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93269A - 一种确定剥蚀量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确定剥蚀量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93269A
CN105093269A CN201510386037.7A CN201510386037A CN105093269A CN 105093269 A CN105093269 A CN 105093269A CN 201510386037 A CN201510386037 A CN 201510386037A CN 105093269 A CN105093269 A CN 1050932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rvey region
thickness
interface
denudation
bottom bound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8603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93269B (zh
Inventor
刘永彬
韩长伟
马云胜
冯许魁
马培领
黄少英
能源
张敬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38603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932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932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932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932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932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 Consolidation Of Soil By Introduction Of Solidifying Substances Into Soi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确定剥蚀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研究区域的底界面和第一顶界面,并根据所述研究区域的底界面和第一顶界面确定所述研究区域的第一厚度;从所述研究区域中选取第一厚度最大的位置;从所述研究区域中选取内幕参考层,所述内幕参考层为所述研究区域中剥蚀面积最小的内幕层;将所述内幕参考层向上平移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为第一厚度最大位置处内幕参考层与所述第一厚度最大位置处第一顶界面之间的距离;根据所述研究区域的底界面和平移后的内幕参考层,获取所述研究区域的剥蚀量。本申请实施例的确定剥蚀量的方法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确定剥蚀量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质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确定剥蚀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地层剥蚀是盆地发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地层抬升剥蚀过程中,沉积物的成岩演化、排液作用及地温场等均将发生改变,且改变程度与剥蚀量大小密切相关。在盆地演化史分析中,地层剥蚀厚度的准确恢复是重建埋藏史的重点和难点,且是反演盆地热史、油气生排烃史和成藏史的前提条件。
国内外用于确定剥蚀量的方法有很多,概况起来有以下几种:
(1)地层对比法:这是一种传统的恢复剥蚀厚度的方法,它是根据钻井、地震等资料,由临近区内未发生剥蚀处地层的厚度,用曲线拟合法得到地层厚度变化趋势,来推测被剥蚀地区的剥蚀量。本方法适用于剥蚀面积较小,研究程度较高的地区。但当剥蚀面积较大,地层厚度在横向上变化较大,误差就会较大。
(2)沉积速率法:对于平行不整合,可根据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沉积速率、剥蚀速率及地层的绝对地质年龄来研究和恢复剥蚀厚度。如果已知被剥蚀地层的沉积速率、剥蚀速率和地层的绝对年龄,就可以推算地层的剥蚀厚度。由于这种方法所需的参数,如剥蚀速率、地层绝对年龄等有时难得到准确值,所以其适用于地层研究较深入的地区。
(3)测井曲线法:这是由Magara首先提出的一种方法。他认为在正常压实的情况下,碎屑岩的孔隙度随深度变化是连续的,用测井资料可以得到孔隙度随深度变化曲线,通过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推断有无剥蚀,以及剥蚀量的大小。本方法适用于剥蚀量较大的地区,除了孔隙度外,还可以用地层密度、声波时差等参数,其原理是一样的。
(4)镜质体反射率法:镜质体反射率是目前应用很广的有机质成熟度指标。Dow首先提出一种用镜质体反射率来估算剥蚀量的方法,此法根据剥蚀面上下相邻地层Ro值的差别大小来推算剥蚀量大小。正常情况下Ro值随深度的变化时连续和渐变的,但是当地层有剥蚀面时,Ro值就会产生不连续。然后通过图解法可以求得剥蚀厚度,本方法的不足之处是当剥蚀面以上沉积的地层厚度超过剥蚀层厚度时,则无法用该方法进行剥蚀量恢复。
通过对上述剥蚀量确定方法的简介可以看出,目前确定剥蚀量的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地层对比法和沉积速率法适合地层研究程度较高的地区,测井曲线法合适剥蚀量较大的地区,镜质体反射率法适用条件是剥蚀面以上沉积的地层厚度不超过剥蚀层厚度。因此,需要解决现有技术方案的局限性问题,找到一种适用性和有效性更好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确定剥蚀量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剥蚀量的方法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剥蚀量的方法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确定剥蚀量的方法,包括:
获取研究区域的底界面和第一顶界面,并根据所述研究区域的底界面和第一顶界面确定所述研究区域的第一厚度;
从所述研究区域中选取第一厚度最大的位置;
从所述研究区域中选取内幕参考层,所述内幕参考层为所述研究区域中剥蚀面积最小的内幕层;
将所述内幕参考层向上平移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为第一厚度最大位置处内幕参考层与所述第一厚度最大位置处第一顶界面之间的距离;
根据所述研究区域的底界面和平移后的内幕参考层,获取所述研究区域的剥蚀量。
由以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基于研究区域的底界面和平移后的内幕参考层获取该研究区域的剥蚀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确定剥蚀量的方法,解决了沉积厚区和复杂断块情况下地层被剥蚀的剥蚀量确定问题,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剥蚀量确定精度较高并且符合地质规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确定剥蚀量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某一盆地的内幕层示意图;
图3为某一盆地的内幕参考层和第二顶界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确定剥蚀量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S101:获取研究区域的底界面和第一顶界面,并根据所述研究区域的底界面和第一顶界面确定所述研究区域的第一厚度。
所述研究区域一般为受到剥蚀的区域,例如受到剥蚀的盆地等。所述第一顶界面一般为所述研究区域当前状态下的顶界面,即受到剥蚀后的顶界面。所述第一厚度一般为所述研究区域的地层厚度。
具体地,通过地震观测系统,可以获取研究区域的地震数据。然后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地层学解释,可以得到研究区域的第一顶界面和底界面。获取底界面的深度和第一顶界面的深度,然后将底界面的深度减去第一顶界面的深度,可以得到所述研究区域的第一厚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研究区域遭受的剥蚀较严重时,该研究区域的底界面有可能也遭受到剥蚀,即该底界面是不连续的。那么,可以根据剥蚀区两边残余的底界面的趋势进行插值,从而得到连续的底界面。
S102:从所述研究区域中选取第一厚度最大的位置。
具体地,可以将研究区域每个位置的第一厚度进行对比,从中选取第一厚度最大的位置。
S103:从所述研究区域中选取内幕参考层,所述内幕参考层为所述研究区域中剥蚀面积最小的内幕层。
一般地,将研究区域第一顶界面和底界面之间的地层作为内幕层。
具体地,可以对研究区域的地震数据进行地层学解释,从而得到研究区域的地震层序。根据所述地震层序,在研究区域的第一顶界面和底界面之间可以划分为多个地层。所述多个地层为研究区域的内幕层。研究区域内幕层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将研究区域的多个内幕层的剥蚀面积进行相互比较,选取剥蚀面积最小的内幕层作为内幕参考层。当剥蚀面积最小的内幕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时,选取距离所述研究区域第一顶界面最近的内幕层作为内幕参考层。如图2所示,图中虚线1、2和3分别表示某一盆地的3个内幕层。其中,内幕层3与第一顶界面的距离最近。因此,可以将内幕层3作为内幕参考层。
S104:将所述内幕参考层向上平移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为第一厚度最大位置处内幕参考层与所述第一厚度最大位置处第一顶界面之间的距离。
选取内幕参考层后,将所述内幕参考层向上平移,平移距离一般为第一厚度最大位置处内幕参考层至所述第一厚度最大位置处第一顶界面之间的距离。一般地,将内幕参考层向第一顶界面的方向移动记为向上移动,将内幕参考层向底界面的方向移动记为向下移动。
S105:根据所述研究区域的底界面和平移后的内幕参考层,获取所述研究区域的剥蚀量。
可以将平移后的内幕参考层的顶界面作为研究区域的第二顶界面。然后根据所述第二顶界面和底界面确定所述研究区域的第二厚度。最后根据所述第一厚度和所述第二厚度获取所述研究区域的剥蚀量。具体地,可以获取所述研究区域底界面的深度和第二顶界面的深度,将底界面的深度减去第二顶界面的深度,可以得到所述研究区域的第二厚度。一般地,所述第二厚度为所述研究区域受到剥蚀前的地层厚度。将第二厚度减去第一厚度,可以得到所述研究区域的剥蚀量。
由于第二顶界面与平移前的内幕参考层是平行的,这样不符合地质变化规律。因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需要对第二顶界面进行修正,以使第二顶界面与底界面符合超覆减薄的趋势。然后将研究区域底界面的深度减去修正后第二顶界面的深度,可以得到研究区域各个位置的第二厚度。将第二厚度减去第一厚度,可以得到所述研究区域的剥蚀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内幕参考层可能受到剥蚀,这样第二顶界面是不连续的。因此,需要对第二顶界面进行插值,以使第二顶界面变得连续。然后将研究区域底界面的深度减去修正后第二顶界面的深度,可以得到研究区域各个位置的第二厚度。将第二厚度减去第一厚度,可以得到所述研究区域的剥蚀量。具体地,可以根据剥蚀区两边残余的第二顶界面的趋势进行插值,从而得到连续的第二顶界面。如图3所示,4为内幕参考层。将内幕参考层4向上平移第一距离后,得到第二顶界面。由于内幕参考层4受到剥蚀,因此得到的第二顶界面是不连续的。需要对第二顶界面进行插值,以使第二顶界面变得连续。最终形成的连续的第二顶界面如图3中的4’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研究区域的底界面的深度、第一顶界面的深度和第二顶界面的深度,均基于相同的基准。例如,均以海平面的深度为基准。
一般地,对于研究区域的地层,无论该地层遭受到多么复杂和严重的剥蚀,但研究区域的底界面一般是存在的。因此,可以基于研究区域的底界面,获取该研究区域的剥蚀量。本申请实施例的确定剥蚀量方法,基于研究区域的底界面和平移后的内幕参考层获取该研究区域的剥蚀量,从而解决了沉积厚区和复杂断块情况下地层被剥蚀的剥蚀量确定问题,剥蚀量确定精度较高并且符合地质规律。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申请,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申请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

Claims (9)

1.一种确定剥蚀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研究区域的底界面和第一顶界面,并根据所述研究区域的底界面和第一顶界面确定所述研究区域的第一厚度;
从所述研究区域中选取第一厚度最大的位置;
从所述研究区域中选取内幕参考层,所述内幕参考层为所述研究区域中剥蚀面积最小的内幕层;
将所述内幕参考层向上平移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为第一厚度最大位置处内幕参考层与所述第一厚度最大位置处第一顶界面之间的距离;
根据所述研究区域的底界面和平移后的内幕参考层,获取所述研究区域的剥蚀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研究区域的底界面和平移后的内幕参考层,获取所述研究区域的剥蚀量,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研究区域的第二顶界面,所述第二顶界面为平移后的内幕参考层的顶界面;
根据所述第二顶界面和底界面确定所述研究区域的第二厚度;
根据所述第一厚度和所述第二厚度获取所述研究区域的剥蚀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顶界面和底界面确定所述研究区域的第二厚度,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顶界面的深度和所述底界面的深度,将所述底界面的深度减去所述第二顶界面的深度,得到第二厚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厚度和所述第二厚度获取所述研究区域的剥蚀量,具体包括:
将第二厚度减去第一厚度,得到所述研究区域的剥蚀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研究区域的底界面和第一顶界面确定所述研究区域的第一厚度,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研究区域的底界面的深度和第一顶界面的深度,将所述底界面的深度减去所述第一顶界面的深度,得到所述研究区域的第一厚度。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二顶界面和底界面确定所述研究区域的第二厚度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内幕参考曾受到剥蚀时,根据剥蚀区两边残余的第二顶界面的趋势对该第二顶界面进行差值。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研究区域的底界面和第一顶界面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研究区域的底界面受到剥蚀时,根据剥蚀区两边残余的底界面的趋势对该底界面进行差值。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研究区域中选取第一厚度最大的位置,具体包括:
将所述研究区域每个位置的第一厚度进行对比,以从中选取第一厚度最大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研究区域中选取内幕参考层,具体包括:
将所述研究区域的每个内幕层的剥蚀面积进行比较,选取剥蚀面积最小的内幕层作为内幕参考层。
CN201510386037.7A 2015-06-30 2015-06-30 一种确定剥蚀量的方法 Active CN1050932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86037.7A CN105093269B (zh) 2015-06-30 2015-06-30 一种确定剥蚀量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86037.7A CN105093269B (zh) 2015-06-30 2015-06-30 一种确定剥蚀量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93269A true CN105093269A (zh) 2015-11-25
CN105093269B CN105093269B (zh) 2018-05-04

Family

ID=54574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86037.7A Active CN105093269B (zh) 2015-06-30 2015-06-30 一种确定剥蚀量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9326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05157A (zh) * 2016-12-16 2018-06-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火成岩内幕断层解释方法
CN111009179A (zh) * 2019-10-23 2020-04-14 上海同继地质科技有限公司 剥蚀厚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1596353A (zh) * 2020-05-07 2020-08-2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25079A (en) * 1997-05-14 2000-09-26 Gas Research Institute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dual distance transducers to image behind an acoustically reflective layer
JP2009133633A (ja) * 2007-11-28 2009-06-18 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 時系列の物理量データの間において、特定の現象に対応して変化する物理量のみを抽出するために、当該特定の現象の発生する範囲の大きさを決定する方法
US8275550B2 (en) * 2009-04-03 2012-09-25 Chevron U.S.A. Inc. Method for target-oriented reverse time migration for prestack depth imaging
CN104122602A (zh) * 2014-07-31 2014-10-2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获取沉积盆地剥蚀厚度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25079A (en) * 1997-05-14 2000-09-26 Gas Research Institute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dual distance transducers to image behind an acoustically reflective layer
JP2009133633A (ja) * 2007-11-28 2009-06-18 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 時系列の物理量データの間において、特定の現象に対応して変化する物理量のみを抽出するために、当該特定の現象の発生する範囲の大きさを決定する方法
US8275550B2 (en) * 2009-04-03 2012-09-25 Chevron U.S.A. Inc. Method for target-oriented reverse time migration for prestack depth imaging
CN104122602A (zh) * 2014-07-31 2014-10-2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获取沉积盆地剥蚀厚度的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梁全胜 等: "根据地震资料恢复勘探新区地层剥蚀量", 《新疆石油地质》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05157A (zh) * 2016-12-16 2018-06-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火成岩内幕断层解释方法
CN111009179A (zh) * 2019-10-23 2020-04-14 上海同继地质科技有限公司 剥蚀厚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1009179B (zh) * 2019-10-23 2022-01-25 上海同继地质科技有限公司 剥蚀厚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1596353A (zh) * 2020-05-07 2020-08-2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93269B (zh) 2018-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qrawi et al. Geochemical characterisation, volumetric assessment and shale-oil/gas potential of the Middle Jurassic–Lower Cretaceous source rocks of NE Arabian Plate
Yielding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fault zones for reservoir modeling: An example from the Gullfaks field, northern North Sea
McGee et al. Geologic models and reservoir geometries of Auger Field, deepwater Gulf of Mexico
Smye et al. Lithology and reservoir properties of the Delaware Mountain Group of the Delaware Basin and implications for saltwater disposal and induced seismicity
CN105093269A (zh) 一种确定剥蚀量的方法
CN110656930B (zh) 一种基于岩性-物性分类的碎屑岩地层压力计算方法
Gibson et al. The Catcher, Varadero and Burgman fields, Block 28/9a, UK North Sea
Liu et al. The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 for Well Pattern Optimization of Heterogeneous Sandstone Reservoirs
Ward et al. Differential compaction over Late Miocene submarine channels in SE Brazil: Implications for trap formation
Kolenković et al. Regional capacity estimates for CO2 geological storage in deep saline aquifers–Upper Miocene sandstones in the SW part of the Pannonian basin
Clayton et al. Reservoir compartmentalization of a deep-water ooid fan, Happy Field, Permian Basin
Al-Hamad et al.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of heavy oil in Burgan Formation of North Kuwait
Ibragimov et al. Geology driven history match of Eastern Siberian halite cemented fluvial reservoir
Shumaker et al. Kinematic linkage between minibasin welds and extreme overpressure in the deepwater Gulf of Mexico
Mendoza et al. From Concept to Execution: A Successful Integrated Exploitation Philosophy
CN113885096A (zh) 高频层序划分与小层对比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Zunde et al. Iterative approach in obtaining the most reliable geological realization for reservoir simulation runs: Yamal-Nenets autonomous district gas field case study
Fieldman et al. Predicting large-scale reservoir architecture: application of data from shelf edge reservoirs in the Eastern Niger Delta
Curkan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of channel-belt strata, McMurray Formation, northeastern Alberta
Olagundoye et al. Seismic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Resistivity Modeling, and Dynamic Reservoir Model Simulations: Application for the Drilling of a High Angle Infill Well in the Mature AKPO Condensate Field in the Niger Delta Basin
Yu et al. Integration of Formation Pressure Data to Improve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and Reservoir Management in PL19-3 Oil Field, Bohai Bay
Berg et al. Next step in offshore heavy oil-Mariner reservoir development
Kumar et al. Key Insights from Production Data Analysis and Mechanistic Modeling of an Extra Heavy Oil Field
Castro et al. Integrated Reservoir Modeling On Heterogeneous Ordovician Sandstone Of IR-Fields, Murzuq Basin Libya, Helps Optimizing Field Development Plan And Reduce Uncertainty
CN110954951B (zh) 一种利用地震切片进行四级层序地层划分与识别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