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99103B - 具有横向针孔口的套管针闭塞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横向针孔口的套管针闭塞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99103B
CN110799103B CN201880043040.0A CN201880043040A CN110799103B CN 110799103 B CN110799103 B CN 110799103B CN 201880043040 A CN201880043040 A CN 201880043040A CN 110799103 B CN110799103 B CN 1107991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bturator
shaft
needle
suture
tro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304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99103A (zh
Inventor
S·K·帕里哈
F·E·谢尔顿四世
J·L·哈里斯
B·D·辛格斯
M·A·默里
M·J·特尔曼
D·雷格范
G·J·巴克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thicon LLC
Original Assignee
Ethicon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thicon LLC filed Critical Ethicon LLC
Publication of CN1107991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991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991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991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17Details of tips or shafts, e.g. grooves, expandable, bendable; Multiple coaxial sliding cannulas, e.g. for dilating
    • A61B17/3421Cannulas
    • A61B17/3423Access ports, e.g. toroid shape introducers for instruments or ha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57Implements for plugging an opening in the wall of a hollow or tubular organ, e.g. for sealing a vessel puncture or closing a cardiac septal defe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69Suturing instrument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e.g. endoscopic surge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82Needle or suture gu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74Insufflating needles, e.g. Veress 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 A61B17/320016Endoscopic cutting instruments, e.g. arthroscopes, resectoscop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9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with safety 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cutting or pricking, e.g. limiting insertion depth, pressure sensors
    • A61B17/3496Protecting sleeves or inner probes; Retractable ti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57Implements for plugging an opening in the wall of a hollow or tubular organ, e.g. for sealing a vessel puncture or closing a cardiac septal defect
    • A61B2017/00637Implements for plugging an opening in the wall of a hollow or tubular organ, e.g. for sealing a vessel puncture or closing a cardiac septal defect for sealing trocar wounds through abdominal wal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57Implements for plugging an opening in the wall of a hollow or tubular organ, e.g. for sealing a vessel puncture or closing a cardiac septal defect
    • A61B2017/00646Type of implements
    • A61B2017/00663Type of implements the implement being a su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982General structural features
    • A61B2017/00986Malecots, e.g. slotted tubes, of which the distal end is pulled to deflect side stru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2017/348Means for supporting the trocar against the body or retaining the trocar inside the body
    • A61B2017/3482Means for supporting the trocar against the body or retaining the trocar inside the body inside
    • A61B2017/3484Anchoring means, e.g. spreading-out umbrella-like struc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2017/348Means for supporting the trocar against the body or retaining the trocar inside the body
    • A61B2017/3482Means for supporting the trocar against the body or retaining the trocar inside the body inside
    • A61B2017/3484Anchoring means, e.g. spreading-out umbrella-like structure
    • A61B2017/3488Fixation to inner organ or inner body tissu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ath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被构造用于与套管针一起使用的闭塞器,所述闭塞器包括头部和朝远侧延伸的轴,所述轴被构造成能够被接纳在套管针的工作通道内。所述闭塞器还包括被构造成能够刺穿组织的远侧末端,各自被布置在所述头部或所述轴中的至少一者上的第一针进入孔口和第二针进入孔口,以及被布置在所述轴上的第一针退出孔口和第二针退出孔口。所述第一针进入孔口和所述第二针进入孔口分别与所述第一针退出孔口和所述第二针退出孔口连通,以限定与中心轴线倾斜地延伸的第一缝合路径和第二缝合路径。所述第一缝合路径和所述第二缝合路径中的每一者包括至少一个密封元件。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闭塞器还包括至少一个可部署构件,所述至少一个可部署构件联接到所述轴,并且被构造成能够在部署位置径向向外突出。

Description

具有横向针孔口的套管针闭塞器
背景技术
外科手术可需要临床医生进入患者体内的腔体或其他期望的外科手术部位。为了执行此种外科手术,可作成穿过患者的组织进入腔体中的切口。一些常规外科手术可将刀,诸如外科手术刀施加到组织以用于产生切口,而一些较小侵入性外科手术诸如腹腔镜式和内窥镜式外科手术可通过套管针组件进入腔体。传统的套管针组件通常包括接纳在套管针插管内的套管针闭塞器。在使用中,临床医生引导套管针闭塞器和插管穿过组织,以便进入所需手术部位的腔体。一旦进入,临床医生就从套管针插管中抽出套管针闭塞器,使得套管针插管可用于将外科器械引入到腔体中以进行治疗。
以下专利提供了套管针组件、其部件以及其它各种外科进入装置和伤口闭合装置的示例:2011年7月19日公布的名称为“Vibratory Trocar”的美国专利No.7,981,092;2012年7月24日发布的名称为“Access Device with Insert”的美国专利No.8,226,553;2012年8月28日发布的名称为“Surgical Access Devices and Methods Providing SealMovement in Predefined Paths”的美国专利No.8,251,900;2013年11月12日发布的名称为“Absorbing Fluids in a Surgical Access Device”的美国专利No.8,579,807;2013年10月29日发布的名称为“Surgical Access Device with Sorbents”的美国专利No.8,568,362;2014年1月28日发布的名称为“Surgical Access Device”的美国专利No.8,636,686;2014年4月8日发布的名称为“Gas Jet Fluid Removal in a Trocar”的美国专利No.8,690,831;2008年8月21日发布的名称为“Surgical Hook”的美国专利公布No.2008/0200950;2015年2月5日公布的名称为“Devices,Systems,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Surgical Access and Facilitating Closure of Surgical Access Openings”的美国专利公布No.2015/0038793;2015年2月5日公布的名称为“Devices,Systems,and Methodsfor Providing Surgical Access and Facilitating Closure of Surgical AccessOpenings”的美国专利公布No.2015/0038994;以及2015年4月2日公布的名称为“WoundClosure Device including Mesh Barrier”的美国专利公布No.2015/0094741。上面所引用的美国专利和公布中的每一者的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与此类外科进入装置一起使用的外科器械可具有远侧端部执行器(例如,内镜切割器、抓紧器、切割器、缝合器、施夹器、进入装置、药物/基因治疗递送装置、以及使用超声振动、RF、激光等的能量递送装置),用于以多种方式通过进入装置接合组织,以实现诊断效果或治疗效果。腹腔镜式和内窥镜式外科器械可包括位于端部执行器和由临床医生操纵的柄部部分之间的轴。此种轴可使得能够插入期望的深度并围绕轴的纵向轴线旋转,从而有利于将端部执行器定位在患者的腔体内。还可通过包括一个或多个关节运动接头或特征部而进一步有利于定位该端部执行器,使得端部执行器能够选择性地进行关节运动或者以其他方式相对于轴的纵向轴线偏转。
虽然已制造和使用包括外科进入装置和端部执行器以及其他相关联部件的各种外科器械,但据信在本发明人之前还无人制造或使用在所附权利要求中所描述的发明。
附图说明
并入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并且与上面给出的本发明的一般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实施方案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示出了示例性套管针组件的透视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套管针组件的局部分解侧正视图,该套管针组件具有套管针外壳、套管针插管和闭塞器;
图3A示出了患者组织的侧面剖视图,其中图1的套管针组件由临床医生穿过组织进行操纵;
图3B示出了图3A的组织和套管针组件的侧面剖视图,其中图1的套管针组件穿过组织插入并接纳在患者的腔体内;
图3C示出了图3A的组织和套管针组件的侧面剖视图,其中闭塞器从套管针插管抽出,用于经由工作通道通过套管针插管和套管针外壳进入腔体;
图3D示出了图3C的组织和套管针组件的侧面剖视图,其中套管针外壳和套管针插管从患者的腔体和组织中移除;
图4A示出了图3A至图3D中所示的组织在移除图1的套管针组件之后的另一侧面剖视图,其中穿过组织的开口和缝合线被引入到组织的一部分中以用于缝合闭合的开口;
图4B示出了图4A的组织的侧面剖视图,其中缝合线被引入穿过组织的另一部分并且被拉动穿过组织;
图4C示出了图4A的组织的侧面剖视图,其中缝合线被收紧和打结以至少部分地闭合开口;
图4D示出了图4A的组织的侧面剖视图,具有用于进一步闭合开口的额外缝合;
图5示出了一个示例性套管针组件的拆卸透视图,该套管针组件包括套管针和被构造用于用作伤口闭合装置的闭塞器;
图6示出了图5的闭塞器的透视图;
图7A示出了一个示意性侧面剖视图,示出了穿过组织中的开口插入图5的套管针,以进入患者的内部体腔;
图7B示出了一个示意性侧面剖视图,示出了从组织开口朝近侧移除图7A的套管针;
图7C示出了一个示意性侧面剖视图,示出了图6的闭塞器穿过组织开口朝远侧插入;
图7D示出了定位于第一厚度的组织内的图7C的闭塞器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示出了缝合线穿线针和缝合线端部沿相对于闭塞器中心轴线限定第一倾斜角度的第一缝合路径穿过闭塞器和组织筋膜朝远侧插入;
图7E示出了定位于第二厚度的组织内的图7C的闭塞器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示出了缝合线穿线针和缝合线端部沿相对于闭塞器中心轴线限定第二倾斜角度的另选第一缝合路径穿过闭塞器和组织筋膜朝远侧插入;
图7F示出了图7D的闭塞器和组织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示出了缝合线穿线针沿相对于闭塞器中心轴线限定一倾斜角度的第二缝合路径穿过闭塞器和组织筋膜朝远侧插入,并且示出了缝合线端部由体腔内的缝合线穿线针的远侧端部所捕获;
图7G示出了缝合线穿线针沿第二缝合路径抽出后图7F的闭塞器和组织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示出了沿相应的第一缝合路径和第二缝合路径延伸穿过闭塞器和组织筋膜的缝合线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图7H示出了图7G的闭塞器和组织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示出了从组织开口处朝近侧抽出闭塞器以及从闭塞器释放缝合线;
图7I示出了图7H的组织和缝合线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示出了闭合组织开口远侧部分的缝合线结的形成;
图8A示出了被构造用于用作伤口闭合装置的另一示例性套管针闭塞器的侧正视图,示出了被布置在部署位置的闭塞器的针引导臂;
图8B示出了图8A的闭塞器的针引导臂的放大顶部透视图;
图9A示出了定位于患者体腔的组织中的开口内的图8A的闭塞器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示出了缝合线穿线针和缝合线端部沿相对于闭塞器中心轴线限定第一倾斜角度的第一缝合路径穿过闭塞器、组织筋膜和第一针引导臂朝远侧插入;
图9B示出了图9A的闭塞器和组织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示出了缝合线穿线针沿相对于闭塞器中心轴线限定第二倾斜角度的第二缝合路径穿过闭塞器、组织筋膜和第一针引导臂朝远侧插入,并且示出了缝合线端部由体腔内的缝合线穿线针的远侧端部所捕获;
图9C示出了缝合线穿线针沿第二缝合路径抽出后图9B的闭塞器和组织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示出了沿相应的第一缝合路径和第二缝合路径延伸穿过闭塞器和组织筋膜的缝合线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图9D示出了图9C的闭塞器和组织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示出了从组织开口朝近侧抽出闭塞器,其中针引导臂位于回缩位置;
图9E示出了图9D的闭塞器和组织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示出了针引导臂位于部署位置以释放缝合线,并且随后形成了闭合组织开口的远侧部分的缝合线结;
图10示出了被构造用于用作伤口闭合装置的另一示例性套管针闭塞器的侧面局部剖视图,该闭塞器具有轴组件和可释放地联接到轴组件的头部;
图11A示出了图10的闭塞器轴组件的侧正视图,示出了位于远侧位置的柱塞和位于对应的回缩位置的锚固脚部构件;
图11B示出了图11A的闭塞器轴组件的侧正视图,示出了位于近侧位置的柱塞和位于对应的部署位置的锚固脚部构件;
图12A示出了包括与套管针联接的图10的闭塞器的套管针组件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示出了套管针组件定位于组织开口内;
图12B示出了图12A的套管针组件和组织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示出了闭塞器头部的闩锁向解锁位置的移动;
图12C示出了图12B的套管针组件和组织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示出了闭塞器头部从闭塞器轴组件的移除,同时示出了轴组件在套管针内的远侧移动,柱塞的近侧致动,以部署锚固脚部构件;
图12D示出了缝合线穿线针和缝合线端部沿第一倾斜缝合路径穿过套管针组件和组织筋膜朝远侧插入后图12C的套管针组件和组织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示出了缝合线穿线针沿第二倾斜缝合路径穿过套管针组件和组织筋膜朝远侧插入,以捕获缝合线端部;
图12E示出了图12D的套管针组件和组织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示出了柱塞的远侧致动以回缩锚固脚部构件,以及套管针组件从组织开口的近侧抽出;
图12F示出了图12E的缝合线和组织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示出了闭合组织开口的远侧部分的缝合线结的形成;
图13示出了被构造用于用作伤口闭合装置的另一示例性套管针闭塞器的侧面局部剖视图,该闭塞器具有轴组件和可释放地联接到轴组件的头部;
图14A示出了图13的闭塞器轴组件的侧正视图,示出了位于远侧位置的柱塞和位于对应的回缩位置的锚固脚部构件;
图14B示出了图14A的闭塞器轴组件的侧正视图,示出了位于近侧位置的柱塞和位于对应的部署位置的锚固脚部构件;
图15A示出了包括与套管针联接的图13的闭塞器的套管针组件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示出了套管针组件定位于组织开口内;
图15B示出了图15A的套管针组件和组织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示出了闭塞器头部的闩锁向解锁位置的移动
图15C示出了图15B的套管针组件和组织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示出了闭塞器头部从闭塞器轴组件的移除,同时示出了套管针的近侧移动,轴组件在套管针内的远侧移动,以暴露闭塞器锚固脚部构件;
图15D示出了图15C的套管针组件和组织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示出了闭塞器柱塞朝近侧致动,以将锚固脚部部署在患者体腔内;
图15E示出了图15D的套管针组件和组织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示出了套管针从组织开口朝近侧抽出,同时闭塞器轴组件在组织开口内保持锚固并且穿过套管针的工作通道;并且
图15F示出了图15E的闭塞器轴组件和组织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示出了缝合线穿线针沿第二倾斜缝合路径穿过轴组件和组织筋膜朝远侧插入,以捕获沿第一倾斜缝合路径延伸穿过轴组件和组织筋膜的缝合线的远侧线端部。
附图并非旨在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并且可以设想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案可以多种其他方式来执行,包括那些未必在附图中示出的方式。并入本说明书中并构成其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若干方面,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然而,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示出的明确布置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某些示例的以下说明不应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从下面的描述而言,本发明的其他示例、特征、方面、实施方案和优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将变得显而易见,下面的描述以举例的方式进行,这是为实现本发明所设想的最好的方式中的一种方式。如将认识到,本发明能够具有其他不同且明显的方面,所有这些方面均不脱离本发明。因此,附图和说明应被视为实质上是例示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I.示例性外科进入装置
图1至图2示出了第一示例性套管针组件(10)形式的示例性外科进入装置,其包括套管针插管(12)和套管针闭塞器(14)。套管针闭塞器(14)通过套管针插管(12)的套管针外壳(16)可移除地接纳在套管针插管(12)内。如图1所示,在套管针插管(14)定位在套管针插管(12)内的情况下,临床医生将套管针组件(12)穿过患者的组织(17)(参见图3A)插入期望的外科部位以进入患者体内的腔体(18)(参见图3A)。仅以举例的方式,套管针组件(10)可从患者的两个肋骨之间或其他地方插入患者的腹部中。套管针闭塞器(14)的末端(20)从套管针插管(12)朝远侧突出以刺穿组织(17)(参见图3A),以将套管针插管(12)的远侧端部部分引入到腔体(18)中(参见图3B)。临床医生从套管针插管(12)朝近侧抽出套管针闭塞器(14),以使患者体内的腔体(18)(参见图3C)经由套管针插管(12)与外科环境连通。然后,临床医生可通过套管针插管(12)引入流体诸如气体,用于使腔体(18)膨胀(参见图3A)和/或通过套管针插管(12)引入外科器械的端部执行器,用于接合组织(17)以达到诊断或治疗效果。
应当理解,术语诸如“近侧”和“远侧”参考临床医生抓握套管针外壳(16)在本文中使用。因此,末端(20)相对于更近侧的套管针外壳(16)位于远侧。还应当理解,为便利和清楚起见,本文结图示使用空间用语诸如“竖直”和“水平”。然而,外科器械在许多取向和位置中使用,并且这些术语并非旨在为限制性的和绝对的。另外,在一些实例中,部件是指可与和不与术语“组件”(例如,套管针和套管针组件)互换。不存在术语是指不同部件的特别意图。同样,诸如“器械”和“装置”的术语可互换使用。
A.带有插管和闭塞器的示例性套管针组件
图1至图2的套管针组件(10)包括从套管针外壳(16)朝远侧延伸的插管(12)。在本示例中,套管针外壳(16)具有大致圆柱形的形状,其中在远侧外壳腔室(未示出)的顶部上具有近侧可移除盖(22)。盖(22)可选择性地从外壳腔室(未示出)附接和拆卸。套管针外壳(16)包括外壳侧壁(24),该外壳侧壁围绕中心纵向轴线(26)周向延伸穿过套管针组件(10),并因此沿套管针插管(12)延伸。套管针外壳(16)还包括从近侧外壳端部开口(28)延伸至远侧外壳端部开口(未示出)的中心内腔(27)。如图所示,盖(22)经由远侧配合构件(未示出)选择性地与外壳侧壁(24)配合,并且还包括被构造成能够可移除地分别连接到一对凸片(32)的近侧配合构件,诸如狭槽(未示出),该凸片从闭塞器(14)的一部分朝远侧延伸。然而,应当理解,在使用过程中,另选的结构和装置也可以可移除地连接到盖(22)。
插管(12)从套管针外壳(16)朝远侧延伸,并且通常还由插管侧壁(33)限定,该插管侧壁围绕中心纵向轴线(26)沿周向延伸。插管侧壁(33)朝远侧延伸至斜角端部(34),使得插管侧壁(33)和斜角端部(34)被构造成能够插入穿过组织(17)(参见图3A),如下文针对腔体(18)更详细讨论的(参见图3A)。为此,插管(12)通常具有比套管针外壳(16)更小的直径,该套管针外壳被构造成能够保持在组织(17)的外部(参见图3C)。另外,插管(12)限定内部内腔(35),该内部内腔具有近侧插管端部开口(未示出)和远侧插管端部开口(36),该远侧插管端部开口延伸穿过斜角端部(34)。在本示例中,套管针外壳(16)的远侧外壳端部开口(未示出)流体地连接到近侧插管端部开口(未示出),使得套管针外壳(16)的中心内腔(27)和插管(12)的内部内腔(35)限定工作通道(38)。因此,工作通道(38)从近侧外壳端部开口(28)延伸至远侧插管端部开口(36),并且被构造成能够接纳穿过其以进入腔室(18)的一个或多个外科器械。
此外,吹入孔口(40)操作地连接到套管针外壳(16),以控制吹入流体诸如二氧化碳通过插管(12)的一部分并进入腔体(18)的流动。更具体地,吹入孔口(40)包括旋塞阀(42)和旋塞阀杆(44),它们可以一起工作,以允许和/或防止吹入流体通过套管针外壳(16)进入管(未显示),并进入套管针插管(12)。套管针外壳(16)和插管(12)分别具有定位在工作通道(38)的中心内腔(27)和内部内腔(35)内的近侧和远侧密封组件(未示出)。在本示例中,近侧密封组件是器械密封件(未示出),而远侧密封组件(未示出)是零闭合密封件,诸如鸭嘴形密封件(未示出)。器械密封件(未示出)与盖(22)保持在一起,并被构造成能够抵靠延伸穿过工作通道(38)的外科器械流体密封。相比之下,鸭嘴形密封件(未示出)被构造成能够当没有器械被设置成穿过其中时在工作通道(38)中形成密封,从而在使用期间防止吹入流体的泄漏。当然,应当理解的是,另选的密封组件可被定位在工作通道(38)内,以用于防止这种吹入流体的这种泄漏。
鸭嘴形密封件还被构造成能够被操纵,以向工作通道(38)提供大于由器械密封件提供的对应开口的开口。由鸭嘴形密封件提供的更大的开口可有助于在外科手术期间通过套管针外壳(16)抽取身体组织。具体地,可移除盖(22)以及近侧器械密封件,以暴露出鸭嘴形密封件,从而使外科医生能够通过鸭嘴形密封件开口朝近侧抽取因体积太大而无法通过器械密封件开口朝近侧抽取的身体组织。
如以上简要讨论的,闭塞器(14)与插管(12)结合使用,以将套管针组件(10)插入患者体内。本示例的闭塞器(14)包括柄部头部(46),该柄部头部具有从其朝远侧延伸至末端(20)的圆柱形轴(48),如下更详细地所述,该末端通常被构造成能够刺穿组织(17)(参见图3A)。柄部头部(46)被构造成能够在使用期间被临床医生抓握,并且包括可选择性地移动的凸片(32),该凸片朝远侧延伸以与套管针外壳(16)可移除地连接,以用于选择性固定。轴(48)通过工作通道(38)被接纳,使得末端(20)从斜角端部(34)朝远侧延伸。当然,可将闭塞器(14)从插管(12)和套管针外壳(16)中选择性地移除以释放工作通道(38)以供使用。虽然套管针组件10的本示例具有闭塞器(14),但是应当理解,在一些示例中,插管(12)可以在没有闭塞器(14)的情况下插入,或可另选地被构造成能够在不使用闭塞器(14)的情况下辅助插入。
B.进入患者体内腔体的示例性方法
图3A至图3D示出了利用上述套管针组件(10)通过组织(17)进入腔体(18)。本示例的组织(17)更具体地具有相对向外的浅层和相对向内的深层。浅层通常包括皮肤(52)的外层和脂肪(54)的内层;而较深的层包括筋膜(56)的层,该层是纤维性且柔性的,具有比浅层更高的拉伸强度。如图3A所示,在闭塞器(14)被接纳在插管(12)内并连接到套管针外壳(16)的情况下,临床医生操纵套管针组件(10)以促使闭塞器(14)的末端(20)抵靠皮肤(52)并在来回旋转套管针组件(10)的同时向内朝向腔体(18)。箭头(49)和箭头(50)分别指示该向内和可旋转的移动。如图3B所示,套管针组件(10)的继续向内推动进一步引导插管(12)的末端(20)和斜角端部(34)穿过脂肪(54)和筋膜(56)的层并进入腔体(18)。然后,临床医生从套管针外壳(16)断开闭塞器(14),并从插管(12)抽出填塞闭塞器(14),以建立从组织(17)的外部经由工作通道(38)进入腔体(18)的通路,如图3C所示,以用于用另一种手术器械(未示出)实现诊断或治疗效果。一旦完成诊断或治疗效果,临床医生就将插管(12)和套管针外壳(16)向外抽出,以便从组织(17)中移除,如图3D所示。
如图4A所示,从组织(17)移除插管(12)通常会导致组织开口(58),其也可称为组织孔口或组织伤口,临床医生会关闭该开口以促进组织愈合(17)。当一些组织开口可随着组织(17)聚集在一起而充分闭合时,其他开口诸如组织开口(58)则用缝合线(60)缝合闭合。在图4A至图4D所示的一个示例中,缝合线(60)与针(62)可移除地耦接,以用于在临床医生操纵针(62)时引导缝合线(62)穿过组织(17)。更具体地,如图4B所示,临床医生将针(62)向下引导穿过组织开口(58)的一侧上的筋膜(56),然后在针(62)清除组织(17)时向上引导通过组织开口(58)另一侧上的筋膜(56)。值得注意的是,临床医生将针(62)穿过筋膜(56)距组织开口(58)的远侧一定理想距离,以便提供相对靠近组织开口(58)的位置;而且还要在足够的距离处,以提供足够的筋膜(56)用于将缝合线(60)锚固在其中。另外,临床医生以合适的角度使针(62)的末端倾斜地远离开口(58)中心轴线,使得当将缝合线(60)锚固在筋膜(56)内时,实现足够的“咬合”。如图4C所示,来自组织开口(58)的相应侧面的缝合线(60)被放在一起并被拉动以类似地将组织(17)拉在一起并且至少部分地闭合组织开口(58)。然后,临床医生打结缝合线(60)以将组织(17)固定在一起,并利用形成的缝合线(64)充分闭合组织开口(58),如图4D所示。可沿组织(17)放置另外的缝合线(64),以进一步闭合组织开口(58)并促进组织(17)的愈合。
尽管图4A至图4D中所示的上述缝合技术是一种在使用套管针组件(10)(参见图1)之后用缝合线(60)闭合组织开口(58)的示例性规程,但是其他示例性规程和装置可另选地用于闭合此类组织开口。以举例的方式,2016年4月1日提交的名称为“Surgical AccessDevices with Integrated Wound Closure Features”的美国专利公布No.15/088,723描述了另选的套管针组件和缝合技术,该专利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为此,可根据临床医生的需要以任何组合使用替代套管针组件和缝合技术。
II.具有被构造为伤口闭合装置的闭塞器的示例性外科进入装置
图5示出了套管针组件(100)形式的另一示例性外科进入装置,该外科进入装置包括套管针(102)和被构造成能够与套管针(102)可释放地联接的闭塞器(104)。套管针(102)包括外壳组件(106)和插管(108),该插管沿套管针(102)的中心轴线联接到外壳组件(106)并从该外壳组件朝远侧延伸,该套管针中心轴线与套管针组件(100)中心轴线重合。外壳组件(106)包括近侧外壳(110)、外壳盖板(112)、闩锁环(114)和远侧外壳(116)。近侧外壳(110)具有近侧外壳头部(118)和近侧外壳基座(120),并且通过闩锁环(114)相对于外壳盖板(112)的致动(例如,旋转)能够从套管针(102)的其余部分选择性地拆下。插管(108)的中心管腔与外壳组件(106)的内部连通,以限定沿套管针(102)的中心轴线延伸穿过该套管针的工作通道(122)。套管针(102)还包括具有内部阀(未示出)的吹入孔口(124)(或“活塞阀”),该内部阀可通过阀杆(126)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移动。吹入管(未示出)联接到吹入孔口(124)的入口,并且将诸如一氧化碳的吹入流体从流体源引导到吹入孔口(124)中,该吹入孔口引导流体朝远侧穿过工作通道(122)进入患者体腔中。
在本示例中,套管针(102)被构造为伤口闭合装置,该伤口闭合装置被构造成能够有助于缝合由套管针(102)在初始穿过组织插入期间形成的组织开口,如上文所述。在这方面,套管针(102)包括以针引导管(128)形式示出的一对针引导结构,该针引导管从外壳组件(106)的相应侧面部分向外突出。每个针引导管(128)被构造成能够引导缝合线穿线针(或称为“缝合线穿线器”)以一个相对于套管针(102)中心轴线的倾斜角度跨工作通道(122)穿过套管针(102),从而建立延伸穿过套管针(102)和待缝合的相邻组织的倾斜缝合路径。每个针引导管(128)限定或以其它方式与针进入孔口连通,该针进入孔口在近侧位置处通过套管针(102)的第一侧面部分向工作通道(122)敞开。每个针引导管(128)还与针退出孔口(129)连通,该针退出孔口在远侧位置处通过套管针(102)的相对的第二侧面部分向工作通道(122)敞开。每对针进入孔口和针退出孔口及其相应的针引导管(128)协作以限定对应的缝合路径,该缝合路径跨工作通道(122)并以相对于套管针中心轴线倾斜的角度穿过套管针中心轴线延伸。如本文所用,术语“倾斜的”及其变化形式既不平行也不垂直于参考轴线,诸如套管针(102)的中心轴线。
套管针(102)的每个针进入孔口和针退出孔口(129)可设置有可刺穿的密封件,该密封件被构造成能够当缝合线穿线针延伸穿过孔口时和/或在从孔口朝近侧抽出缝合线穿线针之后保持吹入。在本示例中,套管针(102)包括密封盖(130),该密封盖布置在每个针引导管(128)的进入端内,并且其用于密封对应的针进入孔口。套管针(102)还包括接纳在插管(108)的狭窄近侧部分上方的插管套筒(132),并且其包括从其内表面径向向内突出并进入针退出孔口(129)从而密封该针退出孔口(129)的一对密封突起部(未示出)。每个密封件被构造成能够由沿倾斜缝合路径被引导穿过套管针(102)的缝合线穿线针刺穿。
套管针(102)还可根据与本申请同一日提交的名称为“Trocar with ObliqueNeedle Insertion Port and Perpendicular Seal Latch”的美国专利[代理人参考标号END8139USNP],以及与本申请同一日提交的名称为“Trocar with Oblique NeedleInsertion Port and Coplanar Stopcock”的美国专利[代理人参考标号END8140USNP]中所公开的示例性教导内容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进行构造和操作。这些参考文献的公开内容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A.被构造成能够限定各种缝合路径角度的示例性闭塞器伤口闭合装置
在一些情况下,可期望在闭塞器上提供缝合线引导特征部,以使闭塞器能够独立于套管针或与套管针结合来用作伤口闭合装置。在本示例中,如下文更详细地描述,套管针组件(100)的闭塞器(104)设置有各种缝合线引导特征部,这使得闭塞器(104)能够独立于套管针(102)来用作伤口闭合装置。有利地,可采用闭塞器(104)来促进由套管针(102)或不具有缝合线引导特征部的各种其它套管针产生的组织开口的闭合。
如图6中最佳所示,本示例的闭塞器(104)包括头部(140)以及从头部(140)朝远侧延伸并终止于远侧末端(144)的轴(142)。轴(142)被形成为具有小于闭塞器头部(140)外径的外径,并且被构造成能够通过形成于近侧外壳头部(118)中的近侧开口被接纳在套管针(102)的工作通道(122)内。闭塞器头部(140)被构造成能够用作柄部,操作者可通过该柄部抓握和操纵闭塞器(104)。头部(140)包括朝近侧渐缩的周向延伸的侧壁(146)和大致横向于闭塞器(104)的中心轴线延伸的远侧壁(148)。一对突片(150)从远侧壁(148)向下悬垂,并且被构造成能够被接纳在形成于套管针(102)的近侧外壳头部(118)的近侧面中的对应的一对狭槽(134)内。突片(150)被构造成能够可释放地接合狭槽(134),从而将闭塞器(104)与套管针(102)可释放地联接。布置在侧壁(146)上的按钮(152)能够选择性地操作,例如通过挤压,以径向地致动突片(150)从而从狭槽(134)释放突片(150),使得闭塞器(104)可与套管针(102)分离。
闭塞器(104)的远侧末端(144)朝远侧渐缩至被构造成能够刺穿组织的圆点。因此,当通过突片(150)与狭槽(134)的接合而与套管针(102)联接时,闭塞器(104)被构造成能够便于套管针(108)穿过组织朝远侧插入,从而在组织中建立开口。在插入期间,套管针组件(100)可通过闭塞器头部(140)被抓握和操纵。如上文结合套管针组件(10)所述,在插管(108)穿过组织插入体腔中之后,将闭塞器(104)从套管针(102)移除,并且通过沿工作通道(122)穿过套管针(102)朝远侧插入外科器械来执行一个或多个外科手术。在完成一个或多个外科手术之后,将套管针(102)从组织开口移除,并且可使用设置在闭塞器(104)上的缝合线引导特征部来缝合组织开口,如下文所述。因此,本示例的闭塞器(104)能够作为套管针插入装置和伤口闭合装置两者来操作。
如图6中最佳所示,闭塞器(104)包括缝合线引导特征部,该缝合线引导特征部以一对针进入孔口(154)的形式被布置在闭塞器头部(140)上并且以多个针退出孔口(156a、156b、156c)的形式被布置在闭塞器轴(142)上。每个针孔口(154、156a、156b、156c)均向由头部(140)和轴(142)结合限定的闭塞器(104)内部敞开,并且被构造成能够引导缝合线穿线针朝远侧沿缝合路径穿过闭塞器内部,该缝合路径相对于闭塞器(104)中心轴线限定倾斜的角度(在本文中称为“缝合路径角度”),如下文更详细地描述。
在本示例中,闭塞器(104)的每个针进入孔口(154)均为沿头部侧壁(146)轴向延伸并进入头部远侧壁(148)径向外部部分的细长狭槽形式。针进入孔口(154)布置在闭塞器头部(140)上沿直径相对的位置,并且沿周向在突片(150)之间等距地间隔开。在其它示例中,可按各种其它构型布置针进入孔口(154)。例如,可按非沿直径相对的构型布置针进入孔口(154)。另外,闭塞器(104)可包括以均匀或不均匀的周向间距布置的三个或更多个针进入孔口(154),使得没有进入孔口(154)或另选的一对或多对针进入孔口(154)按沿直径相对的构型布置。
针退出孔口(156a、156b、156c)为沿闭塞器轴(142)轴向延伸的细长狭槽的形式。在本示例中,轴(142)包括布置在轴(142)相对侧上的第一组三个针退出孔口和第二组三个针退出孔口:近侧退出孔口(156a)、中间退出孔口(156b)和远侧退出孔口(156c)。每组的针退出孔口(156a、156b、156c)彼此平行于闭塞器中心轴线轴向对齐,并且第一组和第二组布置在轴(142)上沿直径相对的位置。闭塞器头部(140)上的每个针进入孔口(154)与布置在闭塞器轴(142)上相对侧的相应一组针退出孔口(156a、156b、156c)协作,以沿相应的缝合路径引导缝合线穿线针。在本示例中,每个针进入孔口(154)与其相应的针退出孔口组(156a、156b、156c)沿直径相对。因此,由本示例的针孔口(154、156a、156b、156c)限定的第一缝合路径和第二缝合路径位于相同的轴向延伸平面中,并且相交以限定X形图案。在第一缝合路径和第二缝合路径限定相对于闭塞器(104)中心轴线相同的缝合路径角度的构型中,缝合路径可大致在中心轴线处相交。
由针进入孔口(154)及其相应的针退出孔口组(156a、156b、156c)限定的每个缝合路径可限定相对于闭塞器中心轴线的多个倾斜缝合路径角度,具体取决于缝合线穿线针具体通过哪一个针退出孔口(156a、156b、156c)退出闭塞器(104)。例如,可通过以下孔口引导缝合线穿线针退出闭塞器(104):(i)近侧退出孔口(156a),以限定适合用于第一厚度的组织的第一倾斜缝合路径角度;(ii)中间退出孔口(156b),以限定适合用于较大的第二厚度的组织的较陡(即,较小)的第二倾斜缝合路径角度;或(iii)远侧退出孔口(156c),以限定适合用于更大的第三厚度的组织的更陡的第三倾斜缝合路径角度。有利地,每个针退出孔口(156a、156b、156c)的轴向细长形状使得缝合线穿线针能够被引导穿过针退出孔口(156a、156b、156c)的按近侧-远侧方向选择的选定部分,以在同一针退出孔口(156a、156b、156c)内实现各种不同的缝合路径角度。
在本示例中,每组针退出孔口(156a、156b、156c)沿包括闭塞器(104)中心轴线的轴向延伸平面与其相应的针进入孔口(154)沿直径相对。在这方面,如本文中参考各种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或参考点所用,术语“沿直径相对”及其变型形式旨在包括参考结构沿参考轴线,诸如闭塞器(104)的中心轴线,布置在不同纵向定位的构型。例如,虽然在本示例中每个针进入孔口(154)与其相应的针退出孔口(156a、156b、156c)朝近侧间隔开,但进入孔口(154)及其针退出孔口(156a、156b、156c)仍然理解为沿相同的轴向延伸平面彼此沿直径相对,如上文所述。在闭塞器(104)的另选型式中,针进入孔口(154)可位于包括闭塞器中心轴线的第一平面中,而相应的针退出孔口(156a、156b、156c)位于包括闭塞器中心轴线的第二平面中。在此类型式中,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可彼此成角度地偏离,使得针进入孔口(154)及其相应的针退出孔口(156a、156b、156c)彼此不沿直径相对。
如图6所示,在伤口闭合过程期间,每个针退出孔口(156a、156b、156c)设置有可刺穿的密封件(158),该密封件被构造成能够在缝合线穿线针穿过闭塞器(104)插入时被其刺穿。每个可刺穿的密封件(158)均被构造成能够支撑缝合线穿线针和被引导穿过该缝合线穿线针的缝合线,以及防止组织和体液推进至闭塞器内部,并且还保持对患者体腔的任何剩余的吹入。虽然未示出,但是每个针进入孔口(154)也可设置有可刺穿的密封件。此外,应当理解,下文描述的附加示例性闭塞器(210、260、330)的针孔口中的一个或多个针孔口可设置有可刺穿的密封件或提供类似功能益处的其它密封元件。在各种示例中,当沿缝合路径接纳缝合线穿线针时,以及从闭塞器(210、260、330)朝近侧抽出缝合线穿线针后,此类密封元件可确保延伸穿过相应闭塞器(210、260、330)的缝合路径中的每个保持大致密封的状态。
在本示例中,闭塞器轴(142)还包括沿轴(142)的长度轴向间隔开的组织深度刻度标记(160)形式的视觉标记。标记(160)可指示任何合适的距离增量,诸如英寸或厘米,以及每个增量的子划分。标记(160)被构造成能够向外科医生传达从轴(142)的远侧端部部分到轴(142)已经被插入到患者组织中的位置测量的深度。例如,在通过组织开口将轴(142)插入组织期间或之后,外科医生可观察到体外可视的最远侧标记(160),以确定轴(142)已经插入到组织中的深度,该深度可指示该组织的厚度。在伤口闭合手术期间,在决定引导缝合线穿线针穿过哪个针退出孔口(156a、156b、156c)时,外科医生可考虑该深度。
B.使用被构造成能够限定各种缝合路径角度的闭塞器伤口闭合装置的示例性伤 口闭合手术
图7A至图7I示出了示例性伤口闭合手术(也称为“缝合手术”),用于使用套管针组件(100)的闭塞器(104)作为伤口闭合装置,缝合在示例性厚度的组织(170)中形成的组织开口(172)。类似于上述组织(17),组织(170)包括向外的浅层和向内的深层。浅层通常包括皮肤(174)的外层和脂肪(176)的内层。较深的层包括筋膜(178)的层,该层是纤维性且柔性的,具有比浅层更高的拉伸强度。
图7A示出了在完成一个或多个外科手术之后的套管针组件(100)的套管针(102),其中一个或多个内窥镜式外科器械经由工作通道(122)被引导朝远侧穿过套管针(102)进入体腔(180),以进入其中的组织。图7B示出了套管针从组织开口(172)的近侧移除。图7C示出了闭塞器轴(142)穿过组织开口(172)朝远侧插入,使得闭塞器末端(144)驻留在体腔(180)内。
图7D示出了示例性缝合线穿线针(182)和具有线端部(186)的缝合线(184),该线端部沿示例性第一缝合路径被引导朝远侧穿过闭塞器(104)。第一缝合路径延伸穿过第一针进入孔口(154)、闭塞器(104)的内部、相对的近侧针退出孔口(156a)以及相邻的组织筋膜(178)的第一部分进入体腔(180)。缝合路径相对于闭塞器(104)的中心轴线限定对应的第一缝合路径角度。外科医生基于组织(170)的厚度以及期望由缝合线(184)捕获(称为“组织咬合”)的闭塞器(104)每一侧的组织筋膜(178)期望量来选择缝合路径和所产生的缝合路径角度。在本文中,组织咬合由从组织开口(172)的内壁(该内壁可与闭塞器轴(142)的外表面重合)到缝合线穿线针(182)以及因此缝合线(184)朝远侧退出组织筋膜(178)进入体腔(180)的点的垂直测量距离(X)限定。在一些示例中,组织咬合距离(X)可为大约1厘米。
图7E示出了示例性的另选布置,其中将闭塞器(104)定位在形成于组织(190)中的组织开口(192)内,该组织的示例性第二厚度大于组织(170)的厚度。类似于组织(170),组织(190)包括体腔(200)之上的皮肤的外层(194)、脂肪的上层(196)以及筋膜的较深层(198)。为了在组织(190)中获得与在组织(170)中相同的组织咬合距离(X),沿着具有相对于闭塞器中心轴线测量的更陡的缝合路径角度的缝合路径引导缝合线穿线针(182)。在本示例中,缝合线穿线针(182)沿该缝合路径延伸穿过针进入孔口(154)的近侧部分,穿过闭塞器头部(140)的内部,并从针进入孔口(154)的远侧部分退出。缝合线穿线针(182)穿过闭塞器轴(142)的第一侧上的近侧针孔口(156a)重新进入闭塞器(104),并穿过闭塞器轴(142)相对的第二侧上的中间针孔口(156b)退出。因此,应当理解,当限定相对于闭塞器中心轴线具有相对更陡的角度的缝合路径时,轴(142)上的近侧和中间针退出孔口(156a、156b)也可用作针进入孔口。
按照如图7D和图7E所示的步骤,由外科医生操纵缝合线穿线针(182)以释放体腔(180、200)内的缝合线(184)的线端部(186),并且将缝合线穿线针从闭塞器(104)朝近侧抽出。图7F示出了位于组织(170)内的闭塞器(104),以及沿延伸穿过第二针进入孔口(154)、相对的近侧穿刺针退出孔口(156a)和相邻的组织筋膜(178)第二部分的第二缝合路径引导缝合线穿线针(182)朝远侧穿过闭塞器(104)进入体腔(180)。由外科医生经由头部(140)适当地操纵缝合线穿线针(182)和/或闭塞器(104),以利用缝合线穿线针(182)的远侧末端捕获线端部(186)。然后沿第二缝合路径朝近侧抽出缝合线穿线针(182)和线端部(186)。
如图7G所示,缝合线(184)的第一线腿部(202)沿第一缝合路径延伸穿过闭塞器(104)和组织筋膜(178);第二线腿部(204)沿第二缝合路径延伸穿过闭塞器(104)和组织筋膜(178);并且锚固环(206)延伸穿过在组织筋膜(178)的第一捕获部分和第二捕获部分之间的体腔(180)。在本示例中,第二缝合路径限定与图7D所示的第一缝合路径角度相似的缝合路径角度。然而,在另选的示例中,可沿具有不同缝合路径角度的第一缝合路径和第二缝合路径引导缝合线穿线针(182)穿过闭塞器(104),例如以适应组织(170)的结构中的不均匀性。
如图7H所示,一旦缝合线(184)沿第一缝合路径和第二缝合路径穿过组织(170),就从组织开口(172)朝近侧抽出闭塞器(104),以允许线腿部(202、204)朝远侧推进穿过针孔口(154、156a),从而从闭塞器(104)释放缝合线(184)。然后线腿部(202、204)可被拉紧以将在组织开口(172)的任一侧面上的筋膜(178)的捕获部分拉到一起,并且可恰好在筋膜层(178)的近侧位置处被系结以形成缝合线结(208),如图7I所示。任选地,例如如图4D所示,可使用缝合线针引导线腿部(202、204)的其余部分穿过脂肪(176)和皮肤(174),以形成附加的“浅表”缝合线结,从而完全闭合组织开口(172)并且促进最佳愈合。
III.具有可部署针引导臂的示例性闭塞器伤口闭合装置
A.示例性闭塞器伤口闭合装置
图8A和图8B示出了被构造用于用作伤口闭合装置的另一示例性闭塞器(210)。虽然未示出,但是应当理解,闭塞器(210)也可结合任何合适的套管针,诸如上述套管针(102),以用作套管针插入装置。类似于上述闭塞器(104),闭塞器(210)设置有缝合线引导特征部,该缝合线引导特征部使得闭塞器(104)能够独立于套管针用作伤口闭合装置,如下文更详细地描述。
闭塞器(210)类似于闭塞器(104),闭塞器(210)包括头部(212)以及从头部(212)朝远侧延伸并终止于被构造成能够刺穿组织的远侧末端(216)的轴(214)。轴(214)被形成为具有小于头部(212)外径的外径,并且被构造成能够被接纳在任何合适的套管针诸如上述套管针(102)的工作通道内。头部(212)被构造成能够用作柄部,操作者可通过该柄部抓握和操纵闭塞器(210)。头部(212)包括朝近侧渐缩的周向延伸的侧壁(218)和大致横向于闭塞器(210)的中心轴线延伸的远侧壁(220)。一对突片(222)从远侧壁(220)向下悬垂,并且被构造成能够被接纳在形成于套管针(未示出)的近侧外壳头部的近侧面中的对应的一对狭槽内,诸如套管针(102)的狭槽(134)。突片(222)被构造成能够可释放地接合套管针狭槽,从而将闭塞器(210)与套管针可释放地联接。布置在侧壁(218)上的按钮(224)能够选择性地操作,例如通过挤压,以径向地致动突片(222)从而从套管针狭槽中释放突片(222),使得闭塞器(210)可与套管针分离。
如图8A所示,闭塞器(210)包括以一对针进入孔口(226)形式布置在闭塞器头部(212)上、以一对针退出孔口(228)形式布置在轴(214)的近侧部分上,以及以一对可部署针引导臂(230)形式在针退出孔口(228)的远侧布置在轴(214)上的缝合线引导特征部。每个针进入孔口(226)与布置在闭塞器(210)的相对侧上的针退出孔口(228)协作,以沿相对于闭塞器(210)的中心轴线倾斜地延伸的相应缝合路径引导缝合线穿线针。如下所述,对应的针引导臂(230)沿相应的缝合路径引导缝合线穿线针的远侧部分。
每个针进入孔口(226)通过闭塞器(210)的内部路径或内部(未示出)与其相应的针退出孔口(228)连通。在本示例中,每个针进入孔口(226)由从头部(212)成角度地向外突出的针引导管(232)限定,并且针退出孔口(228)为细长狭槽的形式。每个针退出孔口(228)的细长构造使缝合线穿线针穿过针退出孔口(228)的位置能够朝近侧或远侧进行调节,从而改变所得缝合路径角度。在其他示例中,可从闭塞器(210)中省略针引导管(232),并且/或者针退出孔口(228)可形成为各种其它形状。在一些示例中,每个针进入孔口(226)和/或其相应的针退出孔口(228)可包括密封元件,诸如可刺穿的密封件,在将闭塞器(210)用作伤口闭合装置期间,该密封元件被构造成能够将相应的缝合路径保持在大致密封的状态。
在本示例中,针进入孔口(226)相对于彼此沿直径相对,并且每个针进入孔口(226)沿包括闭塞器中心轴线的轴向延伸平面与相应的针退出孔口(228)沿直径相对。因此,由本示例的针孔口(226228)限定的第一缝合路径和第二缝合路径位于相同的平面中,并且相交以限定X形图案。在第一缝合路径和第二缝合路径限定相同缝合路径角度的构造中,缝合路径可大致上在闭塞器(210)的中心轴线处相交。在其它示例中,可以各种其他构型和数量布置针进入孔口(226)和针退出孔口(228),以限定具有各种缝合路径角度的对应的缝合路径。
如图8A和8B所示,可部署针引导臂(230)联接到在针退出孔口(228)的远侧的闭塞器轴(214),在本示例中位于轴(214)的中间部分。针引导臂(230)在相同的轴向平面上彼此沿直径相对,在该轴向平面中布置有针进入孔口(226)和针退出孔口(228)。每个针引导臂(230)被构造成能够围绕其近侧端部(234)在部署位置(参见图8A)和回缩位置(参见图9D)之间枢转。在回缩位置,每个针引导臂(230)被接纳在形成于闭塞器轴(214)的中间部分的侧面中的相应细长凹陷部(236)内。每个凹陷部(236)被形成为具有足够的深度,以使得当凹陷部的引导臂(230)回缩时,引导臂(230)能够与轴(214)的外表面齐平或轻微地凹入下方。有利地,这一点使得轴(214)在闭塞器(210)联接到套管针时能够自由地穿过套管针的工作通道。在部署位置,每个针引导臂(230)从轴(214)径向向外延伸,并且大致垂直于闭塞器(210)的中心轴线,如图8A所示。当处于部署位置时,每个针引导臂(230)被构造成能够接纳并引导缝合线穿线针的远侧端部,并将闭塞器(210)锚固在组织开口内,如下文更详细地描述。
通过例如,可布置在闭塞器头部(212)上的致动器元件(未示出),针引导臂(230)能够在其回缩位置与部署位置之间选择性地移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致动器元件可以是按钮、开关、旋钮、轮或任何其他合适的元件的形式,这些元件与针引导臂(230)操作地联接,并且可在两个或更多个位置之间移动,以实现针引导臂(230)相对于轴(214)的部署和回缩。另外,致动器元件可被构造成能够将针引导臂(230)保持在本文所示的回缩位置和部署位置之间的一个或多个中间位置。
如图8B所示,每个针引导臂(230)包括被构造成能够由缝合线穿线针的远侧末端刺穿的细长密封孔(238)。开口(240)从密封孔(238)的侧面延伸到针引导臂(230)对应的侧面。开口(240)被构造成能够允许被引导穿过密封孔(238)的缝合线从针引导臂(230)侧向释放,例如通过向缝合线施加侧向拉力。每个密封孔(238)的细长构型使其能够穿过其自身接纳相对于闭塞器(210)中心轴线的以各种缝合路径角度取向的缝合线穿线针。
虽然本示例的闭塞器(210)包括枢转针引导臂(230)形式的远侧针引导结构,但是闭塞器(210)的其它变型可包括被构造成能够从轴(214)径向向外突出、并沿延伸穿过闭塞器(210)的第一缝合路径和第二缝合路径引导缝合线穿线针的远侧部分的各种其它形式的远侧针引导结构。另外,虽然本示例的闭塞器(210)被示出为具有限定第一缝合路径和第二缝合路径的缝合线引导特征部,但是在其他示例中,闭塞器(210)可具有按各种构型布置的缝合线引导特征部,以限定单个缝合路径或三个或更多个缝合路径。
B.使用具有可部署针引导臂的闭塞器伤口闭合装置的示例性伤口闭合手术
图9A至图9E示出了用于使用闭塞器(210)作为伤口闭合装置,缝合由套管针(未示出)例如套管针(102)在组织(170)中形成的组织开口(172)的示例性手术的步骤。在使用套管针完成一个或多个外科手术之后,在针引导臂(230)位于其回缩位置的情况下,将套管针从组织开口(172)移除,然后将闭塞器轴(214)穿过组织开口(172)朝远侧插入。一旦闭塞器(210)被定位成使得其头部(212)大致面对皮肤(174),针引导臂(230)被部署成使得针引导臂面对组织筋膜(178)的远侧表面,如图9A所示。在这方面,针引导臂(230)的枢转近侧端部(234)朝远侧与闭塞器头部(212)间隔开一距离,该距离通常对应于预期的组织(170)厚度。此类构型使得针引导臂(230)在被部署时能够邻接筋膜(178)的最下层的远侧表面,从而用作被构造成能够限制在缝合手术期间闭塞器(210)相对于组织(170)的轴向移动的锚固元件。
如图9A所示,沿第一倾斜缝合路径引导缝合线穿线针(242)和缝合线(244)的线端部(246)朝远侧穿过闭塞器(210)进入体腔(180),该第一倾斜缝合路径延伸穿过第一针进入孔口(226)、穿过相对的第一针退出孔口(228)、穿过相邻的组织筋膜(178)的第一部分并经由其密封孔(238)穿过对应的第一针引导臂(230)。然后操纵缝合线穿线针(242),以释放体腔(180)内的线末端(246),并且沿第一缝合路径朝近侧抽出缝合线穿线针。
如图9B所示,沿第二倾斜缝合路径引导缝合线穿线针(242)朝远侧进入体腔(180),该第二倾斜缝合路径延伸穿过第二针进入孔口(226)、穿过相对的第二针退出孔口(228)、穿过相邻的组织筋膜(178)的第二部分并经由其密封孔(238)穿过对应的第二针引导臂(230)。然后根据需要操纵缝合线穿线针(242)和/或闭塞器(210),以利用缝合线穿线针(242)重新捕获线端部(246)。然后沿着第二缝合路径朝近侧抽出缝合线穿线针(242)和线端部(246),从而生成如图9C所示的构型。如图9C所示,缝合线(244)的第一线腿部(248)沿第一缝合路径延伸并且捕获组织筋膜(178)的第一部分,第二线腿部(250)沿第二缝合路径延伸并且捕获相对的组织筋膜(178)的第二部分,并且锚固环(252)在体腔(180)内的第一线腿部(248)和第二线腿部(250)之间延伸。
如图9D所示,将针引导臂(230)移动到其回缩位置以捕获在引导臂(230)之间的缝合线(244)的锚固环(252),并且从组织开口(240)朝近侧抽出闭塞器(210)。这使得第一线腿部和第二线腿部(248、250)能够穿过针孔口(226228)朝远侧滑动并且从闭塞器(210)释放。然后,如图9E所示,将针引导臂(230)移动回其部署位置,以有利于锚固环(252)穿过侧向开口(240)从引导臂(230)释放(参见图8B),从而从闭塞器(210)完全释放缝合线(244)。然后线腿部(248、250)可被拉紧以将在组织开口(172)的任一侧面上的筋膜(178)的捕获部分拉到一起,并且然后可恰好在筋膜(178)的近侧位置处被系结以形成缝合结(254),如图9E所示。任选地,例如如图4D所示,可使用缝合线针引导线腿部(248、250)的其余部分穿过脂肪(176)和皮肤(174),以形成附加的“浅表”缝合线结,从而完全闭合组织开口(172)并且促进最佳愈合。
IV.具有可部署锚固脚部的示例性闭塞器伤口闭合装置
A.示例性闭塞器伤口闭合装置
图10至图11B示出了被构造用于用作伤口闭合装置以及套管针插入装置的另一示例性闭塞器(260)。在本示例中,闭塞器(260)设置有缝合线引导特征部,该缝合线引导特征部使闭塞器(260)能够结合套管针用作伤口闭合装置,诸如下文结合图12A至图12E所述的套管针(102)。闭塞器(260)包括头部(262)和沿中心轴线从头部(262)朝远侧延伸的轴组件(264)。头部(262)包括被构造成能够将头部(262)与轴组件(264)可释放地联接的可移动闩锁(266)。轴组件(264)包括具有近侧轴部分(272)、远侧轴部分(274)和布置在近侧轴部分(272)的近侧端部处的凸缘(276)的轴(270)。在本示例中,远侧轴部分(274)被形成为具有比近侧轴部分(272)更大的直径。轴组件(264)终止于被构造成能够在套管针插入过程期间刺穿组织的远侧末端(278)。
远侧末端(278)通过一对可部署锚固脚部(280)与远侧轴部分(274)操作地联接,并在可部署锚固脚部之间延伸。在本示例中,每个锚固脚部(280)包括近侧连接件(282)、远侧连接件(284)和将连接件(282、284)彼此铰接地联接的中间接合部(286)。近侧连接件(282)铰接地联接到远侧轴部分(274)的远侧端部,而远侧连接件(284)铰接地联接到远侧末端(278)的近侧端部。锚固脚部(280)能够共同在回缩位置(参见图10和图11A)和部署位置(参见图11B)之间移动,在回缩位置,锚固脚部连接件(282、284)轴向延伸且通常与远侧轴部分(274)和远侧末端(278)外表面齐平,在部署位置,锚固脚部连接件(282、284)从远侧轴部分(274)和远侧末端(278)径向向外突出。每个锚固脚部连接件(282、284)包括与中间接合部(286)相邻的倒角端部(288)。当朝部署位置移动时,倒角端部(288)更好地使得近侧连接件(282)和远侧连接件(284)能够相对于彼此进行铰接,并且被构造成能够在部署位置时使锚固脚部连接件(282、284)彼此接触,以为锚固脚部连接件提供增强的结构支撑。
闭塞器(260)的轴组件(264)还包括可滑动地布置在轴(270)的中心管腔内的柱塞(290)。柱塞(290)的近侧端部朝近侧轴部分(272)的近侧延伸,并且包括致动旋钮(292)。柱塞(290)的远侧端部朝远侧轴部分(274)的远侧延伸,穿过锚固脚部(280)之间限定的间隙,并且联接到远侧末端(278)。柱塞(290)能够在轴管腔内在远侧位置和近侧位置之间滑动,在远侧位置,锚固脚部(280)被回缩,如图10和图11A所示,在近侧位置,锚固脚部(280)被部署,如图11B所示。当柱塞(290)被布置在其远侧位置时,其远侧端部轴向推动远侧末端(278)远离远侧轴部分(274),从而径向向内朝柱塞(290)拉动锚固脚部(280)。当柱塞(290)被布置在其近侧位置时,其远侧端部朝远端轴部分(274)轴向拉动远端末端(278),从而使锚固脚部(280)从柱塞(290)径向向外伸展。在本示例中,柱塞(290)朝近侧移动致使锚固脚部(280)部署成三角形构型,其中近侧连接件(282)相对于闭塞器中心轴线垂直地延伸,而远侧连接件(284)相对于该中心轴线倾斜地延伸。在各种示例中,柱塞(290)可朝向其近侧位置或远侧位置中的一者弹性地偏置。
轴组件(264)还包括以一对针进入孔口(294)和一对针退出孔口(296)形式布置在针进入孔口(294)的远侧的缝合线引导特征部。在本示例中,针进入孔口(294)和针退出孔口(296)被布置在近侧轴部分(272)上。另外,针进入孔口(294)彼此沿直径相对,针退出孔口(296)彼此沿直径相对,并且针孔口(294、296)被布置在包括闭塞器中心轴线的单个轴向延伸平面中。每个针进入孔口(294)经由内部路径(未示出)或轴(270)的内部与布置在闭塞器轴(270)的相对侧上的相应针退出孔口(296)连通,以限定相应的相对于闭塞器中心轴线以倾斜的角度延伸穿过闭塞器(260)的缝合路径。在本示例中,由缝合路径相对于中心轴线限定的缝合路径角度彼此相等。在其它示例中,可以各种其他数量和构型布置针进入孔口(294)和针退出孔口(296),以限定具有各种数量、布置和缝合路径角度的对应的缝合路径。在一些示例中,每个针进入孔口(294)和/或其相应的针退出孔口(296)可包括密封元件,诸如可刺穿的密封件,在将闭塞器(260)用作伤口闭合装置期间,该密封元件被构造成能够将相应的缝合路径保持在大致密封的状态。
如图10中最佳所示,闭塞器头部(262)可释放地联接到近侧轴部分(272),并且被构造成能够在使用期间与近侧轴部分(272)选择性地脱离接合。头部(262)包括限定内部腔体(302)的朝近侧渐缩的侧壁(300)。内部腔体(302)被构造成能够接纳轴组件(264)的近侧端部,包括近侧轴部分(272)的近侧端部、轴凸缘(276)和柱塞旋钮(292)。如图12C所示,头部(262)可包括一对向下悬垂的突片(304),该突片被构造成能够可释放地接合形成在套管针上的狭槽,诸如套管针(102)的狭槽(134),从而将闭塞器(260)与套管针(102)可释放地联接。头部(262)上的按钮(306)能够操作以致动突片(304),以例如在套管针插入过程之后从套管针(102)选择性地释放闭塞器头部(262)。
如图10所示,闭塞器头部(262)的闩锁(266)能够操作以在向内的闩锁位置和向外的解锁位置之间平移。在向内的闩锁位置,闩锁(266)与轴凸缘(276)的下侧接合,从而将头部(262)固定在轴组件(264)上,并将柱塞(290)限制在其远侧位置以将锚固脚部(280)保持在其回缩位置。在柱塞(290)弹性地朝近侧偏置的构型中,闩锁(266)被构造成能够克服偏置力并将柱塞旋钮(292)朝凸缘(276)按压,以将柱塞(290)保持在其远侧位置。在向外的解锁位置上,闩锁(266)释放轴凸缘(276),从而使头部(262)与轴组件(264)分离。在本示例中,闩锁(266)包括布置在其向外端部处以有利于手动致动闩锁(266)的第一突起部(308),以及布置在其向内端部以当闩锁处于其向外的解锁位置时防止闩锁(266)从头部(262)脱离接合的第二突起(310)。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闭塞器(260)的其他变型中的闩锁(266)可采用各种替代形式。
B.使用具有可部署锚固脚部的闭塞器伤口闭合装置的示例性伤口闭合手术
图12A至图12F示出了用于使用闭塞器(260)作为伤口闭合装置,缝合由套管针(102)在组织(170)中形成的组织开口(172)的示例性手术的步骤。在使用套管针(102)完成一个或多个外科手术之后,将所有外科器械从套管针(102)的工作通道(122)抽出。在闩锁(266)处于其闩锁位置的情况下,外科医生操纵闭塞器(264)以穿过工作通道(122)朝远侧插入轴组件(260)。在该状态下,如图12A所示,闭塞器(260)的近侧轴部分(272)驻留在套管针外壳组件(106)内,远侧轴部分(274)驻留在套管针插管(108)内,远侧末端(278)突出穿过插管(108)的远侧开口进入体腔(180)。另外,锚固脚部(280)保持在其回缩位置。
如图12B和图12C所示的方向箭头所指示,将闩锁(266)移动到其向外的解锁位置,以使得闭塞器头部(262)能够从闭塞器轴组件(264)朝近侧分离,从而暴露柱塞旋钮(292)。另外,头部按钮(306)被致动以使头部突片(304)与套管针(102)的近侧外壳头部(118)脱离接合。如图12C所示,轴组件(264)朝远侧推进,直到轴凸缘(276)邻接套管针(102)的近侧外壳头部(118)。在这方面,凸缘(276)被形成为具有大于朝向套管针工作通道(122)的近侧开口直径的直径,该近侧开口形成于近侧外壳头部(118)中。因此,凸缘(276)邻接近侧外壳头部(118),从而限制闭塞器轴组件(264)相对于套管针(102)的远侧轴向移动。在该位置中,锚固脚部(280)收回套管针插管(108)的远侧端部,并且由闭塞器(260)限定的倾斜缝合路径与由套管针(102)限定的倾斜的缝合线对齐,如上文所述。然后柱塞(290)被移动至其近侧位置以部署锚固脚部(280)。柱塞(290)可由弹性构件(未示出)施加的偏置力手动地或自动地致动。一旦被部署,锚固脚部(280)被构造成能够邻接插管(108)的远侧端部,从而限制闭塞器轴组件(264)相对于套管针(102)的近侧轴向移动。在该构型中,套管针(102)和闭塞器(260)被构造成能够组合使用以引导缝合线在组织(170)中的布置,如下所述。
如图12D所示,已由操作者操纵缝合线穿刺装置(312)的缝合线穿线针(314),以沿第一缝合路径朝远侧引导缝合线(316)的线末端(318)进入体腔(180),该第一缝合路径延伸穿过套管针(102)的第一针引导管(128)、闭塞器(260)的第一针进入孔口(294)、相对的闭塞器(260)的第一针退出孔口(296)、对应的套管针(102)的第一针退出孔口(129)以及相邻的组织筋膜(178)的第一部分。然后由缝合线穿线针(314)在体腔(180)内释放线端部(318)。如图12D所示,现在沿第二缝合路径引导缝合线穿线针(314)朝远侧进入体腔(180),该第二缝合路径延伸穿过套管针(102)的第二针引导管(128)、闭塞器(260)的第二针进入孔口(294)、相对的闭塞器(260)的第二针退出孔口(296)、对应的套管针(102)的第二针退出孔口(129)以及相邻的组织筋膜(178)的第二部分。然后根据需要操纵缝合线穿线针(314)和/或套管针(102)和闭塞器(260),以利用缝合线穿线针(314)重新捕获缝合线端部(318)。然后沿第二缝合路径朝近侧抽出缝合线穿线针(314)和线端部(318),从而生成如图12E所示的缝合线构型。具体地,缝合线(316)的第一线腿部(320)沿第一缝合路径延伸以捕获筋膜(178)的第一部分,缝合线(316)的第二线腿部(322)沿第二缝合路径延伸以捕获相对的筋膜(178)的第二部分,并且锚固环(324)在体腔(180)内的第一线腿部(320)和第二线腿部(322)之间延伸。
如图12E所示的方向箭头所指示,朝远侧致动柱塞(290),从而使锚固脚部(280)向内回缩。然后,将套管针(102)和闭塞器轴组件(264)从组织开口(172)一起朝远侧抽出,从而从套管针(102)和闭塞器(260)释放缝合线腿部(320、322)。然后线腿部(320、322)可被拉紧以将在组织开口(172)的任一侧面上的筋膜(178)的捕获部分拉到一起,并且然后可恰好在筋膜(178)的近侧位置处被系结以形成缝合结(326),如图12F所示。任选地,例如如图4D所示,可使用缝合线针引导线腿部(320、322)的其余部分穿过脂肪(176)和皮肤(174),以形成附加的“浅表”缝合线结,从而完全闭合组织开口(172)并且促进最佳愈合。虽然未示出,但是应当理解,在上述示例性伤口闭合手术的一些变型中,闭塞器(260)可独立于套管针(102)来用作伤口闭合装置。
V.具有可部署锚固脚部的另选示例性闭塞器伤口闭合装置
A.示例性闭塞器伤口闭合装置
图13至图14B示出了被构造用于用作伤口闭合装置以及套管针插入装置的另一示例性闭塞器(330)。闭塞器(330)设置有缝合线引导特征部,该缝合线引导特征部使闭塞器(330)能够独立于套管针用作伤口闭合装置。在这方面,除非下文另有描述,闭塞器(330)大致上类似于上述闭塞器(260)。类似于闭塞器(260),闭塞器(330)包括头部(332)和沿中心轴线从头部(332)朝远侧延伸的轴组件(334)。头部(332)包括被构造成能够将头部(332)与轴组件(334)可释放地联接的可移动闩锁(336)。轴组件(334)包括具有近侧轴部分(340)、远侧轴部分(342)和布置在近侧轴部分(340)的近侧端部处的凸缘(344)的轴(338)。轴组件(334)终止于被构造成能够在套管针插入过程期间刺穿组织的远侧末端(346)。如下文所述,轴组件(334)的部件,包括凸缘(344),被形成为具有小于与闭塞器(330)一起使用的套管针的工作通道直径的直径。
远侧末端(346)通过一对可部署锚固脚部(348)与远侧轴部分(342)操作地联接,并在可部署锚固脚部之间延伸。锚固脚部(348)与上述锚固脚部(348)相似,每个锚固脚部(348)包括近侧连接件(350)、远侧连接件(352)和将连接件(352、354)彼此铰接地联接的中间接合部(354)。近侧连接件(352)铰接地联接到远侧轴部分(342)的远侧端部,而远侧连接件(354)铰接地联接到远侧末端(346)的近侧端部。锚固脚部(348)能够共同在回缩位置(参见图13和图14A)和部署位置(参见图14B)之间移动,在回缩位置,锚固脚部连接件(352、354)朝轴组件(334)中心轴线成角度并且向内偏置,在部署位置,锚固脚部连接件(352、354)从远侧轴部分(342)和远侧末端(346)径向向外突出。如图14B中最佳所示,锚固脚部连接件(352、354)可包括与中间接合部(354)相邻的倒角端部,该倒角端部被构造成能够在部署位置使锚固脚部连接件(352、354)彼此接触,以为部署位置的锚固脚部连接件提供相互的结构支撑。
闭塞器(330)的轴组件(334)还包括可滑动地布置在轴(338)的中心管腔内的柱塞(356)。柱塞(356)包括近侧旋钮(358),并且在功能上类似于上述柱塞(290),其中柱塞(356)能够在近侧位置和远侧位置之间移动以部署和回缩锚固脚部(348)。在各种示例中,柱塞(356)可朝向其近侧位置或远侧位置中的一者弹性地偏置。
轴组件(334)还包括以一对针进入孔口(360)和一对针退出孔口(362)形式布置在针进入孔口(360)的远侧的缝合线引导特征部。在本示例中,针进入孔口(360)和针退出孔口(362)被布置在远侧轴部分(342)上。另外,针进入孔口(360)彼此沿直径相对,针退出孔口(362)彼此沿直径相对,并且针孔口(294、296)被布置在包括闭塞器中心轴线的单个轴向延伸平面中。每个针进入孔口(360)与布置在闭塞器轴(338)的相对侧上的相应针退出孔口(362)连通,以限定相应的相对于闭塞器中心轴线以倾斜的角度延伸穿过闭塞器(330)的缝合路径。在本示例中,由缝合路径相对于中心轴线限定的缝合路径角度彼此相等。在其它示例中,可以各种其他数量和构型布置针进入孔口(360)和针退出孔口(362),以限定具有各种数量、布置和缝合路径角度的对应的缝合路径。在一些示例中,每个针进入孔口(360)和/或其相应的针退出孔口(362)可包括密封元件,诸如可刺穿的密封件,在将闭塞器(330)用作伤口闭合装置期间,该密封元件被构造成能够将相应的缝合路径保持在大致密封的状态。
类似于闭塞器(260)的头部(262),闭塞器(330)的头部(332)可释放地联接到闭塞器轴组件(334)的近侧轴部分(340),并且被构造成能够在使用期间与近侧轴部分(340)选择性地脱离接合。头部(332)包括限定内部腔体(366)的朝近侧渐缩的侧壁(364)。如图13所示,内部腔体(366)被构造成能够接纳轴组件(334)的近侧端部,包括近侧轴部分(340)的近侧端部、轴凸缘(344)和柱塞旋钮(358)。如图15C所示,头部(332)可包括一对向下悬垂的突片(368),该突片被构造成能够可释放地接合形成在套管针上的狭槽,诸如套管针(102)的狭槽(134),从而将闭塞器(330)与套管针(380)可释放地联接。头部(332)上的按钮(370)能够操作以致动突片(368),以例如在套管针插入过程之后将闭塞器头部(332)与套管针(380)选择性地分离。
类似于闭塞器(260)的闩锁(266),闭塞器(330)的闩锁(336)可在闩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以将闭塞器头部(332)与闭塞器轴组件(334)选择性地联接和脱离接合。如图13所示,闩锁(336)在枢转接头(372)处枢转地联接到头部(332),并且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头部(332)在闩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枢转。在本示例中,闩锁(336)大致是L形的,并且包括具有用户接合特征部的第一闩锁腿部(374)和具有轴接合特征部的第二闩锁腿部(376)。在闩锁位置,如图13和14A所示,第二闩锁腿部(376)大致垂直于轴(338)延伸以接合近侧轴部分(340),从而将头部(332)固定在轴组件(334)上,并将柱塞(356)限制在其远侧位置以将锚固脚部(348)保持在其回缩位置。当移动到闩锁位置时,第二闩锁腿部(376)可被接纳在形成于近侧轴部分(340)上的沟槽或凹槽(未示出)内,或者以其他方式摩擦接合近侧轴部分(340)。在解锁位置,如图13至图14B所示,第二闩锁腿部(376)相对于轴(338)倾斜地成角度,从而使近侧轴部分(340)脱离接合并且允许头部(332)与轴组件(334)的分离。
B.使用具有可部署锚固脚部的另选闭塞器伤口闭合装置的示例性伤口闭合手术
图15A至图15F示出了用于使用闭塞器(330)独立于套管针(380)作为伤口闭合装置,缝合由套管针(380)在组织(170)中形成的组织开口(172)的示例性手术的步骤。套管针(380)在结构上大致上类似于上述套管针(102),如由相似的附图标号所指示。由于在本示例中闭塞器(330)独立于套管针(380)被用作伤口闭合装置,因此从套管针(380)中省略了缝合线引导特征部。然而,应当理解,在一些变型中,闭塞器(330)可与包括缝合线引导特征部的套管针例如套管针(102)组合使用。在使用套管针(380)完成一个或多个外科手术之后,将所有外科器械从套管针(380)的工作通道(122)抽出。在闩锁(336)处于其闩锁位置的情况下,外科医生操纵闭塞器(334)以穿过工作通道(122)朝远侧插入轴组件(330)。在该状态下,如图15A所示,闭塞器(330)的近侧轴部分(340)驻留在套管针外壳组件(106)内,远侧轴部分(342)驻留在套管针插管(108)内,并且远侧末端(346)延伸穿过插管(108)的远侧开口。另外,锚固脚部(348)保持在其回缩位置。
如图15B和图15C所示的方向箭头所指示,将闩锁(336)枢转至其解锁位置,以使得闭塞器头部(332)能够从闭塞器轴组件(334)朝近侧分离,从而暴露柱塞旋钮(358)。另外,头部按钮(370)被致动以使头部突片(368)与套管针(380)的近侧外壳头部(118)脱离接合。如图15C所示,当将轴组件(334)朝远侧推动穿过套管针(380)时,套管针(380)朝近侧提升,使得锚固脚部(348)收回套管针插管(108)的远侧端部。
如图15D所示,将柱塞(290)移动到其近侧位置以径向向外部署锚固脚部(280)。例如,柱塞(290)可由弹性构件(未示出)施加的偏置力手动地或自动地致动。一旦被部署,锚固脚部(280)被构造成能够邻接组织筋膜(178)的远侧表面,从而限制闭塞器轴组件(334)相对于组织(170)的近侧移动。因此,当保持闭塞器轴组件(334)时,套管针(380)可从组织开口(172)朝近侧抽出,如图15E所示。如上所述,并且如图15E所示,闭塞器轴凸缘(344)被形成为具有小于套管针(380)的工作通道(122)直径的直径,从而使得闭塞器轴组件(334)能够朝远侧穿过工作通道(122)。
如图15F所示,套管针(380)已被完全移除,仅有闭塞器轴组件(334)保留在组织开口(172)内。然后沿由相应的成对的针进入孔口(360)和针退出孔口(362)限定的第一倾斜缝合路径和第二倾斜缝合路径引导缝合线穿线针(382)和缝合线(384)穿过闭塞器轴组件(334)和组织筋膜(178),从而捕获筋膜(178)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一旦缝合线(384)完全穿过筋膜(178),朝远侧致动柱塞(356)以回缩锚固脚部(348),类似于图12E所示结合上文伤口闭合手术所述的步骤。然后,从组织开口(172)朝近侧抽出闭塞器轴组件(334),从而从轴组件(334)释放缝合线(384)。如上文结合本文所述的其他伤口闭合方法所述,然后操纵缝合线(384)以形成将筋膜(178)的第一捕获部分和第二捕获部分固定在一起的缝合线结。任选地,可在第一结的近侧形成第二“浅表”结,以将脂肪(176)和皮肤(174)固定在一起并且促进组织开口(172)的最佳愈合。
本文所呈现的教导内容可进一步与以下任何一个或多个的各种教导内容组合:与本申请同一日提交的名称为“Needle Guide Instrument with Traverse Suture CaptureFeature”的美国申请[代理人参考标号END8137USNP],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与本申请同一日提交的名称为“Suture Grasping Instrument”的美国申请[代理人参考标号END8138USNP],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美国申请[代理人参考标号END8139USNP],以引用方式并入上文;美国申请[代理人参考标号END8140USNP],以引用方式并入上文;与本申请同一日提交的名称为“Suture Passing Instrument with PunctureSite Identification Feature”的美国申请[代理人参考标号END8141USNP],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与本申请同一日提交的名称为“Surgical Port with WoundClosure Channels”的美国申请[代理人参考标号END8143USNP],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与本申请同一日提交的名称为“Trocar Obturator with Detachable RotaryTissue Fastener”的美国申请[代理人参考标号END8144USNP],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与本申请同一日提交的名称为“Method of Suturing a Trocar Patch Incision”的美国申请[代理人参考标号END8153USNP],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和/或以引用方式并入的其他专利和专利申请公布。
VI.示例性组合
以下实施例涉及本文的教导内容可被组合或应用的各种非穷尽性方式。应当理解,以下实施例并非旨在限制可在本专利申请或本专利申请的后续提交文件中的任何时间提供的任何权利要求的覆盖范围。不旨在进行免责声明。提供以下实施例仅仅是出于例示性目的。预期本文的各种教导内容可按多种其他方式进行布置和应用。还设想到,一些变型可省略在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及的某些特征。因此,下文提及的方面或特征中的任一者均不应被视为决定性的,除非另外例如由发明人或关注发明人的继承者在稍后日期明确指明如此。如果本专利申请或与本专利申请相关的后续提交文件中提出的任何权利要求包括下文提及的那些特征之外的附加特征,则这些附加特征不应被假定为因与专利性相关的任何原因而被添加。
实施例1
一种被构造用于与套管针一起使用的闭塞器,所述闭塞器包括:(a)头部;(b)轴,所述轴沿中心轴线从所述头部朝远侧延伸,其中所述轴被构造成能够被接纳在套管针的工作通道内;(c)远侧末端,所述远侧末端被构造成能够刺穿组织;(d)第一针进入孔口和第二针进入孔口,其各自被布置在所述头部或所述轴中的至少一者上;以及(e)第一针退出孔口和第二针退出孔口,其被布置在所述轴上,其中所述第一针进入孔口与所述第一针退出孔口连通,以限定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倾斜地延伸的第一缝合路径,其中所述第一缝合路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密封元件,其中所述第二针进入孔口与所述第二针退出孔口连通,以限定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倾斜地延伸的第二缝合路径,其中所述第二缝合路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密封元件。
实施例2
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闭塞器,其中,所述第一缝合路径和所述第二缝合路径延伸穿过伤口闭合装置的装置内部。
实施例3
根据实施例2所述的闭塞器,其中,所述头部和所述轴共同限定所述装置内部,其中所述针进入孔口和所述针退出孔口中的每一者向所述装置内部敞开。
实施例4
根据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闭塞器,其中,所述第一针进入孔口和所述第二针进入孔口被布置在所述头部的相应的第一侧面部分和第二侧面部分上。
实施例5
根据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闭塞器,其中,所述第一针进入孔口和所述第二针进入孔口包括第一细长狭槽和第二细长狭槽。
实施例6
根据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闭塞器,其中,所述第一针退出孔口和所述第二针退出孔口包括第一细长狭槽和第二细长狭槽。
实施例7
根据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闭塞器,还包括在所述第一针退出孔口和所述第二针退出孔口的远侧布置在所述插管上的第三针退出孔口和第四针退出孔口。
实施例8
根据实施例7所述的闭塞器,其中,所述第三针退出孔口和所述第四针退出孔口与所述第一针退出孔口和所述第二针退出孔口轴向对齐。
实施例9
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闭塞器,还包括在所述第一针退出孔口和所述第二针退出孔口的远侧布置在所述轴上的至少一个针引导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针引导构件被构造成能够引导沿所述第一缝合路径或所述第二缝合路径中的至少一者被导向的缝合线穿线针的远侧端部。
实施例10
根据实施例9所述的闭塞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针引导构件包括一对针引导构件,其中每个针引导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插管在回缩位置和部署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部署位置,所述至少一个针引导构件从所述轴径向向外突出。
实施例11
根据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闭塞器,还包括被布置在所述轴的远侧端部部分处的至少一个锚固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锚固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轴在回缩位置和部署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部署位置,所述至少一个锚固构件从所述轴径向向外突出。
实施例12
根据实施例11所述的闭塞器,还包括可滑动地布置在所述轴的中心管腔内的柱塞,其中所述柱塞与所述至少一个锚固构件操作地联接,其中所述柱塞能够在所述轴内在第一轴向位置和第二轴向位置之间轴向滑动,所述第一轴向位置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锚固构件置于所述回缩位置,所述第二轴向位置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锚固构件置于所述部署位置。
实施例13
根据实施例12所述的闭塞器,其中,所述柱塞的远侧端部联接到所述闭塞器的所述远侧末端,其中所述远侧末端能够与所述柱塞一起相对于所述轴在所述第一轴向位置和所述第二轴向位置之间移动。
实施例14
根据实施例12所述的闭塞器,其中,所述柱塞朝向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中的一者弹性地偏置,其中所述头部能够与所述轴选择性地脱离接合,其中所述头部被构造成能够克服与所述柱塞相关联的偏置力,从而在所述头部与所述轴联接时,将所述柱塞保持在所述第一轴向位置或所述第二轴向位置中的一个位置上。
实施例15
根据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闭塞器,其中,所述针进入孔口被布置在所述轴上。
实施例16
一种被构造用于与套管针一起使用的闭塞器,所述闭塞器包括:(a)轴,所述轴沿中心轴线延伸;(b)头部,所述头部可释放地联接到所述轴的近侧端部;(c)远侧末端,所述远侧末端被构造成能够刺穿组织;(d)第一对针孔口,所述第一对针孔口被构造成能够沿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倾斜地取向的第一缝合路径引导缝合线穿线针穿过所述闭塞器;以及(e)第二对针孔口,所述第二对针孔口被构造成能够沿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倾斜地取向的第二缝合路径引导缝合线穿线针穿过所述闭塞器。
实施例17
根据实施例16所述的闭塞器,其中,所述头部包括闩锁,其中所述闩锁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闩锁被构造成能够将所述头部固定到所述轴,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闩锁被构造成能够允许所述头部与所述轴分离。
实施例18
根据实施例16至17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闭塞器,其中,所述闭塞器还包括被布置在所述轴的远侧端部部分处的至少一个锚固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锚固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轴在回缩位置和部署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部署位置所述至少一个锚固构件从所述轴径向向外突出。
实施例19
一种套管针组件,包括:(a)套管针,所述套管针包括:(i)外壳组件,(ii)插管,所述插管从所述外壳组件朝远侧延伸,以及(iii)工作通道,所述工作通道轴向延伸穿过所述外壳组件和所述插管;以及(b)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闭塞器,其中所述闭塞器的近侧端部被构造成当从所述轴移除所述头部时能够朝远侧穿过所述工作通道。
实施例20
一种伤口闭合装置,包括:(a)头部;(b)轴,所述轴从所述头部沿中心轴线朝远侧延伸;(c)可部署构件,所述可部署构件联接到所述轴,其中所述可部署构件能够在回缩位置和部署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回缩位置,所述轴被构造成能够插入套管针的工作通道中,在所述部署位置,所述可部署构件从所述轴径向向外突出并且被构造成能够邻接相邻结构以限制所述伤口闭合装置相对于所述相邻结构的轴向移动;(d)第一对针孔口,所述第一对针孔口被构造成能够沿第一缝合路径引导缝合线穿线针,所述第一缝合路径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倾斜地延伸穿过所述伤口闭合装置;以及(e)第二对针孔口,所述第二对针孔口被构造成能够沿第二缝合路径引导缝合线穿线针,所述第二缝合路径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倾斜地延伸穿过所述伤口闭合装置。
VII.杂项
应当理解,本文所述的教导内容、表达、实施方案、示例等中的任何一者或多者可与本文所述的其他教导内容、表达、实施方案、示例等中的任何一者或多者进行组合。因此,上述教导内容、表达、实施方案、示例等不应视为彼此孤立。参考本文的教导内容,本文的教导内容可进行组合的各种合适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此类修改和变型旨在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应当理解,据称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的任何专利、专利公布或其他公开材料,无论是全文或部分,仅在所并入的材料与本公开中所述的现有定义、陈述或者其他公开材料不冲突的范围内并入本文。因此,并且在必要的程度下,本文明确列出的公开内容代替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的任何冲突材料。据称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但与本文列出的现有定义、陈述或其他公开材料相冲突的任何材料或其部分,将仅在所并入的材料与现有的公开材料之间不产生冲突的程度下并入。
上述装置的型式可应用于由医疗专业人员进行的传统医学治疗和手术、以及机器人辅助的医学治疗和手术中。仅以举例的方式,本文的各种教导内容可易于并入机器人外科系统,诸如Intuitive Surgical,Inc.(Sunnyvale,California)的DAVINCITM系统。类似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本文中的各种教导内容可易于结合以下专利的各种教导内容:1998年8月11日公布的名称为“Articulated Surgical Instrument ForPerforming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With Enhanced Dexterity andSensitivity”的美国专利5,792,135,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1998年10月6日公布的名称为“Remote Center Positioning Device with Flexible Drive”的美国专利5,817,084,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1999年3月2日公布的名称为“AutomatedEndoscope System for Optimal Positioning”的美国专利5,878,193,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2001年5月15日公布的名称为“Robotic Arm DLUS for PerformingSurgical Tasks”的美国专利6,231,565,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2004年8月31日公布的名称为“Robotic Surgical Tool with Ultrasound Cauterizing and CuttingInstrument”的美国专利6,783,524,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2002年4月2日公布的名称为“Alignment of Master and Slave in a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Apparatus”的美国专利6,364,888,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2009年4月28日公布的名称为“Mechanical Actuator Interface System for Robotic Surgical Tools”的美国专利7,524,320,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2010年4月6日公布的名称为“Platform Link Wrist Mechanism”的美国专利7,691,098,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2010年10月5日公布的名称为“Repositioning and Reorientation of Master/SlaveRelationship in Minimally Invasive Telesurgery”的美国专利7,806,891,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2014年9月30日公布的名称为“Automated End Effector ComponentReloading System for Use with a Robotic System”的美国专利8,844,789,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2014年9月2日公布的名称为“Robotically-Controlled SurgicalInstruments”的美国专利8,820,605,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2013年12月31日公布的名称为“Shiftable Drive Interface for Robotically-Controlled SurgicalTool”的美国专利8,616,431,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2013年11月5日公布的名称为“Surgical Stapling Instruments with Cam-Driven Staple DeploymentArrangements”的美国专利8,573,461,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2013年12月10日公布的名称为“Robotically-Controlled Motorized Surgical End Effector Systemwith Rotary Actuated Closure Systems Having Variable Actuation Speeds”的美国专利8,602,288,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2016年4月5日公布的名称为“Robotically-Controlled Surgical Instrument with Selectively ArticulatableEnd Effector”的美国专利9,301,759,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2014年7月22日公布的名称为“Robotically-Controlled Surgical End Effector System”的美国专利8,783,541,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2013年7月9日公布的名称为“Drive Interfacefor Operably Coupling a Manipulatable Surgical Tool to a Robot”的美国专利8,479,969,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2014年8月12日公布的名称为“Robotically-Controlled Cable-Based Surgical End Effectors”的美国专利公布8,800,838,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和/或2013年11月5日公布的名称为“Robotically-ControlledSurgical End Effector System with Rotary Actuated Closure Systems”的美国专利8,573,465,其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上文所述的装置的型式可设计为使用一次后丢弃,也可设计为供多次使用。在任一种情况下或两种情况下,可对这些型式进行修复以在至少一次使用之后重复使用。修复可包括以下步骤的任意组合:拆卸装置,然后清洁或替换特定零件以及随后进行重新组装。具体地,可拆卸一些型式的装置,并且可以任何组合来选择性地替换或移除装置的任意数量的特定零件或部分。在清洁和/或更换特定部件时,所述装置的一些型式可在修复设施处重新组装或者在即将进行手术之前由用户重新组装以供随后使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了解,装置的修复可利用多种技术进行拆卸、清洁/更换、以及重新组装。此类技术的使用以及所得的修复装置均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仅以举例的方式,本文描述的型式可在手术之前和/或之后消毒。在一种消毒技术中,将所述装置放置在闭合且密封的容器诸如塑料袋或TYVEK袋中。然后可将容器和装置放置在可穿透容器的辐射场中,诸如γ辐射、x射线、或高能电子。辐射可杀死装置上和容器中的细菌。随后可将经消毒的装置储存在无菌容器中,以供以后使用。还可使用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他技术对装置进行消毒,所述技术包括但不限于β辐射或γ辐射、环氧乙烷或蒸汽。
已经示出和阐述了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案,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由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进行适当修改来实现本文所述的方法和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已经提及了若干此类可能的修改,并且其他修改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将显而易见。例如,上文所讨论的实施例、实施方案、几何形状、材料、尺寸、比率、步骤等均是例示性的而非必需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根据以下权利要求书来考虑,并且应理解为不限于说明书和附图中示出和描述的结构和操作的细节。

Claims (20)

1.一种被构造用于与套管针一起使用的闭塞器,所述闭塞器包括:
(a)头部,其中所述头部包括闩锁;
(b)轴,所述轴沿中心轴线从所述头部朝远侧延伸,其中所述轴被构造成能够被接纳在套管针的工作通道内,其中所述头部的闩锁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闩锁被构造成能够将所述头部固定到所述轴,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闩锁被构造成能够允许所述头部与所述轴分离;
(c)远侧末端,所述远侧末端被构造成能够刺穿组织;
(d)第一针进入孔口和第二针进入孔口,其各自被布置在所述头部或所述轴中的至少一者上;
(e)第一针退出孔口和第二针退出孔口,其被布置在所述轴上;以及
(f)布置在所述轴的远侧端部部分上的至少一个锚固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锚固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轴在回缩位置和部署位置之间选择性地被致动,其中,在所述部署位置,所述至少一个锚固构件从所述轴径向向外地突出,
其中,所述第一针进入孔口与所述第一针退出孔口连通,以限定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倾斜地延伸的第一缝合路径,
其中,所述第二针进入孔口与所述第二针退出孔口连通,以限定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倾斜地延伸的第二缝合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塞器,其中,所述第一缝合路径和所述第二缝合路径延伸穿过所述闭塞器的装置内部。
3.权利要求2所述的闭塞器,其中,所述头部和所述轴共同限定所述装置内部,其中所述针进入孔口和所述针退出孔口中的每一者向所述装置内部敞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塞器,其中,所述第一针进入孔口和所述第二针进入孔口被布置在所述头部的相应的第一侧面部分和第二侧面部分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塞器,其中,所述第一针进入孔口和所述第二针进入孔口包括第一细长狭槽和第二细长狭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塞器,其中,所述第一针退出孔口和所述第二针退出孔口包括第一细长狭槽和第二细长狭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塞器,还包括在所述第一针退出孔口和所述第二针退出孔口的远侧布置在所述轴上的第三针退出孔口和第四针退出孔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塞器,还包括在所述第一针退出孔口和所述第二针退出孔口的远侧布置在所述轴上的至少一个针引导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针引导构件被构造成能够引导沿所述第一缝合路径或所述第二缝合路径中的至少一者被导向的缝合线穿线针的远侧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闭塞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针引导构件包括一对针引导构件,其中每个针引导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轴在回缩位置和部署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部署位置,所述至少一个针引导构件从所述轴径向向外突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塞器,还包括可滑动地布置在所述轴的中心管腔内的柱塞,其中所述柱塞与所述至少一个锚固构件操作地联接,其中所述柱塞能够在所述轴内在第一轴向位置和第二轴向位置之间轴向滑动,所述第一轴向位置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锚固构件置于所述回缩位置,所述第二轴向位置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锚固构件置于所述部署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闭塞器,其中,所述柱塞的远侧端部联接到所述闭塞器的所述远侧末端,其中所述远侧末端能够与所述柱塞一起相对于所述轴在所述第一轴向位置和所述第二轴向位置之间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闭塞器,其中,所述柱塞朝向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中的一者弹性地偏置,其中所述头部能够与所述轴选择性地脱离接合,其中所述头部被构造成能够克服与所述柱塞相关联的偏置力,从而在所述头部与所述轴联接时,将所述柱塞保持在所述第一轴向位置或所述第二轴向位置中的一个位置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塞器,其中,所述针进入孔口被布置在所述轴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塞器,其中,所述轴包括近侧轴部分和远侧轴部分,其中所述远侧轴部分形成有比近侧轴部分更大的直径。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塞器,其中,所述远侧末端能够相对于所述轴在回缩位置和部署位置之间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闭塞器,其中,所述远侧末端能够相对于所述轴沿其中心轴线在缩回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平移。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塞器,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闩锁被构造成能够接合所述轴的近侧特征结构,以将所述头部固定到所述轴;其中,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闩锁被构造成能够脱开与所述近侧特征结构的接合,以允许所述头部与所述轴分离。
18.一种套管针组件,包括:
(a)套管针,所述套管针包括:
(i)外壳组件,
(ii)插管,所述插管从所述外壳组件朝远侧延伸,以及
(iii)工作通道,所述工作通道轴向延伸穿过所述外壳组件和所述插管;以及
(b)一种被构造用于与套管针一起使用的闭塞器,所述闭塞器包括:
(i)轴,所述轴沿中心轴线延伸,
(ii)头部,所述头部可释放地联接到所述轴的近侧端部,
(iii)远侧末端,所述远侧末端被构造成能够刺穿组织,
(iv)第一对针孔口,所述第一对针孔口被构造成能够沿着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倾斜地取向的第一缝合路径引导缝合线穿线针穿过所述闭塞器;以及,
(v)第二对针孔口,所述第二对针孔口被构造成能够沿着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倾斜地取向的第二缝合路径引导缝合线穿线针穿过所述闭塞器,
其中,所述轴的近侧端部被构造成当从所述轴移除所述头部时能够朝远侧穿过所述工作通道。
19.一种伤口闭合装置,包括:
(a)头部;
(b)轴,所述轴从所述头部沿中心轴线朝远侧延伸,其中所述头部能够与所述轴选择性地脱离接合;
(c)柱塞,所述柱塞能够滑动地布置在所述轴的中心管腔内,其中所述柱塞被朝向近侧位置弹性地偏压;(d)可部署构件,所述可部署构件联接到所述轴和所述柱塞,其中所述可部署构件能够在回缩位置和部署位置之间由所述柱塞致动,在所述回缩位置,所述轴和所述可部署构件 被构造成能够插入套管针的工作通道中,在所述部署位置,所述可部署构件从所述轴径向向外地伸出并且被构造成能够抵接相邻结构以限制所述伤口闭合装置相对于所述相邻结构的轴向移动,其中,所述头部被构造成能够克服所述柱塞的弹性偏压,由此在所述头部与所述轴和所述柱塞联接时,将所述柱塞保持在远侧位置并将所述可部署构件保持在所述回缩位置,其中当所述头部与所述轴和所述柱塞脱离接合时,所述柱塞被构造成采取所述近侧位置,所述可部署构件被构造成采取所述部署位置;
(e)第一对针孔口,所述第一对针孔口被构造成能够沿第一缝合路径引导缝合线穿线针,所述第一缝合路径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倾斜地延伸穿过所述伤口闭合装置;以及
(f)第二对针孔口,所述第二对针孔口被构造成能够沿第二缝合路径引导缝合线穿线针,所述第二缝合路径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倾斜地延伸穿过所述伤口闭合装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伤口闭合装置,其中,所述头部包括闩锁,其中所述闩锁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闩锁被构造成能够将所述头部固定到所述轴,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闩锁被构造成能够允许所述头部与所述轴分离。
CN201880043040.0A 2017-06-29 2018-06-20 具有横向针孔口的套管针闭塞器 Active CN1107991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637,696 2017-06-29
US15/637,696 US10869690B2 (en) 2017-06-29 2017-06-29 Trocar obturator with transverse needle ports
PCT/IB2018/054544 WO2019003055A1 (en) 2017-06-29 2018-06-20 TROCART SHUTTER WITH TRANSVERSAL NEEDLE PIP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99103A CN110799103A (zh) 2020-02-14
CN110799103B true CN110799103B (zh) 2023-01-17

Family

ID=62816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3040.0A Active CN110799103B (zh) 2017-06-29 2018-06-20 具有横向针孔口的套管针闭塞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869690B2 (zh)
EP (1) EP3420919B1 (zh)
JP (1) JP7175929B2 (zh)
CN (1) CN110799103B (zh)
BR (1) BR112019027318B1 (zh)
WO (1) WO201900305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39937B2 (en) 2017-06-29 2021-03-09 Ethicon Llc Trocar with oblique needle insertion port and perpendicular seal latch
US11213288B2 (en) * 2018-05-02 2022-01-04 Covidien Lp Port site closure instrument
USD1018848S1 (en) * 2019-11-04 2024-03-19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Trocar
KR102278476B1 (ko) * 2019-11-12 2021-07-15 김기성 복강경 수술용 트로카 시스템
EP4132389A1 (en) * 2020-04-10 2023-02-15 Ethicon LLC Cannula assembly
USD963165S1 (en) * 2020-05-01 2022-09-06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Trocar
USD956219S1 (en) 2020-07-10 2022-06-28 Covidien Lp Port apparatus
USD963851S1 (en) 2020-07-10 2022-09-13 Covidien Lp Port apparatus
USD1029259S1 (en) 2021-08-31 2024-05-28 New Wave Endo-Surgical Corp. Portion of a medical device
USD1002009S1 (en) 2021-08-31 2023-10-17 New Wave Endo-Surgical Corp. Medical devic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614A (zh) * 1992-04-24 1994-02-09 阿斯特拉公司 具有抑制胃酸分泌作用的物质与可被酸降解的抗生素的协同组合物
CN105163674A (zh) * 2013-03-13 2015-12-16 美敦力瓦斯科尔勒公司 用于密封血管或其它生物结构中的开口的缝合装置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57429A (en) 1992-08-10 1997-08-12 Computer Motion, Inc. Automated endoscope system optimal positioning
JP2665052B2 (ja) 1993-05-14 1997-10-22 エスアールアイ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遠隔中心位置決め装置
US5507755A (en) 1993-08-03 1996-04-16 Origin Medsystem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losing puncture wounds
US5792135A (en) 1996-05-20 1998-08-11 Intuitive Surgical, Inc. Articulated surgical instrument for performing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with enhanced dexterity and sensitivity
US6364888B1 (en) 1996-09-09 2002-04-02 Intuitive Surgical, Inc. Alignment of master and slave in a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apparatus
US6331181B1 (en) 1998-12-08 2001-12-18 Intuitive Surgical, Inc. Surgical robotic tools, data architecture, and use
US6231565B1 (en) 1997-06-18 2001-05-15 United States Surgical Corporation Robotic arm DLUs for performing surgical tasks
US6459926B1 (en) 1998-11-20 2002-10-01 Intuitive Surgical, Inc. Repositioning and reorientation of master/slave relationship in minimally invasive telesurgery
US6783524B2 (en) 2001-04-19 2004-08-31 Intuitive Surgical, Inc. Robotic surgical tool with ultrasound cauterizing and cutting instrument
CA2451824C (en) 2001-06-29 2015-02-24 Intuitive Surgical, Inc. Platform link wrist mechanism
US9060770B2 (en) 2003-05-20 2015-06-23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Robotically-driven surgical instrument with E-beam driver
DE102004047974A1 (de) 2004-10-01 2006-04-06 Ethicon Gmbh Chirurgischer Haken
US8800838B2 (en) 2005-08-31 2014-08-12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Robotically-controlled cable-based surgical end effectors
US20110290856A1 (en) 2006-01-31 2011-12-01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Robotically-controlled surgical instrument with force-feedback capabilities
US7845537B2 (en) 2006-01-31 2010-12-07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Surgical instrument having recording capabilities
US8992422B2 (en) 2006-03-23 2015-03-31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Robotically-controlled endoscopic accessory channel
US8579807B2 (en) 2008-04-28 2013-11-12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Absorbing fluids in a surgical access device
US8251900B2 (en) 2009-03-06 2012-08-28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Surgical access devices and methods providing seal movement in predefined paths
US9005116B2 (en) 2006-04-05 2015-04-14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Access device
US8690831B2 (en) 2008-04-25 2014-04-08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Gas jet fluid removal in a trocar
US8684253B2 (en) 2007-01-10 2014-04-01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Surgical instrument wit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control unit of a robotic system and remote sensor
US8931682B2 (en) 2007-06-04 2015-01-13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Robotically-controlled shaft based rotary drive systems for surgical instruments
US8573465B2 (en) 2008-02-14 2013-11-05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Robotically-controlled surgical end effector system with rotary actuated closure systems
US9179912B2 (en) 2008-02-14 2015-11-10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Robotically-controlled motorized surgical cutting and fastening instrument
US8636686B2 (en) 2008-04-28 2014-01-28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Surgical access device
US8568362B2 (en) 2008-04-28 2013-10-29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Surgical access device with sorbents
US7981092B2 (en) 2008-05-08 2011-07-19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Vibratory trocar
US9386983B2 (en) 2008-09-23 2016-07-12 Ethicon Endo-Surgery, Llc Robotically-controlled motorized surgical instrument
WO2010081096A2 (en) * 2009-01-12 2010-07-15 Option 3,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tissue closure
US8906042B2 (en) 2010-07-29 2014-12-09 Covidien Lp Wound closure device including mesh barrier
US20130035699A1 (en) 2011-08-04 2013-02-07 Suture Ease, LLC Dual insufflation and wound closure devices and methods
WO2013043256A1 (en) * 2011-09-23 2013-03-28 Coopersurgical, Inc. Endoscopic ports and related kits
ES2955932T3 (es) * 2011-12-27 2023-12-11 Coopersurgical Inc Guías de pasador de sutura y kits relacionados
US9066717B2 (en) 2012-05-18 2015-06-30 Coopersurgical, Inc. Suture passer guides and related kits and methods
US9451950B2 (en) 2013-05-22 2016-09-27 Manoj B Pate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ascial closure device for laparoscopic trocar port site and surgery
US10426472B2 (en) * 2013-08-02 2019-10-01 Covidien Lp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ound closure
US10201346B2 (en) 2013-08-02 2019-02-12 Covidien Lp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surgical access and facilitating closure of surgical access openings
CN104799911A (zh) * 2014-01-29 2015-07-29 伊西康内外科公司 穿刺器
US10299785B2 (en) 2016-04-01 2019-05-28 Ethicon Llc Surgical access devices with integrated wound closure feature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614A (zh) * 1992-04-24 1994-02-09 阿斯特拉公司 具有抑制胃酸分泌作用的物质与可被酸降解的抗生素的协同组合物
CN105163674A (zh) * 2013-03-13 2015-12-16 美敦力瓦斯科尔勒公司 用于密封血管或其它生物结构中的开口的缝合装置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20919B1 (en) 2020-11-04
JP2020525120A (ja) 2020-08-27
WO2019003055A1 (en) 2019-01-03
BR112019027318A2 (pt) 2020-07-28
US10869690B2 (en) 2020-12-22
EP3420919A1 (en) 2019-01-02
BR112019027318B1 (pt) 2024-01-02
JP7175929B2 (ja) 2022-11-21
US20190000506A1 (en) 2019-01-03
CN110799103A (zh) 2020-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99103B (zh) 具有横向针孔口的套管针闭塞器
US20220395288A1 (en) Method of suturing a trocar path incision
CN110809444B (zh) 具有斜针插入孔口和垂直密封闩锁的套管针
CN110809445B (zh) 具有横向缝合捕获特征的针导向器械
US10639068B2 (en) Trocar with oblique needle insertion port and perpendicular seal latch
EP3420922A1 (en) Suture passing instrument with puncture site identification feature
CN110831528A (zh) 具有斜针插入孔口和共面活塞的套管针
EP3420982B1 (en) Suture grasping instrument
JP7150760B2 (ja) 創傷閉鎖チャネルを有する外科用ポート
CN110799137B (zh) 具有可拆卸旋转组织紧固件的套管针闭塞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