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93175A - 一种线控器及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控器及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93175A
CN110793175A CN201911219346.XA CN201911219346A CN110793175A CN 110793175 A CN110793175 A CN 110793175A CN 201911219346 A CN201911219346 A CN 201911219346A CN 110793175 A CN110793175 A CN 1107931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cover
cover
area
sealing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1934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镭
杨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1934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931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07931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931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2Indication arrangements, e.g.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17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with operator interface un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控器及电器,涉及电器领域。本发明所述的线控器,包括前盖、主板、后盖和显示面贴,所述主板位于所述前盖与所述后盖之间,所述显示面贴与所述前盖密封连接;所述主板包括固定连接的密封区和连通区以及设置在所述密封区与所述连通区连接处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区位于所述前盖、所述密封圈、所述后盖及所述显示面贴围成的密封空间中。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主板上具有核心元件芯片的密封区位于前盖、密封圈、后盖及显示面贴围成的密封空间内,防止潮气进入到线控器内部腐蚀主板造成线控器损坏,从而提升了线控器的稳定程度。

Description

一种线控器及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线控器及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线控器中,为实现主板与外界元器件的接线,主板与过线孔距离较近,在潮湿环境下潮气通过过线孔进入线控器内部腐蚀主板,导致主板上的核心元件损坏,影响到线控器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线控器因主板受潮影响正常使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线控器,包括前盖、主板、后盖和显示面贴,所述主板位于所述前盖与所述后盖之间,所述显示面贴与所述前盖密封连接;所述主板包括固定连接的密封区和连通区以及设置在所述密封区与所述连通区连接处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区位于所述前盖、所述密封圈、所述后盖及所述显示面贴围成的密封空间中。
本发明所述的线控器,通过设置主板上具有核心元件芯片的密封区位于前盖、密封圈、后盖及显示面贴围成的密封空间内,防止潮气进入到线控器内部腐蚀主板造成线控器损坏,从而提升了线控器的稳定程度。
进一步地,所述前盖包括呈框型结构的前盖本体和固定设置在所述前盖本体底部的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设置开口;所述后盖包括后盖本体和固定设置在所述后盖本体底部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相对两端设置开口;所述第一壳体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开口端相对,且所述连通区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本发明所述的线控器,通过设置第一壳体的开口端和第二壳体的开口端相对以及连通区位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使得密封区限制在前盖、密封圈、后盖及显示面贴形成的密封空间内,有效防止潮气进入到线控器内部腐蚀主板造成线控器损坏,从而提升了线控器的稳定程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的顶板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连通区的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二壳体的顶板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连通区且与所述第一弧形槽匹配的第二弧形槽,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一弧形槽与所述第二弧形槽合围形成的空间中。
本发明所述的线控器,通过设置密封圈位于第一弧形槽与第二弧形槽合围形成的空间中,从而起到密封密封区的作用,防止潮气进入到线控器内部腐蚀主板造成线控器损坏,从而提升了线控器的稳定程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的左右侧板上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二壳体凸起的第一围边,所述第二壳体的左右侧板上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壳体且与所述第一围边匹配的第二围边,所述第一围边适于穿过隔离槽与所述第二围边连接,其中,所述隔离槽位于所述密封区与所述连通区之间且位于所述密封圈左右两侧。
本发明所述的线控器,通过第一围边与第二围边的密封配合起到形成密封空间的作用,防止潮气进入到线控器内部腐蚀主板造成线控器损坏,从而提升了线控器的稳定程度。
进一步地,所述后盖本体包括元件容纳区,所述元件容纳区由所述后盖本体向后凹陷形成,所述元件容纳区用于罩住所述密封区上的元件。
本发明所述的线控器,通过设置元件容纳区容纳密封区的元件,有效防止潮气进入到密封区中损坏主板,从而提升了线控器的稳定程度。
进一步地,所述线控器还包括连接件,所述第一壳体包括接线柱,所述连通区包括接线导电片,所述连接件用于插入所述接线柱与所述接线导电片以固定连接所述接线柱与所述接线导电片。
本发明所述的线控器,通过设置连接件固定接线柱和接线导电片,在保证有效防潮的基础上,实现主板及线控器与外界的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线控器还包括预装盖,所述预装盖位于所述后盖后方且与所述前盖固定连接。
本发明所述的线控器,通过设置预装盖对前盖、主板、后盖及显示面贴组成的线控器本体进行预装,使得线控器安装完成后预装盖起到对线控器本体及密封区的密封作用,从而有效保证了线控器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所述预装盖的左右两端设置有第二限位销,所述前盖的左右两端内侧设置有第一限位销,所述第二限位销用于插入所述第一限位销的前方以固定所述预装盖与所述前盖。
本发明所述的线控器,通过第一限位销和第二限位销的插接限位配合实现线控器本体和预装盖的限位,进而固定预装盖与前盖。
进一步地,所述预装盖的上端设置有插块,所述前盖的上端内侧设置有限位插孔,所述插块用于插入所述限位插孔以固定连接所述预装盖与所述前盖。
本发明所述的线控器,通过插块与限位插孔实现线控器本体和预装盖的固定,有效实现了线控器在墙体等结构上的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线控器还包括液晶模组,所述前盖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挡片结构,所述液晶模组的外侧壁设置有插片结构,所述挡片结构与所述插片结构装配组成卡扣结构,所述液晶模组与所述前盖通过所述卡扣结构固定连接。
本发明所述的线控器,通过卡扣结构固定连接液晶模组和前盖,有利于提高液晶模组的固定强度,进而提高液晶模组运行的稳定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器,包括如上所述的线控器。所述电器与如上所述线控器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线控器的各部件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前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前盖与主板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线控器装配截面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线控器与预装盖及工程安装盒的安装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预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液晶模组与前盖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前盖,10-第一壳体,11-第一限位销,12-定位支撑件,13-凹槽,14-限位插孔,15-换热孔,16-接线柱,17-隔板,18-第一围边,19-第一弧形槽,100-前盖本体,101-第一挡片,102-第二挡片,103-第三档片,104-第四挡片,2-主板,21-密封区,22-连通区,23-密封圈,24-隔离槽,25-定位孔,26-传感器,27-接线导电片,3-后盖,30-后盖本体,31-卡扣,32-元件容纳区,33-接线口,34-第二壳体,35-裙边,36-支撑筋,37-第二围边,38-第二弧形槽,4-显示面贴,5-液晶模组,501-第一插片,502-第二插片,503-第三插片,504-第四插片,6-触摸PCB板,7-预装盖,71-第二限位销,72-插块,73-螺钉孔,8-工程安装盒,9-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说明书附图中,设置有XYZ坐标系,其中,X正向表示“左”,X反向表示“右”,Y正向表示“前”,Y反向表示“后”,Z正向表示“上”,Z反向表示“下”。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线控器,包括前盖1、主板2、后盖3和显示面贴4,所述主板2位于所述前盖1与所述后盖3之间,所述显示面贴4与所述前盖1密封连接;所述主板2包括固定连接的密封区21和连通区22以及设置在所述密封区21与所述连通区22连接处的密封圈23,所述密封区21位于所述前盖1、所述密封圈23、所述后盖3及所述显示面贴4围成的密封空间中。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所示,线控器包括前盖1、主板2、后盖3和显示面贴4,其中,主板2位于前盖1和后盖3之间并与前盖1固定连接,前盖1与后盖3固定连接,显示面贴4粘贴在前盖1的前面板上从而与前盖1密封连接;其中,主板2包括密封区21和连通区22,结合图3所示,密封区21与连通区22固定连接,密封区21和连通区22连接处设有用于密封该密封区21的密封圈23以及隔离槽24,相当于呈长方板型的主板2去掉两部分形成两个隔离槽24,两个隔离槽24中间为连通区22,前盖1的第一壳体10插入到隔离槽24中并与后盖3的第二壳体34安装配合,从而前盖1、密封圈23、后盖3及显示面贴4围成密封空间,密封区21设置在该密封空间内,由于密封区21上设置有核心元件芯片,因此能够有效保护核心元件芯片不因受潮而损坏,同时连通区22仍旧与外界连通,需要与外界连接的元件芯片及用于检测外部环境的传感器等设置在连通区22,因而保证了外部接线及传感检测可靠性。
其中,结合图2-图4所示,前盖1包括定位支撑件12,主板2包括定位孔25,定位支撑件12适于插设于定位孔25以连接前盖1与主板2,同时起到支撑主板2的作用;另外,结合图2所示,两个接线柱16之间设置有隔板17,防止接线时短路;另外,结合图2和图5所示,前盖1包括凹槽13,后盖3包括卡扣31,卡扣31适于插设于凹槽13以连接前盖1与后盖3;另外,后盖3包括多个支撑筋36,多个支撑筋36分别位于后盖3的四个边角处以支撑主板2,与前盖1上的定位支撑件12共同起到支撑主板2的作用;另外,前盖1的底部设有换热孔15,使得主板2上位于连通区22的传感器26能够与外界环境连通并感知外界环境参数,例如作为温度传感器感知外界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主板上具有核心元件芯片的密封区位于前盖、密封圈、后盖及显示面贴围成的密封空间内,防止潮气进入到线控器内部腐蚀主板造成线控器损坏,从而提升了线控器的稳定程度。
优选地,所述前盖1包括呈框型结构的前盖本体100和固定设置在所述前盖本体100底部的第一壳体10,所述第一壳体10的一端设置开口;所述后盖3包括后盖本体30和固定设置在所述后盖本体30底部的第二壳体34,所述第二壳体34的相对两端设置开口;所述第一壳体10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二壳体34的开口端相对,且所述连通区22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34之间。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前盖1包括前盖本体100和第一壳体10,其中,前盖本体100呈框型结构,前盖本体100的底部设置第一壳体10,结合图3-图5所示,第一壳体10插入到隔离槽24中并与后盖3的第二壳体34安装配合;后盖3包括后盖本体30和第二壳体34,其中第二壳体34设置在后盖本体30的底部;由于第一壳体10的一端即朝后的一端设置开口,第二壳体34的相对两端即朝向前后方向的两端设置开口,第一壳体10的开口端和第二壳体34的开口端相对,连通区22位于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4之间,与此同时,前盖本体100、后盖本体30、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4围合密封区21,从而将密封区21限制在前盖1、密封圈23、后盖3及显示面贴4形成的密封空间内,防止潮气进入到线控器内部腐蚀主板2造成线控器损坏,从而提升了线控器的稳定程度。
其中,第一壳体10仅在朝后的一端设置开口,第二壳体34则在相对两端均设置开口,即接线口33,是为了连通区22上的元件芯片及传感器等能够与外界连接或检测外界环境,同时保证密封区21的密封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壳体的开口端和第二壳体的开口端相对以及连通区位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使得密封区限制在前盖、密封圈、后盖及显示面贴形成的密封空间内,有效防止潮气进入到线控器内部腐蚀主板造成线控器损坏,从而提升了线控器的稳定程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10的顶板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连通区22的第一弧形槽19,所述第二壳体34的顶板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连通区22且与所述第一弧形槽19匹配的第二弧形槽38,所述密封圈23位于所述第一弧形槽19与所述第二弧形槽38合围形成的空间中。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5所示,第一壳体10的顶板设置有开口朝向连通区22的第一弧形槽19,即朝向图中所示的后方设置,同时第二壳体34的顶板设置有开口朝向连通区22且与第一弧形槽19匹配的第二弧形槽38,密封圈23位于第一弧形槽19与第二弧形槽38合围形成的空间中,即第一弧形槽19与第二弧形槽38分别从前后方向对密封圈23实现过盈配合安装,与之后的围边等结构共同作用形成密封空间,进而起到密封密封区21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密封圈位于第一弧形槽与第二弧形槽合围形成的空间中,从而起到密封密封区的作用,防止潮气进入到线控器内部腐蚀主板造成线控器损坏,从而提升了线控器的稳定程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10的左右侧板上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二壳体34凸起的第一围边18,所述第二壳体34的左右侧板上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0且与所述第一围边18匹配的第二围边37,所述第一围边18适于穿过隔离槽24与所述第二围边37连接,其中,所述隔离槽24位于所述密封区21与所述连通区22之间且位于所述密封圈23左右两侧。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6所示,第一壳体10的左右侧板上设置有朝向第二壳体34凸起的第一围边18,第一围边18位于第一弧形槽19的两侧;第二壳体34的左右侧板上设置有朝向第一壳体10且与第一围边18匹配的第二围边37,第二围边37位于第二弧形槽38的两侧;在前盖1、主板2及后盖3安装时,第一围边18穿过隔离槽24与所述第二围边37连接起到密封配合作用,此时第二围边37也插入到隔离槽24中从而第一围边18和第二围边37将隔离槽24填满;同时,后盖3上设置裙边35从而与前盖1密封连接,上述几种密封连接关系作用共同起到形成密封空间密封密封区21的作用,有效防止潮气进入到密封区21中损坏主板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围边与第二围边的密封配合起到形成密封空间的作用,防止潮气进入到线控器内部腐蚀主板造成线控器损坏,从而提升了线控器的稳定程度。
优选地,所述后盖本体30包括元件容纳区32,所述元件容纳区32由所述后盖本体30向后凹陷形成,所述元件容纳区32用于罩住所述密封区21上的元件。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5和图6所示,后盖本体30包括元件容纳区32,元件容纳区32由后盖本体30向后凹陷形成,元件容纳区32可呈漏斗形状,当主板2和后盖3安装完成后,元件容纳区32罩住密封区21上的元件,如图6所示,由于元件容纳区32向后凹陷形成较大空间,密封区21上的元件大部分位于元件容纳区32中,由于元件容纳区32为密封空间的一部分,从而能够有效防止潮气进入到密封区21中损坏主板2,另外少部分元件处于后盖本体30其它部分与主板2的间隙中。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元件容纳区容纳密封区的元件,有效防止潮气进入到密封区中损坏主板,从而提升了线控器的稳定程度。
优选地,所述线控器还包括连接件9,所述第一壳体10包括接线柱16,所述连通区22包括接线导电片27,所述连接件9用于插入所述接线柱16与所述接线导电片27以固定连接所述接线柱16与所述接线导电片27。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4所示,线控器还包括连接件9,其中,主板2的连通区22起到与外界接线的作用,因此在连通区22设置有接线导电片27,相应地,第一壳体10设置有接线柱16,连接件9插入到接线柱16与接线导电片27以固定连接接线柱16与接线导电片27,从而实现主板2及线控器与外界的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连接件固定接线柱和接线导电片,在保证有效防潮的基础上,实现主板及线控器与外界的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线控器还包括预装盖7,所述预装盖7位于所述后盖3后方且与所述前盖1固定连接。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7-图8所示,线控器还包括预装盖7,预装盖7安装在后盖3后方且与前盖1固定连接,通过设置预装盖7对前盖1、主板2、后盖3及显示面贴4组成的线控器本体进行预装,从而线控器本体和预装盖7共同组成线控器,预装盖7起到将线控器本体固定在工程安装盒8中从而固定在墙体等结构内的作用,使得线控器安装完成已经与工程安装盒8及墙体等结构组成一个密封整体,有效防止潮气进入到密封区中,从而有效保证了线控器的密封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预装盖对前盖、主板、后盖及显示面贴组成的线控器本体进行预装,使得线控器安装完成预装盖起到对线控器本体及密封区的密封作用,从而有效保证了线控器的密封性。
优选地,所述预装盖7的左右两端设置有第二限位销71,所述前盖1的左右两端内侧设置有第一限位销11,所述第二限位销71用于插入所述第一限位销11的前方以固定所述预装盖7与所述前盖1。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2,图7-图8所示,预装盖7的左右两端设置有第二限位销71,前盖1的左右两端内侧设置有第一限位销11,第二限位销71设置于第一限位销11的前方,在安装时,线控器本体从上方往下安装,插块72插入限位插孔14中,第二限位销71插入到第一限位销11的前方,也即第一限位销11插入到第二限位销71的后方,即第二限位销71抵接在第一限位销11的前方实现线控器本体和预装盖7的在前后方向上的限位,与限位插孔14和插块72的插接结构共同作用,进而固定预装盖7与前盖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限位销和第二限位销的插接限位配合实现线控器本体和预装盖的限位,进而固定预装盖与前盖。
优选地,所述预装盖7的上端设置有插块72,所述前盖1的上端内侧设置有限位插孔14,所述插块72用于插入所述限位插孔14以固定连接所述预装盖7与所述前盖1。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2,图7-图8所示,预装盖7的上端设置有插块72,前盖1的上端内侧设置有限位插孔14,插块72插入限位插孔14实现线控器本体和预装盖7的固定,从而固定连接预装盖7与前盖1,而预装盖7通过螺钉孔73配合螺钉安装在工程安装盒8例如86盒中,工程安装盒8通常安装在墙体中,从而将线控器安装在墙体等结构中。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插块与限位插孔实现线控器本体和预装盖的固定,有效实现了线控器在墙体等结构上的固定。
优选地,所述线控器还包括液晶模组5,所述前盖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挡片结构,所述液晶模组5的外侧壁设置有插片结构,所述挡片结构与所述插片结构装配组成卡扣结构,所述液晶模组5与所述前盖1通过所述卡扣结构固定连接。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9所示,前盖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挡片结构,液晶模组5的外侧壁设置有插片结构,挡片结构与插片结构装配组成卡扣结构,液晶模组5与前盖1通过卡扣结构固定连接,在安装前盖1与液晶模组5时,只需要将液晶模组5卡接在前盖1上即可完成液晶模组5的安装,液晶模组5的拆卸过程也较为简单,仅需要将相应的卡扣结构分离即可实现液晶模组5与前盖1的分离。
其中,挡片结构包括第四挡片104,第一挡片包括一内凹结构,另外,插片结构包括第四插片504,在前盖1与液晶模组5固定连接时,第四插片504插入到该内凹结构中实现液晶模组5与前盖1的固定。挡片结构还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挡片101、第二挡片102和第三挡片103,插片结构还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插片501、第二插片502和第三插片503,在前盖1与液晶模组5固定连接时,第一插片501位于第一挡片101前方,第二插片502位于第二挡片102后方,第三插片503位于第三挡片103前方,这样液晶模组5不管是在前方还是后方的窜动都受到了限制,即可限制液晶模组5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移,从而固定住液晶模组5;另外,液晶模组5在安装时向上移动,第二挡片102和第二插片502起到支撑及导向作用,在液晶模组5拆卸时同理。
另外,在液晶模组5下方,显示面贴4和第一壳体10之间设置有触摸PCB板用于与显示面贴4上的按键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卡扣结构固定连接液晶模组和前盖,有利于提高液晶模组的固定强度,进而提高液晶模组运行的稳定性。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器,包括如上所述的线控器,其中,电器包括空调。所述电器与所述线控器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线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盖(1)、主板(2)、后盖(3)和显示面贴(4),所述主板(2)位于所述前盖(1)与所述后盖(3)之间,所述显示面贴(4)与所述前盖(1)密封连接;
所述主板(2)包括固定连接的密封区(21)和连通区(22)以及设置在所述密封区(21)与所述连通区(22)连接处的密封圈(23),所述密封区(21)位于所述前盖(1)、所述密封圈(23)、所述后盖(3)及所述显示面贴(4)围成的密封空间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1)包括呈框型结构的前盖本体(100)和固定设置在所述前盖本体(100)底部的第一壳体(10),所述第一壳体(10)的一端设置开口;
所述后盖(3)包括后盖本体(30)和固定设置在所述后盖本体(30)底部的第二壳体(34),所述第二壳体(34)的相对两端设置开口;
所述第一壳体(10)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二壳体(34)的开口端相对,且所述连通区(22)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3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0)的顶板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连通区(22)的第一弧形槽(19),所述第二壳体(34)的顶板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连通区(22)且与所述第一弧形槽(19)匹配的第二弧形槽(38),所述密封圈(23)位于所述第一弧形槽(19)与所述第二弧形槽(38)合围形成的空间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0)的左右侧板上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二壳体(34)凸起的第一围边(18),所述第二壳体(34)的左右侧板上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0)且与所述第一围边(18)匹配的第二围边(37),所述第一围边(18)适于穿过隔离槽(24)与所述第二围边(37)连接,其中,所述隔离槽(24)位于所述密封区(21)与所述连通区(22)之间且位于所述密封圈(23)左右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本体(30)包括元件容纳区(32),所述元件容纳区(32)由所述后盖本体(30)向后凹陷形成,所述元件容纳区(32)用于罩住所述密封区(21)上的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9),所述第一壳体(10)包括接线柱(16),所述连通区(22)包括接线导电片(27),所述连接件(9)用于插入所述接线柱(16)与所述接线导电片(27)以固定连接所述接线柱(16)与所述接线导电片(27)。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线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装盖(7),所述预装盖(7)位于所述后盖(3)后方且与所述前盖(1)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装盖(7)的左右两端设置有第二限位销(71),所述前盖(1)的左右两端内侧设置有第一限位销(11),所述第二限位销(71)用于插入所述第一限位销(11)的前方以固定所述预装盖(7)与所述前盖(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装盖(7)的上端设置有插块(72),所述前盖(1)的上端内侧设置有限位插孔(14),所述插块(72)用于插入所述限位插孔(14)以固定连接所述预装盖(7)与所述前盖(1)。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线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晶模组(5),所述前盖(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挡片结构,所述液晶模组(5)的外侧壁设置有插片结构,所述挡片结构与所述插片结构装配组成卡扣结构,所述液晶模组(5)与所述前盖(1)通过所述卡扣结构固定连接。
11.一种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线控器。
CN201911219346.XA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线控器及电器 Pending CN1107931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19346.XA CN110793175A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线控器及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19346.XA CN110793175A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线控器及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93175A true CN110793175A (zh) 2020-02-14

Family

ID=69447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19346.XA Pending CN110793175A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线控器及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93175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73401A (zh) * 2016-06-14 2016-08-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线控器
CN205505321U (zh) * 2016-03-31 2016-08-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潮型线控器及空调
CN106102396A (zh) * 2016-07-19 2016-11-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线控器
CN106352492A (zh) * 2016-10-08 2017-01-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线控器及空调器
EP3225103A1 (en) * 2016-04-01 2017-10-04 Aeon Matrix Inc. Housing for electronic sprinkler controller
CN211146827U (zh) * 2019-12-03 2020-07-31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控器及电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505321U (zh) * 2016-03-31 2016-08-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潮型线控器及空调
EP3225103A1 (en) * 2016-04-01 2017-10-04 Aeon Matrix Inc. Housing for electronic sprinkler controller
CN105873401A (zh) * 2016-06-14 2016-08-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线控器
CN106102396A (zh) * 2016-07-19 2016-11-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线控器
CN106352492A (zh) * 2016-10-08 2017-01-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线控器及空调器
CN211146827U (zh) * 2019-12-03 2020-07-31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控器及电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7834B (zh) 用於電纜互連系統之卡匣
CN200941518Y (zh) 电连接器
US7416442B1 (en) Connector
KR101250145B1 (ko) 연결 관리 시스템에 사용되는 카세트
CN101902022B (zh) 用于车辆的接线盒
US7736176B2 (en) Modular jack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connecting terminal
CN101657939B (zh) 电气转接模块
CN101567511A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TWM458708U (zh) 可攜式終端之連接插頭
CN211146827U (zh) 一种线控器及电器
JP3207512U (ja) コネクタ
EP0079805B1 (en)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housing
WO2024067504A1 (zh)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KR20200041188A (ko) 리셉터클 커넥터
CN110793175A (zh) 一种线控器及电器
CN2916975Y (zh) 电连接器
CN100377434C (zh) 电连接器组件
KR200473302Y1 (ko) 커넥터
JPS61271707A (ja) ワイヤハ−ネス
JP7157180B2 (ja) 配線器具
CN101207246B (zh) 电连接器组件
GB2549588A (en) Holding component, support component and assembly
KR20120018843A (ko) 자동차용 정션박스
CN203166210U (zh) 防水连接器及控制装置
TWI544701B (zh) Plug the electrical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