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本发明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显示屏(100);
第二显示屏(200),所述第二显示屏(200)与所述第一显示屏(100)相背设置;
光学器件(300),所述光学器件(300)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屏(100)和所述第二显示屏(200)之间,所述光学器件(300)包括感光芯片(310),所述感光芯片(310)具有第一感光区域(311)和第二感光区域(312),所述第一感光区域(311)和所述第二感光区域(312)均朝向所述第一显示屏(100);
导光件(400),所述导光件(400)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屏(100)和所述第二显示屏(200)之间,所述导光件(400)的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显示屏(200),所述导光件(400)的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二感光区域(3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器件(300)为指纹识别模组,所述第一显示屏(100)具有第一识别区域(110),所述第二显示屏(200)具有第二识别区域(210),所述第一感光区域(311)与所述第一识别区域(110)相对,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识别区域(2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器件(300)为摄像头,所述第一显示屏(100)具有第一透光区域,所述第二显示屏(200)具有第二透光区域,所述第一感光区域(311)与所述第一透光区域相对,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透光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4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导光部(410)、第二导光部(420)和第三导光部(430),所述第一导光部(410)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屏(100)与所述感光芯片(310)之间,所述第三导光部(430)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屏(200)与所述感光芯片(31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部(410)的延伸方向以及所述第三导光部(430)的延伸方向均平行于所述第一显示屏(1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器件(300)还包括配光元件(320),所述配光元件(320)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屏(100)和所述感光芯片(31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光元件(320)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感光区域(31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光元件(320)包括透镜、准直器以及滤光片中的至少一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屏(100)和所述第二显示屏(200)中的至少一者包括第一基板(101)、第二基板(102)和有机发光层(103),所述有机发光层(103)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101)和所述第二基板(102)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芯片(310)还具有走线区域(313),所述第一感光区域(311)与所述第二感光区域(312)共同形成一体式感光区域,所述走线区域(313)环绕所述一体式感光区域。
CN201911049976.7A 2019-10-31 2019-10-31 电子设备 Active CN1108074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49976.7A CN110807418B (zh) 2019-10-31 2019-10-31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49976.7A CN110807418B (zh) 2019-10-31 2019-10-31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07418A CN110807418A (zh) 2020-02-18
CN110807418B true CN110807418B (zh) 2022-12-27

Family

ID=69489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49976.7A Active CN110807418B (zh) 2019-10-31 2019-10-31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074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64579B (zh) * 2021-01-21 2022-04-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5580672A (zh) * 2022-09-30 2023-01-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50898A (zh) * 2017-03-07 2017-06-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208386625U (zh) * 2018-05-29 2019-01-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9740496A (zh) * 2018-12-28 2019-05-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识别方法
CN110266933A (zh) * 2019-07-23 2019-09-20 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05784A (zh) * 2012-07-20 2014-02-01 Wintek Corp 影像感測裝置
CN107958180B (zh) * 2017-05-18 2020-07-24 深圳信炜科技有限公司 导光元件、光电传感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08848321B (zh) * 2018-09-28 2021-03-19 南昌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曝光优化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284078B (zh) * 2018-10-16 2021-10-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屏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208888842U (zh) * 2018-10-26 2019-05-21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50898A (zh) * 2017-03-07 2017-06-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208386625U (zh) * 2018-05-29 2019-01-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9740496A (zh) * 2018-12-28 2019-05-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识别方法
CN110266933A (zh) * 2019-07-23 2019-09-20 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07418A (zh) 2020-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96313B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US11455823B2 (en) Under-screen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3373119B1 (en) Display screen, display screen assembly, and terminal
US20200234024A1 (en) Under-screen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system, liquid crystal display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3757666B1 (en) Display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image acquisition method
CN211375619U (zh) 指纹识别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0102949A1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8596080B (zh) 指纹识别组件、显示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8491833B (zh) 一种光学指纹模组及移动终端
WO2021083231A1 (zh) 电子设备
WO2020082375A1 (zh) 复合透镜结构、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8415514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0605736U (zh) 指纹检测的装置、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110807418B (zh) 电子设备
CN103488969A (zh) 电子设备
CN108494901B (zh) 移动终端
JP2022521737A (ja) スクリーンアセンブリ及び電子装置
US11068692B2 (en) Image capturing device under screen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CN110543847B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9765724B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0807417A (zh) 电子设备
CN110730967A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807419A (zh) 电子设备
CN210038812U (zh)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1554548U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