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94477B - 一种井震结合识别超覆地层尖灭线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井震结合识别超覆地层尖灭线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94477B
CN110794477B CN201810879138.1A CN201810879138A CN110794477B CN 110794477 B CN110794477 B CN 110794477B CN 201810879138 A CN201810879138 A CN 201810879138A CN 110794477 B CN110794477 B CN 1107944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inch
overburden
out line
strat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7913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94477A (zh
Inventor
刘鑫
陈永权
王晓雪
张敏
熊益学
敬兵
何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7913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944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944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944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944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944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1/00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by methods combining technique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1V1/00 - G01V9/00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井震结合识别超覆地层尖灭线的方法,通过完井的钻井资料获得超覆地层工区的地层图,标注出第一标志层、第二标志层和需要识别的尖灭线目的层;通过地震技术建立超覆地层工区的地震剖面图和三维地震资料,并根据地震技术获得三维地震资料上的第一标志层和第二标志层的层位构造图;构造第一标志层和所述第二标志层之间的厚度差的构造图;根据超覆地层工区的地层图中第一标志层与尖灭线目的层之间的厚度差范围设置厚度阈值,并将厚度阈值作为超覆地层尖灭线的厚度值在第一标志层和所述第二标志层之间的厚度差的构造图上标注出超覆地层尖灭线。本发明的方法降低了对三维地震资料品质的要求,提高了超覆地层尖灭线识别的准确率。

Description

一种井震结合识别超覆地层尖灭线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球物理学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井震结合识别超覆地层尖灭线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地层超覆是指地壳下降,沉积盆地的水体深度逐渐增大,沉积范围也逐渐扩大。在盆地的内部,沉积物按正常的层序沉积。而在盆地的边缘地带,越来越新的沉积地层依次向陆地方向扩展,逐渐超越下伏的较老地层,直接覆盖于周缘的剥蚀面上,形成不整合接触。地层超覆后形成的地层即为超覆地层,其特点是:发育于盆地边缘,是一种过渡现象。同一时代的地层与下伏层向盆地内变成整合,向盆地外变成不整合。在超覆区内,新地层总是直接盖在剥蚀面上,其间可能缺失部分地层。地层尖灭是指岩层的厚度在沉积盆地边缘变薄以至消失的现象,消失的边缘线即为尖灭线。准确地识别超覆地层的尖灭线对石油开采过程中准确判断油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超覆地层的尖灭线范围内的地层是没有油藏的,只有在超覆地层的尖灭线范围外才存在油藏。
现有技术中识别超覆地层尖灭线主要采用多手段综合识别的方法,综合采用古地貌恢复技术、地震正演技术、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等地震技术手段进行综合识别。其大体流程是通过人工地震技术采集地震波并建立三维地震资料,依据该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相应分析得出超覆地层的尖灭线。
但是,上述方法完全依赖人工地震技术,识别结果是否准确受三维地震资料品质影响较大,因此对三维地震资料的品质要求较高,由于人工地震技术收集地震波时难免存在一定误差,因此其判断结果的误差较大,不能够准确反映超覆地层尖灭线的真实状况。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下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震结合识别超覆地层尖灭线的方法,本方法综合运用完井的钻井资料和地震技术,采用井震结合的方法识别超覆地层尖灭线,降低了对三维地震资料品质的要求,提高了超覆地层尖灭线识别的准确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井震结合识别超覆地层尖灭线的方法,包括:
步骤S100、在超覆地层工区内选取至少两口完井,根据至少两口所述完井的钻井资料建立所述超覆地层工区的地层图,在所述超覆地层工区的地层图上根据地质分层的原理标注出第一标志层、第二标志层和需要识别的尖灭线目的层;
步骤S200、建立所述超覆地层工区的地震剖面图和三维地震资料,将上述步骤S100中标注出的所述第一标志层、所述第二标志层和所述尖灭线目的层在所述超覆地层工区的地震剖面图上标定出,根据标定结果和地震反射特征在所述三维地震资料上获得所述第一标志层、所述第二标志层和所述的层位构造图;
步骤S300、利用所述第一标志层的层位构造图减去所述第二标志层的层位构造图以获得所述第一标志层和所述第二标志层之间的厚度差的构造图;
步骤S400、根据上述步骤S100中的所述超覆地层工区的地层图获取所述第一标志层与所述尖灭线目的层之间的厚度差范围,根据所述厚度差范围设置厚度阈值,并将所述厚度阈值作为超覆地层尖灭线的厚度值;根据所述超覆地层尖灭线的厚度值在所述第一标志层和所述第二标志层之间的厚度差的构造图上标注出所述超覆地层尖灭线。
如上所述的一种井震结合识别超覆地层尖灭线的方法,可选的,所述完井的钻井资料包括在录井和测井过程中获取的地层分布数据资料。
如上所述的一种井震结合识别超覆地层尖灭线的方法,可选的,建立所述超覆地层工区的地层图的方法为:根据所述录井和测井过程中获取的地层分布数据资料的地层对比,识别出每口所述完井的泥岩、碳酸盐岩的分布特征,根据所述完井的泥岩、碳酸盐岩的分布特征制作所述超覆地层工区的地层图。
如上所述的一种井震结合识别超覆地层尖灭线的方法,可选的,所述第一标志层为所述泥岩的底层;所述第二标志层为所述碳酸盐岩的顶层。
如上所述的一种井震结合识别超覆地层尖灭线的方法,可选的,通过计算机软件制作所述超覆地层工区的地层图。
如上所述的一种井震结合识别超覆地层尖灭线的方法,可选的,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在所述超覆地层工区的地层图上识别出所述尖灭线目的层。
如上所述的一种井震结合识别超覆地层尖灭线的方法,可选的,在所述超覆地层工区的地震剖面图上标定出所述第一标志层、所述第二标志层和所述尖灭线目的层的方法为:根据超覆地层工区的地层图与所述超覆地层工区的地震剖面图的对比确定所述第一标志层、所述第二标志层和所述尖灭线目的层在所述超覆地层工区的地震剖面图上的位置。
如上所述的一种井震结合识别超覆地层尖灭线的方法,可选的,在所述三维地震资料上获得所述第一标志层、所述第二标志层和所述尖灭线目的层的层位构造图的方法为:通过开展所述超覆地层工区的地震剖面图上的所述第一标志层、所述第二标志层和所述尖灭线目的层追踪解释获得所述第一标志层、所述第二标志层和所述尖灭线目的层的层位构造图。
如上所述的一种井震结合识别超覆地层尖灭线的方法,可选的,根据所述厚度差范围设置厚度阈值的方法为:获取所述第一标志层与所述尖灭线目的层之间的厚度差最大值,将大于所述厚度差最大值且个位为0的正整数作为所述厚度阈值。
如上所述的一种井震结合识别超覆地层尖灭线的方法,可选的,根据所述超覆地层尖灭线的厚度值在所述第一标志层和所述第二标志层之间的厚度差的构造图上标注出所述超覆地层尖灭线的方法为:根据所述超覆地层尖灭线的厚度值在所述第一标志层和所述第二标志层之间的厚度差的构造图上识别出厚度大于所述超覆地层尖灭线的厚度值的区域和厚度小于所述超覆地层尖灭线的厚度值的区域,二者的交界线即为所述超覆地层尖灭线。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井震结合识别超覆地层尖灭线的方法,通过完井的钻井资料获得超覆地层工区的地层图,并可在超覆地层工区的地层图上标注出第一标志层、第二标志层和需要识别的尖灭线目的层;通过地震技术建立超覆地层工区的地震剖面图和三维地震资料,并根据地震剖面图上的第一标志层、第二标志层和尖灭线目的层获得三维地震资料上的第一标志层、第二标志层和尖灭线目的层的层位构造图;利用第一标志层的层位构造图减去第二标志层的层位构造图获得第一标志层和所述第二标志层之间的厚度差的构造图;根据超覆地层工区的地层图中第一标志层与尖灭线目的层之间的厚度差范围设置厚度阈值,并将厚度阈值作为超覆地层尖灭线的厚度值在第一标志层和所述第二标志层之间的厚度差的构造图上标注出超覆地层尖灭线。本发明的方法综合运用完井的钻井资料和地震技术,采用井震结合的方法识别超覆地层尖灭线,降低了对三维地震资料品质的要求,提高了超覆地层尖灭线识别的准确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井震结合识别超覆地层尖灭线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超覆地层工区的地层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超覆地层工区的地震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标志层的层位构造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标志层的层位构造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标志层和第二标志层之间的厚度差的构造图。
附图标记:
1-泥岩; 2-碳酸盐;
3-第一标志层; 4-第二标志层;
5-尖灭线目的层; 6-尖灭线;
7-厚度大于超覆地层尖灭线的厚度值的区域;
8-厚度小于超覆地层尖灭线的厚度值的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地层超覆是指地壳下降,沉积盆地的水体深度逐渐增大,沉积范围也逐渐扩大。在盆地的内部,沉积物按正常的层序沉积。而在盆地的边缘地带,越来越新的沉积地层依次向陆地方向扩展,逐渐超越下伏的较老地层,直接覆盖于周缘的剥蚀面上,形成不整合接触。地层超覆后形成的地层即为超覆地层,其特点是:发育于盆地边缘,是一种过渡现象。同一时代的地层与下伏层向盆地内变成整合,向盆地外变成不整合。在超覆区内,新地层总是直接盖在剥蚀面上,其间可能缺失部分地层。地层尖灭是指岩层的厚度在沉积盆地边缘变薄以至消失的现象,消失的边缘线即为尖灭线。准确地识别超覆地层的尖灭线对石油开采过程中准确判断油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超覆地层的尖灭线范围内的地层是没有油藏的,只有在超覆地层的尖灭线范围外才存在油藏。
现有技术中识别超覆地层尖灭线主要采用多手段综合识别的方法,综合采用古地貌恢复技术、地震正演技术、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等地震技术手段进行综合识别。其大体流程是通过人工地震技术采集地震波并建立三维地震资料,依据该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相应分析得出超覆地层的尖灭线。
但是,上述方法完全依赖人工地震技术,识别结果是否准确受三维地震资料品质影响较大,因此对三维地震资料的品质要求较高,由于人工地震技术收集地震波时难免存在一定误差,因此其判断结果的误差较大,不能够准确反映超覆地层尖灭线的真实状况。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下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震结合识别超覆地层尖灭线的方法,本方法综合运用完井的钻井资料和地震技术,采用井震结合的方法识别超覆地层尖灭线,降低了对三维地震资料品质的要求,提高了超覆地层尖灭线识别的准确率。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的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描述,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详细的了解本发明的内容。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井震结合识别超覆地层尖灭线的方法流程图;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井震结合识别超覆地层尖灭线的方法,包括:
步骤S100、在超覆地层工区内选取至少两口完井,根据至少两口完井的钻井资料建立超覆地层工区的地层图,在超覆地层工区的地层图上根据地质分层的原理标注出第一标志层、第二标志层和需要识别的尖灭线目的层。
其中,完井的钻井资料包括在录井和测井过程中获取的地层分布数据资料。在录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上返的岩屑分析得出地层的分布数据,测井过程中得到的测井曲线也能够反应出地层的分布数据。
本步骤中可以根据录井和测井过程中获取的地层分布数据资料的地层对比,识别出每口完井的泥岩、碳酸盐岩的分布特征,根据完井的泥岩、碳酸盐岩的分布特征绘制出超覆地层工区的地层图。绘制出超覆地层工区的地层图即可标注出第一标志层、第二标志层和需要识别的尖灭线目的层,其中,第一标志层为泥岩的底层;第二标志层为碳酸盐岩的顶层;尖灭线目的层可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得出。
本实施例中超覆地层工区的地层图可以人工手绘获得,也可以利用计算机通过相关软件获得。
步骤S200、建立超覆地层工区的地震剖面图和三维地震资料,将上述步骤S100中标注出的第一标志层、第二标志层和尖灭线目的层在超覆地层工区的地震剖面图上标定出,根据标定结果和地震反射特征在三维地震资料上获得第一标志层、第二标志层和的层位构造图。
其中,在超覆地层工区的地震剖面图上标定出第一标志层、第二标志层和尖灭线目的层的方法为:根据超覆地层工区的地层图与超覆地层工区的地震剖面图的对比确定第一标志层、第二标志层和尖灭线目的层在超覆地层工区的地震剖面图上的位置。
在三维地震资料上获得第一标志层、第二标志层和尖灭线目的层的层位构造图的方法为:通过开展超覆地层工区的地震剖面图上的第一标志层、第二标志层和尖灭线目的层追踪解释获得第一标志层、第二标志层和尖灭线目的层的层位构造图。
步骤S300、利用第一标志层的层位构造图减去第二标志层的层位构造图以获得第一标志层和第二标志层之间的厚度差的构造图。
步骤S400、根据上述步骤S100中的超覆地层工区的地层图获取第一标志层与尖灭线目的层之间的厚度差范围,根据厚度差范围设置厚度阈值,并将厚度阈值作为超覆地层尖灭线的厚度值;根据超覆地层尖灭线的厚度值在第一标志层和第二标志层之间的厚度差的构造图上标注出超覆地层尖灭线。
其中,根据厚度差范围设置厚度阈值的方法为:获取第一标志层与尖灭线目的层之间的厚度差最大值,将大于厚度差最大值且个位为0的正整数作为厚度阈值。
根据超覆地层尖灭线的厚度值在第一标志层和第二标志层之间的厚度差的构造图上标注出超覆地层尖灭线的方法为:根据超覆地层尖灭线的厚度值在第一标志层和第二标志层之间的厚度差的构造图上识别出厚度大于超覆地层尖灭线的厚度值的区域和厚度小于超覆地层尖灭线的厚度值的区域,二者的交界线即为超覆地层尖灭线。
本实施例提供的井震结合识别超覆地层尖灭线的方法,通过完井的钻井资料获得超覆地层工区的地层图,并可在超覆地层工区的地层图上标注出第一标志层、第二标志层和需要识别的尖灭线目的层;通过地震技术建立超覆地层工区的地震剖面图和三维地震资料,并根据地震剖面图上的第一标志层、第二标志层和尖灭线目的层获得三维地震资料上的第一标志层、第二标志层和尖灭线目的层的层位构造图;利用第一标志层的层位构造图减去第二标志层的层位构造图获得第一标志层和第二标志层之间的厚度差的构造图;根据超覆地层工区的地层图中第一标志层与尖灭线目的层之间的厚度差范围设置厚度阈值,并将厚度阈值作为超覆地层尖灭线的厚度值在第一标志层和第二标志层之间的厚度差的构造图上标注出超覆地层尖灭线。本实施例的方法综合运用完井的钻井资料和地震技术,采用井震结合的方法识别超覆地层尖灭线,降低了对三维地震资料品质的要求,提高了超覆地层尖灭线识别的准确率。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超覆地层工区的地层图;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超覆地层工区的地震剖面图;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标志层的层位构造图;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标志层的层位构造图;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标志层和第二标志层之间的厚度差的构造图;请参照图2-图6。
在某超覆地层工区共有A、B、C和D四口完井,通过查阅这四口完井在录井和测井过程中获取的地层分布数据资料绘制出了该超覆地层工区的地层图,具体如图2所示。图中,标记1为泥岩,标记2为碳酸盐,泥岩1的底层即为第一标志层3,碳酸盐2的顶层即为第二标志层4,尖灭线目的层5可以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得出。
利用传统的人工地震技术建立出该超覆地层工区的地震剖面图和三维地震资料。其中,图3所示为贯穿A井和C井的地震剖面图,根据该超覆地层工区的地层图与超覆地层工区的地震剖面图的对比,确定出第一标志层、第二标志层和尖灭线目的层在超覆地层工区的地震剖面图上的位置。图中,标记3为第一标志层,标记4为第二标志层,标记5为尖灭线目的层。在地震剖面图上标注出第一标志层3、第二标志层4和尖灭线目的层5后即可根据地震技术开展地震剖面图上的第一标志层3、第二标志层4和尖灭线目的层5追踪解释,在三维地震资料上获得第一标志层、第二标志层和尖灭线目的层的层位构造图,其中图4为第一标志层的层位构造图;图5为第二标志层的层位构造图。
将第一标志层的层位构造图减去第二标志层的层位构造图,获得第一标志层和第二标志层之间的厚度差的构造图,如图6所示。
在超覆地层工区的地层图上读取第一标志层与尖灭线目的层之间的厚度差范围,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标志层与尖灭线目的层之间的厚度差范围为127~133m。根据这个厚度差范围确定出一个厚度阈值,本实施例选用较大的厚度阈值以提高识别结果的安全性,例如,可以选用大于厚度差最大值且个位为0的正整数140m作为厚度阈值,在第一标志层和第二标志层之间的厚度差的构造图上读取厚度大于超覆地层尖灭线的厚度值的区域7(图6中阴影部分)和厚度小于超覆地层尖灭线的厚度值的区域8(图6中空白部分),二者的交界线即为超覆地层的尖灭线6,而厚度小于超覆地层尖灭线的厚度值的区域8为缺失目的层的区域,在此区域内是没有油藏的。
本实施例的方法综合运用完井的钻井资料和地震技术,采用井震结合的方法识别超覆地层尖灭线,降低了对三维地震资料品质的要求,提高了超覆地层尖灭线识别的准确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井震结合识别超覆地层尖灭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00、在超覆地层工区内选取至少两口完井,根据至少两口所述完井的钻井资料建立所述超覆地层工区的地层图,在所述超覆地层工区的地层图上根据地质分层的原理标注出第一标志层、第二标志层和需要识别的尖灭线目的层;
步骤S200、建立所述超覆地层工区的地震剖面图和三维地震资料,将上述步骤S100中标注出的所述第一标志层、所述第二标志层和所述尖灭线目的层在所述超覆地层工区的地震剖面图上标定出,根据标定结果和地震反射特征在所述三维地震资料上获得所述第一标志层、所述第二标志层和所述尖灭线目的层的层位构造图;
步骤S300、利用所述第一标志层的层位构造图减去所述第二标志层的层位构造图以获得所述第一标志层和所述第二标志层之间的厚度差的构造图;
步骤S400、根据上述步骤S100中的所述超覆地层工区的地层图获取所述第一标志层与所述尖灭线目的层之间的厚度差范围,根据所述厚度差范围设置厚度阈值,并将所述厚度阈值作为超覆地层尖灭线的厚度值;根据所述超覆地层尖灭线的厚度值在所述第一标志层和所述第二标志层之间的厚度差的构造图上标注出所述超覆地层尖灭线;
根据所述厚度差范围设置厚度阈值的方法为:获取所述第一标志层与所述尖灭线目的层之间的厚度差最大值,将大于所述厚度差最大值且个位为0的正整数作为所述厚度阈值;
根据所述超覆地层尖灭线的厚度值在所述第一标志层和所述第二标志层之间的厚度差的构造图上标注出所述超覆地层尖灭线的方法为:根据所述超覆地层尖灭线的厚度值在所述第一标志层和所述第二标志层之间的厚度差的构造图上识别出厚度大于所述超覆地层尖灭线的厚度值的区域和厚度小于所述超覆地层尖灭线的厚度值的区域,二者的交界线即为所述超覆地层尖灭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震结合识别超覆地层尖灭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完井的钻井资料包括在录井和测井过程中获取的地层分布数据资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井震结合识别超覆地层尖灭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所述超覆地层工区的地层图的方法为:根据所述录井和测井过程中获取的地层分布数据资料的地层对比,识别出每口所述完井的泥岩、碳酸盐岩的分布特征,根据所述完井的泥岩、碳酸盐岩的分布特征制作所述超覆地层工区的地层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井震结合识别超覆地层尖灭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志层为所述泥岩的底层;所述第二标志层为所述碳酸盐岩的顶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井震结合识别超覆地层尖灭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计算机软件制作所述超覆地层工区的地层图。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井震结合识别超覆地层尖灭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在所述超覆地层工区的地层图上识别出所述尖灭线目的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震结合识别超覆地层尖灭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超覆地层工区的地震剖面图上标定出所述第一标志层、所述第二标志层和所述尖灭线目的层的方法为:根据超覆地层工区的地层图与所述超覆地层工区的地震剖面图的对比确定所述第一标志层、所述第二标志层和所述尖灭线目的层在所述超覆地层工区的地震剖面图上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井震结合识别超覆地层尖灭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三维地震资料上获得所述第一标志层、所述第二标志层和所述尖灭线目的层的层位构造图的方法为:通过开展所述超覆地层工区的地震剖面图上的所述第一标志层、所述第二标志层和所述尖灭线目的层追踪解释获得所述第一标志层、所述第二标志层和所述尖灭线目的层的层位构造图。
CN201810879138.1A 2018-08-03 2018-08-03 一种井震结合识别超覆地层尖灭线的方法 Active CN1107944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79138.1A CN110794477B (zh) 2018-08-03 2018-08-03 一种井震结合识别超覆地层尖灭线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79138.1A CN110794477B (zh) 2018-08-03 2018-08-03 一种井震结合识别超覆地层尖灭线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94477A CN110794477A (zh) 2020-02-14
CN110794477B true CN110794477B (zh) 2022-03-01

Family

ID=69426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79138.1A Active CN110794477B (zh) 2018-08-03 2018-08-03 一种井震结合识别超覆地层尖灭线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944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5303B (zh) * 2020-04-07 2023-09-2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剥蚀量恢复的方法和装置
CN112922589B (zh) * 2021-02-03 2023-08-2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尖灭线确定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43945B (zh) * 2013-11-26 2016-06-22 辽河石油勘探局 薄层岩性储层识别与水平井钻井跟踪方法
CN105093266A (zh) * 2014-05-14 2015-11-2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地震地质综合描述地层超覆线方法
CN104459800A (zh) * 2014-12-02 2015-03-25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预测砂体尖灭的方法和装置
CN105005080B (zh) * 2015-06-16 2018-04-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振幅比率属性识别地层圈闭尖灭线的方法
CN105353411B (zh) * 2015-10-27 2017-10-1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超深层煤上储层砂体刻画与描述方法
CN105740574B (zh) * 2016-03-03 2019-02-0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古地貌剖面恢复方法
CN105911609B (zh) * 2016-04-08 2017-03-01 山东科技大学 含煤系统边界的确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94477A (zh) 2020-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52172C2 (ru) Стратиграфическая и структурная интерпретация наклонных и горизонтальных стволов скважин
CN102759745B (zh) 一种基于数字地质露头模型正演的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方法
AU2020102001A4 (en)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nd Describing Deep Carbonate Karst Structures
US9081918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regarding models of underground formations
US902642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updating a geocellular model
CN110984951B (zh) 页岩油开发井网部署方法
US20140222345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of incorporating pseudo-surface pick locations in seismic velocity models
US20060235619A1 (en) Shoulder bed effects removal
CN110794477B (zh) 一种井震结合识别超覆地层尖灭线的方法
CN110073246B (zh) 与质量控制有关的改进的方法
CN113031066B (zh) 一种隐蔽性断层的识别方法
RU2750279C2 (ru) Способ выполнения разведки
US11947067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veloping horizontal hydrocarbon wells
CN111830558B (zh) 一种断裂带雕刻方法
CN111260791B (zh) 一种更新地质导向模型的方法
CN109814174B (zh) 一种碎屑岩不整合结构体测井综合识别方法
CN105093269A (zh) 一种确定剥蚀量的方法
CN114779341A (zh) 地震资料采集优选胶泥激发的三维可视化方法及系统
Ballard et al.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de-risking exploration and appraisal in structurally complex fold-and-thrust belts: application to the Incahuasi field (Bolivia)
CN107991702B (zh) 正断层时序的简单精准判定方法
CN111722276A (zh) 岩石钻井的地震导向方法及系统
CN112160740B (zh) 一种基于元素录井的水平井目的层微构造的确定方法
CN111260100B (zh) 储层产能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3495303B (zh) 剥蚀量恢复的方法和装置
CN110954951B (zh) 一种利用地震切片进行四级层序地层划分与识别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