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97499A - 离心式注液设备及其注液方法 - Google Patents

离心式注液设备及其注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97499A
CN110797499A CN201810867571.3A CN201810867571A CN110797499A CN 110797499 A CN110797499 A CN 110797499A CN 201810867571 A CN201810867571 A CN 201810867571A CN 110797499 A CN110797499 A CN 1107974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injection
liquid
main body
channel
centrifug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6757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义美
李永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Commercial Road Dat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Commercial Road Dat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Commercial Road Dat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Commercial Road Dat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6757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97499A/zh
Publication of CN1107974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974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60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or topping-up with liquids; 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draining liquids from cas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illing, Topping-Up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离心式注液设备及其注液方法,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适用于向一电池主体的一容纳腔内填充一电解液,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包括一工作台、一注液装置以及一连动装置,其中所述工作台包括一支撑基座和至少一环形工作台,所述环形工作台被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支撑基座,所述注液装置被设置于环形工作台,所述环形工作台能够带动所述注液装置旋转,所述注液装置能够获得所述电解液,所述连动装置具有一承载空间,所述电池主体被容纳于所述承载空间,所述连动装置被安装于所述环形工作台,所述环形工作台能够带动所述连动装置和所述电池主体旋转,并在所述电池主体旋转的过程中,所述注液装置将所述电解液填充至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容纳腔内。

Description

离心式注液设备及其注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离心式注液设备及其注液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锂电池具有寿命长、性能好、污染小等优点,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新能源、交通、电子通信、航天军工等众多领域。锂电池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的来回移动进而完成充电和放电工作。锂电池的电解液是锂电池中的离子运动的载体,能够保证锂电池在充电和放电的过程中有充足的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往返。具体来说,市面上的大多数锂电池包括一电池主体和一电解液,其中所述电池主体包括一卷芯和一外壳,所述卷芯和所述电解液被容纳于所述外壳的一容纳腔内。进一步地,所述卷芯包括一正极极片、一负极极片以及一绝缘隔膜,所述绝缘隔膜以卷绕的方式使得所述正极极片和所述负极极片被相互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绝缘隔膜,所述电解液浸泡所述正极极片、所述负极极片以及所述绝缘隔膜。当所述电解液中的所述锂离子在所述正极极片和所述负极极片之间脱出和嵌入时,所述锂电池获得电压,并能够对外提供电能。
进一步地,当所述电解液填充满所述外壳的所述容纳腔,并充分浸泡所述卷芯时,所述锂电池能够获得稳定的性能。具体来说,当所述电解液填充满所述电池主体的自由空间,即,所述卷芯和所述外壳之间的间隙、所述绝缘隔膜与所述绝缘隔膜之间的间隙、所述正极极片和所述绝缘隔膜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负极极片和所述绝缘隔膜之间的间隙,并能够充分浸泡所述正极极片和所述负极极片时,所述锂电池能够获得稳定的使用性能和较长的使用寿命。一旦所述电解液未能充分地浸润所述正极极片和所述负极极片,则会影响锂离子在所述正极极片和所述负极极片之间的穿梭,导致所述锂电池内部的电阻增大,影响所述锂电池的使用性能、放电容量以及使用寿命。但是,一方面,所述锂电池的所述自由空间内充满了空气,另一方面,只有所述电解液的注入量远大于所述自由空间的体积时,所述电解液才能够充分浸泡所述正极极片和所述负极极片。因此,将所述电解液注入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自由空间内,并充满所述自由空间以使得所述正极极片和所述负极极片能够被充分浸润成为锂电池在制造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现有的锂电池的制造工艺中,通常采用的是负压注液法。具体来说,将所述电池主体的内部抽成真空,进而使得所述电池主体的内部形成一负压环境,所述电池主体的外壳的所述容纳腔与外界的一注液装置的一注液腔连通时,所述注液装置的所述注液腔内的所述电解液依靠大气压强作用或是人为加压被压入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容纳腔内,并填充所述自由空间,使得所述正极极片和所述负极极片能够被浸润。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通过负压注液法将所述电解液注入所述电池主体内的方式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在将所述电池主体内部形成负压环境到注液完成的过程中,容易因为出现泄漏使得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容纳腔和外界的压强差减小或是达到压强平衡而难以利用压强差使得所述电解液进入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容纳腔内。其次,整个注液过程工序繁琐,注液时间较长,造成锂电池的生产周期长,增加了生产成本。另外,现有的锂电池的制造工艺中需要依次将单个的所述电池主体内抽成真空,进而完成负压注液,作业效率低下,人工成本高。而且,所述电池主体依次进行抽真空作业和注液操作,所述电池主体需要与多种不同的装置分别进行固定和拆分,增加了所述电池主体与注液相关装置之间的摩擦,使得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外壳容易在注液的过程中受到磨损甚至破坏,影响锂电池的成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离心式注液设备及其注液方法,其中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能够将一电解液填充于一电池主体的一容纳腔内。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离心式注液设备及其注液方法,其中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利用离心力作用将所述电解液填充至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容纳腔内。
本发明的另一个作用在于提供一离心式注液设备及其注液方法,其中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能够使得所述电池主体旋转,并在所述电池主体旋转的过程中将所述电解液填充至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容纳腔内。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离心式注液设备及其注液方法,其中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能够保持所述电池主体旋转,并在保持所述电池主体处于旋转的过程中将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容纳腔内的空气排出。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离心式注液设备及其注液方法,其中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能够在所述电池主体旋转的过程中自动地将所述电解液注入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容纳腔内。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离心式注液设备及其注液方法,其中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能够在填充所述电解液至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容纳腔内的同时将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容纳腔内的气体排出。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离心式注液设备及其注液方法,其中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能够使得持续进入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容纳腔的所述电解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朝向所述容纳腔底部运动,进而持续地将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容纳腔内的空气充分挤出至外界。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离心式注液设备及其注液方法,其中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向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容纳腔内填充液体的速度和所述电池主体旋转的速度正相关,也就是说,所述电池主体旋转的速度越快,进入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容纳腔内的所述电解液的速度越快。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离心式注液设备及其注液方法,其中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能够在所述电池主体停止旋转的时候自动地停止向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容纳腔内注入电解液,避免所述电解液溢出。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离心式注液设备及其注液方法,其中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包括一作业台、一注液装置以及一连动装置,所述作业台能够带动所述注液装置和所述连动装置旋转,进而在旋转的过程中,所述注液装置能够将所述电解液注入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容纳腔内。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离心式注液设备及其注液方法,其中所述注液装置能够在一打开状态和一关闭状态之间切换,当所述注液装置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时,所述注液装置能够将所述电解液填充至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容纳腔内;当所述注液装置处于所述关闭状态时,所述注液装置停止向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容纳腔内填充所述电解液,避免所述电解液溢出污染电池主体和操作环境。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离心式注液设备及其注液方法,其中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的所述注液装置能够自动地在所述打开状态和所述关闭状态之间切换。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离心式注液设备及其注液方法,其中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的所述注液装置能够在旋转的过程中自动地由所述关闭状态切换至所述打开状态。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离心式注液设备及其注液方法,其中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的所述注液装置能够在离心力作用下由所述关闭状态自动地切换为所述打开状态,进而在旋转的过程中将所述电解液填充至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容纳腔内。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离心式注液设备及其注液方法,其中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的所述注液装置在旋转速度逐渐减小时,向所述电池主体内的所述容纳腔内填充所述电解液的速度也逐渐减小,进而能够控制旋转速度来控制注入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容纳腔内的所述电解液的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离心式注液设备及其注液方法,其中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的所述注液装置能够在停止旋转时停止向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容纳腔内填充所述电解液。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离心式注液设备及其注液方法,其中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的所述注液装置能够在弹力作用下由所述打开状态自动地切换为所述关闭状态。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离心式注液设备及其注液方法,其中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的所述注液装置提供一注液主体和一活动主体,其中所述注液主体具有一入口通道、一活动通道以及一出口通道,所述活动主体被可活动地保持于所述注液主体的所述活动通道内,其中通过控制所述活动主体在所述注液主体的所述活动通道内的相对位置的方式,能够使得所述注液装置在所述打开状态和所述关闭状态之间自动地切换。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离心式注液设备及其注液方法,其中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的所述注液装置的所述活动主体具有一分配空间,其中通过控制所述分配空间与所述入口通道和所述出口通道的相对位置的方式,能够控制所述电解液的流动方向。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离心式注液设备及其注液方法,其中当所述活动主体的所述分配空间连通所述入口通道和所述出口通道时,所述注液装置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所述电解液能够自所述入口通道流至所述出口通道,并进入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容纳腔内,当所述注液主体的所述入口通道和所述出口通道相互独立时,所述注液装置处于关闭状态。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离心式注液设备及其注液方法,其中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能够准确控制进入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容纳腔内的所述电解液的量,进而在保障所述电解液能够充分浸润所述电池主体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的同时避免所述电解液浪费。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离心式注液设备及其注液方法,其中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能够预先存储所述电解液的量,进而准确地控制所述电解液的注入量,有利于所述电解液能够充分地填充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容纳腔,并使得所述电池主体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能够被充分浸润。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离心式注液设备及其注液方法,其中所述注液装置的所述注液主体具有一分液通道和一储液空间,其中所述分液通道连通所述储液空间,所述储液空间的容量能够被准确控制,当所述注液装置处于所述关闭状态,所述活动主体的所述分配空间连通所述入口通道和所述分液通道,所述电解液能够填充所述储液空间;当所述注液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所述分配空间连通所述出口通道和所述分液通道,并使得所述储液空间内的所述电解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能够自所述储液空间流至所述出口通道。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离心式注液设备及其注液方法,其中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的所述注液装置的所述活动主体能够在所述注液装置旋转的过程中自动地在所述注液主体的所述活动通道内移动,进而使得所述注液装置自所述关闭状态切换至所述打开状态。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离心式注液设备及其注液方法,其中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的所述注液装置的所述活动主体在能够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在所述注液主体的所述活动通道内移动,并能够使得所述注液装置自动地从所述关闭状态切换至所述打开状态。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离心式注液设备及其注液方法,其中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的所述注液装置提供一弹性主体,所述弹性主体被设置于所述注液主体的所述活动通道,当所述注液装置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时,所述活动主体挤压所述弹性主体,且所述活动主体受到的所述弹性主体的弹性作用力能够使得所述活动主体自动地自所述打开状态切换至所述关闭状态。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离心式注液设备及其注液方法,其中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的所述连动装置能够承载所述电池主体,并且所述连动装置能够改变改变所述电池主体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进而调整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容纳腔的延伸方向,以利于将所述电解液填充至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容纳腔内的同时排出所述容纳腔内的空气。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离心式注液设备及其注液方法,其中所述连动装置能够在一初始状态和一旋转状态之间切换,当所述连动装置处于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容纳腔的延伸方向能够垂直于水平面,当所述连动装置处于旋转状态时,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容纳腔的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产生一倾斜角度,以便于将所述电解液填充至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容纳腔内同时排出所述容纳腔内的空气。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离心式注液设备及其注液方法,其中所述连动装置提供一导液针,所述导液针能够以插入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容纳腔内的方式将所述电解液填充至所述容纳腔内,进而有利于所述电解液在进入所述容纳腔的同时能够排出所述容纳腔内的空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离心式注液设备,适用于向一电池主体的一容纳腔内填充一电解液,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包括:
一作业台,其中所述作业台包括至少一环形工作台;
一注液装置,其中所述注液装置被设置于环形工作台,所述环形工作台能够带动所述注液装置旋转;以及
一连动装置,其中所述连动装置具有一承载空间,所述电池主体被容纳于所述承载空间,所述连动装置被安装于所述环形工作台,所述环形工作台能够带动所述连动装置和所述电池主体旋转,并在所述电池主体旋转的过程中,所述注液装置能够将所述电解液填充至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容纳腔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注液装置包括一注液主体和一活动主体,其中所述注液主体具有一入口通道、一活动通道以及一出口通道,所述活动通道连通所述入口通道和所述出口通道,且所述活动主体被可活动地保持于所述注液主体的活动通道内,通过控制所述活动主体在所述注液主体的所述活动通道内的相对位置的方式,能够使得所述注液装置在一打开状态和一关闭状态之间自动地切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注液装置的所述活动主体具有一分配空间,通过改变所述活动主体的所述分配空间与所述注液主体的所述入口通道和所述出口通道的相对位置的方式,能够改变进入所述注液装置的所述电解液的流动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活动主体的所述分配空间连通所述入口通道和所述出口通道时,所述注液装置处于所述打开状态,当所述注液主体阻挡所述注液主体的所述入口通道和所述出口通道,并使得所述入口通道和所述出口通道相互独立时,所述注液装置处于关闭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注液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弹性元件和一阻挡元件,其中所述弹性元件和所述阻挡元件被设置于所述注液主体的所述活动通道,所述弹性元件和所述阻挡元件分别位于所述活动主体的两侧,且所述活动主体能够在所述弹性元件和所述阻挡元件之间移动,且所述弹性元件具有弹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注液装置的所述注液主体具有一控量室和连通所述控量室的一分液通道,其中所述分液通道连通所述活动通道,且所述分液通道能够连通所述入口通道和所述分配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入口通道、所述分液通道以及所述出口通道相互间隔地形成于所述注液主体,且所述分液通道位于所述入口通道和所述出口通道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主体包括一移动件和一调节件,其中所述调节件被设置于所述移动件,所述移动件以对应于所述控量室的开口的方式被可操作地安装于所述控量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调节件为螺旋测微仪。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离心式注液设备的所述连动装置包括一固定基座、一承载主体以及一导液主体,其中所述承载主体被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基座,所述承载主体具有所述承载空间,且所述导液主体被设置于所述承载主体的所述承载空间,所述导液主体连接于所述注液装置的所述注液主体,所述固定基座被安装于所述环形工作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承载主体与所述固定基座枢轴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承载主体与所述固定基座之间的夹角范围为:90°至18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承载主体包括一连接元件和一载物元件,其中所述载物元件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连接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载物元件以可相对于所述连接元件滑动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连接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液主体包括一导液针和一导液管,其中所述导液针具有一注液通道,所述导液管具有一导流通道,所述导液管连接所述导液针和所述注液主体,且所述导流通道连通所述导液针的所述注液通道和所述注液主体的所述出口通道,且所述导液针的所述注液通道连通所述承载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承载主体进一步包括两个连动构件,两个所述连动构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载物元件和所述固定基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载物元件进一步包括一引导固定件,所述引导固定件被安装于所述承载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引导固定件为磁铁。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注液方法,所述注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驱动一电池主体旋转;
(b)填充一电解液于所述电池主体的一容纳腔内;以及
(c)改变所述电池主体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步骤(a)中,通过驱动一环形工作台旋转的方式带动所述电池主体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电解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进入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容纳腔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b)中进一步包括步骤:连通一注液装置的一入口通道、一分配空间以及一出口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之前进一步包括步骤:连通一注液装置的一入口通道、一分配空间、一分液通道以及一储液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b)中进一步包括步骤:连通所述注液装置的一出口通道、一分液通道以及所述储液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b)中,进入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容纳腔内的所述电解液受到的离心力使得所述电解液朝向所述容纳腔的底部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b)中进一步包括步骤:挤出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容纳腔内的空气挤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b)中,藉由一导液针以插入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容纳腔内的方式填充所述电解液至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容纳腔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b)中,通过拉动承载所述电池主体的一承载元件朝向所述导液针移动的方式使得所述导液针进入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容纳腔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c)中,通过改变所述电池主体的旋转速度的方式改变所述电池主体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之前进一步包括步骤:藉由一引导固定件引导所述电池主体进入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的一承载空间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步骤(b)始终保持所述电池主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大于90°。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离心式注液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离心注液设备的分解示意图。
图3A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的注液方法的第一阶段过程示意图。
图3B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的注液方法的第二阶段过程示意图。
图3C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的注液方法的第三阶段过程示意图。
图3D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的注液方法的第四阶段过程示意图。
图3E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的注液方法的第五阶段过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照说明书附图1至图3E,依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离心式注液设备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述,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100适用于将一电解液200填充于至少一电池主体300的一容纳腔301内,进而能够制得一锂电池,并使得所述锂电池内存在充足的锂离子以在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往返,进而使得所述锂电池能够稳定地完成充电和放电工作。更近一步地,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100利用离心力作用使得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内充满足够的所述电解液200,进而能够充分浸泡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使得由所述电池主体300和所述电解液200所制得的所述锂电池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同时保障了所述锂电池的使用寿命。
具体来说,参照附图1至图2B,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100包括一作业台10、至少一注液装置20以及至少一连动装置30,所述注液装置20和所述连动装置30被安装于所述作业台10,所述作业台10能够带动所述注液装置20和所述连动装置30旋转。进一步地,所述电池主体300能够被固定于所述连动装置30,所述电池主体300随着所述旋转主体30的旋转而同步旋转,所述注液装置20能够获得所述电解液200,且所述注液装置20在所述注作业台10带动所述注液装置20、所述连动装置30以及所述电池主体300旋转的过程中将所述电解液200填充于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内。所述工作台10能够带动多个所述注液装置20和所述选装装置30旋转,进而使得多个所述注液装置20可以同时将所述电解液200分别注入多个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内,从而提高了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100的注液效率,节省了作业时间,压缩了锂电池的生产周期。
进一步地,参照附图1,所述作业台10包括一支撑基座11和至少一环形工作台12,所述环形工作台12被安装于所述支撑基座11,所述连动装置30被设置于所述环形工作台12,所述注液装置20被安装于所述连动装置30,且所述环形工作台12能够被驱动绕所述支撑基座11旋转,进而带动所述连动装置30、所述注液装置20以及固定于所述连动装置30的所述电池主体300同步旋转,并能够使得所述注液装置20能够将电解液200填充至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内。优选地,所述环形工作台12被对称地安装于所述支撑基座11,即,所述环形工作台12和所述支撑基座11具有相同的中轴线,进而能够避免所述环形工作台12在旋转的过程中发生倾斜而造成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内的所述电解液200溢出而污染所述电池主体300和操作环境。
优选地,所述作业台10的所述环形工作台12可以被实施为圆盘,多个所述注液装置20和多个所述连动装置30被均匀地设置于所述环形工作台12的周缘,进而在所述环形工作台12旋转的角速度一定的情况下,所述注液装置20、所述连动装置30以及固定于所述连动装置30的所述电池主体300受到的离心力能够达到最大。
可选地,所述作业台10的所述环状工作台12可以被实施为环形杆,所述注液装置20和所述连动装置30被安装于所述环形工作台12。可选地,所述作业台10的所述环状工作台12可以被实施为柱状,如圆柱状,滚筒状。应该理解的是,所述环形工作台12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作为示例,不能成为对本发明所述离心式注液装置100的内容及范围的限制。并且,所述环形工作台12的轮廓形状不受限制,所述环形工作台12的轮廓形状可以被实施为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环形工作台12的具体数量也不受限制,尽管在说明书附图中仅仅示出了所述环形工作台12的具体数量为一个,但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形工作台12也可以被实施为两个及以上,比如说,多个所述环形工作台12相互间隔地被叠置于所述支撑基座11,且所述注液装置20和所述连动装置30被安装于每个所述环形工作台12,使得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100可以同时向更多的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内注入所述电解液,以利于提高作业效率,节省生产成本。
根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述支撑基座11垂直于水平面,所述环形工作台12以相对于所述支撑基座11垂直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支撑基座11,即,所述环形工作台12与水平面平行,且所述环形工作台12能够被驱动绕所述支撑基座11旋转,进而带动所述注液装置20、所述连动装置30以及固定于所述连动装置20的所述电池主体300旋转,避免所述连动装置20注入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电解液200在旋转过程中溢出而造成所述电解液200浪费。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工作台12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支撑基座11。
可选地,在本发明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参照附图4,所述支撑基座11被保持于平行水平面,所述环形工作台12以相对于所述支撑基座11垂直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支撑基座11,即,所述环形工作台12与水平面垂直,有利于节省操作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100的所述注液装置20能够在一打开状态和一关闭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当所述注液装置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时,所述注液装置20能够将所述电解液200填充至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内;当所述注液装置20处于所述关闭状态时,所述注液装置20停止向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内填充所述电解液200,进而使得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内能够充满足够的所述电解液200的同时避免所述电解液200浪费。进一步地,所述注液装置20能够自动地在所述打开状态和所述关闭状态之间切换,以及时地控制注入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内的所述电解液200的量。
更进一步地,所述注液装置20能够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自动地从所述关闭状态切换至所述打开状态。具体来说,参照附图2B,所述注液装置20包括一注液主体21和一活动主体22,其中所述注液主体21具有一入口通道211、一活动通道212以及一出口通道213,所述活动通道212连通所述入口通道211和所述出口通道213,且所述活动主体22被可活动地保持于所述注液主体21的活动通道212内,通过控制所述活动主体22在所述注液主体21的所述活动通道212内的相对位置的方式,能够使得所述注液装置20在所述打开状态和所述关闭状态之间自动地切换。具体来说,所述注液装置20的所述活动主体22具有一分配空间221,通过改变所述活动主体22的所述分配空间221与所述注液主体21的所述入口通道211和所述出口通道213的相对位置的方式,进而改变所述电解液200的流动方向,使得所述注液装置20能够在所述打开状态和所述关闭状态之间自动地切换。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当所述活动主体22的所述分配空间221连通所述入口通道211和所述出口通道213时,所述注液装置20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所述电解液200能够自所述入口通道211进入所述活动通道212,并能够自所述活动通道212流至所述出口通道212,进而能够进入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内。当所述注液主体21阻挡所述注液主体20的所述入口通道211和所述出口通道213,并使得所述入口通道211和所述出口通道213相互独立时,所述注液装置20处于关闭状态,所述注液装置20停止向所述电池主体300的容纳腔310内。
具体地说,所述活动主体22能够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在所述注液主体21的所述活动通道212内移动,进而所述活动主体22的所述分配空间221与所述注液主体21的所述入口通道211和所述出口通道213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使得所述注液装置20的所述在所述打开状态和所述关闭状态之间切换。也就是说,当所述环形工作台12被驱动并带动所述注液装置20旋转的过程中,所述活动主体22在旋转过程中受到的离心力能够在所述活动通道212内移动,并使得所述活动主体21的所述分配空间221连通所述入口通道211和所述出口通道213,进而使得所述电解液200能够自所述入口通道211流至所述出口通道213。
参照说明书附图2B,注液装置20进一步包括一弹性元件23和一阻挡元件24,其中所述弹性元件23和所述阻挡元件24被设置于所述注液主体21的所述活动通道212,所述弹性元件23和所述阻挡元件24分别位于所述活动主体22的两侧,且所述活动主体22能够在所述弹性元件23和所述阻挡元件24之间移动。所述弹性元件23具有弹性,当所述活动主体22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能够朝向所述弹性元件23移动,并挤压所述弹性元件23,并能够连通所述入口通道211和所述出口通道213,当所述活动主体22受到的离心力减小,所述弹性元件23对所述活动主体22的弹力作用使得所述活动主体22朝向所述阻挡元件24移动,并使得所述入口通道211和所述出口通道213相互独立。
进一步地,参照附图2B,所述活动主体22包括一挤压部222、一通道形成部223以及一阻挡部224,所述分配空间221对应于所述通道形成部223,所述挤压部222和所述阻挡部224分别形成于所述通道形成部223的两端。优选地,所述挤压部222、所述通道形成部223以及所述阻挡部224一体成型。当所述注液装置20的所述注液主体21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活动主体22的所述阻挡部224靠近所述阻挡元件24,所述入口通道211和所述出口通道213相互独立;当所述注液装置20在所述环形工作台12的带动下旋转,所述活动主体22受到的离心力能够使得所述活动主体22朝向所述弹性元件23移动,所述活动主体22的所述通道形成部223逐渐地与所述入口通道211和所述出口通道213相对应,进而所述分配空间212连通所述入口通道211和所述出口通道213,所述注液装置20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所述电解液200能够自所述出口通道213进入所述分配空间212,并经过所述出口通道213流出,进而能够进入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内。同时,所述活动主体22的所述挤压部222挤压所述弹性元件23,使得所述弹性元件23发生变形。
在所述连动装置20旋转的过程中,所述电解液200能够被持续地注入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内。并且,所述注液装置20的旋转速度加快,所述活动主体22受到的离心力也随之增大,并使得所述弹性元件23的形变程度增大。当所述注液装置20的旋转速度减小,所述活动主体22受到的离心力减小,所述弹性元件23对所述活动主体22的弹性作用力能够使得所述活动主体22自所述弹性元件23朝向所述阻挡元件24移动,所述活动主体22的所述通道形成部223与所述入口通道211和所述出口通道213相互错位地设置,使得所述入口通道211和所述出口通道213相互独立,进一步地,当所述活动主体22的所述阻挡部224受到所述阻挡元件24的阻挡停止后,所述注液装置20恢复至所述关闭状态。也就是说,所述活动主体22在离心力和弹力的作用下能够自动地在所述活动通道212内移动,并使得所述注液装置20能够自动地在所述打开状态和所述关闭状态之间切换。
具体来说,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活动主体22的所述通道形成部223的尺寸小于所述挤压部222和所述阻挡部224的尺寸,从而在所述通道形成部223对应的位置形成所述分配空间221。优选地,所述挤压部222、所述通道形成部223以及所述阻挡部224被实施为圆柱体,其中所述通道形成部223的直径尺寸小于所述挤压部222和所述阻挡部224的直径尺寸,从而在所述通道形成部223对应的位置形成所述分配空间221。进一步地,所述挤压部222和所述阻挡部224的直径和所述注液主体21的所述活动通道212的直径相适配,使得所述挤压部222和所述阻挡部224能够分别所述入口通道211和所述出口通道213相对的开口,进而在所述注液装置20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入口通道211和所述出口通道213始终保持相互独立以避免造成所述电解液200浪费。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中,离心式注液设备100的所述注液装置20的所述注液主体21具有一控量室214和连通所述控量室214的一分液通道215,其中所述分液通道215连通所述活动通道212,且所述分液通道215能够连通所述入口通道211和所述分配空间221,使得所述电解液200能够进入所述控量室214内。所述注液装置20进一步包括一控制主体25,所述控制主体25被可操作地设置于所述控量室214,所述控制主体25能够控制所述电解液200的注液量,进而能够预先控制进入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内的所述电解液200的量,以避免造成所述电解液浪费。
具体来说,参照图2B,所述控制主体25包括一移动件251和一调节件252,其中所述调节件252被设置于所述移动件251,所述移动件251以对应于所述控量室214的开口的方式被可操作地安装于所述控量室214内,并在所述移动件251和所述注液主体21之间形成一储液空间2141,所述储液腔2141连通所述分液通道215即,所述移动件251的体积占据了所述控量室214的部分空间,剩下未被占据的空间即为所述储液空间2141,所述储液空间2141用于存储所述电解液200。并且,所述移动件251的尺寸与所述控量室214的尺寸相适配,以使得所述移动件251能够封闭所述控量室214的开口,以避免所述控量室214内的所述电解液200溢出,污染外界环境。进一步地,所述调节件252通过推动所述移动件251在所述控量室214内移动的方式调节所述储液空间2141的大小,以控制存储于所述储液空间2141内的所述电解液200的量。具体地说,所述移动件251朝向靠近所述分液通道215一侧移动,所述储液空间2141的容量减小,适用于所述容纳腔301较小的所述电池主体300;当所述移动件251远离所述分液通道215移动,则所述储液空间2141的容量增大,适用于所述容纳腔301较大的所述电池主体300,从而可以预先根据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的大小来控制所述电解液200的量,有利于所述电解液200能够充分地填充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并使得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能够被充分浸润,且不会造成所述电解液200浪费,提高了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100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优选地,所述控制主体25的所述调节件252可以被实施为螺旋测微仪,即千分尺,通过控制所述螺旋测微仪的刻度能够精准地调节所述移动件在所述控量室214内移动的距离,进而掌握所述储液腔2141的容量大小,以配合不同的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的大小。应该理解的是,所述调节件252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作为实例,不能成为对本发明的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100的内容及范围的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入口通道211、所述分液通道215以及所述出口通道213相互间隔地形成于所述注液主体21,其中所述出口通道213和所述分液通道215形成于所述注液主体21的上部,所述入口通道211形成于所述注液主体21的下部,且所述分液通道215位于所述入口通道211和所述出口通道213之间。当所述注液装置20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活动主体22的所述挤压部222对应于所述出口通道213,所述出口通道213与所述活动通道212相对应的靠口被封闭,所述活动主体22的所述通道形成部223对应于所述入口通道211和所述分液通道215,所述分配空间221连通所述入口通道211和所述分液通道215,所述电解液200能够依次经过所述入口通道211、所述分配空间221以及所述分液通道215进入所述注液主体21的所述储液空间2141内,并被存储于所述储液装置20内,此时所述注液装置20处于所述关闭状态。当所述注液装置20在所述环形工作台12的带动下旋转,所述活动主体22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在所述活动通道212内朝向所述弹性主体23一端移动,所述活动主体22的所述通道形成部223能够对应于所述出口通道213和所述分液通道215,进而所述分配空间221连通所述分液通道215和所述出口通道213,所述储液空间2141内的所述电解液200受到的离心力的作用使得所述电解液200自所述储液空间2141进入所述分配空间221,进而自所述出口通道213流出,并能够进入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内。也就是说,所述电解液200可以被预先存储于所述注液主体21的所述储液空间2141内,进而有利于控制进入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内的量。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注液主体20可以被实施为允许所述电解液200经过所述入口通道211和所处分配空间221,自所述出口通道213流出,并能够进入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内。另外,所述注液主体20也可以被实施为允许所述电解液200经所述入口通道211、所述分配空间221以及所述分液通道215,预先存储于所述储液空间2141内,再自所述储液空间2141、所述分配空间221和所述出口通道213流出,并能够进入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的是,所述注液主体20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作为示例,不能成为对本发明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100的内容和范围的限制。
参照说明书附图2B,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离心式注液设备100的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离心式注液设备100的所述连动装置30包括一固定基座31、一承载主体32以及一导液主体33,其中所述承载主体32被可活动地连接于固定基座31,所述承载主体32具有一承载空间320,所述电池主体300被容纳于所述承载空间320,且所述导液主体33被设置于所述承载主体32的所述承载空间320,所述导液主体33连接于所述注液装置20的所述注液主体21,进而能够将自所述注液装置20的所述出口通道213流出的所述电解液200注入所述承载空间320内的所述电池主体300。
进一步地,所述连动装置30的所述固定基座31被安装于所述环形工作台12,在所述环形工作台12带动所述注液装置20和所述连动装置30旋转的过程中,所述导液主体33将所述电解液200注入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内,同时将所述容纳腔301内的一空气400排出,进而有利于所述电解液200填满所述容纳腔301,并充分浸泡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使得由所述电池主体300和所述电解液200所制得的所述锂电池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
具体来说,所述承载主体32与所述固定基座31枢轴连接,当所述连动装置30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连动装置30的所述固定基座31与所述环形工作台保持水平,同时所述连动装置30的所述承载主体32与所述固定基座31保持垂直状态,被容纳于所述承载空间320内的所述电池主体30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环形工作台12垂直;当所述连动装置30在所述环形工作台12的带动下开始旋转,所述承载主体32受到离心力地作用绕所述固定基座32转动,所述承载主体32与所述固定基座31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使得被容纳于所述承载空间320内的所述电池主体300与所述固定基座31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即,所述电池主体300逐渐处于倾斜状态,有利于进入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内的所述电解液200将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0内的所述空气400排出。当所述环形工作台12的旋转速度增大,所述承载主体32和所述固定基座31之间的夹角也随之增大,并使得所述电池主体300能够与所述固定基座31保持水平,即,所述承载主体32在旋转的过程中受到的离心力能够使得所述承载主体32与所述固定基座31之间的夹角从90°转动至180°,有利于增大所述电解液200受到的离心力,并加快所述电解液200在离心力作用下进入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内的速度,以及能够快速地排出所述容纳腔301内的所述空气400。应该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承载主体32与所述固定基座31之间的夹角可以被保持在90°至180°之间的任意位置,即在旋转的过程中,所述电池主体300与所述固定基座31之间的夹角可以被保持在90°至180°之间的任意位置。所述电池主体300能够产生倾斜的角度大小不能成为对本发明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100的内容和范围的限制。
进一步地,参照说明书附图2B,所述承载主体32包括一连接元件321和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连接元件321的一载物元件322,其中所述载物元件322被保持于所述连接元件321的下部,所述承载空间320形成于所述连接元件321和所述载物元件322之间,所述连接元件322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基座31,所述导液主体33被安装于所述连接元件321。所述导液主体33包括一导液针331和一导液管332,其中所述导液针331具有一注液通道3311,所述导液管332具有一导流通道3321,所述导液管332连接所述导液针331和所述注液主体21,且所述导流通道3321连通所述导液针331的所述注液通道3311和所述注液主体21的所述出口通道213,所述电解液200能够自所述注液主体21的所述出口通道213流至所述导液针331的所述注液通道3311。进一步地,所述导液针331以所述导液针331平行于所述连接元件321的延伸方向的方式被固定于所述连接元件321,且所述导液针331的所述注液通道3311连通所述承载空间320,进而能够将所述电解液200注入所述承载空间320内的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载物元件322以可相对于所述连接元件321滑动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连接元件321,进而使得所述导液针331能够进入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空间301内,有利于快速地将所述电解液200注入所述容纳腔301内,同时能够快速地排出所述容纳腔301内的所述空气400。具体来说,当所述连动装置30在所述环形工作台12的带动下开始旋转,所述载物元件322能够朝向所述连接元件321滑动,使得被容纳于所述承载空间320内的所述电池主体300靠近所述导液针331,并随着旋转速度的加快,使得所述导液针331能够以插入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内的方式将所述电解液200注入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内。
具体来说,参照图2B,所述连接元件321进一步包括一连接部3212和一延伸于所述连接部3212的一保持部3213,所述保持部3213被设置于所述连接部3212的下部,且所述连接元件321具有一容纳空间3211及一滑动槽3214,所述容纳空间3211形成于所述连接部3212,所述滑动槽3214形成于所述连接部3212和所述保持部3213之间。所述载物元件322进一步包括一承载部3221和一滑动部3222,其中所述滑动部3222自所述承载部3221一体地向上延伸,所述滑动部3222能够在所述连接元件321的所述滑动槽3214内移动,并在所述连接元件321的所述连接部3212、所述载物元件322的所述承载部3221和所述滑动部3222之间形成所述承载空间320,所述承载空间320的大小随着所述滑动部3222的移动而变化,进而改变所述滑动部3222的相对位置能够改变容纳于所述承载空间320内的所述电池主体300与所述导液针331之间的相对距离。
参照附图2B,所述承载主体32进一步包括两个连动构件323,两个所述连动构件323分别连接所述载物元件322的所述滑动部3222和所述固定基座31。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基座31包括一固定部311和一安装部312,所述安装部312延伸于所述固定部311,所述连动构件323的一上端部3231被枢轴连接于所述安装部312的下部3122,与所述上端部3231相对的一下端部3232被枢轴连接于所述载物元件322的所述滑动部3222。在所述连动构件323的所述上端部3231绕所述固定基座31转动的同时,所述连动构件323的所述下端部3232绕所述载物元件322的所述滑动部3222转动,并拉动所述滑动部3222在所述连接元件321的所述滑动槽3214内滑动,进而改变被置于所述载物元件322的所述承载部3221的所述电池主体300与所述导液针331之间的相对距离,使得所述导液针331能够进入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内。
优选地,所述固定基座31的所述固定部311具有一引导通道3111,所述注液装置20以所述注液主体21的所述入口通道211与所述引导通道3111相对应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固定基座31的所述固定部311,进而连通所述入口通道211和所述引导通道,使得所述电解液200能够通过所述引导通道3111进入所述入口通道211。
进一步来说,当所述连动装置30处于初始状态时,即所述连动装置30未开始旋转时,被置于所述承载部3221的所述电池主体300远离所述导液针331,所述连动构件323倾斜地连接所述固定基座31和所述载物元件322;当所述连动装置30被带动开始旋转,所述承载主体32受到的离心力使得所述连接元件321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基座31转动,进而所述连接元件321与所述固定基座31之间的夹角增大,同时连接于所述载物元件322的所述连动构件323与所述固定基座31之间的夹角增大,所述连动构件323拉动所述滑动部3222在所述滑动槽3214内滑动,进而缩短所述电池主体300与所述导液针331之间的距离,使得所述导液针331能够进入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内。优选地,当所述连接元件321在旋转过程中与所述固定基座31保持水平时,所述连动构件323也能够与所述固定基座31保持水平时,此时,所述导液针331能够完全插入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内,所述电解液200能够自所述注液主体21的所述出口通道213流经所述导液管332的所述导流通道3321、所述导液针的所述注液通道3311,并能够进入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的底部。在所述环形工作台12继续保持旋转的过程中,所述电解液200持续地注入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内,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进入所述容纳腔301内的所述电解液200持续运动至所述容纳腔301的底部,并将所述容纳腔301内的所述空气400挤出,从而所述电解液200能够充满所述容纳腔301,使得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能够充分被浸润。
进一步地,当所述环形工作台12的旋转速度减小,被固定于所述环形工作台12的所述注液装置20和所述连动装置30的旋转速度同步减小,进而所述连接元件321与所述固定基座31之间的夹角减小,同时连接于所述载物元件322的所述连动构件323与所述固定基座31之间的夹角减小,所述连动构件323推动所述滑动部3222在所述滑动槽3214内滑动,使得所述导液针331逐渐地从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内出来,并逐渐地远离所述电池主体300,使得注满所述电解液200的所述电池主体300能够自所述承载空间320内被取出。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连动装置30和所述注液装置20能够同步配合,避免在所述导液针331未进入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时,所述电解液200从所述导液针331的所述注液通道3311内流出,同时也能够避免所述导液针331与所述电池主体300分离后所述电解液200仍持续流出,进而有利于避免所述电解液200污染所述电池主体300和操作环境,同时也避免造成所述电解液200浪得。也就是说,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100允许所述电解液200在所述导液针331进入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后,自所述导液针331的所述注液通道3311内流出,并进入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内,并在所述导液针331与所述电池主体300分离前,停止所述电解液200自所述注液主体20流出。
参照图2B,所述载物元件322进一步包括一引导固定件3223,所述引导固定件3223能够引导所述电池主体300的安装,并使得所述电池主体300被稳定地固定于所述载物元件322,以避免所述电池主体300在旋转的过程中与所述载物元件322分离。优选地,所述引导固定件3223以嵌入所述承载部3221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承载部3221,所述引导固定部3223能够引导所述电池主体300自所述载物元件322的所述承载部3221的一开口32211进入所述承载空间320内,并当所述电池主体300进入所述承载空间320后,所述引导固定件3223使得所述电池主体300被稳定地保持于所述承载空间320内,避免所述电池主体300在旋转的过程中受到的重力作用使得所述发生倾倒或是与所述载物元件322分离。优选地,所述引导固定件3223被实施为磁铁,所述电池主体300的外壳为金属材料制得,所述引导固定件3223能够吸进所述电池主体300自动地进入所述承载空间320内进而节省安装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时间,有利于提高操作效率。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材质仅仅作为示例,不能成为对本发明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100的内容和范围的限制。并且,所述电池主体300的形状不受限制,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横截面的形状可被实施为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正方形、矩形等。
另外,在本发明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100还可以提供其他的引导方式以用于引导所述电池主体300被安装于所述承载空间320,例如可以在所述载物元件322的被安装位置设置倒角,倒角位置与所述承载部3221的所述开口32211相对应。
参照说明书附图3A至图3E,依本发明的一离心式注液设备的一注液方法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述。
说明书附图3A示出了所述注液方法的第一阶段:引导一电池主体300进入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100的一承载空间320内,且所述电池主体300的一容纳腔301连通所述承载空间320。优选地,藉由具有磁性的一引导固定件3223吸引外壳由金属材质制得的所述电池主体300自一载物元件322的一承载部3221的一开口32211进入所述承载空间320内,进入所述承载空间320内的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的延伸方向与水平面保持垂直。
说明书附图3B中示出了所述注液方法的第二阶段:驱动所述电池主体300旋转,并将一电解液200填充至所述电池主体300的一容纳腔301内。在第二阶段中,驱动一环形工作台12绕一支撑基座11旋转,所述环形工作台12带动一注液装置20和一连动装置30旋转,并使得承载于所述连动装置30的所述承载空间320内的电池主体300旋转,所述电池主体300和所述环形工作台12之间的倾斜角度增大,并使得所述电解液200能够进入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空间301内,进入所述容纳腔301内的所述电解液200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运动至所述容纳空间301的底部。
在所述第二阶段中,进一步包括步骤:通过将一导液针331插入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方式将所述电解液200注入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内。具体来说,通过在旋转过程中改变承载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承载部3221与所述导液针331相对距离的方式使得所述导液针331被插入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内,进而所述导液针331的所述注液通道3311连通所述容纳腔301。更具体地,当所述连动装置30被带动开始旋转,所述连动装置30的一承载主体32受到的离心力使得所述承载主体32的一连接元件321能够相对于所述连动装置30的所述固定基座31转动,进而所述连接元件321与所述固定基座31之间的夹角增大,同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载物元件322的一连动构件323绕所述固定基座31转动,所述连动构件323拉动延伸于所述承载部3221的一滑动部3222朝向所述连接元件321滑动,进而缩短被置于所述承载部3221的所述电池主体300与所述导液针331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在所述第二阶段中进一步包括步骤:连通所述注液装置20的一入口通道211、一分配空间221以及一出口通道213,使得所述电解液200在旋转过程中能够依次经过所述入口通道211和所述分配空间221,并自所述出口通道2133流至所述导液针331的所述注液通道3311内。进一步地,所述注液装置20的一活动主体22在旋转过程中受到的离心力使得所述活动主体22在所述注液装置20的一活动通道212内移动,并使得所述活动主体22的所述分配空间221与所述入口通道211和所述出口通道213相对应,进而连通所述入口通道211和所述出口通道213。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阶段中进一步包括步骤:连通所述注液装置20的一储液空间2141、一分液通道215、所述分配空间221以及所述出口通道213,使得所述电解液200在旋转过程中能够依次经过所述入口通道211和所述分配空间221,并自所述出口通道2133流至所述导液针331的所述注液通道3311内。进一步地,所述注液装置20的所述活动主体22在旋转过程中受到的离心力使得所述活动主体22在所述注液装置20的所述活动通道212内移动,并使得所述活动主体22的所述分配空间221与所述出口通道213和连通所述储液空间2141的所述分液通道215相对应,进而所述储液空间2141内的所述电解液200在离心力的所用下能够流至所述导液针331的所述注液通道3311。
说明书附图3C中示出了所述注液方法的第三阶段:增大所述电池主体300的倾斜角度,并保持所述电解液200持续地进入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内。具体来说,通过加快旋转速度的方式增大所述电池主体300的倾斜角度,进而增大进入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内的电解液200受到的离心力作用,所述电解液200能够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运动至所述容纳腔30的底部,并将所述容纳腔301内的一空气400挤出。优选地,通过加快旋转速度,能够使得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的延伸方向与水平面保持一致,即,所述电池主体300和所述环形工作台12之间的倾斜角能够达到180°,进而使得进入所述电池主体301内的所述电解液200受到的离心力最大,一方面有利于所述电解液200挤出所述容纳腔301内的所述空气400,另一方面,所述电解液200受到的离心力能够使得所述电解液200被保持于所述容纳腔301内,且不易从所述容纳腔301内溢出。
说明书附图3D中示出了所述注液方法的第四阶段:减小所述电池主体300的倾斜角度。具体来说,当进入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内的所述电解液200即将填满所述容纳腔301,所述环形工作台12的旋转速度减慢,被固定于所述环形工作台12的所述注液装置20和所述连动装置30的旋转速度同步减慢,进而所述连接元件321与所述固定基座31之间的夹角减小,同时连接于所述载物元件322的所述连动构件323与所述固定基座31之间的夹角减小,所述连动构件323推动所述滑动部3222在所述滑动槽3214内滑动,使得所述导液针331逐渐地从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内出来。
说明书附图3E中示出了所述注液方法的第四阶段:停止旋转,使得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水平面。进而可以保持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所述容纳腔30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式将所述电池主体300从所述承载空间320内取出,以完成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注液过程。
依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所述电池主体300的注液方法,其中所述注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驱动所述电池主体300旋转;
(b)填充一电解液200至所述电池主体300的一容纳腔301内;以及
(c)调整所述电池主体300的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为举例,其中不同实施例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根据本发明揭露的内容很容易想到但是在附图中没有明确指出的实施方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31)

1.一离心式注液设备,适用于向一电池主体的一容纳腔内填充一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包括:
一作业台,其中作业台包括至少一环形工作台;
一注液装置,其中所述注液装置被设置于环形工作台,所述环形工作台能够带动所述注液装置旋转;以及
一连动装置,其中所述连动装置具有一承载空间,所述电池主体被容纳于所述承载空间,所述连动装置被安装于所述环形工作台,所述环形工作台能够带动所述连动装置和所述电池主体旋转,并在所述电池主体旋转的过程中,所述注液装置能够将所述电解液填充至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容纳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注液设备,其中所述注液装置包括一注液主体和一活动主体,其中所述注液主体具有一入口通道、一活动通道以及一出口通道,所述活动通道连通所述入口通道和所述出口通道,且所述活动主体被可活动地保持于所述注液主体的活动通道内,通过控制所述活动主体在所述注液主体的所述活动通道内的相对位置的方式,能够使得所述注液装置在一打开状态和一关闭状态之间自动地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式注液设备,其中所述注液装置的所述活动主体具有一分配空间,通过改变所述活动主体的所述分配空间与所述注液主体的所述入口通道和所述出口通道的相对位置的方式,能够改变进入所述注液装置的所述电解液的流动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式注液设备,其中当所述活动主体的所述分配空间连通所述入口通道和所述出口通道时,所述注液装置处于所述打开状态,当所述注液主体阻挡所述注液主体的所述入口通道和所述出口通道,并使得所述入口通道和所述出口通道相互独立时,所述注液装置处于关闭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心式注液设备,其中注液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弹性元件和一阻挡元件,其中所述弹性元件和所述阻挡元件被设置于所述注液主体的所述活动通道,所述弹性元件和所述阻挡元件分别位于所述活动主体的两侧,且所述活动主体能够在所述弹性元件和所述阻挡元件之间移动,且所述弹性元件具有弹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心式注液设备,其中所述注液装置的所述注液主体具有一控量室和连通所述控量室的一分液通道,其中所述分液通道连通所述活动通道,且所述分液通道能够连通所述入口通道和所述分配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心式注液设备,其中所述入口通道、所述分液通道以及所述出口通道相互间隔地形成于所述注液主体,且所述分液通道位于所述入口通道和所述出口通道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心式注液设备,其中所述控制主体包括一移动件和一调节件,其中所述调节件被设置于所述移动件,所述移动件以对应于所述控量室的开口的方式被可操作地安装于所述控量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心式注液设备,其中所述调节件为螺旋测微仪。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式注液设备,其中所述的离心式注液设备的所述连动装置包括一固定基座、一承载主体以及一导液主体,其中所述承载主体被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基座,所述承载主体具有所述承载空间,且所述导液主体被设置于所述承载主体的所述承载空间,所述导液主体连接于所述注液装置的所述注液主体,所述固定基座被安装于所述环形工作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离心式注液设备,其中所述承载主体与所述固定基座枢轴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离心式注液设备,其中所述承载主体与所述固定基座之间的夹角范围为90°至180°。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离心式注液设备,其中所述承载主体包括一连接元件和一载物元件,其中所述载物元件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连接元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离心式注液设备,其中所述载物元件以可相对于所述连接元件滑动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连接元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离心式注液设备,其中所述导液主体包括一导液针和一导液管,其中所述导液针具有一注液通道,所述导液管具有一导流通道,所述导液管连接所述导液针和所述注液主体,且所述导流通道连通所述导液针的所述注液通道和所述注液主体的所述出口通道,且所述导液针的所述注液通道连通所述承载空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离心式注液设备,其中所述承载主体进一步包括两个连动构件,两个所述连动构件两端分别可活动地连接所述载物元件和所述固定基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离心式注液设备,其中所述载物元件进一步包括一引导固定件,所述引导固定件被安装于所述承载空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离心式注液设备,其中所述引导固定件为磁铁。
19.一注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驱动一电池主体旋转;
(b)填充一电解液于所述电池主体的一容纳腔内;以及
(c)改变所述电池主体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注液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中,通过驱动一环形工作台旋转的方式带动所述电池主体旋转。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注液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电解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进入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容纳腔内。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注液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b)中进一步包括步骤:连通一注液装置的一入口通道、一分配空间以及一出口通道。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注液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a)之前进一步包括步骤:连通一注液装置的一入口通道、一分配空间、一分液通道以及一储液空间。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注液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b)中进一步包括步骤:连通所述注液装置的一出口通道、一分液通道以及所述储液空间。
2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注液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b)中,进入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容纳腔内的所述电解液受到的离心力使得所述电解液朝向所述容纳腔的底部运动。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得的注液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b)中进一步包括步骤:挤出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容纳腔内的空气挤出。
27.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注液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b)中,藉由一导液针以插入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容纳腔内的方式填充所述电解液至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容纳腔内。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注液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b)中,通过拉动承载所述电池主体的一承载元件朝向所述导液针移动的方式使得所述导液针进入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容纳腔内。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注液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c)中,通过改变所述电池主体的旋转速度的方式改变所述电池主体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
3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注液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a)之前进一步包括步骤:藉由一引导固定件引导所述电池主体进入所述离心式注液设备的一承载空间内。
31.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注液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始终保持所述电池主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大于90°。
CN201810867571.3A 2018-08-02 2018-08-02 离心式注液设备及其注液方法 Pending CN1107974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67571.3A CN110797499A (zh) 2018-08-02 2018-08-02 离心式注液设备及其注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67571.3A CN110797499A (zh) 2018-08-02 2018-08-02 离心式注液设备及其注液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97499A true CN110797499A (zh) 2020-02-14

Family

ID=69425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67571.3A Pending CN110797499A (zh) 2018-08-02 2018-08-02 离心式注液设备及其注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9749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63178A (zh) * 2018-08-06 2018-12-07 宁波商路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离心式注液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994A (zh) * 1993-09-03 1995-06-21 东芝电池株式会社 电解液注入设备
JPH08115716A (ja) * 1994-10-14 1996-05-07 Toshiba Battery Co Ltd 電解液注液装置
JPH11297304A (ja) * 1998-04-14 1999-10-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池用電解液注液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1210310A (ja) * 2000-01-25 2001-08-03 Sony Corp 電解液含浸方法及び電解液含浸装置
CN207116575U (zh) * 2017-07-24 2018-03-16 深圳市铂纳特斯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注液系统
CN108350865A (zh) * 2015-08-10 2018-07-31 伊顿智能动力有限公司 用于开路泵的电液定比压力控制
CN208904128U (zh) * 2018-08-02 2019-05-24 宁波商路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离心式注液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994A (zh) * 1993-09-03 1995-06-21 东芝电池株式会社 电解液注入设备
JPH08115716A (ja) * 1994-10-14 1996-05-07 Toshiba Battery Co Ltd 電解液注液装置
JPH11297304A (ja) * 1998-04-14 1999-10-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池用電解液注液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1210310A (ja) * 2000-01-25 2001-08-03 Sony Corp 電解液含浸方法及び電解液含浸装置
CN108350865A (zh) * 2015-08-10 2018-07-31 伊顿智能动力有限公司 用于开路泵的电液定比压力控制
CN207116575U (zh) * 2017-07-24 2018-03-16 深圳市铂纳特斯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注液系统
CN208904128U (zh) * 2018-08-02 2019-05-24 宁波商路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离心式注液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63178A (zh) * 2018-08-06 2018-12-07 宁波商路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离心式注液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68586U (zh) 一种生产电池的浸润设备
JP2019029281A (ja) 電解液注液装置
CN110797499A (zh) 离心式注液设备及其注液方法
CN112103465B (zh) 一种锂电池生产工艺
CN111341996A (zh) 真空注液方法
CN115117576A (zh) 注液机构、注液装置及注液方法
CN208904128U (zh) 离心式注液设备
CN110797500A (zh) 离心式注液方法及其离心式注液设备
CN215680916U (zh) 一种注液设备及注液工站
CN108987091B (zh) 钕铁硼粉末压型机和压型方法
CN210668587U (zh) 一种生产电池的浸润装置
KR20170101025A (ko) 집전체 코팅용 슬러리 제어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집전체 코팅 방법
CN208904127U (zh) 离心式注液设备及其注液装置
CN212975701U (zh) 手机散热点胶机
CN109013399B (zh) 一种锂电芯一致性配组设备
CN216872220U (zh) 离心注液装置
CN210723224U (zh) 一种纽扣电池负极底盖装盘设备
CN217823114U (zh) 一种易于拆卸的手机电池
CN118054169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注液装置
CN220439684U (zh) 一种纽扣电池浸润设备
CN220527165U (zh) 一种锂电池电解液注液装置
CN218131116U (zh) 一种针对锂电池材料生产的混合压紧装置
CN220796827U (zh) 电解液浸润辅助装置
CN212791648U (zh) 微动开关盖子涂油装置
CN218039753U (zh) 注液机构及注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