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85076A - 一种pcb板的引脚自动插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pcb板的引脚自动插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85076A
CN110785076A CN201911109841.5A CN201911109841A CN110785076A CN 110785076 A CN110785076 A CN 110785076A CN 201911109841 A CN201911109841 A CN 201911109841A CN 110785076 A CN110785076 A CN 1107850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vel gear
driving wheel
rod
transmission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0984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85076B (zh
Inventor
王录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itong Zhiyuan Technology Transfer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110984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850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850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50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850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50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04Pick-and-place heads or apparatus, e.g. with jaw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04Pick-and-place heads or apparatus, e.g. with jaws
    • H05K13/0406Drive mechanisms for pick-and-place heads, e.g. details relating to power transmission, motors or vibration damping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路板生产,尤其涉及一种PCB板的引脚自动插机装置。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PCB板的引脚自动插机装置。一种PCB板的引脚自动插机装置,包括固定架,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步进电机,引脚站立机构,反向引脚插接机构,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裁剪焊接复查机构和控制器;固定架左端顶部与第一限位块进行焊接;固定架顶端左中部与第二限位块进行焊接;固定架左中部与步进电机进行螺栓连接;固定架内左端设置有引脚站立机构。本发明达到了便于对引脚夹持,对PCB板孔进行定位,剪短引脚防止产生划伤人员,以及在运输过程中损害其他板材,同时在裁剪过程中不会损伤元件使用状态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PCB板的引脚自动插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路板生产,尤其涉及一种PCB板的引脚自动插机装置。
背景技术
PCB,中文名称为印制电路板,又称印刷线路板,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载体,由于它是采用电子印刷术制作的,故被称为“印刷电路板。
现有技术中国专利CN109348700A针对已有的增加工序,并且对定位精度要求比较高的问题,公开了一种移动插机方法及插机装置,其通过基于当前目标插孔位姿,传送装置相关的位移信息和当前引脚位姿,生成指令的方式,克服了增加工序,并且对定位精度要求比较高的问题,但由于图形识别不精确,及对水平引脚的夹持状态操作操作误差较大,从而会导致未夹持引脚状态出现空焊,并且无法进行批量的引脚焊接,机械手能耗较大,在运动中对图形定位处理依赖严重。
中国专利CN108463061A针对已有的由于PCB孔的孔径只比引脚大0.2mm左右,在与PCB板的PCB孔组装时,引脚不容易插入的问题,公开了一种电子元器件引脚的导入方法,其通过利用切断装置上的切刀对电子元器件的引脚进行切断,以使所述引脚的末端形成导向部的方式,克服了由于PCB孔的孔径只比引脚大0.2mm左右,在与PCB板的PCB孔组装时,引脚不容易插入的问题,但由于引脚末端存在尖端,从而会导致在后续焊接过程中易划伤工作人员,若定位出现偏差,易使PCB板上的印刷电路损伤。
中国专利CN106465574A针对已有的在引脚元件的引线被切割敲弯的情况下,抑制引脚元件承受的负载的问题,公开了一种引脚元件安装机及引脚元件安装方法,其通过引脚元件安装机中,引线在由爪部从两侧夹住的状态下进行切割敲的方式,克服了引脚元件的引线被切割敲弯的情况下,抑制引脚元件承受的负载的问题,但由于对引脚进行弯折容易使引脚从元件上脱离,弯折时引脚原有形状发生形变,从而会导致元件损坏,减少了元件的工作寿命和耐受程度,使元件的连接处松动。
综上,目前需要研发一种便于对引脚夹持,对PCB板孔进行定位,剪短引脚防止产生划伤人员,以及在运输过程中损害其他板材,同时在裁剪过程中不会损伤元件使用状态的PCB板的引脚自动插机装置,来克服现有技术中未夹持引脚状态出现空焊,无法进行批量的引脚焊接,在运动中对图形定位处理依赖严重,引脚末端存在尖锐部,在后续焊接过程中易划伤工作人员,若定位出现偏差,易使PCB板上的印刷电路损伤,引脚进行弯折容易使引脚从元件上脱离,弯折时引脚原有形状发生形变,使元件的连接处松动导致元件损坏,减少了元件的工作寿命和耐受程度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未夹持引脚状态出现空焊,无法进行批量的引脚焊接,在运动中对图形定位处理依赖严重,引脚末端存在尖锐部,在后续焊接过程中易划伤工作人员,若定位出现偏差,易使PCB板上的印刷电路损伤,引脚进行弯折容易使引脚从元件上脱离,弯折时引脚原有形状发生形变,使元件的连接处松动导致元件损坏,减少了元件的工作寿命和耐受程度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PCB板的引脚自动插机装置。
本发明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PCB板的引脚自动插机装置,包括固定架,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步进电机,引脚站立机构,反向引脚插接机构,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裁剪焊接复查机构和控制器;固定架左端顶部与第一限位块进行焊接;固定架顶端左中部与第二限位块进行焊接;固定架左中部与步进电机进行螺栓连接;固定架内左端设置有引脚站立机构,并且引脚站立机构后端右底部与步进电机相连接;固定架内左中顶部设置有反向引脚插接机构,并且反向引脚插接机构左端通过皮带与引脚站立机构相连接;固定架内中顶部通过安装板与第一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固定架内右端顶部通过安装板与第二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固定架内中部设置有裁剪焊接复查机构,并且裁剪焊接复查机构左端底部通过皮带与反向引脚插接机构相连接,固定架右端中部设置有控制器。
进一步优选地,引脚站立机构包括第三传动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五锥齿轮,第六锥齿轮,第四传动轮,第五传动轮,渐开齿盘,插杆,引脚凹盘,入料斗,直立块,弧形齿杆,第一直齿轮,第七锥齿轮,第八锥齿轮,第六传动轮,第七传动轮,第八传动轮和第九锥齿轮,第三传动轮前端中部与第一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一锥齿轮前端左部与第二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二锥齿轮左端中部通过圆杆与第三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三锥齿轮左端顶部与第四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顶端中部与第五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五锥齿轮底端后部与第六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六锥齿轮后端中部与第四传动轮进行插接;第六锥齿轮顶端通过圆杆与第七传动轮进行插接;第四传动轮左端顶部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轮前端中部与渐开齿盘进行插接;渐开齿盘右端与插杆进行插接;插杆右端与引脚凹盘进行滑动连接;引脚凹盘顶端设置有入料斗;引脚凹盘右端顶部与直立块进行转动连接;直立块前端右中部与弧形齿杆进行转动连接;弧形齿杆底端左部与第一直齿轮进行啮合;第一直齿轮前端中部与第七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七锥齿轮前端底部与第八锥齿轮进行插接;第八锥齿轮底端与第六传动轮进行插接,并且第六传动轮左端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相连接;第六传动轮右端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顶端中部与第九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三传动轮后端中部与步进电机相连接;第三传动轮右端通过皮带与反向引脚插接机构相连接;第八传动轮底端中部通过圆杆与固定架相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反向引脚插接机构包括第九传动轮,第一凸轮,第一传动杆,换位拨杆,第一弹簧伸缩杆,第一滑杆,第二弹簧伸缩杆,第一滑套,第二滑套,第三滑套,第二传动杆,变位支撑板,第三限位块,第四限位块,第一丝杆,第二直齿轮,第一电动滑轨,第二丝杆,第三直齿轮,滑动引脚更换块,第十传动轮,第一球形锥齿轮,第一伸缩板,第十一传动轮,第二伸缩板,第十二传动轮,第三伸缩板,第十三传动轮,第四伸缩板,第二球形锥齿轮,第一伸缩传动杆,第一万向节,第二伸缩传动杆,第三球形锥齿轮,第四球形锥齿轮,第十锥齿轮,第十一锥齿轮和第十二锥齿轮;第九传动轮后端中部与第一凸轮进行插接;第九传动轮前端左部与第一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轮后端左中部与第二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杆左端与换位拨杆进行传动连接;换位拨杆顶端设置有第一弹簧伸缩杆;第一弹簧伸缩杆顶端与第一滑杆进行铰接;第一滑杆顶端左中部与第二弹簧伸缩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杆外表面左部与第一滑套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杆外表面右中部与第二滑套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杆前端右部与第三滑套进行焊接,并且第三滑套内中部与第二传动杆相连接;第二传动杆顶端与变位支撑板进行传动连接;变位支撑板底端左部设置有第三限位块;变位支撑板底端右部设置有第四限位块;变位支撑板内左中部与第一丝杆进行转动连接;变位支撑板内右部与第二丝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前端与第二直齿轮进行插接;第一丝杆外表面中部与第一电动滑轨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一电动滑轨右端与第二丝杆相连接;第一电动滑轨内左部设置有滑动引脚更换块;第二丝杆前端中部与第三直齿轮进行插接;滑动引脚更换块前端左顶部设置有第十传动轮;第十传动轮前端中部与第一球形锥齿轮进行插接;第十传动轮后端中部与第一伸缩板进行插接;第十传动轮右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一传动轮进行插接;第十一传动轮后端中部与第二伸缩板进行插接;第十传动轮底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后端中部与第三伸缩板进行插接;第十二传动轮右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三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三传动轮后端中部与第四伸缩板进行插接;第一球形锥齿轮前端左部与第二球形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二球形锥齿轮左端中部与第一伸缩传动杆进行插接;第一伸缩传动杆左端与第一万向节进行插接;第一万向节左端与第二伸缩传动杆进行插接;第二伸缩传动杆左端与第三球形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三球形锥齿轮左端前部与第四球形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四球形锥齿轮前端与第十锥齿轮进行插接;第十锥齿轮前端底部与第十一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十一锥齿轮底端通过圆杆与第十二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九传动轮左端通过皮带与引脚站立机构相连接;第九传动轮右端顶部通过皮带与裁剪焊接复查机构相连接;第二直齿轮底端与第一传动轮相连接;第三直齿轮底端与第二传动轮相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第十三锥齿轮,第二电动推杆,第十四锥齿轮,第十五锥齿轮,第十四传动轮,第三丝杆,第一固定框,第四丝杆,第十五传动轮,第二电动滑轨,滑动安装板,第二凸轮,第十六锥齿轮,第十七锥齿轮,第三电动推杆,第十八锥齿轮,第十九锥齿轮,第十六传动轮,第十七传动轮,第六直齿轮,第一齿杆,第一滑轨,第一切刀,第二齿杆,第二滑轨,第二切刀,第三传动杆,热焊枪,第二十锥齿轮,第二十一锥齿轮,第二十二锥齿轮,第二十三锥齿轮,绕丝筒,第五球形锥齿轮,第六球形锥齿轮,第三伸缩传动杆,第二万向节,第四伸缩传动杆,第七球形锥齿轮,第八球形锥齿轮,第一限位滑轨,环形滑轨,第十九传动轮,第二十四锥齿轮,第二十五锥齿轮,第二十传动轮,第二十一传动轮,第二十二传动轮,第四直齿轮,第五直齿轮,夹持块,PCB板和第二十三传动轮;第十三锥齿轮底端中部与第二电动推杆进行插接;第二电动推杆底端与第十四锥齿轮进行插接;第十四锥齿轮顶端后部与第十五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十五锥齿轮后端中部与第十四传动轮进行插接;第十四传动轮后端中部与第三丝杆进行插接;第三丝杆外表面前部和外表面后部与第一固定框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丝杆外表面中部与第二电动滑轨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框内右部与第四丝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丝杆前端与第十五传动轮进行插接;第十四锥齿轮底端通过圆杆与第二十三传动轮进行插接;第二电动滑轨顶端左部与滑动安装板进行滑动连接;滑动安装板前端底中部与第二凸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凸轮前端底中部与第十六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二凸轮前端右中部与第三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十六锥齿轮前端左部与第十七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十七锥齿轮右端中部与第三电动推杆进行插接;第十七锥齿轮左端中部通过圆杆与第二十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三电动推杆右端与第十八锥齿轮进行插接;第十八锥齿轮右端后部与第十九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十九锥齿轮后端中部与第十六传动轮进行插接;第十六传动轮顶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七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七传动轮前端中部与第六直齿轮进行插接;第六直齿轮底端与第一齿杆进行啮合;第六直齿轮顶端与第二齿杆进行插接;第一齿杆底端与第一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第一齿杆顶端左部与第一切刀进行焊接;第二齿杆后端与第二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第二齿杆顶端右部与第二切刀进行焊接;第三传动杆顶端与热焊枪进行传动连接;第二十锥齿轮左端顶部与第二十一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二十一锥齿轮顶端与第二十二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二十一锥齿轮底端中部通过圆杆与第五球形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二十二锥齿轮顶端后部与第二十三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二十三锥齿轮后端与绕丝筒进行插接;第五球形锥齿轮底端右部与第六球形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六球形锥齿轮右端中部与第三伸缩传动杆进行插接;第三伸缩传动杆右端与第二万向节进行插接;第二万向节右端与第四伸缩传动杆进行插接;第四伸缩传动杆右端与第七球形锥齿轮进行插接;第四伸缩传动杆后端与第一限位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第七球形锥齿轮底端与第八球形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八球形锥齿轮底端通过圆杆与第十九传动轮进行插接,并且第十九传动轮左端通过皮带与第二十三传动轮相连接;第一限位滑轨底端左部和底端右部与环形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第十九传动轮底端中部与第二十四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二十四锥齿轮底端后部与第二十五锥齿轮进行内核第二十五锥齿轮后端中部与第二十传动轮进行插接;第二十传动轮右端通过皮带与第二十一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十一传动轮顶端通过皮带与第二十二传动轮相连接第二十二传动轮后端中部与第四直齿轮进行插接;第四直齿轮顶端与第五直齿轮进行啮合;第五直齿轮后端与夹持块进行转动连接;夹持块后端设置有PCB板;第十三锥齿轮顶端右部与反向引脚插接机构相连接;第十四传动轮顶端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相连接;第十五传动轮顶端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相连接;环形滑轨底端与固定架相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引脚凹盘顶端设置为多组半圆形凹槽,并且每个凹槽可容纳一根引脚。
进一步优选地,换位拨杆顶端设置为开口向上的横置C字型结构。
进一步优选地,第三滑套形状设置为上下均为锥形的X字状的通孔。
进一步优选地,热焊枪内顶端设置有加热球状的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未夹持引脚状态出现空焊,无法进行批量的引脚焊接,在运动中对图形定位处理依赖严重,引脚末端存在尖锐部,在后续焊接过程中易划伤工作人员,若定位出现偏差,易使PCB板上的印刷电路损伤,引脚进行弯折容易使引脚从元件上脱离,弯折时引脚原有形状发生形变,使元件的连接处松动导致元件损坏,减少了元件的工作寿命和耐受程度的问题,设计了引脚站立机构、反向引脚插接机和裁剪焊接复查机构,通过引脚站立机构的运转,将引脚竖立,再通过反向引脚插接机构将引脚插接在PCB板上,然后通过裁剪焊接复查机构与反向引脚插接机构的相对移动,实现对引脚长出的部分进行裁剪,然再进行焊接,然后通过裁剪焊接复查机构实现PCB板的翻转,然后通过人工检查漏焊、虚焊,再次翻转PCB板进行补焊,从而达到了便于对引脚夹持,对PCB板孔进行定位,剪短引脚防止产生划伤人员,以及在运输过程中损害其他板材,同时在裁剪过程中不会损伤元件使用状态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引脚站立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引脚凹盘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反向引脚插接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变位支撑板内部结构分布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裁剪焊接复查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X区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的Y区放大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固定架,2-第一限位块,3-第二限位块,4-步进电机,5-引脚站立机构,6-反向引脚插接机构,7-第一传动轮,8-第二传动轮,9-裁剪焊接复查机构,10-控制器,501-第三传动轮,502-第一锥齿轮,503-第二锥齿轮,504-第三锥齿轮,505-第四锥齿轮,506-第五锥齿轮,507-第六锥齿轮,508-第四传动轮,509-第五传动轮,5010-渐开齿盘,5011-插杆,5012-引脚凹盘,5013-入料斗,5014-直立块,5015-弧形齿杆,5016-第一直齿轮,5017-第七锥齿轮,5018-第八锥齿轮,5019-第六传动轮,5020-第七传动轮,5021-第八传动轮,5022-第九锥齿轮,601-第九传动轮,602-第一凸轮,603-第一传动杆,604-换位拨杆,605-第一弹簧伸缩杆,606-第一滑杆,607-第二弹簧伸缩杆,608-第一滑套,609-第二滑套,6010-第三滑套,6011-第二传动杆,6012-变位支撑板,6013-第三限位块,6014-第四限位块,6015-第一丝杆,6016-第二直齿轮,6017-第一电动滑轨,6018-第二丝杆,6019-第三直齿轮,6020-滑动引脚更换块,6021-第十传动轮,6022-第一球形锥齿轮,6023-第一伸缩板,6024-第十一传动轮,6025-第二伸缩板,6026-第十二传动轮,6027-第三伸缩板,6028-第十三传动轮,6029-第四伸缩板,6030-第二球形锥齿轮,6031-第一伸缩传动杆,6032-第一万向节,6033-第二伸缩传动杆,6034-第三球形锥齿轮,6035-第四球形锥齿轮,6036-第十锥齿轮,6037-第十一锥齿轮,6038-第十二锥齿轮,901-第十三锥齿轮,902-第二电动推杆,903-第十四锥齿轮,904-第十五锥齿轮,905-第十四传动轮,906-第三丝杆,907-第一固定框,908-第四丝杆,909-第十五传动轮,9010-第二电动滑轨,9011-滑动安装板,9012-第二凸轮,9013-第十六锥齿轮,9014-第十七锥齿轮,9015-第三电动推杆,9016-第十八锥齿轮,9017-第十九锥齿轮,9018-第十六传动轮,9019-第十七传动轮,9020-第六直齿轮,9021-第一齿杆,9022-第一滑轨,9023-第一切刀,9024-第二齿杆,9025-第二滑轨,9026-第二切刀,9027-第三传动杆,9028-热焊枪,9029-第二十锥齿轮,9030-第二十一锥齿轮,9031-第二十二锥齿轮,9032-第二十三锥齿轮,9033-绕丝筒,9034-第五球形锥齿轮,9035-第六球形锥齿轮,9036-第三伸缩传动杆,9037-第二万向节,9038-第四伸缩传动杆,9039-第七球形锥齿轮,9040-第八球形锥齿轮,9041-第一限位滑轨,9042-环形滑轨,9043-第十九传动轮,9044-第二十四锥齿轮,9045-第二十五锥齿轮,9046-第二十传动轮,9047-第二十一传动轮,9048-第二十二传动轮,9049-第四直齿轮,9050-第五直齿轮,9051-夹持块,9052-PCB板,9053-第二十三传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一种PCB板的引脚自动插机装置,如图1-8所示,包括固定架1,第一限位块2,第二限位块3,步进电机4,引脚站立机构5,反向引脚插接机构6,第一传动轮7,第二传动轮8,裁剪焊接复查机构9和控制器;固定架1左端顶部与第一限位块2进行焊接;固定架1顶端左中部与第二限位块3进行焊接;固定架1左中部与步进电机4进行螺栓连接;固定架1内左端设置有引脚站立机构5,并且引脚站立机构5后端右底部与步进电机4相连接;固定架1内左中顶部设置有反向引脚插接机构6,并且反向引脚插接机构6左端通过皮带与引脚站立机构5相连接;固定架1内中顶部通过安装板与第一传动轮7进行转动连接;固定架1内右端顶部通过安装板与第二传动轮8进行转动连接;固定架1内中部设置有裁剪焊接复查机构9,并且裁剪焊接复查机构9左端底部通过皮带与反向引脚插接机构6相连接,固定架1右端中部设置有控制器。
工作原理:当使用PCB板的引脚自动插机装置时,首先将固定架1放置在车间的水平面上,将PCB板9052安装在裁剪焊接复查机构9上,然后通过控制器启动装置进行运转,首先向引脚站立机构5内加入引脚,然后通过引脚站立机构5的运转,将引脚竖立,再通过反向引脚插接机构6将引脚插接在PCB板9052上,然后通过裁剪焊接复查机构9与反向引脚插接机构6的相对移动,实现对引脚长出的部分进行裁剪,然再进行焊接,然后通过裁剪焊接复查机构9实现PCB板9052的翻转,然后通过人工检查漏焊、虚焊,再次翻转PCB板9052进行补焊,最终实现了引脚的自动插机,改变了原有人工操作时,因为人工对焊接火候掌握不到位导致虚焊机率高,同时实现防止引脚切断时无法保证引脚的长短,进而导致的漏焊。
引脚站立机构5包括第三传动轮,第一锥齿轮502,第二锥齿轮503,第三锥齿轮504,第四锥齿轮505,第五锥齿轮506,第六锥齿轮507,第四传动轮508,第五传动轮509,渐开齿盘5010,插杆5011,引脚凹盘5012,入料斗5013,直立块5014,弧形齿杆5015,第一直齿轮5016,第七锥齿轮5017,第八锥齿轮5018,第六传动轮5019,第七传动轮5020,第八传动轮5021和第九锥齿轮5022,第三传动轮前端中部与第一锥齿轮502进行插接;第一锥齿轮502前端左部与第二锥齿轮503进行啮合;第二锥齿轮503左端中部通过圆杆与第三锥齿轮504进行插接;第三锥齿轮504左端顶部与第四锥齿轮505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505顶端中部与第五锥齿轮506进行插接;第五锥齿轮506底端后部与第六锥齿轮507进行啮合;第六锥齿轮507后端中部与第四传动轮508进行插接;第六锥齿轮507顶端通过圆杆与第七传动轮5020进行插接;第四传动轮508左端顶部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509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轮509前端中部与渐开齿盘5010进行插接;渐开齿盘5010右端与插杆5011进行插接;插杆5011右端与引脚凹盘5012进行滑动连接;引脚凹盘5012顶端设置有入料斗5013;引脚凹盘5012右端顶部与直立块5014进行转动连接;直立块5014前端右中部与弧形齿杆5015进行转动连接;弧形齿杆5015底端左部与第一直齿轮5016进行啮合;第一直齿轮5016前端中部与第七锥齿轮5017进行插接;第七锥齿轮5017前端底部与第八锥齿轮5018进行插接;第八锥齿轮5018底端与第六传动轮5019进行插接,并且第六传动轮5019左端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5020相连接;第六传动轮5019右端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5021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5021顶端中部与第九锥齿轮5022进行插接;第三传动轮501后端中部与步进电机4相连接;第三传动轮501右端通过皮带与反向引脚插接机构6相连接;第八传动轮5021底端中部通过圆杆与固定架1相连接。
首先在入料斗5013内放入引脚,然后引脚在入料斗5013内滑至引脚凹盘5012上,滚至每个凹槽,然后通过第三传动轮501的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502进行转动,然后啮合带动第二锥齿轮503的转动,带动第三锥齿轮504的转动,然后通过带动第四锥齿轮505的转动带动第五锥齿轮506进行转动,第五锥齿轮506通过啮合带动进行转动第六锥齿轮507,同时通过传动第七传动轮5020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四传动轮508进行转动,然后通过带动第五传动轮509的转动,带动渐开齿盘5010,通过渐开齿盘5010的转动,将插杆5011伸入,将引脚推出,然后通过第七传动轮5020带动第六传动轮5019进行转动,再通过带动第八锥齿轮5018进行转动,然后啮合带动第七锥齿轮5017进行转动,第一直齿轮5016的转动带动,弧形齿杆5015向左行走,然后通过将直立块5014下拉,夹持引脚右端,然后将引脚直立,待反向引脚插接机构6取走,引脚立起为插接提供了更高效的上料,减少了整理引脚的时间。
反向引脚插接机构6包括第九传动轮601,第一凸轮602,第一传动杆603,换位拨杆604,第一弹簧伸缩杆605,第一滑杆606,第二弹簧伸缩杆607,第一滑套608,第二滑套609,第三滑套6010,第二传动杆6011,变位支撑板6012,第三限位块6013,第四限位块6014,第一丝杆6015,第二直齿轮6016,第一电动滑轨6017,第二丝杆6018,第三直齿轮6019,滑动引脚更换块6020,第十传动轮6021,第一球形锥齿轮6022,第一伸缩板6023,第十一传动轮6024,第二伸缩板6025,第十二传动轮6026,第三伸缩板6027,第十三传动轮6028,第四伸缩板6029,第二球形锥齿轮6030,第一伸缩传动杆6031,第一万向节6032,第二伸缩传动杆6033,第三球形锥齿轮6034,第四球形锥齿轮6035,第十锥齿轮6036,第十一锥齿轮6037和第十二锥齿轮6038;第九传动轮601后端中部与第一凸轮602进行插接;第九传动轮601前端左部与第一传动杆603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轮601后端左中部与第二传动杆6011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杆603左端与换位拨杆604进行传动连接;换位拨杆604顶端设置有第一弹簧伸缩杆605;第一弹簧伸缩杆605顶端与第一滑杆606进行铰接;第一滑杆606顶端左中部与第二弹簧伸缩杆607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杆606外表面左部与第一滑套608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杆606外表面右中部与第二滑套609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杆606前端右部与第三滑套6010进行焊接,并且第三滑套6010内中部与第二传动杆6011相连接;第二传动杆6011顶端与变位支撑板6012进行传动连接;变位支撑板6012底端左部设置有第三限位块6013;变位支撑板6012底端右部设置有第四限位块6014;变位支撑板6012内左中部与第一丝杆6015进行转动连接;变位支撑板6012内右部与第二丝杆6018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6015前端与第二直齿轮6016进行插接;第一丝杆6015外表面中部与第一电动滑轨6017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一电动滑轨6017右端与第二丝杆6018相连接;第一电动滑轨6017内左部设置有滑动引脚更换块6020;第二丝杆6018前端中部与第三直齿轮6019进行插接;滑动引脚更换块6020前端左顶部设置有第十传动轮6021;第十传动轮6021前端中部与第一球形锥齿轮6022进行插接;第十传动轮6021后端中部与第一伸缩板6023进行插接;第十传动轮6021右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一传动轮6024进行插接;第十一传动轮6024后端中部与第二伸缩板6025进行插接;第十传动轮6021底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二传动轮6026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6026后端中部与第三伸缩板6027进行插接;第十二传动轮6026右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三传动轮6028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三传动轮6028后端中部与第四伸缩板6029进行插接;第一球形锥齿轮6022前端左部与第二球形锥齿轮6030进行啮合;第二球形锥齿轮6030左端中部与第一伸缩传动杆6031进行插接;第一伸缩传动杆6031左端与第一万向节6032进行插接;第一万向节6032左端与第二伸缩传动杆6033进行插接;第二伸缩传动杆6033左端与第三球形锥齿轮6034进行插接;第三球形锥齿轮6034左端前部与第四球形锥齿轮6035进行啮合;第四球形锥齿轮6035前端与第十锥齿轮6036进行插接;第十锥齿轮6036前端底部与第十一锥齿轮6037进行啮合;第十一锥齿轮6037底端通过圆杆与第十二锥齿轮6038进行插接;第九传动轮601左端通过皮带与引脚站立机构5相连接;第九传动轮601右端顶部通过皮带与裁剪焊接复查机构9相连接;第二直齿轮6016底端与第一传动轮7相连接;第三直齿轮6019底端与第二传动轮8相连接。
通过带动第九传动轮601的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凸轮602进行转动,然后通过传动第二传动杆6011,第二传动杆6011下拉,同时传动第一传动杆603的转动实现了换位拨杆604的转动,通过换位拨杆604拨动第一弹簧伸缩杆605,将第一滑杆606从第一滑套608和第二滑套609内拨向右侧,同时第三滑套6010右移,通过带动第二传动杆6011的转动,带动第二传动杆6011向右移动,然后变位支撑板6012翻起,同时通过第十锥齿轮6036啮合带动第四球形锥齿轮6035进行转动,使第二伸缩传动杆6033转动,通过带动第一万向节6032的转动,带动第一伸缩传动杆6031进行转动,然后带动第二球形锥齿轮6030进行转动,啮合第一球形锥齿轮6022带动第十传动轮6021进行转动,带动第一伸缩板6023进行转动,通过皮带传动第十一传动轮6024的转动,带动第二伸缩板6025进行转动,将直立的引脚升起,然后通过皮带传动第十二传动轮6026的转动,带动第三伸缩板6027进行转动,第十三传动轮6028的转动,再带动第四伸缩板6029进行转动,然后将引脚取出,同时通过第一凸轮602继续转动将变位支撑板6012翻回至第三限位块6013和第四限位块6014上,同时通过第二直齿轮6016的转动带动第一丝杆6015的转动,同时第三直齿轮6019的转动,带动第二丝杆6018进行转动,同时带动第一电动滑轨6017的前后移动,通过调整滑动引脚更换块6020的位置,对PCB板9052的孔槽插入引脚,实现了对引脚的拿取,同时可精确地将引脚插入PCB板9052的孔槽内,改变了原有人工插接的效率低的问题。
第十三锥齿轮901,第二电动推杆902,第十四锥齿轮903,第十五锥齿轮904,第十四传动轮905,第三丝杆906,第一固定框907,第四丝杆908,第十五传动轮909,第二电动滑轨9010,滑动安装板9011,第二凸轮9012,第十六锥齿轮9013,第十七锥齿轮9014,第三电动推杆9015,第十八锥齿轮9016,第十九锥齿轮9017,第十六传动轮9018,第十七传动轮9019,第六直齿轮9020,第一齿杆9021,第一滑轨9022,第一切刀9023,第二齿杆9024,第二滑轨9025,第二切刀9026,第三传动杆9027,热焊枪9028,第二十锥齿轮9029,第二十一锥齿轮9030,第二十二锥齿轮9031,第二十三锥齿轮9032,绕丝筒9033,第五球形锥齿轮9034,第六球形锥齿轮9035,第三伸缩传动杆9036,第二万向节9037,第四伸缩传动杆9038,第七球形锥齿轮9039,第八球形锥齿轮9040,第一限位滑轨9041,环形滑轨9042,第十九传动轮9043,第二十四锥齿轮9044,第二十五锥齿轮9045,第二十传动轮9046,第二十一传动轮9047,第二十二传动轮9048,第四直齿轮9049,第五直齿轮9050,夹持块9051,PCB板9052和第二十三传动轮9053;第十三锥齿轮901底端中部与第二电动推杆902进行插接;第二电动推杆902底端与第十四锥齿轮903进行插接;第十四锥齿轮903顶端后部与第十五锥齿轮904进行啮合;第十五锥齿轮904后端中部与第十四传动轮905进行插接;第十四传动轮905后端中部与第三丝杆906进行插接;第三丝杆906外表面前部和外表面后部与第一固定框907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丝杆906外表面中部与第二电动滑轨9010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框907内右部与第四丝杆908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丝杆908前端与第十五传动轮909进行插接;第十四锥齿轮903底端通过圆杆与第二十三传动轮9053进行插接;第二电动滑轨9010顶端左部与滑动安装板9011进行滑动连接;滑动安装板9011前端底中部与第二凸轮9012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凸轮9012前端底中部与第十六锥齿轮9013进行插接;第二凸轮9012前端右中部与第三传动杆9027进行传动连接;第十六锥齿轮9013前端左部与第十七锥齿轮9014进行啮合;第十七锥齿轮9014右端中部与第三电动推杆9015进行插接;第十七锥齿轮9014左端中部通过圆杆与第二十锥齿轮9029进行插接;第三电动推杆9015右端与第十八锥齿轮9016进行插接;第十八锥齿轮9016右端后部与第十九锥齿轮9017进行啮合;第十九锥齿轮9017后端中部与第十六传动轮9018进行插接;第十六传动轮9018顶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七传动轮9019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七传动轮9019前端中部与第六直齿轮9020进行插接;第六直齿轮9020底端与第一齿杆9021进行啮合;第六直齿轮9020顶端与第二齿杆9024进行插接;第一齿杆9021底端与第一滑轨9022进行滑动连接;第一齿杆9021顶端左部与第一切刀9023进行焊接;第二齿杆9024后端与第二滑轨9025进行滑动连接;第二齿杆9024顶端右部与第二切刀9026进行焊接;第三传动杆9027顶端与热焊枪9028进行传动连接;第二十锥齿轮9029左端顶部与第二十一锥齿轮9030进行啮合;第二十一锥齿轮9030顶端与第二十二锥齿轮9031进行插接;第二十一锥齿轮9030底端中部通过圆杆与第五球形锥齿轮9034进行插接;第二十二锥齿轮9031顶端后部与第二十三锥齿轮9032进行啮合;第二十三锥齿轮9032后端与绕丝筒9033进行插接;第五球形锥齿轮9034底端右部与第六球形锥齿轮9035进行啮合;第六球形锥齿轮9035右端中部与第三伸缩传动杆9036进行插接;第三伸缩传动杆9036右端与第二万向节9037进行插接;第二万向节9037右端与第四伸缩传动杆9038进行插接;第四伸缩传动杆9038右端与第七球形锥齿轮9039进行插接;第四伸缩传动杆9038后端与第一限位滑轨9041进行滑动连接;第七球形锥齿轮9039底端与第八球形锥齿轮9040进行啮合;第八球形锥齿轮9040底端通过圆杆与第十九传动轮9043进行插接,并且第十九传动轮9043左端通过皮带与第二十三传动轮9053相连接;第一限位滑轨9041底端左部和底端右部与环形滑轨9042进行滑动连接;第十九传动轮9043底端中部与第二十四锥齿轮9044进行插接;第二十四锥齿轮9044底端后部与第二十五锥齿轮9045进行内核第二十五锥齿轮9045后端中部与第二十传动轮9046进行插接;第二十传动轮9046右端通过皮带与第二十一传动轮9047进行传动连接;第二十一传动轮9047顶端通过皮带与第二十二传动轮9048相连接第二十二传动轮9048后端中部与第四直齿轮9049进行插接;第四直齿轮9049顶端与第五直齿轮9050进行啮合;第五直齿轮9050后端与夹持块9051进行转动连接;夹持块9051后端设置有PCB板9052;第十三锥齿轮901顶端右部与反向引脚插接机构6相连接;第十四传动轮905顶端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7相连接;第十五传动轮909顶端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8相连接;环形滑轨9042底端与固定架1相连接。
首先通过第十四传动轮905的转动带动第十五锥齿轮904进行转动,然后通过啮合带动第十四锥齿轮903进行转动,然后通过带动第二电动推杆902,进而带动第十三锥齿轮901的转动,实现联动反向引脚插接机构6进行运转,然后通过第二十三传动轮9053的转动带动第十九传动轮9043进行转动,通过传动第八球形锥齿轮9040的转动,再啮合第七球形锥齿轮9039的转动实现了第四伸缩传动杆9038在第一限位滑轨9041和环形滑轨9042所组成的上半球轨迹中运动,配合滑动安装板9011的运动实现配合反向引脚插接机构6插入引脚后进行裁切和焊接,第四伸缩传动杆9038的转动,通过第二万向节9037带动第三伸缩传动杆9036的转动,同时通过第六球形锥齿轮9035的转动,再啮合第五球形锥齿轮9034,实现带动第二十一锥齿轮9030进行转动,同时第十四传动轮905带动第三丝杆906进行转动,然后配合第十五传动轮909带动第四丝杆908进行转动,实现第二电动滑轨9010进行前后移动,通过滑动安装板9011的左右移动实现了对引脚的定位,然后通过第二十一锥齿轮9030的转动啮合带动第二十锥齿轮9029进行转动,然后传动第十七锥齿轮9014进行转动,带动第十八锥齿轮9016的转动,再带动第十九锥齿轮9017的转动,带动第十六传动轮9018进行转动,通过皮带传动第十七传动轮9019进行转动,再传动第六直齿轮9020进行转动,通过同时啮合第一齿杆9021和第二齿杆9024,实现将第一切刀9023和第二切刀9026向中行进对过长的引脚进行裁剪,然后移动滑动安装板9011,将热焊枪9028对准引脚,通过第十七锥齿轮9014传动第十六锥齿轮9013进行转动,然后通过带动第二凸轮9012的转动,带动第三传动杆9027的运动,同时通过传动热焊枪9028实现了对引脚的焊接,同时配合第二十一锥齿轮9030传动第二十二锥齿轮9031,然后通过啮合第二十三锥齿轮9032来实现绕丝筒9033将锡条放出,同时对引脚焊接,当所有焊接工作结束后,通过第十九传动轮9043传动第二十四锥齿轮9044然后通过第二十五锥齿轮9045的转动带动第二十传动轮9046进行转动,通过带动第二十一传动轮9047的转动,再带动第二十二传动轮9048进行转动,然后通过带动第四直齿轮9049进行转动,啮合第五直齿轮9050,将夹持块9051实现翻转,同时将PCB板9052翻转,然后进行检查,是否存在虚焊、漏焊,然后通过再次翻转PCB板9052进行补焊,实现了对引脚长度的统一处理,防止因引脚过长导致的焊接不牢,同时使用机械进行统一焊接,降低了因焊接时间把握导致的虚焊漏焊的问题。
引脚凹盘5012顶端设置为多组半圆形凹槽,并且每个凹槽可容纳一根引脚,将引脚分离,便于引脚上料,进行插机作业。
换位拨杆604顶端设置为开口向上的横置C字型结构,通过换位拨杆604内部两侧的凸起将第三滑套6010实现拨挡换位。
第三滑套6010形状设置为上下均为锥形的X字状的通孔,当换挡后第二传动杆6011可带动变位支撑板6012向反方向翻转,实现引脚的取放。
热焊枪9028内顶端设置有加热球状的结构,减少因对整个焊枪的加热导致的热量不集中,造成焊接效果差,以及热源浪费的问题。
以上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这些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不是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对本申请做出各种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也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PCB板的引脚自动插机装置,包括固定架,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和步进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脚站立机构,反向引脚插接机构,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裁剪焊接复查机构和控制器;固定架左端顶部与第一限位块进行焊接;固定架顶端左中部与第二限位块进行焊接;固定架左中部与步进电机进行螺栓连接;固定架内左端设置有引脚站立机构,并且引脚站立机构后端右底部与步进电机进行相连接;固定架内左中顶部设置有反向引脚插接机构,并且反向引脚插接机构左端通过皮带与引脚站立机构相连接;固定架内中顶部通过安装板与第一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固定架内右端顶部通过安装板与第二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固定架内中部设置有裁剪焊接复查机构,并且裁剪焊接复查机构左端底部通过皮带与反向引脚插接机构相连接,固定架右端中部设置有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B板的引脚自动插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引脚站立机构包括第三传动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五锥齿轮,第六锥齿轮,第四传动轮,第五传动轮,渐开齿盘,插杆,引脚凹盘,入料斗,直立块,弧形齿杆,第一直齿轮,第七锥齿轮,第八锥齿轮,第六传动轮,第七传动轮,第八传动轮和第九锥齿轮,第三传动轮前端中部与第一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一锥齿轮前端左部与第二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二锥齿轮左端中部通过圆杆与第三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三锥齿轮左端顶部与第四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顶端中部与第五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五锥齿轮底端后部与第六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六锥齿轮后端中部与第四传动轮进行插接;第六锥齿轮顶端通过圆杆与第七传动轮进行插接;第四传动轮左端顶部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轮前端中部与渐开齿盘进行插接;渐开齿盘右端与插杆进行插接;插杆右端与引脚凹盘进行滑动连接;引脚凹盘顶端设置有入料斗;引脚凹盘右端顶部与直立块进行转动连接;直立块前端右中部与弧形齿杆进行转动连接;弧形齿杆底端左部与第一直齿轮进行啮合;第一直齿轮前端中部与第七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七锥齿轮前端底部与第八锥齿轮进行插接;第八锥齿轮底端与第六传动轮进行插接,并且第六传动轮左端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相连接;第六传动轮右端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顶端中部与第九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三传动轮后端中部与步进电机相连接;第三传动轮右端通过皮带与反向引脚插接机构相连接;第八传动轮底端中部通过圆杆与固定架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PCB板的引脚自动插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反向引脚插接机构包括第九传动轮,第一凸轮,第一传动杆,换位拨杆,第一弹簧伸缩杆,第一滑杆,第二弹簧伸缩杆,第一滑套,第二滑套,第三滑套,第二传动杆,变位支撑板,第三限位块,第四限位块,第一丝杆,第二直齿轮,第一电动滑轨,第二丝杆,第三直齿轮,滑动引脚更换块,第十传动轮,第一球形锥齿轮,第一伸缩板,第十一传动轮,第二伸缩板,第十二传动轮,第三伸缩板,第十三传动轮,第四伸缩板,第二球形锥齿轮,第一伸缩传动杆,第一万向节,第二伸缩传动杆,第三球形锥齿轮,第四球形锥齿轮,第十锥齿轮,第十一锥齿轮和第十二锥齿轮;第九传动轮后端中部与第一凸轮进行插接;第九传动轮前端左部与第一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轮后端左中部与第二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杆左端与换位拨杆进行传动连接;换位拨杆顶端设置有第一弹簧伸缩杆;第一弹簧伸缩杆顶端与第一滑杆进行铰接;第一滑杆顶端左中部与第二弹簧伸缩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杆外表面左部与第一滑套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杆外表面右中部与第二滑套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杆前端右部与第三滑套进行焊接,并且第三滑套内中部与第二传动杆相连接;第二传动杆顶端与变位支撑板进行传动连接;变位支撑板底端左部设置有第三限位块;变位支撑板底端右部设置有第四限位块;变位支撑板内左中部与第一丝杆进行转动连接;变位支撑板内右部与第二丝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前端与第二直齿轮进行插接;第一丝杆外表面中部与第一电动滑轨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一电动滑轨右端与第二丝杆相连接;第一电动滑轨内左部设置有滑动引脚更换块;第二丝杆前端中部与第三直齿轮进行插接;滑动引脚更换块前端左顶部设置有第十传动轮;第十传动轮前端中部与第一球形锥齿轮进行插接;第十传动轮后端中部与第一伸缩板进行插接;第十传动轮右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一传动轮进行插接;第十一传动轮后端中部与第二伸缩板进行插接;第十传动轮底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后端中部与第三伸缩板进行插接;第十二传动轮右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三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三传动轮后端中部与第四伸缩板进行插接;第一球形锥齿轮前端左部与第二球形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二球形锥齿轮左端中部与第一伸缩传动杆进行插接;第一伸缩传动杆左端与第一万向节进行插接;第一万向节左端与第二伸缩传动杆进行插接;第二伸缩传动杆左端与第三球形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三球形锥齿轮左端前部与第四球形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四球形锥齿轮前端与第十锥齿轮进行插接;第十锥齿轮前端底部与第十一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十一锥齿轮底端通过圆杆与第十二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九传动轮左端通过皮带与引脚站立机构相连接;第九传动轮右端顶部通过皮带与裁剪焊接复查机构相连接;第二直齿轮底端与第一传动轮相连接;第三直齿轮底端与第二传动轮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PCB板的引脚自动插机装置,其特征在于,第十三锥齿轮,第二电动推杆,第十四锥齿轮,第十五锥齿轮,第十四传动轮,第三丝杆,第一固定框,第四丝杆,第十五传动轮,第二电动滑轨,滑动安装板,第二凸轮,第十六锥齿轮,第十七锥齿轮,第三电动推杆,第十八锥齿轮,第十九锥齿轮,第十六传动轮,第十七传动轮,第六直齿轮,第一齿杆,第一滑轨,第一切刀,第二齿杆,第二滑轨,第二切刀,第三传动杆,热焊枪,第二十锥齿轮,第二十一锥齿轮,第二十二锥齿轮,第二十三锥齿轮,绕丝筒,第五球形锥齿轮,第六球形锥齿轮,第三伸缩传动杆,第二万向节,第四伸缩传动杆,第七球形锥齿轮,第八球形锥齿轮,第一限位滑轨,环形滑轨,第十九传动轮,第二十四锥齿轮,第二十五锥齿轮,第二十传动轮,第二十一传动轮,第二十二传动轮,第四直齿轮,第五直齿轮,夹持块,PCB板和第二十三传动轮;第十三锥齿轮底端中部与第二电动推杆进行插接;第二电动推杆底端与第十四锥齿轮进行插接;第十四锥齿轮顶端后部与第十五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十五锥齿轮后端中部与第十四传动轮进行插接;第十四传动轮后端中部与第三丝杆进行插接;第三丝杆外表面前部和外表面后部与第一固定框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丝杆外表面中部与第二电动滑轨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框内右部与第四丝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丝杆前端与第十五传动轮进行插接;第十四锥齿轮底端通过圆杆与第二十三传动轮进行插接;第二电动滑轨顶端左部与滑动安装板进行滑动连接;滑动安装板前端底中部与第二凸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凸轮前端底中部与第十六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二凸轮前端右中部与第三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十六锥齿轮前端左部与第十七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十七锥齿轮右端中部与第三电动推杆进行插接;第十七锥齿轮左端中部通过圆杆与第二十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三电动推杆右端与第十八锥齿轮进行插接;第十八锥齿轮右端后部与第十九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十九锥齿轮后端中部与第十六传动轮进行插接;第十六传动轮顶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七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七传动轮前端中部与第六直齿轮进行插接;第六直齿轮底端与第一齿杆进行啮合;第六直齿轮顶端与第二齿杆进行插接;第一齿杆底端与第一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第一齿杆顶端左部与第一切刀进行焊接;第二齿杆后端与第二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第二齿杆顶端右部与第二切刀进行焊接;第三传动杆顶端与热焊枪进行传动连接;第二十锥齿轮左端顶部与第二十一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二十一锥齿轮顶端与第二十二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二十一锥齿轮底端中部通过圆杆与第五球形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二十二锥齿轮顶端后部与第二十三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二十三锥齿轮后端与绕丝筒进行插接;第五球形锥齿轮底端右部与第六球形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六球形锥齿轮右端中部与第三伸缩传动杆进行插接;第三伸缩传动杆右端与第二万向节进行插接;第二万向节右端与第四伸缩传动杆进行插接;第四伸缩传动杆右端与第七球形锥齿轮进行插接;第四伸缩传动杆后端与第一限位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第七球形锥齿轮底端与第八球形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八球形锥齿轮底端通过圆杆与第十九传动轮进行插接,并且第十九传动轮左端通过皮带与第二十三传动轮相连接;第一限位滑轨底端左部和底端右部与环形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第十九传动轮底端中部与第二十四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二十四锥齿轮底端后部与第二十五锥齿轮进行内核第二十五锥齿轮后端中部与第二十传动轮进行插接;第二十传动轮右端通过皮带与第二十一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十一传动轮顶端通过皮带与第二十二传动轮相连接第二十二传动轮后端中部与第四直齿轮进行插接;第四直齿轮顶端与第五直齿轮进行啮合;第五直齿轮后端与夹持块进行转动连接;夹持块后端设置有PCB板;第十三锥齿轮顶端右部与反向引脚插接机构相连接;第十四传动轮顶端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相连接;第十五传动轮顶端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相连接;环形滑轨底端与固定架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PCB板的引脚自动插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引脚凹盘顶端设置为多组半圆形凹槽,并且每个凹槽可容纳一根引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PCB板的引脚自动插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换位拨杆顶端设置为开口向上的横置C字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PCB板的引脚自动插机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滑套形状设置为上下均为锥形的X字状的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PCB板的引脚自动插机装置,其特征在于,热焊枪内顶端设置有加热球状的结构。
CN201911109841.5A 2019-11-14 2019-11-14 一种pcb板的引脚自动插机装置 Active CN1107850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09841.5A CN110785076B (zh) 2019-11-14 2019-11-14 一种pcb板的引脚自动插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09841.5A CN110785076B (zh) 2019-11-14 2019-11-14 一种pcb板的引脚自动插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85076A true CN110785076A (zh) 2020-02-11
CN110785076B CN110785076B (zh) 2021-01-01

Family

ID=69390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09841.5A Active CN110785076B (zh) 2019-11-14 2019-11-14 一种pcb板的引脚自动插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8507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02574A (zh) * 2021-12-27 2022-04-08 杭州中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fid耦合电容元件焊接安装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24689A (ja) * 1998-10-13 2000-04-28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位置検出装置
CN2793891Y (zh) * 2005-05-10 2006-07-05 黎金刚 色环电感全自动粘脚机
CN104201137A (zh) * 2014-09-02 2014-12-10 中江县凯讯电子有限公司 便于提高引脚整形质量且适用于不同ic的整脚机
CN105321856A (zh) * 2015-11-04 2016-02-10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dip芯片引脚整形装置
CN108455191A (zh) * 2018-03-21 2018-08-28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一种步进输送机
CN109996433A (zh) * 2019-04-11 2019-07-09 台州学院 一种安规电容安装机及安规电容安装方法
CN110087447A (zh) * 2019-05-28 2019-08-02 深圳市图谱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编带元器件自动裁切、成型及切脚装置及其加工工艺
CN110356612A (zh) * 2019-07-16 2019-10-22 东莞市钜业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切脚编带包装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24689A (ja) * 1998-10-13 2000-04-28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位置検出装置
CN2793891Y (zh) * 2005-05-10 2006-07-05 黎金刚 色环电感全自动粘脚机
CN104201137A (zh) * 2014-09-02 2014-12-10 中江县凯讯电子有限公司 便于提高引脚整形质量且适用于不同ic的整脚机
CN105321856A (zh) * 2015-11-04 2016-02-10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dip芯片引脚整形装置
CN108455191A (zh) * 2018-03-21 2018-08-28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一种步进输送机
CN109996433A (zh) * 2019-04-11 2019-07-09 台州学院 一种安规电容安装机及安规电容安装方法
CN110087447A (zh) * 2019-05-28 2019-08-02 深圳市图谱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编带元器件自动裁切、成型及切脚装置及其加工工艺
CN110356612A (zh) * 2019-07-16 2019-10-22 东莞市钜业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切脚编带包装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02574A (zh) * 2021-12-27 2022-04-08 杭州中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fid耦合电容元件焊接安装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85076B (zh) 2021-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85076B (zh) 一种pcb板的引脚自动插机装置
CN209711124U (zh) 一种移虫机
CN215508665U (zh) 一种车门包边线
CN111774846A (zh) 一种pin针压装设备
CN208083838U (zh) 一种吸尘器马达组件自动组装机
CN210450711U (zh) 一种电感弯脚装置
CN207746646U (zh) 一种卡托拆卸设备
CN208261155U (zh) 一种点胶机用高精度多头点胶装置
CN110586804A (zh) 一种多引脚整形机构
CN214454806U (zh) 芯片批量烧录治具
CN114260539A (zh) 一种液晶显示屏的集成电路板生产智能锡焊设备
CN207914768U (zh) 一种扣式锂电池自动碰焊机构
CN209304010U (zh) 一种摄像头自动装配机
CN107863261A (zh) 一种开关端子折弯装配机
CN211489425U (zh) 一种多引脚整形机构
CN207563484U (zh) 一种端子折弯机构
CN209824159U (zh) 一种高精度插件机
CN208540383U (zh) 一种电子元件自动装配装置
CN205726712U (zh) 一种用于降低SMT DIMM Socket空焊不良的压合装置
CN115070368A (zh) 一种智能插卡机
CN111843300A (zh) 一种智能化多功能金属焊接测试机
CN216263185U (zh) 一种元器件整形载具
CN218828362U (zh) 一种通用高速自动折弯多排信号针连接器的折弯设备
CN215942052U (zh) 一种齿轮滚针全自动装配设备
CN114054878B (zh) 一种用于rfid生产天线芯片自动焊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11

Address after: 343400 Yongxin Count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Ji'an City, Jiangx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JIANGXI ZHONGDATA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03, building a, 699 Lianchi street, Qiaoxi District, Xingtai City, Hebe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Wang Lusha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15

Address after: B1101, No. 150, Shangzao Building, Gaofeng Community, Dala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Litong Zhiyuan Technology Transfer Cente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43400 Yongxin Count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Ji'an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XI ZHONGDATAI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