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94453A - 检测构件、感测装置和地震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检测构件、感测装置和地震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94453A
CN110794453A CN201911093131.8A CN201911093131A CN110794453A CN 110794453 A CN110794453 A CN 110794453A CN 201911093131 A CN201911093131 A CN 201911093131A CN 110794453 A CN110794453 A CN 1107944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accommodating cavity
shell
cover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9313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焱凯
李中强
谢桂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eep Chuang Valley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eep Chuang Valley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eep Chuang Valley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eep Chuang Valley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9313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944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7944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944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16Receiving elements for seismic signals;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receiving elements
    • G01V1/18Receiving elements, e.g. seismometer, geophone or torque detectors, for localised single point measur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16Receiving elements for seismic signals;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receiving elements
    • G01V1/20Arrangements of receiving elements, e.g. geophone patter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构件、感测装置以及地震检测系统。所述检测构件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形成有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形成有开孔,所述第一壳体还设有第一固定部;模数转换组件,所述模数转换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形成有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壳体还设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可拆卸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互固定;以及传感器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并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开孔与所述模数转换组件电性连接。本发明旨在保证检测构件(传感探头)的检测的精确度,并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检测构件、感测装置和地震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构件、感测装置和地震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地表下的运动(地壳运动)或地表上的作业活动(矿石开采等活动),大地一般会发出一定的振动或者信号,收集这些信号并进行分析有助于人类对地面运动进行了解。一般的,会利用传感探头采集大地的运动参数信息。
示例性技术中,传感探头为了提高检测的精准度,一般会通过设置保护结构,保证内部电子元器件不被外界环境干扰。而设置保护结构会导致内部电子元器件在损坏时,需要打开整个保护结构,从而对内部的电子元器件进行更换,降低了工作效率。
以上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为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构件,旨在保证检测构件(传感探头)的检测的精确度,并提高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构件,所述检测构件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形成有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形成有开孔,所述第一壳体还设有第一固定部;
模数转换组件,所述模数转换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形成有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壳体还设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配合,以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互固定;以及
传感器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并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开孔与所述模数转换组件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筒体和盖体,所述开孔设置于筒体的一端,所述开孔的孔口设置有第一端子,所述传感器组件具有伸出所述第二容置腔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互固定,以使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相互固定,所述盖体盖合于所述筒体远离所述开孔的一端,所述筒体和所述盖体共同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容置腔;
所述检测构件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屏蔽盒和设置于所述屏蔽盒内的主控板,所述屏蔽盒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并连接于所述盖体的内侧,所述模数转换组件与所述主控板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盖体包括支撑盖和密封盖,所述支撑盖盖合于所述筒体远离所述开孔的一端,并抵接所述筒体的内壁,所述屏蔽盒连接于所述支撑盖的内侧,所述密封盖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盖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支撑盖和所述筒体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将所述支撑盖与所述筒体的间隙密封;
且/或,所述主控板还设置有用于无线传输的无线传输装置;
且/或,所述检测构件还设置有用于与外部环境信号连接的传输线缆,所述传输线缆穿设于所述盖体。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感测装置,所述感测装置包括安装架和检测构件,所述检测构件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形成有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形成有开孔,所述第一壳体还设有第一固定部;
模数转换组件,所述模数转换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形成有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壳体还设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配合,以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互固定;以及
传感器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并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开孔与所述模数转换组件电性连接,所述安装架具有安装孔,所述检测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孔。
可选地,所述安装架包括安装本体,所述安装孔贯穿设置于所述安装本体,所述检测构件插接固定于所述安装孔;
所述安装架还包括至少三第一安装杆,至少三所述第一安装杆连均接于所述安装本体,并沿所述支撑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安装架还包括第二安装杆,所述第二安装杆的两端连接于两所述第一安装杆的自由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杆与所述安装本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杆与所述第一安装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杆和/或所述第二安装杆为可伸缩杆体;
且/或,所述第二安装杆包括第一伸缩杆段、第二伸缩杆段和连接杆段,所述第一伸缩杆段和所述第二伸缩杆段的一端分别与一所述第一安装杆的自由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段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伸缩杆段和第二伸缩杆段的自由端;
且/或,所述第二安装杆的数量为多个,每一所述第二安装杆的两端均连接于两第一安装杆的自由端。
可选地,所述检测构件还设置有天线收发装置,所述第一壳体还设有显露于外表面的第三端子,所述安装本体还设置有第四端子,所述第四端子连接于部分第一安装杆和/或第二安装杆,所述检测构件插接于所述安装孔,以使所述第三端子和所述第四端子电性连接;
且/或,在具有所述第一安装杆和所述第二安装杆时,所述第一安装杆和/或所述第二安装杆可用于收发天线信号。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地震检测系统,所述地震检测系统包括多个检测构件,所述检测构件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形成有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形成有开孔,所述第一壳体还设有第一固定部;
模数转换组件,所述模数转换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形成有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壳体还设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配合,以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互固定;以及
传感器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并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开孔与所述模数转换组件电性连接,多个所述检测构件相互间隔设置;
或者,包括多个感测装置,所述感测装置包括安装架和检测构件,所述检测构件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形成有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形成有开孔,所述第一壳体还设有第一固定部;
模数转换组件,所述模数转换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形成有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壳体还设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配合,以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互固定;以及
传感器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并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开孔与所述模数转换组件电性连接,所述安装架具有安装孔,所述检测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孔。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具有第一容置腔的第一壳体和具有第二容置腔的第二壳体,并将模数转换组件设置在第一容置腔,将传感器组件设置在第二容置腔,当需要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固定时,通过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相互固定连接,使得模数转换组件通过开孔与传感器组件电性连接,当需要对检测构件内部的电子元器件进行调整或维修时,将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相互分离,从而使得可以单独对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内的部件操作,对于不需要调整的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内的装置,只需要直接与另一对应的壳体(第二壳体或第一壳体)进行装配,即可重新使用检测构件,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涉及的检测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涉及的检测构件沿A-A向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C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涉及的检测构件的第一壳体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涉及的检测构件的第二壳体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涉及的感测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涉及的感测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涉及的安装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涉及的感测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涉及的感测装置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安装本体一实施例的截面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265722950000051
Figure BDA0002265722950000061
本发明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申请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出一种检测构件100,旨在保证检测构件100(传感探头)的检测的精确度,并提高工作效率,在一实施例中,传感探头即为电磁传感探头。
下面将对本申请检测构件100的具体结构进行介绍:
参照图1至图6,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构件100包括:
第一壳体10,所述第一壳体10形成有第一容置腔11,所述第一容置腔11形成有开孔,所述第一壳体10还设有第一固定部;
模数转换组件20,所述模数转换组件20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11;
第二壳体30,所述第二壳体30形成有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壳体30还设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可拆卸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30相互固定;以及
传感器组件40,所述传感器组件40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并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开孔与所述模数转换组件20电性连接。
在需要使用电磁传感探头时,将电磁传感探头安置于地面,从而电磁传感探头可以通过传感器组件40感测周围的信号(可以包括电磁信号或者其他的信号)。
以及,在一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光电转换构件为检测构件100进行供电,光电转换构件11是指能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构件,即太阳能光电构件,其原理为太阳光照在半导体p-n结上,形成新的空穴-电子对,在p-n结电场的作用下,空穴由p区流向n区,电子由n区流向p区,接通电路后就形成电流,即光电效应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可以理解的是,进一步可以设置电源管理器,电源管理器21用于控制储能构件和光电转换构件11的电能连接。以及,该储能构件可以为锂电池组。该电源管理器21通过与中控系统的连接接收控制代码,对连接的周边设备电源进行定时、延时、控制时序的开关,起到对周边连接设备的管理和保护作用。
下面以检测构件100呈竖直状态安置介绍检测构件100,该检测构件100的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的形状大致为圆形柱状体设置,在等同的周长下,圆形具有较大的面积,将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的形状设置为圆形柱状体可以使得第一容置腔11和第二容置腔的体积较大,便于电子元器件的安装。该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的材质可以采用金属(金属的材质可选择不锈钢材料、铝质材料,铝合金材料、铜质材料、铜合金材料、铁质材料、铁合金材料等)、塑料(塑料可选择硬质塑料,如ABS、POM、PS、PMMA、PC、PET、PBT、PPO等),以及其他合金材料等。或者采用金属材料和塑料的混合,只要能较好地提高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的稳定即可。如此,更加有利于提升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的设置稳定性,从而有效提升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的实用性、可靠性、及耐久性。模数转换组件20可以为模数转换器,模数转换器(简称a/d转换器或adc,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通常是指一个将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的电子元件,其具有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电路,具体的,用是将时间连续、幅值也连续的模拟量转换为时间离散、幅值也离散的数字信号,从而便于后续的数字信号的处理。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具有第一容置腔11的第一壳体10和具有第二容置腔的第二壳体30,并将模数转换组件20设置在第一容置腔11,将传感器组件40设置在第二容置腔,当需要将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相互固定时,通过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相互固定连接,使得模数转换组件20通过开孔和第二开孔与传感器组件40电性连接,当需要对检测构件100内部的电子元器件进行调整或维修时,将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相互分离,从而使得可以单独对第一壳体10和/或第二壳体30内的部件操作,对于不需要调整的第一壳体10或第二壳体30内的装置,只需要直接与另一对应的壳体(第二壳体30或第一壳体10)进行装配,即可重新使用检测构件100,提高了工作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以使得在一个壳体中限定的凹槽接纳由另一个壳体限定的突出部(该凸出部可以为梯形设置),或反之亦然。当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不耦接在一起时,第一和第二壳体30可以彼此分离并且不同。第一或第二壳体30中的一个可以包括和/或限定插入类型的连接器,并且第一或第二壳体30的另一个可以包括和/或限定插孔类型的连接器。
参照图2、图4、图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10包括筒体12和盖体13,所述开孔设置于筒体12的一端,所述开孔的孔口设置有第一端子112,所述传感器组件40具有伸出所述第二容置腔的第二端子41,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互固定,以使所述第一端子112和所述第二端子41相互固定,所述盖体13盖合于所述筒体12远离所述开孔的一端,所述筒体12和所述盖体13共同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容置腔11;
所述检测构件100还包括控制组件50,所述控制组件50包括屏蔽盒51和设置于所述屏蔽盒51内的主控板52,所述屏蔽盒51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11并连接于所述盖体13的内侧,所述模数转换组件20与所述主控板52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筒体12和盖体13,从而可以便于模数转换组件20安装于第一容置腔11内。该筒体12两端中的一端可以通过封堵板16封堵,进而在封堵板16设置开孔,以便于承载孔口的第一端子112,另一端通过设置盖体13封堵。进一步通过设置第一端子112和第二端子41,使得传感器组件40和模数转换组件20在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相互连接时,能够电性连接,便于数据信号的传输。以及设置位于第一容置腔11的控制组件50,可以便于对数据进行传输或者处理,提高了传感器的工作效率。
参照图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13包括支撑盖131和密封盖132,所述支撑盖131盖合于所述筒体12远离所述开孔的一端,并抵接所述筒体12的内壁,所述屏蔽盒51连接于所述支撑盖131的内侧,所述密封盖132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盖131的外侧。设置支撑盖131用于对安装于第一容置腔11内的部件进行支撑,提高安装于第一容置腔11内的部件的安装稳定性。该支撑盖131设有朝向第一容置腔11延伸的支撑柱,该支撑柱设置有支撑板15,传感器组件40还包括连接件90,该连接件90连接屏蔽盒51和支撑板15。在一实施例中,屏蔽盒51设置有第一连通孔,支撑板15设置有第二连通孔,连接件90穿过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将屏蔽盒51与支撑板15固定连接。在一实施例中,连接件90为柔性结构,定义连接件90具有延其长度方向的轴向和沿其宽度方向的径向,该连接件90径向上的宽度,自轴向上的两端向中间逐渐减小,且连接件90的中部凹陷形成卡接槽,从而在需要安装时,先将连接件90的一端插接于屏蔽盒51的第一连通孔,使得卡接槽卡接于连通孔的孔壁,再将连接件90的另一端插接于支撑板15的第二连通孔,并使第二连通孔的孔壁卡持在卡持槽内,从而实现支撑板15和屏蔽盒51的相互固定。可以理解的是,该连接部还可以设置延其长度方向贯穿的过线孔,使得屏蔽盒51内部的电子元器件可以通过该过线孔进行过线进而与屏蔽盒51外部连通。以及,支撑盖131还可以设置法兰结构17,并在法兰结构17设置螺纹孔,以及在筒体12也设置螺纹孔,进而通过螺栓将支撑盖131和筒体12固定。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密封盖132可以包括顶板和连接于顶板的侧板,在密封盖132与支撑盖131配合时,侧板可以卡接于支撑盖131的外侧,从而使得二者相互固定。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壳体30内还可以设置柔性缓冲结构31,柔性缓冲结构31固定于第二容置腔的腔壁,从而在传感器组件40安装于第二容置腔时,柔性缓冲结构31可以为传感器组件40缓冲,防止传感器组件40损坏。该柔性缓冲结构40具体可以为EVC片。以及,密封盖132还设有供传输线缆70穿过的过线孔,该过线孔还可以套接有防水接头80,从而防止外部异物进入检测构件100内部。
参照图3、图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盖131和所述筒体12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密封圈60,所述密封圈60将所述支撑盖131与所述筒体12的间隙密封;设置密封圈60可以防止外部异物(固态异物灰尘,物屑等,液态异物水滴等)进入第一容置腔11,提高了检测构件100的工作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形成有安装空间,第二壳体30的部分套接于第一壳体10,并位于所述安装空间,该安装空间由封堵板16和部分筒体12围合形成,此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可以为设置在第一壳体10上的第一螺纹副(设置于安装空间处筒体12的内壁),第二固定部可以为第二壳体30上的第二螺纹副(设置于第二壳体30的外壁),通过第一螺纹副和第二螺纹副的螺纹连接使得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可拆卸连接。在其它示例中,混合或雌雄同体类型的连接器可以用来将第一和第二壳体30可移除地耦接在一起。该第二壳体30还设有密封板32,从而保证传感器组件40密封于第二容置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控板52还设置有用于无线传输的无线传输装置;该无线传输装置可以为蓝牙模块或者天线模块或者4G模块(具有第四代移动通信的集成模块)或者5G模块(具有第五代移动通信的集成模块),设置无线传输装置可以使得电磁传感探头将探测到的数据或传输,避免用户需要将电磁传感探头收集才能采集数据,提高了数据的采集效率。并且避免收集电磁传感探头时有可能会损坏电磁传感探头,提高电磁传感探头的稳定性和使用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构件100还设置有用于与外部环境信号连接的传输线缆70,所述传输线缆70穿设于所述盖体13。设置传输线缆70可以使得检测构件100的检测数据可以稳定传输。可以理解的是,设置传输线缆70时,可以在盖体13设置贯穿孔,并进一步穿过连接件90的孔,从而实现传输线缆70的连接。
参照图7至图1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感测装置1000,所述感测装置1000包括安装架200和检测构件100,所述安装架200具有安装孔211,所述检测构件100安装于所述安装孔211。通过设置安装架200对检测构件100进行安装固定,从而使得检测构件100的检测稳定性,提高工作效率。由于本感测装置10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参照图7至图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200包括安装本体210,所述安装孔211贯穿设置于所述安装本体210,所述检测构件100插接固定于所述安装孔211;
所述安装架200还包括至少三第一安装杆220,至少三所述第一安装杆220连均接于所述安装本体210,并沿所述支撑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中,安装本体210具有环形主体,并且延其环形主体的周向设置有至少三连接部,一连接部可以与一第一安装杆220铰接设置,从而使得第一安装杆220在复杂地形时,可以相对安装本体210转动,保证安装架200较好的固定效果。可以理解的是,每两连接部之间的距离是相同的,从而使得第一安装杆220均匀设置,保证支撑的稳定性,提高检测构件100的检测稳定性,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均呈长条形设置,第一壳体10径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二壳体30径向上的宽度,从而在安置检测构件100时,将第二壳体30插接于安装孔211,从而安装孔211卡住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的连接处,使得检测构件100固定于安装架200。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200还包括第二安装杆230,所述第二安装杆230的两端连接于两所述第一安装杆220的自由端。设置第二安装杆230可以限制第一安装杆220的自由度,从而保证第一安装杆220的整体稳定,提高检测构件100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在一实施例中,同一第二安装杆230的两端可以设置在相同的高度,从而保证第二安装杆230的两端受力均匀,提高安装架200的稳定性。以及,所述第二安装杆230的数量为多个,每一所述第二安装杆230的两端均连接于两第一安装杆220的自由端。通过设置多个第二安装杆230,可以使得每两相邻的第一安装杆220的自由度均能相互限定,从而保证安装架200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杆220与所述安装本体210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杆230与所述第一安装杆22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杆220和/或所述第二安装杆230为可伸缩杆体;该可伸缩杆体可以为相互铰接的连杆结构,从而通过折叠连杆结构实现对安装架200的伸缩。例如,该连杆结构类似雨伞的伞骨结构;或者该可伸缩杆体为套杆式的伸缩结构,具体的,该套杆式的伸缩结构类似打气筒结构;或者该可伸缩杆体可以为具有至少两相互滑动连接的导轨结构,从而通过导轨的滑动,实现伸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杆230包括第一伸缩杆段231、第二伸缩杆段232和连接杆段,所述第一伸缩杆段231和所述第二伸缩杆段232的一端分别与一所述第一安装杆220的自由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段233可转动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伸缩杆段231和第二伸缩杆段232的自由端;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伸缩杆段231和第二伸缩杆段232即为前述的可伸缩杆体,通过多段可伸缩杆体连接,进一步提高安装架200的变形能力,使得安装架200在不同的地形均能调整成固定效果较好的形状。以及,设置连接段233,可以使得第一伸缩杆段231和第二伸缩杆段232可以在合适的时候相互连接或相互断开,进一步提高安装架200的适用性,保证安装架200能在野外复杂环境固定检测构件100,提高检测构架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安装杆230的数量为多个时,同时也可以将多个第二安装杆230均设置成具有第一伸缩杆段231、第二伸缩杆段232和连接杆段的形式,从而使得各第一安装杆220和各伸缩杆段均可独立支撑,便于适应复杂地形。
参照图4、图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构件100还设置有天线收发装置91,所述第一壳体10还设有显露于外表面的第三端子14,所述安装本体210还设置有第四端子212,所述第四端子212连接于部分第一安装杆220和/或第二安装杆230,所述检测构件100插接于所述安装孔211,以使所述第三端子14和所述第四端子212电性连接;通过设置天线收发装置91,从而使得检测构件100具有无线收发功能,进一步的,在一种使用状态下,可以将部分第一安装杆220和第二安装杆230用于支撑安装架200平稳,另一部分的第一安装杆220和第二安装杆230用作天线收发装置91的天线,提高天线收发装置91的信号传输。具体的,例如,当第一安装杆220的数量为6个时,将3个相互间隔的第一安装杆220转动,使得3个第一安装杆220离开地面,从而作为天线接收或发射信号。可以理解的是,天线的信号地与防雷地分离,并在天线处保持一定的绝缘,防止雷电窜入信号线缆。以及,进一步可以在天线连接至内部的电路的路线上设置过载开关,在出现过载时第一时间切断电路的连接,保护检测构件100的正常工作。
参照图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端子212设置于安装孔211的内侧面,从而在第一壳体10安装于安装孔211时,第三端子14抵接与安装孔211内壁的第四端子212,便于第一安装杆220和/或第二安装杆230作为天线发射装置的天线。该安装孔211内还设置有密封圈60,该密封圈60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两个,两个密封圈60沿安装孔211的轴向间隔设置,其中,第四端子212设置在两个密封圈60之间,在检测构件100安装于安装孔211时,密封圈60抵接于第一壳体10的外表面,从而保证第三端子14与第四端子212连接处的密封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检测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构件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形成有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形成有开孔,所述第一壳体还设有第一固定部;
模数转换组件,所述模数转换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形成有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壳体还设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可拆卸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互固定;以及
传感器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并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开孔与所述模数转换组件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筒体和盖体,所述开孔设置于筒体的一端,所述开孔的孔口设置有第一端子,所述传感器组件具有伸出所述第二容置腔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互固定,以使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相互固定,所述盖体盖合于所述筒体远离所述开孔的一端,所述筒体和所述盖体共同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容置腔;
所述检测构件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屏蔽盒和设置于所述屏蔽盒内的主控板,所述屏蔽盒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并连接于所述盖体的内侧,所述模数转换组件与所述主控板电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支撑盖和密封盖,所述支撑盖盖合于所述筒体远离所述开孔的一端,并抵接所述筒体的内壁,所述屏蔽盒连接于所述支撑盖的内侧,所述密封盖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盖的外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盖和所述筒体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将所述支撑盖与所述筒体的间隙密封;
且/或,所述主控板还设置有用于无线传输的无线传输装置;
且/或,所述检测构件还设置有用于与外部环境信号连接的传输线缆,所述传输线缆穿设于所述盖体。
5.一种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测装置包括安装架和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构件,所述安装架具有安装孔,所述检测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安装本体,所述安装孔贯穿设置于所述安装本体,所述检测构件插接固定于所述安装孔;
所述安装架还包括至少三第一安装杆,至少三所述第一安装杆连均接于所述安装本体,并沿所述支撑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还包括第二安装杆,所述第二安装杆的两端连接于两所述第一安装杆的自由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杆与所述安装本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杆与所述第一安装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杆和/或所述第二安装杆为可伸缩杆体;
且/或,所述第二安装杆包括第一伸缩杆段、第二伸缩杆段和连接杆段,所述第一伸缩杆段和所述第二伸缩杆段的一端分别与一所述第一安装杆的自由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段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伸缩杆段和第二伸缩杆段的自由端;
且/或,所述第二安装杆的数量为多个,每一所述第二安装杆的两端均连接于两第一安装杆的自由端。
9.如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构件还设置有天线收发装置,所述第一壳体还设有显露于外表面的第三端子,所述安装本体还设置有第四端子,所述第四端子连接于部分第一安装杆和/或第二安装杆,所述检测构件插接于所述安装孔,以使所述第三端子和所述第四端子电性连接;
且/或,在具有所述第一安装杆和所述第二安装杆时,所述第一安装杆和/或所述第二安装杆可用于收发天线信号。
10.一种地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检测系统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构件,多个所述检测构件相互间隔设置;
或者,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感测装置,多个所述感测装置相互间隔设置。
CN201911093131.8A 2019-11-08 2019-11-08 检测构件、感测装置和地震检测系统 Pending CN1107944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93131.8A CN110794453A (zh) 2019-11-08 2019-11-08 检测构件、感测装置和地震检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93131.8A CN110794453A (zh) 2019-11-08 2019-11-08 检测构件、感测装置和地震检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94453A true CN110794453A (zh) 2020-02-14

Family

ID=69443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93131.8A Pending CN110794453A (zh) 2019-11-08 2019-11-08 检测构件、感测装置和地震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9445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7082A (zh) * 2021-05-11 2021-06-18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一种隧道施工不良地质三维地震波超前探测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42341A1 (en) * 2005-10-24 2012-09-27 Olsson Mark S Buried locators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4094137A (zh) * 2012-01-06 2014-10-08 普拉德研究及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地震勘测的光纤井部署
CN205120978U (zh) * 2015-11-25 2016-03-30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硬地表快速检测功能的耦合检波器
CN105759307A (zh) * 2014-12-17 2016-07-13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基于地声检测方法的大地震孕育过程及临震监测探头
CN106033123A (zh) * 2015-03-11 2016-10-19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适用于大地震临震监测的传感探头aeta
CN106772566A (zh) * 2017-01-13 2017-05-31 重庆科技学院 地震检波器支架及其地震信号采集方法
CN106813717A (zh) * 2017-02-08 2017-06-09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土壤实时检测装置
WO2019087706A1 (ja) * 2017-10-30 2019-05-09 株式会社フジキン 超音波プローブ
CN208862249U (zh) * 2018-10-11 2019-05-14 深圳得康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
CN110207753A (zh) * 2019-06-20 2019-09-06 郭松志 一种新能源农业信息采集检测装置
CN110333529A (zh) * 2019-08-06 2019-10-15 深圳面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地震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42341A1 (en) * 2005-10-24 2012-09-27 Olsson Mark S Buried locators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4094137A (zh) * 2012-01-06 2014-10-08 普拉德研究及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地震勘测的光纤井部署
US20140376332A1 (en) * 2012-01-06 2014-12-25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Optical Fiber Well Deployment for Seismic Surveying
CN105759307A (zh) * 2014-12-17 2016-07-13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基于地声检测方法的大地震孕育过程及临震监测探头
CN106033123A (zh) * 2015-03-11 2016-10-19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适用于大地震临震监测的传感探头aeta
CN205120978U (zh) * 2015-11-25 2016-03-30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硬地表快速检测功能的耦合检波器
CN106772566A (zh) * 2017-01-13 2017-05-31 重庆科技学院 地震检波器支架及其地震信号采集方法
CN106813717A (zh) * 2017-02-08 2017-06-09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土壤实时检测装置
WO2019087706A1 (ja) * 2017-10-30 2019-05-09 株式会社フジキン 超音波プローブ
CN208862249U (zh) * 2018-10-11 2019-05-14 深圳得康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
CN110207753A (zh) * 2019-06-20 2019-09-06 郭松志 一种新能源农业信息采集检测装置
CN110333529A (zh) * 2019-08-06 2019-10-15 深圳面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地震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7082A (zh) * 2021-05-11 2021-06-18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一种隧道施工不良地质三维地震波超前探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55869A (en) Range pole with integrated power system
CN110794453A (zh) 检测构件、感测装置和地震检测系统
CN215794484U (zh) 一种用于测绘无人机保护装置
CN110794452B (zh) 检测构件和可移动感测装置
CN110568481A (zh) 地声传感探头和地震检测系统
CN210514632U (zh) 一种gps天线与云台组合以及巡检机器人
CN209981817U (zh) 一种防水式配电箱
CN217879633U (zh) 雷达保护和限位装置
CN213299324U (zh) 一种建筑施工测绘装置
CN218815580U (zh) 通讯系统和光伏组件
CN216593817U (zh) 一种高续航的红外智能热像仪
CN217955650U (zh) 一种电流电压互感器用屏蔽筒
CN210982780U (zh) 一种便携式气象监测仪
JP6221192B1 (ja) ケーブル保護体及び歩行者誘導システム
CN113473842A (zh) 与传感器一起的电池放置
CN219535175U (zh) 一种航标灯上配套的避雷针结构
CN219287922U (zh) 用于谐波治理的谐波采集器
CN210226004U (zh) 一种防爆操作柱
CN220322433U (zh) 一种多合一传感器
CN214122501U (zh) 气象站
CN203705652U (zh) 一种水平地震检波器
CN210626682U (zh) 一种地磁设备
CN214796813U (zh) 一种防水效果稳定的柔性电线防水锁紧结构
CN214537939U (zh) 一种便携式用于全站仪上的防护伞固定结构
CN216789695U (zh) 一种取样探头的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