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89712A - 一种弯管动力装置以及飞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弯管动力装置以及飞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89712A
CN110789712A CN201911050193.0A CN201911050193A CN110789712A CN 110789712 A CN110789712 A CN 110789712A CN 201911050193 A CN201911050193 A CN 201911050193A CN 110789712 A CN110789712 A CN 1107897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bent pipe
elbow
fluid
b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5019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富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105019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89712A/zh
Publication of CN1107897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97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39/00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C39/001Flying sauc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2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in aircraft; Aircraft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r position of power plants
    • B64D27/02Aircraft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r position of power pla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弯管动力装置以及飞碟,其包括:筒体、弯管、多个受力部件、流质以及泵动机,所述流质设置在所述弯管中,多个所述受力部件间隔性地设置在所述弯管内部,所述弯管螺旋盘绕且固定在所述筒体的侧壁上,所述泵动机设置在所述筒体上,所述泵动机与所述弯管连通。通过在弯管中设置多个受力部件,并将弯管螺旋盘绕且固定在所述筒体的侧壁上,弯管内的流质在泵动机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弯管的弯曲方向使得流质做曲线运动,此时弯管受流质的作用力,弯管的运动方向与其弯曲方向相反。由于弯管固定在筒体上,因此筒体受力进行运动。在泵动机的作用下,流质在弯管中做匀速运动,使得筒体运动稳定,具有较高的可控制性。

Description

一种弯管动力装置以及飞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弯管动力装置以及飞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飞碟通常由电或者燃料来提供动力,现有的飞碟飞行时不稳定,控制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弯管动力装置以及飞碟。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弯管动力装置,其包括:筒体、弯管、多个受力部件、流质以及泵动机,所述流质设置在所述弯管中,多个所述受力部件间隔性地设置在所述弯管内部,所述弯管螺旋盘绕且固定在所述筒体的侧壁上,所述泵动机设置在所述筒体上,所述泵动机与所述弯管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弯管中设置多个受力部件,并将弯管螺旋盘绕且固定在所述筒体的侧壁上,弯管内的流质在泵动机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弯管的弯曲方向使得流质做曲线运动,此时弯管受流质的作用力,弯管的运动方向与其弯曲方向相反。由于弯管固定在筒体上,因此筒体受力进行运动。在泵动机的作用下,流质在弯管中做匀速运动,使得筒体运动稳定,具有较高的可控制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地,所述弯管螺旋盘绕在所述筒体的内侧壁以及外侧壁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缠绕在筒体外的弯管,是筒体运动的决定性的动力部件,弯管螺旋盘绕在筒体的内侧壁以及外侧壁上,使得筒体侧壁的切力在内壁与外壁之间平衡,防止管内流质形成单一的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为水平设置的筒体和/或者竖直设置的筒体。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筒体水平设置和/或者竖直设置,实现筒体的竖直运动以及水平运动,提高筒体的灵活性。
进一步地,所述弯管包括:第一管体以及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外侧壁连接,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与所述泵动机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与所述泵动机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管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另一端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泵动机的出口和入口,接通着弯管两端,使弯管内的流质形成闭合回路,泵动机之外的延长弯管始终成并列状态,并列的部分是以多个绕轴为中心,缠绕成螺旋状造力,朝着各个方向运动的给力部件,这种固定在一起的并列弯管为双向姘管,单向管道缠绕筒体造力容易让筒体形成单一的持续的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成为不稳定状态,而双向姘管能弥补这个缺陷,使得流质在弯管中造力运动的同时使得筒体处于一体稳定状态,不管怎么缠绕,筒体就是不会绕轴旋转。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受力部件方向的方向盘、连接多个所述受力部件的转轴以及多个限位杆,
所述方向盘设置在所述弯管的外部,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弯管的中部,多个所述受力部件依次间隔性地设置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转轴的输入端与所述方向盘连接;
多个所述限位杆一一对应地与所述受力部件连接,所述限位杆的轴线与所述弯管的轴线垂直,限位杆的两端与所述弯管的内壁可滑动地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向盘、转轴以及多个限位的设置,使得受力部件的方向或者朝向能够发生变动,从而实现筒体运动方向的改变。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为软钢丝。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转轴为软钢丝,便于转轴在弯管中设置,同时便于方向盘控制弯管中的受力部件,防止转轴在弯管中卡滞,提高转轴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受力部件为L型浮力挡,所述L型浮力挡固定在所述弯管的顶部或者弯管的侧壁上;
或,所述受力部件为分流秤砣,所述分流秤砣固定在所述弯管的侧壁上;
或,所述受力部件为顶壁阻流挡,所述顶壁阻流挡为圆柱形结构,所述顶壁阻流挡的一端与所述弯管的顶壁连接,所述顶壁阻流挡的长度值小于所述弯管的半径值,所述顶壁阻流挡的轴线与所述弯管的轴线垂直;
或,所述受力部件为共轭管体,所述共轭管体为圆柱形,所述共轭管体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斜切口,所述共轭管体设置在所述弯管的中部或者设置在所述弯管的内壁两侧,所述共轭管体的轴线与所述弯管的轴线垂直,所述共轭管体的下端斜切口临近所述泵动机的输入端。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受力部件的多种可替换结构,实现受力部件的设计,提高受力部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L型浮力挡包括:立柱以及底片,所述底片与所述立柱的底部连接,所述底片与所述弯管的轴向方向平行设置,所述立柱与所述弯管的轴向方向垂直设置,所述立柱临近所述泵动机的输入端;
分流秤砣包括:砣头和砣尾,所述砣头呈半椭圆形结构,所述砣尾呈曲面结构,所述砣尾与所述砣头的底部连接,所述分流秤砣水平设置在所述弯管中,所述砣头临近所述泵动机的输入端;
共轭管体包括:第三管体以及多个筛片,所述第三管体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筛片为滤网结构,多个所述筛片相互叠加设置在所述第三管体中,多个所述筛片的端面与所述第三管体的轴线垂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受力部件的多种可替换结构,实现受力部件的设计,提高受力部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砣头的长度数值为所述砣尾长度数值的1.5-2倍。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受力部件的多种可替换结构,实现受力部件的设计,提高受力部件的稳定性。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飞碟,其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弯管动力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弯管中设置多个受力部件,并将弯管螺旋盘绕且固定在所述筒体的侧壁上,弯管内的流质在泵动机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弯管的弯曲方向使得流质做曲线运动,此时弯管受流质的作用力,弯管的运动方向与其弯曲方向相反。由于弯管固定在筒体上,因此飞碟受力进行运动。在泵动机的作用下,流质在弯管中做匀速运动,使得飞碟运动稳定,具有较高的可控制性。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原理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原理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七。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八。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九。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十。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十一。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十二。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十三。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十四。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十五。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十六。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十七。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十八。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十九。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十。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十一。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十二。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十三。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十四。
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十五。
图2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十六。
图2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十七。
图3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飞碟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附图标号说明:1-筒体;2-弯管;3-受力部件;4-泵动机;5-第一直管;6-第一圆形弯管;7-第二圆形弯管;8-第二直管;9-第一管体;10-第二管体;11-方向盘;12-转轴;13-限位杆;14-L型浮力挡;15-分流秤砣;16-顶壁阻流挡;17-共轭管体;18-立柱;19-底片;20-砣头;21-砣尾;22-第三管体;23-第一筛片;24-第一圆管;25-反向弯管;26-开关;27-第二筛片;28-第三圆形弯管;29-飞碟;30-水平运动控制管路;31-旋转运动控制管路;32-竖直运动控制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至图30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原理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原理示意图之二。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四。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五。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六。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七。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八。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九。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十。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十一。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十二。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十三。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十四。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十五。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十六。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十七。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十八。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十九。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十。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十一。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十二。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十三。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十四。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十五。图2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十六。图2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十七。图3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飞碟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弯管动力装置,其包括:筒体1、弯管2、多个受力部件3、流质以及泵动机4,所述流质设置在所述弯管2中,多个所述受力部件3间隔性地设置在所述弯管2内部,所述弯管2螺旋盘绕且固定在所述筒体1的侧壁上,所述泵动机4设置在所述筒体1上,所述泵动机4与所述弯管2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弯管中设置多个受力部件,并将弯管螺旋盘绕且固定在所述筒体的侧壁上,弯管内的流质在泵动机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弯管的弯曲方向使得流质做曲线运动,此时弯管受流质的作用力,弯管的运动方向与其弯曲方向相反。由于弯管固定在筒体上,因此筒体受力进行运动。在泵动机的作用下,流质在弯管中做匀速运动,使得筒体运动稳定,具有较高的可控制性。
飞碟运动的科学原理和设计模式
第一节飞碟运动的基础部件-弯管理论
一、开放式弯管动力
1、挤压流质和抽取流质时弯管的不同效应
(1)如图1所示,图1中有一段弯管2和两个放置且要固定方向相反的泵动机4,泵动机4用
Figure BDA0002255150660000071
来表示,上方表示流质的出口,下方表示流质的入口。
图中下面泵动机4泵动流质向右运动,流质冲击弯管2外壁,弯管2受力则与流质一同运动。如果泵动机4固定,弯管2则受力旋转,方向由C到B;
(2)将泵动机4旋转180度,为图1上面泵动机样式,然后抽取弯管2中的流质,C端的气压给流质压力使得流质向A端运动,流质作用在弯管2的内壁,弯管2受力旋转运动,方向由C到D,这是泵动机4挤压流质和抽取流质所表现出来的两种不同作用效果,挤压流质比抽取流质给力稍大。这是因为气压给真空施力有限,而泵动机4挤压流质则随泵动机4的性能和供给电流的大小变化而变化,两种情况不一,但都遵循动量守恒定律。如图2所示,设流质的质量和速度为m和v,弯管的质量和速度为M和V,则有以下方程式可以表达:
Figure BDA0002255150660000072
由公式(1)得出弯管的运动速度为:
公式(1)为挤压流质时弯管与流质的动量等式。
弯管2运动方向由C到B;
而从A点抽取流质时,流质由C到A,上式动量方程依然适用,只不过弯管2运动方向与上式相反,如图1所示,由C到D。
弯管2内的流质在泵动机4的作用下,必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弯管2的弯曲方向使得流质做曲线运动,而弯管2受流质的作用力,弯管2的运动方向与其弯曲方向相反。
弯管2内的受力部件和阻流挡也都是根据流质的直线运动的惯性和密度的大小变化带来的运动而给部件造力使其运动。
2、开放式弯管的第二种运动-直管和弯管的组合
如图3所示,将弯管2和第一直管5组合,第一直管5内置的泵动机4一旦工作,管中流质会给组合管体(即直管和弯管的组合结构)向上的作用力,组合管体将向上运动。其中,图3中的箭头1代表流质运动方向,箭头2代表组合管体运动方向。
图中的E为圆柱形截面,图中的F为椭圆柱形截面,受力部件3的造型,首先要有利于流质对其给力,然后要有利于流质运动,不可形成流质死角,最后要尽量减小其重量,同时要增加其牢固性。
3、闭合式弯管的整体运动
(1)圆周运动
如图4所示,在一个闭合的第一圆形弯管6里面,在任一圆周截面上安装泵动机4,圆管(即第一圆形弯管)内的流质一旦流动,圆管则会以泵动机4为圆心,以圆管最大直径d为半径旋转起来。
(2)直线运动
如图5所示,在由一根标准第二圆形弯管7和一根第二直管8组成的闭合式整体管道中,泵动机4安装在第二直管8上(第二直管8不管在不在第二圆形弯管7的圆心上,其效果都一样),当流质运动时,第二圆形弯管7也整体运动,其速度方向和第二直管8中的流质速度方向一样。
进一步地,所述弯管2螺旋盘绕在所述筒体1的内侧壁以及外侧壁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缠绕在筒体外的弯管,是筒体运动的决定性的动力部件,弯管螺旋盘绕在筒体的内侧壁以及外侧壁上,使得筒体侧壁的切力在内壁与外壁之间平衡,防止管内流质形成单一的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运动。
其中,在内侧壁以及外侧壁上弯管2均为逆时针螺旋盘绕或者均为顺时针螺旋盘绕。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1为水平设置的筒体和/或者竖直设置的筒体。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筒体水平设置和/或者竖直设置,实现筒体的竖直运动以及水平运动,提高筒体的灵活性。
进一步地,所述弯管2包括:第一管体9以及第二管体10,所述第一管体9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管体10的外侧壁连接,所述第一管体9的一端与所述泵动机4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管体10的一端与所述泵动机4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管体9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体10的另一端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泵动机的出口和入口,接通着弯管两端,使弯管内的流质形成闭合回路,泵动机之外的延长弯管始终成并列状态,并列的部分是以多个绕轴为中心,缠绕成螺旋状造力,朝着各个方向运动的给力部件,这种固定在一起的并列弯管为双向姘管,单向管道缠绕筒体造力容易让筒体形成单一的持续的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成为不稳定状态,而双向姘管能弥补这个缺陷,使得流质在弯管中造力运动的同时使得筒体处于一体稳定状态,不管怎么缠绕,筒体就是不会绕轴旋转。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受力部件3方向的方向盘11、连接多个所述受力部件3的转轴12以及多个限位杆13,
所述方向盘11设置在所述弯管2的外部,所述转轴1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弯管2的中部,多个所述受力部件3依次间隔性地设置在所述转轴12上,所述转轴12的输入端与所述方向盘11连接;
多个所述限位杆13一一对应地与所述受力部件3连接,所述限位杆13的轴线与所述弯管2的轴线垂直,限位杆13的两端与所述弯管2的内壁可滑动地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向盘、转轴以及多个限位的设置,使得受力部件的方向或者朝向能够发生变动,从而实现筒体运动方向的改变。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12为软钢丝。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转轴为软钢丝,便于转轴在弯管中设置,同时便于方向盘控制弯管中的受力部件,防止转轴在弯管中卡滞,提高转轴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受力部件3为L型浮力挡14,所述L型浮力挡14固定在所述弯管2的顶部或者弯管2的侧壁上;
或,所述受力部件3为分流秤砣15,所述分流秤砣15固定在所述弯管2的侧壁上;
或,所述受力部件3为顶壁阻流挡16,所述顶壁阻流挡16为圆柱形结构,所述顶壁阻流挡16的一端与所述弯管2的顶壁连接,所述顶壁阻流挡16的长度值小于所述弯管2的半径值,所述顶壁阻流挡16的轴线与所述弯管2的轴线垂直;
或,所述受力部件3为共轭管体17,所述共轭管体17为圆柱形,所述共轭管体17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斜切口,所述共轭管体17设置在所述弯管2的中部或者设置在所述弯管2的内壁两侧,所述共轭管体17的轴线与所述弯管2的轴线垂直,所述共轭管体17的下端斜切口临近所述泵动机4的输入端。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受力部件的多种可替换结构,实现受力部件的设计,提高受力部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L型浮力挡14包括:立柱18以及底片19,所述底片19与所述立柱18的底部连接,所述底片19与所述弯管2的轴向方向平行设置,所述立柱18与所述弯管2的轴向方向垂直设置,所述立柱18临近所述泵动机4的输入端;
分流秤砣15包括:砣头20和砣尾21,所述砣头20呈半椭圆形结构,所述砣尾21呈曲面结构,所述砣尾21与所述砣头20的底部连接,所述分流秤砣15水平设置在所述弯管2中,所述砣头20临近所述泵动机4的输入端;
共轭管体17包括:第三管体22以及多个第一筛片23,所述第三管体22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第一筛片23为滤网结构,多个所述第一筛片23相互叠加设置在所述第三管体22中,多个所述第一筛片23的端面与所述第三管体22的轴线垂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受力部件的多种可替换结构,实现受力部件的设计,提高受力部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砣头20的长度数值为所述砣尾21长度数值的1.5-2倍。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受力部件的多种可替换结构,实现受力部件的设计,提高受力部件的稳定性。
4、L型浮力挡
如图6和图7所示,在弯管2管道中安装L型浮力挡14,L型浮力挡14是由竖着的圆柱体(即立柱18)和横着的底片19构成。
流质流过L型浮力挡14,立柱18会将流质左右分开,由于流质匀速直线运动的惯性,会在立柱18后面形成真空区,底片19下方的流质向上流动时抬升底片19。L型浮力挡14可以固定在弯管2管道顶部或侧壁,但不能固定在底部。
5、分流秤砣
如图8至图12所示,分流秤砣15的外形与工作原理与飞机的机翼类似,分流秤砣15的砣头20将管道中的流质上下均匀分开,流质到达分流秤砣15的尾部,砣尾21上方空间变大,流质密度变小,分流秤砣15的尾部下方流质开始向上运动,由于分流秤砣15的砣头20与管道左右两侧固定,分流秤砣15与弯管2一同受力向上运动。
分流秤砣15的砣尾21不能与弯管2管道内壁接触,砣尾21的水平截面小于砣头20的水平截面,以便让出空隙有利于流质向上运动。
图10中,m=n,a=b,q=1.5p,或者q=2p,砣头20截面为椭圆的一半,砣尾21上曲面截面为椭圆的四分之一,且砣尾21在x-y平面上也是椭圆的一半,参见图9。
6、顶壁阻流挡
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圆形弯管2管道的截面顶部,固定一个第一圆管24,长度不能超过截面半径(如超过截面半径长度而接近底壁,则容易给底壁给力),流质冲击圆柱形阻流挡(即第一圆管24)后,就会被左右均匀分开再次冲击管道截面顶壁两侧,由于流质直线运动的惯性,会很快流向圆柱形阻流挡后面的真空区,形成了单一的顶壁给力,给底壁给力很少。其中,圆形和方形弯管2中的顶壁阻流挡,其长度不能超过半径和对角线位置。
如果顶壁阻流挡超过半径长度或者接近底壁,流质容易给底壁给力形成向下的运动,从而上下给力中和而不能形成单一的给力及运动。
7、共轭给力
如图15所示,在管道中设置一个第三管体22,第三管体22的上下端口斜切,注意流质方向正对着第三管体22的下斜切口,而背对着第三管体22的上斜切口。在第三管体22中水平设置多个第一筛片23,通过第一筛片23作为阻流挡,流质流动时,由于流质的共轭运动,小管中的流质会向上运动,抬升管道,这种共轭部件,可以安装在管道中央或者固定在管内壁两侧,为了加大共轭力度,不能将第二圆管安装在弯管2的顶壁或者底壁。
8、水平筛片受力挡
如图16所示,在方形弯管2中设置多个平行且与重力方向垂直的第二筛片27,与弯管2弯曲方向相反的上角开设一个小孔,在此孔对角处也开设一个小孔,并设置双层管道,让两对角小孔在两管壁中相连通。
当弯管2中的内管流质一旦运动,会从大密度的上角流向小密度的下角,循环路线如图16所示,会从两管套中的缝隙中由右上角流向左下角,在小管内由左下角流向右上角时,会抬升水平设置的第二筛片27和管道。
图16中的箭头方向为流质循环方向以及流质对筛片的给力方向,图16所示的结构为弯管截面图,图中流质方向为垂直纸面向里。
第一筛片23、第二筛片27格网式筛片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适中即可,筛孔不可在垂直方向上重合,不同筛片在垂直方向上最好错开位置。
图16中流质垂直于纸面向里,两孔一孔在右上方,一孔在左下方,中间平置数个平行的第二筛片27,既要利于流质运动,又要利于给第二筛片27和管体受力,流质给第二筛片27给力远大越好。图16中,右边为流质大密度区,为弯管2受力方向,左边为流质小密度区,为流质运动方向,此为流质与弯管2之间的默认受力与运动模式,从流质的状态分析,右边为大密度区,左边为小密度区。
9、共轭运动
如图17所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第三圆形弯管28相切,相切的第三圆形弯管28经过同一个截面,当其中一个第三圆形弯管28内的流质运动时,其他与之相切的第三圆形弯管28内的流质也一起被共轭运动,且会发生整体运动现象,运动方向与公共截面内流质速度方向相同。图17中的标记G为三个管道的公共截面,相切的圆面为虚线图,图17中的标记H为流质在弯管中的速度方向,图17中的标记I为流质在直管中的速度方向,也是三管的组合管体整体的运动方向。
10、碟动力之弯管芯动力
如图18至图20所示,将所有的受力部件3首尾相连成一线,末端由方向盘11控制,设计成十字坐标架状的受力部件3,受力部件3为顶壁阻流挡16和共轭管体17的结合图形,如图19所示,受力部件3的J端和K端与管壁接触但不固定,L端与顶壁密接但不固定,M端不与下壁接触,只有一个突出的斜口供流质上下共轭运动,从而给受力部件3与弯管顶壁给力,在受力部件3的十字形交点,即坐标原点上,还固定着另外一条转轴12,三者呈三维坐标轴状,转轴12为软钢丝制成,硬度与软度适中,转轴12的末端连着方向盘11,可供转动来控制运动方向。其他部件均可制成芯动力部件。
将碟动力之弯管芯动力结构与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结合,实现飞碟动力。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飞碟29,其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弯管动力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弯管中设置多个受力部件,并将弯管螺旋盘绕且固定在所述筒体的侧壁上,弯管内的流质在泵动机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弯管的弯曲方向使得流质做曲线运动,此时弯管受流质的作用力,弯管的运动方向与其弯曲方向相反。由于弯管固定在筒体上,因此飞碟受力进行运动。在泵动机的作用下,流质在弯管中做匀速运动,使得飞碟运动稳定,具有较高的可控制性。
具体地,第二节、飞碟的设计模式
飞碟的设计是弯管动力的配套与组合,和上面的硬动力有所区别。
1、平衡系统
如图21和图22所示,首先要找到碟体的几何图形在处于水平状态下的最高中心点和最低中心点,这两点一个是悬提点,一个是垂心点,垂直运动的起降过程中,飞碟起飞时,弯管动力的合力作用点只能在悬提点上,不能偏移,飞碟里的一切重物向下的作用力之恩呢在垂心点上,也不能偏移,不管借助什么样的手段,这个设计一定要到位,垂心与吊心之间的连线,即碟仓的中立柱,始终与重力方向重合,
如图21所示,让碟体处于平放状态下,从上往下看为x-y轴平面,碟形为标准圆,图21中的N为碟外圆,图21中的O为碟中心点,图21中的P为碟仓。如图22所示,从水平方向看去,为x-z轴或y-z轴平面,碟形为椭圆形,流线型有利于运动,碟仓为圆柱形,上底和下底圆心之间的连线是为中立柱,中立柱的中点是碟体的中心,每一个系统的弯管给力都要通过这个点,水平运动和旋转运动的控制管都不例外。图22中的N为碟外圆,图22中的O为碟中心点,图22中的P为碟仓。
在流质运动方向上,受力部件的长度为X,部件之间的距离为X-2X之间,弯管内部件不可为三棱体、四边体以及五边体,内部件的外形只能是圆柱或者椭圆柱,要有利用流质的运动,不能形成流质死角,流质死角只能增加碟体种类,给流质造力带来负面影响。
2、稳定系统
缠绕在碟仓外的助力弯管,是碟体运动的决定性的动力部件,缠绕在碟仓外的垂直运动控制管以螺旋状缠绕,最终成线粒状,如果只以一根弯管缠绕,管内流质就会形成单一的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运动,这种单管单向的旋转状态时默认的。
在泵动机流质的出口和入口,接入一根弯管的两端,管内流质则会形成闭合回路,这根弯管足够长,可以无限延伸,在离泵动机稍远一点的余长部分,将两管靠近并固定,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样弯管上下两并列的部分,形成了流质方向相反的双向管道,管内流质方向相反,但两管内受力部件的受力方向相同,这种固定在一起的流质方向相反且受力方向相同的组管称为双向姘管。
泵动机之外的弯管聚拢在一起,两根内流质方向相反。
(1)垂直运动
如图24所示,双向姘管在碟仓外从仓底螺旋缠绕而上至仓顶的圆周外,绕越仓顶端子碟仓内,再沿仓顶内壁螺旋而下盘绕至底部。双向姘管缠绕碟仓时以仓内中立柱为中心,两根管道始终与中立柱距离相等,专为垂直运动造力的运动系统。
双向姘管在碟外以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缠绕碟仓完成后,只是顺延其方向翻越碟仓顶的圆顶顺其方向开始在碟仓内盘绕,中途不可改变缠绕方向。
(2)水平运动
如图25所示,水平运动控制管也缠绕在碟仓外,只不过与垂直运动控制管的缠绕方向垂直,管组的受力方向也与其垂直。水平运动控制管组的受力方向为水平方向与垂直运动控制管受力垂直,内里不缠,匝数不限。
图25中,组合管体运动方向和公共截面中的流质方向一致,还可增加多个共轭弯管,在同一截面上增加。
(3)旋转运动
如图26所示,图中的双向姘管以图中的标记点O为圆心缠绕数圈,泵动机置于圆周上,与标记点O的距离不限,在图中的转轴3上面的弯管内,所有的受力部件的受力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而轴下面的半圆弯管内,所有的受力部件的受力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泵动机给力于流质运动,弯管与内部件受力运动,会以转轴3为轴旋转起来。
这是旋转运动的设计理念,主要在一个圆周上,两个半圆周长度上的受力方向相反,过圆心且与轴垂直的两个方向。
泵动机与弯管的接入与布局
泵动机的出口和入口,接通着弯管两端,使弯管内的流质形成闭合回路,泵动机之外的延长弯管始终成并列状态,并列的部分是以多个绕轴为中心,缠绕成螺旋状造力,朝着各个方向运动的给力部件,这种固定在一起的并列弯管为双向姘管,单向管道缠绕碟体造力容易让碟体形成单一的持续的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成为不稳定状态,而双向姘管能弥补这个缺陷,使得流质在弯管中造力运动的同时使得碟体处于一体稳定状态,不管怎么缠绕,碟体就是不会绕轴旋转。
垂直运动控制管和水平运动控制管及旋转运动控制管之间可以用开关接通或者用开关共轭,当然也可以专门设置一个泵动机管控一组弯管,形成互不相干的模式。
飞碟上的泵动机与普通的水泵油泵不同的一点就在于碟泵不仅有顺转,还有逆转。顺转为碟体上升或者前进造力,逆转则反之,只不过这种情况只有在碟体事故中偶尔用之。
弯管内的流质因为高速运动与管壁摩擦产生的静电不可避免,要么消除静电,要么收集利用,水不可作为流质,因为静电对水有电解作用,采用流质的无非就是惰性润滑油,本发明可以选用的油作为流质。
碟仓内的所有重量必须借用一个导力装置作用于碟底的中垂心上,中立柱是碟体的主要受力载体,货架和客座均安装在中立柱上面。
泵动机和设计模式的细化工程和智能开关自理。
如图27所示,图27中在每个运动系统的双向姘管末端均用反向弯管25连接,开关26用于连接两个运动系统之间的弯管,当开关26接通竖直运动控制管路32和水平运动控制管路30之后,反向弯管25则处于短路状态,断开竖直运动控制管路32和水平运动控制管路30后,反向弯管25则连接流动,形成回路,水平运动控制管路30和旋转运动控制管路31分别为水平旋转运动的控制双向姘管。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弯管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弯管、多个受力部件、流质以及泵动机,所述流质设置在所述弯管中,多个所述受力部件间隔性地设置在所述弯管内部,所述弯管螺旋盘绕且固定在所述筒体的侧壁上,所述泵动机设置在所述筒体上,所述泵动机与所述弯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管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螺旋盘绕在所述筒体的内侧壁以及外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管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为水平设置的筒体和/或者竖直设置的筒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管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包括:第一管体以及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外侧壁连接,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与所述泵动机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与所述泵动机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管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另一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管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受力部件方向的方向盘、连接多个所述受力部件的转轴以及多个限位杆,
所述方向盘设置在所述弯管的外部,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弯管的中部,多个所述受力部件依次间隔性地设置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转轴的输入端与所述方向盘连接;
多个所述限位杆一一对应地与所述受力部件连接,所述限位杆的轴线与所述弯管的轴线垂直,限位杆的两端与所述弯管的内壁可滑动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弯管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为软钢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管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受力部件为L型浮力挡,所述L型浮力挡固定在所述弯管的顶部或者弯管的侧壁上;
或,所述受力部件为分流秤砣,所述分流秤砣固定在所述弯管的侧壁上;
或,所述受力部件为顶壁阻流挡,所述顶壁阻流挡为圆柱形结构,所述顶壁阻流挡的一端与所述弯管的顶壁连接,所述顶壁阻流挡的长度值小于所述弯管的半径值,所述顶壁阻流挡的轴线与所述弯管的轴线垂直;
或,所述受力部件为共轭管体,所述共轭管体为圆柱形,所述共轭管体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斜切口,所述共轭管体设置在所述弯管的中部或者设置在所述弯管的内壁两侧,所述共轭管体的轴线与所述弯管的轴线垂直,所述共轭管体的下端斜切口临近所述泵动机的输入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弯管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L型浮力挡包括:立柱以及底片,所述底片与所述立柱的底部连接,所述底片与所述弯管的轴向方向平行设置,所述立柱与所述弯管的轴向方向垂直设置,所述立柱临近所述泵动机的输入端;
分流秤砣包括:砣头和砣尾,所述砣头呈半椭圆形结构,所述砣尾呈曲面结构,所述砣尾与所述砣头的底部连接,所述分流秤砣水平设置在所述弯管中,所述砣头临近所述泵动机的输入端;
共轭管体包括:第三管体以及多个筛片,所述第三管体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筛片为滤网结构,多个所述筛片相互叠加设置在所述第三管体中,多个所述筛片的端面与所述第三管体的轴线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弯管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砣头的长度数值为所述砣尾长度数值的1.5-2倍。
10.一种飞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弯管动力装置。
CN201911050193.0A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弯管动力装置以及飞碟 Pending CN1107897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50193.0A CN110789712A (zh)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弯管动力装置以及飞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50193.0A CN110789712A (zh)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弯管动力装置以及飞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89712A true CN110789712A (zh) 2020-02-14

Family

ID=69442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50193.0A Pending CN110789712A (zh)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弯管动力装置以及飞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89712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12709A (en) * 1996-04-30 1997-11-05 David Johnston Burns Flying craft with magnetic field/electric arc vertical thrust producing means
RU2123456C1 (ru) * 1997-01-24 1998-12-20 Султанов Адхам Закирович Летающая тарелка султанова а.з.
CA2073525C (en) * 1992-07-09 2001-07-31 Pierre Jones-Savard Propelling system for flying machine
CN1796229A (zh) * 2004-12-27 2006-07-05 段霄驰 环形发动机飞碟
CN105984586A (zh) * 2015-03-06 2016-10-05 索宝元 飞碟
CN107570563A (zh) * 2017-09-04 2018-01-12 扬州天开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弯管机的弯管动力头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073525C (en) * 1992-07-09 2001-07-31 Pierre Jones-Savard Propelling system for flying machine
GB2312709A (en) * 1996-04-30 1997-11-05 David Johnston Burns Flying craft with magnetic field/electric arc vertical thrust producing means
RU2123456C1 (ru) * 1997-01-24 1998-12-20 Султанов Адхам Закирович Летающая тарелка султанова а.з.
CN1796229A (zh) * 2004-12-27 2006-07-05 段霄驰 环形发动机飞碟
CN105984586A (zh) * 2015-03-06 2016-10-05 索宝元 飞碟
CN107570563A (zh) * 2017-09-04 2018-01-12 扬州天开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弯管机的弯管动力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37459Y (zh) 拼装式连续型螺旋折流板换热器
US20110027084A1 (en) Novel turbine and blades
CN106795856B (zh) 具有分流器的涡轮机及用于涡轮机的分流器
CN201867093U (zh) 一种变距双螺旋折流板换热器
CN102538562A (zh) 一种组合式单壳程连续螺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
CN206935960U (zh) 一种适用不同内径的石油管道清洗装置
US8282339B2 (en) Vertical axis turbine
CN110207294A (zh) 一种基于弹性共振原理驱动的涡环产生装置
CN102022782A (zh) 一种挂壁式分体空调室内机
CN102483049A (zh) 用于利用运动流体的力传输流体或发电的顺从或屈从元件
CN110789712A (zh) 一种弯管动力装置以及飞碟
CN203454896U (zh) 螺旋交叉折流板支撑高效管换热器
CN106163915B (zh) 高螺距抗失速螺旋桨
CN102022780A (zh) 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02410421A (zh) 新型90°变曲率弯管
CN202417970U (zh) 立式鼠笼分子泵
CN201892274U (zh) 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01945216U (zh) 一种全封闭流道连续型无中心管螺旋折流板换热器
CN101915440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2361699U (zh) 带有加大的长形内容积的微通道热交换器
CN101408339B (zh) 热水器及其加热单元
CN203614801U (zh) 一种并联式四通换向阀
CN207439216U (zh) 一种扇叶形斜向流换热器
CN106286164B (zh) 一种摇摆式低速流体发电机
CN203158718U (zh) 一种螺旋输送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1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