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85199B - 雾化器的给药系统 - Google Patents

雾化器的给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85199B
CN110785199B CN201880040595.XA CN201880040595A CN110785199B CN 110785199 B CN110785199 B CN 110785199B CN 201880040595 A CN201880040595 A CN 201880040595A CN 110785199 B CN110785199 B CN 1107851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plunger
liquid
wall
delivery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059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85199A (zh
Inventor
P.古德温
A.M.梅利尼奥蒂斯
R.W.克拉克
T.科尔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ectura Delivery Devic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Vectura Delivery Devic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ectura Delivery Devices Ltd filed Critical Vectura Delivery Devic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7851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51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851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51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5/00Inhalators
    • A61M15/0028Inhalators using prepacked dosages, one for each application, e.g. capsules to be perforated or broken-up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5/00Inhalators
    • A61M15/0065Inhalators with dosage or measur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1/00Sprayers or atomi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 A61M11/005Sprayers or atomi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using ultrason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5/00Inhalators
    • A61M15/0085Inhalators using ultrason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2/00Special media to be introduced, removed or treated
    • A61M2202/04Liquids
    • A61M2202/0468Liquids non-physiological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吸入装置的给药系统,该给药系统包括填充室(10);用于向气雾剂发生器(301)供应液体(3)的储液室(31);以及柱塞(20),该柱塞包括溢流室(25),并且可围绕铰链(50)枢转。填充室具有在与铰链相邻的一侧处比在另一侧处高的内壁(12)。在填充室中填充有液体并且柱塞枢转到填充室中时,一部分液体被转移到内壁的较低侧(17)的上方并进入到储液室中,而一部分或全部剩余液体被转移到溢流室中。本发明还提供了包括所述给药系统的吸入装置以及用于向该吸入装置定量添加液体的方法。

Description

雾化器的给药系统
技术领域
雾化器是例如通过超声气雾剂发生器、射流或振动网将通常包含活性剂的液体制剂转化为可吸入的气雾剂(即,细小液滴的分散体)的吸入装置。气雾剂通过吸入输送到肺部,尤其是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例如哮喘和囊性纤维化。
雾化器与其它吸入装置(例如干粉吸入器、加压定量吸入器和软雾吸入器)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连续工作。治疗可能在数次呼吸期间进行,也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例如长达45分钟左右)。在此期间,雾化器会不断地或以脉冲的形式散发出气雾,以适应用户的呼吸方式;例如,气雾剂的产生可由吸入的开始触发。因此,雾化器本身并不会散发定量的气雾剂。除非关闭雾化器,否则雾化器会一直产生气雾剂,直到液体全部用完为止。
因此,需要向气雾剂发生器添加正确量的液体制剂。一种添加方法是使用预先填充的一次性药筒,该药筒会完全排空到雾化器中,从而使所有液体雾化。但是,由于特定的药筒只能添加固定量的制剂,因此这种药筒的剂量灵活性受到限制。因此,在要吸入的规定药量与容器中供应的液体量不符时,需要确保仅以气雾剂的形式输送规定药量。
背景技术
在EP 1 465 692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此目的的给药系统,该给药系统具有计量室和第二(溢流)室。计量室限定待雾化的物质的量,并布置为向气雾剂发生器馈送该量,而倒入计量室中的任何超过该量的物质都被收纳并留存在第二室中。换句话说,计量室被一直填充到液体溢出到第二室中,并且随后仅雾化计量室内的定量液体。这样做的缺点是,在规定剂量发生任何变化时,都需要更换整个计量室组件。此外,这种计量系统不适合计量非常少量的液体,这些液体受粘附力和内聚力的显著影响,并且不容易从一个室流向另一个室。
在EP 1 205 199和EP 2 496 293中公开了其它的给药系统。这两种系统都包括具有较宽上部和较窄下部的填充室,该下部被位于其底端的阀门封闭。从填充室的较宽上端沿填充室的纵轴向填充室中插入柱塞。在柱塞到达较窄下部时,会在柱塞与下部的壁之间形成密封,从而液体不能再向上移入上部中。在继续插入柱塞时,下部中的液体会被通过阀门推出,从而添加定量液体,而多余的液体则被留存在密封部分上方的上部中。可通过改变柱塞的体积和/或插入程度来更改分配的液量。柱塞主动转移待添加的液体,从而克服了与分配少量粘性液体相关的问题。当柱塞缩回时,若重新插入柱塞,则多余的液体会流入下部中,并且可被通过阀门推出。当在填充室中故意填充多次剂量的液体并且应重复驱动给药系统时,这是有利的。但是,在不希望进行这种重复给药的情况下,这是很不可取的,甚至可能因过度给药而造成伤害。例如,对于新生儿、婴儿、儿童、或者健康状况仍待提高的受试者,可能仅预定向其施用很少量(显著少于所供应的量)的液体制剂。例如,液体制剂可能仅是以包含1毫升以上液体制剂的小瓶形式提供的,而受试者只应接收200微升。EP 1 205199和EP 2 496 293的给药系统会允许向患者输送额外的800微升药。
WO 2015/022436公开了一种既具有溢流室又具有柱塞的给药系统,该柱塞与填充室形成密封,以隔离不应施用给用户的过量液体,使该液体不会被意外地二次给药。其中公开了两种常规型的给药系统。在第一种给药系统中,填充室通过封闭装置(例如鸭嘴阀)与气雾剂发生器室隔开。将液体倒入填充室中,并且液体在阀门的作用下被留存在填充室中。插入柱塞从而将一部分液体移入溢流室。然后,柱塞必须与填充室壁形成密封,以便能向液体施加压力,从而打开阀门并向气雾剂发生器室供应一定量的液体。在第二种给药系统中,在填充室与气雾剂发生器之间没有阀门;不过,为了隔离一定量的液体,在柱塞与填充室之间需要有密封。但是,形成密封装置的要求对柱塞和/或填充室的制造材料有要求,和/或需要额外的部件,例如O形圈。
在雾化之后,当用户打开给药系统的盖子(如EP 1 465 692中所述)和/或取下柱塞(如EP 1 205 199、EP 2 496 293、以及WO 2015/022436的大多数实施例所述)时,用户能看到多余的液体。结果,用户可能会误认为自己没有收到全部剂量,因而可能会尝试使用过量药物,这可能导致药物过量。或者,用户可能认为已接收了正确的剂量,但是随后会尝试将过量的液体用于后续给药以免浪费液体,而这可能导致错误剂量,并且还可能导致污染。
因此,需要一种能精确地分配预定量的液体(尤其是少量液体)而没有现有给药系统的缺点的改良给药系统。
发明内容
在第一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吸入装置的给药系统,该给药系统包括:
(a)用于接收待气雾化的液体的填充室,该填充室具有外壁、基底和内壁,该内壁限定出口,
(b)用于向气雾剂发生器供应液体的储液室,
(c)安装在铰链上并包括溢流室的柱塞,
其中填充室的内壁在与铰链相邻的一侧比在另一侧高,因而在填充室填充有液体并且通过使柱塞围绕铰链枢转而将其插入到填充室中时,一部分液体被柱塞移到填充室内壁的较低侧上方,并通过出口进入储液室,而一部分或全部剩余液体被柱塞从填充室移入溢流室中。
优选该给药系统包括位于填充室出口上方的护盖,该护盖防止液体被直接供应到储液室中。
优选所述柱塞具有内壁和外壁,并且填充室和柱塞的内壁和外壁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曲线轮廓,从而在柱塞完全插入到填充室中时,柱塞和填充室的内壁之间形成紧密配合。
优选所述铰链设有止动机构,该止动机构阻止柱塞的枢转运动,以防止快速插入柱塞,快速插入柱塞可能导致一些液体从填充室溅出。
优选当柱塞完全插入时,填充室的内壁的较低侧的顶部和柱塞的内壁的顶部处于相同的高度。
优选在填充室的内壁中设有隔板,该隔板更优选平行于铰链,进一步优选垂直向下延伸到储液室中。在插入柱塞时,从填充室排出的液体流过内壁的较低部分,并向下流到储液室的相应侧。内壁的较高部分防止液体在另一侧向下流动,从而使空气在储液室的那一侧向上移动。这能防止形成气锁,即,在储液室的底部存留气泡。
便利的方式是,护盖可形成为隔板的延伸部分。
优选溢流室在与铰链相邻的一侧上具有盖板,该盖板在该侧封闭溢流室的顶部。更优选所述盖板包括半环形壁和半环形底板,该半环形底板优选从与铰链相邻的溢流室外壁朝溢流室的另一侧(在插入柱塞时)稍稍向下倾斜。因此,随着柱塞的插入,多余的液体被移到填充室内壁的较低侧上方,并进入未被遮盖的溢流室部分中。填充室内壁的较高部分与盖板壁一起防止液体流到盖板的底板上面,或者至少最大限度地减少流到盖板的底板上面的液体量。不过,盖板的底板的斜度对任何液体进行导引,使其流过或绕过填充室内壁的较高部分,或流过填充室外壁,然后沿倾斜方向向下流向溢流室开口的未遮盖部分并进入溢流室。而且,当在完成雾化之后打开柱塞时,盖板的底板处于大致竖直的方向。在此位置,盖板防止液体从溢流室流出。盖板充分封闭溢流室的顶部,从而当柱塞枢转到打开位置时液体不会流出。
优选所述柱塞具有盖子,该盖子遮盖溢流室的顶部并防止直接通入溢流室,使得液体不能直接填充到溢流室中,并且在雾化之后用户看不到多余的液体。所述盖子优选是固定的,使得用户难以探入溢流室。为了在雾化完成之后能排空并清洁溢流室,优选在盖子与溢流室顶部之间有一个开口。优选所述开口形成为没有喷口或其它有助于将液体倒出的装置,使得用户能够但不易排空溢流室。这对用户表明多余的液体不是预定再次使用的。
或者,所述盖子可以是可移除或可打开的,这有助于在使用后排空和清洁溢流室。例如,溢流室可以是可独立枢转的。优选溢流室和盖子具有卡扣结构,从而在关闭盖子时,盖子附接至溢流室。
优选溢流室与填充室的尺寸和形状相对应以使柱塞形成紧密配合,并且优选柱塞在插入时基本上占据整个填充室。不过,在填充室具有内壁的情况下,优选在填充室的内壁与柱塞(在插入时)之间有小间隙,从填充室排出的液体流过该间隙。优选该间隙的宽度为0.1至0.2毫米,例如大约0.15毫米。
优选填充室和溢流室大致是环形的。优选柱塞的形状使得它不能插入到储液室中。
优选填充室和柱塞由硬质材料制成,例如硬塑料。
在第二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入装置,该吸入装置包括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给药系统。
优选所述吸入装置包括可拆卸地彼此连接的气雾剂头和基底单元,并且其中该气雾剂头包括所述给药系统。更优选所述气雾剂头和基底单元具有互补的凸形和凹形构造,所述凸形和凹形构造互锁以提供一种识别系统,例如,基底单元具有两个不同尺寸的销钉,而气雾剂头具有两个相应的孔。
在第三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向如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吸入装置定量添加液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待气雾化的液体供应至填充室;以及将柱塞插入到填充室中,使得液体的一部分被转移到填充室内壁的较低侧上方并进入储液室,并且一部分或全部剩余液体被转移到溢流室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2、3、4示出了给药系统的一般原理;
图5示出了在将柱塞插入填充室之前和之后时本发明的给药系统的侧视图;
图6示出了与图5的侧视图对应的横截面图;
图7示出了在将柱塞插入填充室之前图5的给药系统的前视图;
图8示出了从上方观察时图5的给药系统的相应视图;
图9是示出图5的给药系统的部件的放大图;
图10示出了图5的给药系统的操作;
图11示出了雾化器装置;
图12示出了图11的雾化器装置的气雾剂发生器;
图13示出了用于图11的雾化器装置的识别系统。
附图标记列表
1给药系统 57柱塞外壁的弯曲区域
3液体 61盖板
10填充室 62盖板的底板
11填充室外壁 63盖板壁
12填充室内壁 64溢流室的未被遮盖区域
13填充室的基底 100基底单元
14填充室出口 102出气口
15中央空间 103凹槽
16内壁的较高侧 104基底单元的键锁构件
17内壁的较低侧 106凹陷
20柱塞 140销钉
21柱塞外壁 200吸嘴
22柱塞内壁 201进气口
23柱塞基底 202横向开口
25溢流室 203气雾剂出口
26间隙 204定位构件
27盖子 300气雾剂头
28溢流室出口 301气雾剂发生器
31储液室 303气雾剂头键锁构件
34穿孔膜 306换能器主体
35隔板 308压电构件
37护盖 310填充室
50铰链 328螺纹
51填充室内壁的弯曲区域 331储液室
52柱塞内壁的弯曲区域 334穿孔膜
53填充室内壁的平直区域 340孔
54柱塞内壁的平直区域
55切除区域
56填充室外壁的弯曲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4(不属于本发明)示出了给药系统的一般原理。给药系统1具有用于接收待雾化的液体3的填充室10。填充室具有外壁11、内壁12和基底13,并在其上端处是敞开的。
所述外壁和内壁是圆形的(在从上方观察时),从而填充室10是环形的。内壁12的顶部形成出口14。内壁12还限定位于其中的中央空间15。位于中央空间15下方的是储液室31,该储液室向气雾剂发生器提供液体。因此,内壁12用作防止液体从填充室流到储液室的屏障。
气雾剂发生器例如可以是振动穿孔膜34。所述膜34在其出口(气雾剂)侧具有很多孔,这些孔的直径通常为大约1微米至大约10微米。在膜未振动的情况下,压力的平衡、孔的形状和用于膜的材料的性质使得液体不会透过膜渗出。但是,膜的振动导致透过孔形成和排出气雾剂液滴。
所述给药系统具有用于插入填充室中的柱塞20。该柱塞具有外壁21、内壁22、以及连接外壁和内壁的基底23。这些壁和基底一起形成溢流室25。与WO 2015/022436的某些给药系统相反,柱塞未插入(也不能插入)到储液室中。这样的优点是不存在柱塞被迫过多地深入储液室并与膜34接触的风险。
柱塞也是环形的(在从上方观察时),并且与填充室的大小和形状相对应,因此在插入柱塞时它们形成紧密配合。不过,在填充室的内壁12、22与柱塞之间有小间隙26,从填充室排出的液体流过该间隙。该间隙可为0.1至0.2毫米大小,例如大约为0.15毫米。在柱塞完全插入时,填充室的内壁12的顶部和柱塞20的内壁22的顶部处于相同的高度,如图3所示。
柱塞具有遮盖溢流室25的顶部的护盖27。在雾化之后,盖子会避免用户看到多余的液体。与此相反,在上述的已知给药系统中,一旦在雾化之后移除柱塞,用户就能看到多余的液体。可见的液体的存在可能会使用户感到困惑,他们可能认为该液体本应被雾化,因而可能会试图将多余的液体倒回填充室,因此剂量会超过正确的量。
所述给药系统如下操作。例如,从药筒或小瓶(图1)等将液体3倒入填充室10中。内壁12防止液体直接流入储液室31。在插入柱塞20时(图2),填充室10中的一部分液体通过填充室的内壁与柱塞之间的间隙26移到填充室的内壁12上方,通过出口14,并进入储液室31。在储液室31和填充室的内壁12内的中央空间15充满液体(分别为3a、3b)时,填充室10中的剩余液体会移到柱塞20的内壁22上方,并进入溢流室25。在柱塞已完全插入时(图3),若在填充室中残留有少量剩余液体(例如来自间隙26的液体),则内壁12会阻止它进入储液室31,并且因此该少量剩余液体被意外地雾化。储液室31中的液体3a与中央空间15中的液体3b可被雾化。多余的液体3c被隔离并留存在溢流室25中,并且不能被雾化。因此,给药系统向气雾剂发生器分配定量液体(3a+3b)。
在雾化完成之后,将多余的液体从溢流室倒出。在下次使用前,可冲洗给药系统。可将柱塞、填充室或整个给药系统从雾化器装置移除,以便用户对其进行清洁,例如用水冲洗和/或放入洗碗机中。
在图1至图3中,在柱塞20完全插入时,柱塞20基本上占据整个填充室10(除了间隙26之外),因此填充室中几乎没有或完全没有残留液体。在图4所示的变化形式中,当柱塞20完全插入时,柱塞20所占空间小于填充室10的总容积,从而一部分多余液体3c被移入溢流室中,而残余部分3d留存在填充室中。在雾化过程中,内壁12阻止残余液体3d进入储液室31。但是,这是不太优选的方案,因为在雾化完成之后,用户可能会看到残留在填充室中的液体3d,并认为该部分液体本应已被雾化了。
在图1至图4的示意图中,为了简单起见,柱塞被示为直线向下地插入填充室中。但是,在图5至图9所示的本发明的给药系统中,通过围绕铰链50的枢转运动来插入和移除柱塞。这导致柱塞以一个小角度插入。因此,柱塞和填充室的壁的一部分成形为适当的匹配曲线的形状。柱塞与铰链之间的连接可设计为使柱塞易于更换,同时防止柱塞的意外丢失。
图5A和5B分别示出了在将柱塞20插入填充室10中之前和之后的侧视图。图6A和6B示出了相应的横截面图。图7和图8分别是从前部和上方观察时处于打开位置(即,在插入柱塞之前)的给药系统的视图。图9是示出给药系统的部件的放大图。
从图6B能够看出,填充室和柱塞的内壁在靠近铰链50的区域中是曲面51、52,从而柱塞可枢转到填充室中,同时在柱塞完全插入时还能确保内壁之间的紧密配合。不过,柱塞不必与填充室形成压力密封,并且实际上也有意不这样做,以便提供间隙,从填充室排出的液体可从该间隙流过。
此外,与WO 2015/022436的给药系统不同的是,由于不需要密封,因此柱塞和/或填充室不必由柔性材料制成,也不需要额外部件,例如O型圈。因而简化了给药系统的构造。因此,一种方便的方式是,柱塞和填充室由刚性材料制成,优选由硬塑料材料制成。
由于弯曲效果,填充室的内壁的弯曲部分51的底部在最靠近铰链的一侧与外壁11遇合(在图6A中示出),从而在该区域中还有效地形成了填充室的基底13a。相应地,柱塞的内壁的弯曲部分52的底部也在最靠近铰链的一侧与外壁21遇合,并在该区域中形成柱塞23a的基底。因此,柱塞52的内壁的弯曲部分形成柱塞的环形形状的切除区域55,如图7所示。与此相反,填充室和柱塞的内壁不受铰链53、54的相反侧的枢转运动的约束,因此可以是平直的。
出于相同的原因,填充室的外壁11和柱塞的外壁21在其距铰链50最远的相应区域56、57中是弯曲的。由于它们距铰链较远,因此外壁的弯曲区域56、57的曲率半径大于内壁的弯曲区域51、52的曲率半径。为了简化和美观,外壁各处也可具有相同的曲率,虽然这对于枢转运动不是必须的。因此,如图9所示,填充室和柱塞的外壁11、21都是弯曲的,出于成形的原因,其直径从基底至顶部稍稍增大。
若柱塞插入过快,则可能导致液体从填充室溅出,而不是将液体稳定地移入储液室和溢流室。为了防止这种情况,铰链可设有抵抗柱塞的枢转运动的止动机构。该止动机构可在整个枢转运动中工作,或者仅在后一部分中工作(即,当柱塞与填充室内的液体接触时)。该止动机构可以是能向柱塞施加偏压力的任何机构,例如与柱塞配套的弹簧或凸轮从动件、以及与填充室配套的相应轨道。
由于枢转运动,当在雾化之后柱塞移回到打开位置时,溢流室旋转大约90度。为了防止多余的液体在此位置从溢流室流出,在靠近铰链的一侧的内壁22和外壁21之间设有盖板61,如图6和图9所示。所述盖板包括半环形底板62和相应的半环形壁63。
当溢流室25处于打开位置时(图6A),盖板的底板62处于大致竖直的方向。盖板的底板必须充分封闭溢流室,从而当柱塞枢转到打开位置时液体不会流出。例如,从图9能够明显看出,盖板61在靠近铰链50的一侧适当地封闭溢流室25的顶部,以防止液体流出溢流室,而另一侧64未被遮盖。
填充室的内壁在与铰链相邻的一侧16处比在另一侧17处高(参见图6和图9)。因此在插入柱塞时,多余的液体被移到填充室内壁的较低侧17上方,并在与铰链相反的一侧进入溢流室的敞开(未遮盖)区域64。液体也可在填充室外壁与溢流室外壁之间向上移动。为了确保该液体不会从给药系统渗出,填充室外壁11高于溢流室外壁21,如图6B所示。
填充室内壁的较高部分16与盖板壁63一起防止液体流到盖板的底板62上面,或者至少最大限度地减少这样做的液体量。不过,盖板的底板62并不是精确水平的(在封闭位置),而是从铰链50向下倾斜的。因此,任何越过或绕过填充室内壁的较高部分或越过填充室外壁流到盖板底板62上面的液体都被沿着斜坡朝敞开(未被遮盖)的区域64向下导引,并进入溢流室25。
柱塞20具有固定盖子27,该固定盖子27遮盖溢流室25的顶部,使得用户不会错误地将液体直接放入溢流室。柱塞具有如图5所示的溢流室出口28,该溢流室出口围绕外壁的整个圆周延伸,但没有喷口。出口28使得用户在雾化完成之后能够但不易将多余液体从溢流室倒出,以表明多余液体不是预定为再次使用的。
或者,所述盖子可从溢流室分离,以便于在使用后排空和清洁溢流室。例如,盖子和溢流室可以是可独立枢转的。溢流室和盖子可具有卡扣结构,从而在关闭盖子时,盖子附接至溢流室。因此,在雾化完成之后,盖子和溢流室一起枢转,并且溢流室中的多余液体对于用户是不可见的。在柱塞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卡扣结构可彼此分离,以便用户随后打开盖子,以倒出多余液体并清洁溢流室。在倒出多余液体之前必须松开盖子的动作会提醒用户不要再次使用多余液体。
整个给药系统可从雾化器中取出,以便用户清洁填充室、溢流室和储液室,例如用水冲洗和/或放入洗碗机中。
如图6和图9所示,填充室的内壁中的中央空间15被与铰链平行并垂直向下延伸到储液室31中的隔板35分隔,从而将中央空间15和储液室31分为两部分(分别为15a、31a和15b、31b)。但是,该隔板不是一直延伸到膜34,因此储液室在底部未被分隔。由于填充室的内壁在隔板的一侧较高16而在另一侧较低17,因此在插入柱塞20时,从填充室10排出的液体流到内壁的较低部分17上方,从中央空间15a和储液室31a的相应侧向下流动,并流到储液室31的底部。同时,空气在储液室31b和中央空间15b的另一侧向上位移,并移到内壁的较高部分16的上方。这能防止形成气锁,即,在储液室的底部存留气泡。
隔板35占据由储液室31和中央空间15限定的容积部分,因此减小了液体可占据的空闲容积。分配的液体量由储液室的容积加上直至填充室壁的较低部分的中央空间的体积并减去由隔板占据的容积得出。因此,隔板提供的另一优点是实现了分配较少量液体的能力,这是其它方式所不能实现的。隔板的厚度和/或长度可根据所需的待雾化液体量来选择。
填充室内壁12中的中央空间15可由护盖37遮盖(参见图6、8和9)。这能防止用户将液体直接加到储液室31中,同时允许将液体加到填充室中。因此(与WO 2015/022436的给药系统不同,在该给药系统中,填充室和储液室之间有固定挡板),不需要用于防止储液室意外过量填充的机构(例如安全柱塞)。比较便利的方式是,护盖37可形成为隔板35的延伸部分。
图10示出了图5至图9的给药系统在工作时的情况。在图10A中,柱塞20处于打开位置,并且填充室10包含液体3。在图10B中,柱塞20已部分地封闭并部分地插入到填充室10中,从而已将一部分液体3移至内壁17的较低侧上方,并移入中央空间15a中,液体从中央空间15a向下流入储液室31a。空气被向上移至另一侧31b、15b。随着柱塞进一步枢转到填充室中,中央空间和储存腔中充满液体3j,如图10C所示。此后,剩余的(即,多余的)液体3k被从填充室移到柱塞内壁22上方,并进入溢流室25,直到柱塞完全插入为止,如图10D所示。
所述给药系统适合于与图11所示的雾化器装置结合使用,该装置在EP2 724 741中有详细说明。该装置包括三个部分:基底单元、吸嘴和气雾剂头。基底单元100具有一个或多个进气口、一个出气口102、一个用于接收吸嘴200的凹槽103、以及一个或多个键锁构件104。吸嘴200具有可附接至基底单元100的出气口102的进气口201、用于接收气雾剂发生器301的侧向开口202、以及气雾剂出口203。吸嘴200可插入到基底单元100的凹槽103中。气雾剂头300具有气雾剂发生器301以及与基底单元100的键锁构件104互补的一个或多个键锁构件303。在图11中,未示出给药系统,但是给药系统可通过螺纹328附接至气雾剂头300。
基底单元100、吸嘴200和气雾剂头300可分离地彼此连接。可通过将吸嘴200插入到基底单元100中的凹槽103中,然后将气雾剂头300置于吸嘴200上,并通过在气雾剂头和基底单元上施加轻微的压力使气雾剂头300的键锁构件303与基底单元100的互补构件104接合来组装所述装置。气雾剂发生器301在气雾剂头300中的定位使得在接合键锁构件时,气雾剂发生器301插入到吸嘴200的侧向开口202中。这在气雾剂发生器301与吸嘴上的侧向开口202之间以及在基底单元100的出气口102与吸嘴200的进气口201之间产生气密连接。可通过逆转这些步骤来分离基底单元100、吸嘴200和气雾剂头300。
基底单元100可具有一个或多个凹部106,所述凹部106的位置可位于凹槽103处或凹槽103附近,并且吸嘴200可具有一个或多个定位构件204。基底单元的凹部与吸嘴200的定位构件204互补(即,成形为接收定位构件204)。在此情况下,凹部是凹陷(例如凹窝、凹坑、空腔、空隙、切口等),其“负”形状与定位构件(可以是凸缘、凸块、凸鼻、凸起等)的“正”)形状互补。这种凹部和定位构件一起用于将吸嘴正确地置于基底单元中。凹部106和定位构件204可以是不对称的,以确保吸嘴200只能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插入到基底单元100的凹部106中。这能确保所述装置的组装方式使得吸嘴200和基底单元100相对于彼此的位置和朝向正确。
所述气雾剂发生器301优选是包括压电构件308和换能器主体306的超声液体雾化器,如图12中所示以及WO 2008/058941中所述。换能器主体306例如由不锈钢、钛或铝制成,并包围储液室331。储液室331连接至给药系统(在图12中未示出),以便从其接收待雾化的液体。
压电构件308优选是环形单层或多层陶瓷,使换能器主体306以纵向模式振动,振动频率优选在50至200kHz范围内。由此在平行于换能器主体306的对称轴的方向上发生微米级纵向位移或变形。换能器主体306的靠近压电构件308的区域具有较大的壁厚,该区域用作应力集中区306c,其下游区域306d具有较小的壁厚,用作变形放大区。在这种构造中,由压电构件308引起的换能器主体306的振动或变形被放大。优选压电构件308位于应力集中区306c的高度处或附近。变形放大区306d处的换能器主体306的内径可与应力集中区306c处的内径相同,从而壁厚的差异与不同的外径对应。或者,换能器主体306的外径可以是恒定的,而内径在两个区域的位置处不同。
穿孔膜334位于换能器主体306的下游端306b处。所述孔可通过电成型或通过激光钻孔形成,其开口通常在大约1微米至大约10微米的范围内。在膜未振动的情况下,压力的平衡、孔的形状和用于膜的材料的性质使得液体不会透过膜渗出。但是,膜的振动导致透过孔形成和排出气雾剂液滴。所述膜可由塑料、硅、陶瓷制成,或者更优选由金属制成,并且可通过各种方式固定到气雾剂发生器301的下游端306b,例如胶合、钎焊、压接或激光焊接。可选地,所述膜在其中心区域至少部分地形成圆顶,这使得新生气雾剂液滴的射流发散,因而降低了液滴凝聚的风险。
在完成治疗操作时,将气雾剂头键锁构件303从基底单元的互补构件104脱开,使得气雾剂发生器301可从吸嘴的侧向开口202移除。
患者可能会接收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的药物,这通常需要分配不同量的液体,并需要不同的雾化参数,例如液滴大小、治疗时间等。因此,患者可具有两个(或更多)适于不同药物的不同雾化装置。第一气雾剂头具有设计为分配适当量的液体的给药系统,并且第一基底单元配置为提供第一种药物的适当气雾化参数。类似地,第二气雾剂头和基底单元配置为分配和气雾化第二种药物。可设置识别系统来确保患者使用正确的气雾剂头和基底单元的组合。该识别系统例如可以是基于RFID标签、电触点或机械互锁的。
一种简单的机械识别系统由气雾剂头和基底单元上的互补凹凸构造组成,例如气雾剂头上的一个或多个腔体/孔和基底单元上的相应突起/销钉。这些部件可具有从预定数量的位置和/或尺寸和/或形状中选择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和/或尺寸和/或形状。比较便利的方式是,所述互补构造可位于键锁构件104、303上,或者形成为键锁构件104、303的一部分。或者,所述互补构造可在气雾剂头和基底单元的其它部分上。
图13示出了识别系统的一个示例,该识别系统在气雾剂头300上具有多个(例如五个)潜在的孔位置,并在基底单元100上具有对应的潜在的销钉位置。每个孔和销钉都可大或小,以最大限度地增加给定数量的潜在位置的可能变化形式。在每种变化形式中,有两个孔340,其中一个较大,而另一个较小。基底单元100具有两个销钉140,也是其中一个较大而另一个较小。若孔和销钉的位置和大小相匹配(图13A),则气雾剂头可与基底单元互锁,并配装到基底单元上(图13C)。该系统的优点在于,销钉和孔是可见的,因此用户很容易判断气雾剂头和基底单元是否可装配在一起,即,是否互补。不过,若用户确实尝试对基底单元使用不正确的气雾剂头,则销钉会与孔不匹配(图13B)。在这种情况下,销钉140会将气雾剂头300保持与基底单元100略微分开,这能防止各个键锁构件彼此互锁。因此,所述识别系统不仅为气雾剂头和基底单元的正确组合提供了强大的视觉提示,而且还提供了防止形成错误的组合的故障保护机制。

Claims (17)

1.一种用于吸入装置的给药系统,包括:
(a)用于接收待气雾化的液体的填充室,该填充室具有外壁、基底和内壁,该内壁限定出口,
(b)用于向气雾剂发生器供应液体的储液室,
(c)安装在铰链上并包括溢流室的柱塞,
其中填充室的内壁在与铰链相邻的一侧比在另一侧高,因而在填充室填充有液体并且通过使柱塞围绕铰链枢转而将其插入到填充室中时,一部分液体被柱塞转移到填充室内壁的较低侧上方,并经由出口进入储液室,而一部分或全部剩余液体被柱塞从填充室转移到溢流室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药系统,包括位于填充室出口上方的护盖,该护盖防止液体被直接供应到储液室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给药系统,其中所述柱塞具有内壁和外壁,并且其中所述填充室和柱塞的内壁和外壁的至少一部分是弯曲的,从而在柱塞完全插入到填充室中时,在柱塞和填充室的内壁之间形成紧密配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给药系统,包括位于填充室的内壁中的隔板,该隔板向下延伸到储液室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给药系统,其中所述护盖形成为隔板的延伸部分。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给药系统,其中所述溢流室在与铰链相邻的一侧具有盖板,该盖板封闭溢流室的顶部。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给药系统,其中所述柱塞具有盖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给药系统,其中所述盖子是固定的,并且在盖子与溢流室的顶部之间具有开口。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给药系统,其中所述溢流室和盖子可分别枢转。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给药系统,其中溢流室和盖子具有卡扣结构,从而在盖子关闭时,盖子附接至溢流室。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给药系统,其中所述溢流室与所述填充室的尺寸和形状相对应,从而所述柱塞在插入时基本上占据整个填充室。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给药系统,其中所述填充室和所述柱塞由硬质材料制成。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给药系统,其中所述填充室和所述柱塞由硬塑料制成。
14.一种吸入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给药系统。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吸入装置,包括气雾剂头和基底单元,该气雾剂头包括所述给药系统,其中气雾剂头和基底单元可分离地彼此连接,并且其中气雾剂头和基底单元具有互补的凹凸构造,这些凹凸构造互锁以提供识别系统。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吸入装置,其中所述基底单元具有两个不同大小的销钉,并且所述气雾剂头具有两个对应的孔。
17.一种用于向如权利要求14至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吸入装置定量添加液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待气雾化的液体供应至填充室;以及将柱塞插入到填充室中,使得一部分液体被转移到填充室内壁的较低侧上方并进入储液室中,并且一部分或全部剩余液体被转移到溢流室中。
CN201880040595.XA 2017-06-21 2018-06-19 雾化器的给药系统 Active CN1107851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7177225 2017-06-21
EP17177225.4 2017-06-21
PCT/EP2018/066296 WO2018234324A1 (en) 2017-06-21 2018-06-19 DOSING SYSTEM FOR A NEBULIZ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85199A CN110785199A (zh) 2020-02-11
CN110785199B true CN110785199B (zh) 2022-03-01

Family

ID=59101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0595.XA Active CN110785199B (zh) 2017-06-21 2018-06-19 雾化器的给药系统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147326A1 (zh)
EP (1) EP3641863B1 (zh)
JP (1) JP6883123B2 (zh)
CN (1) CN110785199B (zh)
CA (1) CA3067444C (zh)
ES (1) ES2861151T3 (zh)
WO (1) WO2018234324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61741A1 (en) * 2002-01-18 2003-07-31 Profile Drug Delivery Limited Nebulizer metering chamber
CN1795053A (zh) * 2003-05-26 2006-06-28 密闭系统公司 一种流体分配器及该分配器的组装方法
WO2011055243A1 (en) * 2009-11-04 2011-05-1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dication delivery apparatus including a medication metering system
CN105636628A (zh) * 2013-08-16 2016-06-01 维克多瑞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吸入装置的给药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85651A (en) * 1989-03-13 1992-02-04 Py Daniel C Ocular vial
JP3563467B2 (ja) * 1995-01-19 2004-09-08 日本クラウンコルク株式会社 液の飛散防止性の良好な容器蓋
EP1205199A1 (en) 2000-11-13 2002-05-15 The Technology Partnership Public Limited Company Aerosol drug-dispensing device with membrane for controlling vacuum during dispensing
FR2908329B1 (fr) 2006-11-14 2011-01-07 Telemaq Dispositif et methode de distribution de fluide par ultrasons
BR112012010856B8 (pt) * 2009-11-11 2021-06-2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nebulizador, conjunto de malha para uso em um nebulizador e método para operar um nebulizador
SI2724741T1 (sl) 2012-10-26 2017-10-30 Vectura Gmbh Inhalacijska naprava za uporabo v terapiji z aerosolom
CN204995925U (zh) * 2015-05-11 2016-01-27 上海市肺科医院 一种便于控制剂量的注射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61741A1 (en) * 2002-01-18 2003-07-31 Profile Drug Delivery Limited Nebulizer metering chamber
CN1795053A (zh) * 2003-05-26 2006-06-28 密闭系统公司 一种流体分配器及该分配器的组装方法
WO2011055243A1 (en) * 2009-11-04 2011-05-1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dication delivery apparatus including a medication metering system
CN105636628A (zh) * 2013-08-16 2016-06-01 维克多瑞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吸入装置的给药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3067444C (en) 2021-11-30
JP6883123B2 (ja) 2021-06-09
WO2018234324A1 (en) 2018-12-27
US20200147326A1 (en) 2020-05-14
CN110785199A (zh) 2020-02-11
JP2020524570A (ja) 2020-08-20
EP3641863A1 (en) 2020-04-29
ES2861151T3 (es) 2021-10-05
EP3641863B1 (en) 2021-01-20
CA3067444A1 (en) 2018-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82477B2 (en) Dosing system for an inhalation device
US11833291B2 (en) Preservative-free single dose inhaler systems
US7819342B2 (en) Atomizer for dispensing liquids for medical purposes
CN100569310C (zh) 吸入设备
CN105307620B (zh) 液体分配和用于分配液体的方法
EP3199191B1 (en) Nebuliser device
CA3139686A1 (en) Ultrasonic breath actuated respiratory droplet delivery device and methods of use
JP2005537834A (ja) 液体小出し装置、これに適した容器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液体小出し装置と容器カートリッジとを備えたシステム
EP2996749B1 (en) Cartridge for substance delivery module
JP2005530535A (ja) ノズル及びその固定手段を含むシステム
CN112996605A (zh) 低表面张力组合物经由电子呼吸致动式液滴递送装置向肺系统的递送
WO2022226407A1 (en) Respiratory droplet delivery device with face seal and methods of use
CN110785199B (zh) 雾化器的给药系统
KR20190125474A (ko) 네뷸라이저의 멤브레인을 세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용기
CN110430910B (zh) 用于清洁雾化器的膜的容器
TW202317217A (zh) 帶有計數和阻塞組件的吸入裝置系統
CN117729954A (zh) 具有计数和阻挡组件的吸入装置系统
CN117545523A (zh) 用于鼻部输送流体产品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