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90404A - 河道曝气装置及曝气方法 - Google Patents

河道曝气装置及曝气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90404A
CN110790404A CN201911247911.3A CN201911247911A CN110790404A CN 110790404 A CN110790404 A CN 110790404A CN 201911247911 A CN201911247911 A CN 201911247911A CN 110790404 A CN110790404 A CN 1107904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river
aeration
purification treatment
purifi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4791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康
梁思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CC Capital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Zhongye Jingche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ye Jingche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ye Jingche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ye Jingche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4791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90404A/zh
Publication of CN1107904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904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7/00Aeration of stretches of wa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07Contaminated open waterways, rivers, lakes or pon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道曝气装置及曝气方法。河道曝气装置包括取水管、水质净化处理装置及回水管,取水管的第一端伸入至河道的水体表面的下方,取水管的第二端与水质净化处理装置的进水口连通,回水管的第一端与水质净化处理装置的出水口连通,回水管的第二端通入河道的水体表面的下方,回水管上连通设有射水抽气器。河道曝气方法通过河道曝气装置进行实施。本发明能灵活应用于河道的任意位置,且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水体,具有方便实用的优点。

Description

河道曝气装置及曝气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河道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河道曝气装置及曝气方法。
背景技术
河道曝气技术使根据河流受到污染后缺氧的特点,人工向水体中通入氧气,提高水体溶解氧水平,恢复和增强水体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力,对促进水体生态系统的恢复以强化水体的自净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有技术中多是通过固定式充氧站对河道进行曝气操作,而固定式充氧站具有曝气点服务面积不足,在相对封闭水体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河道曝气装置及曝气方法,能灵活移动至河道的任意位置,且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水体。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道曝气装置,其中,所述河道曝气装置包括取水管、水质净化处理装置及回水管,所述取水管的第一端伸入至河道的水体表面的下方,所述取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水质净化处理装置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回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水质净化处理装置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回水管的第二端通入所述河道的水体表面的下方,所述回水管上连通设有射水抽气器。
如上所述的河道曝气装置,其中,所述回水管的第二端通入所述河道的水体表面的下方靠近所述河道的河床。
如上所述的河道曝气装置,其中,所述取水管上设有取水泵。
如上所述的河道曝气装置,其中,所述回水管的第二端连接设有曝气盘。
如上所述的河道曝气装置,其中,所述水质净化处理装置为卧式承压式一体化水质净化处理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河道曝气方法,其中,所述河道曝气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河道曝气装置进行实施,所述河道曝气方法包括:
抽取河道内的水,得到待净化水体;
对所述待净化水体进行净化处理,得到净化处理后的水体;
向所述净化处理后的水体中通入空气或氧气,得到加氧后的水体;
将所述加氧后的水体输送回所述河道。
如上所述的河道曝气方法,其中,所述的抽取河道内的水,得到待净化水体为:
通过取水管将河道与水质净化处理装置的进水口连通,通过所述取水管上的取水泵将河道内的水抽入所述水质净化处理装置中。
如上所述的河道曝气方法,其中,所述的对所述待净化水体进行净化处理,得到净化处理后的水体为:
采用卧式承压式一体化水质净化处理装置作为水质净化处理装置对由所述河道中抽取的水体进行净化处理。
如上所述的河道曝气方法,其中,所述的向所述净化处理后的水体中通入空气或氧气,得到加氧后的水体为:
通过回水管将水质净化处理装置的出水口与所述河道连通,使净化处理后的水体由回水管向所述河道流动,于所述回水管上设置射水抽气器向所述回水管的内部流动的水体中通入空气或氧气。
如上所述的河道曝气方法,其中,所述河道曝气方法还包括:
于所述回水管的插入所述河道中的一端处设置曝气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河道曝气装置及河道曝气方法,能灵活应用于河道的任意位置,且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水体,具有方便实用的优点。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进行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河道曝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取水管;
11、取水泵;
2、水质净化处理装置;
3、回水管;
31、射水抽气器;
4、曝气盘;
5、河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目的和效果有更清楚的理解,现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道曝气装置,其中,河道曝气装置包括取水管1、水质净化处理装置2及回水管3,取水管1的第一端伸入至河道5的水体表面的下方,取水管1的第二端与水质净化处理装置2的进水口连通,河道5中的水体通过取水管1进入至水质净化处理装置2中进行净化处理,其中,取水管1的第一端伸入河道5的深度可以为河道5总深度的中间位置,在此深度进行取水,既能保证取水的顺利进行,避免出现空抽的现象,同时还能减少取水过程中带起的河床上的底泥,回水管3的第一端与水质净化处理装置2的出水口连通,回水管3的第二端通入河道5的水体表面的下方,通过水质净化处理装置2净化后处理后的水体通过回水管3向河道5流动,回水管3上连通设有射水抽气器31,通过设置射水抽气器31,能向回水管3中流动的水体通入空气或氧气,即在净化处理后的水体向河道5回流的过程中提高净化处理后的水体中的含氧量,净化处理后的水体携带氧气流回河道5中,完成曝气作业。
本发明提供的河道曝气装置结构十分简单,便于拆装及运输,能灵活移动至河道5的任意位置处,且能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水体,具有方便实用且应用广泛的优点。
作为优选,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河道曝气装置,其中,回水管3的第二端通入河道5的水体表面的下方靠近河道5的河床,即向河道5泥底曝气,如此可提高水体溶解氧恢复能力,有效改善水质。
作为优选,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河道曝气装置,其中,取水管1上设有取水泵11,以为抽取河道5中的水体提供动力。
作为优选,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河道曝气装置,其中,回水管3的第二端连接设有曝气盘4,通过设置曝气盘4,能提高河道5曝气的均匀性。
作为优选,本发明提供的河道曝气装置,其中,水质净化处理装置2为卧式承压式一体化水质净化处理装置2,卧式承压式一体化水质净化处理装置2为全封闭式结构,净化处理后的水体通过卧式承压式一体化水质净化处理装置2的出水余压混合空气,无需二次加压,无需设置曝气风机,能有效简化本发明的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河道曝气方法,其中,河道曝气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河道曝气装置进行实施,所述河道曝气方法包括:
抽取河道内的水,得到待净化水体;
对待净化水体进行净化处理,得到净化处理后的水体;
向净化处理后的水体中通入空气或氧气,得到加氧后的水体;
将加氧后的水体输送回河道。
作为优选,本发明提供的河道曝气方法,其中,所述的抽取河道内的水,得到待净化水体,具体为:
通过取水管将河道与水质净化处理装置的进水口连通,通过取水管上的取水泵将河道内的水抽入水质净化处理装置中,取水管提供路径,取水泵提供动力。
作为优选,本发明提供的河道曝气方法,其中,所述的对待净化水体进行净化处理,得到净化处理后的水体,具体为:
采用卧式承压式一体化水质净化处理装置作为水质净化处理装置对由河道中抽取的待净化水体进行净化处理,卧式承压式一体化水质净化处理装置为全封闭式结构,净化处理后的水体通过卧式承压式一体化水质净化处理装置的出水余压混合空气,无需二次加压,无需设置曝气风机,能有效简化本发明的步骤流程。
作为优选,本发明提供的河道曝气方法,其中,所述的向净化处理后的水体中通入空气或氧气,得到加氧后的水体为:
通过回水管将水质净化处理装置的出水口与河道连通,使净化处理后的水体由回水管向河道流动,于回水管上设置射水抽气器向回水管的内部流动的水体中通入空气或氧气,回水管提供路径,射水抽气器提供曝气作业所需的空气或氧气。
作为优选,本发明提供的河道曝气方法,其中,河道曝气方法还包括:
于回水管的插入河道中的一端处设置曝气盘,以提高曝气均匀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河道曝气装置及河道曝气方法,能灵活应用于河道的任意位置,且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水体,具有方便实用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河道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曝气装置包括取水管、水质净化处理装置及回水管,所述取水管的第一端伸入至河道的水体表面的下方,所述取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水质净化处理装置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回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水质净化处理装置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回水管的第二端通入所述河道的水体表面的下方,所述回水管上连通设有射水抽气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的第二端通入所述河道的水体表面的下方靠近所述河道的河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管上设有取水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的第二端连接设有曝气盘。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河道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净化处理装置为卧式承压式一体化水质净化处理装置。
6.一种河道曝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曝气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河道曝气装置进行实施,所述河道曝气方法包括:
抽取河道内的水,得到待净化水体;
对所述待净化水体进行净化处理,得到净化处理后的水体;
向所述净化处理后的水体中通入空气或氧气,得到加氧后的水体;
将所述加氧后的水体输送回所述河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河道曝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抽取河道内的水,得到待净化水体为:
通过取水管将河道与水质净化处理装置的进水口连通,通过所述取水管上的取水泵将河道内的水抽入所述水质净化处理装置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河道曝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所述待净化水体进行净化处理,得到净化处理后的水体为:
采用卧式承压式一体化水质净化处理装置作为水质净化处理装置对由所述河道中抽取的水体进行净化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河道曝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向所述净化处理后的水体中通入空气或氧气,得到加氧后的水体为:
通过回水管将水质净化处理装置的出水口与所述河道连通,使净化处理后的水体由回水管向所述河道流动,于所述回水管上设置射水抽气器向所述回水管的内部流动的水体中通入空气或氧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河道曝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曝气方法还包括:
于所述回水管的插入所述河道中的一端处设置曝气盘。
CN201911247911.3A 2019-12-09 2019-12-09 河道曝气装置及曝气方法 Pending CN1107904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47911.3A CN110790404A (zh) 2019-12-09 2019-12-09 河道曝气装置及曝气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47911.3A CN110790404A (zh) 2019-12-09 2019-12-09 河道曝气装置及曝气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90404A true CN110790404A (zh) 2020-02-14

Family

ID=69447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47911.3A Pending CN110790404A (zh) 2019-12-09 2019-12-09 河道曝气装置及曝气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90404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12270A1 (en) * 2002-08-26 2004-06-17 John Blumenthal Method of an apparatus for aerating bodies of water
CN101708904A (zh) * 2009-10-28 2010-05-19 常州市钜岳水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高效水体修复治理装置
CN205011588U (zh) * 2015-09-16 2016-02-03 北京首创清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水域污水处理装置
CN206308168U (zh) * 2016-12-21 2017-07-07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卧式承压式一体化水质净化处理装置
CN209668796U (zh) * 2019-01-17 2019-11-22 北京博鑫精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污染河道循环处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12270A1 (en) * 2002-08-26 2004-06-17 John Blumenthal Method of an apparatus for aerating bodies of water
CN101708904A (zh) * 2009-10-28 2010-05-19 常州市钜岳水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高效水体修复治理装置
CN205011588U (zh) * 2015-09-16 2016-02-03 北京首创清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水域污水处理装置
CN206308168U (zh) * 2016-12-21 2017-07-07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卧式承压式一体化水质净化处理装置
CN209668796U (zh) * 2019-01-17 2019-11-22 北京博鑫精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污染河道循环处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82596U (zh) 一种复合式射流曝气器
CN100544808C (zh) 一种射流膜-生物反应器的方法与装置
CN203313905U (zh) 一种鱼塘曝气装置
CN106430661A (zh) 一种造流式曝气机及曝气系统
CN206345726U (zh) 用于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水质净化及增氧设备
CN110790404A (zh) 河道曝气装置及曝气方法
CN204873999U (zh) 微孔曝气管
CN201140996Y (zh) 一种曝气生物滤池射流布水布气装置
CN2468287Y (zh) 水产养殖灭菌增氧装置
CN207451748U (zh) 一种射流曝气器
CN202170270U (zh) 一种微孔曝气器
CN201834801U (zh) 射流曝气器
CN208327539U (zh) 一种空气导流水处理装置
CN2336573Y (zh) 潜水曝气泵
CN201068419Y (zh) 一种曝气生物滤池水处理装置
CN102276102B (zh) 一种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方法
CN220283801U (zh) 一种自循环污水处理设备
CN209210538U (zh) 一种河道水质净化装置
CN208151155U (zh) 一种用于湖泊富营养水的深层曝气装置
WO2021081970A1 (zh) 一种基于微气泡气浮效应的河道底泥激发装置
CN111072235A (zh) 兼氧mbr一体化处理设备
CN208762228U (zh) 一种下进气组合旋流曝气机
CN108328756A (zh) 一种空气导流水处理装置、系统及方法
CN208594085U (zh) 一种新型曝气装置
CN212174600U (zh) 水生态呼吸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1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