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96353A - 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96353A
CN111596353A CN202010375990.2A CN202010375990A CN111596353A CN 111596353 A CN111596353 A CN 111596353A CN 202010375990 A CN202010375990 A CN 202010375990A CN 111596353 A CN111596353 A CN 1115963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denudation
sediment
convergence
de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7599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96353B (zh
Inventor
陈彬滔
杨丽莎
史忠生
赵伟
白洁
薛罗
马轮
王磊
史江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7599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963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96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963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963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963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1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seismic cross-sections or geostructu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4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ell-logg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1Analysis by combining or comparing a seismic data set with other data
    • G01V2210/616Data from specific type of measurement
    • G01V2210/6169Data from specific type of measurement using well-logg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的计算方法及装置,包括:根据目的层段的地震资料,进行目的层段的宏观沉积背景分析,确定目的层段沉积时期的沉积物的物源区、搬运区和汇聚区的平面位置;统计得到汇聚区中的沉积体平面面积和沉积体个数;统计得到汇聚区中的沉积体平均厚度;统计得到搬运区中的通道个数、搬运通道截面积和搬运通道延伸长度;确定物源区的剥蚀区面积和目的层段的剥蚀持续时长;计算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该方法实现了准确计算沉积物源区剥蚀速率,定量表征了沉积盆地物源区的剥蚀速率,有利于提高目的层段沉积时期古地貌恢复和古气候条件恢复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研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针对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的研究多侧重于定性分析,建立了不同气候条件下,不同母岩性质的物源区剥蚀速率相对大小关系,但由于沉积物源区无法复原、无法再现等问题,一直以来仅局限于定性的描述,均未能实现对沉积物源区剥蚀速率的定量表征。无法定量表征沉积物源区的剥蚀速率,将导致影响研究目的层段沉积时期古地貌恢复和古气候条件恢复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的计算方法,用以定量表征沉积盆地物源区的剥蚀速率,该方法包括:
根据目的层段的地震资料,进行目的层段的宏观沉积背景分析,确定目的层段沉积时期的沉积物的物源区、搬运区和汇聚区的平面位置;
根据目的层段的地震资料和汇聚区的平面位置,统计得到汇聚区中的沉积体平面面积和沉积体个数;
基于目的层段的测井资料的分析结果,统计得到汇聚区中的沉积体平均厚度;
基于地震资料和搬运区的平面位置,统计得到搬运区中的通道个数、搬运通道截面积和搬运通道延伸长度;
基于地震资料和物源区的平面位置,确定物源区的剥蚀区面积和目的层段的剥蚀持续时长;
根据汇聚区中的沉积体平面面积、沉积体个数和沉积体平均厚度,搬运区中的通道个数、搬运通道截面积和搬运通道延伸长度,以及物源区的剥蚀区面积和目的层段的剥蚀持续时长,计算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的计算装置,用以定量表征沉积盆地物源区的剥蚀速率,该装置包括:
位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目的层段的地震资料,进行目的层段的宏观沉积背景分析,确定目的层段沉积时期的沉积物的物源区、搬运区和汇聚区的平面位置;
第一参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目的层段的地震资料和汇聚区的平面位置,统计得到汇聚区中的沉积体平面面积和沉积体个数;
第二参数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目的层段的测井资料的分析结果,统计得到汇聚区中的沉积体平均厚度;
第三参数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地震资料和搬运区的平面位置,统计得到搬运区中的通道个数、搬运通道截面积和搬运通道延伸长度;
第四参数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地震资料和物源区的平面位置,确定物源区的剥蚀区面积和目的层段的剥蚀持续时长;
剥蚀速率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汇聚区中的沉积体平面面积、沉积体个数和沉积体平均厚度,搬运区中的通道个数、搬运通道截面积和搬运通道延伸长度,以及物源区的剥蚀区面积和目的层段的剥蚀持续时长,计算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的计算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也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上述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的计算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根据目的层段的地震资料,进行目的层段的宏观沉积背景分析,确定目的层段沉积时期的沉积物的物源区、搬运区和汇聚区的平面位置;根据目的层段的地震资料和汇聚区的平面位置,统计得到汇聚区中的沉积体平面面积和沉积体个数;基于目的层段的测井资料的分析结果,统计得到汇聚区中的沉积体平均厚度;基于地震资料和搬运区的平面位置,统计得到搬运区中的通道个数、搬运通道截面积和搬运通道延伸长度;基于地震资料和物源区的平面位置,确定物源区的剥蚀区面积和目的层段的剥蚀持续时长;根据汇聚区中的沉积体平面面积、沉积体个数和沉积体平均厚度,搬运区中的通道个数、搬运通道截面积和搬运通道延伸长度,以及物源区的剥蚀区面积和目的层段的剥蚀持续时长,计算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实现了准确计算沉积物源区剥蚀速率,定量表征了沉积盆地物源区的剥蚀速率,有利于提高目的层段沉积时期古地貌恢复和古气候条件恢复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的计算方法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具体应用实施中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的计算方法的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具体应用实施中物源区、搬运区、汇聚区关键参数数据统计样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具体应用实施中汇聚区沉积体面积定量统计说明图。
图5为本发明一具体应用实施中搬运区搬运通道类型识别版图。
图6为本发明一具体应用实施中搬运区搬运通道截面积定量统计说明图。
图7为本发明一具体应用实施中剥蚀区识别说明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的计算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的计算方法,用以定量表征沉积盆地物源区的剥蚀速率,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根据目的层段的地震资料,进行目的层段的宏观沉积背景分析,确定目的层段沉积时期的沉积物的物源区、搬运区和汇聚区的平面位置;
步骤102:根据目的层段的地震资料和汇聚区的平面位置,统计得到汇聚区中的沉积体平面面积和沉积体个数;
步骤103:基于目的层段的测井资料的分析结果,统计得到汇聚区中的沉积体平均厚度;
步骤104:基于地震资料和搬运区的平面位置,统计得到搬运区中的通道个数、搬运通道截面积和搬运通道延伸长度;
步骤105:基于地震资料和物源区的平面位置,确定物源区的剥蚀区面积和目的层段的剥蚀持续时长;
步骤106:根据汇聚区中的沉积体平面面积、沉积体个数和沉积体平均厚度,搬运区中的通道个数、搬运通道截面积和搬运通道延伸长度,以及物源区的剥蚀区面积和目的层段的剥蚀持续时长,计算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
由图1所示流程可以得知,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根据目的层段的地震资料,进行目的层段的宏观沉积背景分析,确定目的层段沉积时期的沉积物的物源区、搬运区和汇聚区的平面位置;根据目的层段的地震资料和汇聚区的平面位置,统计得到汇聚区中的沉积体平面面积和沉积体个数;基于目的层段的测井资料的分析结果,统计得到汇聚区中的沉积体平均厚度;基于地震资料和搬运区的平面位置,统计得到搬运区中的通道个数、搬运通道截面积和搬运通道延伸长度;基于地震资料和物源区的平面位置,确定物源区的剥蚀区面积和目的层段的剥蚀持续时长;根据汇聚区中的沉积体平面面积、沉积体个数和沉积体平均厚度,搬运区中的通道个数、搬运通道截面积和搬运通道延伸长度,以及物源区的剥蚀区面积和目的层段的剥蚀持续时长,计算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实现了准确计算沉积物源区剥蚀速率,定量表征了沉积盆地物源区的剥蚀速率,有利于提高目的层段沉积时期古地貌恢复和古气候条件恢复的准确性。
具体实施时,首先获取目的层段的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根据目的层段的地震资料,进行目的层段的宏观沉积背景分析,确定目的层段沉积时期的沉积物的物源区、搬运区和汇聚区的平面位置。
根据目的层段的地震资料和汇聚区的平面位置,统计得到汇聚区中的沉积体平面面积和沉积体个数。具体实施时,根据目的层段的地震资料和汇聚区的平面位置,基于均方根振幅属性异常的地震特征,统计得到汇聚区中的沉积体平面面积和沉积体个数。
接着,基于目的层段的测井资料的分析结果,统计得到汇聚区中的沉积体平均厚度。
得到汇聚区中的沉积体平均厚度后,基于地震资料和搬运区的平面位置,统计得到搬运区中的通道个数、搬运通道截面积和搬运通道延伸长度。
基于地震资料和物源区的平面位置,确定物源区的剥蚀区面积和目的层段的剥蚀持续时长。具体实施时,基于地震资料和物源区的平面位置,根据地震剖面上存在削减现象的特征,确定物源区的剥蚀区面积;根据目的层段的综合地层柱状图,结合地质年代,确定目的层段的沉积持续时长,根据目的层段的沉积持续时长确定目的层段的剥蚀持续时长。其中,综合地层柱状图是指按一定比例尺和图例综合反映测区内地层层序、厚度、岩性特征和区域地质发展史的柱状剖面图。
确定物源区的剥蚀区面积和目的层段的剥蚀持续时长后,根据汇聚区中的沉积体平面面积、沉积体个数和沉积体平均厚度,搬运区中的通道个数、搬运通道截面积和搬运通道延伸长度,以及物源区的剥蚀区面积和目的层段的剥蚀持续时长,计算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具体实施时,按照如下公式计算:
Figure BDA0002480069360000051
其中,EV表示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tn表示搬运区中的通道个数;1≤i≤tn表示通道编号;TPi表示第i个搬运通道截面积,TLi表示第i个搬运通道延伸长度;sn表示汇聚区中的沉积体个数;1≤j≤sn表示沉积体编号;SCj表示第j个沉积体平面面积;STj表示第j个沉积体平均厚度;ES表示物源区的剥蚀区面积;T表示目的层段的剥蚀持续时长。
下面给出一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如何计算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本例应用于某油田的研究层段J,具体的实施流程如图2所示,包括:
S11:基于研究区内研究层段的宏观沉积背景分析,确定研究层段沉积时期的沉积物物源区、搬运区、汇聚区平面位置;本例对某油田研究层段J的宏观沉积背景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沉积物物源区、搬运区、汇聚区的平面位置,如图3所示。
S12:基于均方根振幅属性异常的地震特征,统计汇聚区关键参数,包括沉积体平面面积Sc和沉积体个数Sn。本实施例中基于研究层段J的均方根振幅属性异常地震特征,如图4所示,定量统计出汇聚区的沉积体个数Sn为3,沉积体I平面面积Sc1为600km2,沉积体II平面面积Sc2为400km2,沉积体III平面面积Sc3为112km2
S13:基于测井数据分析结果,统计汇聚区关键参数:沉积体平均厚度St。本实施例中基于15口探井的研究层段J的测井数据分析结果,定量统计出汇聚区的沉积体I的平均厚度St1为60m,沉积体II的平均厚度St2为80m,沉积体III的平均厚度St3为100m。
S14:基于下切-充填的地震相特征,识别搬运区的通道类型。基于地震资料,以搬运通道类型为约束,统计搬运区关键参数通道个数Tn、搬运通道截面积Tp、搬运通道延伸长度Tl。本实施例中,基于盆缘区地震剖面的下切-充填地震相特征,识别出两类四种典型搬运通道类型,下切谷型(包括V型、U型、W型)和断槽型,如图5所示。基于地震资料,以搬运通道类型为约束,如图6所示,统计出搬运区通道个数Tn为3个,其中搬运通道I(包括5个次级搬运通道)的总截面积Tp1为2.2km2,搬运通道延伸长度Tl1为16km;搬运通道II(包括10个次级搬运通道)的总截面积Tp2为1.0km2,搬运通道延伸长度Tl2为12km;搬运通道III(包括5个次级搬运通道)的总截面积Tp2为1.2km2,搬运通道延伸长度Tl1为8km。
S15:基于地震剖面上存在削减现象的特征,确定物源区的剥蚀区面积Es。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基于地震剖面上所识别的削减地震反射特征的分布范围,确定物源区的剥蚀区总面积Es为740km2
S16:基于研究层段的综合地质柱状图,结合地质年代表,确定研究层段的沉积持续时长T0,由于剥蚀与沉积的持续时长相同,故剥蚀持续时长T等于沉积持续时长T0。本实施例中,以研究层段的综合地质柱状图和地质年代表为基础,明确研究层段J沉积的起始时间为23.03Ma,结束时间为15.97Ma,故研究层段J的沉积持续时长T0为7.06Ma,因剥蚀与沉积的持续时长相同,故剥蚀持续时长T为7.06Ma。
S17:计算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基于物质守恒原理,剥蚀区的沉积物质量ME=搬运区的沉积物质量MT+汇聚区的沉积物质量MS,考虑到剥蚀、搬运、汇聚过程中,沉积物密度基本不变,上式可表示为剥蚀区的沉积物体积VE=搬运区的沉积物体积VT+汇聚区的沉积物体积VS。而VE=Es×T×Ev,Es为剥蚀区面积,T为剥蚀持续时长;
Figure BDA0002480069360000061
TPi表示第i个搬运通道截面积,TLi表示第i个搬运通道延伸长度,tn=Tn,表示搬运区中的通道个数;
Figure BDA0002480069360000062
SCj表示第j个沉积体平面面积;STj表示第j个沉积体平均厚度,sn=Sn,表示汇聚区中的沉积体个数。由于VE=VT+VS,即
Figure BDA0002480069360000071
则剥蚀速率
Figure BDA0002480069360000072
本实施例中,剥蚀速率为:
Figure BDA0002480069360000073
上述具体应用的实施仅为举例,其余实施方式不再一一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的计算装置,由于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的计算装置所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的计算方法相似,因此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的计算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的计算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具体结构如图8所示:
位置确定模块801,用于根据目的层段的地震资料,进行目的层段的宏观沉积背景分析,确定目的层段沉积时期的沉积物的物源区、搬运区和汇聚区的平面位置;
第一参数确定模块802,用于根据目的层段的地震资料和汇聚区的平面位置,统计得到汇聚区中的沉积体平面面积和沉积体个数;
第二参数确定模块803,用于基于目的层段的测井资料的分析结果,统计得到汇聚区中的沉积体平均厚度;
第三参数确定模块804,用于基于地震资料和搬运区的平面位置,统计得到搬运区中的通道个数、搬运通道截面积和搬运通道延伸长度;
第四参数确定模块805,用于基于地震资料和物源区的平面位置,确定物源区的剥蚀区面积和目的层段的剥蚀持续时长;
剥蚀速率计算模块806,用于根据汇聚区中的沉积体平面面积、沉积体个数和沉积体平均厚度,搬运区中的通道个数、搬运通道截面积和搬运通道延伸长度,以及物源区的剥蚀区面积和目的层段的剥蚀持续时长,计算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
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参数确定模块802具体用于:根据目的层段的地震资料和汇聚区的平面位置,基于均方根振幅属性异常的地震特征,统计得到汇聚区中的沉积体平面面积和沉积体个数。
具体实施例中,第四参数确定模块805具体用于:
基于地震资料和物源区的平面位置,根据地震剖面上存在削减现象的特征,确定物源区的剥蚀区面积;
根据目的层段的综合地层柱状图,结合地质年代,确定目的层段的沉积持续时长,根据目的层段的沉积持续时长确定目的层段的剥蚀持续时长。
具体实施例中,剥蚀速率计算模块806具体用于:
按照如下公式,根据汇聚区中的沉积体平面面积、沉积体个数和沉积体平均厚度,搬运区中的通道个数、搬运通道截面积和搬运通道延伸长度,以及物源区的剥蚀区面积和目的层段的剥蚀持续时长,计算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
Figure BDA0002480069360000081
其中,EV表示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tn表示搬运区中的通道个数;1≤i≤tn表示通道编号;TPi表示第i个搬运通道截面积,TLi表示第i个搬运通道延伸长度;sn表示汇聚区中的沉积体个数;1≤j≤sn表示沉积体编号;SCj表示第j个沉积体平面面积;STj表示第j个沉积体平均厚度;ES表示物源区的剥蚀区面积;T表示目的层段的剥蚀持续时长。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的计算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上述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的计算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的计算方法及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根据目的层段的地震资料,进行目的层段的宏观沉积背景分析,确定目的层段沉积时期的沉积物的物源区、搬运区和汇聚区的平面位置;根据目的层段的地震资料和汇聚区的平面位置,统计得到汇聚区中的沉积体平面面积和沉积体个数;基于目的层段的测井资料的分析结果,统计得到汇聚区中的沉积体平均厚度;基于地震资料和搬运区的平面位置,统计得到搬运区中的通道个数、搬运通道截面积和搬运通道延伸长度;基于地震资料和物源区的平面位置,确定物源区的剥蚀区面积和目的层段的剥蚀持续时长;根据汇聚区中的沉积体平面面积、沉积体个数和沉积体平均厚度,搬运区中的通道个数、搬运通道截面积和搬运通道延伸长度,以及物源区的剥蚀区面积和目的层段的剥蚀持续时长,计算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实现了准确计算沉积物源区剥蚀速率,定量表征了沉积盆地物源区的剥蚀速率,有利于提高目的层段沉积时期古地貌恢复和古气候条件恢复的准确性。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目的层段的地震资料,进行目的层段的宏观沉积背景分析,确定目的层段沉积时期的沉积物的物源区、搬运区和汇聚区的平面位置;
根据目的层段的地震资料和汇聚区的平面位置,统计得到汇聚区中的沉积体平面面积和沉积体个数;
基于目的层段的测井资料的分析结果,统计得到汇聚区中的沉积体平均厚度;
基于地震资料和搬运区的平面位置,统计得到搬运区中的通道个数、搬运通道截面积和搬运通道延伸长度;
基于地震资料和物源区的平面位置,确定物源区的剥蚀区面积和目的层段的剥蚀持续时长;
根据汇聚区中的沉积体平面面积、沉积体个数和沉积体平均厚度,搬运区中的通道个数、搬运通道截面积和搬运通道延伸长度,以及物源区的剥蚀区面积和目的层段的剥蚀持续时长,计算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目的层段的地震资料和汇聚区的平面位置,统计得到汇聚区中的沉积体平面面积和沉积体个数,包括:
根据目的层段的地震资料和汇聚区的平面位置,基于均方根振幅属性异常的地震特征,统计得到汇聚区中的沉积体平面面积和沉积体个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地震资料和物源区的平面位置,确定物源区的剥蚀区面积和目的层段的剥蚀持续时长,包括:
基于地震资料和物源区的平面位置,根据地震剖面上存在削减现象的特征,确定物源区的剥蚀区面积;
根据目的层段的综合地层柱状图,结合地质年代,确定目的层段的沉积持续时长,根据目的层段的沉积持续时长确定目的层段的剥蚀持续时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公式,根据汇聚区中的沉积体平面面积、沉积体个数和沉积体平均厚度,搬运区中的通道个数、搬运通道截面积和搬运通道延伸长度,以及物源区的剥蚀区面积和目的层段的剥蚀持续时长,计算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
Figure FDA0002480069350000021
其中,EV表示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tn表示搬运区中的通道个数;1≤i≤tn表示通道编号;TPi表示第i个搬运通道截面积,TLi表示第i个搬运通道延伸长度;sn表示汇聚区中的沉积体个数;1≤j≤sn表示沉积体编号;SCj表示第j个沉积体平面面积;STj表示第j个沉积体平均厚度;ES表示物源区的剥蚀区面积;T表示目的层段的剥蚀持续时长。
5.一种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的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位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目的层段的地震资料,进行目的层段的宏观沉积背景分析,确定目的层段沉积时期的沉积物的物源区、搬运区和汇聚区的平面位置;
第一参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目的层段的地震资料和汇聚区的平面位置,统计得到汇聚区中的沉积体平面面积和沉积体个数;
第二参数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目的层段的测井资料的分析结果,统计得到汇聚区中的沉积体平均厚度;
第三参数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地震资料和搬运区的平面位置,统计得到搬运区中的通道个数、搬运通道截面积和搬运通道延伸长度;
第四参数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地震资料和物源区的平面位置,确定物源区的剥蚀区面积和目的层段的剥蚀持续时长;
剥蚀速率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汇聚区中的沉积体平面面积、沉积体个数和沉积体平均厚度,搬运区中的通道个数、搬运通道截面积和搬运通道延伸长度,以及物源区的剥蚀区面积和目的层段的剥蚀持续时长,计算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目的层段的地震资料和汇聚区的平面位置,基于均方根振幅属性异常的地震特征,统计得到汇聚区中的沉积体平面面积和沉积体个数。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参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地震资料和物源区的平面位置,根据地震剖面上存在削减现象的特征,确定物源区的剥蚀区面积;
根据目的层段的综合地层柱状图,结合地质年代,确定目的层段的沉积持续时长,根据目的层段的沉积持续时长确定目的层段的剥蚀持续时长。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剥蚀速率计算模块具体用于:
按照如下公式,根据汇聚区中的沉积体平面面积、沉积体个数和沉积体平均厚度,搬运区中的通道个数、搬运通道截面积和搬运通道延伸长度,以及物源区的剥蚀区面积和目的层段的剥蚀持续时长,计算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
Figure FDA0002480069350000031
其中,EV表示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tn表示搬运区中的通道个数;1≤i≤tn表示通道编号;TPi表示第i个搬运通道截面积,TLi表示第i个搬运通道延伸长度;sn表示汇聚区中的沉积体个数;1≤j≤sn表示沉积体编号;SCj表示第j个沉积体平面面积;STj表示第j个沉积体平均厚度;ES表示物源区的剥蚀区面积;T表示目的层段的剥蚀持续时长。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CN202010375990.2A 2020-05-07 2020-05-07 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5963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75990.2A CN111596353B (zh) 2020-05-07 2020-05-07 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75990.2A CN111596353B (zh) 2020-05-07 2020-05-07 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96353A true CN111596353A (zh) 2020-08-28
CN111596353B CN111596353B (zh) 2022-06-03

Family

ID=72189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75990.2A Active CN111596353B (zh) 2020-05-07 2020-05-07 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9635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27355A (zh) * 2020-10-28 2021-02-05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基于源-汇系统的古地貌恢复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74334A (ja) * 2004-03-24 2005-10-06 Umahara Midori 地層の浸食速度測定方法
US20060015260A1 (en) * 2004-06-30 2006-01-19 Roland Masson Method of simulating the sedimentary deposition in a basin respecting the thicknesses of the sedimentary sequences
CN105093269A (zh) * 2015-06-30 2015-11-2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确定剥蚀量的方法
CN105204069A (zh) * 2014-06-27 2015-12-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层剥蚀量恢复方法
CN107490810A (zh) * 2017-08-17 2017-12-1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基于风场、物源、盆地系统的储集砂体预测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74334A (ja) * 2004-03-24 2005-10-06 Umahara Midori 地層の浸食速度測定方法
US20060015260A1 (en) * 2004-06-30 2006-01-19 Roland Masson Method of simulating the sedimentary deposition in a basin respecting the thicknesses of the sedimentary sequences
CN105204069A (zh) * 2014-06-27 2015-12-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层剥蚀量恢复方法
CN105093269A (zh) * 2015-06-30 2015-11-2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确定剥蚀量的方法
CN107490810A (zh) * 2017-08-17 2017-12-1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基于风场、物源、盆地系统的储集砂体预测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HUNLI LI ET AL.: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ARCHITECTURE ELEMENTS AND THEIR RESPONSE TO BASE-LEVEL CHANGE IN A SANDY BRAIDED FLUVIAL SYSTEM AT A MOUNTAIN FRONT", 《JOURNAL OF SEDIMENTARY RESEARCH》 *
何江湖等: "湿润亚热带典型白云岩流域的化学剥蚀速率—以贵州施秉黄洲河流域为例", 《地球与环境》 *
李勇等: "剥蚀 - 沉积体系中剥蚀量与沉积通量的定量对比研究—以岷江流域为例", 《地质学报》 *
陈彬滔等: "古潜山周缘滩坝沉积模式与岩性油藏勘探实践—以南苏丹 Melut 盆地 Ruman 地区 Galhak 组为例", 《岩性油气藏》 *
韩用兵等: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沙四段和孔店组地层剥蚀厚度恢复", 《高校地质学报》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27355A (zh) * 2020-10-28 2021-02-05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基于源-汇系统的古地貌恢复方法
CN112327355B (zh) * 2020-10-28 2024-02-06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基于源-汇系统的古地貌恢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96353B (zh) 2022-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hamo et al. Linear spatial interpolation and analysis of annual average daily traffic data
Berti et al. Prediction of debris flow inundation areas using empirical mobility relationships
Lehning et al. A comprehensive GIS-based modeling approach for predicting nutrient loads in watersheds
Ge et al. An efficient sensitivity analysis approach for computationally expensive microscopic traffic simulation models
Alshibani et al. Productivity based method for forecasting cost & time of earthmoving operations using sampling GPS data.
Meng et al. 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 approach for predicting drivers’ merging behavior in short-term work zone merging areas
CN105158796B (zh) 确定toc含量的方法和装置
Parker et al. Automatic delineation of functional river reach boundaries for riv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CN103714390A (zh) 一种油气圈闭组合勘探优化方法
CN111596353B (zh) 沉积盆地物源区剥蚀速率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Abdelaty et al. Barriers to implementing data-driven pavement treat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process
Eaton et al. Percentile-based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analysis tools (GSDtools)–estimating confidence limits and hypothesis tests for comparing two samples
Fernandez et al. WATGIS: A GIS–BASED LUMPED PARAMETER WATER QUALITY MODEL
Collins et al. Horizontal and radial collector wells: simple tools for a complex problem
Wathen et al.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the activity of within-reach sediment storage in a small gravel-bed river using transit time and response time
CN108073744A (zh) 基于地质统计学的浊积扇推进距离预测方法
Rhee et al. Modeling erosion from unpaved forest roads at various levels of geometric detail using the WEPP model
Li et al. Automatic coal mine roof rating calculation using machine learning
McAlpin et al. Uncertainty for the ISSDOTV2 bedload measurement method
Abdel-Aziz Prediction of bed profile in the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direction in Aswan High Dam Reservoir
Koltun Trends in environmental, anthropogenic, and water-quality characteristics in the upper White River Basin, Indiana
Spławińska The problem of imputation of the missing data from the continuous counts of road traffic
CN113009577B (zh) 一种低幅构造校正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Griffiths et al. Inaccuracies in sediment budgets arising from estimations of tributary sediment inputs: An example from a monitoring network on the Southern Colorado Plateau
Serigos Bayesian estimation of finite mixture roughness mod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