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85264A - 手持式工具机 - Google Patents

手持式工具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85264A
CN110785264A CN201880038954.8A CN201880038954A CN110785264A CN 110785264 A CN110785264 A CN 110785264A CN 201880038954 A CN201880038954 A CN 201880038954A CN 110785264 A CN110785264 A CN 1107852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
held power
power tool
tool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3895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85264B (zh
Inventor
A·库尔茨
T·布林克曼
L·施米德
P·施米茨
H·施密德
P·海嫩
J·科里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bert Bosch GmbH
Original Assignee
Robert Bosch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bert Bosch GmbH filed Critical Robert Bosch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0785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52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852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52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1Gearings, speed selectors, clutch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rotary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1/00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with electromotor or other motor drive
    • B25D11/005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the stroke of the impulse member or for stopping the impact action when the tool is lifted from the working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1/00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with electromotor or other motor drive
    • B25D11/06Means for driving the impulse member
    • B25D11/12Means for driving the impulse member comprising a crank mechanism
    • B25D11/125Means for driving the impulse member comprising a crank mechanism with a fluid cushion between the crank drive and the striking bod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6/00Portable percussive machines with superimposed rotation, the rotational movement of the output shaft of a motor being modified to generate axial impacts on the tool bit
    • B25D16/006Mode changers; Mechanisms connected thereto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ortable power-driven percussive tools
    • B25D17/04Handles; Handle mountings
    • B25D17/043Handles resiliently mounted relative to the hammer hou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ortable power-driven percussive tools
    • B25D17/08Means for retaining and guiding the tool bit, e.g. chucks allowing axial oscillation of the tool bit
    • B25D17/084Rotating chucks or sock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1/00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with electromotor or other motor drive
    • B25D2211/003Crossed drill and motor spi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6/00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machines with superimposed rotation, the rotational movement of the output shaft of a motor being modified to generate axial impacts on the tool bit
    • B25D2216/0084Mode-changing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ortable power-driven 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7/0011Details of anvils, guide-sleeves or pistons
    • B25D2217/0019Guide-slee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00General 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Components used in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131Idling mode of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00General 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Components used in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165Overload clutches, torque limi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00General 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Components used in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275Tools having at least two similar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ercussive Tools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第一手持式工具机(10)和第二手持式工具机构成的系统,第一手持式工具机和第二手持式工具机分别具有冲击机构(36)、马达(26)、包括所述冲击机构的传动装置(28),所述传动装置构造用于将马达的驱动运动传递到接收在工具接收件(12)中的插入式工具(30)上,其中,相应的传动装置具有沿着工作轴线(58)局部相同的导向管(40),冲击器(44)可轴向运动地支承在所述导向管中,其中,导向管通过第一传动单元(32)可转动地与马达耦合,并且其中,冲击器能够通过第二传动单元(34)的活塞(52)直线振荡地驱动,其中,在工具接收件的直径(14)和导向管的直径之间的比例就第一手持式工具机而言是就第二手持式工具机而言的1.8倍。提出了,第二手持式工具机的单次冲击能量与第一手持式工具机的单次冲击能量相比机械地减小。

Description

手持式工具机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具有不同功率等级的偏心冲击机构的钻锤既作为蓄电池设备已知也作为电源设备已知。
此外,在DE 10002748 A1中描述了具有用于传递转矩的安全离合装置的钻锤,其中,所述安全离合装置具有两个离合元件,所述离合元件通过卡锁元件而彼此连接,所述卡锁元件在超过一定的转矩时脱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第一手持式工具机和第二手持式工具机构成的系统,第一手持式工具机和第二手持式工具机分别具有冲击机构、马达、包括所述冲击机构的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构造用于将马达的驱动运动传递到接收在工具接收件中的插入式工具上,其中,相应的传动装置具有沿着工作轴线局部相同的导向管,冲击器可轴向运动地支承在所述导向管中,其中,导向管通过第一传动单元可转动地与马达耦合(与马达旋转耦合),并且其中,冲击器能够通过第二传动单元的活塞直线振荡地驱动。
手持式工具机尤其是构造用于将插入式工具驱动为围绕工作轴线转动和/或沿着工作轴线冲击。工作轴线基本上沿着第一或者说第二手持式工具机的纵长走向延伸。插入式工具能够示例性地构造为钻头或者凿头。插入式工具是磨损件,所述磨损件能够可松脱地紧固在工具接收件中。插入式工具具有插入端,所述插入端接收在手持式工具机的工具接收件中。插入式工具的插入端通常具有标准化的杆直径,所述杆直径设计用于不同的设备等级或者说设备尺寸,示例性的是用于SDS-plus工具接收件的10mm的杆直径和用于SDS-Max工具接收件的18mm的杆直径。
优选地,工具接收件包括可更换式钻夹头或者固定式钻夹头。“沿着工作轴线局部相同的导向管”尤其应当理解为导向管,所述导向管沿着手持式工具机的纵长走向对于导向管长度的至少33%、优选至少50%、尤其是至少66%与另一个导向管相同。尤其地,第一手持式工具机和第二手持式工具机的导向管的内直径和/或外直径沿着工作轴线至少局部相同。第一和/或第二手持式工具机的导向管能够一件式或者多件式地构造。尤其地,第一手持式工具机和第二手持式工具的导向管在背离工具接收件的后端部和控制开口之间或者在该后端部和B-冲击阻尼系统之间的区域是相同的。此外,在工具接收件的直径和导向管的直径之间的比例就第一手持式工具机而言是就第二手持式工具机而言的1.8倍。“工具接收件的直径”尤其应当理解为工具接收件的内直径,所述内直径适配于插入式工具的杆尺寸。“导向管的直径”尤其应当理解为导向管的内直径。提出了,第二手持式工具机的单次冲击能量与第一手持式工具机的单次冲击能量相比机械地减小。有利地,由此第二手持式工具机能够以简单的方式适应于不同的应用领域。“单次冲击能量”尤其应当理解为能量,所述能量在手持式工具机的运行期间传递到冲击器上,或者,所述能量由冲击器传递到插入式工具上。“机械地减小”尤其应当理解为:单次冲击能量通过传动装置、优选地通过传动装置的第二传动单元而减小。优选地,第二手持式工具机的单次冲击能量减小了至少10%、尤其是至少17.5%、优选至少25%。就绝对值而言,这对应于在导向管的直径为约30mm的情况下单次冲击能量减小超过0.5焦耳、尤其是减小1.5至2.0焦耳。附加地或者替代地提出了,第二手持式工具机的冲击功率与第一手持式工具机的冲击功率相比机械地减小。优选地,第一手持式工具机的冲击机构的冲击频率基本上与第二手持式工具机的冲击频率相同。
此外提出了,第二手持式工具机的第二传动单元的曲柄行程与第一手持式工具机的第二传动单元的曲柄行程相比减小,尤其是减小了10%,优选减小了15%,优选减小了20%。有利地,能够由此在冲击频率保持不变时减小单次冲击能量。“曲柄行程”尤其应当理解为在导向管中活塞的两个转向点之间的轴向间距。尤其地,在两个转向点处,没有轴向力作用在活塞上。
此外提出了,第一和第二手持式工具机的活塞分别通过偏心单元来驱动,其中,第二手持式工具机的偏心单元的偏心距小于第一手持式工具机的偏心单元的偏心距。有利地,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方式适配曲柄行程。偏心单元配属于第二传动单元。偏心单元围绕旋转轴线地由马达驱动。偏心单元具有构造为偏心销的转换元件,所述转换元件通过曲柄元件与活塞连接。转换元件围绕所述旋转轴线在尤其是圆轨迹上运动。偏心单元的偏心距由偏心单元的旋转轴线和轨迹之间的间距得出,转换元件在所述轨迹上运动。
此外提出了,第一手持式工具机的冲击机构的空气弹簧长度不同于、尤其是大于第二手持式工具机的冲击机构的空气弹簧长度。有利地,通过冲击机构的较小的空气弹簧长度能够以结构上简单的方式减小单次冲击能量。“冲击机构的空气弹簧长度”尤其应当理解为在冲击器和活塞之间的最小间距或者在冲击器和在位于面向工具接收件的前转向点处的活塞之间的间距。空气弹簧长度能够示例性地通过冲击器的形状、活塞的形状或者曲柄元件的形状来适配。
此外提出了,第一手持式工具机的冲击机构的支承间距与第二手持式工具机的冲击机构的支承间距相同。在此,“支承间距”尤其应当理解为在两个区域之间的间距,冲击机构的导向管通过所述两个区域受支承。尤其地,支承间距是在分别支承导向管的一轴向或径向轴承和另一轴向或者径向轴承之间的间距。优选地,支承间距构造为在两个径向轴承之间的间距。
此外提出了,第一手持式工具机的冲击点与第二手持式工具机的冲击点相同。“冲击点”尤其应当理解为:在将插入式工具压抵加工表面期间,冲击器、尤其是冲击器的背离工具接收件的后端部在导向管中的位置。优选地,第一手持式工具机的冲击点和空气弹簧长度与第二手持式工具机的冲击点和空气弹簧长度相同。
此外提出了,第一和第二手持式工具机分别具有B-冲击阻尼系统,所述B-冲击阻尼系统彼此相同地构造。“B-冲击阻尼系统”尤其应当理解为在冲击机构中的以下构件的集合,所述构件构造用于阻尼插入式工具逆着冲击方向的反冲力。冲击器将其能量通过柱元件传递到插入式工具上。B-冲击阻尼系统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导向管中,并且,包括至少一个阻尼元件,所述阻尼元件能够布置在导向管之内和/或之外。优选地,在柱元件和冲击器之间的质量比在第一手持式工具机的情况下与第二手持式工具机相同,使得相同的B-冲击阻尼系统能够有利地既可对于第一手持式工具机是优化的也可对于第二手持式工具机是优化的。
此外提出了,第一和第二手持式工具机分别具有传动装置壳体,其中,在传动装置壳体之内的机械构件的至少80%、尤其是至少90%是相同的。传动装置壳体能够构造为外壳体和/或内壳体。
此外提出了,第二手持式工具机的工具接收件的直径小于18mm、尤其是为10mm,并且,在第二手持式工具机的导向管的直径和工具接收件的直径之间的比例在2.8至3.4之间的范围中、尤其是在2.9至3.1之间的范围中。有利地,由此能够实现功率特别大的手持式工具机。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式工具机,所述手持式工具机具有冲击机构、马达、包括所述冲击机构的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构造用于将马达的驱动运动传递到接收在工具接收件中的插入式工具上,其中,传动装置具有导向管,冲击器可轴向运动地支承在所述导向管中,其中,导向管通过第一传动单元可转动地与马达耦合,并且其中,冲击器能够通过第二传动单元的活塞直线振荡地驱动。提出了,在导向管的直径和工具接收件的直径之间的比例在2.8至3.4之间的范围中、尤其是在2.9至3.1之间的范围中。有利地,由此能够实现功率特别大的手持式工具机。优选地,工具接收件的直径小于18mm、尤其是为10mm。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式工具机,所述手持式工具机具有冲击机构、马达、包括所述冲击机构的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构造用于将马达的驱动运动传递到工具接收件,其中,传动装置具有导向管,冲击器可轴向运动地支承在所述导向管中,其中,导向管通过第一传动单元可转动地与马达耦合,并且其中,冲击器通过包括偏心单元的第二传动单元与马达耦合并且能够通过活塞直线振荡地驱动。提出了,偏心单元的偏心距能够到至少两个不同的位置中,以使得第二传动单元的曲柄行程发生改变。有利地,由此能够适配冲击机构的单次冲击能量。
此外提出了,偏心单元的偏心距能够如此调设,使得关断冲击机构。有利地,由此能够实现手持式工具机从凿模式或者钻锤模式到钻模式的运行模式转变。优选地,偏心距能够如此调设,使得在具有最小偏心距的位置中如此减小第二传动单元的曲柄行程,使得冲击机构的冲击器不执行冲击运动。
此外提出了,能够手动调设偏心单元的偏心距。有利地,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方式机械地实现偏心距的调设。“手动调设”尤其应当理解为,偏心单元与操纵元件耦合,通过所述操纵元件借助于由手持式工具机的使用者施加的力能够调设偏心距。
此外提出了,偏心单元的偏心距是能够半自动调设的。有利地,由此能够方便地调设偏心距。“半自动调设”尤其应当理解为:偏心距能够由手持式工具机的使用者选择,然而受手持式工具机的电子器件控制地进行实施。
此外提出了,偏心单元的偏心距能够自动调设。有利地,由此能够实现偏心单元的、特别方便的调设。在此,“自动调设”尤其应当理解为:偏心距不能够由使用者选择或者调设,而是完全由电子器件控制或者调节。
此外提出了,偏心单元具有第一偏心元件和第二偏心元件,所述第一偏心元件可围绕偏心单元的旋转轴线转动地支承,所述第二偏心元件可围绕该旋转轴线和一调设轴线转动地支承。优选地,调设轴线平行于旋转轴线地布置。尤其地,在手持式工具机的运行期间,第一和第二偏心元件围绕旋转轴线被驱动。第二偏心元件可转动地与第一偏心元件连接,尤其是可转动地紧固在第一偏心元件上。尤其地,在旋转轴线和调设轴线之间的间距是固定的,并且因而是不可改变的。
此外提出了,偏心单元包括调设单元,所述调设单元构造用于使第二偏心元件围绕调设轴线旋转。有利地,由此能够有针对性地调设偏心距。调设单元尤其构造用于将第二偏心元件调整和/或固定在至少两个不同的位置中。
此外提出了,调设单元具有至少两个彼此对应的调设元件,所述调设元件构造用于建立在第二偏心元件和调设元件中的一个之间的力锁合和/或形状锁合的连接。优选地,调设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尤其是两个调设元件围绕调设轴线可转动地支承。
此外提出了,调设元件中的一个构造为第二偏心元件的外齿部。尤其地,该调设元件与第二偏心元件一体地构造。外齿部能够部分地或者完整地布置在第二偏心元件的外圆周上。
此外提出了,调设元件中的一个构造为致动器元件,所述致动器元件可枢转和/或可直线运动地支承,其中,致动器元件仅在调设过程期间与对应于该致动器元件的调设元件连接。致动器元件尤其是构造成能够通过电子器件如此控制,使得电子器件的电信号转换成致动器元件的机械运动。
此外提出了,调设元件中的一个构造为齿圈。此外提出了,齿圈围绕旋转轴线可转动地支承。此外提出了,齿圈能够被驱动元件驱动和/或制动。尤其地,齿圈能够构造为行星齿轮传动装置的一部分。
此外提出了,活塞通过曲柄元件与偏心单元的偏心销耦合。曲柄元件能够示例性地构造为曲柄杆或者连杆元件。通过曲柄元件,偏心销的旋转运动转化成活塞的直线运动。偏心销优选与第二偏心元件抗扭地连接并且能够围绕旋转轴线和调设轴线转动。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手持式工具机的过载装置,所述过载装置构造用于限制从手持式工具机的马达传递到手持式工具机的工具接收件上的转矩,所述过载装置具有第一离合元件和第二离合元件,所述第一离合元件和第二离合元件能够通过过载单元抗扭地彼此耦合,其中,过载单元在第一和第二离合元件之间布置成可直线运动。提出了,过载单元可倾摆地支承在过载装置中。有利地,由此能够显著地减小过载装置的磨损。
过载装置尤其是构造为离合装置,马达的马达轴通过所述离合装置与导向管如此可松脱地连接,使得马达的转矩从阈值开始不再传递到导向管上。优选地,第一离合元件与马达轴耦合并且第二离合元件与导向管耦合。耦合能够示例性地通过正齿轮传动装置或者锥齿轮传动装置来实现。过载装置围绕离合轴线可转动地支承。离合轴线优选平行于马达轴的驱动轴线地构造。第二离合元件尤其是抗扭地紧固在离合轴上。过载单元尤其是相对于第一和第二离合元件可直线运动地支承。优选地,过载单元在相对于离合轴线的径向上可直线运动地支承。替代地或者附加地,也能够想到,过载单元平行于离合轴线或者倾斜于离合轴线可运动地支承。过载单元完全或者部分可倾摆地构造。尤其地,过载单元的倾摆轴线构造成基本上平行于过载装置的离合轴线。
此外提出了,过载单元具有过载元件,所述过载元件被弹簧元件以力加载。有利地,由此能够实现两个离合元件的可靠的耦合。尤其地,过载元件以力加载第一离合元件的内表面。优选地,过载装置具有多个、尤其是六至八个、优选七个过载单元。过载单元尤其是围绕离合轴线对称地布置。
此外提出了,过载元件可倾摆地被接收在第二离合元件的槽口中。尤其地,过载元件在第二离合元件的槽口中以有间隙的方式被接收。优选地,过载元件如此可倾摆地接收在槽口中,使得弹簧元件可仅轴向运动地在过载元件中被引导。
此外提出了,在槽口和过载元件之间的间距是变化的。有利地,能够由此将过载单元可倾摆的角度以结构上简单的方式预给定。优选地,在槽口和过载元件之间的间距朝离合轴线的方向尤其是持续增加。尤其地,槽口和/或过载元件构造成锥形的。优选地,过载元件的外表面和/或内表面构造成锥形的。“锥形的”在本上下文中尤其应当理解为:槽口的内表面或者过载元件的内表面或外表面至少部分地相对于过载单元的直线运动方向以轻微的角度错开量延伸。角度错开量能够尤其是小于10°、优选小于6°、优选小于3°。
此外提出了,弹簧元件可倾摆地接收在过载元件中。优选地,过载元件和弹簧元件由此能够相对于第二离合元件倾摆。优选地,在手持式工具机的运行期间,弹簧元件倾摆的角度不同于过载元件。
此外提出了,弹簧元件仅由过载元件引导。有利地,由此能够实现可靠地引导可倾摆的弹簧元件。优选地,弹簧元件在每个运动状态下由过载元件包围最多95%。
此外提出了,弹簧元件包括五个弹动的匝。有利地,由此能够实现特别紧凑的过载装置,所述过载装置同时具有高的、可传递的传动功率。弹簧元件尤其是具有总数目为七的匝数。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式工具机,所述手持式工具机具有如前所述的过载装置、冲击机构、马达、包括所述冲击机构的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构造用于将马达的驱动运动传递到工具接收件上,其中,传动装置具有导向管,冲击器可轴向运动地支承在所述导向管中,其中,导向管通过第一传动单元可转动地与马达耦合,并且其中,冲击器通过包括偏心单元的第二传动单元与马达耦合并且能够通过活塞直线振荡地驱动。有利地,由此能够实现非常紧凑且性能卓越的手持式工具机。
此外提出了,第一传动单元的高度与长度的比例在1.3至1.5之间的范围中、尤其是在1.35至1.45之间的范围中。有利地,由此能够实现具有优化的重心的、紧凑的手持式工具机。
此外提出了,工具接收件的直径大于10mm、尤其是为18mm,并且,在导向管的直径和工具接收件的直径之间的比例在1.35至2.00之间的范围中、尤其是在1.6至1.8之间的范围中。有利地,由此能够实现特别紧凑且性能卓越的手持式工具机。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式工具机、尤其是钻锤,所述手持式工具机具有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至少三个壳体部分,所述壳体部分通过壳体接口彼此连接,其中,第一壳体部分通过第一壳体接口紧固在第二壳体部分上并且通过第二壳体接口紧固在第三壳体部分上。提出了,第二壳体部分通过第一壳体接口紧固在第三壳体部分上。有利地,由此能够实现成本有利且紧凑的壳体结构。
在本上下文中,“两个壳体部分彼此连接”尤其应当理解为两个壳体部分直接紧固在彼此上。壳体接口尤其构造用于将至少两个壳体部分相对于彼此可运动地、不可运动地或者可转动地紧固在彼此上。优选地,壳体接口具有阻尼元件,所述阻尼元件构造用于阻尼在手持式工具机的运行期间出现的振动。阻尼元件能够示例性地构造为弹性的或者弹动的元件,例如弹簧元件或者橡胶环。
此外提出了,壳体接口分别具有至少两个彼此对应的连接元件,所述连接元件分别配属于彼此连接的两个壳体部分中的一个。连接元件能够与壳体部分一体地构造或者构造成单独的构件。连接元件尤其构造用于壳体部分的力锁合和/或形状锁合的连接。
此外提出了,第一壳体部分的连接元件与第二壳体部分的连接元件并且与第三壳体部分的连接元件尤其是形状锁合地连接。有利地,由此能够减少在壳体之内的、壳体接口所要求的结构空间。尤其地,连接元件中的一个被另外的两个连接元件形状锁合地围绕。
此外提出了,第二壳体部分不可运动地紧固在第一壳体部分上,并且第三壳体部分可运动地紧固在第一壳体部分上。优选地,在第一壳体部分中布置有马达,在第三壳体部分中布置有电子器件,并且,第二壳体部分构造为手柄。有利地,由此能够实现模块化的壳体结构。手持式工具机的电子器件尤其是构造用于控制手持式工具机。优选地,第三壳体部分具有电网接口或者蓄电池接口。
此外提出了,壳体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在所述内壳体中布置有传动装置,其中,壳体部分中的至少一个构造为外壳体。有利地,通过将传动装置布置在内壳体中能够可靠地支承传动装置。“内壳体”尤其应当理解为壳体部分,所述壳体部分至少部分地、尤其是完全被构造为外壳体的壳体部分包围。
此外提出了,壳体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尤其是第一壳体部分由两个壳体半壳构造。壳体半壳能够例如通过螺钉连接而彼此连接。
此外提出了,手持式工具机构造为蓄电池-手持式工具机。替代地或者附加地提出了,手持式工具机构造为电网-手持式工具机。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由手持式工具机、尤其是钻锤和另外的手持式工具机、尤其是钻锤构成的系统,所述手持式工具机具有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至少三个壳体部分,所述壳体部分通过壳体接口彼此连接,其中,第一壳体部分通过第一壳体接口紧固在第二壳体部分上并且通过第二壳体接口紧固在第三壳体部分上,所述另外的手持式工具机具有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至少三个壳体部分,所述壳体部分通过壳体接口彼此连接,其中,第一壳体部分通过第一壳体接口紧固在第二壳体部分上并且通过第二壳体接口紧固在第三壳体部分上,其中,所述手持式工具机构造为蓄电池-手持式工具机并且所述另外的手持式工具机构造为电网-手持式工具机。提出了,所述手持式工具机的第一壳体部分与所述另外的手持式工具机的第一壳体部分相同地构造。有利地,通过模块化的壳体结构能够将同一壳体部分用于具有不同能量供应的手持式工具机。
此外提出了,所述系统具有附加的手持式工具机、尤其是钻锤,所述附加的手持式工具机具有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至少三个壳体部分,所述壳体部分通过壳体接口彼此连接,其中,第一壳体部分通过第一壳体接口紧固在第二壳体部分上并且通过第二壳体接口紧固在第三壳体部分上,其中,所述手持式工具机的工具接收件的直径与所述附加的手持式工具机的工具接收件的直径不同,并且,所述附加的手持式工具机的第一壳体部分与所述手持式工具机以及所述另外的手持式工具机的第一壳体部分相同地构造。有利地,通过模块化的壳体结构能够将同一壳体部分用于具有不同功率等级的手持式工具机。
附图说明
另外的优点从下面的附图描述中得出。附图、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包括许多特征组合。技术人员可适宜地单独考虑这些特征并且也可将其概括成有意义的、另外的组合。
附图示出:
图1第一手持式工具机的纵截面;
图2第二手持式工具机的纵截面;
图3a第一手持式工具机的传动装置的纵截面;
图3b第一手持式工具机的传动装置的偏心单元的横截面;
图4第二手持式工具机的传动装置的纵截面;
图5a偏心单元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横截面;
图5b根据图5a的偏心单元的立体视图;
图6a偏心单元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视图;
图6b根据图6a的偏心单元的另一立体视图;
图6c根据图6a的偏心单元的横截面;
图6d根据图6a的偏心单元的另一横截面;
图7根据图3的传动装置的放大图;
图8a过载装置的横截面;
图8b根据图8a的过载装置的过载单元的放大图;
图8c根据图8a的过载装置的过载单元的另一放大图;
图9a第一手持式工具机的壳体的侧视图;
图9b第二手持式工具机的壳体的侧视图;
图9c第三手持式工具机的壳体的侧视图;
图9d第四手持式工具机的壳体的侧视图;
图10a根据图9a的壳体的纵截面;
图10b第一壳体部分的壳体半壳的侧视图;
图10c第二壳体部分的壳体半壳的立体视图;
图10d第三壳体部分的壳体半壳的侧视图;
图10e第四壳体部分的立体视图;
图11a替代的第二壳体部分的示意图;
图11b替代的第二壳体部分的另一示意图;
图11c另外的、替代的第二壳体部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附图中示出了手持式工具机的四个变型。手持式工具机设计用于包括尽可能多的相同构件,以便成本有利地覆盖不同应用领域。在下文中,相同的构件和相同的结构单元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手持式工具机的不同变型由附图标记后面的撇号的数量来标识。配属于手持式工具机的一个或者多个具体变型的构件或者结构单元的不同实施方式也以相同数量的撇号来标识。构件或者结构单元的原则上适用于至少两个变型的替代实施方式以在附图标记后面的字母来标识。
第一手持式工具机10(参见图1)和第二手持式工具机10′(参见图2)构造为蓄电池-手持式工具机。两个手持式工具机10、10′分别具有工具接收件12、12′,所述工具接收件的直径14、14′彼此不同。此外,尤其地,工具接收件12构造为固定式钻夹头,而工具接收件12′构造为可更换式钻夹头。示例性地,第一手持式工具机10构造成具有SDS-max工具接收件12,并且,第二手持式工具机10′构造成具有SDS-plus工具接收件12′。SDS-max工具接收件12的直径14基本上是18mm,并且,SDS-plus工具接收件12′的直径14′基本上是10mm,从而在第一手持式工具机10的工具接收件12的直径14和第二手持式工具机10′的工具接收件12′的直径14′之间的比例为1.8。第三手持式工具机10″(参见图9c)和第四手持式工具机10″′(参见图9d)分别构造为具有SDS-max工具接收件12和SDS-plus工具接收件12′的电网-手持式工具机。
在图1中,示出了第一手持式工具机10的纵截面。手持式工具机10构造为钻锤。手持式工具机10具有壳体16,所述壳体由多个壳体部分18、20、22、24构成。壳体部分18、20、22、24构造为外壳体。替代地或者附加地也能够想到,壳体部分18、20、22、24中的至少一个部分地或者完全地构造为内壳体。在第一壳体部分18之内布置有马达26。马达26在手持式工具机10、10′的作为蓄电池-手持式工具机的变型中构造成尤其是无刷直流马达,并且,在手持式工具机10″、10″′的作为电网-手持式工具机的变型中构造成作为交流马达,例如同步马达、异步马达或者通用马达。优选地,手持式工具机10、10′,10″,10″′的马达26被优化到相同的特性曲线,使得在相关运行点上转速和转矩的比例基本上是相同的。马达26的驱动运动通过传动装置28传递到工具接收件12上,插入式工具30可松脱地接收在所述工具接收件中。传动装置28具有第一传动单元32、第二传动单元34和冲击机构36。传动装置28接收在传动装置壳体38中,所述传动装置壳体构造为尤其是由金属制成的内壳体。然而,替代地也能够想到,传动装置壳体38至少部分地构造为外壳体。
第一传动单元32构造用于使马达26与冲击机构36的导向管40旋转耦合。第一传动单元32包括过载装置42,所述过载装置构造用于限制最大能够由马达26传递到导向管40上的转矩。
第二传动单元34构造用于将马达26的旋转驱动运动转化成冲击器44的直线运动,所述冲击器在导向管40中可直线运动地被支承和引导。第二传动单元34包括偏心单元46,所述偏心单元具有构造为偏心销的转换元件48,所述转换元件通过曲柄元件50与活塞52连接。活塞52可直线运动地在导向管40中被引导。
冲击机构36包括导向管40、冲击器44和柱元件54,所述柱元件同样在导向管40中可直线运动地被引导,并且,通过所述柱元件将冲击器44的能量传递到插入式工具30上。导向管40具有30mm的直径、尤其是内直径,从而能够实现高的单次冲击能量。因而,就第一手持式工具机10而言,在导向管40的直径和工具接收件12的直径14之间的比例约为1.7。
手持式工具机10包括多个运行模式,所述多个运行模式能够通过运行模式转换元件56来调设。运行模式转换元件56具有至少三个开关位置,其中,一个开关位置对应于钻模式,另一个开关位置对应于钻锤模式,并且,第三个开关位置对应于凿模式。
通过工具接收件12,插入式工具30可旋转和平移运动地与传动装置28、尤其是与导向管40和柱元件54耦合。在手持式工具机10的运行期间,插入式工具30围绕工作轴线58旋转和/或沿着工作轴线58振荡。
手持式工具机10在其长度上沿着工作轴线58延伸。在手持式工具机10的前端部布置工具接收件12,并且,在手持式工具机10的后端部布置有构造为手柄60的第三壳体部分22。手柄60可枢转地紧固在第一壳体部分18和第二壳体部分20上。附加地,手柄60通过阻尼单元62紧固在第一壳体部分18上。在手柄60上布置有操作元件64,所述操作元件构造为用于接通和断开手持式工具机10的运行开关。
手持式工具机10在其高度上基本上平行于手柄60的纵长走向和/或平行于马达26的、尤其是马达轴66的纵长走向地延伸。在马达26的上方布置传动装置28。在马达26的下方布置有电子器件68,所述电子器件构造用于调节或者控制手持式工具机10、尤其是控制手持式工具机10的马达26。电子器件68布置在第二壳体部分20中。在手柄60的下端部上布置有蓄电池接口70,通过蓄电池接口,手持式工具机蓄电池组72能够可松脱地紧固在构造为手柄60的第三壳体部分22上。手持式工具机蓄电池组72包括蓄电池组壳体74,在所述蓄电池组壳体中接收有至少一个蓄电池单体76、有利地五个或者十个蓄电池单体76。
在图2中示出了第二手持式工具机10′的纵截面。在此,安装在手持式工具机10′中的构件的大部分与手持式工具机10的构件相同地构造。尤其地,第二手持式工具机10′的导向管40′与第一手持式工具机10的导向管40局部相同地构造。尤其地,第二手持式工具机10′的导向管40′的直径与第一手持式工具机10的导向管40的直径相同地构造。因而示例性地,导向管40′的直径也是30mm。因此,就第二手持式工具机10而言得出在导向管40′的直径和工具接收件12′的直径14′之间的比例为3.0。
由于第二手持式工具机10′的工具接收件12′构造用于较小的插入式工具30′或者说用于具有较小杆直径的插入式工具30′,因此为以第二手持式工具机10′驱动插入式工具30′与为以第一手持式工具机10驱动插入式工具30相比所需要的单次冲击能量小。对于机械地减小作用到插入式工具30′上的单次冲击能量,第二手持式工具机10′的传动装置28′与第一手持式工具机10的传动装置28的区别在于少量几个构件。尤其地,第二手持式工具机10′的冲击机构36′具有不同的柱元件54′。此外,第二手持式工具机10′的第二传动单元34′具有不同的曲柄元件50′和偏心距不同的偏心单元46′。
在下文中,参照图3a和图4更详细地描述了两个手持式工具机10、10′的传动装置28、28′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在图3a中示出了第一手持式工具机10的传动装置28和工具接收件12。传动装置壳体38在下侧上具有构造为驱动接口39的开口,马达26的马达轴66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开口中。驱动接口39包括轴承元件和密封元件,并且,针对手持式工具机10、10′、10″和10″′的不同变型而被标准化,使得示例性地既能够接收直流马达、尤其是无刷直流马达也能够接收交流马达。第一传动单元32和第二传动单元34可转动地与马达轴66耦合。尤其地,第一传动单元32和第二传动单元34都直接与马达轴耦合。替代地也能够想到,第一和第二传动单元32、34经由彼此与马达轴66耦合。
第一传动单元32通过第一正齿轮传动装置78与马达轴66耦合。第一正齿轮传动装置78配属于过载装置42,通过所述过载装置能够将转矩从马达轴66传递到离合轴80上。过载装置42尤其是被压装在离合轴80上。离合轴80围绕离合轴线81可转动地支承,其中离合轴线81布置成基本上平行于马达轴66的驱动轴线67。在离合轴8的上端部上压装有小齿轮元件82,所述小齿轮元件配属于锥齿轮传动装置84。此外,锥齿轮传动装置84包括盘形齿轮86,所述盘形齿轮86抗扭地与导向管40连接。导向管40通过第一和第二轴承组件88、90可转动地支承在壳体16中、尤其是传动装置壳体38中。在工具接收件12中,插入式工具30与导向管40旋转耦合,使得插入式工具30能够被旋转式驱动。
第二传动单元34通过第二正齿轮传动装置79与马达轴66耦合。通过第二正齿轮传动装置79将马达轴66的转矩传递到偏心轴92上。偏心轴92围绕旋转轴线93可转动地支承在传动装置壳体3中。在偏心轴92的上侧上布置有构造为偏心盘的偏心元件94,其中,偏心轴92和偏心元件94优选一体地构造。构造为偏心销的转换元件48与偏心元件94固定连接。为了更好地直观示出,在图3b中从上方示出了通过偏心单元46将旋转运动转换到直线运动。曲柄元件50构造为连杆,所述连杆可转动地与转换元件48连接并且可转动地与活塞52连接。转换元件48布置成与偏心单元46的旋转轴线93间隔开并且围绕旋转轴线93沿着圆轨迹100旋转。偏心单元46的偏心距102从转换元件48和旋转轴线93之间的间距或者说圆轨迹100和旋转轴线93之间的间距得出。
根据图3和图4的冲击机构36构造为气动冲击机构。冲击机构36具有冲击机构控制器104,通过所述冲击机构控制器能够将冲击机构从空转模式置于工作模式。在工作轴线58下方示出了在空转模式中的冲击机构36,并且,在工作轴线58上方示出了在工作模式中的冲击机构36。导向管40在冲击器44和活塞52之间的区域中具有控制开口106,通过所述控制开口106能够建立在导向管40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之间的压力平衡。控制开口106构造成能够由控制套筒108封闭,所述控制套筒布置在导向管40外。控制套筒108借助于构造为螺旋弹簧的弹簧元件110而被加载以朝空转位置的方向的力。
为了将手持式工具机10从空转模式置于工作模式中,将其以所插入的插入式工具30压抵加工表面。基于由此作用的力,使插入式工具30、贴靠在插入式工具30上的柱元件54和贴靠在柱元件54上的冲击器44沿轴向朝导向管40的后端部的方向移动。冲击器44在插入式工具30压紧的情况下的位置是冲击机构36的冲击点112。插入式工具30或者说柱元件54的轴向可运动性由B-冲击阻尼系统114限制。B-冲击阻尼系统114可轴向运动地与冲击机构控制器104耦合。B-冲击阻尼系统114构造用于阻尼插入式工具30的反冲力。插入式工具30的运动从柱元件54传递到可运动地支承在导向管40的槽口中的销元件116上。B-冲击阻尼系统114的、构造为橡胶环的阻尼元件118布置在导向管外并且与销元件116连接。阻尼元件118贴靠在冲击机构控制器104的控制套筒108上并且在工作模式如此推动控制套筒,使得抵抗弹簧元件110的弹簧力地通过控制套筒108将导向管40的控制开口106封闭。
如果已封闭控制开口106,则活塞52在两个轴向转向点之间的振荡运动导致在冲击器44和活塞52之间的气垫的压缩,通过所述压缩,沿着工作轴线58冲击地驱动冲击器44。在冲击点112和活塞52的前转向点之间的间距被定义为空气弹簧长度120。
在图4中示出了第二手持式工具机10′的传动装置28′和工具接收件12′。通过活塞52的减小了约20%的曲柄行程,冲击器44的单次冲击能量减小了1.5至2.0焦耳。尤其地,在导向管40、40′的直径和活塞行程之间的比例就第一手持式工具机10而言是1.8、尤其是1.77,而就第二手持式工具机10′而言是1.4、尤其是1.44。在此,活塞52的曲柄行程的减小通过偏心单元46′的偏心距102′相对于第一手持式工具机10的偏心单元46减小来实现。这以下述方式实现:转换元件48布置得比就第一手持式工具机10而言更靠近偏心单元46′的旋转轴线93。通过适配第二手持式工具机10′的偏心距102′,能够将作用在插入式工具30′上的单次冲击能量最佳地适配。
第一手持式工具机10的传动装置28和第二手持式工具机10′的传动装置28′被接收在相同的传动装置壳体38中,这尤其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传动装置28、28′在很大程度上彼此相同。尤其地,在两个轴承组件88、90之间的支承间距就两个手持式工具机10、10′而言是相同的。
尤其地,第一手持式工具机10的导向管40与第二手持式工具机10′的导向管40′沿着工作轴线58局部相同地构造。尤其地,导向管40、40′至少在其后端部和控制开口106之间、优选至少在其后端部和冲击机构控制器104之间、优选在其后端部和B-冲击阻尼系统114之间相同地构造。尤其地,导向管40、40′的直径在活塞52的区域中并且在冲击器44的区域中相同地构造。
此外,第二手持式工具机10′的第一传动单元32与第一手持式工具机10的第一传动单元32相同地构造。
此外,第二手持式工具机10′的冲击点112与第一手持式工具机10的冲击点112相同地构造。这尤其是通过第二手持式工具机10′的柱元件54′与第一手持式工具机10的柱元件54相比延长的形状来实现。尤其地,在
第一手持式工具机10的柱元件54和冲击器44之间的质量比基本上等于在
第二手持式工具机10′的柱元件54′和冲击器44之间的质量比。有利地,由此,同一B-冲击阻尼系统114对于两个手持式工具机10、10′可以都是优化的。
此外,第二手持式工具机10′的空气弹簧长度120与第一手持式工具机10的空气弹簧长度120相同地构造。这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较短的曲柄行程由延长的曲柄元件50′来补偿,使得在冲击点112和活塞52的前转向点之间的间距相同。
在图5a和图5b中示出了偏心单元46a的替代实施方式,其中,不同于先前的偏心单元46、46′,偏心单元46a的偏心距102a不是固定的、而是能够调设的。在图5a中以横截面示出了偏心单元46a,并且,在图5b中以立体图示出了偏心单元46a。
如上所述,偏心单元46a构造用于将旋转驱动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偏心单元46a具有构造为偏心盘的第一偏心元件94a,所述第一偏心元件可围绕旋转轴线93a转动地支承。此外,偏心单元46a包括构造为偏心盘的第二偏心元件122a,所述第二偏心元件相对于第一偏心元件94a可运动地构造。尤其地,第二偏心元件122a可围绕旋转轴线93a并且围绕调设轴线123a转动地支承。示例性地,第二偏心元件122a部分地由第一偏心元件94a接收,然而,替代地也能够想到,第二偏心元件122a构造成安置在第一偏心元件94a上。构造为偏心销的转换元件48a与第二偏心元件122a抗扭地连接。可调设式偏心单元46a的偏心距102a由在圆轨迹和旋转轴线93a之间的间距得出,转换元件48a围绕旋转轴线93a在所述圆轨迹上运动。
此外,偏心单元46a包括调设单元124a,所述调设单元构造用于使第二偏心元件122a、尤其是转换元件48a围绕调设轴线123a转动并且调设到至少两个不同的位置中,所述位置分别具有不同的偏心距102a。调设单元124a包括两个彼此对应的调设元件126a、128a,所述调设元件构造成与彼此形状锁合地连接。第一调设元件126a与第二偏心元件122a一体地构造为外齿部。第二调设元件128a构造为致动器元件130a,所述致动器元件示例性地可直线运动地被接收在手持式工具机的壳体中。致动器元件130a具有与第一调设元件126a的外齿部对应的齿部。调设元件126a、128a的齿部如此彼此接合,使得致动器元件130a的直线运动被转换成第二偏心元件122a围绕调设轴线123a的旋转运动。第二偏心元件122a的旋转运动由止挡131a限制在能够调设到的两个位置之间。在不同的位置中,偏心单元46a具有不同的偏心距102a,从而能够有利地改变曲柄行程。
有利地,致动器元件130a能够通过手持式工具机的电子器件自动地或者半自动地控制或者调节。替代地或者附加地也能够想到,致动器元件130a与未示出的操作元件机械地耦合,以便实现手动操纵致动器元件130a。
在图6a至图6d中示出了可调设式偏心单元46b的替代实施方式。偏心单元46b包括偏心轴92b、第一和第二偏心元件94b、122b,其中,第一偏心元件94b可围绕旋转轴线93b转动地支承,并且,第二偏心元件122b可围绕旋转轴线93b和调设轴线123b转动地支承。此外,转换元件48b与第二偏心元件94b抗扭地连接。
偏心单元46b的调设单元124b构造用于将偏心距102b调设到在最大和最小偏心距102b之间的多个不同的位置中。调设单元124b包括两个彼此对应的调设元件126b、128b。第一调设元件126b构造为第二偏心元件122b的外齿部。第二偏心元件122b尤其是构造为齿轮,所述齿轮可转动地布置在第一偏心元件94b上。第二调设元件128b围绕旋转轴线93b可转动地支承在壳体中。第二调设元件128b通过与所述外齿部对应的齿部与第一调设元件126b接合。第二调设元件128b构造为齿圈132b。齿圈132b包围第一和第二偏心元件94b、122b。在第一偏心元件94b上方,齿圈132与构造为齿轮的第二偏心元件122b接合,并且,在第一偏心元件94b下方,齿圈132b与驱动元件134b接合。驱动元件134b通过端面侧的小齿轮与齿圈132b耦合。驱动元件134b能够通过未示出的驱动单元来驱动和/或制动,所述驱动单元例如包括马达。优选地,齿圈132b构造成能够被驱动元件134b独立于第一偏心元件94b地驱动。有利地,通过齿圈132b相对于第一偏心元件94b的相对运动能够调设偏心距102b。优选地,齿圈132b在手持式工具机的冲击运行期间以与第一偏心元件94b相同的旋转速度运动,从而偏心单元46b的偏心距102b在冲击运行期间是恒定的。替代地也能够想到,偏心距102b在冲击运行期间发生变化。例如,能够如此调节驱动元件134b,使得偏心距102b优选周期性地变化,以便产生可变的冲击机构压力。
在图6c和图6d中示出了在具有最大偏心距102b的位置136b中的和在具有最小偏心距102b的位置138b中的偏心单元46b。第二偏心元件94b在位置136b、138b之间能够调设到的可能的位置的数量能够由调设元件126b、128b的齿部的齿的数量决定。在具有最小偏心距102b的位置138b中,转换元件48b基本上居中地布置在旋转轴线93b上,使得偏心距102b基本上为零并且通过在该位置中的偏心单元46b不产生曲柄行程。有利地,调设单元124b由此能够构造用于关断手持式工具机的冲击机构。替代地也能够想到,偏心单元能够以其他方式、示例性地如在US 6505582中所描述地来构造。
参照图7至图8,更详细地描述了过载装置42的结构和功能方式。有利地,过载装置42如此构造,使得能够在结构尺寸和重量小的情况下实现能够传递的高传动功率。
过载装置42包括第一离合元件140和第二离合元件142,所述第一离合元件和第二离合元件能够通过过载单元144抗扭地与彼此耦合。尤其地,只要没有超过最大转矩,则第一离合元件140与第二离合元件142耦合以用于转矩传递。有利地,如果超过了最大转矩,则第一离合元件140与第二离合元件14解耦。在耦合状态下,第一和第二离合元件140、142具有相同的转速,而在解耦状态下,第一离合元件140的转速不同于第二离合元件142的转速。
第一离合元件140构造为正齿轮传动装置78的一部分。第一离合元件140在其环绕的外表面上具有正齿轮齿部,所述正齿轮齿部与马达轴6啮合。第二离合元件142与离合轴80抗扭地连接。第二离合元件142具有槽口145,所述槽口基本上沿径向延伸,并且,过载单元144分别可直线运动地布置在所述槽口中。过载单元144包括过载元件146和弹簧元件148,所述弹簧元件以力加载过载元件146。
过载装置42的紧凑性尤其是由过载装置42的小的高度150和短的长度152产生。有利地,在过载装置42的高度150和长度152之间的比例在0.18至0.22的范围中。示例性地,在过载装置42的高度150和长度152之间的比例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约为0.20。尤其地,过载装置42的长度152超过盘形齿轮86的直径的程度不超过20%、优选地不超过10%。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盘形齿轮86的直径超过过载装置42的长度152,所超过的程度约5%。有利地,通过过载装置42的短的长度152也能够实现非常紧凑制造的第一传动单元32。尤其地,第一传动单元32的高度154与第一传动单元32的、对应于过载装置42的长度152的长度156的比例在1.3至1.5的范围内。在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该比例约为1.45。
在图8a中,以横截面示出了过载装置42的剖面。过载装置42处于耦合状态。
第一离合元件140包围第二离合元件142。过载单元144如此布置在第二离合元件142的槽口145中,使得第二离合元件142和过载单元144围绕离合轴线81抗扭地彼此耦合。过载装置42包括七个槽口145,在所述槽口中分别布置有一过载单元144。过载元件146由弹簧元件148沿相对于离合轴线81的径向以力加载。过载元件146的头部160加载第一离合元件140、尤其是加载在第一离合元件140的内环绕面上的卡锁轮廓162。卡锁轮廓162包括与槽口的数量相对应的七个卡锁部段,所述卡锁部段分别具有上升和下降的斜坡。卡锁部段对称地构造,使得上升的斜坡的坡度与下降的斜坡的坡度相同。因此,通过过载单元144将第一离合元件140的旋转运动与第二离合元件142的旋转运动耦合。
在插入式工具30卡住的情况下,待从马达轴66经由第一离合元件140传递到插入式工具30上的转矩不再被传递,因为与插入式工具耦合的离合轴80也被卡住。发生第一离合元件140相对于第二离合元件142围绕离合轴线81的相对运动,并且,过载元件146抵抗弹簧元件148的弹簧力地被卡锁轮廓162压入槽口145中。发生超越卡锁过程,在超越卡锁过程中,过载元件146从卡锁轮廓162的一个凹部滑入下一个凹部中,直到消除了卡住或者关断手持式工具机10为止。有利地,由此能够确保,手持式工具机10在插入式工具30卡住的情况下不会围绕工作轴线58旋转。在超越卡锁过程时,非常大的力作用在过载装置42上,这能够导致过载装置42的非常高的磨损并且因而能够导致其短的使用寿命。
在图8b中,以放大图示出了在图8a中标记的区域。通过特别紧凑的弹簧元件148来实现紧凑的结构。弹簧元件148构造为螺旋压力弹簧。弹簧元件148包括总数目为7的匝数,其中,五匝构造为弹动的。尤其地,弹簧元件在直至1.5mm的动态行程的情况下具有至少为50N/mm的弹簧刚度。
弹簧元件148在轴向上贴靠在第二离合元件142的、平坦的止挡面164上并贴靠在过载元件146上、尤其是过载元件146与头部160对置的内表面上。弹簧元件148通过过载元件146引导。尤其地,过载元件146具有两个导向臂147,所述导向臂彼此对置地布置,并且,所述导向臂引导弹簧元件148。导向臂147在耦合状态和解耦状态下均布置在槽口145中,而头部160仅在解耦状态下部分地布置在槽口145中。在弹簧元件148的长度和过载元件146引导弹簧元件148的区域的长度之间的导向比例在耦合状态下约为1.13。该比例在解耦状态下(参见图8c)下降到约为1.05。优选地,弹簧元件148仅由过载元件146引导。不发生通过第二离合元件142引导弹簧元件148。尤其地,第二离合元件142的槽口145通过环绕的槽166彼此连接,所述槽围绕离合轴线81延伸。弹簧元件148部分地布置在槽166中。尤其地,弹簧元件148在槽166的区域中贴靠在第二离合元件142上。弹簧元件148具有恒定的直径、尤其是外直径。
过载元件146可直线运动地、可倾摆地接收在槽口145中。尤其地,在槽口145和过载元件146之间的间距沿着过载元件146的纵长走向168不是恒定的,所述纵长走向尤其是在过载装置42的耦合状态下与离合轴线81的径向走向83同轴地延伸。优选地,在槽口145和过载元件146之间的间距朝离合轴线81的方向持续增加,从而使得能实现倾摆。示例性地,槽口145构造成直的并且过载元件146构造成斜的或者锥形的。在此,“直的”尤其应当理解为:槽口145的面——过载元件146贴靠在所述面上——基本上平行于过载元件146的纵长走向168地构造。在此,“斜的”尤其应当理解为:过载元件146的在外的面具有相对于纵长走向168的轻微的角度错开量,所述角度错开量示例性地约为5°。替代地或者附加地,也能够想到,槽口145构造成斜的,或者,槽口145构造成斜的并且过载元件146构造成直的。为了实现过载元件146的倾摆而弹簧元件148不会被过载元件146推动,过载元件146也在其在内的面上成形为斜的或者锥形的。因此,在弹簧元件148和过载元件14之间的间距也朝离合轴线81的方向持续增加。替代地也能够想到,弹簧元件148构造成锥形的。尤其地,导向臂147在其在内的、面向弹簧元件148的一侧上并且在其在外的、面向槽口145的一侧上成形为斜的或者说锥形的。
在图8c中,示出在解耦状态下的过载装置42。通过第一离合元件140相对于第二离合元件142的相对运动,过载元件146通过卡锁轮廓162经受抵抗弹簧元件148的力的力。由此,过载元件146一方面如此运动到槽口145中,使得头部160也部分地布置在槽口145中,并且,另一方面过载元件146倾摆。尤其地,过载元件146如此倾摆,使得径向走向83和过载元件146的纵长走向168具有约为4°的角度错开量。此外,弹簧元件148由于导向臂147的锥形形状在过载元件146倾摆时也不被导向臂147加载。通过这种构造,能够实现磨损小的过载装置42,所述过载装置特别紧凑地制造。
在图9a至图9d中,分别以侧视图示出了手持式工具机10、10′、10″和10″′。手持式工具机10、10′、10″、10″′的壳体16、16′、16″、16″′基于共同的壳体方案,使得手持式工具机10、10′、10″、10″′的第一壳体部分18相同地构造。
在图9a中,示出了第一手持式工具机10的壳体16。第一壳体部分18具有通过螺钉连接而彼此连接的两个壳体半壳。第一壳体部分18包围马达26和传动装置28。尤其地,马达26和传动装置28基本上完全布置在由第一壳体部分18的壳体半壳张开的空间之内。第一壳体部分18包括空气开口170,所述空气开口构造用于为马达26和/或传动装置28供应冷空气。此外,在第一壳体部分18的上侧面上的开口172中能够布置有运行模式转换元件56。传动装置壳体38通过支承部位174支承在第一壳体部分18中。尤其地,传动装置壳体38仅由第一壳体部分18支承。
第一壳体部分18通过三个壳体接口178、180、182与第二壳体部分20、第三壳体部分22和第四壳体部分24连接。
第二壳体部分20通过第一壳体接口178不可运动地紧固在第一壳体部分18上。第二壳体部分20构造为电子器件壳体,在所述电子器件壳体中布置电子器件68。优选地,第二壳体部分20也包括空气开口183,所述空气开口构造用于冷却电子器件68。第二壳体部分20包括两个壳体半壳,所述壳体半壳通过螺钉连接而彼此连接。
构造为手柄60的第三壳体部分22可运动地通过第二壳体接口180紧固在第一壳体部分18上。在第三壳体部分22上布置有构造为运行开关的操作元件64和蓄电池接口70。第三壳体部分22具有两个壳体半壳,所述壳体半壳通过螺钉连接而彼此连接。
在手持式工具机10的前端部上,第四壳体部分2通过第三壳体接口182不可运动地紧固在第一壳体部分18上。第四壳体部分24部分地包围工具接收件12,并且,具有用于冷却的空气开口185。第四壳体部分24一体地构造。尤其地,第四壳体部分24具有管状的形状。
在图9b中示出了第二手持式工具机10′的壳体16′。由于第一手持式工具机10和第二手持式工具机10′基本上通过工具接收件12、12′相互区别,所以两个手持式工具机10、10′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壳体部分18、20、22彼此相同地构造。第二手持式工具机10′的第四壳体部分24′与第一手持式工具机10的第四壳体部分24区别尤其在于其紧凑性和长度。通过与第一手持式工具机10的工具接收件12相比更紧凑的、第二手持式工具机10′的工具接收件12′,第二手持式工具机10′的壳体16′能够通过第四壳体部分24′而适配于工具接收件12′的形状。壳体接口182就手持式工具机10、10′而言相同地构造。
在图9c中示出了第三手持式工具机10″,并且,在图9d中示出了第四手持式工具机10″′。第三手持式工具机10″构造为第一手持式工具机10的电网-变型,并且,第四手持式工具机10″′构造为第二手持式工具机10′的电网-变型。第三和第四手持式工具机10″、10″′具有不同的第二壳体部分20″和不同的第三壳体部分22″。代替蓄电池接口70,手持式工具机10″、10″′分别具有电网接口188,所述电网接口布置在构造为手柄60″的第三壳体部分22″的下端部上。在电网接口188的区域中,电源线189通过在第三壳体部分22″中的开口从壳体16″、16″′中伸出,通过所述电源线能够为手持式工具机10″、10″′供应能量。有利地,在手持式工具机10、10′、10″、10″′中,壳体接口178、180、182彼此相同地构造。
替代地也能够想到,另外的手持式工具机具有相同的壳体部分18、20、24,并且,第三壳体部分22的区别仅在于用于接收替代的手持式工具机蓄电池组的、替代的蓄电池接口70,所述替代的手持式工具机蓄电池组示例性具有其他数量的蓄电池单体。
在图10a至图10e中,参照第一手持式工具机10的壳体16示出了壳体接口178、180、182。图10a示出了壳体16的纵截面,并且,图10b至图10e分别示出了壳体部分18、20、22、24或者说壳体部分18、20、22、24的壳体半壳。
第一壳体接口178具有彼此对应的连接元件184、186,所述连接元件能够形状锁合地彼此连接。连接元件184配属于第一壳体部分18,连接元件186配属于第二壳体部分20。第一壳体部分18具有一对连接元件184,它们构造为圆形的接收件。尤其地,连接元件184与第一壳体部分18一体地构造。两个连接元件184形成第一壳体部分18的下端部。第二壳体部分20也具有一对连接元件186,所述连接元件构造为销状的延续部,所述延续部从第二壳体部分20的内表面出发垂直地延伸。尤其地,连接元件186基本上垂直于手持式工具机10的长度走向和高度走向。连接元件186有利地构造为螺钉座187,通过所述螺钉座,第二壳体部分20的两个壳体半壳能够借助于螺钉连接来连接。在连接状态下,连接元件186形状锁合地由连接元件184包围或者说接收。
第二壳体接口180将第三壳体部分22可枢转地紧固在第一壳体部分18上。总体上,手柄关于三个转动轴线190、192、194可枢转地紧固在第一壳体部分18上。在壳体16的上端部上布置转动轴线190、192。对应的连接元件196、198构造为转动支承元件,所述转动支承元件支承阻尼单元62。连接元件196、198与壳体部分18、22一体地构造。阻尼单元62构造为弹簧加载的连杆元件。此外,第三壳体部分22具有构造为圆形接收件的另外的连接元件200,所述另外的连接元件构造成能够形状锁合地与第二壳体接口178的连接元件186连接。尤其地,在连接状态下,第二壳体部分20的连接元件186形状锁合地由第一壳体部分18的连接元件184和第三壳体部分22的连接元件200接收。
为了将第一壳体部分18与第四壳体部分24连接,第三壳体接口182具有两个对应的连接元件202、204,它们形状锁合地彼此接合。连接元件202配属于第一壳体部分18并且构造为延续部,所述延续部从第一壳体部分18的内表面出发向内延伸。为了安装,第四壳体部分24在端侧的端部区域206上由第一壳体部分18的两个壳体半壳如此包围,使得延续部202接合到第四壳体部分24的、构造为开口的、对应的连接元件204中。因此,第四壳体部分24在径向上由第一壳体部分18并且在轴向和在围绕工作轴线58的旋转方向上由第一壳体部分18的连接元件202固定。
替代地也能够想到,基本上如上所述地构造的手持式工具机10、10′、10″、10″′具有替代的第二壳体部分20c。替代的第二壳体部分20c尤其是包括电子器件68和附加功能单元208c。在图11a至图11c中示出了不同的附加功能单元208c。第二壳体部分20c如上所述地能够通过壳体接口(未示出)与手持式工具机的另外的壳体部分连接。第二壳体部分20c能够一件式地以罐状结构或者如上所述地以壳体半壳结构构造。在图11a中,附加功能单元208c构造为发光元件210c。发光元件210c能够示例性地发出明亮的光以照亮加工表面或者发出彩色的光以显示手持式工具机的状态。发光元件210c向前地、尤其是在加工方向上布置。替代地或者附加地,也能够设想,至少一个发光元件212c在侧向布置。优选地,侧向的发光元件212c构造用于指示状态。示例性地能够设想,能够通过发光元件210c和/或发光元件212c来指示安全功能的触发,所述触发基于工具卡住、低的蓄电池电量、过高的运行温度等引起。
在图11b中,附加功能单元208c构造为用于附件装置(未示出)的耦合器件214c。示例性地,耦合器件214c构造为用于钻锤的除尘装置的一对导轨。有利地,手持式工具机、尤其是第二壳体部分20c能够通过耦合器件214c与附件装置连接。
在图11c中,附加功能单元208c构造为测距仪216c,所述测距仪借助于激光间距测量来测量到加工表面的间距。替代地,也能够想到另外的附加功能单元208c,例如用于投影信息、图案的投影单元,水平仪或者运行时间计数器或者防盗模块。
尤其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由两个手持式工具机构成的系统,这两个手持式工具机分别具有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至少两个壳体部分,所述壳体部分通过壳体接口与彼此紧固,其中,第一壳体部分通过第一壳体接口紧固在第二壳体部分上。提出了,第一手持式工具机的第二壳体部分与另外的手持式工具机的第二壳体部分的区别在于附加功能单元。优选地,第一壳体部分分别构造为马达壳体,并且,第二壳体部分分别构造为电子器件壳体。有利地,由此可借助于对手持式工具机的壳体设计的小的干预给手持式工具机配备新的附加功能。

Claims (11)

1.由第一手持式工具机(10)和第二手持式工具机(10′)构成的系统,第一手持式工具机和第二手持式工具机分别具有冲击机构(36、36′)、马达(26)、包括所述冲击机构(36、36′)的传动装置(28、28′),所述传动装置构造用于将马达(26)的驱动运动传递到接收在工具接收件(12、12′)中的插入式工具(30′)上,其中,相应的传动装置(28、28′)具有沿着工作轴线(58)局部相同的导向管(40、40′),冲击器(44)能轴向运动地支承在所述导向管中,其中,导向管(40、40′)通过第一传动单元(32)可转动地与马达(26)耦合,并且其中,所述冲击器(44)能够通过第二传动单元(34)的活塞(52)直线振荡地驱动,
其中,在所述工具接收件(12、12′)的直径(14、14′)和所述导向管(40、40′)的直径之间的比例在第一手持式工具机(10)的情况下是在第二手持式工具机(10′)的情况下的1.8倍,
其特征在于,
第二手持式工具机(10′)的单次冲击能量与第一手持式工具机(10)的单次冲击能量相比机械地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手持式工具机(10′)的第二传动单元(34′)的曲柄行程与第一手持式工具机(10)的第二传动单元(34)的曲柄行程相比减小,尤其是减小了10%,优选减小了15%,优选减小了2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手持式工具机和第二手持式工具机(10、10′)的活塞(52)分别通过偏心单元(46、46′)来驱动,其中,第二手持式工具机(10′)的偏心单元(46′)的偏心距(102′)小于第一手持式工具机(10)的偏心单元(46)的偏心距(102)。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手持式工具机(10)的冲击机构(36)的空气弹簧长度(120)不同于、尤其是大于第二手持式工具机(10′)的冲击机构(36′)的空气弹簧长度(120′)。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手持式工具机(10)的冲击机构(36)的支承间距与第二手持式工具机(10′)的冲击机构(36′)的支承间距相同。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手持式工具机(10)的冲击点(112)与第二手持式工具机(10′)的冲击点(112)相同。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手持式工具机和第二手持式工具机(10、10′)分别具有B-冲击阻尼系统(114),所述B-冲击阻尼系统与彼此相同地构造。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手持式工具机和第二手持式工具机(10、10′)分别具有传动装置壳体(38),其中,在所述传动装置壳体(38)之内的机械构件至少80%、尤其是至少90%是相同的。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手持式工具机(10′)的工具接收件(12′)的直径(14′)小于18mm、尤其是为10mm,并且,在第二手持式工具机(10′)的导向管(40′)的直径和工具接收件(12′)的直径之间的比例在2.8至3.4之间的范围中、尤其是在2.9至3.1之间的范围中。
10.手持式工具机,所述手持式工具机具有冲击机构(36′)、马达(26)、包括所述冲击机构(36′)的传动装置(28′),所述传动装置构造用于将马达(26)的驱动运动传递到接收在工具接收件(12′)中的插入式工具(30′)上,其中,传动装置(28′)具有导向管(39′),冲击器(44)能轴向运动地支承在所述导向管中,其中,所述导向管(40′)通过第一传动单元(32)可转动地与马达(26)耦合,并且其中,冲击器(44)能够通过第二传动单元(34′)的活塞(52)直线振荡地驱动,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向管(30′)的直径和所述工具接收件(12′)的直径(14′)之间的比例在2.8至3.4之间的范围中、尤其是在2.9至3.1之间的范围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接收件(12′)的直径(14′)小于18mm、尤其是为10mm。
CN201880038954.8A 2017-06-12 2018-06-01 由第一手持式工具机和第二手持式工具机构成的系统 Active CN1107852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7209829.5A DE102017209829A1 (de) 2017-06-12 2017-06-12 Handwerkzeugmaschine
DE102017209829.5 2017-06-12
PCT/EP2018/064459 WO2018228829A1 (de) 2017-06-12 2018-06-01 Handwerkzeugmaschi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85264A true CN110785264A (zh) 2020-02-11
CN110785264B CN110785264B (zh) 2023-05-19

Family

ID=62530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38954.8A Active CN110785264B (zh) 2017-06-12 2018-06-01 由第一手持式工具机和第二手持式工具机构成的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279016B2 (zh)
EP (1) EP3638457B1 (zh)
CN (1) CN110785264B (zh)
DE (1) DE102017209829A1 (zh)
WO (1) WO20182288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4723936U (zh) 2018-01-26 2021-11-16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冲击工具
WO2021202968A1 (en) * 2020-04-02 2021-10-07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Power tool
CN112296393B (zh) * 2020-10-16 2021-05-11 武义县亚太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高安全性电钻
JP2022119301A (ja) * 2021-02-04 2022-08-17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撃工具
JP2022128006A (ja) * 2021-02-22 2022-09-01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撃工具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17712A1 (de) * 1997-04-18 1998-10-22 Black & Decker Inc Bohrhammer
DE10002748A1 (de) * 2000-01-22 2001-08-02 Bosch Gmbh Robert Handwerkzeugmaschine
EP1584422A1 (de) * 2004-04-07 2005-10-12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r Reduktion von Druckspitzen in einer Handwerkzeugmaschine mit elektropneumatischem Schlagwerk
CN1701881A (zh) * 2004-05-27 2005-11-30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手持式工具机、尤其是锤钻和/或冲击锤
CN1939660A (zh) * 2005-09-30 2007-04-04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电动工具
DE60035450D1 (de) * 1999-05-08 2007-08-23 Black & Decker Inc Bohrhammer
CN101772401A (zh) * 2007-07-30 2010-07-07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具有弹簧单元的手持式工具机
DE102011075765A1 (de) * 2011-05-12 2012-11-15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Handwerkzeugmaschine
CN104656550A (zh) * 2014-09-02 2015-05-27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电动工具的控制方法及系统、电动工具
WO2016172480A1 (en) * 2015-04-22 2016-10-27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Rotary hamm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68967B2 (ja) 2000-07-07 2007-08-2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レシプロ式内燃機関の可変圧縮比機構
CN101444909B (zh) * 2007-11-27 2013-03-27 希尔蒂股份公司 具有气动冲击装置的手持式工具机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17712A1 (de) * 1997-04-18 1998-10-22 Black & Decker Inc Bohrhammer
DE60035450D1 (de) * 1999-05-08 2007-08-23 Black & Decker Inc Bohrhammer
DE10002748A1 (de) * 2000-01-22 2001-08-02 Bosch Gmbh Robert Handwerkzeugmaschine
EP1584422A1 (de) * 2004-04-07 2005-10-12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r Reduktion von Druckspitzen in einer Handwerkzeugmaschine mit elektropneumatischem Schlagwerk
CN1701881A (zh) * 2004-05-27 2005-11-30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手持式工具机、尤其是锤钻和/或冲击锤
CN1939660A (zh) * 2005-09-30 2007-04-04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电动工具
CN101772401A (zh) * 2007-07-30 2010-07-07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具有弹簧单元的手持式工具机
DE102011075765A1 (de) * 2011-05-12 2012-11-15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Handwerkzeugmaschine
CN104656550A (zh) * 2014-09-02 2015-05-27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电动工具的控制方法及系统、电动工具
WO2016172480A1 (en) * 2015-04-22 2016-10-27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Rotary hamm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7209829A1 (de) 2018-12-13
EP3638457B1 (de) 2024-01-10
US20210170560A1 (en) 2021-06-10
CN110785264B (zh) 2023-05-19
WO2018228829A1 (de) 2018-12-20
US11279016B2 (en) 2022-03-22
EP3638457A1 (de) 2020-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85264A (zh) 手持式工具机
EP2944429B1 (en) Impact tool
EP1832394B1 (en) Impact tool with vibration control mechanism
EP2944428B1 (en) Impact tool
US7549484B2 (en) Power tool
US10562167B2 (en) Striking tool
US7383893B2 (en) Electric hammer drill
US10183391B2 (en) Hand-held power tool
US20110011608A1 (en) Power tool
EP1690646B1 (en) Hand-held hammer machine
EP2468458A1 (en) Mounting assembly for handle for power tool
US20120175140A1 (en) Hand-held power tool
EP2529892B1 (en) Power tool
EP1051275A1 (en) Reciprocating saw
GB0213289D0 (en) Rotary hammer
US9211639B2 (en) Hand-held power tool
US20030098168A1 (en) Hand power tool
EP2821183A1 (en) Hammer Drill
EP1223010B1 (en) Percussion hammer
JP2008012666A (ja) ハンマードリル用のシリンダー支持構造体
EP3812097B1 (en) Rotary hammer
JP7379461B2 (ja) 手持ち工具機械、特にインパクトドライバ
US20130319708A1 (en) Hammer mechanism
US9649757B2 (en) Hammer mechanis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